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开设方案

2024-06-09

选修课开设方案(共14篇)

1.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一

一、对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认识

公共选修课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程, 是高职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高职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开设公共选修课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较大范围内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促使其融入读书听讲成才的群体,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 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 大面积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今后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 还弥补了某些专业课程设置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 是实实在在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是公共选修课的开设, 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学校现存的教育资源, 为教师发挥特长、施展才能, 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是公共选修课的成功开设, 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浓郁学校的学风、教风、塑创和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拓展作用。

二、对学生选公共选修课和修公共选修课的认识和思考

1. 指导学生选课

学生选修某门课程, 通常有几种情况:

一是凭着朦胧的兴趣爱好, 想找到自己的成才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圆当年报考大学时未实现的专业梦想;二是对某门课有某种神秘感, 新奇感, 想听听, 跟着感觉走;三是随大流, 跟着别人走, 别人选什么也选什么;四是混学分 (很多学校有要求选2门课的规定和制度) 。

前两种情况的学生属“我要学”, 大约占一半。后两种情况的学生也要占一半。对后两种情况, 学校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在开课之前, 学校相关的部门、系部、教研室、辅导员、开课的老师, 有义务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

在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应从三个方面对学生选课给予及时的指导:一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与爱好, 按自己成才和发展的目标去选课, 以实现建构知识, 扩充能力, 属于建构提高型;二是指导学生从需要填补知识、提高能力的角度去选课, 属于查漏补缺型;三是指导学生从提升自己人文素养、提升自己人格品味的角度去选课, 属于陶冶提高型。学校和教师还应从课程的内容、性质、特点、学习所需要的基础、开课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方向等多方面进行介绍, 及时给学生提供全面的选课信息, 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达到育人的目的。

2. 指导学生修课

指导学生修课, 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就是训练学生要有科学认真的思想品德去完成这门学业。勿庸讳言, 相当多的高职学生缺乏专注学习、持久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选课时抱有极大地热情, 怀着一种猎奇、享受、好玩和急功近利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当具体上某门课时, 感受到的并不是纯粹的享受, 还是要学一些基本理论时, 便大失所望。这时就需要开课教师及时对学生加强以科学态度去读书的引导,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 在笔者开设《诉讼理论与实务——怎样打官司》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 几届同学都出现过这种情形, 刚听了两、三堂课, 就不想听涉及的有关法律原理、诉讼原则、诉讼制度的讲述了, 急于要老师教他们怎样起诉、怎样应诉、怎样辩护, 怎样搞模拟庭审。对此, 笔者便因势利导, 把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案例抛出来, 让同学们分组撰写起诉书、应诉书、答辩词、勘验笔录等。同学们在撰写的过程中终于体会到, 要分析具体案件还得要自己脑子里有最基本的法律原理、原则和清晰具体的法律条文才能思考分析案件。每到这时, 笔者就指出:同学们想急于提高自己诉讼能力的心情能够理解, 但能力一般是建立在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之上的, 所以要具备诉讼能力, 不仅要学诉讼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制度、还要学习许多实体法的原理、制度、条文。笔者告诉他们, 修任何一门课程没有刻苦、专注的精神, 不下一番功夫, 是修不成的。

三、公共选修课教学体会和思考

1. 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一定要新、鲜、实, 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新, 课程的内容应是该领域最新的内容、不能与专业课内容重复, 更不能是专业课的简化和压缩;鲜, 要用最鲜活最典型的例子来讲, 要具有时代性, 具有生活实感;实, 就是一堂课要有大信息量, 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 不能糊弄学生。笔者在讲课中及时揉进了诉讼法中有关国家修改的最新内容, 及时加进了如房屋拆迁最牛钉子户、重庆打黑除恶、反腐倡廉、大学生就业、劳动纠纷等新的、身边的案例。并将三大诉讼法融为一书, 在30课时内讲授完毕, 使学生概括地获得了法律专业要300多个学时才能学完的诉讼法知识, 给学生洞开了一片法学天地。绝大部分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后, 都体会到学有所得。

2.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活、一定要激发和保持住选课学生的兴趣和成才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中, 至少有部分学生当初对该门课程抱有某种神秘感, 某种兴趣和一定的期望值。作为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应想方设法保持住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和希望, 并让这份兴趣主导整个课堂并保持始终。笔者在《诉讼理论与实务——怎样打官司》选修课程教学中,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1) 特别注意对法学感兴趣和在这个方面有成才欲望学生的引导性授课。在讲课中注意给他们介绍法学学科的主干课程有哪些, 介绍从本课程入手, 怎样由浅入深地去自学法学的其他相关课程, 为他们引路。同时给他们展现社会对该门学科的需求前景,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成才和学习的欲望和激情。自开设该选修课以来, 有相当多选修该科的学生从此走上了自考法学本科之路, 有个别学生还走上了报考司法考试、村官、公务员和法律学研究生的道路。还有很多参加工作的学生体会到学过法与没学过法, 思考问题不一样。

(2) 特别注意采取以案例说法的方法来授课。注意收集采用现实中的鲜活的案例, 如“超市保安强行对顾客搜身”、“餐馆用餐还收筷子费、开瓶费”等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合不合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讲解诉讼理论, 引起学生思考、争论。通过案例式、诊断式教学法, 现场解答学生法律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3) 引用《中国法庭》、《今日说法》、《把案说法》等的视频,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4) 采用法律剧本, 把学生安排成诉讼参与人的角色, 进行实实在在的角色彩排, 进行模拟庭审等的体验性教学。

通过以上种种方法的交替使用,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修完该课程。

3. 公共选修课教师要用对待专业课、对待必修课的态度和精力去对待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多数公选课, 刚开始时, 听课的“人山人海”, 慢慢地“星星点点”。由于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系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学业基础不一样, 程度参差不齐;上课人数多, 组织教学难度大;作业批改、师生互动交流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担任公共选修课的教师要深知:公共选修课的教课难度比专业课大、压力比上专业课大。任课教师自己一定不能退缩, 一定要注意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严格课堂常规管理: (1) 建立选修课班委会, 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2) 严格课堂考勤, 实行听课签到制 (课间10分钟由学生干部拿着花名册让学生当面签到, 避免代签) ; (3) 实行作业和平时表现占40%的成绩考核评定制度; (4) 对考试和考核加起来不及格的学生不留情面, 坚决实行选修不及格制度。通过严格课堂常规, 既训练了学生遵纪守法, 又维护了教师自己的威信, 从根本上保证了选修课的开课质量。

