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2024-06-19

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共16篇)

1.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一

心血管内科实习方法

一、本学科研究范围及进展

㈠、学科研究范围

心血管内科是研究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和其他与心血管相关问题的学科。它包括心血管系统解剖学、心血管系统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诊断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及心血管系统治疗学等。

㈡、本学科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及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水平及防治效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高血压病方面,遗传因素及钠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冠心病方面,内皮细胞损伤及平滑肌细胞的移动与增生和载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对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在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使长期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再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心肌梗塞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采取了经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栓溶解疗法或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梗塞范围显著缩小,死亡率显著下降。心肌电生理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复杂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介入心脏病学的开展更是使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法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冠心病的自然病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可以非开胸治疗二尖瓣狭窄,射频消融的应用可以替代既往复杂的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预激综合征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外,射频消融在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在心肌病的研究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及慢性病毒感染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也得到了证实。

㈢、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对高血压、冠心病的预防研究工作将需要更大的投入和重视。高血压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应当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也将是冠心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此外,介入性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二、本学科的特点及实习方法

㈠、本学科的特点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形态及功能的完整与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同其他学科一样,心血管内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心血管疾

病急危症多变化快,需要在短期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复杂,需要对心血管药物全面准确的掌握;对其他系统器官影响大,需要了解其在其他器官的相应表现;辅助检查多,需要掌握有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检查等;操作多,需要反复实践及掌握。

㈡、本学科的实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科的实习应掌握病史的采集及正确的体格检查和了解心电图的记录和阅读、胸部X线的阅读、超声心动图结果及其他各种实验室检查的判断等。

病史的正确采集可以取得重要的诊断线索,是利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断目的的方法。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和心慌、昏厥和头晕、乏力、咯血、紫绀及水肿等。对其症状的询问应尽可能的详尽,以提供最多的资料信息。如胸痛的询问应包括以下各项:①部位:起源部位及放射部位等;②性质:隐痛、压迫样痛或绞痛等;③程度:严重程度、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等;④胸痛的缓解和复发:发生时间,与活动和情绪的关系及缓解方法等;⑤诱因:造成胸痛加剧和减轻的因素等;⑥胸痛的伴随症状:焦虑、出汗、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⑦对各种特殊治疗药物的反应:如对硝酸甘油的反应等。

心血管检查的异常体征是其病理生理学改变所产生的表现,它不仅有助于诊断的确定,还能为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而且可以帮助各种治疗措施疗效的判断。在临床上规范化的望、触、叩、听是必备的手段。①望诊:一般外观如肥胖、恶病质等,周围循环如苍白、紫绀等及杵状指(趾)、颈静脉怒张及搏动等;心脏的望诊包括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及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的部位、范围及有无弥散性搏动等。②触诊:周围动脉触诊应检查脉搏的强弱、速率及有无双峰脉、重搏脉、交替脉及奇脉和脉搏短绌现象;心前区触诊应检查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的位置及强弱及心前区震颤等。③叩诊:观察心界有无扩大及缩小;④听诊:包括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异常心音、附加音及杂音,对杂音应描述其部位、性质、时间、强度、传导方向及呼吸和体位改变对其的影响等。

2.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二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医德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在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教育时,首先就应该教会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医德。心血管内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科多以老年患者居多,且通常情况下病情较重,发病速度较快,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患者家属心情容易烦躁,交流困难,通常对医学生的反复查体及询问比较反感。针对心血管内科的特殊情况,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鼓励医学生多为患者及其家属考虑,对患者要本着爱护及尊重的态度,在对患者进行查体或病史询问时,要主动解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其他基本情况的好处。耐心倾听患者的疾苦与心理诉求,帮助患者疏导不良的情绪,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及顾虑,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带教老师应该督促学生尽量多地进行巡房,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经常为患者测量血压,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实习指导老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医学生起好良好的示范作用。

加强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训练

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治疗和诊断工作中,患者病史是极为重要的。但很多医学生在实习期间通常出现向患者询问病史不全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对病史采集的训练。心血管内科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以及胸痛等。比如在对胸痛的询问中,应该要求实习医生向患者或其家属询问胸痛的具体部位、性质、程度、诱因、有无条件反射、对药物的反应如何以及所伴随的症状等。在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进行体格检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等。在体格检查中,大多数医学生认为听诊是心内科的一个难点,因为心脏杂音比较复杂,在具体使用中容易遗忘在课堂上所学的相关课本知识。因此,笔者在带教过程中,会选择各类有典型杂音的患者,让学生对这种典型杂音反复听,再对照课堂知识去启发学生,经过多年实践,其效果较为显著。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自学与教师引导的方式相结合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比如在遇到一些临床问题时,可以设计出一系列的临床诊疗问题,进行互相讨论和研究。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并做出综合评价。这种方式的教学能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临床诊治的思考当中,能让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合理利用,在知识的理解程度、归纳以及综合分析方面的教学效果都有显著的提高。带教老师除了单纯地教授相关知识和经验外,还应该提供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线索,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医学技能,并根据课堂上的相关理论知识,让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这就要求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生应该逐渐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在学生刚刚接触临床医学时,就有意地对学生的循证医学理念进行培养,让他们逐渐学会从纷繁的临床资料中寻找有用的线索,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事物的共性到个性去分析疾病的现象与本质。并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完整的临床知识系统与较强的思维能力。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应该充分根据该科的特殊性,让学生根据各种典型症状,结合课堂专业知识,充分进行练习,以掌握相应的技能;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向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临床诊疗思维培训。除此之外,也可以充分应用现代新兴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手段,对临床教学进行辅助性教学[3]。临床教学在医学教育系统与教学医院临床工作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实习医生进行带教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和良好的职业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最终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临床诊疗经验[4]。

