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2024-07-06

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共13篇)(共13篇)

1.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一

跌倒和坠床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根据各科室疾病及特点,制定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护理风险防范程序,包括括意外事件发生处理程序和措施,由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考核。

二、落实安全措施

责任护士应使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反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坠床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以引起他们的重视,特别是高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有认知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挂防坠床标识,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使用降糖药、降压药、镇静药、抗精神药的患者,告知有关注意事项。

三、重点交接班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1次,对全病区的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对年老体弱、危重、病情变化、意识不清、特殊治疗的患者重点交接。

四、全面评估

入院时仔细观察患者,根据年龄、疾病、既往有无跌倒、坠床史、活动能力,确定高危因素和重点人群,对所有住院患者,护士都要进行有关跌倒、坠床等意外危险因素评估。及时填写跌倒、坠床危险度评估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年龄:70岁以上评价

为2分;(2)即往史:发生过跌倒、坠床、昏迷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2分;(3)身体障碍:骨、关节异常、听力、视力障碍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3分;(4)精神障碍:痴呆、意识混乱、行动不稳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4分;(5)活动状况:使用轮椅、移动时陪护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4分;(6)药物应用,使用镇静、麻醉药、降压药等,达到其中一项评价为2分;⑦排泄:入厕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达其中一项评价为1分。合计:0~7分值危险性为Ⅰ度:有发生跌倒、坠床的可能。8~16分值危险性为Ⅱ度:容易发生跌倒、坠床。17分值以上危险性为Ⅲ度:经常会发生跌倒、坠床。凡有以上危险因素者,均列为高危因素及重点人群。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

五、实施防范措施

(一)预见患者跌倒、坠床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达不到分值但又有潜在危险因素的,在患者床头或床尾悬挂防止跌倒、坠床的标识,提醒所有为其服务的医护人员注意安全,落实安全规程。如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并全程陪同,对年龄偏大、活动能力较差,应使用床档,护士及时巡视病区,协助入厕、穿衣等生活护理,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以免发生意外。

(二)创造安全环境:呼叫器置于患者床头,并教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将生活日用品放在患者触手可及的地方,病床加床档并固定,保持地面清洁、干燥,让患者穿稳定性好、防滑的鞋子。夜间保证照明,使患者起床时能看清病室环境,护士及时巡视病区,提示患者注

意走廊的障碍物及地面情况,防止发生意外。

(三)杜绝家属上床休息以免病人因过于拥挤而坠床。(4)重症监护病人,护士应守护在病人床边,严禁离开房间。(5)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患者安全。(6)防范意识的教育,使每个护士自觉建立防范的安全理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2.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二

1 临床资料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2316例, 其中男1468例, 女848例, 年龄60~97岁, 平均住院10~14d。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13例。发生地点:病房跌倒坠床8例, 独自入厕3例, 坐在椅子上不慎跌倒1例, 走廊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10例, 白天3例。跌倒坠床结果:无任何损伤4例, 头皮擦伤3例, 面部擦伤及眼角瘀血2例, 股骨颈骨折1例, 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 髋骨骨折1例, 死亡1例 (急性心肌梗死不遵从劝告, 入厕过度用力排便而猝死) 。

2 跌倒坠床相关原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患者入院后, 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 加上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或床档固定差, 或地面有水、地面潮湿、通道有杂物等均可导致滑倒。其中夜间穿拖鞋入厕或起身因光线过暗, 卫生间台阶过高, 室内及卫生间墙面无安全扶手, 卫生间无坐便, 椅子无靠背无扶手等均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2.2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 主要表现在: (1)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 是老年人反应迟钝, 灵活性降低; (2) 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 (3) 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 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

2.3 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 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2.4 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 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 而出现血压一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2.5 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 经济来源发生变化, 家庭人员的结构发生变化, 病后多有精神、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 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 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 有时有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思想上又不愿给护士及家人添麻烦, 尤其在康复后期, 患者神志清楚, 无肢体活动障碍, 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 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 突发意外。

