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2024-11-15

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11篇)

1.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一

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胡国荣

摘要:以适应汽修行业职业岗位群为目标,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Construction automobile examination and service technology specialty “S-ES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curriculum system

Ansh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Guorong Hu

Abstract: Take adapts the motor repair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post group as the goal, school business builds the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the professional raises, prominent practical ability raise.Key word: Vocational educationSchool business cooperationCurriculum system

一、现代汽修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综合素质

我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截止到2009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73亿辆。根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近10年汽车保有量将以13%的年均速度增长,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几十万汽车维修保养作业人员。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多,汽车经营、服务理念的更新,汽车检测维修设备的不断换代,汽车维修业也在向高科技方向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人员不仅仅需要经验型技术人才,更需要一批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汽车维修及相关工作要求,应具备以下综合素质:

1.必备的专业知识

主要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汽车材料知识、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使用性能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

2.专业的基本技能

主要具有汽车维修通用基本技术、特定车型维修技术、运用专业英语和新技术的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等。

3.职业的基本素质

主要具备热爱专业,不断钻研业务;自觉遵守行业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对客户诚实、守信、热情等。

二、构建汽修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过程,以突出学生为主体,把握三个要素(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建立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做好三次循环(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过程),抓好五个环节(调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任务和要求,同时建立课程体 1

系;制定教学计划;计划实施与技术服务;评价)。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专业定位,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的结果,学校与行业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其主要基本原则是: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彰显职业性;

4、应用性和针对性有机结合;

5、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6、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7、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8、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三、课程体系的主要架构

为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培养掌握专业领域的文化和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按照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由核心课程、公共课程、辅助课程、拓展课程以及必修课、限修课和任选课的“四三课程结构”组成课程体系。突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核心课程,利用行业企业现场生产资源展开教学,边学边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配以专业领域文化技术知识必备的公共课程和辅助课程,把握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设置相关的拓展课程。

根据目前汽修行业内部的岗位有:机电维修、板金制作、油漆装饰、配件管理等分工情况,结合现有的学校办学资源,确定汽修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主要方向为汽车机电维修。按照中、高级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为:

1.核心课程

主要包括:汽车机械方面的发动机和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方面的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修检测与维修方面的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和故障诊断技术等五门课程。

2.辅助课程

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含材料、公差、力学、机构、零件、液压气动知识)、汽车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专业英语、金工实训、汽车拆装等课程。

3.拓展课程

主要包括: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油漆与钣金技术、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维修管理、VBasce和嵌入式编程等课程。

4.公共课程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体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四、课程体系的特点

1.以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为依据

为获得来自汽修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业人员职业岗位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应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的相关信息。由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区周边的汽修、交通运输企业,采取问卷调查、现场采访、座谈研讨等方式,对构建汽修专业“S-ESE”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在行业的专家、领导和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师傅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大量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的信息,为确定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2.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行业生产实际,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实践能力训练为教学重点。在学校实训室完成基础实践能力训练,例如钳工制作、电工电子实验、汽车电器实训、汽车结构拆装等基本技能操作;在汽修企业生产现场完成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例如各职业岗位生产实际作业、汽车机电维修顶岗实习,行业专家针对汽车结构与维修实际进行现场教学等。改变传统以课题理论教学为主的现象,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明确质量评价和考核方法

课程体系的质量评价由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所组成,以职业岗位需要为考核内容。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汽车机电维修工方向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综合素质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努力取得表彰和社会的好评。在考核方法上,改变传统以答卷为主的考核方式,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操作、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公共和辅助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核心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胡国荣,(1955-),男,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程系,副教授。

2.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二

一、树立创新意识

1. 认清汽车前、后市场变化, 尽快在汽车技术变革中站稳脚跟。

目前, 在汽车前市场, 电子控制硬件产品 (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 的研制生产及电子控制软件的试验标定成为影响中国汽车研发瓶颈的核心技术。汽车后市场也在发生变化。以机械维修为核心的经验体系正向以机电一体化诊断为核心的科学体系转化。许多老师傅因无法适应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 而既懂机电, 又懂创新的技术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 认清汽车前后市场的变化, 这样才能在变革中站稳脚跟。

2. 汽修人才观念的变革, 尽快组建“汽车护士和汽车医生”队伍。

传统维修队伍只有“徒弟和师傅”, 如今汽修企业相当于汽车医院, 汽车维修队伍应由“汽车护士和汽车医生”组成。汽车护士主抓维修技术, 汽车医生主抓诊断技术;汽车护士负责技能层面的维护、修理工作, 汽车医生负责技术层面检验、诊断工作。但无论汽车护士还是汽车医生都不应是中看不中用、毫无创新能力的书呆子, 更不是只坐办公室不下车间的公务员, 而应具备熟练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开拓创新思维

1. 真实的汽修课堂是“孕育”创新思维的“肥沃土壤”。

目前, 多数中职校的设施条件处于较尴尬的局面:很多学生围着一台设备。因此,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汽修课堂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几年一直与汽修厂合作, 实训课在修理厂进行。聘请厂里的师傅协助教师共同上课, 让每位学生都能真实地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这种真实课堂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见解, 一些创新思维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孕育”。

2. 鼓励学生多质疑, 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足够的“阳光”和“水分”。

好奇心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起点。教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 鼓励其敢想、敢问, 并多赞扬。如讲授安全气囊时, 可给学生看有关汽车碰撞的视频。通过对听觉和视觉效果的冲击, 学生觉得很新奇:碰撞时车速达到多少气囊会打开?它靠什么信息得知需要引爆?是被动安全还是主动安全……爱问为什么的学生, 他一定有一颗充满了疑问和好奇的脑袋, 时不时会迸发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教师应正确引导和评价。

