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2024-06-26

医院内部管理问题(精选11篇)

1.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篇一

《医学伦理学》———医学道德与医院管理

医学道德与医学相伴而生、共同发展,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服务的。医德是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道德。在形式上,它具有更强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从产生和存在而言,它与医学一同产生,比其他的职业道德产生的要早,并伴随着医学长期的存在发展下去。因而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医学道德的学习是十分必要地,同时医学生必须通过进行实践来增强医德意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医学伦理学。

在经过一段时间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后,结合所学的理论我对身边的医院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形式主要是观察,观察医院在普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观察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可以体会到病人求医的心情;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可以提前感受从事医疗工作会遇到的各种情况。

医院管理与医学伦理之间的矛盾。医院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维护病人的正当利益、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发展医学科学。医院的管理又与医生的素质息息相关,我看到的问题中包括了医院在管理上的不理想,也有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不规范,针对这些我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问题1

医院导医不完善。

走进医院,我们常常会感觉晕头转向的,首先要找挂号处,然后找到相应的科室候诊。看似简单的过程却花费我们很多的时间,因为医院里导医的标志不明显或是太复杂。虽然在一些较大的医院里我们可以看到导医工作者,但相较而言这样的服务还是非常不能满足需求的。

问题2

节假日看病难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算是生病或是不舒服了也只能挑个时间去看病,这样的时间一般都是节假日的多,但医院在节假日许多科室和门诊是不正常上班的。这就与广大人民的需要相矛盾了。

问题3

医院间互相不认同检验结果

在一些医院,尤其是些大医院往往不承认患者带来的在其他医院所做的检查结果。虽说医院为诊断需要即时并且可靠地检查结果,但对于一些简单并且在短时内无影响的检查结果应该给予肯定。

问题4

部分医生问诊不仔细

病人来到医院看病,见到医生时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医生,但有些医生则不能耐心听病人的自述。当然,有时候病人的自述不一定是有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医生在听的同时分析问题给病人一定的引导,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而我们有些医生却轻视问诊,动辄让病人检查更甚地仅凭病人一些简单的自述就开药打针。

问题5

开具处方不规范

虽然医生在开处方是并不被要求书写工整,但许多医生书写时字迹过于潦草,甚至有些还使用非正规的代码,这些都让病人被迫在医院买药。

问题6

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部分医院和医生存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依赖医疗检测设备的现象,对于感冒、胃痛等比较简单的病,有的医院要让消费者去几个科室问诊,对于有可能只吃点儿药就能好的病,有的医院却开了几天的静脉注射。

问题7

医生向病人解释病情不清

病人在就诊过程中不仅承受着疾病的疼痛,心里也倍受折磨,对病痛的不了解让他们心理压力很大。而我们有些医务人员在面对病人的询问时表现得没有耐心,总是两三句话就把病人打发。病人在入院时所作的检查,医生不能向病人做出相应的解释,病人花了钱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这些都是医生在向病人解释病情时的不规范和不完善之处。

以上的七个问题,综合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在医院管理之下,医院服务与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医德伦理还是存在一定的冲突的。

医院管理是对医疗工作的管理,它的目的是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根本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关键是营造良好的医院形象。问题一中导医的不完善和问题二中节假日看病难都死医院管理本身不注重形象建立的表现。这些最表面的工作正是医院体现对病人的关怀,但这些工作看起来又与医院平时的直接利益没有紧密联系,所以医院的管理者就会忽视这方面的建设。问题三、五、六则体现了医院在追求利益时忘记了医疗工作的根本,为了经济利益的满足,许多医院就不顾病人的实际情况,导致病人求医困难甚至为求医债台高筑。问题四、七让我们看到在某些医院的不善管理下,医生素质欠缺,医疗质量大打折扣。如此多的问题,归根究底都是医院管理缺乏医德。一个医院只有遵循医德管理才能提高医疗质量,协调好医院中的人际纽带,而医生对医德的尊重才能保证医院规章制度的执行。

而我对医院管理中医德问题有一些自己的建议。一,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考例如:医院具体要求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记录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对病人反馈的情况及时作出处理。二,医院要求处方的书写必须规范,对于像血型和一些简单的检查项目医院可以认同其他医院的结果不需要病人重复检查过多。三,医院关注病人入院需要,像导医这样的标志要明显并简单易懂。四,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与医生的业务有所区分,不可单凭医生的业绩确定收入,这样只会打击医生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医生在工作中贯彻医德。

2.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篇二

一、基建档案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

1、基建档案为医院现状布局和远景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基本建设活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扩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 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 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 它不仅服务于今天, 也有利于未来, 因此为医院现状布局和远景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2、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

医院要发展, 就必然加大投入力度, 既要建设新区又要改造旧区, 还有日常的维修管理, 经常引起纵横交错复杂矛盾,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就要健全法制和依靠基建档案。例如, 我院随着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 从二部的建设到一部院内住院部的改造装修到营养部、图书馆楼的改建到急门诊的改扩建, 又到三部的建设, 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 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 这就需要通过查考许多过去的相关资料, 掌握历史的资料, 从而确定新的建设总体规划。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建设速度, 还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及经济效益。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 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 它客观地记载了当时的历史情况, 反映了医院基本建设的完整过程, 为医院领导班子决策提供依据, 因此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 体现了医院基本建设的成长与发展历程。

