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2024-10-01

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精选8篇)

1.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一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

2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论语》)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怎样“爱人”?(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案例思考 学以致用:

崔英杰案

案件中的崔是一个小贩,一个从河北来到北京的23岁的年青人,这之前他曾是个军人,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复员后找了份保安工作,但连续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父母又身患疾病,于是就在马路边摆摊卖烤肠。案件中另一个人是北京市海滨区城管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志强。2006年8月11日,李志强带领十几个人到中关村路段执法,遇到了卖烤肠的崔英杰,执法人员扣押了他的三轮车。事后,崔英杰回忆当时的情况,“我哀求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拿走,就是请把我的三轮车留下,因为那是我头天刚刚借钱买的。”但是城管还是把三轮车装上卡车,准备拉走,于是崔英杰冲上去想要回他的车,这时,他的手和李志强碰了一下,他以为李志强要抓他,随手一扒拉,不料切烤肠的刀刺中了李志强的颈部,造成李志强死亡,这是他始料不及的。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使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而类似的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中国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学生活动: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城管执法态度温和一点,血案不至于发生;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底层情怀,考虑到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人员、下岗职工,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得不到社会保障机制的救济,只能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对他们来讲这点小小的经营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地方让他们卖水果、卖糖炒栗子、擦皮鞋,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与小贩、市民利益的共赢,这便是仁爱。学生回答也可能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学会关注默默不语的芸芸众生,意识到建立洁净文明的大都市不应该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代价,以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教师引导: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幻灯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治大国若烹小鲜。

1、“道”的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解析:道是什么?(道是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体会,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

老子的思想有什么内在关联处?(比如,老子为什么认为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最刚强的、无强于有呢?因为他在发现辩证法时洞察了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他还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大成若缺,大直如诎,大巧如拙;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而治?因为他看到自然界中无为、不争的作用,柔弱胜于刚强,那么,人也当效仿自然,不要妄为。)古为今用

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指导意义,那么老子的观点能否运用于今天呢?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同学们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难题。

2.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二

第1课主要从宏观角度概括,时间跨度几千年,因此学生必须具有宏观概括能力。同时应该加强微观能力的培养,介绍每个朝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册,分为原始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明代。原始社会时期,通过重要考古遗址,如黄河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这些遗址都在大河流域,体现出大河文明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以及“废井田、开阡陌”这种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再加上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的兴建,这些都促进农业的进步。

两汉时期,有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代田法,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进步。两汉时期农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山为崤山)、巴蜀地区,北方还有许多地区是畜牧区或者半农半畜区,整体上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在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饥荒,人口大量南迁,江淮地区和益州地区成为南迁的主要地区。南迁带来新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验,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人口迁移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专题。之后三国两晋的南迁、唐末南迁都促进江南进一步的开发,也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到了宋朝,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唐朝农业比以前发展更快,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河北)发展很快,桑、茶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宋代在农作物方面主要增加了棉花,插秧图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依旧重视。

明代,农作物品种有所增加,除了传统的桑、茶、棉花外,还增加了玉米、甘薯、花生、烟草等,为什么这些作物大量地从东南亚传入呢?这与当时新航路的开辟有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要从宏观角度来概括,从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三类分别来讲述,最后总结手工业的特征,其中包括最后三段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古代占据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部门有冶炼业、制瓷业、丝织业等;家庭手工业简单地讲述,之后讲述民营手工业过程,其中重点是资本主义萌芽。

第2课也需要从微观方面来讲述,从各个时期来讲:

原始社会就有了陶器,如仰韶文化的彩陶,到了商周最重要的为青铜业,有司母戊鼎——至今最大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手工业为冶炼业、制盐业、丝织业,其中冶铁中心主要为各国的都城,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宛等。

汉代的手工业部门分布从北方扩展到江南一带,如益州,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包括制铜业、器具业等。东汉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后汉书》中记载:杜诗任南阳太守,造福一方百姓,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唐代手工业发达,丝织业遍及全国,丝织业产品十分精美,陶瓷业中的精品是唐三彩,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同样采矿业、冶金业、金银制造业等发展很快。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制瓷业(五大名窑、八大窑系)、采煤业(太原)、造船业、印刷业、丝织业十分发达。宋代瓷器在当时具有世界影响。英语的china意思是瓷器,其发音是由“昌南”而来。昌南即今天的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其盛产瓷器,以皇帝的年号将昌南更名为景德镇。唐代,江西省昌南镇出产一种青白色瓷器,这种瓷器巧夺天工,享誉海内外,很受欧洲人欢迎。从此,欧洲人就以china来代称昌南和它的瓷器。逐渐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

明朝的青花瓷、清朝的彩瓷,在当时大放异彩,如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简洁高雅,清代道光时期彩瓷百鹿尊,画面中群鹿活现,树枝枝干苍劲,笔绘十分生动、犀利、细腻。

3.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三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4.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四

(二)(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塞 sè 堵塞阻塞 敷衍塞责 闭目塞听

B.间 jiàn 间谍 间架 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C.舍 shè 施舍 宿舍 舍己救人恋恋不舍

D.恶 wù 憎恶厌恶 深恶痛疾 十恶不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破 厮打具乐部 具体而微

B.题纲 提携孵化器 腐化侵蚀

C.煎熬 剪裁葡萄藤 腾云驾雾

D.赋予 付与暴发户 山洪爆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必须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的泛滥成灾,不仅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而且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

B.挫败感、自卑感、失落感,对于这些不良的心理,只有通过很强的心理调节才能战胜它。

C.歌星、影星多是靓女俊男,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甚至因此荒废了学业。

D.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培养人才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把现有的人才用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连我这个江南人也经常悬想:创建了“海内最富”奇迹的人们,你们究竟是何等样了,是怎么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消失的呢?