2.6 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又普遍年轻, 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 加上临床工作经验不足, 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3 防范措施

3.1 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 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血压情况、有无既往跌倒坠床史、应用药物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 采取适合个体的防范措施。

3.2 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 照明充足, 物品摆放有序, 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病房不堆杂物, 设有扶手;厕所使用防滑地砖或防滑垫、设有呼叫铃、应有坐式便器、设有扶手。为患者选用高度合适的床, 床有床档, 使用气垫床时充气不能太足。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3.3 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入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 还应在床尾上悬挂或墙壁上张贴防跌倒、坠床黄色警示标志牌, 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

3.4 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士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 床尾挂标识, 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心脏发作时患者, 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入厕。加强巡视, 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 在未发生前消除隐患。

3.5 加强护理的责任感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培训, 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 用药的护理, 饮食护理等, 掌握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 是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4 健康宣教

4.1 做好安全宣教

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者史、晕厥、黑朦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者、视觉障碍者, 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应有护士或家属陪伴, 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2 告知合理用药

告知正确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 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常可引起头痛、头晕、眩晕、血压下降, 起身、下床、入厕、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强心药可致头晕、视觉障碍、精神症状, 服药后需卧床1h, 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

4.3 告知日常活动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眩晕患者症状较重者, 日常活动要小心, 轻缓从容, 卧位起身时、蹲位站立时, 动作不宜过快、过猛;不易做大的旋转, 或猛转身扭头, 或屏气等动作, 以免发生意外。

4.4 保持心情舒畅

做到心平气和学会自我调整心态, 培养豁达、开朗、宽容的性格, 遇事冷静, 不急于求成, 不勉强自己, 凡事量力而行。

4.5 加强体育锻炼

为了使疾病不再迅速发展, 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应当结合机体的一般状况和心脏功能情况, 量力进行一些适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按摩、游泳等[1]。

5 讨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 因为对于一个复杂的患者来说安全即时确保患者的健康或恢复健康, 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 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采取有效的措施, 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 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 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士雯, 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三

【摘要】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退化,其住院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防护,已成为医院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21例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及健康宣教。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健康宣教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入住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1213例,其中男781例,女432例,年龄65~89岁,平均住院10~14d。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21例。发生地点:病房跌倒坠床8例,独自入厕11例,坐在椅子上不慎跌倒1例,走廊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16例,白天5例。跌倒坠床结果:无任何损伤8例,轻度损伤10例,中度损伤2例,重度损伤1例。

2 跌倒坠床的相关原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1]。患者入院后,住院环境不熟悉,通道有障碍物,光线不足,卫生间、开水间地面潮湿.湿式拖扫未设置醒目标置,走廊、卫生间无扶手,病床过高、床旁椅过低、床脚刹车未及时固定,呼叫器位置不易触及,各种康复器材放置不当,夜间入睡后未及时拉起护栏,外出检查未做好约束保护,病员服及鞋子不合适等都易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2.2 生理因素

80岁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大脑细胞减少25%,小脑细胞减少20%[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①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使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②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③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3]。

2.3 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2.4 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而出现血压一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2.5 心理因素

跌倒时的情绪和自信心是影响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经济来源、家庭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加上病后心理、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有时又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尤其在康复后期,患者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容易发生意外。

2.6 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又普遍年轻,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3 防范措施

3.1 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我院判断病人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标准:①近一年不明原因的跌倒史,②意识障碍,③视力障碍,④肢体偏瘫、活动障碍,⑤年龄≥65岁,⑥体能虚弱,⑦头晕、眩晕、体位性的血压、高血压,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满足上述2-3项的患者即为高危患者,需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2 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及时固定床脚刹车及床栏,对活动不便的患者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保持地面干燥,通道无障碍物,对开水间、卫生间等易滑地设置醒目标志,厕所使用防滑地砖或防滑垫、设有呼叫铃、应有坐式便器、设有扶手。为患者选用高度合适的床,床有床档,使用气垫床时充气不能太足。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3.3 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入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还应在床头、床尾上做好防跌倒、坠床警示标识,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对听力差的患者进行书面交待。