摘要:临床教学是医学专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医学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操作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医学起步和长期医疗工作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应该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联合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知识,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最终让学生掌握各种临床专业技能。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教育,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晓辉,韩子强,侯晓萌.循证医学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87-88.

[2]张绘莉,卞玲,许左隽.等.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4):807-810.

[3]王健.哲学思维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5):33-36.

3.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三

关键词:CPPT 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67-01

医学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我们的医学生在经历了五年的学习后,除有一部分继续升学以外,大部分都要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医生。那么他们步入医学院校之前对医学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只是通过五年的大学学习经历就成为了一个能够处理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的医生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都知道一个刚出校门的医学生他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医生,既便是硕士毕业也是如此。虽然在学校里已经听了很多课,读了很多书,但还是距离合格医生这个角色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是传统医学教育的问题。

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三段式教育:基础医学-基础临床-临床实习。医学生从走进医科大学校门到进入临床实习要学习40多门课程,知识数量巨大、枯燥,有些知识重复出现,这使很多学生每日埋头于书海当中,弄得身心俱疲,但效果不佳,即使是得到了优良的成绩,但也是高分低能。应付考试还过得去,但处理临床工作完全没了自信。

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了课程之间联系。我们现在的医学教学模式还是三段式的,入学后第1、2年进行基础医学教育,第3、4年是基础临床,第5年临床实习。许多学生在学习基础课学习阶段,认为这些课没什么用,等学习临床课后又发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临床知识理解不了,故此又花费时间重新学习。另外由于医学知识的快速更新,很多新技术与新理论,在大学课本上是找不到的,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使学生形成了不愿意主动学习的习惯,只愿被动接受知识。另外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注重考核的是知识的记忆,并非实践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如何能够利用有效的这五年时间,让医学生学到受用终生的知识,缩短从医学生到医生这个角色转变的时间,这不仅是医学生面临的问题,也给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美国哈佛大学最早进行了课程整合,自1985年起采取以“新途径(New Pathway)”的课程计划,将多门医学学科进行整合,以知识集约的形式将医学各门课程重新组成课程集群[1]。芝加哥大学在其医学教学改革中将病理生理与临床疾病一同讲授,首创了一门课程——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 Pathophisiology and Therapy,CPPT)。此后CPPT延伸到整个医学教学模式中,形成了CPPT教学模式。

我们教研室借鉴芝加哥大学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特点,将CPPT教学模式引入我们的临床实习教学当中。从典型病历出发,将相关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解剖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整合,使学生能对医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连贯的认识,并能形成正确的临床推理思维,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我们将接受CPPT教学模式进行实习指导的学生分入实验组,将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指导的学生分入对照组,以观察CPPT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实验组同学有特定的教学大纲,除常规课间实习外,每周增加了3节以“典型病历及问题”为引导的整合基础及临床知识的小班课,课前由指导教师提前一天给出典型病历,同学们在课前做准备,次日小班课以围绕前一天的“典型病历及问题”展开计论,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讨论,但以同学讨论为主,课程结束前教师进行总结及相关基础知识及临床知识的梳理及整合,及其对典型病历的临床推理过程。

教学评估采取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以毕业考试(心血管部分成绩)及出科考试的方式测评两组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通过CPPT教学模式实习是否较传统形式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临床推理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观察两组同学接受了不同的实习指导后,在自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技能方面实验组是明显优越于对照组的。所有这些获益是与CPPT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密不可分的。CPPT教学模式能将学生4年来理论课所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不再是分散而孤立的对待,而是使它们成为紧密相连的有机的整体,这样就建立了基础指导临床,理论指导实践的知识体系。“学以为用”的兴奋心情大激发了同学们的主动学习热情,另外,典型病历要比单纯理论授课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典型病历更为生动、具体,加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同学们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整合基础与临床知识,建立了正确的临床推理思维,在主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加速了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

我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课程整合起步较晚,覆盖面较小。与美英两国医学院校相比,国内医学院校在课程整合方面大多缺乏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存在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实施系统和质量保证系统。我们教研室进行CPPT教学模式的临床实习指导也只是刚刚起步,经验还不足,另外兼职教师还有临床工作要承担,应用于教学的精力不足,以及学生的实习期短,都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在今后,随着我们经验的积累,教学大纲完善,典型病历的充实,以及对兼职教师以全脱产的形式[2],将会有助于提升CPPT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4.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四

心血管内一科实习生出科考试题

(三)姓

名:

号:

校:

出科日期:

1、试述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2、高血压病的分级及危险组?

