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2024-10-22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精选20篇)

1.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篇一

资源收集及环境创设:

1、每人两个杯子(内装水和牛奶)、花片、塑料盆一个;

2、人手一块抹布。

3、各种器具:塑料玩具、小筐、漏斗等。

4、每组一个大的塑料盆(供幼儿玩水用)

5、教室周围粘贴有关水的各种图片。

活动流程:

一、组织幼儿玩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幼儿可以自由地用各种器具玩水,启发幼儿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水是什么颜色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让幼儿分别品尝水和牛奶,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味道的?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让幼儿分别在水和牛奶中放入花片,让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知道水是透明的。

4、请幼儿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盆子里,让幼儿观察水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感知“流动”。

三、小结水的特性,自由观察教室周围的图片或自由玩水。

预期目标: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此活动中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了解水的特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2.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篇二

我设计的这套活动方案, 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展开, 旨在能有效地开展科普阅读社团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激发学生的科普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科学,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 以点带面, 在学生中形成爱读科普书的良好风气,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科普阅读活动, 使学生学会科普阅读的方法, 促进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使学生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三、活动实施

(一) 充分做好宣传工作, 让学生对科普阅读社团活动感兴趣

在社团创建初期, 组织者要利用好学校的广播站、宣传栏等做好宣传, 让全校的孩子、老师甚至家长都了解这个社团, 乐于参加这个社团, 在孩子们决定参加前可以用动手实验、观看科普视频等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从而产生科普阅读的需要。

(二) 有固定的阅读场所, 创设良好的科普阅读的氛围

与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协调, 开辟科普阅读室, 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科学实验室或科学探究室适当改进, 在室内布置一些阅读名言, 建立一个图书信息角, 社团成员、老师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图书资料信息用卡片公布, 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这个有别于图书角, 不把书直接放在书架上, 避免一些珍贵图书的遗失, 另外信息量也大一些, 便于管理) 。另外建一个生物角和一个自制实验器材角, 可提供学生上网查询等。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 开展多元化的科普阅读, 教师适时做好指导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的阅读,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网络阅读、视频阅读等。比如霍金的有关宇宙空间理论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深奥, 可是给孩子们看相关的视频, 学生就比较乐于接受, 这种视频阅读也许在不经意间就给孩子种下了一颗探索宇宙的种子。

教师的指导, 主要是引起兴趣, 提示方法。故事性强的有关科学家故事的作品, 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可操作性强的作品, 可以展示其中的操作;知识丰富的作品, 可以摘要讲一些学生前所未闻的知识。科普阅读的方法指导也是多样化的, 可以指导理清情节, 评论科学人物;可以提几个思考题, 要求读后回答;可以指导实验方法, 进行验证;可以指导做活页卡, 写上自己的感想或阅读后的奇思妙想, 然后把这些活页装订成册, 社团成员之间共同分享, 也可把这些资料上传到学校的网站, 千万不要让学生做无用的摘抄, 这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看视频资料提供的内容, 指导写观后感, 等等。对于科普阅读指导, 教师同样需要精心备课。

(1)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 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 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 使用网络查询;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 敢于对书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培养学生阅读反思的习惯等。

(3) 读后实践课。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 通过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探索、实际操作, 亲自获取知识和经验, 并且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解决周围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锻炼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 也是科普阅读课指导的重点。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种实践课并不是单纯把阅读的实验内容重复做一下, 而更主要的是敢于对问题产生质疑, 对实验进行改进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4) 交流评论课。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 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四) 科普阅读的组织与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低、中、高三个科普阅读的社团, 每个社团根据各个年级段的特点, 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精心选择, 不仅给孩子阅读科普知识类的读物, 更重要的是要普及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形成科学技能。如果只建立一个社团, 可考虑用复式班的教学模式。各社团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 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 以督促学生完成。

各社团设立一本《读书成长册》, 每个成员的阅读情况单独成页, 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五) 科普阅读的时间安排

固定每周两节课的科普阅读时间, 是保证科普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 如果阅读成为孩子们的需要后, 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会充分利用。

(六) 科普阅读的检查评价

(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对学生科普阅读的内容有所了解。

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篇三

活动名称:小班区域活动动物乐园

适合年龄:3—4岁幼儿

区域设置:开心书吧(图书区)、妙手生花(美工区)、玩具王国(建构区)、奇思妙想(益智区)、小动物餐厅(角色区)、梦想剧场(表演区)、梦想农庄(种植区)

一、区域创设意图

游戏是童年期的一种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一种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1.提供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单调,大部分以积塑拼插游戏为主。2.统一安排,硬性规定活动内容形式即玩什么,怎样玩不是由幼儿自己做主的,而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规定的。指导也较程式化,特别是游戏条件与环境创设不利。

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结合主题活动,投放相应材料,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同时让每一主题的内容在游戏区域中得到延伸和提高。教师结合主题、班级特色及幼儿实际情况等,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区域活动名称、目标及材料准备

1.开心书吧——小动物书屋

目标:(1)指导孩子如何取放图书、能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

(2)知道要爱惜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图书区要保持安静。

准备:小动物图书若干、泡沫地垫、小靠垫、小桌、书架。

2.妙手生花(美工区)——小兔手工坊

目标:(1)体验亲自做手工的乐趣。

(2)掌握撕、粘、折、搓、包等手工技能。

(3)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进行创作。

准备: 各色蜡光纸、皱纹纸若干、固体胶、彩笔、橡皮泥等。

3.玩具王国(建构区)——熊宝宫殿

目标:(1)体验给小熊宝宝盖房子的乐趣。

(2)在取放、堆叠积木的过程中,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在把积木时而堆高,时而围合的过程中,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准备:软体泡沫积木、废旧纸盒、薯片盒若干、各种建筑物造型图片

4.奇思妙想(益智区)——动物大发现

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了解他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初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建立简单的图画概念,学会辨别物体的特殊细节。

准备:小动物嵌板、动物拼图。

5.小熊餐厅(角色区)

目标:(1)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知道做客及接待客人的基本礼仪。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友好地与同伴交往、合作。

(3)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规范餐厅礼仪动作。

准备:小熊头饰、餐具若干、厨房用具、家具。

6.梦想剧场(表演区)——动物大舞台

目标:(1)体验参加舞会、表演节目的乐趣,激发幼儿的表演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能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及叫声。

