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16篇)
1.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一
幼儿园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的介入与支持(11月12日通讯稿王雨楠)
11月12日下午,国培云南省幼儿园园长班的培训课程进入到第十一天,在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楼的四楼多功能厅里,李秀梅老师给来自新疆省高研班的学员和青海省海南州的学员们做了一场关于《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的接入与指导》的精彩讲座。
李老师首先以“你认为什么是游戏?幼儿游戏的价值是什么?你有游戏信念吗?”这几个问题做为开场白,引出了本场讲座的主题。李老师就学员列举的游戏的案例,和学员一起探讨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即“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接着,李老师给学员们分析了“上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不相符,从而帮助学员们树立“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
有的学员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就不需要集体教学了吗”?针对这个问题,李老师以“中国茶”和“玩具超市”两个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如何把游戏与课程相融合,做到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这是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个理念最好的途径,也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通过这个环节的讲解,学员们从操作层面清晰地认识到该如何把集体教学与游戏相融合,让幼儿玩的开心,学的快乐。
接下来,李老师让学员们就上午在幼儿园对游戏的观摩做一个描述,说说自己是以什么方法观察幼儿游戏的,观察的时候又是怎样记录的。李老师先对学员们的发言进行一个总结,之后,给学员们讲解了几种常用的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比如定点观察法、定人观察法、综合图示法等等,并且在每一种方法后面都附带案例,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学员们切切实实学习到了她们平时工作中最必需的但又十分缺乏的“游戏观察的技能”。
在游戏理念的树立和观察技能的获得之后,李老师又和学员深入探讨了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最重要的两种游戏“角色游戏”和“建构游戏”的介入和指导的策略。李老师从游戏的介入方式、介入时机、各年龄班游戏的指导侧重点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师该如何指导幼儿的游戏,从而真正做到利用游戏这种最适宜幼儿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作为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李老师牢牢把握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个核心思想,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案例鲜活生动,道理发人深省,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坚定了游戏的信念,习得了游戏的观察及指导的基本技能。
2.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二
一、精心准备,为孩子创造有利的游戏条件
要合理选择建构材料,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例如:在小班初期阶段,我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主要是简单的形状,如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等,让孩子能够建构一些简单的造型。一次建构活动中,我出示这些形状的木质积木,然后提问:“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用这些形状的积木来造房子。你们想要造什么样的房子?”孩子们有的说造大城堡,有的说造幼儿园,有的说造肯德基......“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试一试吧。”说完大家就开始游戏,周周从一堆积木中挑选了一个方形的积木放在地上,再找来一个半圆形的做屋顶,很快就造好了房子,他兴奋喊我过去看,“老师,看我的房子多漂亮,还有圆圆的屋顶呢,就跟我们的幼儿园一样......”虽然这次游戏材料简单,但是丝毫不影响孩子们体验建构游戏的乐趣。
同时,要灵活设定建构主题,我会结合正在开展的教学活动来设计相应的主题。例如:在开展《我家和我家附近的……》主题活动中,我就设计了:漂亮的公园、热闹的马路、美丽的小区、古朴的老街等等。在每一次活动之前,我提前准备相关的主题图片、视频,给小朋友观看,并请小朋友们做好建构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实地观察环境,获得初步的印象。看看要构建的主题是怎样布局的?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形状?大小高矮如何?颜色如何?这些都为孩子参与建构游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灵活定位,提高建构游戏指导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我们的活动都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幼儿的潜能才能发挥到最大。因此,在建构游戏之前我要激发孩子进行建构游戏的兴趣。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或者展示相关的图片,以参观的方式导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游戏的愿望,拓宽建构思路,更好进入游戏状态。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调动孩子的经验,让孩子一起来说说你所知道的主题内容,例如:“我们的幼儿园”建构游戏时,我先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的幼儿园里都有什么建筑?让孩子们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就可以抓住机会导入主题,直接明了。同时,要维持孩子建构游戏的动机。因此,在建构游戏中需要我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发现超出了孩子的解决能力范围,可以做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在一次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中,两个小朋友搭花盆做装饰,一个小朋友搭的花比花盆都大,另外一个小朋友提醒了他,他自己意识到问题,赶紧搭了一个小小的花。在这个时候我就用温柔的目光,微笑的神情、适当的语言及时的夸奖了这两位小朋友具有合作意识。这就是用树立合作榜样方式来积极引导孩子,以维持孩子的动机。又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在建构梯子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出梯子一级一级的效果,因为不成功而彼此指责,各自气馁,这个时候我会走过去,告诉甚至帮助小朋友们该如何建构梯子。这就是在合作过程中的参与合作行为,因为孩子太小,缺乏建构经验,需要我的指导。还有的小朋友性格非常内向,自己不知道怎么构建,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向别人寻求帮助,这个时候我就应该教会孩子合作的技巧,与人沟通,寻求帮助的技巧。我会带着大家说:“哇,这位小朋友好棒啊,你建得游泳池好漂亮哦,你可以教教我吗?”适时的点拨孩子合作的策略。
三、总结经验,激发下次参与建构游戏的欲望
孩子们建构的成果需要夸奖、赞美,他们希望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有效、及时、公正的评价能更好地提高下次游戏的质量。以主题“我们的幼儿园”为例,在建构游戏结束后,请孩子们展示自己建构的那一部分成果,我则引导孩子互相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并通过选举选出这次活动的“建构小能手”,请他谈谈自己的技巧与经验,我在他们的发言与展示过程中做积极的鼓励。建构结果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建构的过程中寻求动手、创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社会化,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孩子养成与人交往的习惯。因此,游戏结束后,我会展示孩子合作成果,鼓励孩子的合作能力,给孩子以期待下次建构游戏的信心。同时,要注意总结建构的经验,我通常会在大家的作品中选出比较好的作品指出其中的优点,善意温和的指出其中一部分的问题。对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把建构过程中好的方法,孩子们的合作方法,沟通方法总结出来,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了铺垫。
总之,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只有寓教于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在孩子作为游戏主体的时候,也体现自身主导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穿针引线,发挥建构游戏的最大价值。
摘要:建构游戏是以观察、想象、创造性的思维为基础的一种游戏方式,是创造性游戏中具有代表性一种。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自主地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进行设计搭建,给幼儿带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3.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的组织指导 篇三
关键词:建构游戏;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
在幼兒园组织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虽然感受到了幼儿的快乐,但对其建构水平不甚满意,对幼儿仅仅满足于简单搭建且不断穿插各种角色行为感到焦虑,从而纠结与对幼儿的游戏支持只是满足其情感需要,还是有必要推进其游戏水平的提高,若加以干预会不会影响其情绪体验。
一种现象:教师多采取讲解示范法,统一过多,幼儿失去了自主探究空间、时间,但幼儿建构的物体比较形象。教师这样做的理由:孩子缺乏必要的技能,不这样教,孩子就不能完成建构活动。
另一种现象:在活动前请幼儿对建构的物体进行充分观察认识后,让幼儿自己发挥,建构的物体不是很形象,但形态各异,塑造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幼儿兴趣却很浓。教师这样做的理由:活动中最重要使幼儿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有成功感。
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对比讨论的教研方法。研讨后教师认为,前一种现象教师重视的是技能的传授,抑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后一种现象教师注重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没有得到建构经验和技能的提高。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基于以上现象,我认为,归根结底,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活动中主要存在:1.教师对幼儿建构行为的观察。2.教师对幼儿建构作品的评价。3.教师在幼儿建构游戏过程中的介入。
一、教师对幼儿建构行为的观察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就是通过观察来支持引导幼儿的发展,关键是教师要看懂幼儿游戏行为中蕴含的教育价值。那么教师应观察幼儿的哪些行为呢?
