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范文(9篇)
1.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范文 篇一
授课教师:刘雨洁 课题: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四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例文,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要得当,态度要真诚。
2.学会倾诉,学会与人交流,并用笔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难点:认真阅读例文,体会表达方式。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审清习作题目,弄清习作要求。2.认真阅读范文,体会写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比如与同学相处时受到委屈;做了错事羞于向别人道歉;取得了好成绩却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
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她),进行书面交流)。
2.今天,我们的习作的题目可以叫:_______,我想对您(你)说 板书课题。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出示)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一件什么事?(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赵洁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他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赵洁的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3.师相机指导:赵洁同学非常诚恳地和老师“说”了自己的心事,语言诚恳,感情真挚,我想,他的老师看了,一定会原谅他的,你们说是不是?
4.那么我们在平时习作时也要做到以下几点:(1).生活小事见真情 ;(2).细节描写;(3).融情于事。
多媒体出示片段:
“爸爸,我好怕:爸爸,您从我手中接过试卷,脸突然阴沉下来,两道眉毛紧锁,眼睛瞪得大大的,显得那么凶,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手不停地敲着桌子。您知道当时我有多么害怕吗?这次考试我虽然考的不好,但是我确实已经尽力了,而且这次的成绩比上次还进步了不少,这些您怎么就看不到?”
现在我们就以上片段讨论交流一下:片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它对爸爸进行了哪些描写?这对你有何启示?
三、习作构思
1.学生自由谈话,明确:想对谁说?说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谈话,指导其选材。
四、指导习作
1.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多媒体出示词语:心乱如麻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坐立不安
喜气洋洋 眉飞色舞 欣喜若狂 开怀大笑
怒火中烧 勃然大怒 火冒三丈 怒气冲天
好言好语 直言相告 好言相劝 言之有理 3.等会练笔时,希望大家可以或多或少地用上以上一些词语。
五、开心练笔
指导学生仿照范文或片段试写这次习作的中心部分。
六、交流探究
学生分小组共同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学生评议,教师参与指导。
教后反思:
表达内心最想说的话——习作四
第九册《习作4》要求学生写自己最想对某个人说的心里话,在备课前我就想这应该是学生们最容易写的作文了,因为孩子们心里都有心里话。
而要怎样激发学生内心最想说的话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教材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资源,一是范文《请您原谅我》,二是写作提示及要求。
在这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这篇范文,找到写出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语句,并从老师的角度来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看到这封信你会怎样想?(会原谅他)为什么呢?因为他表达出了真情实感,而这些真情实感就是通过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表达出来的。因此就让学生明白了本次作文应该怎样表达真情实感。
接着,就是选材方面了。范文之后是本次作文的提示和要求,除了可以向老师诉说心里话还可向谁诉说呢?除了请求原谅之外,还可以说些什么呢?得到启发后,学生说可以对爸爸、妈妈等亲人,可以说自己的委屈、诉说自己歉意、表达自己的问候、提出自己的意见等等。一下子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之后我请了一个学生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她想对爸爸说说话要算话。她一边说我一边在旁边对她的叙述进行点评,让学生们明白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活动很重要,这样就能让读者看到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草稿收上来,教学是有一定实效的,这说明只要抓住了学生内心的世界,你就能指导学生把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
2.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范文 篇二
一、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
(一) 口算中的错误
这三道口算题的错误之处都在于学生没有将数位对齐计算。
(二) 笔算中的错误
第一题的错误原因是得数中间的0未写, 而学生的解释是“上课时老师不是说可以利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去掉吗?”是啊, 这位同学将小数中间的0和小数末尾的0理解成同一概念了。可以看出学生对“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没有学好。
第二题的错误原因是在得数的整数部分的十位上也写了0, 问学生这样做的原因, 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 就是凭感觉做。做数学题最怕的就是凭感觉,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随意做的做题习惯。
第三题的错误原因是被减数百分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把减数百分位上的9直接移下来。这类题是被减数小数位数小于减数小数位数的题, 错误比较普遍。
(三) 简便计算中的错误
整数加减法中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 即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这个性质学生熟记于心, 但运用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在把括号摘掉的时候括号里的加号总是忘了变成减号, 因此导致错误。
这道题目学生极易和上一题利用减法的性质解题混淆, 尤其是当看到后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整数时, 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再加上题目中的要求是怎样简便怎样算, 因此, 学生就坚定地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
在移动数的时候要带着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 针对这个错误, 笔者对学生说:“每个数前面的符号就像是数的孩子, 在移动这个数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将它的孩子一起带走, 并保持该运算不变。”
这种类型的题目 (包括乘除法中类似的题目) 学生是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的, 可能这也和每个人的视觉效应有关吧, 对称在这儿起了不小的坏作用。
二、对策思考
传统的计算教学采用的基本模式是:从基本训练—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巩固练习、重复操作—形成计算技能。学生因计算的枯燥而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 对于计算教学来说, 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在课堂教学中,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 显得更为重要。
(一)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研究表明, 计算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 学习兴趣高, 计算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因此, 教师在组织练习时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情境。如可以采取“帮助小兔找回家”“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算式与得数的连线;也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的竞赛类的题目, 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氛围中, 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可以设计“啄木鸟医生”“小马虎的作业”等纠错练习, 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和校正错误的能力。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避免因为单调的计算而产生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当然, 将一组基本练习融合在一定情境中, 也能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 注重计算的算理理解
在重点探究算法时, 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 尊重他们的想法, 哪怕是不合理的, 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 初步明确算理。重点探究后, 也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 而是让他们继续尝试, 仍允许他们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在进一步的交流中感受小数的计算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计算这样的题目, 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 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 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 学生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1) 审题清。学生在计算中由于没有看清数字, 而出现计算错误。有时会把数看错, 如把123看成128, 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 前后颠倒等,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的习惯。 (2) 书写明。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 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 如6和0、1和7、3和8;有时因为竖式书写不规范, 数位不对齐而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 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3) 计算细。计算时一定要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弄清运算顺序, 看清运算符号。 (4) 检查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 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
(四) 注重习题的层次性
计算是一种技能, 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加以巩固与熟练, 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设计计算练习时要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模仿性到再造性, 再到创造性发展, 做到环环紧扣, 逐步提高。既要考虑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又要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 避免重复、机械、大量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坚持计算每天一练
设计准备题, 做到每天一练。在每节数学课前候课的5分钟里, 笔者每天出2道计算题, 或10道口算题在黑板上, 让学生养成习惯, 铃声一响, 就拿出准备好的专门的计算练习本做题。第二遍铃声响起时, 教师讲评, 对容易出错的题在黑板上板演, 同时同桌交换批改, 有错误课后订正。
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三
一、试卷概述
本份试卷由镇教研室命题,从汉语拼音字、字、词、句、段、阅读、习作七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检测,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既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了灵活运用,基本覆盖了本册课文前四个单元的重点知识。
本份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上,如有拼音、形近字、词语运用等语文知识的检测。(2)过程与方法。主要体现在“照样子写句子”和“阅读”,内容涵盖了概括、句子理解等,对学生进行了测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通过对短文阅读,自己有什么感悟,另外以习作写自己遇到过最感动的事情来检测学生。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参考26人,总分652.5分,平均分25.1分,及格率12%,优秀率0%。
三、答题分析
(一)走进汉子村。
1.看拼音,写汉字。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不是很熟,面对音节他们无法拼读出汉字来,因此此题他们失分严重,只有一个学生答全对;
2.,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此题八个字都在课文里出现过,上课时重点强调过这八个字的读音,并且做过作业,有些字还在前面的单元里测试过。因此学生答此题得分率较高。
3.根据音、形、义组词。此题的中“蒙”两种读音“mēng”和“méng”在上课时讲过,作业也做过,并且做作业时有些学生做错了,发作业时全班强调纠正过。形近字“虚”和“虑”的区分组词,前几天在第四单元考试出现过,评卷时强调过这两个字的字形区分和组词,可有一半的学生还是做错,真头疼呀!根据“疾”字的不同含义来组词,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过,也在黑板上板书讲过,记住的学生都做对了。
4.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对应改正。此题中的“金碧辉煌”、“邯郸学步”和“守株待兔”这三个词语在“练习4”里学生刚学过,记忆犹新,因此学生答得比较好。
(二)词语万花筒
1.根据词语填上人物的名称。此题主要考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头出现的人物的品质、成就了解情况。第2小题内容,“伟人、改革开放、中国________”,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学生看到“改革开放”就会联想到是邓小平爷爷。此题都答对。但第1小题内容,“作家、《海燕之歌》、前苏联 ________”,此内容在课文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里学过,认真听课的学生都答对了。不听课的学生都答错。
2.第2、3、4小题的内容主要考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运用。这三小题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答题很不理想,失分较多,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待大大提高。
(三)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河流的幸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河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题内容在第三单元里测试过,复习时又重讲过,大部分的学生都答得很好。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由于学生见识少,词、句积累量也少,对词、句的运用训练比较少。平时又没练习过此题的内容,因此此题较为失分严重。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1小题内容来自第四单元课文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第2小题内容来自第三单元课文第9课《推敲》课文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讲,按老师要求完成背诵好课文的学生,在答此题时都没失什么分。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此题内容对他们来说太难了,答卷时都是留空的。
