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展论文

2024-10-16

心理学发展论文(共13篇)(共13篇)

1.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一

心理学发展的当代趋势

心理学的学科危机终将成为过去. 因为,认知心理学代表了当代心理科学的融合趋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引发了积极关注人性的普遍回应,临床心理学促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时代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出了心理学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样的`总体趋势表明,当代心理学,危机虽然存在,而前景并不暗淡.人类的精神困惑并没有拖累而是客观上为心理学的开拓创新提供了绝妙的机遇.

作 者:毛海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刊 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5(5) 分类号:B84 关键词:心理学   整合   当代趋势  

2.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二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一词出自古希腊语, “Psyche”, 意即思维、灵魂或精神, “logos”, 意思是认识或研究, 人们把这两个词合起来就成了“Psychology”。这个心理学的定义——研究灵魂的科学——直沿袭到19世纪晚期。约在1879年, 心理学才获得了新的含义和新的形态。它成了一门完全独立自主的科学, 不再属于哲学的一部分。新的定义表明了对人性的研究在方法上的根本变化。心理学不再被定义为研究灵魂的科学。而是关于心理的科学。崭新的心理学效法已有的科学, 特别是物理学采铸造自己, 抛弃了一切不以观察为基础的, 因而是非客观的研究方法。内省、直觉和臆断, 作为方法被摒弃了, 而采取了严格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这样, 新的心理学——门现代科学就建立起来了。

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久这个领域在许多方面已经大大地发展和扩大了。关于心理学特有的研究课题和方法, 在本世纪的历史中, 有过大量的说明和争论, 曾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问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 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 心理学并不是一回事。

二、心理学的应用特色

象物理学、化学和医学那样, 心理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严格的研究领域, 需要多年连续的努力才能掌握它.人性大概是在所有研究课题中最难研究的课题了, 因为它难于捉摸, 错综复杂, 而且常常把人引入迷达。它不象化学物质那样, 可以装入试管, 一两天还保留稳定、不变的形态。人类的行为与之因异不同。人们的行为日新月异, 连一分钟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总是不能把它固定在显微镜下来研究。因此, 要了解我们人类自身, 就需要有更高超的艺术和更大的耐心。

尽管困难重重.但不难看到, 对人性的研究却使学者们着了迷, 使他们神魂期例, 这自人类的文明史以来就是如此, 或许还要更早一些时候呢。怎能不如此伯我们自己毕竟也就是这一使人感兴趣的研究的对象。早期哲学家们的著作就已经有了关于人性、关于思辨、直觉和某些知觉材料的记载。

在今天, 实际上并不存在单一的心理学, 而只存在留心理学的各种具体形式每种形式的具体心理学都是为着某种特殊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的心理学家专门对人的行为感兴趣, 研究人们对一定刺激作出反应约行为和言论。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则关心人们的感情变化, 把人们的感觉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还有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却企图去研究驱使人类的深刻、强大的潜意识动因。

每一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都是合理的和有价值的都会对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产生影响。尽管他们各自处理的问题不尽相同, 但全都是在研究我们人类自身。人类行为、感觉验经、潜意识经验, 一慨都是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虽然心理学家们从各不相同的方面去研究人性, 但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一般地说来却较为一致, 心理学在过去整整100年中虽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但它一直是一门科学。正如

我们将看到的那样, 不同类型的心理学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说, 从事治疗精神疾病工作的心理学家与那些力图创造条件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的心理学家就不相同。但是所有心理学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从总体上说来, 则都是科学方法中的一种。一门科学为要说明一般规律的作用, 就必须组织成为一个以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这表征着心理学家们工作方式的特点, 构成了全部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灵瑰。

不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心理学”这一术语, 而且相当多的人还把自己想象成为心理学家, 甚至以心理学家自居。没有那一个领域能拥有如此众多的业余爱好者。人们在谈论如何运用心理学去驱动某人做某事, 去寻找理想的工作, 去争取优异的考试成绩。

赢得比赛胜利的足球队的教练向记者讲述取胜的心理学、妙龄少女用心理学去分析青年恋人的心境, 商店的经理则扮演署“半个心理学家”的角色, 紧紧地“抓住顾客稍纵即逝的心理来经营”, 高级管理人员也懂得一些心理学, “只要向人们看上一眼, 或者同他们交谈几分钟, 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一切。”

在大多数谈论心理学的人中,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难免犯常识性的错误。大多数认为自己就是“心理学家”的人实际上并不了解什么是心理学, 也不了解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他们中有的人认为心理学是很容易学抵心理学家的天资可以在同别人的交往中或者由于富欢同别人交往便能自然而然地发展起火, 甚理认为他们自己就是“天才的心理学家”。有的人则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混为一谈, 认为全部心理学都脱雏于西格裁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他们把心理学家看作是精神科医生, 认为心理学家能够看透人们的灵魂, 因而感到他们有些“不可思议”, 神秘莫测。然而所有这些平淡无奇的断言, 都是不正确的, 只能表明他们对心理学的性质的理解存在着一种普遍含糊不清的观念。

其实,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心理现象及其过程的科学, 是一项致力于造福人类的事业。在它们发展时期里, 心理学在许多方面有了丰富内容。今天, 不存在唯一的心理学, 而存在着心理学的多种不同的形式, 每一种具体的心理学都致力于研究人性的一个不同方面。第一方面, 是研究人的行为——人们实际上做什么。另一个方面, 是研究人的感觉经验——人们感到怎么样。第三个方面, 是研究激发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因素。

三、结束语

3.探析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 篇三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社会服务;发展策略;实践路径

一、前言

心理学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由于应用心理学的涉及范围较广,自然公众对其关注程度也较高。现阶段我国心理学的应用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体系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发展阶段不成熟等。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当中,由于不成熟的技术手段和不良学术研究氛围,使得心理学应用趋于形式化、简单化,研究团队不稳定和实力不足,造成了心理学应用环节薄弱。由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了解的不够全面以及支持力度的不足,使得在研究时出现经费不足、重理论轻实效的状况,这也是阻碍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一大因素。针对这种应用心理学所面临的困境,我们要真正地让应用心理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大众,应该更加科学地结合社会现实,寻求能够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新型发展道路,要科学理性的认识应用心理学对社会和谐、社会进步的作用,要使应用心理学真正应用到社会服务当中并积极健康的发展壮大。

