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烟花指什么

2024-10-06

李白诗中的烟花指什么(精选10篇)

1.李白诗中的烟花指什么 篇一

李白诗中的意象

李白诗中,水是随处可见的意象,既有大江大河,也有山涧小溪,既有波澜壮阔,也有轻涟潺潺,可谓意态多姿,风情万种。综观太白诗,从功能的角度看,太白诗中的水意象大体有如下几类:

一、动水壮势,清水造境

李白诗“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常常是全诗气势奔放,豪情夺人。那些奔腾不息的水便起了积极的作用。比如《公无渡河》中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比如《司马将军歌》中的“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黄河势不可当,冲破昆仑山的重重阻拦,一泻千里,一路咆哮,冲向龙门;江水巨浪滔天,浪花如银,色彩摄人。这些水壮大了诗的气势,磅礴壮阔,震人心魄。再如,“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六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些大水创造了雄伟奇特的气势,增添了李白诗的豪情。

水有澎湃的,也有宁静的。宁静的水烘托出诗歌优美的意境。李白的诗充满了天真朴素之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静水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清。清清的河水,清清的溪水,清清的涧水,清清的江水,共同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营造出一个个清新自然的意境。比如《送友人》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条清亮的河在城边曲折地流淌,远处是一带青山,绵延在人们的想象之中,共同描绘出送别时清幽宁静的环境。而《古风》中则有“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那绿水更衬托出秋花之新丽妖娆,使得意境清静自然。再如,“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均如此。

二、流水寄情亦托理

以流水寄寓诗人的情感,自古有之,李白在寄托离情时使用更是乐于用那永远流不尽的水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眷恋,表达依依不舍。“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劳劳亭歌》)“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送殷淑》)“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江夏行》)“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有情的水传达着有情人的愁,无情的水衬托着多情人的忧,水多情盛,水长情更长。

水有情,亦藏理,因为水是变的,因为时刻在流动;又是不变的,因为永远在流动。用变动的水喻变动的人事,用永流的水寄托永恒的人生哲理。“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古风》)即是说荣华不定,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则在讲时光永逝不回的现实,“雨落不上天,水覆重难收。”《妾薄命》这又以水比喻时过境迁,破境难圆。更有那著名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喻指愁难断,志难酬。

三、水流今古,志在水外

李白思想中有着道家色彩,当他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时,就会寻找一方精神的`栖息地,释放自己的不满。比如,“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古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这两首诗就化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当然桃花流水并不是李白理想之所在,向往世外桃源只是他暂时的自我安慰罢了,更多的还是表达郁闷。借古今不变的流水衬托世事的变迁写自己怀才不遇,更是李白爱用的,而且用得自如。比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江自流”三个字,与“凤去台空”相结合,便写出了凤凰台现在的冷清、寂寞,写出了六朝繁华已经不再,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现实。而“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经下邳圯桥张子房》则写出圯桥荡漾的碧波自古到今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自已却不能有张良遇到黄石公那样的机遇,借此表达怀才不遇之情。同样的手法也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使用:“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在清静安宁的江面,望着皎洁的月光,想到了当年在这样的水面上“高咏”的袁宏得到名士谢尚的赏识,联系到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惆怅之情立现。

2.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 篇二

明月千古,亘古不变,清辉永存的明月勾起人们不同的思绪,引人探索宇宙的奥妙和人生哲理。高悬于空,千里共赏让人不禁将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融入皎洁的月光;美妙的传说,诉说不尽的人文烙印都让渺远如冰镜玉璧般的明月灵动,多姿,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让历代文人吟咏不厌。当然,这也与实现李白对明月意象的灵性魅力的开发分不开。

正如陶渊明的“菊”,陆放翁的“梅”一样,李白的“月”也融化了诗人的风格,成为诗人理想的化身。大诗人李白现存的诗中涉及咏月的就有382首,占总数的38%。“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明月在诗人的点染下姿态万千,其创造的明月意象多达八十多种。

一、千姿百态的明月

李白诗中之月,千变万化,姿态万千。就月之形状而言,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的圆月,“悠忽城西月,清天玄玉钩”(《挂席江上待月有怀》)的弯月;就月之位置而言,有“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送崔氏昆季之金陵》)的山上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混花时”(《初月》)的海上月;就观月角度而言,有“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才归深山》)的树梢挂月,“摇荡女萝枝,半挂清天月”(《忆秋浦旧游》)的半挂之月,等等。

李白诗中的月亮,有朝夕夜昼的变化,升降起落的变化,阴晴圆缺的变化,还有时令季节的变化,情态意味的变化,色彩斑斓的变化,也便有了:晓月、夜月;升月、落月;满月、新月;春月、秋月;凉月、寒月;皎月、清月。

