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2024-09-20

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共12篇)

1.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一

关于现代物流发展情况的调 研 报 告

安丘市商务局

按照市局通知要求,我局对全市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丘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和潍坊市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改善经营环境,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建设投入,加快改造步伐,推行现代流通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得到了较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成为安丘市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一)提升物流业发展规模水平。一是抓好物流园规划建设。近几年,先后规划姜蒜交易物流中心、东联物流园、下小路农副产品物流园、新市区物流园、山水物流园、南苑商贸集散中心等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规划占地总面积6000多亩,基本覆盖全市,建设工作于2010年全面展开,部分已完工,预计2014年全部完成。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将全市现有物流企业纳入物流园区,相应发挥东联物流有限公司、沃立达国际物流服务公司、凌河农副产品物流公司、山水物流公司等龙头作用,优化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效率。去年,占地1000亩,开始建设的交通物流港入园业户已达230多家,年物流额过100亿元。三是培植骨干物流企业。

1按照“引进一批”、“分离一批”、“培育壮大一批”“三个一批”的要求,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三通物流已发展成联通青岛、潍坊、烟台,影响较大,覆盖山东半岛的大型物流企业。四是推进物流企业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潍坊公共物流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建成了安丘市农药电子交易市场,并大力发展以冷链为物流为主的物流群体,较好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发展到9家,年物流周转量1.5亿吨左右。

(二)推进商贸流通领域项目建设。一是安丘大城商厦项目,定位于集商贸、居住,总投资1.2亿元,占地37亩,主体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完成,预计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实现利税400万元,提供1000多个就业机会;二是南苑商贸城项目,占地260亩,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一处集家具、五金、土产、食品、小商品五大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目前项目已竣工,从业人员达3500人,年实现交易额3亿元;三是安丘天下客商贸城项目,占地面积10868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项目已完工,预计年可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5000万元。

(三)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自去年以来,安丘市切实加大物流设施投入,先后规划建设了四个现代物流大项目:一是安丘市晟鑫集团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占地1380亩,总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总投资17.3亿元,预计2012年竣工,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1.28亿元,利润5.7亿元。二是安丘交流物流港项目,占地390亩,总投资5亿元,预计2012年完工,预计年可上缴税金1500多万元,就业20000人。三是安

丘市青龙山景酒物流园项目,占地2250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物流仓库15000平方米,预计2015年完工,项目完成后年可增加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7亿元,目前,一期基建项目已完工,投资7000万元。四是颐高〃阿里巴巴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占地260亩,由颐高集团计划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计划引进和培育500家网商,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带动就业1—1.5万人。目前,景酒物流园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他项目正在筹建,建成后,将成为安丘现代物流的中坚力量,推动现代物流工作加速发展。

安丘现代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发展物流的认识不足。一些作为需求方的制造和商贸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致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作为供给方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许多生产企业仍比较关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价格策略,很少关注物流方式的合理性和调整物流组织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二是业态发展不平衡。部分流通企业引进了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方式,并形成了初步规模,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流通方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投资不足,货物的集散、运输、加工、包装仍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制约着整个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三是规范化水平低。多数连锁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和

管理方法相对滞后,管理的科技含量偏低。物流的规模化、社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四是缺乏必要的引导。由于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尚未出台,缺乏必要的规范引导,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尽合理,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一体化运作,阻碍着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导致物流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及发展规划

(一)突出抓好重点园区建设。一是抓好总投资17亿元的晟鑫冷链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流仓库、冷藏配送车间,农产品加工车间、冷冻冷藏库、信息化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2012年完成一期工程,初步建成为集冷冻、冷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抓好总投资20亿元的青龙山景酒物流园区建设。2012年的工作重点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打造集生态藏酒、工业物流、风景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园区。三是抓好交通物流港的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打造安丘交通物流品牌,实现以人流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大流通,提升和带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四是抓好颐高阿里巴巴现代物流项目建设,通过虚拟经济实体化和实体经济虚拟化,着力打造山东省最大的网商创业基地和线下商贸物流集散地。

(二)突出抓好物流项目的完善提升。在加强对全市物流业发展调度分析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全市重点物流企业,打造专业物流、特色物流。东联物流、交通物流重点是抓好企业的规模膨胀和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山水物流重点是抓好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和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自主经营的水平和能力。三通物

流重点在完善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扩大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突出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我市目前物流业发展总体是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覆盖面窄,信息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根据2012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结合退城进园的改造建设,集中力量对全市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打造规模优势,做到信息共享、利益共享。

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物流业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重点行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三极,使全市物流业的发展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20%。特别在农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等方面成为带动行业发展,引导企业结构调整的龙头,重点抓好晟鑫物流、交通物流、景酒物流、山水物流四大园区的建设,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三、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一是结合我市物流发展基本格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及其变化趋势,做好与交通网络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做到与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建设相配套。二是针对当前物流业发展部门分割、管理分散、整体上缺乏统一协调的问题,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全市的物流业发展,组织规划实施,并负责行业指导工作,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引导和推动物流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二)加大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尽快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扶持激励政策,从物流项目引进、物流资源整合、税收优惠政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优

先落实符合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重点物流企业的用地,优先解决企业在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尽可能让物流用地紧邻工业项目、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对物流企业在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相关税费。设立发展交通物流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对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需重点培育扶持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贴息加大资金倾斜。鼓励现有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增资扩股等途径筹集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中小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加强区域合作和人才培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打破了区域界限,但推进过程仍然存在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障隘,不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建立健全横向协调机制,推进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的集约利用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交通体系、统一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发展现代物流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要借助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加以推进,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来管理。因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在校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以物流策划人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为重点,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专业化队伍。

2.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与卫生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品的保鲜要求随之提升,平常食用的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等,在贮藏运输过程中都要求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迅速发展。贵州省的冷链物流业属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需要学习与借鉴,如何通过冷链物流一体化、整合战略发展与壮大贵州省冷链物流业成为发展贵州的一项重要课题。

2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状况

2.1 贵州省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根据贵州省情,贵州属于欠发达、欠发展、欠开发的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是阻碍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全省总面积17615247公顷,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2010年高速公路单位成本就已经达到了8000万元/公里,是同期中部单位成本的四倍,加上不断攀升的油价,都给贵州物流成本的控制到来的沉重的负担。

2.2 贵州省农业发展状况

据调查,贵州省的农业比重暂居三大产业之首,其中与冷链物流密切相关联的猪肉消费比重大。从全国肉类消费结构看,贵州猪肉消费比重最大,占70.09%,我国肉类消费的增长潜力在贵州也最大,在西部地区贵州农民人均消费量为27.99公斤,而重庆为25.82公斤、四川25.33公斤、云南24.11公斤。由于贵州经济落后,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尤其是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农产品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需输送至省外市场,与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生活条件有相当大的关联,冷链物流在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将会影响贵州农产品市场的品质以及价格,对贵州区域经济及民生有着极大的意义。

3贵州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3.1 冷链物流企业运营模式

目前,贵州出现了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典型代表企业有:贵州瀑布冷链食品投资有限公司与贵州浙江总商会共同投资一亿多元新建的东风冷冻食品交易市场暨5万吨大冷库;由贵州云开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倾力打造的贵州山海云关冷链食品加工物流园,是目前贵州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项目。

近年来,随着贵州经济快速发展,黔中大地已成为泛珠三角地区蔬菜、水果、肉、禽、蛋等鲜活农产品的后勤供应基地。地处内陆地区的贵州,每年也要从沿海地区调入大量冷冻海产品以及各类速冻食品。贵州现今的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方式仍然主要以建冷库为核心,以冷冻海产品的供应为例,从沿海地区通过冷藏车将海产品运送到贵州地区,进入冷库储藏,冷藏车再运输,进入批发站冷库,然后进入超市冷柜或者集贸市场,最后到达消费者。在这个销售渠道中经过了许多的环节,通过了许多的批发商、中间商、经销商等,最终导致产品价格提高。

3.2 冷链物流企业优势与劣势

优势:大型冷链物流企业的建成解决了贵州冷库储存量小、规模小、数量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保证了大量初级农产品、生鲜易腐产品、速冻产品、加工食品的质量和性能,确保这类产品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增加就业,吸引外资进入,丰富百姓餐桌。

劣势: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回收期长,成本较高;全省储藏量超过5万吨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满足市场对需保鲜产品的消费与需求。

3.3 贵州冷链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人饮食观念的不断进步,普通消费者正日益关注食品的冷冻保鲜状况,促使冷链物流得到很大的重视,冷链产业也随之蕴含着很好的投资商机也面临着挑战。贵州冷链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①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冷链物流业发展不够成熟。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经济欠发达,相比国内其他发达城市,冷链基础设施能力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陈旧,新的设施发展、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系统性的保障;②建设投资大,回收期长,成本高。目前,贵州省新建的几个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或加工园都是斥巨资建造,投资成本基本都上亿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冷库的制冷系统及冷藏车都需消耗更多的能源,其运输成本比普通产品运输成本高出2~3倍。冷链物流系统是一个回收期漫长的服务性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的投入资金随时更新设备,提高技术;③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服务标准。由于冷链物流缺乏服务标准、政策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物流企业违规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者干脆不制冷,超载更是尤为严重,降低成本互相压价,使得高成本的冷链物流难以健康稳定的发展;④运营模式分散难以整合。贵州省现有的冷链物流主要由冷藏库和运输公司构成,经营模式较分散,互相之间缺乏沟通,信息的传递受到阻碍,一体化程度低,整合难度较大。

