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2024-06-1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精选13篇)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我见

名山县黑竹镇中心小学 殷小伟

摘要: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成长发育规律,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以学校为核心,以社会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思想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创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 正文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据统计,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我们看到,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也应当看到,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社会方方面面非常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群众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呼声十分强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关系上亿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是摆在我们教育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此项工作。

一、环境熏陶----“让学校充满文化气息”

有人讲,办学校就是办一种文化氛围,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因此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花草能言情”。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文化,文化,根本在化,内化、升华、融合、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其中,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都是校园文化的真实再现。

二、、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课堂、主渠道。学校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身目的,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上向善的环境发展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可见,建树一个合格、向善和健康的道德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1、针对未成年人成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分层次教育

现行的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不区分年龄,不考虑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笼而统之地进行单向灌输、集体受教、僵化而少活动教育的现象,致使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构建适应时代要求发展需要和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各个阶段特点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入手,改进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各类教育的首位,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未成年人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首先,学校应着力于订立校本德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推行校本德育课程,从而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因为,德育实际上是模塑人的道德文化生命的过程,因此就需要通过课程的方式,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校本文化,学生在其中所获得的是一种表现其真实人性的独特方式(包括语言、情感和行为),是一种不竭的生命滋养,它最终将融入个体的血脉和精神,内化为人的心性品质,从而形成独立的道德个性。

再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方法,使其目标切实可行,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生应以《守则》《规范》的基本行为的养成教育为主,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培养他们“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真实感情。、把握德育工作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深化基础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借助于具体的课程载体和活动载体,才可能实现各种正向价值的传递。也就是说,德育要以智育、体育、美育为载体,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从知识化、认知化到重视情感,体验情感发展。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校工作评估活动,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在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从而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整体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去阅读课外书籍,去丰富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去体验心灵,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懂得生活真义。要灵活调度时间表、学校空间、环境和各种资源,以配合德育,包括德育课程的教学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科教师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学校教育和德育的一体化,达到“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做人”的教育目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按照不同年龄段开展不同的德育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优良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必备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目的。

3、开展互动教育,启发、调动未成年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未成年人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开放活跃,主体意识、平等意识较强。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自始至终都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改变过去以教育者为中心、以考试成绩高低论成败的思维方式,使未成年人处于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信心、进取心和创新能力。由过去“我讲你听”、“一元单向”传播形式变换为互动的形式,使之由教育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苦读书”变为“乐读书”,由“乐读书”变为“好读书”。因为在互动教育中一个群体经过共同努力、互相沟通,把他们对某个问题的背景知识和观点集中在一起,并且通过思维交流以期稍能接近真理或取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恰恰体现了科学的真谛。为此,既要充分体现未成年人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又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做到在服务中教育,在关心中引导。

4、关注突出问题,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确保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是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加剧,矛盾凸显,未成年人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普遍智力发育较好,但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同时,由于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因家庭经济、家庭教育、以及生活的各种挫折等,使许多学生面临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是未成年人由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人格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德育必须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未成年人理想道德、法制诚信、健康卫生专项教育,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搞好心理咨询服务,关心他们人格健全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应针对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情景模拟、心理疏导等进行思想教育,要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网络,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校园主题教育相结合,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大力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自律能力、合作能力、面对挫折与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之成为有健康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坚持齐抓共管,重视和创新家庭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教育密不可分。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育人的起点和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道德水准养成主要体现在家庭环境中,即日常生活的言行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子女一生的成长过程其及优劣与家长的教育影响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帮助未成年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分清是与非、善与恶,识别美与丑、真与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确立远大志向和抱负。可以说,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出发,根据其生理、心理和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紧紧抓住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做到“爱而不溺,严而有格”。努力克服“大空远”等倾向,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从而把家庭教育落到实处。

1、坚持从小事做起,正确引导,循序渐进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研究表明,幼儿主要受家庭影响,小学生主要受家庭和学校双重影响。而初中生受社会、家庭和学校影响,则基本上平分秋色,高中生侧重受学校和社会影响。教育是一种约束力,是让孩子从源生态的人“蜕变”为社会道德约束下的常态的人。从生理学角度讲,人类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规律的。一个人的婴儿时期是他们的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人在7岁以前的6年中可以获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特别是在未成年时期接受的熏陶、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极大作用,对人的素质有着奠基性影响。怎么教,就怎么学。未成年时期特别是少儿时期,人生经历极短,缺乏生活的磨练,理解能力又差,不懂得社会,不了解人际关系,不体悟人生,是一个不完全的人。因此,后天的教育极为重要,德育是核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采用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日常司空见惯的小事,找到孩子思维易于接受的有效载体,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不断提高他们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和内涵。注重对他们进行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良好习惯。各级中小学要全面落实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应以此为经常性、基础性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提高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树立法制观念,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2.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作好第一任老师 家庭,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作好父母不仅是对自己家庭的贡献,更是对社会的贡献,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岁月,使之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家长付出怎样的爱心、耐心、精力都不为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才”,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的人。做人要通过做事来体现,做事要通过做人来引导方向,提供动力,保证后果。方向一错,全盘皆错。因此,做人应先于做事,人性应重于灵性,情感应贵于智力。如今家长学校最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智力而非情感,是灵性而非人性,是做事而非做人。当我们高兴地看到小数学家、小物理家、小画家、小音乐家等纷纷涌现时就不能不忧虑地想到把智力、灵性、做事放在首位,孩子长大后,将成为什么样的“家”?什么样的“材”?因为德育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做人的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亦即人文德育,应占有优先地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而言,人文德育绝不是抽象的、说教的,而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在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首先是教孩子学会“爱”,懂得“耻”。一个不会爱别人的人,又怎么能爱自己 ?实践证明,孩子在学会爱别人同时也是爱自己。要从身边一件件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孩子懂得:社会是由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们共同创造的,要关心和爱护社会上每一个应当爱、值得爱的人,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庭定由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共同经营的,所以要关心和尊重家庭中的每个人,这是有家庭责任感的表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人才可能对这个社会、这个家庭做出贡献,成为受社会和家庭欢迎的有道德的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抓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这个创新包括观念、内容、形式的创新,即由家长为主的“教”的观念转变为以孩子为主的“学”的观念;由重视知识的积累转变为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由一元单向传播的形式变换为多元互动的形式。必须从净化家庭环境做起,从家长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小时的一点一滴开始,从细微入手,注重自身言行举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为孩子作表率,用健康的人格力量激励教育孩子,用快乐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用良好的道德习惯引导孩子。要做学习型父母,就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领略人生和自然的丰富多彩,让孩子接受艰苦奋斗生活的“磨练”,在逆境中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之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父母,优秀的家长——合格的第一任老师。、从家庭教育入手,夯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防火墙。未成年人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多方位的学习,而日常生活习惯则主要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相对学校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文明行为、高尚品德的影响和作用更大。要重视家庭这个课堂,重视每位家庭成员的第一任教师的地位和言传身教的作用。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从小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品行和生活习惯,是学前教育的关键。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对孩子能力、兴趣、爱好等的培养上。书本知识则要通过灵活、有趣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因而各级党政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切实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以家庭为基础,大力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是制定《家庭教育“十五”计划实施方案》;二是指导家长为子女健康成长做好表率,利用媒体宣传优秀事迹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三是广泛开展“以德立家、以法护家、以文化兴家”为重要内容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使之成为学习型家长。现在的未成年人多数属独生子女,“四二一”型的家庭结构已经形成,“隔代养育”现象越来越突出。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人及社会有关部门,必须研究和总结未成年人教育的特殊规律,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今天的德育是需要在代际交往和互动中进行的,是需要在对话和讨论中展开的,千万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教育“复杂”的对象。据调查,单亲家庭、残障家庭、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也十分薄弱,许多违法犯罪的孩子都来自这些家庭。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带来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组成的闲散于社会上的未成年人群体演绎成团伙作案的问题,更应分类研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四.坚持实践育人、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社区为平台延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域。德育教育的过程是由知、情、意(信)、行等环节结合而成的,其中实践始终贯穿于各个环节。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是实践。据调查一个人一生所需知识,在学校学到的仅占10%,而90%是出身社会后,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学到的。这就是说,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生活是酸甜苦辣,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扩展和丰富精神世界。学校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目的就是为了让道德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道德的老师。、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两个阵地,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既进行认知教育又开展实践教育,使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了解社会,在体验学习和道德成长之间的天然而内生的亲缘关系中,感悟道德,磨练意志,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言与行的统一,成为既有崇高理想又能脚踏实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实践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创业教育,培养他们创业精神。因为这一代未成年人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都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当他们走进社会时,更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更需要他们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要把培养未成年人的创业精神作为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中使之增强创业勇气,提高创业意识,增长创业技能,勤于动手,大胆实践,不断创新。通过实践体验把创业的意识和道德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质,转化为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虽然表现在未成年人身上,便根源在成人社会。社会是一本无字教科书,是人生的大熔炉,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会潜移默化地在未成年人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民族延续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又是爱护未成年人,使他们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社会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课堂,优化和完善社会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把优化社会软硬环境和搭建社区教育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性工作切实抓好。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02.26)

