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共14篇)
1.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一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这样的理念,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以下简要说明:
1.创设情境,让学生易上手。
新课伊始,让课堂走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敢于放手。
在例2的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然后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并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循序渐近,使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师:瞧!文化广场真热闹,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你们想玩吗?(课件出示卖风筝画面)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自主探索
1.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尝试计算。(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有3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都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3.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列式为3.5×3。
生2: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5×3。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小数,一个是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2)尝试计算。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3)展示方法。方法一 3.5+3.5+3.5=10.5(元)
方法二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方法三 3.5元=35角 35×3=105(角)
105角=10.5元
师小结:我们在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时,可以用小数连加来解决,也可以把3.5元化成元、角来解决,还可以把元转化成角用乘法竖式计算来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尝试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1)出示例2,尝试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2:0.72×5。
师: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这样的单位,同学们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并汇报演示)(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用课件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①先将因数0.72转化为整数,转化的方法是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
②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③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想求原来的积,扩大后所得的积360应缩小到它的。
④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让学生观察积3.60,提问: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学生思考并汇报: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师: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师再进行总结)
师总结: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3.感受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呢?
生1:我们去超市买菜,菜的单价通常都是小数。生2:买水果也是。
生3:我爸爸去交取暖费,每平方米收费27.5元,我家的房子是78平方米,想知道交多少钱,就需要用27.5×78。
„„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深化练习
1.实践应用。
同学们,图中还有其他美丽的风筝呢!你们想买哪一种?买几个呢?需要多少钱?自己选一选,算一算吧。如果给你40元,买6个雨燕风筝够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2.课件出示教材3页“做一做”1题。(让学生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3.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4.用竖式计算。
7.08×6
9.35×8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布置作业
教材3页“做一做”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 3.5×3=10.5(元)
例2 0.72×5=3.6
2.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片断回顾
教师出示情境图, 如图1所示。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西瓜每千克0.8元。
师:夏天是西瓜丰收的季节, 那么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钱呢?怎样列式?
生2:0.8×3。3
师:那么, 买3千克西瓜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下面我们来动笔研究一下!在动笔计算之前, 先看一下老师给你们的研究小提示: (1) 想一想, 0.8×3表示什么意思? (2) 试一试, 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3) 写一写, 记录自己计算的方法。 (4) 说一说,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现在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开始研究吧!
丅丅丅学生开始尝试研究、计算, 教师在巡视全班后, 将学生的三种不同做法收集好, 写在黑板上, 以备全班交流。
生3:元角, 角, 角元。
生4:
生5:
全班学生交流方法。
1. 转化法
师:大家先来看看生3的做法, 我们先让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生3:我是把0.8元变成了8角, 再用8×3=24角, 最后再把24角变成2.4元的。
师:这名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 通过单位之间的转化把元转化成角, 再借助整数乘法运算, 最后再把角转化成元。
2. 连加法
生4:我是用加法计算的, 因为0.8×3可以看成是3个0.8相加, 列竖式计算就可以算出结果了。
师:生4是把不会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来计算, 真了不起啊!
3. 竖式法
师:同学们看, 生5也是用竖式计算的, 那让他来说一说?
生5:我先算3×8得24, 再把上面的小数点移下来, 得2.4。
师:生5也是列乘法竖式进行计算的, 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6:我的方法与刚才这名学生的方法大致相同, 只是我在列竖式的时候, 把3和0.8的0对齐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把3和8对齐?
师:你的问题很好, 先把你的问题记在黑板上, 等我们一起把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 再好好解答你的疑问, 好吗?
师:以上这三种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最简单?试着说说你的想法。
生7:我觉得第三种最简单, 因为第一种有局限性, 如果不是计算价格就不能转化成元、角、分来进行计算;第二种也有局限性, 如果很多个数相加, 算起来就很麻烦。所以, 我觉得第三种最简单。
师:你们觉得呢?都同意生7的看法吗?
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家都觉得第三种方法最简单, 那现在我们就仔细地研究一下这种算法。
师: (指着第三种方法的竖式) 刚才生5先算得是什么?
生8:先算8×3, 得24。
师:得到了8×3的积, 然后再点上小数点, 对吧?那为什么还要在积里点小数点呢?
生9:他其实算的是8个0.1乘3, 是24个0.1, 也就是2.4.