(3)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准备:各种动物头饰、各种打击乐器、饰品若干、表演服张、音乐

7.梦想农庄(种植区)

目标:(1)体验种植各种植物的乐趣。

(2)了解种植的基本常识。

(3)掌握各种植物种植的栽培要点。

准备:各种植物种子、种植盆若干、土壤。

三、本次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流程

1.发起活动:

(1)介绍新材料与问题提出

“为了提高小熊餐厅的服务质量,我们准备了小熊餐厅菜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上面都有哪些菜?”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给客人做准备工作、上菜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巩固区域活动规则

插牌安静进区;学会轻声交流,友好合作;爱惜物品,收放整齐;只能在自己选择的区域里游戏。

(3)提出任务

今天的所有活动区都将开放,并且每个区的材料都很丰富,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相信你们一定会玩的很开心。希望在活动结束后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有什么新的发现?

2.快乐游戏:

(1)幼儿随音乐自主选择区域,插牌进区。

(2)教师细心观察幼儿游戏,针对重点区域进行指导,做好观察记录。

重点观察及指导要点:

观察角色区“小熊餐厅”幼儿角色分工是否明确,交流沟通是否通畅?教师平行介入或交叉介入对幼儿进行引导。

(3)活动结束音乐响起,幼儿自觉收拾整理各区的物品,安静就坐。

3.分享交流:

(1)引导讨论本次活动中最开心的游戏体验。

我们的游戏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你玩了什么好玩的?和谁一起玩的?能不能把你们完成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2)交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探讨解决的办法。

游戏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3)多种方式评价游戏的效果,对幼儿的表现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为下一次活动经验的提升作基础。

规则执行方面教师和幼儿个别点评。

经验提升方面小组展示。

收拾物品方面请幼儿集体互评。

作者简介:

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四

《铺路真有趣》是幼儿园中班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园是我家”中的一个子活动。这一主题主要是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了解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而“路”则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要素。有的路平坦、有的路崎岖、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凹凸不平,形状各异的坑。加上升入中班后,我们加大了科学区的投放,幼儿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动手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活动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探索欲望更为强烈。因此开展这样一节具有游戏趣味的科学活动——铺路是十分必要的,大大激发孩子对图形一一对应关系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纲要》在科学领域中要求我们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发现周围有趣的事情,并积极寻求答案。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特拟以下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5.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五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一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一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一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一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6.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策划方案 篇六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1 1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脑、搜集短片(世界各地、生命之源―水)图片、粘贴版、纸、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短片世界各地

师:你们看到短片中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人们都喜欢喝什么饮品

幼:蒙古人―奶茶,藏族―青稞酒、酥油茶,西方人―咖啡、可乐、啤酒,东方人―茶

师:你们最喜欢喝什么?

幼:果汁、可乐、雪碧、杏仁露、椰汁、茶、牛奶、豆浆、酸奶……

游戏:阳光饮料站“幼儿自取图片进行分类摆放,师生共同统计出饮品人数,贴在粘贴板上”

(二)白开水,益处大

师:户外活动和剧烈活动后会出很多汗,应该喝什么?

幼:喝白开水

师: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喝白开水?请幼儿再次欣赏短片:“生命之源―水”

教师小结

A:白开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能帮助人身体进行代谢

C:白开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儿歌“多喝水好处多”

(三)引导幼儿制作饮水表格

1、游戏“阳光饮料站”第一次游戏统计人数与第二次游戏统计人数进行对比

2、对比人数表贴在粘贴板上(喝白开水人数居多)

3、幼儿设计并制作饮水记录表格

4、鼓励幼儿日常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四)延伸活动:利用幼儿自制饮水记录表,每周五评比喝水标兵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2 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 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3 3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 1 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 号组:我加了 1、2 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 3 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 1 包、2 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 3 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 1 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 2 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 号组:我加了 1、2、3 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 4 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 3 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 2 号桌要加 4 包盐,3 号桌要加 5 包盐呢?(观察 3 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 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 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 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 6、7 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五、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4 4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

2、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活动。

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

(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

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

4、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 5 5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和作用。

设计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3、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二、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设计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设计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的?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三、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四、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设计提问:

1、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

2、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3、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4、经验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时候,我们既要节约,不浪费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确的使用肥皂,让肥皂把我们的小手、小脸、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掉身上的脏东西,杀死身上的细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肥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孩子们在洗手时只是草草的使用,并不是想用它把手洗干净,而感兴趣的是搓出来的泡沫。因此,仅用看看、问问、猜猜的方法认识肥皂,既不能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又不能达到发展幼儿思维的目的。

7.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篇七

一、科学活动“科学性”的内涵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及其核心价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刘占兰,200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促进幼儿学习科学的教育活动。它包含了家庭、社会、幼儿园等各类施教者对于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狭义主要是指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它和其他教育领域如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等共同构成幼儿园的课程,促进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王冬兰,20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因此,科学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着激发探究和认识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重视“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使孩子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

(二)科学活动的“科学性”

科学教育的本质特性是“科学性”,指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违背科学事实。科学活动中的科学性则包括:活动目标制定的科学性、活动内容选择和组织实施的科学性、活动评价的科学性等。这种科学性的体现,表现在是否以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和兴趣出发,是否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是否采用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让幼儿在亲身的体验和操作中获得有关事物和现象的科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与组织实施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回答“为什么教”。这个问题基于教师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以及核心价值的把握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是回答“教什么”。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时,应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从日常生活中,幼儿感兴趣或者幼儿所熟悉的周围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再者是“如何教”的问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同样也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感知来形成对某一事物的认识。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幼儿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操作感知,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在于支持、引导和帮助幼儿。

二、科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因此,在考察和评定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时,要考虑活动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一)确定目标取向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较为常见的目标取向有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朱家雄,2003)。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来表述的,它指向活动实施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在行为目标的表述主体上,常遵循两个原则:教育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常用的表述方式有“教给幼儿……”“使幼儿……”等;发展性原则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常用的表述方式有“能够……”“喜欢……”“乐意……”等。