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开创“十一五”期间教育工作新局面(2006.1)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3.17)④网络如何能左右青少年德的成长(2005.09.19)⑤育的发展价值(2004.07.13)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二

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场所。

记录着历史沧桑、先辈足迹、文化遗产、建设成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形体现。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本身就赋予了鲜明的爱国思想意识的纪念与教育的意义。作为教育人、熏陶人的重要场所,其必须具备知识普及性、历史事件的相关性和开拓智慧与启迪思想的教育性等特点。

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革命史迹、重要革命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集中展示的地方,具有十分直观、生动、感人的特点。大多以历史事件和革命伟人事迹为展示主题,以文物、旧址为中心,利用旧址原物为展示基础,采用直观、真切、具体的形式向受众展示历史的真实,赞美崇高的品德,抒发美好的精神志趣。它具备了教科书中无法体现的特定环境的吸引力、趣味性和学生猎奇性特点。让未成年人置身于特殊的历史氛围中,感受历史环境,体会历史内容,加强直观感染力,对增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掌握更广的历史知识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应从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出发,巧用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境。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表现形式,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由于受教育者的抽象思维和深层理解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在他们身上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感性的、直观的、文艺的方式方法通常容易被他们接受。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是以未成年人的思想心理特点和认识接受能力为基础的,突出他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可信、感染力强的实物展品和资料,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游,使他们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锦绣中华的壮美景色、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和体会,从而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极好课堂。这种方法寓思想性、愉悦性、多样性、潜隐性于一体,能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早就指出,要确定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意见》也强调,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这些论述奠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表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会议,同年7月14日中宣部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会议等。这些都是党中央为推进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新的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怎样才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此,为开创国家民族美好未来具备合格接班人才的战略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注重改进创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怎样拓展教育基地的功能,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教育基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须担负起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类型,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和精神情操教育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未成年人对这一历史文化内容的一个审美过程。按照美的规律人化的特点,审美文化产品的存在,客观上也要求审美鉴赏主体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结构和文化素养,并通过特定的历史环境、气氛产生艺术的感染效果。就好比:只有懂得音律的耳朵,才会欣赏音乐的美,否则“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纪念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革命人物或事件的场所,它所要表现的是要尽量展示革命者的光辉历史风采,反映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情操,能够让人们通过去审视这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内涵,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最终在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知方面产生新标准和新的约束力。像这种只有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才能理解到革命历史人物或革命历史事实的精神实质所在的文化载体,对未成年人将产生更直观、更深入的教育效果。

一般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物史料是极为丰富的。通过实物展览的形式,使未成年人从课本里走出来,亲眼目睹革命历史史迹,有意识地触摸历史的真实,在与历史史实的交流过程中,加深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和把握,并通过对革命先烈、历史人物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审视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升华。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方式和展览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展示手段运用到陈列展览的设计中来。比如声、光、电、背景音乐、背景画面、辅助模型等的应用,使展览形式的整体效果更加接近生活的原本,体现出展示内容的真实,也使展览空间更加具有历史环境的特定气氛,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直观感染的力度和吸引力的效果。使未成年人在审美历史文化过程中凭借传统的审美经验能够更好地得到感官上的认识,然后达到理性思维的升华,最终实现在文化审美过程中获取精神营养,规范自身行为,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目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职责和塑造公民思想道德意识的义务。要发挥其特殊的功能,必须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增强展示效果,创新载体,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

1. 采用更为人性化的多功能、灵活多变的陈列展示方式

在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示中,就是通过运用半景画、多媒体、人物蜡像等比较直观、立体的方法来尽可能营造展示内容的历史环境与社会背景,使整个展示氛围模拟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非常逼真。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观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作用尤其对未成年人效用更大。比如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充分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在馆内专门设有多媒体幻影成像和蜡像馆,利用实景与虚景相结合再加上背景音乐和图像,其真实的环境感受是其他形式的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思想认识、文化素养在不断提高,且现代化教育更加重视教育的娱乐性。寓教于乐将成为未成年人追求和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式。这些发展变化促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者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条件和参观环境,增强观众化的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当使受众在步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大门后,感到它不单是接受教育的场所,还是休闲娱乐、陶冶身心、提高素质、调节心态的场所。并且在优美的环境和热情的服务中,使受众获得美的享受,在参观中始终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宾至如归的感觉,使未成年人在美的享受中自觉汲取爱国、爱党的民族精神。

