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雷锋有感作文

2024-06-25

读雷锋有感作文(15篇)

1.读雷锋有感作文 篇一

读雷锋有感-作文欣赏

文章摘要:作文我仍旧站着不动,祈愿能够再次捕捉到大禹的形象,但是,大禹再也没有给我“第二次”了?350字作文泉州七中一级教师、高考语文阅卷老师黄同异:。婚姻就像迷宫,盖婚姻的人自己就已经先迷路了。一件件真实的物品、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咱们的党与群众,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在解放战争中都体现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少年时的雷锋是一个助人为乐、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帮助过小孩和老人,把它们当做自己的亲人。我们应当养成这种美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读了螺丝钉的故事后,懂得了:一滴水虽然渺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节约一滴水,那么就可以汇聚成一个大湖泊;一个螺丝钉虽然不起眼,但是没有它,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滴水,去汇入社会的湖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回顾雷锋的一生,他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去节约可能会浪费的东西。伟大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做过什么让我们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他做了我们能做到却没有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2.读雷锋有感作文 篇二

我国明代不仅造园活动有较大的发展, 造园理论也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特别是计成所著, 并于崇帧七年 (1634年) 刊版印行的《园冶》 (1) 一书, 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计成, 字无否, 江苏苏州吴江县人, 生于明万历十年 (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 而且能诗善画, 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共三卷, 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 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 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 《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 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 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 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 可归纳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 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 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 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 就“最忌居中, 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 但“安亭有式, 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 如何建造, 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 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 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 “耸起高高三峰, 排列于前”, 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 “宜曲宜长则胜”, 要“随形而弯, 依势而曲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 可“立半山半水之间”, “下望上是楼, 山半拟为平屋, 更上一层, 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 再现原物, 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 又高于自然, 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 达到有机地统一, 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园林有的似山林, 有的似水乡, 有的庭院深深, 有的野味横溢, 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 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 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 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 真可谓“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佳作。“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 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 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 随基势高下, 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桠, 泉流石注, 互相借资;宜亭斯亭, 宜榭斯谢, 小妨偏径, 顿置婉转, 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 园虽别内外, 得景则无拘远近”, 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 俗则屏之, 嘉则收之”, 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 使视线越出园垣, 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 古寺凌空的胜景, 绿油油的田野之趣, 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 为我所用。这样, 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 随机因借, 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计成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 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 而且对于今天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卷一《兴造论》里, 开篇作者就提出:“世之兴造, 专主鸠匠, 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强调了“主人” (即相当于今天的建筑规划设计师) 的重要性。其后又说:“半间一广, 自然雅称, 斯所谓‘主人之七分’也。第园筑之主, 犹须什九, 而用匠什一, 何也?园林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 愈非匠作可为, 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 当要节用。”更是强调了主持造园规划设计人的重要性。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计成做规划设计的过程。

计成说:“相地, 立基。”首先对项目要进行定位, 对基地各要素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规划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依据及设计的理念。

园基可分为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计成说园地只有山林地区为最好, “园地惟山林最胜, 有高有凹, 有曲有深, 有峻而悬, 有平而坦, 自成天然之趣, 不烦人事之工”。但也各有偏好———“古之乐田园者, 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 选村庄之胜”, 且不同的园基有不同的情趣———“宅傍与后有隙地可葺园, 不第便于乐闲, 斯谓护宅之佳境也”, “江干湖畔, 深柳疏芦之际, 略成小筑, 足征大观也”。

“相地”是从卜邻、究源、察地等几个方面考虑。卜邻就是选择园地时, 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 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主要考虑“因借”的因素。“倘嵌他人之胜, 有一线相通, 非为间绝, 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 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 收春无尽”。

究源, 指探究水的源头———“卜筑贵从水面, 立基先究源头, 疏源之去由, 察水之来历”。水也宜合理利用, “临溪越地, 虚阁堪支;夹巷借天, 浮廊可度”, 且“架桥通隔水, 别馆堪图”, 隔水接以桥梁可以另建馆舍, 从而形成很好的对景关系。

察地亦包括植被。“多年树木, 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 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 荫槐挺玉成难”。

作者最后强调“相地”的原则要因地制宜,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

先相地, 后立基。先要布置厅、堂、阁、室等屋宇的位置, 然后因地制宜, 考虑“宜亭斯亭, 宜榭斯榭”, 再后“开土堆山, 沿池驳岸”, 间杂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不但讲究“栽培得致”, 随季候的不同有所变化, “曲曲一湾柳月”“遥遥十里荷风”“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桃李不言”, 而且强调了植被随季节变化的重要功用性, “一派涵秋, 重阴结夏”。