总之, 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很有必要、大有好处。公共选修课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同样具有育人功能。一门公共选修课要成功并有实效, 就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修课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开课教师对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以及课堂的管理。

摘要:高职开设公共选修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郁学习氛围,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发挥教师特长, 塑创学校特色, 彰显大学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共选修课与专业课同样是育人的课。一门公共选修课要开的成功并有实效, 就要加强对学生选课、修课的指导, 最关键的是开课教师对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

2.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 篇二

一、要有系统的安排和计划

作为选修课应该安排在高一和高二两个时间段按计划完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只有计划到位我们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一学期完成指定阅读书目,这是整个高中阶段阅读系统工程必须做好的计划,我在实际教学中曾拟定了一个两年计划,经实践后修改如下:

高一第一学期。晨读内容:《论语》背诵。阅读课内容:《红楼梦》《三国演义》《西厢记》《现代诗歌选集》《谈美书简》。

高一第二学期。晨读内容:《孟子》背诵。阅读课内容:《子夜》《茶馆》《巴黎圣母院》《泰戈尔诗选》《哈姆雷特》《雷雨》。

高二第一学期。晨读内容:《庄子》背诵。阅读课内容:《唐诗宋词选》《家》《边城》《复活》《普希金诗选》。

高二第二学期。晨读内容:复习背诵《论语》《孟子》《庄子》。阅读课内容:《史记》《欧也妮葛朗台》《尘埃落定》《呐喊》。

二、要有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陶行知曾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古人也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任何一种教学都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现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1.文学体裁开设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也可以按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分别开设不同的经典著作选修课,如:诗歌可设《大唐诗歌》《古典诗歌名篇选读》《外国诗歌选读》《中外哲理诗赏析》等;散文有《文言散文选读》《中国当代散文概说》《杂文大家名篇选读》等;小说有《港台小说欣赏》《中国现代经典小说精读》《鲁迅小说选讲》等。

2.经典专题探究式

专题学习可以让学生就一个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和探究,使学生对此可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拓宽知识面、系统知识点。教师在开设这类选修课时,应该围绕语文学习的需要,选取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专题来开设,使语文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如“古代诗歌中的写月诗”“金庸笔下人物谈”和《中国古代寓言》《客家民居》等等。

3.交流课式

传统的讲授课让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即使有比较灵活的提问,学生也只是作为一个回答者,并没有全身心投入。交流课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自由交流有利于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题材进行开课交流。如针对新闻,可以开设“我看社会热点”“××节目观后感”等;名著交流课,可以开设“我看红楼梦”“千年追梦庄子”等;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写作交流课、影评交流等。

4.走进社会大课堂

语文的活水之源是生活,要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如组织活动,进行《山水田园诗精读》《景点名联赏析》《名人·名山·名文》等的学习;关注社会的《广告词设计》《经济随笔选读》《××(社区)文化》《当代流行歌词》等。让学生自主选题,课堂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配上音乐,在读、念、赏中领悟生活的乐趣和奥秘。

5.活动参与式

学术性选修课以短期课程或讲座的形式出现,而趣味性选修课则可以各种活动辅之以讲座的形式出现。所谓趣味性选修课,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旨在发展其文学方面的特长和技能。如朗诵、影視评论、戏剧表演等等,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更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语文学习的领域,使之缤纷多彩,生动活泼。这些选修课我们可以采用学生活动参与式,让学生开展诗歌朗诵大赛、辩论赛、戏剧表演等,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让他们以青少年特有的激情去演绎文学。

三、选修课要体现教师的特色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事实上,创新就是一种个性特征,学校教育应当努力发展学生的个体化创新能力。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而选修课则可以适应学生这种求新求异的思维特点。爱好诗歌的可以引导他们尽情遨游在诗的海洋中;喜欢音乐的可以帮助他们试着用音乐的语言去读解一篇篇美妙的散文;沉醉于武侠的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去研究武侠小说的发展源流,一起去品味描写语言的精妙,使之从对情节的简单了解发展到更为理性地去观照武侠作品……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的渊博知识和扎实的功底。

四、要处理好学与考的关系

既然是一门课就免不了有检测,只讲不考,教和学的效果都难以衡量,但考的形式可以更自由、更灵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许更高。因而,我们选修课的考核可以是开卷的,可以是写论文,也可以是口头的答问,或者是竞赛的形式。对经典专题探究式,我们可以用论文的考察方式,放手学生去查阅课外资料,编辑成文,结束时进行成果展览。朗诵、影视评论、戏剧表演等活动参与式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

3.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三

中新网杭州10月23日电(记者 江耘 通讯员 孙菊红)记者23日从浙江省教育厅了解到,该省于近日出台了《浙江省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鼓励学校开发更多优质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出更多全面而有个性的多样化人才。

今年秋季开始,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选择性,即通过有效减少必修,全面加强选修,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在这三个选择权中,尤以学生学习选择权最为根本。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多学些自己想学、自己有能力学、自己学得好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东西,多品尝一些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学生可以跨班、跨年级甚至跨学校选课,同时全面实施学分制度和弹性学时制度。

为了弥补普通高中课程开发专业师资相对缺少及实训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开发开设出更为丰富、更加多样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选择性要求,《意见》规定,先修课程可以由高校独立开发或与普通高中合作。鼓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可以在高校开设或在普通高中开设。普通高中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合理安排并提前公布先修课程模块开设时间、地点、任课教师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有计划地到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修习先修课程。

为确保先修课程开发开设质量,《意见》鼓励普通高中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拓展课程开发开设能力,开设先修课程;鼓励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机构专业人员担任先修课程教师或开展师资培训工作;鼓励先修课程教师走校任教;鼓励充分运用浙江教育资源网这一平台,开设网络先修课程,扩大普通高中的受益面。开设先修课程的`教师,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先进个人评选时,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

据浙江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为学生开辟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成长成才。

4.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四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如果直接设置为必修课,学生只要进行正常学习即可;但是如果开设为选修课,则要求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学科内涵和学科理念,这样学生在选修时才能不盲目。因为运动人体科学并不像健美操、羽毛球这些从名称就能听出教学内容和重点的课程。运动人体科学要能够解决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根据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该学科的理解。因此,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课程内容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的基础条件。