诗中月辉映在城楼阁户,有城月、楼月、闺月、户月;诗中月摇曳在花明绿影之间,有花月、萝月、松月、绿萝月;诗中月洒落在山石滩涂之上,有山月、石上月、沙上月;诗中月辉映在溪池湖海,有溪月、池月、湖月、江月、水月、冰月。[2]

李白与明月相伴,浪迹天涯,有巴月、淮月、秦地月、楚关月、边月;明月与诗人相随,漫游神州,由峨眉月、潇湘月、秋浦月、金陵月、天门月、苍江月、洞庭月。此外,还有新月、高月、归月、梦月、禅月,悲怆凄凉的坟上月,充满神话色彩的瑶台月,等等。诗人把月比作白玉盘、飞天镜、瑶台镜,诗人还泛月、步月、乘月,甚至揽月、寄月、借月、赊月。在李白诗中无不可入月,如:“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越女词》其五),“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三),“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初玄明月”(《庐山谣》),“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举杯邀明月,对影城三人”(《月下独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晔及贾至游洞庭》其二)等。

李白的“沙月”、“石上月”迥异于前人,创造了新的明月意境。如:“目皓石上月,心清月下风”(《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独酌》)。前人多从流动的角度描写和刻画明月,将月光比作流水,而李白之“沙月”“石上月”则是凝固性多于流动性,诗人希望通过这些物像映衬出月之皓月之皎。月光虽白于沙石,但当其投射在沙石上时,却愈显其皓其皎。与其说,这时光之色彩,倒不如说是心之感受。诗人以沙石作月之陪衬从通常流动的意象中发掘出超流动的意象。

不仅如此,其复合意象秋月、闺月和乡月也异于前人。自宋玉《九辩》叹息“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就成了诗学中一个重要母题,至建安曹丕将秋与月结合为统一的意象,除南朝秋月所照是甜俗的男女之情,其余皆是借月悲秋。李白一改宋玉以来的悲秋情调,使秋月复合意象蕴含着清苦而慷慨的复合情感,如《古风》第三十二的“西陆玄海月”。汉代即有以闺月起相思,但是皆以探索女性情感世界的悲情怨调为主。至李白的闺月,则异于前人,是闺中美人借来思念边塞征人的明月,既散发卷帷望月的柔情,又荡漾着天长地久的浩渺,是综合这凄婉与壮阔的双重情调。

前人以鸟兽比喻人情,写其思恋故乡。借明月意象来开发故乡情,则是李白的伟大发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短短二十字的五绝,是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

二、明月意象探源

明月意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其使用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何以诗人一生对明月情有独钟,明月在诗人心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呢?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传统的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代诗赋乐府影响 中国古代就有以日月配为阴阳的祭祀礼制,《国语·周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明神,既是指日、月之神。《礼记·祭仪》说:“祭日于东,祭月于西。”这就导致郊庙歌辞中有祭祀日月的歌词,如《朝日夕月歌》等。传统的文化思维模式,也许潜在影响李白的思维结构。但是,对他的明月意象思维发生明显刺激的,应该是仙话幻想和历代诗赋乐府的审美体验。我国古代的月亮神话是咏月诗产生的土壤和母胎。嫦娥奔月是华夏民族众多古老美丽的神话之一,其中的孤寂悲凉渗入了整个民族的骨髓,更渗入了诗人的明月意象思维。《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写男女月下幽会,痴情而率直地对月下美人的思慕,诗的特点在于把月光的明亮皎洁及美人的风采容貌和作者的热切思恋交织在一起,产生人与月相互照映,相互阐释的动人画面,与之相比,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在意象组织上则更加缜密而敬秒。但其人月相喻相映的思维方式却承自《陈风·月出》。[5]

汉魏六朝诗赋出现了更加多姿多彩的明月意象,望月,玩月和赋月的篇章或片断出现在文人诗集中。《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一诗,使明月和闺思交融,成为后世明月思维的重要母题。南朝谢庆作《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德”,“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之句带有阴阳两极思维和神仙幻想。更有“美人曼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歌辞,借明月抒怀念,为李白的明月意象思维展示了方法上的可能性,《长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便从此生。

今存《乐府集》中有多篇以明月为母题。李白的《古朗月行》《关山月》等即以乐府古题展开明月意象思维。以《关山月》为例分析:“关山月”古解为有离别之意,离别之伤融入关、山、月三个意象系统中,苍茫而开阔,在边月战云中,伤离别之情染上一种苍茫悲切的边塞气息。诗人借明月意象描绘天山、玉关等边陲之地,抒发其悲天悯人的情怀。诗的最后,暗含明月高楼意象,戍客、妻子共对一轮明月,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应说是戍客思高楼,诗人却逆入写为高楼思戍客。“诗在这里以出入于边塞和内地的地理空间的形式,真切灵妙地表现了出入于明月和内心的心理空间意义。”[6] 李白在诗中将“关山明月”的宏伟壮阔和“明月高楼”的深婉细腻加以综合描写,从而赋予明月以自由而雄浑的新意象。