3、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鉴别?

4、为什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适合急诊溶栓治疗?

5、X线有哪些表现时提示高血压性心脏病?

6、何为X综合征?

7、请问下面心电图做出初步诊断,并对相应提问作答:

(1)心电图诊断:。

提问: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2)心电图诊断:。

5.肾内科实习心得 篇五

在肾内科,每日任务:查房-抄医嘱-写病程-收新病人时写大病历-造瘘术助手--值夜班时帮代缴老师观察病人病情。

感受较深的是,急性肾功衰及慢性肾功衰鉴别:⒈病史:水肿、浮肿、泡沫尿、高血压,慢性表现更多⒉贫血:除外其他脏器出血,慢性肾功衰是中重度贫血,急性肾功衰是轻度。⒊肾脏大小:正常10*5*4,最具价值鉴别点,慢性是变小,急性是变大,⒋指甲肌酐:科研用,升高,提示慢性,因为它是显示三个月前的肌酐水平。⒌电解质:慢性呈现低钙高磷,急性基本无表现。

查房其实也特别重要,在查房过成中我们应注意:⒈长期卧床病人,注意: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加用血栓通)⒉肾萎缩时,滤过膜间隙缩小,无蛋白尿。⒊贫血病人处理:透析病人首选静脉铁,非透析为口服((右旋糖酐铁片+叶酸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⒋男性尿路感染较少,尿白细胞升高,大部分考虑急进性肾炎及间质性肾炎。⒌肾穿三天内,应注意肾周有无血肿、血尿、尿量、尿色、血压变化。

其实学到的很多,不止这些,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临床经验,也学到怎样和人相处,我相信我在下一个科室会更加虚心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内科这两个多月中,在带教老师的悉心与耐心带教下,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不曾懂得的东西。在实习的日子中,我了解到收治病人的一般过程:如测量生命体征;询问病人病史、过敏史等,认真写好护理记录,同时观察病人的病容,配合老师的指导,了解抗生素对各种消化系统的基本应用。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同时坐到了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心内科以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多见,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微笑迎接新病人并做好入院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规范记录;正确采集血、尿标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执行静脉输液„„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者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这段日子,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专科知识和技能,重新拾起了很多操作技术,例如无菌原则,氧气的应用,以及抢救车的五定等。

6.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篇六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⑶要有十足的耐心 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非常不稳定,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并耐心的讲解;⑷要有医学综合能力 心血管疾病多并发有其他系统疾病,这就要求医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综合能力。

7.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风险护理探讨 篇七

1 引起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1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因素

近10年来,本院心内科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越来越多。医疗急救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IABP的使用。新技术如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先心封堵术,射濒消融术等应用,需要护理人员要有相应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由于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和专科理论知识及心理素质低对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1.2 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

2012年4月医院应用电子信息系统,医护人员对电子信息系统应用不熟练,导致医生开医嘱慢,护士过医嘱不及时或漏过医嘱,患者未能及时处理。护理记录不完善、不准确及时等。

1.3 护理操作解释不到位

护理人员给老年患者输液,未交代输液滴数,结果陪人自行调节滴数,输液过快,引起急性心衰。

1.4 环境因素及药物影响

由于病房或卫生间地面太滑或有积水,通道有障碍物无护栏,患者不会使用电梯,楼梯过陡、没有扶手。服用降压药物引起血压低,使用抗心律失常引起心率减慢,都容易使患者脑供血不足,引起跌倒。

1.5 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自身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多,空巢老人居多,再加上年老体衰,各种机能降低,反应迟钝、行动慢易发生坠床,跌倒和误吸哽噎。由于患者疾病自身影响存在潜在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心律失常、老年心瓣膜病、急性心梗等,护士即使定时巡视病房,也会出现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而延护抢救,出现纠纷。

2 护理风险预防

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的预防措施。

2.1 建立护理风险质控小组,根据本院心内科病房的特点,制定风险管理预案,风险管理小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主管护师以上护理人员组成。监督核心制度落实情况,重新修订并制订介入手术护理常规及各种疾病护理常规,转入转出工作流程、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电子信息系统过医嘱流程与规范等,风险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两次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由护士长总结,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并与个人绩效挂钩。

