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2024-06-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精选8篇)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篇一

同志们:

年终岁末之际,大家都比较忙,这个时候将大家召集过来,召开关于教育方面的专项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提早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推进教育发展中来。刚才,闫旗长就如何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教育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教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它的发展关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党的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教育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与使命所在。我旗属老少边穷地区,要想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的状况,除了大力发展经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我们才能为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状况。审视我旗教育自身发展历程,20xx年时按照上级要求低水平通过了“普九”检验,后虽实施了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和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但因全旗学校点多面广、历史欠账多,办学条件的改善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农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城区择校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依然很突出。与国家、自治区要求相比,与兄弟旗县发展相比,我旗的教育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也不高,区域、城乡、校际之间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可以说我们要办人民满意教育任重而道远。面对此形势,我们只有下大力气,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推进教育快速、高质发展。明年,旗政府将着力抓两项重点工作,一个是旅游业的发展,另一个就是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促进教育发展工作中来,通过一个时期不懈地努力,使我旗的教育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二、攻坚克难,积极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这是继“两基”以后,国家在义务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惠及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工程,是国家对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新一轮“国检”。我们要抓住这次时机,全面提升我旗的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消除薄弱学校,分阶段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县域内城区与农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过大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按照自治区规划,我旗20xx年将迎接评估验收,目前还有25所学校等待验收,如果我们全面通过验收工作,预计还将投入3亿元左右,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旗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政府和部门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共同想办法多渠道解决问题,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把握重点,全力推进教育发展

(一)加强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校长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组织上把一个学校交给你,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因此,要时刻牢记,给你校长这个位置,并不意味着荣耀、权力,更多的是组织和人民给你的重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头羊”,每个校长都必须认真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律,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校长要有竞争制度,教育部门要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同时校长更要多交流,我们的学校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当了两年校长,就都想着到大学校去主持工作。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敢于迎接挑战,更应该敢啃“硬骨头”,主动担“重担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带领好一个学校。教师是立教之本,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加强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我们每年都有公开招考,还有支教等多种形式,要通过这些形式不断向边远学校补充新鲜血液,新上岗教师必须要到边远学校任教。要加大交流机制,对教师要实行定期交流,引导教师主动到边远、艰苦地区学校去工作。要增加激励机制,教师本身就是很清苦的职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要研究出台一些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努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稳定教师队伍。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积极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今后,没有特殊原因,坚决禁止教师外流,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切实抓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之牢固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二)抓好教学质量提高。今年,我旗的初升高合格率仅为39.11%,而全市的合格率为56.23%,我旗在全市排倒数第二位。高中升本科率为52.76%,较上年仅提高了3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六。对于这个成绩,我想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抬不起头来。衡量教育工作靠什么,很重要的就是看我们的教学质量。我旗的教育基础设施与其他旗市区相比,是相对薄弱了一些,但我想这绝不是影响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阿荣旗、讷河这些周边地区,条件可能也不比我们好多少,但人家的教学水平为什么能够响当当?兴仁、汉古尔河的教学条件与镇内的学校根本无法比,但为什么这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较高呢?为什么我们尼尔基镇的很多学生想办法去兴仁、汉古尔河上学呢?我想这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学校的管理问题、教学的质量问题、教师的责任心问题。过去几年,我们教育基本处于保平安状态,只要不出什么事,根本不追求教学质量,导致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年不如一年,不断下降,大量学生外流。近些年来,我们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硬件设施,尼尔基镇内的学校条件不断改善,尼一中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说是在全市仍至全区都是一流的学校。尤其是我们现在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更是要加大硬件投入力度,硬件改善了是否真的代表我们的教育就发展了,我想不是这样,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下一步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放在第一位,不要整天光喊着条件如何不足,如果现在不下大力气抓教学质量,等到硬件改善了你也照样提高不了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就教学质量问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在明年新学期开始之际,就组织实施,希望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我们教育硬件能够达到标准化要求,软件建设尤其是教学质量要力争全市上游。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综观全旗教师队伍主流是好的,旗委、政府是满意的,全旗人民是满意的,但也有小部分教师追求个人利益,不钻研业务,整日考虑如何赚钱,上课不好好讲课,业余时间在家里给自己任课班的学生办所谓的补习班、辅导班,向学生伸手要钱,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是典型的不正之风,有损教师形象问题。我们对违反师德师风问题,已经有过处分的先例,今后再有教师敢触碰师德师风这条红线,就可以清除教师队伍,退回人事部门另行安排。从全旗社会发展的形式来看,建设一支师德崇高、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学习,把建设师德师风政策文件的学习工作当作提高师德师风工作的源头来抓。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把手”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局面,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考核督导,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长绩效考核、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主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凝心聚力,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建设教育强旗,单纯依靠教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真正在全旗形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把教育工作作为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列入领导干部的责任范围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同志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认真加以解决,真正把加快教育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二)强化部门责任。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要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具体规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保障职能,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落实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编制、人社部门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合理配置农村教师资源,做好教师编制调整、社会保障事宜。规划建设和国土部门要在项目安排上给予教育重点支持,要优先落实教育用地,保证中小学校舍和运动场地符合标准、实用够用。其他相关部门都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负责,全力支持,形成推进教育发展的合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上级专项资金,足额落实财政应承担的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和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部分。要做好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工作,并优先用于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不得抵顶正常预算内拨款。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10%的教育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教学设备购置。大力拓宽其他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途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强化教育督导。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是实施科教兴旗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我旗安排7名专职督学,明年我们还要专门成立旗政府督导委员会,使教育督导工作做到督政和督学并重。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强力推进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我旗现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我们要通过教育督导发现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督导了解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教育督导促进各学校的管理与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教育督导促进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对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教育督导工作要尽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严格遵守督导评估工作纪律,规范督导评估管理,严格督导评估程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导工作,把综合督导、专项督导、经常性督导结合起来,抓好督查结果的运用,及时向有关领导及部门反馈情况,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尽最大努力把我旗教育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到呼伦贝尔市一个均衡的水平。近期,教育要开展一次安全督导工作,学期末将至,各学校绝不能放松教育安全这根弦,切实做好校舍、食堂、校车、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刚才闫旗长也做部署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同志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是各级政府法定的职责,按时完成均衡发展规划,任务艰巨,意义深远。我们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以百倍的信心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篇二