对于局部小地形的构筑, 作者提倡“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才能达到“适兴平芜眺远, 壮观乔岳瞻遥”的境界。

立基的顺序, 要按重要性。接待客人的地方, “厅堂”先定, 必须正中, 光线要好。“古者之堂, 自半已前, 虚之为堂。堂者, 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 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然后可以布置“室”等起居用所。一般“书房”也比较重要, 应优先选择位置。要满足幽静、优雅、敞亮等要求, 要能激发灵感。“书房之基, 立於园林者, 无拘内外, 择偏僻处, 随便通园, 令游人莫知有此”。

沿这些重要建筑布置游“廊”, 设计观景路线及视点。“廊基未立, 地局先留, 或余屋之前后, 渐通林许。蹑山腰, 落水面, 任高低曲折, 自然断续蜿蜒, 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断境界”。

考虑路线时要依据景点位置, 景点位置要考虑视点及观景路线, 并互动调整。“寻幽移竹, 对景莳花”, “高阜可培, 低方宜挖”, “围墙隐约于萝间, 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 纵目皆然;竹坞寻幽, 醉心既是”。

游廊、亭、榭、花径构成了游园的路线与节点。“花间隐榭, 水际安亭”, 这是造园中构成风致的要素, “斯园林而得致者”。但“亭安有式, 基立无凭”, 选地立基并无准则, “惟榭只隐花间, 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 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 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 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 非歌濯足”。说到游廊, 或蟠山腰, 或穷水际, 通花渡壑, 蜿蜒无尽, “斯寤园之‘篆云也’”。

厅、堂、书房等建筑应考虑窗的位置, 确定对景。“桃李不言, 似通津信;池塘倒影, 拟入鲛宫”, “疏水若为无尽, 断处通桥;开林须酌有因, 按时架屋。房廊蜒蜿, 楼阁崔巍, 动‘江流天地外’之情, 合‘山色有无中’之句”。

同时设计园林构图布局, 这两者相辅相成。在构图中, 作者始终强调造园要追求画的意境。“园说”篇中提道:“窗牖无拘, 随宜合用;栏杆信画, 因境而成。”在“村庄地”中作者描绘:“桃李成蹊, 楼台入画。”在“掇山”中作者又重申:“深意画图, 余情丘壑。”从而最终达到“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景观专项设计是对于规划内容进行深化的阶段, 与施工紧密结合, 如屋宇的做法 (包括门楼、厅、堂、斋、室、书房、亭、台、楼、阁、榭、轩、卷、广、廊等) 、花径做法 (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 还包括具体的很多花样) 、装折做法 (栏杆、屏门、仰尘、风窗等装饰物件) 、门窗、墙垣、掇山、叠石等。还有一些诸如匾额、对联、题词等由文人游园时有感而发完成, 如红楼梦大观园题词等。

规划设计的过程, 最有价值的有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是怎么做。规划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作者以中国古典诗画为底蕴, 以实践为基础, 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 为后世的园林设计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摘要:《园冶》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 影响远及海外。本文旨在对其造园精髓思想加以提炼, 力图变换一种视角, 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将其加以剖析、引申, 希望有益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园冶》,精髓,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年5月第2版.

[2][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年7月第1版.

3.读《雷锋》有感作文600字 篇三

八月十五,这个日子有两种含义。阴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特有的节日——中秋节。而农历八月十五却是雷锋不幸牺牲的日子。

雷锋是个孤儿,但他在人民的关怀下健康成长。他坚信“为人民服务”,而且也处处履行他的职责。就拿他在火车上的事说吧,给老人让座,帮列车员扫地,擦窗户,拾掇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到车站换车时,一个领着小孩的中年妇女丢了票,雷锋看见了帮她们买了票。他在路上见一个老大娘,还帮助她找到去她儿子的路。

去沈阳这一路上,雷锋不知帮助了多少人,但他也不求回报,只求别人能好一点。

现在的社会虽然有些邪恶,但还是有许多像雷锋叔叔一样的.好市民。

暑假有许多的游人会来这美丽的城市——连云港旅游,但他们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迷路;买到黑价的商品等等。有一次,我们一家去海边吹吹海风,看见有两个旅游人象是迷路了,他们向一个人询问方向,那好心人怕他们找不到,还画了示意图。他这小小的举动感动了那旅游者,他们不停感谢他。我想助人为乐其实很简单。