B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产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的文字、图片等讲究精美,学而思网校 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 诱:教导

B.增戍兵以遏其冲遏: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 邀:邀请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视:检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C.勉以协心报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与观夹击,又败之

学而思网校

(1)于是余有叹焉。,往往有所得。(《游褒禅山记》)

(2)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13.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把贫寒更复杂的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14-17题。(14分)

一九六六年八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我们听得,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有人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14.为引文的空格处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动一静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B.一动一静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摔破

学而思网校 起这里的风俗,末了了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人。

“到山上走走吧,你们会得到答案的。”老人指着河对面的山上说。

走到山上,什么也没有,却是一片墓地。每一个墓前不论大小新旧,出奇地都立着一块石板——一面刻字的石板,形成一片石板林。近前看看,有死于战争时期的,有死于建设岁月的,每一块碑上,都有着生平。他们或许是个将领,或许是个士兵,或许是个农民,或许是个村孺,但他们的碑子却冲天而起,直指天空,那是性格的象征,力量的象征,不屈的象征。

18.在第二段中,作者说清涧的乡村是“神话的世界”。请根据该段内容,简要概括这个“神话的世界”的主要特点。(4分)

19.第五段中老人让“我们”到山上寻找“答案”。

⑴寻找什么问题的答案?(2分)

⑵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3分)

20.⑴找出与第四段中画线句“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相照应的句子。(2分)

⑵为什么说“他们不再是一种入了奇境的好奇”?(3分)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那一切建筑,似乎从来没有砖和瓦的概念”,既表现了清涧的建筑特色,也暗示了这里的封闭落后。

B.文章较为详细地写了一位老石匠,他身上比较突出的体现了清涧人的性格,是清涧人的代表。

C.从文中老石匠的话里可以知道,清涧人之所以多用石板是“为了纪念这石板的功劳”。

D.文章写旅人觉得老人的话“像碑文一样刻在心上”,比喻新颖贴切,又十分切合当时的环境。

E.本文集优美的自然风光、奇特的人文景观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一体,堪称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佳作。

六、(12分)

22.用平实、概括的文字改写下的句子。(不超过15个字)(4分)

如天界魔术师诡谲的表演,北极光一会儿射出幽幽的绿光,一会儿闪着森森的蓝光;一

8学而思网校 (2)明月何时照我还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3.“月明”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借指奸佞小人。在明月与浮云的矛盾中,抒发了词人对群小当道、理想难以实现的愤懑。

四、14.A

15.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小狗包弟的身份特殊,它是日本种的小狗,并且曾经有过瑞典旧主人的经历,因此,在文革时成为“包袱”就不能理解了。

16.一方面小狗包弟在文革中已经成为一个包袱,另一方面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17.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五、18.石板渗透清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或:清涧人的建筑、生活用品和学习娱乐用品都用到石板)(意思对即可)

19.⑴清涧人是怎样的人?(或:清涧人有怎样的性格?)(意思对即可)⑵他们朴实、坚韧、不屈。(意思对即可。但不能少要点。)

20.⑴到了乡村,几乎就要惊呼不已了,觉得到了一个神话的世界。⑵因为老石匠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使他们从对清石涧到处都是石板的“神话的世界”的“惊呼不已”,转而到对清石涧人的朴实、坚韧、不屈性格的赞美。

21.B D

六、22.北极光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大。

23.图书目录是一种记录书名著者出版情况和收藏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图书时使用的工具书。(兼顾内容要点和逻辑顺序)

24.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敌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5.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五

(必修1)

第3-4章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4.通过教材的图,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5.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板书】

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4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45%)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板书】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计算机显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4页图3.2)。

【引导】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4页的读图思考题。【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引导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学生讨论回答】不会。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板书】

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

【板图】(教材第55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

水在常温下就会发生三态变化,一方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陆地上的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断地注入海洋中。另一方面,海洋上大量蒸发的水汽也会克服重力的束缚,随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从而补充到陆地表面、下渗到地下、被植物吸收。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这被称为海陆间的循环。当然,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而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板书】

1、类型

1)海陆间循环 2)海上内循环 3)内陆循环 思考题:

(1)海陆间的循环实际上应该是双向的,为什么我们常常画成单向的?(2)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3)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讲解】

(l)海陆循环画成单向。是因为海洋到陆地的水汽输送量要比陆地到海洋的大得多。

(2)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3)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过渡提问】关于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板书】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回答】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教师总结板书】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总结全节】

【课后作业】根据以上的学习完成教材第56页的活动题。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情况,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世界洋流模式图板图、世界洋流分布图。【课时安排】2课时(1节练习课)【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三面环海的优美城市,相信大家对海洋都很熟悉,当您到海边的时候,您是否注意观察海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学生一起回答】运动的。【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既然大家知道海水是运动的,请大家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及教材P57说出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

1)波浪2)潮汐3)洋流 放录像波浪

好,同学A回答的很好,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就这三种,首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波浪

【教师同时解说】波浪的种类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同学所说的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波状起伏,我们称之为风浪,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而当发生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也能引起巨浪,我们称之为海啸。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潮汐的形成动画 放潮汐动画 ?