一是全面完成“普九”攻坚任务,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各地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目标内容,实施政府、教育“双线”目标责任制,狠抓薄弱环节,大力扶持弱势群体,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校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加强特教学校建设,强化“控辍”工作责任制,实现了党政重视、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普九”成果和工作长效机制。2007年,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完成了我省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任务。

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按照“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了省级统筹、以省转移支付为主、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并提高了公用经费标准;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学校1 215所,其中农村学校695所,缩小了城乡、校际办学水平差距。“十一五”时期,全省义务教育投入达到762.7亿元,年均增长15.8%,有效地保障了义务教育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入事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统一城乡教师编制和工资标准,加大农村地区、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职工编制比例,提高了农村教师待遇。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大力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特岗教师计划、“国培计划”、支教工作,实现了教师入口把关、培养培训和选派支援工作的制度化,使义务教育师资整体素质和均衡化配置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是加强办学规范管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各地积极创新德育内容和方法,完善育人机制,增强了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三级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大力规范办学行为,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完善四级教研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完善了学校“三防”制度和措施;实行高中招生“定校配额”制度,促进了学生生源的稳定和均衡;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五是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现代化水平取得重大进展。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了统一的“校校通”智能软件平台,为129个县(区)的所有农村学校配备电视机近2万台、计算机近6万台、DVD播放机1.1万台,实现了全省公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

总之,“十一五”时期,我省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要进展,鸡西市、宁安市、哈尔滨市南岗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2010年底,大兴安岭地区11个县(区、企)中已有6个实现了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为企业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是为人生奠基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推进教育改革要更新教育观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受教育者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7月11日,我代表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保障措施、考核办法等方面,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此次会议上,我与各市地又签订了责任书。所有这些,均表明了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态度。应当说,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全省范围内,区域、城乡、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均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和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任务。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全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原则是:一要坚持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省、市级政府负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县级政府必须担负起实施主体的责任。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县级政府要统筹本地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摸清底数,做好论证,确保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三要坚持突出重点、改造薄弱的原则。各地要以改造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重点,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推进校际、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四要坚持促进公平、确保质量的原则。各地要兼顾软硬件并进,重点关注弱势群体,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五要坚持试点先行、全面建设的原则。各地要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推进措施,加强经验总结和推广,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确保按规划完成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装备基本达标、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消除薄弱学校、大班额和择校,基本达到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均衡发展目标。

(二)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落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有效、长效的体制机制。

一是必须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比重,确保到2012年达到4%的目标。要按照《意见》要求,全面开征、征好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并确保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要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教育、财政部门要科学统筹,确保校舍建设、学校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购置、远程教育软硬件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资金使用。要坚持倾斜薄弱的原则,建立教育经费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点、民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倾斜的投入机制。要强化监督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必须建立统一配置和管理县域教师资源的管理机制。

各县(市、区)要在本区域内建立由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校长、教师的制度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教师资源库,实行“无校籍管理”,推进校际、城乡间的校长、教师交流。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师、校长交流模式,积极试点,稳步推广。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和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建设和工作的积极性;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和支教工作,进一步完善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补充骨干师资力量的长效机制。要大力推广学区式、联盟式、委托式的学校管理模式,以此作为推进优质校长和教师资源共享的重要实现方式,并逐步扩大均衡配置覆盖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必须健全实施素质教育制度机制。

各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有机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不断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手段,增强德育实效;开全开足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工程,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审美素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继续加强规范办学行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扩大高中招生定校配额比例,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建立有力的素质教育导向;统筹教研、科研、电教、培训等专业力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必须建立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

实施薄弱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终端设施普及,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建设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逐步建成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现代化学习平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整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要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五是必须构建试点先行整体跟进的推进机制。

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我省17个县区承担了“省内边远中部地区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任务。各试点县区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完善措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尽快见成效、出成果、出经验,为其他地方做出示范;各地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地区,也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各市(地)要大力支持这些试点和先进县区,及时总结成功做法,提炼经验,大力推广,使试点县区不仅成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示范区,还要成为落实均衡发展政策的示范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区、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示范区,建立起边试点、边跟进,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必须强化政府责任。

各地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和统筹。要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省委已经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地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对市(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市(地)也要参照建立对县级政府的考核制度。要按照要求切实履行承诺、落实责任,如期完成责任书确定的工作任务。

二是必须加强协调配合。

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责任到位、组织到位、规划到位、保障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工作重点,抓好统筹协调和工作落实;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落实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人保部门要在教师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给予政策倾斜;编制部门要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总之,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形成合力,保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的落实。

三是必须加强督导评估。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省教育督导部门要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和督导评估办法,对各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各市地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对县(市、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过程性督导评估。各县区政府督导部门要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健全义务教育工作限期整改制度、公报制度和奖惩制度,不断完善督导评估制度机制,有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必须加强舆论宣传。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篇三

关键词:优质;义务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01-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近几年,一批专家学者也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别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原因、目标、途径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这些法律条文和专家的研究为义务教育的深入开展指引了发展的方向。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从外因的角度展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的,笔者认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通过内外因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即既要通过外部向学校输入资源,更要通过内部的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即是通过外部资源的输入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的有效结合,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的方式来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其实质就是通过学校的优质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而这一过程也无形中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它无疑走的是一条均衡的优质,优质的均衡的道路。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将优质与均衡对立起来,结果使均衡发展也陷入僵局。笔者认为,就现阶段我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下,可以将追求优质的过程与追求均衡的过程统一起来。

