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2024-11-26

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8篇)

1.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一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情况,更好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在我校初

二、初三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其中参与的学生初二共149人、初三共143人,设计的问题共10个,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另外,还请学生就未涉及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建议写成书面材料。现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简要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归纳

问卷调查显示:

1、学生对物理课非常有兴趣的占30%,兴趣一般的占47%,有的有兴趣,有的没有兴趣占23%。

2、认为能通过物理课堂问题的回答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占49%,一般的占48%,不能提高兴趣的占3%。

3、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靠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占57%,靠老师的点拨的占28%,靠同学提醒的占15%。

4、在老师提问中不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67%,先提问再给一定时间思考后再让回答的占75%,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8%。

5、在老师提问时愿意回答的的占37%,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后再回答的占55%,想听其他同学回答的占6%,不想回答的占2%。

6、认为在回答问题后,老师能说激励语的占55%,回答错老师应该纠正的占33%,能接受不说任何话的占8%,没有想法的占4%。

7、认为老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占55%,不能体现重难点的占30%,对自己没有帮助的占15%。

8、认为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占13%,在课堂教学中喜欢互动交流的占67%,喜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占14%,没有想法的占6%。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方式及提问的时机都是有着比较高的期望,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技能。针对反应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课堂提问的方式

1、材料的运用情景的创设

学生更喜欢教材以外设置的情景材料,而且材料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应包括图表、影像等。

2、学生的反应和回答

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希望老师提问的对象能是全体学生。大多数希望通过独立思考来解答问题。

3、问题的设计和展示

学生希望老师的提问与实际生活多联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也可以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增加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信息来源,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

㈡、课堂提问的内容

1、问题的难易程度

多数学生喜欢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

2、问题的目标要求

学生希望更多的关注理解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单纯是知识的再认、再现。

㈢、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回答一些,但不够完整。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以表扬、肯定为主,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2、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老师的做法

学生希望老师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总结反思:

1、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

2、注重与高考的衔接,像高考靠拢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新视野、新角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科能力,适应新高考的形势。

3、以能力为核心,重视基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本次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都是课堂提问中应着力关注、着力改进的问题。愿与同行共同努力,以有效提问为突破口,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

2.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学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杜威到布卢姆, 从斯金纳到加涅, 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而这一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更是得到了新的发展。实施新课程以来,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再一次成为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自2012年起, 我们开始进行广西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桂林市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高中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也为了给今后研究和改进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分别在临桂中学、临桂区第三中学、临桂区五通中学三所高中共2006名学生中组织了一次“高中英语有效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一、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过程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完全希望老师课前交代清楚本课或单元教学目标”的学生占39.6%, 另外还有34.9%的学生也有同感, 这反映出多数学生希望开始上课前就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就有方向。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围绕目标探索、追求。由于学习目的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与其要求的体现, 因此, 长期坚持提示目标,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7.5%的学生坦言“说英语时, 希望老师即时指出错误, 以提高表达能力”;26.5%的学生也认为, 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出现口语错误时, 希望能得到及时纠正。当然, 如果教师对这些错误有错必纠, 势必会打击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影响其表达的流利性。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 不及时纠正, 这些错误又可能出现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教师应对学生口语错误的严重程度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 充分把握好纠错的时机, 采取灵活多样的纠错策略, 帮助学生克服因出现错误而造成的语言障碍, 发展自我纠错能力, 提高口语水平。

43.6%的学生认为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采取改进的措施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36.5%的学生也认为英语学习要多反省, 找出差距。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育部2013)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对自己的语言认知水平和语言运用。

对于“是否希望老师根据学生程度布置个性化的作业”的调查可知, 72.7%的学生有类似的想法, 这样, 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可能是不同的,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作业不再“一刀切”, 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吃不饱”, 基础较弱的学生也不必在难题上耗费不必要的时间;教师要“转变‘作业观’, 必须从狭义的练习中跳出来, 把作业布置视为学习任务的设计, 使之成为支持学习进展的载体与线索” (张丰2011) 。“个性化作业”的探索为减负增效、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39.3%的学生“希望老师每个单元能指导我们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归纳和整理”, 34.7%的学生也觉得“每个单元学习后老师都会帮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但学过的知识还是比较零碎, 甚至有些知识还会遗忘, 有必要把单元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就要求教师把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与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有效地使用, 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在“我喜欢测验和考试, 因为我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的调查中, 10.1%的学生完全不赞同, 36.9%的学生觉得测试与考试无趣, 仅19.3%的学生非常喜欢通过测试和考试获取成功的体验, 还有33.7%有同样的感受。这就表明仍有学生对英语测试和考试有排斥态度。利用考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考试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感到羞耻, 而是让学生取得成功, 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 教师平时的试卷中要设置适合他们的题目, 既不会浪费考试时间, 学生还会为必定取得的成功去付出努力, 品尝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过程的调查可以看出, 学生对教师及其“主阵地”———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培训模式和手段应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对高中英语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 认为“在英语课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听讲, 善于做笔记”的学生占16.9%, 另外还有32.2%的学生也表现不错, 完全不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学生仅占6.4%, 通常不能的占12.3%, 还有32.2%没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和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教师应提醒学生适当地做好课堂笔记, 及时对学生提出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 还要坚持检查与督促, 使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7.4%的学生坦言“在英语课堂上, 完全没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动”, 12.9%的学生通常这样认为, 不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活动的还有27.9%, 做得较好的学生占7.6%, 优秀的学生占19.6%。由此反映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的自信心不足。教师要树立“参与无错”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 善于抓住契机点拨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

23.9%的学生喜欢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40.1%的学生也认为教师用英语上课好, 对用英语授课不适应的学生占22.7%, 完全不适应的占4%。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渴望有一个良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语言环境。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尽量使用英语, 控制汉语的使用, 这样能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使学生受到英语学习环境的感染, 自觉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英语,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语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对于“在课堂上, 我喜欢参与小组活动”的调查可知, 20.2%的学生非常喜欢参与小组活动, 42.6%的学生通常也有类似的想法, 而完全不喜欢的学生占7.7%, 9.8%的学生不喜欢, 19.6%的学生也没有这一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小组活动积极性很高, 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设置小组活动时要注重手段和层次。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工作, 在进行小组组建时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年龄、性别和个性特征等混合编组, 使各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李焕立2015) 。

31.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 不喜欢被老师提问”, 很难适应, 14.7%的学生较难适应, 完全不能适应的学生占14.4%, 喜欢被提问的学生占24.5%, 完全喜欢的学生占15.1%。由此可见, 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 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多样性,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因材施问”, 注意针对性;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原则” (马小云2010) 。

