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读书报告1(10篇)
1.伦理读书报告1 篇一
Script>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成,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化”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着作中,马克斯•韦伯具体分析了这一问题。
韦伯的社会变迁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化,在韦伯看来,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迁揭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有非理性走向理性,但是理性化的过程并非渐进或连续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西方社会的经济理性化并不是一个自行延续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非直接地通过内在的一般理性化从资本主义早期形成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载人的态度和气质方面需要有急剧突破和飞跃,韦伯认为完成这一态度和气质领域内的突破和飞跃的主要动因是经过改革的宗教意识。具体地说,这一栋因就是欧洲宗教改革中崛起的加尔文教派和路德教派等基督教的新教教义的逻辑和心理的眼里所产生的“世俗禁欲主义精神”。
西方发展了资本主义,不仅数量上颇为可观,而且还发展了在其它各地从未出现过的类型、形式和方向。这就是(在形式上的)自由劳动之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 理性的工业组织只与固定的市场相协调,而不是和政治的、或非理性的投资赢利活动相适应;所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的特点之所以获得了重要意义,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与资本主义的劳动组织方式联系着(即使通常所谓的商业化、可转让证券的发展、投机的理性化、交换等等一类东西也是与之联系着的)。
经济生活整体上的显著特征可以说是经济理性主义。在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域的这种理性主义的进程,无疑决定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合乎理性的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毫无疑问是他们毕生的最重要的 目的之一。
资本主义在西方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为西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改写了西方甚至是世界的历史。在一部世界文化史中,即便是从经济的角度看,我们的中心问题,归根结底,也不是资本主义活动发展本身,中心的问题毋宁是:以其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方式为特征的这种有节制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或从文化史来说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起源及其特点的问题;这个问题与资本主义劳动方式的起源问题肯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并不是一回事。
韦伯指出:初看上去,资本主义的独特的近代西方形态一直受到各种技术可能性的发展的强烈影响,其理智性在今天从根本上依赖于最为重要的技术因素的可靠性。然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它依赖着现代科学,特别是以数学和精确的理性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科学的和以这些科学为基础的技术的发展又在其实际经济应用中从资本主义利益中获得重要的刺激;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曾经受到经济考虑的鼓励,这些考虑在西方曾对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甚为有利,而这一鼓励是从社会结构的特性中衍生出来的,当然,并非社会结构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方面中具有无庸置疑的重要性的是法律和行政机关的理性结构。那么这种法律从何而来?韦伯分析如在其它情况下一样,资本主义利益毫无疑问也曾反过来有助于为理性的法律方面,在试图做出这种说明时,我们首先考虑了经济状况,因为我们承认经济因素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但与此同时,与此相反的关联作用也不可不加考虑。因为,虽然经济理性主义的发展部分的依赖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气质。
一种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核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所欲达的经济成功,这与农民追求勉强糊口的生存是截然相反的,与行会师傅以及冒险家式的资本主义的那种享受特权的传统主义也是截然相反的,因为这种传统主义趋向与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的投机活动来追求经济成功。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从资本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这一角度可以说完全是非理性的,但它却一直是,并且至今仍然是资本主义文化最有特征的因素之一)。理性主义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包含着各式各样东西构成的一个完整世界。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出理性思想的这一特殊具体的形式到底是谁的精神产品,韦伯指出,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其实这也是韦伯在这部著作中所要论证的观点。
韦伯同时还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宗教改革的 某些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也并不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其实,在宗教改革之前,资本主义商业组织的某些重要形式业已存在了,这有力的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其实韦伯只是希望弄清楚宗教力量****是否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质的形成及其在全世界的量的传播。更进一步的说,资本主义文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宗教力量中找到解释。在这本着作中韦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加尔文教的分析来说明这一点。
韦伯认为:加尔文主义在社会组织方面的无可置疑的优越性能够与这样一种斩断个人和尘世的千丝万缕联系的倾向有关系,这种关系源于基督教胞爱在加尔文信仰所导致的个人内心孤独重压下所采取的特殊形式,教义就是如此的,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服务的,被选召的基督徒在尘界中唯一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服从上帝的圣诚,从而增加上帝的荣耀,与此宗旨相吻合,上帝要求基督徒取得社会成就,因为上帝的意旨是要根据他的圣诫来组织社会生活。因而在尘世中基督徒的社会活动完全是为“增加上帝的荣耀”。为社会的尘世生活服务的职业中的劳动,也含有这一特性。在加尔文教中,这成为了他们伦理系统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胞爱只能为了上帝的荣耀而存在,而不是为肉体服务的,那么这种友爱首先只能表现在完成自然所给予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渐渐地,完成这一工作开始具有了一种客观的、非人格化的特性:只是为我们社会的理性化组织的利益服务。这便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天职观”。
同时,韦伯还指出,作为基督教的主要特性的禁欲主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理性化的发展。这种禁欲主义是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禁欲主义的,清教徒的禁欲主义是一种入世的禁欲主义。禁欲主义在西方的最高形式里便有一种明确的理性特征。禁欲主义使得教徒的修行生活发展成为一套合乎理性的行为的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克服“自然状态”,使人摆脱非理性的冲动的影响,摆脱对外界和自然的依赖。清教徒就象所有理性的类型的禁欲主义一样,力求使人能够坚持并按照他的经常性动机行事,而不依赖感情冲动,这种禁欲主义的目的是使人可能过一种机敏、明智的生活:最迫切的任务是摧毁自发的冲动性享乐,最重要的方法是使教徒的行为有秩序。
禁欲主义如何深入个人的思想之中?如何确定自己受到恩宠呢?况且只有在证明具有与自然人生活方式明显相异的特殊行为之后,才有可能取得这种恩宠,由此产生出对于个人的推动力,激励个人有条有理的监督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获得恩宠,并因此而把禁欲主义注入其行为之中。但是,这种禁欲主义行为意味着人的整个一生必须与上帝的意志保持理性的一致,而且这种禁欲主义再也不是一种不堪承受的负担,而是每一个确信拯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与自然生活不同的圣徒们的宗教生活再也不是离开尘世的修道院里度过,而是在尘世及其各种机构里度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种在现世中(但又是为了来世的缘故)将行为理性化,正是禁欲主义新教的职业观引起的结果。
在私有财产的生产方面,禁欲主义谴责欺诈和冲动性的贪婪。被斥之为贪婪、拜金主义等等的是为个人目的而追求财富的行为。因为财富本身就是一种诱惑,但在这里禁欲主义是那种“总是在追求善却又总是在创造恶的力量”,这里邪恶是指对财产的占有和占有的诱惑力。因为,禁欲主义,为了与《圣经•旧约》保持一致,为了与善行的伦理评价相近似,严厉的斥责把追求财富作为自身目的的行为;但是,如果财富是从事一项职业而获得的劳动果实,那么财富的获得便又是上帝祝福的标志了。更为重要的是:在一项世俗的职业重要殚精竭虑,持之不懈,有条不紊的劳动,这样一种宗教观念作为禁欲主义的最高手段。
当着消费的限制与这种获利活动的自由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样一种不可避免的实际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基于上述理论,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必定成为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活态度普遍的发展。可以想象的最有力的杠杆。”