(五)阅读超市,回答问题。1.课文片段分析。此课文片段来自教材第一单元《1师恩难忘》 课文里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内容在第一单元里测试过,老师讲评了试卷,可是此题没有几个学生答全对。2.阅读《伞的风格》回答问题。由于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理解、领悟能力后进。因此此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答卷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失分较为严重。
(六)习作展示台
习作要求:写一件让最你感到的事情。按理说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习作要求并不太难,应该写得很好才对。但学生们确实基础太差,写出来的习作思路未清晰,内容平淡,语言罗嗦,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错别字层出不穷。有些学生甚至一字未写。这表明平时学生识字量少,平时识字写字对字形不够注意书写,词汇匮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到位,语言运用不够丰富。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发现出来的问题,我对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作几点改进:
(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
(三)帮助学生提高课内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
(四)加强习作训练。
1.是要加强读写结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
2.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周记、摘抄优美语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3.加强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4.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篇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解释 第一课《师恩难忘》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引:引到。胜,美好。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培植,培养。
6、滋润:本文中指不断增加知识的养分。
7、教诲:教训,教导。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
1、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2、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韧:柔软而结实。第三课《古诗两首》
1、不知处:不知道在那个地方。
2、振:震荡。
3、林樾:林中成荫的地方。樾:树荫。
4、意欲:心想。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芬芳:气味香。
2、沃野:肥沃的土地。
3、温馨:温和芬芳;温暖。
4、饱览:充分的看;尽情地观赏。
5、胸襟:抱负;气量。
6、明媚:鲜明可爱。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1、鼓鼓囊囊:形容口袋、包裹等被填塞得凸起的样子。
2、满载而归:形容收获极丰富。
3、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第六课《变色龙》
1、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2、凶相毕露:凶恶的相貌完全暴露。毕:全;完全。
3、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4、迅雷不及掩耳:比喻动作或事件突然而来,使人来不及防备。形容速度非常快。
5、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6、端详:仔细地看。
7、窥探:暗中察看。
8、伺机:窥伺时机。
第七课《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2、枝繁叶茂: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
3、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4、依依不舍:形容留念,不忍分离。
5、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6、搜索:仔细寻找。
教学
7、协调:配合得适当。第八课《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2、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3、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充数。滥:不好,不合格。竽:古代的一种乐器。滥竽:吹不成调的竽。
4、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睛 :眼珠子。点睛:用笔画上眼睛。
5、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6、惊叹不己: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己:停止。
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8、逼真:极像真的。
9、推辞:表示拒绝。第九课《推敲》
1、推敲:比喻斟酌字词,反复琢磨。堆:指用力使物体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敲:打、击 的意思。
2、皎洁:明亮而洁白。
3、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4、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5、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得当。
6、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7、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8、家境贫寒: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好,不富裕。第十课《嫦娥奔月》
1、迫不及待:急迫地不能再等待。
2、贪婪:本文指贪得无厌。
3、婆娑:本文指枝叶扶疏的样子。
4、凝望:本文指目不转睛地看。
5、企盼:盼望。
第十一课《读书莫放“拦路虎”》
1、连估带猜:估估猜猜,不求准确。估:估计。猜:猜测。第2 / 6页
2、拦路虎:本文指读书时遇到的成功阅读障碍的生字。
3、障碍:本文指影响阅读的生字。
4、麻烦:烦琐;费事。
5、模糊:不分明;不清楚。第十二课《伊索寓言》
1、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2、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怎么办。
3、大错而特错:形容做得非常错误。
4、一贯: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5、圈套: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教学
第十三课《在大海中永生》
1、奔腾不息:比喻不停地跳跃奔跑。
2、水天一色:形容水与天交融成为一体,没有界限。
3、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
4、崭新:极新;簇新。
5、无垠:没有边际。
6、呜咽:低声哭泣。
7、痛悼:沉痛地哀悼。
第十四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第十五课《艾滋病小斗士》
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2、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本文指冷漠的态度。
3、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4、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诉,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5、痛切:悲痛而深切;非常沉痛。第十六课《黄山奇松》
1、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
2、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钟:集中,专一。
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许多艰苦困苦。饱:充分。
4、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5、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6、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第十七课《黄果树瀑布》
1、人喧马嘶:形容纷乱扰攘、热闹欢腾的情景或战争引起的混乱场面。喧:大声说话。嘶: 马叫。
2、远近闻名: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3、气势非凡:表现出某种不寻常的力量和形势。第3 / 6页
4、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喧嚣: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
6、浮游:漫游。
7、谛听:仔细地听。第十八课《莫高窟》
1、威风凛凛:形容有气势,使人敬畏。
2、神态各异:神情姿态各不相同。
3、惟妙惟肖:形容模仿或描写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4、精妙绝伦:精致巧妙,没有比得上的。
5、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其名声。
6、瑰丽:异常美丽。
7、记录:本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第十九课《天火之谜》
教学
1、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本文指富兰克林的推论在今天看来很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足:值得。
2、难以置信:很难被人相信。
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4、冷嘲热讽:尖刻地嘲笑和讥讽。冷:不热情,引申为严峻。热:温度高,引申为辛辣。
5、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冠:帽子。
6、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若:好像。本文指富兰克林在实验成功后的欢欣心情。
7、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考核。
8、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恙:病。第二十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博:多,广。
2、流传千古:永远流传于后世。
3、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4、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徒:只,仅仅。
5、下落不明:不知道寻找中的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6、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乌有:虚幻,消失。
7、茶饭不思: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8、夜难安寝:夜晚难以入睡。形容难受或有心事的样子。
9、一袭破衫:一套破衣服,形容生活拮据。袭: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
10、奋笔疾书: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疾:急速。
11、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垂:传下去,传留后世。第二十一课《诺贝尔》
1、荒山野岭: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
2、毫不气馁:失败后,毫不失望,继续努力。
3、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第二十二课《滴水穿石的启示》 第4 / 6页
1、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 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2、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3、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4、孜孜不倦:非常勤勉,不知疲倦。
5、挥毫作画:用毛笔画画儿。
6、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7、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8、三心二意: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9、半途而废: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第二十三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1、非比他人:与一般人不同。
2、依草附木: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3、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4、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
教学
5、发配:封建时代的一种刑罚。
6、押解:押运犯人或俘虏。
7、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第二十四课《少年王冕》
1、争先恐后:争着向前,惟恐落后。第二十五课《黄鹤楼送别》
1、烟雾迷蒙:形容烟雾弥漫,景物模糊、昏暗,眼睛像被蒙住了一样看不清楚。
2、繁花似锦:形容美好的景色和事物。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
3、依依惜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
4、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
5、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光。
6、浩浩荡荡:指水势广阔而浩大。也指队伍等气势壮大。
7、脍炙人口:原指美味人人爱吃。现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炙:烤熟的肉。
8、暮春:春季的末期。
9、敬仰:尊重仰慕。
10、暂时:短时间内。
11、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第二十六课《清平乐 村居》
1、茅檐:茅屋。
2、吴音:吴地的方言。
3、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4、翁媪:指老年夫妻。
5、无赖:顽皮。诗中是对小儿子的爱称。
5.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篇五
[卷首寄语] 同学们:今天,就是你们收获的时候了!请你认真、仔细地答卷,别忘了把字写端正哦!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一、精彩补白
1、轮轴有 作用;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 ;当轮相同时,轴越 越省力。
2、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3、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
4、是制作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是最硬的矿物; 是最软的矿物。
5、神经中枢包括 和。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和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和。
6、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 资源和 资源。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 资源。
7、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和。
8、人体的感觉器官有、、、。
9、交流是通过 和 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 和 的过程。
10、科学注重 和,容不得 和。
11、可以从颜色、、、、等许多方面认识矿物的特征。
二、是非辨析(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可能越省力。()
2、当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也同样可以省力。()
3、支点不论在杠杆的什么位置,杠杆都省力。()
4、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对身体的管理是同侧关系。()
5、菊花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茎繁殖。()
6、地下的煤层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形成的。()
7、质疑别人是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不应去质疑别人。()
8、用斧子砍木头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9、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哺育袋中孕育而成的。()
10、在沉积岩中有时能够找到化石。()
三、择优录取(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在斜面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越()越省力。A、高 B、低 C、长 D、短