29.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开展有趣的口语活动, 37.1%的学生口语活动应该有趣味性。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国外有些语言教学专家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交际活动的需要, 把课堂交际活动分成三种类型:问答法 (questions and answers) 、讨论与决策法 (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 和故事和场景法 (stories andscenes) 。教师设计口语教学时任务要有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难度要适当, 还要有梯度。

对“我希望老师逐字翻译英语句子和课文”的调查结果是, 17.2%的学生不需要教师逐字翻译, 26.6%的学生通常也不需要, 30.4%的学生觉得完全有必要, 25.7%的学生通常也希望老师进行翻译。这组数据说明在高中阶段, 语法内容难度增加, 课文句式明显复杂, 文章的阅读和长句子的翻译成了许多学生头疼的问题。翻译练习是写作的重要基础, 也是阅读的前提。

28.6%的学生“在教生词时, 更喜欢老师有拓展, 不只是教原句含义和用法”, 37.1%的学生非常喜欢教生词时不只是教原句含义和用法, 对于英语单词需要有适当的拓展的学生占33.4%, 不喜欢的学生占17.2%, 通常不喜欢的学生占6.4%, 完全不必的占5.8%。这反映出在词汇教学中, 学生对英语知识信息量输入的渴求。要达到这个目标, 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翻词典, 多看英文释义, 注意词性, 当然, 阅读量的增加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学习课文时, 长难句常常阻碍我的理解, 我希望老师做分析”的调查可见, 50.9%的学生极其渴望老师对长难句的分析, 29.8%的学生通常也有类似的想法, 由此可以看出长难句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要注意教学的步骤———由简到繁、从易到难, 即首先从五个简单的基本句型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这样对于句子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31.9%的学生认为“上阅读课时, 我更喜欢老师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 42.6%的学生也有同感。由此可见, 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应当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可采用关键词、提纲、问答题、图表、听录音等多种方法进行细节查找、判断推理、猜测词义、概括大意等, 加强练习和指导,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不是人的天性, 是后天培养的习惯,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阅读 (李振来2015) 。

通过对高中英语的常规课堂教学的调查, 我们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师生的角色、运用合作式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大脑的功能由单纯的“仓库”变成知识的“加工场”, 教学生学会学习, 激励他们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诸多能力, 我们就会实现有效教学, 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目的。

三、对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经验的调查分析

只有7.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希望老师多组织听写活动, 44.6%的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组织听写单词, 说明学生在词汇记忆方面很依靠老师, 自主学习不够。教师应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通过构词法的原理, 即派生法、合成法和转化法等, 指导学生记忆常用的词根、前缀和后缀, 在阅读时对生词词义进行猜测 (汪溶培、卢晓娟1997) 。

51.4%的学生感觉在有语境的课文中学习词汇效果更好, 48.6%的学生说朗读英语课文对他们培养语感、提高成绩很有用, 这说明词汇教学应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相同的词汇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就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如果脱离了特定环境, 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词汇意义, 会产生歧义。在词汇教学中, 须依据上下文及词语的搭配对词义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侯文明2009) 。有句话说得好, “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要素, 舍此则无意义可言” (贾德森1993) 。

“喜欢通过多种途径记忆和学习词汇”的学生有45.9%。反映出学生喜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有好表现的一面, 可安排单词接力赛或猜词游戏, 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有助于单词记忆。

48.6%的学生认为“朗读英语课文对我培养语感、提高成绩很有用”。朗读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大声朗读时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 大脑就会做出反应, 表明学生不仅在读, 同时也在听自己读, 经过反复不断的朗读训练, 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 当别人发出这种信号时, 他就会明白, 从而锻炼了听力水平。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既是语言训练达到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高体现。

44.2%的学生坦言, “根据需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我很有帮助”。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各单元的学习都是从词汇入手的, 可以说生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障碍。对于这些障碍, 一方面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工具书, 把生词的拼写、读音、词性、用法及例句记在笔记本上;对于课文,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因特网、百科全书查找背景材料。这样在课堂上我们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运用。

42.2%的学生感觉到学会使用英语词典对英语学习很有帮助。词典是学生的好工具, 也是学生的终身老师, 学生通过查阅词典, 寻找相关词汇的发音、拼写、用法实例, 举一反三, 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自主能力。

完全不喜欢用英语与老师、同学或外国人交谈的占16.6%, 有26.9%的学生喜欢这样做, 由此可看出, 学生词汇学习之后不喜欢运用。所以,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用所学词汇描述身边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白英语并不是遥不可及, 而是近在咫尺。

“我喜欢用英语记笔记、留言、写信 (含E-mail) 或日记”占21.9%, 说明学生不习惯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记笔记、留言、写信 (含E-mail) 或日记, 特别是通过写日记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或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提高英语水平。

44.8%的学生认为, 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碰到生词时可利用上下文语境、构词法等猜词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词汇教学, 有助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 指导学生在文本中理解和分析语篇, 并且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 运用各项阅读技能来猜测生词。

36.9%的学生认为“汉语有时能更好地帮助我理解英文”, 说明汉语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它的一席之地。英语语法用汉语讲授会事半功倍, 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 偶尔听到熟悉的汉语题材时, 多数人会感到亲切, 这种亲切就是一种记忆, 学生会对此段内容的印象更深刻。Research has proven that students who are literate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will learn how to read and write a second language more easily. (研究表明母语学得好的学生在学第二语言时也会得心应手) (Cook、Vivian 2000) 。

用英语写作文时, 喜欢先用中文组织意思, 再翻译成英文的学生有40.3%, 只有8.9%的学生不会这样做, 说明学生阅读量少, 英语语感差。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背诵好的文章段落, 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37.3%的学生认为“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我对英语课文的理解”。有时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 而是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为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通过对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经验的调查可知, 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对教师高中英语学习的要求的调查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发现:54.5%的学生完全支持“在英语课上, 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在同学提问或答问时, 要认真倾听”。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专注而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并能够把握重点, 进行简要转述, 这不但是能力, 也是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所必备的习惯。只有教师善于倾听学生, 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地、耐心地、专注地倾听, 学会相互间的倾听, 学会准确地与人交流, 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 才能以听促说, 以说促想, 以想促发展。

48.7%的学生认为“老师鼓励我们多渠道学英语, 如看英文电视节目、听英语广播、看一些英语电影、听唱英文歌曲、上网阅读或用英语聊天等”。一部电影的词汇量平均8000以上, 可以说是一部小字典了, 如果说英语900句称得上是个好教材, 那么平均1500~2000句对白的电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英语900句, 攻破10部电影, 学生的词汇量、句型、听力、口语都会得到全面突破。