2.2 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护士长每周四晨会或每月护士例会通报科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了解法律法规,履行法律职责,加强责任心教育,及时巡视病房,属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3 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及风险识别能力的培训护士长根据本科的特点,每周一由高年资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操作培训及考核。并定期进行理论讲座,使专科理论和技术得到提高。护士长利用晨会交班,每周四,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4 规范护理书写记录本院应用护理电子信息系统后,护理部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书写记录培训,规范护理记录内容,注重在院护理书写记录病历的全程监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病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2.5 加强对患者安全管理教育重点防范患者,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有坠床、跌倒、防滑的警示牌,呼叫铃置易触摸处,病床要有牢靠的床拦,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做好查对,无误后方可进行。

3 结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多,并且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护士要有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尤其在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今天,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培养护士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减少风险事件的有效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8.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篇八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護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3.3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3.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4.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记忆力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9.消化内科实习心得 篇九

消化内科的病人多以腹痛腹泻,呕血黑便,返酸嗳气而入院,以肝硬化,消化性溃疡,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为主。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的急症,病人入院后,必须判断病人的出血情况,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急查血生化,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根据情况吸氧,止血补液治疗,然后根据血常规,血生化结果再调整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病人的处理和消化道出血原则一样,同时应排除重型胰腺炎,急做胰腺CT是必须的,抑制胰腺分泌和抑制胰酶活性应尽早应用,并尽量避免使用解痉药物。通过两次的教学查房,对于便秘和结肠癌的护理,了解得更多,也学到很多的相关知识。

随着实习的进程,医院的环境已经熟悉,学习也渐渐进入正轨,在各个科室的实习中间,见到最多的是各种疾病及其常用的各种药物和各种护理的基础操作。在医院实习期间最主要的是病人入院后,能够根据病史资料初步想到是哪一个系统的疾病,之后再排除想到是哪些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对疾病的鉴别,最后给出治疗原则。这些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其次就是积极的去做一些临床操作,提高各种护理操作技能的能力,再次多发现问题,不懂的就问,科室里的每个医务工作人员都是你的老师。实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的能力。在老师负责的态度下,并鼓励我们每项操作的能力,我们积极的争取每一次锻炼操作的机会和能力,如床上擦浴、口腔护理、保留灌肠、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各种基础护理的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每天坚持“吃苦、吃亏、吃批评”的原则,“吃苦”锻炼我慢慢长大;“吃亏”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吃批评”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每天收获充实的心情。护理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没有临床实习之前也有所感悟,但真正进入病房之后,感触又更深了一步。的确护理工作很零碎,也很杂乱,病房里也很少有人能理解我们的工作。第二收获是正确的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临床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应该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学会基础的扎针技术,也要学会导尿、鼻饲等很多得东西。护士这个职业很平凡却很伟大,一个好的护士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还要耐心,细心,胆大。护士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时常受气,受累,但也必须用微笑面对病人,面对一切。护士长经常教导我们,我们护士也算是服务行业,就算你再气再累,也要脸上充满笑容。是的,只有用心去对待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10.内科临床体会与实习心得 篇十

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

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

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

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在内科的这段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规病历书写,熟悉并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心内科应注意病人体位,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贫血患者应询问病人有无长期饮茶史;毒蛇咬伤患者应区分神经毒与脏腑毒,及时给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胜蛇药膏”敷用,但必须注意伤口部位不能敷药;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这些疾病西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措施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辅助诊断,经抗感染,护心,护胃,扩血管,降糖,降压,利尿,增加肾血流等,对证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医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不适随诊。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们临床过程中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降压药,降糖药等对证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对身体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我基本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疗措施,但对西医用药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熟悉与掌握;还有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病。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西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但是对于中医方面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缺乏老师的临床指导,只有自己在平时有一小些体会,体会到中医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理论学习后的临床实践我才刚刚起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这段学习的日子,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些就是我第一次临床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对自己不足的总结,对学做医生的体会,对自己学医路上的重新思考,也含有一些对医学事业的瞻望。xx级中西6班盛芳2010年4月30日

[内科临床体会与实习心得(共2篇)]篇一:内科临床体会与实习心得

内科临床体会与实习心得

在内科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我遇见过的一些临床常见疾病总结有: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头痛,急性脊髓炎,麻醉意外性脑瘫,周围性面瘫,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咯血查因,上消化道出血,酒精性肝硬化,脾肿大,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蛇咬伤,急性农药中毒,食物中毒等。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

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

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

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

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

由此观之,关注[内科临床体会与实习心得(共2篇)]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内科的这段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规病历书写,熟悉并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心内科应注意病人体位,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贫血患者应询问病人有无长期饮茶史;毒蛇咬伤患者应区分神经毒与脏腑毒,及时给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胜蛇药膏”敷用,但必须注意伤口部位不能敷药;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

疼痛。

这些疾病西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措施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辅助诊断,经抗感染,护心,护胃,扩血管,降糖,降压,利尿,增加肾血流等,对证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医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不适随诊。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们临床过程中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降压药,降糖药等对证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对身体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我基本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疗措施,但对西医用药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熟悉与掌握;还有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

