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地方课程

2024-09-07

一年级小学地方课程(精选8篇)

1.一年级小学地方课程 篇一

《笠翁对韵》教案

一、开场白 引入“值周班长责任制”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上卷》

三、释读(教授与学生共同完成)

四、休息

五、静定训练(助教与学生共同完成)

六、释读二冬(先由助教带读,释读由教授与学生共同完成

七、朗读一东、二冬(助教与学生共同完成)

八、布置作业(教授),并做课堂总结(班长)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在讲新课之前,老师要介绍一下我们将要执行的班级管理新方案——“值周班长责任制”。最近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同学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去管其他同学。《弟子规》中说“扬人恶,即是恶”。老师告诉你们,做人不能总职责别人的缺点,即使看到别人有缺点,也不要当面指责。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做的好不好呢?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足之处,应及时改正。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也是好事,每个人都有监管别人的机会,这就是我将要介绍的“值周班长责任制”。大家看到我手上拿的这份《九雯学堂学生纪律考核表》了吗?从表中可以看到,具体的考核项目分七大板块。分别是礼仪15分,衣着,纪律,发言,诵读,应用,互助。其中“礼仪”主要从来校礼仪、课堂礼仪和放学礼仪三方面来考察的;“衣着”主要从整体、纽扣、衣物放置三方面考察;“纪律”主要从坐姿、站姿、桌椅、请示、食品几个方面考察;“发言”从积极度、示范作用以及是否有创意三方面来考察;“诵读”主要从指读情况、背诵情况和理解情况三方面考察;“应用”主要从家中、学校、社会三方面考察;“互助”主要考察的是帮助同学的情况。我们每周推选一位班长,负责监管班级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情况。集体考核的内容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课堂表现好与不好,是有评分制来体现的。学生每节课课堂表现情况由班长打分。其中礼仪15分,衣着15分,纪律20分,发言15分,诵读15分,应用15分,互助5分。满分为一百分。我们将在周末进行分数统计。最后得分是一周内每节课得分的平均值。分数最高的将有奖励。本周的值周班长谁来担任?同学们选一个代表吧。(耿锐)好,本周的值周班长就由耿锐来担任。大家积极配合班长工作。希望大家都有良好表现。

言归正传。把书翻到《笠翁对韵》的 目录。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上卷》一东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一东,略)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小朋友,跟我念。(一东,略)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霁 牛女 河)

指生第一段(两名即可)

2、师读第二段 讲解第二段(重点点拨:云暧玳 屐 过天星似箭 驿旅 茅店 皓月)

重点字词课堂提问:暧玳 屐驿旅 茅店 皓月

指生第二段(两名即可)

3、师读第三段

讲解第三段(略讲)

指生第三段(两名即可)

四、休息

五、静定训练

下达静定训练口令:“三……二……一”同学们都坐好了吗?眼睛闭好了吗?老师要检查了。注意,在老师说睁开眼睛之前,请小朋友们不要睁开你们的眼睛。如果谁做的最好,老师会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励。如果哪位小朋友没有闭好眼睛,老师就要过去提一下他的右耳朵。老师要下去检查了。(检查)好,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想象自己躺在草坪上,草又绿又软,微风吹拂着你,让你感觉特别的舒服。在草坪的不远处,有一只黄牛,黄牛的旁边,是三只小黄牛,它们在吃着嫩嫩的青草。一只小鸟飞来了,轻轻地落在了黄牛的背上,它欢快地唱着歌,悦耳动听……一会儿,小鸟飞走了,不一会儿,黄牛和它的孩子们也摇摆着尾巴走了。四处静悄悄的。阳光温和地洒在你身上,你感觉舒服极了。继续享受这个场景。……(30秒)好,请慢慢睁开眼睛。

六、释读二冬 首先助教带读二冬

然后由教授指导学生释读二冬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三元 及第 一品仙李盘根调国脉 娇杨擅宠起边风)

指生第二段(两名即可)

2、师读第二段

讲解第二段(略讲)

指生第二段(两名即可)

3、师读第三段

讲解第三段(重点点拨: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课堂提问:项 三杰

生齐读第三段

七、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通过对接,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八、布置作业、课堂总结

1、教授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30分钟)

2、班长做课堂总结:班长到讲台前宣布学生课堂表现的得分情况。稍作总结。

3、助教结束语:班长的评分还是很公平合理的,成绩已经公布下去了,每位同学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也已经是心中有数了。分数高的同学请不要骄傲,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以后几天同样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靠后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希望你们在以后的课堂上能严于律己,有出色的表现。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帮助同学、认真朗读课文都是你们表现的机会。所以想做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并不难。我们会将你们一周的成绩算出平均值,就是你们一周课堂表现的最后得分。希望大家以后都会有良好表现。

小儿语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重点与难点 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2.教师范读原文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简介作者吕得胜 6.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7.检查背诵

8.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学习资源 课本

总结反思

学生能熟读背诵

治家格言 问题提出 我们生活、学习所用的各种物品都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那些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人们?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名贤集 问题提出

你能背出那些名人名言?玩一个背诵游戏。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学流程:

一、背景介绍: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

2、重点句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别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打一成语)

2)谜面: 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人名)

谜底:1)唇齿相依 2)幼儿园 3)西施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传统文化《逢老人》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背诵《逢老人》,能够简单理解古诗的意义。

2、能够认识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和讲故事等形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之中。

2、通过提问和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义和包含的道理,引起学生共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精神。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产生认同感,能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重点

能够当堂背诵,并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中国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和老人相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上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些同学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请举手。

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和爷爷奶奶相处的?学生自由发言。

(本环节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由故事引出古诗《逢老人》

同学们都说了自己与老人相处的故事,现在老师也讲一个我自己的小故事给大家听。有一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我看见老爷爷两只耳朵旁边的头发白得像雪一样,老爷爷拄着拐杖没走上几步路,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到了路口,我赶紧跑上前去,扶着老爷爷一起过了马路。老爷爷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老师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有意思的是,唐朝有一个叫隐峦的大诗人也和老师一样,遇到过这样的老爷爷,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呢。诗的题目就叫《逢老人》。(课件)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大家把书快速翻到29页。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1)借助拼音读一读,有不认识的和难读的字用铅笔做一下标记,问一问同桌或老师,把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读正确流利。(4)加动作表情朗读。

(同学表演结束评价鼓励。通过本环节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融入到课堂情景之中。)

3、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2)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课件出示难认字形和相关解释。逢,遇到。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歇,休息。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

(3)理解了意思,再读古诗,会有更深的了解。齐读。

4、由故事引出古诗《龟虽寿》

(1)第一位老爷爷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是一位老将军的故事:魏国有一位非常有志向的老将军,他取得过很多的胜利。在他五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人要攻打魏国,于是这位老将军就穿起自己的战袍,骑上战马,率领军队出征。不久,这位老将军就打败了敌人。这位老将军就是魏国的曹操。曹操打了胜仗非常得意,于是就写下一首诗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诗的题目就叫《龟虽寿》。

