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教学设计

2024-06-10

第1课教学设计(共11篇)(共11篇)

1.第1课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单元 骨骼和肌肉

第1课 《骨骼》教学设计

金钟小学 宋继坤

教学内容:P2-4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2.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3.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于构成;

2.观察动物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体验到人类骨骼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骨骼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拼人体骨骼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吗?

2.提问:风筝上都有小竹片扎成的框架,没有了框架,风筝还能飞上高空吗?这个框架有什么作用呢?

3.谈话:和风筝里的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你知道是什么吗?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观看视频,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幻灯片出示人体骨骼图,介绍人体骨骼的构成,学生相应找出自身骨头位置。

(1)全身骨骼分类(2)认识头骨(3)介绍躯干骨(4)介绍上肢骨(5)介绍下肢骨

7.总结概括人体骨骼的构成。8.详细介绍手骨

三、探究骨头的特点。

1、谈话:我们研究了骨骼的构成和作用,一定更想知道自己的骨头长什么样儿吗?但是我们无法把自己剖开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借助探究猪骨的结构来间接了解一下自己骨头的特点。

2、讲解:

(1)身体重量的20%,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2)结合解剖图介绍。

3、小结:和猪骨一样,人的骨头也是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骨头中间也有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你认为人体的骨骼都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讲解:

(1)谈话:人能跑能跳靠什么?这说明骨骼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运动)骨骼最大的作用就是运动,说说我们的同学摆出的动作都有哪些骨头参与了运动?

(2)谈话: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如果没有骨骼,我们又会怎样呢?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支撑作用;(板书:支撑)

(3)谈话: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着重要的心肺、肝脏等,骨骼具有什么作用?

(板书:保护)

(4)像它们这样保护内脏器官的人体骨头还有哪些?(颅骨保护着脑髓等一些器官;盆骨等保护和支持着大肠、小肠以及一些其他器官)

4、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等多种作用。

五、进行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2、观看骨的保健视频

3、出示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

4、讨论:怎样保护骨骼

5、讲解概括保护骨骼的一些知识

六、总结练习,拓展延伸

1、对归骨骼模型,说出各部分骨骼的名称。

2、填空训练

3、游戏: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4、欣赏动物骨骼。

5、课外拓展:查一查,人的足部有多少块骨组成?足弓有什么作用?

2.第1课教学设计 篇二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选择

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提供有益于学生个人成长的学习环境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其活动课题要依据学习领域或主题相关的学习内容选取,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互融互通,理性和非理性、认知和情感、价值规范和内在本能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对于人教版必修1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第三目“红军长征”那个年代的事情,当今的学生了解不多,而新教材对于长征的介绍比较简单,仅六百多字。 学生浏览了这些课文内容以后,只是对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了大致的了解,对长征的总体印象还是比较抽象的,根本无法体会长征的艰巨性,无法理解长征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也就很难有更深层面的理解。让学生对长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笔者引入“再说长征”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原动力。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设计

对活动内容进行设计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关系着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最终结果。高中一年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未形成清晰的认识, 因此,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活动主题,提供必要的活动建议和提示,才能使学习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随着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了解与接受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能力,逐渐减少相应提示,直至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并完成活动课题。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搜集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上网或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查找资料,让学生亲自触摸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提出问题。兴趣是开启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生依据教材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难是易,是大是小,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肯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确定问题。通过将问题与所获取的材料一一对应,并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分析,从而设计出中心问题。

4.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设计出的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扎扎实实做学问、实事求是看问题的作风,使学生学会“从证据中重建过去”,强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每组组长负责将中心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子问题的题目由学生自拟,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小组将已获取的材料整理总结,撰写成文,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探究成果提纲大致如下。

主课题:再说长征、重返长征路、长征故事大家说

历史概况:对手的较量、共和国的脊梁、长征意义、 长征精神

冲浪乐园:长征途中诗词鉴赏、长征组歌欣赏、长征影视作品赏析、长征学习活动感受大家谈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的要求及评价

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要求以及评价。笔者是通过以下几点来要求学生提交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的:一是从培养学生知识素养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做一份小报,并且强调在小报中至少要有一篇文章是学生自己写的,要能反映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了哪些知识。二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装订成册,并注明出处。 三是从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运用一种独具特色的方式,把在活动中探索研究的内容展示出来,鼓励创新。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多方面知识,如长征的主体、长征途经的城市、长征中的事件等以及与长征相关的诗词和影视作品,研究了《长征中的点滴记录———会宁》《重走长征路》《毛泽东长征诗词研究》 《长征影视作品赏析》《纪念长征———回首长征中的年轻一代》等。经过推荐,活动部分成果发表在 《中学政史地》等刊物上。

四、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

3.第1课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通过对习题课教学的长时间的摸索与探讨,下面我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重视课本,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复习时应注意用好课本。先读懂、理解、吃透教材,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领悟和把握真正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重新梳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及各类习题,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具体做法如下。

1、熟练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扎实熟练地掌握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准确地对数学语言如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进行表达与运用,重视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应用,重视定理的推导与应用,重视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等等。

2、重视课本的典型性、示范性例题,练习和作业也要让学生弄懂、会做,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应充分认识例题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掌握其中的共性通法,并达到熟练程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注意通过纵向挖掘,横向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达到优化认知结构、阔眼界、活跃思维的目的。

二、具体的策略

1、以题带点,顺藤摸瓜。以题带点,即通过典型范例呈现相关章节的概念与知识,并通过针对性的讲解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与理解。

2、以境串型,触类旁通。以境串型,即把相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实际应用类问题串联在一起,并归纳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问题1:小刚家准备安装照明灯.他了解到某种品牌的一盏40瓦白炽灯的售价为1.5元,一盏8瓦节能灯的售价为22.38元,这两种功率的灯发光效果相当。假定电价为0.53元/度,設照明时间为(小时),使用一盏白炽灯和一盏节能灯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

①分别求出y1,y2与照明时间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②若一盏白炽灯的使用寿命为2000小时,一盏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为6000小时,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以6000小时计算,使用哪种照明灯省钱?省多少钱?

问题2:观看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门票分为两种:A种门票600元/张,B种门票120元/张,某旅行团购买A、B两种门票共15张,若设购买A种门票x张。

①写出购票费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②若要求A种门票的数量不少于B种门票数量的一半,且购票费不超过5000元,共有几种符合题意的购票方案?

③根据计算判断哪种购票方案更省钱?

问题的串型,不仅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对比、转化,做到触类旁通,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3、以变促能,举一反三。以变促能,即抛出一个话题(情境),选好一个中心(载体),编织一张网络,设计一组变式,从典型问题出发,逐步延伸,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一般而言,综合性越强、知识跨度越大的问题,学生越难理解,对思维层次要求也较高。因此,组织复习时要根据知识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与发散,适时开放,启发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得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明朗化,形成知识链。

问题3:一次函数y=ax+3,y=-x+3与y轴交于点A,与x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BAC=15°,求a的值。

变式1:广场上空有一个气球A,地面上的B、C两点与点D在一条直线上,在点B和C分别测得气球A的仰角∠ABD为45°,∠ACD为56°,又BC=20m,求气球A离地面的高度AD。

变式2: ON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O到N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O的南偏东60°方向上有一点A,在A周围500m内为居民区,沿ON向前走400m到B处,测得BA的方向为南偏东75°,请通过计算说明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线路是否会穿过居民区?