【过渡】波浪和潮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那么洋流却无法明确感受。

我们知道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板书】

一、洋流 【指导读书】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57页思考:洋流按性质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板书】

1、定义

2、性质分类:

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特别交代】洋流的方向指洋流流去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过渡】根据刚才看的录像,我们知道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海水的这种大规模运动呢?洋流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提示结合气压带风带、地形、地转偏向力、海水为流体等方面分析)下面每10人为一组开始讨论,时间为3分钟,然后在您手中的图1理想海洋中绘出海水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回答】

【教师在放风海流动画的同时讲解】正如同学所分析的①~⑥这六个洋流是在盛行风吹拂作用下,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称为风海流 所以说,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板书】

3、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

下面我们来对照一下我画的世界洋流模式图与咱同学画的世界洋流模式,在观察的同时注意与同学所画的比较有哪些不同:

放世界洋流模式+气旋 ? 【学生回答】缺了一条从赤道由西向东的洋流

【教师总结】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谁能说出这其中的原因呢?这里提示一下: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分析 【学生回答】因为在赤道附近,向西流的海水到达大陆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股返回,所以有一条从西向东流的海水

【教师】回答的很好这里再对该模式总结一下

⑴、①②分别位于赤道南北,洋流的性质又是暖流,所以人们把赤道以北的洋流①称为北赤道暖流,把赤道以南的洋流②称为南赤道暖流

⑵、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 ⑶洋流⑧⑩不仅是因②④洋流将水流走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的原因 ⑷在看图时,我们还注意到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板书】

3、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

(5)在实际中,南半球的中高纬度环流(极地环流)不存在,仅表现为一条南极环流 好,根据洋流模式,请您分析太平洋上的洋流分布图,并在图2中绘出 放动态洋流分布〈〈太平洋海域〉〉?

下面根据我们的讲解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在图2和图3中绘出南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图,时间2分钟 放动态洋流分布〈〈南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

〖备注:2分钟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洋流方向是否正确

放动态洋流分布〈〈北印度洋海域〉〉

【过渡】在讲世界洋流分布时,我们撇开了北印度洋海区,为什么呢?因为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而形成季风洋流,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学生看图说明,冬夏季风向及海水流向)

【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世界洋流的整体分布,并对照课本P57页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及名称。(2分钟)

我们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洋流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板书】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洋流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呢?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①寒流流经过的海区降温减湿,如澳大利亚沙漠直逼西海岸;暖流流经过的海区增温增湿,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

②影响航运,如明代郑和下西洋

③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 ④调节全球热量变化

【教师讲解】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板书】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对气候的影响:

例:①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②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

③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0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④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等洋流影响气候影响动画 ? 3影响海洋生物

洋流影响渔场影响动画? 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四大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的位置,并说明各与哪些洋流有关?

分析寒暖流相交汇和上升流与世界四大渔场的关系,并交代名称。

4影响航海:顺流快,逆流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1492年逆大西洋暖流而行花费37天,1493年顺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仅花了20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污染范围扩大)【课后作业】教材P58活动题及阅读P65的阅读材料 【课堂总结】略

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淡水资源的概况; 2.世界和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3.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特点、水资源利用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媒体与教具】“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关系图”投影片、“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通常所指)注意:

1)目前人类比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三种,储量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2)“水资源”与“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水力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水利资源——泛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益的利用。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读教材P61图3.11“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分析说明:

我们能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是——径流,故衡量丰歉的指标是:

1)丰歉指标: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2)一般规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 注意要求学生分析原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3)世界地区差异:

①从大洲多年平均径流量看: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注意分析:南美和非洲面积相当,为什么水资源相差较多?

②从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看: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①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②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如,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河网密布,水量充足,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这里的河流流程长、水量大,支流众多,内河航运业也十分发达。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水的质量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也因此存在差异。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如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也大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而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大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使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63~65,包括P64案例2,思考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主要原因:

1)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生活生产用水增加 2)水资源污染破坏严重 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思考:假若你是政府决策者应该怎样面对这一现象?作为公民我们又应该办? 2.解决办法: 1)开源措施。

如: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等。2)节流措施。

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课堂总结】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学目标】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5.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6.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 【板书】

一、内力作用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69第一段和案例1,思考: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学生回答】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

3.不均匀。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板书】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3.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所以,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板书】

4、分类(根据运动方向和性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材料】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启发提问】

(1)上述地壳运动属于水平运动还是升降运动?

(2)请预测一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相对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相反方向的水平运动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大量资料证明,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其各个部分不断发生着水平运动。

【出示投影片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启发提问】

(1)请分析一下这里海岸变动情况?