(2)(课件出示诗文以及解释)曹操想,神龟虽然长寿,能活几千年,却没有远大的志向。战马虽然上了年纪,却还能够驰骋千里。我要向战马学习,即使到了晚年也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位老将军的豪情壮志是非常令人敬佩也是大家学习的的榜样。

(本环节通过讲故事引出古诗,介绍曹操,扩大学生知识面。)

(3)看到课本31页,先听老师读一遍,把你认为难读难认的字用铅笔圈出来。

(出示课件图片,领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今天学习了两首古诗,比较一下两首诗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2、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老人,又应该向老人家学习些什么?自由发言。

3、你知道吗?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也是老人节。这样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就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图片重阳节)同学们也应该在老人节的这一天多帮助老人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4、收集描写老人的诗。幼女词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幼女才七岁,未知巧与拙。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

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乞巧》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介绍乞巧节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后小结:

陶者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贫苦和社会的不合理 过程设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

2、解释课文大意,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

3、熟读古诗《蚕妇》《粟》,体会这几首诗的共同之处。

4、背诵《陶者》《蚕妇》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大意

难点:背诵《陶者》《蚕妇》 学习资源 ppt课件 其他优秀教案资料 总结反思

这首诗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合理,学生要从中体会当时人们的痛苦,珍惜现在的生活。

题画

一、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2、理解画中美丽的景色。3、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

2、理解画中美丽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解题: 2、简介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清代诗人。袁枚 认为诗人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写真情实感。

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

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通俗流畅。3、讲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赞美了美丽的景色。

二、学诗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2、师范读,画节奏。3、对照注释,理解句意: ⑴生交流、汇报。⑵师归纳、指导。4、欣赏诗歌:

⑴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读出诗句来。⑵画中都有什么?(3)、诗的3、4句写的什么? 5、背诵诗歌。

三、拓展学习

1、看课后“活动广角”读《画鸭》

2、“成长袋”

小朋友,你会背几首题画诗?

四、作业 1、抄诗。

2、背诵、默写诗歌。

五、板书设计 池上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

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 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诗 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淘气、天真。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淘气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 的童趣。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

《关山月》节选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叫《关山月》,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二、揭示课题

1、出示古诗。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时间及地点,后两句写了清冷的月色。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 言描绘了边关月色。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天山苍茫云海 长风吹度玉门关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时教学设计

棉花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棉花》,作者是清代诗人马苏臣。

1、出示古诗:

棉花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1、出示童谣《棉花》

棉铃咧嘴笑哈哈,吐出大大白棉花,棉花用处多又多,能织花布能纺纱。

2、读一读,背一背 收集棉花的的资料。教学反 思

15、小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难点

1、学习理解“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教学重点

1、学习理解“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小松》,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教师小结: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干。空闲时就站在树旁边,因为看多了,只觉得它长得很慢。

4、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咏松》。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松树的古诗。

板书设计

15、小松

小 松 初 数 尺,未 有 直 生 枝。闲 即 傍 边 立,看 多 长 却 迟。

16、《神童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学习理解“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教学重点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神童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教师小结:从小应博学多才,志向远大。不羡慕别人腰中挎着宝剑,风光无限。只愿自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4、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给古诗配上图画,做个精美的书签。

板书设计

16、《神童诗》

(一)劝 学

自 小 多 才 学,平生 志 气 高。别 人 怀 宝 剑,我 有 笔 如 刀。

17、《神童诗》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学习理解“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的朗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神童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教师小结:到了清明这个大好时节,春光明媚,大自然呈现出锦绣一样多彩的景象。可是每年到了清明节这一天,为什么总是细雨纷纷呢?

4、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出示古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17、《神童诗》

(二)清 明

春 到 清 明 好,晴 天 锦 绣 文。年 年 当 此 节,底 事 雨 纷 纷。

一、教学组织

二、新课导入

三、新课讲解

授课计划、对礼仪规范这门课程的要求,认识学生。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儿歌找朋友引出礼仪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家庭礼仪

(一)孝敬尊重长辈

1、听从父母的教诲

2、理解长辈,关心父母

3、孝顺父母,牢记父母的生日

4、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二)同辈要礼让

称呼的礼仪

(三)待客礼仪

1、礼貌待客的具体做法

2、敬茶的礼仪

上茶的规矩、敬茶的方法

三、提问:家里来客人时你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让学生分享一下他们的待客经历。

★情景表演:请两位同学表演一段家庭接待礼仪剧,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是否有处理不妥的地方,要指出。再播放一段待客的反例视频和一段介绍正确的待客礼仪的视频给学生看。

(四)拜访礼仪 做客的礼仪要求

(五)邻里间和睦相处

邻里间相处的礼仪

★问题:请同学描述自己与家人(特别是长辈)或者邻居、朋友是如何相处的?(提示:是否孝敬长辈?举例子表明)

二、介绍亲属称谓:对父系亲属的称谓、对母亲亲属的称谓;敬称、谦称;亲属合称称谓。

提问:令堂、令尊等是称呼对方的谁?

学生自我介绍

集体询问同学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

请同学回答

请同学参与表演

请同学回答

请同学回答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二、校园礼仪

★同学与老师相互检查:

1、在上下课、课堂学习过程中、师生仪表礼仪是否达标

★请同学描述:

2、同学间在生活、学习中相处的礼仪 ★情景示范,请同学表演:(1)敲门的礼仪?

(2)两位同学在上学的路上遇见,踏入校门,升旗仪式的情景表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礼仪是否规范?

回顾本章所学重点内容,评价学生的表演、参与能力

课后认真复习,细读课本。预习第四章内容。

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关键的概念,同学们的表现

课题 公共场所文明礼仪 教学 目标

1.知道一些常去的公共场所应遵守的礼仪。

2.知道在公共场所应遵守礼仪,遵守公共秩序是有道德的表现。3.懂得遵守公共场所礼仪是人们公共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 保障。

重点 了解公共场所应遵守的礼仪

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遵守公共场所礼仪 学前准备 :(上网、询问等)去收集遵守公共场所礼仪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 板书:公共场所

那在公共场所,我们该怎么做?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板书:文明礼仪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了解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同学们翻到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同学们看课本。师:同学们通过看课本,你知道了哪些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找几位同学回答。师:假如你在乘车时,发现没有人给老年人让座,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在风景区看到有人乱涂乱画,你又会怎么想?下面,我们来观察图片中这些人的做法,交流自己的看法(出示课件)

三、自由交流:

讲讲你看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找几位同学回答。

师归纳总结:乘车时,应给老、弱、病、残主动让座;在风景区不能乱扔垃圾;不应跨越护栏„„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因此,我们应该遵守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讨

1、师:在遵守公共秩场所礼仪方面,列宁同志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出示课件。

2、说一说:列宁同志为什么给一名女工让路?