二、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缺乏。

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 对基建档案管理知识了解得不够, 导致对基建档案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在工作中发现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填写, 或编号较乱, 没有编号或重复编号的等问题没有及时发现, 使案卷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较普遍。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由于基建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 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程序, 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 再加上基建工程队伍流动性大, 人员不稳定, 档案资料流向不清, 使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不规范。

3、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基建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 各部门没有制定相关基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制度, 使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 存在“重工程建设, 轻档案管理”思想, 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出现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 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三、医院基建档案管理改进措施

1、提高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 加强对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正确认识基建档案重要性是提高基建工程管理和档案管理水平的关键和保证, 通过了解基建工程建设程序和基建专业知识, 掌握基建档案管理知识及整理规范操作方法, 让每个工作人员都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平日注意学习新技术, 紧密联系改革、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 拓宽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基建工程建设水平。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是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基础。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特点和基建档案管理要求, 应配备专职档案人员, 明确各自管理职责, 细化各项制度, 真正落实到部门和人员责任中。严格按照基建档案管理程序、标准进行档案管理和保管利用工作, 保证基建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归档及时、保管安全。

3、加强硬件建设, 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全部基建活动的真实记录, 是医院宝贵的历史资源, 体现了医院基本建设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为此,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对医院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是医院提高绩效, 增加效益, 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 要加强医院基建档案的科学化管理, 加强硬件建设, 实行基建档案现代化专业管理模式, 建立基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深化职能, 依法治档, 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 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使医院的基建档案资料能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事业不断发挥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进行和深入, 医院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 基建档案随之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保证工程档案资料的准确、完整和系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赵霞.浅谈医院基建档案的管理[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6.4.

[2]朱俊.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5.

[3]沈丽娇.如何提高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中国医药指南, 2011.3.

3.基层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发展水平,如何强化财务管理,促进医院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下面就一些基层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医院落后的管理观念和模式

在一些基层医院中,医院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医院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医院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控制纳入医院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控制观念,使财务控制失去了它在医院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与企业一样存在着风险。过去,医院的各项事业基本由国家包办,财政是主要的资金供应者,单位需要钱就向财政要,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关门倒闭等问题,造成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这也是医院管理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现代化水平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不足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租赁没有统一的规定,固定資产的折旧计提存在随意性,未规定严格的计提方法。医院对已购入的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固定资产经常发生损坏,提前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医院基建项目虽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等有关手续,滞留在在建工程项目时有发生,无法体现在固定资产账内。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者在将IT技术引入财务流程中时,只是单纯将手工记帐工作在会计系统中加以模仿,各个子系统往往还是单独运行,形成一个个单独个体,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如有的医院库房管理就未和会计记帐系统连接,月底对帐时依然使用手工对数。这样的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实现财务与业务、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协同,加大了财务运行的风险。

三、医院盲目投资过大

医院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房舍建设、设备的引进等等。一些医院忽视自身实际状况,在进行投资之前没有对市场需求以及医院资金状况等做出科学的分析;同时没有对相关房舍、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投资分析,导致医院的投资盲目性大,不能够保证投资质量,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些对医院的长远发展、社会公益性的发挥都是无益的。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下面进行简略探讨:

1.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首先,要充分研究对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医院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卫生行业甚至非卫生行业的财务信息。其次,还应关注医院的非财务信息和非经济行为信息。在经济决策中,还应了解医院的具体经济活动,注意收集个别的分类财务信息,再次,财务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只有体现每一位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责权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才有可靠的保证。

2.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能真实的反映单位财务运行状况和经营成本。因此医院成本核算要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全部成本如:工资、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房屋设备折旧费、办公费、维修费等按医院、部门(科室)受益程度进行归集。属于单一部门支出的费用,直接归集到这个部门,属于几个部门共同承担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按受益程度进行分配,谁多受益,谁就多承担费用,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对于人力成本的核算要本着对一线倾斜的政策,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各项目标成本核算的管理规章制度,细化成本分摊,最终形成“自上而下”的自主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成本管理体系。

4.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篇四

摘要: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综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部件。因此,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并对医院的整体建设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与举措。

关键词:人事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医院是具有特殊业务技术技能的事业单位,医院所拥有的人才质量与数量直接决定着医院的综合实力,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激发广大医务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有助于强有力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动力,为广大病痛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医务水平,促使医院的声誉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关键性引导作用。因此,加强有关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多年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探究与实践研究,剖析当前本地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对应策略与措施。

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与问题剖析

1.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基础条件不足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是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医院管理工作核心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事务敏感性、政治性的工作,对于医院所有员工的切实利益密切相联。因而,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采取单独存放与专人管理,以有效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或内容遗失。然而,纵观区内诸多医院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基础条件不足,硬件环境与设施投入跟不上的问题,普遍存在人事档案没有专用库房存储的问题,许多医院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办公室工作混合在一起,显然这种管理模式非常不规范,存在被污损、被丢失、被泄密的风险。

1.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选配不适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大中型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非常繁琐与复杂,涉及的各类材料非常多。从理论上讲,必须具有较为深厚的档案管理理论功底的人员方能胜任,需要管理人员较为专业的技能、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作为支撑,才能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从而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性支撑与关键性作用。然而,本地区许多医院对自身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选配并不科学、也不合适,并没有立足地严格挑选与谨慎选择的原则,从而导致选配的人员既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也没有很强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都难以胜任实际工作需要。例如,存在医护人员因年龄等原因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被调整此岗位,将此岗位做为员工养老的一个归所;大部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兼职情况特别突出,导致无法将工作重心放在人事档案工作上,疏于管理,使许多需要归档的人事档案资料流失。

