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8篇)
1.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小组合作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说简单又不简单。简单的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花招,但这种课堂学习,容易陷入“教”“学”都没有热情,师生没有互动,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的境界。这种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怎样改变这一现象,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呢?我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此开了一剂良药。下面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做好预习,搜集资料,资源共享
要想真正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以及完成整篇文意的疏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来完成其实是很不现实的。必须要做好预习,例如:我在教文言文《与朱元思书》时,要求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较好地完成预习的学生仅占30%,70%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十五分钟内完成整篇文章的文意疏通任务。原因之一就是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查词典难以确定字、词、义。基于这种情况,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我把这些知识点交与小组在课余时间预习掌握。他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信息资源搜集得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经过多次交流,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再学习课文,就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减轻了我们老师的负担。
二、互问互答,解决疑难
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借助于课本注解,古汉语字典,网络等初读文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放手呢?我的方法是:
在教文言文《马说》时,学生活动方面我分四步:第一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这篇文言文虽然比较浅显,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疏通文意上还是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上肯定存在某些障碍,所以我让学生做到(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作标注以备讨论;(2)、就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自己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可以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同样把问题写在预习本上。第三步,四人小组就刚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小组长记录在小组讨论时还未能解决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疑问,以便在全班集体讨论。第四步,组与组之间可以提问疑难点,其它组的组员帮忙解答,有意识让他们竞争,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次循环,每个小组都要非常认真才能表现得很优秀。当然,作为老师不能只做旁观者,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强调。我会做好充分的指引,避免恶性竞争。渐渐的我发现,学生提出的一些重点字词句大多是重点和难点,非常好。互问互答,解决疑难要比老师一味的灌输效果好的多。
三、讨论探究,品读感悟内涵
无论是写作方法的探讨还是文章主旨的把握还是作者情感的体味,我都不会机械地告诉学生,不让他们机械地记下来。首先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展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思路越来越开阔。
例如: 教学《核舟记》一课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句话学生根据注释基本能知道现代语意,可是能真正理解意思吗?于是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说说。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说出:他看到什么,就能雕刻成什么,特别生动逼真,而且体积特别狭小”。接着学生又提出疑问:“因”字,怎么理解?“情态”又怎么解?其他学生很快也回答了:“‘情态’是指‘神情和姿态’,‘因’字说不好,应该是‘模仿’吧?”当时我没有表明看法,而让一个学生来说,他说:“‘因’字应该解释为‘依照’,因为他是根据物体原来的样子进行雕刻的。”这次,我对学生的理解感到高兴,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字词句的意思了,当即给学生的回答报以掌声。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再引导学生理解:“对苏黄二人共阅手卷的描写,你读出了什么?”学生是这样理解的:“苏轼与黄庭坚关系特别亲密,还有共同爱好,都喜欢书画。”“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追问,学生:“‘如有所语’,可见他们都懂得书画,‘两膝相比’,可见他们靠得特别近,关系亲密嘛!”回答得不错,学生是在积极思考了,好像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可是,学生的感觉还似乎没有深入理解。我继而追问:“还能读出什么?”这一问,又让学生从其他角度展开思考了,小组开始讨论,但还是没有答案。此时我抓住学生的探究热点进行点拨:“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学生好像茅塞顿开:“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术。”又有学生补充说“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更是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实践证明,经过自己思考得到的答案会比被动接受答案记忆牢固的多。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品读感悟内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真是一举三得。
四、进行读背指导,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和实效。
文言文的读背是一大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组织形式宜灵活多样。朗读时,可以教师领读,学生领读;个别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或齐读。背诵时,可以个别背诵,分组背诵或齐背。在背诵与讲解的次序安排上,也宜灵活多样。对于较易理解的文章如《马说》、《陋室铭》以及古诗词等可以先熟读背诵再讲解分析。对较难理解的如《口技》、《送东阳马生序》等文章可以先要求学生熟读,待讲解全文后,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结构形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指导学生读背,应注重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竞赛的场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举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或把一些作品改编成小品行进表演,充分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完成读背的任务。
总之,小组合作打破了传统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思维,轻松了老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真的是一种良策。当然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将不断探索。
2.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一、接龙法复述课文
这种复述课文的方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 学生复述起来是有难度的, 但如果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接龙的方式来复述课文的话, 就简单多了。例如:译林版英语六年级《Unit8 Chinese New Year》, 整篇文章共有六个语段组成,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复述时可以一人一句, 如:
S1:It’s going to be Chinese New Year next week.
