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2024-07-14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课稿(10篇)

1.《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篇一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1

第一,依据标准说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第二,联系实际说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个窗口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节课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的位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

2、突出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能力,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水彩笔等教具。学生准备:铅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具。

第三、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观察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习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法的指导。我把学法确定为: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等。

第四、情境互动说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式情境导入。

通过我和学生“握手交朋友”这一细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出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提出一个要求:只说位置,不说名字,让大家猜一猜。)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顺利的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并揭示本课的课题: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习列、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过则。

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本班座次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班长小红的位置。在这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答案:有的可能会说第几行第几个,也有的会说第几排第几个,或者说左边第几个等等。但是学生所说的行和排都是根据其自己的理解和习惯确定的,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则。由此引发学生的争论: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人说是第4排第3个,还有的同学说是第3排第4个呢?在争论中,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出列的含义: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竖排叫做列。在数列的时候,一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接下来,在列的基础上学习行,对学生来讲就比较容易了。明确从“排”到行,从前到后的顺序后,我打算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列和行的训练上。在此,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在来找一找班长小红的位置,以及联系本班的实际找一找自己的位置。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这一层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题目设问,既能达到以问促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出用圆圈表示小红的位置。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二个层次——数对的含义和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我先给学生设置障碍: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跟随老师的速度,记录“点”

的位置。老师说的速度越来越快,让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很不简便,为后面教学数对埋下伏笔。顺势,老师提出要求:有没有比这更简便的方法记录位置呢?

学生课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表示方法:4。3;4*3;(4,3);4,3通过全班交流和争论,让学生逐一发现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确定最科学的记录方法:(4,3)。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发现多种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到最优的一种方法。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在此,老师明确介绍数对表示位置:数对中有两个数,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应该先表示列数,再表示行数,前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小红的位置是在第4列第3行,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先写列数:4,再写行数:3。数对还有它特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加上一个“,”

把两个数隔开,也就是(4,3)。我们读作“四三”。之后,老师随机指方格图上的圆点,让学生练一练。

在这里,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先把它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再回答。

第三个环节:拓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里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课本中的练一练: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这是考察学生对数对的基本理解和应用。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在这设计了第二个题:2、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然后,多媒体导入练习3: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再给出学生四个数对,让其找到位置并用铅笔标出,看一看,组成的什么图形?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

回想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收获有哪些?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中更清楚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通过谈感想,谈收获,学生间互相补充,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第五、回顾课堂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为了给学生对教学内容留一个直观、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点,我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确 定 位 置

竖排→列 左→右

横排→行 前→后

( 4 , 3 )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2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冲突激发需求。

课的开始我设计“说位置,找课题”游戏,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老师将课题藏在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那里,在谁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

2.(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课题明明放在同一个同学那,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确定同学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二)自学探究新知。

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用“经历……过程”来强调知识建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分了3步进行,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第一步:学生自学用列、行,以及数对确定位置

1.先让学生根据自学目标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自学课本15页。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请学生自主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知识进行补充、规范和整理。例如学生讲到列是竖排,行是横排时,教师可以马上出示课件,并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儿?在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规范从哪个方向数列与行,并以教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依次按对应的列数或行数站起来。

2.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马上规范刚才出示课题那位学生的位置,并在这时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并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谈感受。老师再让学生说出小兰、小强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

3.并质疑,让学生能否想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来表述位置。通过刚才的自学,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两个数字来表示。我就会请他们来说一说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他们说出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后,我就会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创造出了如此简洁,明确的方法。像这样用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然后,用数对规范板书好刚才出示的三个位置,边书写,边再次强调:在书写时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 二 单元 第一课时的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将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 . 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 . 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2) 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3)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 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我创设了国庆阅兵的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天安门前的阅兵,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被整整齐齐的队列所吸引。同学们,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接着用一句话“这是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的小强表现的最为突出”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问学生:你知道小强在什么位置吗?“你能不能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同桌交流,可能出现以下说法: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从左往右数第三竖排第二个,从右往左数第四排第二个、从前往后数第二排第二个从后往前数第三排第三个等等。对于这些说法要引导学生找出各自的不足,引出下文:要想描述的既准确又简练,那就需要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行和列。这时,我就会顺势引导学生说出竖排称为列,横排称为行。并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哪是列,哪是行。告诉学生确定列一般是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并让学生找一找哪是第一列,第二列等等。确定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知了列和行的概念,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二)探索新课

下面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环节,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设计了4个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说一下教学重点的突破

1 问题一:你能不能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学生已经有了列、行的概念,他们可以顺利的说出张亮在第3列,第2 行,也许有的学生会说在第3行,第2列。这时,我就会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紧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其他同学的位置。

2 . 在学生能用语言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具体的情境图变成了点图,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以观察具体的直观图形为基础提高其能力,变成比较抽象的点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此图中的第一列第一行以及小强等同学的位置,此处是深化基础。接着引导学生对比此种表达方法与一开始自己的表述,让学生说一说感受。学生会说此法简洁准确。而此时我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其实这还不是最简练的方法,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得出自己的方法,比如:图形、符号、数字等等。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只要有想法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进行总结:我发现你们这些方法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没有?最后得出统一标准:第三列第二行写作(3,2),前面的3表示第几列,后面的2表示第几行;中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数对,同时板书课题。

然后,再以小刚等同学的位置为例,用数对来表示,加强巩固。

虽然这里直接告诉学生数对也未尝不可,但数对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就不能为学生所真切感受。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体验既有方法的繁琐和不便,从而催生出数对的雏形,学生也就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

3.问题三:

第3个是小游戏“快速找药”,这个游戏是对课后题进行了改进。以男女对抗赛的形式进行。台下的同学说出某种中药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大声读出来;台上的同学按所说的数对找出相关的中药。这个小游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开心的对多学知识进行巩固。

4.问题四:用数对表示班级学生的位置

其实啊,在我们生活中,不仅这些中药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像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你能用数对表示我们班的每个同学的位置吗?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检查过程中注意特殊数对的教学。请同一行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数对。例如:(3,1),(3,2),(3,3),(3,4),(3,5),(3,6),并观察这些同学的位置和数对,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同一列数对的特点。接着让学生猜测同一行的数对(1,2)(2,2),(3,2),(4,2),(5,2),(6,2)有什么特点。最后验证总结同一行数对的特点。最后一组数对是(1,1)(2,2),(3,3),(4,4),(5,5),(6,6),方法同上。