3.2以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后盾

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不是简单地体育教学,也不是几个体育教师经过专业学习就可以实施教学的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教学中就会出现知识不成体系,只是进行简单的体育技巧教学。不仅不能形成系统的运动科学知识教学,也降低了体育技能水平。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的授课必须是医学、体育、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保健学等专业教师按比例进行,同时不同课程间要相互配合,不能将知识独立起来。否则学生的理论知识都是零散的,更谈不上解决运动实践中的问题。

3.3以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为前提

运动人体科学是科学性极强、理论性极高的学科,其课程设置是教学的前提,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学生培养的重点。虽然选修课程设置也要与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课程设置相同,其教学安排和课程评价体系都要与专业课程相同,才能使教学目标实现更具科学性,才能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的作用,实现学生运动习惯的终身培养。

4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开设的益处

4.1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将运动人体学应用到医学院校体育选修课中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课程开设主要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并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指导。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出不同的运动方案实施教学工作。在这种针对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有计划地进行体育运动,还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且,还需要促进健康与运动的结合教学。因为将运动人体科学选修课设置于医学院校,不仅有便于运动人体科学学习的基础条件,还能促进运动人体科学的有效运用。

4.2形成运动生理学

合理运用运动生理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它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并且,也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同时,在对运动生理学进行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利用数字化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缓解运动疲劳程度,还能提升我国的竞技水平。

4.3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将运动人体科学运用到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使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不断形成。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主要对动作进行指导,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运动要领,也无法形成一定的深刻印象,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无法科学地进行其他运动项目。所以说,运动人体科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具体含义,并让他们充分掌握运动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

4.4提高体育训练水平

5.开设路口施工方案 篇五

迁安市万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3月8日

道路施工方案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燕山大路西侧由惠昌大街向南315m。道路长140m,宽17m,路口宽50m。2.施工准备 2.1人员准备

本工程人员安排如下:

施工管理人员:

1人 测量人员:

2人 泥水工:

10人 混凝土工:

10人 杂工:

10人 2.2材料准备

本次开设路口主要材料有水泥、砂、石子、C30砼、沥青砼、路牙石等。施工管理员需提前预计材料使用量,提前订货,杜绝材料因素影响施工进度。2.3技术准备

1)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

2)认真学习、审查施工图纸,并对土建、水电专业图纸进行综合会审。3)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使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做到心中有数。3.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从

月 日开始,至

****年**月**日前完工交付使用,共工期共计

天。4.施工方法

路口处原路牙石、人行道等移除→开挖→原土夯实→回填水泥级配碎石、夯实→浇筑C35砼→浇筑沥青砼→养护 5.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工作内容为:工作开始前的质量计划、质量验收标准、设

备和材料的准备情况、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验证施工方案执行情况,制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及组织实施、检查、评比及参与协调处理施工中与工程质量有关的问题。

6、安全文明施工

(1)本工程无需占用车道进行施工,但需要对施工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区分,如用警示安全条进行隔离,以免行人误入施工区域。

(2)施工过程中,教育并要求员工注意安全,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及其他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

(3)加强安全巡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并尽快排除。

6.对中学开设街舞选修课的调查研究 篇六

街舞, 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一种集娱乐、艺术、运动于一体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它轻松、随意, 能让练习者在强劲的音乐中尽情地发挥, 提高练习者的协调性, 并能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将街舞列入中学体育选修课内容, 是符合中学体育教学提倡的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终身化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开设街舞选修课的调查研究, 找出影响街舞运动在中学发展的因素, 为街舞运动能在中学更好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街舞, 也称HIP-HOP, 它来自黑人街头舞蹈, 所以, 另一种叫法是STREET FUNK。由于这种舞蹈出现在街头, 不拘于场地器材, 所以被称为街舞。街舞按年代划分为新、旧流派两大类, 旧流派包括锁舞 (LOCKING) 、机械舞 (POPING) 、霹雳舞 (BREAKING) 、电流 (WAVE) 。而新流派是“原地性的街舞”, 它独有的风格在于它注重身体的协调性, 重视上半身的律动, 同时增加了许多手部的动作, 不像旧流派那样重视大范围的移动以及脚步的动作。总之, 新流派融合了霹雳舞在地上做类似体操的动作以外的各种街舞形态。新街舞分两大类:HIP-HOP和Breaking:属于技巧性较高的体育舞蹈, 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 跳这种类型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Hip-Hop:属于舞蹈型街舞, 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种风格。它们都不如Breaking那样需要较高的技巧, 但对舞者的动作协调性、舞感, 以及肢体灵活性和控制力的要求较高。在逐渐的发展中, 街舞青少年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 他们以街舞来张扬自我个性, 展示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表达勇于进取的生活态度, 他们强调的是“做自己, 享受生命, 勇于挑战”的理念。中国青少年最早接触街舞,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影《霹雳舞》, 当时的霹雳舞 (Break Dance) 就是现在Breaking的前身。随着中国青少年对街舞理解的深入, 他们逐步回归街舞的本源, 以中国青少年自己的眼光和特点来实践街舞。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扬州市直中学学生和体育老师, 其中学生100人, 老师15人。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了街舞的发展史以及与街舞相关的文献15篇, 以此来了解街舞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便于分析中学生对街舞学习兴趣及对此活动产生兴趣的原因等。同时也查阅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 指出现行的街舞教学体系还存在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发放学生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98份, 有效率98%.