S2:Anna is very excited.
S3:Anna and her family are going to buy some new clothes and food tomorrow.
S4:They’re going to make some cakes and tangyuan tomorrow evening.
S1:……
二、问题法复述课文
为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题的方法来对课文进行复述。例如,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What a pity!”中学习到了日记。关于天气及学一天活动的日记,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 例如:
Q1.Who were the children?
Q2.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on Sunday?
Q3.Where did the children go?
Q4.How did they go there?
Q5.What did they see in the park?
Q6.How was the weather then?
Q7.What did they bring for the lunch?Did they eat the lunch?Why?
Q8.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afternoon?
那么课文的复述就可以是这样的:
It was sunny on Sunday morning.Su Hai, Liu Tao and I went to the park by bike.We saw many interesting parrots.There was a parrot show.Then, the weather became windy and cloudy, we flew kites in the sky.We brought some food and drinks for the lunch, but we couldn’t have lunch because there were many insects on the bread and honey.In the afternoon, it rained, we were hungry and wet.We went home.
复述课文有利于促进“师——生——教材”三位一体。教材体现教学内容, 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来实现的, 只有当“师——生——教材”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时, 英语课才达到了最佳状态。通过复述课文, 师生紧紧围绕教材, 有讲有议, 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梳理结构, 把握重点, 分析和学习的语言表达方式, 达到应用语言的目的。这样上课时, 教师只要适当地加以启发, 讲析难点, 点拨要点, 学生就能始终处在积极思考之中, 教师始终发挥主导启发作用,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从而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通过复述课文,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其感受到复述课文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培养其对课文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复述课文, 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复述课文策略, 可以增强学生包括识记能力、动手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 活跃和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浅议复述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 英语教学;复述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2
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主要是通过重复来提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熟悉性和记忆效果。在学习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到的或听到的语言材料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说话方式。所以复述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特别是在语音、词汇学习和听力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复述策略的分类
教师可根据文章题材、篇幅、难度的不同设计多种复述形式。
1、提示法
(1)缀连式
即把课文或段落中的描写线索或重点词汇抽取出来作为记忆交点,让学生利用这些记忆点回忆已知的语言信息,重组课文进行复述。如 外研版 Book 4 Module1 Life in the future,在教完课文后,教师可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下列词语:
for sure ...;It's certain that...;the environment;recycled materials ;natural resources ; alternative energy ; All this seems...
... Not certain.
以此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为了使复述内容有序,可依次抽取文中各段的重点词语, 然后按段落的先后顺序排列。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复述,又达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会运用词语,并且积累词汇,使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2)提纲式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找出文中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段的段意,然后教师列出复述提纲。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思想上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创造性复述。如在教学外研版Book 5 Module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blish ( Reading and Speaking )后,教师可出示以下提纲,让学生进行模仿复述:
以提纲的形式让学生复述,即达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结构的整体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记忆。
(3)图文式
图文式就是凭借图画,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复述起来兴趣盎然,且能在脑海里留下长久的记忆,有助于学生的“再认”与“回忆”。
(4)线型式
线型式复述时指以课文的时间顺序或主要情节及其发展为主线。复述时,教师把文中的时间或重要事件等写在出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复述与此事相对应的事实。例如, 复述 Book 4 Module 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一课时,教师可采用此法让学生复述文中作者的旅游行程。
Fuling → Fengdu → the Qutang Gorge → Wushan → the Daning River → the Wu Gorge → the Xiang River → the Xiling Gorge → the Three Gorges Dam
2、 活动法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几篇课文是戏剧,如 Book 5 Module 3 the Steamboat,这类文章的复述时空跨度大,占时长,述者费劲,听着厌烦,如果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就能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