师:是吗?那我们来看一张图 (如图2) , 体会一下8个0.1乘3是24个0.1吗 (出示图形, 多媒体动态演示) ?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8个0.1乘3是24个0.1吗?
生:是。
师: (在竖式的右边相应写下板书) 个, 个0.1。
师:现在我们可以在横式上写上“=2.4”了。
师:接下来, 我们来研究一下生6提出的问题, 竖式到底该怎样写?这样吧, 先让他们自己说说道理, 看谁能说服谁?
生5:计算0.8×3时, 我是先算8×3的, 而整数乘法在列竖式时是末尾对齐的, 所以我认为0.8×3在列竖式时, 应该把3和8对齐, 而不应该把3和0对齐。
生10:哦!明白了, 原来是先按照整数乘的, 怪不得他把3和8对齐了。
师:这么快你们就同意他的看法了?现在生6觉得哪种方法更合适?
生6:生5的写法更合适, 因为是先按照整数乘法乘的, 所以要把3和8对齐。
师:大家觉得呢?
生:同意。
师:生6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给了我们讨论的机会, 相信他对竖式的写法理解得会更加深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 你们觉得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生:小数乘整数, 要先按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再点上小数点。
师:同样品种的西瓜, 到了冬天, 单价发生了变化, 每千克2.35元, 那么冬天买3千克西瓜又是多少钱呢?
……
二、教学心得体会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四十分钟的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创设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 得出了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更加简单的结论, 从而让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有了丰富的、深刻的认识, 并且这种认识过程是在学生非常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
其次, 授课教师是亲和的, 也是智慧的, 其总是能唤醒数学课堂的生命与活力, 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有同样的感受, 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何其轻松、何其美丽。特别是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列竖式的方法时, 教师智慧的回答深深地感染了笔者, 这更是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最后, 教师非常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 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 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能巧妙地实现数与形之间的互换, 使得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 让人有“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教学“8个0.1乘3是24个0.1”时, 教师借助多媒体, 动态演示了8个0.1乘3是24个0.1的过程。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了2.4的形成过程, 同时也通过“形”来感知数的多少, 既形象又深刻,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
摘要:数学课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如何顺学而教, 让学生自然生长, 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笔者以一次观摩课程为例, 谈谈自己的感想以及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小数乘整数,顺学而教,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3.“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三
学情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整数乘法并有一些分数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教材中“袋鼠跳”的例子与本地学生的认知相距甚远,所以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吃饼”作例题,希望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探究分数乘整数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折纸和涂色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折纸和涂色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一、旧知铺垫,迁移意义
活动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交流,激活整数乘法的意义。
问题:1.每次涂几格?涂了几次?
2.用算式表示一共涂了几格。
活动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交流,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问题:1.每次涂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涂了几次?
2.用算式表示一共涂了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活动三:对比两次涂色活动和所列算式,发现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设计意图】第一个涂色活动,激活旧知——整数乘法的意义,第二个涂色活动和第三个对比活动,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自然迁移到分数乘法中,让学生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二、实践操作,体会算法
活动一:用折纸的方法探究×3
出示改编的例题:小红和爸爸妈妈吃一个饼,每人吃了这块饼的,3人一共吃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
1.让学生列出算式×3后,教师提问×3等于多少?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用折纸和涂色的方法进行验证。(学生折纸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请一名学生将他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是怎样折纸、怎样涂色的,结果是多少。(板书)师追问:怎样看出×3=?
(预设:把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3份,所以是。)
表示什么意义呢?课件呈现“分饼”的过程。
(教师结合“分饼”的过程并一一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中“3”表示的意义。)
活动二:用折纸的方法自主探究×2
你能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找到×2的答案吗?
1.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学生折纸、涂色,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请一名学生将其作品贴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是怎样折纸、涂色的,结果是多少。(板书)
2.课件演示学生所说的折纸、涂色的过程,并一一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中“6”表示的意义。
活动三:继续用折纸的方法探究×5
能继续用折纸、涂色的方法找到×5的答案吗?动手试试。
1.学生折纸、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并一一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中“10”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折纸、涂色来解决分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再次感知折纸、涂色中所折射出的直观形象的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猜测算法,理解算理
活动一:猜想算法
1.大家能不能继续用折纸涂色的方法研究以下问题呢?(课件出示:×5。)
2.折纸、涂色虽然是一种不错的研究方法,但要解决更复杂的分数乘整数的问题,还需要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从刚才的几个分数乘整数问题中,发现了什么?