韦伯的上述论点,无疑是强调了新教伦理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形成阶段的发展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源于新教宗教信仰的某些伦理要求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所需的经济动机模式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应当指出,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着作中,韦伯虽然强调了“思想在历史变革中所起的独立影响”,但是它并不否认“新教同样地受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理性化”之分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报告(第2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伦理读书报告1 篇二
12级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2349014 李肇宁
老师让我们静下心来选读一篇有关本课程的原文著作来阅读,于是我就选取了毛泽东在1937年八月写的《矛盾论》这篇文章。我单单是浏览了一遍,就发现这篇两万多字的文章,发现全文构思严谨,逻辑结构缜密。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在文章第一部分就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其中,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
第二部分则论述矛盾的普遍性。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他认为我们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提出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在这里,作者分了几种情形。“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进而,“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进而,“不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各情况上,我们必须注意其特点,而且在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也有其特点,也必须注意。”进而,“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就是在部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层层明晰,浑然一体。
从整个来看,第四部分主要是对第三部分的细化,从中国过去的实际的革命斗争经验中深入分析,并进行深刻的总结,在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第五部分讲矛盾多个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在文中就指明了,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本文的结构是非常严密的,而且在讨论分析矛盾的时候,层层递进,深入剖析在这一部分,他这样说道: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所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则是绝对的。
第六部分他讲述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又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最后,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单是从本文的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就可以看到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实在让人不禁佩服。
对整篇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又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精读,并查阅了相关的书籍文章,对毛泽东写《矛盾论》的历史背景、目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禁被毛泽东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严谨把握和熟悉,以及他的文史功底所折服。
《矛盾论》写于1937年的八月,在这篇文章之前毛泽东已经写了《实践论》。而当时的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战斗了十六年了,经历了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两个时期。正确总结前两次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避免重犯历史的错误,以便领导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摆在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这篇文章我们也看到,毛泽东多次提到我们要抛弃教条主义的思想,这是错误的思想。是有缘由的,因为党内也曾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所谓的“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的表象形式虽有不同,却都是违背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是主观主义。毛泽东写出此文是有着深远的考虑的,事实上,《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发表,使全党从思想上认识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根源,并为后来开展的延安整改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两篇文章在全党也产生了非常身影的影响和伟大的指导作用。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这样说,哲学是宇宙观或世界观,是人民按照一定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是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念的体系。而在《矛盾论》一文中提及的辩证法的宇宙观,应该是指唯物的辩证法的宇宙观。在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毛泽东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太精辟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但是,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当然我还得反省出现如此败果的原因,毛泽东在这里就认为是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框框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一定程度上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矛盾论》中提及,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确实如此,整个地球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在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个不同体制的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中国社会初级阶段中提出的我们现在的主要的社会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封建社会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的视野大大地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剥削后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首先站出来,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同时,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都分析了这类问题,并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这样说道:“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用的几个例子就非常有代表性:
“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
“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著矛盾。......”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
由于,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所以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这在文章的后面就有了非常深刻的分析。也正正是对此,我们只有对矛盾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此类的问题,这也是处理矛盾应该走的道路。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里其实就是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甚至可以更严重地说一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否认矛盾。早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就是老子在坚持“小国寡民”的思想,我们也只能说这个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处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时期,老子政治思想所具有的局限性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他却是事实在在地没有否认矛盾的存在,甚至在《道德经》中说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他甚至认为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对矛盾本质把握也是有利于指导实践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有道路的。
而在革命的进程中,像文章中毛泽东举例的说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过程的情形看,对矛盾的错误理解,导致指导实践得出的结果就可能是非常惨重的。