3.4 做好预见性護理

护士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心脏发作时患者,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入厕。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消除隐患。

3.5 加强护理的责任感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护理人员进行老年患者安全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培训,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变化,用药的护理,饮食护理等,掌握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使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4 健康宣教

4.1 做好安全宣教

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者史、晕厥、黑朦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者、视觉障碍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应有护士或家属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2 告知合理用药

告知正确服药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摔倒的危险性,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常可引起头痛、头晕、眩晕、血压下降,起身、下床、入厕、活动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强心药可致头晕、视觉障碍、精神症状,服药后需卧床1h,起床及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

4.3 告知日常活动

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眩晕患者症状较重者,日常活动要小心,轻缓从容,卧位起身时、蹲位站立时,动作不宜过快、过猛;不易做大的旋转,或猛转身扭头,或屏气等动作,以免发生意外。

4.4 保持心情舒畅

学会自我调整心态,培养豁达、开朗、宽容的性格,遇事冷静,不急于求成,不勉强自己,凡事量力而行。

4.5 加强体育锻炼

为了使疾病不再迅速发展,丧失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应当结合机体的一般状况和心脏功能情况,量力进行一些适当锻炼 :如散步、太极拳、气功、按摩、游泳等[3]。

5讨 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因为对于一个复杂的患者来说安全即时确保患者的健康或恢复健康,否则损害的不仅是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跌倒、坠床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预防是控制跌倒损伤的重要手段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5]。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国珍,徐岩,王玉玲.ISO9000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手册[M].

[2]第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1(23):36~37.

4.预防患者发生坠床的护理措施 篇四

护士应履行告知义务,由于手术床特殊结构应及时向患者说明。1.了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2.加强对手术患者安全、环境、手术床结构特点的宣教。3.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避免发生坠床,根据手术床结构特点在患者上手术床前把手板撤开,露出床沿,待病人躺好后手板复位。

4.予以床档保护,手术过程中加强巡视。

5.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需准备约束带进行保护性约束,避免发生坠床事件。

6.一旦发生病人坠床按《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紧急处理预案》处理。同时对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上报护理部。

5.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五

1、意外事件定义 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主要包括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走失、误吸或窒息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意外事件等。

2、意外事件报告 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意外事件的预案,预防其发生。一旦发生按要求报告。

3、上报程序

(1)一般意外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一般意外事件包括:无伤害意外事件,轻度伤害事件)(2)严重意外事件: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同时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上报医院领导。当事科室应在 6小时内填报《护理意外事件主动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严重意外事件包括中度伤害意外事件、重度伤害意外事件及极重度伤害意外事件)

4、意外事件登记 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意外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5、意外事件讨论 护士长应组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整个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确定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

6、意外事件讨论 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意外事件进行讨论,确定原因,及时制订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护理部

6.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六

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报告制度

(一)、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时,当班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由科室负责人立即汇报医务科,同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表内容包括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及事后处置情况,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采取的的补救措施。医务科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后,制定整改措施。

(二)、科室设置报告的原则,鼓励主动报告,坚持非处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促进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