该问题及两个变式分别引入了一次函数、方向角和方位角,三个不同背景问题实质都是同一个基本图形的应用,使学生在变化的背景下把握问题的实质,提高复习效率。

4、以错示警,缜密思维。以错示警,即由问题错解的纠正深化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运用。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公式的适用范围不能正确和深刻理解的情况。复习时应通过“示错”来巩固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所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几点反思

1、重在平时,有的放矢。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避免和减少遗忘,复习必须及时,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复习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的原则。如上述“以题带点”、以境串型”、“以变促能”、“以错示警”等策略都要和平时的及时消化和巩固结合起来。另外要使习题课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研究分析,找出知识缺陷所在及形成的原因,设计解决的策略,这对进一步提高习题课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2、关注细节,深度反思。优化复习策略的设计要重视课堂教学细节的教育功能。从宏观看,数学习题课要敢于突破,不要程式化,可以从讲授顺序、讲授的深度和广度、讲授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反思,尤其要重过程、重复习、重纠错,进一步从讲解上缩短时间,留足学生练习和反思的时间。从微观看,既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性,又要关注重视题型研究的技术和艺术,做到两个“对”——题型设计“对”位,即选题要精,练习要准,点拨要狠,纠错要细;试题讲授“对”路,即讲授节奏要当,思路要清,分析要实,效率要高。把握三个“点”——教材内外打通的“制高点”,挑战思维的“聚焦点”,变式训练的“创新点”。

习题课,尤其是初中数学习题课堂应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效率为目的的习题课堂。只有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数学教学的成效才能更上一层楼。

4.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1课 篇四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瑰丽景色,是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的合适教材。2课文第二部分,先后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快和多。两层意思叙述的结构十分相似,十分适宜于作“按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落实单元训练目标。3课文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颜色。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写火烧云的情景、火烧云消退时天空中的变化和观看火烧云的人们的心情。作者把多彩多姿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会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来描写景折的表达方法 4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特点的有关段落,把课文有关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平时注决心书观察太阳落山前后的天空景色。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或投仪等。五、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在理清课文脉络前提下,按火烧运的出现、变化和消退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课题:20 火烧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所得说说什么是火烧云?(日出或日落,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火烧云的景象如何?答后教师指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懂得火烧云的特点„„列提纲背诵课文。2.初读课文,提着问题自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的词语及自己不懂的其他词语。(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檀(tán)(tòng)恍(huǎng)惚(hū)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前三个生字,第一个是前鼻音,后两个是后鼻音;②注意字形复杂易写错字。:“檀”的左下半是“旦”不是“且”,“ 彤”的左半部别多写一点,“恍”是左右结构,别写成“晃”。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以“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查字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紫檀色:紫檀木,色紫色;红彤彤:形容很红;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色彩,鲜明耀眼,百合花:像百合那样的色彩(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

(4)指名读课文,重点是发音准,不尜字,不读破句,读得通,明白。3.自由读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和消退”的秩序给课文分段。(1)同桌议论。

(2)指名说分段,说出理由。(第1、2自然段/第3—6自然段/第7自然段)4.作业。

5.第1课《生命最重要》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交流格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大家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其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有感情地说给大家。

1、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杏林子

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生命

生命》。

二、初读文本,理清事例

1、请同学们自由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感受到生命?

2、读书时能抓住主要内容真好!文中还有一些好词值得积累。出示:

骚动

动弹

挣扎

鼓动

跃动

欲望 茁壮

震撼

糟蹋

3、听故事,说感受

好,现在我们再来读这三则故事。教师请三名同学,每个人读一个故事,其

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由感受吗?会有一点,说说看。(学生自由谈感受)

三、精读细品,感悟生命

同学们刚刚读过两遍课文,就能说出这么多感受,真了不起。但老师觉得这只是你们初步的感受,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的前4节,细细品味每个事例的细节之处、精彩之处,把能引发你深刻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汇报,交流感受。

1、学“飞蛾求生”

(1)重点句理解——感悟“挣扎求生”并板书

骚扰:扰乱,使不安宁。本课是指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扰乱了“我”的写作思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小飞蛾的挣扎能使自己从杏林子手中逃生吗?(不能)那它为什么要挣扎呢?(强烈的求生欲望)

师小结: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2)指导读和背

A.请几位同学与胡老师合作读该段,一生读飞蛾的动作部分,一生读杏林子的动作部分,一生做飞蛾的动作,一生作杏林子的动作。看看是读的好,还是动作做的好。

你读出了什么?你想通过动作表达什么?胡老师读出了什么?(飞蛾强烈的求生欲)

B.小组内合作

师:带飞蛾强烈的求生欲在小组内读文,你可以找小伙伴象刚才胡老师与刚

才几位同学那样合作着读文;也可以自己读,边读边做动作;还是进行终极挑战,自己边背边做动作。

C.班内汇报

合作读或背文(师:男生做杏林子,女生做飞蛾,边读边做动作或边背边做动作)别忘了要背出飞蛾(生:强烈的求生欲)

2、学“砖缝冒苗”

小瓜苗活长久吗?(仅只活几天)但他为何仍然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呢? 你体会到什么?(对生命的渴望)

(1)重点句理解——感悟“砖缝冒苗”并板书(2)指导读和背

师:用手摸拟香瓜子的生长过程,自己练读该段并试着背一背。读后在小组内讨论你读出了什么?(瓜苗顽强的生命力)小组活动后班内汇报(指名读或背,全班读或背)

3、学“倾听心跳”

(1)重点句理解——感悟“心跳:自我负责”并板书

震撼:震动;摇撼。本课是说“我”被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所震动,感受到那只属于自己的旺盛的生命力。(到文中找它的近义词:震惊)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自己的心脏律动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态度。

师:怎样叫好好的使用?

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它的跳动,说说你会怎样好好的使用? 师:怎样叫白白地糟蹋?

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感受它的跳动,说说你曾经白白地糟蹋了吗?

师:作者用“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哪两种人生态度? 生:好好的使用,这是对自己(生:负责)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白白地糟蹋,这是对自己(生:不负责)是一种(生:消极的)生活态度

(2)指导读和背

师:请两生读文,把手放在心脏的位置。第一组同学读出你们手掌下心跳的感觉的句子,第二、三组同学读出感受心跳你们的决定的句子。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作者积极的生命观)小组内合作读或背该段。班内汇报

四、研学“5段”

师:杏林子从挣扎求生飞蛾,从砖缝冒苗的香瓜子,从决定对自我负责的心跳中感悟了生命。那么生命究竟什么呢?找句子回答我。生:文章最后一段。(1)重点句理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师:谁能找出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师:有限的什么,无限的什么?(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并板书 师:什么是“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师:活得有价值,生命会?(光彩有力)活得无价值,即使你活得再长命,生命也是(白白流失)

师:你知道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师:你们会如何珍惜有限的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焕发无限的价值呢?