“老师要求我们坚持多听英语课本配套录音磁带, 并有检查督促表”, 完全持有此态度的学生占38.3%, 只有8.1%的学生不这样认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以适应时代潮流,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学生真正将所学英语用于实际生活中, 扩大学生视野, 用英语从另一个角度感受生活、欣赏生活。

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应该持有热爱英语的态度, 培养兴趣, 保持一颗探索英语的好奇心, 这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五、对学生高中英语学习的困难的调查分析

通过学生对高中英语词汇学习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到, 认为“英语单词易记易忘, 不知道该如何过好词汇关”的学生占50.1%, 另外, 还有39.4%的学生也较大程度上受到词汇的影响, 完全能够掌握英语词汇的学生仅占4.9%, 通常能掌握英语词汇的学生占4.3%, 基本上能掌握英语词汇的学生占1.2%。这反映出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积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大部分学生还没掌握英语词汇记忆的基本方法。

46.2%的学生坦言“自己的英语基础太差,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28%的学生认为英语基础差是较大的学习困难之一, 英语基础很好的学生占6.9%, 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占7.6%, 英语基础过关的学生占11.3%。由此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8.1%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40.9%的学生也认为语言环境的缺乏是重要因素, 对语言环境完全满意的学生占7.8%, 比较满意的学生占5.2%, 基本满意的学生占7.9%。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渴望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的调查可知, 14.5%的学生“只要在高考中考个理想的分数就满足了”, 12%的学生通常也有类似的想法, 而完全不满足于此目标的学生占24.8%, 29.7%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英语学习上不断突破, 19%的学生也在英语学习上积极要求上进。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很大。

43.1%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课文中生词太多”, 难以适应, 32.1%的学生较难适应, 完全能适应的学生占8.2%, 通常能适应的学生占8.6%, 基本能适应的学生占8%。由此可见, 英语课文中太多的生词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了畏难情绪。

41.9%的学生认为“英语的语法学习枯燥乏味”, 27.7%的学生也觉得英语语法学习无趣, 仅7.1%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英语语法, 通常能掌握的学生占11.9%, 基本过关的占11.4%。这就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还是有排斥态度的。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来看, “课堂上每当老师向自己提问时”, 10.8%的学生会“感到不安”, 12.1%的学生通常也害怕老师提问自己, 30.5%的学生完全不担心老师的提问, 25.4%的学生通常也不担心被老师提问, 21.2%的学生也基本没有回答问题的畏惧感。这组数据让人稍感欣慰, 说明无论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如何,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

28.6%的学生“一上英语写作课, 我就感到头痛, 因为写不出东西”, 25.6%的学生通常感觉英语写作无从下手, 对于英语写作得心应手的学生占19%, 通常不存在英语写作难题的学生占15.1%, 英语写作基本过关的学生占13.8%。这组数据也正常反映出高中英语教学中, 学生对英语知识信息量的输出比输入要难得多。很多人认为, 写作训练就是要“写”, 所以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整篇地写, 这是违反语言掌握规律而急于求成的一种做法。一个话都不会说的人, 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因此, 在最初阶段没必要让学生直接去写, 而是要做好写前的准备工作:创造性的口头表达训练。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只提供话题, 不给具体的句子。常用的训练方法有:短文或课文复述、看图说话、论事物、问题讨论、日常用语天天说。当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书面记录下来时, 这些话就构成了他们的原始习作。这时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写的圈子 (聂水兰2015) 。

六、对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的调查和分析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 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了人格缺失和适应不良的现象。毋庸置疑, 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 教师人格比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往往可以产生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达到的教育力和实际效果 (张蓉蓉、康芬2010) 。

45.7%的学生非常喜欢“现在的英语老师”, 35.3%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持肯定态度, 4.9%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意见很大, 8.4%的学生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有较大意见, 20.6%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老师有一些意见。反映出大部分英语老师还是能与学生打成一片, 当然也有少部分老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 尤其是情感交流。

30.4%的学生非常喜欢“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 20.2%比较喜欢, 13.3%的学生对“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持完全否定态度, 20.7%通常也不喜欢“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 15.4%的学生也对“现在英语老师上的课”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由此可见, 现在很多英语课堂在设计上可能比较随意, 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到学有所成。

42.7%的学生相当喜欢“年轻有活力的老师”, 34.6%的学生比较喜欢, 6%的学生完全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9.7%的学生通常不喜欢, 7%的学生基本不喜欢。这反映出年轻有活力的老师总是给学生带来热情而轻松的感觉, 深受学生欢迎。

44.5%的学生非常喜欢“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 35.4%的学生比较喜欢, 4.7%的学生完全不在乎老师是否经验丰富, 9.3%的学生通过也不关注老师的教学经验, 7.4%的学生基本不在乎老师的教学经验。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借助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的帮助, 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名优教师, 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发展、重新成长 (毛国贤2006) 。

43.3%的学生很喜欢“知识渊博的老师”, 35.4%的学生比较喜欢, 7.2%的学生认为根本不符合自己的想法, 6.6%的学生认为通常不是自己的想法, 7.4%的学生认为基本不是自己的想法。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碰到一个博学的英语老师, 这样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对于“有幽默感的老师”的调查可知, 认为完全符合自己看法的学生占20.7%, 21.5%认为通常符合自己的看法, 16.1%的学生认为完全不符合自己看法, 17.2%的学生认为通常不符合自己的看法, 24.5%认为不符合自己的看法。这组数据相对平均, 说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不再是学生评价一个优秀英语老师的决定性因素。

57%的学生非常喜欢“教学严谨、条理清楚的老师”, 32.1%的学生比较喜欢, 2.7%的学生完全不喜欢, 1.2%的学生通常不喜欢, 7%的学生基本不喜欢。反映出学生认为英语知识比较零散、繁琐, 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纳。

50.2%的学生相当喜欢“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老师”, 39.4%的学生相对喜欢, 3.7%的学生对此漠不关心, 3.2%的学生通常不关心, 3.4%的学生基本不在意老师是否能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由此可见, 现今的学生非常敏感, 自尊心也日益加强, 无论学习成绩怎样, 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关注每一位学生 (张军杰2007) 。

47.7%的学生非常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鼓励, 以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 42.2%的学生通常也希望如此, 仅0.7%的学生认为根本没有这一想法, 1.5%的学生通常不在乎, 7.8%的学生基本持无所谓态度。说明学生当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英语学习上自信不足, 希望从老师不断的鼓励中得到前进的动力。

46.2%的学生相当喜欢“讲求教学效率的老师”, 42.2%的学生比较喜欢, 3.3%的学生完全不把这当回事, 2.3%的学生通常不在乎, 6%的学生基本不关心老师是否讲求教学效率。这反映出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向还是相当明确的, 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 有效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

以上关于“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的调查结果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加明确的要求。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渊博的、经验丰富的、教学严谨的、条理清晰的、讲求教学效率的英语老师, 必将广受学生的喜爱。此外, 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 除了在教学业务能力上面要技高一筹, 还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细节中给予每一个学生经常的、平等的关注和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那么他们才能重新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最终才能有效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七、简答题部分

“最后, 请你用智慧之笔写下你心目中一位优秀英语老师的标准和理想的课堂”

(一) 我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应当是?