下面是教学难点的突破: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在难点上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3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读懂方格图,确定第一列第一行。

2.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例2中来,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3.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4.设置疑点:能不能马上找出小红的位置(5,x)此部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三)巩固应用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请看:

1, 看图填空

2, 国际象棋。

(四)回顾总结,拓展视野。

第4个环节是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环节,因此我在学生回顾总结后,自然引出地球经纬线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生活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当然说课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 和 老师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确定位置为什么要用数对 篇二

实际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凸显了不同的目标定位:有的认为学习数对是因为生活需要,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新方法,重点是将已学的行列表示法与新学的有序数对表示法进行对应,难点是突破“列在前,行在后”;有的认为要把现实物体抽象成点,学习的目标放在把点的位置进行符号化(数对)的过程;也有的认为应该突出坐标思想,引入数轴;等等。这些目标哪个正确?查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限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单从《课标》的要求来看,主要学习平面中点的位置表示,因此上述的教“方法”、教“过程”、教“思想”都需要。不过,一节课中容量有限,需要教师有所侧重。下面笔者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来谈“用数对确定位置”新授课环节的目标定位。

一、问题驱动,发现规则,创造数对

这一类教学把有序数对看成是一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新方法,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新方法的优点并学习新方法中所蕴含的规则。

【片段1】

呈现座位表,请大家猜一猜A同学的位置。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

师 :A同学到底在哪儿呢?如果这时候有一个数学家就在我们课堂上,他除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告诉大家以外,还会选择这样一种更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他的位置。[教师板书:(4,2)]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从下往上数的第4组左边的第2个;我是从上往下数的第4组左边的第2个;我觉得是从下往上数右边的第2个;也有可能是从上往下数右边的第2个……

师:(分别圈出学生所说的位置)怎么会有这么多位置呢?(学生发现用数对表示的规则不清)

师:老师不想直接告诉你们。不过,我可以透露一下,A同学最要好的朋友所在的位置如果也用这样的数对来表示的话,应该是(2,1)。(师在座位图中标出这位同学的位置)

生:我知道了,某某的数对是(2,1),而他正好在第2竖排、第1横排。所以我们小组发现,数对前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竖排,后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横排。A同学的数对是(4,2),说明他在从左往右的第4列,从前往后的第2排。

【片段2】

呈现座位表,请学生猜一猜A同学的位置。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

师: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不是有比像“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更简洁的方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

师:了不起!和数学家想一块儿去了。那么,到底有没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如果有,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把这一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在“第3排第4个、第4组第3个”的基础上,创造出比它更简洁、准确的方法。

学生小组研究后展示:①4排3个;② 4~3;③ 4·3;④竖4横3;⑤4↑3→⑥4,3。

师:这是从同学们中收集到的部分方法。看看每一种,似乎都挺简洁。到底该选哪一种呢?还是请大家来作评判吧。

……

师:其实数学家选择了第⑥种方法,并且规定:以后凡是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我们通常都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你会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解读与评价】

这两个片段源自同一位教师的设计,执教时间前后相隔5年。相同之处是这两个片段的预设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行列法表示物体的位置这一基础,引导学生发现用有序数对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对于为什么要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方法简洁”是教师的小结,也都用到了“数学家”在用这种方法时的说法。简洁不等于简单,“老师并没有打算直接把规则告诉大家”,在这里两者的差异呈现出来了,前者给出了“数学家”的一个答案(不告诉方法),让学生根据答案中学生的位置与数对的对应关系推断有序表示的规则。而后者的设计是先放开让学生自己构建规则,然后说明和理解“数学家”的选择结果。前者体现了推理思想,后者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样的设计,实践效果已被认可,值得学习。

如果要提出商榷的观点,那么在上面的设计中,学习任务是要找到一种“简洁方法”来确定座位。这个方法就是“有序数对”。用“有序数对”来确定座位,方法简洁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这样的说法,用这种方法大家都知道所说的位置在哪里,表达清晰明白易懂。如果想要说得更简洁一点,完全可以用省略几个字的方法,直接说“几排几座”,比如“4排2座”,大家都知道这个位置在第4排第2个位置。如果用(4,2)的方法,大家反而不知所云。

那么“有序数对”用在哪里呢?其实《课标》已有说明,学习“有序数对”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好铺垫”。也就是说“有序数对”的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表示平面中点的位置。数对其实就是坐标的原型,是点的位置抽象,有了数对我们可以计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数与式来描述点的运动轨迹,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座位图引入后不妨早些换成点子图(见图 1)。师生根据点子图来研究数对所表示的方法与规则,并且以运动的观点来进一步认识“有序数对”的价值。比如,把点(1,5)每次右移1格,将会得到哪些点?从这些点(2,5),(3,5),(4,5),(5,5),……(x,5)中可以发现什么?如果把点(2,5)上移或下移,这些点的位置怎样表示,它们有共同或不同的地方吗?把点(1,2),(2,3),(3,4)连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按照这样的规律,下一个点的位置是什么?等等。

二、绕开行列,引入数轴,接轨坐标

数对学习的认知基础是一年级 “方向”的上下左右,二年级 “找位置”的第几排第几个。在日常生活中则多用排与座。有基础当然好,但会带来负迁移——能不能绕开某些用语,比如排与座、行与列呢?

【片段】

师呈现座位表(图2)。

师:谁来说一说小军的位置?

生:从左往右数第4个。

出示方向箭头和数:→4

师:有方向,也有数,你能想到什么?

生:数轴。

师:横着的数轴,可以称为“横轴”,竖着的数轴,可以称为“竖轴”。(出示图3)

师:由生活中的位置,我们想到了数学中的数轴。有了数轴,这些位置一眼就看出来了,既简单又方便!(师出示教室中的座位图,再简化成点)

师:现在,你能把小明的位置记录下来吗?