7.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管理制度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本科住院患者2222例作为对照组, 患者平均年龄 (67.8±7.6) 岁, 一级护理患者1345例;护士23名, 平均年龄 (35.2±5.5) 岁, 平均护龄 (15.5±7.2) 年, 专科15名, 本科8名。以2015年本科住院患者2323例为观察组, 患者平均年龄 (66.3±8.9) 岁, 一级护理患者1450例;护士23名, 平均年龄 (36.8±5.9) 岁, 平均护龄 (16.6±7.1) 年, 专科16名, 本科7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及护士的年龄、学历、工龄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 ≥45分为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观察组实施基于HFMEA管理模式的评估质控再造流程, 方法如下, (1) 2015年1月本科成立HFMEA项目团队, 由科主任领导, 护士长、医疗护理质控员、护理骨干共8名成员组成, 科主任任组长, 护士长任副组长, 对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 用头脑风暴法确定最为迫切解决的主题是“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2) 常规跌倒坠床质控流程, 见图1。HFMEA团队针对责任护士初评、护士长复评、大科护士长查看3个环节, 确定潜在的5个失效模式及风险因素。按公式计算事先风险指数 (RPN) 为严重度 (S) 、发生度 (O) 、难检度 (D) 的乘积, 即RPN=S×O×D, 如RPN值>125分, 采取改造措施[9], 见表1。由表1可见, 责任护士使用跌倒坠床评估量表不正确、临床护士对高危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是需要改造的失效模式。

1.3 改进措施

1.3.1 跌倒坠床质控流程再造

HFMEA团队对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复评时机、大科查看时机等两个重点环节进行改进, 修订上报流程, 强调对高危患者及时评估重要性, 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30 min内评估, 高风险患者及时上报护士长, 护士长不在时上报HFMEA团队其他成员, 接收者24 h内复评, 上班时间通过OA集中上报, 并短信提示大科护士长。大科护士长选择上班时间到病区查看患者, 见图2。

1.3.2 解决方法

(1) 针对责任护士使用跌倒坠床量表不正确问题, HFMEA团队对量表评估内容进行说明, 使评估内容清晰易懂, 然后集中培训, 培训后HFMEA团队现场查看责任护士评估方法, 针对性个别指导, 解决存在问题。护士参与医生查房, 从医疗角度进一步深入了解患者, 达到正确使用量表的目的。 (2) 针对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问题, HFMEA团队针对患者情况拟出常见的几种健康教育模板, 责任护士对高危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HFMEA团队成员观摩, 针对性指导。每季度针对问题分析, 并针对新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法模板, 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上报率、跌倒坠床发生率以及观察组RPN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跌倒坠床高危上报率及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的上报率高于对照组, 高危上报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例 (%)

2.2 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RPN值比较

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 2个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低于实施前 (P<0.01) , 见表3。

3 讨论

流程再造HFMEA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丁力等[10]针对危重患者交接流程进行分析与改造, 护士满意度提高。本研究针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上报流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流程再造:护士长不在时上报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及时查看患者;通过OA上报大科护士长同时短信提示, 便于大科护士长及时查看, 面对面给予指导, 减少了申报过程中等待时机, 护士也能及时得到指导并对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本科团队针对护士运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量表不正确、健康教育不到位, 采取制定健康教育模板、详细说明量表使用细节, 个别指导与考核, 参与医生查房等方法, 达到提高高危上报率并采取措施,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目的。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高危上报率较对照组高, 而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3表明实施HFMEA前后, 2个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下降, 这与谭晓艳等[11]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结果一致, 说明HFMEA管理模式对跌倒高危患者风险管理质量作用显著。

HFMEA团队成员在研究过程中, 医生参与原因分析、方案制定, 医护一体化模式丰富了头脑风暴的内涵, 增加了医护交流, 提高了医护人员专科技术水平[12]。本研究针对关键失效模式, 对护士注重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培训[13], 提高了护士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风险评估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14,15]。

综上所述, HFMEA能前瞻性发现工作流程中潜在的缺陷, 并及时修正和完善, 准确把握跌倒坠床风险防范的重点管理环节, 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摘要: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FMEA) 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质控流程再造, 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以2014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评估质控流程;以2015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 实施基于HFMEA管理模式的跌倒坠床高危因素评估质控再造流程, 比较两组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高危上报率、发生率及观察组实施后事先风险指数 (RPN) 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跌倒坠床高危患者上报率上升、跌倒坠床发生率下降 (P<0.01) ;观察组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RPN值较实施前下降 (P<0.01) 。结论:将HFMEA应用于跌倒坠床高危患者管理, 可准确把握跌倒坠床风险防范的重点管理环节, 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8.预防病员跌倒坠床告知书 篇八