4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程度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贵州省城镇人口超过千万。目前,每年消费的生鲜易腐农产品近700万吨,冷链物流率仅3%左右,造成大量损耗,甚至出现食品腐烂变质,造成食品安全等问题。全省每年销往省外的生鲜易腐农产品150多万吨,大部分为常温运输,市场竞争力差。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冷链物流在食品行业的覆盖率已经高达90%,而我国不到30%,贵州省的冷链物流覆盖率更不足两成,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有数据显示,贵州省果品种植面积780万亩,年产量为20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200万亩,年产量2000万吨,产值为230.6亿元。但是由于贵州省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腐损严重,物流成本大大提高。冷链物流在市场上的持续升温,其主要原因来源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追求,而随着越来越多高品质低温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5发展贵州省冷链物流的对策

5.1 构建适合贵州省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联动机制,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贵州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贵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

5.2 改善冷链物流企业的组织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

利用第三方物流,既可以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也可以有效的调节冷链物流上下游及各个环节的衔接。

5.3 实行冷链物流一体化,降低运输成本

冷链物流一体化打破以往单一、繁琐、分散的物流模式,在运作方式上使用运配一体化,从而使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控制流程和压缩成本空间。

5.4 运用科技手段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冷链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与市场的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完善与更新各种硬件设施设备,如大型冷库、公路及铁路运输冷藏车等,为易腐食品品质提供切实安全的保障。

5.5 与省外发达城市加强合作关系,共同学习国外先进冷链技术

许多省外发达城市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比贵州省早且成熟,应该积极向省外发达城市学习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加强与省外大型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投入资金引进国外先进制冷技术,借鉴省外成功的冷链物流企业的经验,取其精华,积极发展贵州特色的冷链物流企业。此外,物流企业可与省内外各大高校联合,培养并引进一批冷链物流需要的专业人员,为日后巨大的物流市场储备人才。

5.6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与服务标准,加强监管机制

为了推动贵州省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政府机构应该尽快完善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政策法规与制定服务标准,使得物流企业有法可循,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业务的开展。此外,应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在大型超市、批发市场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建立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摘要:文中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贵州省冷链物流的现状以及面临问题,针对物流公司运营模式、冷链物流优势与劣势、市场对冷链物流的需求程度,构建适合贵州省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并提出新的对策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冷链物流,物流体系,运营模式,贵州省

参考文献

[1]孙名贵.物流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姚丽红,胡永举.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状况的SWOT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7.

[3]焦必方,方治权.中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刘卫战,孙明燕.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状况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8.

3.北京市物流业现状调查报告 篇三

优势:

1、物流存量资源丰富,空间布局趋于合理。

全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制造业、批发业沉淀着大量的仓库、货场、运输装卸设备资源。工业企业和批发业企业自建仓储设施占总仓储面积80.7%,自有货运车辆占总车辆数的65%。从仓储设施的分布看,物流空间布局得到一定优化。改变了原来仓储设施主要集中在三环路以内的格局,市区内物流设施减少,向交通便利、适宜物流发展的四环路以外区域集中。76%的仓储设施已经分布到四环路以外,四环路以外的仓库达到10314个。

2、 物流业发展具一定规模,现代物流增量突出。

被调查企业2002年物流处理量合计3.87亿吨,比2001年增长4.7%。从业人员10.7万人。主营物流企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比2001年增长31.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7%。总资产达到17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7.1亿元,利润总额3.33亿元,上缴税金3.49亿元,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营业利润达到2.3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53%。主营物流企业逐步成为首都经济的一支重要产业力量。新型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2002年代表现代物流方式的货物配送量比上年增长5l%;连锁配送企业物流量比上年增长25.8%;货物流通加工量达到163.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9.6%;货运代理行业物流处理量比上年增长21.4%。

3、第三方物流开始崛起,社会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新型第三方物流专业化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专业化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目前在工商局注册的物流企业72家,注册资本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创收能力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15倍到20倍。本次调查专业化的物流公司45家,从业人数2086人;物流处理量303万吨,以比2001年增长58.6%的速度迅猛增长;主营业务收入63807.5万元;实现利润2255万元,税金总计2114万元。有20%的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物流处理量达到10万吨。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自营物流与社会物流比为3:1,制造业和批发贸易业自营物流量2.87亿吨,占全部物流量的74.2%,主营物流企业物流量占25.8%,即70%的以上的物流量是由工业批发业自我实现,只有近l/3的物流量由社会物流承载。物流相关产业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4、 物流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活力增强。

主营物流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2002年主营物流企业实收资本178.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占77.2%,法人资本占17.7%,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2%,集体资本占1.6%,个人资本占1.5%。若扣除铁路、民航两大国有企业计算,物流企业中公有制的国家资本占实收资本的20.5%;集体资本占6.2%;多种经济成分的法人资本占60.3%;个人资本占5.7%;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7.3%。

问题:

1、 货运行业集约化程度低,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九五”期间货物运输平均发展速度为下降3.8%。铁路、公路货运近年基本为持平或下降水平。2002年货运总量34623.9万吨,占全国货运总量的2。4%,处于中等水平。2001年上海、广东分别占全国的3.6%和6.3%。重庆、天津均占2%。公路运输是主要货物运输方式,但货运企业普遍规模小,运力分散。全市道路货运资质等级五级以上企业429家,占法人营运单位的2.6%。主营物流企业货运车辆占货运总车辆的34%,拥有货运车辆在50辆以上的企业仅占0。2%。

2、 传统物流功能单一,专业化标准化亟待加强。

传统方式的货物运输和仓储量比例过高,占物流量的97.5%。增值功能强的货物配送和流通加工量只占2。5%。达到较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层次的专业化物流公司物流量仅占0.7%。运输设施装备的专业化、集装化程度较低,主营物流企业集装箱运量10.9万标准箱,折合量占物流量比重5.3%;应用托盘化运输的企业占7.3%,美国、欧洲的标准托盘利用率分别为55%和70%;货运专用车占全部车辆比重19.7%;使用物流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11.6%。

3、 物流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格局有待优化。

首先,北京地区无专用货运机场,天然缺乏港口水运;其次公路、铁路、航空各自分立发展,互不衔接。公路和铁路货运场站、装卸点数量多,但大都规模小。铁路、公路建设与站场建设不衔接;最后,民航、铁路货运占货运总量比例过低,公路、铁路、民航的格局有待优化。

4、 自营物流比例高,物流非合理化状况突出。

大多数工商企业内部生产与流通“大而全”、“小而全”。70%物流需求采取自我实现方式,自营物流方式基本为仓库加车队。物流效率处于低水平、高消耗的状态。

建议:

1、 政府应成立专门的物流发展组织机构,统一规划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和物流体系。

北京市制定物流规划较早,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都需完善;规划建设过程中的宏观协调不可忽视。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各行业、各管理部门自成体系,各自制定行业物流发展规划。由于缺乏一体化的思考与运作,难以协调发展。建议成立由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计委、商业、工业、外贸、海关等部门联合组成的高层次物流组织协调机构,同时聘请懂专业、了解实际情况的专家参与,统一规划与整合全市物流资源与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协调解决部门分割带来的实际问题,对区域物流的规划布局,功能定位,标准化建设、物流市场培育等问题深入研究。

2、 打造物流的品牌企业,加快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

政府应打破行业界限,加强对分布在各系统、各行业的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统一规划,整合功能。对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企业,组建一批大型物流骨干企业,增加专业化技术装备的投入,运用现代物流观念,管理模式和一流的服务树立品牌。对分散弱小的运输企业,采取兼并和联合的形式,形成核心竞争力。

3、 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水平,逐步形成供应链管理模式。

现代物流的重要特点是供应链管理,即改变单一环节管理,进而整体系统优化,前提是信息管理和网络化。通过加强物流业网络建设,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等手段,掌握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把制造企业、运输仓储企业、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通道连接起来,形成联盟合作,逐步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过渡。

4、 第三方物流应拓展服务领域,企业内部物流应逐步向社会化物流转化。

全市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30%左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准确性往往有很高的要求,此次调查主营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企业仅占12%,为信息产业服务的企业仅占1.4%。第三方专业化物流公司应注意制造业、IT业的拓展业务。北京市制造业具重工业加工型特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5.6%,工业中间投入占工业总产值的77%,能源、原材料、产成品输入输出量大,非核心业务工作量大,若改变目前物流非合理化状况,一方面缺少物流资源的企业应把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有较强物流能力的企业,应将内部物流逐步与核心业务剥离,扩大业务范围,向第三方社会化物流转化。

5、 普及现代物流观念,提高服务水平,改变物流市场的封闭状态。

4.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四

洛南县植保站作者:何崇阳

一、调查背景

洛南县政府提出“大经济,大贸易,大物流”的发展指导方针,积极响应天水关中经济圈发展规划,拟设想在县内建设多家农产品物流中心,其中以河南市场和保安马铃薯生产基地为依托将建成农产品配送集散地。作为洛南县最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洛南县河南市场农产品销售中心,总占地面积将达到平方米,也是县政府目前重点规划建设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目前多分零散经营,只有一家比较像样的农产品超市---全都超市,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我县农产品打入省内外市场。

随着其他地市物流市场的应孕而生,我县率先发展这项产业,那我县的农产品物流业如何接受严峻挑战,同时该如何发展壮大呢?目前我县限有的物流企业是否经得起其严峻的考验呢?其经济运行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如何呢?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分为洛南县农产品保安洋芋生产基地、河南市场农产品市场、全都超市。

(一)、农贸市场

近年来洛南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出现了较好的发展状况。在河南市场建设了河南市场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是县政府牵头投资兴建,是我县重点规划亟待新扩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也是2011年县政府重点项目,符合我县建设十二五规划要求。本次调查对惠州市各农产品市场进行了问卷和走访视察调查,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农产品市场中的企业经营者。