1.教师要了解幼儿建构的目的
我们知道,幼儿在建构游戏活动中遵循着“先做后想——边想边做——先想后做”的次序发展。例如托、小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如果老师问他:你搭的是什么?或你在搭什么?孩子往往是一声不吭,继续完成他的作品,等到作品完成了,他会告诉你自己搭的是什么。所以“先做后想”就是指幼儿在初期接触建构游戏材料时对材料进行探索,一旦无意中搭建的作品印发了幼儿的想象,幼儿便会为作品命名;所谓“边想边做”幼儿开始有想要搭某样作品,但是由于搭建水平的限制,在搭建过程中因为搭不好而改变意图,直到最后搭成什么就是什么;所谓“先想后做”是指幼儿在搭建之前就有自己的设想,有计划地搭建,虽然也会因为搭建技能的限制,需要不断地完善,但最终目标基本不变。
2.教师要了解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能力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能力相对于幼儿其他角色游戏要困难的多。在建构游戏中,尽管事先可以商量将要完成的建构主题,但如何搭建,搭建成什么样子,则取决于每个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内在构思。而每个幼儿的经验、想法和建构水平都不同,加上语言表达的限制,合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到了大班下学期能够实现计划和构思一个相对复杂的多体作品或者能看图搭建时,他们才会协商分工,比如有的搭房子,有的搭围墙,有的搭通道,最种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作品。
二、教师对幼儿建构作品的评价
教师一般是通过对幼儿建构作品的分析评价来判断幼儿建构水平的高低。教师往往只局限于对幼儿建构技能的评价,而忽视在搭建技能中蕴含的认知发展。
我认为,分析评价建构作品有两个主指标:一是搭建技能,包括延长、垒高、架空、平铺、围合等,二是这些搭建技能中蕴含的认知发展。比如,同样是架空,有的体现出了对称性,有的则没有,有的在形状、颜色或者数量上出现了多维对称,有的只是形状对称而颜色不对称;同样是围合,有的选择同一种形状或颜色的积木,表现出形状和颜色分类的水平,有的甚至出现了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有的则还是无意阶段。因此,教师仅仅对幼儿的建构作品处于“幼儿只搭建了围墙,没有搭什么”等类似的评价方式,就认为建构水平是低的,依据是不足的。围墙是单层围合,还是多层围合,在多层围合中有交错垒高还是单线垒高,水平也是不同的。
三、教师对建构游戏的介入
《指南》中所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指导性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可能会推进幼儿的发展,也可能会干扰幼儿的游戏意愿。这正是教师感到困惑和担忧的。
1.教师的介入要适时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相统一的结果。在游戏中,当幼儿不满足于自己已达到的水平时,他们就有了发展的内在需求,开始向新的水平挑战,因此教师的介入既要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又要推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发现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比如某种形状的积木不够了,或是发现幼儿在改变和完善原来的搭建方法时遇到了困难,总要倒塌)在幼儿一时难以自己解决而准备放弃时,教师的介入要敢在幼儿放弃之前;二是发现幼儿的建构水平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或是有能力改善与提高的空间,教师可以介入,及时提出问题和设置困难,以挑战幼儿的搭建方法。在这两个关键点中,前者是幼儿在游戏中的自我挑战,后者是教师对幼儿的有意挑战,引起的都是幼儿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之间的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2.教师的介入方式是“引”,不是“教”
在考虑幼儿的游戏意愿和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就要多“引”而少“教”。“引”就是教师通过提示和建议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自己决定怎么做;“教”是指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让幼儿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去做。
教师的提示和建议必须是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若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他们的需要是一致的,幼儿往往乐意接受。如果幼儿的水平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或者幼儿为了改善建构行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影响游戏意愿,那么幼儿对教师的建议不会理会。
即便如此,教师也不要因为不能成功地介入而感到沮丧,因为游戏本来就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只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即使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也会在游戏中进行小步递进,实现自我发展。所以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多发现幼儿已经能做的是什么,对于幼儿还不会做的,更重要的是耐心和等待。和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让我们一起静等花开。
参考文献: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何燕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华爱华:《幼儿园活动区
4.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四
马丽亚
德国学者席勒认为:游戏更多是享受,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认为:游戏应当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是自发的、愉快的、自由的建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活动。结合以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在建构游戏中应从“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各种“趣”让幼儿学习初步的建构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建构规则。
一、调动感官,引发兴趣
所谓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沙、土等玩具和一些材料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教师在幼儿玩建构游戏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美的作品。教师有目的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增强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兴趣。因此,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建构能力,能动手利用多种材料建构出各种造型鲜明的物体,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作品,从而激发幼儿建构兴趣。
如建构游戏《巴拉巴拉小魔仙》中,教师在集体活动之前便制作出了各种造型的物件,游戏前,教师以幼儿们十分喜欢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巴拉巴拉小魔仙导入活动,以此吸引幼儿的兴趣:“宝宝们,你们喜欢巴拉巴拉小魔仙吗?马老师这里有好多小魔仙用的东西哦!”在充分调动幼儿兴趣的同时,故作神秘地拿出事先做好的“手镯”、“皇冠”、“魔仙棒”,让幼儿充分欣赏作品后,带领幼儿一起说说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引导幼儿从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认识使用方法,幼儿被这些奇特有趣的建构造型深深的吸引住了,从而使幼儿对建构活动感兴趣。由于幼儿的建构经验比较匮乏,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和欣赏模型等方法来丰富和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经验。
二、变废为宝,激发兴趣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政策,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动手 能力,我们就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让幼儿建构。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尝试、操作、玩建构材料,同时教师结合活动制作一些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的玩具,以此来吸引幼儿。每天幼儿来到幼儿园之后,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玩建构游戏。班内一名老师会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让幼儿从老师提供的各种废旧物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需要的材料来进行自由组合,拼搭出属于自己心目中的玩具。如有些幼儿喜欢将可乐罐垒高、围合在一起,有的幼儿会说像房子,有的幼儿会说像坦克,还有的幼儿会说像滑滑梯„„有的幼儿会用废旧的吸管围接在一起,说是像一块玻璃„„小班幼儿就在这些随心所欲的拼拼、搭搭、连连中创造着自己的作品,幼儿在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动作中发展着动手创造能力,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也随之增强。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小班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不知道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也无从下手,所以建构游戏首先在常规培养开始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培养,事先让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分类,如“机器小子”(各种盒子)、“乒乒乓乓”(瓶子类)“宝藏图”(各种广告纸)、“聚宝盆”(其余材料)。教师用各种好听且具有吸引力的名字将废旧材料分类,孩子们便能根据图示分类整理。在培养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具习惯时,我说:“天不早了,玩具的爸爸妈妈们送玩具宝宝们回家吧,可别认错路了,还有可别把你的宝宝弄痛了,要不他会哭的很伤心的”。无形中,小朋友养成了轻拿轻放的习惯信以及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中学习分类。
三、体验合作,兴趣盎然