小结: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

创造无限的生命价值,使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2)指导读和背 A.指生读

师:谁能用嘹亮的声音,借读杏林子的生命宣言,读出你们自己的生命宣言。你读出了什么?

B.全班读或背

五、教师总结

师: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虽然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强烈地呼喊着(生:生命、生命)。

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指生读: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再读课题,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

全班齐读课题

师:通过《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的学习告诉我们理解句子可以用: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等方法。也告诉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价值,也是在告诉我们要用这种方式去热爱生命,这是本组课文的主题。(齐读并板书:热爱生命)

反思

一、以情激情

《生命

生命》是一片短小精悍、感情真挚、饱含哲理的作品。文本要求教师要饱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应该说,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是真实的,用动情的朗读,用真实的人生感受在与学生对话。

在感情的作用下,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境界,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学习进程中,当学生的认知与文本无法融合时,我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了感人的学习环境,如:听心跳,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学生读书时,我也成了学生的学习伙伴,时而激发学生提问,时而发表见解,时而示范朗读……..无论我从事哪种学习活动,都是真实的,投入的。只有我的真情,学生的情感才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有效的指导

本课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朗读指导,二是如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朗读指导体现出层次性,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这里第三层次是最难达到的。我首先给学生空间,让其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朗读情境,丰富学生的体验,唤醒内心深出的感受,最后在师生互动朗读中共同提高。

6.第1课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多媒体的音乐:春天来啦,树绿了,花红了,燕子飞回来了。河边的柳树也有了崭新崭新的叶子。春天真的是很美啊!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古诗二首》板书。

三、备学。

AB层:

1.我会吟诵两首古诗,我还会背诵呢!再次放音乐。(我能给小伙伴在相应的括号填上对勾)

(1)我能熟读两首古诗,在别人的提示下背诵两首古诗。()(2)我能吟诵两首古诗,且能背诵。()

2.我会认知生字词,还会适当的运用一些字词说一句或一段话。咏 碧 妆 裁 似 剪 夹 度 撑 阴

歌咏 咏唱 碧绿 梳妆 妆扮 裁剪 裁缝 似乎 好似(似的)温度 度过 夹住 夹心饼干 剪刀 剪断 撑船 撑腰 阴雨 阴云 梳妆打扮 碧波荡漾 夹七夹八 阴差阳错

(1)我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识记并理解某些字词的,()(2)我是自己查阅工具书认知理解某些字词的。()

(3)我自己就能读这些词语,某些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理解的。()我能试着用这里的一些词语说话:

3.我会写生字,我能在生字树的帮助下将每一个字写得美观、规范。

柳 似 剪 双 燕 断 度 阴 我会用它组词。

柳()()似()()剪()()双()()燕()()断()()度()()阴()()

4.我会回答问题:

(1)我能查阅古诗二首的作者资料,并说给大家。(2)我会说一说这两首诗各描绘的春景。(3)我还知道每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C层: 1.我会吟诵两首古诗,我还会背诵呢!(我能给小伙伴在相应的括号填上对勾)(1)我能熟读两首古诗,在别人的提示下背诵两首古诗。()(2)我能吟诵两首古诗,且能背诵。()

2.我会认知生字词,还会适当的运用一些字词说一句或一段话。咏 碧 妆 裁 似 剪 夹 度 撑 阴

歌咏 咏唱 碧绿 梳妆 妆扮 裁剪 似乎 好似(似的)温度 度过 夹住 夹心饼干 剪刀 撑船 阴雨 阴云 梳妆打扮 夹七夹八 阴差阳错

(1)我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识记并理解某些字词的,()(2)我是自己查阅工具书认知理解某些字词的。()(3)我自己就能读这些词语,某些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理解的。我能试着用这里的一些词语说话:

3.我会写生字,我能在生字树的帮助下将每一个字写得美观、规范。柳 似 剪 双 燕 断 度 阴 我会用它组词。

柳()似()剪()双()燕()断()度(阴()

4.我会回答问题:

(1)我能查阅古诗二首的作者资料,并说给大家。(2)我会说一说这两首诗各描绘的春景。(3)我还知道每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的音乐。指名学生在音乐中吟诵、背诵。

二、交流:

(1)口述古诗二首作者的有关资料。(2)口述这两首诗描绘的美景?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两首诗都是写了春天的美景,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的? 生:第一首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描绘了春天的柳枝、柳叶。师:从哪些字词、句子中体会到?请你有感地吟诵这些美的句子吧!生:吟诵。~ 师:第二首饰描写了那些春景?

生:第二首描写了春雨中的燕子飞回来了,两岸的桃花开了,河边的断桥旁一条小船开出柳树下。

生:在音乐中吟诵。

(3)这两首诗各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情怀?

师:这作者笔下的春景真的是很美,他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生:面对美景,应该是赞美着春天的景色吧?

三、提升:

7.第一轮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篇七

一、制订复习计划, 具体落实稳步推进

制订复习计划要讲求科学高效, 具体到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用几个课时, 采用什么方法, 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复习效果不理想应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在复习计划中最好都能呈现出来.以初三数学《中考内参》为例, 第一轮复习需要六周左右的时间, 预计到五月上旬结束.每一个知识体系复习后留一节课作为机动时间, 既要保证学困生吃得饱, 又要使优等生吃得好.具体做法是, 课堂中多提问中等生, 多叫他们上黑板做题,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多表扬、勤鼓励.每天在后面的黑板上出两道拔高性的中考试题, 交给优等生完成, 并及时检查、讲评、订正, 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

二、优化课堂结构, 扎实开展复习教学

由于复习教学量大面广, 既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 保证升学指标的完成, 又要做到培优促中, 确保500分以上人数达标.因此课堂40分钟的教学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合理.笔者建议, 一节复习课应这样安排授课:2分钟解读《中考说明》、考点预测, 让学生明白考什么 (考点、热点分析) 、怎么考 (试题呈现方式) 、考到什么程度 (知识点权重) .5分钟完成知识梳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质、判定、法则、定理、推论, 做到强基固本、夯实双基.复习基础知识不留死角, 对知识点形成条理化、网络化, 归纳整理, 强化理解记忆.15分钟精典例题剖析引领, 教会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解题的突破口及切入点.精典例题应精挑细选近两年来各省市中考集萃, 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 学生会一道题就会做一类题、一片题, 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效果.解题过程力争体现逻辑性、条理性和规范性, 努力使学生达到会的题能做对、做全, 在整个解题过程中不失分.15分钟专题训练, 按照由易到难, 螺旋上升, 稳步推进的步骤, 狠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让学困生做简单题, 中等生做拔高题, 优等生做变式拓展题, 并在课堂训练中互相检查, 探究交流, 共同提高.努力实现“人人有收获, 个个有提高”的目标, 达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挖潜促能、整体推进的目的.3分钟拓展变式训练, 目的是启迪学生智慧, 培养优等生智力, 从变式训练中寻找最佳解题方案, 特别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探究, 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因此, 教师要做好拓展升华, 总结归纳, 为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提供航标.