二、优质均衡的内涵

优质均衡具有优质教育的特征,但是它不是要把每所学校办成国际一流或是全国百强,而是要使县区范围内的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有效利用内外的资源,通过内涵发展,不断增强实力,使其在县区范围内的实力势均力敌、不相上下,成为令县区范围内的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其最关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薄弱学校。

要使全国或全省范围的学校达到均衡是不现实的,需要先实现区域范围,即县区内的均衡,然后逐步扩大到更大范围。我国新《义务教育法》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为县区范围的均衡提供了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

因此,文中所说的优质均衡是指在县区范围内实现同类学校之间的各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发展。均衡地优质,从而也实现了优质的均衡。

三、优质均衡的原因

(一)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来看

《国教育报》编审翟博博士认为,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按照戴维·伊斯顿的观点,任何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都是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的分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因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内的每一位学生获得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学生获得的利益是社会系统或教育系统内的利益分配到学生所在学校,再由学校分配给学生个人的。因此,要想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利益,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每所学校,提升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即优质。

(二)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来看

劳凯声教授认为,每个学习者或其家长都将变被动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他们是这场贸易的消费者,因而有权选择和获得满意的教育服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者或其家长自己来规划真正适合和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式,精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消费类别、水平和品味,从而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且有效的教育服务。而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则应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的服务质量和品味,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目前,已有研究者发现了与之类似的现象,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出现三种现象:一是大量农村家长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到城市读书,二是城市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重点学校读书,三是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可见,让更多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教育所应背负的现实重任。

翟博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换句话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即提高每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即是优质的途径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均衡地优质,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从义务教育发展的阶段来看

2000年,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了低水平的均衡阶段。翟博认为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与条件来看,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进入了第二三阶段,即主要以实现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为目的与追求教育质量均等的阶段。但是,笔者认为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绝不是要等资源合理均衡配置之后再去追求质量的提高,而是应同时追求二者,因为,教育质量的追求始终应是学校的首要目标,教育资源的补充只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优质是每所学校发展的目标,通过这种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消灭薄弱学校,从而最终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要优质地均衡。

(四)从不均衡产生的历史原因来看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除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外,还有深层的历史原因。它是我国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利用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导向下应运而生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然而在今天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它也成为滋生众多教育问题的源头。一方面有的学校人满为患、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有的学校门可罗雀,资源浪费。择校、教育乱收费等问题与学校问的不均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追求一种不均衡的优质,使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优质必与均衡矛盾的思维定势也长久存在着。笔者认为,没有均衡的优质

是难以长久的;没有优质的均衡只是空洞的自欺欺人。

四、优质均衡的举措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在学校优质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是要对已经存在的每一所学校都投A--定的人力、物力来予以发展,而是应根据各县区的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各校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撤、并、扩、带等方式来科学规划县区内的学校布局,合理设置教学点,这样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无效使用,又可以相对集中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山东寿光市可谓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典型。他们遵循“整体规划、适当集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方针,开创了一个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齐头并进的均衡发展的局面。据笔者所见,A市B区将实力相当的四所重点学校分置该区的东南西北四方,并与各方的薄弱学校合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亦有学者提出,县镇布局应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以建制镇为中心,以小集镇为外围的县域小城镇网络体系,而教育的布局设点要与城镇布局设点相照应。

(二)制定标准,核实指标

笔者认为国家应制定全国学校生均经费、教师学历与职称、学校教学设施、教师工资待遇的标准,各省、地级市、县应根据这一标准核实各县区需设学校的各项指标的情况,估算所需教育经费。需要指出的是,标准的设立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我们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现在应追求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同时,有研究者建议应取消中心学校的特权地位,学校之间只有设置地点的不同,而没有级别之分。换句话说,县区范围内各校各项指标的标准应是一致的。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说,“要从教育开支上求得更大的收获,财政资源的总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许多方面,如何分配财源的方式更为重要。”

(三)逐县核实财力,根据各县、省财力确定中央转移支付的比例。

200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01%,尽管还未达到4%的目标,但是从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这一指标来看,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15%,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英、法、德、日、意等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36%。换句话说,尽管我国GDP大幅增长,但是国家可以支配的财政总收入并不是极大丰富。因此,试图全部依靠中央财力来发展优质化义务教育的做法有待商榷。而完全依靠县级政府的财力也难以完全达到上述目标。在张志勇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在他们调查的5个县中,至少有2个县的财力难以承担中央要求的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换句话说有3个县可以达到国家的要求。因此,综合专家建议,笔者认为应逐县核实财力,制定各县财政所应承担的教育支出的比例,所差部分再根据各省的财力确定省的支出比例,仍差部分由中央予以补充。公共财政应重点扶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促进教师均衡流动。增强教师培训实效

原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老师认为,“结构工资”现存的差距不仅成了实施教师合理流动的障碍,而且对教师流动产生了负面的导向作用。它导致了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或称优秀教师)从薄弱学校向重点学校的流动。农村的骨干教师往城镇流动,城镇的骨干教师往城里流动。教师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的流动,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重点学校流动;生源的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重点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工作在重点学校的教师不仅待遇高,由于学校经济实力雄厚。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多,进修、外出交流、出国的机会多,职称评定、评优评特的名额也多。这样一来,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师资(与重点学校相比)越来越弱。虽然中央启动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与教师交流办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人认为是岗位津贴与工作条件的艰苦程度之间没有很好的契合。笔者认为应将岗位津贴与进修、外出交流、出国、职称评定、评优、子女成长环境等结合起来,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从而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

从某种程度来说,义务教育学校的优质化仅仅依靠个别教师的优秀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依靠广大普普通通的教师们。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培训。