二、应用心理学积极发展的路径

(一)走向社会服务。作为与人类工作生活应用最为密切和广泛的学科,它应该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标,是一门为社会服务的科学。在众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应用心理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比其他方面的心理学(如基础心理学)受到大众青睐。目前,应用心理学的首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将应用心理学理论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比如教育、农业、商业、军事、消费等不同领域。近几年,心理学在我国大陆蓬勃发展,许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学教育专业或院系,有心理学咨询中心,相关老师也不断进行培训和深造,通过开展心里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学只是进行普及教育,让广大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知识并在对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奉献的同时进行心理学知识传播。这样应用心理学便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了长足发展。

(二)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和谐社会讲的是不仅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人的内心也要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对和谐概念的解释。心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条件,对心理和谐的关注,也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产生良好的影响:社会上人与自然、人与人等都时刻在变化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或阻力,只有应用心理学才能更好地化解各种矛盾和心理纠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只有应用心理学更好地端正公民处世态度,提升个人素质,才能形成高素质的社会团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的发展策略

(一)事业化融合。由于心理学最初被大众接受是比较困难的,甚至刚开始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排斥,这些发展困境都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后来加大了心理学的宣传力度,并在坚持强调科学性的同时,还应注重人文性的提升和发展,将应用心理学从科学核心出发,在探索中发展,在前进中走向生活本位。可见,应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不仅能为政府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起到有效指导和推进作用,还能形成人文气息浓郁的社会和谐氛围,为社会和商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规范行业服务。心理学咨询应用机构的普遍设立,应该是面向广大社会公众,针对不同社会组织和个人,集心理学应用开发、研究、实践一体的综合心理学应用机构。它可以扩大在社会上应用心理学的影响和范围,也能够广泛地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应用心理学的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强化自身能力,提升自身服务意识,突出应用心理学特点,增加人们对心理学研究应用的吸引力,使其在研究过程中国能够与社会服务更加融合,相辅相成,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更快、更好的发展自身。

(三)拓展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渗透到人们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条件还不具备。作为第四产业,国外的心理学发展迅速,并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才测评和心理咨询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心理学的应用单在人才测评方面已有13亿美元的产值,与其他服务综合起来,已经有超出100亿美元的产值效果。可见,应用心理学应采取新兴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形成新结构,拓展新领域,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优越性,实现新发展。

(四)提高专业水平。应用心理学作为国家教育部在高校中三个调整专业的其中之一,体现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和各个高校的办学优势,但如何突破局限,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不可逃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实践、专业实习,通过调整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严格考试考核等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學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心理学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应用心理学资质的认可与考核,提升心理学资质的含金量,提高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地位,政府部门也应该更好的把握此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计划,从而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持久化。

(五)实现市场化运作。近年来,心理学在我国已朝着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日常的心理咨询、测评以及心理辅导教参等服务和产品的交易中,已经被广大社会公众所认知并接受。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健康心理咨询网站等多样化的心理服务媒介的产生,使心理学的应用开始进入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中开始经营。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已经打破了最初的义务奉献、无偿服务等境界,使心理学应用在一个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进行成长。但同时人们对心理服务质量和心理服务态度更加注重,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能够使心理服务市场空间更加宽阔,生命力更加旺盛,市场发展潜能会更加巨大。因此,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规范化、专业化,能够促使应用心理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和探讨,应用心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根据我国当前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以及在未来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心理学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分析,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积极促使心理学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加大心理学在社会上的宣传传播力度,使应用心理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向前发展,实现应用心理学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产业化、事业化的心理学应用新模式。(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磊.浅析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J].科技展望.2015,(32):218.

[2]王东方.关于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探析[J].才智.2015,(15):301.

[3]崔景贵.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75-79.

[4]胡志海.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7):15-16.

[5]张瑾.简述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及其策略分析[J].管理学家,2014(19):16.

[6]高郡唯.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5(2):138.

[7]陆竞文.关于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4(2):150-154.

4.2.5现代设计心理学形成与发展 篇四

现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雏形大致产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原因主要在于:首先,二战中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实验心理学以及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中很大一部分研究都直接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设计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其次,西方进入消费时代,社会物质生产方法繁荣,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当时的市场主流是以样式设计、风格的交迭促销,消费者心理、行为研究盛行;最后,设计成为商品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设计师。这些设计师中的一部分人反对单纯以样式为核心的设计,想要真正的为使用者设计,代表人物是美国设计师格雷夫斯,他率先开始用诚实的态度来研究用户的需要,为人的需要设计,并开始有意识的将人机工程学运用到工业设计中。

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一书,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运用到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二章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型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四章,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如何表现。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予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围绕用户心理研究展开,他的设计不仅应作为“人性化设计”的先驱,同时其针对用户心理的研究也应作为针对设计的心理学研究的先行之作。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与设计心理学相关的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研究都取得了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并且与生产和消费实践结合也日趋紧密。产品开发的市场调研、前期的用户研究、广告效果分析和测试、产品测试都已成为大型制造公司进行产品研发的必备环节。②研究领域越来越广,研究课题划分越来越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计算机(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其他数码产品)对话成为了最重要的人机系统研究命题,界面控制普遍应用于生产、办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机界面设计成为目前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③研究方法、手段越来越丰富,并且越来越先进,传统研究中的调查法、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仍是主要手段,但许多现代电子、数字技术设备被加人到研究方法中。例如焦点小组开始使用双面镜、录音录像设备等;研究结果分析方面,从其他学科中借鉴而来的方法被采用,例如从传播学、语言学中借鉴的语义分析法等;此外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也

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借助仪器作为工具研究成为一种潮流,包括了眼动仪、心电图、脑电波分析仪、速示器、虚拟现实等。