分母不变,用分子乘整数来计算。(课件呈现:分子×整数/分母。)
3.猜想对不对?还需要验证。请同学们举几个分数乘整数的例子,同时用折纸、涂色的方法一起来验证分数乘整数结果是否为分母不变,分子等于分子×整数!
【设计意图】设置障碍,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寻找分数乘整数算法的心理,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活动二:理解算理
1.学生举例,教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教师依据可操作性选出几题,让学生任选一题验证算理。
2.学生折纸、涂色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后,教师选几名同学说说他们选的是哪个题,怎样计算的,通过操作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涂色和表述验证的过程,初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感知合情推理。
活动三:得出结论
结合验证的过程,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交流中得出结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表述验证过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明确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计算下面各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 2×
交流展示,并说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算理,掌握算法。
4.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四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5.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2~3页,例
1、例2以及做一做。课标分析
“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小数乘法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小数乘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学习领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这为本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乘法的延伸和拓展,主要表现在因数由原来的整数变为小数。小数乘整数是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会给之后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正迁移。重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联想到用名数间的互换来解决问题。例1,是具体情境下的一位小数乘整数,例二,是两位小数乘整数的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已有知识的唤起。本节课学生较难理解的是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所以,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然后,联系实际情境帮助理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能理解和表述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能联系生活提出数学问题,发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解、表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小数乘整数》多媒体课件、其他必备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先来看几道复习题(课件出示):
1.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2.下面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分别扩大了多少倍?
1.3
2.38
5.329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一道整数乘法题(课件出示): 1 2 ×2 3 师:请你用竖式计算!(生算,一生板演)师:这位同学算的对吗? 生:对!
师:我们计算整数乘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计算要正确。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小数乘整数)【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符合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自主探究,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探究:出示图片
2、交流汇报
师: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看来每个同学都独立思考了,有自己思考的结晶。
师:我们先来看方法一,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把3个3.5相加。师: 3.5×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3.5相加。
师: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好办法!再看方法二。说说你的计算思路? 生: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也就是3元加5角,三个3.5元就是三个3元加三个五角。
师:结合数量的转换,把3.5元转换成35角,也就是把小数转换为——整数,然后算什么? 生:3元×3和5角×3。
师:也就是——算整数乘整数。这种方法也不错。继续看最后一种方法。先说说解题思路。
生: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然后计算35角乘3得105角,最后把105角转化成105元。
师:为什么要把3.5元转化成35角?
生:因为小数乘小数没有的竖式计算没有学过。
师:所以,也是先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学生在尝试中调动已有经验、发展思维、感受快乐。这一环节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3、竖式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买3个单价是3.5元的风筝的总价是10.5元,同学们,如果每一次计算小数乘整数都这样算的话,你们感觉? 生:太麻烦。师:那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师:可以啊!那就试一试吧!
师:你们会列竖式计算吗?我们一起算一算,你们说我来写。3.5×3,把3和什么对齐? 生:3和5对齐。
师:乘法竖式计算中,注意末位对齐。师:3.5元可以把它看成35角,扩大它的10倍,为什么要扩大10倍? 生: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
师:也就是先按整数乘法计算。35角乘3得105角,缩小它的1/10,就是10.5,所以,小数点应该点在哪? 生:0的右下角。
师:谁能再来说说用竖式计算3.5×3的过程?
生: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角。
师:小数点为什么点在0的右下角?因数3.5扩大了10倍,积105要缩小它的1/10变成10.5。
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不用写想的过程。(师边说边用虚线把想的过程框起来)
4、小组合作 师:这种方法你已经掌握了吗?下面,小组合作:你喜欢哪一种风筝?想买几个?算算需要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组之间汇报一下答案,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
师:做对的同学都举手,看来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已经掌握了,那两位小数乘整数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下一到题目。请你来来读一读。
5、拓展延伸
做一件儿童服装用布0.72米,做这样的5套衣服需要布料多少米? 师:该怎么列式,你来说。生:0.72×5 师:这里的0.72不是钱数,怎么用竖式计算?给你2分钟,赶紧来算一算。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你能说说用竖式算的过程吗?
生:把0.72扩大100倍成72,用整数乘法计算72×5得360,在把积360缩小它的1/100,最后得3.60.师:先算的72×5,(用手盖住小数点)是按什么方法计算的?(按整数乘法计算的)
师:为什么在3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呢?