尊敬的 患者(或家属)

根据您(您的家人)在住院期间的疾病程度、用药情况及身体状况等,我们依据《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了评估,患者属于跌倒/坠床高风险人群,特予告知。我们也将采取相关的措施,并希望得到您的配合。让我们共同努力,尽量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希望患者注意:

1、穿合适的裤子,并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运动。

2、休息、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3、请您将眼镜、杂志等放在随手易取之处,学会床边呼叫器的使用。

4、如您头晕或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下床前先坐于床缘,再由照顾者扶下床。如您在行走时出现头晕、双眼发黑、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不能移动时,立即原地坐(蹲)下或靠墙,呼叫他人帮助。

5、改变体位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夜间。

6、请您尽量将私人常用物品放置在固定位置,保持走道通畅。

以上6条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注意事项已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患者(或家属)愿意积极配合,以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患者(或家属)签名:

与患者关系:

告知护士:

9.2.4.1患者跌倒坠床处理预案 篇九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栏,并有家属或陪人陪伴。

3.对于极度躁动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的约束,注意动作应轻柔,经常检查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的破损。

4.在床上活动的患者,护士应叮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让护士帮忙。

5.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指导,告诉患者不要做体位突然改变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6.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铃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7.患者不慎坠床、跌倒,护士应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8.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并初步判断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

9.医生到场后,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10.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11.向上级领导汇报(按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协助医生通知患者家属。

12.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至病情稳定。13.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14.向清醒患者了解当时坠床、跌倒时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原因,向患者做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受伤。

新会中医院护理部

10.跌倒与坠床制度 篇十

(一)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重动作轻柔,常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忽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刻到患者身边,通知医师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定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汇报。

(九)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制度

(一)评估环节

在患者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特殊用药/治疗等环节由护士完成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具体见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二)评估频次

1、病情稳定者入院/转入时评估一次即可。

2、病情发生变化或接受特殊用药/治疗需每周评估一次。

3、首次评估患者跌倒风险总分≥4分,需每周评估二次,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再评估。

(三)对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

跌倒/坠床的评估、预防及处理流程、患者教育等。

(四)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

尤其是评分≥4分者为高危坠床/跌倒患者,包括跌倒危险因素、安全问题和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人,做好相关宣教,在床尾挂上高危跌倒警示。

(五)跌倒高危患者列入交接班范围。

(六)安全预防措施

1、指导患者走动时穿防滑鞋。

2、教育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3、指导患者需要时及时请求帮助,如上厕所,起床。

4、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5、患者能随手可及呼叫铃及必需物品。

6、保持环境安全,走廊、浴室和洗手间有防滑标记;有足够的照明。

7、病床、轮椅、拐杖等的安全使用,如:病床的高度要适中,床、椅轮子应固定。

8、床档的安全使用: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年老及小儿患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9、烦躁患者适当使用约束工具。

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一)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二)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三)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四)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五)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六)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七)立即报告: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8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24-48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八)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九)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定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律程序依法主张其合法权利。

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燥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栏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一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在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时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5、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6、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7、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8、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处置预案

一、值班医务人员发现患者不慎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时应立即通知科室负责人,如患者病情允许,同时将其移至抢救室,联系家属;

二、对患者受伤情况,当班护士和医生应做初步判断,测量BP、P、HR、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⑴、受伤程度较轻者,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⑵、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⑶、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⑷、对于头部受伤,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四、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五、向患者了解当时坠床、跌倒的情景,帮助其分析坠床、跌倒的原因,做好安全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坠床、跌倒。

六、科室负责人到场后,应问清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对此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七、记录事件经过及患者情况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八、科室负责人及时组织讨论,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减少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压疮评估制度

(一)压疮风险评估内容

1、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仰卧位时: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处,尤其好发于骶尾部。