(五)学校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走内涵发展之路

无论是科学设置教学点,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还是师资的补充,都只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外在的支持;真正要促进学校的发展,还需学校综合利用这些资源,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正如陈小娅副部长所说,在人人“有学上”和“上得起学”之后,“上好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迫切期待,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所学校可以实施一系列改革,大力提倡科研,促进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管理、教育和教学质量。深圳宝安中学通过建立“一个脊梁,两个翅膀”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以年级工作领导小组为脊梁、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师团队与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团队为翅膀,极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均衡,但只有促进每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即均衡地优质,才能满足老百姓的迫切需求;而在此实践过程中,教育将收获优质的均衡。无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弱势群体的教育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直面的内容的分类,只是从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的视角进行的分类,其实质是学校之间的差距。因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县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差距问题,使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实现均衡的优质,从而最终使县区范围内的学校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参考文献

[1][5][7]翟博,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J],教育研究,2008,(1):3-9

[2]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10):45-49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2):3-11

[4]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教育研究,2002,(2):3-7,30

[6]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教育研究,2002,(2):8-20

[8]李振村梁伟国,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人民教育,2002,(3):8-31

[9]余益中,城镇化建设与农村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2,(6):60-62,76

[10][13]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9,165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9

[12]王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需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人民教育,2008,(9):2-5

[14]王晋堂,教育均衡发展重在规范教师工资待遇,人民教育。2008,(2):26-29

[15]陈小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人民教育,2008,(13、14):2-6

[16]彭锻华,激发成就动机打造团队精神,人民教育,2008,(5):21-22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篇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教师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中心学校的朱光美,今年任教三年级语文。

近几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各级政府对教育均衡的重视,在学校的规模发展、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各方面都下了很大力气,学校办得也让群众越来越满意。我们农村教师,面对教育的巨大发展,面对越来越好的办公条件,越来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感到很是受益,同时,也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我们xx中心学校,于2012年9月从xx镇的沿河路迁址到奚集路,以前的校园面积不足10亩,有一千多名师生,教室非常紧缺,班额大,更不用说什么活动室了。现在的学校面积近35亩,学校有教学楼、少年宫、综合楼,大礼堂、有塑胶跑道、运动场等,校园环境、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各项功能室也一应俱全,刚开学的一星期,孩子们一下子都适应不了,一下课就在校园里来回奔跑,东张西望,兴奋地不得了。

今年暑假,上级有关部门又再次加大投入,为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配备了班班通,教师也配备了电脑,更换了办公桌椅,我们教师也开始了无纸化办公,再也不要一支粉笔一本书地那么辛苦,丰富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大大地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在爱心人士奚志华先生大力支持和教育局的积极配合下,我校的“华星书屋”成了我们农村孩子最享受、最迷恋的知识殿堂。

5.均衡发展现场会讲话 篇五

4月27日我们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推进会。短短三个多月来,全市各义务教育学校抢时间、抓进度,战高温、斗酷暑,整治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装备设施,整理档案资料,提升校园文化,一批美丽校园正在形成。在座各位校长、学校的管理人员和部分教师牺牲暑期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均衡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党组,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召开典型示范现场会议是推进工作的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方式。今天上午和下午,我们分别在仙人渡小学、七中召开现场会,观摩学习,交流经验,对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工作进行再组织、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大家参观了仙人渡小学、七中校园,听取了迎检情况介绍,洪山嘴、张集、李楼、薛集等四个中心学校作了表态发言,范正玉同志、郝元朝同志就迎检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布置,提出了明确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吸收,抓好落实。下面,根据教育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充分肯定三个月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做的工作

由于今年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也由于其他种种原因,我市均衡教育迎检工作启动较晚,进展较慢。但是,三个多月来,我们克服困难,找准载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各项工作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一)围绕整改安全隐患,切实加强了学校安全管理。

对于市“四大家”领导带队排查的398处安全隐患,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制定了整改路线图,列出了整改时间表,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隐患整改台账制、销号制、挂牌督办制,确保每个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市政府划拨500万元专款用于学校安全隐患整改。同时,由政府出资130万元,为58所公办学校各配备1名专职保安,添置校园监控设施、安保器材。截至目前,市“四大家”领导带队排查的398件安全隐患除去校车的9件,还有389件,已整改381件,正在整改的只剩下7件。

(二)围绕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了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稳步推进校园建设。结合全市城市和新农村社区、集镇规划,研究制定了《2013-2015年老河口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先规划、后建设。避免校园无序建设,重复建设。做到一个校园一个规划设计图、一个效果图,一个项目一个工程规划建筑方案。目前,已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对10个乡镇办的13所中小学、5所幼儿园做了校园规划图,有建设项目的学校做了项目工程规划建筑方案。下一步其它学校将逐步规划到位。二是积极抓好中小学危房整修改造。教育局会同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对43所学校的69栋校舍进行安全鉴定,这些校舍大多为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柴房。我们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整体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对D级危房全部拆除或停止使用,重建标准化校舍;对C级、B级危房视情况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市国土局对每所学校土地产权进行调查,测量面积、四周分界,绘制定位图,办理土地使用证。目前,已有21所学校完成土地登记手续,今年内完成定点学校土地登记,明年所有学校全部完成国有土地登记工作。三是加大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用于解决均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共有46个大型基建项目,目前有7个项目已经竣工验收、交付使用,29个项目加紧在建,10个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四是配套完善学校设施设备。由于近些年国家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城区的许多中小学教学装备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普九”时的水平,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班班通电子白板工程等基本为空白。为此,今年投入615万元对各学校设备设施条件进行完善,5所市直初中、小学配备了电子白板班班通;改建、配建了一批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同时,投入160余万元,添置学生课桌椅、餐桌椅、学生床等。目前,所有设施、设备及后勤装备全部通过政府采购中心完成了招投标手续。

五是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校园。各学校确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一校一品,一校一线,一校一色”的思路,做精、做亮、做强校园文化,打造办学特色。目前,基本完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6所,正在施工的有40所。