3、访谈法:走访或电话采访扬州市直中学的相关老师, 了解街舞在中学的开展情况。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中学生了解街舞的途径及程度

据调查统计, 79.8%的中学生是通过电视节目来了解街舞的, 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身边同学的介绍来慢慢认识街舞的。大多数中学生认为, 街舞是一项发源于美国黑人的街头舞蹈, 它的音乐很有动感, 服装休闲宽松, 动作很随意, 充分展现了青少年追求时尚前线, 张扬自我个性的特点。这些充分说明中学生对街舞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倾注了较大的热情, 他们在了解的过程中, 逐渐培养了对街舞这一健身项目的兴趣与爱好, 也逐渐形成了对学习街舞运动的渴望。

(二) 对中学生学习街舞的兴趣以及产生兴趣的原因调查

表1显示同学们对于街舞这一运动项目比较喜欢。我认为中学生之所以对街舞感兴趣主要是由街舞的青年流行文化定位所决定的。中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舞休闲、时尚的特点是他们对街舞产生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街舞是一种青年文化。它又称“Hip-Hop”。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一种街头说唱文化。是由青年人自己创造的运动娱乐形式, 所以更能贴近中学生的生活, 更符合中学生个性特点, 迎合他们的心理, 那么就自然能够得到中学生这个群体的青睐。

%

街舞受到中学生如此的喜爱这和中学生所处的这个独特的年龄阶段是分不开的。首先, 青春期, 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形成和发展, 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欲望不断增长, 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而街舞的技巧性能满足中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其次,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反叛性, 这是他们争取成年人的权利和获得成年人承认的特定形式, 是主体自我张扬的表现形式。街舞没有指挥、命令、被排斥和被替换的压力, 它在群体中完全是个人活动, 它非常自由, 每个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因此,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且都有机会展示自我魅力, 也同样要尊重他人表演的权利, 并予以欣赏。这就意味着自主、独立、平等、自我支配性的权利和地位的获得, 而这对中学生这样的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

(三) 中学生学习街舞后的心理变化的分析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心理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心理健康是现在谈论的比较多的话题, 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现在的中学生面对着当前的升学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父母过高的希望值等等诸如此类的压力, 有好多同学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一些同学只要一遇到挫折, 或是一个小小的压力, 都有可能毁了他的一生, 这种例子是很多的。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存在着问题, 而街舞是一种比较放松比较随意的运动, 在跳街舞时你可以尽性地释放自己, 把一些压抑的、不愉快的情感尽情地宣泄出来, 跳过之后人的心情会变得很舒畅, 很愉快, 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就不会出现马加爵式的学生了, 也不会有人因为一点小事就想不开而寻死觅活的了。

(四) 目前中学街舞课开设中遇到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很喜欢街舞这一运动, 原因主要是街舞有些动作太难不是很好学 (男生:44.9%女生:48.8%) , 还有比较多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不是很专业 (男生:42.5%女生:45.2%) 。这说明教师在街舞的教学过程中要有的放矢, 要选取适合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的动作, 不能太难,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样的, 从和相关的任课老师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中学体育老师对街舞的学习不是很系统、很正规的。他们学习街舞的途径一般是自己在大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的健身房学习的, 一些理论的东西也是从一些关于街舞的资料中了解的, 很少有人是经过系统的培训来学习街舞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街舞的教材很少, 无论上什么课都必须有教材, 没有教材我们的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这个道理。街舞在我国流传的时间不长, 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 也没有现成的教材, 所以这也是目前街舞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

我们知道了问题所在, 就可以对症下药, 使街舞这一比较新的课程能够更健康的发展下去。

(五) 街舞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

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是: (1) 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 (2) 体育向身心和谐发展; (3) 健心健脑的新型项目出现; (4) 形式多样化; (5) 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现代教学中, 更注重以人为本, 注重学科综合化、社会化、生活化、个性化和多样样;注重学校终身性发展的需求, 课堂上变权威型为激励型 (师生平等, 互动) 转化。而街舞与时代同步,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容易让人忘情地投入, 能达到“以乐促情, 以情带动, 以动表心”的情感需求。它所选用的音乐, 多用跳动、奔放的旋律, 以其有力的节奏, 不断变化的动作, 使人产生欢快和激奋的情绪, 跃跃欲试的动感。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帮助把握动作节奏, 使学生在愉快中消耗体力, 达到锻炼的目的。况且, 通过师生同练共娱, 加强了情感交流, 对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大有益处。因而, 街舞由于自身的特点很容易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融合, 以建立新型的、现代的教学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明显的结论, 那就是中学生对街舞这一运动的学习有着很高的热情,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街舞, 从而他们对街舞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2、中学生通过街舞的学习, 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同学与同学还有与老师的了解。

3、街舞的学习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学生学习街舞之后, 自信心得到提高, 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断地上升, 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4、街舞的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实效性、健康性、娱乐性的特征, 并改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二) 建议

1、如何开展好街舞这一新兴内容的教学, 教师是关键, 建议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在技能、理论教法等各方面不断完善, 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街舞学习的积极性。

2、街舞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 较专业的街舞人才还很匮乏, 需要大量的培养, 国家体委或各行业体协可以在全国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街舞培训班、学习班, 以加强街舞专业人才的培养, 推动街舞的发展。

3、国家教委可以组织专人编写出相应的教材。

4、建议多印发或征订关于街舞知识的书籍或报刊, 可以让师生更多地了解街舞的各方面知识。

参考文献

[1]阿民:《街舞是怎么来的》, 《中国体育报》, 2003年第3期。

[2]金达:《健身街舞》, 《中国学校体育》, 2003年第5期。

[3]赵芸:《从Hip-Hop运动看青年文化》, 《青年研究》, 2002年第12期。

[4]曲宗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

[5]夏峰:《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中国学校体育, 2003年第4期。

[6]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街舞VS拉丁舞》, 《健与美》, 2001年第10期。

[7]于莉:《体育教育实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体育与科学》, 2000年第5期。

[8]周登、李林、陆作生:《体育教学人文性思考》, 《体育科学》, 2002年第5期。

[9]黄明俊、李文杰:《体育统计与科研量化设计》,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年。

7.语文教师开设的选修课应姓语 篇七

一.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个偏向

1、利用影视资源迎合学生心理

我们的学生目前生活在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图像由过去阅读的辅助形式变成了阅读本身。多媒体的滥用,特别是电影电视资源的滥用,更是助长了学生读图的兴致,扼制了学生阅读文字书籍的欲望。就像现在的上课过多地依赖多媒体一样,如今的校本选修课程的编写,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无不把多媒体摆在第一位,有些课程,几乎成了学生的电影课。

2、承载传统美德与德育课程的混淆

语文课不能缺失德育功能,但不能以之为己任。一门名为“感恩的心”的选修课程,虽然编写者也把“学会感恩,学会用短信、书信、诗歌等表达感恩;利用网络,分小组建立感恩写作素材库;教会学生将‘爱的教育与诗歌散文写作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目标,有较多写作的训练,但总觉得有喧宾夺主、德育主题至上之疑。