2、齿轮转动和链条移动的差别是()A.能否改变力的大小 B.能否改变用力的方向 C.是否省力
3、想要省力的把钉在木头里的螺丝钉起出来应选用()A 起钉锤 B 粗柄螺丝刀 C 细柄螺丝刀 D 钳子
4、古今房子共同的特点是()
A 避暑御寒 B 美观 C 舒适 D 宽敞
5、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A 滑轮组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6、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A 白云母 B 黑云母 C 石墨 D 石英
7、可再生资源是()。
A 赤铁矿 B 土地 C 天然气 D 石油
8、用手不可以辨认的事物是()。A 颜色 B 大小 C 形状 D 轻重
9、大脑的重量约占脑中的()。A 60% B 70 % C 80 % D 90%
10、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常出现在()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砾岩
四、动脑筋
1、分类填在指定的横线上。
胡萝卜、马铃薯、甘薯、蒲公英、芦荟、郁金香、杨树、宝石花、月季、菊花、草莓、爬山虎、万年青、吊兰、生姜
①用根繁殖的有: ②用叶繁殖的有: ③用茎繁殖的有:
2、快速连线
①、水螅 无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浆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积岩 牛
由成体分裂新个体 玄武岩 变质岩 鸭嘴兽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实验设计
1、请你根据自己学过的力学知识,设计一个较为结实的拱桥,并画出设计草图。
2、小红以“上课铃声响了后,同学们都回到教室”为例,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你能帮她填吗? 听到上课铃声()→()→()→()→ 回到教室上课()。
试题答案评分标准:
一、精彩补白。(每空1分,共40分)
1、省力 省力 小
2、能够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 本能
4、石墨 石英 金刚石 滑石
5、脑 脊髓 头部 内脏 躯干 四肢。
6、可再生 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7、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8、眼、耳、鼻、舌
9、书面 口头语言 观点 实验成果
10、事实 证据 虚假 轻信
11、透明度 光泽 硬度 形状
二、是非辨析。(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择优录取。(每空1分,共10分)
1、B
2、B
3、B
4、A
5、C
6、D
7、B
8、A
9、C
10、C
四、动脑筋
1、(每分对一个1分,共15分)
①根繁殖的: 胡萝卜 甘薯 蒲公英 郁金香 ②叶繁殖的: 芦荟 万年青 宝石花
③茎繁殖的:马铃薯 杨树 月季 菊花 草莓 爬山虎 吊兰 生姜
2、快速连线(每连对一个1分,共10分)①、水螅 无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浆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积岩 牛
由成体分裂新个体 玄武岩 变质岩 鸭嘴兽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实验设计(共15分)
1、有灵活性,答案不一(略)。(5分)
2、每空2分,共10分
听到上课铃声(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回到教室上课(做出反应)。
拧螺丝钉时,螺纹(小)的螺丝钉比螺纹(大)的更省力。
地处(亚热带)地区,常年(雨水充沛),在(水流和风)作用下,形成崎岖不平,怪石林立的桂林山水。
科学家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是(骨骼化石和碳14元素)。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2007年6月)命题人: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小学
费明宇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
2、常用的传动装置有
、等。
3、物体的各种形状,大多数是由
、、、这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4、鹅用
繁殖后代;狗用
繁殖后代,人类是用
繁殖后代。
5、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
和。
6、神经中枢包括
和。
7、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二、判断:在括号里画“√”或“×”。
1、修建盘山公路是为了车辆行驶上山更省力。…………………………()
2、当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也同样可以省力。……………………………()
3、动滑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省距离。………………………………()
4、由于门、窗的结构是四边形,所以它们都不稳固、结实。………………()
5、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
6、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和保护。………………………()
7、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8、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样重要。………………………………………………()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关于右图的这个装置,()说法是错误的。①是一个省力装置
②这个装置叫定滑轮
③是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装置
④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装置
2、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是()①赵州桥
②南京长江大桥
③杨浦大桥
④秦淮河大桥
3、下面的植物中,用茎繁殖的是()。①油菜
②胡萝卜
③ 甘蔗
④秋海棠
4、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是()。
①滑石
②水晶
③金刚石
④田黄石
5、关于视觉的产生,()说法是错误的。
①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
② 视神经降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给大脑
③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
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诺贝尔》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瑞”“摩”“逝”等7个一类生字,识读“诺”“颁”“隧”3个二类生字。通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毫不气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第8—10自然段。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领悟诺贝尔伟大的人格魅力。
4.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能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制定意图: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要求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最新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指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确立了第一二条的教学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确立了第三条教学目标。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确定的最后这条教学目标对侧重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着眼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体会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能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主旨。本篇课文中的人物诺贝尔有两个业绩,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毫无保留的捐献财产设立诺贝尔奖,此过程中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及思想境界,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别确立为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写作一直是训练的难点,关于写小传,学生第一次接触,再第三环节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以求突破。】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检查生字词语的书写认读,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初读感知环节,检查读课文,了解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书情况。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指名读、合作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研读重点句段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4.拓展小练笔,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最新修订版第三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关于阅读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制定了第一条评价设计。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形象,由此制定了第二三条评价设计。对于第四条评价设计,当前学段新课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人物小传的练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学生准备:
完成预习单,进行前置性学习。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谁吗?(莫言)我们山东的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诺贝尔奖的影响如此大,你知道是由谁设立的吗?(诺贝尔)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访一下这位伟人。2.板书课题,齐读,强调“诺”的读音 3.你对诺贝尔有哪些了解?(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无论是诺贝尔还是诺贝尔奖,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遥远的。而“莫言”这个近期妇孺皆知的名字,也是孩子的认知中与诺贝尔最近的名字,从2012荣获诺贝尔奖的莫言引申到诺贝尔,再至诺贝尔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师生潜心会文,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对话做了有益的铺垫。】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1)教师查看预习单,检查生字的书写。(注意:“械”的右边是“戒”,不能写成“戎”。“锤”字右边的“垂”最后一笔的横不能太长。)
2.查读容易读错的词语。多媒体出示:
装置瑞典揣摩机械逝世锤子砸石头诺贝尔颁奖隧道
(注意:“逝、锤、置”是翘舌音,“隧”是平舌音。“械”读xiè,不能读成jiè。)(2)指名读。(3)齐读。3.检查读课文。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最后取得成功,并设立了诺贝尔奖,为社会做出了贡献。)(2)你通过阅读了解到诺贝尔做出的贡献有哪些?学生根据预习单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
(3)引导学生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梳理文章脉络。()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设立诺贝尔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次检验,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学定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为下步的精读感悟打好基础。】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读悟1、2段,认识诺贝尔。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 2.学生交流,汇报:(1)时间不变(2)地点不变(3)规模宏大 3.你从诺贝尔奖的特殊性体会到什么?引导理解“盛大”,指导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第一段。
4.体会设问句的妙处。
(1)学生划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问句,比较: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确这是两个设问句。
(2)师小结这样写的好处——更能引起读者的主意,加深印象。学生再次朗读体会。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3-9自然段,走近诺贝尔。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诺贝尔发明炸药经过了哪些过程?
2.学生汇报:液体炸药——黄色炸药和雷管——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3.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默读3——9自然段,标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就是“读书”。这儿抓住“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目标,留足时间让学生静品默思,让语文教学的根深深地扎在文本语言中,通过组织学生与文本不断地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为学生在文本的字字、词词、句句中穿行的过程。】 4.学生按要求自学3-9自然段。5.学生汇报: 预设一:
(1)多媒体出示句子: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指名读
(2)自由读句子。
(3)指导品味“毫不气馁”、“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这几个词语。尤其对“毫不气馁”引导学生去理解。
(4)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诺贝尔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5)炸药本身是极其危险的,研究炸药的人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打交道,1864年的这场事故,不仅实验室化为灰烬,而且5个助手全部遇难,他的弟弟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加上这次巨大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政府也不允许他在市内研究炸药,不得不搬到郊外的一艘船上,但诺贝尔面对如此大的磨难和打击,毫不气馁,锲而不舍,以他惊人的毅力,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请你饱含深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话吧。(指名读——齐读)预设二:(1)多媒体出示句子。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指名读句子
(3)自由读句子,注意体会画线词语的意思。
(4)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诺贝尔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可贵。)(5)当火苗近了,近了,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你内心里最想给诺贝尔说什么?(诺贝尔!赶快躲开!)
(6)诺贝尔为何心怦怦直跳?(不知这次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要亲眼去证实。)(7)为什么还仍然盯着不发?(亲自看到试验的结果,已经置生死与不顾。)
(8)满身鲜血,却还欣喜若狂的呼喊着,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受伤毫不在意,对炸药的研究已经痴迷。)
是的,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时间,精力,金钱,家人的生命,自己的安全等等,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直至成功,他高大的形象此刻屹立在你的脑海。
(9)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吧。(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了解炸药发明的三个过程,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这部分,教师有扶有放,通过两个预设的环节,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历经磨难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是诺贝尔发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深入体会人物内心的过程之一,主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品读去感悟,教师做了必要的延伸,能更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再次朗读进一步升华感情。历经一次实验性爆炸,发明了微利更大的炸药是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需要深刻挖掘,引导学生进行一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与凸现。】