1.3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高度融合于社会各个行业与领域,一些具体较强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成功经验表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院的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促使医院的人事档案存储、查找、维护、调阅、更新等各项管理工作更具条理性、规范性、便捷性、合理性与科学性,是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正规化与科学化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有助于充分发挥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效能,提升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效益。然而,我区各大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够的问题,几乎停留于传统的人工或半人工管理模式。显然,这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也不利于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2.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能的策略探讨

2.1切实增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与潜能所在,各医院领导与管理人员,必须切实本着关注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着眼于医院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长远发展,高度重视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增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财力支撑力度,投入更多的财力与物力,构建有助于提升人事档案存储安全与管理便捷的硬件基础设施,有效消除可能引发丢失、泄露人事档案信息的基础设施隐患,同时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质量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硬件环境支撑。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的思想意识,切实引导他们从思想根基深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强化党性教育和纪律约束,加强业务培训,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档案工作人员,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安、专、迷”精神的人事档案工作队伍。

2.2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促进各项具体工作落实的有效保障,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是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力推手。因此,医院应着眼于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切实建立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自身具体实际与特点,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制度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例如,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人事档案补充更新制度、人事档案查询调查制度、人事档案送交归档制度、人事档案转递制度、核查认定制度等等,逐步引导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合理、健康发展轨道,促使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秩序更加规范与合理,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2.3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与领域的深入应用实践表明,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益。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引入信息化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有助于增强人事档案存储与维护安全,有助于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将传统纸质的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以文字表格形式存储人事档案信息,而且还以图片形式存储人事档案原始信息,大大提高了人事档案存储的安全度。此外,人事档案实施数字化处理后存入数据库系统中,通过架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拥有权限的管理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检索每个人的人事档案,极大地降低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量。

2.4切实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才能促使档案管理的水平得以不断提升。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遴选,将那些拥有较厚资料档案管理理论功底、具有非常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素养与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配置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其次,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业务技能升级,通过送学方式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鼓励自学等方式促使人事档案管理人自觉加强业务技能提升。再次通过引入考核竞争机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提升。

3.结语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效益,同样影响和制约着医院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医院领导与管理层,必须切实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文玉,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2]孙书芬,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

[3]潘丽,马赵青,胡艳,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

5.医院网络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篇五

二、解决方案

(一)中心机房。

(1)系统核心设备和主干网络的冗余。HIS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包括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路由器、UPS等。在购买此类设备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知名品牌产品。此外,数据库服务器是HIS的核心设备,为了保证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议采用双机容错和集群技术;中心交换机的故障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备用交换机,以便在主运行设备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更换。

(2)数据库的备份。为了保证在数据库备份期间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应合理地对系统内流量进行科学分析,选择合适的备份方案、适当的备份频率和备份时间,以避开正常业务繁忙的时间区,将因数据备份对正常工作的影响限度降到最低,同时又能保证恢复备份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利用SQLSERVER自身强大的备份功能,每天分时段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并定期使用刻录设备将备份文件刻录成光盘妥善保存。

(3)利用防火墙和路由器更好地管理网络。根据医院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可购买专门的防火墙设备或通过路由器的包过滤功能来抵御来自外网的网络威胁,保证内网的数据安全性。同时,可以通过配置路由器来管理医院各科室甚至是具体某台工作站对外网的使用权限。

(二)客户终端。

(1)划分出科学合理的VLAN。通过交换机所具有的VLAN功能,能够使局域网内的各种网络设备从逻辑上进行划分,以部门或科室为单位,既可以限制广播风暴,又可以将地理位置上相隔很远的工作站划分在一个子网,使得网络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医院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职能来将网段分为门诊、住院、医技、临床等子网进行划分和管理。

(2)做好终端系统备份。使用GHOST这类软件对每个工作站特别是较重要的工作站系统进行备份,在安装系统时,就应该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到另一个硬盘中,一般硬盘的划分为C盘安装系统,D盘安装应用程序、电脑的驱动程序,E盘留作用户使用区。

(三)服务器的备份问题。对于需要更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库本身所具备的定期启动和计划任务等功能定时自动把主服务器的日志备份到备份服务器,并定时启动恢复命令把备份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与主服务器同步。

(四)加强对网络病毒和骇客攻击的防范。

(1)安装正版的网络版杀毒软件。由于是网络版的,我们在网络中设置了域,所以每台工作站的病毒库都能在机器登陆时及时得到更新。另外它自带防火墙和实时网络监控功能,能及时隔绝其他机器的攻击,对于自身是否中毒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保证能够及时排除网络的病毒机器。建议控制中心不要安装在数据服务器上,而应该安装在其他的服务器上。

(2)在系统安装时随即删除文件共享协议,没有该协议就不能通过网络对各工作站的文件进行拷贝或删除操作,杜绝了某些人通过网络以文件共享的方式获取医院的重要资料和数据或是破坏系统的可能性。