洛南的农产品市场分布在各个乡镇县,其中以河南市场为中心,是洛南县“菜篮子”工程的主要项目。市场市场主要以副食、干货、蔬菜和调料经营为主,分别占24%、20%、46%和15%,其它小部分为禽畜肉类、和蛋类。主要是运销专业户和个体运销为主,占38%和12%,其它为自产自销农民13%,农民专业合作社13%,农业生产企业8%。他们的货物来源主要是渭南和我县本地,而这些货物70%是满足本地需要,9%外销渭南和山西。

结合调查问卷的整体情况,分4个小点进行分析研究:

1、客户方面:85%的客户是主动到农产品市场与农产品经营者进行交易,只有5%通过合作社进行交易。他们一般是个体零售商,另外超市企业和贩运专业户分别占2%,16%。

2、运输方面:90%农产品供应过程中的运输是外包的,采用的运输方式几乎为公路运输,5%为客户自行运输,少数为自己配送或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方式采用的全部是公路运输。

3、市场的基本情况方面:大部分的市场信息系统正在建设或正在完善,市场中的农产品从业人员大部分为初中文化水平,占70%。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另外农产品经营者们认为县城内其他市场分流了他们的客流,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他们对政府的建议可概括为,加快进行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力度,加强市场治安和行政管理,提升政府在处理农产品市场事情的效率。经过对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整理、分析,探讨县农产品批发市场所存在的几大问题:

1、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和效率低下。与其他地方相比,我县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信息网络平台等公共和准公共设施仍然很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

2、农产品市场体系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当前占据农产品流通主导地位的批发市场大都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场地,档次低、功能单

一、交易手段单

一、服务与管理落后等。

3、农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下。目前农产品自营配送物流还占绝大部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发展比较缓慢。

4、农产品的储存、保鲜技术比较落后,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农产品在运输等过程中损失较大。

(二)农产品物流企业

洛南有3家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而根据我们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在名付其实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只有1家,约占0.3%,社会对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较低。总体看来,物流规模普遍太小,不具备竞争力。虽然其绝对数量比较少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其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结合走访调查的整体情况,分4个小点进行分析研究:

1、上、下游供应链分析:

优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组合,强化响应市场的敏感度;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可使物流企业更好地降低成本,创造成本优势。

而农产品的供应商主要是自产自销的农民、运销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有的就是农业生产企业和通过其他途径。如果公司与供应商是长期合作关系,强调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就充分发挥供应链上企业的专长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从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在调查中的专业的农产品

销售门店很注重培育与客户的关系,而且经常会举行会面,并通过自己的个性服务来达到双方互赢的局面,这早很大基础上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而且,它可以增强企业识别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这是也是他们提高注重上下游供应链管理的体现。

但还存在一个问题: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如散兵游勇,进人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市场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因此,加强管理意识的教育,提高一级供应商商市场意识尤其重要。

2、企业经营设备、技术应用分析:

保鲜技术和加工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物流质量的主要因素。“新鲜” 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受气候影响大,所以农产品物流在技术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大部分物流企业在农产品运输、仓储及装卸技术方面有着亟需提高空间。运输设备和技术滞后,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特种仓库比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库等几乎没有,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起重机等装卸设备数量有限。因此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极易腐烂变质,从而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技术因素还使得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量过大,增加了农产品物流从业者的成本,从而也提高了农产品在销地的价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惠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物流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建立。由于我县本地蔬菜产量并不高,且多是水叶菜,大部分干菜靠外地运来,所以外地运来的蔬菜占本地蔬菜销售份额的60~70%。因此在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测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调查反馈的信息显示,我县超市,其他大型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多建立了安全机制,基本可以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信息管理分析: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我县农户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多数农产品物流企业没有配备信息设备,仅有2家企业表示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物流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

4、服务对象分析:

从农产品有服务对象来看由于农产品自身特点的约束,其中的农产品90%来自本县。但经我们调查了解,部分本县无法供应的农产品也要外运输入,这时配送中心就起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服务对象中最主要的是农产品集贸市场、超市等,也扩大了其发展与服务的范围。

经过对财安食品限公司和佳香公司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实地观察和分析,具体概况:

前者有限公司是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后者规模较小但是是我县农产品打入西安的名片,是重点的“菜蓝子”工程,前者具备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物流配送及相关业务。经调查该公司的农产品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例是百分之一百,而且他们把其农产品业务把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集农产品批发、加工配送、仓储运输、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于一体。交易品种涵盖为水产品、冻品、禽蛋等名、优、特、新农产品,形成一个年交易量万吨,交易额人民币以上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商洛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加工配送物流基地。

(三)超市

城区有2个大型的超市商场,超市经营的农产品品种繁多,质量高标准要求,分拣难度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市农产品业务的发展,超市农产品物流急需得到解决。由于各超市的发展战略、经营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对本身的农产品物流建设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

结合走访的整体情况,分4个小点进行分析研究:

1、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分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且销售量大,多品种的物流需求,每天都需要准确的库存安排和配送,因此超市的物流配送是其流通环节的关键。从调查的数据显示,着2个大超市多数是客户自行运输的配送方式,也有超市建设独立的物流配送中心,如全都超市,但其物流配送中心并不是建立在我县。也没有和供应商联合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2、物流技术的应用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超市的经营规模、物流设备建设投入成本高,政策等因素,超市农产品物流技术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据调查,被访者认为限制超市农产品物流技术进一步使用的因素主要有:

①超市管理部门对物流的作用及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不愿意花太多的资金来引进农产品物流技术。

②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③合作伙伴的限制,有些超市农产品方面负责人表示,即使他们想引进较先进的物流技术,但由于上下游合作伙伴技术方面的限制,没办法实现整个供应优化。

2、供应商分析:超市在选择农产品供应商的个数时,都会选择1~3家,因为过多的供应商,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对供应商监控的不力,造成产品质量的不佳,还有物流配送的太分散,造成成本的增加。所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数目,可以使超市降低产品的成本,使超市更具竞争力。

超市都希望和农产品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以便通过长期、稳定、大量的采购,降低农产品的采购价格。因此,短期合作、间歇性合作和一次性合作都不在超市与农产品供应商的方式的选择范围之内。但是从上个分析得出,超市所指的是长期合作只是停留在说法上,而不是努力通过多层面来维护和供应商的关系,寻求建立战略上的长期合作伙伴。因此,超市更多需要关注供应商,并准备建立真正的战略合作关系。

3、物流运输方式分析:超市在选择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运输方式都是公路运输,这主要原因是由于超市选择的供应商都是本地的农产品基地,运输的路程短,而且农产品需要保持它的新鲜度,造成它不能大批量的运送,需要每天小批量的运输,还要实现“门对门”直达运输,减少对农产品的损坏,所以相对其他运输方式来说,公路运输就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4、农产品进货频率分析:

通过对天天乐、全都超市的调查,我们了解到超市最重要的交易农产品种类是蔬菜,果品,畜禽肉类,蛋类,水产品。这些农产品正是消费者每天都需要的,进货频率比较高,超市几乎每天都要配送这些农产品。

超市的农产品进货频率80%选择每天进货一次,主要的货物是蔬菜类、肉类和鱼类等需要保鲜度要求比较高的农产品,这样就可以减小配送的运输成本,这个就适合要求新鲜度不高的农产品,如瓜果类等,可以用冷冻来延长它的新鲜期。

三、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的重点

(一)完善现有市场的功能,加快骨干批发市场建设。把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加投入,加快发展。要通过对现有市场的改扩建,提高市场的档次。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逐步在我县建成一至两布局合理、辐射力强、信息灵敏、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的农产品配送中心,促进我县农产品合理、高效流通。

(二)加快农产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内部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完善农药残留、残毒和违禁药物的检验检测设施,加强“菜篮子”产品检验检测,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南农贸市场的鲜活农产品,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及消费安全。

(三)加强农产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以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要有专人整理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交易和价格信息,并通过市场信息网络和公共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积极引导市场价格的合理形成,引导农产品的正常生产和有序流通。

(四)加快农产品储藏、运输等物流设施建设。根据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区域性强的特点,加快农产品的储藏、运输等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的跨区域流通和反季节供应,保证市场供给。

四、对洛南县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规范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粮食、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花卉、土特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销区制定交易规则,另外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种新型流通业态,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方式,积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扩大农产品拍卖制度的试点范围,规范市场交易活动,保证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农产品物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一站式管理体制和服务机构,消除多头管理,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法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

(三)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一方面,制定物流产业政策时,应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必要的扶持和政策优惠,如在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范围内给予农产品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支持,减免税收等。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类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重新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实现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

(四)加大现代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政府重点列出专项资金,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5.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五

**市委副书记、市长

**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提高经济供给侧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为建设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近期,我通过召开座谈会及实地走访物流企业等方式,对**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要求。

一、我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共有物流业市场主体620户,其中,普通物流企业23家,货运企业156家,主要是陆路物流。据统计,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7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7%。虽然近年来我市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实力明显提升,但无论从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看,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1.现代物流理念滞后,紧迫感不足。从前几年情况看,我市从领导干部到企业主体,对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明显不足,既没有规划也缺少政策扶持,没有把物流业作为支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而同期周边县市的物流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青岛县市区来讲,各县市都在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即墨市2009年就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3年进行了修编,近期又准备重新修编物流业发展规划。胶州市2012年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2015进行了修编。而我市至今,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自发式发展阶段。我市在物流业发展方面重招商、轻培育,是造成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物流业与周边县市的差距将越拉越大,有被边缘化危险。