还有一个是我亲身体会的事件。一天晚上,我们带着我从没见过海的哥哥去看海。爸爸说:“我们去抓小螃蟹吧!”我们都很兴奋,当我们发现小螃蟹,但要靠近它时,它就不见了。在我们抓小螃蟹的过程中,有个旅游者帮助我们抓住了很多,但他的鞋子也遭殃,变得脏兮兮的。我很内疚,但他说没关系。我们看时间不早了,就和他道别了。(那个叔叔实在太好了)其实这挺好的。

4.读《雷锋日记》有感800字作文 篇四

“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炎热”。这是我在《雷锋日记》中读到的雷锋叔叔写的一段话,这段话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

雷锋叔叔对人非常热情。在部队里,他帮助同班战友乔安山认字.学算术;为小周病重的父亲写信寄钱;为小韩缝补棉裤。每逢佳节,雷锋叔叔想到服务和运输部门最忙,便叫上同班战友直奔附近的票儿顿车站,帮着打扫候车室,给旅客倒水。雷锋对待工作也非常认真,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他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而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工作中,他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不叫苦也不叫累,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影子。他的螺丝钉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我作为六(6)班班长,平时也能以身作则,助人为乐,协助老师抓好班上班纪班风,帮方老师收交好作业,辅导成绩差的同学。一次,老师开会去了,让我管好纪律,老师刚一走,教室就吵开了锅,我想:“这教室这么吵,我该怎么管呢?”于是,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三大组比赛,看哪一大组安静就可以得到一面红旗。同学听了,马上安静下来。快到下课的时候,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表现的很好,满意的笑了。收作业本,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不但要把作业收齐,还要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是否认真做。每次我都要求组长收作业时认真检查,碰到同学做错了,就辅导他认真改正。这学期转来一名叫蒋世钊的同学,老师见他的语文成绩比较差,拼音几乎不懂,为了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老师特意安排我和他坐,我每天坚持辅导他,他不懂的地方,我总是耐心的和他一起讨论,告诉他到底该怎么做,在我的帮助下,蒋世钊的学习成绩慢慢的提高了。老师摸着我的头说:“周广艳你真是一个得力的小助手。”可我觉得我比雷锋叔叔来,还差得远呢!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做更好!

5.读雷锋故事有感的作文300字 篇五

向雷锋学习,首先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施工任务中,他整天开着汽车跑来跑去,很难抽出时间学习,他就把书随身带到自己的包里,车一停,没有事他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生前一共写了121篇日记,约4。5万字。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学习他这种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好好学习。

向雷锋学习,其次要学习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一天傍晚,天下起了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拉着一个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一打听,原来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回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大一点儿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他们送到家。我一定要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多做好事,做一名合格的三好学生。

6.读《我妈妈》有感 篇六

爸爸一直在外地工作挣钱,家里我和弟弟都是妈妈一个人在照顾。爸爸也说妈妈现在越来越强大了。

妈妈是家里的厨师,每天放学回家后看到她把一些青菜、鱼、肉变成一桌可口的晚饭。

有了弟弟以后,妈妈变成了一个大力士。有时候出门时,或者去买完东西回来后她总会背着弟弟,左一包、右一包,大一堆、小一袋的很强壮。

我想做什么,妈妈都会猜到。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会说:“我是你妈,你妈是神呀!”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妈妈这个工作最辛苦。每个妈妈都很疼爱孩子,我想在妈妈的每个节日里送一份礼物给妈妈,我可以自己动手折纸,画一幅画,或做一张贺卡送给我妈妈。我也可以自己攒零钱给她买小蛋糕和鲜花。

7.读《像雷锋那样》有感小学生作文 篇七

读《像雷锋那样》一书有两点感受:一是对书中的主人公——雷锋的事迹颇有感受;二是对本书作者的选取角度颇有感受。

先谈谈第一点感受。雷锋是一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十分熟知且敬仰、而现代年青人又似知非知的一个道德模范人物。雷锋的事迹是随着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之后,开始传遍大江南北的。那时的人们对雷锋是景仰有加,对他的事迹也是广为传播,甚至于一度神化了他。雷锋一时间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化身。