3、全班交流

4.小结:列宁同志懂得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要做到遵守公共场所礼仪就应为他人着想,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这也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五、小结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游客、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

板书设计

公共场所 文明礼仪

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

2.一年级小学地方课程 篇二

近几年,从学科的视角研发课程以弥补现有课程内容的孤立化和碎片化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选择。数学学科的地方课程在这一轮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其能够真正落实既需要结合具体情境的审慎经营,又需要走出课堂拘囿的实践探索,更需要厘清其实施路径与教学流程,使其补充国家课程和服务学生成长的功能更加凸显。

一、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实施现状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动手能力,江苏省设计了数学实验地方数学实践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借助数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实验为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数学实验教学重视教科书与实验手册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但根据我们对南京地区部分学校的调查发现,数学地方课程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地方课程的实施多流于形式、还缺乏实际效果等问题还很突出。

1. 在学校课程中地方课程的实施还流于形式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一个部分,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以及实际需要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乡土课程。其在内容上是对国家统一课程的补充,在作用上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统一课程,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地方课程,忽视了课程的实施过程,导致高品质的地方课程缺乏具体的落实,无法起到应有的基础性作用。

2. 对地方课程缺乏规范的教学安排,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实施数学学科地方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56.6%的教师选择“不知道该如何安排教学过程”。当问及“您认为数学学科地方课程的教学流程应该是什么”时,33.6%的教师选择“根据具体情况”,51.6%的教师选择“说不清”。

这一问卷结果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也得到了印证:以教学流程为例,笔者在一所学校里观察过一节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几乎整节课都是学生在自由活动,教师基本没有“掺乎”课堂。这一问卷结果真实地反映出“课程评价”问题严重困扰了目前数学学科地方课程的实施,整个课程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这次问卷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基本教学流程的“课堂底线保障”,亟需在教学基本流程上给予优化。

二、数学学科地方课程的实施途径

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更是现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地方课程”的认识不同,其实施的流程也会有所不同。从数学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课程的理解出发,数学学科地方课程的实施主要是结合学科课程安排地方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单独安排地方课程教学内容,深化和落实地方课程教学。

1. 结合学科教学安排地方课程有关内容

(1)根据学科教学进度选择合适的地方课程教学内容

把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内容看成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处理好数学学科课程内容与地方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取适合的地方课程教学内容来作为国家学科课程的补充,渗透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模块,选取相关的数学实验来深化教学内容。

从教学渗透的角度看,数学学科课程内容和地方性课程内容会有一些课程内容重合的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紧紧抓住这些课程内容重合的部分,设计既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满足地方性课程核心追求的教学流程。以江苏省数学实验课程为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可以设计一节落实数学实验课程内容中关于角的相关的实验内容的教学,把数学概念教学与数学地方课程的实验和探究结合起来。

根据学科教学内容来安排地方课程的教学。在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结合地方课程安排教学的主要环节有:

环节一:自学制角,产生疑问

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并制作活动角,进而产生疑问:什么是角?角为什么会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环节二:提出猜想,实验验证

实验1: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吗?

教师提供折扇、活动角、闹钟等素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或另寻素材找到两边长度相等的若干个角,通过张开、收拢实际操作或模拟实验,自主发现:1.角的大小确实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实验2: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吗?

提供几组开口大小相同但两边长度不同的角,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比较。

学生设计1,使活动角的两边与角1的两边完全重合,然后固定住活动角两边的开叉大小,用固定后的活动角与角2比对,如果两边完全重合,则说明即使角的两条边的长度不同,但只要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相同,角的大小也就相同。

学生设计2,把两个角剪下来比对,如果两条边完全重合,则两个角的大小就相同。

学生设计3,自主寻找素材,用可伸缩吸管制作成角,通过伸、缩角的两条边使其加长或减短,以验证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环节三:趣味实践,拓展应用

教师提供若干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长方形纸张并折出一个角,以小组为单位比较出大小后,继续思考:同一张长方形纸上以同一点作为顶点来折角,怎样折角更大?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要想使得折的角大,应尽量让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

环节四: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是怎样发现的?

如“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一节典型的从学科的视角审视课程的课例。纵览此类课例,其实施的流程虽在具体环节上有所差异,但基本上包括提出学习问题、验证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问题等环节,但任何一个环节又都是围绕学科教材的学习内容来展开,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2)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

结合教学进度去安排地方课程教学应该是主要途径。例如在数学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在每一个单元或课的教学中,适当地安排适合的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把地方课程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就可以安排培养学生数感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数学实验。实验1:怎样调同样多。明确同样多的含义,通过实验操作体会使“不同数量的两份物体”同样多的不同方法。实验2:让两边平衡。通过观察、计算、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天平两边的数值相等,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第三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一定的地方课程的数学实验。实验1:怎样分才公平。知道用“每几个一份”和“平均分成几份”两种方法,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实验2:纸条接龙。能按要求将纸条粘贴起来,通过算一算、比一比,发现纸条接龙的规律。实验3:怎样折痕最长。通过反复折一折、量一量,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最长折痕。在数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2. 作为独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

(1)配合学科安排地方课程教学内容

从课程的视角思考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其基本课程内容可以是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遵循地方课程教材的基本逻辑。以江苏省地方课程数学实验为例,依据教材内容和教材逻辑,在每一个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教学后,根据其基本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地方课程的适当内容来单独安排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开展独立的教学实验。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在完成了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任务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单独安排两个教学实验。为了加深学生对已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及简单的空间观念,可以安排地方课程的实验3:有趣的拼搭。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小棒按要求拼搭出已经学过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拼搭中的乐趣。还可以安排实验4:巧分多边形,让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从一个顶点出发,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感受分得的三角形与多边形之间的关系。

在完成了第十二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任务后,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去收集和整理数据,可以利用课后的课外活动或研究性学习,单独安排地方课程的有关数学实验,进一步巩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地方课程教学流程

把地方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的角色,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内容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当然,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本学科独特的知识追求、能力追求和价值追求,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自身独特的价值追求。以江苏省数学实验课程为例,笔者曾在区内组织开设了一节“纸条接龙”的课堂展示。

环节一:操作感受

1.猜一猜:把两张长6厘米的长方形纸条粘贴成一个长条(粘贴处长1厘米),粘贴后的纸条长多少厘米?