建立于工业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和广告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分支基破上的设计的应用心理学研究还衍生出若干崭新的奴学科,主要包括可用虹程、雛工学等(如图2.4;!。

1.可用性工程,这门学科将人机系统研究镇定在交互式的IT产品/系统上,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论强调以用户为中心来进行开发,有效评估以提高产品可用性质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在美、日、印等国和欧洲诸国IT工业界被普遍应用。

2.稍早于可用性工程的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出现了另外一门新型学科,称为感性工学,即一种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的翻译技术。感性工学结合了设计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人机工程学、工程学、运动生理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知识,试图以定量分析的方式来理性地研究设计中的感性问题,藉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目前感性工学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长町三生等提出的“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册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收集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评价建立计算机为基础的感性数据库和计算机推理系统,以辅助设计师设计或帮助顾客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二是与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方式,以心脑科学的研究为主要趋向和基点,代表人物是筑波大学的原田昭教授,他自1997年起,致力于通过眼睛记录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机器人等装置记录和实验,描述人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将感性的艺术品欣赏变成了测量的、数字化的结果,使感性的东西转化为一种可测量的理性结果。

近年来,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还有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同为美国认知科学家,一位是多才多艺,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西蒙;另外一位是最早运用认知心理学知识解决产品可用性问题的唐纳德---诺曼。1969年赫伯特,八.西蒙发表了现代设计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人工科学》,他的思想核心就在于所谓的“有限理性说”和“满意理论”,即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具有限度,人不可能达到最优选择,而只能“寻求满意”。作为行为系统的人,其行为表面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的反映。他认为:“凡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设计则是一种方案的筛选过程,人们根据复杂的环境要素进行优化计算,做出合理选择,但是人们几乎不可能做到最优选择,就像计算机中的不等式,大于如何或是小于如何的条件,就能达到目的,使得人们满意,这就是设计的目的。他甚至为设计结果风格差异的产生找到了一个极为科学的解释,认为这是由于设计过程的差异所导致的,他将复杂的设计思维活动划分为问题的求解活动,其理论为人工智能、智能化设计、机器人等研究领域提供了重要依据。

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对于现代设计心理学以及可用性工程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他撰写了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国内翻译为《设计心理学》)成为可用性设计的先声,他在书的序言中写道:“本书侧重研究于如何使产品的设计符合用户的需要”,“重点在于研究如何设计出用户看得懂、知道怎么用的产品,这简直就是“可用性工程”的定义。他将认知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降低因物品而导致的错误和事故的发生率,以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一时之间,所谓的“诺曼门”、“诺曼开关”成为了那些

设计拙劣产品的代名词。诺曼虽然率先关注于产品的可用性,但他同时提出不能因为追求产品的易用性而牺牲艺术美,他认为设计师应设计出“具有创造性又好用,既具美感又运转良好的产品”。2004年,他又发表了第二部重要设计心理学方面的著作---emotionaldesign(《情感设计》),这次,他将注意力转向了设计中最为神秘,但最重要的内容之 情感和情绪,作为一名认知心理学家,他仍旧运用了认知心理学原理解释了情感对于用户(或消费者)的作用,以及其产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他根据人脑信息加工的三种水平,将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体验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三个阶段:内脏控制阶段、行为的阶段以及反思的阶段:其中内脏控制阶段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生物性的反应,而反思阶段则是有高级思维活动参与,以记忆、经验等控制的反应,而行为阶段则介于两者之间:他提出三种阶段对应于设计的三个方面,其中内脏控制阶段对应“外形”;行为阶段对应“使用的乐趣和效率”;反思阶段对应“自我形秦、个人满意、记忆”。

目前国内的设计艺术心理学才刚刚起步,以往该方面的研究以及院校中所传授的知识主要以美学中的审美经验或者消费心理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还没有明显的学科框架。例如用户心理研究中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部分学者倾向研究艺术设计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或者从意味和趣味的角度出发,将设计作为社会、文化心理的表现展开分析;另一部分学者則倾向于从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行为着手,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心理规律设计的使用功能。这两个方面显然都是用户心理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却很少有人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研究,并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现有设计艺术心理学知识部分来自其他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拥如认知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或是美学等,但与艺术设计学结合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部分来自设计者在调研、设计、销售等实践环节中自发产生的经验,例如对于设计中的心理现象的一般总结等,但缺乏严谨的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象层次,缺乏内在机制的分析以及归纳、演绎的加工。

5.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五

字数不少于5000,参考文献不少于15条,新进展类选题近5年文献不少于5条。

1、心理学原著与经典选读(可选择一个流派或代表人物的名著)

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

3、健康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可选择一个研究主题介绍,注意要有评价,下同)

4、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5、学校与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6、人格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7、变态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8、认知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9、华人本土心理学领域内的新进展

6.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六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行为 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 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斯金纳认为,强化 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4.他还强调及时强 化,他认为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认知发展学说: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 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 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1.他强调观察学习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概念: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7.经济学发展对心理学的影响 篇七

1、经济学发展对心理学的宏观促进作用

经济学和心理学有着共同的起源, 它们都发轫于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学派。在这个时期学科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在它们各自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之前, 两者是交融在一起的, 谈论经济问题时常常牵扯到心理因素, 谈论到心理问题时往往涉及到经济学因素。

恩格斯说过:“政治, 法律, 哲学, 宗教, 文学, 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他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心理学在隶属于哲学范畴时还是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能够发展到今天, 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2、世界不同地区心理学发展状况及经济实力分析

美国心理学期刊《普通心理学评论》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评选出了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九十九位心理学家。这九十九位心理学家无一不对心理学某一学派或理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或是泰山鼻祖。在统计他们的国籍时发现, 其中美国 (83人) 、奥地利 (4人) 、前苏联 (3人) 、英国 (3人) 、德国 (2人) 、加拿大 (2人) 和瑞士 (2人) 。其中, 美国心理学家在总人数中占了83%, 其余六个国家加起来才占17%。可以看出, 二十世纪美国心理学发展绝对位于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首位。