3. 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 可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渐渐“发芽”。

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外, 还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头脑风暴”法恰恰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如上《汽车材料》时, 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师觉得不好上。而采用“头脑风暴”法可完全改变。如笔者对第一节《强度与塑性》做了这样的尝试, 见下面的教学设计。

4. 灵活有度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绽放出美艳的“花朵”。

一线教师除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外, 还应在教学上灵活应变。如笔者在讲授《发动机拆装》时, 提供学生拆装步骤, 让其自己做, 但要严格按流程做, 错了可重做。流程中已写出:拆缸盖螺栓时须从外向内、对角拆卸, 装螺栓时须从内向外、对角安装;螺栓拧紧力矩为40N·M……学生一看就能明白, 教师只需巡视、指点和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摸索, 允许“犯错”, 鼓励“重做”的过程, 学生的思维不会被束缚。因此, 灵活有度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绽放出美艳的“花朵”。

三、提高创新能力

1. 建立健康、科学的网络平台, 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如今, 不少学生沉迷于游戏、网络, 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能建立健康、科学的网络平台, 正确引导、管理学生使用手机, 既满足学生需求, 还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如可设计一个个小的程序并装到学校机房的电脑或学生的手机里, 每次开机时自动跳出, 如连连看:完成汽车品牌的连接;找碴游戏:找出润滑系中润滑油的流向哪里出错了;简单安装游戏:将发动机各组成部分拖拽至合适位置完成发动机的安装。学生在玩中不仅感受到了乐趣也巩固了专业知识。

2. 学用结合, 以创业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如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一定会有成就感。近几年, 笔者负责的创园汽车美容中心就是为本校教师的爱车提供服务。学生学了《汽车美容》后, 便可在此进行洗车、打蜡、抛光项目等常见服务。如可为教师更换雨刮器、安装挡泥板、换洗座套、清洁车内室等。学生不仅实际地回报了教师的辛苦付出, 还能从中慢慢积累创业的经验, 为提高其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3. 校企合作, 让企业评价方式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是对理论知识、技能进行单独考核, 这样的评价不全面。鼓励校企合作, 使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评价标准更侧重于学生在企业的表现, 具体实施如下。

企业能够长久顺利地经营下去靠的是其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 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维修质量达标、无返工率, 教师可给予其成绩优秀, 企业可给予该生能成为一名合格汽修工人的认可。

为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技能水平, 让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赛, 对于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 可根据其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获得汽修中级工、高级工或技师的资格证书。这样, 他们将会具备优先就业的资质, 并成为优秀的“汽车护士和汽车医生”。

四、结语

3.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三

【摘 要】本文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研究成果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和思路,探讨岗位引领的“三融合、五对接”的课程体系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与创新。

【关键词】岗位引领 计算机应用技术 创新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7-03

一、研究背景

2011年至2014年,学院大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动画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等主干课程为改革载体,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研究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新课程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1年至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先后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办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网两个新方向,共同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急需的IT行业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应用型人才。

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逐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体系的研究实践作为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着力解决当前教学面临的课程内容陈旧、培养目标模糊不清、职业技能分析不透、实训停留在模拟阶段等一系列问题,改变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企业参与教学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有效地迎合了当前市场对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人才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也成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全面改革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及思路

(一)改革目标。项目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开发岗位对接课程为突破口,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三融合、五对接”的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锻造一支既能精通专业教学、又能指导生产服务的教学团队,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校企双赢的教育新模式。

(二)改革思路。以职业教育的目的及计算机行业标准为出发点,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岗位能力需求→确定体系开发模式→重构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课程项目教学研究→培育精英教师团队”的总体思路进行项目研究与实践。

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研究过程中,按照“校企深入研讨→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融进企业环境进行教学设计(构建“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多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总结并推广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步骤,形成从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校本教材、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规范化的一整套方法和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升华。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

(一)重构课程体系。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围绕网站开发设计师、电商营销推广专员、电商运营专员、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员、移动互联网络管理员、Android工程师六类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构建适合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在原专业课程体系下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的问题。

(二)合作开发教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解决传统专业课程教材不适宜、课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的无缝对接。

(三)形成教学模式、教法学法。解决“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将技能竞赛机制、创新创业项目引入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注重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组竞技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高。

(四)锻造专业师资团队。解决“什么人教”的问题。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执教,解决校企合作初期阶段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对接的问题,缩短校内专业授课教师与企业教师的教学差距;定期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团队,从教学科研、技能竞赛、生产服务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锻炼和培养。解决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

四、研究主要内容

(一)确立岗位引领的“三融合、五对接”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为抓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深入企业调研—— 校企合作开发—— 校内教学实践—— 企业顶岗实践—— 企业用人反馈—— 学校改进完善”的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内容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一体。

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课程研究,共拟培育方案,优化课程资源,将公共教育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综合考虑,对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研讨,进而构建与岗位对接,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契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营销)新专业方向的“三融合、五对接”课程体系。

依托中关村软件园平台,引入丰富的企业项目资源,以企业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由易到难,逐层递进规划课程教学。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中,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提升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评价与用户反馈对接的“五对接”,并通过这些课程的实施,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二)创建“动态建设、立体开发”的课程资源。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软件园工程实践教育发展中心合作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实时引入IT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成果,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建立教材数字化资源库。形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应用、动画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电气CAD与工程识图、图形图像处理等7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整体设计及单元设计、教学任务书、实践指导书、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一整套教学材料,开发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CAD与工程识图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微课资源。