也正是这样地从哲学层面去讨论矛盾时,我们不可避免地就首先要承认矛盾的存在,是存在与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基于这样前提,方能讨论矛盾的性质(文章所说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等。而这些方面在《矛盾论》一文中,毛泽东都写到了,而且语言准确而生动。这虽然是一篇哲学论文,但可以说语言的准确、精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毛泽东通篇用的都是常见的词汇,但却十分精确地表达出了毛泽东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比如说,作者论述运动的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时有这样一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 让像我这些非哲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了哪些是矛盾的统一状态,是相对地静止的状态。所以在开头我就说到,自己对毛泽东这位真正的读书人的文史功底倍感折服。
3.伦理学读书笔记 篇三
Oliver Lee
一.道德相对主义
1.标准的相对主义:人类社会并不存在普遍的价值标准,我们不能按照某种道德标准进行
跨文化的评价,而只能按照行为方式、社会习俗所处的文化自身的标准来评价。否则,产生投射错误。
2.认识的相对主义:它不仅承认文化是多样的,人的社会和心理特征是由文化决定的,而
且激进地认为,不存在人类思维和人性,反对人类心理统一性的概念。
3.道德相对主义在逻辑上自相矛盾,它一方面把道德见解相对化,另一方面将相对主义观
点绝对化;
4.反对盲崇权威的价值观,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展示不同的人、民族怎样用自己的标准来
评价自己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这就要求准确地描述事实,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框架,而是要用对方文化内部的语言、标准来理解这种文化中的社会行为。
二.利己主义
1.心理学利己主义:任何人自愿的行动最终都是由他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欲望所引起的。格
劳孔讲故事: 吕底亚牧羊人得到隐身戒指——正义并不是人心甘情愿的。
2.快乐最大化论。欲望满足论:吸毒成瘾的人,最想吸毒,但并不符合其利益。欲望并非
总是自利的,可能是利他的,更可能是损己的,甚至根本无实现的可能性的。
3.在许多情况下,追求个人利益并非总是最合乎理性的,而且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有时会导
致不合理的结果。例如“囚徒困境”。
4.伦理学利己主义:一个行动是道德的,当且仅当,它最大限度地符合行动者的个人利益。
5.伦理学利己主义自相矛盾。(需要理解)。
三.功利主义
1.“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
事者的幸福;这些行为不仅要包括个人的每一个行为,而且也包括政府的每一种设施。”——边沁
2.经典表述:一个行动是道德的,当且仅当,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中,它能最大限度地
增加“大众幸福”。
3.幸福:内在主义(伊壁鸠鲁Epicurus:灵魂无纷扰living in serene happiness);外在主义
(aristotle:幸福取决于外在客观而非内在主观)。
4.优点: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循环论证;解决了道德与义务的关系。缺点:忽略个人;
快乐成为唯一的欲求。
5.行为功利主义:行为的道德价值必须根据其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道德判断应该以具
体境况下的个人行为的经验效果为标准,而不应以它是否符合某种道德准则为标准。
6.准则功利主义:道德判断不应以某一特殊行为的功利结果为标准,而应以相关准则的功
利效果为标准。规则不能因为特殊情况的需要而被放弃。
四.康德主义
1.善良意志:按照普遍的规范性原则(道德律/义务)行动的能力。被称作“无条件的善”。
2.真正具有道德价值的行动是体现或表达了善良意志的行动,即行动的动机必须是出自并
仅出自善良意志;善良意志除了让行动服从普遍法则本身以外,别无其它选择,这个法则必须是绝对命令。
3.绝对命令Ⅰ 的表述:我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行动,按照这一方式,我也能够要求我的准
则成为一个普遍的法则。
4.我们判断行动者能否始终如一地要求普遍原则成为一个普遍法则。如果能,则上述行动
道德上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5.绝对命令Ⅱ的表述:一个行动是道德的,当且仅当,行动者在行动中从不将任何人仅仅
作为手段。
6.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一个理性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理由行动的权利。违背他的意志,就
是冒犯了他的尊严,没有将他作为目的自身对待。
五.关怀伦理
1.弗洛伊德:男孩子对道德规范的内化比女孩子更为严格。皮亚杰:法制观念一般在小女
孩心里远比男孩子的心里发展得少些。
2.男性的道德是公正伦理,女性的道德是关怀伦理。公正伦理拉开了人际距离,关怀伦理
缩小和消除距离。
3.如果他注意到某人的想法和利益,他就是在关怀这个人。逻辑形式:A:W关怀X;B:
X承认W关怀X。
4.关怀必须与公正合作,既需要关注“饥饿”,更需要反思导致“饥饿”的制度原因。在中国差序的仁爱模式中,过分强调关怀,助长了私德兴盛。
5.道德教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
六.德性伦理(virtue)
1.古希腊伦理学相信理性是实践智慧的源泉,有德性的生活与理性生活分不开。(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孟子: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加信。)
2.基督教开始后:神学的德性(爱与服从)是最重要的德性。
3.文艺复兴后,人们不再讨论品质,而讨论何为正确的行为。于是,规范伦理学中的功利
主义和康德主义成为主流。
4.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使人生更美好,是成功人生所必备的特质,幸福就是灵魂合德性的实现活动;麦金太尔认为,德性是获得内在善的手段;儒家认为,德性是成人的标志。
5.伦理生活的四个维度:伦理生活的品质赖于一个人是否能够发现及重视伦理问题,在理
论及具体的情况中他都能做成熟及正确的伦理判断,他也有足够的动机去实践所做的判断。他还培养了行善的习惯。
七.自然主义Natural law theory
4.伦理学体系与方法—读书笔记 篇四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大公无私。大公无私要求我们在思考和行动时要将他人或者集体的利益放首位,不能有自己的私心杂念。而利己主义却认为,一个人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努力和牺牲,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常与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贪婪吝啬等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伦理学的讨论中,利己主义却是一种受尊敬的理论。
利己主义分为两类:心理的利己主义和伦理的利己主义。心理利己主义认为,人性的事实就是:人类每一个个体在行为的动机上必然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总是并且不可改变地被自我利益所驱动。伦理利己主义则是关于生活和行动的原则的理论,给人们提供实践上的指导。这两类利己主义都对日常道德构成了挑战。
首先我们来探讨下什么是“自我利益”?这是理解和评价利己主义的关键。
“自我”是范围上的界定,是相对他者而言的。狭义的“自我”就是思考着或者行动者自己本人,利己主义者所说的自我利益在本原上指的就是狭义的自我利益,这样,某个人的亲属、朋友、集体等的利益不能算在自我利益的范围之内。当然,对于“利益”,很多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利己主义者信奉心理享乐主义,认为普遍人性使得每个人只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当面临多个行为选项时,选择能带来最大快乐的选项;有些利己主义者在寻求快乐之外,还看重权利、名誉和财富;更有利己主义者论证说,知识、美德或者优良的品格以及自我完善都是内在的价值或者善。在伦理学中,“自我利益”常常是概称性的、统合性的,大致而言,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幸福或福祉。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利己主义者的主要观点,即认为人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他先天被构造成自私的,并且这个事实是不可避免且无法改变的。
心理利己主义者是这样描述利他的自私动机的,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仁爱之举都是伪善,友谊是欺骗,公益心是闹剧,忠诚是取得信任的圈套,虽然我们所有人归根结底只追求我们的私利,但为了让他人不警惕、让他们更多地中我们的计谋,我们都穿上了这些美丽的外衣”。即休谟认为,美德就是恶品的面具。类似的解释,也可以运用到苏格拉底的壮举,苏格拉底宁死也不做违反公义的事情,大概是因为他相信死后他的灵魂可以与神同在,而这是一种让他极为满足的快乐状态。
不过,即使有大量的事例表明人们经常把道德当做自我利益的手段,但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诚然,我们一开始可以怀疑一个人做好事,或许为了取得好名声,或许为了政治前途
等,但当我们发现他非常低调,他无意仕途等,这些事实让我们排除这种推测。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五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在一开始的导言里便点明,整本书是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且仅在西方世界中曾出现的,朝着具有某些普遍性意义及价值方向发展的某些文化现象应归诸怎样的因果关系”。而通过对于书名的解读,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个问题简化为一个结论,即:在且仅在西方世界中曾出现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和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新教的宗教伦理有着因果关系。韦伯自己也在此书结尾处写:“不止是近代的资本主义精神,还有近代的文化,本质上的一个构成要素——立基于职业理念上的理性的生活样式,乃是由基督教的禁欲精神所孕生出来的,而这就是本文所要证明的。”而此处的禁欲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新教伦理的一方面。
一、从韦伯所述的东西方差异谈起
首先,从“西方世界”来说。韦伯在前言中列举了一个现象,即在东方与西方都曾经出现过一系列的高度发达的技术与艺术,但是只有西方发展出来了理性的或者说规律性的内容,例如理性的法学,理性的和声音乐,熟练运用拱形物理结构的建筑,专业人士构成的统治阶层等(这个问题似乎与“李约瑟难题”有呼应之处)。而韦伯列举上述现象只是为了引出另一个关键词,即资本主义,或者说,他提出的是资本主义同其他的文化经济等现象一样,在西方都演变出了一种不同其他的独特模式。而本书中所要论述的资本主义精神,正是这种西方的特有的资本主义的产物。那么,这种特有的资本主义是什么呢?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单纯的对利得的追求。“‘营利’、‘追求利得’、追求金钱以及尽可能聚集更多的钱财,就其本身而言,与资本主义完全无涉。‛由此,韦伯提出自己对资本主义的看法:资本主义应当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营利,同时理性的追求盈利,而这种理性的表现便是通过损益平衡表等方式进行收益评估。但是他所说的这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曾经出现过。“资本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家(不管临时性的还是持续的),都是自古即有且极为普遍的现象。‛(个人认为上述的表现可以说这是一种常规的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这里的“资本主义”或许可以理解为私人工商业)接着,便引出了西方特有的这种资