2.粘一粘:取出2张长6厘米的长方形纸条,按照上述要求粘贴并计算粘贴后纸条的长度。

环节二:深度实验

1.算一算:依次将2张、3张、4张不同长度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按照上述方法粘贴在一起,列算式求出粘贴后的纸条总长度,同时填写实验记录表。

2.想一想:比较粘贴前、后的纸条长度和纸条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获得的数据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发现纸条在粘贴过程中长度的变化规律。

环节三:拓展应用

王老师将20根50厘米长的彩带依次连接,形成一条花边用于装饰花环。每根彩带用于打结的长度均为5厘米,请问这20根彩带连接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先想一想、猜一猜,再画一画、算一算。

环节四:回顾反思

通过纸条接龙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计算“纸条接龙”后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3)通过社团活动实施地方课程

如果从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视角审视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它就能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基点,通过多元的表现形式表达课程内容。

在社团活动中安排地方课程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不同于课程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学生社团通过学生组织将有同一类兴趣的学生团结起来。恰当的社团实践活动是落实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内容的关键。落实数学学科地方课程的相关要求,教师可从“集体实践”和“社区实践”两个层面设计实践活动。“集体实践”即围绕学生所在的班级、学校等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实践”即围绕学生所在的生活社区设计并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主流价值取向。

在第七单元“时分秒”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通过独立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日晷和方向板,并能运用其做简单判断。安排学生完成地方课程的实验12:用日晷计时,体会古代用日晷记时的方法,提高估计时间的能力,感受古人的智慧。

地方课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地方课程的学习内容。“从学科目标审视地方课程,补充教学内容”、“结合学科进度实施课程,深化教学目标”、“从学科教学深化的视角实施地方课程,丰富教学活动”,以扎实的行动优化数学学科地方课程建设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和平.苗侗民族地区地方数学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

[2]么加利“.地方性知识”析——地方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2(4).

[3]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05(8).

[4]徐学俊,周冬祥.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12).

3.小学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分析 篇三

关键词:课程资源;课程类型;原则

一、地方课程的基本含义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地方课程的概念做出了明确规划:地方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开发符合国家管理政策,由地方自主进行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包括地方的校本课程以及与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相关内容。

小学毫不例外要涉及建设校本课程和开发地方课程的问题。而地方课程的开发,必须要明确地方课程的种类和基本开发原则。

二、地方课程的基本种类

地方课程种类繁多,在本文中试图以范围、存在方式这两个标准来进行分析。

1.按地方课程资源的范围来进行划分

(1)校内地方课程资源

校内地方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辅、教参、学校场馆、礼堂、球场、景点、绿地、学校网站、信息中心、校容校貌、人文资源、校纪校风等。这些校内资源包括可以反映学校文化的无形资源,也包括传统的教育资源。这些地方校内课程资源大多围绕教师的教学目标展开,在教学设计上方向大致相同。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各小学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从而形成具有本地特色、本校特色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对课程种类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地方校内课程可以开设少数民族舞蹈课程、民族语言课程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存地方民族文化,还丰富了小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天真的时期,学习舞蹈、歌唱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地方课程资源

校外地方课程资源包括:地方政治、经济、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人文科技馆等)、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具有不同本领、不同技能的各方人士。开发校外课程资源,一定要发挥地方资源的效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校外资源可以弥补学校课程资源有限的缺点,开发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指导课程开发的校外力量引入到学生的工作方案中,为学生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我们青岛地区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进行展览馆参观活动,带学生到海底世界、极地海洋馆、海洋军事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水准零点等人文景点,这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死板、不灵活的缺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经常有机会到课外走一走、看一看,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内容。

2.按地方课程的存在方式进行划分

(1)有形资源

有形资源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学校的场地设备、学生用的教材资料等。在开发过程中,有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简便得多,较容易开发。

(2)无形资源

无形课程资源指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资源。比如,学校的学习氛围、校园环境、办学经验、教学传统、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风气、光荣传统、历史故事等。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雖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开发过程中,教育力量要善于利用这些无形的课程资源,将无形的资源转化为有形的力量。

二、地方课程的开发原则

1.本土化

对于地方课程的开发,一定要着眼于“地方”这两个字。在开发过程中,学校教育力量要注意关注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来进行开发。边远地区校内设施、教师队伍都不占优势,开发课程资源时可以重点开发乡土资源。民间手工艺人、能工巧匠、当地风俗、乡土文化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投入开发。例如,广西宜州市在开发地方课程方面,选择《宜州旅游资源开发》《刘三姐与宜州山歌文化》《宜州地方酒的生产情况》等资源,开发了大量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能丰富地方课程,还给当地旅游文化、企业文化带来不菲的效益。

2.资源共享

建立资源集中站,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率,使地方课程的开发工作高效进行。教育力量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要建立自己的资源共享中心,包括校际资源的共享、专题课程资源的共享、社会资源的共享甚至是国际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学校可以利用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建立、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库,积累课程资源。这不仅可以改善地方课程资源短缺的局面,还可以培养教师、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源共享的意识。例如,教育部启动的小学“校校通”工程,要求各地配“高速路”“高速车”,建好“车站”,都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原则。

小学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一定要根据地方课程具体情况,遵循开发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开发种类。

参考文献:

[1]卓晴君,徐岩.关于地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2.

4.一年级地方课程计划(定稿)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开设这一门地方课程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通过学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门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而是由教师自己组织教学内容。现结合我校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围绕“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几方面进行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煤气、溺水、疾病预防、地震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面对灾难,教会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安全自救,教会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国防教育

通过国防教育学习,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国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母亲。母亲的安危,同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该热爱祖国,热爱母亲,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做出贡献。通过国防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团结奋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尊、自爱、自主、自信、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品格。

3、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是培育学生民族精神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认识了解56个民族,渗透“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从小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让民族团结的思想会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理想在学生中进一步得到落实,学生的品德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4、法制教育

让学生学会并把握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身安全防范;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遵守法律法规,初步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高尚的人生观、社会责任感,敢于同社会不良现象作斗争,成为合格的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5、禁毒教育

让学生了解认识毒品的名称和种类,了解“预防毒品,拒绝毒品”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到吸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自觉做到“热爱生命,拒绝毒品”。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2、视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联系。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5、教会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6、开展国防教育“三个一”活动,即:每周唱一次国歌,每周升一次国旗,每周上一堂国防教育课。

7、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民族歌舞、民族节庆、民族体育等)。利用五

一、国庆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在少先队活动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

8、通过广播、板报、品德与生活课、晨会课、班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9、利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吸烟、吸毒对人、对己、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5.一年级上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篇五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踏入学校,每个孩子对小学生活都充满向往,充满期待。因此,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年级学生的学生活泼可爱,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这是他们年龄特征中优势的一面。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课堂爱做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说话随便等,也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共同特点,对学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还没有接触拼音,识字量极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愿意听别人读书而自己不愿读书,由于惰性和以前幼儿教育没有学习任务的惯性,很多学生不愿背诵,另外,独生子女家庭决定了孩子的家庭中心地位,许多孩子不同程度的具有唯我独尊、任性、娇气、不会合作沟通、心理比较脆弱,安全自护意识相对缺乏,体育锻炼的意志力不够等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更是具有很大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分析,本学期一年级地方课程主要安排两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安全教育。