(三)围绕化解信任危机,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激发跨越发展新动力;以转变作风为抓手,重塑师德师风新气象;以完善制度为保障,促进教育管理规范化;以提升质量为重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加强制度管理。制定了机关干部“五个一律”、中小学教师“八不准”的规定。聘请了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教育行风监督员,成立了四个专门小组,加强监督检查,规范从教行为。

三是健全交流机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学校对口联系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优质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名师送教讲学制度等。2013-2014学计划交流588人,交流比例达到10%以上。从今年秋季起,实行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办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的均衡,化解“择校”矛盾。实施“启明星”计划。共交流教师47名。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在电视台开办专栏宣传,在全市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推举了一批师德楷模,弘扬了正气,树立了典型,带动了教育行风的好转。从网络论坛、座谈调研等方面了解的情况看,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给予好评,认为教育系统的作风在转变、管理在规范、形象在提升、正气在积聚。袁冲乡纪洪小学教师陈传会身残心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任教17年,家访600余次,挽救辍学生20余人,他用一支臂膀撑起了完整的师爱。襄阳主流媒体对陈传会老师的事迹做了详细报道。

(四)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切实改进了教育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大教育、一盘棋的思想。完善考评机制,积极探索高中评价初中、初中评价小学的“倒评”机制。改革高中招生管理,以高中招生为突破口,留住优质生源,重塑老河口教育新的辉煌。目前,市一中外迁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展开,进展非常迅速。至11月底,14栋主体建筑将全部完工。随着一中的外迁,我市普通高中会逐步走出低谷。

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袁冲小学、仙人渡小学建成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截至目前,全市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心理辅导站27处,直接服务3725名城乡留守儿童,营造了留守孩子心灵的家园。

二、学习借鉴仙人渡镇、光化办迎检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仙人渡、光化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实有很多典型经验。大家现场参观了仙人渡小学、七中的办学条件、档案资料和校园文化建设,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对仙人渡镇特别是仙人渡小学、光化办特别是七中,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果有了亲身感受。整体上,我认为两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领导重视、专班得力,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规划先行、稳打稳扎,匠心独运、亮点突出,不等不靠、大胆探索,精打细算、务求实效。他们在迎检过程中,注重了校园边边角角的打造,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提升了师生员工的精神气。

(一)仙人渡镇、仙人渡小学在推进均衡发展工作中,有四点做法和经验值得肯定:

一是领导有力,认识到位。学校一班人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明确责任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加大了宣传力度,做到了家喻户晓。如在满意度调查中,他们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进学校、打电话、发信息、开橱窗、办板报等,形式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提高了社会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是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仙人渡小学各室配套,器材齐备,功能完善,均衡发展各项指标基本达标,校园文化特色初步彰显。这样的成效并不是一步到位、一气呵成的,而是规划先行、逐步建设,一年一个主体,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如一地向着既定目标努力。他们在工作中做到了专人负责,齐抓共管,九牛爬坡,个个出力。

三是推进有力,落实到位。在今年的迎检工作中,从3月份到现在,仙人渡小学做到了马不停蹄,一刻不歇,抢晴天战雨天,不叫苦不叫累,一月一变化,旧貌换新颜。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他们广泛征求意见,多次集中研究,确定了“雅”的主题,围绕儒雅、文雅、高雅、博雅做文章,彰显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在软件资料建设上,他们目前已经完成了自评档案、汇报材料、典型材料和和28条C级指标档案任务。四是统筹有力,协调到位。仙人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心学校发挥了统筹协调、规划组织、督查落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心学校积极争取相关部门一路绿灯、大力支持,针对几所学校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每一项工作、具体落实每一个环节、重点督办每一个项目,以强有力的机制全面推进。4所学校形成了全镇一盘棋,工作同步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比学赶帮、奋力争先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光化办、七中推进均衡发展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规划引领创特色。进入七中校园,给人的感觉是如在画中,如入景点,各位教师的讲解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校园的总体建设规划,还是校园文化的单项规划,他们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校内校外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凝聚力量,达成共识,其后便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七中的校园“三三五”工程规划颇具专业水准,校园文化规划则吸取了襄阳市业内行家、装潢专家的智慧,可以说是费了心思,动了脑筋,想了办法,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规格育人,高质量达标。他们的“正”文化,充分融入了老县城的历史、地域特点,生动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灵魂,真正实现了校园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变。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年久失修的篮球场变成了健康运动的胜地,无声无息的主干道变成了彰显办学特色的文化长廊,杂草丛生的植物园变成了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苑,校园变成了师生的教学乐园、精神家园。

二是开源节流重实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是为了促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各方面条件有所改善,而不是单纯意义的“穿靴戴帽”、搞面子工程。要注重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迎检促进学校发展。光化的各学校,特别是七中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他们从一开始就做好了规划,做好了预算,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多。在外墙漆粉刷时,他们结合学校实际,不搞“推倒重来”,能不粉刷的就保持原貌,确需改造的就打造亮点,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花小钱办大事,把学校当家一样经营;在各功能室的配建中,学校领导身先士卒,干部教师自己动手,不花钱也办事,像经商一样经营学校。时时处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较好地实现了利益、效益最大化。