雷锋确实是一个伟人!雷锋的精神是一座道德丰碑!雷锋的事迹则是一串道德标本!他整整激励了几代人奋发向上,他整整感召了几代人为人类而献身。雷锋是人们道德征途上的一个路标,是人们道德航线上的一盏明灯,他指引了几代人朝着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迈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雷锋精神的产生,又丰富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提升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品质。因此,我们今天的年青人,特别是那些对雷锋、对雷锋精神还不是很了解、甚而存在误解的年青人,务必要很好地去熟知雷锋、熟知雷锋精神;要将雷锋精神化作我们的.道德脊梁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千万不要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

8.读雷锋有感作文 篇八

《雷锋故事》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是老百姓收集而成的,读了这本书后,雷锋那为别人着想 的品质多么令我钦佩呀!我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这本书的故事情节不是在讲雷锋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而是在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我的生活中也出现过像雷锋这样的小故事 。那天我们的数学刘老师说:“今天作业整理要将亮点激活写到三十一页。”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项作业,我就去跳舞了,我还高兴没有作业写,可以玩了,跳完舞我进教室又玩了好一会儿,龚倩她着急地对我说:“你赶快写亮点激活呀,到三十一页,这节课必须要写完,不然就不能吃饭了!”我手忙脚乱的收起东西,开始写作业,写到一半,我就写的结结巴巴的了,我思考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我的好伙伴龚倩把所有的装备都带齐了,准备上战场与我共同作战,她讲了半天,我只听懂了一点点,可她不怕累,继续给我讲,她那专注的表情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身边到处都有一群热心助人的小雷锋。这本书主要讲了雷锋从小到大热心助人,为别人着想的故事,最令人感动的是在雷锋小的时候,他的亲人全部都去世了,苦怜苦,穷帮穷。本家六奶奶收养了他。他知道奶奶家也很艰难,有时背着奶奶出去讨点米,他还经常上蛇形山砍柴,可是后来被地主霸占了。又一次雷锋上山砍柴,被地主婆娘看见了,她把雷锋的砍柴刀夺去,地主婆娘竟然举起砍柴刀,向雷锋的背上砍去,连砍了三刀,雷锋忍着剧痛想恶婆娘一头撞去,趁势夺回砍柴刀而去。鲜血顺着他的手指滴落在蛇形山路上……

9.读《水啸雾都》有感 篇九

伦敦, 这座宏伟壮丽的城市即将遭受一场史上绝无仅有的灭顶之灾, 人们依旧按部就班, 泰晤士河似乎还在静静的悠闲的流淌, 然而暴虐的特大洪水已经准备好吞噬这座世界之城。

狂虐的飓风带着猛烈的海水已经在苏格兰东北部登陆, 并向内陆步步紧逼。排山倒海般的潮水瞬间将所到之处化为乌有。猝不及防的人们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以副首相为首的伦敦当局慌乱之中迅速启动应急措施, 严密监视洪峰的动态。巨大的洪流正在向伦敦袭来, 泰晤士河水正在猛涨。

罗伯是泰晤士水闸的首席设计师, 父亲莱纳德教授也是一位天才的工程师, 罗伯对父亲一直怀有芥蒂, 他认为与父亲无话可说。莱纳德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测算出一旦洪水袭来, 泰晤士河的水闸必将被击溃, 他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给了危机控制中心的纳什女士。然而他的警告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危机控制中心的专家并不能准确地判断情况, 不置可否的副首相竟向人们承诺洪水不会抵达伦敦市区。我们看到人类妄自尊大, 藐视大自然的力量, 必然会受到惩罚。