(2)设想一下升降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师总结】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教师讲解】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板书】

5、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就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雕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板书】

二、外力作用

【提问】阅读教材P70第一段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板书】

1、概念、的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就逐一来学习。

【演示岩石标本】老师手里拿的这块岩石叫花岗岩,这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岩石之一,人类经常用它作为建筑材料,要使用它铺路几十吨重的坦克都压不坏。

【将风化的岩石轻轻碾碎】同学们看,我把这块花岗岩很容易就碾碎了,是不是老师成了一个大力士呢? 【启发提问】肯定不是因为老师的力气大,那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花岗岩变得如此松软了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学过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原因使花岗岩变得松软了?(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1)风化作用

【出示投影片提问】(花岗岩的风化情况图)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就是在野外的花岗岩景象。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岩石都圆乎乎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一想,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头,最容易被破坏的是砖头的角,其次是棱,没有了棱角,砖头就会变得圆乎乎了。在自然界中也是这样,所以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是受到风化后的花岗岩景象。【转折过渡】风化作用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为外力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条件。外力作用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学生将沙子堆成山的形状,将托盘放到水龙头下,用细小的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启发提问】同学们观察到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来。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板书】(2)侵蚀作用

【分析讲解】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空气也都有侵蚀作用。【出示投影片】风蚀蘑菇、海蚀陡崖、冰斗或角峰等地貌景观片。

【指投影片讲解】风对岩石侵蚀的结果: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夹带碎屑磨蚀岩石,投影片所展现的景观为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蘑菇。海浪对岩石侵蚀的结果:海浪打击岩石,也会对海岸起破坏作用,这幅图就是海蚀地貌,矗立在海中的岩石称为海蚀柱。冰川侵蚀的结果: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川,可以刨蚀流经的地面,形成冰斗、角峰和U形谷等地貌。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流水把沙子侵蚀下来以后又怎么样了呢?把沙子带走了,这就是搬运作用。【板书】(3)搬运作用 【启发提问】流水搬运能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将水流略微调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当水流变大后,水带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除了水以外,风也具有搬运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的搬运也很显著。

【转折过渡】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板书】(4)沉积作用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托盘中被水冲下来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转折过渡】除了流水的沉积作用能形成冲积平原外,风力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又带来了什么呢? 【出示投影片】堆积地貌——新月型沙丘图片

【分析讲解】在沙漠中有大量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成为流动沙丘,掩没农田和村庄,甚至是整个城市。人类正在探索控制沙漠扩展的方法。

【启发提问】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出示投影片】

(学生根据投影片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风化为侵蚀提供了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沉积提供了条件。所以外力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是在它们长期缓慢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的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不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他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结合在一起。

【转折过渡】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板书】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72第二段和下图,思考: 1.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各自形成原因?

2.各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学生回答】 1.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2.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可以用下图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教师进一步指导讲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岩浆-各种岩石-新岩浆

(2)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即内、外力作用

4.2山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背斜向斜比较、断层等投影片、火山构造动画素材等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介绍】山岳又称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骨架。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板书】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引导】什么叫褶皱、断层呢?

(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我们下面先来了解一下褶皱山的有关知识。【板书】

1、褶皱山

①概念:岩层弯曲变形(连续性变形)

【指导读书】褶皱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两种,即背斜和向斜。什么是背斜、向斜呢?(教师在黑板上用板笔绘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图,并标出受力方向)

【板书】②形态:背斜和向斜 ③褶皱形成过程:

【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背斜和向斜从外部形态上看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回答】从外部形态看,背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一般是向下弯曲的。

【教师讲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这只是一般情况,还有特殊情况。(教师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笔添绘上一部分,变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态。)【引导】大家请看!有的时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岭变成于谷地,而向斜由谷地变成了山岭,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所以就有可能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用,岩性比较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所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区、矿山等地带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形态上来判断背斜或向斜。背斜顶部被侵蚀后,下面的岩层裸露出来,所以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无论岩层怎样变形,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板书】④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与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⑤背斜与向斜的比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学们弄清楚了吗?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再来比较一下。

【说明】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转折过渡】书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岩层会断裂错开)用吹塑纸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断层、阶梯状断层、地垒、地堑。【板书】

2、断层山──岩层变位(不连续的变形)(注意与褶皱比较)(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出断层示意图)

【教师讲解】从断层两侧岩块的相对移动方向(可能一侧上升或一侧下沉)可看出,相对上升的岩块,在地貌上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等名山,都属于上升的岩块;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陕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它的规模大小不等,大的断块山可以延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图4.12)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出示投影片】

【板书】

断层

成因 地形 图示

【转折过渡】除了以上所说的褶皱山和断层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类型的山脉呢?试举一例说明。【学生思考后回答】有,如富士山属于火山。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还有火山,那么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板书】

3、火山

【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5思考: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②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③火山的规模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①联系: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都是由于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

区别:玄武岩高原是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比较宽广。如哥伦比亚高原。火山是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②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③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板书】(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相应内容)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联系与区别 ②组成:火山口和火山锥 ③规模:大小不一

【教师讲解】我们虽然了解了火山的构造是由火山口和火山锥组成,你是否真正理解呢?下面我们对其作具体讲解。

【投影幻灯或播放火山构造形成动画】

【教师补充讲解】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没有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形成湖泊,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破坏后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它一般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转折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山岳的各种类型及其形成原因,那么山岳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节课主要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来说明。【板书】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指导读书】阅读教材P82思考:

1.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什么方式为主,为什么?

3.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选取原则?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2.一般情况下,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3.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课堂小结】略。【思考题】

1.在断层处修建水库,大型工厂行不行?(不行,容易滑坡)2.北京地址平面图上,从古到今,为什么总是缺一个西北角?