3、创新教法形式与杂耍游玩的混同

开时装选修课的,让学生拿些报纸剪剪粘粘贴贴,最后到台上秀一把;开陶瓷课的,弄些泥巴捏捏拍拍然后放进火里烧上一通;弄个旅游文化课程,带上选修者爬爬山,划划船,拍拍照片,一门课结束了。总之,某些课程,借教法创新之名,行杂耍游玩之实。涂鸦些所谓的教材与课例,摆拍些上课场景,以塞领导检查之责。教师完成任务,学生玩闹一番,领导翻翻资料,皆大欢喜。

4、拓宽文学视野与专家学者的研究错位

一门名为“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拓展型选修课程,选了10首唐诗,14首宋词,9道元曲来专门研究一种离学生生活较远且不能深入理解的特殊情感——爱情。我们认为,这样的课程对学生是有难度的,可能出于好奇,学生会来选课,但学习的收获不会太多。这样的课程应该是高校专家们开设的课程。学生虽然学过部分唐诗宋词元曲,但他们对古代文人情感方面的体悟几乎是零。

二.开发理想选修课程的努力方向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革除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的弊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要凸显地域特色尤其是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和校本课程资源是互相依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必须重视学校特色和地方特点,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开发和利用好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课程资源,恰恰能突显学校特色,为大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利用本土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优势,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进行实践活动和开展探究式学习。结合国家课程,联系本地的文化名人、政治家的生活及事迹,联系本地的物产资源、山川地貌和民族风情,作为教材的补充,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拓宽学生言语视野体现大语文观

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打破以往把学生框在教室里,仅仅利用必修语文教材,在题海里翻滚,远离生活,远离实践的现状,用好生活与社会这个大语言课堂。大语文教育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语文,处处有语文。时时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学大师的话是我们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视野所在。

三要与时俱进提升学生说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一个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听与读在必修课程里已花了足够的时间,而说与写则远远不够。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胜出就必须事事快人一步,占得先机。这要求你不仅得具备较好的知识储备、经验阅历,更需要过人的胆识和一副深谙交际、演说之道的口齿。有些专业成绩突出的优生,多数是满腹经纶止于口,一张嘴便泄露了口才欠佳的天机。

开设校本选修对于中学教师是一件极难的事。教材的编写,连专家们都要花上几年时间,集中一批学者才能完成,更何况一个或一组语文教师。

8.超市大门口开设夜市方案 篇八

为了提升超市人气,增加人流量,提升销售为目的,现将广场开设为夜市,来哄托人气,开设项目有:淘气宝,卡拉OK大家唱,麻辣烫、烤肠等项目,在开以上项目的同时,超市需将晚上的营业时间延长到21:00关店。

淘气宝通过招商来广场设点带动人气,前两天晚上免费玩耍,只收电费,同时将卡拉OK大家唱(免费对外开放),麻辣烫、烤肠等项目一同开放,在当天晚上有相当大部份人流。以上项目开放后对超市是一个提升人气的最好方法。

1、同时,在开设以上项目需要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广场需安装四盏射灯来增加气氛和光亮。

2、大屏幕电视机一台,点歌机一台,DVD机一台,到时分时段唱歌,分时段放美国大片。

3、需要电工将广场的电源接好,供广场的商户用电。

4、晚上19:00开始将生鲜质量下降的蔬菜,水果做半价销售。

5、开设以上项目的同时,是否需要和城管协调好关系。

6、以上项目是否可以通过电视左飞来进行宣传。

9.教育局开设手拉手活动方案 篇九

一、教育局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区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为宗旨,以强力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城区幼儿园“六中心的作用,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健全保障机制,促进“手拉手”活动有效开展。

成立了“手拉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区“手拉手”工作实施意见》,在充分掌握各镇乡幼儿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每个城区与2—3个镇乡的建立了“手拉手”关系,深入开展“园际互助”活动。

二是构建以点带面层级帮带机制,促进农村幼儿园升级升类。

各镇乡与“手拉手”共同制定升类计划,城区在人力、物力上对升类大力支持。定期开展送课下乡、教学观摩、培训研讨等活动,各中心实现升类后向整个镇乡进行帮带,实现了城乡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全面帮扶。

三是组建教师帮带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业务素质提高。

农村教师到城区“手拉手”跟班学习,参与学期计划的制定、学期前准备等各种活动。通过建立教师“一助一”体系、城乡手拉手交流的`网络平台等形式,促进城乡幼儿教师交流和互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坚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强化师德建设,深化业务培训,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从教行为

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学校的量化管理、业绩奖励挂钩,坚持开展“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弘扬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制定出台了《区教师教育工作安排意见》和《区各级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依托“四网一平台”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组织开展名师送教培训活动,制定出台了《区教育局名师送教培训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思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基地,充分发挥教科研功能,形成了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良好局面。全区教师仅承担的市级以上“十二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就达3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22项。加大教师业务技能的督导考核力度,对全系统2081名教师进行业务理论考试,考试结果按等级全部公示并和教师个人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直接挂钩。

三是加快人才流动,优化队伍结构

10.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61-01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部门,一直以来对教学活动起到的作用有限,通常除承担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之外对其它教学任务参与不多,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和多种娱乐休闲方式盛行的当今,其重要性不断受到冲击,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入馆人次及借阅量均呈下滑趋势。如何在当前情况下,利用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和文献资源优势主动出击,积极投身到教学主战场,建设新课程,尝试新形式,更好地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是我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1]。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就是其中一个新尝试,它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师资队伍整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1 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勤工助学工作都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图书馆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多年来为贫困学生提供相对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图书馆与贫困大学生的双赢模式,但深入探究后才发现,这项工作中包含许多问题。

1.1 学生对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热情不够

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很难吸引“90”后大学生们的目光,他们更喜欢将课余时间放在娱乐休闲上。即使是已经在勤工助学岗位上工作的大学生,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会随着图书馆沉重的半体力劳动而削减殆尽。

1.2 岗前培训不充分

勤工助学的学生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只是来代替他们体力劳动的,往往没经过认真培训就要求学生直接上岗,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纠正,更缺少对学生在图书管理方面的指导。

1.3 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使其学到图书管理及知识管理的技能

学生主要做打扫卫生和图书上架的工作,属半体力劳动,并未让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工作中来,学生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1.4 只有极少部分贫困学生得到勤工助学机会

1.5 学生工作时间不稳定,效率得不到保证[2]