学生活动后展示交流。

生:(4-3),(4·3),(4↑3→),(4,3)……

师:为了能确定位置,咱们再规定一下,先横着数,再竖着数。(板书)用这样的两个数就可以表示一个位置。为了看得更清楚,咱们用一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这样的一对数,也就是一个数对,表示一个位置,是一个整体,咱们用括号表示。[板书:(4,3)]

【解读与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提“行”“列”,只用“横着数”“竖着数”。怎样数呢?利用已有经验,从一维开始,借助数轴,横数从左往右,竖着数从下往上。因为是借助数轴,所以在数轴刻度标识的指引下,数的方向不会错。在二维坐标系中,学生经历自主表示点的位置过程,然后由教师介绍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则“先从左到右横着数,再从下往上竖着数”,简单地说就是“先横后竖”。这样教学淡化了现实中的物体的定位,也没有花费很多时间让学生去创造“符号”来表示“第几行、第几列”,也没有比较不同表示方法的优劣,而是直接告知学生为了“统一”“交流”的需要,先横看再竖看。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生,可能在脑海中浮现这样的一个形象的符号“”,而这先横后竖的形象,正好能与后继“直角坐标系”学习中的“横坐标”“纵坐标”顺利接轨。这样较为直接的教学,也得到了专家的响应。

不过,引入数轴、基于数轴的有序数对教学,与原有的“行列”表示法并不矛盾,如果仅仅是担心学生出错而完全舍弃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也会有局限,在碰到具体问题时,学生有可能混淆两者。那么,教师能不能在课中将点子图教学完以后再恢复座位图,让学生思考某同学的位置可以怎样表示,然后联通几种表示方法。当然,这只是笔者浅见,实际教学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另外,这样的教学还有一个地方不易处理:数轴的原点。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是直接出现。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呢?

三、追本溯源,丰富结构,凸显符号思想

用数对确定位置不是简单地将“行、列、排、座”升级,而是有其数学发展的内在脉络。我们知道要确定点的位置在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中所需的参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有序数对以及今后学习的坐标是空间结构的数学描述方法之一。能不能根据空间结构的层次来学习有序数对的表示呢?

【片段】

师:今天老师把刘谦这个大魔术师请来了。不过我把刘谦藏在这些点的后面。(师在黑板上画了5个点)你知道刘谦藏在哪儿吗?

生(疑惑):每个点的后面都有可能,少条件。

师(在黑板上写数“2”):现在你能知道吗?

生:我觉得要么藏在从左边数的第二个点的后面,要么藏在从右边数的第二个点的后面,还少条件……

师(标出方向“→”):现在呢?

师:你们真聪明。(师画上25个点)刘谦又给了我们这样的条件(2,5),他藏在哪儿?(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标记出所有的可能点)

师:还缺少什么条件?如果老师给你提示(4,1),它表示什么?能帮你找到刘谦藏哪儿吗?

师:对,你们说得好,这个位置我们用(2,5)表示。(2,5)在数学上叫数对,写的时候,先写表示列的数,再写表示行的数,也就是“先列后行”,最后写两边的括号。你会写了吗?

【解读与评价】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也让学生猜某人的位置,与前面不同的是,并不是直接出现二维的座位图,而是把“有序数对”与“维”联系起来:①当有多个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时,确定某个点的位置不仅要有方向还要有距离——从左还是右数起,从上还是下数起?离参照物(原点)是多少?②在平面上如何确定点的位置呢?学生发现条件不够了,因为它需要两个不同方向的距离来描述!所以,需要两个数来描述,并且还要统一描述规则。在课堂上一句“还要加什么条件?”的多次问题引导,既尊重了学生个体,还生成了多次对新条件的探索,更加深了学生对数对位置概念的理解与体验。

为什么需要数对,为什么需要有序数对?在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脉络。像这样基于空间结构层次的教学设计,就把一个几何概念所蕴含的结构性及所需要的统一性给揭示出来了。

有教师可能会疑问:这样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高,学生能不能适应?如果担心学生不能根据(4,1)发现规则,那么教师可以适时添上数轴,借助数轴,学生更有可能发现对应关系。毕竟,在这则教学中点与数对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规律还是很重要的。

数学规则的形成既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体现在人为因素中,又有其学科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其背后的科学因素中,对其不同的解读在教学中产生了多元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设计。有种说法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其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与读者分享众多教师智慧而感到喜悦的同时,也因囿于自身水平,不能介绍更多的研究成果而遗憾。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共同分享。

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篇三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下面我就我今天早上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实施策略进行反思。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怎样落实“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呢?课前互动,期待式的语言评价。如:“黄老师给我介绍,咱们班的孩子是最会思考,最会听讲的,他有没有吹牛呀?

全体学生大声的说道:没有吹牛!”再如,老师期待式的语言评价“说得真好,如果这节课大家真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老师会有奖励”实际就是在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端正学习态度,挑起学生为了老师的荣誉而战的无穷斗志,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

怎样落实“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呢?采用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各自创造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想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怎样落实“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如:在后边比较王乐和周明位置的活动中,数对(2,6)和(6,2)有什么不同?学生表述的不太清楚。

师示范引导说:因为数对(2,6)表示的是----生:第2列,第6行。

师:而数对(6,2)表示的是-----生很自然的说:第6列,第2行。

师:因为6在第一个数对中表示的是---(生:第6行----在第二个数对中----生心领神会的说:表示的是第6列),而2在第一个数对中表示的是----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完整的叙述。

对这个环节,反而导致在游戏环节中因对自己的数对不熟悉,而花了过多的时。

4.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修改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具:

多媒体、魔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能猜到你们面前的老师我从哪儿来吗? 生:和县

师:聪明,看来你的古诗词很丰富。两岸青山就是东梁山和西梁山,西梁山就在长江的西岸和县,老师的准确位置是和县历阳一小,大家可以叫我朱老师,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准备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师:想得到它吗? 生:想!

师:没那么容易哦,我已经把礼物藏在一个同学的抽屉里了。如果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在哪,礼物就是你的了,谁愿意试一试? 生:(纷纷举手)

师:在我的前方,告诉我它在哪? 生:(猜不出来)

师:那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提示? 生:在第几组 师:在第四组 生:(仍然猜不出来)师:还需要什么提示?

生:在第几排?(或第几个),请把礼物拿出来,送给你!