(北京城从建城以来,西北角的建筑物屡建屡塌,经调查,这段城墙可能是在一个活动的短裂带上,由于地壳变形,在断层上面的建筑物自然要受到影响,缓慢地拉开,结果不是发生位移,就是断裂倾倒,所以北京西北角总是补不起来。)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知识讲解,第2课时知识归纳与技巧点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

【引入新课】同学们在河边玩耍的时候不知注意到如图中所展示的场面没有?(注意到了)那么同学们知道图中A、B、C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吗?(不知道)它们的名称简单的讲可以统称为河流地貌。至于它们的具体名称和形成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

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

2、河流侵蚀地貌

【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添出以下表格。【播放幻灯片2】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播放幻灯片3】(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 伸长 加深 展宽

【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78部分,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播放幻灯片4】

【教师讲解】这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播放幻灯片5】

【教师讲解】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播放幻灯片6】

【教师讲解】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

3、河流的堆积地貌

【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引导读书】【播放幻灯片7】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79部分,思考:

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

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 【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 【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

【播放幻灯片8】轻松一刻: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条件 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播放幻灯片8】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重难点总结与点拨)

1.流水堆积地貌

由于河床坡度降低,导致流速减小,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汊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由于流速极缓、水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外力作用与地貌

3、谷的发育过程

4、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5、河漫滩是怎样形成的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下图)。

6、哪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较强的吸引力?原因是什么?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堆积地貌中的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对聚落均有很强的吸引力,因而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7、平原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吗?

不是。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3.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

(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85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板书】

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85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活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

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教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既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请大家阅读教材P87活动,利用平衡功能的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学生讨论回答】略。(可参考教参)

【转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如我们熟知的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

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板书】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介绍】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其一: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距海较近,降水丰富,形成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这里的地表水相当丰富,河流水量大且流程长,大多为流入海洋的外流河;由于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烈,所以在中游地段形成峡谷地形(如三峡)、下游地带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一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土壤发育较好,为典型的红、黄壤地区。

【转折】不仅如此(其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例如: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连年战争,大兴土木 森林被破坏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板书】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这样的例子很多,再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相反,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88案例3,思考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90活动 【课堂小结】略。【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生物循环

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尺度。2.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3.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通过比较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5.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和案例探究、资料阅读等方法增加感性认识,为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奠定基础。6.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熟悉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教学重点】1.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 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板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介绍引导】我们每个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我国炎热的南方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我们这里和上节课一样来完成一个小游戏。

【教师安排】(和上节课一样)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2)相同要素构成的整体,其特点为什么不同?(因为位置不同导致水热不同气候不同相应的土壤、植被等)(3)怎么能够最直观地看出各地的差异?(观察植被状况:因为植被对地理环境有明显指示作用)(4)你能想出你生活的地区的植被类型吗?(提问几位不同区域的同学)

(5)总结一下区域差异的分布特点?(答:大致呈带状)这种特点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介绍】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板书】

一、空间尺度划分:

【教师介绍】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地域分异的尺度小。

【板书】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过渡】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这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板书】

二、自然带 1.概念

【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分析了自己所在区的植被类型,自然带名称就是植被名称加上带字。【板书】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

【提问】为什么自然带用植物命名?请同学们读图并分析讨论。【板图】

注:号码代表自然带类型 【讨论问题】

(1)请将板图中符号与你所在的自然带“对号入座”(提问几位同学)。(2)哪些属于温带森林?哪些属于热带森林?(3)南半球缺少哪些自然带?

(4)气候类型相同而自然带不同的是哪种气候类型,哪些自然带?(5)自然带相同,气候类型不同的是哪种自然带,哪些气候类型?(6)两组同学“通道”之间所处的是什么自然带?

(答:过渡带,说明自然带没有严格界线,整个自然界是非常和谐地过渡、相互联系结成的有机整体)。【放录像片】《各自然带景观》,看一段录像增加感性认识(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编辑的录像资料)。

【学生讨论】阅读课本P91“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的基本分布情况:【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板书】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课堂小结】略。

【课后作业】熟练记忆自然带的分布。

【课后思考】世界上的自然带分布有无规律呢? 板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课时)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 区域性的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

1、概念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5.6)中可以看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自然带分布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板书】第二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学生回答】略。【教师讲解】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介绍】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启发提问】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在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混交林带;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有两种形式: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学生甲答)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东部地区离海近,受海洋上暖湿气流的影响较大,所以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较远,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影响不到,所以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学生乙补充)降水多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植被类型。降水丰富的地方会生长森林,降水较少的地方形成了草原,降水很少的地方便形成了荒漠。

【教师归纳】这两位同学肯动脑子,分析得很好。由于各地降水量多少不一样,便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这种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大致与经线方向平行的地域分异规律,称为经向地域分异规律。【板书】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师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5.9、图5.10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

【转折】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回答】越向山上走感觉越凉,越潮湿,需要穿大衣。

【教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板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师讲解】陆地上有许多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的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启发讨论】完成P93活动题(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5.11)【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珠穆朗玛峰由于海拔高度大(8848.1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析)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教师总结】

【板书】地带性分布规律:(可以以投影的形式展出)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带状 影响 然带的变化 水平地带性

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然带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呈条(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表现明显)状 的温度影响 向自然带的更替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 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总结规律时要时刻注意分析清楚方向这一关键问题。

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补充说明】我们这节课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非地带性。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吗?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布规律不同的自然带,这也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总结】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保护全球环境,人人有责。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 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低引起的热量差异,水分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带状 影响 然带的变化 水平地带性

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然带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呈条(近引起的水分差异,也受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表现明显)状 的温度影响 向自然带的更替

6.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六

1.2013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8 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全国税收总收入59 260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68 591亿元,同比增长7.5 %。这说明()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②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也获得增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2013年济南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增收节支,有效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确保了全市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据此回答2~3题。