目标取向不同,活动目标的设置方式也不同,活动目标设定的准确性,即活动目标的设置方式与目标取向的一致性,是考察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注重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生成兴趣或者活动的主题,但在现行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多采用的是行为目标取向,在具体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强调幼儿的探究和亲身体验、感知。所以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重点应关心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尽可能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采用发展性原则,用行为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二)确定并坚持核心的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的取向之后,要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通常我们的活动目标不止一个,在这些目标中,有核心的教学目标。核心的目标既关注幼儿当前的发展,也着眼于幼儿长远的、实质性的发展。在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全面性。具体的活动目标包括:科学的情感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知识。随着人们对科学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在全面发展的科学教学目标中,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就被放在了首位,即核心目标。

三、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对于教师来说,就在于“教什么”和“如何教”。坚持内容选择和组织实施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从幼儿本身出发,组织实施是否以科学探究为基本的方法。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活动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说:“备课,备的是幼儿,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通常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幼儿。

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教学计划,会为幼儿选择一些他们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能够促进幼儿了解科学现象或知识的教学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不是直接来源于幼儿,在组织实施时,如何吸引幼儿兴趣并使其乐于参与其中进行探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另外,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的主题也可来源于幼儿的提问和发现。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还是教师,受制于教师对幼儿兴趣的了解和自身的教学观念。我们更加倡导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

(二)活动内容的组织

活动内容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探究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操作感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贯彻科学探究的原则,就在于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操作感知来理解事物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常用的组织方式有观察、科学小实验、交流讨论等。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接着通过实验来验证已提出的假设,最后得出结论。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当一个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通过创设环境,为幼儿的操作提供相应的材料,来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发现。

四、科学活动的评价

从“科学性”的角度来评价科学活动的有效性,除了目标设置、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等,尤其要注意活动中的科学概念的直观感知和活动结束以后的总结。

(一)科学活动中的科学概念

在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时会涉及对科学概念的直观感知。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对科学概念把握不清,就会闹一些笑话,例如:在教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中,教师对“溶解”与“溶化”的概念把握不准确,一会儿是溶解,一会儿是溶化,整个教学活动下来以后,幼儿根本无法理解糖到底是溶解了还是溶化了。对于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把握是考量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科学活动,如果连基本的科学概念都把握不清,何谈其活动的有效性。

(二)科学活动结束后的总结

科学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有幼儿自主探索的部分或者实验操作以后,教师应进行小结,以加深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的理解,并引导幼儿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探究。而整个教学活动结束以后的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总结引导幼儿回顾科学探究的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最后得出结论,来帮助幼儿提升已获得的经验。

从“科学性”的角度来谈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中,确定目标取向并坚持核心的目标,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要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方式方法帮助幼儿获得对科学现象的进一步理解和感知。对活动结束以后的评价,则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科学概念的直观感知,以及活动结束以后的总结。坚持科学活动的“科学性”,是评判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摘要:<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中,教师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即对活动“科学性”的把握,才能谈得上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幼儿园活动的“科学性”,是决定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就

参考文献

[1]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8.源于生活的幼儿园科学活动 篇八

一、关注生活,从价值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活动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活动片断一我们身边的话题:在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时,我们都有会把一些豆类放在水中浸泡,再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可是幼儿会这样表述:“小绿豆和小黄豆变大了,发胖了。”他们很好奇种子的变化,有的幼儿说得更形象化:“因为它们喝了水,吃饱了啊。”“不是,是它们被水浸胖了呀。”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它们都鼓起来了。”……原来黄豆、绿豆、蚕豆都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现象,幼儿对这种现象不能用科学的概念去描述。

分析:我把幼儿在自然角关注的话题,设计了一节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了使活动更丰富,我上网对膨胀的现象进行百度查找,了解它的科学概念,再结合幼儿的生活为幼儿设计了物质遇水、遇热和遇热油产生膨胀现象的科学活动。为了使这个膨胀现象让幼儿在操作中建构新的概念,在遇水膨胀环节,我带来幼儿熟悉的黄豆、绿豆及幼儿平时不喜爱吃的黑木耳。为了让幼儿更清楚、有效地在课堂上展示其他物质的膨胀现象,我用视频的手段,把生活中常见的爆米花、虾片的膨胀过程搬到课堂上,扩大幼儿的学习空间。科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关注幼儿,从问题出发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

《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幼儿主动地探索,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在科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激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活动片断二感知乒乓球的遇热膨胀:在这一环节,我问:“这里有两个瘪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变回原来的样子?”杰杰说:“用手扳一下嘛。”他试了试,不成功。强强说:“用手搓一搓。”这可能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他试验没有完全成功。“有又快又好的办法吗?”大家陷入沉思。我班的那个大龄孩子吴比提议:“把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试试。”我按他的方法作了试验:将瘪的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放在透明的容器中)。果然,试验成功了,全班幼儿都很兴奋。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幼儿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又作一提示,说“它里面有什么?”(用保鲜袋装空气,引导幼儿说出乒乓球里有空气),“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会怎样呢?”,幼儿找到了答案,明白了乒乓球里的空气是遇热膨胀了,所以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一泡,是能恢复原样的。幼儿在惊喜中,了解到原来膨胀现象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分析:在这一环节,让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让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猜想解决问题:“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且在提问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给幼儿一段期望期。由于问题难度比较大,在提问时我视幼儿回答的情况,给予幼儿适当的提示:“乒乓球里面有什么呢?”幼儿立即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

三、关注环境,从经验出发给幼儿学习探究的机会

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

片断三再现生活情景:“请你仔细看看桌上的这些东西,它们放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耐心地等待着、观察着这些平时不起眼的材料被水浸泡后的变化。在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时,幼儿有条理地回答了三个问题:“我把什么放在了水里?”“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还有那些爆米花和虾片,它们又是怎么膨胀的呢?和幼儿一起观看了爆米花的膨胀过程。幼儿欢呼雀跃,亲历了再现生活中的情景,看到了膨胀的过程。在活动结束时,又将继续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幼儿:“那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的现象呢?”