2、李白的明月情结

解读李白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我们不难发现与其本人有深刻关系:

(1)从李白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坎坷的仕途来说,月亮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与其相契合,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月亮的选择。

李白大半生都是在远离故园的漫游漂泊中度过的,最后客死异乡。这让诗人对家有着比常人更深情的眷恋。每当忆起家乡,对家的渴望,对故乡的依恋时时啃噬着心灵。在此之下,对家的渴望更强烈、持久,作为一个诗人,会选择某种意象来表达和寄托这份深深的情感。月亮恰好就是最理想的象征物。见月思乡,是中华文化一个悠久的主题,名月则是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一生浪迹天涯,名月就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最理想的象征物。[7]

诗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为之奋斗一生,然而,他既未能兼济天下天下,也未能独善其身。黑暗的现实与诗人的理想格格不入,而且诗人高洁的品格也不容许他同流合污,只能与“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伴随一生。恩宠与荣耀只是昙花一现,嘲笑与排挤常在左右,君王将其束之高阁更是让失落、孤寂、填满内心,终是壮志未酬。月光的飞动虚无,月华的缥缈与作者跳动的心情、多变的情绪十分吻合,月亮成为首选的表达载体。

(2)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和独特个性,也必然使他选择“月亮”这一意象作为传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诗是借助意象及其组合来书写性情的,意象的创造很大程度上体现作品的艺术水平。李白诗中千变万化的月亮,不是抽象的知觉而是一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种种真挚的情感。诗人有“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楚狂人”的豪放情感,“谪仙人”的铮铮傲骨这些是他张扬的、热情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个性气质的写照,借助飘逸飞扬的月亮可以营造神秘浪漫的氛围。

正是他思考形态中的强烈的道家思想最终导致诗人跌入“恋月”怀抱。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诗人的独特心理倾向:超时空性和非固定性。由于月亮亘古永存和人的行为的有限性,人生的短促性相比,月亮具有超时空的固定性格;同时,由于月亮的形状变化不定,体现了一种意味弥深的形式美具有非固定性。这两种明月特性与诗人的心理倾向相吻合,引起诗人共鸣。

(3)诗人以月为知己,对月情有独钟

诗人在他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中遭遇不可避免的失败后,茫然四顾,视线不自觉就定格在清空之上的那轮明月,诸多清思、感悟纷至沓来,月亮自然成了最合适不过的倾诉知己了。月亮的世界,明澈、纯洁、美丽,是无可比拟的澄澈宁静的心灵世界。《月下独酌》既是诗人孤寂心理的真情告白,又是诗仙睥睨浊世、傲然自得形象地再现,这一切,都是通过月来实现的。月是诗人的心理寄托,月的晶莹剔透、幽冷清高正与诗人的高洁、傲岸浑然一体。月不再是无知无觉的自然物,而是知情解意,可以让诗人倾诉肺腑的人生知己,同时,还是诗人飘逸风采、潇洒气度的人格化身。[8]

三、明月意象的意蕴

诗中月是作者面对现实,思考人生的参照物,诗人将自己的生活命运与之融为一体,正是明月激发了诗人的诗兴和灵感。此时,诗中月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实体,而是诗人自我意识的体现,带有诗人个性化特征和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诗中月被赋予生命、情感和灵性,具有了诗人的人格意志,成了诗人“着我之色”的多种象征意义的审美意象。

1、将月当作国家、帝王的象征

李白一生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往往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国家命运、社会前途联系在一起,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明月高悬天穹,在诗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在他的咏月诗中,明月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帝王的化身。如:“胡月入紫薇,三光乱天文”(《送张秀才偈高中丞》),“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塞下曲六首》其三)。以汉月象征大唐帝国,以胡月象征外邦异族。环宇共一月,但诗人却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与对祖国的热爱息息相关。

2、将明月作故乡的象征

每月十五的月亮圆满、完整,给人以完美的感觉,能使人得到一种心灵的抚慰和精神补偿。于是,历代文人就以月亮为中介来表达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望月思乡,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心理模式。

月下的李白给我们呈现了,他的心灵深处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亲人、朋友的无尽的相思和关怀。月是故乡的象征,对故乡峨眉山月的念念不忘就是一个明证。早在青年时期,李白就深情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虽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之情表现在外,但对故乡却别情依依,”峨眉山月“由于山高月小,又是半轮秋月,更显秀丽,墨黑山影的衬托特别明净。修理、明净的秋月,影在澄澈碧波的江水之中,比别处的月亮更加美丽可爱,此时之景,是诗人毕生难忘的特别景色,倾注了即将理想的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峨眉山月是故乡的象征,诗人对它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如果说《峨眉山月歌》表现的是青春少年初次离别家乡的眷念,虽然情深意长,却由于胸怀四方之志,并无愁苦之感,整篇格调明朗轻快。那么在晚年写下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诗,却是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故乡刻骨思念,表现了对回归故土的神往和不能回归的惆怅:“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嵋。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贯穿全诗,句句有月,反复吟咏,思乡之情表达的缠绵悱恻。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只能仰望名曰“寄情千里光”。