三、教学内容分析

(一)传统文化版块

1.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一册的前半内容。2.教学内容分析:《传统文化》是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教材基本呈现形式:“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3、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4.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二)安全教育版块

(1)教学内容:使用地方课程《安全教育》教师用书,本学期主要学习第一单元“交通安全要牢记”和第二单元“课间10分钟,安全才轻松”。共安排7课时内容。(2)教学目标

总目标:通过学习,促进学生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技能,养成自救护的素养和能力。学期目标:

A.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行走、乘车的交通安全常识;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常用报警、救助电话,会使用120、122等救助电话;引导嘘声树立安全意识、遵化搜交通规则。

B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与同学友好、安全相处,不打架、不做危险游戏;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中的规则和秩序,保证活动与游戏安全;引导学生避免活动和游戏中的侥幸、逞强心里,初步形成防止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3)教材分析

本套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的如干问题揉和在一起,作为一个序列出现,一年级教材中选出了4个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四个专题,设计挂图,给予明确的安全引导。在设计上体现了科学指导与、知识阅读性、感悟体验性的有机结合,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以典型案例为引领,以基于问题德应对和预防为事件策略,以直接对话为沟通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安全技能与方法,使其终生受益。

在具体课时好学生学习活动空间安排上,为教师留有利用课堂完成指导性任务的必要空间,可以视信息量、安全教育活动范围做适当调节、控制。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

6.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程期末测试卷 篇六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40分钟;开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40%)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和度量衡,建立了郡县制。

2、组织设计,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这座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浙江建立了以 为中心的全省旅游网络,形成了浙东水乡佛国游,浙南,浙西、浙北丝绸古镇游四条旅游线路。

4、是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名寺。

5、、庐山、、北戴河合称我国四大避暑胜地

6、木雕、木雕和 石雕称为“浙江三雕”。

7、王星记纸扇中的黑纸扇它能闯三关——不怕雨淋、不怕、不会,被称为“一把扇子半把伞”。

8、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结束的一天称为。

9、“硬骨头六连”战备思想硬、硬、硬、军政纪律硬。10、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

表示风力最强。

二、选择题(20%)

1、“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是()劳心劳力的最好证明。A、毕昇 B、贺知章 C、大禹

2、“卧薪尝胆”的故事指的是()A、夫差 B、勾践 C、文种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说的。A、鲁迅 B、贺知章 C、毕昇

4、莫干山三胜,指()

A、竹、林、溪 B、竹、云、溪 C、竹、云、泉

5、临安“三宝”指()

A、笋干、茶叶、山核桃 B、丝绸、茶叶、山核桃 C、笋干、丝绸、茶叶 D、笋干、茶叶、山核桃

6、()被誉为“神州瑰宝”,并赢得“天下第一雕”的美誉 A、黄杨木雕 B、东阳木雕 C、嵊州木雕

7、青田石雕的特点有(),被喻为“在石头上绣花” A、实、软、细、莹、色 B、精、细、美、奇、真 C、精、细、美、莹、色

8、湖笔具有()四大特点

A尖、平、圆、健 B、细、齐、圆、挺 C、尖、齐、圆、健

9、南宋官窑有()两处。

A、越窑、龙泉窑 B、郊坛下窑,修内司窑 C、哥窑、德清窑

10、被誉为“天上云霞,地上鲜花”的是()

A、杭州丝绸

B、杭州织锦

C、杭州绸缎

三、问答题(40%)

1、你生活在浙江,你知道浙江的天气情况吗?请你画出3个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用文字写明是什么天气。

7.一年级小学地方课程 篇七

关键词:素材选择,形象化,艺术化,过程化,儿童化

何谓“素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课程的完整性与实效性, 是需要通过课程内外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的。地方课程随着逐步的推进和发展, 其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然而, 五彩斑斓的素材世界往往容易迷惑教师的眼睛, 只有让素材选择与教学目标紧紧相扣, 让素材选择与学生情感紧紧相连,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让素材紧跟着教学目标走

陶行知先生有言:“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 我们就得过面包的生活, 受面包的教育。”我们地方课程的实际教育需求是如何使学生掌握因地制宜地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知识与技能。针对这些需求, 多方位、多渠道、多元化地选择素材资源, 是地方课程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有怎样的目标定位, 就有怎样的素材选择。

(一) 别让素材蒙蔽你的眼

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源, 是教学效果得以体现的有力保障。但一些同类素材之间, 差异甚小,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仔细地加以甄别, 就有可能蒙蔽教师双眼, 使得教学目标不明确。如有的教师在《市树市花》的教学中, 选择了《樟树湾》视频, 这本来是一个极佳的资源, 视频对樟树作用的解释相当精美, 教师便未对樟树的介绍展开, 而是在之后跳跃到了对樟树作用的解释, 未免令人缺憾。因此, 这就告诫我们在地方课程资源选择时, 一定要注意资源的乡土化, 注意资源的连贯性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 别让素材牵着你的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便捷, 教师能更加便利地选择和利用地方课程素材, 只要输入关键词, 一系列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立马充斥眼前。然而, 一些视听效果极佳的优质素材资源, 往往会让教师爱不释手, 导致部分教师在资源选择上存在脱离学情、逻辑混乱、主线不清晰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在《衢州公路》教学中, 大概由于视频的声色俱佳而选择了丽水公路作为案例。试问, 此类案例如何让学生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而素材选择就应在教学目标范围内, 择其最优!

二、让素材拉起学生情感的手

教师在进行素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 要紧密地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有关的素材性资源进行选择, 提炼出有积极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实例填充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中, 才能具有较高的教育实效性并且为学生乐于接受, 达成教学的情感目标, 达到课程预期的效果。

(一) 让素材形象化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逐步过渡到了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 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 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 选择形象化的, 生动有趣的素材,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化深奥为浅显, 化生疏为熟悉, 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幽默感, 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理解所学内容。

【案例1】《新鲜空气在哪里》 (浙教版二年级) 教学片段: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出:“当你憋不住了, 再松手, 好吗?”提问:1.刚才的游戏, 你们有什么感觉?2.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3.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

二、活动指导

1.算一算:如果教室门窗紧闭, 每小时大约会有多少水蒸气和热量? (出示视频:《教室里的空气》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 心情愉快,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空气污浊, 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 目眩恶心, 大大降低教学效率。据调查, 每名学生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的气体中有0.4%的二氧化碳, 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约40克的水蒸气和60—100卡热量。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 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 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 给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2.想一想:如果没有新鲜的空气, 我们会怎样? (出示视频:《呼吸与空气》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 或是十几天不吃饭, 虽然他的健康会受到损害, 但生命依然能够维持。但是, 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 他立刻会遭到死亡的威胁。人要生存, 就要呼吸。所谓呼吸, 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呼出二氧化碳, 吸入氧气, 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氧气来自空气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 其中氧占20%以上, 氮占70%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人类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 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 人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 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本课教学所选取的视频素材, 以浅显的语言, 对比的数据, 向学生展示了抽象的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 如人会感到舒服、人的心情会特别好等等,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深入了问题的本质,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 提高。

(二) 让素材艺术化

艺术化的应用, 即教学方式要尽量体现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点, 这是中小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内在必然的规定性。教师在选择素材时, 除了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以外, 还应当尽力让素材本身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使之有吸引力、感染力, 成为夺取“学生之魂”的重要手段。

【案例2】《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 (浙教版五年级) 教学片段:

一、视频导入

1.观看视频《余杭滚灯》。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舞蹈?)