分析:在“遇热和遇热油膨胀现象”中,我把生活中的实例——爆米花、炸虾片用录像的形式“搬”到课堂上,再现生活情景。幼儿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幼儿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让幼儿走出去,看看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膨胀现象的。“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遇冷膨胀的现象?”,将探究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使活动终而不止。在生活中,我们要做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引导。

9.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篇九

1、感知磁铁的吸铁特性,研究磁铁的玩法。

2、让幼儿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3、尝试运用磁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一些磁铁类相关的小玩具。

物质准备:人手一份活动材料:磁铁、铁制品、木制品、布制品、塑料制品等。

活动重点:

通过尽可能地鼓励幼儿进行实践,尝试将非铁制品与磁铁进行相吸,玩不同的磁铁游戏。

活动难点:

支持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学习同伴的经验,让每个幼儿都能有体验和发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故意把一些小铁钉撒落在地上,提出问题:“怎么办呢?请小朋友想个好办法,让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铁钉捡起来。”

试着让小朋友用磁铁去吸,总结出:这个黑黑的小东西叫“磁铁”。

二、认识磁铁。

让幼儿观察磁铁都有哪些图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

三、分小组动手操作:

1、让幼儿试着动手操作,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并且小组合理分工,一个小朋友担任记录员,一个小朋友担任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朋友认真地做实验,为那两个小朋友提供正确的信息答案。

2、教师大黑板上出示统计表,让幼儿上前打“∨”、“×”

四、生活拓展:

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能被磁铁吸住。为什么?

五、游戏:《小猫钓鱼》

小朋友用教师提供的小鱼竿去钓鱼,看看有什么发现?说说为什么?

六、总结:磁铁只能吸住铁制的东西。

10.小学科学活动方案精选方案 篇十

生:黑色塑料袋。

师:不打开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袋里装的是什么?

生:可以用手摸。

生:用鼻子闻也应该可以。

生:我觉得还可以用舌头尝。

师:真聪明,如果老师现在就让你来确定这个袋子是什么的话,你会怎么做?

生:先用手摸。

师:你为什么先选用用手摸这种方法?

生:我觉得比较简单。

师:可不可以先用鼻子闻或用舌头尝?

(学生自主的发生辩论)

师:对,不明的东西不能随便闻、随便尝,我们要注意安全。

师:我们每个组也有一个装有不明物的黑袋子,请小组长从实验桌中取出来,组织小组同学闭上眼睛,用你们刚才想的方法试试。

(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闭眼摸物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活动进行得非常认真,值得表扬。谁来说说你用手摸准了哪些物体?

第2组:我们刚才用手一下子就摸出了荔枝,因为我们感觉到荔枝比较小,而且表面很粗糙,。

师:用手能感觉到物体的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那些我们用手摸不能确准的,又该怎么办?

生:还可以用鼻子闻。

(小组闭眼闻物活动)

师:闻到了什么?

第5组:我们这个组的小华特别喜欢吃苹果,一下子就闻出了苹果的味道。

(其余各组各抒己见)

师:你的鼻子真灵敏。在用鼻子闻不清楚的物体时,鼻子离物应该远一点,用手扇一扇,然后慢慢的吸气。

师:还有一些通过手和鼻子不能准确感知的,怎么办呢?

生:还有一种方法可选用,那就是用嘴尝味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尝的。不过,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干净、安全的东西,你们可以放心尝。

(小组闭眼捏鼻尝物活动)

师:尝出了什么味道?是用牙齿、嘴唇尝的吗?

第12组:跟第2组和第5组一样,我们也是先确准了两种,我们刚才用舌头尝出了梨子的味道。

11.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 篇十一

【关键词】细节 兴趣 适度 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14-02

幼儿获得知识、认识周围世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从科学活动中学习到。《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明确的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真正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浓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加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而且还要开发幼儿的智力,让他们形成对人、对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兴趣是幼儿探索欲望的动力的老师与朋友,而且观察是探索的最有效的手段。一件物品或者是一种现象,都随时可能引发出幼儿的好奇心,最终引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桥梁。如何做到对媒介的把握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作一个老师就应该善于去发现孩子所关注的事与物,关注到发生中的关键处和与细节,而且还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积极、努力提升孩子的能力问题,比如说引导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思考,能使孩子自愿的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烈兴趣。所以“细节的捕捉”和“兴趣”在幼儿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探索性[1]。为此我们更需理解如何去开展幼儿科学活动。

一、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是他们求知欲强非常强,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好奇心, 特别是对一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活动,在他们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对于幼儿来说是百看不厌。对于幼儿对科学有积极的兴趣,他们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在合适的环境里,一定程度的和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带来的结果。幼儿几乎都喜欢在宽敞、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和想象,并且自由表达。由于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这些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二、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自然现象、人类、动植物类、现代科技等,内容涉及的面广而且量非常大[2]。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师,在繁荣的大千世界里,身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师,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最后才能让科学教育真正意义上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呢?应更多地为幼儿的生活服务在科学教育的内容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生活更好。所以教育应该以帮助人们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总是带着一种“任务”感去传递知识和教授技能。至于对“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何作用”,以及“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学到的知识”等问题缺乏思考。以至于导致我们经常发现幼儿的言行与认知脱节。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知识会难以被幼儿掌握、消化。家乡的本土资源是科学教育的内容最好的材料,让科学就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科学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里。我们就得要让幼儿学会懂得怎么样用粗浅知识去解释周围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们身边有着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比如高低不同的山、形状各异的石头、弯曲的溪流、各种各样的土壤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材料。

三、科学活动的开展

(一)创设有效的观察环境

有效的观察环境是什么呢?有效的观察环境并不是提供众多的材料,因为繁杂的材料可能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会不利于幼儿去观察事物。但是科学探索是非常严谨的,简洁的材料才能给幼儿带来想象空间才能抓住幼儿观察的兴趣:准备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在教室的中间摆上一张桌子,把清水缸放在桌上,这样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一进教就会被吸引住了,马上就会引发幼儿的第一次讨论:“老师放玻璃缸在这里干什么呢?”虽然这仅仅是一缸水,但是已经有引起幼儿的兴趣的导火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有效的观察