见月时,思乡;思乡时,望月。李白望月思乡诗中,最突出的是《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自月起,以思乡为结。诗人在旅途,床前撒落一片月光,似是月光打搅了诗人,实际从中可见诗人孤独寂寥,夜难成眠的心情。当抬头望月,顿觉与儿时记忆中的月相契合,由此,诗人禁不住想起以往的一切,思乡之情浓烈而鲜明。月使相思中的故乡有了一种具体而美丽的形象,使故乡的情感越发缠绵、深挚、悠长。

3、以明月象征对亲人、友人的思念

明月高悬天际,千里共赏,极容易刺激诗人怀人念远的情绪。李白与朋友酬唱往还的诗篇中常常借月抒怀,表现离别的伤感和彼此间友谊的纯洁。明月成为李白寄托友谊表达相思的神秘象征物。《送张舍人之江东》:“吴洲如见月,千里共婵娟。”通过明月来寄托各自的相思,既是对友人的期勉,也是自己对真挚友情的表白。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最令人激赏的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深情化作奇思秒想,请明月代自己去夜郎探望慰问朋友,传达自己对老朋友真挚的关切之情。堪称借咏月抒友情的千古绝唱。

李白的伟大,还在于他把自己的这种个人私情推而广之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特别是月下边地征夫的思家念远之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看的是“长安一片月”,听的是“万户捣衣声”,在这片月光下,多少闺妇思夫,征人思家,抒发了月夜思夫念家的一腔深情。诗人表达的是人民大众的这一种共同的心声。

诗人还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弃妇,宫女充满仁者博大的同情:“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阁道步行回,美人愁烟空”(《上之回》)。表达出飘渺似神仙的美人形象。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不落言荃。对她们寂寞幽居的怅恨,怨恨渲染的浓厚而深沉,对她们的处境,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4、以明月寄托诗人高洁的品格

古人写月,往往用来寄托高洁的情操,或用来象征光辉理想。李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远大抱负,不与当时的官场同流合污迫于时局,其超尘脱俗的人格品质,只能通过诗词抒发。

李白常用明月来象征一种孤傲高洁的人格。如:“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公清风亭》),“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阳夜雪中”,“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借明月写人的清净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诗人用月自比,也用月来比喻称颂他人:“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行人深没”(《独漉篇》),四句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月喻品行高洁之人,以泥水喻官场,以水深喻世事的艰难。“水浊不见月”可以说是诗人“怀经世之才”而遭昏暗社会埋没的命运写照。[11] 诗人在《行路难》中说:“何以孤高比云月!”可见,他从来都一孤高云月自许,不仅以月自诩,也将月来比喻他人:“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孤酌有怀》)诗人以“孤月”这一意象喻自己与王十二脱俗超凡的高洁品格和二人深挚的友谊。

5、用明月抒发孤独、凄清、郁愤之意

嫦娥奔月使华夏民族众多古老美丽的神话之一。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人们想象森寒月宫之中的嫦娥其实并不快乐,它是孤独寂寞的神话之一。这一传统民族心理的影响下,几多文人墨客将月写入篇章,用它来渲染孤寂之情,寄悲凉之意。

在现实中,李白一生不得志,屡遭打击,时常有身心交瘁之感,对此,诗人只能借笔来抒发胸中郁闷,而情感寄托的对象则是月亮。如“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人久久孤立,慨叹人世艰辛,知音难觅,吐露的是怀才不遇的失意和落寞。“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月下舞剑,高歌泪下,何等悲壮!月亮在此不仅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而且本身就蕴含无尽的愁绪。《鹦鹉洲》中:“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闷淮明。”则包含了对黑暗社会不重视人才的控诉。《月下独酌》更是以月为友让孤傲苦闷的诗人在它那里找到情感的慰籍和精神的寄托。

6、以明月意象象征哲理的启迪

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表现人生的哲理追求,人生思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母题。月亮是永恒的象征,引发的是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喟然长叹,人事历历、岁月悠悠的沧桑之感。《把酒问月》集中表现了诗人对宇宙,对人生的种种思索。“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仿佛是要为这千古之谜寻找一个答案。实际上,却绕开此问,转述人与月的关系:月与人很相近相亲,却又各得很远:“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从人与月的关系,对天地和生命诘究。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究,感悟。宇宙的浩瀚深邃,时空的苍茫无垠与人生的短暂渺小都凝缩在人与月的对视之中,在月与人的隔而相亲,似与不似间,诗人提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无限时空中,个体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的存在却绵延久长,因此人月共存。用“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表现人事的代谢,在时间永恒和人生短暂的体悟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价值的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深深眷恋。

