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2024-10-23

审计文书注意事项(共12篇)

1.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篇一

不受理信访事项告知书

(此处印制公安机关名称)

X公()不受字[ ] 号

(信访人姓名/名称):

本机关于___年__月___日收到你(单位)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访事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访事项,经审查,根据《信访条例》第______条第______款第______项、《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第______条第______款第______项的规定,该信访事项属于下列第__________项情形:

1.不属于公安机关职权范围,应向有关部门反映,不予受理; 2.不属于本机关管辖,应向(公安机关名称)提出,不予受理; 3.应按法定程序向____________(检察院、法院名称)提出,不予受理;

4.信访事项已经复核,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不再受理; 5.信访人未在30日内按程序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不再受理;

6.属于本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的事项,依法应直接向________(业务部门名称)提出,不按信访程序受理。

(公安机关信访专用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信访人:

____年____月____日

一式二份,一份交信访人,一份附卷。

数据来源:http://

2.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篇二

一、文书材料的收集与文书档案的建立

文书材料的收集是建立档案的基础, 没有文书材料的收集也就谈不上档案的建立, 二者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全面收集本单位在工作中产生和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书材料,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档案, 为今后的工作和建设服务, 是档案工作的宗旨。因此, 要建立系统、完整的档案, 首要环节在于抓好文书材料的收集。全面、完整地收集文书材料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作过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把本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已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发文、来文、内部文件、电话记录、剪报、报表、出版物、各种图表以及照片、音像、磁带等材料千方百计收集齐全, 并且备份、归档;另一方面是把那些不需要归档的文书材料坚决剔除, 使保存的档案精炼、完整, 既要避免出现档案空白或有文必归的现象, 又要保证所建立的档案完整、精炼。这就要求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必须相互配合, 既要负责全面收集各种文书材料, 保证文书的全面性, 又要严格把关, 协助、指导文书的处理归档工作, 剔除不必要归档的文件材料, 保证档案的精炼性, 避免档案过于冗繁。整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资料不全。如有的批复, 只有复印件保存, 却没有原件和请示;还有很多文件材料, 存在着有打印件、无底稿的现象。如果没有完整的文书材料, 必然造成这部分的档案空白。所以, 日常的文书处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文书的收发、登记和运转;文书的催办和拟办;文书的缮写、打印、校对和盖印;会议、汇报的记录;文书材料的保管、调阅、归档;领导人交办的其他文书处理工作的事项。同时, 文书工作的好与坏, 不仅直接影响文书质量, 也直接关系到档案的质量, 如对文书制成材料的选择, 就直接影响档案文件寿命的长短。文书处理做得精细、完备, 文件就齐全完整, 便于查证。文书归档工作做得好, 归档文件质量就高, 档案工作的基础就好, 档案室就能更好地为单位各项工作服务。

二、文书档案质量与档案的残缺

(一) 制订具体的归档计划。

即根据本单位的收、发文的形成特点制定计划。归档文件可以按年度、机构、保管期限等方法进行分类, 由单位文书处理部门或文书处理人员, 根据本单位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任务、隶属关系、文件的来源以及历年形成文件的规律和当前可能产生的文件材料, 按文书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预先在封皮上编好当年的文件类目。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 在文件首页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 并填写相关内容, 编好同归档章相一致的顺序号, 将平时办理完毕的文件, 按照归档范围的内容, 及时准确地归入到预备盒内, 到第2年初立卷、归档时, 应注意把密不可分的文件按件装订。装订时, 按正本在前, 定稿在后, 正文在前, 附件在后, 原件在前, 复制件在后, 转发文在前, 被转发文在后, 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 复文在前, 来文在后的原则, 为归档文件打好基础。

(二) 做好文件的收集工作。

文书人员对应归档的文件应及时收集, 注意通过各个渠道和关口, 把应归档的文件收集起来。对于会议、专案、专题等文件材料, 要在完结时马上收集, 对于领导干部及有关人员外出开会带回的文件材料, 要随时随地收集, 对各业务科室形成的应归档材料, 要核对检查定期收集。

(三) 做好文件的平时归档。

已经完结的课题、专题、统计和会议材料, 应及时装订。在发文渠道应严格把关, 严格审查各类文件的文种和格式是否符合规范, 文件文字、标点是否正确, 主报、抄报关系是否清楚, 是否坚持一文一事制度, 是否经过领导签发, 拟件人是否署名, 是否注出密级及发文时间, 登记、编号、用印、发出是否规范。对于未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工作也要在文件处理单上书面注出原因, 使文面完整。只有坚持公文处理制度, 认真履行文书工作的职责, 才能消除文面残缺的现象。

三、文书档案的归档质量与保管利用

3.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篇三

一、审计结果公开的意义

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健康运营有着积极的影响,做好审计工作,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将审计结果向公众公布,需要保证审计的质量,结果必须由多种证据证实,审计人员需要保证事实的确凿性,还要保证证据的充足性,在处理企业违规违纪行为时,也要把握好尺度,这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在处理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审计人员做出的最终结论需要保证客观、准确,要经得起社会工作的推敲。审计机关属于监督部门,其在对社会中的各大企业进行监督时,也要做好自身的监督工作,审计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审计结果公开后,会受到公众的推敲,这本身也属于接受自我监督的形式,社会公众会对审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推敲,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提高审计的水平,才能保证审计机构的权威性。

审计结果公开可以扩大审计的影响力,可以保证社会大众的知情权,人们可以及时的了解审计结果,而且还可以参与到监督中,可以充分发挥中大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功能,这有效的增强了审计的效力。审计结果公告会增加审计机构的工作压力,审计机构必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要提高其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在对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后,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在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后,审计的监理力度也会大大增加,其具有了一定威慑力,可以有效的社会中的企业进行监管。审计结果公开有利于实现依法行政,在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后,有效的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威信。將审计的信息公布于众,并且揭露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指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保证行政的透明度,还可以充分发挥出公众的监督权力,可以有效的惩治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可以使人民对政府更加信任。

二、审计结果公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1、做好审务公开工作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行业不断进步的体现,其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化,可以保证审计体制的完善性。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做到依法行政,还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要第一时间公布审计结果,使社会大众及时掌握审计结果。审计结果公告需要保证审务公开,要严格管理审计工作,还要把握好公开的尺度,在工作中积极推行阳光审计政策,要做到依法行政,还要制定法律法规制度,做好审计处罚工作

2、做好审计项目工作

审计项目的设定需要结合实际,要了解当前审计项目公告的条件,不能将所有的项目都公开,一定要做好事前研究工作,这极大的考验了审计人员的经验,在设定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人民的利益,审计结果公告有效的维护了人民的知情权,可以保证大众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审计的过程中,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审计时需要对企业为员工办理的五险一金等福利状况进行审核,要了解企业员工的福利受惠情况,将这些审计项目的结果公开,可以保障员工的利益,这些审计项目也是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审计部门要做好经济监督工作,要对同级财政项目进行审计,要对审计报告进行检查,还要接受人大的监督,并将监督的内容公诸于众,监督的范围要不断的扩大,还要接受人大的指导。审计时需要考虑上级提出的要求,要对救灾款项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还要对募捐款项的使用情况的审计结果向大众公告。