2.周边县市发展较快,差距逐渐扩大。如今周边县市的物流业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物流业务覆盖全国。胶州市铁路已开通1条省内班列、4条国内班列、2条国际班列,今年计划实现省内、国内、国际“6、8、4”货运班列目标,胶州市2015年的铁路货运量达20.1万标箱,是2014年总运量的6.3倍。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与**贸易城基本同时起步,现在发展成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一年的交易额超过我市商品市场交易额总和,而我市贸易城却萎缩成了市内区域性市场。从交通条件看,周边县市中莱州有铁路和港口,胶州、即墨、高密有铁路优势,且三地历史上就是我市人流和物流的出入地,莱西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陆港物流枢纽,尤其是潍莱高铁(连接线)开通后,莱西将作为山东省规划的半岛地区枢纽。我市海青铁路虽为国铁一级标准,但未实现与国家铁路网的互联互通,铁路运输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

3.物流业管理体制亟需理顺。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业态,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涉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市场建设、商贸流通、科技工信、税费管理等多个领域,相关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胶州市在2012年就整合各部门职能成立了物流工作推进办公室,专职抓物流产业发展工作。即墨市为推进物流板块建设,专门成立了陆港管理委员会。虽然我市最近确定由交通运输局牵头推进相关工作,但交通部门职能有局限,作用发挥不充分,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4.产业系统建设严重滞后。我市尽管形成了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市场网络,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规模以上的仅有16家,且没有一家符合评级标准,而胶州3A级以上物流企业有22家,即墨有5家。多数物流企业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服务功能单调,技术力量和综合化程度低。比如,何家店花生市场、南村蔬菜批发市场、李园农机市场虽然进入了山东省十大专业交易市场行列,但市场整体层次低、规模小,破、旧、散、乱、差,基本处于萎缩状态,距现代意义的物流批发市场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位于即墨市大信镇的东方鼎信果品批发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大型市场,目前入驻商户1000多户,90%以上为外地商户,每天进出车辆1万余辆,年交易额100多亿元,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性水果市场格局。

5.城市区域(街道)功能和产业定位不够明确。作为区域性中等城市,应在城市发展上有明确定位。李园街道作为西部市场集中发展区,起步早、空间大,又临近火车站,在红旗路和胜利路西通改造等工作中,应结合西部市场的改造升级集中考虑做好市场建设这篇大文章。目前,在李园街道辖区内有农机市场、汽车市场、机动车配件市场、农资市场、煤炭市场、建材市场、钢材市场、果品市场等九大市场,但都处于一级市场业态,而临沂、寿光、即墨等地的市场已升到八级。如果在全市商贸物流业规划中突出西部专业市场,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产品集散地,必将对我市物流业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6.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是欠缺载体。我市物流园起步晚、建设慢,欠缺区域性货物公共集散和配发中心,企业自用配送点多,运输线路重叠,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没有形成公路、铁路相互辐射、运转高效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欠缺,有铁路无配套、有站点无园区,服务大宗货物运输的进出站道路、仓储中转场地等配套建设没有及时跟进,影响了铁路货运班列的开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物流运输潜力的发挥。三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成熟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导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影响物流服务效率。

二、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从新加坡的成功之路来看,其在自身发展条件不占优的情况下,放大优势、扭转劣势,经过长期苦心经营,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集散地之一,是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既要正确认识差距,抢抓战略机遇,更要看到自身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

1.利好政策叠加,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崛起提供新的机遇。从国家层面来看,2014年国务院研究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又下发了《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包括我省青岛、临沂在内的20个城市作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从全省层面看,2015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山东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了全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和具体任务。从青岛层面看,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在物流集聚区建设、信息化升级、多式联运发展等方面,青岛均走在全国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物流业发展布局的深层次调整,将会给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更多国际国内物流需求,带来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

2.良好的区位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我市地处青岛、烟台、潍坊中心地带,市内5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和多条一级公路穿境而过,随着潍莱高铁、青平城际、胶东国际机场至**快速路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设施陆续开工建设,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的年内开通,我市交通区位又将重新回到当年的“黄金期”,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战略位置更加重要,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3.三次产业加速壮大,为物流业加速发展重提供了产业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我市已成为青岛市新兴产业集聚区,五大传统产业、四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较大地增加了工业企业原材料和货物运输量。青啤、海信等大项目落地,更带动了物流园区建设。在农业方面,我市是全国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山东省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在服务业方面,形成了以南村蔬菜批发市场、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机、水果等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延伸的市场网络体系,年交易额过5亿元市场的有7处,这些都为现代物流加速发展提供了旺盛的货源需求。

4.物流园区和电子商务得到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3+1”工业板块的崛起,依托青新高速和海青铁路优势,兴建了一批大的物流园区。其中,已建成的有海信物流产业园、豪德财富商贸物流城和国泰药业物流园等;在建的有银畅国际物流城和中农批物流园等。这些大型物流园区的投入运营,提升了承接产业园企业物流配送功能,为我市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市级运营中心已发展50个村级服务站,年成交额1100余万元;京东**县级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点200个,年成交额5000多万元。

三、几点要求

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不是等出来的,更不是上级给个政策、画个框框就能定下来的,像日照、义乌、临沂等地,在自身区位、经济实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靠拼、靠抢、靠闯、靠干,照样建成了区域物流中心。如果再抓不住当前这一轮发展机遇,**将会彻底失去竞争力,从而被边缘化。要抢抓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的大好时机,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将稍纵即逝的机遇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现代物流业“量质齐升”。

1.推进思想解放。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当前,**正处在改革突破的关键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推进思想破冰、观念更新,瞄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4”战略目标体系,将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突破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认清发展问题,汇聚发展合力,认真学习借鉴物流发达地区的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着力形成突破物流发展的强烈共识和浓厚氛围,高质量、高水平的推进落实好好各自承担的目标任务,加快构筑连接国内外、辐射周边的山东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

2.突出规划引领。规划的领先是最大的领先,理念的先进是最大的先进。缺乏规划引领是我市物流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即墨2009年、胶州2012年分别编制了物流发展规划,在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近年来其物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之下,**物流业发展缺乏有序引导,一些原来在胶东地区颇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逐渐萎缩没落。下步,要围绕打造半岛陆港物流集散地这一目标,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和专家学者,在与我市“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好物流业发展规划,确保符合实际、管用好使,加快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格局。同和、南村、新河作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主战场,要聘请高水平机构,加快编制各自区域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与市里的规划搞好衔接,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

3.补齐设施短板。交通方面,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争取济南铁路局支持,学习借鉴胶州、青州等地国际货运班列开通经验和先进做法,确保年底前开通海青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真正发挥出铁路运输降低企业成本、集聚各类资源的重要作用。同时,抓紧完善海青铁路及公铁物流园周边道路配套,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及早启动城区及临空经济区北区与胶东国际机场联接路、省道219和217拓宽、沈海高速出入口增设等项目建设,同步抓好潍莱高铁、青平城际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筑“公、铁、空”紧密协作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通关商检方面,要按照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的发展思路,加强与青岛海关、国检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尽快补齐通关商检需要的设施设备,确保年内在海青公铁物流园和南村临空物流园设立特别监管区,并争取同步实现“单一窗口”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现场通关模式,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4.加快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抓好线下“有形”市场的搭建同时,也应注意抓好线上“无形”市场的培育。在“有形”市场方面,加快培育一批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同和街道要以海青铁路为依托,全力抓好中农批农产品物流园和豪德财富商贸物流城等既有项目建设运营,同时全力抓好公铁物流园的规划建设,推动山高集团及早入园运营,构建公铁联运的物流网络;南村镇要以临空经济区北区为依托,在加快海信仓储、鑫秀物流等项目后续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航空、仓储、家电等物流项目,打造半岛地区集空港与陆港优势于一体的物流集散地;新河镇以生态化工基地为依托,全力推动银畅国际物流园建设和化工类物流项目招引,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专业化物流,打造半岛地区特色化工物流园区。在“无形”市场方面,与物联网深度融合,采用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EDI)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实现各类物流资源的高效科学配送,真正成为半岛地区重要的货物第三方中转地和集散地;何家店花生交易等专业市场要在实体市场的基础上,整合利用花生、玉米、小麦等优势资源,探索搭建区域性花生等期货交易平台,最大限度释放实体市场的“乘法效应”,实现与网络、金融、物流产业的融合发展;相关镇街要按照广义的大物流发展理念和趋势,立足我市“限制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和粮食主产区,探索建立跨行业、跨资源、跨领域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生态交易、流转、补偿等方式,提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水平。同时,邮政、电信、联通、移动、电力等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物流发展理念,立足职能、深度介入,在物流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积极推动本行业、本领域的上级公司到**布局,设立区域性采购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5.强化信息应用。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的进步。**在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后发优势,更多的也是体现在能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现代物流技术手段。这方面,要多学习温州等物流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拿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魄力和办法,抓住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智能化装备水平,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智慧物流信息网络。