三、结束语

6.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篇六

一、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医院的考核标准略失公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有些医院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尽管明确知道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并不相同,且共同的发展目标是为了促进医院的长足发展,但是在具体的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等体系中,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是在不尊重事实的情况下,仅仅以部门的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和收入等因素去衡量职工的工作效率与优劣,利益分配也出现了不公平的现象,长此以往阻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的方法还有待改进。医院的绩效管理所根据的主要是医院各部门的现实成本核算结果,并且最终以绩效工资的形式将相应的待遇福利分配给职工,这样简单的对成本分摊计算可能会致使医院整体会计信息的失真与缺失,从而造成医院只是关注医疗服务进程中的成本核算,而疏于必要的管理,不利于提高医院职工工作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再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医院实行合理的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医院的成本控制等工作提供不可多得活力源泉。然而,有些医院管理层对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只关心直接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间接成本核算等,使得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无法实现持续性的提高。

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良好对策

1.积极推行全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指的是医院在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将医院所有科室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和全部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医院结合实际发展情况积极推行全成本管理,能够在防微杜渐的情况下将医院的各项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医院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成本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要将医院职工利益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提升职工对科室效益及医院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全成本管理的顺利推行做好强而有力的铺垫;其次,医院可以尝试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卫生器材等进行公开招标,从而在有效地降低医院成本的基础上,为医院的发展凝聚更多的成本与资源;再者,要进一步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比如清产核资、预算以及定额的修订、健全原始记录等,让所有资金的去向、资源的使用等都能够有所规划、有所掌握,做到防患于未然;再有,全成本管理还要求医院加强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审批、审核,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都要由各个分管院领导审核,并且要获得院长签字后,相应的财务需求才能被审批,凡是不符合规定的费用支出,财务科有权利拒绝办理。

2.推进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推进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说,医院要根据发展需要以及各部门的具体情况,派遣专业人士构建专门的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信息网络平台,将各科室的工作量、收入、支出、业绩以及经营状况等具体的数据信息曝晒于该网络平台上,并且建立科室考核指标系统,定期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进一步增强医院成本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督促与引导各科室共同为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作出更多有效的探索;还有,医院各部门要有专门的代码,财务、质量监督、人事和信息等部门代码要尽可能保持一致,以便于进行科学的网络监督和数据处理。同时,要根据信息数据所反映出来的结果,定期开展必要的资产清查,建立健全各科室、班组的验收、计量、盘存与领发等制度,使得各科室的物资使用、资金流向等都能够在可控范围内,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朝着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向迈进。

3.注重提升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注重提升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不仅是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而且为医院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医院要注重先加强对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通过专题会议、员工工作手册内容的完善、开展交流茶话会等手段,使得医院各科室的职工能够意识到,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更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医院要注重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参与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借助于推荐优秀职工外出深造、邀请外界专家来院指导、开展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等形式,全方位地提升医院职工的综合素质;医院要注重加强对职工的考核,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特别是要将其对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的贡献率算进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动力与主人翁意识;再有,医院领导者要注重经常性深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与各科室职工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针对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等工作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也拉进了与基层职工的距离,便于今后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其工作成效关系着医院各科室效益,更关系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获得更理想的管理效果。医院领导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总结更多良好的策略和方式,推进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在医院的长足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7.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 篇七

一、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大多数的公立医院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理念缺乏认识。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不尽合理, 生搬硬套, 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些虽然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却流于形式, 弱于执行。有些医院的领导根本就不了解自己要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体制中的承担哪些职责, 也没有意识到建立一个健全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本单位的重要性, 甚至有些领导在工作中时常凌驾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上, 使该制度信任度和威慑度下降;此外, 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只是把内控制度看成是束缚人、限制人的条条框框, 造成执行力度有限。

(二) 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相应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 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 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 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我国的公立医院中, 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原始凭证的填制、粘贴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内容不完整, 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整理、粘贴不规范;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载不准确;“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 有时其所列事项与后附单据内容不符或金额与所附原始凭证的金额不符;漏盖审核、复核、出纳等人员的印鉴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 只重视会计报表的提供, 忽视财务情况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 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需要, 很少研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二是有些医院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账目混乱, 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三是一些医院的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造成记账随意, 手续不清, 差错严重, 会计资料散失;四是有的医院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三) 内外监督机制缺失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内控监督作用不够充分, 内审体制不畅, 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内审部门是对各岗位和部门的各项业务全面实施监督反馈的最后一道关口, 在内控建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 在内审监督中真正涉及到财务、经营风险等关键性、敏感性问题和责任时却往往不能深入其中。主要原因是内审体制不畅, 内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财政和审计等政府监督机构, 由于在监督工作中的重点不一致, 导致对公立医院的外部监督机制弱化, 财政部门主要重视对公立医院预算资金的监督, 审计部门主要关注公立医院相关会计核算资料的是否真实。

(四) 财务管理措施很不健全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措施和控制体系是公立医院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与控制的核心, 其合理有效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达到设计初衷, 实现控制目的。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执行预算不力。预算编制往往编得很好, 执行过程太难, 超预算比比皆是, 使预算变成一张白纸;二是财产管理不严, 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不少医院轻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 在财产的购置上, 有的医院盲目购买, 重复购置, 造成浪费, 内部财务控制形同虚设;三是行政经费开支不规范。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法规规定, 公立医院大多数支出项目都有明确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然而, 不少公立医院任意扩大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 超发津贴、补贴、奖金, 超支业务招待费的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专项经费管理不规范。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做到专款专用, 财政部门安排给公立医院的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比较普遍, 致使专项经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 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强化医院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医院的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自身学习, 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 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 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 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 加强单位的日常管理, 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加强公立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但应当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 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业务,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需要确定;