生:把0.72扩大100倍成72,因数扩大了100倍,积360就缩小1/100.师:3.60和哪个小数相等?(3.6)
师:所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师:同样,用竖式计算时,不用写想的过程。(师边说边用虚线把想的过程框起来)【设计意图】:在学生出现多种算法之后,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点拨、引领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并在过程的表述中,深化理解。同类型题目的计算,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师: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师:怎么计算?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你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最后又干什么?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生:我知道了如果积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要讲小数末尾的0去掉。师:同学们收获课真不少,这都归功于你们的认真听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说说本堂课的收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顺势进行计算方法的总结,并明确注意点,有利于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学习。教学后记 :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r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r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6.《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感悟到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探索并运用“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要点出几位小数”的规律。
【教学设想】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与代数”的教学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改变计算烦琐乏味的状况。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在设计“小数乘整数”的一课中,努力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等协调互动、共同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的大课堂,从而使学生从中吸取一种理性精神,积淀一种数学文化。具体策略如下:
1、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是课改的亮点之一。让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计算,才能使他们感受到计算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计算的学习中去。教学伊始,创设了学生喜欢的“买风筝”的情景,得出“8×2,3.5×3,5.6×4”等算式,从而通过比较引出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激起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在应用部分又创设了“旗鱼3秒钟游的`路程和西瓜6千克要多少元”等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整数。
2、让已有经验成为突破难点的载体。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乘整数乘整数,初步理解算理感受算法,感受转化策略;然后脱离具体的“元、角”依托,将小数乘整数“数学化”,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出积的小数点定位的方法,从而有效构建起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让思维拓展成为计算教学的目标。计算教学的目标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双基“的层面上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其一,通过寻求“因数是几位小数,积就要点出几位小数”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验证,经历规律得出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其二,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其三,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竖式是小数乘整数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风筝店里放着哪些风筝,一起来看看。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销售的数量。
3、如果要知道每一种风筝卖出的价钱是多少元,该怎么列式?
4、观察这三个算式,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那剩下的这两个算式能不能给它们取个名字?(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开
(一)依托“元、角”之间的关系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1、分层尝试:3.5×3(板书),能做吗?
※你觉得自己能做的同学可以先独立做!
※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进行研究。
2、反馈交流:请板演的同学依次来介绍自己的思路。
3、回顾体验:刚才我们是怎么来解决3.5×3的?
4、尝试练习:算一算企鹅风筝的总价是多少元。
(1)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请板演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同桌检查竖式,并交流思路。
(3)感悟:小数乘小数可以怎么算?
(二)探索积的小数点定位
1、独立计算:7.3×50.73×5
2、反馈交流:说出你的计算过程。
3、比较体验: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得出:因数是几位小数,积要点出几位小数。
4、验证规律: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我们一起来进行验证。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要点出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4.76×12=
2.8×53=
2.30022×3=
104×0.025=
三、巩固
竖式计算:12.4×72.05×41.2×23
(1)独立完成。
(2)反馈校对。
(3)自我反思:通过练习,你觉得小数乘整数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小结
1、回顾:今天这节课学习什么?小数乘整数可以怎么算?注意什么问题?
2、过渡:下面,我们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五、应用
解决问题
(1)世界上游泳速度最快的动物——旗鱼,每秒钟游泳的速度达29.48米,3秒钟能游多少米?能游90米吗?为什么?
(2)西瓜每千克4.25元,买6千克多少元?20元够吗?30元呢?