6.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六

根据市委、市政府大运量、大市场、大开发促进商贸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建立多层次、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网络体系的要求,结合市委批转的《政协宜都市委员会2010年工作要点》精神,市政协常委会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宜都位于长江中上游,是渝东鄂西的咽喉、三峡的门城,自然交通位置独特。港口、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随着三峡“翻坝”公路、沪蓉高速、宜华、陆渔一级公路建成,宜都市将成为全省及中西部重要的物资换载、转运集散中心。近年来,宜都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2009年以交通运输、仓储为主的物流业产值达到21、5467亿元,占第三产业46%;占GDP11、4%,已经形成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一、有较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具有一定的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陆运输能力增强。全市公路货运车辆2400辆(不含农用车),核定吨位6800多吨;水路船舶82艘,总吨位34628吨。港口建设现有6个作业区,共有港口经营性企业54家,码头64座。生产用泊位94个,年吞吐能力2350万吨。宜华、陆渔一级公路、雅澧、鸦来公路,三级以上公路里程318公里。农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通车里程达2280公里。铁路除焦枝线横贯我市外,还拥有两条地方专用铁路。第二、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全市工农业货运总量达三千万吨。其中:化工产品150万吨、建材(水泥)350万吨、卫生洁具650万件、成品油5万吨、工业原材料900多万吨、煤炭70万吨、其它矿山建筑等材料(含砂石、碎石)750万吨。

农副产品水果近40万吨、其中:柑桔38万吨。食用油1、8万吨、茶叶近1万吨,蔬菜14万吨、渔业4.5万吨、生猪75万头,山羊26万只。

同时,我市工业产值已占GDP的50%以上,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三、从事物流的企业由少到多,快速发展。

目前,我市从事物流的企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物流企业群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从事物流的企业近180家,物流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第四、物流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国务院和湖北省相继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业发展,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市提出了打造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和宜昌区域辐射鄂西渝东、连接汉沪的现代物流中心窗口区的目标。同时,有关部门也相应地制定了物流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物流业发展,使我市物流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布局不合理,规划相对滞后

我市物流市场传统上是以红花套镇、宜都市城区、枝城镇三大块为主。但在结构上又比较混乱,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原材料、煤炭、物资商品混为一体,致使物流市场没有完整形象。

我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相对滞后。至今还没有编制《宜都市现代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我市原商贸、交通部门制定的《宜都市现代物流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宜都市港口总体规划》,这些规划不但过了时,落了后,而且缺乏相互衔接,操作性不强。

2、物流企业规模小、散、乱,资源浪费严重

我市目前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层次偏低、规模较小、就业人少,网点分散、秩序混乱的现象。

一是物流企业层次低、规模小。现有物流企业近200家,真正在工商注册仅27家,其中:注册资本过100万元的只有6家,10万元以下就有13家。宜都市物流运输除铁路、公路外、还要依靠长江、清江岸线港口,目前,红花、陆城、枝城沿江港口大小码头、货场有92家之多,最小的规模只有几百平方米,年吞吐量几千吨,致使港口资源没能有效利用。

二是物流企业比较零散、经营秩序混乱。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市场经营主体长期处于分散、割裂、单

一、低效的状态。难以形成综合、高效、便捷的社会服务网络,严重地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是缺乏大型的工业基础原料供应的专业公司,缺乏为企业供销服务的专业物流公司。

3、物流业信息化程度低,设施设备落后

没有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技术手段、设施设备比较落后。

虽然目前宜都市物流信息,货运代理不少,但利用网络信息经营的不多,“人找车”、“车找人”现象突出,大多数经营方式还是依托手机联系,个别的挂靠宜昌,武汉物流信息部小范围经营,没有形成气候,发挥不了资源、信息共享的作用。

2009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77家,企业销售收入达210.76亿元。企业物流少则2万吨,多则达近20万吨,运输线路短则在国内各地,远到欧洲。企业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大型专业运输车队,导致企业物流成本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政策引导不够,行业管理不到位

物流业发展不仅需要好的政策环境,还要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市在物流业发展上缺乏政策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在物流规划、技术改造、查验通关、交通管制、工商管理、财税金融等方面给物流企业的支持也不够。

尤其是对行业及市场缺乏有效监管,造成市场混乱,国家税收流失严重,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例如:目前宜都的码头、货场大小150多家,相当部分没有办经营许可证,大部分没能达标验收,经营中更没有部门监管,致使欺客、宰客,骗客现象时有发生,货物混装混堆严重,在安全生产上、环境保护上都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定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物流业发展方向

现代物流业,涉及的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为此,建议我市在制定宜都市“十二五”规划时,市政府要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制定《宜都市现代物流业总体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引领投资,规范竞争,实现公路、水路、铁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衔接:一是要注意与国务院、湖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二是要注意和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相衔接。三是要与三峡物流中心总体规划相衔接。

2、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建设物流集聚园区是整合物流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物流企业集约化、信息化经营的必经之路。按照我市城乡统筹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

根据我市实际,建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别在红花套镇、陆城城区、枝城镇建立三大物流园区。

一是随着三峡至宜都市红花套镇翻坝公路,沪蓉高速建成,大量货物、物资也将运至红花套镇港口周转。按照国家和湖北省物流业总体布局,在红花套镇依托岸线港口筹建物流园区,使该园区成为集装箱及散货码头、货场、停车场、仓库、冷藏库、信息中心。

二是在陆城城西建设集客运、公交、货运、仓储、饮食服务综合性园区,其功能主要为城乡客运分流,汽配、汽修、物资仓储、运输配送及为宜华、陆宜一级路过往车辆、汽车美容、加油、加气、汽车旅馆等综合性服务。

三是在枝城镇,依托枝城港口、火车站建设以化工、建材、煤炭销售、原材料采购,工业产品外运为主的物流基地和煤炭配送中心。

物流园区建设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积极探索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按股份制方式组建物流集团的新路子,培育龙头企业、组建物流集团。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可以减少或避免物流园区建设中的不必要的损失。三是经营方式上:在资金上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争取上级补助、政府扶持、企业参股、招商等多种形式进行;在土地征用上,可以利用租用、土地入股方式解决。

3、增加物流业投入,做大做强物流企业

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要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

对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建议由市政府加大项目建设投入。重点建设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

政府要引导现有分散、零乱的物流业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发挥规模效应,逐步把现有物流业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还按照建设大型专业市场的要求,重点支持和加快《宜都国际商贸城》和《清江商城》建设,使之成为宜都物流业的两大品牌企业。

4、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加强物流业协调管理

现代物流业既是一项新型服务业,又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议成立市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尽快制定宜都市《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

7.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信息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之。在数字化、网络化已全面覆盖的环境下,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信息运用能力, 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检索和科学分析的能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引入和实施, 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还能激励学生主动获取、评价和利用各类知识和信息, 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 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是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肩负的重要职责。

为了解贵州省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 发现现有问题, 为制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 本研究针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调查, 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 选取遵义医学院2015级、2014级、2013级、2012级和2011级各1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2.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 按照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结合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问卷。本次调查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 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增加调查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信息意识 (能否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否准确表达并积极查找所需信息等) ; (2) 信息能力 (能否利用检索词制定检索策略;能否针对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检索与存储信息;能否利用专业网站、网上图书、在线课堂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等) ; (3) 信息道德 (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是否考虑知识产权问题;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时是否遵守道德规范等) ; (4) 学生需求 (学校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是否能满足学习、生活所需;文献检索课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建议等) ; (5) 干预措施 (详见1.4) ; (6) 基本信息 (年级、性别、年龄、专业等) 。拟定初稿问卷后, 先进行小样本的预调查, 再对问卷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最后形成定稿。

3.资料收集。对调查对象实施正式调查工作。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 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 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答卷。回收问卷, 剔除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无效问卷22份, 收回有效问卷478份, 有效回收率95.6%。

4.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 (1) 新生入馆教育及宣传; (2) 文献检索课; (3) 开设网络培训课程; (4) 图书馆和网络中心老师在线答疑; (5) 各班以“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主题开办主题班会; (6) 各专业课老师布置课程论文等学科任务; (7) 毕业论文指导课程。

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先将资料汇总, 对每份调查问卷核实无误后, 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二、结果分析

1.信息意识现状。调查显示, 54.4%的学生并不了解信息素质的含意, 大部分学生将信息素质等同于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在所有调查对象中, 75.7%的学生认为信息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80.4%的学生表示了解信息的价值与作用, 70.5%的学生表示能够准确表达并积极查找所需信息, 说明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但在海量信息面前, 38.8%的学生表示在如何辨识信息, 提高对信息的利用有效性方面存在不足, 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了解网络上有大量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免费信息, 但有效利用率较低。

2.信息能力现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 92.0%的学生表示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和学校图书馆, 71.3%的学生表示在学完文献检索相关课程后能够利用数据库进行基本的信息检索, 但在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及日常特殊问题的精确检索能力方面尚存在许多疑问, 40.3%的学生表示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遇到过技术问题, 可见, 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亟待提高。

3.信息道德现状。当调查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是否能够考虑到知识产权的问题时, 仅24.3%的学生表示能够考虑, 59.2%的学生表示有时能, 有时不能, 而剩下的16.5%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会考虑;当问及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时是否能够遵守道德规范时, 85.5%的学生表示能够遵守, 14.5%的学生表示有时能有时不能;仅69.7%的学生表示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4.干预措施现状。在我校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七种干预措施中, 学生按其作用大小依次排序为: (1) 新生入馆教育及宣传; (2) 文献检索课; (6) 各专业课老师布置课程论文等学科任务; (7) 毕业论文指导课程; (5) 各班以“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为主题开办主题班会; (4) 图书馆和网络中心老师在线答疑; (3) 开设网络培训课程。调查中, 84.4%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下达课程论文任务后, 信息能力提高很大;87.4%的学生认为以“信息道德”为主题的班会印象深刻。