二是要做好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填制工作。为了保持原始凭证记录的实际情况, 对原始凭证不能涂改、挖补, 如果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 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 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原始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记账凭证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签名或者盖章。收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三是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 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 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 情节严重的, 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三) 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

从内部审计来看, 首先, 要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 独立于被审计部门, 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否则只能形同虚设。

其次, 还要确保内部审计独立行使职权。审计部门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的审计, 协助医院的领导监督各项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从而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再次, 要定期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评价与修正。在内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要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给相关负责人, 提出建设性意见, 以便其及时改进工作,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从而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违章必纠、违规必罚。而对于外部监督, 财政部门应起主要作用, 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同纪检、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进行专项审计和例行检查,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工作, 对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对一些违反会计法的事件, 应依照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加大政府机关监管执法力度。

(四) 加强预算与风险控制

预算既是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内容, 又是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预算控制是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与业务活动预测与决策的集中反映, 又公立医院未来的行动方案。

在加强预算控制上, 财务部门要在预算编制环节下大力气, 实施综合财政预算, 并进一步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 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当年财力状况, 核定具体支出额度, 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 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上, 应进一步财政预算的约束性, 而风险控制主要针对经营性事业单位, 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 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 以识别、评估并采取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公立医院以其特殊的地位和职能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不仅对外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而且内部还要加强管理, 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是公立医院加强管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公立医院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8.新时期医院经济管理问题 篇八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对整个医院的运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控制与管理,从而确保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畅运行,各部门都能够协调发展,对各项经济活动的运行进行监督,从而确保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医院的投资越来越少,而医院要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降低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种形势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医改实施后,部分医院的经济管理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所以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创新经济管理方式与理念。强化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严格控制成本管理,合理分配各项医疗资源,创新医院发展方向,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体制,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措施

提高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医院成本意识。医院首先应设置经济控制管理部门,并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医院的经济行为。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通过对管理层员工进行特定的专项培训,造就一支成本意识高、经济管理能力强、业务熟练和医疗卫生服务技术过硬的管理专家队伍。本着勤俭节约、开源节流院的精神,用各种合理的方法降低医疗成本,有效降低医院的开销,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避免或削减不必要的成本。医疗成本的劳动消耗,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不必要甚至可以削减掉的成本。对于患者进行的重复性、无效的检查,高价而非必要的药物,甚至提供给患者与治疗无关的消费品等等,这些都属于不必要且可以避免的成本,这些成本必须减少。

建立并完善规范的财政制度,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医院应建立以节支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每个科室、岗位和个人都需参与到成本管理中,这可以有效提高每个员工的经营意识。这有助于降低医院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经济管理意识

医疗资源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要素,所以对医疗资源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发展状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以市场发展形势为导向,对市场经济进行充分的分析,进而合理分配各项医疗资源,确保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疗人员、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是医院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医疗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这三部分进行优化配置是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医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引进高精人才,并且为其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在医院内部为医疗人员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行医学研究,在临床以及深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通过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的方式来提升医疗技术。争取先进而足够的医疗设备。为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管理意识的转变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要深刻的认识到这点。将以往的以治疗为主转向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工作方式,实现治防结合的新局面,从而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医院的公益性。在服务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综合素质,为病患提供最为贴心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经营形式,灵活经营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模式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的挑战。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对医疗设施的投入逐渐减少,由此增加了医院的经营风险。面临严峻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医院需要适时的做出改变,创新经营形式,以灵活经营的方式促进医院经济的全面发展。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才能够获取患者的信任,从而作为就诊的最佳选择。所以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完善医疗设备,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这些都是进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因素,如此才能够打造特色的品牌之路。

服务战略。除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也至关重要,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需要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从病患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最为全面而温馨的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价格战略。高额的医药费已经成为很多患者不愿就医的重要屏障,所以医院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中,对于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药品价格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执行,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检查价格可以适当的降低。为了提高医疗价格的透明度,对于医药费用进行明码标价,让患者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从而确保不同消费人群的就医需求。

9.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摘 要】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医院的财务预算流于形式,预算更多的表现为简单的计划与控制,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向导作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虽然实行了多年,但核算体系还不够健全,核算方法还不够规范。

【关键词】医疗;卫生;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已进入市场经济中运行,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出于机制转轨不彻底,加之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各类大小医院同时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政府的干预支配,在补偿上受国家体制的制约,而医院的耗费又受市场价值规律支配,二者之间的矛盾,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严峻的问题,有待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宏观管理不力,政府干预失效

随着医疗市场的放开,市场经济和民营资本向医院的渗透,旧的机制已无所适从,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情况复杂的医疗体系,在宏观上缺乏应有的调控。对创收的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相应的调控和制约,留下了许多漏洞。使有些医院无章可循,有章不循,单位领导的一支笔说了算,乱发补贴和奖金,与单位的效益、个人的业绩不挂钩,分配不合理,进行暗箱操作,由此引发不少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大医院和小医院之间,不同地区的医院之间,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的竞争,使医疗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况下,恶性竞争伴随着价格的不等,向市场提供着差别的服务,使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不利市场的良性发展。

1.2 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主要内容,而预算编制又决定着预算管理是否科学、有效。但个别医院的预算编制不科学的现象非常严重,预算多为简单策划和管控,基本不做事前论证与事后评估,因此,极难对经济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内容不完善、流程不合理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预算编制多由领导与财务部根据前一年的数据推算而来,因此无法真正反映医院财务的现实情况。医院财务预算未对其资产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导致财务预算的主观性较强。