师:如果要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的事情,给出常见
事物的单价,让学生来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已掌握,并且本节课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应该会很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和信心,能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教学具准备:
课本情景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超市里买过东西啊?”生答。师:“现在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到一所超市里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些什么?好不好啊?”生答。
二、新知传递 :超市购物
师;呈现自动笔及挂面的物品和价格,让学生了解事物和价格信息。
(1)提出问题一:亮亮买三支铅笔花多少钱?(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师生列出1.8×3的算式和竖式,出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小黑板上) 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得方法和过程。即,先把1.8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8,算出18×3=54,再把54缩小10倍变成5.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板书)
(3)让学使用计算器验算并交流计算的结果,使学生确信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4)解决问题(2)。
师先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先估算,得出:买25包挂面不到25元。
教师写出25×0.95的竖式,分别提出:0.95有两位小数怎样把它变成整数?等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学生的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学生板演。重点知道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把0.95扩大100倍,先算95×25=2375,再把237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23.75。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超市的物品价格来引入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深刻经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及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的自信力打下了基础。)
三、练一练。
第一题,鼓励学生利用“超市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用竖式解答”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我觉得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本课的学习效果。)
第二题,勇夺计算小冠军。
3.2×34 0.46×18
16×0.84 1.5×71
第三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从王家庄到刘家湾共行了2.4小时。王家庄到刘家湾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扩大10倍
1 . 8-------------1 8
× 3 × 3
------------ ----------
5 . 4 ------------5 4
7.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七
片段一:从生活原型中引发
师:(课件出示情境平面图)同学们,昨天,老师去到王大爷家种植的苗圃,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苗。这是王大爷家的部分花苗平面图,要计算出种植的每种花苗占地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满天星占地面积是2×2=4(平方米)。
生2:百合花占地面积是2.25×2=4.5(平方米)。
生3:月季花占地面积是4×3.3=13.2(平方米)。
生4:玫瑰花占地面积是3.8×2.7,我不会计算。
师:看来,这道题在计算时同学们的确遇到困难了。那么,困难在什么地方呢?
生4:老师,因为前面两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这道题是小数乘小数,不知道怎样去计算。
师:真是爱动脑的孩子。这没关系,你还没学过呢。
生5:玫瑰花占地面积是3.8×2.7=10.26(平方米)。
师:3.8×2.7的计算结果是不是10.26呢?请同学自己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解答。)
师:同学们,类似这样的面积计算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赏析:在计算教学中,要合理灵活地用好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选择与本地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计算教学。基于此,以上片段中,教师从“计算出种植的每种花苗占地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切入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问题,既引领学生主动将生活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并用抽象的算式表示出来,又充分体验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考过程。真正让学生在生活化数学运用中提升实践意识,感受计算教学的价值。
片段二:在探究思辨中感悟
师:同学们能估计一下玫瑰花占地面积(板书算式:3.8×2.7)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1:我估计玫瑰花占地面积大约是12平方米。
生2:我估计玫瑰花占地面积大约是9平方米。
生3:我估计玫瑰花占地面积大约是10平方米。我是这样估计的:把3.8看成4,4×2.7=10.8,所以只能是10平方米左右。
师:说得好。如果要准确计算3.8×2.7的得数是多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4:老师,可以像小数乘整数那样,用竖式来计算。
3.8
(板书:×2.7)
师:很好。你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3.8×2.7的积吗?在草稿本用竖式试着算算看。(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其间发现不同算法后指名板演,算式如下:)
(1)3.8 (2)3.8
师:同一个乘法算式,列竖式计算时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能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和这样计算的理由吗?(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5:我同意竖式(1)的算法。可以先把3.8×2.7当作整数38×27,然后把乘得的积上点两位小数,因为两个因数中各有一位小数,共有两位小数。
生6:我同意竖式(2)的算法。可以先把3.8×2.7当作整数38×27,然后小数点对齐,再把乘得的积上点一位小数。
师:我听明白你们的意思了,而且老师特别欣赏大家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很可贵。那根据你的理解来比较这两个竖式,你认为哪一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结果呢?
生7:我认为第一种是正确的。因为10.26与估计的大约9平方米或10平方米都比较接近。
生8: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8米是38分米,2.7米是27分米,38分米乘27分米等于1026平方分米,1026平方分米等于10.26平方米,所以,我也认为第一种是正确的计算结果。
师:大家一致认为10.26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3.8×2.7的积为什么要点上两位小数呢?
生9:我认为把3.8米和2.7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26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生10:我也认为积是两位小数。因为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8和2.7分别看作38和27,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26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26除以100,所以在积上应点上两位小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示如下分析推理图。)
师:你能看懂框里的意思吗?请解释一下。
生11:我是这样想的:框里的第一个箭头“×10”是把3.8看成38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7看成27是乘10;这样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
生12:他的意思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两个因数都乘10,这样,积就相当于乘了100,要还原到小数乘小数的积,必须除以100,所以在积上点上两位小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现在你们知道算法(2)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了100,算法(2)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26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8×2.7的积是两位小数。这样也就说明了3.8×2.7=10.26,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的确是10平方米左右。
赏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主要是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述片段中,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既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又让学生体验到过程的快乐。教学时,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为此,教师把“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利用已有的经验试算,接着通过提问“3.8×2.7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这一“问”使学生欲罢不能,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并适时呈现分析推理图,让学生思考框里的箭头图及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步步深入地完成整个推理过程。这样使学生不仅实现了从“算法”到“算理”的自然过渡,还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
片段三:在交流寻找中明理
师: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研究很有成效。想不想再挑战一下自己呢?