模仿是幼儿天性,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经验的缺乏,更好于模仿。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将一些活动内容制作成品或半成品,让幼儿模仿,提高幼儿制作兴趣。同时教师应注意制作玩具时颜色应鲜艳、形象,大而美观,便于幼儿观察。如建构“别墅”,事先可以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领幼儿实地考察一番,而教师则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色彩鲜艳的别墅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构起来,如有的幼儿将鞋盒一个个叠在一起高就“造”成了别墅,有的幼儿用牛奶盒、有的用塑料积木,有的幼儿用椰子汁桶等,造型各异的别墅便在幼儿的模仿中造就了,幼儿的好奇心在模仿中得到了满足。但小班孩子有喜欢重复的特点,有些孩子会不断重复搭建某一种熟悉的物体,不断重复相似的游戏,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点拨和引导方法,逐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建构好别墅时,教师可以在一旁推波助澜地问:“这个小区怎么只有别墅啊,不好玩的玩小朋友们都不喜欢住进去,怎么办呢?”经教师这一引导,幼儿突发灵感,说要给别墅增加一些漂亮的景物。教师这是便要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的支持,如将吸管剪成若干小段,幼儿用橡皮泥团成圆将吸管插入若干段后变成了“喷泉”,用酸奶瓶与可乐罐连接成为“栏杆”,用小石头铺成了“小路”,用中型插塑插成大树等,一幅环境优美的花园小区景观便呈现出来,幼儿们看着自己创造的成果禁不住拍手叫好起来。另一方面,小班幼儿刚刚接触集体生活,在游戏中,他们通常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分工协商。但他们爱和成人一起游戏,针对小班幼儿这一特点,教师则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游戏,引导幼儿逐步加强与他人一同游戏的意识。
5.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五
单位:广南县第一幼儿园 姓名:孟照明
【摘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教育阶段应该重点培养幼儿的兴趣,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为了使幼儿保持高度的游戏热情,实现幼儿的“做中学”,本文就以建构游戏为探索对象,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依托各类构建游戏,来阐述如何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游戏,培养幼儿建构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可以保持高度的活动热情并从中体验快乐,发展能力,运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选择科学的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建构游戏;创造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而建构区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类型,也是最常见的游戏形式,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感知世界的美妙,认识世界的不同形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幼儿除了日常生活活动之外,游戏是孩子们的主要活动,他们的生活、学习都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的载体,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根据建构游戏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建构游戏材料进游戏课堂,保持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对幼儿的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一、精选适宜的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也是丰富活动内容,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教师要重视科学合理的提供结构材料,并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投放结构材料。
通过近两年对中大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的观察发现,一开始孩子们都跑去玩积塑玩具,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便纷纷走开去玩别的玩具了。发现0—5分钟的时候,木块区的孩子基本能形成超市的柜架。积塑区的孩子也将基本框架建构出来,其余泡沫、砖头、插片没有成形。5—10分钟的时候,木块基本开始成形,并且玩木块区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而积塑区由于容易搭建,在第一次的时候,基本已经完成,孩子们还是保持原先的形状,没有任何改变,孩子们都开始去玩别的东西去了;砖头有基本形状展示;插片和泡沫已经是乱糟糟。10—15分钟的时候,木块区的基本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建构;积塑区孩子们没有兴趣再玩了;砖头区、泡沫区、插片区的孩子虽然没有做作品展示,但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15——20分钟的时候,泡沫区的孩子,将超市的基本布局已经初步建构好了,砖头区开始没有人去游戏了。20—25分钟的时候,木块区的孩子最多,并且作品最完善。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孩子使用不同材料的平均人数进行了统计,发现积塑区占16%,木块区占37%,泡沫区占21%,砖头区占16%,插片区占11%,数据统计发现,木块区最吸引孩子。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木块区游戏的持续性很长。而对积塑区的玩具一开始很感兴趣,因为积塑区的玩具体积小、质量轻、颜色鲜艳、易于操作,而且有很多材料都是现成的小人、小花、小树等等,孩子们比较容易建构,也比较容易呈现作品,所以一开始去积塑区的幼儿很多。但是孩子们玩了10分钟左右,就开始换区了。虽然泡沫区、插片区和砖头区这一类的玩具不容易搭建,但是孩子游戏的时间相对而言比较长的。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喜欢有难度但易成型的低结构材料,且游戏持续的时间更加长,给幼儿带来欢乐培养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跃幼儿的思维
一次建构游戏主题是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事物。一到建构区,孩子们便兴奋的搬起积木建构起来了。不一会儿,家逸和浩均便搭起了一辆帅气的小车子,两人开心的跑过来说:“老师,我们的车子搭好了,你快去看看。”“好的。”我说。于是,我便随着他俩去看小汽车。“这个小车子搭的很有意思诶。”我看着小汽车说。家逸摸了摸脑袋说:“老师,那我们搭好小汽车之后干什么呀?”“你们搭建了这么有意思的小汽车,为什么自己不开开看呢?”“对呀,我们一起去开开看吧。”浩均拉着家逸说。“那我们一起坐上去吧。”
于是,两人便坐在小汽车上玩了起来。玩着玩着,吸引了不少小粉丝,大家都纷纷想坐他们的小汽车。可是,小汽车只有两个座位,怎么办呢?两个小家伙左右为难。“我们可以一起再搭几个座位呀。”一旁的汪黎说。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孩子们纷纷帮忙搭建座位。不一会儿就好了,孩子们马上坐上去试了试,可舒服啦。小司机家逸带着伙伴们兜风去了。
玩着玩着,问题又出现了。家逸说:“诶呀,不好!没有油了,怎么办?”“那我们加油呗。”可是,油箱在哪里?“没有油箱怎么加油呀?”汪黎说。“那装一个就好了嘛。”浩均抱着木板说。紧接着,孩子们又在汽车的前面装了“油箱”和“发动机”。装完后,突然发现“后备箱”也没有,便把“后备箱”也装好了„„
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当孩子真正融入游戏后,又发现了很多问题,如作品的不够完善。小汽车的油箱和后备箱等基本设备没有建构。让孩子在游戏中发现不足,这也是孩子提高建构能力的一种方式。建构游戏中,通过师生间、幼儿间有意义的谈话,就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这是教育的重要方法。
幼儿是一个个体,个体不一,能力有别,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索,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当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迷茫不前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和鼓励,启发幼儿思维,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明确建构的主题
经验来源于实践,同样艺术创作的灵感也不会凭空想象可以产生,都需要现实做依托。因此在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多观察、多感受、多思考,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建构游戏中才能发挥无穷的想象力。
组织孩子开展“迷宫”为主题的建构活动,在孩子的两次建构活动中,发现对建构内容的认识程度对孩子建构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第一次活动中,我在没有让幼儿深入了解迷宫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建构操作,发现孩子持续的时间最多只有25分钟,且部分孩子在5—10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游离,失去创作兴趣,有的在地上搭建枪,有的开始在一旁发呆。活动期间,在0—10分钟的时候,孩子的作品还是比较杂乱的,10—25分钟之间,孩子的作品只是单一的一条路线,没有凸显迷宫的特点。
根据第一次游戏的不足,在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给幼儿们提供了迷宫图纸和丰富的建构材料,有大小不一的条形木头、弧形木头、各种形状的泡沫块等。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游戏了35分钟,且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在0—5分钟的时候,孩子们将起点和终点的基本路线订好了。5——20分钟,便开始搭建,拆掉,根据图纸进行调整。20——30分钟,搭建了旁边的小房子及添加了泡沫当装饰。30——35分钟时,孩子们走了一遍自己搭建的迷宫,并将多余的玩具整理掉。
从两次活动孩子的参与程度来看,第二次活动孩子比较积极;从孩子搭建的作品质量来看,第一次的作品只有单一的路线,则第二次游戏时,孩子的路线比较多样化。由此可见,借助实际图纸建构游戏对孩子的游戏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建构活动的时候,提供幼儿实用可操作的图纸进行游戏,由于主题明确,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因此在活动中兴致盎然,激情创作,形象生动。
培养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做”实现“学”,以行求知,达到“教学做合一”。建构游戏,强调从幼儿经验和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游戏活动,还幼儿真正的游戏自由,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发展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在互相帮助、相互协商、礼让交换材料的游戏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在尝试开拓与创新中,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但幼儿在游戏的“做”中获得的远不止有知识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6.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六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游戏。
2、会熟练运用排列、结合、连接等技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增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游戏的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漳州的建筑之华阳体育馆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参加运动会引题,参观华阳体育馆。
师:小朋友们,今天要参加运动会了。瞧,这是哪里?(华阳体育馆)。
二、介绍漳州是个美丽富饶的家乡,漳州的名建筑很多,有华阳体育馆、中山公园等。
师:漳州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漳州也有许多的有名的建筑,有华阳体育馆、八卦楼、南山寺、比干庙等。
三、引导幼儿认真观看视频,了解八卦楼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认真看看华阳体育馆的视频,华阳体育馆都有哪些外形特征?