2.“生财”之道的根本在于()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 B.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收入 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 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解析:选D。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分配政策。所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也有两个,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基础性的,而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是重要措施,故选D项。

3.“聚财”之度在于()A.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

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

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 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

解析:选C。在增加财政收入中要制定正确的分配政策,即在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12.7万亿元,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8万亿元,财政收支差额1.1万亿元。下列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几乎不存在 ②只有财政盈余才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③财政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④财政赤字不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财政收支状况的认识。①③说法正确。②④对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说法过于绝对。

5.自2013年8月1日起,国家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全面展开新一轮的政府性债务审计。在本次债务审计结果公布前,已有权威专家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地方债务规模远远超过2010年的水平,预计规模在20万亿出头。面对持续增长的地方债务,政府应()A.降低社会保障标准,减少财政支出 B.依法制定财政预算,向公众公开 C.大幅度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D.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防范风险

解析:选D。本题考查财政收支平衡。地方债务持续增长,会使财政赤字扩大,如不加以控制,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政府应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减少债务和赤字,以防范风险,故选D项。

6.2013年,我国将加大财政投入,将20 种新农合重大疾病优先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范

围,并由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这表明()①我国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③国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商业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们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中的“初次分配”表述错误,④中的“商业保险”不符合题意,应为社会保险。

7.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达农村公路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1.2亿元,用于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5~30亿元,全面完成续建、改建农村公路里程4 800公里。这体现了国家财政的作用是()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解析:选B。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中央财政加强新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选B项。

8.财政部于2013年9月10日至9月19日发行凭证式(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增加国内需求 ③扩大政府投资

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④-③-①

解析:选B。本题考查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发国债会形成财政收入,再用于扩大政府投资,会刺激投资需求,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刺激经济的发展。

9.2013年9月10日,国家下发通知要求,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这主要基于税收的()A.法制性

B.无偿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解析:选C。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行为,这是国家运用政治权力打击违法行为,是税收强制性的体现,故选C项。

10.漫画《上调》告诉我们,个人所得税的上调()

上调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②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④能够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纳税人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故排除①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是国家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故选D。

11.自 2013年 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再度扩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扩至全国。“营改增”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实现了由“道道征收、全

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营改增”改革的推进有利于()①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释放改革红利 ②避免重复征税,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③完善财税体制,增加税收收入 ④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道道征收、全额征税”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的转变,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应选②;“营改增”将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打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应选④。“营改增”并没有拓宽财政收入来源,也不会增加税收收入,①③不符合题意。

12.网络发票是符合国家税务总局统一标准并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公布的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网络发票推行后,纳税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公布的发票在线应用系统开具发票,开票信息会实时传至税务机关监管系统。可见,推行网络发票()①可使电子发票完全取代纸质发票,节约应用成本 ②可以有效防控各种发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③主要是为了方便向电子商务或个人网店征税,堵塞漏洞 ④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信息管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依法纳税与征税。网络发票的推行有利于税务机关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收征管,防止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完全取代”表述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2012年某市经济数据统计

材料二 2012年以来,该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达115.9亿元,占财政支出总数的59.5%。该市财政局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1 452万元,补贴标准达到每亩120元;积极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明财政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解析:本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概括图表信息时,既要注意该市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三者横向变化,又要注意三者之间在纵向上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第(2)问主要考查财政的作用,回答时应依据该市财政支出的内容来回答,切忌罗列财政的三个作用。

答案:(1)①2012年该市GDP、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都有所增长。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③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该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谐。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该市通过惠农补贴,支持支柱企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14.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税制改革,相继实施了提高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等政策。同时,为保证国家税收的收缴,税务机关也加大了对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惩处力度,震慑了违法行为,保证了税收任务的顺利完成。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上述减税政策的重要意义。

(2)运用税收的知识,分析加大对四种违反税法行为惩处力度的经济学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知识。第(1)问属于“意义类”题目,可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减税”分别说明其意义。第(2)问属于“依据类”题目,可从税收基本特征、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公民依法纳税等角度分析。

答案:(1)①提高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同时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③对小微企业减税,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7.高中英语必修1第3单元 篇七

1.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北美13州召开了制宪会议, 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通过三者间的分权、制衡, 以实现公共权力的平衡。这部宪法虽然也有局限, 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 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

3. 学情及教学策略分析:

由于学生缺乏系统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 由于美国在当今世界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 学生对美国的历史及现状都挺感兴趣。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有了初步了解, 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 以突出重点, 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 应充分结合现实, 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引导他们将之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 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置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材料,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严峻形势, 认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及绘画结构示意图, 理解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体现的原则, 以激发学生的个性, 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从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的政治智慧。

(3) 通过提供材料评价1787年宪法, 培养学生多角度、辨证、发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列表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认识到民主制度发展的共性与多元性, 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5) 通过提供华盛顿的相关材料, 使学生感悟其人格魅力, 及其为民主发展贡献毕生心血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5. 教学重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6. 教学难点。

(1) 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2)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比较。

(3) 感悟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人类的政治智慧。

7. 教学方法:

讲解, 讨论, 探究, 互动。

二、课堂系统

1. 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教师: (多媒体播放美国国歌且提供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图片。) 从图片中你能读出怎样的信息?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过渡:两党制、总统制、联邦制等相关民主制度, 这些制度是如何确立的?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隧道去寻找其历史源流!