3. 坚持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是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理论教育外,还要从实践育人的要求出发,广泛深入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自觉参与中道德境界得到升华。通过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利用革命领袖、民族英雄等诞辰纪念日、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时机,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思想道德教育宣传活动,精心组织红色旅游及参观瞻仰活动,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还可以举办有奖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其中。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应该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精品,始终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弘扬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意识,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力求创新,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去吸引未成年人,真正成为弘扬革命文化的圣地,凝聚民族意志和力量的精神家园,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

注释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创新 篇三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

李素华

近日来,中国人一提孩子教育的反面教材,就会不由自主地谈起李天

一、薄瓜瓜,他们俩,一个星二代,一个官二代,都聪明、家境富裕,却因道德品质败坏,双双落入法网,令人痛心。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思进取,归根结底,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被“金钱”扭曲了,出现了“功利化”、“消极化”倾向。我们不禁感叹:“德是为人之本”,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育人工作的大纲,具有指导全局的作用,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产生重大的变革,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可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反思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这些问题:工作模式化,对象成人化、途径单一化,内容过度理论化和相对陈旧化。如何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呢?我认为只要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个性发展,从而全面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亳州幼师探索出以课程为主、辅以各种道德实践活动的道德培养教育模式,即 以“两课”(政治理论课和师德修养课)为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文明礼仪教育、班级团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这几项内容,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弱化学校监督职能,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具体模式如下:

一、每日一语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南,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学校发放《弟子规》《道德经》读本,让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有计划地念诵日常文明礼貌用语和修身养性的格言,“每日一语”,让道德实践先从个人的语言美开始。在礼貌学习和诵读经典中,增强了公民意识、责任感,体现了个体价值,如尊重、惜时、诚信、友善、勤劳、克己等品质在学生身上逐渐养成,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爱国主义也生根发芽。

二、每日一事

《易》说:“是故《履》,德之基也;„„《恒》,德之固也。”意思是说,道德践行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始终如一地践行道德是道德修养的根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 每日一事”即学生每天做一件对自己或他人有益的好事。我们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调整了以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序,依次为家庭——身边的环境——社会——国家——世界,先从《读书郎》《摇篮曲》中受到爱的教育,从爱父母、孝道做起,如“给父母洗洗脚”活动,一点一滴,每日进行思想道德行为实践,日日有进步,再逐渐过渡到爱周围的一草一木,进而过渡到帮助别人,为社

会服务,爱国家、爱世界。幼师生作为未来的教师,特别强调尊敬老师这一环节,突出其本身的示范作用,从一杯茶、一句问候、搬一张椅子做起。从私德到公德的培养,从尊重他人到关心社会,再到集体主义的培养,都在“每日一语”中自然形成。

三、配合“两课”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按照制定的德育计划,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利用节假日开展专题庆典活动,如清明节、五·

一、十·

一、中秋、重阳、元旦。在政教处、团委领导下,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如读书活动、志愿者服务队、护绿队、爱心队,开展清洁公共厕所、打扫楼道卫生、植树绿化及为孤寡老人、病残老人送温暖活动,如校党委、团委多次组织学生给颜集、赵桥老年之家送温暖活动,给本地光荣院问寒问暖、打扫卫生,都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得以显示。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烈士陵园,再课外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各种社团、兴趣小组,进行各种比赛,如讲中华美德故事比赛、绘画、书法、作文、戏剧表演大赛,这些活动紧紧围绕“两课”内容,结合幼师生职业特点,以幼儿童话剧的形式或绘画、儿歌形式宣传文明礼貌用语和中华美德故事,既灵活运用了学生所学知识,又为幼儿所喜闻乐见。

最能体现我校学生道德教育特色的,当推诚信考场、无人商店的设立。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由传统的居高临下的监督,转变成充分信任,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学生道德水平经历了考验,实践证明,很成功。

四、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幼儿心理特点,教授幼儿园教学规律、有效方法和途径;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重点培养学生自制力、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的意志和品质,学会对不良心理有效宣泄的方法,如对“嫉妒”进行专题讨论,以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宣传了其危害及克服办法。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如给希望工程、白血病患者捐款,给单亲家庭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心理有障碍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了。

五、利用网络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实践活动

网络大潮的冲击,使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学校专门组织寝室管理员和保卫科突击“抓夜网”,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收效不大,后来,由“堵”变“疏”,充分利用网络制成视频资料,宣传健康上网知识、网络道德,宣传法律知识,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组织学生网上绘画、动画制作、课件制作大赛,生动有趣的比赛使学生逐渐揭开了网络神秘的面纱,会利用网络学习了。学校与公安局联合,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迷恋网吧游戏的学生日益变少了。

除此之外,我校还与家庭、社会合力创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人们之间友善、家庭和睦、学校里比学赶帮。学校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同时,还适当采用奖惩与监督并举的措施,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紧密配合。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很高,去年到幼儿园实习,丰水源幼儿园园长说出了用人单位的共同心声:这届学生比以前诚信、勤劳、有礼貌、能吃苦。亳州幼师因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在2013年荣获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四

育的创新与发展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祖国的兴衰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所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一、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作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建设。

我们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认真学习领会 “三个代表”精神,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全体教师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使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康的体魄,活泼的个性而努力工作。

我们学校坚持每周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理想教育等,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了重要日程。学校行政领导与各班级齐抓共管,亲自参与、策划,及时检查、督促落实,教导处、少先大队部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使得学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二、齐抓共管,积极采取措施为未成年人服务。

为了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有成效,在每次活动中,我校教导处精心安排,周密筹划,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安排主讲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采取提问和反问互动的方式,形象生动的故事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采用征文评选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让他们回眸历史,展望未来,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启发他们刻苦学习,为建设美好家园和祖国而努力奋斗。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形成共识,齐抓共管,让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自觉参与到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师德标兵。

其次、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全面抓,教导处。

人员具体抓,大队辅导员协助抓,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协同抓,家长、社会配合抓,加强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再次、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工作序列化,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家庭及思品大纲的具体要求,向学生抓好“五个五”教育,即:①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学校、爱劳动;②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③五心:忠心献给祖国、热心献给社会、爱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④五旗: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⑤五种精神:热爱

科学、刻苦钻研、培养自己特长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每期结束各班评出“五星三优”学生,全优星、单科星、读书星、文明星、进步星。优秀组长、优秀组员、优秀值周班长。

第四、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渠道,坚持每周国旗下讲话和每日红领巾广播制度。国旗下讲话有专题和主讲人,集体宣誓,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第五、认真上好思品课,抓好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确保德育工作落实到每堂课、每门学科中,教师备课要有德育目标。

第六、治理好育人环境。学校通道两旁,每个教室墙上要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校园及班级黑板报刊中,每月要更换一次德育内容。

第七、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和主题班会。学校根据重大纪念性节日每期开展

一、两次大型活动;少先队大队部每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为社会或他人的献爱心活动,各班每期开展一次为本班特困生献爱心活动,三年级以上班级每月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

三、开拓创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领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得到快乐、熏陶、感染、启迪、受益,使学校真正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成为

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积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