幼儿的兴趣源于对某事物的观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的材料去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食盐。老师提出问题:“把盐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候就要引起幼儿发现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往往幼儿都会目不转睛的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因为他们害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环节。很快有了第一次回答思考:“盐不在了。”“不对,食盐还在。只不过是沉到底水里了。”面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教师再次把水进行了搅动,当水波停止后,幼儿又有了第二次发现,得出他们第二次的结果:“盐怎么不见了!”“盐跑去哪里了呢?”“盐为什么会看不见呢?”对孩子的这些结果,教师不要进行任何的肯定或者是否定,反而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因为小孩此时有着大大的疑惑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给出有效材料,引发自主性探索

自主探索的环节里,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学习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投放的材料必须要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有具有学习的目的。在幼儿自主探索的环节投放的材料:白糖、洗衣粉、白色冰糖。这些虽然都是可溶物质而且还都是颗粒状,虽然看似简单,但这些材料可以保证观察的目的性、方向和有效性。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到许多不同的发现: 1.白糖需要搅动很久才会溶;2.冰糖由于颗粒大,虽然搅动了很久,但是溶化速度非常慢;3.洗衣粉放到水里,轻轻搅动就会产生许多的泡泡。幼儿在得出这些结果的同时,又会有许多新的疑惑,比如说:“洗衣粉在水里为什么会有泡泡?而且还会粘粘的?”“白糖为什么那么久才溶?”由此可见,有了新问题的出现将会是下一次探索的动力。

综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多么的枯燥乏味的事,只要带着兴趣,都会做的非常好,所以激发兴趣很重要。在幼儿园,如果开展科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给幼儿最大的鼓励,而不是对他们给出的结果进行否定,要让幼儿学会不断的发现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尽力去保护好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参考文献:

[1]陈英霞,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新课程(小学),2012.06.18.

12.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五部曲 篇十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把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列为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 可见“兴趣”之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使幼儿主动学习,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要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呢?

1. 用有趣的现象吸引幼儿

例如我和幼儿做过一个试验:把盐溶在水中, 鸡蛋就浮了起来。他们非常好奇, 而如果换成酱油、醋、糖等又会怎样呢?幼儿分组试验后, 非常困惑, 就尝了各个杯子的味道, 提出“这会不会跟味道不同有关呢?”

2. 设置悬念

在蜡烛的燃烧中, 孩子们发现罩在蜡烛上的玻璃杯的壁上有露珠一样的东西, 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讨论了很久, 有人说:“我知道了, 肯定是空气里烧出水来了。”还有人不服气说:“外面烧 (没有罩时) 为什么没有水呢?”“外面空气太多看不见。”到底怎么回事呢?孩子们急欲知道答案。但我提出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看看书上、电视里都是怎么说的, 然后再来做试验……在这解疑的过程中, 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3. 一定的挑战性

“强调科学教育首先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 获得终身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机制。”在“纸的力量”这一活动中, 我让幼儿通过拉纸、撕纸、压纸、揉纸来感知和比较纸的力量。幼儿很轻松地发现在不同方法的作用下, 纸的变化是不同的。尤其是在拉纸的活动中, 幼儿表现出很大的困惑:为什么薄薄的一张纸却那么难拉破呢?在这充满挑战的拉纸过程中, 幼儿探索的欲望就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二创设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物质的, 一种是精神的、心理的 (这里称为“科学文化环境”) 。

1. 物质环境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园所环境 (如科学发现室、饲养角、种植园、玩沙池等) 、活动室环境 (墙面布置、空间环境等) 、游戏室环境 (游戏材料、科学区材料投放) 以及教学材料等。我们应尽可能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 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2. 科学文化环境

科学文化环境包括幼儿心理环境、互动环境、评价环境、探索活动的开放性环境等。我们应该给儿童以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宽松环境, 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 发表不同意见, 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我们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积极思维、合作互助、不盲从等科学品质, 使幼儿在集体科学文化环境的影响下, 获得个人的发展。

三引导发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将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与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和感受, 进而理解、发现科学的原理和科学的奥秘。科学探究活动具有综合教育的作用, 可以帮助幼儿获得难忘的亲身体验, 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领会。同时, 我们应该将这些知识作为载体, 发现是孩子是如何思维的, 是如何接受这些知识的, 目的是启发孩子的智慧。科学活动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 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引导幼儿去发现知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一般的流程是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还可以加入搜集相关资料一环。活动过程中, 教师应多观察, 记录出现的问题, 列出总结时大家要一起探讨的问题;在幼儿遇到困难时, 引导他们解决。尝试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无疑使幼儿体会到如何去思考, 感受到影响事务因素的复杂性, 学习多角度考虑问题……另外, 探究的课题应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使幼儿的耐心、信心、和恒心等科学品质得到培养。发明家爱迪生曾说:“每一次尝试的失败都会使我在科学的探索中迈进一步。”我相信当孩子们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时的心情一定是最美丽的。

四互动合作

“一个理想的课程必须提供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 通过老师或儿童之间的接触和合作, 去寻求对彼此均有意义的学习。”互动主要可以分为三块:外围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1. 环境与幼儿的互动

环境与幼儿的互动包括幼儿园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前已述及。家庭环境是一块非常重要的领域, 我们应更多地争取家长对幼儿探究活动的了解和支持, 请家长给孩子买一些科学图书, 陪孩子看科学类电视节目, 如:“奇趣大自然”“动物星球”“科学探索”等。社会环境与幼儿的交互主要是幼儿去了解现代社会的各种工业、科技产品、通信设备等。如组织幼儿参观工厂, 了解他们的设备、机械的工作程序和原理, 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组织幼儿参观邮电局、派出所、自动取款机、超市等, 寻找科技产品在这些地方的应用, 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 而农村幼儿园更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大自然。

2. 师生互动

《纲要》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有集体的讨论也有小组活动, 有老师与集体的对话, 也有老师与个体交流。师生互动贯穿在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对话, 还包括对幼儿需要的满足和引领, 对幼儿的支持和鼓励, 包括倾听孩子, 启用你全部的心智去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 并且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甄别他们行为与需要的合理性, 做出以促进孩子发展 (而非某个教育原则、教育计划) 为基点的最适当的教育者的回应。