本主义模式。
这种理性模式的出现伴随着两个发展因素,即:“家计与经营的分离和理性的簿记”。这两个因素促成了资本主义阶级的形成而避免了生产扩大化后的地主化。同时其独特的雇工模式产生的劳工组织对于其社会结构也有了更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只在于整个的社会矛盾转向了雇主和雇工的矛盾,为其后的社会转型买下的种子。同时也促成了市民阶层的产生和技术的应用和法律的推广。
这一切的一切,被韦伯归结为是一种西方特有的文化特征,而这一切的原因被归结为西方的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韦伯看来正是理性主义的一个侧影。
二、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
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描述是在一种比较中进行的。首先是和一种暴力的或者贪得无厌的“资本主义”进行对比。无论是建立在形式上或者实际上的暴力之上的营利行为,还是一种“冒险家”的营利行为,在韦伯眼中都不符合其对资本主义的定义。韦伯眼中的资本主义应当是建立在和平基础上的,同时也不是贪得无厌的,而是有节制的,是出于理性考虑的。
这种理性的外在表现如下:首先是理性的记账方式与收益评估,其次是理性的社会管理与社会统治,然后是理性的科学技术应用。整个的理性行为构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核,促成了一种实用、高效、准确的生活生产模式的形成。
然后是与一种“传统主义”的对比。传统主义的作风与新兴的资本主义两者是有着一定区别的。韦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一个是从劳动者的角度。传统的劳动者(在文中我们或许可以置换为天主教地区的劳动者)具有更求安逸与满足的心态,而新教熏陶下的工人更能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的剥削。在企业主的角度来看,传统主义的企业家们更追求营利本身,或者说是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或者其他需求,而“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家则更倾向于将工作视为天职有系统且理性地追求合法利得的心态,也就是说,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主们的目的不在于更多的营利,而是工作本身。换而言之,就是“天职”观。上述的营利行动的理性精神与将工作视为目的本身的“天职”观念,构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而且后者也可以看做是在宗教伦理下的另一种理性的思考结果。“理性”和“天职”两个关键词,对于解读韦伯理解的资本主义精神有着
重要的意义。
同时,韦伯也指出,“天职”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人性,在人的欲望不能得到真正满足的情况下,“天职”观这种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目的的工作观念并不能实为一种“合乎理性”的观念。那么造成这种工作观的原因是什么?上述的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三、资本主义精神在新教伦理处的印证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韦伯列出了两个现象,即天主教和新教的信徒在教育、工作、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很多成功的资本家同时是虔诚的新教徒。这种现象让韦伯认为,新教的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或者说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行为背后的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全书之中,他也始终在传达着这种暗示,即资本主义精神与新教伦理存在着某种关联。
同时在上文中那种看上去不合理性的“天职”的工作观,也在本书第三章中被加以解释。韦伯认为,这种“天职”观与新教路德宗的伦理观念有着一定的联系。路德在发动宗教改革后,其所领导创立的路德宗倡导“因信称义”,即倡导通过虔信的方式来获得救赎,成为神面前的义人。随着其与天主教的思想矛盾的加深,其倡导的职业思想也愈发的激进,最后便赋予了世俗劳动以宗教意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履行世俗内的事务是讨神欢喜的唯一之道,此一道路且唯独此道方为神之所愿,也因此,任何正当的职业在神之前绝对具有同等的价值。‛虽然路德的思想被认为是保守的,在资本主义者看来是十分落伍的,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正如书中所说:‚和天主教的见解相反,使得现世内的职业劳动在道德的重视与宗教的奖赏上大为提升。‛这也为加尔文派等其他新教教派在这一伦理观上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点。
但是,路德的观点无疑是保守且落后的,这种伦理观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观了对于现世的职业发展的追求,而对于无休止的职业发展的本身,或者说是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禁欲的,将工作视为目的的职业观来说,这种观点还不够。对这种禁欲精神和这种对于俗世职业的发展如此看重的职业观影响巨大的,是加尔文和他所代表的新教教派。
从加尔文宗来看,加尔文宗强调“预选论”,每个人降生的时候便已确定其
是选民或是非选民,而获得救赎确信的办法只有两个:‚其一是,每个人都有义务相信自己是选民,并且将任何怀疑都视为魔鬼的诱惑而加以拒斥,因为缺乏自信就是信仰不足、亦即恩宠作用不够的结果。……其二是,谆谆教诲人要以孜孜不倦的职业劳动来作为获得那种自我确认的最佳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努力工作便是自我救赎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同时,通过对于传统宗教仪式的“祛魅”,传统的宗教仪式是去了其原有的效果。而人们为了在世的自我救赎,只有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圣徒’的生活绝对只追求一个超越的目标——救赎;但正因如此,在此世的生涯便彻底地被理性化……‛在这个意义上,前文中的理性化的职业观便得到了一定的解释。
而从路德派中发展出来的虔敬派虽然在坚定性与一贯性上逊色于加尔文派,但是去对于理性的生活方式的渗入与一种冷静而谦卑的生活理念和个人性格的塑造无疑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这种品德‚与市民——资本主义企业家的严格、正直与积极更加有相互的亲和性‛。这对于新资本主义者所表现出的个人气质有着极大的关联。同时教友派的观点也对资本主义的实用思想有着贡献。‚对抗肉体欲望与外物执着的斗争,绝非针对理性营利的斗争,而是对抗财产之非理性使用的斗争。‛这种观点对于新资本主义者对于财产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财产、个人奋斗与营利等行为在伦理上逐步被接受并被推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上所言,新教的伦理在某种程度上与资本主义者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特质是有相通关系的,而最后,韦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活动的世俗化越来越强烈,其身上的宗教色彩也就越来越淡化,最终成为一个在表面上看不出其宗教根基的新的个体。
四、读后的几点感想
1、这本书所探讨的关系是宗教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作为对一种文化力量的讨论,韦伯将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归因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这种归因方式受到了很多的质疑。毕竟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出现,其背后的物质因素和政治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不过韦伯也在最后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此书的只是出于相对于历史主义的另一个视角进行问题的探讨,他也并不否定历史主义视角对这种精神的物质条件的探讨的合理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其归因应是多样的,那么多换一个角度也是一种启发。
2、这种将民族性或者某种行为的精神内核与当时的文化背景联系的论述对于当下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中国当前的发展,其指导思想多是外来思想的本土化。这种本土化的程度更多是在物质层面上而忽略了文化意义上的东西。对于当前的中国的一些问题,比如国民素质和道德,比如市场经济中的人的行为,比如后工业时代中的中国的传统精神的扬弃,这些问题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而这些也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来以完成某些理论的本土化,更要发展中国自己的理论与思想。
3、本书的开头说到的东西方差异让人想到李约瑟难题。在东西方都发展出来了灿烂文明之后,东方,尤其是中国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何在领先千年后却最终落后于了世界。本书用“理性”这一观点给以了一个答案,即,东方的艺术和科技等等方面没有发展出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没有将实用层面与感性层面的东西升华到理性中去。而理性思想之所以没有产生,也许与没有一种文化背景有关。但是这种讨论又陷入到了一种纯文化的讨论之中,关于其他方面的讨论,至于在有了更详实资料的讨论后才有结果。
6.伦理读书报告1 篇六
本书中韦伯论证的核心观点是:“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基于这一论点,几个问题自然是必须厘清的,于是形成了本书的基本框架。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着重诠释了三点:一是宗教信仰与社会阶层的关系,二是资本主义的精神 ,三是路德的职业观;第二部分,以前面内容为基础,作者剖析了深入入世禁欲的宗教基础,最后阐释了禁欲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关于整本书逻辑的推演,在精读的读书笔记中再予以分析,下面仅仅概括略读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几点 。