李白的咏月诗,对历史也有深深地反思。《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月夜金陵怀古》“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洲”是对王朝更替的感叹。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李白的咏月诗,弥漫了历史的烟云,触动了人们回首往事的复杂心绪,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诗歌在淡淡的感伤中浮生出博大的空明,在对生命的质疑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学意味。

3.李白诗中含酒字的诗句 篇三

1、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白马篇》

2、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春日醉起言志》

3、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4、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九日》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金陵酒肆留别》

8、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9、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

10、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怨歌行·长安见内人出嫁,友人令余代为之》

11、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

12、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结客少年场行》

1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4、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相和歌辞·短歌行》

15、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6、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17、称是秦时避世人,劝酒相欢不知老。各守麋鹿志。——《山人劝酒》

1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其一》

4.诗中幽禽指的是什么鸟 篇四

这首诗的译文是译文幽禁的鹦鹉仍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在雕饰的笼中亭亭玉立不免有高飞万里的心。只因为从前会说话,懂得人们的言语,所以致使半生不能在山林中自由地生活。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疲于奔波,为才所累的疲倦心境,含有感慨世人不可露才扬己,逞才显能的意思,阐述了祸福相依的道理。

这首诗名为《鹦鹉》,是明代诗人方孝孺所写,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

其实不止这首诗中幽禽指鹦鹉,还有唐贾岛《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诗:极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虚。宋陆游《西村》诗: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明高启《天平山》诗:高鹘有危栖,幽禽无俗哢。舒坦《春乐轩》诗:隔水岩花红浅深,花边相对语幽禽。管弦不到山间耳,谁会凭栏此日心。他们的这几首诗中都是指的鹦鹉。

描写幽禽的古诗

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方孝孺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晁补之《临江仙》(这里幽禽指杜鹃)

极浦清相似,幽禽到不虚。——贾岛《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陆游《西村》

5.绩效评价的 绩 是指什么 篇五

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

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又包括两部分:目标管理(MBO)和职责要求。企业要有企业的目标,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比如业务员除了完成销售目标外,还要做新客户开发、市场分析报告等工作,对这些职责工作也有要求,这个要求的体现形式就是工资。

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纪律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等,纪律严明的员工可以得到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发奖状/奖杯等;品行指个人的行为,“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只有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人员才能够得到晋升和重用。

绩效作用

1.达成目标

绩效考核本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对结果的考核。它是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指标,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的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帮助企业达成目标。

2.挖掘问题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PDCA循环过程,整个绩效管理环节,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要求达成、绩效实施修正、绩效面谈、绩效改进、再制定目标的循环,这也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

3.分配利益

与利益不挂钩的考核是没有意义的,员工的工资一般都会为两个部分: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与员工的绩效考核得分息息相关,所以一说起考核,员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绩效工资的发放。

4.促进成长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提升,最后达到双赢。

6.关于三才指什么 篇六

三才是指:天、地、人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吴仁宝的“三才观”是指要求大多数华西人一有“口才”,不但要能讲会说,而且还要讲得有道理;二有“文才”,就是要有文化、有知识,而且要把“文才”用到为老百姓服务上;三有“理才(财)”,一方面能管理好人才,用好、用准人才论风水上天地人三才的配合

二、姓名学中的“三才”是指:天、人、地,即天格、人格、地格。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五格是指天格、人格、地格、外格、总格。三才是指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解析:三才是什么意思?

“三才”是指天、地、人。《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兼三才而两之”成卦,即这个意思。

7.海洋循环主要指什么 篇七

海上内循环指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局部水分交换过程。海陆间循环则包括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海洋循环和大气循环两大系统使地球表面趋于热平衡,是气候和气象变化的导因。一些环境污染物也会随着循环而扩散、稀释。

8.李白属什么生肖 篇八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⑵。

假令风歇时下来⑶,犹能簸却沧溟水⑷。

时人见我恒殊调⑸,闻余大言皆冷笑⑹。

宣父犹能畏后生⑺,丈夫未可轻年少⑻。

【注释】

⑴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⑵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⑶假令:假使,即使。

⑷簸却:激起。

⑸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⑹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白话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7)至九年(7)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旧唐书·李邕传 》),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赏析】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jié ào],显示出少年锐气。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李白的小故事

2.《古风(其三)》李白全诗赏析

3.关于李白的思乡诗

4.李白《蜀道难》艺术风格

5.李白古诗

6.李白《蜀道难》创新之处解读

7.如何解读李白作品蜀道难

8.《蜀道难》作者李白简介

9.《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阅读答案

9.古代六艺礼指什么 篇九

古代六艺礼指礼p乐p射p御p书p数。

【相关阅读】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孔子六艺”