四、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时刻渗透德育内容,启迪明智,引领学生。

我校每学年举办一次“爱我家乡、知我家乡”的主题班队活动。教导处利用清明节和植树节等重大节日带领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参观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校长的我坚持上好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向学生宣讲中华历史文化。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提问交流,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生动的讲解,寓教于乐,使学生们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了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引领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好评。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五

广西梧州市振兴小学龙玲

近年来,“诚信”已成为大众传媒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也是人们议论最多的社会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素以诚信为本的泱泱大国,为何此问题被提上如此突出的地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诚信是一种道德,诚信是一种规范,诚信是一种制度,诚信更是一种人品,是引导人格提升道德高尚的基本前提。因此,诚实守信是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在一些领域和地方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也侵蚀着校园,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中,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地位。它表明: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来说,教育的作用是重于一切、胜于一切的。而学校无疑是诚信教育的重要基地!为此,我们梧州市振兴小学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了“诚信守信,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使学生明确“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理解“诚信”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崇尚“诚信”,懂得“诚信”的重要性,远离虚伪、欺诈,把“诚信”作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及社会现象的“诚信度”具有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落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

活动内容

一、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二、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三、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主要做法

我们根据小学生诚信教育“起点要低、内容要实、针对性要强、须循序渐进”这些基本要求,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信息网络时代和受教育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等不同特点,教育方法上大胆选择传统的优秀教育方法,勇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以增强对小学 1

生诚信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一、切实加强领导,制订教育计划,营造活动氛围。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活动,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素质实践,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为此,学校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的计划,在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层次有重点地制订各年级段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和主题。学校还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各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并扩展到社区和学生家庭,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以少先队的体验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

1.开题:举行“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大队主题会。

2006年9月,学校举行“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大队主题会。在会议上,大队部请学校的故事大王黄俊锐给全校队员讲了故事《五色鹿》,学校艺术团的队员们,给全校师生表演了《诚信是金》的小品。然后,校长对全校师生提出了开展诚实守信活动的重要性,号召师生们积极参与学校的“诚实守信――从我做起”活动。

2.实施阶段:“诚实守信——我能行”。

(1)明理。

A.加强对学生诚信的认知教育。

各学科结合教材内容,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诚信教育的现状,找出自己在诚信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走出诚信认知的误区,并懂得如何去制止与抨击不讲文明诚信的行为,如何在学校营造文明诚信的良好氛围。

B.学生的活动:收集一个“诚实”的小故事和一条“诚信”的格言警句,举行讲一次诚信故事比赛。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了许多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和格言,如《五色鹿》、《宋庆龄的故事》、《商鞅变法》、《两袖清风》等小故事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信是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唯一凭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诚以为贵。”“言必信,行必果。”等格言警句,同时,学校还进行了讲诚信故事比赛。通过这几个活动,使学生知道古往今来,在历史上,正是有了诚信,商鞅才能够顺利变法;有了诚信,齐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业;有了诚信,徐虎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烁出耀眼的光芒。明白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它像春雨,冲刷掉人们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世界上的信任之花;它像彩虹,装扮着我们美丽的人生。

(2)践行

A.开展“寻找诚信——小记者手记”的活动。

开展“寻找诚信——小记者手记”的活动,在寻找诚信的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会发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感悟到诚信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在寻找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找到了一些反面事例。如身边的家人、同学存在造假、说谎等不良行为。教师借此机会对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求大家找出“诚信”的敌人,对它进行分析,认清其危害性,引以为戒。

B.出版一份“诚信”在身边的手抄报和制作一张“承诺信用卡”。

让学生动手将他们通过书籍、网络、报刊、同学之间的交流中收集到的,教师介绍的一些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优秀模范人物和一些有关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进行整理,归类,并将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正反方面的事例,通过出版手抄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感化和熏陶,以培养他们健康的道德情感,使他们的人格逐步完善的一种方法。

“承诺信用卡”的造型设计而言首先体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该卡的封面由每一位学生自行设计,除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美化外,最重要的是封面上有每一位学生在开学初自己针对自身不足制订的个人自我承诺。“承诺信用卡”的内侧,则是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自我还做的不够的内容,由学生讨论,大队部汇总,德育领导小组归纳后制订了分年级的不同承诺。内容涉及作业承诺信用、仪表承诺信用、节约承诺信用、安全承诺信用四大版块。学生在制订相关承诺内容的同时,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要诚信的对待自己做出的承诺,体会“一诺千金”的含义。

C.进行一次书写诚信格言竞赛活动,写一篇成长中的诚信故事、诚信童话寓言或诚信演讲稿。

学校将诚实守信教育融进了语文教学中,融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掌握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诚信教育的现状,找出自己在诚信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良倾向,引导学生走出诚信认知的误区,并懂得如何去制止与抨击不讲文明诚信的行为,如何在学校营造文明诚信的良好氛围。

D.举行一次“诚信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

各中队举行一次“诚信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同学共同探讨

诚信。大力推广诚信教育。同学们深刻的意识到,不单要在诚信活动这段时间里面讲诚信,而且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把诚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诚信的话不说,不诚信的事不做。

(3)升华:各班级制定一个“诚信公约”,号召学生做一个讲“诚信小天使”。

A.在校内收集各班学生制定的“诚信公约”,并通过校园网络,进行公布。

B.走向社会,进入家庭。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并将各项要求告知家长,实行家长打分制。这样既把学校的诚信教育和家庭的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同时也扩大了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C.推选各班级的“诚信小天使”。组织学生评选身边“诚实守信”的典型人物,学校大力表彰,树立身边的榜样。

主要成效

振兴小学的“诚信守信,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在全体师生共同的积极参与中,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1.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针对本次主题活动,学校精心安排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校园网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同时充分挖掘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为整个校园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了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一位学生在“小记者手记”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它在我们身边是那样近,它是我们远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朋友——诚信。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应从小讲诚信,还要做传播诚信的使者。”

此外,各中队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也各具特色,如02-1班“跳蚤市场”让学生在商品市场交易中学会乐于奉献,关心他人,让他们懂得诚信为人,诚信办事的道理;03-1班和03-2班的“身边的诚信小故事”使学生更关心身边诚信人,学做诚信人;06-2班的“诚信格言警句,好文章集锦”,让每个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主题中队会开得有声有色,学生受益非浅。

诚信征文将活动推向高潮,每个同学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诚信人、诚信事写进征文。“诚实让我交到朋友,诚信让我懂得了人的价值,诚信是为人之根”这些真挚的语言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诚信教育的成绩。

2.“承诺信用卡”提高了诚信自我的管理能力。

信用卡的实施运作充分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各班小队长每天记录组员信用记录;中队长每周为班级同学盖相应信用章,向中队辅导员汇报信用章使用情况;大队长周一干部例会统计各班信用比例,汇总到大队辅导员处;红领巾广播负责学生每周向全校师生汇报各项目得章最高班级和相应的好人好事,德育领导小组审核后由教导处作为学生和班级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