处方用药,缺乏老师的临床指导,只有自己在平时有一小些体会,体会到中医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理论学习后的临床实践我才刚刚起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这段学习的日子,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些就是我篇二:浅谈临床内科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浅谈临床内科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刘洪军 408200 【摘要】 本文根据自己几年来带教的经验,着重从培养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临床思维模式、临床操作技能、良好的医德医风等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夯实临床基础,提高实习质量。

【关键词】 临床内科;实习生;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从课堂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由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良好医德,是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现将自己几年来临床带教体会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共勉。

1. 培养学生的实习兴趣。

临床实习的初期普遍具有极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但学生对临床相关知识往往一无所知,更无临床经验,学习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导致兴趣不浓。因此,对于刚到临床的实习生,我们带教老师要用“三心”来教导他们,即:真心对待学生,细心的指导工作,耐心的解决问题。首先,由于内科疾病较复杂,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开医嘱、书写病历等整个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将自己沟通技巧、处理方法、临床经验等教予实习医生,针对不同的病种,反复多次讲解,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其次,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科室病例讨论,认真查阅相关书籍,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每周由科室主任或年制高的医师教学查房,使其学习并掌握对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书本上学不到的临床经验。最后,带教老师可在平时教学中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启示和鼓励学生,阐明实习的重要性,珍惜实习机会,使之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为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

临床实习生尽管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但并不一定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课堂教学对每个疾病都是按照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的顺序完成,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无法按课堂教学的顺序去诊断治疗患者,只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先作出初步诊断,再寻找本病例可能的病因,通过相关检验及检查来证实,从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实际工作中,患者往往以一种疾病为主,同时合并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临床表现纷繁复杂,需完善多种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且具体治疗往往涉及多个系统,不仅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还要治疗相关疾病。因此,带教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患者、疾病与已经学习的知识点链接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

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动手能力的训练,只有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生实习内科除了每天的查房外,尚有许多基本技能需掌握,如胸穿、腹穿、骨穿等等,带教老师应创造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看与多做,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并熟悉操作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每次操作前,要求学生先复习该项操作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等。操作前提问,学生回答正确后再指导他们进行操作,坚持做到放手不放眼,边做边讲,力求做到让每一位学员在实习期间都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使学生心中有数,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自然会练就熟练的基本功。并

不断增强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思考,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习效果。

4. 培养严谨的医德医风。

临床医学实习生作为未来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而且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想学生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工作方式、思维、科研意识乃至行为举止等无一不给实习生以明显影响或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是培养合格实习生的基本保证。

5.相互交流、及时总结。

作为教学医院,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应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让带教[内科临床体会与实习心得(共2篇)]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和带教方法,让学生给带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共同解决。同时,我们带教老师也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大家相互传阅写带教记录,交流带教经验及体会,以获得共同提高。

11.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篇十一

[摘要]从心血管内科应具备的专科疾病知识、急救知识和人文知识等方面,探讨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探讨培养专科护士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改善专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知识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血管专科护理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以及人文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国内学者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服务提出了一些看法。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服务质量,成为具有高素质专科护理人员,是每位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的专科疾病知识

相关疾病知识是做为专业护士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知识之一。对于专业护士而言,疾病知识是必需的,每种疾病就在具体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的明确是确保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和依据。

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心病、心肌炎、心包炎等,这类疾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肺栓塞、脑血栓、肺心病等。每种疾病的发生是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体现,因此各有特点。只有全面掌握疾病临床特点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诱因和发病知识、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才能更好的理解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准确判断和预则病情变化。也才能在护理过程中把握主动权,在病人和医生间取得良好的配合,做好对病人的解释和指导工作,使其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并进行有目的、全面的、准确而行之有效的护理评估,及时准确找出病人目前存在以及预测可能出现的护理干预,同时也有利于指导病人进行疾病防护等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诊断治疗技术是近20年来逐步成熟和普及的新技术,其开辟了心血管诊治的新领域,及时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和适应症,优缺点并发症介入方法,术后监护要点等。根据病人及家属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给与耐心、细致的讲解答疑,有利于沟通医患关系。让患者较为轻松自然的接受介入方法。

2急教知识

心血管系统某些疾病如:心肌梗死,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具有发病急,变化快,预后差,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护士常常先于医生到达现场,及时对呼吸心跳骤停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与现场复苏,可为进一步的抢救争取机会,另外通过加强某些预后因素判断,有针对性地观察和检测相关指标,及时向陪护人员和病人宣传有关预防急救知识,可极大的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3心血管内科护士应具备的人文知识