2.没错, 这就是滚灯, 这可是我们浙江优秀的民间舞蹈:余杭滚灯。知道他们是在哪儿表演么?让我们完整看完这段新闻, 你就明白了! (鸟巢, 他们在2008年8月8日在鸟巢进行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垫场表演) 这仅仅是浙江大地上民间歌舞的一个缩影。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次文化之旅, 一起走进我们浙江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 (板书: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

二、浙江民间歌舞

1.第一站: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百叶龙等着我们呢!

(1) 图片欣赏。 (你知道百叶龙的哪些知识?) (2) 了解制作过程。 (出示视频) (3) 了解了之后, 你想说什么?

2.绚丽多姿的“百叶龙”让人叹为观止, 让我们继续我们的旅程, 到衢州的邻居:金华那看看浦江板凳龙吧!

(1) 图片欣赏。 (2) 说说看了照片后的感受。 (3) 衢州全旺板龙。 (在我们衢州, 类似于浦江板凳龙的有全旺板龙, 它是以木板来固定龙身的。)

3.刚才我们享受的是视觉大餐, 接下来的第三站让你大饱眼福之外, 还要大饱耳福了!听, 音乐响起了!

(1) 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家喻户晓的《采茶舞》, 欣赏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 (2) 咱们一起来用方言来唱一唱, 配上采茶的动作来跳一跳。

本课教学中所选的图片、视频, 无论是画面色彩还是音乐效果, 无一不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品味。如此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课堂, 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 更教会了学生如何欣赏美, 展现美, 挖掘美。热爱家乡的情感目标在不知不觉中达成。

(三) 让素材过程化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就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核心, 使教学过程中的多层次、多因素之间能有机结合, 关系协调,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选择也应注意其过程化、层次性, 使之成为有机的结合体。

【案例3】《风云浙商》 (五年级)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课前都调查了自己所在社区中的成功企业, 下面谁来汇报?

生:作为衢州人, 相信大家对衢州麻饼并不陌生。下面就请听我们组调查的成果。 (课件邵永丰介绍:光绪二十一年 (公元1896年) , 27岁的邵芳恭在衢州城竖起了“邵永丰面饼店”的牌子。“永丰”, 意寓做饼的生意兴旺, 吃饼的身体健康, 大家永远丰收。2000年, 19岁就进入“邵永丰面饼店”学手艺的徐成正买下了这个百年老字号, 成立了“邵永丰成正食品厂”。“邵永丰”以品质打造信誉, 以顾客为朋友。多年来无论是品质、服务, 还是卫生, 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2006年5月28日, 第一届中国“中华老字号”休闲文化节上, 拥有110年历史的“邵永丰”, 走上了“中华老字号”的“红地毯”。2007年6月9日, “邵永丰手工技艺博物馆”在衢州市上营街34号正式开馆。2008年, “邵永丰”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师:是啊, 从不起眼的面饼小作坊开始起步, 凭借着自强不息, 诚信务实, “邵永丰”终于走出了衢州, 走出了浙江, 走向了全国。同学们, 你们看了, 听了之后最想说什么?

(生继续介绍各自调查成果。)

师:现在你觉得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浙江商人, 需要什么?他们带给世界什么?又从世界收获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假如你和你的小组成员要办一个具有衢州特色的企业, 你们会选择做什么?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策划书。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策划书并交流。)

制定策划书对于学生来说是既欢喜又陌生, 如何使学生在制定策划书的过程中感受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萌生对家乡企业自豪感, 是本课的主要目标。衢州邵永丰是本课教学中极典型的素材, 通过视频介绍, 学生对之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通过讨论, 感受“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的魅力。最后, 在此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进行策划活动。整个过程层层递进, 学生的爱乡情感油然而生, 能力也得以提升。

(四) 让素材儿童化

少年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复杂而又漫长的阶段。他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还很弱, 知识面窄, 掌握词语少, 但求知欲望强烈、形象思维能力强。因此, 素材儿童化, 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能使学生兴致盎然, 更是教学成功的助推剂。

【案例4】《夸夸家乡的水果》 (衢州市编教材一年级) 教学片段:

一、略

二、小组活动夸夸家乡的水果

教师将全班孩子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六至七人, 并将带来的家乡水果分给每个小组。

1.观察水果的外型

(1) 小朋友们看一看家乡的水果, 说说每种水果长什么样? (2) 摸一摸家乡的水果, 说说这些水果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3) 把家乡的水果放到鼻子前闻一闻, 说说家乡的水果闻起来有什么味道? (4) 小游戏———我能找到家乡的水果

师准备一个黑色的袋子, 将柑橘、枇杷、胡柚、猕猴桃、黄花梨装在其中, 游戏前将参加游戏小朋友的眼睛蒙上。

拿出一个水果请小朋友摸一摸, 猜猜这是什么水果, 猜对了就将水果送给他。

拿出一个水果请小朋友闻一闻, 猜猜这是什么水果, 猜对了就将水果送给他。

2.尝尝水果的味道

(1) 小朋友在组内尝尝家乡水果的味道, 说说每种水果的味道。 (2) 这些水果不但好吃, 还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 有的甚至还有药用价值呢!

师出示课件资料,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果丰富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3.看看家乡水果的生长过程

(1) 请学生看看枇杷的生长过程视频与图片 (动画版) , 师介绍枇杷的生长过程. (2) 你还收集到其他水果生长的图片了吗?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 说说其他水果的生长过程。

4.读读编编水果的儿歌

(1) 出示书本上介绍猕猴桃、黄花梨的儿歌读一读。 (2) 你也能根据枇杷、柑橘、胡柚的特点来编一编儿歌吗? (学生在小组内编儿歌并交流)

上述课例的整个过程中, 无处不充满童趣, 尤其是教师所选的动画版视频和图片, 以及儿歌, 童味十足, 学生在乐中学, 在学中乐, 一切都变得那么自然与亲切。

地方课程具有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 当我们在拾掇这些优秀的素材时, 紧紧锁定教学目标, 紧紧扣住学生情感, 地方课程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滋有味, 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印.地方课程标准[M], 2006.