(五)学习第10自然段,感受诺贝尔的精神。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就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还不忘为世界留下宝贵的遗产——诺贝尔奖。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诺贝尔奖吧。1.多媒体出示第10自然段的内容。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自由读。
3.指名介绍诺贝尔奖。4.出示诺贝尔的遗嘱: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5.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板书:热爱科学无私奉献)6.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第10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设立诺贝尔是诺贝尔精神的再次凸现,了解了这部分叙述的内容后,延伸了关于遗嘱的课外材料,指导朗读,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深入领会人物的思想境界。】
(六)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1)通过学文你知道作者为了表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重点选取了哪些事例?(①8、9自然段具体描述一次实验性的大爆炸。②第10自然段设立了诺贝尔奖。)(2)这就是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今后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3)谁能有声有色地读读课文8—10自然段。(指名读——仿读)【设计意图: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感受诺贝尔精神的的同时,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为学生今后习作奠定了基础。】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七)小练笔。
今天咱们拜访了诺贝尔,了解了他为人类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到了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是一种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对于科学家,应重点选择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上作贡献的材料。
多媒体出示这篇小传的要求: 写一写: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1)“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不必另外再去搜集材料。(2)“一百多字”,不要超过200字。
(3)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指名读要求。
学生根据要求练习写小传。指名读小传。(师生评议)5.学生根据评议修改小传。6.指名读修改后的小传。【设计意图:练写小传,为让学生拓展思维,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也是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完善人物形象的一个途径。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小传,以及写作的要求。学生练习写后进行必要的评议修改,力求扎实的进行这样的训练。】 作业设计:
1.习作小练笔:学习本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某一个人,可以写进自己的日记里,或者其他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2.推荐阅读:通过图书室,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找一找关于诺贝尔传记的图书,用心阅读,互相谈一谈读后的心得。
【设计意图:选取典型事例写身边的某一个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一个难点,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再次进行训练,强化运用表达的技巧。关于诺贝尔传记的图书资料很多,推荐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扩展阅读面,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1诺贝尔 发明炸药(毫不气馁锲而不舍)
设立诺贝尔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附五上21《诺贝尔》预习单 21《诺贝尔》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自我预习评价(涂色):
预习内容
1.我把本课的7个生字临写两遍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我还练读了课文中的词语
装置瑞典揣摩机械逝世锤子砸石头诺贝尔颁奖隧道 3.读课文,选择自己达到的朗读目标。
()正确()流利()部分段落有感情()全文有感情 4.我收集的关于诺贝尔的材料有:
5.我通过阅读知道了诺贝尔做出的贡献是: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阅读为主线,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书中感知,在读书中感悟。在预习单的设计中,学生前瞻性学习中对朗读做了必要的要求,初步感知阶段也进行了必要的阅读训练,为学生能更好感知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重点对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两个过程进行指导性朗读,抓住重点句段,并有效组织讨论交流,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以丰满人物形象为主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尤其对诺贝尔这个影响深远的人物。教学中对内容的把握上以诺贝尔“发明炸药“和”设立奖金”两个贡献为出发点,以此感受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并引申必要的课外资料,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内心感悟诺贝尔的思想境界,突出人物的主要品质,使人物更加鲜明。
3.读写结合,强化表达。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鲜明特点,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此认知,请调运用到习作中去。在阅读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写一篇人物的小传,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业设计中也做了进一步要求,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表达,进行写的训练,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融合。不足之处:
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情感上挖掘还不够深刻,尤其对研制威力更大的炸药的典型事例的阅读教学。还应有更鲜明的方式,更强烈的情感,通过有效的途径去感悟与领会。教学建议:
7.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 篇七
《练习与测试》 师 恩 难 忘
【基础练习】
一、滋味
炊烟
念叨
拐杖
慈祥
吹风
切菜
打仗 恍如
醒来 担忧
猩猩
二、1.惊醒 2.警醒 3.清醒
三、1.搓搓手、揉揉肩、眨眨眼、聊聊天
2.整整齐齐、坦坦荡荡、清清楚楚、大大咧咧 3.秋风习习、神采奕奕、人才济济、热气腾腾
四、1.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2.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五、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发展练习】
二、② ③ ③ ① ④ ①
三、1.诲人不倦 2.润物细无声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陶校长的演讲
【基础练习】
一、1.炼 练 念 2.须 需 虚
3.厉 励 厉
二、1.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
2.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3.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4.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三、1.(1)保持长久
(2)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
(3)养成按时吃饭、早睡早起等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
455839697.doc 2.(1)聚精会神 心无旁骛
全神贯注
(2)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下定决心不动摇
(3)学习要认准目标、静下心来,仔细钻研,不畏惧困难,努力去探索
3.(1)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件事情(2)学习上课 读书 4.(1)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2)诚实 守信 【发展练习】
一、1.眼界 天地 群书 视野
阅历 才干 情操 标本
实践
2.博览群书,扩大眼界 掌握知识,学有所成 看书的眼界狭小,局限在某一类书上
3.提示: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
4.“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这句话教导我们读书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更应该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锻炼学习。古 诗 两 首
【基础练习】
二、偶 偶然 遇 遇见
椅 椅子 骑 骑马
振 振作 晨 晨曦
辅 辅导 捕 抓捕
三、1.唐 贾岛 寻隐者 不遇
淡泊名利,品质高洁
2.清 袁枚 悠然自得 骑牛唱歌 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 鸣蝉 3.竹子 梅花
四、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发展练习】
一、牧童停止了唱歌,慢慢地从牛背上滑了下来,小心翼翼地走到树前,默默地注视了一会儿蝉,仿佛在思考怎样捉住蝉,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悄悄爬上了树,趁蝉不注意,一下子抓住了正在鸣叫的蝉,重新骑上牛背,放歌而去。
二、1.杜甫 2.诸葛亮
3.文天祥 4.李白 5.蒲松龄
三、1.xiünɡ cánɡ
455839697.doc 2.村里的儿童见不惯官员的车马,都纷纷跑到芦花池深处藏了起来。3.笑 走入芦花深处藏
4.《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一单元自测题
一、否则
道德
鞭策
锻炼
激励
滋润
炊烟
恍如
二、栩栩如生
循循善诱
虎虎生威
喜气洋洋
生机勃勃
逃之夭夭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平平安安
三、1.(1)训练(2)锻炼
(3)练习
2.(1)坚韧不拔(2)坚强不屈
四、1.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2.即使 也 3.既要 也要 4.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五、1.(1)歌声振林樾
(2)言师采药去(3)偷采白莲回(4)侧坐莓苔草映身(5)飞入菜花无处寻
2.(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六、而止 娓娓 临 境 入胜 致志 韧 拔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用他那娓娓动听的声音细细讲来,常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八、(一)1.sàn 仍然 xínɡ
幼小 zhǒnɡ
2.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恭恭敬敬
深深感谢 终生难忘
3.老师,您的教诲我没有忘记,谢谢您带领我进入文学的殿堂,您辛苦了!
(二)1.chà shù kōnɡ lù
2.困惑 镇定(沉着)突然(猛然)一刹那
3.给老师献上一束鲜花 给老师送上一条手帕 给老师送上一个逗人的唐老鸭玩具
当老师一分钟的女儿
‚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455839697.doc 3 【基础练习】
一、1.翠竹 空气 早晨 色彩
2.满怀 奔向 显示 打开
二、1.奔流吧,流向那广阔的大海,尽显惊涛拍岸的壮阔!翱翔吧,飞向那遥远的地方,饱览异域奇特的风光!
2.带来阵阵鸟鸣,给你们带来春天的消息 张开宽大的枝叶臂膀,给你们带来夏日的一丝清凉
三、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篇末是全诗的升华,也是对全诗的总结。2.这些词语颠倒了词语的顺序,更加突出了大自然色彩绚丽的美好图景。青山的延绵 河流的奔腾 3.常用‚明媚‛来形容‚阳光‛,用‚愉快‛来形容‚心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常生活的乐趣。【发展练习】
一、1.√ 2.× 3.√
二、不要踩我,我是你们的绿化者。装满昆虫的衣袋
【基础练习】
二、1.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2.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3.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突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和热爱
三、1.纺织娘 动听 对纺织娘的喜爱
2.放进 包上 装进 对昆虫的喜爱
3.丝毫 兴致勃勃 背着大人 引用 对昆虫的迷恋 【发展练习】
一、1.着迷、迷恋、痴迷 责备、责怪、责骂
二、2.窝 3.洞 4.栏(圈)
5.厩 6.穴
三、8.一清二白 9.礼轻情意重
10.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 变 色 龙
【基础练习】
一、1.震 振 阵 2.距 拒 聚
3.蕉 郊 焦 娇 骄 浇
455839697.doc
二、1.端详 窥探 注视 观望
2.绘声绘色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3.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三、1.变色龙的确能随环境变化而变色 示例:她单纯善良,待人诚恳,是名副其实的三 好学生。
2.发现 端详 放回 端详变色龙 3.变色龙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四、③ ⑤ ④ ③ ② ① ①
【发展练习】
一、变色龙身体的颜色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色,椭圆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凸起来,凶相毕露。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
二、1.“端详‛是指仔细看。它的近义词是‚注视‛。
2.作者是从身体颜色、形状、背部、腹部、脚等各个器官和它捕食时的动作来端详“变色龙‛的。3.壁虎外貌像蜥蜴。个头小,多数都是夜行性爬行动物。皮肤柔软,身体短而结实。头大,肢体细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多数壁虎体长大约在3—15厘米之间,包括占去身体一半的尾巴。
三、2.笑面 3.地头 4.铁公
5.哈巴 6.替罪 7.井底 8.千里
四、第四自然段起领起下文的作用。金 蝉 脱 壳
【基础练习】
二、蝉尾出壳
抖动着
伸着
腾空向后仰去
敏捷
扑来
抓住
一抽
又白又嫩
出来了 灰白色的只有一点点
奇迹般
又小又嫩
两把扇子
不停
由浅而深
深绿
棕黑
排列整齐
图案精巧
三、甜言蜜语→蜜语甜言→ 甜蜜言语→语言甜蜜
【发展练习】
二、黄牛——任劳任怨 海鸥——搏击风浪 鸽子——和平友谊
百合——百年好合荷花——出污不
染梅花——品格高洁
骆驼——任重道远 春蚕——奉献到死
喜鹊——吉祥如意
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苍劲
芬芳
微风
鸟栖虫居
震惊
观察
判断
名副其实 介绍
距离
垃圾
枝繁叶茂 搜索
协调
躲避
凶相毕露
二、漫 xìnɡ
详
sì
竟
jiànɡ
兴
副
清
精
顽
画
455839697.doc
三、棉花
清晨
扒开
柿子
绵延
振作
趴着
肺部
四、1.满载而归
2.迅雷不及掩耳
3.腾空向后仰去 敏捷地向前扑来 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
五、1.各显神通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愿者上钩 礼情情意重 功到自然成 有苦说不出
2.(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3)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六、1.百灵鸟 2.小绵羊
3.丑小鸭 4.变色龙
七、爸爸妈妈,其实大自然像是一本书,而里面有着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也是一种学习,并不是玩,也不是浪费时间。伽利略曾经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由此来看,观察是多么重要,爸爸妈妈,请你们支持我,好吗?