(三)形成“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局面,实行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实践教学改革,以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形成“教、学、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达到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针对网站开发设计师、电商营销推广专员、电商运营专员、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员、移动互联网络管理员、Android工程师六类主要计算机职业岗位,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动画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技术综合应用、搜索引擎营销、Java高级编程、Android编程基础等多门主干课程进行改革,将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拟为企业工作室,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师、程序员等角色,教师分别扮演客户、项目经理的角色。将商业项目引进课堂,师生直接在课堂上参与项目实际建设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课程作品即竞赛作品、创业产品,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的紧密对接,实现竞赛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开发高校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高校就业工作管理系统软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学生就业服务。

(四)搭设“学赛互促”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互联网营销实训室等专业场所,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为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提供了后备保证。以全国、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指标为依据,将职业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课程的引导作用,将竞赛机制引入教学课堂中,形成“学赛一体,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业”的教学局面,通过竞赛创业平台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

(五)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支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具备项目课程开发能力的师资队伍。教师在企业一线调研培训,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开发课程。同时,还邀请了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组织中,校企双方人员组成授课团队,充实专业师资力量。

课程体系改革带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改革,提高课程设计能力,通过工教结合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有力促进了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建设。学生、教师、企业共建教学团队,加强学生对实际项目综合开发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与企业就业岗位零对接。

五、特色及创新

(一)建立岗位引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重的课程体系。贯穿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设计,以IT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工作项目进阶式的课程体系构架学生经历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整合了企业资源,引入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专业办学质量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构建“教、学、赛、创”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以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岗位变化的要求;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专业教学特色突显,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

(三)搭建“学赛互促”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理念,打破学科体系;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适合学生就业创业及职业能力提升的平台,突出竞争就业与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专业新课程体系的确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学生到行业员工的转变,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对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专业办学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实践范围覆盖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群,应用范围广,项目改革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商营销和移动互联开发人才,使职业教育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张悠慧.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4(8)

[2]李伟娟.关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3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727)

【作者简介】梁毅娟(1983— ),女,壮族,广西宜州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与研究;莫小群(1968—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技术,图形图像技术。

4.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四

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中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实际情况,认为在进行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时,必须依托相关行业,有重点地发展几个专业方向,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现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创新型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作 者:郑丹 刘剑 贾进章 ZHENG Dan LIU Jian JIA Jinzhang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1(4)分类号:G642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 应用创新型人才 培养体系

5.汽修专业参观总结 篇五

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011年8月26日,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2011级汽修专业的新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三门峡市开发区汽车城。

虽然当天下着大雨,却并没有影响同学们参观的热情。参加活动的同学准时在学校操场集合,前往参观地点。汽车城中的品牌和车型非常多,有轿车、越野车,还有一些农业机械,多是以4S店的形式分布。4S店是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4S店是一种以“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 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等。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的特点。汽车4S店是一种个性突出的有形市场,具有渠道一致性和统一的文化理念,4S店在提升汽车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形象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参观的是日产4S店,日产高品质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让同学们感叹不已。随后参观了别克、起亚和三菱的4S店。此次参观过程中,给同学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算是三门峡瑞通4S店。在这里同学们受到了往届汽车专业的学长们的热情接待,不仅参观了销售部和售后部,使同学们对4S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还认识了很多车型,例如秀儿、劲炫、智跑以及近年刚出的K5等等,加上学长们的详细讲解,使同学们受益颇多。

专业认识实习是我们汽车专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重要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对汽车生产与维修知识的基本感性认识,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良好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中专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引导我们认知今后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领会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参观汽车城是学校为新生安排的一次有意义的特色活动,不但让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参观品牌的汽车,也让同学们了解到了4S店的经营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汽车这些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可喜成就,当然也认识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参观活动,还让汽修专业的同学们对所学专业有了更多的兴趣和自豪感。

6.汽修专业课改方案- 篇六

随着企业岗位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中职校如何确定汽修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制订使用高效的教学计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汽修专业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本文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对汽修人才的需求,分析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现状,明析汽修专业的课改思路,明确汽修专业课改目标,提出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课改的必要性

1.行业背景与社会需求

在汽车业发达国家,快修连锁服务是一种趋势。发展连锁经营可以确保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易于形成一个巨大而稳定的用户市场,同时借助网络优势,不仅可以分散市场风险,其规模化经营还能有效降低成本。随着众多国际品牌加入汽车后市场服务的竞争行列,一些新鲜的、集团化的运作方式开始兴起,市场开始细分。品牌、个性、差异化成为服务的新主题。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连锁维修企业,有的只是一些区域性的连锁。因此,这一市场空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定位

汽修专业定位是以职业岗位工作对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汽修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汽修设备的操作,对现代轿车的结构

原理比较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直接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应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 “校企合作办学,主动服务社会"的优势,坚持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道路。

服务面向定位:坚持依托制造业行业,立足厦门,面向厦、漳、泉三个地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汽修专业的准确定位为让课改有了明确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专业基础

学校现有汽修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掌握较先进的新工艺技术,并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设备完善。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实训设备。现拥有整车10台、各种型号实训台70台、教学模型10台、汽车检测线1条、常用汽车维修工具多套。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个,满足了专业教学和实训之需。

基地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财政重点支持,2012年学校汽修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中央财政资助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支持资金400万元,共投入800万元。

汽修专业良好的基础为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质量保障。

二、教学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教学设备欠完善,学校对设备的添置跟不上日新月异的企业新设备,实训工位不足,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欠缺,特别是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较少;教学方法有待变革,仿真实训室未完善,信息化教

学手段应用不够深入,汽修专业资源库稀缺,抽象讲解或简单的PPT教学效果和效率均不能满足要求;多年未深度修改教学计划,未与企业技术骨干深入探讨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教学质量评估。

三、市场调查结果表明:

1.学生在学校内所学习的专业技能缺乏社会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技能的实训不能与企业生产接轨。

2.部分学生不能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面对社会,对社会缺乏了解,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个人的素质有待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足,眼高手低,站在这山望那山高,就业稳定率低。企业要求的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需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较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3.社会大环境而言,用人单位存对学生的操作技能需求有较高的要求,不能胜任整个加工工艺流程,特别是编程与过程质检监控,造成成品率低,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4.一些大公司的就业门槛过高,一般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在学历上我们的学生就已失去了绝大多数著名企业公司的准入资格。准入门槛较低的小企业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缺欠,待遇较低,缺乏人才培训机制,易造成跳槽等不良现象。

5.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第一是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高尚的企业道德,第二是专业技术水平、处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缺乏检测技能、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四、课改思路

汽修专业课改必须紧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步伐,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结合厦门区域特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发展需要。

1.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在对汽修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探讨汽修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依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参考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考核鉴定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出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研讨论证,在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制定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

2.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根据汽修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任务教学为引领,以实际项目为驱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学习领域对应开发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每门课程不是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汽修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课程体系模块由思想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技能拓展、实践能力和任选等六个部分组成。

五、课改目标

1.完善课程体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新的课程体系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应变的综合能力。

2.满足企业对岗位的需求。在企业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对机械加工专业毕业生岗位需求方面,明确表示:加工编程、加工操作、设备维护、质量检验仍将是主要岗位,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在校期间的实训课应对接生产实际。

3.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生产性实践为教学主线,注重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培养健康的心态、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4.构建“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优质核心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专业、小专门化”课程架构。

六、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文化课以够用、专业课以实用为原则,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

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 的根本保证。

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讲练一体化”。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实行项目式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这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级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证授课过程中进行准确、熟练、规范的操作。

因此,汽车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技能,把两者融为一体,努力通过“讲师/技师”的“双师”评定,有效地推动教改的进行。

4、教学文件的改革

我们通过外出交流、上网查阅、校内研讨等多种形式获得大量的资料,对现行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修改。先对项目式教学有了总体方向的把握;然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材情况、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集思广益,制订出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方案;项目式教学方案应强调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动态管理,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

5、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职校生的普遍特点是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低,但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因此,我们将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有熟练维修操作技能的操作工人”。这一定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对“用”与“学”的双向要求。

汽车维修专业项目式教学体系的核心就是考虑如何使教学满足“操作工人”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应当包括对汽车工作原理、结构的了解,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掌握汽车各部位的解体方法和步骤,正确判断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极限,快捷准确地查阅维修资料,掌握装配与调整的方法和步骤,利用主要检测仪器检测、诊断故障,并能制定维修操作的完整工作流程以及正确而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汽车专业的技能主要以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呈现,所以新的课程体系架构必须以能力证书化为目标,做到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深度融合、顶岗实践和就业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和考证融会贯通,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满足企业用工的技术要求。

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创新教育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应用及更新,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动态更新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汽车维修类企业所需的工作岗位,通过调研和考查得出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工作过程对应的职业技能目标,确定关键能力目标,根据应用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主线,以“职业基础”、“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三大系统为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岗位目标要求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等方式进行学习,逐步深入。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架构调研报告,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4门核心课程教材的开发为切入点,逐步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精品课程课件4套、校本教材4本,与企业共同研发实训课教学仿真软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7.新课程体系构成

(一)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重视德育、体育课,在德育教学中,要尽量培养学生规划好人生目标,塑造好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体育课主要是增强体质和培养耐挫、耐劳能力,不容忽略。语文课应重视应用文写作,忽略古文等深奥知识传授,英语也以从简为妥。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德育(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哲学人生)144学时,语文144学时,数学144学时,英语144学时,物理72学时,计算机108学时,体育144学时共900学时,占总学时27.8%。

(二)专业课:

(1)专业核心课:主要由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几科组成。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108学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72学时,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54学时,机械基础36学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54学时,机械制图144学时,钣金基本工艺及设备72学时,汽车涂装工艺与技训72学时。以上几门专业核心课共612学时,占总学时18.9%。

(2)、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构建校企长效合作运行机制

和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实习生学习质量来实现,以工学结合为载体,创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社会实践540学时,毕业实习及报告540学时,共占33.3%。

(3)选修课:主要包含技能拓展和素养拓展两方面。为了增加专业方向的拓展能力,使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但学会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底盘维修,还要学会汽车使用与维护和焊工工艺等技能。具体课时比例分配如下:汽车使用与维护72学时,汽车电工电子基础72学时,焊工工艺与技训72学时,共216学时,占总学时6.7%。此外,还可增加素养拓展:开设:音乐、美育、书法、礼仪或心理健康等课程108课时,占总学时3.3%。

8.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随着企业岗位对数控人才要求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如何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实用高效的教学计划,是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此,必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改必须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和编写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双基训练”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方法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

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跟踪反馈、从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9、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堂中教师角色变主体为主(指)导。“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指)导”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从讲台上讲授、灌输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

(2)项目的选取要适应企业的需要。汽修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操作性强,社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这就要求项目式教学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我校每个项目由两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名教师来自企业,他们都能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习场地、设备,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确定实验实习项目,制作配套课件,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训练。实现了教室与工场的贴近、教师与师傅同堂、课程与设备配套、真实与虚拟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作好充分的准备。

(3)教具的选择要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能。在进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时,我们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现场教学。把各种机构、系统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组合关系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学习效果的考核应灵活多样。考试考核是教

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改变了用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现状,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反馈作用。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别考核与群体考核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法。

7.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七

一、构建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NACCP的原则

1.实用性: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设计课程;保证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或工具是最实用的。