[2]张德伟, 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2005.

[3]肖菊梅.论我国地方课程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 2004.

[4]曹石珠.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8.一年级小学地方课程 篇八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建设和管理,规范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编写、审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及《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11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普通中小学地方教材的编写、审定(含初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课程教材(简称地方教材),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国标教材之外,经云南省中小学教材选用与审定委员会(简称省教材选审委)审定通过,列入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设置方案,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教科书及配套的教学软件、音像教材与教学挂图,以及教育部授权或委托本省审定的中小学教材。

第四条 地方教材的编写、审定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知识性、适用性和特色化,符合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科目和有关要求;

(二)公平、公正、公开;

(三)符合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实际需要;

(四)严格保证编写质量;

(五)通过审查审定;

(六)选用过程规范、有序。

第五条 本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团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编写适应本地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高质量、有特色的教材。

第六条 地方教材编写和审定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开展工作:

(一)公布需求。省教材办根据国家、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地方教材编写需求名录,适时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并提出具体编写要求。

(二)初审。省教材选审委组织专家对单位或个人报送的地方教材的编写材料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报告,确定进入复审环节的单位、团体或个人,原则上每种教材进入复审环节的单位、团体或个人控制在3个以内(含3个)。

(三)复审。省教材选审委组织专家对具备复审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报送的材料进行复审,提出复审报告,遴选确定编写本版地方教材的单位、团体或个人。

(四)试验。教材通过复审后,按省教材选审委批准的试验方案组织试验。

(五)审定。在试验的基础上,编写者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后按规定时限送省教材选审委审定。

(六)正式使用。该品种地方教材审定通过后,方能列入全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目录,供各地选择使用。

(七)复查。地方教材使用一个周期(4年)后,编写者必须根据地方教材使用情况及学科发展情况,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规定及时送省教材选审委复查。

第二章 审定机构

第七条 本省在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省教材选审委为地方教材审定机构,负责全省中小学教科书目录的编制和教科书的选用,制定本省地方课程、配套资源规划,编写、审查地方课程教材,研究决定全省中小学教材的各项重大事项。省教材选审委委员任期为4年。省教材选审委下设办公室(简称省教材办),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省教材选审委组建地方教材审查专家库。专家库从各州(市)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学科专家库中择优遴选产生,每学科不少于20人。专家库由省教材办制定《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第八条 省中小学地方教材审查专家应具备的条件:

(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改革意识,公道正派,有全局观念,能团结协作,秉公办事。

(二)全面理解教育方针,熟悉课程标准,了解中小学教育及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在省内该教育科学领域业绩突出,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熟悉中小学教材并深入研究。

第九条 省教材选审委委员及审查专家工作纪律:

(一)严格按照审查、审定程序和标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得以个人或某一派的学术观点作为衡量教材的标准。

(二)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接受送审单位、个人和出版单位的礼物、酬金;不得将审议讨论情况私下透露给编写、出版单位及有关人员;不得将送审教材及其修改稿转交他人或另作他用。

(三)被聘担任审定委员者,在聘期内参与和审定教材相关编写工作的,不得参与教材审定工作。审查专家如参与本次审查教材相关编写工作的,不得参与该教材审查工作。

(四)编写单位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列席审查、审定会议。审定委员会或学科审查组认为确需编写人员说明情况或听取意见时,可请主编及主要编写人员在规定时间到会说明。

第三章 编写和初审

第十条 地方课程教材编写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

(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正确的政治观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团结协作。

(三)能正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

(四)主要编写人员具有相应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较深的学科造诣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有改革创新精神,对本学科的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五)了解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和编写业务,文字表达能力强。

(六)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材的编写和教材实验工作。

(七)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十一条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符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教学思想原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对如何通过本学科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清晰的理解和正确的导向。

(二)符合学科课程标准。

(三)在向学生提供丰富知识的同时,注意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与平衡,注意联系生活、联系实际、面向未来。

(五)明确教材的使用范围和对象,适合使用教材的学生的水平和特点。

第十二条 编写教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侵犯他人版权。

(二)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三)符合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四)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自身的风格和特色。

(五)体现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适应我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的需要。

第十三条 教材内容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坚强意志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符合国情、省情,体现时代精神。根据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反映现代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三)内容科学、正确,材料、数据准确可靠。

(四)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出发,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注重结合基础知识、基本训练以及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编写顺序合理,教材的容量和深广度适当,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富有启发性。

第十四条 教材体系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水平和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层次和逻辑关系,建立学科的教学体系。

(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使学生在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意志和品格,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四)注意本学科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衔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考虑运用信息技术授课的便利性。

第十五条 教材的文字、插图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语言文字要规范、简练,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语言特点,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二)照片、地图、插图和图表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地图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审。

(三)引文、摘录准确。

(四)名称、名词、术语均应采取国际统一名称、标准或国家统一规定的名称、标准。外国人名、地名采用通用译名。简化字符合国家正式公布的字表。

(五)标题、字母、符号、体例和标点使用必须规范、统一。

(六)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和国家统一规定的名称和符号。

(七)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 教材中的作业、练习和实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内容体现教学目的和要求,富有启发性,注意能力的培养,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二)分量适当。

(三)题目精选。

(四)安排有层次,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五)形式多样,重视观察、实验、动手制作和社会调查。

(六)操作简便,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尽可能利用简便易行的器材和已有的条件。

(七)素材准确,引用的事例、数据准确。

第十七条 地方课程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音像教材与教学挂图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画面构图合理,主体突出,形象生动。

(二)内容科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富有教育性。

(三)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四)音像教材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技术质量标准。

(五)教学软件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技术标准。

第十八条 初审程序:

(一)成立初审专家组。省教材办从地方教材审查专家库中抽取审查专家,组成本次地方教材初审专家组,人员不少于9人。

(二)初查。初审专家对单位、团体或个人报送的材料分别进行初审,提出初审专家意见,专家组最终汇总形成全体专家签名的书面初审意见。

(三)确定资格。省教材选审委对初审专家组提出的初审意见进行充分讨论,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取得复审资格的3个以内(含3个)单位、团体或个人。形成初审结论,由所有与会审定委员签名,并将会议讨论记录和投票结果记录在案。

(四)审批。由省教材办报省教材选审委分管教材办的副主任和主任依次审批。

(五)公示。将初审结果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

(六)初审结果通知书。省教材办将书面的《初审结果通知书》送达取得复审资格的单位、团体或个人。

第十九条 初审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式10份):

(一)《云南省地方课程教材初审申请表》(附件1)