四、强调建构规则与合作意识,幼儿分组建构。
师:请小朋友分成四组,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先试试怎么拼建华阳体育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五、幼儿互相参观各组作品,并作出评价。
师:我们来选出谁的作品最有特点,最好看。
六、教师点评,有序收拾玩具。
师:天快黑了,我们赶紧坐上公交回家吧。
教学反思:
今天参加建构区的两个男孩子都有较好的搭建水平,因此他们各自能快速的搭建好体育馆。两个男孩子也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比如选择材料时,泽鑫提出跟哲涵一起玩,还提出一起造体育馆。又如在老师发现积木快没有时,两人也商量出较好的解决方法,共同丰富体育馆周围的建筑。从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技巧看,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孩子的性格、当时的环境、家庭教育等。大班幼儿可以在日常活动中渗透合作要求,老师首先要创设机会,然后多给予孩子良好的合作技巧和方法,为今后的合作活动做好基础。
7.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七
建构游戏是自主性较强的游戏,主题确定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游戏指导。如何捕捉幼儿的兴趣,如何将幼儿的即时兴趣发展成持续兴趣?这些都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细心观察。
我园地处淹城野生动物园附近,孩子们在得知“淹城动物世界”要重新改造的消息后很是好奇,开始讨论起来,教师的一个问题顿时激起千层浪,“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把动物世界改成什么样呢?”大家谈着各自的想法:“老虎馆不能全部用玻璃的,不是特别牢固”“猴子住的地方太冷清了,我要给它们多造点假山,还有秋千”……要不我们一起为动物们建构一个全新的“淹城动物世界吧”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班幼儿的强烈响应。于是,建构游戏“淹城野生动物世界”应运而生。
所以建构游戏对孩子有强大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创造性的“火花”,而教师在其中的指导则能“点燃”它,并使之“熊熊燃烧”起来。
二、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确定建构分工
确定了“淹城动物世界”的建构主题后,甜甜提出:“动物世界那么大,我们该怎么建构呢?”轩×:“必须先画设计图。”涵×:“我们就先按照淹城动物世界的动物场馆来设计吧!”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经过商量,幼儿决定分别为鳄鱼、长颈鹿、老虎、猴子设计场馆,先自由分组,各组选择并负责搭建一个动物场馆,幼儿自由分组后共同商讨并为选择的动物绘制场馆设计图。设计图定稿后,各组成员重点商讨如何分工,有的幼儿搭建大门,有的幼儿搭建围墙,有的幼儿搭建房屋。媛×:“我不太会搭围墙,我能搭别的吗?”轩×:“围墙我来搭吧,要不你负责搭假山,那个很简单,只需要用几个大箱子垒高就可以了。”“你的建议真是太好了,但是有什么好方法能让你们的组员或其他人一看图纸就明白具体分工呢?”听我这么一说,幼儿恍然大悟。纷纷表示做个标记,写上名字或学号。于是在大家的建议下,幼儿迅速将名字贴到了设计图上的相应地方。至此,根据幼儿的自主选择,以动物场馆为单位的小组成立了。
可见,大班幼儿已能自由结伴、共同商讨、共同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在这里,老师就是旁观者,就是给予时间,而没有告诉他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才是真正支持幼儿去探究、去思考、去尝试。
三、评价幼儿游戏,为再次建构寻找新的亮点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参与游戏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开展游戏讲评可以成为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
1. 凸显幼儿为主体的评价模式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幼儿是最有权威的评价者。在创造性游戏的每一次评价中,可以让幼儿自评,在自评中反思自己游戏行为或材料运用等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互评,在互评中通过聚焦某一个问题或争论或集思广益,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在评价活动中的正确定位
在游戏评价中,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幼儿在评价中发现,在评价中受启发,在评价中得发展。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
一是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细致的观察、瞬间的抓拍图像等。
二是评价的主题要明确。例如,负责鳄鱼馆的丁×和轩×小朋友,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特别强,可是他们缺乏和同伴合作的能力,于是我就把评价主体确定在合作上。通过观察,我请最友好合作的猴山一组来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如何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的。他们的介绍给丁×和轩×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渐渐地他们也能和同伴合作了。
三是评价要注意抓住重点,观察过程,关注、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要有针对性,游戏评价能够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是对游戏内容的深化,也对幼儿建构技巧的提高及游戏品质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推运作用。
因此,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一方面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幼儿的游戏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技能灵活掌握的情况,体现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寻求方法,给予孩子更大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大胆想象、操作、嬉戏,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8.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八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社会性
“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因为使用材料协调上的争执或活动角色分配上的不一致而引发幼儿间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之后的协调过程或避免冲突的发生,都是发展幼儿良好社会性的一个关键时机。幼儿解决冲突、达到协调,是一个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在此之中,幼儿学会了尊重、欣赏他人,学会了宽容。冲突的解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合作与分享的发展。所以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构游戏促进幼儿的基本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该从教育层面上来重新审视游戏的价值,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主体的发展,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案例:在中班的时候,我班的玩具材料不是很充足,但是有一种材料算是最多的,就是大型的积木玩具,于是我就开始给小朋友接触这一类的玩具,中班阶段小朋友的逻辑思维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前一个月搭形状只是偏于平面化,但是小朋友的兴趣意犹未尽,兴致非常高,于是又接着给他们玩下去,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现了,他们搭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房子、小船、卡车、凉亭、长廊等等形状。实践证明,只要建构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思维还能促进幼儿的基本活动的形成。
二、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作为最基本的幼儿生活现象,它与人类历史伴随始终。但是,把幼儿游戏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是近来幼儿教育的事情。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成为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的主动性
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构建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建构性游戏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想象为中心,让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案例:我县在五月份举行了大型的建构游戏比赛,比赛内容是根据小朋友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跟着爸妈到公园玩的情景,把自己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利用大型积木、花束和塑料玩具拼搭出来的。
在良好的游戏设计中,幼儿可以不断地处在问题情景之中,保持高度亢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其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
(二)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幼儿学习是其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当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并因此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产生了成就感,从而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此外,幼儿在伙伴交往中必须学会考虑别人的意见,从而逐渐获得健康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三)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心理要求其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游戏应该满足、发展幼儿的这种心理需求,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建构游戏则能充分促进幼儿认知中好奇之心的发展。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建构性游戏理念指导下的结构游戏是以构造为活动内容的游戏。幼儿利用多种不同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经过动手操作来反映现实生活。这种反映不是对眼前事物的简单直接地再现、模仿,而是具有明显的幼儿认知个性的按照其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构想和搭建,它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辐合的结果,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
(四)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建构性游戏是幼儿通过各种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而拼搭起来的东西,同时幼儿也不断的寻找发法企图把他自己搭的东西拼搭的更好,他就会不断的挖空心思,投放更多的感情,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五)建构性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建构性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应该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发展幼儿社会性,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等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建构游戏活动以一种“小的社会形式”与幼儿相互作用,幼儿在与环境、教师、同伴不断的社会化交往中获得发展。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型式或结构的活动。建构性游戏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幼儿好奇、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博览》.2010年 5月份,第25-26页