灾难终究如期而至, 滔天骇浪轻松跃过水闸, 数亿吨的洪水急速奔进伦敦市中心, 地面即刻成了一片汪洋, 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全部淹没于洪水中, 大水甚至从地下隧道喷涌而出, 带着无比强大的冲击力奔向恐惧万分的人群, 数万被困的乘客顷刻溺水而亡, 八百万伦敦居民的命运在一线之间改变, 他们在苦苦挣扎逃生于这场伦敦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莱纳德被指挥中心派直升飞机救下, 而罗伯与萨米被凶猛的洪水冲走。幸运的是他们俩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竟在洪水中活了下来。凶猛的风暴过后留下的是伦敦城的满目疮痍, 上百万的死尸在水上漂浮着, 另外还有两百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紧急抢救伤员和输送难民, 政府下定决心要炸掉昂贵的大坝系统以达到泄洪的目的。然而已经谅解父亲的罗伯和父亲、萨米为了开闸放水, 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水闸的控制仓, 就在萨米为即将下水的罗伯惴惴不安时, 深深爱着自己儿子的莱纳德趁他们不注意穿好潜水衣潜入水中, 准备亲手开启排水系统, 而这一去能够返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悔悟的罗伯深深地为父亲捏了一把汗。政府最高层下达指令,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必须在十分钟内炸毁大坝, 飞机已经准备就绪, 待命出发。形势紧急, 千钧一发, 罗伯在水下使尽了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终于成功将水闸打开, 瞬间滚滚洪流奔腾而去……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无助渺小。而在灾难片中, 输了灾难, 我们还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无助。片中的地铁修理工, 在同伴被卷走之后手足无措, 眼神惶然, 手里只攥住了一枚戒指, 那种无奈与无措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而洪水肆虐过后留下的满目疮痍, 令人觉得深深的悲哀。悲哀中人们也不禁在思考, 到底如何才能从这场大灾难中走出来。

而实际上在1953年发生过一次潮洪。这次潮汐引发的洪水淹没了这个东海岸的防洪线。英国有超过300人在这次风暴导致的洪水中丧生。仅简弗岛就有59人身亡。下游没有过顶的潮水出现, 中央伦敦也遭受了一场潜在的极具毁灭性的洪水。潮水也波及北海的附近的其他国家, 尤其荷兰, 在荷兰的防洪线被淹没时就发生了2000多起惨剧。

在这次事件发生后, 建设泰晤士水闸的计划被提上议案。正式开始是在1982年。政府意识到建设有效的防洪系统项目已经成为伦敦未来计划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 工程师们已经在展望世纪末的“伦敦入海口2100工程”了。其实不仅仅是伦敦, 全世界范围内, 去年乃至今年都发生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全人类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灾难来临时, 人类所能做到的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为受灾的人们感到无比的悲哀。而这部以伦敦为灾难背景, 触及到目前社会比较关心的海洋极端天气灾害问题, 让人们意识到,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冰川融化有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增多和灾难发生。要节约能源, 保护地球, 人们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10.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十

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没错,这就是“英雄”。谁可以称之为“英雄”?相信,那个22岁的士兵的名字会一直伴随着我们。

雷锋,这个为所有人民服务的士兵,在22岁时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雷锋小时候7岁便成了孤儿,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只能帮奶奶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被有钱人霸占了,不让穷人砍柴。雷锋一次到山上砍柴,被地主婆看到了便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夺取斧头,雷锋哭喊着要抢回斧头,地主婆却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几刀,鲜血顺着手指滴到山路上„1949年红军路过雷锋家乡,雷锋看见红军向人们问寒问暖,不拿人民的一丝一毫、一针一线,便萌生了参军的愿望。1959年红军征军开始了,雷锋迫切地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且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政委部经过很多调查,最后终于让雷锋入伍。1962年雷锋因一根木杆丧生。而在这期间,雷锋做了许多好事,虽都是小事,可,雷锋尽自己的力为所有人民服务了。

曾今雷锋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这就是我们口中的“钉子精神”,没时间学,要挤时间;没时间做,要挤时间做。

有想过要拖延做事,借口是“忙,有事”。可我们何时想过像雷锋一般,不管有什么事,一天中要挤时间来学习、做事,是该好好向雷锋学习了不是吗?在生活中,“钉子”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可在一个大的物品上面如果少了一个小的钉子会如何?这个东西不能用,并且可能报废。“钉子”虽小,可一个“钉子”的作用之大,一般人不敢想象。这也是雷锋的思想,他为人民的做的每一件事虽小,可滴水也可以成河,小事做了很多,人民也从每一件事中得到了帮助,大家都将感谢他。

雷锋在那个时候帮人们做了许多事,不管是扶老人过街还是帮大婶儿拿东西,他都尽心尽力。当他说出:“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的时候,我深受感触。很多人做好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功利,于是要别人写表扬信、订做锦旗,可雷锋呢?他在别人问他姓名地址的时候,不仅不报姓名,还表明“天下军民是一家”,这样的精神,难道不是一直活在我们心灵里的吗?