(二)送审报告。内容包括:申请编写的地方教材体系结构、篇幅、体例、样章、定价及说明。

第四章 复审和试验

第二十条 复审程序:

(一)成立复审专家组。省教材办从地方教材审查专家库中抽取审查专家,组成地方教材复审专家组,人员不少于9人。

(二)复审。复审专家认真审查具有复审资格的单位、团体或个人报送的材料,提出复审意见,复审专家组最终汇总形成全体专家签名的书面复审意见。

(三)确定编写单位。省教材选审委对复审审查专家组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充分讨论,采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确定编写单位,到会委员一半以上同意即可确定为编写单位。形成复审结论,由所有与会审定委员共同签名,并将会议讨论记录和投票结果记录在案。

(四)复审结论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1.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送审教材给出明确结论,明确是否被确定为该品种教材编写单位或个人;

2.对送审教材给予总体性评价;

3.指出送审教材的主要优点及具体体现;

4.指出送审教材主要的不足之处和错误,提出修改意见。对其中重大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和改正意见,必须全部写明。

(五)审批。由省教材办报省教材选审委分管教材办的副主任和主任依次审批。

(六)公示。将复审结果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

(七)复审结果通知书。省教材办将书面的《复审结果通知书》送达参与复审的单位、团体或个人。确定为编写单位的需一并附具体的修改建议。

第二十一条 复审应当提供如下材料(一式10份):

(一)符合以下要求的送审地方教材:

1.定型产品。

2.地方教材白皮书,教材的封面、扉页均为白皮,不得出现有关教材编写或出版单位、人员等字样。

3.开本和版式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所送教材装订成册,且达到送审要求的册数。

4.坚持出版物国家质量标准,编校质量差错率不得超过总字数的万分之一,印装质量合格。

5.定价符合教材使用地区的物价部门印张限价要求。

6.根据原新闻出版总署《重申编制出版中国地图的有关规定》“中国地图、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各种地图在印制前,须将样图送有关部门审核。地方出版社报国家测绘局和外交部审核;军队出版社报总参测绘局和外交部审核”的要求,涉及以上内容的教材需持有以上单位审核证明或审核文号,方可报送。

(二)《云南省地方课程教材复审申请表》(附件2)。

(三)教材试验方案。内容包括:教材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计划、试验范围及拟试验学校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二条 经过复审确定为编写本次地方教材的单位、团体或个人,应当按照《复审结果通知书》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地方教材。从下一学年起,按复审批准的试验方案,可在400个班或2万名学生的范围内进行试验。免费将试验教材提供给试验学校使用,不得扩大试验范围。试验范围应当有代表性和地域性,涵盖不同教育发展水平地区,不同类型学校。试验的地方教材,应当为正式出版物,并在地方教材封面左上方载明“经云南省中小学教材选用与审定委员会××年批准试验教材”字样,在教材封底左上方标明试验教材审批号。

地方教材试验应当得到试验地区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和支持,所试验教材报省教材办备案。试验结束后,需形成试验报告报省教材办(报告应含试验方案、实施情况、各试验点(具体到校)的试用反馈报告、评价、试验结论),以备审定。

第五章 审 定

第二十三条 经复审通过并进行试验的地方教材,至少须在整套教材试验满一学年后,方可送省教材办审定,最迟须在整套教材试验满两个学年时送审定。地方教材报送审定前,编写者应当将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试验满两个学年后仍不送审定,或送审定未通过的教材,必须立即停止试验,不得继续使用。

地方教材送审定须提供如下材料

(一式3份):

(一)经复审通过,并经过一学年以上教学试验的教材。教材为正式出版物,教学挂图和图册送审制版图。

(二)省教材办出具的《复审结果通知书》。

(三)《云南省地方课程教材审定表》(附件3)。

(四)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内容包括:教材试验情况、效果和试验学校师生对教材的评价。

(五)试验地区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第二十四条 地方教材审定结论:

(一)审定通过。教材基本达到审定标准,按审定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省教材办复核,复核通过后可列入全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用书目录,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

(二)重新送审。教材尚未达到审定标准,但具备修改的基础和条件,按审定意见修改后,重新送审。重新送审仍未获得通过,省教材选审委不再受理该套教材的审定。

(三)审定不予通过。该套教材不具备修改基础和条件,不得再报送审定并立即停止试验。

第六章 使用与复查

第二十五条 经省审定通过并经复核通过的地方教材,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列入《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目录》,供各地选用。经审定通过的地方教材出版时,在教材封面左上方标明“经云南省中小学教材选用与审定委员会××年审定通过”字样,在教材封底左上方标明教材审批号。

第二十六条 经省审定通过的地方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以全套教材使用满4年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满后须及时送省教材办复查。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颁布之日前,已经列入《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目录》,且使用已满4年以上(含4年)地方教材的编写单位或个人需及时向省教材办提供复查材料,完整履行复查手续,待复查完毕后,再决定是否列入全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用书目录。

第二十八条 地方教材报送复查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一式3份):

(一)经省审定通过,准予正式出版,并已使用满4年的全套地方教材。

(二)《云南省地方课程教材复查表》

第二十九条 地方教材复查结论:

(一)复查通过。教材达到有关标准,按复查意见修改后,可继续列入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用书目录,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选用。

(二)复查不予通过。该套教材未达到有关标准,从新学年开始停止使用,不再列入全省中小学地方教材用书目录。

第三十条 将复查结果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目录》。

第三十一条 复审和审定通过的教材,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应当按照审查结果通知提出的意见,全面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教材质量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方可正式出版,并将正式出版的教材送交省教材办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未列入《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目录》的教材,不得进入课堂实施教学。

第七章 责任及处理

第三十三条 复审和审定通过的教材,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必须按照审查结果通知提出的意见,全面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教材质量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方可正式出版,并将正式出版的教材送交省教材办备案。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有关单位或个人未经复审通过擅自进行教材试验,或复审通过后擅自扩大教材试验范围的,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影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停止试验或禁止使用等处罚,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第三项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审定委员和审查专家资格。对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七项的,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退出。

第三十七条 地方教材编写者认为教材管理部门、教材审定机构在教材审定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诉或依法提起行政复议。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地方课程教材工作经费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主要用于会务组织、审稿费发放、交通差旅费等。

第三十九条 根据教育部规定,审查教材分国家和省两级。各市、县(区、市)教育局不设立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或相应机构。

第四十条 省教材选审委将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结合国家和省的要求,适时对已审定的地方教材进行清理,确保地方教材使用质量和效益。

第四十一条 州(市)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委员会负责组织当地地方教材的选用和监管工作。经省教材选审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确定纳入中小学免费教科书范围的,按照规定程序由政府采购后免费发放;不纳入免费范围的,由各地、各学校根据需要从公告的《云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目录》中自行选用。具体选用办法参照《云南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上一篇:待人处事名言下一篇:初中学校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