2.可实施性: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组织、实施特点。

3.先进性:紧跟市场需求发展;紧跟IT技术高速潮流。

二、基于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的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NACCP的构建

构建基于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的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NACCP包括文化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等四部分。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WinXP管理与维护、PhotoShop、网页Dreamweaver、配色与布局、计算机网络基础、Win2003系统管理、VB.net、JavaScript网页特效、Win2003服务构建、制作Flash动画和网站创意设计等科目, 旨在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网站的建立和一个小型MIS系统开发;专业限修课包括搭建企业网典型应用、系统维护实战、使用ASP开发动态网站、网站项目设计与开发实战、高级网络编程技术和综合项目实战等科目, 旨在完成一个企业动态网站项目的开发与维护。因此, 基于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的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NACCP应需产生, 具体详见下表。

三、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NACCP的特色

1.以项目为导向, 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整个体系共设计了四个项目:网站的开发 (主要涉及的内容为网页制作) 、一个VB的小型MIS应用程序、一个动态企业网站的开发和维护 (通过ASP开发动态网站+系统维护等技术实现) 和一个综合性中小型企业网站搭建与维护 (通过VB+SQL技术实现) 。课程还提供了规范的项目开发流程和相关文档及技术支持, 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 提高实践经验。

2.各专业课程之间存在递进性和相关性。本课程体系除了将基础知识课程放在前面以外, 另外还将网页制作等相关课程放在了前面, 旨在通过完成一个综合实用的项目,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一些编程的基础知识, 从而有利于下一阶段学生计划的推进。接下来, 开设了ACCESS数据库等课程, 要求学习掌握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及如何使用ACCESS数据库, 在不需要编写太多代码的前提下, 开发一个小系统, 旨在让学生既可以看到完成的项目, 又可以对软件开发有一些简单的感性认识。课程设置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使学生在不经意中从一个项目进入另一个项目, 从而轻松地完成整个项目体系。

3.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和拓展学生自学的能力。开设特有的沟通与职业素质培养课程, 既提高了学生社交、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又教会了学生如何写简历, 掌握面试技巧;并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些小团队训练,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开发和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 随着IT行业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猛, 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不可能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本课程体系始终贯穿这一思想, 使学生意识到自学的重要性, 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特别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遇到问题时, 积极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

实践证明, 基于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的中职新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NACCP不仅巧妙地将北大青鸟ACCP启蒙星课程体系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且使其成为一套科学的适合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IT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北京师范大学.

[2]姚平.构建以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课程体系.东南商报, 2009-07.

[3]佚名.中职课程设置的几点探索, 2008-04-10.http://tzz69.cqedu.net/jyk.

8.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八

[关键词]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就业

一、现状

1.学生现状

就我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而言。 相比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学习习惯比较差,缺少方法,自我学习能力也较差。 但他们喜欢动手,心理承受能力强,对专业充满向往,也不知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学习规划,专业方向很迷茫。 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开始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就失去了先机。 职业高中的高一学生,第一学期下来如果学生还没怎么接触汽车,也没有传授相关的汽车基本维修保养技能,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 这就与他们学习汽修专业,以及今后的就业有点背道而驰。

2.其他现状

现阶段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建设快速发展,这对汽车维修等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职业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些职业院校的教学并没有完全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 现阶段就有这么一个现象:在重视小部分学生技能比赛的同时,忽视了大部分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课程设计。特别是缺少了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汽修专业相关基本技能实训课程。2汽车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校本教材)项目安排汽车基本(操作、保养、维修)技能就是汽修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项目化,它是以学生毕业工作需求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场景模拟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汽车基本维修保养技能,让学生明确今后的工作内容,做好就业准备与方向的选择。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安排:

项目一:整车认知与使用

任务1:认识汽车各部件的名称;任务 2:认识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其运行原理;任务 3:认识汽车内部各按键、开关等辅助功能区;

项目二:基础工具、设备的使用

任务 1:世达工具箱的使用;任务 2:充电机的使用;任务 3:举升机的使用;任务 4:空气压缩机及气动工具的使用;

项目三:汽车美容

任务 1:洗车;任务 2:抛光;任务 3:打蜡;任务 4:贴膜;

项目四:汽车基本维修项目

任务 1:更换轮胎,扒胎机,动平衡设备的使用;任务 2:更换雨刮,加玻璃清洗液;任务 3:检查轮胎及胎压;任务 4:补胎;任务 5:车辆磨合期保养,更换机油……可以针对以上项目,逐步完善各项目的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安排。并且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的汽车基础维修专业技能。通过一个个项目和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有收获,从而树立信心,进而培养兴趣。以上项目都比较基础和实用,实训内容也很容易掌握。 让学生学会技能的同时,结合寒、暑假休息时间选择去 4S 店、快修店,实践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回到学校后,每位同学对自己工作经历,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分享。教师再对学生的就业规划加以指导,完善就业规划。 让学生为自己顺利就业和择业奠定基础。

二、实训课程项目具体实施计划

1.实训课程现阶段的主要实施计划汽车基本技能实训课程,通过把各项目分成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又有阶段性目标活动,分步骤完成预期的计划,达到最终的效果。合理的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不但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加好,还能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处理,使教学内容更加实用性、贴近实际工作。讲解实训课程项目的同时,要穿插讲解各项目设备的使用,设备的原理,设备的维修保养等理论知识,实现理实一体相互交融,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技能。

2.举例说明实训课程现阶段可实施的计划每个教学项目具体是如何实施的呢?下面举例洗车项目教学的实施计划来说明:

(1) 教学组织形式①实训安排:洗车工位的每辆车安排 6 个学生,选一人担任组长。学生分工情况:二位操作,二位观摩与监督,二位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价与汇报小结,一次操作完成后学生职责(角色)变换。 直至每个学生都观摩、操作、评价一遍。三遍过后学生就能基本掌握洗车的整个工作流程,细节,及注意事项等。②布置随堂作业:紧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学习 、实践过程,利用一节课时间,凭借记忆独立完成:A洗车流程;B细节及注意事项;C相关设备的使用,保养注意事项……③布置拓展作业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家庭情况 ,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下维修厂去体验洗车工的生活。下次上课,分享实践收获:可以谈谈汽车洗车行业的前景,现阶段采用了哪些洗车模式? 收费标准怎么样? 有无类似行业的创业梦想等。④其他:A项目教育实践过程中,有一张学习进度表,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B项目的每一个活动,都会有相应的实操展示和理论知识点讲授。 并要求学生记录到自己的学习进度表中。

(2)项目设计的活动内容活动一:如何正确使用高压水枪? 并讲解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等。活动二:如何正确使用泡沫机和喷洒泡沫。活动三:如何正确使用海绵擦洗车辆。活动四:如何正确使用专用洗车抹布擦干。活动五:如何正确使用吸尘器。活动六:如何正确使用气枪吹干角落里的水,防止车辆锈蚀。活动七:如何正确清洁车内内饰与玻璃。活动八:如何正确清理汽车后备箱。活动九: 如何正确掌握整个清洗流程先后工作顺序及其注意事项。活动十:活动实践、总结、分享的安排。

(3)实训课程组织安排①实训情景引入讲解: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②视频辅助教学:对洗车流程建立初印象;③教师操作示范与讲解 :采用小步子教学方式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分组实施操作:活动驱动,巩固实训项目。

3.实训课程计划实施的其他方向。20 世纪末,大众、宝马、福特、保时捷等六大国际汽车制造巨头曾在德国提出过一个《职业教育改革七点计划》,里面提及的其中几点职业教育改革可以作为实训课程计划实施的其他方向:1)采用灵活的课程模式———通过核心专业课程 ,奠定统一而扎实的专业基础,必要时包含具有地方和企业特征的教学内容。 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2)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学校教学企业化 ,课程设计工作化 ,任务、活动学习专业化,让学生在学校的汽车基础维修技能课程中,提前感受企业工作的真实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开设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效果、意义

1.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增强对专业的认识。 能明确今后的工作内容, 做好就业的准备与方向的选择。

2. 能提高职高汽修专业教学有效性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围绕这一教学任务,结合不同的学习活动,分小步骤逐步完成这个任务的学习。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

3.提升专业就业能力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或者毕业工作时,就能有足够的信心和目标,还能明确工作和工种的选择;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而且能胜任不同的岗位;能坚持从事自己所学专业,还能减少因改行、跳槽,给他们带来错误投资学习时间的影响……从中体现了开设汽修专业相关基本技能实训课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陈青.中职汽修专业以任务驱动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初探[Z].

9.汽修专业实习总结 篇九

二、实习时间

20xx年2月25日至20xx年6月15日

三、实习方式

实习采用分组集中式的实习方式,学生参与修理厂的生产活动,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现场指导,由于修理厂不能接受过多的学生,将学生分为三个组,每个修理厂5~6名学生。考虑各个修理厂均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接触更多的东西,实习中期对学生实习的工地进行轮换。

四、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有:感受企业文化,考察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熟悉工作方法和技巧,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汽修行业的一些新产品和新技术,认识不同车型的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及车身的结构特点和工艺特征,握常见发动机、底盘、电设设备的维护、修理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发动机、底盘、电设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对发动机、底盘、电设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判断、分析和排除,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初步了解汽车钣金和喷漆工艺方法和作业流程。

五、实习方法与过程

整个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习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实习安全合同的鉴定、实习动员、工作服的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的准备;相关学习资料的准备;实习分组,并选定了实习组长。

2月26日全体实习学生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指导老师在会上就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安排、实习成绩考核办法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解答,并发给每一个学生“生产实习指导书”。

2月27日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分别到自己的实习企业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生产实践学习。

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跟班实习、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深入了解社会,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圆满完成了学校的实习教学任务。

实习结束,根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学生的成绩。

六、实习中的问题与不足

实习时部分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仅仅是开始时有些新鲜感,没有对专业的热爱。给所在企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由于实习经费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于到更多的地方和企业进行实习,对实习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通过四个月的生产实习,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标,对所学专业有了明确地认识,坚定了学好专业的信念,加深和巩固了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初步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同时,对来年的就业选择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10.汽修专业自我鉴定 篇十

我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对系统完善的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动手能力。课外大量借阅图书馆中汽车类书刊资料,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动态方向,特别是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知道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工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能够熟练的利用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收集本行业最新信息。

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忠于自己的企业,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勇于创新,善于开创,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吃苦耐劳,注重合作,具有年轻人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成为一个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汽车的人。将是我一直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当然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一定会努力的挤身于这一优秀的行列之中,在中国的汽车业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这四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

汽修专业自我鉴定2

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参加了多次社会实践,我有健全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我是汽修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通过系统完善的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汽车管理知识。通过课外大量猎阅图书馆中汽车类书刊资料。本人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动态方向,特别是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知道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工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能够熟练的利用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收集本行业最新信息。

脚踏实地是一个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我时刻铭记的一句话。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忠于自己的企业,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勇于创新,善于开创,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吃苦耐劳,注重合作,具有年轻人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在现今人才济济的社会,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一定会努力的挤身于这一优秀的行列之中。成为一个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汽车人。在中国的汽车业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汽修专业自我鉴定3