分析近代心理学史可以发现, 心理学虽起源于德国, 但到了二十世纪, 美国成为心理学的发展中心, 这与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崛起、德意志帝国的衰落不无关系。因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到了美国, 美国心理学有了繁荣的经济作支撑, 才能得到迅速发展。而德国却经济一落千丈, 心理学等学科发展缓慢。

二、经济学发展对心理学的影响

1、经济发展对心理学形成的影响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到, 任何心理学派的出现都与经济的发展相关, 例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就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在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的背后, 人的精神裂变加剧, 心理变态严重, 人性日益异化。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在美国这样的经济膨胀而引发出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它强调“以人为本”和“以整体为对象”, 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 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

2、经济发展对心理学实验仪器的影响

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 实验方法与仪器开始走入心理学的视野。实验仪器在心理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 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有不可抹去的贡献。最初, 心理学实验仪器主要是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常用仪器或经过改造后的实验仪器。随后, 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心理学开始借鉴计算机技术、生理学、医学技术。特别是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开始广泛采用f MRI、PET、ERP、EEG、TMS等设备。

总之, 心理学的实验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步步的发展着。由最初的简单机械仪器到电子计算机的精确控制, 再到科技水平更高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心理学仪器的进步要依靠科技的推动, 而科技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 归根结底, 心理学仪器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的发展为基础的。

三、心理学反作用于经济学

1、心理学和经济学前世今生的地位

在科学的心理学建立之前, 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依附于哲学思想之上的。

人们开始认为心理学是神秘的、虚幻的、不可证实的。这些观点给心理学打上了“伪科学”的标签。甚至许多现代自然科学家也拒绝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外在于人类的世界是真是、重要、且受尊重的。直到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使在今天, 在现实生活中谈起心理学仍会使许多人升起一种神秘感。

心理学作为大部分人心中的“伪科学”, 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那么经济学一直以来是怎样的呢?经济学发轫于17至19世纪期间的英国经验主义学派。经历二百余年的发展和完善, 经济学家们已经构建起了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表述精确、方法逻辑性强的经济学理论大厦, 享有“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的美誉。

心理学的理论若能应用于经济学这个被人广泛认可的学科之中, 无疑会逐步减弱哲学和神学为心理学带来的神秘色彩, 心理学理论也会被客观的评价。

2、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拥抱 (1) 行为经济学

在传统经济学中, 一个根本的假设是, 人在进行决策的时会充分考虑到各种信息和可选方案, 理性地做出决策。但在现实生活中, 却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实际决策情况, 经济学家却一直无法使用现有的模型和理论来解释这种决策方式。

心理学家卡内曼等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发表过一系列论文中, 系统阐述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表明人的行为会系统性地偏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卡尼曼等人的主要观点是:通常人们无法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和概率的知识, 全面地进行分析问题和权衡;相反, 人们在判断时往往依赖于一些启发式思考, 决策变得轻松了, 但准确性却降低了。这一观点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挑战。卡内曼据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之后行为经济学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行为经济学这门学科之所以兴起, 是因为它有力的解释了过去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一些现象。行为经济学剥去了理性人假设的光鲜外衣, 向我们揭示了许多现实的真面目。

(2) 经济心理学

由于对理性研究范式的过度推奉和固守, 致使经济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表现为: (1) “经济人”假设; (2) 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3) 片面强调数学方法, 排斥试验方法; (4) 忽视人类偏好的反转性; (5) 漠视心理变量在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经济学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恰好是心理学所涉及的。因此, 心理学就自然而然的应用于经济学之中, 帮助经济学发展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经济心理学。

四、总结

经济发展是心理学新学派建立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同时心理学也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二者相互影响, 共同发展。

摘要:经济强盛作为大背景在宏观上推动着心理学的进步, 经济发展在具体环节上也影响着心理学。经济学发展在促进心理学的进步的同时, 心理学也对经济学有着反作用, 二者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关键词: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经济心理学

参考文献

[1]俞文钊.当代经济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9-15.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翻译局,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505-506.

[3]Haggbloom S J, Warnick R, Warnick J E, et al.The100most eminent psychologists of the20th century[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2, 6 (2) :139-152.

[4]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16-25.

8.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主体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学方式

B84-0

在进行主体心理学研究期间主要的研究路线是贯彻在苏俄期间的心理研究发展,根据其研究的路线与前提进行详细的探索。在心理学研究期间,最初的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世界心理学危机,提出从表面上来看心理学注意研究比较全面,但是心理学研究的实质其实只是重视在意识方面的研究,从而忽略了对于心理主体的关注。

一、主体心理学

所谓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主要指的是根据俄罗斯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进行更加详细的具体的心理学研究,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以人为主,进行人物心理中的研究,比较重视强调研究主体的心理积极性,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具有比较鲜明的有关人文的主要特征,并且还非常重视关于主体中进行群体的研究分析,比较重视问题的表现,注重相关产生原因的分析,并且俄罗斯主体心理学还非常重视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方面,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主要以人为研究主体进行心理变化与产生原因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二、当前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教育现状

1.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的问题:

其实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在教学目标上主要坚持的是学以致用,但是现在很多的教育中将这方面实施的并不是非常的好,还有很多的教育方向已经逐渐的偏离的航道,严重缺乏对其心理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教学应用。

2.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人格心理学与主主体心理学都过于的强调在心理学的理论上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学生过分的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但是轻视了心理学教育与实际的生活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在心理学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西方理论教育为主,并且严重的缺少对于其自身教育的研究与实际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这样的心理学教育会严重的影响到整体心理学教育的发展。

3.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来讲,其主要的教育形式为课堂传授的形式,当然这种教育形式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并且在教育的同时教师经常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同时还会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互助,但是在学生方面对于这种教育形式积极性以及实际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

4.在教学评价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的心理学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是利用考试的形式,形式上比较单一,并且在考核方面也只是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的理念以及主要概念方面的掌握程度,很多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管是上课记笔记还是在考试前进行整体的复习都是为了更好的通过最后的考试,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心理学教育的实际意义。