学生的工作时间容易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特别是对于理工专业学生,会有大量实验课,时间随时变动,不能保证在图书馆勤工助学岗位的工作时间。

1.6 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高校是采取学工部统一招聘,用人部门单独管理的方式,各部门内部又会分交由相应老师自行管理,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体系。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一直保持在20个左右,通常是在低年级的同学中选择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有强烈参与勤工助学工作愿望的,并且自身素质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他们分配到流通部和阅览部工作。

《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开设将会改变目前勤工助学岗位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利用课程管理来对勤工助学活动进行规范管理,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来自觉学习图书情报知识和管理知识等[1]。

2 《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的开设条件及课程设置

2.1 课程设置

大力争取学校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支持,将课程列入到素质教育选修课目录中。不同的是:该课程面向大学一、二年级申请勤工助学的学生选修,学生人数控制在100人,共30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20学时。

2.2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图书管理和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鍛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1]。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报酬资助。

2.3 指导教师的情况分析

我校图书馆多年来承担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设有文献检索教研室,共有5位老师,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除此之外,各书库、阅览室的老师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80%以上,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各自岗位的工作业务与职责,能够随时为选修《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2.4 课程学分与内容设置

本门课程为2学分,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教学任务将由文献检索教研室的教师们承担,共10学时。主要内容有:

(1)《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的使用方法

(2)图书外部加工及组织排架

(3)汇文图书管理系统

(4)利用汇文系统编辑marc数据(图书编目知识)

(5)利用汇文系统进行期刊管理

实践部分由各部门工作人员负责指导与现场教学,共20学时。学生可以从流通业务、采编业务和阅览业务中选择一门作为主修,根据选择情况分配指导教师,原则上一位老师指导10~15名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5 考核方式

(1)理论部分完成后,由图书馆组织书面考试,占总成绩的40%;

(2)实践部分由各指导教师组织考试,主修业务要熟练、精准,辅修业务要基本掌握,占总成绩的50%;

(3)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6 教材

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的教材供选用,可以通过申报学院的教材资助项目,组织馆员编写《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教程》及《图书馆勤工助学课程实习指导书》等。

2.7 其他

对于实践部分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征求其意见后可留任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同时可以为以后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提供服务与辅导。

3 结语

开设《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是以图书馆为平台和资源支撑,以勤工助学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技能为宗旨的一种新尝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新问题,要根据情况加以修正,相信这种以图书馆为主角参与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新入口,一定会使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新发展,一定会促成高等院校、图书馆及大学生三方谐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于芝.完全学分制与图书馆勤工助学选修课[J].图书馆建设,2007,(4):110-112.

[2] 张虹.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几点建议[J].经济,2011,1(17):16-17.

[3] 张霞.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新维度[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5):55-58.

11.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十一

一、微课程与选修课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带来一种学教方式的全新变革.要想更好地利用它,就必须全面认识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属于课程序列,从课程论的观点来看, 课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属于课程实施与评价.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1]因此,使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了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性质,即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了.而微课,只是微课程配套资源之一.[2]除了微课视频之外,还有微教案、微练习、 学习任务单等配套资源.

目前,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高中阶段对选修课没有进行具体的考查,选修课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还是没有逃脱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控制, 因此选修课程经常必修化.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拓展、补充、延伸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根本没有体现出来,不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的目标.另外,在国家课程资源的配套中, 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不到位,不能及时地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开发的微课程“椭圆”主要是想把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运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等特点,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入了教学微视频、 学习任务单、课后微练习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突出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完善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健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形成了具有镇海中学特色、学生学有成效、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的精品选修课程.

二、微课程“椭圆”介绍

(一)课程的定位

镇海中学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椭圆”由我校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沈虎跃老师和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名师、教研组长周海军老师策划顶层设计,莫芬利、杨威、朱寒杰、 张义斌等四位老师共同开发完成.

椭圆是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初步学习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解析法后,深化这一重要思想的又一重要载体.同时, 椭圆作为三大圆锥曲线中第一个接触的曲线,它能够为后面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提供性质类比的基础和解题方法的借鉴,因此学好椭圆有积极的意义.本课程以人教版2-1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导向,以突出方法和数学思想为主线,以满足和发展学生兴趣为依据,结合高考热点问题、典型解决方法和重要命题背景,针对镇海中学学生特点,本着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和提高数学素养的原则,从椭圆的基础知识、热点问题解决方法、拓展知识背景介绍三个方面,选取与椭圆相关的知识内容编写而成.配套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和课后练习(附答案).课件及教案方便学生课上互相交流、课后巩固提高,教学视频可以方便学生多次观看、内化巩固.凸显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作用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实用性.

(二)课程的内容

微课程“椭圆”分为三个部分共18讲,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学习.其中“基础篇”(第1~5讲)主要以椭圆的方程和几何性质为切入点,涵盖定义、方程、几何性质、离心率、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等五大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是课本和高考考查的基本知识;“方法篇”(第6~12讲)主要以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中点弦问题、焦点弦问题、定点问题、定值问题、最值问题、轨迹问题等七大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解题方法的引领,突出解析法这一重要方法和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思想;“拓展篇”(第13~18讲)主要以课本中的习题例题或阅读材料为出发点扩大学生视野,内容包括椭圆的再认识、椭圆与圆的变换、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参数方程、椭圆的光学性质、椭圆中的极点极线,希望从新的高度和角度加深对椭圆性质的理解.课程选题都源自高考考题或经典例题,通过剖析题目背景、探究解决方法、挖掘背后联系、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特色

在前期开发及实施的基础上,我们不断积累和修改完善课程讲义、教学设计,又加入了教学微视频、学习任务单、课后微练习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素材.突出课程目标和教学体系、完善课程资源和课程内容、健全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形成了具有镇海中学特色、学生学有成效、促进教师专业迅速成长的精品选修课程.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注重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相结合;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注重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相结合;注重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相结合;注重视频讲解和课堂讲授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注重自我评价和练习评价相结合.