1.3 药品采购市场价格的混乱

医院的医疗物资,包括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设备当前的医药市场供大于求,对于医院降低采购成本极其有利,但政府和医疗管理者却忽视了市场体制不完善和医院“以药养院”的经费管理体制自身带来的缺陷,不法商人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有空可砖,唯利势图。请吃、送礼等情况司空见惯,采购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病人不堪重负。甚至有些医院做药品、推销医疗器械的商人比看病的人还多。在这种机制下,一些医院积极追求药品收入利润,有些医院多以昂贵的仪器检查代替本应简单的医疗检查诊断,以高价的药品代替同样疗效的低价药品,而且许多医院的药品加成比例也大大的突破了15%的行业公认的规则。药品推销商在进行推销过程中既给医院“明扣”,又给开药的医务人员“暗扣”造成药品购销中犯罪的滋生。医院追求以“药”养“医”只是无奈之举,有的医院甚至将药品销售量和医务人员的收入挂钩,医务人员的医疗价值与药品销售利润紧密相连,导致一些医务人员背离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片面追求灰色收入,引发诸如滥用处方权、吃回扣、收红包等行为。严重违反了医德医风,使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形象在患者心中乃至在社会上受到严重的损坏。

1.4 目前医院实施科室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虽然实行了多年,但核算体系还不够健全,核算方法还不够规范。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核算方法,急需卫生管理部门研究解决。如科室间接收入的划分与比例确定及间接费用的分摊不规范、缺乏统一的依据,致使科室核算难以规范化。医疗成本难以得到合理的补偿。这既是科室核算的难点,也是医院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难点。

1.5 融资体系不健全,投资缺少科学性

医院是公益性的医疗机构,至今都没形成多模式融资体系,不仅融资模式单一,且融资成本较高、资金回收困难。部分医院在融资时,不懂选用适合的融资模式,对资金结构的分析并不全面、系统,导致资本结构不完善,存有一定的财务风险。个别医院在基建、设备采购等大型投资项目中,缺少系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未对风险与投资收益进行权衡与分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树立成本核算和管理意识

现行医院的补偿机制决定着医院具有一定的企业性质。财政对医院的差额拨款力度不断减弱,远远不能满足医院自身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医院管理者借鉴企业管理经验,走优质、高效、低能的管理思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已成为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患者对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准,价格水平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医院能否吸引和留住患者是关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通过成本核算的改革,达到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目的,不仅符合病人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吸引病人就医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的医院都面临着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对医院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引入竞争机制,允许病人选择医院,促使医院依靠药品经营维持医院运行的现状即将过去。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个人账户,病人报销医药费受到制约,医院业务量下降,仅此三项,医院收入将明显减少。因此,必须树立成本核算的管理意识,使医院职工人人都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从而自觉地参与实施医院和科室的经济核算管理工作中。

2.2 强化财务管理,健全监管制度

若要强化财务部门对医院各种经济行为的管控,建立并不断优化财务制度的一项最为简单且有效的措施。首先,财务部门应按照会计通则、会计准则、医院会计制度等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个满足医院要求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财务制度。其次,优化医院内部的约束机制,工作认真完成,以让全院产生一条相互监管的网络体系。

2.3 加强政府采购制度,降低采购成本

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首先要确立采购要求,然后签订采购合同,最后管理执行合同。要定期组织开展药物招标听证会,将整个招标流程对外公布。政府采购机制必须严格根据流程顺序进行,以确保医院经费支出的有效管理,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下减少采购成本,提升资金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减少吃拿“回扣”等腐败现象,尽可能避免供应商与采购方是获得最大利益者,而国家和消费者是最大受害者的问题。

2.4 优化分配机制,强化经费核算管理

优化分配机制,提升医院收益。科学的分配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医院收益的不断提升。同时,这也可有效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减少医疗腐败现象的发生。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将医务人员薪酬与岗位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向关键岗位、高技能、贡献大的技术人才倾斜,着重处理现有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难题。建立现行医院薪资体制,形成激励充分,约束有效的分配制度。激励机制健全了,劳动者再生产获得有效补偿,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被调动开来,医院的经济效益自然就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注重医疗成本核算,提升医院收益能力,医疗成本就是医疗活动过程中的直接消耗。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实行的是二级核算,医院本级进行会计核算,对科室进行二级统计核算,也就是医疗成本核算。医疗成本核算的重要工作是建立责、权、利机制,实施成本定额管理,科室是费用与利润的控制中心。当前诸多医院都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进行单位医疗成本核算是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各个科室都应设一名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费用与收益的核算工作。只有实行严格的当期收入与当期消耗的配比原则,正确处理国家、医院和个人的利益,才能有效地节省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每个患者的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盈利水平。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时,要已病人为本作为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减轻病人负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医院成本核算改革的顺利实施,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才能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10.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篇十

《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卫生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条件。卫生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有一位领导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要贯彻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根据事业计划任务、技术条件和资金可能等情况,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对现有贵重仪器设备应进行重点管理,其他财产也要注意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及时维修保养,提高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防止损坏丢失,确保财产安全完好。固定资产职能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树立为各项卫生业务技术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依靠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共同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的思想和重购置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保养的倾向。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资产清理也只是前清后乱的状态。