生(齐):想!
1.计算,直接说出它们的积是几位小数。
(1)1.9×6.5,积是()位小数。
(2)7.25×3.3,积是()位小数。
(3)0.15×2.8,积是()位小数。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答案并进行了比较。)
2.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2.3= 14.8×0.23=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两道题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师:刚才的分析很成功。不过老师觉得我们还应该再试一试,大家有信心吗?
生(齐):有!
3.请你来当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3.5 (2)15.4
(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谁能说说这两道题是否正确?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生1:第(1)题中得数的小数点位置不对,不应该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要看因数里共有两位小数,所以应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并点上小数点。
生2:第(2)题中因数共有两位小数,先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并点上小数点,然后才能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而不是先去掉零,再数两位并点上小数点。
生3:两道题都是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去乘,再看因数里共有几位小数,从积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师:说得非常清楚,真是了不起。那么,谁还能再说说小数乘小数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自己总结并概括了计算法则以及注意事项。)
4.竖式计算。(独立完成)
3.46×1.2= 10.4×2.5= 12.8×0.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8.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由整数除法的计算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的探究过程,体现数学的转化思想。
2.结合情境以及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内容中的PPT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用竖式进行计算。
2.8个1和5个0.1合起来是( )个0.1。
3.把16个0.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个0.1,也就是( )。
4.不改变大小,把13改写成一位小数是( ),把3.6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的相关经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理的基础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算法的基础是整数除法,这种复习性导入的设计,通过新旧知识的连接,为后面学习新知的探究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
师:图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生:已知条件是4周跑22.4千米,问题是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
师:这道题可以怎样列算式呢?
生:22.4÷4。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可以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求,速度=路程÷时间。(PPT出示:“224÷4=”“22.4÷4=”。)
师: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这两道题都是除法算式,而且除数相同,都是4。
生:第一道题的被除数224是整数,第二道题的被除数22.4是小数。
师: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小数的除法也会经常见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小数除法”,先来学习第一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
师:这道题应该如何来进行计算呢?请同学先独立进行思考,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练习本中,然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师进行巡视,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提出指导意见。)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解题方法。
生1:我想利用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将22.4扩大10倍,变成224。将4扩大10倍,变成40,就变成了224÷40。这样就将小数除法变成整数除法,可是后面的我就不会做了。
想法一:
把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你的思路不错,虽然没有算下去,却提示我们小数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解决。
生2:我是这样进行计算的, 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师:你是通过单位换算把这道题变成了整数除法,很好。虽然可以算出结果,过程却比较麻烦,如果没有单位转换的话就不能计算。
生3:我们学习了整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这道题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
师: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大家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提。
(生回答,师适时点拨。)
师:22除以4,商5余2,2不够除怎么办?
生:余下的2表示2个一,化为20个十分之一。
师:4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
生: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十分之一,合起来就表示24个十分之一。
师:商6应写在哪儿?怎样表示出6在十分位上呢?
生: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商6个十分之一,在商的十分位上写6。在商的个位5与十分位6之间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要与被除数22.4的小数点对齐。
师:如果没有小数点,商就变成整数了。所以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了?
生:对齐了。
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224÷4=”和“22.4÷4=”时,计算过程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板书课题。)
师小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也是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唯一不同的是要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出示做一做的习题:9.6÷4、25.2÷6、34.5除15。)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竖式的计算过程,更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个性化的再造。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尝试、猜想、验证,是整节课中的设计亮点。最后,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教学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的计算方法。)
※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出示题目,生练算式“28÷16=”。)
师: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应该怎么办?(生回答。)
师:余数12后面的这个0从哪来,可以添这个0吗?(生讨论,小组研究。)
师:通过交流活动,同学们知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可以添0后继续除。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在十分位上添0继续除。120表示什么?用120个十分之一去除以12商几?(板书课题。)
师:现在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你能解决吗?(生做题。)
3.教学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的计算方法。)
※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出示题目,生练算式“5.6÷7=”。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
师小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按照整数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个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例2和例3的学习难度就降低了。所以在教学时适度放手,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自主尝试竖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之中发现它们的特殊之处。】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算一算,试一试。
2.提高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你发现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吗?