雷锋对小孩子也很友善。雷锋学校里当辅导员的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遇见有违反纪律的孩子便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孩子领上正路来。许多大人排斥那些调皮的孩子,甚至不管,就因为他们调皮吗?难道不可以自己动一下脑想一下办法吗?雷锋虽然不是老师,可是他会和孩子们亲近、友善地对话、交流,也正是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孩子热爱、喜欢学习,这个世界的花朵才会更多。若是所有的大人都不管调皮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便会更调皮、更悲观,认为这个世界索然无味,调皮的孩子才是最需要关心的呀!

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雷锋叔叔这个好代表虽然牺牲了,可是他的精神却一直活在我们心里。做好事,不论贫贱富贵,只有可以帮助人,我们会尽我们所有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我认为这个世界还有着更多的活雷锋,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遇见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怎么做?是冷眼旁观?还是热心帮助?“钉子精神”也是这样,什么事不是没时间做,是你没有挤时间做。

11.读《雷锋》有感 篇十一

雷锋1959年。雷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60年11月,他如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参军前就是在鞍山钢铁公司先进生产者。参军后,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次立功授奖并当选办师市人民代表,他在报纸上看到有的地区受灾,就把自己节省下的津贴费寄给灾区人民。他外出开会,在火车上做起义务列车员,做了一路好事,他在连队订了“节约箱”把平时到各村,加以利用,尽量为国家节约开销„„我们要向雷锋学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如对人民、国家不利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人,服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

12.读《林徽因传》有感 篇十二

这是我读过的最美的传记。作者白落梅用细腻的笔触, 将一位充满灵气的女子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从未看过林徽因的照片, 但在读到那句“想起林徽因, 总是在人间四月, 春水煮茗, 桃柳抽芽, 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时, 眼前仿佛出现一位在江南春光中独自伫立的女子。她在波光粼粼的西湖边眺望, 微风拂过杨柳, 送来春的气息。

这白莲一般的奇女子啊!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 一直到她淡然离世, 她一直都是这样, 这样纯净, 这样淡然。她爱尘世的喧嚣, 却从不曾沦陷;她爱山间的清静, 却从不曾迷醉。

少女时代的一场康桥之恋, 真是让我为她倾心。从未想过这白莲般的女子会这样轰轰烈烈地爱一场。她与才子徐志摩在伦敦的那场邂逅, 美丽, 浪漫, 温暖。他爱她, 为了她甚至毅然与本无感情的妻子离婚;她爱他, 为了他即使他有家室却仍抑制不住想要守在他身边。1924 年, 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 她和徐志摩做陪同翻译, 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谈。但她终究明白, 不能这样, 于是悄然抽身。她静静地走了, 看上去依旧那样清纯美好。在最美丽的时刻离开, 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而她, 却永远保持着她的优雅。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她跟随那个让她一生安稳的丈夫———梁思成, 奔波在城市与荒草野岭之间。她本该在一处幽深的庭院吟诗作赋, 但却爱上了漂泊。作为建筑学家的她, 拖着重病的身体四处考察, 五台山佛光寺留下她疲惫的身影;昏黄的灯光中, 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 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一代才女, 走出象牙塔, 在战乱年代, 竖立起中国近代建筑学术史的丰碑。她是我所钦佩的女子, 是那朵硝烟中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白莲, 难怪哲学大师金岳霖为她终生不娶。

13.读雷锋故事有感 篇十三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出自我们学习的榜样——乐于助人的雷锋叔叔。雷锋,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但他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雷锋做了一生的好事,他的事迹只能用时间来衡量……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一位大嫂买火车票的事情,事后大嫂问雷锋叫什么,住在哪里,雷锋回答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这小小的一件事,不令人感到羞愧吗?再瞧瞧现在人们的道德水平:那次在公共车上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年轻人与一位老人同时走向一个空位,年轻人快跑过去占了位子,而老人就在那里站着。这是什么素质?感慨万千!现在,我们还存在着一种雷锋“户口”问题,雷锋就是“临时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在雷锋日学习雷锋,要随时把雷锋放在我们的心中,时时刻刻向雷锋学习!我们也要付出实际行动,不要只是有一个口号。用实际行动纪念雷锋,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用实际行动向雷锋致敬!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永不泯灭的光辉!他把自己那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们!让他那高尚的品质、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让雷锋

永远在我们的身边出现,每个人都受到雷锋的帮忙,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雷锋,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啊!