八、(一)1.“小宝贝”指贝壳、甲虫、石子等。因为法布尔非常喜欢它们。
2.A 3.C 4.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二)1.年轻人成熟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离开了家,去了国外 2.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一本相册
记录了各人成长的足迹 成 语 故 事
【基础练习】
一、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惊叹不已
画龙点睛
二、zhǎo 碧
zhuǎ
韵
三、兔
胸
荆
舟
背
驴
四、1.(1)坚硬
(2)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2.(1)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2)张僧繇的画技高超
五、1.兵器 相互抵触 上网与学习的关系,两者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如果过分沉溺网络,学习肯定好不了;但如果只是‚尽信书‛,埋头苦读,那么又肯定会错过网络上丰富的知识。
2.失实的,假的 无良商家把萝卜放在人参中滥竽充数。
3.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偏叫他点上,于是他轻轻一点,龙便腾空6
455839697.doc 而去 事物的生动形象
六、1.滥竽充数
2.当齐宣王发俸禄给南郭先生后,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还不停地说:‚多亏了有我这么好的吹竽手。‛ 【发展练习】
一、1.:‚,?‛ :‚,。‛
2.de dã dào zhînɡ 3.熟能生巧
4.不能学会某项技能之后就志得意满。
二、1.(A)①⑧(B)②⑨⑫
(C)③⑥⑩(D)④⑤⑦⑪ 2.无 胜
朝
戴
遮
登
连
包
忧
观
关
连 推 敲
【基础练习】
一、沉睡
妥帖
大街
礼貌
高尚
避让
二、既然
驾车
宽恕
妥帖
立即
书架
怒火
贴纸
三、朋友
皎洁
诗人
宁静
问题
意见
四、1.(1)①(2)②
2.(1)②(2)① 3.(1)③(2)①
五、1.(1)没有准备,仅就临时发生的兴致而进行创作(2)《题李凝幽居》
2.(1)仔细揣摩推敲文字等是否恰当(2)‚推‛和 ‚敲‛哪个更合适(3)‚敲‛更合适 ①更礼貌 ②更显月夜的宁静【发展练习】
二、2.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嫦 娥 奔 月
【基础练习】
一、力大无比
奸诈贪婪
美丽善良
贫苦
二、1.jì 2.suō 3.hào
455839697.doc
③读起来更响亮
4.dǎo 5.xiá 6.② 7.② 8.③
9.(1)bân ④(2)bân ⑤
(3)býn ①
三、连蒙带猜 东拼西凑
雪白雪白 火红火红 开开心心 和和美美
四、1.思念 期盼
2.因为嫦娥心地善良、正直、舍己为民。3.中秋佳节有吃月饼、赏月等习俗。
【发展练习】
一、精卫填海、女娲造人、夸父逐日。
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于是开始逐日。他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他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于路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作树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夸父山。
二、1.自私自利 彻头彻尾
暴饮暴食
2.没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了。
3.因为他觉得弓看起来单调、暗淡,似乎缺了点什么。结果雕刻了行猎图的弓不仅没有更完美,反而变得不结实,折断了。读书莫放“拦路虎”△
【基础练习】
一、障碍
请教
衷心
段落
反复
误解
习惯
掌握 连估带猜
出自内心
二、平时我们在家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字词句,可以去查一查字典,理解一下意思,字典是无声的,但它却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
三、1.‚拦路虎‚指的是生字。
2.‚绕着走‛是指遇到生字词不查字典,连估带猜地读过去了事。3.“拦”就是阻挡、妨碍;“路”就是阅读理解的思路。
四、2.啊!我爱小小的薄荷!伊 索 寓 言
【基础练习】
一、1.本来今天说好和同学去新华书店的,天空却下起了雨。2.即使面对再多的艰难险阻,我们也要迎难而上。
3.要是没有经过仔细研究调查,就下结论,那就违背了科学研究的本质。
二、1.踩 tà
路 瞥 bâi 结束
2.。,:‚,!‛
455839697.doc 3.(1)自吹自擂(2)轻而易举(3)自不量力
4.你这个小东西的本领
5.小乌龟瞥了大象一眼,大象真像一座山。清晨的露水如珍珠般晶莹剔透。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不能骄傲自大,自不量力,否则就会落得和小乌龟一样的下场。【发展练习】
二、1.公鸡和宝玉 这是说自己需要的东西才是真正珍贵的。
两只口袋 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2.这些故事中的狐狸都是非常狡猾、可恶的,生活中有狐狸这样的人。3.不是偏见。因为这些寓言是以童话的形式展现的,根据动物的某种习性赋予他这样的性格,与真实的动物是有区别的。
第三单元自测题
一、锐利
逼真
神韵
推敲
避让
妥帖
周旋
接济
企盼
酸楚
狐狸
馋嘴
二、以(已)
滕(腾)
瓜(爪)
呜(鸣)
浩(皓)
木(目)
三、画 睛
口 舌
矛盾
迫 待
慌 措
充数 1.画龙点睛 2.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3.惊慌失措 滥竽充数
四、1.行万里路 2.始于足下
3.天涯若比邻 4.老大徒伤悲 5.铁杵磨成针 6.骄傲使人落后
五、1.居然 2.惊叹 3.拜访
4.企盼 5.即兴 6.宁静
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能够逐渐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八、(一)1.敲门表明作者是个有礼貌的人 “敲”字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
“敲”字读起来更加响亮
2.“推敲”是反复琢磨,写诗作文时严谨认真斟酌的意思。3.严肃认真
4.老僧夜访隐居的朋友,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
(二)1.过秤 2.B 3.猪认为自己比大象、河马都要重 4.D 5.骄傲的猪
455839697.doc 在大海中永生
【基础练习】
一、崭新
属于
辽阔
波翻浪涌
海疆
党员
呜咽
奔腾不息
二、爱戴
哀悼
呜咽
洒水
带领
掉落
鸟鸣
撒落
哀求
疆域 衷心
僵硬
三、1.环绕着飞行
2.不能。因为‚伴‛比‚拌‛更好,更能体现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也体现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和爱戴。3.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人们沉痛哀悼邓小平爷爷的情感。4.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发展练习】
一、1.zhuàn chüi hào
2.(1)特指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2)派遣去做某事。(3)特别的爱好。
3.这篇短文介绍了邓小平喜欢看书和爱翻字典这两个特点。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基础练习】
一、休息
探望
假期
摇晃
散发
脸庞
二、广部 五画
女部 五画
女部
十一画
三、要是
无论
都
那
所有人都需要你
愉快
1.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2.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3.我们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发展练习】
一、1.阿辽沙深夜读书。
2.阿辽沙先在月光下读书,但看不清,再用铜锅将月光反射到书上,还是看不清,然后爬到屋角的台子上,在神像前的长明灯下读书。
三、‚骑马上山‛比作人得意的时候,‚骑马下山‛比作人失意的时候。艾滋病小斗士
【基础练习】
一、谦虚
魔鬼
获得
455839697.doc 考虑
磨粉
障碍
二、1.关心 2.悲痛 3.斗争
4.震惊
三、感染病毒 拥抱儿童 讲述遭遇 提供药物 梦想未来
四、1.这几个数字是估计数,可以在文学类的文章中使用,但不能用于科学论文,表达了艾滋病对新生儿的危害非常严重。
2.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发展练习】
一、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他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人是不会传染的。
四、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第四单元自测题
一、奔腾
呜咽
爱戴
属于
震撼
仁慈
患病
脸庞
香港
二、壁(碧)
烂(滥)
笑(效)
穿(川)
故(顾)
心(薪)
括(刮)
晴(睛)
手(首)股(鼓)
三、1.C 2.B 3.B 4.B 四.1.浏览 2.观察 3.端详
4.探望 凝视、远眺
我登上山顶远眺,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
五、推荐
推测
推脱
推辞
六、默默无闻
十全十美
刻不容缓
其乐无穷
以和为贵
七、1.万里海疆 澳门 香港 宝岛台湾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2.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美好的东西 愉快 3.别碰我,我怕羞。
八、(一)1.好人 鲜花 送给
好学 鲜为人知 给予
2.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
(二)1.云南锡矿工人的矽肺病 在周总理看来,治疗云南锡矿工人的矽肺病刻不容缓 周总理在手术台上发出医治云南锡矿工人矽肺病的指示
周总理对人民的关心 黄 山 奇 松
【基础练习】
一、陡崖
盆景
饱经风霜
潇洒
宾客
情有独钟
455839697.doc 11
二、1.× 2.√ 3.√ 4.√
5.×
三、1.极,最 2.独一无二的
3.独一无二的 4.断绝
四、1.淅淅沥沥 急急忙忙
浩浩荡荡
2.千方百计
千锤百炼
千奇百怪
五、1.(1)迎客松(2)游人
(3)外形和姿态(4)好像 犹如
(5)好客的主人的手臂 2.(1)送客松
(2)有特殊含义,将送客松的枝干比作人的手臂(3)难分难舍 恋恋不舍
六、1.黄山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情有独钟 2.斜出 弯曲 仰 俯 卧
黑虎 孔雀 千姿百态
3.优美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青翠
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欢迎宾客的到来 【发展练习】
一、黑虎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黑虎松主干粗壮,针叶苍翠,气势雄伟,一派虎气,且冠盖浓绿近于黑,酷似一只黑虎卧于坡下,故称‚黑虎松‛。黄果树瀑布
【基础练习】
一、fú xiüo hōnɡ xì
撩
浮
循
叠
二、1.座——坐 哪——那
近的很——近得很 2.寻——循 蹬——登
三、1.激 2.溅 洒 3.扑
四、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渐近渐响。
五、1.后退 长久
2.(1)良:有利的、好的。‚良机‛指好机会,文中指吸附上其他鱼类的时机。
(2)周:遍。‚周游‛指游遍,到各处游历,文中指在 大海中四处游走。3.B 12
455839697.doc 4.鲨鱼、海龟、鲸、船等 饵
料或残食
5.鱼印的“一举两得”是指既省力气,又免受敌害侵袭。莫 高 窟
【基础练习】
一、录音
琴弦
刺绣
腐败无能
辉煌
尊敬
帝国
断崖绝壁
二、1.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惟妙惟肖
赞叹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千佛洞 三危山 鸣沙山 492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三、1.不仅……还……
2.精妙绝伦的彩塑
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