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英语老师是:语音语调相对标准, 年轻有活力, 知识渊博, 有创新意识,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能有效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耐心和责任心, 幽默风趣, 平易近人, 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想和校园生活当中, 对学生一视同仁, 课堂上管教管导。

“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都不像教师那样, 更强调教师自身人格的作用, 他们在工作时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中去, 而是与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心灵接触。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专业文化素质及与之相关的教学能力上。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 也不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能达到的, 它是教师用心灵、人格情操和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塑造的结果, 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教师人格魅力与知识的结合才能既影响知识又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 (薛军2009) 。

(二) 我理想的英语课堂应当是?

大多数学生理想的英语课堂是:活泼轻松, 充满乐趣,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减少机械的课堂作业, 能快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师生间、学生间能较大程度地进行课堂口语对话, 有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按学习合作小组就坐, 让学生学有所获;偶尔能安排一些英语外教课。

英语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 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 除了语言教学之外,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可以进行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的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正有效地构建理想课堂, 有效提升课堂品味, 让课堂生活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刘凤华2011) 。

八、调查结论

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高中英语学习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自主学习、主动复习的习惯, 因此学习没有形成自主预习、自主学习、主动复习的课内外学习链条。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 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目标不明朗, 部分学生甚至感到学习无望。

三是学生学习方法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如学生学习的态度是认真的, 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安排的各项任务, 但这只是停留在一种被动学习的层面, 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还没有建立起来, 多数学生的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

四是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差异, 对老师的讲解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对知识的掌握也参差不齐。但从整个问卷调查分析来看, 学生普遍都有把知识学好的良好愿望, 希望老师更多地给予他们学法上的指导, 希望自己在一种多元评价体系中顺利完成学业。

九、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一是以内涵发展为契机, 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依托, 强势推进课堂教学教学的改进, 提升我校综合办学水平。

二是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派出教师观摩访学, 从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三是发动教师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倡导课前预习常态化、课堂学习主体化、课后复习常规化, 实现课前、课中、课后链条化, 使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互为一体。

四是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求在教学上采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上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设计多元的、开放的练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是加强学校管理, 丰富学校内涵, 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 将德育优化与师生成长结合起来, 彰显学校的管理理念。

六是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力度, 将领导力和执行力贯穿在各项工作当中;加强后勤服务管理, 体现服务育人的理念。

七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班级效应, 培养合理情绪,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实现集体育人。

八是留给不同层次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矫正消极情绪, 塑造健康心理。

附:

高中英语有效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学生版)

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桂林市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为全面了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市高中英语教与学的现状, 为研究和改进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特组织此次调查。本卷用于调查和分析你对老师课堂教学的看法以及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你的看法和做法无对错之分, 所收集的信息仅用于教学研究。本问卷为匿名调查, 你无需填写姓名。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作答, 所填答案一定要能真实地反映你的看法和做法。你的回答将对有助于你的英语学习的进步以及我市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品质的提升。非常感谢你的合作!祝你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你的性别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

所在年级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

下面表格是人们常用的一些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做法, 请你仔细阅读每项陈述, 并根据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从1、2、3、4、5选项中圈选其中一个最能如实描述你自己看法或做法的数字 (如1) 。请记住在圈选时,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看法或做法而不是你的想法或别人的做法进行。

A=完全不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B=通常或几乎不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C=不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D=通常或几乎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E=完全符合我的看法或做法

最后, 请你用智慧之笔写下你心目中一位优秀英语老师的标准和理想的课堂:

(1) 我心目中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当是______________

3.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三

影响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具体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反馈四个基本环节。本研究对影响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四个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针对调查中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对策。

数学作业 数学有效作业 数学作业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问题是一个教育教学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摆脱最初的、整体的、感性的、描述性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个要素的当代的、学科的、实践的、实证性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本文聚焦于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问题,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从作业设计、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反馈四个方面,对影响数学作业有效性要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进而探讨了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一、数学有效作业的内涵界定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下普遍存在的“学业负担沉重”问题,人们往往依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形式上、数量上的“减负”,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减负即减效”,也就是说,学生作业减少了,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事实上,“减负”不仅是减少作业的数量,“减负”的实质是“增效”问题,“减负增效”是作业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所以作业有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作业数量;二是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

从有效教学的视角看,有效作业本质上应该包含有效果、有效益与有效率三个维度。有学者认为,有效作业是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基于预定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既定任务而开展的,通过交流与互动达成有效果与有效益教学的活动[1]。郎红琴对有效作业进行了多维分析,认为教师的有效作业观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和长远发展,设计作业应强调作业的多维主体、多维目标和多维层次[2]。宋秋前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认为有效作业观是师生对作业效率与效益的自觉意识和追求意向,教师要重视作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效益[3]。从学科的视角看,有效作业具有显著的学科性——不同学科的有效作业具有不同的内涵。有效作业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个动态的、循环的、交互的心理过程,具体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与评价和作业反馈四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基本环节。作业有效是针对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的收获而确定的,而不是根据作业结果或作业数量确定的。作业的效果判断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遗忘规律对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加深作用。

二、高中数学有效作业现状与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不是单一要素决定的,需要综合考察几个方面要素的影响。为了准确了解数学有效作业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从作业设计、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反馈几个方面,对山东省枣庄、潍坊、淄博、滨州四个地市的16所高中的数学作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8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17份,共得有效问卷583份,回收率为72.88%;发放教师问卷12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8份,共得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85%。

1.作业设计方面

调查结果(表1)表明,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盲目追求知识覆盖率,片面相信强化作用的问题,作业中存在机械重复现象。首先,教师设计作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点的涵盖率(45.1%)、题量是否合适(37.2%)、题型是否全面(11.8%)、学生的能力和态度(5.9%),说明教师设计作业过程中,首要考虑的要素是知识的系统性,很少考虑学生学习的认识水平、认知结构、作业能力及作业态度。可见,所调查学校的高中数学教师依然信奉重复训练,认为学生做的数学题目越多,学生学习数学的成绩就越好,只有多做多练才能学好数学,这种观念上的偏差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题海战术”流行的根本原因。其次,学生对数学作业意见从大到小依次是作业数量多(36.2%)、作业难度大(33.3%)、重复性练习多(22%)、其他(8.6%),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高中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表1