三、检查任务落实, 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第一轮复习教学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练习, 落实常规教学.不能只注重教师的讲, 而忽视学生的学.以前在复习教学中发现, 由于复习工作繁忙, 有些教师不留作业也不批改作业, 久而久之, 让学生养成眼高手低、懒于动手的坏习惯, 从而影响复习质量的提高.因此, 笔者建议, 第一轮复习应该像常规教学那样, 坚持不懈抓好备、讲、批、导、考各个环节, 注重习题的精炼性, 不要搞题海战术.有练习就要有检查, 常抓不懈、始终如一.在做题的规范性、正确性上严格要求, 不断提高.辅导时间尽量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如有疑难问题, 教师则个别辅导, 重点讲评, 指出解题技巧, 明确解题思路, 总结解题方法, 使每个提出问题的学生都有收获, 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体会到质疑解惑后的成功喜悦.

四、抓好阶段测评, 分析成绩, 寻找差距

第一轮复习教学要做好章节、单元测评, 实施章节、单元过关检测.对每次测试成绩进行深入分析, 将每位学生各科成绩进行横向、纵向分析比较, 对进步较大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成绩倒退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 使他们明确差距, 不断努力, 迎头赶上.同时教育学生, 复习任务繁重, 压力较大, 一定要持之以恒, 要有耐挫折的心理.一次的考试失利, 不能灰心丧气、失去斗志, 更不能萎靡不振, 破罐子破摔.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不能言辞过激, 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 要循循善诱进行开导, 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鼓舞士气.关心学困生的学习生活, 经常与学生交谈, 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不能只要学生成绩, 不管学生心理及承受能力, 搞“单打一”, 否则将会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立, 影响复习教学质量的提高.

8.第1课教学设计 篇八

1.新授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化学式计算是基于微粒知识和化学基本用语知识的化学计算教学内容。

2.新授教学内容与原有教学内容的联系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教科书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奥秘》的教材内容分为三节,化学式计算属于第3节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

在这节课前教材呈现了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诸多抽象概念。化学式计算则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并规范书写。

3.新授教学内容在后继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进行化学式变式及拓展计算(元素质量或化合物质量相当计算、与微粒的联系计算、含杂计算等)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化学式计算第1课时的教学前,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起点能力:

(1) 知道元素符号的直观涵义:表示一种元素及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2) 知道元素符号隐含的量涵义:可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得该元素的1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从而建立元素符号与Ar之间的联系。

(3) 知道Ar与原子的真实质量(m)成正比,能反映出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大小关系。

(4)清楚化学式的直观涵义:

①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

②表示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5) 会根据化学式和Ar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

(6)从宏观到微观的想象能力,明确宏观物质是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原子按比例的无限重复。

由于起点能力的相关知识技能分散在化学式计算教学前的第三章各内容中,为了唤醒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确保起点能力的具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回顾、练习进行梳理归纳。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化学式和Ar求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2)能根据化学式和Ar求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ω)。

(3)能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元素质量和化合物质量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体会“构建模型”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根据化学式中的原子、分子的相对质量比关系可计算宏观的元素、化合物质量比关系,初步形成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3)掌握化学式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正确书写有关计算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式的理解,增进对“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的认识。

(2) 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求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2)求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难点:(1)对化学式中的Ar、Mr间的比等于对应的元素、化合物的真实质量比的理解;(2)相关计算格式的规范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复习(确保学生起点能力水平)

①元素符号的涵义

元素符号一种元素(直接看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直接看出)相对原子质量(Ar)(隐含,查得)

如H氢元素1个氢原子Ar(H)=1

O氧元素1个氧原子Ar(O)=16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原子的质量,所以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1个氢原子的质量的16倍。

(2)化学式的涵义

化学式物质的组成元素(直接看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

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直接看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码)相对分子质量Mr(隐含,算得查一查,乘一乘,加一加)

如:H2O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Mr(H2O)=(1×2)+16=18

(3)水分子模型

引导学生画出水分子的模型,如图1(a)所示。(出示用气球扎的水分子模型)

图1水分子模型

2.导入(结合学生的起点能力)

(1)既然元素符号除了有直观涵义外,还有可表示Ar的隐含的量的涵义。那么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不是也含有更深层次的量的涵义呢?

(2)根据Ar(H)=1,Ar(O)=16,在刚才所画的水分子结构模型内填入数字,得到图1(b)。据此容易算出1个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8),2个氢原子占1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2/18),1个氧原子占1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16/18)。从而引出这节课要挖掘的内容——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式的涵义,进行化学式的基本计算。

2.新知教学

(1)探究一: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例1求水中各元素质量比

【结合水分子模型讲解】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水分子聚集而成,而每1个水分子由2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既然每1个水分子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想知道水(许多水分子的集合体)中氢元素(氢原子的总称)、氧元素(氧原子的总称)的质量比关系,完全可以“以偏概全”去研究其中的任一水分子所含的所有氢、氧原子的质量比。

所以,刚才算出的1个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比1∶8,就已经是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了。当然,解题时需要规范书写计算格式。

【示范解题】

解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得,

nlc202309012043

m(H)∶m(O)=Ar(H)×2∶Ar(O)=1×2∶16=1∶8

【模仿练习】计算二氧化碳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拓展练习】计算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小结】从量的角度挖掘出了化学式的隐含涵义:根据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具体方法为: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乘以该原子个数(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码n)之比,即Ar×n之比,可概括为:查一查,乘一乘,比一比。

同时,通过计算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纯净物确实有固定的组成,而化学式则从量的角度反映了这种组成。

(2)探究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例2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合水分子模型讲解】

同理,任何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的所有氢(氧)原子与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比可代替氢(氧)元素与水的质量比。

刚才算出的1个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占1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2/18,就已隐含着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了。

【示范解题】

解w(H)=Ar(H)×2Mr(H2O)×100%=1×218/100%=11.1%

【模仿练习】计算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拓展练习】计算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结】从量的角度再一次挖掘出化学式的隐含涵义:根据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得化合物中元素R的质量分数。从中又体会到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

R元素的质量分数=R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R的原子个数R所处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即w(R)=Ar(R)×nMr(R所处的化合物)×100%

(注意:w的值应为百分数或小数,不可为任意分数)

(3)探究三:元素质量和化合物质量的换算

例318 g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

同学们根据水分子的模型和图内填的Ar的数据,很快就能推测出18 g水中含有2 g氢元素。

【分析讲解】

同学们从数学学习中已掌握根据部分占整体的质量分数进行整体和部分的转换方法。这道题中已知水的质量(整体),求氢元素的质量(部分),必须知道水中氢的质量分数,而这个质量分数正是化学式已隐含提供的信息。

【示范解题】解18g×Ar(H)×2Mr(H2O)×100%=18g×218=2g

【模仿练习】多少克水中含有1g氢元素?

【拓展练习】①60 g尿素中含有多少克氮元素?

②多少克尿素中含有14 g氮元素?