“孔子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

数:算法(计数)

乐:是六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C》《大武》六套乐舞。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C》。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六艺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C》祭周始祖姜;《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证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周礼并未说明,后人的猜测可能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注: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H、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儒学六经

即《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学说。

易:易经;

书:尚书;

诗:诗经;

礼:礼记;

乐:乐经;

春秋:泛指历史书籍,也有人认为是《春秋》

汉字六书

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

六艺

1、东汉班周《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在《周礼?保氏》注中把六书定为“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

3、许慎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具体资料】

一【象形】

六书之一。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能够单独成字。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

六书之一。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证明好处。《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指事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这类指事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证明造字的意图所在。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这一类指事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会意】

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好处。《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郑ㄍ“挥”),武信是也。“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一样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车部》:“轰轰,群车声也。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四【形声】

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左形右声:江、河

?左声右形:锦、刊

?上形下声:草、房

?上声下形:想、袈

?外形内声:街、衷

?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五【转注】

六艺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之后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kao三声〕,于是就在“@”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S(念lao三声,即此刻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S(老)”对于“@(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就是说,用“S”作了“@”的义符)。“S(老)”、“@(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好处等于转注字的好处,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决定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好处: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能够明白它的好处,也就能够明白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

1。老、考、耆、耋

①老:《说文》云:“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考:《说文》云:“老也。从老省,@声。”

③耆:《说文》云:“老也。从老省,旨声。”(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④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从老省,至声。”(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

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从至,秦声。”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一样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六【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好处。例如:

“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YY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注:①Y〔biao一声〕:暴风。②彡〔shan一声〕:长毛。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貌。④衔〔xian二声〕:头衔。)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好处。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能够有好处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a、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好处和原字有关的。例如: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t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好处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②易:《说文》“蜥易,i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i蜓”,俗称壁虎。)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好处,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例如:

1。名词: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②“钱”是一种田器,竟借为货币的钱;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动词: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形容词: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远。

4。数量词: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干(干〔gan四声〕同“干”)。《说文》:“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攴pu一声,古同“扑”,戒尺)

5。代词:“汝”的本义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选取的意思。它们假借作为代词,和原义根本不一样。

6。副词:“末”的本义是“木重枝叶”,“不”的本义是“花”(注:花础fu一声〕: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义是“手”。这些字假借为副词之后,本义反而废弃了。

7。介词:“於”本是鸟的异体字,“为”本是作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们都借来作为介词。

8。连词:“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须,“且”是荐的意思。它们都借来表示连接关系。

六种字体

王莽时期六种字体

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诗经六义

诗经的六义

有:风、雅、颂、赋、比、兴。

现代解释

何谓“礼”

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如唐代设立有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六个部门,明代则设置太常司,太常司设卿,少卿,丞,典簿、协律郎、博士,赞礼郎。现代官方则设立外交部礼宾司Concierge)负责国家之大礼,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涉外酒店则专门设有首席礼宾司职位(ChiefConcierge),负责酒店礼宾事务。正式的首席礼宾司职业资格由国际金钥匙组织认证。(引用自南柯舟博客)

何谓“乐”

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唐代的梨园则设立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现代音乐则早已发展为一种文化产业。(引用自南柯舟博客)

何谓“射”

射,“射”乃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射艺”包含两个主要运动:射箭和弹弓,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的重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以前发现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证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度,在武举制度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如今的“射”艺,其实就应综容古今,包含现代的手枪、步枪、等实弹射击运动,也就应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弹弓,射弩。(引用自南柯舟博客)

何谓“御”

御,“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现代和古代,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和管理学领域的“驾驭学”。中国古代著名的案例包括“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朝”和“田忌赛马”,这说明,驾驭之术不仅仅仅是一种斗勇,更是一种斗智,包含对某一问题在运筹学、驾驭学、领导学方面的综合最优化。(引用自南柯舟博客)

何谓“书”

书,“书”顾名思义,书画艺术,把书画算作一种技艺就错了,中国的书画不仅仅是一种高雅技艺,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工具和法宝,很多官僚寄情于书画,不仅仅仅是锻炼技艺,醉翁之意不在酒,留给读者三思吧。(引用自南柯舟博客)

何谓“数”

数,即数学之数,现代已经延伸为“数理化”之数。中国古代数学很早就已经很发达,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构成以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古代数学家把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如宋朝时期著名大数学家秦九韶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爰自河图、洛书]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引用自南柯舟博客)

六艺现代解释(作者:南柯舟)

参考:何谓“大国学论”及其宗旨和好处?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成中英教授)

骑士六艺

欧洲中世纪后期骑士自学徒起便学习的六种技艺:剑术、骑术、游泳、狩猎(还有矛术的说法)、棋艺、吟诗。

剑术、矛术、骑术锻炼战斗力;游泳锻炼生存潜力;狩猎、棋艺锻炼战术与思维;吟诗陶冶情操。

10.美育是指什么的教育 篇十

美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 感性的教育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诗论》是谁的著作? 朱光潜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人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的美育?