一、天主教派与新教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此前在不少的书籍中有所了解,但韦伯的诠释是其中比较有趣而易于理解的。他首先引用了一句俗谚:“要不吃得好,要不就睡的稳”,进而指出:在这个事例中,基督新教徒偏爱吃好,而天主教徒宁愿睡稳。 这个浅显的比喻虽然不足以涵盖二者的全部区别,但却能够生动的描摹出天主教徒不关心世俗实务、清心寡欲的状态和新教徒对世俗工作的高度热情。而一项调查也佐证了韦伯的这一观点,在欧洲各国,一般天主教徒的子弟都喜好选择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来学习,在社会上也从事的多是收入不高的人文方面的职业,收入不高,赚钱的欲望也淡漠。而新教徒子弟都倾向于学习经济、金融、理工科、医学等等,在社会上从事的职业也多是收益较高的职业,赚钱欲望旺盛。
二、“足够”与“更多”
韦伯认为,在传统主义下,人们并非天生就想要赚的越多越好,而是只想单纯的过活。只要赚到足以应付这样的生活就好。显而易见,在这种状态下,要促使劳动者做更多的工作,只有减少劳动者单位劳动所获得的薪资。然而,这种低薪资势必导致劳动效能下滑。既然如此,如何断除人们期待最悠闲不费力而能赚到同等薪资的想法,而将劳动当做绝对的目的本身,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理论体系随之应运而生。正如桑巴特所言:区分需求满足于营利,是左右经济史走向的两大主轴。前者致力于个人的需求大小,只需要“足够”即可,而后者则跨越需求的门槛而致力于追求利得和获利的可能性,永远考虑的是“更多”。有了韦伯的这一论述,回想下富兰克林、李嘉诚、王永庆等拥有权势或巨额财富却生活相对简朴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
三、从路德到加尔文
尽管“职业”一词并非路德所创, 但与当代职业意涵类似的词汇则是由路德创造的。路德将职业定义为将世俗职业里的义务履行,评价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所能达到的最高内容,这是承认世俗日常劳动具有宗教意义的思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将俗世职业生活赋予如此的道德意义,这是宗教改革,尤其是路德影响深远的一大成就。
比路德走的更远的是加尔文,这位在我们读书会通读的700多页的《西方哲学史》中几乎没有涉及的人物,在韦伯眼中,却是对资本主义精神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这一论证的推理较为复杂,个人觉得目前对其剖析比较清楚的是一位豆瓣书友的总结: 宗教改革—职业观念/预定论—禁欲主义—理性主义—资本主义精神—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抛却过程不论,单是从超越现实世界当中的宗教中能够推出以创造财富为己任的资本主义精神来,这一看似相当具有违和感却能自圆其说的体系确实有其精妙之处,由此,不由得联想到去年讨论程朱理学时,对朱熹构建“理气二元论”的探讨。二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人们尽可以对其不去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去构建一个子虚乌有的体系而服务于某种政治经济目的表示不屑,但却难以不为他们精妙的思维而折服。
7.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篇七
为规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我院伦理委员会对该项目相关医学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审查。
医疗技术项目名称: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承担单位:***医院
手术项目负责人
***职称:外科主任医师,从事外科
工作40年,从事骨科工作34年。
手术项目组成员:*** 职称: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外
科工作34年,从事骨科30 年 ***职称:外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工作40年,从事骨科30年 *** 职称:外科主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年
人工关节置换术涉及人体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项目主要是置换人体髋该项目的结果用于减轻病人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存在利益冲突。伦理审查评议意见: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该技术属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项目,充分考虑了安全性和公平性原则,其内容对患者的伤害和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患者的选取将基于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并将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权益及隐私,内容和结果不存在利益冲突。结论:在该技术中,患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对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可控,同意该项目设施。
医院伦理委员会
8.商业伦理案例分析报告 篇八
一、案例简介
于1892年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4年张裕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上市,张裕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为20%以上,连年保持行业第一。然而这个赋有盛名的百年张裕也因农药残留问题而深陷产品质量安全**。
据报道国内三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十款葡萄酒产品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后,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外两家。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有导致肝癌的风险。过后,张裕葡萄酒有限公司回应网传农药残留事件表示,张裕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表示,甲霜灵和多菌灵主要是防止葡萄霜霉病的杀虫剂,是低腐的低毒性农药,在世界广泛适用于谷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甲霜灵具有内吸性,有很好的传导效果,可以防止霜霉病,但在果实上有残留,所以在葡萄酒里面能检测到这种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菌剂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多菌灵和甲霜灵的ADI均为0.03mg/kg体重,(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毫克)表示,单位为mg/kg体重),以体重60公斤的人计算,每日可摄入1.8mg,按欧盟限量标准推算,相当于每日可以喝2~4瓶葡萄酒的摄入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过量的甲霜灵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69毫克/公斤,急性经皮LD50>3100毫升/公斤。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鱼类低毒,鳟鱼TLM为100毫克/公斤(96h)。
在抽取的部分葡萄酒样本中,检出多菌灵含量为:0.00157~0.01942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0.5mg/kg)的1/318~1/26,国内《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3mg/kg)的1/1911~1/154。甲霜灵含量为0.00211-0.01414mg/kg,仅为欧盟限量标准与国内标准(均为≤1mg/kg)的1/474-1/71。数据表明,送检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均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国家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参照国家食品农残限量标准,送检产品上述低毒杀菌剂的含量,远低于食品的限量标准,产品安全可靠,无任何问题,看来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国家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消费者的质疑。张裕公司表示,目前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中,只有对葡萄,而没有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尽管国家对于葡萄酒中的多菌灵和甲霜灵含量没有作出规定,但是张裕仍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中有关葡萄的农药残留标准,并参照执行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而且其指出微量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农药防控问题,是张裕集团防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将生产基地烟台所有农药店纳入管理范围,严禁销售国家禁止的23种高毒性农药;对葡萄种植户,严格规定了农药使用范围,只能使用10天内可降解的低毒性农药。并称张裕自2005年进入国际市场,出口欧洲、美国等28个国家,在欧洲3000多家超市、葡萄酒专卖店,欧洲五星级饭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头等舱都有张裕葡萄酒,靠的就是严把质量关。
“现代农业大面积生产,基本上都会使用农药,所以,大家在正确地理解这个残留的问题上也要注意,要正确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控制农药的残毒,就不会出现问题”,北京农业大学李姓教授称,这次农药残留**,可能会对健康发展的中国葡萄酒行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检出的结果应该说不管是按照国外标准,还是国内标准,低于这些标准要求的,都是微量的残留。
二、该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的反响
近日,张裕产品在被媒体报道农药残留后,资本市场及公司销售渠道陷入恐慌,张裕A股价上周五大跌9.83%,成交11.10万手,成交金额6.28亿元,日成交量更是创出上市首日之外的第二高度。当日,张裕B股跌停,报收42.93港元。
对这次事件大多数网民认为,张裕受到的严重影响,国内消费者可能因此产生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这对葡萄酒行业都会是一个重重的打击。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多菌灵与甲霜灵广泛使用于谷物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葡萄酒农残限量专项标准,因此,希望葡萄酒的农残限量标准应及时制定,并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
昨晚慧聪网焦点透视在家乐福、物美等大型超市店看到,张裕葡萄酒依然在销售。有消费者表示,虽然声明中说没什么事儿,但是心里还是会有疑惑,现在牛奶有问题,药品有问题,太失望了!“还是尽量选择别的品牌吧,没办法”,不知消费者们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对张裕的销售量产生影响?