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能满足学生“好表演”的欲望,还能创造出较为轻松的学习气氛,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把语言教学,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增强了交际效果。
3、 转换法
(1)体裁转换
体裁转换式复述是指让学生再复述课文时改变原文的体裁, 用另一种方式适当的再现原文内容。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各异。从文学角度来分,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从文章写作方式来看,一般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如 Book 3 Module 1 Great European Cities 是一篇说明文, 把它转换成游记形式,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欧洲的四大城市。学完SEFC,BI,L17,要求学生将这课的对话改为记叙文体复述,且要 求学生不使用直接引语。
(2)人称转换
转换人称复述,主要指学生再复述课文时,将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对原文进行再创造。 例如, 复述Book5 Module6 Saving the Antelopes 一课时,可让学生以一只小藏羚羊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对课文进行复述课文, 讲述自己及家人的过去的遭遇、 现在的情况 和未来的希望。这种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故事栩栩如生,如现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必要性与紧迫感,增强了记忆效果。
三、复述类型的选择
复述类型在具体运用时要依据不同文章,不同选择。选择的主要根据是:
1、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般情况下, 高一年级的学生多采用概括复述和详细复述。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多采用详细复述和想象复述。高三年级的学生有时也采用评论复述。
2、所学课文的体裁。对于故事情节较复杂,趣味性较强的课文可采用详细复述和想象复述。
3、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有些故事特别感兴趣,便可采用想象复述。他们除了有声有色地复述课文中已有的故事内容外, 还会凭借着兴趣、想象增添一些情节。偶尔,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希望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见解,便可采用评论复述。
4、课文的难度。 在一般情况下, 复述以一个人为主。但有时课文内容较长,要求学生复述整篇课文有一定难度。这时,便可采用“接力”复述这种形式。教师可在黑板上作些提示,让学生按照提示一个接一个复述,由三、四个学生复述完整篇课文。
在一般情况下,教师要选择好复述的类型, 同时注意各种复述类型的交替使用,以便是学生保持新鲜感,维持兴趣。
四、课文复述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初始阶段要指导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理清文章脉络,如何抓要点,找主旨句,概括大意。教师要给示范,从有关键词,图画图表,引路的问题等过渡到独立复述。
2、面向全体原则
课堂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复述,因此,可采取自己单独复述,再小组复述,最后班内复述的形式。
3、说写结合原则
课内学生口头复述,课后再用笔头复述一遍, 这样可以加深掌握语言的精确程度,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4、复习巩固原则
在强调学生用自己语言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的使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新句型。以达到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的目的。
5、鼓励称赞原则
允许学生在复述过程中犯错,有时还可以给予纠正。只要学生开口说,无论复述出多少内容,有无错误,老师都要给予赞赏和鼓励。
总之,复述是训练学生英语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它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统一发展。复述不是背诵,不是照搬原文,而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它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和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系统、连贯的言语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符合现代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
李进才. “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性复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9期
何佩建. “英语课文复述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
4.浅谈在英语教学中的课文复述技巧 篇四
【摘要】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英语教学,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 课文复述
英语教学方法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把“形式”知识和“使用”知识转化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在英语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即是这个环节的实践。课文复述乃是对课文整体掌握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学生对课文材料、吸收、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即学生在熟悉课文并了解其内容和脉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重组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一种过程。因此,在英语课文理解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这样才能促进外语教学。
一、课文复述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要通过学习,学会用书面语和口头语表情达意。目前英语口头表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我们的学生虽然学了多年的英语,但表达能力却不佳,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加令人担忧。他们掌握了很多语法规则,记住了很多英语单词,熟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但学的却是哑巴英语,不能用于交际,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要求使受教育者起点平等。“说”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哑巴式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变成贮满软件的机器,周而复始的背诵、听写、做练习,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多年的辛劳之后还是不能和外国人自由交流。由此可见我们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着失误。我们需要开口说英语,这是时代的呼唤!