五个 幼年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德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教育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在西方,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育”? 席勒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尼采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谁? 索福克勒斯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以李白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 飘逸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以杜甫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 沉郁 美学原理 选择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谁说的? 孔子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软实力”是谁提出的? 约瑟夫·奈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知识产权产业产于哪个国家? 英国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部作品? 滕王阁序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在绘画中,“数年不点睛”的作者是谁? 顾恺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布利洛盒子”属于什么艺术? 波普艺术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京城第一玩家”是谁? 王世襄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是哪种美? 民俗风情之美 美学原理 选择题

20世纪欧洲雕塑三座高峰代表性人物是谁? 菲狄亚斯

米开朗琪罗 罗丹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来源于哪部作品? 《美学散步》 宗白华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谁说的? 朱光潜 美学原理 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对自然美的性质主要的看法?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

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

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是谁说的? 巴尔扎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是谁提出的? 泰纳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是谁提出的? 龚自珍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的是谁说的? 格兰亚伦 杜夫海纳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味与美感无差别是谁说的? 马斯洛 格兰 阿伦 马歇尔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触即觉 不假思索”是谁说的? 王夫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王夫之:“因明学”中现量的分类? A.现成 B.现在 C.显现真实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老子“观道”“涤除玄鉴”指的是? 空明的心境 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是观照,玄就是道。玄鉴就是对道的观照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王夫之讲审美活动是什么?

由“气”入“道”

审美意象论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的方式。”是谁提出的? 胡塞尔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情景名为二”是谁提出来的? 王夫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战国时代哲学著作有哪些? 《荀子》 《孟子》《墨经》《庄子》《老子》《韩非子》排除孔子的著作!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 因色故有”是谁说的? 王夫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是谁提出的“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马祖道一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提出的? 柳宗元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朱光潜主张美是什么? 主客观的统一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第一,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学习和思考任何美学问题都不能离开人生;第二,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第三,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第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第五,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第六,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观点是哪位美学家? 李泽厚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是谁第一次把美和艺术的观念列入到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中的?” 柏拉图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由谁首次提出的?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 1750 年提出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主张建立一个公立的胎教院的是谁? 蔡元培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育主要是什么?

人(精神)的最高层面,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审美能力又叫什么?

体验人生的能力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本视频提到什么时候讲美学特别重视光? 19世纪后半叶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拿手杖的姿势就可以知道”是谁说的? 巴尔扎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现代社会是一种散文的世界,而不是一种诗意的世界”是谁说的? 黑格尔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王国维在哪本书中提到做学问要经历三种经历? 《人间词话》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谁说的? 朱熹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是谁说的? 席勒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是谁的诗? 王羲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莫扎特的痛苦;他的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是谁说的? 贝拉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表现母爱伟大的《麻雀》是谁的作品? 屠格涅夫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谁? 唐 司空图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悲剧《俄狄浦斯王》是谁的作品? 索福克勒斯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选自? 红楼梦《红豆词》贾宝玉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冷月葬花魂”是对谁一生的写照? 林黛玉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 情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红楼梦》中谁写的诗? 林黛玉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哪首词中的语句? 醉花阴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作《金瓶》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是谁说的? 张竹坡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大趋势》的作者是?

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最早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是哪个国家? 英国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园冶》的作者是? 计成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谁说的? 王羲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哪国失败而告终? 法国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国著名的“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的雕塑家制成? 法国 美学原理 选择题

《4分33秒》是谁的作品? 约翰·凯奇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是谁说的? 郑板桥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是谁说的? 恩格斯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名画《向日葵》是谁的作品? 梵高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众神为了怜悯人类——天生劳碌的种族,就赐给他们许多反复不断的节庆活动,借此消除他们的疲劳”是谁说的? 柏拉图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名画《清明上河图》描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原汴京现河南开封清明时节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北平情歌》的作者是? 林庚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咖啡最早是谁发现的?

牧羊人加尔第西库.奥玛尔

波斯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伊利亚特》是谁的史诗? 荷马史诗 美学原理 选择题

雕塑《思想者》是谁的作品? 罗丹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一个塑像的美绝不可能超过一个活人的美,因为一张照片绝不可能比本人更美”是谁说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美学散步》是谁的作品? 宗白华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生活与美学》是俄国哪位作家的作品?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是谁说的 王国维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时尚使得莎士比亚每一个剧本中有一半不适合我们时代的美的欣赏”是谁说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原理 选择题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著名画家? 清代乾隆年间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比起近代的西方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选自? 傅雷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小说《项链》是谁的作品? 莫泊桑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没有地址的信》作者是? 普列汉诺夫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名著《艺术哲学》是由法国哪位作家写成的? 泰纳 或丹呐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是谁说的? 吉普林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我的人生故事》的作者海伦·凯勒是哪个国家的人? 美国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去蔽、澄明、敞亮”是谁的主张? 海德格尔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叶朗认为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是谁说的? 王夫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是谁说的? 王阳明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是谁说的? 梯利希 美学原理 选择题