9.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九
目的: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准备:
呼拉圈15个(分五组,一组3个)
玩法:
孩子站在起跑线上,发令后,孩子跑到垫子处,然后爬过垫子,再跑向呼拉圈处,拿一个呼拉圈迅速跑到家长处,将呼拉圈套在家长身上,然后再跑到呼拉圈处,再拿一个呼拉圈,将其套到家长身上,“屈,老师.教,案,网”直到3只呼拉圈套完为止,最后父亲抱起孩子迅速跑回起点线,以快者为胜。
规则:
1、幼儿爬垫子时,应双手、双膝着地向前爬;
2、孩子一次只可拿一个呼拉圈,直到3只呼拉圈套完后方可返回。
10.好看的门(建构游戏) 篇十
目标:
1.初步学习用对称的方法搭门。
2.乐意参加建构活动,在建构中感受对称的美。准备:
小积木(积砖)若干;教师搭建的两组门(一组对称,一组不对称);动物指偶(小狗、小猫)若干。过程:
1.以小狗、小猫请大家做客的形式,带领幼儿到建构区。出示搭建的一个个门。比一比小狗和小猫的家门哪个好看,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理解对称的意义。
2.出示其他的动物指偶。鼓励幼儿尝试用对称的方法为小动物搭门(对称的门)。3.到小动物家做客。
11.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合作行为
一、观察现状的描述
1.典型行为镜头1——“你再去搭一座吧”
建构游戏开始了,金奇和周涵选择搭运河上的桥,刚开始两人用芙蓉板和原木积木合作搭了一层桥面,这时候金奇用大型的圆形插塑作为桥墩增加了第二层桥面,周涵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想用相同的方法搭第三层桥面,金奇看到后不同意周涵的办法,把他搭上去的材料拿掉了,并对他说:“你别搭上去了,你可以再去搭一座桥啊!”周涵就用这些材料在旁边开始搭第二座桥。在接下去的游戏时间里,两人就分别搭建自己的桥。
2.典型行为镜头2——“连桥”出现了
教师在指导一旁搭建立交桥的幼儿,引导幼儿能不能把游戏现场的桥连起来。金奇和周涵听见了,运用两块芙蓉板把已经初步完成的两座桥连了起来,并模仿搭立交桥的方法用芙蓉板和PVC管将立交桥延伸成为运河上的第三座桥,并高兴地欢呼“连起来,连起来喽!”
3.典型行为镜头3——“跑了一个”
金奇的桥完成以后,看见运河的护栏还没有完成,就去找来大型的圆形插塑帮忙搭建护栏,看见教师新拿出的小型插塑后又去搭建运河边的绿化。周涵一直在整改自己搭建的桥。
4.典型行为镜头4——“我来教你”
教师拿出框里的成品装饰树对金奇说“可以把这个材料利用起来。”金奇正在搭建小型的插塑,就建议站在一旁的小朋友“你去把这些树放在护栏的这一边吧”(另一边已经摆放了不少他们用插塑搭建的绿化)。见小朋友还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他就走到护栏边一边说明,一边用手势比划解释。小朋友明白过来了,就按照金奇的主意,用装饰树装饰护栏。
二、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
从镜头1和镜头4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有明确合作的目的性,即合作完成运河公园的搭建,而自己则要负责“桥”的建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到幼儿之间有协商的现象,有初步的分工与交流,当金奇和周涵在搭桥的过程中出现分歧的时候,金奇会通过协商分工,给予同伴建议——“你再搭一座吧”,使得搭建工作能够顺利得开展;在协调护栏绿化装饰部分的时候,金奇能够根据搭建的现状,给同伴分配任务,建议同伴装饰另一边,使得护栏的建构能够顺利开展。在这两个过程中,金奇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能力,能运用分工、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友好合作。
从镜头2中建构“连桥”的兴奋点可以看出,幼儿对于相互关联的建筑形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合作的成果会有较强的满足感。
从镜头3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幼儿合作游戏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且随意性较大。建桥小组的这两名幼儿只是在游戏的初期进行了短暂的合作,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各自搭建自己的桥,虽然有相互模仿的行为,但是没有太多行为和语言上的交流。当其中一人完成自己搭建的部分以后,并没有去帮助自己的合作伙伴,而是去参与了其他的搭建活动,我认为他们的游戏行为更倾向于平行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三、在建构游戏中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1.以图片为媒介,让幼儿明确合作建构的目标
在这次的主题性建构游戏“运河公园”中,搭建的内容是很多元化的,有运河上的桥、小学、高架桥、停车场、河道护栏、幼儿园、房子等,看得出幼儿已经有了一些游戏经验,对这些搭建的内容也比较熟悉,但是在搭建过程中出现场地分布不均衡,在推进策略的应用上,教师采用明确合作要求的方法,即先商量、再分工、后操作,通过布局图或者地面规划图的使用,合理地规划游戏场地,让幼儿带着目标去建构,激发幼儿对成果的期待,调动幼儿的合作建构意愿,提高幼儿合作建构的水平。
2.以标志为信号,强化幼儿小组合作的持久性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分工,讓幼儿自主选择合作对象进行搭建,但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小组意识不强,与小组同伴的合作性行为少等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运用分工牌或者手环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分工,增强幼儿小组合作的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合作行为。
3.以师幼互动为契机,激励幼儿相互合作
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建构的效果有较多的指导,但是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行为没有明显的关注。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合作的行为或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时候,应该引导幼儿分析矛盾发生的原因,并通过语言鼓励、行动参与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建立幼儿再次合作的自信。案例中的周涵和金奇如果能通过再次合作共同修复倒塌的桥,幼儿合作的成功感会更加强烈。
4.以交流分享为平台,让幼儿学习合作的方法
12.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十二
一、成语接龙,丰富积累
聊成语,知典故。成语是中华汉字语言词汇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现在的成语,很大一部分是由古代传承而来。部分成语出自典故和历史事件,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能了解典故和历史事件。但部分成语拗口难记,使得学生不愿意去尝试了解。如果教师将游戏融入到成语学习中,就会使得这个过程充满乐趣。例如,在给学生讲《负荆请罪》这一课的时候,可以由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展开成语接龙的游戏,让全班学生参加。教师在准备这个游戏的时候先不要告诉学生,这样,可以借机考察一下学生的成语积累量。游戏采用有奖制,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学生们准备不够充分,显得有点儿紧张,在说成语的时候翻成语词典,而且接了几个之后就进行不下去。尽管如此,学生们还是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下次在语文课上开展这个游戏的时候,效果就和前一次不一样。这次接的成语不但多,而且没有翻词典的,学生们站起来就能流利应答。这次和上一次相比,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效果也比上次有所提升,这就是把游戏融入课堂的真实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成语接龙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从细节看向整体,游戏教学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能变得“动起来”,游戏教学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二、故事接力,强化表达
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但上课时间有限,因此,要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让他们自己讲故事,比给他们讲故事还要重要。部分学生其实很怕讲故事,一是由于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二是怕表达不好被其他同学笑话。提升知识储备量的方法,就是多看书、多看报。通过看书看报积累知识,是持之以恒的事情,要坚持不懈。例如,教授《郑成功》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主人公和书名连线的方式,检验一下学生的阅读量。大概了解到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之后,可以给学生开一堂故事课。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之后让每个组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然后列一个时间线,让每个组根据自己选的故事的时间,从古到今,把所有的故事串在一起。等到故事课结束之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今天在故事交流中自己听到的最喜欢的故事”。这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完成讲故事前的读故事、讲故事时的描述故事、讲完故事后的总结交流等一系列任务。这个简单的游戏,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所描述情境的感受,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游戏穿插到传统的教学中,或许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解决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对于教师来说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则更容易接受课堂知识。
三、连词成句,锤炼写作
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开始接触写作时,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写作打好基础。词语作为写作的必备基础之一,在该时期的积累是重中之重。连词成句有多种类型,有单句扩写、复句扩写、综合扩写等多种形式。而在学生期中期末考试中,连词成句也是必考题型之一。连词成句主要考察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连成的句中,应该有名词、连接词、动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因此,连词成句不仅是一种练习游戏,又是一种必考的基本题型。在为六年级学生做期中考试复习辅导的时候,为了锻炼学生的连词成句能力,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进行练习。可将词语写在卡片上,每组一部分学生拿卡片,剩下的学生安排站位顺序。按游戏开始到“卡片”正确地站位的时间计时,比较哪个组能最快地将词连成句。连词成句变成卡片站位之后,学生们能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掌握里面的技巧。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们能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可见,游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四、结束语
游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而来。游戏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语文课的乏味枯燥,提高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兴趣。成语接龙能够丰富积累,故事接力可以强化表达,连词成句有助于锤炼写作。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游戏和知识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季校校.论游戏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2011(09).