3、保证审计的质量

审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其对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素质要求比较高,其必须保证审计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公布的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审计工程需要按照一定法定程序进行,审计人员还要制定出完善的审计报告,要收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还要保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在取证时,相关资料需要得到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的审批,要避免财政资料出现丢失的问题。审计人员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还要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合的审计方式,掌握审计的技巧。审计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结果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不带任何个人和组织的观点,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对一些涉及到具体人员的问题和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提出不同看法的问题,按照谨慎性、完整性、重点性的原则把握,确保公告的结果百分之百准确,重点性突出,条理性清晰。

4、注重把好文书生效关

审计结果什么时候才能公告,什么时候之前不宜公告,有一个审计文书生效的时限问题。如果在这个时限之前审计结果就冒然向社会公告,就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审计法规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行政复议法规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六十日内被审计单位可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诉讼法规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内被审计单位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因此,审计结果公告必须在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之后才能对外公告,对有可能会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审计项目要谨慎对待、暂缓对外公告,待超过规定时限之后再行考虑。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结果公告是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将审计的结果公诸于众,可以得到公众更多的支持,也可以使公众对审计部门更加信任。在审计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协调与沟通工作,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充足的证据,要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审计部门还要与被审计单位做好沟通与联系,针对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问题,被审计单位需要及时改正,还要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各项工作,要避免出现隐情不报等问题,审计人员要积极维护公众的利益,这样才能体现出审计的价值。

4.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篇四

1、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2、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3、有固定的住所;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5、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二、文书材料

1、筹备申请书;

2、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3、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4、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5、章程草案。

三、流程

1、由发起人持上述全部文字材料,报请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成立。

2、社团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申报筹备成立的全部材料之日视为正式受理。

3、筹备成立审批登记管理机关自正式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和不批准的决定。

4、批准筹备的,自接到登记管理机关正式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所有筹备工作(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及时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报告筹备完成情况)。

5、行业协会发起人在接到登记管理机关准予筹备决定后,还应当在一个月内,通过报纸和网站(区级的行业协会一般为珠江商报)向社会发布筹备公告,并接受同行业经济组织的入会申请。

6、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领取并填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表、社会团体章程核准表、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

四、筹备事项

1、确定发起人及发起单位,并与主管机关沟通

2、召开筹备会,商讨章程、架构等事宜

5.文书档案整理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五

归档文件的收集:收集是归档文书档案管理整理的前提、根本,没有收集齐全完整的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就不能很好地反映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和工作情况。因此,收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保证齐全完整;收集范围是本单位的收文、发文、内部文件。必须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立档单位要建立健全收发文登记制度,有完整的收文登记本、发文登记本、印章登记本、依据归档范围,收集所登记的“红头文件”的归档。

2、检查本单位在工作中产生的“白头文件”材料是否收集归档。如①会议材料:本单位工作会议材料(总结、计划、规划)、表彰材料,专业会议材料,代表发言材料;本单位在上级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汇报、经验材料、典型材料、交流或发表论文、考察报告。②综合材料:会议记录本(党委、党组会议,行政、办公会议)等;各类花名册、登记簿(干部职工、党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花名册及主要业务工作登记簿);年报表(业务、党员、人事劳资等各种统计报表);各种介绍信存根(党团组织关系、干部调动、行政事务等)、协议、合同。

以上收集到的“红头文件”和“白头文件”材料是本单位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属于立档单位应收集的文件材料。

归档文件的判断:立档单位将收集到的材料,依照《机关文件材

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在前,复文在后;汉文在前,少数民族文字在后;不同文字的文本,无特殊规定的,中文在前,外文在后;有文件处理的,文件处理单在前,正文在后。

3、装订的部位与对齐方式及注意事项:?文件装订时应以左、下侧对齐,以便装订和利用。?装订时,应将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文书档案管理归档文件中去掉不符合保管要求的一般订书钉,采用不锈钢订书钉装订(注意:采用不锈钢订书钉装订的档案不能用微波设备进行消毒,否则可能会引起火灾)。较厚的文件采用“三孔一线”的线装方法装订。文书档案管理分类:

归档文件采用机构——保管期限分类法进行分类。以每个科室为单位进行归档整理。

1、区分

①以落款日期为准。如2009年形成的《2008年工作总结》应归入2009年。

②跨的文件放入办结的。如2008年形成的《2009-2010年工作规划》应归入2008; 某单位2007年立案、2008年结案的某信访案件,其文件材料统一在结案归档,即归入2008年。

③几分文件作为一件,“件”的日期应以装订时排在最前面的文件日期为准。具体地说来文与复文为一件,以复文为准等。

④反映机关人事管理活动的文件材料。如人事任免、奖励材料与处分材料,录用、转正、聘任、调资、定级、停薪留职、辞职、离退休、死亡、抚恤材料;人事考核、职称评审、职工调动、职工名册、党团员名册、党团材料等这些文件材料在反映本机关的历史面貌,主要职能活动,维护国家、机关和职工权益等方面具有长远的利用价值和凭证价值,是各机关形成文件的重点和核心。(参照本机关修订的保管期限表)

准确理解保管期价值的鉴定是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难点。《规定》把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定期两种,在具体划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时,突出以本机关文件为主(即以我为主),在操作时,实现对每级文件(上级、本级、同级、下级)文件进行两分制:

上级机关文件:针对本机关的文件或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归永久保存。如同级党委、政府关于本机关机构设臵、领导人任免、人员编制等文件;上级机关对本机关或人员的表彰文件;上级机关对主管业务工作的规划、意见、批复等。其他需要贯彻执行或查考的保存10年。(参照本机关修订的保管期限表)

本机关文件: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的永久保存;一般的保存30年或10年。(参照本机关修订的保管期限表)

同级机关文件: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保存10年。

下级机关文件:报送的重要的总结、报告保存30年,一般的保存10年。(参照本机关修订的保管期限表)

设臵全宗号、机构、、保管期限、件号等必备项目。

1、全宗号: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档案室如没有全宗号可暂时不填。

2、机构:填写所在科室。如:办公室或财务科。

3、:文件形成,以4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2008。

4、保管期限: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填写为永久、30年、10年。

5、件号: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以为界,每年必须从1编起,不能跨连续编号,各期限分别编流失号(即每年分期限共编三条流水号:永久、30年、10年各编一条)。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后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每种保管期限各编一个流水顺序号,如:

2007年永久件号:1、2、3……82 30年件号:1、2、3……73 10年件号:1、2、3……243 馆编件号待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后,由档案馆根据需要填写。归档文件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为一件时,只对复文进行编目。通过检查复文来实现对相应来文的查找。

如20080708。

6、页数:每一件归档文件的总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7、备注:用于填写归档文件需要补充和说明的情况。包括密级、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等。如果有些条目须说明的情况较多,备注栏难以填写时,可在备注栏中加注“*”号,将具体内容填写入备考表中。文书档案管理装盒