(1) 设计意图:烘托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新课教授:问题探究。

【探究1】在独立之初, 美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0页“资料回放”及“教材引言”, 并思考华盛顿为什么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华盛顿等资产阶级领导人的思想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1787年宪法颁布的必要性) (1) 政治:松散联盟 (邦联) ; (2) 经济:国内:互设关卡;国际:没有统一关税。

2.1787年宪法颁布的可能性: (1) 已经独立; (2) 启蒙思想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学会发挥想象、深入历史思考问题。

教师: (过渡)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 后是有人早退, 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 罗德岛则始终不肯派代表参加。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 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会议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 当时已经80高龄的富兰克林对此忧心忡忡, 专门请了个牧师, 每天开会之前让全体代表先做祷告, 企求全能的上帝保佑他们的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开了近4个月, 最终才形成了1787年的宪法草案。那么, 他们究竟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激励的争论, 并最终达成妥协呢?

【探究2】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教师: (多媒体显示) 第一条:第一款: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 全属合众国的国会……第十款:未经国会同意, ……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 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除非实际遭受入侵, 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 不得从事战争。

第四条:第三款:国会有权处置合众国之属地及其它产业, 并制定有关这些属地及产业的一切必要的法规和章则。

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 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 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美国《1787年宪法》

学生:阅读材料及课本思考、回答。

教师: (归纳点评) 联邦拥有立法、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征税和外贸等。国家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美国通过确立联邦制,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有一定的自治权, 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多媒体显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度)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体会集权与分权思想。

【探究3】: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角色任务。

学生:角色扮演 (总统、议长、法官) ,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结构示意图。

教师:演示三权分立图。

教师:巩固练习:面对金融危机, 奥巴马政府将如何通过救市方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及动手能力, 能自己表演及与他人合作, 感悟“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智慧。

【探究4】如何处理地方各州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材料: (1) 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参议员每州两名。 (2) 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点评:协调各方、利益均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体会协调各方、利益均衡思想。

【探究5】美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教师: (多媒体显示表格)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教师:归纳点评:从全球史观角度审视两国的这段历史, 我们应当认识到, 各国的国情固然不同, 具体的政治文明建设路径及方案也有差异, 但它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更有相通与相同之处,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 理应有普世的民主政治基本准则:如政府应当民有、民治、民享;如国家的权力应当分立并实现制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使之能在全球视野看待问题, 并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探究6】谈谈你对1787年宪法的看法。

教师:请学生阅读第42页“历史纵横”, 且问:如何理解英国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为什么恩格斯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 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学生:讨论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进步性: (1) 它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 (2) 它 (确立了联邦制) 强调加强国家权力, 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防止独裁统治出现,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 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 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 有利于州域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4) 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结合, 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示范作用。局限性: (1)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2) 反映人民权益的法案是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

教师:演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图片, 然后提问:以奴隶制的解决为例, 美国人民为什么没有在当时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归纳点评。 (多媒体显示) : (1) 这既是由当时的具体形势决定的, 也是由新生的美国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决定的。要实现废奴, 仅凭“正义之剑”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 建国之父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一个随时可能瓦解的邦联改造成为一个民主宪政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联邦。因此, 需要维持一个强大的政权, 而不是将各类矛盾激化。 (2) 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渐进曲折的过程, 也是一个注定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 的建设也是如此, 不可能一步到位, 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及修订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 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进步, 然后通过渐进式改良将它变得更好。审视“美国经验”, 其二百多年的历史进程, 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发展、变得更好的过程。其中宪法至上的法政文明建设是关键之一。正因为如此, 有学者认为: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 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 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这种机制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治国之道。

设计意图:学生能多角度、辩证、发展地评价1787年宪法, 感悟民主制度的时代性及发展性, 树立现代化的世界意识。

3. 课堂总结:

理清线索。师生共同演示板书: (1) 探源1787年宪法; (2) 探微1787年宪法; (3) 反思1787年宪法。

4. 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高考母题精析: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华盛顿, 异人也。 (1) 起事勇于胜广, 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 (2) 乃不僭位号, 不传子孙, 而创为推举之法, (3) 几于天下为公, 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4) 其治国崇让善俗, 不尚武功, 亦迥于诸国异。……米利坚, 合众国以为国, 幅员万里, (5) 不设王侯之号, 不循世及之规, 公器付之公论, 创古今未有之局, 一何奇也!”

本材料画线的5部分, 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序号:________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

学生:思考作答。

三、课后系统

教师: (布置任务) 请学生课后阅读华盛顿传记并谈谈感想。

【教学点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新的教材观。

本课教材共有三目:“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教材观和知识观下, 这三目内容是都要进行学习的, 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材是学材”, 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因此, 选择哪些知识内容进行教学是本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在处理本课教材内容时, 能够扣住本课的核心知识, 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这一核心内容组织教学, 删繁就简, 突出了重点, 很好地解决了新教材知识内容较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的矛盾。

2. 新的学生观。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这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重要一点。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比较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 本课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一是以“宪法如何协调各方面关系”等三个问题为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二是以“角色扮演”为情境, 运用所学知识对议会、总统、法院的权力进行表演,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加深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权力结构的理解;三是以“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材料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情境, 让学生谈谈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使他们在合作中加深理解, 受到教育。

3. 新的史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对美国1787年宪法及民主制度的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结论, 本课用文明史观及现代史观审视了1787年宪法, 使学生感受到美国开国元勋的政治智慧和人类的创造活力。本课用全球化史观看待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民主化是历史潮流, 也使他们明白了民主政治的多样性。