我校的诚信教育活动以各种形式渗透着学生的言行。全校1800多名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诚信”二字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强化了同学们的诚信意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的重要,明白要使自己在社会中顺利发展,就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以诚信的言行与大家交往,从而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六

韦吉锋教授的论著《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是其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的研究成果,这是一项立足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紧贴时代而又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论著首先从国家、民族和历史的战略高度,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别就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主要措施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共同点和差异性等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充实,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专著。

韦吉锋出身瑶族,从小在少数民族地区长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有着深切的了解和感受。他从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后,又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主攻方向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此后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成果。出身少数民族的家庭背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长期的学术训练、学术积累和潜心思考,使得韦吉锋教授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具有了明显的优势、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水准,书中的诸多见解和观点也颇多新颖独到之处。

《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有助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周年,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10周年。韦吉锋教授的《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研究》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和时间节点上公开出版,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七

宣传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XXX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未成年人整体素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目标,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核心,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优化未成年人生存和成长环境。现将XXX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家庭教育为重点,履行职责、狠抓落实。各级党、团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把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把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作为XXX镇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围绕区文明委文件精神,我镇积极实施四大工程、四结合。即:家庭育苗工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校园工程与学校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净化环境工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道德示范工程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

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使广大家长切实依法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着力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大力宣传“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典型,使更多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时期家庭教育观。

二、继续推进“春蕾计划”实施工作,切实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区“春蕾计划”的实施,掀起爱心助学新高潮,让更多的贫困女童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女童的基本受教育权。我们积极整合资源,拓宽救助渠道,创新载体,为春蕾女童顺利就学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5月初,利用赶集日在场镇大力宣传春蕾计划,号召全社会爱心人士为我镇贫困女童捐款,帮助她们完成学业。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救助活动的管理。首先是健全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我们在镇财政所设立了专门的账户,对捐助资金实行专人管理,每年年底定期向捐助者反馈资金使用情况信息,保证救助者的每一分钱都花到春蕾女童的学习中,不得有其他非正常开支。镇纪委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其次是完善了救助者和被救助对象联系制度,一是要求各有关党、团组织,引导受资助学生给救助者写感谢信,定期或不定期向捐助单位或个人反馈自身的学习情况,表达受助学生对捐助方的感激之情,使广大捐助者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爱心的决心,同时增强了捐助方对“春蕾计划”的了解和信任。二是为了给救助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规定:春蕾女童和其家长一般情况下通过书信和救助者联系,如确实需要见面,必须通过政府与救助者沟通。如果救助者不愿意见面,被救助对象不

得擅自打电话找救助者本人,或者直接到救助者单位,更不能提与学习无关的其他要求。救助者主动提出的除外。

三是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六一”前夕,镇领导对我镇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春蕾女童进行走访慰问,为贫困女童送去了价值500多元的救助款和慰问品,体现了镇党委、政府对春蕾女童的关爱。

四是助学与扶贫相结合,被救助女童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窘困而就学困难,因此救助活动仅靠几百元、几千元的救助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治标先要治本,扶助其家庭早日脱贫。所以,镇党委、政府采取政策倾斜、技术帮扶等措施,紧抓春蕾女童家庭的扶贫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宣传到位,优化宏观环境。

按照面向社会、立足基层、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借助各类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广泛宣传“男女平等”、“未成年人优先”的社会理念,宣传有关未成年人的政策、法律法规;抓好培训宣传,争取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资源支持,共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的落实,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制定并下发了《年度未成年人工作实施意见》,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责任进行了分解,要求各级党、团组织参照目标责任书,结合本部门的职能,制定出年度目标分解及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完成时间、实施步骤、具体措施,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并将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举办专题培训班,编印发放宣传

资料,推动形成了尊重、爱护未成年人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注重实效,狠抓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协调各党、团组织利用广播、宣传画、板报、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动员全社会集中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设计有效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在5月份,我镇组织开展了庆“六一”“五小”公民道德建设风采展示大赛,充分展示了我镇少年未成年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建立法律援助机构。镇政府利用未成年人法律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以尊重未成年人、关爱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为着眼点,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四、立足社区,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深入社区,指导基层党、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社区活动,如各村(社区)分别以橱窗、板报的形式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倡导“未成年人优先”“尊重未成年人”“支持未成年人”的意识,引导未成年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8.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八

一是注重主渠道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做到青少年学法“教材、计划、师资、课时”四落实,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采取法制讲座、法律辅导以及开设“模拟法庭”,举办“法制与我同行”征文和开展法制学习园地、黑板报评选等多种形式活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

二是注重整合资源。与县教育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推行“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针对中小学生层次不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施教、注重实效”的教育方法和“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教育步骤,开展多途径、多渠道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是注重阵地拓展。通过完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网络,把未成年人的教育纳入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地带,成立“青少年维权岗”,倾听声音、关注烦恼。通过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情况,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注重履行法律援助职能。在开展青少年维权工作时,坚持预防与教育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贯穿于办案全过程,力图最大限度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快速办理。另一方面严格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

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九

一、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第二代互联网的传播业务不断涌现,腾讯QQ、微博、微信、MSN等交流软件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便捷、快速、虚拟的交往特点。同时手机媒体业务也迅速发展,其功能已不仅限于打电话和发信息,给传统的通讯方式带来很大冲击。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完成作业等,这就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等现状,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氛围和实效,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但新媒体信息量大、良莠不齐、虚拟等特征也会逐渐使人们的性格发生变化,虚拟的网络特征使网络诈骗时有发生,造成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给学生注入了不良信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等。

二、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新媒体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步的同时,也因其虚拟性和开放性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机遇表现以下几方面:首先,新媒体使教育手段极大丰富。除传统方式,如电视、报纸、开会、课堂教育等,新媒体时代,增加网上同步直播、信息搜索、播放视频、E-mail等,这些方式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肯定会改良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其次,新媒体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大为扩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必须有统一的时间、地点,受教者受这些因素的限制较大,新媒体发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再不再受这些限制,如开视频会议会、网上搜新闻等,都扩大的受教育者的群体和受教育的可能性。新媒体下,受教育者不再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受教育者获取信息就需主动搜索,自由浏览,带着主观能动性去接受声、音、文字、影像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大提升。最后,新媒体下的教学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大大提高。使用电子邮件、视频交流、匿名表达真实想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明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容易达到。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首先,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学生的政治观念。手机媒体、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随意性、匿名性,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的可乘之机,一些人在网上进行的欺诈、恶意传播流言、骚扰信息颇多,低级文化和消极思想充斥着各个网站,学生在浏览网页时,避免不了会看到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政治观点。其次,网络管理和监督难度大。每个人都是一个网络个体,网络信息量巨大、传播速度巨快,信息主导权特别分散,很多消极内容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因此管理、监督传播不良信息的人或者制止不良信息的传播都非常难。最后,网络的不良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长期接触新媒体,人们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内容不尽相同、受影响程度也因人而异,一些人辨别能力较强,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导;而有些人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其思想政治进步。