装盒是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填写备考表、编制档案盒封面及盒脊。不同,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不能装在同一档案盒内。

1、装盒要求:归档文件应严格按照件号的先后顺序装入档案盒,与归档文件目录中相应条目的排列顺序相一致,保证检索到文件条目后能对应找到文件实体。档案利用完毕后归位时,同样要注意将其按件号顺序装入相应档案盒中,否则,在以件为单位进行管理的情况下,一旦归位错误,将很难再找回,甚至可能从此成为“死档”。

2、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各立档单位应到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购买。以保证档案盒制成材料的质量。

3、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臵全宗号、、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

明(全宗说明)、永久、30年、10年目录合订一本。文书档案管理归档文件目录封面设臵全宗名称、、保管期限等项目。

全宗名称: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填写本目录所登录文件的形成。如:2003年、2003-2008年

6.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篇六

一、策划书

1.做好前期准备,明确写策划的目的和策划是写给谁看的,以此来确定策

划书的有关细节。

2.对策划书的总体框架心中有数——活动名称,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及地

点,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部门,参与对象,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预算,部门署名及日期。

3.对于大型的活动策划有时要加入志愿服务方式,人员安排等项目

4.打印的相关细节:页数长的话要使用附录,标题三号黑体加粗,正文小

四号宋体不加粗,使用1.5倍行距,注意首行缩进,不要使用空格。

二、主持稿

1.明确主持稿的基本框架:问候语,开场白,到场嘉宾介绍,活动串词,结束语

2.写主持稿要秉承的观念:传播的观念(这是一场表演),传递信息的观念

(少说废话,话语精当准确),交流的观念(要有与观众眼神的交流,处于与观众平等的位置上)。

3.联系主持稿的特点而行文:通俗易懂,富有诗意,对仗押韵,串联活动,紧贴主题。

4.熟悉并应用常用的话题嵌入方式:提示开头,呈上式,渐进式,举例式,推荐式,交互式,接力式;

熟悉并应用常用的话题结束方式:回题式,重复式,强调式,归纳式,感叹式,点评式,联想式,建议式,呼应式,综合式。

5.写主持稿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平时就要多看,多想,多积累。

三、总结稿

1.首先要知道总结稿的写作目的即是对前一段工作或学习的回顾、检查和

分析研究以便从中得出经验教训指导日后的实践。它不是个人参加活动的心得。

2.明确总结稿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看到取得的成绩,也明确存在的不

足,不可以浮夸虚假,遮掩事实;要有主线,突出重点,总结出带有规

律性的经验教训,不能就事论事;把握书写的基本脉络,使用篇首和段首撮要。

3.明确总结稿的基本写作结构——标题,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主办单位,参与对象,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安排,活动报导,活动效果及意义,活动不足之处,活动总结,活动照片记录,其他根据需要填写的。尤其注意署名及日期:计算机学院分团委。

四.通讯稿

1.概念:它是记叙文的一种,可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

达方式来反映新闻事件或是典型人物的报道形式。

2.通讯稿必须要求的是时间性,还要注意它的客观性、真实性、形象性。

3.它大致可以按开场白,正文,结尾的具体结构行文。开场白介绍要包括

活动时间、地点和与会人员;正文要求材料精当,主题明确,如果资源允许,最好附上活动的照片;结尾要求突出活动的效果,活动主旨,并提出简单的期望。

4.打印时的相关细节:标题居中三号加粗;正文四号字数不小于四百,但

是字体大小也可以由实际情况而定;署名和日期放在通讯稿最后,字号与正文相同,右对齐。

五、说明性文字

1.像说明文一样,同样具有三要素,即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说

明方法。它是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为目的,但注意解说时不加入感情倾向。

2.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分类别;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又可以细化成为由主到次,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

3.说明性文字要求语言科学而简洁,结构条理严密,具有逻辑性。

4.它常见的具体结构:连贯式,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

5.写作时它要求作者弄清写作对象,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必须

有重点,设计合理的逻辑说明顺序,把握正式的语言风格,开头简洁的语言介绍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5.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不原版照抄。

六.答辩稿

1.答辩稿是在非常重要的场合,简单陈述答辩项目的具体内容,答辩设计

灵感、完成过程或使用技术的文书。能有机会答辩本身就是一种荣幸。它是一份有时间限制的介绍性讲稿,力争大力宣传优势,极力遮掩劣势,做到“完美”。

2.具体的写作技巧:主旨要突出,分块要明确,优势要强调。但是不可以

忽略礼仪的重要性。

3.一份成功的答辩稿会为答辩增色不少——一次成功的答辩=优质的项目

+丰富的材料+一份完美的答辩稿。

4.手卡,介绍性,有时间限制,把自己熟悉的东西介绍给完全没有概念的人,但不是事无巨细,把缺陷掩盖,迂回代掉,突出成绩。

5.幻灯片可以加笔,注意调节首行缩进,最上面一行word可以换版式,一

7.期后事项审计的分析与运用 篇七

关键词:期后事项,审计报告,例析

一、加强期后事项审计的重要性

在会计实务中, 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 为了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 需要人为地进行会计分期。一般的会计报表分为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 特别是对于年度报表, 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的依据。资产负债表日和会计报表公布日一般是不一致的,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和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 在会计里称为期后事项。会计上把期后事项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事项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另一类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存在, 而是在此之后才发生的事项。为了公允地向投资者和债权人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准则要求依据重要性原则对第一类事项进行会计调整, 对于第二类事项要进行披露。因此, 在会计分期, 持续经营的假设前提下, 重要的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判断的期后事项的恰当会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布日一般都在4月30日, 而资产负债表日是12月31日, 也就是说报表公布日和资产负债表日之间相差时间甚长, 对于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 了解会计主体的期后事项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 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者, 要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降低审计风险, 就必须在审计某一会计年度的会计报表时, 瞻前顾后, 除了对所审会计年度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外, 还必须对在会计期末之后发生的但又对所审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进行审计。按照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公允性的责任, 并不限于资产负债表日前发生的事项和交易, 还应包括对期后事项的审核。期后事项审计是审计中重要的一环, 许多高风险事项往往隐藏于期后, 应给予足够的审计关注。加强期后事项审计对于提高审计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

所谓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审计是建立在受托责任的基础上, 注册会计师独立于委托者和受托者的身份决定了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 投资者和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因此, 由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就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会计准则规定, 上市公司的年报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年检方能公布, 也就是说审计报告日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和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所以, 审计里的期后事项把会计里的期后事项分为两段时间, 一段时间是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的期后事项, 一段时间是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的事项。这两段时间的期后事项再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分别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 第二类期后事项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存在, 是在此之后出现的情况。这类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 但如不加以说明, 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 故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第一类期后事项包括: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少或者损失;销售退回;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董事会制定的相关利润分配方案。还包括:被审计单位于资产负债表日前签发的支票, 在日后因透支而被开户银行退回;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后有大批上年度生产的产成品经验收不合格;资产负债表日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认为可以收回的大额应收款项, 因资产负债表日后债务人突然破产而无法收回;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前将未使用的设备以低于当期账面价值的价格进行以外投资处理, 而资产负债表日后双方签定的投资协议中该项设备的作价高于其当期账面价值;被审计单位由于某种原因被起诉, 法院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作出判决, 被审计单位应赔偿对方的损失。