一、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管理职责不到位,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财务科管总账、管总金额,总务科管房屋、一般设备、家具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一级明细账,设备科管医疗设备一级明细账。各部门科室没有明细账或明细账不健全,没有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只是派人兼管,没有领用、维修、报废等记录,各使用部门科室固定资产报废没有统一的报批手续,固定资产也不定期清查,造成了账卡、账账、账实不符。

2、没有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

按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消耗,造成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医院的固定资产随着不断购买余额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的老化程度越来越高,却不能在账面上得到客观、及时的反映,尤其是医疗设备大多属高科技设备,更新淘汰快,医院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资产的减值准备,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这点在我院也比较突出,近几年来,要求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呼声越来越高。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从医院内部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医院在购置固定资时缺乏可行性研究,各部门科室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提出对设备的购买需求,医院对该设备的购买需求缺乏投入产出的研究,造成资金的浪费,固定资产闲置。各部门科室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从全院来看同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从整个市场看,各地医疗市场有限,但在市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例如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可每天就诊人数一般不超过数人。再如一些有着相似功能的医疗设备,提高了数字胃肠检测设备使用率,必然降低X 光机使用率,提高螺旋CT 使用率,必然降低一般CT 使用率。

二、固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疗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相差悬殊,人工管理难以做到及时、准确、有效,为了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管理方法。

(一)加强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我院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实行四级账卡制度:财务科设置总分类账,控制资产总额;财产物资管理会计设置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及使用科室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设备科及总务科分别对医疗设备和房屋、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进行购进、报废管理;各使用科室各执一份固定资产明细清单,科室护士长或科室负责人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等;各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物品上贴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包含以下内容:名称、设备编码、规格型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产地、使用科室、购入日期、购入途经、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科室办理领用、调拨、报损时,由设备科及总务科认定,财产物资管理会计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上做好财产增减记录并由财产物资管理会计、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各执一份明细清单。每月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与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进行核对,财产物资管理会计会同有关财产物资管理部门每年与使用科室核对一次,要求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

(二)根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处理。

1、科室编码按二级进行编码。

(1)临床门诊科室一级编码—01,第二级编码门诊中医内科—01、门诊西医内科—02、门诊针灸科—03、门诊按摩科—04、门诊骨科—05等。

(2)临床住院科室一级编码—02,第二级编码住院内科—01、住院外科—02、住院康复科—03、住院妇产科—04、住院骨科—05等。

(3)行政科室一级编码—03,第二级编码院办公室—01、人事科—02、财务科—03、审计科—04、图书馆—05等行政科室。

(4)后勤科室一级编码—04,第二级编码保卫科—01、总务科—02、设备科—03等。

(5)医疗辅助科室一级编码—05,第二级编码消毒供应室—01、挂号室—02、门诊收费处—03、入院及出院结算处—04、住院病案室—05、医务科—06、护理部—07、洗衣房—08、病员食堂—09等。

(6)医疗技术科室一级编码—06,第二级编码检验科—01、功能科—02、放射科—03、手术室—04等。

(7)药品经营科室一级编码—07,第二级编码中草药药库—01、中成药药库—02、西药药库—03、中草药药房—04、中成药药房—05、西药药房—06、制剂室—07、煎药室—08等。

(8)药品辅助科室一级编码—08,第二级编码药剂科—01等。

2、固定资产物资编码按四级进行编码。

第一级编码按现行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五大类进行编码:房屋及建筑物—FW;专业设备—ZY;一般设备—YB;图书—TS;其他固定资产—QT。

房屋及建筑物—FW,按房屋及建筑物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如门诊楼—01,住院部一号楼—02 等;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例如:临床门诊中医内科所用房屋,编码为FW010101。专业设备—ZY,按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专用设备提取年限表中设备分类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医用电子仪器—01、光学仪器及窥镜—02、医用超声仪器—03、激光仪器设备—04、医用高频仪器设备—05、物理治疗及体疗设备—06、高压氧舱—07、中医仪器设备—08、医用磁共振设备—09、医用X 线设备—

10、高能射线设备—

11、医用核素设备—

12、生化分析仪—

13、化验设备—

14、体外循环设备—

15、手术急救设备—

16、口腔设备—

17、病房护理设备—

18、消毒设备—

19、其他—20;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按物品名称进行第四级编码。例如:临床住院骨科关节镜一台,编码为ZY020205XXX。

一般设备—YB,按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通用设备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打印机—01、电子计算机—02、复印机—03等;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按物品名称进行第四级编码。例如:院办复印机一台,编码为YB030301XXX。

其他固定资产—QT,按不直接用于临床服务的各种其他固定资产名称进行第二级编码,家具—01、交通工具—02 等;按科室进行第三级编码;按物品名称进行第四级编码。例如:医务科救护车一辆,编码为QT020506XXX。

3、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

通过计算机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内容包括设备编码、名称、使用科室、规格型号、单位、价格、购入日期、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调入日期、调出日期、报废日期、生产厂家、产地、购入途经、出厂编号、合同编号等。进行编码处理对我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起到了以下作用:通过对财产物资进行编码处理可以轻松的提取相关数据,各科室财产物资数量、金额;某种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某类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某种固定资产在全院的分布情况等等。有利于职能部门检查固定资产分布及使用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调剂合理使用和再利用现有闲置资产,使固定资产综合利用率提高,防止盲目、重复购置、大材小用等现象,浪费资源和资金。