现象学的创始人是? 胡塞尔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西方传统哲学中“真正的世界”的三种表现形态是?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的世界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是谁说的? 王夫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名著《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刘勰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是谁说的? 席勒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兰亭序》的作者是? 王羲之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的是? 杜甫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论美感、美和艺术》的作者是? 李泽厚 美学原理 选择题

“我们中国的艺术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说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是谁说的? 毛泽东 美学原理 选择题

《雷雨》、《日出》、《北京人》是谁写的剧本? 曹禺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艺术的起源》作者是谁? 格罗塞 美学原理 选择题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是谁的理论? 海德格尔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学者是? 李泽厚 美学原理 选择题

50年代前后的美学大讨论是以批判谁的美学观点为中心的是? 朱光潜 美学原理 选择题

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谁?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美学原理 选择题

《人间词话》是谁的名著? 王国维 美学原理 选择题

题目标题 所属课程 题目类型

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礼乐相济”就是指的是美育和德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从性质来讲,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都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属于人文教育。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人生的三个层面是日常生活的层面、事业的层面、审美的层面。三者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学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育应该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德育和美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德育包括美育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指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古希腊的美不是完整、和谐、单纯的美。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悲剧的最积极的审美效果就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认识人生的严峻,接受命运的挑战.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英雄人物在命运的捉弄面前,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这种品质,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激动,使得观众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个类型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红楼梦》的意蕴是反映清代前期的社会生活画面“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性渗透着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哲理性的感悟。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所谓“意象世界”是一个有意蕴的感性世界。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个人的创意和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和推动。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没有紧密的联系。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意境的美感它往往包含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凡是艺术作品都应该是情景交融的。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老子的哲学中,道”不是有和无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是能否呈现一个意象世界。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王夫之认为诗不是审美意象.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玩”是一种休闲文化。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茶与婚姻相结合的饮食文化指的是日常生活的美。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民俗风情之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个地区的人民群众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称之为“民俗”。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美不是人与万物一体之美。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生态美”就是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美,体现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桂林山水甲天下”体现出自然物审美价值的高低。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风尚(叫“时尚”)不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制约着主体的审美行为,决定着主体的审美指向。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王夫之讲的“华奕照耀,动人无际”,这就是美。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感不是体验而是认识。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马致远《秋思》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关系。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人生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当人的人生境界达到审美境界的时候 就显现为真善美的统一。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不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不是意象。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和自然完全合一。”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不带有历史性。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高尔太强调美和美感的统一性。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中国戏曲是虚拟的特点,虚拟就等于写意。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在中国当代出现了一场美学大讨论,这场美学大讨论是从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观点开始的。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朱光潜和宗白华的美学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象如日 创化万物 明朗万物”就是说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真实的世界。人们乃能够了解体验人生的意味和价值。”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冯友兰说一个境界首先是功利境界。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席勒说,惟独美的意象使人成为整体,因为这两种天性必须和谐一致。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侃在晚年眼睛和耳朵都不好使的情况下完成的。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学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人的人生境界。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审美教育书简》的作者是席勒。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莫扎特去世时不到30.岁

35岁去世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空灵的禅宗文化以王国维为代表。

否,以王维为代表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是《红楼梦》中的枉凝眉。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可以说是概括汤显祖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现在一般认为,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同一个人。

美学原理 判断题

2002年,研究大审美经济的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卡尼曼,得到了一个诺贝尔的经济学奖。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指的是眉毛。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自由女神像”的作者是巴第。

巴陶第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哈利·波特》的作者是罗琳。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北京最有名的八个庙会有大钟寺。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钱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是一首情诗,能看出茶与爱情的关系。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人体到处都显出人是一种受到生气灌注的能感觉的整体”选自《自然学》。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比得上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一半美。”是罗纳说的。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向。”是朱光潜说的。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唐朝的乾陵是李承乾的陵墓。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傅玉的儿子是傅聪。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是魏源说的。否

龚自珍说的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园林家说“玉是园之魂”。

否 山是园之骨,水是园之魂

美学原理 判断题

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作家。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天净沙·秋思》是李贽的作品。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易经》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人的生存和命运。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周易》分两部分,《易经》和《易释》。

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李白说的。否

是柳宗元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古希腊的美是一种单纯的、完整的、和谐的美。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京剧最根本的美学特点是描型。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是 美学原理 判断题

名著《存在与时间》是朱光潜的名著。否 美学原理 判断题

蔡元培曾经发表“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上一篇:家访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财产继承答辩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