教师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成立课本剧表演小组等方式把学生带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使学生把所学的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说的训练。
二、进行课文复述的技巧
课文复述必须以理解和熟悉已知语言材料为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的课文复述课主要以key words为线索,辅以简笔画或其他形式(如多媒体),勾勒课文梗概,让学生根据key words的提示串词成句,组句成段,结段为篇,一步一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使学生达到“习得――应用”一体化,很好体现了“在运用中学英语”的主张。复述中的key words,既提供了语料,又提供了语境,它像串珍珠,只有经过不断磨合(即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增加词语,注意恰当运用正确的时态、语态,增补相应的关联词等)才能变得更有价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内容,避免千篇一律。同时我用各种引导key words的方法尝试于教学之中,方法总结如下:
1.图文并茂法
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把课文的主要情节艺术化地搬到黑板上,再适当给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使之图文并茂,然后引导学生边看边复述。利用图片的直观形象性,能使学生的复述多功能化,且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2.要点扩充法(提纲法)
要点扩充法是指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教师列出的课文要点(复述提纳),再进行适当增补来复述课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弄清课文的脉胳,理顺思想上的逻辑关系,从而整体把握课文的大意。
3.表演法
这种方法是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创造想象,可适当增减戏剧情节,并可借用一定的道具来复述课文的一种方式。表演时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把课文表达的或没有直接表达的动作、表情甚至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他们更直接的理解记忆课文,达到复述的目的。
4.顺序串连法
顺序串接法是指学生以教师提供的课文和时空顺序或主要情节为依据,复述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找出每个时间所对应的主要事实,然后按顺序依次串连这些主要事实,再适当增补,来复述整篇课文概要。
5.回答问题式复述
教师把课文重点内容以具体问题的形式书写在黑板上或课前写好用投影以展示,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把答案串联起来进行口头表述。这种方法学生只需按顺序以回答问题的方式适当添加一些关联词语,便可达到复述课文的目的。
三、运用课文复述方法的效果
1.课文复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语言知识,也提高了语言能力
在课文复述中,学生既要运用新学的词汇、句型和习语等等,又要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运用同义代替、反义否定、句型转换等对语言材料加以改造。这是一个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语言材料就有更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提高正确处理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交际能力,成功实现外语的学习。
2.课文复述采用口头表达的形式
这种形式促进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效果更为明显。通过不断的练习,单位时间内复述人次会逐渐增多,复述内容会更丰富。不少学生在复述时语言流畅且得体。
3.通过课文复述的训练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上课不再害怕回答问题,而是对提问对答如流,自如地发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Daily Talk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它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性趣,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课文的复述是一种创造性地改变原文的活动。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记忆能力。实践证明,课文复述是促进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这种综合性较强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对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复述,以便学生在复述中取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5.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关键词】创造性教法;高职;机械教学;运用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技术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能力之外,还需要丰富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为核心,重视学生在机械教学中的主体性,挖掘学生对于机械学习的潜力。创建一个几乎真实的实践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现状
1.1 教师对创造性教法的运用力度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将创造性教法落到实处。学生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中逐渐失去了对机械教学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机械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中的机械教学主要分文、理两类,需要学生将机械理论知识和机械实践结合起来,利用机械理论知识去引导机械实践,在机械实践中运用到机械理论知识。在高职院校的机械教学课堂中,单一化机械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失去对机械教学的兴趣,从而在机械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参与高职机械教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降低了高职院校机械教学的有效性。
1.2 教学设备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真正重视创造性教学方法,并且由于对于教学设备投入资金有限,使得高职院校的机械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先进的机械教学设备匮乏,现有的机械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严重影响了高职机械的教学效果,降低了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下,想要在整个市场经济中具备竞争实力,必须要以科教兴国为发展策略,提高科技水平,从而在经济市场中乃至国际中处于领先地位。对于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来看,也必须要重视教学设备的建设和更新,否则在实际的机械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实践操作,从而降低了高职机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阻碍高职院校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1.3 创造性教法的监管缺失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机械教学中,创造性教法没有得到重视和应用,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的监管缺失。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监管制度,导致教育工作者比较懒散。教师对待机械教学缺乏严重的积极性,仍采用传统的机械教学模式,没有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对机械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使的创造性教法无法落到实处,影响了高职院校机械教学中创造性教法的开展和实施。
2 创造性教法的优势
2.1 赋予教学创新性