3.拓展练习。
甲、乙两具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使学生深刻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及时巩固、练习并突破难点。由于本课的时间关系,习题量安排得不大,重在提高准确度。】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曾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在整个小数部分的学习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其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深藏其中的算理多、方法难,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我把对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集中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计算导入提示课题,为算法算理埋伏笔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理的基础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我在新课伊始阶段,通过几道复习题,对先前所学的小数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新知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设计,加强了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情境理解算理,初步形成计算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这些经历就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所以,在新课的开始环节,我借助了书中例1练习的主题图,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量关系列出一个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时,也就加深了他们对小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尝试竖式掌握算法,自主探究竖式练习
本节课中对于例1的教学用时时间长,因为我认为例1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而例2和例3只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1的算理和算法掌握了,例2和例3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释算式过程,并结合数的含义来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计算的过程,更弄懂了为什么这样算,并通过讲练结合、合作交流的方式,最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全课,完成练习,在反思中体验转化
由于整节课的时间关系,练习题在量上不多,但整体是有梯度的,由易到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反思整节课的过程中再次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形成了一定的计算能力,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只是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还应该加强。另外,对于除法竖式的写法,带有太多的规定性,留给学生探索的时间不够。在巩固练习环节,也应该多准备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体会算理和算法的运用。
9.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供情景复习:
昨天我们班共领45本硬皮本,每本3元,这些本子一共多少元? 列式:3×45,表示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被乘数、乘数、积)引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自主探究,引出问题
1、交流调查三峡工程建设情况。
师:你用什么方式,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哪些情况? 全班同学交流,关注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师:通过调查和交流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
2、出示情境图,提出要求。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三峡工程的资料。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
师:上面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生交流。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共同探究,尝试解决。
师:谁能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生独立列式计算,看学生能否根据数量关系和乘法意义列出合理算式。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生:一个因数是小数怎样计算?……
师:请小组讨论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生讨论并尝试解答。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展示各种算法,关注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师:我们重点来研究怎样用竖式计算。板书竖式,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师小结:把小数乘整数转换成整数相乘。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关系,试着说出来。
四、巩固应用
师:请你打开课本第94页看能否正确解答绿点标示的问题?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讨论完善自己的方法。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师:谁来介绍以下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交流,展示计算中的想法。注意算理的表述和结果的化简
五、课堂练习
师:91页,第1题请用竖式计算。
生独立计算,互相检查,看学生能够根据乘法意义正确列式计算。师:第2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忆交流,看生能否回顾所学知识。师: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小测:课本91页2(下面三道)要求列竖式。
10.《小数乘整数》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
第68页,例1和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二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纠正。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11.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二、复习铺垫。1、2、3、4、这个风筝漂亮吗? 每个5元,买3个多少元?买30个、300个呢? 指名回答。
观察,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探究。
(一)学习例1。1、2、3、4、5、出示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列式,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独立计算。
6、7、指名汇报。
师生总结回顾。问: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2、怎样计算呢?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展示。
4、师生回顾,理解算理。
(三)质疑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师板书。
四、实践应用。
1、基础题。
2、重点题。
3、拓展题。
4、开放题。
五、全课总结。
1、你学会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12.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第一课时,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经历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建立模型和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四年级的同学们很聪明,老师今天考考你们:
1元= 角 3元= 角 10角= 元 102角= 元
一、创设问题情境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连小学四年级的小明、小军、小刚也受到了影响,他们踢起了足球,即使在这么高温的天气里也是乐此不疲。这不,口渴了,他们三人到商店里买水喝。假如他们3人买同样的饮料。
1、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买3瓶娃哈哈矿泉水要多少钱?
预设2:买3瓶冰绿茶要多少钱?
2、你能解决吗? 1、1×3=3元 2、3.5×3=?
3、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哪道是我们学过了的,哪道还没有学过?
3.5×3和我们以前学的1×3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探究3.5×3的计算方法
1)、估算 4×3 3×3
2)、小组合作尝试计算
3)、汇报交流
方法一、加法 3.5+3.5+3.5=10.5元
方法二、转换单位 3.5元=35角 35×3=105角=10.5元
方法三、竖式计算(略)重点探究竖式计算
三、练习闯关我最行
1、尝试练习
1) 0.72×5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末尾有0)
2、对比练习
做书上做一做第一题、第二题
思考: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何不同?