3. 生生互动

在“染纸”活动中, 有的幼儿发现用绘画纸染出来的颜色非常淡, 用牛皮纸、蜡光纸根本就染不上去。幼儿在相互交流后都选择了餐巾纸, 因为它染出来的图案非常美 (吸水性) !但有的小朋友把纸浸在水里时间太长, 纸都烂掉了。大家交流后, 很快发现只要在颜料水里轻轻一点就行了。通过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进行探究, 整合了内容与手段, 幼儿在小组的活动中交流意见、在他人的发现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的不断思考, 完善自己的想法或建构新观点、新策略。幼儿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他们更需要通过亲身的经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 需要通过相互的倾听来了解不同的观点, 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来丰富个人的理解。此外, 合作精神是当代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幼儿得到了小组合作、群体合作的实际锻炼。

五评价激励

《纲要》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评价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评价主要从教师和幼儿两个角度进行。

13.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十三

1、结合已有资料及生活经验,大胆谈论对云的认识。

2、运用合适的材料、方法表现云的形态。

活动准备:

蓝色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云。

1、应道幼儿观看幼儿活动材料中云的图片。

2、谈论集中云的外形和相关天气。如积云,胖胖的,又浓又厚,像一座山,形状易变;卷云,像羽毛,一行行,一群群;厚云,宽大,灰色,位置很低。

3、这些又大又白、一簇簇在天空中到处浮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4、他们不是棉花,不是肥皂泡,不是软糖,他们是成千上万吨水漂浮在高空中。

二、我看见的云。

1、引导幼儿在蓝色纸上用棉絮或白色油画棒表现出自己看见的雪白、柔软的云,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说一小段话,教师帮助其记录。如;云像一座座山,云连起来像蘑菇等。

2、将幼儿的画一张张贴在墙壁上,供幼儿相互欣赏云彩壁画。

三、游戏:白云乌云。

1、教师说“白云”,幼儿边做蝴蝶飞的动作,边念“白云飘飘天气好”。教师说“乌云”,幼儿边做蹲下的动作,边念“乌云滚滚要下雨,快快停下避避雨”。

14.大班科学活动方案:沉浮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15.谈谈幼儿科学活动环境的创设 篇十五

一、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 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 教师首先为幼儿创造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往往是成人不注意的事情, 是大多数幼儿的自发探索, 特别是“偶发性科学活动”, 教师要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活动中, 我们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 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 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来源, 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 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 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无数疑问, 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 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

三、教师为幼儿创造可供探索活动的物质环境

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为了使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活动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一 ) 创设种植区和自然角

让幼儿自由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及它们生长需要的条件。如让幼儿观察同种植物接受光的照射不同, 而生长情况不同;不同种植物的叶子长得不同。

(二 ) 创设饲养区

让幼儿饲养并观察小动物, 如饲养小金鱼、大龙虾、小兔子等, 并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 ) 创设实验区和操作区

在实验区和操作区投放弹性材料、磁性材料、浮力实验用品、放大镜、万花筒、雨花石等,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实验用品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启发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 引导幼儿进入科学圣地。

(四 ) 创设幼儿园科学发现室

科学探索区的创设应充分考虑水源、光源与其他区域间的影响, 尽量选择离水源近、光源充足、安静的角落作为科探区, 这样不但方便幼儿取材, 还能够让幼儿自由、安心地进行探索活动。设立科学发现室可以让幼儿独立或合作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索, 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 发现并肯定他们的创新思维, 观察与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四、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的科学探索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要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 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宽松的心理环境意味着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 心理需要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满足, 由此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 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 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科学探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 尊 重 孩 子 的 发现

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 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探索行为加以鼓励和支持, 幼儿就会感到自己是被教师接受的, 因而能够毫无疑义地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发现, 支持并引导幼儿正确、安全地进行观察, 那么事情的结局才是我们想要的。

(二 ) 善 待 孩 子 的 错误

在科学探索中, 幼儿犯错误是正常现象, 幼儿的年龄特征会让他们的观察存在局限、推理不合逻辑或解释不符合事实等。很多时候孩子观察到的东西也会存在错误, 但只要老师给孩子纠正错误的空间,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幼儿的科学活动离不开探索过程, 而探索过程与环境密切相关, 环境对幼儿探索科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不管是物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宽松的环境, 让孩子在环境中互动, 在探索中体验快乐, 在成功中拥有自信。

五、集体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教师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育活动, 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相信幼儿, 大胆解放思想, 从一开始就要放手, 凡是幼儿能观察到的就让他们自己观察, 幼儿能说的就让他们自己说, 幼儿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

六、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 教师要抓住机会, 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 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教师的引导要适度, 不能把幼儿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变成教师讲解科学的活动, 应以幼儿自己探索为主。如果我们觉得幼儿探索的内容确实很有价值, 则可以进一步探索, 把探索活动延伸到活动室继续进行, 就此组织专门的正规性科学活动。

七、大自然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广阔天地

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大自然, 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到田野里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到果园里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到树林里采集树种到河边观察游来游去的小鱼。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到四季的不同, 让幼儿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感觉无穷乐趣。

八、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丰富科学教育内容

信息时代, 幼儿不断接受大量信息, 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 贴近幼儿生活, 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 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 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的、和现代科技有关的内容, 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 以开阔幼儿的视野, 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总之, 在进行科学教育时,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贴近幼儿生活,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充分调动每位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幻想, 激发幼儿追求科学的欲望, 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身体、社会等方面得以全面、充分发展。让他们尽情遨游于科学的知识海洋, 共创二十一世纪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幼儿的探索活动与环境息息相关,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离不开环境创造。只有充分利用环境, 才能促进幼儿发展。构筑丰富、有趣的物理环境, 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的科学探索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 充分利用区角、材料及人文等, 从“硬件”到“软件”进行环境创造, 让幼儿在环境中互动, 在互动中探索, 在探索中构建知识体系。

16.三问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篇十六

一问:探究方法是否适宜?即使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吹气球也是一个力气活,对幼儿的肺活量是一个考验。在第一次、第二次吹气球的操作中,幼儿明明是不可能把气球吹大的,但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仍会费很大的力气去尝试。而这样多次无效而费力的尝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呢?到了后面,他们还有力气再操作吗?这样的方法对于探索空气压力是不是必须的呢?