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学习他的刻苦,学习他的善良,学习他的一切一切.当今社会,我们十分需要像雷锋的人,为人民服务,宁可牺牲

自己也愿帮助别人.如:当雷锋放假时,他也不收分文去帮助工人干活且不留姓名做好事.又如,他在下雨天,帮助大姐背小孩走山路回家.这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每一个人都像雷

锋.这将是一个“大同社会”.毫无纷争,只有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样子.雷锋年轻就因功而逝,可他的精神却永远的刻在我们心中,一

代一代的流传百世.在平时的学习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想起雷锋,咬紧牙

挺过去,不向困难低头.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习雷锋的勤俭节约,让这些钱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让他们与我们共享人间的快乐,人间的温馨.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以雷锋为榜样,造福人类,永远为人民服务!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是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6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先队员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他1960年入伍,同年的11月份加入共产党。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不忘阶级辛苦,以甘为“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说起雷锋,那可是名传千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的业绩,而是因为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上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钱,寄给灾区人民,送给家庭困难的战友。他谨慎谦虚,从不骄傲自满,受到了赞美,做了好事不留名。

大家说,我们怎能不学习雷锋的精神呢?

《雷锋故事》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读完了《雷锋故事》,深受感动,尤其是他少年时期。

他4岁时,地主和反动派几乎害死他所有的亲人。是共产党救了他,让他上了学,从此,他有了一颗帮助别人的心。他刚会写字,就在笔记本上写了“毛泽东万岁”这五个字。雷锋还特别爱护队旗,一次外出过队日,雷锋举着队旗,突然下起大雨,雷锋赶紧用衣服包住队旗,衣服被淋透了也毫不在意。雷锋不但自己学习用功,也很关心其他同学的进步。班上有一个姓朱的同学,十分贪玩,作业马马虎虎,字写得歪七扭八。雷锋真替他着急。每天放学后,雷锋总是给他着讲学习的方法,可小朱不当一回事,雷锋又想了一种办法,他把小朱作业中写得不好的字,一个一个地描下来。第二天,他拿出这些字让小朱认,小朱怎么也认不出来,直到雷锋叫他拿出作业本,小朱不由得脸红了。这种关心他人进步,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是我们很难做到的。

14.读雷锋故事有感的作文300字 篇十四

我国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过重要指示。我们要学习的是雷锋的精神,这种精神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一件很幸福的事来做。

学习雷锋精神,贵在坚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自己做起,从帮助身边人做起!只要你有心,就会发现需要帮助的人。

书中有一个人用自己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雷锋的“钉子精神”,他的名字叫做洪战辉。也许生活在城市的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时代内涵,但他这种乐观坚强地面对苦难生活的精神让我敬佩。当前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更应该抓紧这美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5.读《我的语文人生》有感 篇十五

一、感受大道无形

触摸着书中鲜活的文字, 我深切地感受到张老师对教育之道的独到见解。

震撼:“宁丢三分, 不丢方针”的悲壮

张老师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果站在学科本位的角度, 去压抑学生的天性与特长, 可能我们会暂时获得几个分数的提高, 但失去的却是孩子的兴趣和理想, 是孩子的快乐童年……”张老师中肯的话语背后是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让孩子感受读书的美好”“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健康自由地发展”!

如果说李承龙校长在1979年喊出“宁丢三分, 不丢方针”的口号需要勇气, 那么口号的践行更需要一种定力与魄力!试想, 时至今日, 面对考试, 理论归理论, 行动归行动, 又有多少校长、教师能真正响应这样的口号呢?

共鸣:“语文就是浓缩的生活, 学语文就是为了生活。”

的确, 教育只有与生活相融, 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张老师大胆提倡学生读书阅报, 听广播看电视, 我想, 这不仅是为了增加积累, 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关注身边时刻变化的城市、国家、世界和未来。对此, 我深有同感。我觉得只有这样, 学生才是“站起来”读书的。

“应生活的需要而作文是愉悦的, 如果只是为了作文而生活将会是痛苦的。”张老师认为学生们所喜欢、感兴趣的生活才是他们最好的学习素材, 才能成为他们对生活的一种享受。离开了学生喜欢的、需要的生活去写作, 作品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张老师开创了“谈天说地”课, 将语文还原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还原成了真实的生活。“写作和生活真实地亲密接触, 足以让学生们感到骄傲和振奋!学生对为什么要学语文、为什么要写作文的认识会有质的飞跃。他们会认识到, 学习语文不只是为了考试, 而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社会,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地干预生活, 更多地为社会服务……”