[2]李继东.游戏让儿童生命在语文教学中自由欢唱[J].江苏教育研究,2014(06).
[3]陈维道.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创新与植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7).
13.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篇十三
论文题目:
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单位名称: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单位地址:珠海市香洲区南香里异界24号
作者姓名:谢春英 陈敏刚
Email:576177574@qq,com
浅谈小班建构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活动。游戏的价值,在于促进幼儿主体的发展,为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建构性游戏是孩子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生活的游戏。它以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创新思维为核心,是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最佳设计。它有利于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力量与灵活性,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能力,促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重视建构游戏的指导,可以促进幼儿主动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增进同伴间的交往,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好的建构材料不仅要有吸引幼儿的外观,还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适应幼儿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的需要。而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玩具对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帮助和用途,是玩具的首要价值所在。邦宝积木色彩鲜明、建构方便、结构灵活多变,不仅能追随幼儿对玩具外观的喜好,而且能够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了解游戏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创造性、针对性、系统性、教育性的特点。
3-4岁的幼儿比较容易被新鲜的玩具吸引,幼儿见到色彩鲜艳的积木,很喜欢,通常情况下都是独自摆弄。游戏开始时他们建构得很认真,有的幼儿能将三个积木连接起来,有的幼儿表现为不停地抓取,在桌上翻弄,拼搭不起来,一会儿就出现放弃的想象。观察发现:有的幼儿对积木的玩法没有认识,不知道怎么玩;有的幼儿由于建构技能有限,只会简单的物体或随意拼搭,感受不到建构造型带来的快乐。以上的现象如果被忽视,小班幼儿建构技能得不到老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多数幼儿就会失去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从而丧失了建构游戏的教育功能。因此,激发小班幼儿建构兴趣,丰富认知经验,提高建构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二、概念的界定
小班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年龄在3岁——4岁的幼儿划分为小班幼儿,本研究中将3——4岁第一次入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建构游戏:幼儿将积木玩具上的凸口与凹槽相拼插,塑造出现实生活中物体形象,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为行动研究。
(二)、研究对象:本班幼儿29人,男孩:15人,女孩:14人
(三)、研究时间:2013、12——2014、5
四、指导策略
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适宜的指导,是发挥建构游戏教育作用的重要条件。教师指导建构游戏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建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又必须保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小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现状及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实施以下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建构情境,激发建构兴趣
兴趣是幼儿从事任何活动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兴趣可以吸引幼儿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小班幼儿刚接触建构游戏不久,尚未掌握一定的建构技能,缺乏建构游戏的经验,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而激发幼儿的建构兴趣是关键。我们在开展建构游戏时,注意利用多种方法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起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愉快的认识积木,激发幼儿拼搭积木的欲望。积木颜色鲜艳,规格和形状多样,很吸引幼儿的眼球,他们很喜欢积木,他们喜欢玩积木。为了跟方便于幼儿选择适合的积木进行拼搭,在学习技能之前,我们设计了《神秘的口袋》、《给积木分家》、《小小积木真好玩》等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认识积木,了解积木的规格和拼搭方法。为幼儿学习建构技能打下基础。
2、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目标的班内建构环境。首先教师将幼儿要学习的建构技能,拼搭作品供幼儿观察、模仿、想象。如小班幼儿初期,幼儿没有建构经验,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成功体验,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事物,自由拼搭一些简单的作品。如长长的金箍棒、独木桥、机关枪、高高的楼房等等。随着幼儿建构水平逐渐提高则摆放对称的作品。如飞机、小屋等,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物质条件。
3、利用同伴教育,激发幼儿建构兴趣。在建构教研活动中,我们进“大带小”的建构游戏活动,小班幼儿在参观了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中,可以看到多种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作品,也可以让中班幼儿一对一的指导小班简单的建构技能。参观活动后,帮助幼儿回忆所见到的建构作品和哥哥姐姐一起游戏的情景,这样对幼儿产生美好的记忆,同伴间的教育对小班幼儿建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创设自主氛围,发展建构造型能力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活动,身心处于积极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时,他们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最能够表现和发挥自己。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创造轻松的建构环境,重视“随意拼搭”阶段是幼儿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不断的获得成功,发展成就感。成功的体验会让幼儿不断进行探索,发现、感受建构作品变化多样的造型,体验颜色组合的不同,发现形状、空间位置变化的乐趣,发展幼儿对作品欣赏的美感。
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主建构的时间,便于幼儿重复摆弄、随意建构,幼儿在随意建构游戏中会感受到积木拼搭在不同位置上造型变化无穷的乐趣,既发展了造型能力,也促进小班幼儿手指灵活性的发展。在随意建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启发幼儿想象作品像什么,给作品起名字,每一次建构结束时都要展示每名幼儿的作品,这样会增强幼儿自信心,对建构游戏兴趣也更浓了。
幼儿经过了叠高、错位、加长、加宽、围合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后,这时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实物、启发引导、师幼互动等方法来发展幼儿建构造型能力。
1、观察实物,促进幼儿获得新技能
在学习围拢的技能时,开始他们会高兴地告诉老师“我拼搭了一个高高的游泳池”。而在评价作品时,当同伴发现自己的游泳池围墙容易倒,便露出为难的表情。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物的方法,帮助幼儿发现事物明显特征。先让孩子充分地观察和操作实物,在熟悉实物结构的基础上,最后建构作品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小班男孩子喜欢玩飞机、枪、汽车等玩具,我们就让幼儿把他们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对实物的造型结构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引导孩子离开实物发挥想象,进行动手建构,幼儿会乐此不疲拼搭出他们喜欢的物体造型,建构技能在无形中进一步得到提高。
2、师幼互动,提高建构造型能力
由于小班幼儿喜欢模仿、追随老师的年龄特点,所以在建构游戏中教师以同伴者的身份参加到建构游戏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幼儿建构兴趣,同时可以观察到幼儿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宜的指导。在一次建构游戏中,睿睿模仿虎虎拼搭大吊车。可他将吊车的臂接得太长,总是往下掉,影响了他的情绪,看他有点不耐烦想哭的样子,我说:为什么吊车的臂总是搭不稳呢?你是试试换一种积木,于是,睿睿将长长的两块砖换成两排6列的板拼接起来,吊车拼搭好了,吊臂没有再掉,他破涕为笑。由于小班幼儿年龄,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教师细心的观察、适时的指导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三)动态评价,提高组合、创造建构技能