【小结】元素质量(部分)和化合物质量(整体)的换算方法是:利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w)进行,这种解法的关键是必须会从化学式中挖掘出相关的元素质量分数。

其换算关系如下:

m(化合物) ×w(元素) ÷w(元素) m(元素)

3.课堂总结

(1)化学式的涵义可概括为2看3算:

化学式

物质的组成元素 (看)

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看)

相对分子质量Mr (算)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w(算)

(2)还可以利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w)进行元素质量和化合物质量的换算。

4.巩固练习

长期摄入过多的食盐(NaCl)对人体健康不利,它会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含有 种元素;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3)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5)苹果酸钠盐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若某病人每天食用15.6 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从苹果酸钠盐中摄入了多少克钠元素?

(7)每天食用的15.6 g苹果酸钠盐,相当于食用了多少质量的食盐?

五、教学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新授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从元素符号量的涵义入手,结合水分子的模型,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理解,降低了知识跨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式中量的涵义,并进一步体会到“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通过示范教学和模仿练习,使学生清晰掌握初中化学式基本计算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其书写格式,继而从原理上理解了可以根据化学式进行定量计算的重要依据:真实质量比等于相对质量总和之比。

这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由此获得的定量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涵盖后继化学方程式涵义和计算的学习。从而初中化学的3种基本化学用语可以从量的角度形成层层递进的一条知识线: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

(收稿日期:2014-10-27)

9.第1课《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家乡、菜园、果园、梯田、绿油油、一层层”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写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五峰,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 我的家乡(齐读)

“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

二、老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读课文,学生根据内容画出老师描绘的景色。

2、欣赏学生作品。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梯、绿、油、层、坡。

2、字形分析。

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层:半包围结构,云被尸包围。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菜园,果园、梯田;分析词素来理解:山坡。

4、练一练:(口头)

绿:共有()笔,第7笔是()

梯:共有()笔,第4笔是()

层:共有()笔,第6笔是()

坡:共有()笔,第5笔是()

五、书写指导。

范写:梯、绿、油、层、坡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

2、学习课文,结合看图了解课文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具体描写美丽景色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说说偏旁是什么,完成课堂作业。

2、出示卡片读一读。

村前

村后

山坡上

菜园

果园

梯田

二、读读课文,看看图,初步了解2——4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自由读2——4段,对照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在介绍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时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这些景物分别在村子的什么地方,用“——”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2、看投影片。指名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村子的位置。

3、口头填空。

月亮湾是个()的村子。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河上有()。河岸上栽着()。过了石桥是()。

三、抓关键句,比较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出示句子,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1)村子前面有河。

(2)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出示课文插图,通过朗读知道第二句写出河的形状,更觉得美丽。

2、理解句子”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缓缓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样缓缓地流?(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河水流动路线及动态美。)

3、比较句子。

A河里有鱼。

B一群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读一读,说说哪句写行好,为什么样?(第二句写鱼多,活泼可爱。)

4、理解”倒映”

读句子”清清的河水里倒映着青山……”什么“倒映”在水里?看图理解说明小河的水很清很清。结合生活中捍到的说说,加深理解“倒映”一词的意思。

5、理解比喻句。

你们看到过朝霞吗?是什么样的?这时把什么比作朝霞?(教师演示:一朵桃花——一大片桃花(清晰)——一大片桃花(朦胧),通过”许多、开满、远远”等词来理解比喻句,并从多少及色彩几个方面来说说桃花的美。

6、有感情地齐读2——4段。说说为什么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看板书说)

四、学习第五段。

1、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第一段的照应,我的家乡月亮湾有青山、绿水、果树、农田,多美丽啊!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有怎样的感情?(爱)

2、齐读第5段。

这一段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赞美,读时要读出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后面 山

月亮湾 前面 河

河岸上

梨树 苹果树 河上 桥

河里 鱼

美丽的村子 河水 清 桃树 农田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家乡梨树苹果倒映朝霞月牙河岸农田绕着绿油油缓缓地

2、多音字组词。

倒朝

3、填空

一()小河一()鱼儿一()农田

一()朝霞一()石桥一()村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配乐齐读。

2、总结全文:课文先总的介绍“家乡美丽”,按着近方位顺序具体写了村子前面、后面、河岸上的景色,最后用总结句来进一步赞美家乡,表达作者的感情。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家乡在哪里,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

4、小结: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到处都有像月亮湾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三、背诵课文。

1、自由准备。

2、引读。我家在(),月亮湾是个()的村子。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河上有()。河水(),河岸上栽着()。过了石桥是()。家乡(),我爱()。

3、指名分节背诵。

4、指名看图背诵全文。

5、齐背全文。

10.第1课教学设计 篇十

《了解纹样》教学设计

【课题】了解纹样 【课型】设计·应用 【课时】40分钟

【教学内容】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课《了解纹样》。【教材分析】

纹样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几何形状等题材,经过一定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设计,形成具有装饰美感的花纹。它广泛应用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上,装点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纹样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提炼和分析生活中的纹样,掌握纹样的类别及其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纹样知识内容很丰富,一节课不能完成,色彩搭配的基本知识在小学阶段和七年级时都曾经涉及,所以在本节课中,可不作为学习的重点,重点可放在纹样的构图和组织形式上。

【教学策略】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一些纹样图案,并让学生说一说纹样的来源,初步感受到纹样与我们生活是非常近的;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关于纹样的构图、色彩搭配、组织形式等方面知识,并结合自己所知去小结这方面知识点,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最后,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检测和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的关系。知道纹样的色彩搭配、构图形式和常见的纹样组织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学习纹样的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身边的美,敢说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纹样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审美修养。

【重点】通过对纹样作品的欣赏、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的色彩搭配、构图形式、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点。

【难点】通过欣赏与对比、思考与讨论等方法认识纹样的构图形式与组织形式,并知道怎样去区分它们。

【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生活用品实物、纹样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下午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们下午上学见到小伙伴们有互相问候打招呼吗? 生A:有

师:那么老师现在要问你们一个小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伙伴们身上漂亮的图案和纹路呢?” 生B:没有

师:人人都喜欢讲礼貌的孩子,现在老师给你们点儿时间。生:(面对面笑一笑,互相问候,拍拍肩,招招手······)(1分钟)(教室瞬间沸腾起来)

师:好啦!(拍拍手)(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同学们都是惹人爱的好孩子!是老师的好学生!(高兴)

那么老师现在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小伙伴们身上漂亮的图案和纹路 呢?” 生A:有

师:嗯,很不错,同学们的观察力很好!生B:没有

师:真的吗?(强调)那请同学们先互相问一问。

学生互问:(疑惑)你身上有图案或纹路吗?在哪?(手指向或用语言说明位置)(笑呵呵)(1分钟)师:同学们!你们有新的发现吗? 生:有(笑嘻嘻)师:嗯,不错!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发现(打开PPT开始展示图片)生:(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师:这些都是老师从同学们身上发现的

那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想一想身边(强调)还有哪些诸如此类的有图案或纹路的东西? 生:(到处张望)有树文的课桌椅,文具,书本,背包,地板瓷砖,奖状······(积极踊跃)师:很好!那你们能否从教室再往周围延伸扩展回想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吗?