第二类期后事项包括:期后事项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 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如被审计单位合并、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应付债券提前收回或发行新的债券、偶然大笔损失等。对会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 但应予以反映的事项, 还包括应付债券的提前收回;发行债券或权益性证券;由于政府禁止继续销售某种产品所造成的存货市价下跌;需要为新的养老保险金计划在近期支付大笔现金;偶然性的大笔损失。

对于这两个时间段的期后事项, 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和承担的审计责任是不同的。对于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确定截止审计报告日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是否均已得到识别。对于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生的期后事项, 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针对财务报表实施审计程序或进行专门查询。在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 注册会计师如果知悉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改财务报表, 并与管理层讨论,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此外, 对于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 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作出查询。在财务报表报出后, 如果知悉在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 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事实,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需要修正财务报表, 并与管理层讨论,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三、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

1.在会计报表的实质性测试中予以关注。结合年末账户余额审计, 如通过截止测试或查找未入账的负债等, 对期后事项进行审核, 着重查明期后重大的收付款业务。

2.专门的审计程序, 验明期后事项是否已在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说明中进行了恰当的分类和充分的揭示。

3.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询问。询问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初步或尚无定论的数据作出会计处理的项目的现状;是否发生新的担保、借款或承诺;是否出售或购进资产、或者 计划出售或购进资产;是否已发行或计划发行新的股票或债券, 是否已签定或计划签定合并或清算协议;资产是否被政府征用或因不可抗力而遭受损失;在风险领域和有事项方面是否有新的进展;是否已作出或考虑出异常的会计调整;是否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影响会计政策适当性的事项。

4.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后编制的内部报表及其他相关管理报告, 查明是否存在财务承诺或其他重要事项。

5.复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会计记录, 确定被审会计期间相关业务的存在及内容。

6.查阅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表的会议记录, 着重检查对特定目的财务报表及项目执行情况有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

7.获取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律师声明书, 以明确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 降低审计风险。

四、期后事项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审计人员一般无需专门对期后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对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的期后事项,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以确定截止审计报告日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是否均已得到识别。对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账, 对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应披露, 被审计单位如已调账或披露, 不影响审计意见;如果被审计单位不调账或披露, 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对于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公布日之间发生的期后事项, 注册会计师获知后应同管理当局讨论并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

鉴于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可以签署双重日期的审计报告或更改日期的审计报告。更改日期审计报告扩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审计后责任是指会计报表公布后, 获知审计报告日之前存在的未发现重大错报。内容包括期后发现的审计报告存在的事实和期后获知的重大不一致。期后发现审计报告存在的事实包括注册会计师意识到存在重大错报, 无论过失原因, 均有责任采取措施;若发现存在重大错报, 应要求被审计单位编制并发布修正后的会计报表, 并解释原因。若后期会计报表已经完成, 可以包括在后期会计报表中;若被审计单位拒绝披露, 注册会计师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董事会, 并向有管辖权的管理机构报告、或者通知会计报表使用者;期后获知的重大不一致是指获知被审计单位披露的其他信息与会计报表不一致。包括若存在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修改会计报表或者其他信息;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会计报表或者其他信息, 应根据需要修改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 重新考虑已出具审计意见的适当性;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修改其他信息, 这些信息与会计报表没有直接联系, 只需将其他信息的重大错报通知被审计单位董事会即可。

五、例析

北京ABC会计师事务所的A和B注册会计师对XYZ股份有限公司06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确定的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30万元。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是07年3月15日, 并于06年3月25日递交审计报告。XYZ股份有限公司06年审计前会计报表反映的资产总额为8000万元, 股东权益总额为2400万元, 利润总额为300万元。A和B注册会计师经审计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2个期后事项:

1.2006年10月31日, 公司清查盘点成品仓库, 发现y产品短缺40万元, 作了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40万元、贷记“产成品”科目40万元的会计处理。2007年1月, 查清短缺原因, 其中属于一般经营损失部分为35万元, 属于非常损失部分为5万元, 由于结账时间在前, 公司未在2006年度会计报表中包含这一经济业务相应的会计处理。

2.2007年1月10日, 公司原材料仓库因火灾造成z原材料损失250万元, 公司于当月未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审计发现的上述第1个事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 这类“已证实资产发生了减损”的事项属于“调整事项”。该事项影响利润总额40万元 (35万元+5万元) , 应建议公司调整。审计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35万元

营业外支出——非常支出5万元

货:待处理财产损溢 40万元

审计发现的上述第2个事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 这类“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应建议公司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若被审计单位不接受建议进行披露,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 将会使被审单位20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虚增40万元, 2006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利润虚增40万元。投资者债权人也不能了解其真实的资产状况, (材料的毁损没有恰当披露) 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审计中发现的其他错报和漏报, 考虑综合错报漏报的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意见类型。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8.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篇八

摘要: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13 号 ——分析程序》指出注册会计师在年审时,应注意分析程序的运用。本文主要探讨分析程序在应收账款审计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应收账款审计分析程序运用

分析程序是一种重要的审计技术,运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是帮助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判断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分析程序在应收账款审计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说明:

1 比较分析法在应收账款余额审计中的应用

在众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比较分析法属于其中一个基本的方法,它是一种将某项财务指标和同类的评价指标进行比照,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的分析方法。

注册会计师在运用该方法的过程中,应把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

1.1 被审计单位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

①绝对数比较分析。编写比较财务报表后,把每一期报表项目的数额作比较,并逐一观察所有项目的增减情况。

②绝对数增减变动分析。在比较财务报表绝对数的基础上增设绝对数“增减金额”一栏,计算出每个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化的差额。

③百分比增减变动分析。对增减变化差额的过程中,也对变动百分比进行计算,同时在比较财务报表中列出计算结果,以便查阅。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本年数比上年数的大小、增减幅度、及增减比例,把这些数据与以前期间的相同类型数据相比,看是否有异常波动;若发现有异常波动应查明引起此波动的原因,并向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询问,查明真像;另外还应考虑是否有应用其它审计方法来使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的必要。

1.2 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

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基础上的,不是空想出来的,所以它是可以信赖的,除非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不可预期的变化,否则被审计单位本年数年不会与之有较大的变动。

1.3 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若被审计单位本年应收账款数额剧增,而同行业的都在下降,这就说明被审计单位有可能在应收账款处存在错报。还有若被审计单位的同行业收入都在下降,而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或收入在增长,注册会计师也应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虚增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应查明其中的原因,并考虑是否有采用其它审计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的必要。

通过以上对比,注册会计师应当找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者偏离预期数据的重大波动或关系,并对这些重大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

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使用比较分析法时,要注意对比指标之间的可比性,这是用好比较分析法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说明问题,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②必须排除偶发性项目因素的影响,确保分析数据能反映出真实的经营情况。③运用例外原则,重点分析某项发生明显变化的指标,并分析其变动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2 趋势分析法在应收账款余额审计中的应用