到了小班后期,幼儿经过了长时间的建构游戏活动,手指灵活了,也掌握了基本的建构技能,这时幼儿游戏的坚持性和目的性也增强了。如男孩子喜欢插飞机,手枪、奥特曼、火车、挖土机、大炮等;女孩子喜欢拼搭小动物、小屋和汽车等。此阶段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加以改进,这样能能拼搭出同一种物体的多种样式。如:在幼儿喜欢的飞机作品中,机翼的样式就有多种变化,有平插机翼、有斜插机翼,有的机翼上方插出发炮的装置;有的机身宽、有的机身窄,还有的机身是立体的。这样,坚持将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展览,教师用语言给予讲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会使幼儿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满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建构欲望,而且还会让幼儿观察到多种建构作品,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模仿、欣赏,感受其多变的造型,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研究结果
1、拥有浓厚兴趣,能自主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通过近半年的建构活动课题实验,我班的幼儿尤其是男孩子对建构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在建构技能上有了明显的提高,除了教师组织学习的建构作品以外,他们还拼搭出五花八门的作品:有手枪、飞机、超人、怪兽、消防车、宇宙飞船„„。同时,当他们搭建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时,获得了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建构兴趣。
2、运用多种感官探索,玩出“新玩法”。
在叠、拆、搭等过程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拼插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初步的立体空间和数理概念,了解不同的几何形状、学习配对、分类等。孩子们每天重复地玩,但并不厌烦,他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发明新玩法。运用想象力对玩具动点“手脚”,比如,房子加四个轮子就变成会行走的房车,超人加上翅膀变成会飞的超人等。
3、幼儿对作品进行自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信心。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请幼儿自评,幼儿要介绍自己的作品和评价同伴的作品,同时,教师会让幼儿说说自己拼搭的是什么、和谁一起拼搭的、拼搭的时候克服了什么困难,既满足了幼儿表现的欲望、增强了信心,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词汇,孩子们会用上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作品,如:花里花俏、东倒西歪、有头无尾等。
4、巧用建构材料,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
在活动中,他们通过比较,理解了“高、矮,长、短,宽、窄等概念;知道什么是“对称”。在搭建中遇到材料不足时,教师会提醒孩子可以用什么材料来代替、怎么去代替,也能搭出效果。如两块相同的板叠高就是一块砖,两块两排两列的砖合起来是一块两排撕裂的砖,感知了等量关系。
通过巧用建构材料,孩子学会大胆探索、一物多用,不但提高了搭建水平,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孩子专注力和耐心等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建构活动过程中,由于建构过程复杂,对智力和动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指导,可能会导致幼儿因缺乏操作技巧丧失信心,放弃建构活动或长时间停留在敲敲打打,推来扔去的低水平游戏状态。
因此,教师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在了解幼儿建构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引导方向,设置渐进性、建设性的问题,自然地进行随机教育,恰到好处地点拨,进行整体指导。
多数幼儿在做事的坚持性和耐心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虎虎、睿睿、小帅、同同、邦邦、笑笑等在建构活动中能坚持1个小时。又如翔翔、文文、小虎、东东、悠悠等原来坐不住,做事没有坚持性,现在能静下心来拼搭简单的物体,在课堂上能专注的听讲。
6、学会相互接纳、合作,并懂得欣赏别人的作品。
由于小班幼儿还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即使是一起拼搭,他们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各自拼搭,不懂得协商,更不会合作。刚开始,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常常因为一个积木而发生冲突,当彼此间发生争执时,要想使活动能够继续下去,他们必须做出让步,并且协商解决争执,但是小班幼儿之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冲突,就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半年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分享,互相帮助,开始了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六、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建构性益智玩具活动课程编写组:《建构性益智玩具活动课程指导书 》,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广东宝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部主编:《邦宝教育》一期
3、王华芬:《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14.大楼房(建构游戏) 篇十四
准备:
1.散步时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周围的建筑。2.按形状分放的积木。
3.边长分别为8厘米×8厘米、8厘米×2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木板若干(也可用彩色塑料板)。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说一说自己见过的大楼房有几层,是什么形状的。2.鼓励幼儿尝试用积木搭出自己见过的楼房。(1)出示新提供的木板,介绍其用途。
(2)教师参与幼儿游戏,在搭建中指导相关的技能。
① 积木与木板边角对齐,保持建构物的稳定。② 注意楼房外的装饰——房顶、墙面等。3.游戏:数高楼。
(1)引导幼儿参观同伴建造的高楼,从稳定和美观两方面给予讲评。讲评中以表扬为主,让幼儿提出不足和需改进的方面。
(2)对于未获成功的幼儿也不要批评,鼓励他在下一次活动中再动手尝试,并注意在下次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要点:
1.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初步尝试用木板等辅助材料搭建立体的结构物。
15.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十五
研修方案
研修目标
1.引导教师认识游戏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保证游戏的时间。
2.全面推进我区民办园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做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防止“小学化”倾向。
研修对象
全区民办园业务园长。
具体安排(见下表)
分析:一个要获取较高效益的研修方案,首先,应基于本区域民办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前期的调研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民办园教师既缺乏有关游戏的理念、理论,又缺少有关游戏实践的经验。理论讲座和游戏现场观摩、评析相结合的研修方式,使研修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有助于受训教师认同和理解《指南》的游戏理念, 掌握正确组织和指导游戏的方式方法。其次,研修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地解决民办园教师在建构游戏实践中的具体困惑和问题,所以,我们共安排了7次研修活动,每一次研修活动的侧重点不同,以期引导教师一步步走近建构游戏,理解建构游戏,掌握组织和指导建构游戏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幼儿的“我的建构我做主”。
研修现场实录(2013年4月17日下午)
研修过程
一、区教研员张琼珊讲座:幼儿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二、观看谌莉老师组织、指导的建构游戏“闽南古厝”(第2次建构)
观察重点:每个小组是否先分工、商量,再开始建构; 建构时能否大胆尝试多种材料, 并合理使用替代物;建筑布局是否合理等。
1.课件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幼儿第一次游戏时搭建的古厝照片,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古厝屋顶不对称、歪歪的要倒下来、屋顶不像真正古厝的屋顶,商量改进的方法。
2教师重点分析古厝屋顶的主要特征, 启发幼儿利用积塑材料拼搭屋顶。
2.幼儿分组 ,合作建构古厝 ,教师巡视 (重点 :古厝的布局和特征、屋顶的搭建),适时地以总工程师的角色进行指导。
三、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1.谌莉老师解析游戏过程的指导重点和方法。
2.研讨交流。
主持人(张琼珊):听了讲座和观看了游戏现场,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
教师1:我知道了怎样做才是把游戏权还给幼儿, 就是要让幼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选择游戏材料,建构物的布局也是幼儿自己商量决定的, 这些都和我们习惯做法完全不同。
教师2: 我们民办园的经费有限, 影响了建构游戏的开展。今天看到游戏材料中有许多是各种饮料盒、竹片、木片和鹅卵石等,效果也很好,我们可以学习。
……
主持人: 刚才我们讨论了组织和指导建构游戏的要求。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教师3:古厝的主题是怎么来的?