师:同学们,想知道刚才老师的礼物藏在哪,需要——描述它的准确位置,如何准确,简洁的描述一个人或一个物体的位置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新授——平面图形上探究数对表示位置 1.班级平面图里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红在班级的位置平面图 师:请看大屏幕,请你描述小红的位置。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小红的位置没有变,大家的说法却不一样,怎么办? 师:规定,统一。(课件出示)课件演示(点子图闪烁)

师:数学上规定:这样的竖排我们叫做列,列是纵向的。

这样的每一横排叫做行,行是横向的。一般来说,以观察者左起一列为第1列,列是从左往右数,列(左——右)。带着学生一起数第2列……

以观察者最近的一行为第1行,行是从前往后数,行(前——后)带着大家一起数第1行……

我们往往先说列,再说行(板书:先列后行)

师:现在你能用我们规定的列和行来描述一下小红的位置吗?带着一起数数。生:第5列第4行。(师板书)

师:小云坐在这里,她的位置你会说吗?(课件出示)生:第4列第5行

师:小丽的位置是第2列第2行,你知道她坐在哪里吗?

师:现在还有几个位置想请同学们帮我记录下来,我来读,请大家在草稿本上记录。

第1列第5行,第3列第6行,第4列第5行,第6列第2行,第2列第6行……

师:记好了吗?

反馈:记录下来的同学好像不多,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吧这些内容全都记下来,你的记录方法必须怎么样?(简洁)

你们说,是你们自己创造记录方法还是老师来教?

师:请大家用最简洁的办法记录小红的位置?作业纸上完成。师: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有5和4。…… 师:哪个更好些? 生:(给学生争论)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当年很多数学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你们黑板上的这些答案。用哪种方法呢,大家争论不下,后来干脆作了统一规定,先写一个5表示第5列,再写一个4表示第4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表示的是一个位置,所以用括号括起来,数学中这样表示位置的方法叫“数对”。(边说师边板书)师:知道为什么叫数对吗? 生:……

师:说得真好,我们通常说,一对好朋友,就是2人。数对,就是两个数一对好朋友。这名字真形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数对:(5,4)下面,你能用数对把小云和小丽的位置简洁准确的表示出来吗? 两生板演:(4,5)(2,2)

师:小红和小云两个位置都有4和5,这两个数对不是一样吗?小丽是(2,2)这里两个2一样吗?

学生小结:因为4和5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意思也就不一样。前面表示的是列,后面表示的是行。前面一个2是第2列,后面一个2是第2行。完善课题板书——用数对确定位置。师: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有什么好处? 生:简洁。师:还有吗? 生:准确。

师:准确、简洁是咱们数学的特色,2.方格图里的确定位置 师:同学们,别小看数对的学问,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它的。(课件出示)师:这是我们和县的旅游景点图,欢迎你们去和县旅游参观啊,你能用数对说出景点的位置吗?生回答。师:这儿还有一个饭店,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呢?(课件出示)(0,0)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它。

师:真好!不过下面的问题恐怕就不容易解决了。请看(课件出示),怎么啦 生:都出格了。

师:说得好!已经出格了,还能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生:我是估计的。古塔大约在第7列第2行,所以古塔的数对应该是(7,2),报亭大约在第8列第4行,所以报亭的数对应该(8,4)。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一下这两个数对,对不对呢? 生:只要把格子再往外画一些就行了。(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平面图形上的位置你们都可以确定了?下面考考大家。

(三)拓展练习

1.瞧,这儿有一个三角形ABC。(课件出示)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没有方格图。师:如果给了你方格图呢? 生:那就能用数对来表示了。师:确定? 生:确定!师:谁来试试?(课件出示)生:啊?不对,还是不能确定。

师:奇怪,不是说给了方格图就可以确定三个顶点的位置了吗?

生:可是,你还没有标上行数和列数啊!没有行数和列数,怎么确定位置呀? 师:看来,光有方格图还不行,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确定列数和行数。(出示课件)现在,能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生:能!师:谁来说说?

生:A是(1,1),B是(4,1),C是(4,3)。师:没听清楚,A是多少? 生:A是(1,1)。

(就在学生齐答的时候,师将画面悄悄替换成下图)

师:是(1,1)吗?我看好像不对哦。(生先是一愣,随后大呼大当)生:老师,你动了手脚,刚才明明是(1,1,)。生:你的方格图换了!师:换了吗? 生:换了!肯定换了!

师:呵呵,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老师这里的方格图的确是换了。那现在的三个顶点,你还能说出它们的数对吗? 生:能!A是(2,2),B是(5,2),C是(4,5)。

师:不过,老师这儿有问题了。A、B、C三个点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生:没有。

师:对呀!点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可为什么同样是A点,相应的数对却发生变化了呢? 生:因为方格图发生了变化。师:由此,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同一个点,在不同的方格图上,也可能用不同的数对来表示。2.根据A点判断列数和行数

师:说得真好!不过,不管在哪张方格图上,什么东西一定不能缺? 生:行数和列数。师:真的不能少吗? 生:真的!

师:下面,我就不给你行数和列数。但我相信,只要善于思考,你也一定能根据前面的规则找出相应的数对。(课件出示)生思考 生:我觉得B点的数对应该是(7,4)。

师:奇怪,不是没行数和列数了吗?你又是怎么判断的?

生:A点的数对是(3,4),说明A在第3列,照这样数下去,B就在第7列。而B点和A点在同一行,所以行数应该相同,都是4,所以B点的数对是(7,4)。

师:真了不起,借助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根据数对进行推理,同样可以找到B点的数对。用类似的方法,你能找到C点的数对吗?

生:能!是(6,7)。既然A点在第3列、第4行,照这样数一数,我们便发现,C点在第6列第7行,所以可以用数对(6,7)来表示。师:现在看来,没有行数和列数,我们能找出相应的数对吗? 生:能!

师:其实,这道题中的行数和列数还是告诉了我们。只不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已。因为,根据A点的数对,我们便可以判断行数和列数了。要找到相应的数对,还是需要行数和列数的。3.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刚才我们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在我们的教室里,能不能用数对确定每个同学的位置呢?我们先来确定第1列第1行。第一列同学挥挥手,第一行同学挥挥手。

师:你的位置是……(请大家把自己的位置写下来)

生:……(喊3到4名同学介绍)师:看来,自我介绍并不难。能用这样的方式再来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吗?你说数对,让老师来猜猜他是谁? 生:我最好的朋友,她的数对是(3,2)。师:我来认识一下,第2列,第3行。认识你很高兴。生:不对,弄错了,我说的是(3,2),不是(2,3)。师:(3,2),(2,3),不都是这两个数吗?怎么就不对了呢?