趋势分析法是利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将两期或多期相同、连续的比率或指标进行定基对比、环比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化的幅度、变化方向和数额,从而分析出企业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

该方法是把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相同的比率或指标作对比,并对其增减变化情况、变动幅度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观察和分析,预测其未来发展前景。以统计学的观点来看,该方法叫做动态分析法。它可通过两途径来进行分析。

2.1 定基动态比率:将某一时期的数值作为固定的基期指标数值,使其与其他的各期数值进行比照,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可运用一个计算公式来进行该途径研究结果: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如:将2009年作为固定基期,对2010年和2011年应收账款增长比率进行分析,假设某企业2009年的应收账款是100万元,2010年的应收账款是120万元,2011年为150万元。则:

2010年的定基动态比率=120÷100=120%

2011年的定基动态比率=150÷100=150%

2.2 环比动态比率:该途径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值为基期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前期数值。仍以上例资料举例,则:

2010年的环比动态比率=120÷100=120%

2011年的环比动态比率=150÷120=125%

注册会计师应把以上比率与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

①被审计单位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通过2010、2011两年的环比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比2010年快,把这些比率与前几年的数据比较,看是否有异常波动。若有,应查明原因。有时,仅计算近3-4年的比率也看不出什么问题的,若延长计算年限,就会给你一个惊奇,蓝田股份就是一个例子,若当年注册会计师在对蓝田股份年审时,延长其比率年限,也不会出现蓝田股份审计失败案。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否应该有延长计算比率年限的必要。

②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同等规模的其他企业数据进行比较是常用的分析程序。一般,行业的市场风险、利润水平、竞争状况的变动对公司的影响是大同小异的。若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的规模相近的公司比较却大相径庭,则可能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存在问题。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分析程序时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结合其他审计程序,对异常项目作进一步调查,以获取对差异的合理解释或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佐证。

3 比率分析法在应收账款余额审计中的应用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财务报表上若干重要项目的相关数据相互比较,求出比率,用以分析和评价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公司目前和历史状况的一种方法。下面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例来介绍比率分析法在应收账款审计中的应用:

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其中 “平均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的平均数之和。

注册会计师应把以上比率与下列各项信息进行比较:

①被审计单位以前期间的可比信息。通过把本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以前期间的比较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本年度的应收账款收回的速度,若比率大,说明周转率越来越高,否则相反;由此可以看出被审计单位销售的质量。

②被审计单位的预期结果或者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数据。通过把被审计单位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与预期数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期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高了还是低了。

③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把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同行业其它公司比较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收回情况,若被审计单位的应收账款数目一直在增加,而周转率比同行来低,这说明被审计单位的销售质量不高,也可能是虚增收入,注册会计师这时应对这些情况找出原因和证据。

通过以上对比,注册会计师应当找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者偏离预期数据的重大波动或关系,并对这些重大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

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用途最广,但也有局限性,突出表现在:比率分析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为账面价值,难以反映物价水准的影响。可见,在运用比率分析时,一是要注意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不可单独地看某种或各种比率,否则便难以准确地判断公司的整体情况;二是要注意审查公司的性质和实际情况,而不光是着眼于财务报表;三是要注意结合比较分析,这样才能对公司的历史、现状和将来有一个详尽的分析、了解,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

4 分析程序在应收账款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评价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对重大错报进行分析时,注册会计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②信息可分解的程度;③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在确定该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应收账款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降低可接受的差异额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上应收账款项目进行总体复核,以确定应收账款与财务报表上批露的数据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应收账款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

当通过实施分析程序识别出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者偏离预期数据的重大波动或关系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在调查异常波动和关系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询问管理层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①将管理层的答复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以及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其他审计证据进行比较,以印证管理层的答复;②如果管理层不能提供解释或者解释不充分,考虑是否需要运用其他审计程序。

5 结论与启示

虽然分析程序在应收账款审计中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效率,但是如果在使用中运用不当则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所以审计人员在使用分析程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①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②考虑数据的可比性,合理的确定期望值。③不能仅依赖分析程序的结果得出审计结论。④执行分析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⑤加强理论研究,重视应收账款审计中分析程序的可操作性。目前,在国内的应收账款审计中,理论与实务上对分析程序的运用仍停留于探索时期。理论界必须坚持探究如何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分析性程序,也要对分析程序在舞弊审计中的使用效果进行实证考察。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之后,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制定并进一步完善准则。总而言之,分析程序在应收账款审计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合理运用,同时它也能大大促进审计执业质量及执业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远寨.应收账款审计注意事项[J].中州审计,2003-9.

[2]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M],2006.

[3]王琳,李琳,白文娟.浅议分析程序审计准则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8-3.

[4]张立民.分析性程序——发达国家审计准则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1-1.

9.跟踪审计项目的注意事项 篇九

致各造价咨询工程师:

首先感谢各位对本公司造价咨询服务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近期我公司接到不少的跟踪审计项目,且我公司跟踪审计项目执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因此为确保今后能更好的完成跟踪审计工作任务,下面就对跟踪审计项目的一些要求及注意事项列示如下:

一、跟踪审计项目基本应注意的事项:

1、进场期间,要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汇编工作,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填写至《提供建筑工程跟踪审计资料清单》表中(如:招/投标文件、招标答疑、施工合同、预算书、施工图等资料);

2、做好审前调查工作,编制跟踪审计实施方案,按规定期限完成并报各委托单位;

3、跟踪审计人员每次去现场回来后需及时记录审计日记,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现场情况或参加会议情况的记录、口头或拟书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需研究汇报答复的有关问题等;

4、跟踪审计人员每月要向委托单位进行月工作汇报;

5、对于跨的跟踪审计项目,年终时,审计组人员还要出具跟踪审计汇报工作。

二、肥西县审计局跟踪审计项目应注意的事项:

1、在项目上提出的建议或口头协议以及工程变更,审计组人员都要以书面的形式记录;

2、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时,需要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时应出具书面报告,即《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意见单》报各委托单位(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意见单》时,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应自收到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合同清单量增减、隐蔽工程、土方回填和外运的审计应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意见单》,特别土方工程不仅注意土方量,还要注重运距,取土区弃土区位置,有无重复计价);

3、审计组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勘察测量时,要及时填写跟踪审计现场勘察表;对不需现场勘察发现的问题时,需形成“审计书面证据”和“审计工作记录”等编写到“审计工作底稿”中以上需相关人员现场签字确认;

4、承发包双方提出索赔时,为委托方提供咨询意见;严把现场经济签证关,每份签证都应做到现场验收、现场测量,各方人员确认无误,现场签证,对不合理签证一律拒签,不给事后补签经济签证(发生经济签证及时报跟踪审计组,由建设单位带领跟踪审计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现场进行验收,跟踪审计组应当天形成现场勘探记录,施工单位应14日内上报经济签证工程量预算,跟踪审计组28日内审核完毕);

5、遇设计变更,必须通过六方会审,会审通过后应及时完成工程设计变更部分造价编制,进行功能价值比分析,在保证安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造价;