在镇海中学邀请的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的教授对我们开发的选修课程的点评中说道:“该课程设置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科学有效,符合学生实际.内容编排由易到难,有层次,有内在逻辑.内容充实,呈现多样,有文本,有图片,有表格,有课件,有视频.有利于学生自学.内容选取既立足教材优势又弥补教材不足.知识总结归纳细致,富有探究性.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为是初次尝试,所以在开发开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无论是前期课程规划设置、视频录制、课程实施等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微课程规划设计时“度”的把握

大家都知道选修课是必修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或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或旨在培育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科视野、提高探究能力, 或旨在让学生感受学科的发展方向.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的,其前提都是通过教师提前对选修课程的设计即课程纲要的规划来总领,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来体现.因此,课题的选择的“度”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由于选修课的教材需要教师自己开发, 既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围绕着“你的课程纲要、你确定什么课题来体现你想要表达的数学思想或方法”是每一个教师在课程开发设计之初都必须考虑的问题,而这个选择的“度”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好好斟酌的.[3]

(二)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而高中数学常规课的课堂容量都较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创新,需要不受平时课堂教学内容的限制.课堂上必须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呈现过程设计的新颖巧妙;必须有到位的教与学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必须有多样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用较少的时间产生最好的效果.因此在录制关键的微视频时,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是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ppt视频,还是用“e板会微课大师”完整呈现教学思维过程等等,都需要全面的考量.

(三)微课程视频的录制方式

在开发的过程中,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载体,视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微课录制的过程有多种类型,我们采用的“录屏式微课”是比较方便快捷、成本低、使用普遍的一种制作方法, 它表现力和可操作性非常强.常用的软件除了电脑中常备的一些软件外,还有“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简称CS)和“e板会微课大师软件”. 有的课我们采用的是录屏加动画演示的呈现方式,有的课采用边讲边写的录屏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由于制作微课视频对教师的语言要求较高,因此在录制过程中需要反复斟酌,尽量避免出现废话、重复的话,追求一气呵成.据教师反映,普遍一个短短的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在备好课的前提下,录制和编辑的时间前前后后超过4个小时.

(四)课程二次评价体系的完善

通过实施后反馈,该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精良、 讲解易懂、课件教案齐全、课后补充作业难度适中、 答案详细,不仅适合学生选修课学习,更加适合学生课后自学巩固.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该课程不受课时限制,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教学课件、完成课后练习的方式即掌握该十八讲内容;但是相对于成绩较为薄弱的学生,虽然该课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适合学生课后多次观看教学视频,内化主要教学思想、巩固解题思想方法,也可以减少教师课后辅导的时间、减轻辅导的压力.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部分学生没有条件二次观看,即使多次观看了,但是课后的练习没有改变,或者说没有更多的可用的检测学习成果的练习来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学习效果难免打折扣.

四、对于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思考和 收获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很多教师对其概念界定还不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其应用方式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之中.但是,这种不完善又给我们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舞台.

(一)微课程开发的过程是重新认识自我提高 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教师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 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4]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认识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自我的优点,在开发尤其是视频录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制作的视频更加精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微课程和学科教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关系

传统的学科教学充分发挥了其教育属性,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成长.在教学方式上,微课程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它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互动交流、提问研讨的方法,把课堂还原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本、观看视频讲解、独立完成课后练习检测,也有教师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再大家看视频对照、最后练习评价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微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携手教改的一对“好朋友”.

(三)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方式是多样的

因此,选择适当的课型适当的内容进行微视频教学是有必要的,由于微课程本身时间长度的限制,当面对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 教学这一 方式.因此,知识结构简单、简易明了的知识可以大胆地使用微课程,而内部结构复杂不易阐述明白的知识,就不宜采用微课程的形式.这就需要一线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微课顺应时代发展而生,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我们相信,高品质的数学微课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改变低效的学习模式,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研究、探索实践能力的目的,可以说,“微课”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马九克.微课程及微课程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9):14-15.

[3]杨威.小议知识拓展类选修课课程开发开设的“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7):17-18.

12.选修课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二

普通高中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艺术类、体育类以及其他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二、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发

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开发坚持学校开发与引进、利用社会资源、他校资源相结合。学校应在先期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办学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社会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发兴趣特长类课程。

引进社会课程资源时,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使课程内容与要求更加切合学生实际。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的课程资源,也要适度引入城市相关资源。

三、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设

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与开设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每学年开学前,学校提前公布学校本学年拟开设的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计划、课程介绍信息和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行自主选课。每学年可供选修的模块数不得少于6个。

学校根据选课情况,组织走班教学。不得包办选课,不得以班级为单位集体选课,不得以任何借口强制指定选课。学校应支持学生到具有资质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其他普通高中或社会机构选修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四、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学分认定

(一)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

1.达到一定的课程修习时间;过程表现良好;经考核或考查合格。

2.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体育竞赛、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参加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艺术、科技节;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艺术、科技节。

3.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或运动健将。

4.学生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社会机构培训,或参加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考试,获得某项资格或等级证书。

(二)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性意见

(三)学校应制定所设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具体方案,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学分认定的仲裁机构,处理有关学分认定的举报、争议和仲裁工作,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要通报批评,并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给予必要的处罚。

(四)学生在校内外通过相应机构获得各荣誉、证书或成果,学校可参照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性意见,审核根据发证单位的资质、学习记录和证书,按照18课时1学分的标准折合学分。

(五)学生修习课程考核不合格,经补考仍不合格;课程的实际修习时间少于规定课时的2/3;提供的相关资料弄虚作假,不予认定学分。为使学生在高中三年中获得多项技能,学生在选修某一课程并已获得1个学分后,不得重复选课。

看过20选修课课程实施方案的人还看了:

1.学年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2.中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3.20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2017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13.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规范辖区主要道路两侧出入口设置行为,优化出入口设置,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保证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景观的完整、连续、美观,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XX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XX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和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强化城市管理、创建文明城市、优化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为目的,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全民参与、部门联动的原则,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健全整治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整治管理水平,达到环境优美、道路通行有序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出入口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清理道路两侧擅自开设出入口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成立街道出入口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由XX

主任任组长,XX主任、XX部长任副组长,派出所、镇村中心、环卫园林所、企业办、执法中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整治小组办公室设在执法中队,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责任分工

整治小组办公室:

负责总体协调和工作总体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

负责调度及协调推进私开路口的封堵、损毁道路修复和绿化带补绿。

执法中队:

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对擅自开设路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镇村中心:

负责对接协调城发、规划等部门;负责对重点工程指挥部施工情况的解释。

负责对现存路口的规划认定及对损毁道路修复的规划和验收;

环卫园林所:

负责对毁绿进行认定、评估,对补绿做出规划并进行验收。

三、工作内容

(一)整治范围:

深圳路两侧擅自开设出入口行为进行整治。

(二)整治重点:

1、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擅自开设的平面出入口。

2、未按照规划部门批准的标准开设的平面出入口。

(三)整治标准

1、对于未按照规划部门批准的标准开设的出入口,责令限期改正,并由执法中队依法处罚。

2、对于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擅自开设的出入口,符合规划的由执法中队依法处罚并责令当事人补办相关手续;不符合规划的由执法中队依法处罚,限期当事人自行封堵。

3、对于擅自开设出入口造成绿化带或道路损毁的,要对损毁的绿化带进行补绿,对损毁的道路恢复原样。

四、实施步骤

市级层面已经完成对深圳路两侧现存出入口调查摸底和测绘工作,此次集中整治工作从11月中旬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11月中旬)

1、召开道路两侧擅自开设出入口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整治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具体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步骤、整改流程、安全措施等。

2、开展广泛宣传发动工作。利用一封信、电视台等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XX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XX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道路两侧私开出入口的宣传报道,为集中整治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让广大市民和周边群众了解专项整治活动的内容、意义和目的,赢得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3、印发方案。整治小组办公室要研究本次道路两侧擅自开设出入口整治的范围、重点及目标,确定本单位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11月中旬至12月初)

1、自行整改阶段

在全面调查、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对各类开设出入口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取证和认定。对擅自开设出入口的当事人进行督促检查,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动员自改,由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整改。

2、依法强制整改阶段

对拒不执行有关通知、超过自行整改期限的,由整治小组研究,依法处罚并强制封堵、绿化。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12月中旬)

对治理成果进行全面验收,督查有关部门及单位对验收不合格的或遗漏的治理点位,按照相关标准及要求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全面到位。

总结整治工作经验,探寻管理工作规律,层层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查处道路两侧擅自开设出入口“早防范、早发现、早制止、早封堵”的运行机制,真正做到防范有力、发现及时、处置迅速,坚决杜绝产生新的擅自开设出入口。

五、相关政策

1、私开出入口的当事人应当自行改正,并对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当事人是单位和集体的,其主管部门负有督促整改的责任;是个人的,所在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负有动员、督促的责任。

2、对整治期间顶风作案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封闭一起。对拒不整改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并纳入

XX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城区各类工程建设涉及的私开出入口一律无条件封堵、绿化。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深化舆论引导。

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动员大会、群众大会、发布通告、发放传单、街头宣讲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引导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营造依法建设、违法必究的舆论氛围。

(二)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安全。

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工作标准,研究完善工作方法、步骤及应急预案。整治过程中,要开展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和法律法规的现场宣讲,严防意外发生。

14.选修课开设方案 篇十四

1 教学准备

1.1 课程教学材料准备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很多学员反映“学会自己动手”是其第一需求。因此,在课程教学材料准备方面,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授人以渔”为课程主要目标,将理论讲解融合到实践操作中,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员如何欣赏插花作品的艺术真谛、并学会自己动手,已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推荐教材: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黄剑娣,陈惠仙等. 实用插花秀(高级教程、中级教程、低级教程)[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李璇等. 欧美花型艺术[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

[4]蔡素琴. 婚礼花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5]李 方. 环境花艺设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齐 放,陈丽霞.花篮制作82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相关的学习网站:

www.huayucity.com

www.china.flower.com

www.dqchina.cn

www.cfabb.com

电子刊物:

(1)插花艺术光碟(六碟),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制作.

(2)名师花艺(四碟),中国花卉报社声像部录制,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

(3)学插花(二碟),西安电影制片厂录音录像出版社发行.

这些教学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和插花作品制造与评析,且理论部分都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可以有效辅助课程的学习。

1.2 课程设置

在进行了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校现有教学设施及课程情况,设置了10次课程,共30学时,7次为多媒体大班理论课同时结合现场插花教学,2次参观实践,1次学员实践制作。课程内容见表1。

从课程具体设置方面,还是坚持以多媒体为手段,以案例讲解为主体的方式,并通过实地参观和动手制作来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

2.1 课程教学氛围建设

在课程开展方面,采取环境沉浸和氛围熏染模式,综合课程讲解、专题讲座、多媒体、参观植物园、现场动手制作插花作品等形式的教学模式,构建具备系统性、直观性、活泼性的课程氛围,形成环境沉浸和氛围熏染的培养模式,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兴趣与参与度,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形式方面,虽然很多学员要求扩大班级人数,但为了保证预期的教学目标,坚持小班教学方式。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从而保证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几年来课程反馈信息表明,小班教学形式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组织课外实践和指导学员具体插花操作,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课程考核

在课程考察方面,针对《插花艺术》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课程考察分为插花操作和课程论文两个方面。其中插花操作考察学员对插花主题的认识程度、欣赏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课程论文主要考察学员在理论层面对插花艺术的认识、对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反馈等内容,是教员与学员互动、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几年的课程论文来看,很多学员对课程都有很系统和深入的思考,例如某学员的课程论文《插花选修课的建议》,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了课程教学的一些高质量的建议。类似的案例很多,在每年的课程规划中都对学员的意见进行综合,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保证了课程教学的不断完善。

3 思考与体会

开设《插花艺术》课程3年来,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追捧。选课系统开放后,几个小时内选课人数就已经达到上限,不少学员要求扩大选课人数,还有不少没有选上课的学员要求参加旁听。因为各种资源的制约,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插花艺术》课程还是坚持小班教学,但在一个侧面表明军校学员对人文类课程的迫切需求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意愿。这应该是军校课程设置中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方面。

同时,相关资源的不足还是制约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从学员的反馈来看,人文类课程是学员所迫切需要的,但军校在这方面的师资投入还是偏少,无法充分满足学员的需求。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系统性的补充人文类课程,例如《大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音乐鉴赏》等,以扩大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军校学员对高尚文化的鉴赏能力。

在人文类课程目标规划方面,应以扩大学员知识面、提高学员人文素质为出发点,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考察方面,应以实践操作与课程论文为主。在课程完善方面,应充分听取学员对课程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水平。在课程实施方面,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将板书、多媒体、现场教学、现场实践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德侠,高华军,王杰.军校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7(9):10-11.

[2]戴月.花卉艺术课: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55-58.

上一篇:探讨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的问题下一篇: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财经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