侧卧位时:好发于耳廓、肩峰、肋骨、髋骨、股骨粗隆、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处。

俯卧位时:好发于面颊、耳廓、肩峰、女性乳房、肋缘突出部、男性生殖器、髂前上棘、膝部和足趾等处。

坐位时:好发于坐骨结节、肩胛骨、足跟等处。

2、高危人群

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①老年人或肥胖者;②瘦弱、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患者;③意识不清和服用镇静剂患者;④瘫痪或水肿或发热或疼痛患者;⑤大小便失禁患者;⑥因医疗护理措施(如制动、行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等)而活动受限者。

3、危险因素

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①活动受限;②体温升高;③意识状态改变或感觉障碍;④应用矫形器械;⑤营养不良或水代谢紊乱;⑥药物影响;⑦皮肤受潮湿刺激;⑧全身缺氧

(二)压疮分期

1、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由于压力或剪力造成皮下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颜色的改变(如变紫、变红),但皮肤完整

2、Ⅰ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退色,常局限于骨凸处。

3、II 期:部分表皮缺损,皮肤表浅溃疡,基底红,无结痂,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泡。

4、Ⅲ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皮下隧道。

5、IV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

6、不能分期:全层皮肤缺失但溃疡基底部覆有腐痂和(或)痂皮。

(三)压疮伤口评估内容

1、伤口大小:(长×宽)可用直尺测量伤口,头到脚方向为长,左到右为宽。

2、深度:将无菌止血钳直接放到伤口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3、潜行深度:测量时将无菌止血钳沿边缘直接放入深至止血钳能到的最深处,测量止血钳与皮肤表面平起点到止血钳头的距离。

4、组织形态:黑色结痂、黄色腐肉、红色肉芽组织、表皮增生、伤口组织周围硬度。

5、渗出液:粉红血性、黄色澄清、黄脓、绿黄脓或褐色,气味有:无味、臭味。

6、伤口周围皮肤或组织:正常、泡白、粉红、深红、紫色、黑色。

(四)压疮风险评估要求

1、入院后6小时内或随时进行评估。

2、急性病或危重症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每48h评估1次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3、长期护理的患者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此后第1个月内每周评估1次,之后每月评估1次。

4、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五)、压疮预防制度

用《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对具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1、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建立翻身卡,鼓励和协助患者Q2h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 隙处;避免患者翻身、搬运时拖、拉、推,防止皮肤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以减少剪切力的发生,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刺激。

及时清除患者尿液、粪便、汗液等机体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使用肥皂和含酒精用品清洁皮肤,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可采用温水浴和适当按摩,应避免对骨骼隆起处皮肤和已发红皮肤按摩,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对病情允许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锌饮食,必要时协助胃肠外营养。

5、健康教育。

对家属和患者开展压疮预防宣教,提高患者依从行为。

6、对于高危压疮的患者,按要求应实施压疮上报、登记、追访等工作。

(六)、压疮上报制度

(一)压疮上报指征

1、未发生压疮但危险因素评分达到上报分值(详见《压疮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压疮发生上报表》。

2、院外带入压疮。

3、难免压疮。

4、院内发生的压疮。

(二)压疮预防、预报流程及职责

1、护士在接收入院、转入、手术后患者时以及日常护理危重、生活不能自理及需要重点护理的患者,护士应仔细交接和认真评估患者皮肤情况。

2、当发现患者发生压疮或具有高危风险时,应在患者入院、转入或发生压疮24小时内填写《压疮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压疮发生上报表》,由护士长评估签名后及时上报护理部。如遇节假日,则报至医院总值 班。

3、详细记录患者目前皮肤或皮损状况,如部位、范围、程度、深度等(转入患者需陪送护士确认签字)及创面处理方法。

4、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记录(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落实局部减压措施,如翻身、抬臀等,并建立翻身卡(若患者或家属拒绝配合翻身或按摩,护士应做好相应记录);翻身记录应能体现Q2h翻身、按摩或抬臀情况。(4)正确处理创面。