2.作业完成方面

调查结果(表2)表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存在被动应付作业的现象,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法,解题缺乏方向性,知识掌握不系统。首先,33.8%的学生没有复习直接做作业,近一半的学生复习是为了完成作业,只有17.2%的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主动的复习。其次,近一半的学生感觉在解题中不知道解题方法,说明存在比较普遍的机械模仿现象——问题的表征形式一旦改变,学生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其中30.1%的学生不理解知识,18.4%的学生不理解题意,他们都是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后,73.5%的教师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只有不到三成的教师要求学生考虑解题的方法,这使得学生缺乏反思知识的动力,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应付作业的现象。

3.作业批改与评价方面

调查结果(表3、表4)表明,作业批改与评价中存在较多的形式主义和低效现象,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师生之间的“纽带”作用。首先,大部分(67.9%)的教师采取自己批改作业的方式,少部分(28.3%)教师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批改作业,说明教师在通过作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有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次,分别有29.7%和47.5%的教师只在作业上打√(×)或给出等级性评价,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给鼓励性评语或改正提示的教师总计不到两成,这说明作业批改与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帮助。最后,尽管有六成的学生对教师的作业批改与评价感到满意,但仅有18.9%的学生能够从教师的作业批改中获益,而且有近四成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或没有收获,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教师的作业批改与评价具有鉴定性、管理性,缺少鼓励性、发展性,强调的是学生有没有做,而不是如何减少和避免错误,如何做得更好。由此可见,大部分数学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评价存在低效现象。

表4

4.作业反馈方面

调查结果(表5)表明,师生虽然都非常重视作业的情况,但缺乏有效的反馈措施,无法使作业中的问题,特别是普遍性的错误转化成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首先,九成多的学生虽然很关心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但在处理方式上却没有落实到位。其中,21.5%的学生只关心对错或等级、32.5%学生在作业上再重做、20.4%的学生建立了专门的错题本、22.1%的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其次,70.5%的教师处理学生作业中错误的主要方式是系统讲解,即再重复一次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缺乏深入的错因分析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更没有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最后,教师在对待作业中错误的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39.2%的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后面重做、24.5%的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21.6%的教师没有任何明确要求,只有14.7%的教师要求学生建立专门的错题本。

表5

三、提升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基本对策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作业设计、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反馈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要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同时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性改革。

1.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性、多样性、探究性

要实现数学有效作业必须在作业设计和选择之初就综合考虑影响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多种因素,而不仅仅是知识点覆盖率和解题的熟练程度。

首先,作业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设计和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既定的目的设计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业,不仅要考虑作业内容在本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兼顾其在整个学科中的作用。教师要统筹考虑作业内容的连贯性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想或方法迁移,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其次,作业设计在形式上应具有多样性。不仅要根据考试的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题型,而且要根据理解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体验,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性化作业。不同的题型是对知识的不同侧面的表征,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

最后,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无法通过机械的强化训练实现,只能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构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来获得。作业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题量的多少,而是由作业所引发的学生思维量(广度和深度)的多少决定的。学生完成一百个简单题目可能一无所获,完成一个较难的题目可能需要思考一小时、一天甚至几天时间,即使仍然没有完成,但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每一次独立思考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蜕变一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上升一个层次。因此,好的数学作业既涵盖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又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数学认知水平。好的数学作业比缺乏明确目的的“题海战术”类的重复性作业具有更好的效果。

2.从学习习惯、解题方法、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加强对作业完成过程的要求和指导

学生完成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分析。为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加强对作业完成过程的监控、指导等间接地提升作业完成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教师要求学生先复习课堂教学内容,把课堂教学内容理解清楚了,再去完成作业,以免生搬硬套,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或划分学习小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解题方法指导。如建立QQ学习群,指定优秀学生主持群中的方法讨论或问题解答;针对典型性问题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变式探究等。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完成作业的目的归结到数学知识结构的建构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上来。完成数学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些数学问题,而是为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习的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系统性、结构性的联系。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有利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利于减少遗忘。

因此,在作业完成环节,要提高作业有效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追求完成更多的题目,而要追求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问题,联想更多的知识,探究更简洁的问题解决方法。

3.提升作业批改和评价的针对性、差异性

作业批改和评价是决定作业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具有监控、鉴定、诊断、激励四重功能。一方面,教师通过作业批改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作业评价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指导意见,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作业批改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作业评语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作业批改和评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的时间也有限。教师可以采用熊川武教授提出的“零作业批改”[4]的建议,教师教会学生批改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的对错,挖掘其背后隐含原因:对结果正确的同学,要看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完整,符号应用是否合理,作业过程是否是模仿、照搬教师的例题解答过程,还要根据问题的新特点进行相应的思考和修正等;对答案错误的同学,看错误的原因是理解性错误还是计算性错误。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弄清学生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评价作业中的问题所在,提高作业效果。

4.提升作业反馈的诊断性、激励性、反思性

英国学者布莱克认为,“在促进学习的评价中,教师通过有效的作业反馈方式使学生理解当前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为他们提供一系列改进的建议以缩小学生表现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改进的策略。”[5]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说一个题目讲过几次,学生总是重复出错,这种现象就是作业反馈落实不到位的一种表现:学生对错题原因缺乏反思,对改正过程缺乏总结,不能将“识错”、“改错”的体验上升为学习经验,也不能将对知识的新认知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作业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有效的作业反馈应该包括:明确学生哪些是做的很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应该如何改进[6]。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及如何改进是学习进步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提升作业反馈的诊断性、激励性、反思性,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诊断转化为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诊断,使教师写在作业中的激励性评语转化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行动,使教师在作业中的指导和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地学习要求和反思行为。

总之,数学有效作业是一个动态的、师生思想的交互过程,从作业设计到作业完成,再到作业批改与评价,最后到作业反馈的落实,再根据作业反馈落实的情况进行下一轮的作业设计,每一个环节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形成一个往复的循环过程。只有提升每个作业环节的有效性才能最终实现数学有效作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 郎红琴.有效作业的多维分析[J].教育探索,2012(11).

[3] 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4] 熊川武.论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J].中国教育学刊,2007(5).

[5] Black,P.,Wiliam,D.(1998).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DB/OL].http://ngfl.northumberland.gov.uk/keystage3ictstrategy/Assessment/bla ckbox.pdf.