三、讨论

信息素质, 美国图书馆协会定义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 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人们从信息的价值与作用的角度来认识、分析、判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各种信息, 以及获取、选择、利用、传播信息等行为倾向;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 分析、判断、选择、利用、传播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从事信息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调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及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 目前, 大学生信息素质总体水平较低, 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缺乏、信息能力较差、信息道德薄弱, 具体体现在学生欠缺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 搜索能力有限;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低, 综合应用技能较差;部分大学生信息道德行为有待规范, 主要表现在缺乏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等问题。争对以上问题, 学校在今后的信息素质培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不同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在学校采取的信息素质教育措施中, 应以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导向, 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以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水平为主, 而高年级学生则以提高信息能力水平为主。

2.改革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程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如何将该课程效果最大化发挥, 这个问题需要相关课程老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比如争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 究竟在哪个学期开设本课程最为合适?课程内容是否贴合其专业实际需要?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和计算机相关课程是否需要进行课程内容整合?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是否需要开设论文撰写方面的选修课等, 这些细节都有待改革。

3.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在专业课中的实践。在干预措施调查中发现, 当专业课老师下达撰写课程论文的任务后, 由班级自行组织学生上台介绍多渠道的信息检索方法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因此, 在今后的信息素质教育中, 要重视专业课中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信息素质教育, 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信息素质教育内容, 增加信息素质教育的形成性评价考核, 使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让学生的信息能力得以实践和提高。

4. 进一步发挥主题班会在信息素质教育的作用。调查中显示, 在我校所有关于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干预措施中, 学生对主题班会的作用普遍反映较好, 尤其是以信息道德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今后的教育中, 要重视加强信息道德意识的培养,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 让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也参与进来, 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堂小讲课的作用, 将信息道德培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婉华.浅谈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阴山学刊, 2014, 28 (3) :107.

[2]张金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角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3 (3) :64.

8.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 农村地区 专业素养 调查分析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ZC002)、2014年“国培计划”专项课题(项目编号:14GPYB003)、贵州省2014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编号:黔教高发〔2014〕378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黔教高发[2013]446号)、2015年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黔教高发[2015]337号)。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80-02

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实施高质量数学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教育与心理素养,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以及教师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教育与心理素养则指的是教师自身所具备品德。本课题围绕上述几点,以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本文是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问题的分析。

一、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所获得的数据均采用 Excel 软件录入、管理与分析)

(一)问卷发放、回收以及发放对象基本情况

1.参与调查教师所在学校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17所学校参与,发放问卷178份,回收问卷178份,无效问卷8份,有效率为95.5%。各学校皆积极配合此次调查。

2.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参与此次调查问卷的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该年龄段的教师是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主体,其素养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教师教龄分布情况

从一个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是需要经历时间的积累的。通过综合教龄的五阶段分布情况分析,可以推断出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多为有2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组建而成。

4.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从参与调研教师的职称现状可以推测,在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获评小学高级和中学二级职称的占多数,并且获评小学特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非常少。

5.教师学历分布情况

从参与调研教师的学历来看,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的数学教师各占一半。

6.教师毕业专业分布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17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毕业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各占30%和17%,其余专业毕业的占53%,包括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英语教育、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教师高达27%。

(二)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关于数学教师素养的问卷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中小学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快速问答”和“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或情意)”,每一部分包含问题不等,共计32个问题;第一部分都为单选题,教师需要从提供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一项作答,第二部分则需要教师根据提出的内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具备程度”作答。

1.中小学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快速问答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参与的教师的答题正确率在5题以下的高达61%,而在5题以上(包括5题)仅占39%,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答对4题的和答对2题的人数,都各占总量的19%。由此不难看出教师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薄弱。

2.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或情意)情况

此部分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即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教师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教师的品德。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专业基础知识这一方面,教师认为的重要程度基本在2.8左右浮动,而知识具备程度则基本为C或D,只有少数值偏离这个范围;在教师解题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这一方面,重要程度基本在3.0左右,能力具备程度全部为C或D;在教师品德这一方面,重要程度在3.5左右浮动,具备程度同样是C或D。由此可见,教师们的素养处于中等状态,仍需改进。

二、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可得,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师年龄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

第二,从教师任教时间来看,教师队伍中有2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成了教学任务的主力军。

第三,在教师职称方面,在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获评小学高级和中学二级职称的占多数,然而获评小学特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屈指可数,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十分缺乏。

第四,在教师学历、专业方面,拥有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各占总人数的一半,然而在他们中,毕业专业除了数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毕业生以外,不乏其他各专业的毕业生,其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高达30%的数学教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最后,在基础知识方面,教师答题正确率较低,大部分教师对中小学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远远不够。

综上数据表明,贵州省农村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德冲.校长视角下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9.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范文 篇九

(长安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

摘要: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两太优势并存。而且分布相对集中,开发条件优越,从而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贵州能源资源的开发,不但对贵州,而且对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字:贵州、水能资源、煤炭资源

贵州是中国能源资源丰富的省区, 优势显著。资源种类较多, 发现的矿物能源资源就有煤炭、煤层气、天然气、石油、油页岩、铀矿等, 并有水能与多种生物能源以及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其中唯有丰富的水能与煤炭是极具资源优势, 又具持久开发优势, 成为当今贵州最重要的能源资源。

水能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太

据统计,全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达1874.5万kW,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08,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蓄能10W/kmL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2 3万kW,仅占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5%,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贵州水能资源相对集中于乌江、北盘江、南盘江,红水河等几条主要干流。如境内长江水系的乌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424.4万kW,占长江水系水能总量的38.3%,开发电站l8

处,总装机容量450.5万kw,年发电量233亿度,均占长江水系的1/2以上。境内珠江水系的北盘江、南盘江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75.8万kW,总装机容量280.1万kW,年发电量l47.1亿度,分别占珠江水系的45.1 %、66.1% 和67%。水能资源的相对集中。从而形成水电的“富矿地带”,有利于建立梯级开发体系。配置大型电站.形成水电中心。

水能是贵州仅次于煤炭的重要能源资源,仅少于西藏、四川与重庆、云南等省区, 排名全国第六位。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 拥有106千瓦/平方千米, 是我国平均水平的1.5倍, 居第三位。贵州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 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4.4%。横贯省境的乌江, 是我国著名的水能富矿, 可开发量约占全省的一半, 达836.5万千瓦。南、北盘江及清水江等河流也有较丰富的水能。贵州水能不仅资源丰富, 而且开发利用条件优越。丰富水能与大量煤炭资源的双优势, 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的最优省区之一。“水火互济”的电力能源优势, 为贵州建成南方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州是我国煤层气的重要产出分布区。煤层气俗称瓦斯, 是煤炭开发的天敌, 严重威胁煤矿生产的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煤层气已成为一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洁净、高效的新能源。它的开发利用, 不仅有利于煤炭开发的安全生产, 变废为宝, 更改变了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贵州煤层气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大, 根据煤田地勘部门及科研单位的研究预测, 全省埋深2000m以

浅的资源达3.15万亿m3, 约占全国总量的22% , 少于山西, 排名第二位, 六盘水煤田中煤层气是全国煤层气的著名分布区及重点勘查开发区。

煤炭资源丰富.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更成为全省能源最重要的支柱。自古以来就有“江南缺煤,独富贵州’之说。,2008年贵州省原煤产量预计达到1.31亿吨,到2010年预计突破1.5亿吨。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 88个县(市、区)中有75个有煤的产出, 相对集中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2009年12月30日,全省探明加预测的煤炭资源总量达2419亿吨, 可开采111年。其中经历年勘查探明的资源储量达540亿吨左右,(包括黔西南地区预查资源量), 经多年开采消耗后的保有资源储量为530亿吨, 仅少于山西、内蒙、新疆、陕西, 排名全国第五位, 为江南之首,是南方12个省(区、市)资源储量的总和, 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煤炭资源也相对集中,其分布大体以桐梓、遵义、贵阳、安顺、安龙一线为界,线以西的六盘水、织金、纳雍、毕节、遵义、兴义、安顺、贵阳等地,煤炭资源保有储量485.9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9.3 %。其中储量最集中的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煤炭资源保有储量358.9亿吨,占全省总量的73.4%。六盘水煤田含煤1162.8万吨/

km、织纳煤田含煤700万吨/km,是全省含煤系数最高的地区.具有大规模重点开发、建立强大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在煤炭资源相对集中的同时,煤种的构成也相对集中,队丽构成各具特色的能源优势,为建立专业化能源基地打下了基础。如六盘水煤田拥有炼焦用煤92.8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62.8 %,为全省炼焦用煤的 88.2%,是全省重要的炼焦用煤基地。织纳煤田均为无烟煤,具有低硫、低灰、发热量高的特点,是全省优质的化工用煤、气化用煤民用燃料煤基地。

贵州煤炭不仅资源富有, 潜力大, 可供性强, 能保证较长时期的开发利用;而且煤种多、煤质良好, 可供多种用途。

能源结构比较合理

全省能源结构由水能和煤炭资源构成,两种资源优势并存,可以同时发展水电和火电。实行水、火电井举,使两者互相调剂、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1991年全省总的发电能力中,水电占52.9 %、火电占47.1%,水、火电比例相当理想,实为全国少有。煤炭品种结构也比较好,有炼焦用煤、化工用煤、气化用 煤和民用燃料用煤。特别是炼焦用煤质量好、肥煤、瘦煤、焦煤、气煤等品种具全。这种多品种的煤炭资源结构,可以满足不同工业用煤的需要。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本着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来加

以选择。既要充分考虑水能和煤炭资源两种优势并存条件,又要从两种优势有机结合着眼,在本世纪末以前应以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