三是思想工作保稳定。抓迎检、要变革、图创新,就难免会触及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七中在校园功能区整合、拆危重建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集体签名写信的,有到信访部门举报的,有无理取闹进行人身攻击的,还有一意孤行阻挠建设的,学校不是躲避困难、回避矛盾,而是迎难而上,认准目标,狠抓落实。他们反复召开领导班子会、教师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冷静分析,辩证思考,领导带头,党员引路,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进家入户做好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赢得了理解支持,保证了迎检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四是统筹协调促进展。光化中心学校积极为解决学校难点问题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保障建设任务的有序进行。在中心学校的协调下,七中完成了拆迁工作,二小的危房拆除正在有序进行,老县城小学“承”文化独具特色,汪岗小学幼儿园加快建设。中心学校校长深入各个学校协调工程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检查建设质量、督催施工进度、处理难点问题,保证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中心学校工作人员每人负责一项工作,经常深入学校检查、督办,一周一碰头,半月一小结,稳扎稳打,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各乡镇办、各学校要学习借鉴仙人渡镇特别是仙人渡小学、光化办特别是七中的创建经验,对照先进,寻找差距,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地方教育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迎接均衡发展验收是工作任务,但绝不是工作目的;均衡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教育均衡不是“千校一面”,而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所以,在推进均衡发展中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也不能观望等待、坐失良机。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质量一体化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1、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学校为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我们的校长必须增强工作主动性,勤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创新。要善于思考,要有主见、有主心骨。教育局及中心学校要发挥好领导作用、管理作用、指导作用和督办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自觉做到不干预和插手学校建设工程和行政事务。各级领导、专班人员在学校检查督办的过程中,要多提建议、少发指令;要多一些鼓励和指导,少一些批评和指责;要参与而不干预,多包容多体谅,尊重校长、教师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领导对下属既要交工作,又要交方法。校长也不能当墙头草,随风倒。要把握自己的原则,坚守做人处事的底线,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该反对的要旗帜鲜明。

2、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各学校要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对照检查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查漏补缺,制定路径图和时间表。任务一旦明确,要一以贯之抓好落实。既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建设,也不能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要增强科学性,杜绝随意性;要理直气壮,而不是委曲求全。总的一句话,要严把建筑工程质量,不得随意改变学校建设工程。该加大投入的要加大投入,不能把学校建设搞成“面子工程”。检查验收日益临近,当前要把工作重心从以工程建设为主,转到以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档案资料建设为主上来,搞好各种数据、指标的对应和印证,做到全局上下一致,纵横对应,规范齐全,全面达标。

3、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学校建设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确保通过达标验收是一项应急的工作,做校园规划则是一个谋远的工作,所以我们在学校建设中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搞清现在要做什么事,重要的事先做,为迎检的事先做;着眼长远就是要根据规划明确明年、后年以及今后学校应该做什么事,最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提炼的过程,需要根据人的审美提升和社会发展不断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永久性的工作不断加以完善。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功能室的完善,要排清时间表。必须在确保不影响9月1日开学正常使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后续建设。

4、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建设。各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增强组织观念,时刻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对教育局工作要求和部署,要“闻风而动、雷厉风行、风雨无阻”。要有建功立业精神,经常走基层、“接地气”,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短期安排,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在谋事上想措施,继续推动教育和谐稳健发展,确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验收。

在仙人渡小学现场会上,我们临时增加了一个议程。请张集中心小学的王汉文校长就“赏识教育,快乐生活”做了一个短小精彩的报告。之所以增加这个议程,是因为我感觉到,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精神懈怠,缺乏进取心,缺乏斗志和梦想,需要从思想上引领,观念上更新,精神上激励,工作上帮扶,生活上关爱。一句话:校长要善待教师,让教师享受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正如王汉文校长所讲的:校长快乐,老师就快乐;老师快乐,学生就快乐。校长好好学习,老师时时进步,学生天天向上!这些年来,张集镇的教育质量一直较高,各项工作推进较好,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热情较高,这与他们管理团队的思想、观念、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校长要从内心深处善待教师,以平常心看待教师,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感染、影响、带动教师,让每一个教师更有热情、充满激情、快乐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现在有些学校出台的举措、制定的制度、评定的标准不是从教师角度考虑,不是从教师利益出发,教师们意见很大,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以改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发展决定或深刻影响着学生、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位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从学校层面来讲,如果所有教师都成功了,那么学校就能成功;如果所有学校都成功了,那么,我们的教育梦就能实现。教育是良心活,不善待教师,教师又如何能够尽心尽力去善待学生?所以,校长要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工作的出发点、决策的着眼点都要充分考虑:是否从关爱教师出发?是否充分征求了教师的意见?是否做到了向一线教师倾斜?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师为本?如何才能使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校长都是从教师走过来的。校长应该设身处地的多为教师着想,善待每一位教师,为他们在学校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抛却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篇六

简报

2016年秋季学期第43期

江东乡中心小学

2016年12月20日

加大均衡宣传

提高知晓率

——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督导评估工作

(七)为全力推进义务教务均衡发展工作,积极营造“人人知晓均衡发展,人人关注均衡发展,人人支持均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根据州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2016年9月至今,我校扎实开展了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宣传工作。

1.制作2-3条宣传标语挂在学校周边,重要路段,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2.向家长及学生发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致家长的一封

信》提高家长知晓率;

3.利用教职工大会、班会、校会、板报、校讯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知识;

4.组织召开村干部及家长代表会,进一步向村社及家长宣传均衡发展知识,让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深入人心。

5.制作了学校宣传折页及学校宣传片,进一步向家长学生及社会宣传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提高了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讲话 篇七

张掖市甘州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相继出台了《甘州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甘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甘州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设定了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有序、高效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一体化办学

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甘州区不断创新管理模式,2013年,区教育局制定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13个“联校办学管理委员会” 和5个“划片招生对接捆绑区”,建立捆绑发展联合体,积极探索推行大分片管理模式。

在实施“一体化办学”改革中,甘州区采取了“联校办学”、“联片办学”、“对接捆绑发展”三种运行模式。城区学校分别与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对接,组成办学联合体,实行大学区办学,抱团发展;乡镇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实行区域内联片办学;城区初中和划片招生学校实行对接捆绑发展,实现生源均衡。

同时,区上把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教师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质量评价、统一捆绑考核“五个统一”作为确保区域 “一体化”办学工作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在办学联合体内部,探索创新硬件建设和经费投资渠道,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立教育质量一体化评价制度,促使各成员学校缩小差距;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生源输送等方面的提前对接,促进共同发展。

为推动“一体化办学”改革,甘州区还制定下发了《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方案》,探索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补充机制, 将教师合理流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与区域“一体化办学”试点改革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推行校长轮岗、教师交流、择优选调、筑巢引凤等多种人才引进和资源配置方式。