在高职机械教学的创造性教法中,将创新理念贯穿整个机械教学过程。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教学方法,力图在锻炼学生的机械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之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通过对机械知识的融合,创新学生的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职机械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很容易使得机械课堂教学氛围变的枯燥、乏味。课堂的气氛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改变教学质量。在机械教学中引入创造性教法通过引起学生的探讨和交流,激发学生对机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将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2.3 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学生结束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在传统机械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一般会采用考试来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考试一般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学生对机械教学的积极性,更恶化师生间的关系。创造性教法中的评价体系摒弃了传统以考试为主的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为基础,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和准确,增加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减少了学生压力。
3 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运用
3.1 树立创造性教法的教学意识
传统的机械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机械理论和技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在高职机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教学的作用,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内容。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创造性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把教与学完美融合,从而达到高职机械教学的目的。
3.2 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普及,丰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现代化教学。因此,在高职院校机械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机械教学目标和实际内容合理的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不断探究和创新机械教学方法,丰富机械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机械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机械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高职机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方式。第一,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声音、图片、视频等功能将机械理论知识立体化,实现抽象转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跟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提高机械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对机械操作流程进行演示播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机械实际操作过程。教师还可以将机械教学难点和重点彩色线进行标记,从而增强学生对机械操作流程的记忆。第二,设置问题情境。在高职机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思考、讨论、实践从而得到结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教学设计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通过提问上节课的知识,如“运动副的含义与分类?”,在学生回答后引出“铰链四杆机构是什么运动副?”的问题,从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第三,组织机械竞赛活动。教师可以在机械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竞答或是机械实践操作比赛,更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机械课堂教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实现创造性机械教学。
3.3 提高教师综合水平
在机械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主要决定着机械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因此,为了满足现代化机械教学的需求,教师要积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面积,使其实现“广”而“深”的发展目标。在高职机械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有的机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机械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高职机械教学的有效性。
3.4 完善教学设备
对于高职机械教学来说,机械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主要是将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透过实际操作来对教学理论进行验证、补充和延伸。对于注重理论化的教学活动而言,机械教学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延伸,更加直观化和操作化。在高职机械教学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是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在高超、成熟的实践能力基础上进行创新。而高职院校的先进教学设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保障。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和机械教学的效率,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学教学设备的更新和引进,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3.5 完善高职机械教学的监管体制
为了使得创造性教学方法能够得到重视和落实,学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监管体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的监管。学校可以建立奖罚制度,对在创造性教学上表现出色或是着有明显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和认可优秀教师对开展创造性教学的认真负责,同时也激励其他教师对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反馈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奖罚,促进机械教学监管体制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从而使得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落实和运用。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运用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在我国大多数高职机械教学中,创造性教学没有被教育者重视,从而无法落实到实际的机械教学中。因此,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机械教学的监管,从而实现创新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徐春艳.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1:162.
[2]于海艳.创造性教法在高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No.41522:142.
[3]马海燕.创造性教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好家长,2016,No.46408:66.
[4]胡晓达.创造性教法在机械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4,10:95-96.
[5]胡晓达.创造性教法在机械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赤子(中旬),2014,12:95-96.
作者单位