三、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教育方式上的改善措施

1.优化心理学学科对于心理学的教学目标

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俄罗斯心理学来讲,不管是主体心理学还是人格心理学,学生都需要学习普通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还有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需要熟练的掌握这些心理学基础才能很好的学习俄罗斯心理学,并且这也是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基础,掌握了这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对于以后的心理学学习与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俄罗斯心理学教育中,他们只是在介绍本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条件,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若是没有丰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做铺垫,这方面的学习会非常的困难,所以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的目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

2.强化心理学应用教育中的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的教学中对于心理学的教育主要方向为人格教育中,并且其研究的对象为理论方面的知识点掌握。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其他的知识,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教学的主要方向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针对现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不断的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调整在教学中关于理论教学的内容,不断的融入关于心理与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选择式的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格教学与生活之间联系,将人格教学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的改善教育中只对于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生活中实际心理教学方面的教育,缓解在教育中人格与人际之间的关系,与心理健康方面以及职业方面的知识。其次就是在心理学教育的评估方面进行更好的教育,优化关于这方面评估的方法。

3.强化心理学方面的教学方法

在心理学的教学中,关于教学方法的掌握非常的重要,并且也是现在的心理学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需要不断的采用比较灵活的教育方式,例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结合课堂上的讲解,建立一个知识点掌握的小组进行详细的研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教学。还要重视心理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不断的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主要的形式是在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中不断的融合实际的生活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家人与朋友等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进行分析评估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促进主体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的教育,同时还能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强化心理学教育中的评定方式

在进行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强关于心理学教育的评估方式。在传统的心理学教育过程中对这方面的评定方式主要为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其中也包括实践方面,但是实践的比分比较少,这样其实对于心理学的教育并不是非常的有利。所以需要不断加强在这个方面的考核方式强化,将实践的部分进行提升,重视学生在实践中心理学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缓解在这方面心理学的教育,还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促进俄罗斯主体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方面的教育质量。

结束语:

关于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形式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不断的适应现在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并且还需要我们结合实际的生活进行教育形式上的优化,因为心理学是一种自由性比较大的教育学科,在进行教育的同时非常重视实际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成刚,高申春. 主体心理学及其对人本主义的优越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93-196.

[2]鄭发祥. 俄罗斯经济心理学的现状与特征[J]. 心理学探新,2014,03:195-199.

[3]王光荣. 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心理学的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12,06:944-948.

9.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九

[摘要]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力等,主要包括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培养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思想不断渗透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培养其积极的情绪体验、思维方式、人格和意志品质等,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本文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进行了反思,认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应侧重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突出发展指导的重点与校本特色,为学生发展指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时代背景

1.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强调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和积极潜能等,主要包括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三方面的内容。[1]近年来,积极心理学思想不断渗透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孟万金教授开创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模式秉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的积极评价取向,认为每一个体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具有自我向上发展的能力,所以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将教师、家长包含在内。[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把教育对象扩大到全体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培养其积极的情绪体验、思维方式、人格和意志品质等,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2.学生发展指导的时代要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中阶段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以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提升普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和预备教育,人生发展方向未定,他们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和环境、职业、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因而需要持续、渐进、系统的发展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少走弯路。[4]3.积极心理学思想与学生发展指导的整合201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中阶段的心育活动要协助学生在自我意识、人生理想和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有正确、积极地提升;在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及意志品质的培养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职业志向的确立、职业道德意识的萌发及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上作好指导。[5]这些方面既体现了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又充分遵循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中阶段学生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落实两个《纲要》中对普通高中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呢?林静认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制还较难独立实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可以整合学生发展指导与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实现优势互补。[6]由此,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借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可以实现从“制度层面”到“工作层面”的落实。纵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极取向”已然不可阻挡。如果在我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推进前期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的效果又会怎样?笔者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以期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全面开展有所帮助。

二、积极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与已有的学生发展指导有相似的地方,但更突出指导的积极取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积极的自我认知与评价自我认知是学生发展的起点,相对清晰的自我认识,能让自己在未来做出更符合预期的选择。[7]自我认知包括个性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要求教师积极关注在这些方面,通过恰当的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对自我做出积极的解释与评价。比如,在气质方面,有些同学发现自己偏黏液质型,处事过于拘谨,不善于随机应变,容易墨守成规。按照以往的辅导,常常会指导该同学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以后要尽量避免选择创新型、富于变化的职业。而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会告诉该同学,拘谨的人安静沉稳,不善于随机应变,在选择职业时,可以更多地倾向于选择需要耐心、仔细、长时间安静坚持的工作等。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提升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高度,普通高中学生依然处于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阶段中,很多目前已有的认知还存在较大变数,远未定性,因此更强调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同时指导学生在发现的自我中做出更为正面的评价。2.积极的生涯认知与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日渐成熟的时期,他们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但这种思考和规划往往带有不确定性,更不可能进行系统性的生涯管理,很多学生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表现出极大的茫然。因此,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生涯的意义,引导学生逐步开展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规划个人的生涯发展方向,培养生涯发展的技能。比如,2017年浙江的高考的`改革方案,迫使高一学生开始进行“7选3”(注:除语数外必考课程外,考生还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7选3”怎么选,将影响学生未来可以报考什么样的专业,这是事关未来走向的重要选择,很多同学都很无助和茫然。如果在“7选3”之前有一个较好的铺垫———指导学生做好积极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不至于举棋不定。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地认知生涯、规划生涯,使学生获得生涯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为从容地面对生涯选择,进而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3.积极了解外部环境与职业普通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面对“学习”、“选考”和高考的层层压力,因此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会用于学业。如何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了解现实环境以及所需要的信息呢?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要求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去消化吸收。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有关职业发展的书籍及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专业、大学、职业发展变化的内容;整理出就业市场的最新趋向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现状;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协助学生到本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工厂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去参观调研,并体验真实的职业及职场环境,为今后的专业及职业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教师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有利于学生在了解环境与职业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减少无关信息的过度干扰,提高有限课余时间的使用效率。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让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拓宽了学生积极认识职业、认识社会的视角。