第一,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近期内应以南盘江天生桥坝索电站、乌江东风电站续建工程、坝索二期工程和坝盘电站为重点。2000年以后。除对南盘江、乌江干流进行全面梯级开发外,还应对北盘江的关键梯级—— 盘江桥、响水等进行重点开发。并配合煤田建设新建黄捅坑口电站、塔山坑口电站以及相应的超高压输电系统,以实现西电南送和东送。为了解决广大农村用电。改变农村能源结构,补充东部地区由于煤炭资源不足而造成的燃料紧缺 在重点开发主要干流水能资源的同时,还应择优对中、小型水电进行重点开发,实行以电养电 加强地方小电同和农村配电网的建设,使更多的小水电能上同运行。提高小水电的经济效益地、低产田地,然后逐步推广。

第二,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六盘水煤田是全省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不但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而且煤田开发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近期内应重点开发六盘水煤田。扩大生产能力,以适应当前本省及四邻省区对煤炭,特别是对炼焦用煤的需求。六盘水煤田的进一步开发。煤炭资源能有充分保证。目前保有精查储量88.2亿吨,除能满足生产井、在建井延深、扩建的需要外,还可满足再建2000万吨生

产能力的需要。因此在本世纪岽以前可以使煤田的总生产能力达到3200万吨以上。织纳煤田的开发,目前应抓紧建设前期工作。先期开发应与黄桶-织金铁路支线同步进行,后期开发可考虑乌江的航运能力。力争到本世纪末生产能力达到500~800万t.织纳煤田基地最终生产能力在5000万吨以上。兴史煤田地处黔桂边境,正在修建的南昆铁路通过本区。考虑到铁路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近期只直进行详查、精查工作。矿山建设应晚于织纳煤田,基地开发应尽可能与南昆铁路同步。考虑煤田的赋存条件,应以中、小型井为主。总设计能力在200万吨左右。在优先考虑扩大六盘水煤田基地和建立织纳基地的同时,应全面考虑在其余交通干线沿线建设中、小型基地的可能性。黔北桐梓一带,煤炭资源具有地吨能力的矿山.以增加对四川的支援能力。习水一带可利用赤水河航运之便,发展地方性煤炭工业,建立年产100万吨能力的地方矿山。

贵州是个能源大省,要充分发挥与利用已有的能源,另外也得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凤凰网

10.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十

调查时间:2009年8月22日

调查地点: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

调查方式:入户调查

调查对象: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森林防火工作

调查组成员:陈群武

关键词:森林火灾、林业、防火意识

〈一〉平山乡概况

平山乡位于赫章县东部,东邻毕节市杨家湾镇、放珠镇,西接野马川镇,南抵古达乡、威奢乡,北界哲庄乡、古基乡。全乡水库群密布,全乡有大小山塘水库26座,库容730多万立方米,面积4700余万平方米。其中扇子田水库面积10多万平方米,库容250万立方米,属赫章县第二大水库。深沟水库面积及库容位居赫章县第三位。乡境内六冲河漂流、大小天桥峡谷、麻布河、七星关人文景观、杨州洞、神仙洞、莲花洞、万亩梯田、3万亩森林、14个示范服务基地、26座山塘水库融为一体,已初现江南水乡和生态农业乡的特色。

而使得平山乡水库群密布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平山林区和水塘林区组成了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平山林区就在平山乡。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87.8%,是黔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水源涵养林区。

因此,赫章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该乡的森林防护工作。2009年2月26日在赫章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赫章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孙思清在《赫章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要加快生

态建设步伐”,“实施荒山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特色经果林5万亩,补植补造10万亩”,“对乌江源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加快石漠化治理工程”,“积极争取实施雨磨山湿地资源保护和水塘、平山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

〈二〉森林防火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没有森林就没有林业。我国是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远低于72%的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国土仍是我国林业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可以说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国家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制定了严格控制对天然林采伐的政策,并由国家财政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的发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

另外,“森林防火是维护林区社会安定的需要。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造成人员伤亡,而且还会毁坏房屋等建筑,使人们失去家园。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不仅造成了200余人死亡,同时使5万余人无家可归,这些人的衣食住行等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另外,目前林区经济不景气,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眼前的利益,采用放火烧林的手段进行开荒种地。因此,森林防火不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而且还要同少数不法分子作斗争,防止其故意纵火,维护林区社会安定。”

综上,我国于1988年1月16日颁布了《森林防火条例》,并与同年3月15日起施行。目的就是“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三〉平山乡森林防火工作先进经验综述

2009年7月21日至8月18日,我随毕节学院2009年暑期消防安全宣传服务队在贵州省赫章县平山乡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家乡共同发展暨大学生消防安全宣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为期28。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开展活动,即:

1、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和解决方案。

2、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

3、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5、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6、农村经济现状调查及发展措施研究方案。

由于平山乡内有一个很大的林场,即赫章县国有平山林场。“赫章县国有平山林场林场始建于1962年,地处乌江水系六冲河上游,位于赫章县东部,326国道穿越其间,距县城25km,现保存经营面积1573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531 hm2,林种主要以松、杉为主,森林覆盖率为97.28%,活立木蓄积93900m3,年生长量1100 m3。有板栗基地33.3 hm2,金秋梨基地20 hm2,杜仲经济林33.3 hm2,并且林区内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

所以我调查的重点放在了平山乡森林防火现状和平山乡森林防火先进经验的调查上面。

我们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入户调查和随机抽查。我们先后走访了平山

村、中山村、长冲村等六个村。访问农户达1200户。现将平山乡森林防火现状和平山乡森林防火先进经验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平山乡森林防火现状

由于平山乡大多数农户都是烧柴。而且很多农户住的都是茅草房或者瓦房,用柴火生火做饭,很容易发生火灾。并且这些村庄大都建在半山腰,一旦发生火灾,势必引起森林火灾。因此,平山乡森林防火现状不容乐观,森林防火的任务也非常艰巨。

但是由于各项森林防火措施的有效运用,平山乡的森林防火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在我们走访的六个村,近一年来仅有平山村发生过一次火灾,但是由于扑救及时,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其他五个村近一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

二、平山乡森林防火先进经验简介

1、森林防火宣传深入人心,务求实效。

上面这张图片是我在活动期间用手机拍摄到的,像这样的防火宣传牌,在平山随处可见。另外,平山乡政府还不定期的对群众进行森林防火技能培训。这样大的宣传力度,使得平山乡的群众对于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一些森林防火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村民都树立了这样一种观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大家才能够长期有饭吃,有水喝。”可以说,平山乡的森林防火宣传,不是那些只注重形式的好口号,而是一种求实效的宣传,一种能够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意识深入人心,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宣传。

2、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做到每棵树都有人管。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平山的森林虽然很大,林地面积达1

531hm2,但是平山乡建立了从乡政府到村委会再到个人的“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使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责任人。如果森林发生了火灾,而且是由于责任人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责任人将受到一定的处罚。因此,在平山,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非常强。当然,每个责任人也能够享受森林带的收益。如:树木长大之后,责任人需要用木材,可向林业局提出申请,林业局优先予以考虑。

以上两条先进经验是经过我们入户走访调查,在平山乡众多森林防火经验中筛选出的比较先进的工作方式。是平山乡森林防火经验的高度总结。例如:他们正在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责任体系,同时建立长效机制等都是很好的经验。

11.贵州省物流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十一

一、学校的教学管理

问卷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教学管理的:学校对我们的管理是否严格。其中有58%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得很严格,36%的学生认为能够适应,其余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说明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方式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严格的占大部分。从侧面说明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教师大多认为只有对学生更加严格的管理,才能有学习成果的产生,才能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二、班主任的教学方法

尽管在这样严格的教学管理之下,我们在调查各班班主任管理情况的提问中,仍有80%的学生认同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班主任的管理很民主,能够细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与要求,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但还有20%的学生认为有些班主任独断专行,不愿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愿意受到这样的管理。这说明学生更喜欢民主的管理模式。所以,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更多的沟通与深入的了解,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对人公平,更公正地处理问题。

三、学生犯错误时的处理方法

在对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成长期与心理叛逆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十分关键。在对于学生犯错误的处理方法的调查中,据我们在贵州西部地区的2000份调查问卷,学生犯错误时采取说服教育方式的占71%,打骂学生的占29%。这就证明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采取过激的手段。但我们在对初中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以说服教育为主,确保学生心理人格的健康成长。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在贵州西部地区打骂学生已成家常便饭,学生父母也已经习以为常,根据我们调查,分析这种现象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

四、学生的学习目的

任何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都是有目的性的,但在我国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上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贵州西部地区的学生上学的目的又究竟是什么。据我们的统计调查,有45%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的意愿,为了成为父母心中的知识分子,多受父母左右,会有较明显的功利性。剩下的55%的学生是为了学习知识,在问卷中主要表达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向往,这证明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懂得学习的真正目的的。

五、关于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

在贵州西部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有48%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很重,认为学习负担较轻的占49%,认为学习无负担的只有3%,这说明贵州西部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重。目前,我国社会一直在倡导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在面对升学率的问题时,许多学校将减负当做一纸空谈,我们必须重视从实际意义上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相信一定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综上所述,目前贵州西部的中学在严格的教学管理中,虽然打骂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学生对于教师的课程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且大多数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与明确目的,大部分班主任的做法称职。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主,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并且一定要杜绝打骂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要适当地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中学生涯。

参考文献

[1]沈海驯,李丽.义务教育公平与民众的教育选择[J].教育研究,2010(12).

[2]陈明礼,朱玉江.苏北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3]冯华.广西实验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中化学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 教育研究,2011(8).