6.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可以用一个“讲”字来概括其特点,一般都是先逐字逐词解释然后疏通大意分析一下主题及写法,最后要求学生背诵了事。这种教法有点“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言”与“文”了,学生只能永远仰息于老师的“浇灌”,成为死记硬背的工具。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我以为,文言文教学中“言”的解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这一点,那么其中蕴含的古典美人文美我们就很难领略到了。因此我们应在理解“言”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如此方能体会音韵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达成感情共鸣。“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赏结合便可渐入佳境的意思。所以,我们教学文言文应该从“读”入手,以顺利达到解读鉴赏文言文之目的。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一线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较现代文,文言文前进的脚步仍然迟缓,成效和付出还是很不成比例,文言文仍是广大老师头疼教而众多学子不愿学的“硬骨头”,症结何在?那便是对于诵读的漠视、遗忘。我们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先大可不必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诵读是学生的重要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现就我所教的苏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为例简要谈谈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步粗读。课前提出要求每个学生在上课时要能读通课文,这时的诵读要求可以放低,以不读错读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看上去这个任务不难完成,但是却需要做很多细致工作,为了不读错音,学生们课前进行了积极的预习,碰到一些不会读的生字都主动去查,把读音认真的写在课本上,因为这一课生字较多,我提示他们可多写几遍记在脑海中,比写在课本上看上看下的轻松。想知道句中怎么停顿,就必须清楚这一句说什么,课下注释就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翻译书工具书也派上了用场,让我高兴的是几位同学到办公室找到我,探讨“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如何停顿,这使我窃喜: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读啊!正式上课时分段抽几个学生来读,读音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停顿的把握也比我预期的要好。
通过这一遍诵读,字音字形解决了,句子大意也基本明了,对于文章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
第二步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進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
反复的诵读中,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情调韵味,不用老师多讲,已慢慢跃出纸面渗入心田。
第三步烂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经验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文言文要想读通读透,只靠课堂上两三遍的诵读几遍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多花时间反复吟诵并配以同步或不同步的默写,以读助写,以写促读,建立读写一体化的学习流程。在《阿房宫赋》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我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几个班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读比赛并书法比赛,这对鼓励学生诵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之后考查这一课的知识点时,发现学生们记得比较牢固,极少丢分。
7.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关键词:训诂学,文言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根据汉语和汉字特点建立起来的解读语言词句意义的学科。它在文献大量产生的先秦时代已具雏形,以后历代皆有发展,到清代已比较成熟。
训诂即是词义解释之学,是用易懂的众所周知的语言来解释难懂的或只有少数人能懂的语言。所谓“训诂方法”,是指用来探求和诠释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它主要包括三种: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中学课本中选入的文言文占教材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他们大多是历代传诵、文质并茂的名篇佳作。适当运用训诂学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自然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他们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下面结合三种训诂方法谈谈训诂学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训诂方法1、以形说义(形训):通过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字义和字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义往往可以从字形分析中显示出来。
比如:课文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中“卑鄙”与现代汉语的“卑鄙”意思一样吗?现代汉语中“卑鄙”通常解释为行为、品质恶劣,而这里的“卑鄙”是两个不同含义的词:“卑”是低贱,就地位而言,“鄙”是鄙陋,就学问而说。先来看“卑”字,《说文解字》:“卑,贱也。”小篆的写法是在“甲”字下面加个“左”字。“甲”是天干的第一位,这里表示地位高的;“左”本义为左手,引申为地位低的,而又处在高贵的人底下,更显示“低微”之义。再看“鄙”字,此字原来表示城邑,是人所居住之地。《礼记·月令》的郑玄注即释“鄙”为“界上邑”。其左半边,据杨树达先生分析,上面的“口”表示城邑的外围,跟“邑”字的上半部和“国”字的外形所表示的一样;而其下边那个形体是“仓禀”的“禀”的最初象形字,后来加上“广”(房屋)和“禾”(粮食),方成了“禀”。显而易见,“鄙”是仓禀之所在地的“边邑”(边界上的城邑)。一般说来,边邑闭塞,因而引申为学识浅陋。
训诂方法2、因声求义(声训):文字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而语音是语言的内在形式。解释词义如果只用形训,只用语言的外在形式,很多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因此训诂还要充分利用语音这个语言的内在形式,即运用因声求义(声训)的方法去探明词的意义。
(1)、通过古音推求语源。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古音去准确地推求语源,找到有语源关系的词语之间的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些词有更深入、更系统地理解,就能做到融会贯通,不至于死记硬背。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甘、酣:甘、酣二字古韵都是谈部;“甘”是见母,“酣”是匣母,见匣旁纽。二字又都含有“甜美”的意思。故同源。“甘”《说文解字》:“甘,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古代无“甜”字,秦以前“甜”义多用“甘”表示。 “酣”《说文解字》:“酣,酒乐也。从酉从甘,甘亦声。”《广雅·释诂一》:“酣,乐也。”因酒甜美可口,故饮后才乐。语文课文《晏子使楚》:“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中“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通过古音解释连绵词。连绵词又称“连语”或“连字”,是古代汉语里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单纯词。它的语音结构就其原始形态来说,或双声,或叠韵。中学文言课文中就有不少双声或叠韵的连绵词。但是,由于语音的历史演变,今天,好多连绵词已不再是双声或叠韵了,这就给学生识别连绵词带来了困难。所以,只有利用一些音韵知识,从今音上推古音,进而根据古音去识别连绵词,才能达到正确理解词义的目的。
例如:《诗经》:“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中“蟋蟀”,在今天看来已不是双声连绵词了,而在古代它却是双声连绵词,二字均在“心”母。《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不齐的样子,是双声连绵词。在古代二字均属“清”母。
(3)、通过古音解决通假的问题。在中学文言文课文中,通假现象很普遍,成为阅读古文的一大障碍。通过“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可以求得通假之本字,使学生明辨通假,才不至于望文生义。
例如:课文《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二字读音相近,而字形差別较大,容易把通假字当成本字,所以需要从音读上认真辨识。“亡”、“无”上古都属微母,“亡”古韵在阳部,“无”古韵在鱼部,阳鱼对转,二字可以通假。 “亡”作为“无”的借用字,也有“没有”的意思。如《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邢疏:“亡,无也。”
训诂方法3、比较互证:“以形说义”和“因声求义”是借助于词的词形、语音与词义的联系探求词义。而比较互证则是比较同篇或不同篇文献中类似的用例,分析归纳其中不同词语含义的一种训诂方法。
课文《病梅馆记》中有“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一句,其中“姿”“景”“态”三字,如从单个字去训释,是难以解通的。如我们综合这三句的意思,异中求同,就容易明白这三个字都表示梅的风姿神韵,不必穿凿单个字的解释。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字分别表示,只不过是作者行文上的风格而已。在不同篇章中,比较互训的例子如《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联系《庄子·逍遥游》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王勃在此用了《逍遥游》的句子。于是,联系《逍遥游》可知:“扶摇”指“旋风”,“北海”即“北冥”。在阅读常用文献中,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更是必不可少的。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训诂学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有力武器之一。用好训诂知识,对于文言文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王念孙 广雅疏正[M] 北京:商务印书馆