3.1心理学知识: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病人,因其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疾病知识的不同,其心理活动也不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心血管疾病多属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加之病人对医疗知识的欠缺,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表现紧张、恐惧、焦虑、消极、不愿接受事实,并缺乏信心,对周围事物敏感,常将自己的病情不恰当联想,且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从而加重病情,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及护理需求,经常与其交流有针对性地去做心理护理,帮助他们面对现实,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医生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3.2法律知识: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安全护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日益密切。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知识和好的法律观念是做好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我们必须从法律意义的角度规范护理记录,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从法律及安全的角度出发,自觉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3.3美学知识:美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于感受。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增强自信、自尊。病人更需要清洁优雅的环境,环境优美,温馨、舒适是良好心的促进剂,从而间接的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利于病人康复。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训练有素的举止,不仅体现护士的外在美,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其内心境界与良好修养,护士的言谈举止,服饰姿态,仪表仪容不仅是风度雅俗的体现,而且也是护理工作环境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把美学知识渗透到工作中,从而创造一个人性美的康复环境。

3.4社会关系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病人及社会人群必然要发生种种联系,结成复杂多变的护理人际关系,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与心智水平,应用多种沟通技巧与不同人群恰当、准确、有效的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其他康复服务人员建立和保持有效的工作关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心血管内科与健康教育

疾病的护理知识是临床护理的核心内容,是护理人员每天都用到的必须具备和最基本知识。随着整体护理理念的提出和贯彻实施,以及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健康教育已逐步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护士更新护理观念,强化角色知识,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素质,不同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进行不同方法和内容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接受和理解。护士还要主动与医生沟通,对病人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确保在向病人传授健康教育知识时与医生保持一致,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心血管疾病有其自身特点:病程长、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护士了解心血管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更好的为临床护理,人院宣教,出院指导提供依据。

5思考

要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首先必须明确作为心血管专科护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心血管专科护士,既能充分利用其心血管的专业知识扩大护士工作范围,又能胜任对心血管病人进行独立的医疗保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保健费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姚崇华,刘淑倩,左惠娟,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概况,心肺血管杂志,241-244

[2]许樟荣,应该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390

12.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2001~2010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共120期正式期刊为研究样本。打开万方数据库在“刊名”项中选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在“全部字段”输入随机分组,检索出各期杂志发表的包含随机分组概念的文献,逐篇阅读、筛选、计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仅纳入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排除报道动物实验、实验标本检测及细胞实验的研究,保存检索数据。同时,采用手工检索的方法对各检索结果进行验证,有争议的文献协商解决。

1.2 统计指标

提取每篇文章单(或多)中心研究情况、阳性结论情况、研究对象数及周期、基金资助情况、单位排名等指标。按文献计量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的RCT数量分析

临床RCT 173篇,期均1.6篇。2001年最多为25篇,期均2篇。2003年最少为10篇,期均0.8篇。173篇中,143篇以大论著形式发表,30篇以短篇论著形式发表。本样本临床RCT占所有临床研究类文献的9.9%(173/1 740)。见表1。

2.2 临床RCT的研究对象数及研究周期情况分析

研究对象最多的RCT包含13 542例(名),最少的为12例(名)。173篇中共涉及研究对象65 999例(名),平均单篇为381例(名)。研究周期最长的为148个月,最短的为2个月。除13篇未报道研究周期情况,剩余160篇总计耗时2 775个月,篇均为16个月。

2.3 临床RCT参研中心及阳性结论分析

多中心研究36篇,占所有RCT研究的20.8%(36/1 737);其余137篇为单中心研究。所有RCT研究均得出有阳性意义结论。

2.4 临床RCT研究基金资助情况

受基金资助51篇,占RCT发表总数的29.5%(51/173)。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RCT研究18篇,占全部RCT文章的10.4%(18/173)。部级基金资助RCT研究5篇(2.9%),军队基金资助RCT研究3篇(1.7%),省级基金资助RCT研究16篇(9.2%),市级基金资助RCT研究8篇(4.6%),其他基金资助RCT研究1篇。

2.5 发表临床RCT论文较多的单位排名

最多的单位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14篇,占RCT发表总数的8.1%(14/17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10篇(5.8%),著者为临床研究协作组的论文有18篇,占RCT发表总数的10.4%(18/173)。

3 讨论

RCT是最重要的研究性资料,RCT研究水平直接决定了该学科的水平[2,3]。笔者分析的173篇RCT研究随访资料均完善,样本充分,设计中缺点少,但在双盲和随机隐匿分组上做的不够,这也是国内文献一大通病。本样本发表的RCT文献在所有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占9.9%,2006、2007年达到了14%,近2年来临床RCT都是大论著类型,表明其对RCT研究文献价值估计充分。

刊载的RCT平均每篇研究对象为415例(名),除外13篇未提及研究周期的文献,剩余160篇研究文献总耗时2 775个月,均篇研究周期为16个月,表明临床前瞻性RCT实施时间长、研究难度大,结论获得难能可贵。多中心研究能克服样本量小及种族差异等带来的误差,研究意义更大,本样本共发表多中心RCT研究36篇,占所有研究的20.8%。因此,心血管内科要想在RCT研究上更有优势和说服力,可能还需加强多中心RCT研究。