今年的x月份学校安排我们去汽修厂去实习,我的实习时间为4个月,我在修理厂实习的是汽车机修技术,我通过此次实习使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进一步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知识,增强了积极面对和克服困难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更进一步的跨进了汽车修理行业的门槛。

在实习中,我掌握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调整、安装等相关技术的标准方法;还了解了汽车检测,维修制度;熟悉了汽车的各个零件,并掌握到了检测工具的使用;汽车的各个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的一些简单的技能,实习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和我们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就变得容易多了,就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总之,实习虽然枯燥而我却多学了一些技术。

在实习中,师傅告诉我们要想学习这一门专业,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要求我们要勤于动手,熟练操作,切实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善于将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与生产结合,与生活联系,并不断归纳、总结,逐渐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合格技术能力的人才,才能把这一门专业学好。

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我知道干我们这行需要真技术,并且还要不怕苦,不怕脏,才能成为真正的技术人才,才能真正的干好这一行。

看见师傅一个个身着的油装,双手油黑,一天从早干到晚,如此辛苦,我自己却有点退缩了,不过我们选上了这门专业,我们就一定要干好才行。孔子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干什么工作都不是轻松而简单的,不吃苦怎么能行啊!在实习中我明白只有虑心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并且自己多动手、动脑才能精益求精的干好这门工作。

虽然我们在这家汽车修理厂实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在这家修理厂去学到了很多我想学习到的技术。虽然中途也想过要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在修理厂实习的时间已过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就好像是刚结束的一样,现在的我对汽车维修这门行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为我自己以后在参加工作以后的时间里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谢学校,感谢修理厂,是他们给了我这次实习的机会,让我喜欢上了汽车维修这门行业。

汽修专业自我鉴定4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对汽车维修服务站的整车销售、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维修以及信息反馈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深刻体会。

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丰田定点、配套、直接提供的一流维修设备。

我在公司先是从事汽车漆面保养工作,如抛光、封铀、镀膜等,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抛光机的使用不熟练,工作中好多问题都不会处理,后来在同时的帮助下慢慢的进步懂得了其中的使用技巧。工作中就显得轻松多了。其实汽车维修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最主要的就两个字“细心”。

我对汽车美容工实行了以下几点原则:

1、耐心细致:汽车美容是精细工作,类似工艺品的加工制作,我必须有耐心,精益求精。粗心大意容易出错,稍有疏忽就会留下边边角角的污点。

2、求稳避灾:车漆美容时,一旦研磨或抛光过度,会造成原有漆面的破坏、很难补救。因此,当出现难题时我停下来,规划好后再继续操作。

3、取轻避重:进行美容作业时,应根据部位及材料选用产品,并作好试验、试用工作。优先选用柔和型、稀释型或微切型的产品。尽量由低速档位、小力量开始试验操作,直至速度、用力大小满足要求为止。

4、先试后用:为了保证作业要求,我在全面作业之前,在隐蔽处小范围内进行试验,以便掌握情况正确使用产品和优化操作方法。

11.汽修专业新型课程体系 篇十一

关键词:学习领域 课程模式 汽修专业教学 工作过程导向

近年来,浙江省中职专业课程的改革研究不断深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课改重在改变原有的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模式,尝试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此同时,笔者也关注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实验,其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理论及方法不断补充完善。德国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汽修专业课教学可起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的作用,可以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

一、浙江省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

汽修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体系为中心,采用类似“三段式”的课程模式,把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践课,注重知识体系却忽视了职业行为的完整性,学生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来说却是不完整的,企业对毕业生又得重新进行上岗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表1是浙江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模块(简表),新课改后,汽修专业课程变成了两个模块,加强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更加强调理实一体教学。课程设置上以工作项目及任务贯穿知识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体现了理实一体教学的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专业实践,提升专业能力。

表1 浙江省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部分)

专业通用课程模块学期专门化项目课程模块学期

汽车概论一汽车维护四

汽车机械基础一、二汽车修理四

汽车维修技能基础一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四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二、三汽车检测技术四

汽车构造与拆装二、三

然而,在汽修专业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在高一第一学期汽车机械基础课的“认识凸轮机构”教学时,有的老师采取将凸轮机构部件从发动机上拆下来的办法以达到理实一体教学的需要,但准备设备费时又费力。所以,教师通常还是以讲授为主,这就影响了理实一体教学的效果。而在高二第二学期学习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发动机配气机构故障”时,需要凸轮机构的知识作为支撑,又得复习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因此,专业课教学存在着知识链接被割裂、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实践、实践教学缺少理论的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汽修专业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适合采用以汽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否对现有教材里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整合,使教学过程依照汽车维修工作过程展开,在课堂教学中模拟企业工作程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如工作、工作如学习的乐趣呢?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二、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带来的教学启示

学习领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课程模式,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内容载体。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从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一般来说,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由10至20 个学习领域组成,一个学习领域中穿插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由教师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出的具体教学任务,是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的具体化。

德国汽车机电工专业课程分为14 个学习领域(见表2),涵盖了职业培训的全部内容。它围绕汽车机电工这一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属性。其课程设置模式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为解决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表2 德国汽车机电工学习领域课程组成

学习领域学年学时

1.整车与系统的保养与维护第

年100

2.汽车总车或系统的拆卸、修理与装配 80

3.电工与电器系统的检查与维修 80

4.控制与调节系统的检查与维修 60

5.能源供应系统与起动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第

年80

6.发动机机械的检查与维护 60

7.发动机管理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100

8.排气系统检测与保养工作的实施 40

9.传动系统的养护第

年60

10.行走系统与制动系统的维护 80

11.附加装置的修正与调试 60

12.信息检测技术与制动系统的维护 80

13.车身、舒适、安全系统的诊断与维护 80

14.汽车综合检测技术 60

三、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汽修专业的教学实践

1.设计学习领域教学任务

以凸轮机构教学任务为例,整合原有教学内容,从发动机配气机构故障案例导入,形成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相对完整的学习领域教学情境:凸轮轴的检查与检测(表3),使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操作技能在一个学习情境中均能体现。