3、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积的末尾有0要去掉。
4、勇争先夺红旗
2.5×4 2.4×3 3.5×2 3.3×5 12.5×8
5、极限挑战竞风流
用1、2、3、4、5 这5个数字和一个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乘一位整数(123.4×5)。能写几个算式就写几个算式,并算出积。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学习的知识,看看能派上什么用场?
六、爱数学吧 !
13.《小数乘整数》教案(定稿) 篇十三
1、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2、通过转化、对比的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3、培养转化的思想方法和探究新知的本领。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超市买东西吗?会算价钱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到超市买了一些东西,我们来替他们算一算所买物品需要多少钱,行吗?
多媒体出示:
1、口答 :
(1)一个风筝3.5元,小红买两个这样的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
(2)橡皮每块0.8元,小刚买3块这样的橡皮需要多少钱?
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说说答案。
师:这两道题和我们以往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师:小数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新授
探究一:推导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原理。
1、7.2×3=?
师: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
待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师引导学生复述:先将7.2扩大10倍得到72,72×3=216,再将216缩小10倍(缩1小到它的)得到21.6 102、师: 0.72×3=?又该怎样转换呢?
指名回答。出示答案。比较两道题的异同。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3、0.072×3=?
探究二: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
如果用竖式计算,该怎样列式呢?
1、尝试练习
竖式计算:7.2×3=?
(学生可能的答案:
2、学生尝试竖式计算:0.72×5=?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教师给出完整板书。重点:让学生结合板书讲清算理,)
(整体板书:2 5 1 ×)3.6 3 6 0 0.7 2 5 × 扩大到它的100倍(集体纠错,教师板演。)7.2 2 1.6
师:关于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认为哪个地方最容易出错?
不计算你能判断出积是几位小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随机出示几道题让学生判断如:1.2×12,0.023×34,76×2.04)
归纳: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先把小数扩大到它的n倍,使它成为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把积缩小n倍,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可以去掉。
三、学生分层练习
四、小结:
14.小数乘整数教案教学目标 篇十四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加强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准确地描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做幻灯片上整数乘整数的题,找规律解决新知。
师:现在天气很热大家可能都买过水果,如图西瓜2.6元每千克,苹果3.5元每千克。师:“买三千克苹果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计算?3.5×3表示什么?与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吗?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3.5×3,展示学生的算法 师:“这几种算法,哪种更简便?”
(重点探讨把3.5元乘3转化成35角乘3这种方法)
师:把3.5元转化成35角,也就是把小数成整数转化成了整数成整数了,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了
师:那位同学能完整地说一遍?
师:一个问题,同学们就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真了不起!你看,把不会的知识转化成会的知识来解决,这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你想买那种风筝,要多少钱,也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学生自主计算想购买的风筝的价钱,展示算法
二、共同探究,明理获知
师:“刚才我们是利用进率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如果不是钱数,你还会计算吗?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整数乘法来计算,并把转化的过程写下来.学生自主探究例2:0.72×5的计算方法,共同交流算法。
师:我们计算小数乘整数是怎样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的一般方法。(1把小数转化成整数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3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整数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有什么不同?得出小数乘整数的对位方法:末位对齐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对风筝和很感兴趣.风筝不仅是小朋友的一个玩具,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代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就是去年江苏小朋友为奥运所做的风筝,表达着他们对奥运的期待与祝福。那你知道做一个风筝需要哪些材料?
出示信息:做一个风筝需要竹条:1.6米,胶:1.6克,布:0.25平方米,丝线:25米,做6个这样的风筝各需要多少材料?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小结:小数乘整数其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积末尾的零可以去掉;整数乘整数因数都是整数,积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师:“做好了风筝,现在你们最想去干什么?咱们就一起出发吧。
出示: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氧0.035千克,26平方米的草地的每天能制氧多少千克?集体订正,并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四、当堂检测
幻灯片上的题和教材3页得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整数乘小数教案10-1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09-2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06-21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专题07-03
《小数乘小数》数学教案设计08-09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08-31
一个包含数论函数的方程及其正整数10-15
小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10-01
小数的加法减法教学设计08-3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