2013年,甘州区13所城区学校与26所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137名城乡教师进行了对口支教和交流学习;15名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引进外县区优秀人才18名,从农村中小学选调49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 2014年,区上进一步完善了联合体内教师支教交流工作机制,组织216名城乡教师进行对口交流,并选拔74名农村教师补充到城区缺额学校任教。

作为一所区属学校,甘州区南关学校从2012年就开始在一体化办学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根据区教育局“一体化” 办学的部署,由南关学校牵头,张掖三中、三闸中心学校、花寨中心学校、安阳中心学校组成办学联合体,实行一体化办学。

办学联合体实行“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南关学校与各联合体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对口定期交流。由南关学校选派教师赴张掖三中、三闸中心学校、花寨中心学校、 安阳中心学校支教, 联合体对口学校选派教师到南关学校顶岗学习并执教。交流期间,教师的业务考核在任教学校进行,并报送原学校备案。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南关学校一体化办学联合体各校在学校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育人环境、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入学等方面逐渐形成一体化特色,并且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同课异构、同学科教研、学科优质课教研、德育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基本实现了一体化办学的目标, 达成了“捆绑式”发展的目的,5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比实施一体化办学之前有了大幅度提升。

通过实施“一体化办学”改革,开展“送教下乡”、“跟班培训”、“挂职锻炼”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像南关学校这样的办学联合体的活力不断释放,甘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点:教师队伍建设

在推进一体化办学改革的同时,甘州区还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据了解,为缩短新聘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适应期,更好地满足农村教育需求,甘州区从2007年开始,要求新聘教师上岗前,必须在城区学校接受半学期的实习和带班实践,开展岗前教学“练兵”。 同时,启动实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读书工程,将提高教师内驱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着眼点。

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区上积极探索“行政+学会+基地” 县域教师培训模式,利用成立的语文、数学、英语、史地、物理、生化、音乐、体育、美术、班主任、学前教育、心理健康等2个学科研究学会,积极组建学科专家团队,扎实推进走教、评课、说课、送课等教研活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学科能力提高计划、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能力提升计划、青年教师体艺素养提升计划。

2014年,组织1900名教师在学科研修基地参加集中研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12次,受训教师达2426人次; 4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35岁以下青年教师体艺素养提升行动;积极承办省教育厅国培项目校本研修和远程研修整合项目,组织3326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员网络研修和校本整合项目试点。全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累计达9000多人次。

此外,为了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强化教育人事管理,还选拔了74名农村教师到城区缺额学校任教,考核认定100名区级骨干教师,并落实区级先进个人表彰一次性奖励1000元激励机制,启动实施教师年一次体检工作。在捆绑发展联合体内部,进一步落实优秀人才限额外聘任政策,29名教师聘用到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甘州区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搭建多元化的教科研平台,坚持以科学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引领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

2014年,举行了全区初中7个学科优质课评选工作和小学教师说课比赛;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12次,受训教师达2426人次;青西中学、大成学校、西街小学、区一幼被确定为省级“金色教苑”基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参加甘肃省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历史等5个学科优质课比赛的8位教师全部获奖,省市区级立项课题200多项。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甘州区不断完善制度约束和人文管理,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仅2014年,就对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的7名个人和负有管理责任的相关学校进行了严肃处理,清理在编不在岗教职工49人。

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师支教交流工作机制,调整交流5名城区教师,选派17名教师分赴甘南、肃南民族学校支教, 并公开引进和选聘18名应届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新增71名教师在进行岗前培训后全部分配到基层教育工作岗位。 教师队伍更趋合理,城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教育均衡发展的总目标:社会满意度

近年来,甘州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目标,紧扣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脉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亮点不断涌现,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甘州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课堂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倡扬孝道、感恩母亲”、“24字人知人晓工程”等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搭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2014年,张掖二中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6所学校通过全市“快乐校园”验收,青东小学等3所学校通过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验收。全区各学校利用世界读书日、纪念孔子诞辰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首届校园读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读书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立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际,甘州区持续加大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全区办学条件。2014年,争取项目资金5233万元、教育基建项目15个,建设校舍面积3600平方米,完成新墩镇中心学校、农场学校、张掖五中、农二中4个扩容改造项目。区级配套资金5032.5万元用于学校项目建设,完成民族小学、西关小学校容改造项目建设,甘州区第二幼儿园土建项目全部完工…… 薄弱学校改造、学前教育建设、校安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全方位改善了甘州区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学校办学层次的整体提升。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甘州区还不断加大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力度。 2014年, 全年完成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投入资金623.7万元,新建计算机教室24个,新增“班班通”学校26所,完成“校校通”改造升级工程,“人人通”建设任务效果明显,中小学教师开通教育个人空间,3万多名学生建有个人空间。 2015年,又投入省级资金1232.7万元,为47所中小学配备计算机2246台, 为37所中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42间,为7所学校配备65寸触摸平板电视74台,装备多媒体“班班通”教室74间。

学校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围绕现代学校建设,甘州区积极挖掘学校文化建设内涵,逐步形成以绿色学校创建为看点,以家长学校建设为重点,以传统文化建设为支点,以节水型学校创建工作和节能宣传周为抓手,以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为契机,深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校园文化创建机制。

2014年,全区学校环境教育率达到100%,张掖五中、青西中学创建省、市级绿色学校通过省、市级验收;共创建家长学校227所,全区家长学校创建率达100%;张掖一中等3所学校通过市级文化示范校验收;4所学校通过市级“节水型学校”创建验收工作并被命名;青西中学代表张掖市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甘肃赛区选拔赛,取得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3所学校通过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验收。

阳关体育运动特色鲜明。为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甘州区制定下发了《甘州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甘州区校园足球布点学校经费管理使用细则》。2014年,组织开展了第12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阳光少年”评选推荐及甘州区第二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活动,并承办了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联赛;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创建校园足球布点学校22所,增加校园足球非定点学校6所;4所学校通过市级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验收。