生:前面的表示列数,后面的表示行数,所以谁在前谁在后很重要。交换位置后,相应的点就不同了。

师:看来,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师重新找到(3,2),原来是你啊!(和学生握手:认识你真高兴!)

师:老师要选几个同学做自己的好朋友,请对号站起来。(4,1),(4,2),(4,3),(4,4)(课件出示)师: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一队?

生:这四个数对列数都是4,说明他们都在第4列,当然就站起来一队了。师:你很善于观察和思考,前面一个数字相同表示它们是同一列。不过我觉得这还不算什么。说4个数对,站起来一列。要是我说,我只用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列同学全站起来,你们信吗?

生:不信!(如果学生说信,你就说:找到知音了,原来大家对我一直这么信任!请看——)

课件出示:(3,x),符合要求的同学请起立。

师:对第一个学生说:奇怪,我没有写(3,1),你怎么站起来了? 生:x是一个未知数,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等,所以我们都站起来了。

师:站起来的这一列数对第一个数都是几?(3)瞧,老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让一列同学站起来。你们也能做到吗?(学生活动)师:下面比比看,谁反应快。请(x, 3)起立,(5, y)举手,谁又起立又举手?为什么? 生:他数对是(5,3)

师:刚才我们用一个数对就让一列或是一行同学站起来了。有没有更厉害的,能写一个数对让全班起立呢?生:预设学生说(x,x),行和列都是相同的,你们行和列都是相同的吗?当X是1是谁?2呢?两个未知数是一样的只有行和列是一样的同学才能站起来,(x,x)=(1,1)(2,2)(3,3)……引导学生表示为(X,Y)。如果学生不说(x,x),就设置马鞍山小记者采访环节,采访(x,x)同学。

(四)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用数对确定位置。

师: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几个数? 一个数可以确定位置吗?。

(课件出示)看看,小芳排在第几个?(小芳排第4个)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确定了小芳的位置呢? 生:这里只有一行……

5.《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篇五

1、教材简析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接手的新班可以前概念按得分王的标准进行预测进行)

3、设计理念

教材设计的情境图是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队列练习,结合我们本校的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没有进行军训,不了解队列的一些知识,于是我本着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入手,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从学生的教室座位入手,引出数对知识,再过渡到方格图中来确定位置,同时渗透后续坐标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全部要求掌握)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大师、大将要求全部掌握,得分王能够尝试)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包含得分王都能够得到体验)【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掌握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易错点】学生容易将行、列混淆而错误表达。【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我们德州长河小学的同学一起上课。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击鼓传花“游戏!

要求:听鼓声传花并藏起来,老师不知道,请同学们帮帮我告诉它的位置?在纸上写出来!

2、游戏开始,老师喊停,学生写位置。

3、展示不完全的信息,引入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表述不同的意见。最后形成合理的数对表示方法。

4、反复几次游戏,逐渐让学生说出花的位置的(老师提醒按从左往右数列,从前往后数行。)用了几组数确定位置?两个数也是一对数,5、揭题:用数对表示位置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确定一个人的位臵,用两个数表示的必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由一维的认识上升至二维空间,这是本节课导课的关键,在学生知道必须用两个数来确定位臵的基础上,带着任务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合作探究

活动

(一):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班长在什么位置?

要求:1.确定班长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每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怎么读?

3.什么是列?什么是行?

(注意:在讨论过程中,各组分工明确、表述清晰、声音响亮都有加分哦!)(讨论时间三分钟左右完成)(1)小组讨论认识数对。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找到简洁表述位置的方法,并展示汇报,引发要有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记录,引出数对。

【先让学生尝试简化表示位臵的方法,更充分的体验数对的简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行列的规则。

由此引出:数学上规定竖排为列,从左往右数分别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横排为行,从前往后数分别为第一行,第二行„„

(3)检测练习:

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吗?请做在答题纸上。

游戏练习:看看谁的反应速度快,我说到谁的位置谁就迅速的站起来。

【本环节的设计,花大量的时间,非常细致的组织学生明确行列的排列规则,为下面抽象数对的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先让学生尝试简化表示位臵的方法,更充分的体验数对的简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活动

(二):根据数对找到位置 找朋友

1、应用数对表示其他同学位置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你先想一想你的好朋友是谁,然后用数对把他的位置写出来,我们一起帮你找朋友。

生说,朋友站立,大家判断,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2、进一步深化对数对的理解

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朋友,请你帮我找到这几位好朋友。电脑出示:(3,4)(4,3)

问: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都有3和4,位置颠倒了。

师:这两个数对,都有3和4,为什么有两位同学起立?一位同学在这儿,一位同学在那儿,怎么回事? 生:(3,4)表示第3列第4行,而(4,3)表示第4列第3行,是两位不同的同学。

小结:由此看来,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数对中的两个数的位置能颠倒吗?(不能)

3、练习

(二)由各组任选一题进行解答,出示多媒体投影,讨论结束后再进行展示。

【本环节设计意图:数学既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能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数对的认识和理解。最主要的使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很好的渗透了“坐标”这一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设计用砸金蛋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共分五道题,主要包含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拓展应用

1、生活中的数对: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间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德州的经纬度坐标。

2、数对的发现:笛卡尔的故事

【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景,来拓展延伸课堂知识。】

由此看来,准确的确定位置对我们来说怎么样——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五、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自述)布置分层作业:大师:自主练习第5、6题

大将:自主练习第4、5题 得分王:自主练习第3、4题

1、采用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也就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的目的;

2、而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特别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归纳、类比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而这也正是第二学段教师所必须努力的。

3、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交流,汇报,有利于学生更主动更开放地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汇报展示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更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享受其过程。

6.《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篇六

《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

在第一单元的《位置》教学中,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

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列在前,行在后”的数对表示方法,是用记忆来掌握的。在练习中多次会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如果不明白道理仅靠规定或记忆,也经常将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看来,学生虽然已经学会了数对的表示方法,但出现列数和行数位置颠倒的错误是属于记忆模糊的问题。对数对中列数在前,行数在后的表示方式,数学家或者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了?由于我看到的资料有限,一时还无法找到教材中专家这样规定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思辨:数对中,数学家为什么要把列数写在前,行数写在后呢?这样也许会给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7.《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篇七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行、列的含义与确定行、列的规则,再有意识让学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即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然后根据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并尝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课堂上学生合作愉快,讨论积极热烈,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并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转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如同一列中,数对中的前一数相同;同一行中,数对的后一个数相同等等。接着让学生充当小小的设计师,设计一下增添的地砖所贴的位置,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美感,还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8.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由语言描述到数对表示座位的过程。2.能用数对表示平面图中同学的座位,知道数对与座位是一一对应的。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数和图来描述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排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排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明天咱们班要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你怎么向家长介绍你现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生:我坐在第5列的倒数第一个。师: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生:从左边开始数的。