3.排比 具体表现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4.莫高窟的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各种佛教故事的记录,还有神态各异的飞天,真不愧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发展练习】
二、1.金风送爽、秋色宜人、枫林如火、秋高气爽……
2.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怡然自得……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 镜未磨。
二、小镇的早晨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忙碌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叙述方式都是‚总分‛的结构。篇幅虽然短小,但是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流畅。
第五单元自测题
一、宾客
屹立
陡崖
缝隙
沉醉
胸膛
轰鸣
悬挂
记录
精妙绝伦
气势非凡
二、钟 姿 壁 饱 应 劲 绝 象
三、1.sì 2.shì 3.qū 4.fú
四、1.装扮 秀丽 2.陶醉 3.栩栩如生 啧啧称赞 三、五、1.C 2.A 3.C
六、1.佛教故事 神佛形象 民间生活 自然风光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四、2.腾空而上 漫天浮游 银雨洒金街
五、3.姿态优美 饱经风霜 充
六、满生机 青翠的枝干 好客的主人 欢迎宾客的到来 代表 象征 七、七、1.(1)好像铺了一层绿地毯
455839697.doc
八、(2)如同白银盘里一青螺
九、2.(1)它们有红色,有黄色,还有紫色;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开正艳……
十、(2)它们或圆、或短、或长;有时像兔子,有时像绵羊……十一、八、(一)1.A 2.C 3.B
十二、(二)1.马 鸟 狮 狗
十三、2.二 三 四
山奇
水急
船险
十四、3.‚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这句话把长江比喻成奔腾中嘶鸣吼叫的野马。‚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这句话把大轮船比喻成摇篮和竹叶,随着浪花漂摇。
十五、天 火 之 谜
【基础练习】
一、钥匙
击毙
揭开
雷暴
爆炸
讽刺
二、考证。
没有根据的说法。
帽子。
形容人生气到极点,竖起来的头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病。
没有受到伤害。
1.安然无恙 2.怒发冲冠 3.无稽之谈
三、1.块 根 叶 道 只 把 片 个(声)
2.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从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过程 【发展练习】
二、1.时间
2.富兰克林出身贫穷;富兰克林喜爱读书;富兰克林取得了巨大的电学成就;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3.驾鹤归西、撒手人寰、含笑九泉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基础练习】
一、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
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二、①
④
③
②
三、谈迁面对挫折坚韧不拔、意志坚定,更深刻地表现了谈迁非凡的毅力。
四、困苦的遭遇
立志要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
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从厄运中顺利过关
455839697.doc 【发展练习】
一、司马迁──《史记》
司马光──《资治通鉴》 班固──《汉书》
二、1.惊讶 惭愧 教诲
2.告辞回乡 惭愧 留在老师身边刻苦学习,继续深造
学无止境,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3.那歌声慷慨悲壮,萦绕于林间水畔;那歌声高亢激昂,响彻天空,歌声妙到了极点。
4.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诺 贝 尔
【基础练习】
一、实验
逝世
机械
装置
摩擦
瑞典
艰苦
铁锤 威力
劈山筑路
荒山野岭
二、1.他发明炸药的过程 发明液体炸药 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 实验威力更大的炸药 不怕危险、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
2.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 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 莫言
三、诺贝尔(1833.10—1896.12)
瑞典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所以他被人们称为‚炸药大王‛‚炸弹之父‛,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几个领 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发展练习】
三、我有自己的弱项。
钱伟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立好目标后,就要冲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达成目标。
这种具有强烈反差的叙述方式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实现目标的艰辛与钱伟长的非凡的毅力与高尚的品格。
第六单元自测题
一、谋生
诞生
挣脱
装置
逝世
博览
机械
勉励
贩卖
二、mïu mï nþi liàn suì sàn
三、1.(1)大材小用
(2)天经地义 2.(1)骨瘦如柴(2)守口如瓶 3.(1)一落千丈
455839697.doc(2)大海捞针
四、1.推测 推论 2.宣告
3.安然无恙 4.启示
五、1.崎岖 坎坷 厄运打不垮 绝望之云
2.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
六、B
七、谈迁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他立志要写一部《国榷》。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一生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
八、1.小鸟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歌者,在树上唱着歌。
2.一个个蚂蚁像大力士一样,搬运着粮食。
九、(一)1.完备、准确 特地到了都城北京 他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
2.“逸闻”指世人不太知晓的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3.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怀抱希望,努力坚持,最后终会成功。
(二)1.慕 躁 博
2.(1)指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文中指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2)指坚持写作,文中指司马迁不因为外在的困难而停止编写《史记》。
3.积累 基础 自私 公平
4.王羲之临池学书,滴水穿石;李时珍尝百草写《本草纲目》。滴水穿石的启示
【基础练习】
一、chì qiâ jǐ zhuï liàn zÿ
二、1.谋生求职 2.说三道四
3.坚持不懈 4.悠闲自在
三、1.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 成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 不让一日闲着就这么过去
2.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3.愚公移山 【发展练习】
一、1.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子叮咬,冬天两腿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干为止。
2.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
455839697.doc 3.刻苦练习
勤于观察
获得很大的成功
深受大家喜爱
世界著名的画家
二、赞同。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会,获得成功。‚有准备的人‛就是刻苦勤奋的人。林冲棒打洪教头
【基础练习】
一、1.② 2.①
二、jiþ chüi pú jìn diün liànɡ
三、与一般人不同。
依靠有权有势的人。
就是。
暂且。
四、1.这段话中描写了洪教头的‚把火烧天‛和林冲的‚拨草寻蛇‛两个比武招式。
3.洪教头:贪财,不自量力;林冲:武艺高强,临危不乱。【发展练习】
一、1.他还没吃饭呢,怎么就走了?
2.一般蘑菇色彩艳丽,但实则有毒。你怎么觉得这个蘑菇
就能吃呢? 少 年 王 冕
【基础练习】
一、车载
营地
秦国 耽误
栽花
晶莹
奏乐 枕头 竟然 贩卖 竞赛 吃饭
二、1.① ③ 2.②
三、ɡōnɡ zài mýn mân zǎn
yün
四、1.美丽的荷花 孝顺懂事、求知上进
2.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五、1.让丝线穿过九曲明珠。
2.在丝线上抹上油脂,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爬进珠孔。3.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等。黄鹤楼送别
【基础练习】
一、莹 萤 赢
益 谊 屹 意
墓 暮 幕 慕
二、1.远眺 2.仰望 3.凝视 张望 注视 浏览
三、1.孤独的一只帆船。消失。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455839697.doc 2.只。天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清平乐 村居
【基础练习】
一、檐 房檐 屋檐
媚 明媚 妩媚
锄 锄草 锄头
莲 莲花 莲蓬
二、1.(1)酒后微醺 身心陶醉
(2)老大老二在劳动,小儿子天真活泼,家庭和睦,生活平静幸福。2.顽皮 卧剥
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第七单元自测题
一、理睬
羞惭
无赖
隔壁
耽误
孝敬
友谊
暂时
莲蓬
二、1.B 2.B
三、1.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2.王冕画画──自学成才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四、好像 看 慢慢 美丽
五、1.春秋(老子、孔子)
战国(屈原、廉颇)秦(嬴政、李斯)汉(董仲舒、班固)三国(曹操、刘备)
晋(王羲之、陶渊明)南北朝(刘勰、祖冲之)隋(李春、杨广)唐(李白、杜甫)
五代十国(刘知远、郭威)
宋(赵匡胤、王安石)元(忽必烈、关汉卿)明(朱元璋、郑和)清(曹雪芹、曾国藩)
2.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六、1.“喂!”改为“请问”
455839697.doc 2.‚不是‛改为‚不要‛ ‚而是‛改为‚而要‛
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改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七、(一)1.厚礼款待
2.自大 有礼 3.A C 4.林冲在柴进庄上遭受了洪教头的羞辱。
(二)1.lûâ jiá pō býnɡ mú
2.针头扎进了血管,一下子冒出了鲜血 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3.“也许是新手……第一针没
有扎中。” “护士不由得一愣……把针头退出。”
4.帮助护士扎针成功的,不是别人,而是护士自己的自信。5.‚宽容‛就是包容别人的一些错误,不斤斤计较。
期末练习与测试
一、友谊
滋润
衣裳
勉励
明媚
欺骗
诞生
雷暴
道德
皎洁
葡萄
神韵
仁慈
呜咽
崭新
记录
腐败
沉睡
搜索
协调
判断
二、1.(1)惊叹(2)惊恐
(3)惊奇(4)惊讶 2.(1)飘拂(2)漂浮(3)飘浮(4)漂泊
三、1.、、、,一群花仙子。
2.我们的眼睛。,、、、......,?