还有消费者开始表态称,工厂里葡萄酒不喝了,是不是我们要自己酿葡萄酒,然后改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我们也不难发现,鉴于现在各种食品的问题,而在一些美食美酒论坛上,如何自己在家酿造葡萄酒,或者自己制造安静安全的酸奶等食品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也有网友在微博中说,从此之后要自己酿造葡萄酒了。
再看看一些网民的评论,百年张裕太令人失望了,其被曝出农药残留时不是拿事实证明自己无农药残留,而是强调饮微量农药残留的酒对身体无害,若质量过硬在乎别人说吗,这是不是心虚呢?葡萄果农当然希望产多卖多,本来酒商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数量前面,从而把握住质量关卡,但是显然今天酒商根本不介意他的消费者喝质量差点的酒,他就希望多卖点;还有网民认为,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下,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的位置,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推脱责任的套路。
上述媒体所爆料的两种农药多菌灵和甲霜灵,由于前者是在美国被禁用的农药,这个消息也在消费者中引起了恐慌。不过美国虽下令禁用,但并未规定不得在食物中检出,而是对其规定了最大残留量。
三、案例分析
食品饮品行业直接关系公众身体健康问题,必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这也正是市场上屡屡曝光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透过案例内容,根据商业伦理的相关知识不难发现张裕公司处理该事件时存在的问题,具体总结为一下几点:
第一,张裕集团对待此次农药残留事件的态度不够端正和积极,这可能将对国内葡萄酒行业产生不良影响。
事后就有消费者反映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感,还有消费者开始表态称,工厂里葡萄酒不喝了,是不是我们要自己酿葡萄酒,然后改喝自己酿造的葡萄酒?一些网民的评论,百年张裕太令人失望了,其被曝出农药残留时不是拿事实证明自己无农药残留,而是强调饮微量农药残留的酒对身体无害,若质量过硬在乎别人说吗,这是不是心虚呢?葡萄果农当然希望产多卖多,本来酒商应该把产品质量放在数量前面,从而把握住质量关卡,但是显然今天酒商根本不介意他的消费者喝质量差点的酒,他就希望多卖点;还有网民认为,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下,很多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没有把农产品、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考虑的位置,没有把在确保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相对的“数量多,价格低,品质优”作为基本原则去组织生产。在企业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推脱责任的套路。
第二,张裕公司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反映以及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回应此事,对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不利。
在该农药残留事件曝光以后,在资本市场及公司销售渠道陷入恐慌,张裕A股价上周五大跌9.83%,成交11.10万手,成交金额6.28亿元,日成交量更是创出上市首日之外的第二高度。当日,张裕B股跌停,报收42.93港元。这使得公司资产市值遭受严重损失,对于稳定公司发展非常不利。
第三,张裕公司忽视了企业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公司运营更加透明,消费者与社会公众的道德意识也相应提高了,即使是知名大企业面对这样的环境对公司的发展都有潜在的实质性影响。现如今社会上关于视频不安全的案例比比皆是,诸如“三鹿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公众不得不表现的过度关注,因此如果企业忽视企业道德,那必然不利于长期生存。
在张裕公司处理该事件的过程中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其没有主动承认对此次事件应该承担责任并进行改善,而是强调并指出其农药残留没有超过相关标准,且中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具体数据化标准。然而,强制性规定的数据化标准只是一个度量标准,不会使得消费者或者其他利益相关者改变对此事的看法,从一系列企业品牌危机事件中得出的经验是,光靠“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不过是反复澄清后,最终被揭出的确有问题,最后毁掉的岂不是企业形象,品牌声誉从严重受损到衰败,就像“三聚氰胺事件”,事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该标准的规定,然而事后制定出的数据化标准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公众对国内乳制品行业的看法。从而很多消费者不断采购进口奶粉,不仅导致国内乳制品行业市场份额下降,而且使得国内乳制品价格大幅度提高。反过来考虑此次葡萄酒农药残留事件,可能会导致同样的影响。
通过案例和以上分析,现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张裕公司应该把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为了预防和避免以上情形的发生,应该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将企业道德管理纳入企业各项管理职能中。作为该行业的领袖,同时也应该具备道德模范的品质,就像强生公司对泰诺胶囊事件的处理。
其次,企业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利益相关者的反映,只有公司行为能够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公司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树立品牌威信。
最后,从国家相关部门出发来看,应该建立相应完善的规范性标准,以免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最终导致其损失国际竞争力,产品难以走出国门。同时相关单位应该公开检测数据,保持信息的对称性,稳定相关市场,还需要同时督促葡萄酒行业的原料供应商发展无残留种植技术。
这是我写的,你先看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告诉我一下或者按照你的想法自己改一下都行。
任务分配:
9.伦理读书报告1 篇九
富 士 康 自 殺 事
老師:薛天河老師 班級:科管四甲 學號:49554005
件
姓名:張思豪
一、主題:
富士康自殺事件
二、報導:
《聯合報》─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三日 星期四 兩岸 A16 賈伯斯:富士康 不是血汗工廠
蘋果執行長讚工作環境「天阿,裡面有餐廳、電影院、醫院和游泳池」
鴻海集團在大陸的富士康公司員工十連跳,引起各界關注,大陸網友為了揭開自殺之謎,組成「富士康觀察團」臥底深圳廠區,並於近日提出第一階段的調查報告,列出富士康存在的問題。發起人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說:「富士康在精神方面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廠』。」
華爾街日報在加州綠樹農場舉辦「萬事數位」研討會,應邀出席的賈伯斯表示:「富士康不是血汗工廠。」在這場科技界盛會中,除了回答富士康墜樓事件,還談iPad熱賣、蘋果成為全球第一等問題。
賈伯斯利挺富士康,他說:「你進去該處看到一間工廠,但是,天阿,裡面有餐廳、電影院、醫院和游泳池。以工廠來說,它相當不錯。」
蘋果相當重視富士康員工墜樓及自殘案,派出代表進駐富士康調查,並想方設法阻止悲劇再發生。賈伯斯說,過去他的家鄉巴洛阿爾托也曾發生過一波模仿自殺潮,蘋果正努力查出富士康的問題根源。
許多大陸工人來自貧困的內地省分,將賺大錢的夢想寄託在深圳等沿海大城。他們每天工作十二小時,每週六天,在生產線上組裝的iPhone、諾基亞手機及戴爾電腦等產品,自己卻買不起。
賈伯斯推測,離鄉背井在富士康工廠工作的年輕人,因為親朋好友不在身邊,又要設法適應新環境,身心很可能難以承受。
針對外界批評富士康工作環境嚴苛導致自殺事件頻傳,會讓蘋果平板電腦iPad的成功蒙上陰影,賈伯斯說:「我認為這其中存在一些真正的問題。我們正設法弄清楚情況,目前還無法介入並提出解決方法。」
他說,富士康員工多達四十萬人,算起來自殺率低於美國。另外,對未來電腦及網路趨勢,他認為未來觸控式平板電腦將取代個人電腦,讀者也會願意付費購買新聞。至於蘋果市值超越微軟,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賈伯斯說「感覺不太真實」