6、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重大变更项目、存在较大分歧的及时向本公司及委托单位汇报;

7、对于工程量增减应由监理、建设方审核后报跟踪审计人员审核,建设程序不变,防范审计风险,特别是时间风险,关注工期;

8、参加委托人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会、施工图审查与技术交底等会议及各项验收或施工节点、材料、设备的二次招标或询价;

9、项目全部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应及时上报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跟踪审计组及时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竣工决算(凡是涉及工程造价变更的未按规定程序时间办理的不得列入决算同时也不允许补办),出具最终竣工决算报告。

三、巢湖跟踪审计应注意的事项:

1、及时审核工程形象进度,为业主控制造价和拨付工程进度款提供依据;

2、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提供工程建设主要材料的价格信息,参与有关暂定价部分材料、设备的招标、询价工作,为材料的择优采购提供合理、准确的价格依据;

3、遇设计变更,应及时完成工程设计变更部分造价编制,进行功能价值比分析,同时进行多方案比较,在保证安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造价。根据《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办理涉及变更手续;

4、自接到有关签证等跟踪审计资料起7日内给与委托方明确书面答复意见;

5、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施工单位提交竣工决算审计资料后30日内,向委托方出具项目跟踪审计报告和决算审核报告。甲方根据情况将另行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复核,如复审结果与初审结果误差超过± 3%,除扣减剩余的跟踪审计费用和履约保证金外,甲方还保留追诉的权利。

以上工作内容均在项目经理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经跟踪审计项目管理人员复核后,报送造价工程师及总经理签署方可向外报送。

附件:(跟踪审计项目相关表格)1.提供建筑工程跟踪审计资料清单; 2.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意见单;

3.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项目基本情况); 4.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项目招标、承包情况表); 5.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承包单位资质情况); 6.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信息(甲供或乙购主材合同价); 7.建设项目基建程序执行情况表; 8.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审计表;

9.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审计表; 10.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日记; 11.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台帐;

肥西县2012年8月出台跟踪审计新实用表格: 1.跟踪审计现场勘察记录表; 2.隐蔽工程跟踪审计记录表; 3.跟踪审计重大事项联席会议纪要; 4.材料(设备)价格审计确认单; 5.变更综合单价分析表; 6.工程变更造价审核表;

7.肥西县大建设工程设计变更会审意见表; 8.工程签证审核表; 9.索赔费用审核表; 10.工程进度审核表; 11.工程进度款审核单;

12.建设项目竣工结算资料交接单;

13.关于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提出意见、建议的报告。

跟踪审计管理员

10.结算审计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篇十

一、审计工作流程

1、接受委托

2、签订工程咨询合同(熟悉汇编规定收费依据以及让利额度,对清单计价及定额计价分别说明),在签定合同的第一时间将咨询合同的副本交办公室存档,以便进行网上合同登记,每月指定专人负责上报网上备案项目完成情况及收费完成情况。

3、根据项目类别确定具体的部室及项目负责人,传达委托方意图,确定执业时间,交接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说明委托方联系人情况,提交咨询合同。

4、收集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清单、投标控制价、商务及技术投标书、合同及中标通知书、图纸、签证、结算书等)。成果文件:完成建设方委托资料清单。

5、审查报审资料。对照资料交接清单检查所提交的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合法,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是否存在不可操作的问题,采用的定额价目表是否明确,是否进行招投标,有无标底,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合法;设计变更和签证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6、向委托方提出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与委托方沟通,明确委托的要求;接到资料三天之内以书面方式提出所缺资料清单及存在的问题,如果所缺资料或提供的资料不完善对结

算时间影响较大,对于时间要求很紧的项目尤其要阐明其重要性并同时申请审核时限应从资料完善后开始;所有向委托方发出的书面文件必须经部门主任确认。

7、列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表提交项目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若有变化可调整并及时提交项目负责人,并且应注明延后(提前)理由。

成果文件:完成工作计划表

8、初步现场勘察,对现场进行认识勘察

成果文件:认识勘察记录表

9、进一步研究已提交的结算资料。尤其研究施工合同、补充协议、招标文件,参照复核表的内容,确定定额种类、工程类别、人工费单价,确定项目的难点、审核重点及审核措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审核实施方案,作出工作计划,重点把握好基础超深、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等事项,注意审核时限是否在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约定。

10、依据所收集资料进行工程量计算,利用各种有效软件,计算主要工程量,并与报审结算书工程量对比。

成果文件:完成工程量计算书

11、详细现场勘察,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及测量

成果文件:详细勘察记录表

12、核对工程量及其他内容

成果文件:施工单位工程量确认表签字、审计增减内容分析说

明及依据

13、出具初步结果。按核对后的工程量套用相关定额出具初步结算书,并对照审核后工程量、复核表进行自审或校核,并作出该工程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单项造价、整体造价的分析;之后再请施工单位预算员对初步预算书核查,对前期核对的工程量进行签字确认,对存在的争议问题提出书面意见。

14、提出争议问题。分析施工单位提出的争议问题,经部门、专家组进一步讨论,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之后与施工单位谈判,尽量缩小争议范围,将不能解决的争议问题提交甲方并与甲方进行充分沟通,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供甲方选择,最后由甲方组织召开三方会议解决,由施工单位委托代理人签字确认;

成果文件:所争议问题各方的依据及分析说明

15、调整结算书

16、对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由施工单位再次书面提交给委托人。

17、向建设单位汇报、定案。所有争议问题解决后,对争议问题进行调整,出具最终结算书,进行三级复核,复核无误后、报告签发前向委托方汇报。同时可以委婉地指出项目管理中的不足并向甲方提出管理性建议,争得委托方同意后通知施工单位盖章定案。

18、办理定案编写报告书

19、报告签发、装订。

20、报告发放,结算资料返还。甲乙双方盖章确认后,进行报告签发。向委托方提交报告的同时返还相关结算资料(提前复印需要留档的结算资料)。如果甲方不需返还结算资料,则直接作为存档的结算资料。

21、资料存档及单位内部办理资料交接存档证明。项目结束后,及时按要求进行档案整理及归档,一定要注意检查档案目录与内容是否相符、签字人员与盖章人员是否相符;电子版计算书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由各部门进行收集、编录后,统一保存到指定硬盘。

二、审计过程中注意事项

1、项目竣工验收资料,包括经认可的竣工图纸、相关施工合同文件、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设计变更、签证材料、施工用水用电情况、建设单位供料明细、建设单位分包项目明细及分包合同、材料认价单、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施工单位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图纸会审记录、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地质勘察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竣工验收证书及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结算书等材料;

2审核步骤、注意事项及内控措施

(1)认真分析收集的结算资料,明确套用定额的种类及,确定取费等级及费率标准,明确结算的方式(按实结算、中标价加变更、总价包死或单价包死等),铭记施工单位在投标时或在签订合同时承诺的优惠率,明确委托方的要求;

(2)严格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认真书写工程量计算底稿,严禁重复计算。要求执业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钢筋、图形软件的操作要领;