(5)对院内不可避免皮肤压疮如严重低蛋白血症、强迫体位、癌症终末期等患者,入院时未发生褥疮但有发生的危险,并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压疮发生。

5、做好皮肤情况交接班(1)记录频率

Ⅰ级护理和危重患者皮肤情况随患者书面交班频率而记录,II、Ⅲ级患者皮肤情况

则每周至少记录1次,Ⅰ、II、Ⅲ级患者如有换药,及时记录。(2)记录内容

皮肤目前情况或皮损部位、范围、程度、深度及处理方法。

6、及时在《压疮追访表》上登记压疮转归情况,需要注明压疮转归的日期、皮肤情况或患者去向,并通知护士长;对已发生压疮的患者需同时通知压疮管理小组组长-我院为韩俊霞护士长。

7、未及时上报者按护理部相关规定对个人、护士长及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压疮追访制度

(一)医院压疮管理小组

1、接到《压疮风险评估/高危预警/压疮发生上报表》后,在一个工作日(节假日除外)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对带入压疮患者,评估患者的皮损程度与预报记录的符合程度;对被视为难免压疮预报者,应评估其皮肤的完整性;(2)评估压疮预防、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及落实情况;(3)评估压疮预防、处理措施的记录情况;(4)压疮的记录情况。

2、每周随访已发生压疮患者1-2次。随访时应做到:(1)指导创面处理和正确记录《压疮追访记录表》。(2)评估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3)创面愈合后,在《压疮追访记录表》上填写转归情况;仍需追访者,则移交护士长追访。

3、统计和分析全院的压疮情况(每半年一次)。

(二)护士长

每周追访被预报为压疮高危患者1-2次。追访时应做到:

1、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情况、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压疮转归情况。

2、当患者病情好转、转科、出院或死亡时,依据护理单元压疮登记录的转归内容如实填写上报表并交护理部。

11.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篇十一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姓约束,但要注重动做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件,如有须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做,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姓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壮,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壮,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壮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壮、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切实有效地防范与减少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措施如下: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有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入院病人按跌倒评分表进行 评分,评分大于4分填写评分表,护理文书中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落实预防措施。并根据病人情况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强化教育。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并签名,留陪护监管。发放健康处方,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高危患者卧床需拉起离家属远侧的栏杆,勿拉起两侧栏杆,以免妨碍患者离床活动。但对于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栏且固定好。

14、在住院一览卡右上角做好三角标记,床头卡上插警示标志,在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

15、做好高危跌倒患者的交接班工作。每周进行再次评估,记录评分情况和有无意外发生,直至高危解除或病人出院、死亡。跌倒高危评分表保管于病历中。

12.防跌倒、坠床告知书 篇十二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住院号: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为了确保您或家人住院期间的安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跌倒、坠床的常见因素

1、患者既往有跌倒病史。

2、易跌倒相关生理因素:经调查报道,老年患者(>65岁)跌倒发生率达三分之一,且跌倒致骨折发生率最高。

3、易跌倒相关病理因素:精神异常、幻觉幻听、帕金森病、癫痫、低血压、高血压、眩晕症、老年痴呆、脑卒中、冠心病、使用助行器具、停留引流管、手术患者。

4、易跌倒相关药物因素: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与利尿药、扩血管药等药物。

5、易跌倒相关症状体征:头晕头痛、血压不稳、反应迟钝、步态蹒跚,共济失调、走路不协调、站立不稳、肌力下降、行动不便、定向力障碍、视力障碍等。

6、易跌倒其他相关因素:个性倔强、好胜心强、过高评估自己生活自理能力、不配合医疗及护理(如:不配合卧床及床上大小便、家属及陪人防跌倒意识薄弱、不配合相关约束措施)、拒绝留陪人或留不能胜任陪护工作的陪人。