谌莉:最近,我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我知道的桥”,孩子们用积木和积塑等搭建各种各样的桥。有一天, 一位来自泉州的幼儿说:“我想在桥的旁边搭古厝! ”这个建议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于是,闽南古厝的建构游戏主题就产生了。
主持人:游戏主题往往产生于教学或主题活动中, 在游戏中又促进教学。
教师4:讲座、现场和游戏评析三结合解决了我有关建构游戏的许多疑惑和问题, 这种方式对我来说太实用了。
……
主持人: 今天的研修帮助我们明白了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这三种角色的扮演和转换要根据游戏中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分析:依托游戏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现场观摩和游戏解析相呼应, 帮助参加研修的教师深层次地理解建构游戏中的重要理念———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并学习了游戏中保证幼儿主体性的教育行为。
通过7个系列化的研修活动, 真正转变了我区民办园教师的儿童观和游戏观, 帮助他们理解了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知道了教师在游戏中的三种角色以及如何转换角色, 获取了组织和指导建构游戏的多种具体方法,如游戏中教师要“睁大眼睛、观察幼儿、闭上嘴巴、认真倾听、适时介入、推进游戏”。全区民办园都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幼儿建构游戏, 并由此推进了角色、表演等其他游戏活动,多方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
研修感悟
1. 普惠研修活动的组织方式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 如本次研修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是民办园教师在建构游戏理念和实践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解决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民办园的游戏质量。
2.本次研修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设计了三张游戏观察记录表, 在游戏现场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和内容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分析。这些记录表一方面隐性地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关注什么、怎样关注。 另一方面, 让教师参与研讨时言之有据, 不断深化研讨议题和内容。其实,这些记录表也是针对民办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特点设计和制订的。
附:
备注:☆表示高效(能引发幼儿游戏兴趣、与幼儿 发展相符合等)○表示低效(与幼儿兴趣、发展联系较少等) ■表示无效 (不能引发幼儿思考或推进幼儿游戏 等)
备注:1~7 项观察对象是幼儿,第 9 项观察对象是 指导教师,8~10 项观察对象是幼儿和指导教师。
16.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 篇十六
建构游戏实施初期,我们发现游戏内容设计、材料投放等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游戏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趣味性。因游戏内容设计水平低而制约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建构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即便是大班幼儿也仅停留在平铺和垒高的层次。二是材料投放没有考虑年龄层次的需要。因没有思考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不同材料的需要,以及材料的美观性和运用的合理性,各班收集的废旧物品、材料均是相同和重复的,种类单一。基于此类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尝试来不断优化建构游戏。
一、优化游戏内容,凸显学习价值
1.当建构游戏遇见主题背景,创意无限
结合主题背景设计游戏内容,建构游戏更生活化,情节更丰富。比如在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大班的孩子通过集体活动对北京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有了认识,他们选择在建构区搭建北京天安门、长城。我们还根据孩子的好奇心理,挑战搭建难题——客家土楼,通过观察围屋的图片,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方盒围出了大大圆圆的土楼。
2.当建构游戏遇见节庆风俗,妙趣横生
结合节庆资源能丰富建构游戏的内容,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元素预设活动。例如中秋节,在我们郊区有烧宝塔的风俗,可市区的孩子鲜有亲身体会,老师便设计了“搭宝塔”活动。建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了生活经验,牢牢记住了可以烧的宝塔是空心的,留有很多方格口且没有封顶的塔;同时也学会了间隔性围搭的技能,并感受了庐陵特有的风俗。又如圣诞节,应孩子们的要求,师生共同搭建圣诞树,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居然能自己想办法用方形的纸盒搭出实心的锥形!这足以看出孩子们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优化前期准备,科学投放材料
1.充足的前期准备,激发游戏灵感
孩子在建构游戏中的许多想法,灵感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的积累。没有前期准备的建构游戏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通过“聊一聊——找一找——看一看”的方式为孩子提供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提炼知识经验,增强自信心。如大班搭建“我住的小区”,活动开展前一周老师和孩子聊聊自己住的小区里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小区里有什么?和孩子共同梳理所需的材料,同时将孩子们带来的小区图片展示在区域墙面上,给孩子直观的感受,为构建“小区”做好准备。熟练之后,老师再将建构游戏内容提升为构建“吉安市的特色景点——庐陵生态园”,将主题活动推向高潮。
由此可见,前期的经验铺垫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游戏灵感,还能提升孩子的搭建水平,更能让他们在自己搭建的场所还原生活场景,体验成人劳动。
2.科学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老师们收集的材料均是来自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缺乏美观。在优化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美化了主材料——纸箱。聪明的老师将各色各类纸箱翻面,统一为原色,增强了美感,更方便孩子们再次创作。二是解决了小班单纯平铺和垒高固有的枯燥无趣。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运用了情景创设法来使建构游戏变得更加有情趣,有意境。如布置森林情景,纸箱和瓶罐包装成长颈鹿的外形,将长颈鹿的头部悬挂在不同的高度,孩子用垒高的方式将身体和头部连接;又如自制蛇、毛毛虫、火车等供孩子们练习铺长,材料的改变让孩子们在建构区乐此不疲,再没孩子说:“老师,我不想玩了。”
由此,老师们认识到建构区的游戏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幼儿年龄特征、发展目标、能力水平和游戏情节的发展而随时添加、调整和更换的。
三、优化游戏环节,提升游戏效益
1.明确活动任务,减少消极等待
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常常在建构过程中想到哪搭到哪,搭到哪算到哪,建构目标与建构结果往往不一致。为此,明确建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而随着对大班搭建活动的了解,我们对总体任务的布置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最初我们要求孩子先设计再分工最后搭建,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设计环节耽误了较多时间,而且搭建过程基本是由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全程掌控,其他孩子被安排任务,设计图反倒没有了原本期望的功效。于是我们顺应孩子,让幼儿搭建后再记录。这样,减少了消极等待,孩子的任务意识更明晰了,并更能在合作中搭建出成功的建筑。
2.游戏评价方式因地制宜,切实有效
即时评价能有利于提高幼儿建构水平和教师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但因我院三栋教学楼结构不同,不能完全采用统一模式进行评价,需因地制宜更有实效性。如:稚梦楼和童心楼的楼道宽敞,幼儿每组的搭建作品可以保留,方便教师现场评价和幼儿分享交流;而雏鹭楼区域都设在活动室内,老师们则采用拍照点评的方式让孩子相互学习交流。两种形式均采用作品分析法进行评价,大家通过自由的讨论、交流,增强了孩子们对建构游戏的兴趣,使下一次的建构游戏能够更加顺利、成功,并有效地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老师还和孩子共同选出每周搭建的优秀作品,并将作品的照片张贴至建构区墙面,“孩子的学习过程看得见”, 孩子在与墙面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3.增设户外建构游戏,挑战游戏高度
中大班每班每周都会有固定的两小时户外搭建时间。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随着经验的不断增长,孩子们的搭建也日益符合生活的逻辑,情节不断丰富,搭建的作品间也相互有了联结。如:中班的孩子在“快乐的一天”主题中谈论了运动话题之后,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在建构区搭起运动器械了。这几个搭跑步机,那几个搭乒乓球桌;这几个搭足球场,那几个搭乒乓球桌和休息室。瞧,组合起来不就是运动馆了呀!孩子们在搭建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建构游戏我们的幼儿园】推荐阅读:
中班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11-09
幼儿园大班建构游戏教案《九龙公园--组合》及教学反思06-12
建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08-12
中班建构游戏各种各样的桥12-27
小班建构游戏计划07-24
中班建构游戏:船09-20
小班建构游戏房子教案12-05
幼儿园大班建构式的课程计划12-20
幼儿园小班建构区材料09-24
幼儿园大型建构区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