三、專有名詞解釋:
賈斯伯:
史提夫·保羅·賈伯斯(Steve Paul Jobs)是蘋果公司的現任首席執行官兼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Pixar已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購)。賈伯斯還是迪士尼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和最大個人股東。賈伯斯被認為是電腦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誌性人物,同時人們也把他視作麥金塔電腦、iPod、iTunes商店、iPhone等知名數位產品的締造者。2007年,史提夫·賈伯斯被《財富》雜誌評為了最偉大商人。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Apple Inc.,NASDAQ:AAPL,LSE:ACP),原稱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目前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為7.96%。蘋果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音樂播放器、iTunes音樂商店、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等。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蘋果電腦公司於2007年1月9日舊金山的Macworld Expo上宣佈改名為蘋果公司。富士康:
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富士康國際或富士康(Foxconn)是鴻海集團(即富士康科技集團)之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手機代工。富士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手機代工的客戶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蘋果公司、三星、樂金集團(LG)、索尼愛立信、中興通訊,以及其他大量中國大陸的本土手機企業。
缺乏溝通管道:
公司與員工間沒有有效的溝通管道,員工與員工之間也是人情冷淡。
法定公資偏低:
以深圳最低工資標準作為最高工資,與世界500強的形象產生反差。
員工無歸屬感:
平均每月流失員工數萬人,原因在於員工缺乏歸屬感。
四、心得:
富士康員工的多起連續跳樓事件,讓我們開始重視勞動者長期被忽略的問題,更讓我們從個體心理層面之上去思考「世界工廠」及新生代農民工的前途問題。對於新生代農民工中的很多人來說,自他們走出家門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像其父母輩那樣想過再回家做農民,就此而言,他們是踏上了一條進城打工的不歸之路。當看不到打工通向城市安家生活的可能性的時候,打工的意義轟然坍塌,前進之路已經堵死,後退之路早已關閉,身陷這種處境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在身分認同方面出現了嚴重危機,由此帶來一系列心理和情緒問題-這正是我們從富士康員工走上「不歸路」背後看到的深層的社會和結構性原因。
五、與課程內容印證:
課本上有說到倫理道德與組織員工這個部分,組織對員工有各式各樣的倫理道德義務,其中包括尊重、保護員工隱私、不能隨意解雇員工、確保工作環境安全、受到公平對待等等,而最基本的員工權力,莫過於要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對於會危及員工生命安全的各種可能性,公司都應該給予重視,其中也包含了員工的心理素質,公司必須為員工豎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避免工作上的事務造成員工產生過度沉重的心理壓力,才不會造成像富士康員工的多起連續跳樓事件。
六、另類思考:
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員工頻傳跳樓自殺事件,令外界高度關注其管理制度,但幾位員工都表示,工作壓力不大,也強調自殺事件與員工的個人心理特質有關。這個事件已經引發國際媒體廣泛報導,甚至稱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受負面消息影響,今年以來富士康股價已經下跌了34%。這會不會是一種陰謀論呢?這當中背後是不是有中共的影子?為甚麼富士康自殺的新聞在中國可以肆無忌憚的報導,這會不會是共產黨的操作,目的是為了修理郭台銘,對中國臺商殺雞儆猴,又不斷的有中國平面媒體在鼓吹富士康要停業整頓,這或許只是逼迫郭台銘交出富士康經營權的一種手段罷了。
七、修習本課感想:
休習本課程讓我獲益良多,除了課本理論性質的學說外,使我更明白企業的存在不能只為了謀取利益,而枉顧員工,違背道德倫理。尊重企業倫理不僅能使企業的效率提升,更能讓經營永續。企業所帶動的不僅是創造就業機會,更是影響員工身理心理的一個重要環境,如果因為企業倫理不良,導致員工身心理偏差,造成社會悲劇,這不也是ㄧ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尊重企業倫理不僅能使企業的效率提升,更能讓經營永續。還有老師上課所列舉的許多真實案例,讓我深入了解倫理道德規範對於個人以及企業的重要性,因為個人行為的差異與認知偏誤,會進而影響整個團體及組織的特性與文化,所以遵循企業倫理不僅只是公司集團的責任,也是個人的責任。我日後必定謹記老師的教誨和遵守倫理道德的規範。
八、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Wikipedia:%E9%A6%96%E9%A1%B5 批踢踢實業坊
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篇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韦伯对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开始,在这本书中,韦伯致力于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即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出现在西方?他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探究,力图论证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他认为源于宗教改革的新教伦理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进而形成近代的资本主义。可以说,本书是从宗教领域的革新与精神层次的变化的角度来考察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因而韦伯从各个方面对宗教信仰与日常经济行为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对于宗教的研究,与涂尔干认为要研究宗教就必须研究最原始的图腾崇拜现象所不同的是,韦伯没有给宗教界定一个严格的定义,他只是粗略的做了一些划分。韦伯把宗教划分为非理性的宗教和理性的宗教。而在这本书中,韦伯就围绕理性的宗教如何通过宗教改革把传统的禁欲主义改革成为入世禁欲主义,而这种具有入世禁欲精神的新教伦理所采取的价值观在客观上符合资本主义职业观的要求。在韦伯的阐述中,新教伦理主要包括路德的天职观、加尔文教的恩宠论和预定论、清教的入世禁欲主义。而根据新教伦理的价值观念来从事的行为必然是符合资本主义精神的行为。
韦伯在导论中从自然科学、思想、政治等不同方面论证了西方在不同领域的科学性与其他国家所缺乏的理性,而正是强大的技术能力、合理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催生了现代资本主义。接着韦伯澄清了资本主义的概念,指出资本主义更多的是对财富的贪婪等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至少是一种理性的缓解,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是依赖于利用交换机会来谋取利润的行为。其实这也正是我一直都疑惑的,正如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桑巴特所说,禁欲作用是孕育资本主义的动力之一,至少作为企业经营者来说,必须节约成本、积累资本。但是,从宗教禁欲下解放出来的、世俗的享受资本主义生产成果的消费也是资本主义的动力之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除了资本在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外,市场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信徒们都深信禁欲主义的教义,在日常生活中都崇尚节俭,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如何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产品的滞销不也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吗?