表3 学习领域教学内容

学习领域子情境教学任务

发动机

机械维修凸轮轴的检

查与检测1.认识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原理

2.认识控制气门进排气的主要结构

3.分析发动机异响故障的原因

4.用外径千分尺对凸轮轴进行检测

2.设置学习领域教学环境(图1)

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有多种教学场所,每一种教学场所只具备一种功能,割裂了职业工作和职业学习的整体性,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为实现学习领域理实一体教学的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条件设计学习领域教学环境,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境进行整合,满足学生小组学习的需要。

图1 “凸轮轴的检查与检测”教学环境示意图

学习领域教学环境:

(1)安装有计算机、投影仪;(2)发动机(拆下气门室罩盖和外围部件,拆下其中一根凸轮轴);(3)?14套筒、短接杆、扭力扳手、吸棒;(4)V型块、外径千分尺(0~25mm、25~50mm)、清洁布;(5)教学用小白板6块,红、蓝记号笔各6支,标签纸。

3.编写学习情境设计方案

学习情境设计方案即学习领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案,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流程和评价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方案的设计受学校教学条件的制约,要将完整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写进设计方案中,需要学校配备较为完整的学习情境所需的教学设备。下面以“凸轮机构的检查与检测”学习情境设计方案(部分)为例进行介绍。

(1)工作情境描述。凸轮轴的检查与检测是发动机维修作业中的一个项目,在汽车发动机检修工位,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分析故障原因,并按照要求完成对故障机构的检查。

(2)学习目标。能准确叙述凸轮机构的组成,在配气机构中的组成部件;能正确地在拆除外围部件的发动机上查找凸轮机构的组成部件;能简单说出凸轮机构的特点、分类,凸轮轴的常见损伤及造成的影响;能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对凸轮轴桃尖高度及轴颈进行检测,正确判断是否符合技术标准与要求。

(3)教学条件。教学设备:丰田8A发动机(拆下气门室罩盖和外围部件)6台;教学资料:学习材料工作页、车辆维修手册;教学场地:理实一体化教室(发动机拆装室)。

(4)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在工作页的引导下,在发动机上找出凸轮机构的三个组成部件;拿扭力扳手到发动机上顺时针转动凸轮轴,观察气门实际开闭情况,讨论并记录;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按工作页完成对凸轮轴桃尖高度的检测。

4.确定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

学习领域课堂教学的过程适合采用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的六阶段模型(图2),即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讨论决策、实施任务、控制过程到评价反馈这一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和系统化思考等关键能力。

图2 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

学习领域情境教学六阶段的尝试与思考:

(1)明确任务。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下,通过阅读工作页内容及相关故障案例,了解学习情境,明确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联系的信息,为制订学习计划做准备,教师提示任务要点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

(2)制订计划。根据工作任务和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获取的工作任务信息,找出工作行动的内容,即明确应该学习的知识、技能内容,需要的条件,分解学习任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

(3)讨论决策。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最佳解决方法,并确定小组人员分工名单,围绕将要展开的工作任务进行团队设计。这种基于团队的学习考虑了工作任务的完整性,使学生的最终决策对工作任务的开展具有全局的影响。教师参与指导,收集分工名单。

(4)实施任务。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下学习情境教学的优势是:围绕解决一个与今后工作相关的专业问题,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在任务实施时,根据逻辑关系逐个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因相关学习内容设置在不同学期,导致知识与技能被割裂的情况。以“凸轮机构的检查与检测”为例,引入故障案例,进而分析故障的原因,认识导致相关故障的机械部件,再对引起故障的部件进行检测,这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学生根据工作页和教材等材料开展工作,就可以学到相对完整的知识与技能。

(5)控制过程。在学习情境教学下,一个任务内容的学习时间可能是一个相对集中的教学时间段,教学课时较多,教学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前后关联也比较紧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对学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例如,制定各项任务的评价标准,如果达不到标准就得调整教学,要考虑学习情境完整的工作过程下某个障碍点对全局的影响。

(6)评估反馈。对各组的学习任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采取随机抽测、技能考核等方式,通过项目分值等形式进行反馈,找出任务学习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下一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应当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评估与反馈,体现学习情境教学的完整性。

四、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下专业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依照汽修工作行动过程引导教学过程是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笔者所在学校汽修专业所做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尝试中,通过整合原有教学内容使教学任务相对完整,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需对此进行冷静的思考。

第一,学习领域教学模式受学校教学条件制约较大,教学设施设备、理实一体教室需要进一步添置、开发,因此,还需学校加大实训设备投入,健全汽修实训工作场所。

第二,学习领域教学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适合采用小班化教学,大班化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专业课教学人员紧张的学校将存在推进的困难,在设施、设备完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班级分批轮岗实训的办法进行教学。

第三,学习领域教学是脱离现行教学计划的一种大胆尝试,其教学体系并不能代替学科体系,无法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学习领域整合,所有相关教学内容是否都能统一在行为体系这一个标准之下也有待商榷。因此,在借鉴他人经验时,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学习合理可用之处,另一方面也应保持科学、适用的做法,从而促进汽修专业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二中.基于“学习领域”的德国汽车机电工课程模式对我国汽车维修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安巍.德国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深层思考与学习借鉴[J].硅谷,2008(23).

[4]林玉平.中职汽修专业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林区教学,2012(11).

上一篇:我最爱妈妈-妈妈作文600字下一篇:个性化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