[6] 张文慧.学习性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4.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四

调查与分析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深化新课程的必要之举 本文从调查着手 在学生学习兴趣 态度 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找出了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及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论,又是一种教学实践。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选取高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有效教学的策略。二 学生学习动因的现状分析

为了真实了解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动态,我们抽样调查了三百余名学生,共发放学生问卷330份,收回309份,有效问卷309份。调查学生素质层面较广,数据反馈真实可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情况分析。

问卷中设计了几道题目,意在研究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化学这一学科。有67.2%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爱好,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多列举贴近生活的化学事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学习方法必然有不同的特点。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虽然学生能够遵循教师的指引学习,但有32.8%的学生是停留在“教师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的状态,不懂得怎样去拓展、深化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仍以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为主,这将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因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多样化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分析 在新课程下,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接受知识的组织者、建构者。问卷设计了几个问题调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对此的看法(见图1)。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再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但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调查显示,有33.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了解他们的思路及倾听他们的意见,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使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落实,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切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把握好知识难易度的搭配;注意内容的弹性和知识的梯度性,做到既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能兼顾少数成绩优秀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1 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图 还可以发现,“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有57.1%的学生倾向于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说明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课堂上的师生,生生的交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学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而有效的师生互动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教学情况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比较浓厚以上的学生认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发展智力,养成科学态度和形成科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探究,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分析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该学科的学习情况。因此,问卷调查了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效果,学生课内外作业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兴趣。

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在化学学科作业和单元测验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有44.8%的学生认为偏难,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很难,说明教师在设计作业和试卷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随意拔高,缺乏诊断作用。因此,教师需要调节、改进作业内容、形式,寻求既有实效又有创意,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学习质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实践型、开放型、多样型的作业。

(五)学习评价情况分析

在化学新课程实施当中,学习评价是新课程推进的一个基本环节,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全面,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调整评价思维更新评价内容,选择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进步。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结合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尝试从几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构建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备课有效性策略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体现 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教材内容是相互协调的 应根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需要、兴趣、学习潜能等因素,因材施教,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能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总结。不仅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而且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要通过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直接或间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也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提出问题,使其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3.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将实验过程中的封闭性提问变为开放性课题、探究性的实验设计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将化学教学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真正的有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反馈调控的教学策略

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在练习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巩固。教师在设计习题的时候,应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除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外,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学习计划,使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真正地得到实现。

5.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评价要坚持激励性、发展性、自主性、可行性原则,实现“ 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评价理念。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素质,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特性和发展潜能。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为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三)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情投入,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归根到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在学生表现良好的同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在不断的进步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更好的调动教学质量,学习质量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生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角色转变必将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该通过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来促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形成较强学习能力的过程。凡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离不开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正学会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学习。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协调好小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小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公平竞争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法,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的过程。探究学生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让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5.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五

同学们,为了了解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情况,促进老师的教学,更能让你们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最多 的知识,下面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一些分析与研究。请务必如实填写.1、你喜欢上数学课吗?()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不喜欢 D讨厌

2、你愿意数学老师向你提问吗?()

A、非常愿意 B、无所谓 C、很不愿意 D、勉强愿意

3、你们的数学老师是怎么样将知识教给你们的?()

A、照本宣科 B、生动鲜活的讲解数学知识 C、循序渐进的讲解

4、你们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能帮助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吗?()

A、非常有帮助 B.比较有帮助 C、不清楚 D、比较有帮助

5、课堂上你会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吗?()A、经常会 B偶尔会 C从不举手

6、老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大多数同学都会,你愿意举手回答吗?()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看情况再说 D不太愿意E、极不愿意

7、、对于老师的提问,你不知该如何作答,这种情况常见吗?()

A、很常见 B、有是有 C、不太常见 D、从没有

8、老师提出问题后立即就让你来回答(没有思考的时间),这种情况常见吗?()

A、没有过 B、不太常见C、有是有D、很常见

9、如果你对问题的会的是错误的或是不全面的,老师对你如何评价?()

A、启发引导你得出正确答案 B、不作评价叫下一个同学回答 C、稍微批评D、大加批评

10、如果你回答的答案完全错误,老师批评了你,你还愿意继续回答问题吗?()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看情况再说 D、极不愿意

11.如果老师的问题你回答对了,老师如何评价?

A、大家夸奖 B、稍微夸奖 C、重复一遍正确回答 D、不做评价

12、你觉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都是有用的吗?

A、全部都是有用的知识 B、有时讲一些没有的东西 C、经常讲一些没用的东西

6.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六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a.是 b.一般 c.不 d.说不上 2.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a.有趣的 b.枯燥的 c.可有可无的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a.自由提问 b.讨论交流式的提问

c.同学你问我答全班共同参与 d.男女分开提问 4.语文老师的提问与没有层次性?()a.有 b.没有 c.不清楚

5.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a.自己思考 b.问同学 c.问老师 d.不管了 6.你认为课堂提问对你的学习()

a.有促进作用 b.没有促进作用 c.促进不大 d.浪费时间 7.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多吗?()

a.不多,刚好 b.太多,罗嗦 c.占用我们自由思考的时间 8.你喜欢小组一起制定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从来没有过,不太适应 d.我很想尝试这种方法

9、在提问方法上,你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a.指导者 b.检查者 c.师生共同参与者。

10.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已的想法吗?()

a.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那是很快乐的事 b.我想发表,但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回答 了我会很快乐 c.不喜欢

11.你愿意参与老师的提问吗?为什么?()

a.愿意,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 b.愿意,因为我可以尽情的表达我的想法 c.感兴趣我会参与,不感兴趣我就不管不顾 d.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我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参与 12.语文课堂上老师允许你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a.经常留时间 b.一般不让 c.根本没机会 13.你希望语文课堂是怎样的?()

7.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七

针对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中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状况, 我们研究小组于2007年10~11月在陕西省泾阳县奶牛和洛川县苹果政策性保险试点区开展了问卷调查。泾阳县是陕西奶牛养殖大县, 政策性保险覆盖面达到2.4万头左右, 每头平均保险金额4000元, 保费200元, 财政补贴水平为50%, 约计补贴保费240万元。洛川县是全国著名的苹果种植基地, 政策险选取4万亩果园进行试点, 每亩平均保险金额为2000元, 保费80元, 财政补贴50%, 共计补贴保费160万元。试点第一年, 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进行承保, 承保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单独核算, 经营利润逐年累积, 作为今后的赔款积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 有效问卷239份, 包括奶牛保险127份, 其中兴隆镇许庄66户、候庄48户、三渠镇随机调查15份;苹果保险112份, 其中石头乡32份、槐柏镇45份、其他乡镇随机调查35份 (凤栖镇20份、朱牛乡9份、其他6份) 。