三、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

1. 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手机终端。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强阵地意识,采取适时的措施运用网络手段开展工作。尤其是在手机上,如微信、QQ上的腾讯新闻,规定腾讯新闻的每次更新都要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可以采用理论的、案例的,动画的或文字的内容来传播正确政治思想、纠正错误的政治思想信息。通过手机新闻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传播范围大,针对性也强,每个新媒体用户都能接受正确、全面的思想政治内容,逐渐提升或改变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观念。

2. 增强思政教育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新媒体对公众的视听产生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足以吸引受教育的注意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多利用最前端的传播方式,如在公共场合多设立相关的动画、视频、LED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生活化、情感化、有针对性。缩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差距,深入人们的具体生活。比如,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公益广告,其传播的中心思想对观看者的心理形成和情感熏陶作用要比单一的理论教育作用要强。

3. 提高教育者的新媒体教育观念。

最新的传播方式不能及时运用到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更新教育手段和内容的觉悟不高或水平不够。所以要运用新媒体的教育手段,首先必须培养教育者在教育手段上与时俱进的观念,尽可能有效的、高效的利用新媒体,契合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特点和心理。其次,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指导,提高运用新媒体手段的能力。

4. 加大对新媒体不良传播源的惩处力度。

如今,新媒体中经常恶意发放、传播不良信息、利用新媒体实施的不良行为日益猖獗,原因之一就是法律对其惩处力度较小,使得不法分子为所欲为、无所畏惧,造成了网络当今的局面,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也降低了人们的相互信任感。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已逐渐运用在教育的各个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也广泛新媒体进行教学,新的教学方式也提高了课堂得实效。但是,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抵御新媒体的挑战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蔡连玉.论媒介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1).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十

教育部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 做好2005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发布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2005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继续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抓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个关键,把《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就做好2005年中小学德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根据中央提出的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的要求,教育部将组织修订《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继续做好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重点推进高中德育课程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衔接。各地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大中小学德育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符合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次递进、螺旋上升。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与各科教学融合起来。各地还要积极开展德育教学改革与试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种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各地要学习借鉴北京市推广普及校园新童谣的新鲜经验,在中小学校开展编创、征集、推广、诵读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坚持贴近学生 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群体,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歌曲、小话剧、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卡通画、手抄报、动漫制作 等形式,普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和深受广大未成年人喜爱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六一”前后,各地中小学校都应举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比赛活动,引导学 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中国教育

报等教育报刊、中国教育电视台及各地教育电视台等媒体要通过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等形式,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活 动的宣传。

要把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抵制不良文化、粗口歌、不健康的口袋书的影响。要加强 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引导工作,采用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控制,及时屏蔽、删除网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要全 面开放中小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计算机教室,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学习条件。

三、认真组织开展好2005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2004年全国开展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创造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今年,各地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为重点,开展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要通过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使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进行浴血奋战的拼搏精神和革命传统;通过抗日精神教育、反对侵略和反分裂教育,加深学生对爱好和平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各地组织开展民族精神 教育活动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活动。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形式多样地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 动,既可以利用本地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旧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活动,也可以利用影视手段组织学生开展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影视教育活 动,还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利用学校的墙报、板报、广播站等组织专栏,开辟广播节目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就地、就近、自愿的原则,组织红色旅游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各地要重视并加强对中学生的时事政策教育,弘扬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感受时代进步步伐。

四、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关心、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各地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重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示范工作,并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由城市中小学向农村中小学普及。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观摩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强化教师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开展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

“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切实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优势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重视班主任工作,明确每一位教师都有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并采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激励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加强班集体建设。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师德报告团、师德论坛等形式,广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要以班主任建设为龙头,带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师都 能够关心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心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融于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少先队和学生社团组织 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和班级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民主、活泼、健康向上的班风、校风,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引 导学生共同进步。

六、加强中小学生文明习惯教育和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各地要结合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把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要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社区服务、参加公益劳动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习惯。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 重要工作,积极推进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选聘工作,并积极争取公安、司法机关的支持与配合,组织开展法制讲座、辅导报告,组织学生旁听法院的开庭审理过 程,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等活动,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径,切实增强学生学法、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积极开展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 的教育。

各地要利用今年是我国工读教育发展50周年的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表彰工读教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交流工读教育的经验,研讨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工读教育的新思路、新机制,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发挥工读教育在预防和挽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七、进一步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在学生德育方 面的重要作用,支持现有的场所和基地开发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具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项目,增强活动项目的思想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要积极探索青少年学 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形式、新途径,努力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同时发挥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以及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教育阵地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等深受学生喜爱 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军营、农村等进行参观,增进学生对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了解。要继续做好国家彩票公益金扶持中西部贫困地 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各建设项目的如期完成并尽早投入使用。

八、密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积极参与“小公民道德建设”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活动,积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和 协调,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鼓励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德育活动。要积极参与建立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平台,发挥各种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作用。要积极开展青少年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的试点工作,将学生在社区的表现与学校表现、学生综合评价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公安、文化、新闻、出版、体育、科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网络环境、文化环境和校园周边环境。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通知要求,尽快研究提出2005年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及安排,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年底前要向我部提交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年度报告。我部将加强对各地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促检查,并及时组织经验交流活动。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汇报 篇十一

一、抓住契机、开展活动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大量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逐渐淡漠;独生子女自私、孤傲、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亲情;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子女消极处世、嫉妒他人、抱怨社会;漠视先辈们的奉献精神;不服从师长们的管教;触犯学校和社会的禁忌,容易迷失自我。我校依据青少年的这些心理特点,针对当今社会形势,结合校情、学情,探索出一条积极有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途径。以此作为我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出发点。显示出孝道和感恩在中华传统道德中的重要位置,使感恩教育走进心灵。

二、统一思想,健全组织。

XX 年初,自从开展“感恩孝亲、心灵导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教育活动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三抓”的作法:品德从“孝亲”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行为从习惯抓起。专门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党、政、工、团、师等组织紧密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软任务”当成“硬任务”来抓。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使教职工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伦之师表,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奠基者和引路人,真正成为学生心中传统美德的传播者。人人争做“视生如子的爱生模范、以身作则的正已模范、安身立教的敬业模范、甘为人梯的奉献模范”。

三、营造环境,创设氛围。

一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打造育人环境入手。创设育人环境,环境优雅,绿树红楼。芳草鲜美,绿树拂风。书声朗朗,琴韵悠悠。把《二十四孝图》引入校园画廊,编印感恩教材,从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他人帮助之恩、祖国惠泽之恩等四个层面,探索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