有利于医院运用一系列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评价。财务科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固定资产指标体系,诸如资产的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在严格考评的基础上调整医院的投资方向,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11.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产权不清产权不清是指国家所有权职能的行使和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不独立,没有独立的机构或部门按法定程序对医院资本的保全和增值真正负责。财政部门虽负有监管的职责,却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企业,而医院的主管卫生部门却只在业务上负责指导监督,对资产管理几乎不闻不问。由于国家对医院资产未实行有效监管,导致医院资产的购建、使用、占有和处置的权力都掌握在医院手中,国有资产成了医院资产。医院可以不履行任何审批手续,任意购置资产,随意变卖、转让、低价处置资产。由于医院产权不清,医院缺乏对医院债务真正承担责任的主体,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不清,医院既受行政干预过多之苦,也为缺乏产权的约束所害。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目前的卫生管理政策、财政政策等客观条件制约医院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卫生是带有一定社会福利性的公益性事业,享受政府财政预算等相关补助,财政拨款的分配数额直接影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现行的卫生管理政策和财政政策要求医院自身的事业性收入补偿其业务开支及管理费开支中预算拨款的不足部分,而财政部门在卫生人员经费、医院设备更新和维护等方面未给予拨款补助或只补助其中很少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支平衡,对财务预算产生巨大的冲击,也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和良性循环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还存在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以往决算数据而制定年度预算,缺乏对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认识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造成财务预算的主观性较大。

(三)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不健全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相差甚远,无法科学地开展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导致医院的投资者和决策者无法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从而也影响了医院的投资和发展。目前的医院成本核算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没有达到全部成本核算。多数医院核算重点放在大型医疗设备、药品和科室承包上,虽在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并且公立医院多是政府投资举办,存在着公用资产界定不清、概念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加上卫生行政部门拥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若缺乏成本核算管理,则不仅容易造成人满为患,而且容易导致医院人力成本过快增加。

(四)医院资金使用缺乏有效财务监管,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医院整体目标和战略的有力保障。目前不少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着资金黑洞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因医院基础建设、高端设备购置等造成医院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事件屡见不鲜。另外,无统一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人为操纵成本和费用,任意调节收支节余的现象,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提取和使用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处罚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决策被误导等情况时有出现。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建立权责分明的资产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医院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在医院管理中的影响有限,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为追求局部利益而违背政府办医目标的情况。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管办分离”原则,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强调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依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可建立独立于投资者(如各级人民政府)的自主管理机构(如由卫生、国资、财政、计委等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等),享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和财产权,并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政府通过理事会对医院的运作实行监管,保证政府意图的贯彻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可见法人制度在政府和公立医院间能起到较好的杠杆调控作用。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应按照“预算归口管理、限额下达控制、三级目标统一”的原则,由一级医院总预算、二级归口职能部门预算和三级临床、医技等基层单位预算组成,实行以财务预算为主,将全院所有处、科室收支都纳入医院预算体系的全面预算管理。应走出事业单位单纯的经费预算管理的误区,明确全面预算涵盖的财务规划、财务控制、业绩管理的分析控制内容,掌握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制定相关的预算管理制度,确定各预算责任中心,本着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基本方针,以实现医院既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目的,形成以医疗服务收入预算为起点,扩展到材料采购、医疗成本、医疗服务费用、资金等各方面的预算,从而形成一个包括业务预算(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服务量、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医疗服务费用、医疗成本、管理费用等预算)、财务预算(现金流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收支总表等)和专门决策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各责任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科学合理地月度、季度、年度预算报表,并适时进行进度和业绩分析,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

(三)加强医院成本核算,进行绩效管理 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会成本管理,正确评价财务绩效,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虽然医院成本核算没有统一的标准、流程、方法,但可以逐步建立一套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的相关财务管理行为。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节省开支,减少浪费,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绩效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公立医院中,可以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对成本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反馈分析,奖惩考核。制定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包括收入、支出的归集,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成本核算考核的指标和考核方法,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内部服务价格等,不能盲目追求收入总额的增加,应强化收支节余的管理。成本核算不仅是一个成本计算系统,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系统,要有效地实施,必须使全院职工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不断改进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提倡披露相关会计信息目前国内大多医院财务监管体系不完善,造成盲目购置医疗设备、有物无账及有账无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日趋低下,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接受政府、社会及个人的资助并享受免税政策,使其必然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严格监督。在资产管理上,固定资产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报表及财务信息或财务报告等是反应资产走向最直接可靠的会计信息,和其它国有企业一样,会计信息是反应组织财务运转及经营状况的有力证据。会计信息的公开或披露可以帮助捐赠人了解所捐資金的用途和去向,可以对潜在投资会员和潜在捐赠人提供决策激励。从医院外部而言,透明的医院财务信息有助于各行业、各阶层群众更好地了解医疗服务流程,减少误会和分歧,良好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医院无形资产的增值,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从医院内部而言,能更好地促进内部医务人员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使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所以会计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目前进展仍较缓慢,要在短期内取得有效的成果,应大胆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应按照财务管理的合法性、计划性原则,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预测协调事业发展和资金供应能力的关系,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资金,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财务规章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监督和财务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予季:《公立医院必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卫生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2]阎惠中:《迎接新的医改,化解质量症结》,《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第1期。

[3]李秀青:《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研究》,《中国卫生资源》2007年第1期。

上一篇:咨客部工作流程下一篇:2022煤矿机电每日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