(二)为防止患者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请您配合落实以下措施

1、留24小时能胜任陪护工作的专人陪护,短暂离开也应请旁人帮忙看护或通知护士。

2、下地行走时必须持续要有人搀扶,偏瘫患者坐床沿或坐轮椅时均应有人扶持。

3、卧床时上床栏、有躁动患者必须将床栏空缺处有床板或床单加固。

4、部分自理患者必须将所需物品应放在其容易取用位置。如:便器、呼叫铃、水杯(必须盛温水或凉水)等。

5、患者下床穿防滑鞋,避免鞋子、衣裤过长、过大。

6、地面潮湿勿下地活动。

7、老年患者生活起居做到:醒后5分钟再坐立,坐立5分钟后再站立,站立后30秒后再行走。特别是服用药物后短时间内勿下床,输液期间勿私自下床。

8、外出检查需有护送人员陪同,车床上床栏、必要时上安全带。

9、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10、患者需要帮助时一定要通知陪人,不要自己尝试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11、下床前必须评估通道有无障碍物、室内浴室灯光是否明亮、地板是否干燥及有无易致滑倒物品。

12、患者床头挂有“卧床休息”标示牌者,未经医护人员允许,请勿自行下床活动。

13、上厕所大小便时须有人看护,大便时请使用科室提供的坐厕凳。

(三)有关跌倒、坠床的必要性和风险及预防措施,护士已向我详细告知,如患者或陪护(专职陪人或家属)不遵守要求出现或造成不良后果,由患者家属和专职陪护人员及所属公司承担责任。

护士签名 : 年 月 日

13.预防跌倒坠床温馨提示 篇十三

尊敬的患者及家属:

感谢您对我们医院的信任,入住到我们科室,但住院后因为以下一些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增加您跌倒/坠床的危险:

1、因长时间卧床,突然起床、蹲厕后起身等改变体位的情况易致体位性低血压而跌倒/坠床。

2、疾病、手术、检查等创伤使身体虚弱而容易跌倒/坠床。

3、镇静药、抗焦虑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降血压药物、降血糖药物、利尿药、血管扩张剂、泻药等药物有使人眩晕、易跌倒,坠床的不良反应。

4、年老体弱者容易跌倒/坠床。

为了确保您的安全,我们提醒您,请您注意:

1、您在活动时,尽量有人在旁陪同。

2、裤子不要太长,以免踩到裤脚而跌倒。

3、保持地面干燥以免滑到。请您避免走潮湿的地面。发现地面有水时请您告诉我们及时处理。

4、您穿的鞋子应防滑,切勿打赤脚,着硬底鞋,慎穿拖鞋。特别是在使用卫生间应注意防滑。

5、您在使用轮椅、平车时,请您注意在移动到轮椅、平车上之前,需先将轮椅、平车制动,做好轮椅后扣上安全带,躺上平车后系好安全带或拉好护栏。

6、当家属,陪伴发现病人有躁动、意识不清时,通知护士适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7、房间内物品摆放整齐,不要在走动的范围内放置不必要的物品成为障碍。

8、病房夜间应保持床头灯开启状态,以防下床跌倒。

9、如您使用镇定剂,最好在上床后,睡觉前服用。在您使用降压药、血管扩张剂时,请您缓慢改变体位,不要提输液瓶上厕所,不要擅自调节输液滴数。否则发生跌倒,坠床的危险性很大。如您在使用药物后出现头晕、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现象时请您在原地不要走动,让陪人及时按床头呼叫器通知我们。

10、早晨5:30---7:30是最容易发生跌倒的时段,请您按照“三步曲”来做。一是清醒后30秒再起床;二是起床后30秒再站立;三是站立30秒后再行走。

11、请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活动,注意补钙,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不要因为害怕跌倒而限制活动。安全活动是我们的目的!

12、若不慎跌倒/坠床,请尽快通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并可将伤害减至最小。

上一篇:参加公司纪委举办的“大监督”网络课堂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口腔科规章制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