生:(手撑着头目光凝视)哦!墙画,海报,红旗,围裙,床,窗帘,壁纸······(积极踊 跃)师:非常好!(十分高兴)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哟!(PPT展示图片)生:哇塞!(惊奇)(合不拢嘴)

师:(小结)看了这么多日常常见物品的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什么来装饰呢,类似于这样的图案或纹路在我们的美术中称做“纹样”(强调),那什么是纹样呢?纹样是由哪些元素共同组成的呢?我们能否自己尝试着去分析生活中的纹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第二单元 纹样与生活 第1课 了解纹样这节课来学习。(PPT翻页)生:(看着大屏幕)

师:(PPT翻页)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展示图片)接着(展现文本)根据这些图片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和装饰纹样思考问题:“什么是纹样?” 生:(凝固住了呆看着大屏幕)师:同学们,纹样一般都出现在哪? 生:物品的表面

师:要是把物品上的纹样去掉那会怎样呢? 生:不好看了

师:对呀!那就没有装饰作用了

物品制造出来是不是给我们使用的呀? 生:是的(理所当然)

师:那为什么大家更喜欢有装饰纹样的物品呢? 生:因为这样的物品既能用又能看 师:也就是说,纹样具有实用性与装饰性

那什么是纹样呢?你们知道了吗? 生:(似乎有点头绪了)

师:下面老师详细的给你们讲讲纹样的定义(PPT翻页)(展现文本1)纹样的定义:纹样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有较强的主观性、趣味性和规律性。其主观性、趣味性和规律性会在后面的讲课中结合图片给大家进行讲解 生:(默默地接受)

师:(展现文本2)之所以称纹样,是强调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作之用。纹样最终目的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被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之后,才能发挥其艺术的作用。

纹样艺术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一课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纹样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它是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桥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艺术化及艺术生活化。生:哦······(恍然大悟)

二、欣赏图片,分析技法

1、纹样题材

师:(PPT翻页)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展现文本1):纹样的题材以什么为主?

(用鼠标指图片)这张图片的题材是什么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 生:豹纹(笑呵呵)

师:是的,那豹子在自然界中属于哪一类呢? 生:动物(反应迅速)师:回答正确!

那这个呢?(用鼠标指图片)生:植物(异口同声)师:真聪明!

那下面的图片大家一起来说(用鼠标指图片)生:人物、风景

(小声讨论)„„带状

师:答案已经靠近了,再想一想带状是由一个个什么图形连接而成的呀?在数学课中常见的 生:„„(回想)几何(大声)师:对!(提起嗓门)真不错!

看完这么多漂亮的图片,老师再考考大家(展现文本2):“纹样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何处呢? ” 生:生活„„大自然 师:嗯,正确!既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关爱呵护大自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嗯嗯,我们要保护环境呵护大自然,从身边小事儿做起„„ 师:(欣慰)很好!(竖起大拇指)生:(眼神坚定)

2、纹样色彩搭配

师:好啦!纹样既然是使用在日用品上的那一定需要有丰富的色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纹样的色彩搭配形式,在学习新知识点前老师先考考你们:“色彩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 生:„„(小声嘀咕)„„明度„„色相„„纯度„„(断断续续)师:不错呀!还记得点儿,学习知识要适时巩固不然都还给老师了 生:(不好意思地笑)

师:(会心一笑)现在我们结合新知识一起简单的温顾一下在七年级学过的色彩知识(ppt翻页)

(展示文本1)纹样色彩搭配的成功与否,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三要素决定的。

而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纹样色彩的色相应用(展示文本2)纹样色彩的搭配形式: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

下面我们来分别学习,(展示图片)(鼠标指向)想一想图片属于前述中的哪一种色相配色?(提示)根据名称

生:„„同一色相„„类似色相„„(纠结)

师:大家看(鼠标指向)这一颜色我们添加点儿白色颜料是不是就变成了(鼠标指向)旁边这一颜色啦!那么同样(鼠标指向)这一颜色也是这么来的 生:哦„„(恍然大悟)

师:这幅图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呢?结合以前学的色彩知识想一想 生:„„明度变化(思考片刻)师:对!(干脆)那这幅图是?(平缓)生:同一色相配色(大声喊到)

师:嗯,很好!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展示文本)同一色相配色是用同一色相作不同明度的变化而成。这种配色,色调易于同一,但要注意明度的变化关系。生:(看着大屏幕频频点头)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根据上一张图的分析方法,分析(鼠标指向)这张图的配色形式

生:(思虑)(断断续续)„„这些颜色看起来和同一色相配色相似„„但是一颜色不能通过加白变成另一颜色„„感觉颜色又好相近„„肯定不是对比色,(肯定)对!是类似色相配色 师:(等待,细细倾听,适时点头微笑)很好!分析得不错,思维逻辑清晰。

所谓(展示文本)类似色相配色就是采用色相类似的颜色进行纹样配色,如:黄、黄绿、绿,其色调统一而又富于变化。生:(欣喜)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这张(鼠标指向)„„(话音未落)生:(齐声嚷着)对比色相配色

师:(笑了)既然同学们都清楚的知道那么老师来验证一下:‘’对比色的特点?‘’ 生:(自信)色彩刺眼很强烈,亮,有活力„„

师:(开心)嗯,不错,还记得呢!(展示文本)所谓对比色相配色就是采用色相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配置,如红与绿、黄与紫等,这样的搭配色彩响亮、生动、活跃、强烈。生:(心想)差不多都答对了(嘻嘻)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纹样色相的搭配形式学会了吗? 生:(快速)学会了

师:(笑)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展示文本)小测试 生:(小紧张)

师:(笑)(鼠标指向)这幅图是哪种色相搭配形式? 生:(回想一会儿)同一色相配色 师:回答正确(展示文本)同一色相配色

(鼠标指向)这幅图呢?(期待)生:(若有所思)类似色相配色

师:很好!接下来(鼠标指向)这„„?(打断)生:(积极)对比色相配色

师:(高兴)嗯嗯,(展示文本)对比色相配色,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

3、纹样的构图及组织形式

师: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纹样,大家会发现,这些美丽的纹样在构图和组织形式上有一定的规律。

1)、下面我们来了解学习纹样的构图形式,纹样的构图形式有哪些?请结合平时作画及所见图片等的构图想一想

生:„„对称的„„不对称的

师:(笑)嗯,不错,但不够规范,不对称的构图形式在学术上称为均衡式构图。纹样的构图形式有两种,(ppt翻页)首先我们来(展示图片)看这2张简图(鼠标指向),说说该图的布局特点 生:(迅速)左右对称,上下对称

师:对!(拖音)(展示图片并加上红线对称轴)(展示文本)对称式构图特点:是以假设的(鼠标分别指向)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使纹样左右、上下对翻或四周等翻(待会儿讲),其图案结构因此而显得(鼠标指向如简图所示)给人以严谨丰满,工整规则,(上升至引申出)理性,具有庄重感(慢慢体会)。(展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应用 生:哦„„(有所感悟)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同学们想想该构图形式为什么称为均衡呢? 生:(顾名思义)„„是相对的平衡对称„„

师:嗯(点头),这么说也还行,但不够准确(展示文本)所谓均衡式构图:它不受对称轴或对称点的限制(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不对称式构图),其特点是相对于对称而言的,结构较自由,但要注意保持画面重心平稳,灵活和感性,具有轻松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平衡对称感。(展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应用 生:„„(笑着小声嘀咕会儿)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展示文本)小测试(微笑)(鼠标指向)这4张图是哪种构图形式并说说其特点?