二是每年定期由专人负责,轮流培训一批骨干学生担当“感恩孝亲”宣传员、讲解员。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向各班轮流讲解“二十四孝”感人至深的“感恩孝亲”故事。然后,组织各班分别召开《体验亲情》观摩班会,邀请部分家长、社区代表参加,讲事实、谈感受。以身边事述亲情,感动了家长、感动了社会。接下来,利用板报、手抄报等校本资源媒介广泛宣传“孝亲”典型。学校为学生每人印发一本《孝亲手册》,供日常学习体会。每月制定出“孝亲日”,书写《孝亲报告》,座谈“孝亲”体会。每年按“学孝、行孝、评孝”三步,评选出“孝亲小明星”。最后向全校和社会公示。

三是专门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编写完成《感恩的心》等六部感恩教育校本教材。利用校本教材,把“感恩孝亲”内容融于课堂。小学每周开设两课时;初中每周开设一课时。抽调经验丰富、政治素质高的专门教师任教。课间传唱《感恩的心》等十五首感恩歌曲。人人会讲感恩故事;人人能做“孝亲明星”;人人会唱感恩歌曲。XX年,国庆节前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导自演“魂系祖国、演绎感恩、情牵奥运、放飞希望”的青春乐章。

四是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联谊会。向家长讲授家教方法,开展“把荣辱观念带回家”活动。通过“致家长一封公开信”,宣传学校的做法,向家长问卷调查。学校要求家长做到明事理、给机会、做榜样,在关爱中培养孩子们的孝心,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责任。

四、与时具进、扩展成果

几年来,我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不断扩大成果。由原来的“五个一”,逐步扩展到开展“八个一”活动。

一是在家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学校统一布置爱心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一件亲手制作的礼物;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为家里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每逢节日,向父母道一声辛苦、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算一笔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按标准进行一次“孝亲小明星”自评。

二是在校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给老师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举行一次《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演讲比赛;主办一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作文比赛或感恩手抄报展览。

三是在社会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为使学生懂得感恩社会:每年开展一次贫困生救助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共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演讲、诗歌朗诵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参加一次公益劳动;去一次敬老院,慰问一位孤寡老人;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团员、干部与社区贫困、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

四是在平时感激祖国惠泽之恩。我校平时注重养成教育。学校组织学生收集一部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出一期班报;以“我爱祖国”为题,办一期板报;开展一次征文活动;看一部爱国影片;组织一次新科技成果观摩;每天唱一首爱国歌曲;每周讲一个爱国故事。

五、感恩教育、彰显实效

我校开展以“感恩教育”为契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给我校的各项事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和做事。全校每年受到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孝亲小明星、助人为乐小标兵等品学兼优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1.34%。在家孝顺体贴父母,勤俭节约,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尊敬老师,刻苦学习,做个好学生;在社会遵纪守法,乘车让座,做个好公民;平时求知报国。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型活动,刘姗姗同学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金奖,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亲自颁奖。在家庭、学校、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我校王艺轩被评为长春市“十大孝子”、二道区“十大杰出青年”。先后接受《长春教育》、吉视公共频道、《长春日报》专访。2011年和2011年中考成绩再次突破历史新高,高分段人数人刷新历史记录。二是给教师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几年来,全校成为国家省市区级骨干、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占75%以上。获长春市劳动模范、市“五.一劳动奖章”、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省师德标兵等奖励的教师275人、共500多人次。国家级教科研成果13项;国家和省级出版物15部;市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

1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十二

一、全人教育办学思想的内涵

全人教育从教育的内涵来讲, 首先是人的教育, 指向基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主要包含着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全人教育的教师观、全人教育的学生观和全人教育的课程观。因此, 我校把全人教育定位为:教育以人为中心, 以育人为核心, 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奠基。

全人教育的学生观:教育的主体是人,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作为“人”的价值:和谐、平静、合作、合群、诚实、公正、平等、同情、理解和爱, 又有作为人的各自的独特性, 具有各自有待发掘的潜能。因此,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学生,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是作为人的整体存在的, 有人的知、情、意、行的需要。学生是已有人生经验的人, 学生学习就是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 个体积极、多感官体念、感知、建构周遭世界的过程。学生都有自我选择、自主探究、自主表达、自主成长的机会, 依据他们的能力, 对课程和学习过程发表意见, 同时负起学习成败的责任。

全人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和调适学生的学习路径, 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帮助学生自主观察、亲身体念、实践感知、思考建构的过程。学生是作为整体的人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的, 全人教育的教学观应该要凸显人的整体性的存在。存在是指人全面经历现在。全人教育的理想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个人价值的模式, 是整合“以社会为本”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找准社会需求和培养“全人”的契合点来实施教育的模式。

全人教育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生与世界之间联系的途径”。因此,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为每一个孩子的充分发展奠基, 我们就必须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可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 就必须整体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同时, 尽可能实现课程的经验还原、体验、提炼和丰富, 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开发实施, 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 用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发展教师、成长学生的主要育人路径。

二、育人方式的创新

基于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 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传统的育人方式进行了创新和改变。

1. 构建以自我体念, 自主建构为主要方式, 以道德感知、道德体念、道德认识、道德实践、道德建构为内容的德育活动。构建以人的终身发展需要奠基为目的的, 围绕着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等为内容的养成教育。

(1) 岗位体念。创设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班干部轮换制等岗位, 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中生成与人相处、与人协作、与人学习等人所需要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交往过程中为生成求真、向善、唯美的生命价值奠基。

(2)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为培育全人提供必要的载体。我校校园面积小, 运动场地不够, 学校在二、三年级开设形体课, 四、五年级开设篮球课, 每学期举办学生班际篮球比赛, 用课程的形式让每一位龙华小学的学生习得一种运动技能, 养成一种锻炼习惯, 生成团结协作、勇敢拼搏、积极向上的情感体念和价值取向, 为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奠基。

(3) 良好习惯在做中养成。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人生。学校拟订《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习惯进行具体的要求, 拍摄《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专题片, 编写《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三字经绘本》、《龙华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评价手册》和组建学生红领巾监督岗和教职工值日制度, 利用红领巾电视台的舆论监督等落实一日常规的要求。开展《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研究》的课题研究, 不断深入和提高学生习惯养成的效益。

学校改变了海南中小学普遍偏重毕业班的教学成绩, 忽略了一年级幼小衔接中的习惯养成, 造成六年级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但学习效能低下, 违背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状。在一年级开学前一周, 组织全体学生运用“德育导行”的方式进行实施。如孩子们列队上下楼梯, 同时从教室的前后门进出, 按从高到低的顺序站好, 记住自己的位置, 同时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 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 集会列队“快、静、齐”。又如明确孩子们怎样收发学习资料, 怎样小组合作学习, 怎样举手发言, 怎样参与评价等。同时主张, 把学生学习中的好的方法不断强化为习惯。如发现哪一方面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 学校会请该班班主任再利用“德育导行”的方式组织学生强化。