三、积极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策略

落实积极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策略将为其提供有力保障。1.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社会支持系统普通高中绝大部分工作的动力主要来自高考升学压力,这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下的一个基本现实。而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想得以顺利推进,就不能回避也不该回避这一事实,而且应该服务于学生的高考,争取获得学校层面的积极支持。所以,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应首先服务于与高考升学有关的人和事,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将会获得最直接的支持。比如,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科学生活指导和积极心理辅导,可以给高三同学的考前学习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积极指导高一学生及家长做好选科与选课工作,会获得家长的大力支持。积极的学生学业、生涯指导,减少学生在选科与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必定会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积极为班主任工作提供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将会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协助科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和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态度等,将会得到科任老师的支持。寻找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帮助,签订合作协议,将会得到专家的支持。邀请社会友人、校友等为学生开展各项讲座、辅导,将会得到校友等的支持。加强与社区、社会其他机构的合作,寻求社会组织的支持。2.构建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的组织架构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要求设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专门的指导部门,以确保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参考方晓义、胡伟等建构的“高中生三级发展指导模式”[8],构建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成立校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由校级领导担任该委员会主席,成员有校各级领导干部、班主任代表、课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优秀人士代表等,主要负责制定和部署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且有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决策和发展规划。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下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员有发展指导的专业教师、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兼职教师等。其职责是全面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委员会的规划与决策,制订学生发展指导的工作计划,组织和领导发展指导活动,并开展相关发展指导培训,协调各方面关系等。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下设三个委员会和一个指导中心。生活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优秀班主任、热心家长、生活指导教师等,可以开展基本的生活自理、闲暇生活、生活礼仪等方面的指导等;学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学科名师、课程教学方面的专家等,可以开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考试技巧的指导、选科与选课指导等;生涯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资深班主任、心理教师、社团负责人、热心家长、优秀社会人士、校友等,可以开展理想目标与价值观的指导、生涯规划指导、职业定向与就业准备指导、职业的模拟与体验、升学指导等;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员有心理教师、校外心理辅导专家等,可以开展各类心理辅导,组织积极心理拓展等。3.落实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过程和评价反馈机制(1)启动全面调查,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指导。学生的发展指导需求会因人而异,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比如有的同学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同学学习方式方法技巧不足,有的同学理想目标不明等等,就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去指导,避免“一刀切”。(2)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理顺指导内容与指导途径。四大指导部门根据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学年计划,制订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研究本部门的具体指导内容,然后开展各种形式的指导工作。常用的指导途径有学校开设的各类选修课程,社团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类社团活动,党团组织的党团活动,校内外聘请的专家主题讲座,班级主题班会,校园各类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等。(3)开展发展指导的督导工作,全面会诊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开展的指导活动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可随时进行督导。遇到比较突出的问题时,需采取会诊制度。比如,如何指导学生选科的问题,需要各部门的联动。生活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如何适应选科后带来的生活变化;学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选科;生涯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生选科前对自我的了解、定位及对未来的规划;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则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绪、心理调节。(4)落实发展指导的评价机制。每一次发展指导活动结束以后,都要通过学生反馈、指导活动教师的反思以及发展指导中心的评价,综合反映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效果,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便在后续活动中改进和提高。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思考

1.学校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创建积极的校园文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落实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已不再是口头上的要求。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需要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背景,否则很容易在“应试”教育面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有着天然的适合性[9],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给校园营造良好的积极环境。因此,改革学校现有的管理制度,应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落实过程中逐步开展。比如,之前的学生管理模式侧重在“管”上,管好学生是主要任务;而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改变了对学生的认识,从管好学生向教好学生、服务好学生、指导好学生转移。因此,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必然需要有所改革。一些禁止性的条款是需要的,而另一些禁止性的条款则需要修改,适当增加鼓励、保护、奖励学生表现的条款。2.整合学校现有资源需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发展指导中的作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起点并不是零,而是将学校现有的工作机制重新组合并系统化和完善化。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急躁冒进。比如,学校现有的资源能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起到多少作用,就充分把这些资源先利用好,慢慢积累起经验来。当学校现有资源已充分利用并能熟练开展指导后,再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逐步摊开,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指导的相关规章制度。又如,学校现有的指导师资力量,主要还是集中在心理教师和一部分资深班主任身上。先把这一部分力量发掘并利用好,再通过他们以培训、合作、指导等方式培养全校优秀教师参与到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来,最后是全体教师,还有学生家长等也加入其中。学校现有的资源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实施发展指导。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侧重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我,为今后的人生选择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3.突出学生发展指导的重点与校本特色,凝聚师生的集体智慧,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力量与潜能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应是全面指导与特色指导的有机统一体。学生发展指导的对象包括全体学生,所以开展指导应该是全方位的。但这样的指导往往是基础性的,可以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积极力量,但促进学生往积极的方向上发展却能量有限。所以,应该突出学校本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将学校已有的优势结合到学生发展指导的工作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校的一大特色是校园社团活动非常活跃,学生也非常喜欢。将社团活动与学生发展指导结合起来,一方面给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非常好的平台,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也更加明确了它的作用和未来。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两类能力。社团组织过程中,像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与校内其相关部门、其他活动关系的协调、与校外组织的沟通等,这些形式都具有基础性,学生在参与时可以学习和模仿,未来还可以迁移到自己的工作中;社团组织的内容往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在加入社团后还要不断学习和培养才能完成,这些专业性的要求,使学生至少要感兴趣才能加入,这就为今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自己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社团组织、活动中,学生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而这一定位,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7]在高中阶段,本校的社团活动往往会延伸到校外,与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联系,学生感受到的真实的职业倾向也随之更加清晰。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向学校社团负责部门以书面方式提出申请,组建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社团。在成立社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制定社团规章制度、组建社团管理团队、制定学期(学年)社团活动计划、招募各类人员、组织相关活动、完善社团发展规划等,这其中必然会学习到很多管理经验,经历各种成功与失败,体验工作的酸甜苦辣。积极的学生发展指导利用学校的校本特色,通过这些带有学校自身优势的平台,凝聚师生的智慧,来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感,这正是学生发展指导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7-68.