(3)严格执行定额的规定,严禁高套定额子目或重复套用定额子目。要求执业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定额子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及各种换算方法和换算系数;

(4)对于找差价的主要材料参考同期的材料市场价格确定材料价格,对于甲方批价的材料要审查是否符合同期市场价格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符合市场行情的甲方批价,可做好记录,便于后期审核作为材料价格的参考;

(5)认真核对预算软件的正确性,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要领,上机时切记计量单位,避免1个单位、10个单位、1000个单位与100个单位的混淆;

(6)结(决)算审核人员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接受被审核单位的宴请、不接受被审核单位的任何钱物;

(7)审核过程中,每一个执业人员都要做好沟通记录,图纸资料无法确定的事件需要到施工现场落实,并做好勘察记录;

(8)当审核人员与被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发生重大争议时,首先由各部门召开研讨会,认真分析争议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解决不了的,提交专家委员会专题研究,确定解决方案;仍不能解决的,再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召开商讨会,通过辩论达成共识,做好会议纪要;经过研讨会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或

产生的新问题,重新提出书面申请,重新研究解决方案;

(9)出具初步结果的同时,做出该工程的主要材料用量指标、单项造价、整体造价的分析,并作好记录,出具初步预算书,经校核后进入三级复核;

(10)经复核无误后、报告签发前,依据汇报流程指南及时向委托方主要负责人汇报,并对批价偏离市场过高的材料单价或不合理的签证加以商谈,征求委托方意见,接受委托方审查,以达到客户满意为目的;

(11)当施工单位有意拖延审计时间或故意不办理签字盖章手续的工程项目,会同建设单位联合签发书面文件,提请建设单位组织专题会议协调解决;

(12)项目完成后,认真做好咨询成果的归档工作及网上备案工作。

3质量标准:单个子项误差±2%,总体±1%。技术负责人复核结果超出质量标准要求的,罚部门负责人200元;二级复核结果超出质量标准要求的,罚一级复核人员200元,以此类推(误差百分率为绝对值相加),每超过上述指标1%加罚1000元。

11.审计文书注意事项 篇十一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管理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具备胜任能力的第三方来履行的经济活动。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外部化不是审计定义的改变,而是审计主体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变为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内部审计外部化把本应由内部完成的工作通过合同形式转移给外部,其本质是劳动这一要素配置方式由企业内部向市场外部转化的过程,属于劳动分工范畴。当企业为改善内部审计质量所做工作的总成本超过聘用外部审计的成本时,企业必然会选择向外部组织购买内部审计服务这种方式。关于外部化的方式,主要阐述内审外包和合作内审的观点:内审外包是内部审计所有工作或部分项目由外部审计独立承担,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审计实施。合作内审,即企业将审计项目的某些程序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中介,内审人员始终参与并主导审计任务的执行,外部审计只是起辅助作用。

一、正确选择审计外部化的方式

审计的方式可以说是从“完全内审”→“部分内审(合作内审)”→“完全外包(内审外包)”。完全内审谈不上外部化,合作内审和完全外包各有其适用条件。合作内审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少而无法完成内部审计任务;二是内部审计有足够的人员,但是缺少有胜任力的审计人员。例如,在信息系统审计等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完全外包是在特殊情况下的选择。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选择何种外包方式,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外部化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内部审计机构的综合实力。如果公司规模较小,与其说花费资金去组建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还不如把内部审计业务全部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来实施,这不但减少了组建内审机构的成本,而且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Carey、Simnett、Tanewski(2000)的研究发现外包是家族企业内部审计中最常用的方式。对大型公司而言,如果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完全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职能,就应依靠自己。如果企业的规模很大,内部审计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所有的审计项目,就可以把一些非核心项目交给外部审计来完成。选择部分项目全部外包不仅有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而且可以使内部审计的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然而,如果大的企业全部实行外包,企业就可能面临外部审计人员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另外,外聘审计人员对企业情况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内部审计人员,此情况基础上提出的审计建议就不能完全让企业利益人满意。因此,在选择外部化方式时,也要考虑审计项目的因素,关键领域的审计由内部审计人员负责较稳妥,不宜采用全部外包。况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上市企业不能采取完全外包的形式。

二、严格审查审计外部化主体的资质

审计外部化的主体多为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资质关系到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成败,只有具有丰富的审计知识和审计经验的组织才具备承担内部审计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选择外部化主体时,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力,只有选择了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外部化主体能力要求上,审计外包方式对主体的资质要求应高于合作内审方式,但都必须满足基本的素质要求:

首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主体应有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从事外包服务的最基本前提,胜任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胜任力不外乎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征等要素。审计外部化主体的胜任力包括外部审计人员或组织的人际与技能胜任力,最重要的是专业技能胜任力。人际胜任力是完成审计任务的保证,较强的人际胜任力就有助于与内部审计人员及被审计对象沟通,了解审计对象的情况,保证审计顺畅进行。

其次,考虑外部化主体的执业时间,在审计领域的执业水平及市场份额。企业管理层选择审计外部化主体时,首先考虑选择注册时间较长,相关信誉度较好,市场占有率较高,对企业管理层能高度负责的事务所来履行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执业时间长、市场占有率高是社会对事务所能力水平的认可,这样的组织才具备满足委托主体需要的基本条件。

最后,要考虑服务主体的收费标准。合理的收费标准也是衡量承包商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中介组织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组织经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经营所得,有些资质较低的中介组织为了维持其正常运转有时会采用低价策略来承接业务,在审计质量方面往往没有保证。而那些像毕马威、德勤等知名事务所,虽质量有保证,但收费标准较高。因此在考虑收费标准时,既要防止为节约费用不顾审计主体的能力的“资源节约论”,又要防止为审计服务质量不考虑审计收费的“质量至上论”,应对市场的审计服务价格权衡后,选出合适的审计主体。

三、注意内外协调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提高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企业成本,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存在协调配合的基础。外部审计人员的目的是减轻内部审计人员的负担或辅助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因此二者的关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彼此信任,加强沟通。企业管理层可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和外部审计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两者的优势互补局面,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在内审外包方式下,审计事项由外部审计人员独立完成,因外部审计对企业的情况不熟悉,内部审计人员有义务和责任为外部审计提供必要的信息。外部审计可以通过与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来了解情况,评估控制风险,以准确判断审计重点。外部审计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结果,特别是外部审计所指出的薄弱环节,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进行调查核实,并改进审计方法和程序上的缺陷,确定以后审计的重点,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互利用审计成果,及时沟通情况,做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也能够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合作内审本质上是内外协调的形式。实际上,外部审计人员就是项目审计组成员,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人员共同完成内部审计事项。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协调,审计事项就不可能按时保质完成。内部审计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内部审计人员比外部人员更熟悉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经营程序,更利于对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进行沟通协调,便于顺畅地开展审计工作,而且它比外部监督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方面,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深入细致及彻底的优点。因此,内部审计要加强对外部审计人员的指导,使之熟悉企业内部管理情况。但在技术复杂、程序繁琐的审计项目上,外部审计人员的方法和建议或许更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按时完成审计项目。