生:(轻松)上面2张是均衡式,图案没有对称,看起来有些接近对称;后面2张是对称式,上下左右都对称

师:嗯,不错!(鼠标指向)仔细观察这张想想还有什么特点呢?注意观察视角 生:„„(脑袋各种倾斜)对角线对称 师:嗯,很不错!这张图就是典型的四周等翻 生:哦„„(心想:四周等翻原来就是这样)

师:2)、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许多带有纹样的物品,由于这些物品的外形多种多样,于是纹样为了适合于各种生活物品,就有了纹样的组织形式。那纹样的组织形式有几种呢?分别是什么形式呢?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的学习

(ppt翻页)(展示图片)(鼠标指向)同学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块纹样图案有什么规律呢?结合以前的知识想一想

生:„„左半边和右半边是一样的 师:嗯,不错(鼠标指向)那这个呢? 生:四角的图案是一样的,像风车旋转

师:嗯,很好!观察仔细,但还不够全面,下面听听老师的补充总结:(展示文本)这一纹样是按一定骨架(也就是结构图)反复(重复有规律的摆置出现)排列的图案我们把它称作连续式图案,该纹样的特点正如同学们所说:用一个或几个基本单位纹样通过左右,上下,四周等翻连续重复运动,图案的长度或面积可以无限地延伸。这个和我们刚才讲的哪个知识点相像? 生:······(翻书声哗啦啦)对称式构图

师:嗯嗯,回答正确,但希望同学们下次先思考再翻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吗? 生:嗯嗯,知道了!(诚恳)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生:······真漂亮(目不转睛)

师:我们现在欣赏的图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去掉了他们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图案形成的形状仍然跟外面的形状一样,也就是说这些图案都非常适合他们的外型,像这样的图案我们把它叫做适合纹样。(展示文本)适合纹样是将纹样适当地组织在一定的形状(如三角形、多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空间内,整体形象呈某种特定轮廓的一种装饰纹样。其特点是纹样图案安置在特定外型中,受外型外轮廓的限制.就拿这张图来说,每个图案周围都会有一圈植物纹,这一植物纹无形中构成一种几何框,该框可以看作是图案所适合于外形,而该器物的造型是由单个几何框共同构成,或者说,纹样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拘泥于这种外形布局中,从而达到设计目的。生:······(似懂非懂)(紧锁眉头)

师:(展示图片)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简单的骨式图(附有应用设计分解图)(鼠标指向)(简单说明)生:啊!原来是这样子(眉头舒展)师:(微笑)(展示图片)欣赏生活中的应用。

适合纹样比较难,它包含了器物造型知识和前面刚学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些资料进一步了解学习生:(点头示意)

师:还有一种纹样想必大家经常会看到(设问)

生:······(眼睛打转、四处张望)······(好奇地望着老师)师:(笑)你们的T恤、笔袋、背包······(提示)生:有图案(混乱,不明老师所指,呆望着)师:同学们,想一想与前面学的那些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没有外轮廓的限制,就一个,没有反复出现······

师:(笑)嗯嗯,是的,但回答得有一定缺陷,听听老师是怎么表达的(展示文本):“像这样的纹样是没有外轮廓及骨骼限制的,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且与四周没有联系,是独立的个体,具有完整性,不同于其他的一种装饰纹样。我们称之为单独式纹样,这种纹样是不是很常见呀!生:嗯嗯(心想:刚刚怎么就没发现呢)师:我们刚刚学习了纹样的哪几种组织形式? 生:连续式、适合式、单独式(快答)

师:嗯嗯,记得很清楚呀!(笑)老师在讲连续式纹样时留了个问题,同学们有谁记得? 生:······(窃窃私语)老师刚有留问题吗?······(默默)连续式纹样的四周等翻······ 师:(很开心)真不错(竖起大拇指)

连续式纹样的四周等翻是老师接下来要给大家补充的内容之一,学习这个可以帮助大家自己动手设计绘画喜欢的纹样图案了 生:(积极性很高,欢呼雀跃)

三、拓展延伸

师:(ppt翻页)(展示图片)是不是很熟悉呀? 生:这是连续式纹样 师:(展示图片)生:这个也是

师:嗯,对!根据它们各自特点的不同把连续式纹样分为(展示文本):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家一起说(引领学生)(鼠标指向)

师生:第一张图是一个···单位纹样···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两个平行方向··反复连续的··循环排列(点点停顿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跟着老师一点点说出答案)

师:(鼓掌)很棒!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产生优美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横式或纵式的带状纹样是二方连续纹样,也可以称其为花边纹样。(展示文本)

(ppt翻页)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它的组织结构图(展示骨式图)(鼠标分别指向)我们来看这上面的箭头方向,把这个圆假设为单位纹样图案,根据这个箭头指向运动排列,就形成了这张骨式图,再看下面一张,这张就由你们来分析其形成 生:(依老师刚才分析而论)

师:同学们学得很快呀!后面的就自学吧!做好笔记(3分钟)好!我们继续,同二方连续一样大家一起来

师生:(ppt翻页)第二张图是一个单位纹样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四个方向反复连续循环排列所产生的纹样。

师:嗯嗯!(频频点头)该纹样的特点同上是用一个基本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无限重复运动.(展示文本)

四方连续纹样比较复杂,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其构图形式(展示文本):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梯形式)、综合纹样(复合式)。(分别展示骨式图)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二方连续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分析理解这四幅骨式图(5分钟)生:······同桌间一起解析······

师:(拍掌)(笑)同学们可以根据今天所学,课后自己创作一幅纹样图,送给朋友或者爸爸妈妈······

(ppt翻页)(展示图片并播放30秒的背景音乐)(展示文本1)欣赏 生:惬意

四、课程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回顾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边说边黑板板书)生:好!(拖音)

师:(老师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第一课《了解纹样》,分别了解学习了···

师生:纹样的定义;纹样题材:···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纹样;纹样色彩搭配:···同一色相配色,类似色相配色,对比色相配色;纹样的构图形式:···对称式,均衡式;纹样的组织形式:···连续式,适合式,单独式;连续式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生:(断断续续答完)

师:嗯嗯,还不错!现在来考考大家(展示文本2)综合考察,结合图片从四个方面(题材、色彩、构图、组织形式)(手指向黑板)分小组讨论抢答(提示:图片任选一幅小组不得重复)生:······(积极思考探讨)师:(示意举手回答)

A组:纹样题材:动物纹样;纹样色彩搭配:对比色相配色;纹样的构图形式:均衡式;纹样的组织形式:单独式;连续式纹样:二方连续

师:仔细观察,全面的看问题,不要局限于一种,发散思维 下一组?