教师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注意提问时前后左右都要提问到。(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很自然地联系到了学生的实际,师生自然地走进了新课,并关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位置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用列和行表示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不同的方法介绍了自己的位置,那么,咱们统一一下说法,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排,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排一般从前往后数,就像现在咱们的位置,从老师的左手方向开始,这是第一列、第二列……同样,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排来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吗? 生1:我的位置在第2列、第3排 生2:我的位置在第4列、第1排 生3:……

2、用数对表示确定的位置并发现规律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红红他们班的学生座位示意图,并说一说红红和亮亮在第几列,第几排? 生:红红在第2列,第3排。

师:这样记录有点慢和复杂,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记录呢?我们可以把2和3写在小括号里,用逗号隔开,用这样一对数来表示第2列,第3排,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叫做数对。同学们,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需要几个数?

生:两个数

师: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个数呢? 生: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排。

师:那么,亮亮在第几列、第几排?用数对怎么表示? 生:亮亮在第7列,第4排,用数对(7,4)表示。师:同学们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生:会!

师:那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师:写完了吗? 生:写完了!师:写完后同组互换检查,同学们都检查好了吗?那老师也想检查几个同学的,我出一个数对,这个数对表示的是哪个位置,咱们就请这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如果对了,同学们鼓鼓掌表扬表扬他,如果不对,同学们摇摇头,分析一下错在哪里,好吗?

师:提问之后总结,学生表现都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继续完成任务:请第四列的同学起立,他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是什么? 生:(4,1)(4,2)(4,3)(4,4)师: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个数字相同,也就是说都在同一列

师:那么,下面这些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哪里?请在这些位置的同学们站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同学都在第二排,第二个数字相同,说明都在同一排。

师:那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哪两个位置? 表示这两个位置的学生起立

师总结:数字顺序颠倒,这两个数对表示的位置不一样,数对在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字表示在第几列,第二个数字表示在第几排。

三、巩固新知

游戏一:我说数对,你起立

教师说出数对,位置相对应的学生起立,检测新知掌握情况 生积极性高

游戏二:我说你猜,找朋友

由一名同学用数对说出他的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同学根据所说数对猜出他的好友是谁。游戏三:寻找新座位

根据老师新分给的写有数对的纸条快速找到自己的新座位。老师赠言:学好数学,其乐无穷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1、2、3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红红 数对(2,3)

9.《确定位置》评课稿[范文] 篇九

一、导课独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上课伊始,刘湘丽老师以学生的游戏——“击鼓传花”的活动导入新课,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传到花的这位幸运同学在什么位置”为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而这些看似简单、随意的师生对话,一是较好地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教师在搜集信息: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究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对话中呈现,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在对话中形成,而接下来的教学便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充满生机。

接着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引出“数对”这个数学知识前,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并用彩色粉笔板书,因比较醒目,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下一步出示的数学家笛卡尔表示方法形成了一个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表示的方法和数学家笛卡尔发明的差距和区别,从内心里敬佩数学家笛卡尔,从而怀着崇敬的感情喊了喊他的名字,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了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注意到刘老师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说得又响亮又清楚、真不错、给点掌声”,如:请学生写出自己的座位号或说一说自己朋友的座位号等活动。可以想象:当学生说出自己朋友的座位号时,那真是一丝亲切在心头„„当老师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的评价时,学生的心里是多么的自豪„„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通过语言暗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最可贵的是教学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现在老师只要说出一个数对就能让一列同学齐刷刷的都站起来,你们信不信?课件(4,y)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教学内容的一个升华,这个y代表的是第4列的某个同学,但哪一行不知道,所以第4列的所有同学都必须站起来,但一开始第4列有的同学不知道站起来。经过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写一个能让同一行的同学全站起来的数对,如(x,1)结果第一行的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课堂效果就非常明显。又如景区平面图的三清山的景点“老道拜月”“猴王献宝”它们的位置不在画好的平面图内,学生能想到延长横轴和纵轴,补充平面图来确定这两处景点的位置,说明学生已经能用数对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去,进一步体现了课堂效果的明显性,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整节课同学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上课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整节课充满勃勃生机。

一、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才体验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赋予数学的生活化。

在教室中用数对表示位置这一环节,师:同学们都能在平面图中用数对找位置,现在回到我们的教室,你们要把观察的角度转移到我这来,刘老师为观察者,观察者的左边起是第一列,请第一列同学和我招招手,第三列同学和大家招招手,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和后面的听课老师招招手。第二行的同学也招招手,第三行招招手,1

刘老师说:现在大家明确了如何站在观察者的角度用数对来确定位置。那么,以老师为观察者,谁用数对来介绍刚才拿花同学的位置?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回到生活中来,明确了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回到导课的问题中去,学生马上就能用所学的数对知识来介绍刚才拿花同学的位置,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让学生迅速地体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刘老师说:“大家都能用数对准确的表示出自己的位置,现在,我来说数对请相对应的同学起立”以上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和自己息息相关,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练习的这个环节中,她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现在就让我们拿着这张闯关得到的团体票去游览风景秀丽的三清山吧!三清山同学们多么熟悉的景点,同学们的兴趣更浓厚了,做相关的练习轻松而愉快!用数对表示周围的景物,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建立起空间观念。意在想象与推理中来巩固数对知识。这样,巩固数对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对的图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纵观本节课,刘老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刘老师通过颇具灵感的设计,展示了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

四、提几点建议

1、数对相当于坐标,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某一处的位置。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对。但数对是谁留意生活而发明的呢? 刘老师介绍了数对是笛卡尔发明的,但既然提到笛卡尔,是否让学生多了解数对发明的背景和在生活中的其它用途呢?如果考虑到时间的话,能否让学生课外去了解有关数对更多的知识。比如了解笛卡尔发明数对的背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笛卡尔便把蜘蛛的位置作为开始,标为(0,0),便用数对表示出了蜘蛛网上的所有交叉点;还可让学生了解数对的其它表示