4、王引之 经传释词[M] 天津:古籍出版社
5、陆宗达,王宁 训诂与训诂学[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6、孙雍长 训诂原理[M] 北京:语文出版社
7、经本植 古汉语文字学知识[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8、梁东汉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四导一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当前,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模式还是串读串讲为主,学生接受文言知识枯燥,听课易产生厌倦心理,加之语言的艰涩,知识点的繁多,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言教学应“重在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化枯燥为生动,化艰涩为易懂,摒弃惯性思维,寻找文言教学的突破点。
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招生考试说明》中也强调:浅显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侧重于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四导一评”(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教学方法,结合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实践体会。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任何一项教学计划,如果不能通过教学实践付诸实施,它终究是没有实现的理想蓝图。所以,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前后座位合作,注意同组异质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以利于形成督促竞争的氛围。后面的许多教学环节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如检查背诵、作业检查、课堂质疑等。
按照“四导一评”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读上,可以课前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诵读课文,试译课文,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据此可以督促学生分类作较为完整的课堂笔记,不至于每节课下来知识点杂乱无章。也可以在导读时进行背景知识介绍,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荆轲刺秦王》《项羽本纪》《鸿门宴》等课文,可以铺垫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还可以介绍如李白、杜甫、柳永、苏轼等文学名家的坎坷生平,这样,让每位学生或多或少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教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教学的第二环节导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在这一环节中,题目要典型,少而精要。题目分量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一般适宜在20分钟左右,要尽量让学生自我质疑,通过比较整理,互相交流,完善答案。如“鄙”“或”“数”等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120个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卑鄙”“以为”“风流”等词语的古今异义;文言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以及固定句式等。在导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使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完善。尤其在高一起始阶段,就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解题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的第三环节导议。导议的过程即是为了解决导练中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教师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在阅读时都要努力发现问题。针对导练中需要探究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自己不要包办,尽量让学生回答,特别要叫平时不提问题的同学起来回答。这样,就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深入阅读,质疑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暗示,正面激励评价,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耐心地落实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联系所学的课文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学的第四环节导疑。主要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鉴赏感悟,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如,《鸿门宴》中可“试探究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看待楚汉之争?”从《赤壁赋》中“探究苏轼的人文精神和旷达情怀”等。教师也可以拓展知识,使课堂“小语文”变成生活“大语文”。如补充介绍“重耳流亡”“秦晋之好”“楚汉之争”等课外知识。
最后,实施评价环节。收集每个小组对本课文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指导。可以通过习题形式进行当堂复习检查,也可将学生的课堂笔记收上来进行批阅指导,还可以采取交流小组学习成果等形式,起到检查和示范作用。通过评价环节,可有效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后,针对导练、导疑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给予表扬、激励。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自评,主要是建立学生自评档案袋,实行动态管理,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让学生把在学习、参与活动等方面该装的装进档案袋,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推行“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级等级评价制,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兴趣等。
教学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僵化,生搬硬套。我们要领悟“四导一评”的核心理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如教学中,我们将“导读”“导练”“导议”三者融合为一个整体,虽然在形式上“四导一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但其所蕴含的理念与目的却得到很好的实现。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且能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对于教材内容能够合理取舍,尽力解决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容量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并给予合理且有说服力的解答,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魅力。
总之,“四导一评”教学模式构建在体验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以自主、互动、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构建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创造性复述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创造心理成分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培养08-08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06-22
技术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独特作用10-3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06-09
创造性戏剧教学设计06-15
创造生活中的彩虹作文650字09-28
论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09-09
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学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