行走在字里行间, 我不禁为张老师对教育真谛的透彻领悟而拍案叫绝!同时, 也为自己与张老师的观点产生共鸣而欣喜。

二、感叹大法无痕

教育的最大技巧是无技巧, 是妙到不露痕迹, 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有位教育家说过:当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 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捧读师傅的书, 我经常感叹师傅的匠心独具、教育无痕。感叹之余, 我发现, 在这无痕的教育背后是有形的目标, 是他对教育目标的高瞻远瞩、准确定位。

目标有形: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带着走的素养

张老师把三维目标形象地比喻成三个同心圆, 最核心的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应当教育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不是只为他们的就业做准备。然后是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是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样的次第、这样的目标序列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

张老师又进一步将语文教学目标浓缩为一句话: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带着走的素养。短短的一句话, 没有深奥的理论, 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这正是一位教育大家40多年无痕教育的观照与皈依。

教育无痕:“把玩进行到底”

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英国的下午茶喝出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儿童的玩和专家的闲暇有一点是相通的, 就是“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 进入无意学习的状态,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撬动深藏的那根神经”。

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太把课堂当课堂了。其实课堂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之一, 教师应当是引领学生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玩语文”的人。张老师在上《草船借箭》时, 学生产生了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他让学生们学着30个士兵的样子擂鼓呐喊。开始时, 学生边喊边笑。张老师问:“像你们那样擂鼓呐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学生们很快就发现, 这样喊曹操会发现是一个骗局, 是无法“借”到曹操的箭的, 而且很可能被曹营的人所伤。他顺着学生的“玩劲”, 让学生在玩中有所领悟。

正如张老师写的:在玩中赢得欢乐, 在玩中获得乐趣, 在玩中探究奥秘, 在玩中激活潜能。是的, 只有学生喜欢, 他们才会学得开心, 学得印象深刻。回顾历史, 我们中国传统的学习观, 赞许的是“苦学”, 从“头悬梁, 锥刺骨”到“囊萤映雪”, 从“板凳得坐十年冷”到“学海无涯苦作舟”, 无一不在强调学习是个艰苦乃至痛苦的历程。

我们不得不感叹张老师“把玩进行到底”的睿智与淡定。在玩中得到快乐, 在玩中得到发展, 何乐而不为呢?

三、感动大爱无边

感动于“每个孩子都是宝”

张老师说:“在生命所有的态度中, 只有教育爱才是理性和久远的, 也只有教育爱才能真正改变生命。”

美丽的花儿谁都喜欢, 我们会毫不吝啬地把爱撒向优等生。然而, 在书中,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张老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张老师给“后进生”制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享受成功, 享受快乐。让灿烂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 张老师做到了!

“每个孩子都是宝”, 读到这样的文字, 我想, 温暖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眼睛。由此, 我还想到了自己。2009年11月25日, 正式成为张老师的徒弟之后,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张老师太“高大”了, 师兄师妹们太强大了, 在这个团队里, 我无疑是“后进生”。我曾一度非常沮丧, 甚至想过逃避。难忘2009年12月7日上午, 我收到了张老师第一次集中作业的两次通报, 张老师的严谨深深地震撼着我, 深深触动我的还有张老师的宽容与仁爱!张老师极具教育智慧的“通报艺术”, 恰到好处地保护了一位拖欠作业的“后进生”的自尊心。在这严厉与宽容之间, 我感受到的是暖暖的爱!正是这爱, 鞭策着我, 也唤起了我奋起直追的信心与决心!

后来, 张老师讲了三个小故事让我们思考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找到了症结所在, 原来我们敬爱的师傅, 一开始就极有预见性地让我们重新定位, 找准方向。

于是, 我又想起了每次上课时, 抬起头, 总能遇上张老师暖暖的目光、暖暖的笑, 还有整个冬天, 我心里暖暖的幸福味道……

感动于“用好人生的每一张日历”

“人生由昨天、今天和明天构成。再辉煌的昨天也终究是历史……明天又毕竟不好把握。唯一可把握的就是今天, 属于自己支配的实实在在的时空。我不奢望明天是什么, 但将踏踏实实珍视今天的分分秒秒。尽管我已经没有年轻人的敏捷, 中年人的睿智, 但是我会善待自己的生命, 老老实实地用好人生的每一张日历。”这是我在这本书最后一段话中摘录的。

上一篇:小班角色游戏计划下一篇:药械稽查科关键岗位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