8.必修3 第三单元梳理与拓展 篇八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崤函(yáo) 膏腴(yú) 庠序(xiáng) 狗彘(zhì)

B.孝悌(tì) 饿莩(piǎo) 舟楫(jǐ) 跬步(kuǐ)

C.逡巡(qūn) 鞭笞(chī) 锋镝(dí) 氓隶(méng)

D.句读(dòu) 郯子(tán) 骐骥(jì) 锲而不舍(qì)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制度

B.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力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士兵

D.将数百之众 将:率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金就励则利

B. 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

C. 合从缔交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履至尊而制六合

D.序八州而朝同列

5.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铸以为金人十二

D. 不拘于时

6. 下列各项中,“以为”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

B.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7. 下列文学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成为“孔孟”,且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性恶论,提出“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思想。

B. 荀子,名况,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劝学》就体现了荀子的这一思想。

C.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所著政论有《过秦论》《六国论》《论积贮疏》等。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感染力很强。

D.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8. 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名言名句。(每空1分,共8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共11分,共3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桃花鱼

刘醒龙

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那些立即就醒悟了的,自然是一笑了之。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

那一天,去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到达湖边时,一路上不曾间歇的夏季豪雨,突然停了。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突然露出一块标示牌,上面分明写着:桃花水母繁殖基地。桃花水母是学名,平常时候,人们叫它桃花鱼。

多年以前的一个夏天,我曾经奔着桃花鱼而去。那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为桃花鱼最后一次涨水,秭归的朋友在电话里告诫,这几天不来看,就只能永远地遗憾了。依照家在三峡的朋友们的说法,桃花鱼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除当地人外,专门奔桃花鱼而来的人,扫兴而归的实在太多了。朋友说,人与桃花鱼的缘分,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辰,同样的水流,体态婀娜的桃花鱼有时候出来,有时候却不肯露面,不肯使那些满怀渴望而来的人,一见钟情心绪飞扬。那会儿,桃花鱼生长在秭归城外的那段长江里。如九龙闹江的咤滩上,有一座每年大半时间都在江底隐藏着的鸭子潭。我去时,朋友在当地的熟人一律往天上望一眼,然后众口一词地断定,这天气,见不着的。朋友后来说,其实,他是最早持这种看法的人。然而,小妖一样的桃花鱼,偏偏一身小资气质地现形了,玉洁冰清、体态风流地荡漾于一汪蓝碧之中,美得不可方物。我从江流里捞起一只瓶子,洗净了,装了一只桃花鱼在其中,然后就上了水翼船,然而刚刚接近西陵峡口的那座小城,桃花鱼就因这番荒唐举动而绝命了。

现在,我已然懂得,绝色之物无不属意于天,不要想着带她去天不造、地不设的去处。人的荒唐就在于,不时地就会冲动,想着那些非分之想。过完夏天,又过完秋天。大江在屡屡退却中,再次将鸭子潭归还给想念的人们。从满江浊水中脱胎而出的潭水一如既往地清澈,然而,这已不是桃花鱼灿烂的季节了。江水终于不再退了。那座举世瞩目的大坝,如期将这条最自由和最独立的大江,彻底套上了枷锁。那些铺天盖地倒流而来的巨大漩涡,沿着枯干的江滩反扑回来。不曾惧怕过激流险浪的体型细细的桃花鱼,当然无法明白,从不涨大水的冬季,一旦涨起大水来,注定就是她们的灭顶之灾。

nlc202309011946

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而是那些以人自居的家伙。科学上的意义自不待言,对于芸芸众生,他们失去的是不可再生的审美资源。后来的一些日子里,偶尔谈论起桃花鱼,总也免不了会猜度,没有见过桃花鱼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这传说由美人王昭君的涕泪洒入香溪河中幻化而成的桃花鱼,会不会有一天被人想像成北冰洋边人所尽知的美人鱼?

仿佛如幽深的思绪,柘林湖边的那块标示牌,不动声色地为我更换了一种旷远、静谧的背景。这样一片浩瀚的水面,那在城市无处安身的清爽,随风入怀,汪洋恣肆,山青水碧,干干净净,再适合桃花鱼不过了。

我在想,在桃花鱼古老的生命里,真正古老的是那份不与任何尘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宁可死于每一点来历不明的污染,也不改高洁的秉性;宁可葬身万劫不复的沧浪,也不放弃尊严随波逐流。感谢柘林湖,用怡情的清爽,用梦想的冰蓝,为滋养桃花鱼这样一种高贵的生物,细致地保养着她所必需的墒情。

9. 阅读全文,试谈谈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全文,理解“荒唐”一词的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如何辩证地理解作者否定在长江上修建大坝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二)(共19分,共5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倾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B.上因感鬼神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D.贾生尽为之对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3.下列句子中“以为”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文帝召以为博士

B.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

C.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D.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贾谊三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而闻名,当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赏识。

B. 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一些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擅用权力。

C.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受到贬谪而内心郁闷。

D. 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贾谊是他的老师。几年之后梁怀王骑马不慎摔死,贾谊因此哭泣了三年多,也死去了。

15.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lc202309011946

②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言文断句。(3分)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8分,共2题)

17. 请用对联的形式写下你对学习的感悟和思考。

示例:日积月累成大器/勤奋专心为良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你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不少于20字的评论。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

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共1题)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上一篇:学生会成立大会指导教师致辞下一篇:现代诗经典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