本样本发表的RCT研究中受基金资助的为51篇,较高级别的国家级基金资助RCT研究18篇,占RCT发表总数的10.4%。表明心血管内科RCT研究基金资助率及资助基金档次仍有待提高,这也与国内临床研究文章的特征相符。RCT文献发表较多的单位分析看,作者群均来源于国内较大的医学院附属医院,说明该刊拥有大量的、稳定的较高级别作者群,影响范围较大,这也是该刊在众多同类的心血管内科杂志中永葆核心地位的重要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心血管内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论文情况。方法: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样本,调查每篇文章单(或多)中心研究情况、阳性结论情况、研究对象数及周期、基金资助情况、单位排名等。结果:临床RCT文章173篇,期均RCT数1.6篇,RCT在所有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占比为9.9%。结论:心血管内科应重视循证依据极强的临床RCT研究,此类研究对国内心血管病领域临床指南及诊疗规范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随机对照试验,循证医学

参考文献

[1]Herman J.The demise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Clin Epi-demiol,1995,48(14):985-988.

[2]Bai Y,Gao J,Zou DW,et al.Methodological reporting of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s in majo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journals in 2006[J].Hepatdngy,2009,49(6):2108-2112.

13.内科实习护士心得体会 篇十三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

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

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内科实习自我鉴定的及评定内科实习自我鉴定的及评定。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内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

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

14.神经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都说第一个科室是用来学技术、学胆量的,第二个科室是用来练技术、练胆量的。在第二个科室我们成长了很多。在第一个科室,我们打不上针的时候就会叫带教老师帮忙,在神经内科的时候我们打不上针的时候会让技术好点的同学来打,一般都能解决打不上针这个问题;在第一个科室的时候我们很少参与交接班,在神经内科,我们第一天就风风火火的和老师一起床旁交接班,揭开了交班的神秘面纱;在第一个科室我们看着老师做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老师看着我们做健康教育并在一旁指导补充。然而我们学到的不止这些,在神经内科我们还学会了使用PDA(移动护士站)、学会了给患者喂营养液、学会了给患者翻身叩背、学会了给患者做会阴部护理、学会了给患者做口腔护理、学会了给患者吸痰、学会了氧气吸入、学会了给患者做气管切开切口护理等等。第一次全面的把书本知识落实到临床实际中来。

虽然学会了很多,但是任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每次发药的时候很多患者就会问“这是什么药啊?”“这药有什么作用啊?”“这药要什么时候吃啊?”很多时候我们都回答不上来,这还需要我们再继续努力学习。

神经内科的老师们让我看到了个不一样的护士:曾经我认为的护士每天都是跑腿的,但是神内的老师们每天都在学习新东西,从PDA(移动护士站)到智能血糖检测仪的使用,从每月一个小讲课到每周的护理查房让我感受到护士是了不起的职业,不是谁都能干的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15.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十五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患者方面的潜在风险

(1)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 变化快; (2) 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常不遵守、不配合医院规章制度, 私自离院外出或请假后未按时返回; (3) 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期望值过高, 对病情恶化不理解、不接受, 同时家庭社会支持不足, 陌生的医院环境及疾病本身的影响等不良刺激, 均易导致患者情绪变化, 而引起矛盾和冲突[2]; (4) 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变化时, 医师与护士对病情的预测不一致, 导致患者家属产生怀疑心理, 从而对治疗护理产生不信任感, 导致纠纷。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潜在风险

1.2.1 护士责任心不强, 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疏忽大意, 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交接班不认真, 执行医嘱不严谨, 不熟悉患者病情变化, 均可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1.2.2 传统的护理习惯致使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护理实践中, 护士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常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护士值班时常负责多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忙于工作的同时, 疏于记录或行回忆式记录, 导致出现漏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3]。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 不能提出真实有力的证据, 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1.2.3 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瞬息万变, 诊疗技术日新月异, 由于多数临床护士年龄小、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 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 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 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无法为患者提供必须的护理。护士无足够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健康教育, 服务不到位, 患者不满意, 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依法管理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知识, 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 做到警钟长鸣, 使护士在执业中学法、懂法, 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尽职尽责的为患者服务。

2.2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以德管理

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利用各种会议、查房、讲座, 质量分析会加强安全教育。

2.3 弹性排班

据心血管内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药物调整频繁及患者不宜激动等特点, 特设机动班、监护班、口服药班、介入班、早班、晚班、责任组长、责任护士[4]。机动班随时负责配合危重患者的抢救;口服药班负责全科患者的顿服口服药和各种临时用药;监护班负责心电图及心电监护, 阿托品、普萘洛尔试验, 食道调波;早班是每天两位主班提前上岗1h, 配制全天静脉滴注药物, 晚班负责协助前夜班的工作, 这两种班负担一部分白天的工作量, 使白班的工作量分散, 从而减轻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工作, 有时间做整体宣教工作。