12.贵州省辣椒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贵州省,辣椒,物流,对策

辣椒产业是贵州省优势产业之一, 在国内外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10年贵州鲜椒产量211万吨, 油辣椒的市场占有率为70%, 全国第一, 年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人民币。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和特殊的地理位置, 贵州成为全国辣椒及其制品重要的集散和加工地。同时, 大规模的辣椒生产、加工及流通也促使贵州辣椒物流的发展。但是落后的经济、技术以及多山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辣椒物流的发展。

一、贵州辣椒物流发展现状

1. 辣椒产业规模

贵州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辣椒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贵州是全国的辣椒种植大省, 已经形成了遵义县、大方县、绥阳县和贵阳花溪四大辣椒主产区。目前, 贵州不仅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辣椒集散地之一, 也是我国出口辣椒干、辣椒制品和加工用鲜椒的主要地区。2010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达到19.3万公顷, 约占全国的12%, 鲜椒产量为211万吨, 产品销往国内外20余个省 (市、区) , 并出口俄罗斯、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遵义县虾子镇辣椒交易量占全国的1/3, 市场日最大交易量可达40万公斤。由此可见, 辣椒产业作为贵州省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对于贵州的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地位。

2. 辣椒交易市场和加工业的发展

贵州作为全国重要的辣椒集散地之一, 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辣椒批发市场网络体系, 主要以遵义虾子、绥阳洋川两个专业辣椒批发市场为主, 包含了贵阳五里冲、大方黄泥塘、金沙木孔等30多个辣椒集散市场。其中, 有“中国辣椒城”之称的遵义县虾子镇辣椒市场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 也是目前西南地区最主要的辣椒交易和集散地, 其周围形成了鸭溪、尚稽、团溪等大量的二级辣椒交易市场。2010年虾子辣椒市场的年交易量为7500万斤, 交易额在11.5亿元左右。

目前, 贵州辣椒产业正往规模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辣椒加工主要是以添加各种添料制成辣椒系列产品, 使辣椒从一种单纯的农产品转变为种类繁多的加工食品、调料为主, 通过加工不仅延长了保质期, 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具有重大经济开发价值。目前, 全省有辣椒加工企业130余家, 其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贵州最大的辣椒食品加工企业, 也是全国辣椒制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 其油辣椒制品在国内市场占有60%以上的销售份额, 在全国65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

3. 物流基础设施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 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全省17.6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山地和丘陵的面积达92.5%。这种高低不平的地势地貌, 使得贵州的交通建设在技术、资金上的要求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这个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贵州的开放和发展。根据调查了解, 贵州遵义虾子、绥阳、贵阳花溪以及毕节大方四大辣椒主产区之间的道路主要为公路, 主要产区内部交通主要为一般公路道路简陋, 部分地区为村级公路, 交通运输成本过高。据了解, 目前贵阳花溪主要的辣椒交易市场党武乡辣椒交易市场和湖潮辣椒交易市场到市区的二级公路并没有完全打通, 部分路段还是凹凸不平。辣椒运输主要依靠货车, 其中90%的为私人车辆, 落后的道路状况和非专业的运输导致辣椒运输成本高。从党武乡至贵阳市区每斤辣椒运输在0.43元左右, 绥阳和虾子的运输成本更是每斤高达1元左右。

4. 物流功能技术

目前, 贵州辣椒仓储主要依赖交易市场内部的仓库, 部分经销商甚至没有专门的仓储地。虾子辣椒交易市场拥有普通仓库140余间, 有一大型冷库一间;绥阳辣椒市场有800平方米的专用库房, 其他规模较小的交易市场库房数量更加缺乏, 且库房多为缺乏防潮和管理的简易库房。贵州辣椒现在的装卸工作90%以上的都是依靠人工装卸, 专门的装卸工具几乎还没有, 产品的整个装卸工作效率较低且成本大, 据不完全统计, 虾子辣椒市场每年在此方面的费用在1000多万元左右。除此之外, 信息化程度也有待发展, 贵州大部分的辣椒交易市场都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硬件设备, 仅仅在虾子物流中心拥有为数不过的信息工具。

二、贵州辣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2009年底, 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42562公里, 而二级以上公路只有4511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189公里。一般情况下, 二级以上公路只连通县城以上地区, 辣椒运输对农村公路的依赖性较强, 而农村公路路面条件差, 导致辣椒运输成本高。此外, 辣椒仓储设备落后, 仓库数量少, 功能单一, 大多的仓库只有简易的冷藏和防潮设备, 且仓库缺乏管理和维护, 造成辣椒在保存过程中的质量下降, 价值减少。

2. 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各行各业都注重信息平台的建设, 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电子商务。但是贵州辣椒物流在信息体系建设方面严重滞后, 主要表现在缺乏信息化硬件。由于经济效益差、信息意识落后等原因, 大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对物流的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更谈不上为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

3. 物流主体不发达

农产品物流主体一般有五种形态:一是国、合流通企业, 即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二是农业公司。我国提倡“公司+农户”这一形态, 大部分农业公司不仅指导农户生产, 还从事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三是专门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企业目前非常少, 要鼓励发展;四是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 包括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等等;五是经纪人队伍。贵州辣椒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主要有经销商、农民和专门的物流公司等。但是经销商数量庞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 而专门的物流公司数量小、规模小, 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规模化的流通体系。目前遵义虾子辣椒交易市场比较大的经销商就有300—400家, 小户就更多, 没有形成一个能够作为龙头的辣椒经销商。整个辣椒物流从业主体呈现“小”、“散”的特征, 这加剧了辣椒的无效流通, 流通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得不到有效控制。

4. 标准化程度低, 缺少有效监督管理制度

目前贵州省尚未建立针对辣椒物流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辣椒及其制品的物流在装备、设施、行为上缺乏一个规范的准则。比如, 辣椒产品的包装标准不一致, 在分类、分级和包装上主要依靠工人的感觉和经验判断, 误差较大。包装过程管理缺乏, 导致同批次产品之间从重量和质量上存在差距, 造成辣椒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困难。同时, 生产和管理方式落后, 在全省25个规模较大的辣椒生产基地中, 辣椒的生产和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上, 很难满足当前辣椒物流所需要的精准的要求。

5. 流通渠道

目前贵州辣椒产品交易主要是依赖传统的辣椒批发市场, 其次是“基地+公司”模式, 辣椒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可利用的其他新型渠道少, 辣椒及其制品在销售中没有有效的区分批发和零售两种方式的功能。交易市场作为当前辣椒主要流通渠道, 除主要的几个交易市场, 大多数市场属于临时用地, 设施简陋甚至部分辣椒交易无固定场所依靠流动式的入乡小商贩进入市场。此外, 交易市场管理环节薄弱, 贵州的四大辣椒产区的主要交易市场除虾子有专有的物流中心专门管理市场之外, 其他地区的市场处于一种几乎无人管的现象。

三、对策措施

1. 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

辣椒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 应把完善基础设施放在首要地位。一是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综合利用个人、地方、集体以及引进投资等方式价款各种类型和各种级别的公路的建设, 实现村村通公路, 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和公路管护, 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二是要加强辣椒储运设施和专用运输工具的开发。加大对专用车辆、高速车辆的投资额度, 同时, 加强辣椒的仓库建设, 如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 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 降低储运成本。三是搞好专业辣椒批发市场的建设。从数量和规模上加大市场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 完善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在各地建立专门的辣椒配送中心, 完善辣椒企业辣椒原料和各种辣椒制品的配送。

2. 培养和壮大辣椒物流主体

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服务队伍, 农产品的有效流通就很难实现, 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关键在于培育物流主体。目前, 贵州省辣椒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但整体规模较小, 服务能力较差, 市场竞争力薄弱。因此, 应在壮大原有辣椒物流主体的基础上, 一方面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 并以资产、资本为纽带, 实现企业间的联合、重组,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集团;另一方面, 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 加快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发展, 强化其农产品物流能力, 使之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骨干。此外, 要鼓励“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 实现物流规模化。

3. 加快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贵州辣椒销售不畅,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灵通。因此,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辣椒物流配送效率的关键。要加快辣椒流通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 就要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现有的网络进行集成整合, 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 提高网络质量。可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加强通讯网络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实现生产者和销售及消费者之间的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以实现辣椒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并逐步搞好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贵州主要的辣椒物流活动是由非专业化的企业内部物流, 即由生产或商贸企业 (第一方或第二方) 完成的, 专门的物流公司的比重不大。所以政府在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的时候, 应对第三方物流给予极大的关注, 实行必要的扶持和政策优惠。同时, 为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 增强竞争优势, 应研究制定物流业发展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 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 如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 不断改进物流技术, 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

4. 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现代物流专业教育及研究力量相当薄弱, 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几乎是空白,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建设, 培养专业人才, 造就一大批熟悉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运作规律, 具有开拓精神的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 这是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兴旺发达至关重要的紧迫要求。

在现代农村农产品物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政府应鼓励对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 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 资助扶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支持行业协会举办从业培训, 建立物流行业的职业终身教育系统, 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这样既满足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 又保证行业升级发展的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合作, 加强内部相关人员的培训, 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5. 拓宽流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交易、安全等的有效监控, 积极发展其他新兴渠道, 拓宽辣椒交易面, 走出交易市场交易的局限, 鼓励电子交易、连锁经营集中配送、供应商配送、辣椒经营联合体等流通渠道的发展。

在整个过程中, 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 确保产品品质和物流过程中辣椒分级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化, 政府可对承担辣椒分级、脱把、打包等活动制定标准。可以通过政府或者其他辣椒组织制定合理的辣椒质量标准检测程序, 并监督实施。

参考文献

[1]贺峰.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

[2]杜艺佳.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 2009年, 01期.

[3]詹永发, 姜虹等.贵州辣椒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 2005年, 04期;98-100.

上一篇: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宣传片观后感下一篇:2024年《盐城市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