B组:纹样题材:几何纹样和动物纹样,纹卷云;纹样色彩搭配:同一色相配色和对比色相配色;纹样的构图形式:对称式;纹样的组织形式:连续式、适合式和单独式;连续式纹样:四方连续中的连缀式和重叠式

C、D、E组:······

师:嗯!坐下,很不错,就是这样分析问题,不过还可以更细致些,具体到某个部位的层层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由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课堂创设讲授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让学生相互交流,从学生的反应中总结课堂成果。

课后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器物图形,善于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应用美

【板书设计】

了解纹样

纹样的定义:

纹样题材: 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纹样 纹样色彩搭配:同一色相配色

类似色相配色

对比色相配色

纹样的构图形式:对称式

均衡式

纹样的组织形式:连续式

适合式

单独式

连续式纹样:二方连续

四方连续

【教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我这篇教学设计的最大优势:

一、课题导入自然,贴近生活,具有发散性;

二、明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通过提问、复习、检测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答题、回顾、测试反映老师的教学成果;

三、创设情境,适时鼓励诱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1.“第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 第一堂课 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教员,把握好“第一堂课”,使之成为新课程学习的良好开端,非常关键。应当通过第一堂课的教学,使对要学的课程和教员形成美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对所学新课程产生兴趣和信心,并建立起相互信任、教学互动、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师生关系。为实现上述课堂教学目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结合电子技术课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一、深入分析和研究学员的状况,制定教学方案

要上好第一堂课,首先应对学员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教学过程应是由教员和学员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是教与学的信息交流过程。享誉全球的成人教育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想钓到鱼,就要问问鱼想吃什么”,这也是上好第一堂课的前提。因此第一堂课前,我们都到学员队里调查学员情况,与上过前期课程的教员交流,了解学员的需要,及他们对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的认知水平,他们的思维特征,从而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强化教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明确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

1. 培养学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因此,第一堂课的首要目的便是培养、激发学员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

兴趣基于好奇。第一堂课可通过设置诸多来自于本课程而又与学员密切相关的问题来激起学员对于所学新课程的好奇之心,进而激发和培养自己对该课程的兴趣爱好。

兴趣源于收获。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愈多,兴趣愈高。所以,第一堂课应简单地讲述一下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让他们学到哪些方面的新知识,理解和懂得哪些新的问题。

兴趣生于效用。如果学员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将具备某些能力,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那么,学员也会对本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形成学习动力。第一堂课上教员需要运用具体的、最好是发生在学员身上的实例来讲解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怎样帮助大家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是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

2.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要对全班每个学员都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员感受到这种态度。教员不仅要尊生,还要善于赞赏学员,赞赏学员所获得的所有成绩,哪怕是极其微小的。

第一堂课教员要做好自我介绍,尽可能把关于自己的能够公布又易于取得学员信任的信息向学员说明,包括所学专业、求学经历、工作经历等等。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办公室地点以及可以和学员交流的时间等等告诉学员,构建起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课上课下都要主动与学员们一起探讨,不摆什么师道尊严,让大家尊重、信赖、佩服你。第一堂课,千万不要对学员发脾气,学员有天大的不是,也要注意方法,最好把问题留到课后解决。

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能够产生权威,权威带来信任。为此教员就不仅要充分熟悉本学科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内容,能够既提纲挈领又旁征博引地介绍本课程,还要深刻把握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间的联系,讲清这些联系,把整个知识体系教给学员。一个知识面足够宽的教员最容易获得学员的信赖。

三、合理安排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1、重视《绪论》教学

首先,要向学员介绍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了解这些内容,能够使学员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也能够大大增加激发学员学习本学科兴趣的可能性。笔者总是精心准备一些学员熟悉的生动实例,来说明课程知识在日常生活、军事、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及今后的工作、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想学好这门课的内在要求、兴趣和动力。

其次,告诉学员为什么要学这门课。搞清楚“为什么学”是学好的前提和基础,它往往能够为学好一门课程提供动力支持,是每一位教员在进行第一堂课教学时要解决的问题。要讲清楚本门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学好此课程对学好相关课程的作用与意义,如果某些课程学习不好,将会导致与此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出现困难,形成连锁反应,造成恶性循环。以电子技术为例:它是机电与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后续其他专业基础和专业设备课程的基础,与实践联系紧密,为培养履行岗位能力素质奠定基础。

最后,告诉学员怎样学好这门课。第一堂课,就要要求学员认真做好四个学习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不同的课程侧重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电子技术课程系统性很强,知识承前启后,要求及时巩固复习,不要掉队;注重理解,要真正把握所学知识的本质,而不是仅停留于知识的表面。电子电路是千变万化的,决不能机械地套用公式,只有真正理解,才能活学活用;要告诉,学习课程时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学好、领会其思维方式,并能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加以对比分析,使之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实现创新。

只要能够让学员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只要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一堂课的《绪论》教学花上一节课,都不会过分。

2、引入主题,使正课内容“闪亮登场”

如果这“第一堂课”的两个课时都用来讲绪论或前言,会使人产生未真实走入课程世界或教学内容不够充实的感觉。因此,在绪论或前言已作了良好铺垫的情况下,宜“趁热打铁”,使正课内容“闪亮登场”。笔者通常是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讲绪论或前言,然后用一课时的时间正式开讲课程知识,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彩,讲授的内容不宜过多但要精,力求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听懂,并产生亮点效应。

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有讨论式、讲述式、问题式等,第一堂课比较适用的是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首先,问题式能够触发学员的好奇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发学员的思考,这正是第一堂课的首要目的。其次,讨论式能够让学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互信关系,获得教学相长的快乐;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员的创造精神、自由思考精神;改变单向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对问题的讨论可以展现学员的智慧与才能,实现学员的“表现欲”,树立起自信心。讨论式教学对教员来说,也是展现自己知识面、思辨能力、反应能力的极好时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员,要鼓励学员质疑问难,善于“异想天开”。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员就要创设情景,点燃学员思维的火花。要给提供诱因,引起新的发现。教员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自己分析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不仅仅要教“题目应该这样解”,而且要教“解法是怎样想出来的”,如一开始是怎样探索的?走过哪些弯路?产生过哪些错误?最终又是怎样才想出来的?等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正课内容,引导进入知识的殿堂,展现知识的魅力,引人入胜,留下回味。

总之,要上好第一堂课,首先应当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及思维特征等情况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把握,明确教学目的,然后精心设计和准备第一堂课的教学方案和内容,沟通师生的思想和感情,展示课程知识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营造生动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肯定,第一堂课的成功教学,将会对学员后续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初龙嘉,李宁,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再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S1期

[2] 伊康敏. 英语首堂课的设计、实践和效果探究. 高教论坛, 2006年05期

上一篇:大四个人计划书范文下一篇:七年级学习计划应该怎么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