无论是审计外包还是合作内审,内外协调最为关键的是协调工作要有相关人员来组织实施,这个角色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担任。协调人员要紧紧围绕审计的目的展开,并对协调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确保协调效果。

四、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风险伴随审计事项的始终,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息息相关。审计质量控制既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实现正确投资决策的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风险水平。因此,审计外部化后,审计质量如何保证,审计风险如何规避,风险责任由谁承担是相关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服务质量控制是多部门的共同职责,需要各部门协力完成。在审计质量控制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健全内部审计外部化法规制度。审计法规是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绳,是审计质量的保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已作出原则性规定,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方面的法规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是要新增一些相关规定,例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文书格式,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的审计质量评价标准,对发现事务所及其人员违规行为后的处理程序等;二是要完善和更新法规,需修订、完善的主要是那些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法律法规。

二是要规范合同文本与执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合同是约定企业与事务所权力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严格规范与落实合同内容不仅能降低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保护自身利益,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合同中,企业必须明确提出对审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审计信息要真实、可靠、完整,真实就是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有充分的证据作保证,是客观的,没有牵涉人为因素。可靠是在真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不真实的信息更谈不上可靠,完整就是对所审事项的信息完全披露。此外,合同还应对审计风险责任作出规定:关键是分析风险原因,看其是内部审计的责任,还是事务所的责任。

三是明确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双方的责任区分。如果外部化采取全外包的形式,风险责任应由外部审计一方承担,并视对风险是否采取规避措施而做出相应的处罚。若有健全的风险规避行为,可以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如果对风险没有应有的预警措施,风险损失由事务所负全责,并加重处罚。如果采取合作内审的方式,要分清主次责任,内部审计机构是决策者,起主导作用理应承担主要责任,但如果内部审计机构加强了质量控制,风险损失主要由事务所人员执行不当引起,主要责任就转移到事务所一方。

四是要严格实施程序控制。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程序控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需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外部审计组织共同参与实施。不同方式下,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有所不同:在审计外包中,审计外包的质量控制主体是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通常情况下审计程序控制由事务所负责;在合作内审中,内部审计是主体,是质量的主要控制者,它既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监督,也不能忽视对外部审计人员或机构的指导;在被审计项目确定之后,企业审计委员会需要讨论确定参与该项目审计的事务所以及参与审计外部化的方式,并对审计外部化主体接受委托的风险进行评估。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时,事务所应当对审计计划进行严格把关,坚持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多级复核制度,审计人员或审计组对所承担的审计事项负责。

五是要加强培训及后续教育。注册会计师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岗前培训,并完善职业后续教育。在内部审计外部化项目上,还要加强审前培训,其中内外协调也是审前培训的一个方面。企业管理层还应改善内部审计的职业环境,增加对内部审计的培训支出,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确保审计质量的提高。

12.期后事项在审计实务中运用的探讨 篇十二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期后事项的比较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企业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企业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二)期后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中规定:期后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期后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一般认为两类期后事项可能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影响:第一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第二类是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主要包括:一是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指在资产负债表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期后事项,属于第一时段期后事项。二是截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指在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生的期后事项,属于第二时段期后事项。三是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事实,属于第三时段期后事项。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期后事项的比较

相同点:会计准则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与审计人员关注的期后事项都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的事实,均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不同点:第一,两者的期后事项所发生的时点不同,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期后事项;而审计人员关注的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审计人员还要关注财务报表发出日后的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事项。可见,期后事项的覆盖的时期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时期更长。第二,两者发生的内容有所区别。资产负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而期后事项的内容虽然也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但审计人员更加关注的是不利事项,尤其是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重大不利事项,因为这些期后事项会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引发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增加审计风险。

二、不同时段期后事项的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产负债表日、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财务报表公布日、审计报告日、审计报告签发日、审计报告发送日等有关的日期。注册会计师必须针对不同时段的期后事项,采取不同的审计策略,确定不同的审计重点,从而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

(一)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期后事项

1. 主动识别。

注册会计师对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期后事项属于第一时段期后事项,负有主动识别的义务,要专门设计审计程序来加以识别,并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否重大,以确定是否进行调整或披露。

2. 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一般应在接近审计报告日,实施专门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因为越接近审计报告日,被审计单位累积的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也越多,注册会计师遗漏期后事项的可能性也越低。可实施下列程序:复核企业建立的用以识别期后事项的管理制度;查阅股东会、董事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会议记录;查阅中期财务报表;询问企业法律顾问;询问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发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期后事项。

3. 发现重大影响期后事项的考虑。

当实施旨在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了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则应关注期后事项是否已在财务报表做出适当调整或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披露。针对不同情况,注册会计师可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二)截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期后事项

1. 被动识别。

在审计报告日后,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针对财务报表实施审计程序或进行专门查询,因为随着审计报告的出具,审计业务已经结束,所以对第二时段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不能担负主动识别的义务,否则会人为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2. 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不能针对第二时段的期后事项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只能通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主动告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事实或通过媒体报道、企业内部人员的举报信或证券监管部门等途径得知影响财务报表的期后事项。

3. 发现重大影响期后事项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第二时段期后事项对财务报表影响的重大程度,并结合管理当局的态度、审计报告是否已经出具等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第一,如果管理层已经修改了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要实施必要审计程序,并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和索取新的管理层声明书。第二,如果管理层未修改财务报表且审计报告未提交。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第三,如果管理层未修改财务报表且审计报告已提交。注册会计师应首先通知管理层不要将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向第三方报出,如果财务报表仍报出,则注册会计师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审计报告,如可以利用传媒,发表必要的声明,让财务报表使用者不依赖审计报告。

(三)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期后事项

1. 没有义务识别第三时段期后事项。

在财务报表报出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做出查询,注册会计师通常通过媒体等其他途径得知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

2. 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不能针对第三时段的期后事项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只能通过媒体报道、证券监管部门等途径得知影响财务报表的期后事项。

3. 发现重大影响期后事项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只关注同时符合不列条件的期后事项:一是这类期后事项应当是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二是该事实如果在审计报告日前得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注册会计师才考虑采取行动。第一,管理当局修改财务报表的处理。注册会计师实施必要审计程序,如查阅相关文件,确定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修改是否恰当,并复核管理当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确保所有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同时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第二,管理当局未采取任何行动时的处理。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在媒介上发表声明,防止报表使用者依赖审计报告,并将措施通知治理层第三,临近下一期财务报表时的处理。如果注册会计师得知第三时期后事项时,已临近企业公布下一期财务报表,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修改财务报表,并出具新的审计报告。

三、期后事项与审计报告日期的关系

由于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即负担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责任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劳动成果——审计报告得以完成,审计报告的日期代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截止至该日期结束。注册会计师对发现不同时段的期后事项,担负着不同的责任,而审计报告日期是划分时段的关键时点。确定审计报告日期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已经完成;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的事项已经提出,被审计单位已经做出调整、披露或拒绝做出调整、披露;管理当局已经正式签署财务报表。

上一篇:2022年下港乡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汇报材料下一篇:2017小区安保转正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