二问:探究过程是否开放?从“不可能”到“教师能”,再到“为什么能”,这个过程看起来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实际上仅仅是让幼儿在验证教师的假设。这样封闭的操作过程有利于幼儿科学问题的形成吗?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吗?对于幼儿成长有价值吗?

三问:探究结果是否科学?我们知道,一个科学结论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研究过程。在这一活动中,且不论教师的解释是否合理,单看在实验中影响气球吹大的因素(幼儿的力量、气球的弹性、瓶子的大小等)是否得到应有的控制就值得研究。在这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没有被发现和排除的情况下,教师就急于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不科学的。

17.读科学系列图书活动方案 篇十七

2012年广州市小学生“科学家与科学发现(发明)” 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为深入开展我市教育系统“书香校园”阅读活动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在2011年“读科学系列图书”之“科学与我”主题阅读活动的基础上2012年组织以“科学家与科学发现(发明)”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

二、活动主题科学家与科学发现(发明)

三、参加对象在校1—6年级学生

四、组织

一以自愿为原则报名参加。市小学语文教研会团体会员、羊城儿童分级阅读实验学校应积极参加该活动。

二采用市、区县级市、校三级组织相结合的方式。由市统一部署确定阅读活动主题及方案以区、县级市或学校组织本次活动。

活动时间 2012年3月——2013年2月

六、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科学家与科学发现发明”阅读内容为科学人物传记等系列书籍。阅读书目可参考广东省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及我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工作组推荐的书目也可由各区县级市、学校及学生自行选择。倡导学校和班级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外阅读课程设计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课外阅读活动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大学生语言输入量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生活提高语文素养。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阅读科学人物传记写读后感讲科学家的故事 2012年3月——7月

学校在以往组织学生阅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策划、组织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暑假期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活动推荐书目或学校自行选推书目中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学校语文科组要承担本阶段工作的具体指导。

阅读活动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构建学生健康的阅读生活。同时要紧密围绕我市读书活动“书香满校园悦读越幸福”的主旨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并共同参与“科学家与科学发现”主题阅读活动。倡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介绍和传记等书籍了解科学家与科学发明发现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热爱科学、勤于观察、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接受科学家伟大人格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读书摘记组织学生开展讲读“科学家的故事”等生动活泼的活动。本次活动的成果主要有二

一是读后感倡导教师写读后感下水文与学生分享阅读乐趣

二是开展讲读科学家的故事比赛。

第二阶段暑期阅读进行创意读书成果创作

2012年8月——10月

此次读书活动的成果形式主要为读后感和创意读书卡或手制创意图书、创意科学情景漫画。在发动学生广泛阅读科学系列图书的基础上各区县级市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读书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推进阅读交流。围绕“科学家与科学发明发现”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写阅读摘记或书评制作创意读书卡或手制创意图书、创意科学情景漫画巩固阅读成果。

创意读书卡、手制创意图书及创意科学情景漫画要求内容符合活动主题。创意读书卡可以是单张读书卡也可以是系列读书卡形状或结构可以有自己的创意手制创意图书可以是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是某个科学小发明或发现的故事等图书形状或结构可以有自己的创意创意科学情景漫画可以是一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2012年9月——12月

以区或学校为单位组织前两阶段的成果展示活动。可以实地也可以网络与实地相结合对师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优秀成果如班级读书会案例、创意读书卡、手制创意图书及创意科学情景漫画等进行交流分享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推动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自愿参加小伙伴网组织的阅读活动测试活动

七、评奖

18.幼儿园科学教学设计活动方案 篇十八

大班幼儿对空气都不陌生,但认识尚处于“知其存在”等基础层面。由于空气无处不在而又无色无味,又根据孩子爱玩、好奇等天性,活动中我将空气与发射“炮弹”相结合。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发现与空气特性有关的现象。进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体验与交流中真切的感知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经过尝试、比较,探索使用空气炮的最佳方法。

2.在操作游戏中,感受并发现空气能产生推力的有趣现象。

3.游戏时,能与同伴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型号PVC管若干(长、短、粗、细);泡沫小球;示意图;飞机粘贴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是小小解放军

1.幼儿分蓝队和绿队入座,角色扮演,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今天有一个新角色—解放军。你们知道解放军是干什么工作的么?”(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2)教师:“我们来学做一下解放军吧!立正!敬礼!”(幼儿学做动作)

2.介绍操作材料及规则

(1)教师:“解放军打仗需要武器,我们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但是解放军也是非常有纪律的,听到集合令,立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2)介绍炮管和炮弹,细长型、双头封闭型两种发射管。

二、战前训练

1.提问:如何才能将炮弹发射出去呢?根据自己的猜想,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将炮管和发射管进行组合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2.幼儿选取炮管和发射管,自由练习,尝试发射炮弹,初步感知空气的作用。(提醒拿细长管的幼儿换成短管进行尝试发射炮弹)

3.分享讨论:为什么短管也能把炮弹发射出去?是什么推出了炮弹?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4.出示原理图示,小结:炮管里也存在空气,短管推动炮管里的空气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三、军事演习

1.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我即将要进行一次军事演习了,比一比谁的炮弹打得又

远又准。”(幼儿分蓝、绿队,面对站立,用“炮管”将炮弹打入对方的框子中。)

2.幼儿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关注到影响炮弹发射距离的各种因素。

3.经验分享

(1)提问:“如何把炮弹打得更远?”幼儿自己表述,并做以师范。

(2)教师小结:对准目标、用力快速推动炮管才能将炮弹发射成功。

四、射击敌机

1.出示飞机粘贴图

教师:“看!空中有两艘敌机飞来了!我们不论是蓝队还是绿队,都是中国的解放军。我们团结合作,怎样可以射击中它呢?”

幼儿讨论发射方法。

2.出示图纸,介绍秘诀

(1)幼儿解读图示,探索发射炮弹的新方法。

(2)教师小结:将“发射器”快速从“炮管”中抽出来。

3.威力炮管射击

幼儿面对有粘性的“大飞机”,用新的方式发射“炮弹”。

4.提问:为什么这种发射方法会让炮弹的威力变大呢?