各学校依托课堂教学、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社团组织、 校园活动,着力打造阳光体育品牌。甘州区民族小学代表甘肃省参加2014年“谁是球王”中国足球民间争霸赛西北赛区比赛小组循环赛,获得娃娃组第二名,南关学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阳光快乐示范校。

教育治理力度不断强化。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甘州区还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强化教育督导,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全区中考及小学学业水平测试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完善小学学业水平评价机制。落实中考招生改革,进一步调整学科分值,全面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省级示范性高中35%的招生名额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措施。

2014年,完善了5个一级督学责任区,10个二级督学责任区,并聘请63名兼职督学,完成对全区30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对创建的4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进行评估验收,修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对有偿家教、乱收费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近年来,甘州区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4年,8所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和“省级一类幼儿园”复评验收;22所城乡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

同时,高中教育实现了特色化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9.6%。2014年全区参加普通高考5687人,上线5195人,上线率91.35%。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区职教中心参加全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完成了“全市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

为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甘州区对民办学校校 (园)长和办学投资人进行了业务培训,落实100名民办幼儿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依法审批“金安润园幼儿园”和“甘州区爱尔贝幼儿园”;对56所民办幼儿园、学校、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专项督查。

为民办实事,推进教育公平。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甘州区将教育公平放在突出位置,深化阳光入学、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机制,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强力推行城区中小学对口招生、整体划拨政策,切实规范招生秩序, 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择校、择班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方面,2014年, 甘州区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375.92万元,实施学校130所(含教学点14个),供餐学生春季学期23476人, 秋季学期22388人,供餐率100%。

为方便学生上下学,甘州区则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部门监管”的校车运营模式,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全区73辆专用校车,覆盖14个乡镇,接送41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5488人,专用校车接送率达89.2%。

据统计,2014年,甘州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9%, 217名残疾儿童全部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3%以上;49679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免杂费、免教科书费政策, 10881名寄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补助政策;全区1815名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普通高中生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共计272.23万元;1360名中职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受助金额累计136万元,为995名中职生发放中职生免学费补助资金99.5万元。

8.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八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战略;工作重点

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等带来的教育的区域差别、教育群体差异已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可以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具有绝对性,而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是相对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平均主义,不可以有意地限制较好的学校的发展,而是既要鼓励强者再接再厉,又要扶持弱者努力赶上,逐渐缩小区域、城乡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述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指的是在某一个县、省等区域范围里,不同学校拥有相对均衡的办学资源条件以及教育质量,其本质在于缩小教育差距以保障所有学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但这是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教育均衡不等于教育优质,但两者也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只追求优质教育而忽略教育公平问题,或者一味追求均衡教育而不重视教育优质问题都是片面的做法,都不利于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应实现教育均衡和教育优质发展两者的统一,不断缩小教育差距,普遍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提高师资水平,实现不同区域的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一目标。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

1.保障入学机会均等

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项基础公共教育服务,政府和社会首先应当确保其最低的充足性水平,从各个地区学校的毛入学率、净入学率、保持率和升学率等各个方面因素来衡量义务教育的充足性程度和最基本的就学机会。对于特殊儿童的就学情况尤其应当重视,确保残障儿童、困难家庭儿童、边境地区儿童以及落后地区儿童等能够享受同其他孩子平等的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的机会,这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为了保障这个目标顺利实现,就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给这些特殊的儿童提供一定的补偿。比起其他孩子的生均教育经费,这部分儿童所需要的生均经费可能要多两三倍,甚至是更多。只有给予这些孩子足够多的教育资金支持,才能确保拥有同等的就学机会。

2.保障基本办学条件均等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确保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外,还应重视对办学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于新增流量资源应做好公平配置的工作,同时对于先前就比其他地方落后的地区应提供更多的补贴和帮助,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这部分原先较落后的地区与其他地方享有大致均等的资源,为学校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国家应当制定、明确统一的办学条件标准,使包括落后地区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基本能够达到办学标准要求,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这部分地区满足统一的办学标准,实现和其他地区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起点上。

3.实现师资均衡配置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均衡,尤其是促进优质教师和校长资源在县市内、城乡间、校际间等区域内的合理流动。为此我国应当建立健全教师资源在大区域内合理流动的机制,实现在各个县、市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公平的人才支持。通过区域内大规模的轮岗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活动,校际间的师资差距可以大大的被缩小。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如北京、沈阳等就初步尝试建立教师在城乡间的定期流动机制,其中人事关系也随着变动。这种方法目前也取得了比短期交流更好的效果。

4.实现教育质量的均衡

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同样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教好学生,形成优质的公平教育,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这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务,必须以基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要素大致实现均衡配置为基础,才能实现真正惠及全民的优质公平教育,最终实现儿童的个人全面发展。

三、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展开。

第一是要制定合理、明确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机制,不断加强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同时要加大政府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合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的生活补助额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办学条件水平,改善中西部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第二方面是建立健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以及城镇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最低标准,允许区域间存在的一定的办学条件差异。对其中达不到最低办学条件标准的地区,可以由中央对其进行补贴支持,完成缺额部分。

第三方面是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人才资源,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砥柱。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总体水平不高,这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使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好教师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既要逐渐提高教师待遇水平,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也要加快建设并完善农村、城镇学校教师的定期流动体系和实施步伐,支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山区地区从事教育事业,继续完善西部特岗教师计划,促进师资流动,改善农村教育师资水平落后的现实情况,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结语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意味着教育平均化,而是把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作为主要扶持对象,通过扶持政策和机制,普遍优化办学条件以及提高师资水平,为儿童享有同等入学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创造条件。同时教育均衡发展也要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以及教育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实现孩子接受良好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1(10).

[2]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口算比赛作文下一篇:大学生个人求职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