然后再后面的阅读和请教老师后,对这一疑问有一定的理解。韦伯在对“宗教关系和社会分层”的讨论中通过天主教和新教的对比,发现不同的宗教氛围影响人们的不同教育背景,做出不同的职业选择。天主教徒更加青睐传统手工业和中等人文教育,并且倾向于从事手工业行业,而较少参与现代工商业生活。新教徒更偏爱技术学习教育和工商业教育,新教徒在资本占有者、管理者和高级劳动从业者的人数中占有显著优势,而新教徒大多是拥有一定资本的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这样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来说,资产阶级拥有大量的资本,对于资产阶级的禁欲就显得很重要了。因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关键就要积累资本,扩大对棉纺织业等生活必需品的再生产。并且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并不反对合理的获得行为,赞同合理使用财富以满足个人的社会需要。限制消费与谋利解放的结果是资本的积累,在任何场合,这种观念波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资产阶级生活发展的影响。所以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与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就有一致性。同时,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与传统主义的经济活动相比照的,在他看来,传统主义的工人好逸恶劳,企业家宁愿经营多种商品而不愿追求标准化,这样的思想就需要宗教的禁欲思想的教化。以加尔文教为例,预定论认为人一出生就被上帝决定了其是否为选民。恩宠一经决定,就不会失去。任何宗教手段(如圣事、教会、忏悔等)和其他手段都不能使其获得拯救,所以每个人都要通过财富的积累和平时的善行来努力证明是上帝的选民,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而存在的。这样对于那些信奉加尔文教的资
产阶级来说,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就会努力地工作,节俭地生活,把资本大部分都用在扩大生产上,这样,随着当时主样工业产品棉布的增加,更多的底层人民可以穿到物美价廉棉布,技术的发展,消费的扩大,就在很大程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正如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般,仔细读完这本书后,除了疑惑,我对韦伯也有自己的理解。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是理性,而新教伦理对理性的资本主义的兴起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也是韦伯重要论述的问题。首先是天职思想的影响。在新教伦理中,教徒以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就,以自己积累财富的多少,以自己辛勤的劳动、节俭的生活来获得上帝的恩宠从而得救。这样,每个教徒无论其出身如何,为了证明自己得到上帝的恩宠,便需要在日常事务劳动中获得成功。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原则通过新教伦理也潜移默化的在教徒的观念中扎根。而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不是为了创造可挥霍的财富或为了奢侈的享受,资本主义需要的是大部分民众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与传统的只满足于自己基本生活需要,宁愿少做事,多清闲的职业观相比,新教伦理实际上便孕育了一种勤劳刻苦,努力创造财富的资本主义精神。
再者新教伦理催生了世俗禁欲主义。与传统宗教不同的是,新教伦理所催生的是一种入世禁欲主义。前者把禁欲主义限制在寺庙里,后者则带有强烈的入世倾向,它鼓励教徒们努力投入到世俗劳动中。在这种禁欲主义中,教徒们把创造财富看成自己的一项义务,认为追求财富不是为了世俗的享受,而是为了获得上帝的恩宠,最终得救。所以,要节制欲望,提倡节俭和杜绝奢侈享受。在禁欲主义影响下形成的勤劳、节俭、财富积累等资本主义精神,成为生产扩大和财富积累的力量源泉。同时,就如富兰克林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信用”,禁欲主义反对对时间的浪费,认为浪费时间便是为增添上帝荣耀的劳动的损失。因此每个教徒除了睡觉吃饭等基本生活所需的时间外,都必须投入到世俗的劳动中,不断积累财富。韦伯始终认为资本主义精神,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的经济行为,产生于新教禁欲主义伦理。入世的禁欲主义,财富的积累,生产的扩大,金钱的滋生繁衍,很大程度地促使西方社会理性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也迅速铺开。但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凸现,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活动逐渐失去了宗教伦理精神,日益与世俗的情感结为一体,宗教感情在今天的资本主义活动中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所需要的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伦理精神是不尽相同的,在资本主义需要迅速发展却受传统伦理精神制约的中世纪的西方,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杠杆,迫切地被时代所需要。
综上所述,韦伯通过对禁欲主义精神、职业观念、财产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论证了他的观点:“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总体看来,韦伯通过宗教与精神这一特定的角度分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颇有“文化决定论”的嫌疑,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本身也说明了文化机制也将作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存在。
所以,作为引起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伦理,即禁欲主义精神,它能使人们发扬经济理性主义,注重勤奋、守时、节约、信用等,正是这种理念在相当大程度上塑造了资本主义精神,而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教正式 体现了这些原则。加尔文认为,聚敛财富并不会阻碍教会发挥作用,相反地,它将大大提高教会的威望,而这是十分可取的;由此,它允许教职人员为谋取利润而动用其资产。清教徒们反对的是占有财富而不是劳动。“他们执持反对态度的真实道德依据是:占有财富将导致懈怠,享受财富会造成游手好闲与屈从于肉体享乐的诱惑,最重要的是它将使人放弃对正义人生的追求。事实上,反对占有财富的全部理由就是它可能招致放纵懈怠”[1]P123。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圣徒的永恒安息是在彼岸世界,而在尘世生活里,人为了确保他蒙承圣恩的殊遇,他必得“完成主所指派于他的工作,直至白昼隐退”。按照主之意志的明确昭示,惟有劳作而非悠闲享乐方可赠益上帝的荣耀。上帝的神意已毫无例外地替每个人安排了一个职业,人必须各事其业,辛勤劳作。“正规的职业乃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因为,无职业者缺乏有条不紊、明达事理的性格,清教徒职业观所强调的重点就在此处,而这正是理性主义精神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