一、问题的提出

保险的潜在需求是指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下, 业内专家对未来保险市场容量的一种测定或判断, 是保险业可能发展的最大空间。保险的有效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保险需求。[1]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是在现在的经济水平和风险暴露情况下农户对保险的需要, 而有效需求则是农户能够支付的那部分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保险市场巨大, [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农业自然风险增加, 对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增大。[3]在巨大的潜在需求下,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只能是有效需求不足。

研究小组通过对陕西省试点实施的奶牛保险和苹果保险的问卷调查发现, 当地农户对保险的潜在需求达到86.6%, 而且对不同险种的潜在需求也不相同;由于奶牛养殖风险较大, 对奶牛保险的需求也较高, 达到近90% (如表1) 。但是, 当地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的仅51.5%, 有近35%的人虽然需要农业保险但是并没有购买, 这说明虽然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很大, 但是农户对农业保险的现实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在现有专家学者对农业保险供给和需求方面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研究小组的实地调查素材,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由农户行为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能否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行为。为了了解哪些行为的影响使得农户不参加保险, 本文根据调查数据,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

本文运用SPSS13.0, 在选入标准a=0.05和剔出标准a=0.10的水平上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假设yi是取值为0、1的因变量, i=1、2、3……k, yi=1表示农户未参加农业保险, yi=0表示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设y=1的概率为p, 则y的分布函数为:

f (y) =Py (1-P) (1-y) ;y=0, 1

本文因变量为二分变量, 农户在购买与不购买之间进行选择的概率由农户特征所决定, 则农户不参与购买保险的概率为:

undefined

Pi表示农户不购买的概率, i为农户编号;βj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 j为影响因素编号;n表示影响这一概率的因素个数;xij是自变量, 表示第i个样本农户的第j个影响因素;β0表示回归截距。

胜算 (0dd) 代表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与不出现的概率比值, 即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是不出现的几倍。[4]其表达式为:

undefined

对其进行Logit转换, 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undefined, 即为Logistic回归的一般方程式。表示在农户行为影响因素xi ( i=1、2、3……k) 下, 农户未参加农业保险的概率。

在分析中, 用最大似然向后筛选法, 即首先将所有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然后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在一个或者多个不显著的变量中, 将F值最小的那个变量剔除, 剔除的检验基于最大部分似然估计的似然比率。然后再重新拟合回归方程, 并进行各种检验, 直到方程中所有变量基本显著为止。影响因素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2。

Logistic回归中的回归系数 ( b) 表示, 某一因素改变一个单位时, 效应指标发生与不发生事件的概率之比的对数变化值, 即OR的对数值。为了分析影响农户未参加保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采取最大似然向后筛选法, 经过五步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年龄、借贷款情况、是否了解保险、保费是否合理四个因素以显著性水平Sig<0.05进入模型, 说明这些因素是农户未参加保险的主要影响原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农户行为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借贷款情况”和“保费是否合理”通过向后筛选后进入模型, 间接说明了我国农民自发购买农业保险的经济基础薄弱, 可供支配的收入少, [3][4]阻碍了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的转化。

从被调查农户的收入情况可以看出, 被调查地区农户30.1%集中在年收入5000~10000元这个水平上, 年收入超过60000元的仅占1.7%, 这说明农户收入水平整体较低。同时, 通过调查发现, 有50.2%的农户有不同程度的借贷款, 平均借贷款总额为10480元, 最高贷款总额达到200000元;洛川县的借贷款总额平均为6671元, 而泾阳县的借贷款总额平均为13839元, 远远高于洛川县。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农户可支配收入少, 仅可满足日常支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保险需求只用在满足生理需求之后才会考虑, 所以目前农户的收入水平决定了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另外, 根据实证研究, “保费是否合理”成为影响农户未参加保险的主要原因。保费是否合理取决于农户的整体收入水平。据我们调查发现, 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表示目前的保费合理, 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则表示保费偏高不合理,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了农户的可支配收入低决定了目前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2) “是否了解保险”和“年龄”两个因素进入筛选后进入模型, 说明我国农民缺乏保险意识, [4][5]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研究小组对农户未购买保险的原因进行调查, 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未参加保险的农户有58.6%表示是因为不了解该农业保险而没有购买, 当地有45.2%的人根本不了解保险, 保险知识甚少。同时, “年龄”也决定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 被调查者30岁以上的占88.7%, 其中50岁以上的19.7%。年龄越大, 由于文化水平较低, 对保险的了解越少, 而且不易接受保险。另外, 受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农户形成靠天吃饭、自担风险的习惯, 即在发生意外损失的情况下, 习惯于靠自己承担, 不会借助于现代分散风险的手段——农业保险。对农业保险的作用认识不足, 造成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旺盛。

2.由供给不足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 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是:农业保险无论是在保险覆盖的地区范围和涉及的生产经营门类与环节, 还是在保险产品的品种结构等方面, 都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即出现了由供给所决定的有效需求不足 (见表5) 。

由表5可以看出, 从2000年开始, 我国保险业务总保费逐年增长, 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基本上只有0.14%, 在2004年甚至只有0.09%, 远远落后于其他保险业务的发展。农业保险的供给不足首先是由于农业保险“准公共品”性质和面临较高的巨灾风险, 导致其商业化的供给不足;[6]其次是农业保险的“三高三低” (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和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 的特性使其经营者的风险集中, 形成了农业保险“小保小赔, 大保大赔, 不保不赔”的现象, 因此,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不断减少, 加之我国还没有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就出现严重不足;[5]最后是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加大了经营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 影响了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使其业务萎缩, 险种减少, 供给不足。[2][7]

农业保险的供给不足, 会阻碍农户有效需求的形成。首先, 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种类少, 无法满足农户对农业保险多样化的需求;其次, 农户保险的供给主体-保险公司少且覆盖的地区范围窄, 许多地区农户的保险需求无法满足;最后, 由于农业保险的供给不足, 农户的保险意识差, 使得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小。另一方面, 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农业保险业萎缩, 经营主体不愿供给, 使得供给进一步的减少,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农业保险停止发展。因此, 农业保险的发展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推动, 供需两旺, 农业保险市场才能有活力。

3.由政策信心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陕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 其农业保险的顺利展开对我国农业保险在其它地区的展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 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 在农业保险试点实施的过程中, 其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表现出有政策信心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在试点推行苹果和奶牛保险时, 虽然有农业保险的供给, 而且农民对此保险的潜在需求很大, 但是却没有形成有效的需求。

据调查, 陕西洛川苹果种植受灾严重, 2007年雹灾共造成苹果损失面积2730亩;泾阳奶牛养殖中也经常出现奶牛损失, 病、伤、残等意外情况时有发生, 农民纷纷表示需要购买保险。但是在保险具体推行初期, 农户却表现并不积极。当地政府、乡镇部门只有在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的情况下, 才能完成试点的保险业务。例如, 在奶牛保险推广的初期, 只有少量农户自行参保;只有在村委领导表示给予奶牛养殖一定补贴和贷款优惠等措施时, 农户才陆续投保。