(1)在下五子棋时,我们会发现五子棋的列用数字表示,行用字母表示。

(2)地球上的纬线是横着的,经线是竖着的,也可以用数对确定下来。

这些知识的延伸能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一项的发明都是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

3、学生探究表示数对的方法时间是否用得过长。

4、刘老师课的结尾是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身边,让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课的结尾设计是否感觉平铺直叙了一些,能否使这节课更加别具匠心、耐人寻味、意义深远、锦上添花。如课的结尾能不能设计一个高潮:通过数对的描点连线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幻化出了一个红心的图案,使大家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用心学习,用心做事,做生活 2

中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就会天天都开心。”

《确定位置》评课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得以体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从现实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

“位置”在生活中运用广泛,程老师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猜一猜”引出课题,导入新知,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这种充满了“人情味”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明确了什么是位置,初步感受到准确表达出一个人的位置的方法。选取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现实场景为素材,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趣,利用我们身边的情境来看、说、写、找,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还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中,程老师充分重视游戏、观察、比较、发现等各种学法的应用,并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找座位”、“说美景”、“送动物回家”、“下象棋”等多种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中,程老师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确定小青的位置,在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同一个位置后,又顺着学生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确定位置的知识,进而自然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知识的获得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主动地探究、主动地发现。最后,在新课教学快结束时,向学生展示了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大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与其是作为本课的结束,更是向学生展开了数学学习的新画卷,学生在欣赏这些应用的同时,是对数学产生更深厚兴趣的过程,数学文化的渗透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总之,这节课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脑观察,动口表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与程老师商榷,在巩固环节“小动物回家”这一游戏时,小动物放的位置应在纵横坐标的交叉点上,而不应该放在这个区间里,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来看,似乎显得不够严密和科学。

《确定位置》评课稿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3

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本节课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些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作铺垫,都有极大作用。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具有如下精彩亮点:

1、找准知识的建构点,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数对”的概念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不易理解,本节课程老师利用学生的座位为辅助手段,有意创设多个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思维的提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研究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

2、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本节课多次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恰当地为学生创设学习资源,将数学置身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用数学意识。

比如程老师将我们桐城市的各个景点,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学生说对了,还能欣赏美景,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真有用。

3、评价方式的多维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

比如一个学生受伤了,还在认真思考问题,程老师就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带病坚持上课,表现还这样好”。还有小朋友用点子图来表示“小青”的位置,虽然不是很简便,但程老师鼓励这一个学生:“你的方法很有创意。”等等,程老师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本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课堂效果也非常不错。接下来谈谈自己对程老师课堂一些小的细节的一点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在新课伊始的游戏“猜一猜”中,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写出自己的位置,有学生写“我个子很矮”,有的写“第一组第3个”,有的写“我喜欢跳绳”,有的写“穿红色衣服”等等,在学生们相互熟识的情况下,外貌特征是孩子最熟悉的,班上很矮的同学,大家只要一看,谁都知道他在什么位置,不必再数第几组第几个,所以这个游戏并不能突出“位置”确定用“第几组第几个”这种方法的简法性,由此引入课题,似乎不是很顺畅,也不是很有必要。

2、在拓展延伸中有一题,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将标有数对的点连起来看是什么图案。有的学生说连错了,因为每人连的图案都不太一样,老师此时可以不急于表明:其实不是大家连错了,是老师给的数对不一样。如果在学生困惑时给学生一点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学生一定会知道:是因为数对不同,点的位置不同,图形也就不一样,这样学生自己探究感知出新知识,会更加深学生对数对的认识,也更感受到了“数对”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首先感谢程老师奉献给我们的精彩的一课。这节课有我们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要求恰当,教学紧扣主题。

2、教态亲切、自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没有简单照搬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而是从真实的课堂情境出发,再引入教材中的情景,创造地运用了教材。

4、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既给学生美的享受,又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我有些困惑的地方:

1、经线和纬线出示的时间是否有点短,学生有没有时间品味,能不能出示图例。“神舟六号、七号”课件的出示时一字一声,如果配了音乐而不用一字一声效果是不是更好。

2、老师的好朋友在(11,),能不能再添一个(,2),这样是否更能说明数对这两个数字缺一不可,缺了哪个都不行,它是一对数,所以打上()表示更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对。

关于程艮凤老师《确定位置》的评课稿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位《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课时《确定位置》

(一)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根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中建立数学模型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程老师一开始运用卡纸,请学生书写自己的姓名,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位置,让其他的学生根据描述来猜猜是谁?使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发现到问题——很不容易猜。那么,如何准确的表达一个人的位置,让我们很容易地就知道是谁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该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学生也明白要学什么。在探究如何确定位置时,程老师以班级座位表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入手,让学生尝试用一种方式来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通过汇报、交流、分析再一次发现问题——如何用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来表达,并最终达到统一:用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加上小括号的方式来表达,明确指出这种数学上的表达方式就叫数对。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数对的练习,进一步明确数对中两个数的含义,明确数对的表达方式。接着,程老师从本班真实情境出发,与学生做游戏,找一找、猜一猜,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理解数对这一抽象概念。

在从班级座位表转变到方格纸的这一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知识建构过程中,程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演示,从座位图的逐渐变淡到最后的消失,完全呈现出方格图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座位图与方格图之间的联系:座位图中第几组就是方格图中横轴上对应的第几,座位图中第几个就是方格图中纵轴上对应的第几,使学生有大脑中初步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模型。在完成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后,程老师再次借用课件出示学校周围的建筑物(放在方格纸中),让生描述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达到了很好的巩固与应用的效果。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通过找一找,逛游乐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对的理解之后,程老师再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哪些地方都是用两个数来确定位置的,使得学生在原有的对数对理解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整节课精彩纷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态从容、和蔼,师生互动氛围好,教学效果颇佳。

《确定位置》评课稿

《确定位置》这节课主要学习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直观性强,学生之间学习描述位置主 5

要凭借生活经验,而这节课要上升到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有幸聆听实验小学程艮凤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其成功之处在于: 程老师架起了一座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从生活中学生在教室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体验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是最简单的。同时设计了很多趣味性和游戏性较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学习,理解“数对”的表示方法,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问题中积极探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在上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高高举起不愿放下的小手,许多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都在遗憾、叹息。