10.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十

1.high functioning autism

2.user driven innovation

3.Flynn effect of intelligence

4.social referencing

5.joint attention

6.prosocial behavior

7.longitudinal-sequential design

8.gender schema

9.developmental quotient

10.智力导入量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的概念及关系,并举例说明在儿童发展中的过程。

2.简述婴儿和学步儿童自我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

3.研究发现,东亚人智商最高,比欧美人高5%,但为什么东亚人获诺贝尔奖的人却比欧美人少?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可能解决方案。

11.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十一

20世纪中期是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培养、资格和认证发展的关键时期。1954年,美国学校心理学第一个全国大会(Thayer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明确规划出一个期待中的、真正的学校心理学家培养模式”。确定了两种水平的学校心理学家专业训练,一是博士水平,二是两年的研究生专门水平(又称博士下水平),二者分别培养,名称也不相同,前者被称为“学校心理学家”,后者被称为“心理测量员”。这两种水平的学校心理专业人员的角色作用被规定为:提供个人和团体评价,促进学生适应,就课程和教育方法提供建议,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各种特殊需要的儿童设计发展与治疗计划,开展事实上的学校心理科研活动。还有代表提出实现学校心理专业资格证书化,并设立一个权威系统来认证专业培养计划。Thayer被认为是美国学校心理学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因为它确定了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和培养训练问题,使美国的学校心理服务走向标准化、专门化和职业化轨道。

其他重要事件

1979年被联合国确立为国际儿童年,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福利和提高对儿童的关注,提醒各国政府在本国条件、需要和优先发展项目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关心儿童,充分意识到他们的特殊需要,认识到儿童工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关系。同年,国际学校心理学会(ISAP)在英国的约克召开会议,讨论教育与心理学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巨大价值。国际儿童年不仅帮助各国政府和民众更进一步关心和认识儿童,而且提醒教师和学校其他专业人员在学校的教学、教育目标、领导决策、课程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身体、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校心理学家的专业能力和认识能力,他们在为儿童创建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学校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心理学发展论文 篇十二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社会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的需要,心理学演变成具有矫治和修补功能的 “类医学”,主要是治疗人的精神和心理疾病。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 1998年提出 “积极心理学” 的概念, 指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人类的弱点和问题,而应该同时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并开创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人们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悲痛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 不仅要修复损坏的地方,也要努力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 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痛苦的创伤,也要致力于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人类幸福为主旨,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潜能。其研究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积极情绪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其次是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 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最后是积极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积极心理学的贡献为普通人构建幸福人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技能、信念、态度、情意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中职学校的教师理想的素质结构描述如下: 1知识结构: 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胜任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知识,还要特别掌握与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实践和工作过程有直接联系的职业工作知识。2能力结构: 拥有较广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场工作经验,具有对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指导的能力,具有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和管理能力,能够按照职业能力学习的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和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能够正确分析所在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具有职业导向的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养所需实训教具和器材的研制等应用性教育科研能力。3人格结构: 具有教书育人精神和敬业精神等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解学生成才的多样性,能够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多样性发展,热爱教育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理想的中职教师的素质结构就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准,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追求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不断持续发展的个体,是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强调中职教师的主体性参与和自主性发展。中职教师必须由内心萌发自主发展的愿望和心态,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情绪体验和人格特质的理论,可以帮助中职教师厘清专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帮助教师树立起自信,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并通过相关的训练强化自身优势,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中职学校创建科学、民主的教师管理文化,为中职学校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三、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调查显示,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达到了中职学校对其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的要求,基本胜任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各项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在中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中,职业工作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相对薄弱。教师教育与管理学生的能力普遍存在着与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中职教师能力发展很不均衡,普遍欠缺的能力主要是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而言,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与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中职教师的人格结构状况中教育情感和教育价值观存在某些不足或偏差。对职业的认同感偏低,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尽快树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较慢的原因在于: 一是专业发展目标不明。中职学校没有来自升学的压力,没有来自上级主管部门严格考评的压力,学校很少有系统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指导教师设计生涯规划。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偏低,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同时,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让教师工作压力增大。由此使大量的中职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对自己的职业不认同,丧失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专业发展的信心不够。中职教师来源渠道多样,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综合性院校,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常识,在组织教学、思想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自信。上述原因严重影响了中职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严重影响了对中职学生的培养。

四、积极心理学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1. 突出中职教师的自主发展,构建积极的人格特质

突出自主发展,就是教师能够具有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意愿和信心。因此必须首先具有感受积极情绪的能力。 有愉快感受的情绪就是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家提出积极情绪的 “扩展- 建构”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扩展即时的思维和行动范畴,构建持久的个人资源,从而改变人并产生螺旋式上升,进一步深化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积极情绪不仅能够反映个人幸福,而且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中职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主动作为的过程,教师能够自己把控环境和挑战。面对学生难教难管的问题时,教师必须充满自信和勇气,看到学生成才的多样性特点,用积极的情绪看待学生和影响学生,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当面对职业工作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不足的问题时,克服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直面问题,利用各种途径自学钻研。

中职教师在处理与领导、同事、学生的关系时,需要感受别人的积极情绪,同时化解负面情绪。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对于他人给予的帮助表达感谢,拥有感恩之心,对于他人的缺点有包容和宽恕之心,长期保持快乐愉悦的心情。中职教师只要做到改变思维方式,坚持使用双赢思维,换位思考,移情聆听,接受不同的意见,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那么无论是与同事的交往还是与学生的交往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是提升中职教师积极的人格特质。特质反映了个体机能上的基本特征,决定个体行为上的规律性或一致性。积极心理学家将具有积极适应功能的人格特质称为人格优势,其中代表个体人格中最为突出的积极特征被称为显著优势。积极心理学提炼出人类本性中的六大美德,即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与超越。塞利格曼指出,这六大美德分别对应个体人格中的24种优势,这些具体的人格优势是个体获得美德的途径。积极心理学认为优势与天赋的区别在于天赋是天生的,是不可培养的,而优势是可以培养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优势,中职教师可以筛选出自己最为突出的优势,训练强化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同时会提升教师感知积极情绪的能力,从而强化教师的人格优势。