在农业保险实施初期, 一方面由于农民受传统意识的影响, 很难接受保险, 使得很难形成有效需求;另一方面,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实施采取观望的态度, 国家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能真有利于农户, 农户能否从中保障自己的利益, 这些都是农户关心的问题。另外, 农户最担心的问题是如果发生意外, 能否及时获得赔偿。由于受其他非农险种定损、理赔难的影响, 参保而不能获得赔偿使得农民对保险望而止步。由政策信心导致的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势必阻碍农业保险在大范围的推广, 给农户政策信心是农业保险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

三、结论

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能否将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成现实的有效需求是我国农业保险广泛展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开展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1.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收入是潜在需求能否转换成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 只有农民的收入提高了, 才能真正提高有效需求。因此, 一方面要加快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提高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鼓励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规模化经营, 统一投保, 这样既能增加投保数, 又有利于保险工作的展开;同时, 要广泛开展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 加强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提高农民投保的意识。

2.增强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

从政策上给农户信心, 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有效需求。在政策上明确保障实施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的利益, 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 增加保险的供给。

由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品的性质, 决定农业保险的展开必须要有国家支持。加大国家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可以提高保险公司供给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又可以增加农户的相对收入, 增大需求。按照我国目前保险试点地区的做法, 政府给投保农民一定的保费补贴, 既可减少农民投入, 又相当于农民的收入增加, 使得有效需求增加;同时, 农民投保人数增加, 满足按照大数法则计算的保费, 使得保险公司不会发生亏损, 在有盈利又有政府支持的条件下, 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自然会增加农业保险的供给。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 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会大幅增加。

3.因地制宜调整条款

在推行农业保险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 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保险条款, 使之更加满足农民的需求。例如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大省, 整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农民可支配收入少, 但是陕西省每户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和奶畜养殖头数较多, 相应的投保费用较高, 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补贴的情况下, 适当提高对该省的补贴水平, 以保障农民顺利投保, 使农业保险快速的开展。

摘要:在我国农业保险实施的初级阶段, 有效需求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是我国农业保险顺利推行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陕西省奶牛和苹果保险试点区的调查资料, 对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得出主要由农户行为、供给不足以及政策信心导致了农户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结论, 同时提出通过提高农户收入、加大政府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提高农户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农户行为,政府支持

参考文献

[1]齐红明, 陈立新.保险有效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4) .

[2]费友海, 张新愿.对我国农业保险供求现状的经济学分析[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4, (03) .

[3]龙文军.对当前中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矛盾的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4) .

[4]庹国柱, 李军.我国农业保险试验的成就、矛盾及出路[J].金融研究, 2003, (09) .

[5]崔巍.我国农业对保险的需求与制度供给[J].柴达木研究, 2007, (02) .

[6]田少波.我国农业保险商业化运作初探[J].保险研究, 2004, (09) .

8.问卷调查有效性分析 篇八

关键词: 有效提问    创造性思维    存在问题    解决建议

一、问题提出

有效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问可以将学生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反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梯度不明显,提问后等待时间不合理,提问后教师不给予反馈或反馈不及时、不合理等现象。等待时间不合理,学生思考时间过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时间过长又容易走神,影响教学进度。教师不给予反馈或反馈不合理,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无效的课堂提问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又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以我校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具体操作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一(2)班、三(1)班和六(4)班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以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发放问卷40份,收回40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问卷通过对小学各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的梯度、等待时间、教师反馈三个方面展开调查,辅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先是以学生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为主,再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展开教师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提问现状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的分析来看,课堂提问的现状是较令人满意的。

对于每节数学课中的教师提问,76%的学生认为提问次数适中,可见小学生对目前的课堂提问次数还是较满意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次数过多。对于教师上课提问的深度,85.5%的学生认为问题难度适中,13.8%的学生认为问题简单,只有不到1%的学生认为问题偏难。因此课堂提问以简单问题为主,辅以较难的问题,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存在问题

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提问“随心所欲”

在随堂听课或者是各类赛课中,经常会发现教师对自己的提问显得十分随意,有些提问甚至是教师未经斟酌的。这样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但更多的“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课堂的低效。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北师大小学数学第八册),在课始环节,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可以说每一个问题都未能做到精心预设,教师提问缺乏“指向性”,所以课堂上学生也找不着北了,想到啥说啥,最后教师不得不站出来圆场。

问题二:提问过多过细

课堂上,我们还会看到教师对每个环节都问得很细,经常会听到“是不是”、“会不会”、“好不好”等低效重复的一问一答式提问。或者是以问带讲满堂问,而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曾经对10位教师的数学课堂进行录像,并对教师的课堂提问数量进行专项统计,一节课提出问题个数在40个以上的教师占■,也就是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到一分钟就要思考回答一个问题,由此可以推想,学生的思维如何能得到深层次发展,有些学生甚至连思考的时间和余地都没有。

问题三:不能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较以前更丰富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但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很成“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从学情中提炼出“问题”,进一步揭示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教师的提问就失去了生命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导致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建议

首先,教师应增强目标意识。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课文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第二,教师要增强精简意识。课堂提问过多是有害而无益的。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思考和训练的机会,收益自然会少。应采取合并、简化、加大问题容量、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等方法,力求精简问题的数量,把时间留给学生直接感知阅读内容。精简问题数量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让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

第三,教师应用简洁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述每个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放慢语速,多重复几次问题。如果班容量大,学生因为人数多而听不清楚,教师就应多在教室里走动或提高音量,力求每位同学都能听到问题。对于问题中出现专业术语或生涩词汇造成的不解,教师应作进一步解释或换一种方式进行表达。

第四,教师在提问后可根据题目的难度、学生水平,有意识地把握好等待时间。封闭型问题等待时间相对较短,开放性问题等待时间较长。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问题提出后尚未仔细思考就举手的现象很多。教师此时要运用自身对小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了解,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思考过了,能否给出正确全面的答案。要使提问做到既能让学生回忆起以前所学的知识,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

第五,教师要在反馈中渗透鼓励。无论是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通过简短的语言给予反馈,答对的让其继续努力,不对的也不失信心,让他相信自己下次就能回答正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总是期待教师能表扬自己,而教师或是出于对课堂进度的考虑或课堂时间的紧张很少给予学生表扬,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全时,教师往往“惜字如金”,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错了、不对,使学生不明白自己错误之处,可能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兴趣。

上一篇:2021教研员述职报告下一篇:职业学院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