2. 构建以学为中心, 学生主体的生命化课堂。

我们主张, 教师要找到知识在生活中的模型, 沟通学习内容和生活、社会的联系;我们要求, 构建先学后教, 前置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需, 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终身学习;我们落实人的整体性存在的全人教育的哲学观点, 遵循“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度的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交给学生;我们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角色定位, 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建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我们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的具体体现之一, 也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同时, 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我校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一是从人的整体性发展进行评价, 二是从人的全员性发展进行评价, 三是从人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整体性发展评价如每学期进行的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的评比,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性评价如每学期两次的校际“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班干之星”的评比, 让某一方面发展较突出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 既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 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及时获得肯定。全程性评价指学校编制《评价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手册, 采用自评、同桌互评、家长评价对学生每天在学校的学习、礼仪、卫生、交往、自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分周、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实现学生表现每天一小节, 每周一总结, 每月一评比, 评选每月各方面分别表现优秀的学生, 进行学校和班级表彰、鼓励, 让评价促进发展。

4. 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

全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应具有贯通性和整合性的特点。为此, 学校根据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奠基的要求, 整合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构建国家、地区、校本三级课程体系, 支撑学校的办学思想。

(1) 探索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常规课程体系。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 建设魅力语文、品质数学、活力英语、健康体育、多彩艺术等国家课程。组织教师研究和二次创造来实施国家课程, 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改理念, 使课程更切合地方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发展的实际。用课程特色来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 用课程的系统化来系统落实办学思想, 总结和提炼各学科的教学主张, 形成全人教育的课程体系。比如品质数学, 要求数学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数学素养, 培养具有理性思考的人, 实现求真教育中“真”的教育的两个方面:其一, 学问的教育, 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二, 求真的教育。一是求真精神即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是求真方法的教育。同时, 体念数学的简约美, 数学探究的思维乐趣, 数学挑战的自我超越的美好情感;数学协作学习中互助、共赢等方面的善。

(2) 基于学校实际和人的终极关怀, 探索和构建篮球课程、武术课程、形体课程、剪纸课程、儿童画创作课程、书法课程、英语角活动课程、合唱课程、舞蹈课程, 主持人课程、小记者课程、阅读课程、礼仪课程、以及养成教育德育课程等, 整体构建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 让每一个孩子经历不同的课程教育, 为一生的多维立体发展奠基。

5. 学校文化实现育人以无痕。

学校管理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度, 从办学思想的梳理到“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的确立, 培育学校的“价值文化”。从制订学校的管理章程到规章制度的重建, 通过制度管理的规约引导人从他律到自律, 培育制度文化。依据价值文化和制度文化规范人的行为, 培育行为文化, 把满足人的需求、对人的要求和办学思想的成效外显, 打造物化文化的四个维度, 细化全人教育办学思想的内涵, 拓宽其外延, 使学生浸染在优秀的学校文化中, 体念、感知、建构、生成,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发展。

(1) 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学生的行为文化。学校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实践活动可以将空洞的教化转化为参与度高的直观体验。学校组建了舞蹈队、小主持班、小记者班、植物栽培班等系列学生社团, 社团活动于全人教育理念是很好的实践途径, 因而学校对于社团的管理也较为轻松、民主, 同时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举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体育节、校园小歌手比赛、学生演讲比赛等学生活动, 组织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参与者不仅锻炼了各种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并实践了全人教育重视的情感体验、道德提升和价值体悟, 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达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成效。

(2) 打造教育以人为中心的学校物化文化。乌申斯基所说:“教育以人为中心”。学校的物化文化围绕着以人为中心来打造。学校教学楼、围墙、功能教室、校庭、绿化、美化进行整体设计, 四周绿树环绕, 鲜花轮替开放。校园浮雕和楼梯墙体宣传画, 文化石上的校训, 楼梯间、楼层走廊宣传栏、教室外墙宣传画, 学生成为主体。各班教室门口的班级简介和教室里的各种宣传栏, 班级发展目标、班规、班训、班级活动剪影、学生优秀作品, 等等, 应有尽有。实现了学校物化文化每一处都是景观, 每面墙都说话, 每朵花都开放, 达到文化化育的育人目的。

摘要:人的教育, 指向基于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的办学思想主要包含着全人教育的教育观、全人教育的教师观、全人教育的学生观和全人教育的课程观。我校从内涵, 方式及实现文化育人等角度对全人教育办学思想指导下的育人方式创新, 提出自己的意见。

1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式创新 篇十三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正确把握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1、理想信念分层叠现、政治意识相对淡漠。

中学生因受到现实环境的严重影响,价值观各有不同,往往只注重成绩的提高而轻视道德修养的锤炼。同时,部分未成年人爱国却不愿谈政治,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抵触情绪,民族精神淡漠,缺乏政治抱负。

2、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行为失范。

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加之家庭不良教育环境的影响,甚至出现斗殴、偷窃等行为,滑入违法犯罪的泥沼。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从小受到 “呵护”和“优待”,养成诸多不良习惯,道德行为严重失范。

3、个人主义至上、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逐渐扩大,未成年人中“惟我独尊”思想开始膨胀。“小皇帝们”平时自信自满,稍遇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部分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空间,心理宣泄渠道不健康,寻求刺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助人为乐”、“劳动 1

光荣”、“勤俭节约”等放之历史而不变的主题在他们身上已无从体现。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有待净化。

不良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健康的影视广告、色情书刊和不健康网站中庸俗不堪的内容,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此外,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够、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等,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2、教育因素——未成年人学习的环境有待改善。

部分学校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把德育工作当作口号,走的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德的老路子,德育过程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不能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道德教育的成果往往抵不过未成年人在休息日受到的家庭与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对家庭教育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

3、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有待优化。

家长们言传身教的作用发挥得不好。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的工作经历、为人处世、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等不良生活环境,更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心理畸型、人格扭曲;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部分家长采取放任

自流、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不良教育方式,最终教育出的多是娇纵傲气又十分脆弱自私的“小皇帝”、“小公主”和一些因自暴自弃而走上歧途、违法犯罪的不良少年,道德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项缺失的内容。

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1、明确工作内容,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领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开展体验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提高自护能力,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丰富文化底蕴。建设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文化阵地、精心出版适合未成年人欣赏的优秀读物、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及校外教育阵地作用。

2、改善工作方法,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有效途径,把握我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出现的新情况,探索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注重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个领导和协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权威性机构,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积极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不断强化服务育人。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育人优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使未成年人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切实服务弱势

青少年群体,学校要让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健全工作载体,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组织载体。建立青少年团队组织和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青少年社团,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团干部队伍,发挥青年中心、中学生业余团校、科技示范基地、互联网等阵地作用,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实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广阔平台;

文化载体。以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节日文化、时尚文化为载体,提高未成年人的鉴赏水平,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在建设丰富的文化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上下功夫;活动载体。坚持以普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通过开展社区志愿和谐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之,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学校应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努力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青春力量。

南雄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新华书店广告活动宣传标语下一篇:初三政治上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