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更大的“炮管”发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再次探索。

活动反思:

19.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策略 篇十九

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 他们只有在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 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 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因此, 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们提供科学信息, 能引发他们探索活动兴趣的物质环境。而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 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反映幼儿周围生活的现象,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选择科学活动的主题时, 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新奇的,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适合教师能组织开展的, 绝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 且适宜集体或小组幼儿能共同探索的, 有经验共享价值的活动。其主题必须是最基本的, 有多种探索可能的, 具有代表性的。

1. 幼儿园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应重视三性

⑴启蒙性: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史启蒙教育, 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具有启蒙性, 应选择幼儿以理解的周围环境中简单粗浅的事物为宜。

⑵可接受性:由于幼儿感知能力与思维特点, 凡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幼儿就较易接受, 所以教材的选择上应具有可接受性, 应选自幼儿身边的科学。

⑶科学性:科学及时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探求客观真理, 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具有科学性, 要戒除偏见与迷信。

2.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贯穿三个原则

⑴选材要有广泛性原则:凡是幼儿感兴趣、相了解, 能感知的, 无危险的, 都可以引导幼儿去接触。但是内容要求要浅易, 不强求幼儿学习抽象概念, 背诵科学定义, 而是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思想, 构建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⑵选材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原则:今天的幼儿生活在一个新的科学世界中, 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层出不穷, 渗入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中。新信息就象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幼儿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自身感官获取信息。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地引导幼儿去注意周围的现象, 去发现事物的变化, 增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因此, 要注意捕捉新信息, 抓住教育契机, 渗透新观念, 例如:环保意识、发展意识、创造意识。

⑶选材要顺应幼儿认识活动的有序性原则:许多科学现象的出现是有时间性的, 因此, 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就以时间为序, 从而把有关内容编在一起, 例如, 春天认识小蝌蚪, 夏天观察蝉, 秋天认识叶子, 冬天认识雪等。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物质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 提供的具体操作材料不仅能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有效的载体, 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要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获取不同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 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以及阶段教育情况, 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

1. 提供的材料与活动内容中某一科学概念有关, 使幼儿能利用这些材料, 揭示出有关科学现象和原理。

2. 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同样是玩一种玩具,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求就不同。

3. 材料提供充足, 便于幼儿选择和探索, 例如在同一种活动中提供多份相同的材料, 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幼儿争抢玩具产生的争执, 而且可以及时满足幼儿的多种愿望。

4. 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活动兴趣, 同时又安全卫生。以防止幼儿在操作过程中, 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期不是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关键期, 而是萌发对事物的兴趣爱好, 发展智能, 形成良好学习探索习惯的敏感区。幼儿科学教育所追求的不是以大量的知识充斥着幼儿的头脑, 而是带幼儿去经历、去尝试、去发现、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激发兴趣, 发展能力, 培养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索的习惯。因此,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多用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游戏法、测验法、分析推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运用多种感官, 并从中构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应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 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带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和建议, 问题和建议的内容要由浅入深, 环环紧扣,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开放性, 使幼儿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要掌握好活动节奏, 调控制好活动时间, 保证幼儿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应保证幼儿有充分实践观察的时间, 保证有让幼儿充分探索思考的余地和表达交流的机会, 防止幼儿出现来不及做或分散注意的现象。

总的来说在科学活动探索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从而形成一个科学教育的良性循环圈, 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 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充满知识竞争的世纪。为迎接21世纪科技发展的挑战,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提出“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的总目标。21世纪的挑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 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新一代要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

20.谈谈怎样上好幼儿园科学活动课 篇二十

【关键词】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科学活动

一、选择活动内容存在偏差

很多教师在选择教育活动内容时往往过分注重新颖性、系统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独到与创新。其实,吸引孩子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有的内容虽然新鲜,但不易为幼儿接受,这样势必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

我曾观察过一节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指纹》。应该说这个内容是非常新颖的,但由于指纹细密、不易观察的特点和教师过分精确的表述,使幼儿感到生涩难懂,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又如:我曾组织幼儿进行过一次晨间谈话,这天恰巧出现了沙尘暴现象。从早晨入园时就发现这种现象,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因此,在晨检时引导幼儿充分讨论自己亲眼看到的现象以及个人感受,并在此基础上以自然生态观点向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收效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在户外活动中,看不到幼儿摘花拔草的现象了。这种看似随意,却又有着明确目的的谈话为激发幼儿的爱心、善待生灵、关心、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是幼儿常见的、熟悉的、不为他们所注意,但又能引起其兴趣的、易操作的内容。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望。当然,科学必须追求精确,但对幼儿来说,精确就是需要让幼儿初步树立科学的思想,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探求科学活动的过程,而非专业术语的精确表达。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

二、活动认识和运用上存在差异

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偏离了常规而感到焦虑不安,在操作中的儿童亦会如此,他们用来探索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不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导”的过多,限制过死,急于求成,剥夺了幼儿思考、探索的机会,从而扼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探索活动是幼儿的一种主动活动,也有人把这种主动活动看成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活动。持有这种错误观点的教师虽然对活动内容和目的心中有数,但却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对幼儿听之任之,结果违背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根本目的。

其实,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主体指导和帮助另一个未成熟的主体认识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体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即“师生皆主体,教师要主导,学生要主动。”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和对游戏目标的说明以及实现目标方法的提示,幼儿的好奇心强,探究事物的兴趣浓厚,但能力有限,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帮助,教师只有发挥主导作用,以满怀期待的心理对待每一位幼儿,延迟自己的判断,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机会去探索、发现、创造,用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下学科学,才能满足、保护、发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重视正规,忽视偶发

所谓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幼儿科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准备充分、计划性、目的性强,所以往往能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

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所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这种由外界情景所导致的围绕偶然发生的事情,由幼儿自发产生的科学活动,就是所说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如: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蚯蚓吃什么,壁虎在墙上为什么掉不下来……正所谓琳琅满目、俯拾即是。偶发性活动对幼儿来说所获得的经验更直接、更有趣,印象也更为深刻,是引导幼儿认识世界的最佳时机。但由于教师事先既无计划,又不提供材料,且多数是发生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有时幼儿提出的问题古怪、幼稚,但却让教师措手不及,有的教师为了“顾全面子”,在孩子面前不懂装懂或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提问常常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下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总之,科学活动在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我们应转变观念,正视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使幼儿科学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张克飞)下一篇:项目地产中介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