四、1.C 2.B
五、1.两千 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慈眉善目 强壮勇猛
2.腾空向后仰去 敏捷地向前扑来 抓住 用力一抽
又白又嫩
3.‘给’,永远比‘拿’愉快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迷恋捉昆虫 越挫越勇 自强不息 大胆试验 富兰克林 5.《三国演义》 ‚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
六、(一)1.(1)自鸣得意
(2)迫不及待(3)欢声雷动
2.“满有把握‛表现出徒弟的骄傲,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敢向师傅扑来;‚迫不及待‛则表现了他急于取胜,想证明自己能胜过师傅的心情,加上这两个词语,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了。
455839697.doc 19 3.学习时要谦虚;要学会灵活运用,而不是仅仅知道;要尊重老师。
(二)1.漂泊鸟中等身材,身体长四十厘米,张开双翼长六十五厘米,尾羽呈黑色,腹部羽毛白色,看上去匀称矫健。
2.迁飞的时候,鸟群黑压压地遮盖天空,似乎是乌云密布。3.?。
4.加拿大南部 美国北部 集体迁飞,集体筑巢,集体哺育 1914 9 1 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 5.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
6.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7.请勿打扰小动物。
8.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篇八
1. 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把几张相关联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后,便于从整体上了解、对比、分析数据。制作时,要注意对表头进行合理分项,算对总计与合计,写出统计表名称和制表日期。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把两张或多张相关联的条形统计图合并后,能更清楚的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更直观、形象地比较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画图时,首先确定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图例,要画不同颜色或线条的直条,记得标数据。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策略
1. 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条理地找出来,从而找出问题的全部答案,这种策略叫作一一列举。列举的方式有:列表、画图、连线、画“√”,也可按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等。
2. 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顺序来排列。
3. 排列(有顺序):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ABC、BAC不同)
组合(没有顺序):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AB、BA相同)
9.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篇九
备
课
教
案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年秋季学期
备课教材:
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教 学 进 度
总第1~7课时
教学时间:2015.8.3 —2015.8.7 教师师德师风学习、学生报名注册、动员学生来校、安排开学相关工作
总第8课时
教学时间:2015.8.10 第二周 星期一 第1节 教学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
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
2、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
1、高年级优秀作业若干。
2、每人准备好读书笔记和卡片。
3、准备一些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
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9课时
教学时间:2015.8.10 第二周 星期一 第2节 教学课题:
《随时使用工具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教学重难点:
2、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10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1日 第二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大段:(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大段:(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第三大段:(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1、2、3。
2、认真诵读课文。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一课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第11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2日 第二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 文笔好
生:难忘师恩 编
故事 娓娓动听 如春雨滋润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第12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3日 第二周 星期四 第二节 教学课题:《师恩难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1、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3、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
三、本课小结。(略)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认真抄写本篇课文的生字并组词。教学反思:
抓句子和抓词语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个唯美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句子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学生谈了很多,也表现出了对文中老师的敬佩。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
第13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4日 第二周 星期五 第一节 教学课题:《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
策自己的好习惯。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文朗读音乐。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
第一大段:(1)开门见山提出了演讲的内容。
第二大段:(2—5)分别要求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理由。
第三大段:(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第天自问的好习惯,争取在学习生活在取得进步
4、引读全文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 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炼()彼()
葡()练()履()
4、抄写词语。
本节课总结。(略)教学反思:
本文是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
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演讲稿形式的文章,不免感觉陌生(连第一自然段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向学生讲授了演讲稿的特点:真实性和鼓动性,内容贴近生活。必须讲真话,带有强烈的情感。语言规范,明白易懂。并很快帮助学生理清了自然段。
第14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4日 第二周 星期五 第二节 教学课题:
《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大意,理解陶校长的话所包含的意思。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不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大意,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_____,筑起_____,学习上认准
______,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______,认真负责地做好_______,要学做_____。这样就可以_______。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_______。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六、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本课小结:(略)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填空。教学反思:
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我请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接下来的合作探究环节更不是什么难事儿。学生因为先前已经分了层,对几个自然段的语言形式感觉很清晰。所以,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都挺顺的。
第15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7日 第三周 星期一 第一节 教学课题:《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 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能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4、解题。(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 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本节课小结:(略)教学反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几遍就能理解其大意。因此在备这一节课时,我把对古诗朗读和诗意理解的环节进行了压缩再压缩,尽可能地精简,以求不做无用功。那么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就用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学生一起赏析这首精致的小诗。
第16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7日 第三周 星期一 第二节 教学课题:《所见》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本节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_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教学反思: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 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
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
第17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8日 第三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习作1》 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教学重点、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交流。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拟题,完成初稿。
作业布置: 以“师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教学反思:
课堂上总感觉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回答正确率太高,可回答问题的含金量感觉太低。课后思考:可能是文章的结构太清晰了,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反而让课堂失去了往日的生趣,顺理成章的课堂更看不出学生的智力差异。看来,教学永远存在缺憾!
第18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19日 第三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练习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作业布置:
熟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第19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0日 第三周 星期四 第二节 教学课题:《练习1》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3、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四、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第20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1日 第三周 星期五 第一节 教学课题: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逐节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③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课围绕“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深入学习课文,并且由此让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第21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1日 第三周 星期五 第二节 教学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②押韵。③拟人手法。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
()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
()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
()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以读代讲。通过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情,体会到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这堂课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机,如此的令人热爱,如此的令人向往,不禁提醒自己,以后在教学诗歌时,不是就诗歌而教诗歌,而是要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文字之中的文字。
第22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4日 第四周 星期一 第一节 教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小结:
本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作业:
1、熟读课文,试着去理解课文
2、生字抄写并组词。教学反思:
课文出现了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课中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并区分它们的细微区别。学习了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后,学生对于“着迷”这个词语已有很好的感悟,至于“迷恋”的意思,放在捉小甲虫后理解。面对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止,法布尔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沉迷在昆虫的世界里!这就是“迷恋”,已经“恋恋不舍”了,深深地爱上了,已经无法分开了!而“痴迷”呢,则含义更深,从“痴”的偏旁出发,已经着磨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而课文中主要是指时间之长,从童年到壮年直至白发斑斑的老人,法布尔始终沉浸在对昆虫的研究中,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使法布尔由“虫迷”而成为了“科学家”!
第23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4日 第四周 星期一 第二节 教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教学重难点: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2)用人名做题目。作业:
熟读课文。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第24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5日 第四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变色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
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
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2.指读。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本节课总结:
《变色龙》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经过,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的特点。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变色龙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数量不多,难得碰到”,所以对同学们来说,根本就不了解、不熟悉,所以同学下去后去搜集相关资料,以便更多的了解变色龙。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以准确、细腻的笔触,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写作顺序是“全身——头——身躯”,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认识变色龙。但是,为了使孩子们准确把握变色龙的外形,我让孩子们观看变色龙的图片,说说变色龙的样子。在学生学习第九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读读文字,看看图片,相互提示。这样,学生对变色龙形象的认识就容易准确、清晰、具体了。
第25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6日 第四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变色龙》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
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特点
端详 变色龙 捕捉食物
放回 会变色 教学反思:
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体会变色龙的舌头“长得惊人”。学习第十四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观察这样几幅插图:在香蕉叶上,变色龙变成了香蕉叶色;在棕色的泥土上,变色龙变成了棕色;在水泥板上,变色龙变成了浅灰色;在枫叶上,变色龙变成了红色„„这样学生不但对这些颜色印象清晰,而且不知不觉地体会到了颜色的渐变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颜色渐变的、流动的、和谐的画面。学生不禁惊叹变色龙功能之奇特,本领之高超。
第26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7日 第四周 星期四 第二节 教学课题:《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让孩子亲眼目睹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27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8日 第四周 星期五 第一节 教学课题:《金蝉脱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1、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小组学习。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布置作业
四、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教学反思:
作者为什么能发现并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金蝉脱壳”的情景呢?通读全文,学生不难发现——是观察,让我揭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我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钥匙。怎样才容易发现美呢?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观察方法:一是有顺序,二是有重点,三是有感情。学生不仅欣赏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还学到了观察的方法。整堂课的学习应该说还是较满意的。
第28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28日 第四周 星期五 第二节 教学课题:《习作2》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2、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教学重点:读懂例文,掌握写作方法,能按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模仿例文的写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2.交流归纳。
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画一画。选择你喜爱的一种动物,把它的外形简要画下来。
2、说一说。你画的动物有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吗?(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3.师生归纳。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4.小组交流。
5.交流体验,表达情感。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6、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
三、评改延伸,深化习作感受
1、小组评改。
2、班级交流。
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在班级宣读
3、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修改。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
(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29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31日 第五周 星期一 第一节 教学课题:《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教学重点: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
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作业布置:
1、熟记歇后语,用其中两个说两句话。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第30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8月31日 第五周 星期一 第二节 教学课题:《练习2》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
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小结:(略)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31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日 第五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练习2》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小结:(略)教学反思:
老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第32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2日 第五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生自学课文。4.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词正音。
楚国 戳穿 演奏 腮帮 俸禄
滥竽 充数 南郭先生(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二、自由朗读课文。小结:(略)
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它们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都是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如果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灵活适宜 的教学方法。
第33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3日 第五周 星期四 第二节 教学课题:《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 育。
教学重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能用自己话讲出课文的内容。
2、生字抄写并组词。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
指导朗读文章人生对话的语气,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并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接着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人,你怎样想?又会怎样说?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第34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4日 第五周 星期五 第一节 教学课题:《推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师述:为了
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节小结:(略)教学反思: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考虑,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示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发明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35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4日 第五周 星期五 第二节 教学课题:《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 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
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
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
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教学反思: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无须避谈训练!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想学了,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丢弃这种多年来通过实践检验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第36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7日 第六周 星期一 第一节 教学课题:《嫦娥奔月》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倒柜 洒满银辉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3.讨论交流后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小结:(略)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诗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故事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第37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7日 第六周 星期一 第二节 教学课题:《嫦娥奔月》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自为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
2.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动词。
4. 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 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 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 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 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4. 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 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2. 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 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本课小结:(略)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诗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故事浅显易懂,妙趣横生。
第38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8日 第六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熟读课文,体会故事意思,理解故事中所要表达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四、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五、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本课小结:(略)教学反思:
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当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学生竟然目瞪口呆,无法回答。我突然认识到:学课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太过简单地看待看似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虚的,是无效的。
第39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9日 第六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讲道理。
2、理解故事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熟读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讲道理。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本课小结:(略)作业布置:
1、熟读寓言故事,理解其意思。
2、生字抄写。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进度上和同规班级差了两课时,所以打算今天一节课把《伊索寓言》上完。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感觉比前面的《成语故事》要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两个成语故事的道理要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简单,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把寓意揭示了出来,似乎不需要老师讲过多的内容。
第40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0日 第六周 星期四 第二节 教学课题:《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讲道理。
2、理解故事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熟读故事,理解故事中所讲道理。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5、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反思:
从这一课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思考不够深入细致。今后我们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让学生真正能自由读书,深入读书。
第41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1日 第六周 星期五 第一节 教学课题:《我读书,我快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本课小结:(略)
第42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1日 第六周 星期五 第二节 教学课题:《习作3》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二、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3)叶脉有什么作用?(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三、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
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教学反思:
关于作文,就本班情况来看,只要对要描写的物体观察到位,要写出好的作文也并不是很难。
第43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4日 第七周 星期一 第一节 教学课题:《练习3》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查字典。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查字典;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教学过程: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本课小结:(略)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44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4日 第七周 星期一 第二节 教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
要求: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划出来;
2、不会读的字词对照生字表多读几遍。
二、学生字
1、投影出示本课生字表,指读。
2、要求:读一个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用这个字组词。
3、描红。
三、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如果你是老师,你想让同学们掌握哪六个词语?将这六个词语划出来,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2、投影出示学生的词语,并请他讲讲积累这六个词语的原因。
3、将刚才自己划出来的六个词语在自己本子上抄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
1、求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关联词“不仅„„也„„”;
2、在笔记本上用这组关联词语写话或造句。
五、抄写本课词语。教学反思: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本文摘自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生动的语言、充沛的
激情使读者深受感染。然而邓小平同志逝世时,现在这批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因此我课前找了一些邓小平爷爷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45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5日 第七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 情怀。
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体会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昨天,老师请你们收集邓小平爷爷的故事,你收集了吗?学生交流,过渡导入。
二、读议1、2两小节。
1、听配乐朗读课文。
2、听后指导朗读。
三、读议3、4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练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带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祖国的万里海疆,祖国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香港、澳门,香港、澳门的同胞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台湾,台湾同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飘向世界各地,世界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第3小节最后一句及第4小节。
四、读议5、6、7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谈谈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2、重点指导朗读邓小平爷爷的话。
3、练说: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很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通讯,写的是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入大海的情景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得细致、生动、感人。现在这批小学生年龄都还很小,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 痛之情还难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可以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第46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6日 第七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 高尔基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示课文。
1、(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读文,想想哪儿节可以合并为一段。
2、交流分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写字要点。
2、学生描红后临写。
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一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心。整篇文章围绕了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第47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7日 第七周 星期四 第二节 教学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事。
教学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文,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个字突出了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这一段。
3、学习第二段。
(1)下面我们看“栽花赏花”这件事。来到岛上,儿子做了些什么?当时他才多大?(随
机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儿子为什么这么做?(随机板书:爱)哪些词特别能说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3)有感情地读,体会;练习背诵。
(4)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所以他跟妈妈回苏联的时候,望者满院自己亲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学生进行情境说话。)
(5)(出示花草图片)这就是儿子种出来的花,边看图边读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交流;练读;背诵。
(7)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轻声读第五段,找出重点词语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情感。(8)指导朗读背诵。
4、学生第三段。(1)指名读。
(2)说明标点符号的用法: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学生自读高尔基的三段信文,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读体会。(4)交流,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想法。(5)指导朗读背诵。
5、共同小结并根据“有一年”、“春天对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时候”等词语熟背课文。
三、本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
第48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8日 第七周 星期五 第一节 教学课题:《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 关爱艾滋病患者。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小斗士?