2.4 岗位职责的制定

岗位职责的制定是落实护理程序的保证。我科制定了护士分层使用设岗制度, 并实行岗位与奖金挂钩, 以保证护理程序的执行质量。其层次是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士。护士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护理程序运行质量, 护士执行护理程序的行为评价、考核, 病房管理, 护士的培养使用, 患者满意度调查。责任组长职责是:指导护理计划制定, 实施, 进行效果评价, 负责责任组护理质量。一般要求组长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责任护士职责:执行护理程序, 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接受组长业务指导和服从护士长领导。

2.5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等。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必须在各种制度的监控中, 加强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 教育护士要坚持工作原则, 遵守规章制度, 实事求是, 明确岗位职责, 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不论问题大小, 需及时上报, 以赢得补救时间或措施。

2.6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 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护理记录是住院患者医疗文件记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长引导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 记录要及时、准确,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避免医护记录矛盾。

2.7 强化药物治疗安全管理

药物治疗是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护士长需每天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 尤其是药物的合理安排和滴注速度等[5]。如今, 药品名目繁多, 新药层出不穷, 为能及时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做好健康指导, 我科专门建立了心血管内科药品说明书薄, 由主班负责收集新药说明书, 并粘贴好, 供大家查阅、学习药物机制,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占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5) :350-352.

[2]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386.

[3]阎成美, 翁庐英, 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47-549.

[4]李秀华.风险管理策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7, 21 (3) :633-634.

16.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 篇十六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疗效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血管(微血管、静脉、动脉)、心脏,又可细分为慢性与急性,发病通常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心血管疾病之间都有着相似的病人、病发过程,治疗方式也较为相似。冠心病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它与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现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诱因分析以及内科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女性80例,男性120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30例伴有糖尿病,60例有过心肌梗塞病史,95例有过心绞痛病史,200例患者都没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1.2 方法

事先对200例冠心病患者实行问卷调查,了解冠心病的诱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合理用药知识、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疾病知识、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对冠心病患者实行系统的内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2 结果

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患者的各种健康常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诱发冠心病的原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给予的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及实行的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及内科护理干预,较好的控制了患者冠心病的复发率,也最大限度上的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3 讨论

3.1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其临床主要表现是:疲劳、眩晕、心悸、晕厥、呼吸困难、紫绀等。很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或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的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国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已经达到8%以上。因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诊断不容忽视[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诱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胆固醇升高所致,饱和脂肪酸的增多会加速血小板的活性与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诱发心血管疾病。第二,情绪的大波动或者是突然增加的运动量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问卷调查中,有42%(84/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激烈的情绪波动,而35%(70/200)的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曾有过较为急速的运动。第三,气候的变化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在天气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天气回暖时,很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会有所增加,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关系,运动量应循序渐进的增加,万不可突然增加运动量,打破由静到动的平衡点。问卷调查显示,有18%(36/200)的老年患者是由于在天气回暖的春季突然增加的运动量而诱发心血管疾病[2]。

3.2 针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性措施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一,对于胆固醇较高的患者,应尽可能减少他们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第二,经由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介绍,尽量使老年人患者尽量将运动控制在自己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活动量的增加也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量力而行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三,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把他们的日常活动量控制在他们的身体可承受范围之内,最大程度上避免有大量的运动或者突然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避免突然产生激烈的情绪,以免加速疾病进程。

3.3 内科护理

3.3.1 护理人员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大小便情况,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量,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依照规律的周期进行观察与统计患者的心律、心率变化,为医生诊断病情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3.3.2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用最亲切温柔的态度与最关切贴心的语言去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消除患者的心里疑虑,让患者自觉自愿的、以最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治疗,树立起对抗病魔的自信心,增加或者的康复率。

3.3.3 要密切关注患者钠盐的摄入量,尽可能给他们选择低钠、无盐或者是少盐的饮食,防止增加高血压等病的发病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健康常识,帮助患者改善原本不良的饮食习惯,适量控制他们的活动量,增加他们的休息时间,纠正他们作息规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药物帮助他们增加睡眠。

3.3.4 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干燥与空气流通,时常给患者换洗床单等床上物品,确保病房空气清新,使患者能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情与心态去接受康复治疗[3]。

3.3.5 通过给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知识,增加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熟知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诱发病因、并发症以及相关的自我护理方式等,使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自我护理甚至自我救治,降低患者的并发率与死亡率,最大限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率[4-5]。

3.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给予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行相应的内科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进行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以及给予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较好的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梅仙.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護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21-22.

[2] 肖艳,苏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08):89.

[3] 曹渺平.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42-43.

[4] 梁敏.在实施健康教育中护士长如何发挥作用[J].价值工程,2011(31):57-58.

上一篇:煤矿法律法规题库下一篇:车管所工作思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