2. 突出激励和信任,构建高效能的教师管理文化

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在一定的学校管理环境下开展的,教师管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感受和行为选择。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讲,在学校里要营造以信任为基础的教师管理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唤醒教师内在的潜能和积极性。一是中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交流平台。中职学校考虑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对促进教师交流有利的健身休闲的场所,成立相关的教师兴趣团体,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或其他的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开阔眼界,引导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术追求,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安全感和被重视被尊重的环境之中。二是建设多元科学的评价机制。考核评价政策是指挥棒,好的政策能够激发教师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中职学校要改变传统的 “非好即差” 的评价机制,更多地从正面肯定教师的进步,弘扬积极向上的正气,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好的宽松的环境。出台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政策,对教师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表彰和肯定。三是营造专家治校的氛围。 学校专业建设、办学定位、发展规划等涉及学校发展的大事情更多的让教师参与,倾听教师的意见,特别是在专业发展上有所成就,有所收获的专家,应该拥有更多的学校发展方面的话语权和选择权。信赖能够使人产生创造力,一方面,教师会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承认, 从而获得安全感,以及对自身能力、价值的确信和认可。另一方面,教师会感受到发展的自由,为他们在教育工作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提供了可能,这有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信任能够促使教师的创造力、价值感、效能感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教育幸福体验也能够增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创造这样的氛围和环境。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二十世纪末期在西方兴起的心理学思潮,重点研究人的美德和优势。本文在分析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探讨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突出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激励与信任的文化建设,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专业发展,中职教师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13.发展心理学心得 篇十三

不知不觉中,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发展心理学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的贴近生活,这不仅是一堂给父母的养育课程,还是给老师的教育锦囊,更是给学生们的成长指南,它给了我日后的生活很大的启发。

我刚刚接触这堂课的课本时,感到这应该是一本充满发展理论的书,可是真正上了老师的课后,才发现这些理论的背后充满着的是生活中的应用,因为我是一名师范女生,所以我关注的点可能更多的是孩子的成长及教育方面,所以我想重点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来谈谈我所体会到的关于孩子成长及教育的心得。

真正引发我的兴趣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补充的一些小知识,这些知识让我感受到“改变”的神奇,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感受到其实一些行为、一些方法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提到关于小小的胎儿的一些小知识,这让我初识发展心理学“改变”的神奇,卵细胞和精子的完美结合是生命的开始,美妙的生命之歌就此唱响,可是这个历程不是像我之前想的那样,它原来是那样的充满艰辛与奥妙,就像课堂上老师说的那样,胎儿2到8周人类所有器官从无到有发育,也是最容易造成先天缺陷的时期,在7个月胎儿完成器质性发育,这两个阶段对于胎儿非常的重要,这知道了这两个关键期可以避免一些对胎儿的不必要的伤害,我还学到胎儿5个月有听力能力,这对于那些被过早胎教所蒙骗的准父母们是一个多么大的帮助啊,这些虽然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小知识,但我相信这会帮到很多的人。

在这学期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四种理论,分别是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理论。下面我对这四种理论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在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时,我们学到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若没有成熟,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儿童的发展,强调了成熟机制对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告诉人们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在学习行为主义时讲到了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的观点,这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使行为主义更加的贴近生活,比如在讲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时,提到观察学习对儿童的重要影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么的重要,儿童在家时,父母应当做好榜样作用,也要注意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是否有害,孩子的同伴是否不良,儿童在学校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好榜样,塑造利他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又学习了精神分析发展论,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强调人格的发展,发展动力是力比多,而埃里克森强调同一性在发展中的作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最具实践性的,对我们每个阶段的自我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我们学习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皮亚杰精妙的觉察力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他的理论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对不同阶段的儿童的教育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建议,对儿童每个阶段应当发展的能力做了细致的描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当然,这四种理论都是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更具有实践意义,他们的出现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道路。我在这四种理论中学到的是对教育规律的探寻,人类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还有很多规律等待我们去发现,也正是这些理论的探索,使我们人类发展越来越好。

在这学期的发展心理学习中,我确实收获了不少知识,不仅如此我还收获了一些能力的提高,如研究思维的提高。比如老师讲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设计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些就是方法的学习,这些方法是对学科间的融合,不仅只适用于发展心理学,我认为这种方法的习得是一种研究思维的习得,这种习得对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知识和能力的收获,我还收获了“改变”信念,这种“改变”的信念我在前面提到过,但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我学习这门课之前以为,在一个长期不变的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方式是很难改版的,就像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可能会跟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教育方式一样,人们其实也一直延续着那种旧的教育思想,“孩子就是孩子。”“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大人总是期望孩子能考虑到别人之类的,殊不知,儿童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家长极其细致的护,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干的事情,盲目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我学习这门课最大的收获就是的到了“改变”的自信,我也许不能改变其他人教育的方式,但我可以改变我的后代,每一个小孩就像一张白纸,虽然遗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为这张白纸画上靓丽的色彩,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可以改变的,未来的很多孩子等待我们去改变。

总之,这学期的学习使我收获了发展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改变”的信念,我很感谢这堂课,更重要的是感谢老师精彩有趣的课堂教学,没有老师的精彩教学,或许我难以从这么多表面枯燥的理论背后挖取实际的应用,我会带着我所学到的东西指导我以后的生活,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的人。

最后真心地感谢这堂课,感谢为这堂课最大的付出者——冯廷勇老师。

姓名:夏璐

上一篇:美丽的春天周记100字下一篇:庆六一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