2、文中的小斗士指谁?(恩科西)
3、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小恩科西。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文字。
二、精读感悟:
(一)感知艾滋病的可怕,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打开课本,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生自读课文,画句子,批注。
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把它读出来。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投影)指名读。
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竟然”该怎样理解?“挺”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坚持”吗?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师:艾滋病是可怕的,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让我们来看几张艾滋病儿童的照片,(出示投影,师简单介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吗?学生说一说。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你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
三、总结全文:
1、师引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了吗?
2、再次引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痛切”什么意思?能换成悲痛吗?你从总统的话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榜样”?
3、再齐读句子,感知写法。(这两段话分别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四、补充介绍:
1、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2、简介“红丝带”。
3、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
今后你会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呢?
五、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第五次齐读课题。
2、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难免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六、作业: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即将到来,试着写一封倡议书,提倡全世界的人都来关爱艾滋病人。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坦然面对
恩科西
顽强 关爱他人 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患病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第49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18日 第七周 星期五 第二节 教学课题:《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词语,如“轩然大波”、“坦然”、“另眼相看”。
3、进一步体验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重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体验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验恩科西的悲惨遭遇,感受他顽强抗争的精神,从而真正了解他为什么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直接揭题,齐读课题。
2、艾滋病小斗士是谁? 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
3、出示两位领导的话,齐读。过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世界人民的关注呢?他有着怎样不平凡的遭遇呢?
二、学习课文2-4小节,体验不幸:
1、默读2-4小节,思考问题,划句批注。
课文以“斗”统领全文,2-4节写恩科西面对的不幸,也是主人公“斗”的一种表现: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仅以2-4小节体验不幸,不够全面、到位。
2、讨论交流,学习相关段落。
(1)学习第3小节。(抓住“挺”字)
A.出示句子“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上学的年龄”。
自读。说说:哪个字让你最感动?它让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板书:挺)
“挺”字换成“坚持”好吗?为什么?从这个字的背后,你仿佛看出了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B.指导朗读。
(2)学习第4小节。(抓住“轩然大波”一词)A.出示句子“9岁那年„„轩然大波”。释词:轩然大波。本文指谁和谁的纠纷?为什么而纠纷?
B.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就坐在你的身边,你会有什么反应?指说。当你的父母得知你的同学恩科西患上艾滋病,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指说。
三、学习课文5-8小节,感受精神。
1、生自读5-8小节。思考:他是怎么面对不幸的?
2、交流:
(1)出示“他得知„„可怕的艾„„”。A.指读。演示“不是„„而是„„。”
B.理解“坦然”。并板书。讨论:他会怎样坦然面对生活? C.出示曼德拉的句子。齐读。
(2)出示“他一边„„患病的儿童”。A.指读。演示“一边„„一边„„”。B.讨论:他会怎样关心那些患病的儿童? C.出示曼德拉的句子。齐读。
(3)出示恩科西的照片,指名描述他的样子。
A.师简介。并出示句子①②,指读。理解“另眼相看”。B.从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齐读2句话。(4)出示“要接受„„妇女和儿童”。A.指读。理解“纤弱”。(板书:呼吁)
B.讨论:为什么安南说他的声音是“勇敢”的?(5)出示“梦想„„”的句子。指读。
A.你认为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梦想未来)。指导朗读。B.出示曼德拉的句子。齐读。(7)过渡到第8小节并范读。
A.出示图片,用一个词形容他此时的神态。(板书:静静地)B.为什么他能如此平静?(联系前文的“坦然”)C.齐读第8小节。
四、指导写法,升华感情:
1、出示两位名人的话,理解“痛切”。指导朗读。
2、看看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只选择他们对恩科西的评价?
3、你有什么话送给这位伟大的小斗士?(先写,后交流)
4、小结,齐读课题。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读《恩科西》的故事。
2、写读书体会。
板书:
挺 顽强
坦然 静静地
艾滋病小斗士 关心
呼吁
梦想未来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被课文中的主人翁恩科西感动,首先作为授课老师先要被感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制作了课件,然后带领孩子们借助投影机完成了教学,我和孩子们在一些图片及文字中被恩科西的坚强感动着。带着饱满的情感带着学生走入文本,抓住课题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进行展开,你认为什么人可以称为“斗士”。
注:2015年9月21日,因到成凤小学搞教研活动,所以总第50、51课时未备课。
第52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22日 第八周 星期二 第二节 教学课题:《习作4》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怎样选择材料,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
观察能力和习惯。
2、学习写板报稿。
教学重点:通过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板报稿的要求写下来。
教学难点:弄清板报稿与平时的记叙文的区别,让学生按照板报稿的格式,写清 要写的要素,并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明确写作内容。
板报稿一般要写出哪些内容?
让我们先研究例文《和书籍交朋友》:本文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写?都交代了哪些要素?(活动时间、场所、人物、活动情况、活动方法、意义„„)这些要素就是写板报稿必须交代清楚的,也就是板报稿要写的内容。
二、区别比较,突破难点,学习写法。
根据习作要求:写报道做到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把内容写具体,标题要醒目,末尾要署名。
怎样把板报稿的内容写得乘法而不失具体呢?
研究例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哪些地方写得具体?与记叙文有什么区别?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板报稿与记叙文的区别就在于:板报稿并不需要仔细刻画人物,细致地描写事情每一步的经过,也不需要很多华丽的辞藻,精心的修饰,只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开展活动的情况,结果,意义„„因此,篇幅短小。
再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自然段为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一事例怎样做到简洁而又具体的?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发现,这一节重点写了作者看到的水滴石穿的现象和形成的原因,写现象时只重点写了石头、石上小洞的样子。作者看到什么写什么,没有过多的修饰,很细致地描绘,语句十分简洁。
通过这两篇例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和要求,知道板报稿在结构、语言上的特点,并根据这一要求习作。
在习作中,命题也是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做到标题醒目?可以要求学生先想清楚要写的内容,再根据内容进行概括,用词语或简练的语句来确定命题。
三、习作要求,练说练写
明确了习作要求,就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你准备写什么活动或事情?准备怎样写?在口述的基础上练写。不过,在说或写的时候,一定要对照习作要求,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内容具体,语言简洁。写完后再命题,写完后在右下角署名。
这三步教学过程,要紧扣住教学难点重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明确习作要求,并按照要求,完成板报稿。
四、学生练写。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相机点评指导 教学反思:
要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只从让学对事物的了解开始,只有对事物了解了才有的写,才能写好。
第53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9月23日 第八周 星期三 第一节 教学课题:《练习4》 教学目标:
1、能给4个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能正确用字,减少别字。
3、知道一词多义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判别词义。
4、能把表示“一定”意思的肯定句,改写成“非„„不可”的双重否定句式。
5、能把句子中残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6、能用摘录法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教学重点:改写句子,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词义。教学过程:
一、揭题,整体感知。
二、指导第一题。
1、读准每个字的两种读音。
2、口头组词交流。
3、书面组词。
三、指导第二题。
1、自由书空,想想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名逐一板演,强调易错处。
3、认真抄写。
四、指导第三题。
1、学生自改别字。
2、交流,订正。
3、比较组词,加深印象。
五、指导第四题。
1、自己读句子,想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
骄傲:(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2)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生气:(1)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2)生命力,活力。
自然:(1)不勉强,不呆板。(2)表示理所当然。
3、小结: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根据语言环境正确理解。
六、指导第五题。
1、分析例句。
(1)自由读,想想两句话的意思。
(2)比较异同。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表达的句式不同,原句的“一定”换上“非„„不可”,在语气上更肯定。
2、试改第1句。交流。
3、独立练习第2句。
七、指导第六题。
1、回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哪几部分。
2、判断每句话缺少了什么。
3、补充缺少部分,注意加上标点。
4、交流纠错。
八、指导第七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五范文】推荐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0-14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教案06-1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四范文10-2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范文11-1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08-18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教学计划07-1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5范文徐州的09-18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重点08-0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诺贝尔》第一课时07-29
苏教版五年级教学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