这节课结构紧凑,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知识,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例如程老师写出只有一个数字去找好朋友时,却没有同学起立,这时程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两个数字也就是数对才能确定位置。

另外,程老师课堂经验丰富、态度亲切,不吝啬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学习,这里不一一尽述。

可能是借班上课的原因,教师在组织学生根据数对来描点连线时,课堂稍嫌混乱,如果教师先说清楚要求:根据数对,在格子纸上找到对应的点,按顺序连起来,就能看到一个美丽的图案。这样便于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判断、评价。

关于程艮凤老师《确定位置》一课的评价意见

本节课由游戏导入,引出课题,继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最后通过一系列地、多样化的练习来强化、巩固这一知识点。整节课目标明确,教学流程安排清晰、合理,教学效果非常好,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亮点,值得我学习、借鉴。

一、充分利用身边有利地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习到了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如:学校附近地图的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数对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欣赏了桐城的诸多风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再如:象棋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爱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

二、导入新颖、有趣。本节课的导入不落俗套,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述方法,引出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一个同学的位置。这样导入新课,不仅活跃了气氛,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数对的必要性。

三、难点点拨巧妙。通过课件轻松地将实物图与方格图联系起来,将座位图逐步数学化、抽象化为方格图,处理得非常巧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

四、师生互动非常多,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地交流空间及展示的平台。如:对口令游戏,用数对点名回答问题、引出数对表示方法等都是以学生为主。

五、游戏了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体现在:

1、寻找身边的数对知识的运用。

2、介绍“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3、“经纬”线知识。

六、注重了课堂细节的处理。如:数对(1,5)与(5,1),(4、6)与(6,4)的对比,当学生用点字图表示学生座位时,教师予以肯定、表扬等等。几点思考:

1、练习题的选择是否可以精练些?

10.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篇十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王运礼

教学内容:青岛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七单元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力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举起你的右手(左手),用你的右手摸一下你的左耳朵

一、创设情景,激学导思

师:上课。我现在站在了讲台中央,老师现在描述了自己的什么?找学生回答后,(板书:位置)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刚才回答问题这位同学的位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清楚么?

(学生各抒已见,用各种方式来表达)

师:刚才你们描述“排”“组”“第三个”“第四个”又是指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灵活来提问)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的位置是一定的,却有不同的说法?还有这样一一解释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

二、逐步抽象,探求新知 活动1:明确列、行的排列规律

师:在数学上通常是把竖排叫称作“列”(板书:列)把横排叫做“行”(板书:行)而我们确定第几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板书:从左往右)确定第几行时,我们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板书:从前到后)师: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班的座次,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 师:下面听老师的口令,请第三列的同学起立,请第四行的同学起立 师:刚才哪位同学起来两次?为什么?

师:如果我让第二列第五行的同学起立,还有哪位同学会起来两次?为什么? 师:现在让我们再重新来描述一下刚才回答问题这个同学的位置。活动2:明确实物图中的列、行

出示情景图:暑假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了“走进军营”夏令营,瞧他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

师:谁下来指一指哪是第一列?哪是第一行?

师:你能说出小强同学所在的位置么?(板书:小强 第 3列 第2行)师:谁来说一下小青的位置?小芳呢?(板书:小青第1列第5行)(板书:小芳第5列第2行)师:其它几位小朋友们的位置请同学打开课本,说给你的同桌听。活动3:抽象位置图,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如果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小战士,那这个队列图可以表示成这样一个图(出示点子图)

师:你认为这样表示队列有什么好处?(表示更简单,更清楚)师:那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找学生下来指一下)师:小刚在第二列第四行,你能找到他么?小芳在哪?

师: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说出小强的位置,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单呢?(板书 3 2)

师:因为3和2是表示小强在队列中的位置,因此我们在3和2中间用“,”把列和行分开,然后用()表示2行这个整体。读作三二(板书:(3、,2)读作:三二)

师:象这样的一对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数对(板书:数对)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把课补充完整)师:三二是用来表示谁的位置?

师:如何用数对表示小青和小芳的位置?

师:你还会用数对表示谁的位置?(生把其他小战士的数对记下)师小结: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的表示物体的位置。

师:我们班每位同学的位置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上课一开始回答问的同学,她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呢? 生:可以用数对(2,5)表示。师:请你把自己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出来,写在卡片上。(同位互查对错。师搜集学生的部分数对卡片。)(出示数对,学生判断表示的是谁的位置。)

师:这几个同学哪些是同一列的?哪些是同一行的?为什么? 师:有没有哪两个同学的位置是用同一个数对来表示的?为什么? 师:写数对时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 活动

4、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师:刚才同学们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老师发现有几个同学刚才表现不错,我提供他们位置的数对,你来猜一下他们是谁?(3,5)(2,3)(1,)(,2)(,)

(学生开始猜,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追问,那可能是谁?)师:只要你努力表现,就有可能是你!师:通过刚才猜猜看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师:数对必须由两个数组成,也就是说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活动

5、根据数对在方格中找位置

师:刚才的点子图没有难倒大家,下面我把这些点连成方格图,你还能在这张格子图里表示出小战士的位置么?

师:先还观察格子图,和刚才的图相比又有什么好处?(更清楚,更简单了)师:你能尝试着把小强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么? 师:请把小刚,小亮,小明的位置也一一天图上表示出来

三、概括总结,条理知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感受?

(用数对表示位置很简单也很方便,)(用方格图来表示比点子图和实物图更简单)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深化知识

师:像这种用两个数确定物体位置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完成课后自主联系1、2 师:你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对么?

师:生活中用到数对的地方很多,比如看电影看演出的票,比如下国际象用来记录棋子的方法,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它的用处可大了: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经线呈南北走向,纬线呈东西走向。有了经纬线这个网络,人们不仅可以根据经纬度很方便地找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而且可根据该地点的经纬度测算出该地点与我们的距离。如北京在北纬40度,东经116度。而我们美丽的家乡----金都招远则位于东经120度北纬37度附近。“神舟”5号和“神舟”6号返回舱降落位置,都是由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检测出来的。现在这项技术也已应用了汽车导航等其它领域

五、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上一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