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技术教案(精选12篇)
1.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篇一
第一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器元件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过程、设计资料整理和电气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要求是:根据设计任务书中设备的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计算并选择电器元件。布置并安装电器元件与控制线路。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通电调试,排除故障。达到工艺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同时要求尽可能有创新设计,选用较为先进的电气元件。严格按照国家电气制图标准绘制相关图纸。选用合适的电气CAD制图软件,制作电气设备的成套图纸与文件,以满足现代化电气工程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电气线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电器元件的选用;
(3)掌握根据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 (4)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5)掌握电气控制设备的图纸资料整理; (6)掌握计算机电气绘图软件使用。
2.能力目标
(1)掌握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工具书的能力;
(2)掌握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课程设计任务
1.接受设计任务书,选定课程设计课题。
2.制订工作进度计划,进行人员分工,明确各阶段各人应完成的工作。 3.根据设计任务书分析电气设备的工艺要求,讨论最佳设计方案。 4.设计电气控制线路,选择电器元件。
5.绘制相关图纸(如:电气控制原理图、电器板元件布置图、电器板接线图,控
制面板布置图、控制面板接线图、互连接线图等)。制订材料明细表(如:电气元件明细表、安装材料明细表等)。
6.根据设计方案采购电器元件,并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元器件型号和材料种类。在满足设计要求前提下,兼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7.按照现有电控柜的尺寸,布置和安装电器元件,连接控制线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作好更改记录。
8.安全检查无误后通电调试控制线路,排除故障。
9.用电气CAD软件制作电气设备的成套图纸与文件,设计方案通过调试验收后,输出打印结果。
10.整理设计文件、图纸、资料,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包含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任务书、设计过程说明、设备使用说明和设计小结,列出参考资料目录。另外打印装订一本设备使用说明书,作为课程设计报告的一个附件。
11.总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思考题,参加答辩,回答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
五、电气设计内容
1.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控制方案。
2.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说明工作原理。 3.计算选择电器元件,列出元器件明细表。 4.设计安装图(布置图、接线图、互连图等)。 5.安装调试设备。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六、时间安排
七、电气设计一般原则
在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通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的要求。生产机械和生产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依据,这些要求常常以工作循环图、执行元件动作节拍表、检测元件状态表等形式提供。对于有调速要求的场合,还应给出调速技术指标。其他如起动、转向、制动、照明、保护等要求,应根据生产需要充分考虑。
2.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案应力求简单、经济合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指标,造成不必要的高投资。
3.妥善处理机械与电气关系。很多生产机械是采用机电结合控制方式来实现控制要求的,要从工艺要求、制造成本、结构复杂性、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协调处理好二者关系。
4.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以实用为原则。选用新型号电器可以提高可靠性,减小体积,尽可能不要选用旧型号电器。
5.确保电气设备安全性、可靠性高,兼顾设备使用和维护方便。
八、电气原理设计
电气设计分为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两部分。首先进行原理设计,画出电气控制原理图,满足设备的控制要求。然后再从安装工艺角度加以说明,即工艺设计,满足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
电气原理设计又分为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1.分析设计法
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基本环节(典型控制电路)或经过考验的成熟电路,按各部分的连锁条件组合起来,加以补充和修改,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电路。由于这种设计方法是以熟练掌握各种电气控制典型电路和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各种电气控制电路的经验为基础,所以又称为经验设计法。这种方法为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常用。
2.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这个数学工具来进行电路设计。根据设备的工艺要求,将执行元件需要的工作信号以及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看成逻辑变量,并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函数来表达,然后再运用逻辑函数基本公式和运算规律进行简化,使之成为需要的最简“与、或”关系式。根据最简关系式画出相应的电路结构图,
最后再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完善,获得需要的控制电路。
原理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控制电压按控制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等级。在控制线路简单,不需经常操作,安全性要求不高时,可以直接采用电网电压,即交流380V或220V。当考虑安全要求时,应采用控制变压器将控制电路与主电路电气上隔离开。照明电路采用36V安全电压。带指示灯的按钮采用6.3V电压。晶体管无触点开关一般需要直流24V电压。对于微机控制系统应注意弱电电源与强电电源之间的隔离,不能共用零线,以免引起电源干扰。
2.尽可能减少电气元件品种、规格与数量。便于维修和更换,降低成本。
3.正常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通电电气数量,以利于节约能源,延长电气元件寿命,减少故障。
4.合理使用电器触点。接触器、时间继电器往往触点不够用,可以增加中间继电器来解决。
5.合理安排电器触点。避免因电器动作时间有差别,造成“触点竞争”。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误动作”。避免因某个元器件损坏,造成“短路”。避免出现“寄生回路”。
6.设置必要的短路、过载保护,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
7.设置必须的急停或总停按钮,以防万一出现故障时,切断整个控制回路,进而切断主电源。
8.设置必要的手动控制线路,方便设备调试和维修。
9.设置必要的指示灯、电压表、电流表,随时反映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
第二讲
一、章节:《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应知:设计电路实施的工艺流程
应会: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测试和使用方法及元器件的选用原则
难点: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测试和使用方法 提高:分析元器件故障点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
讲授、实物演示、指导操作
四、教学过程:
1、结合实例介绍电路实施的工艺流程
2、结合实物讲解元器件相关知识,学生动手测试元器件 五、问题与讨论:
1、元器件故障的分析方法 2、设计电路实施的注意事项 六、考工必备
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使用和测试 六、课后小结:
本次课作为元器件复习课,重在让学生掌握元件的原理、测试和应用。通过让学生 自己动手测试,动脑分析,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
2.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篇二
1 电气控制技术概念
电气控制技术指的是电与气方面的科学技术, 它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涵盖的信息量也比较大。设计到数字电子、电力电子、通讯电子、模拟电子、电气技术、电子电气等多个内容和范畴, 从专业的角度对电气控制技术进行分析, 得出电气控制技术是结合实践和理论的综合性的技术科目。目前, 电气工程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处理, 综合的应用了多种技术, 促进了电气技术相关企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在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 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先进控制技术, 对控制系统进行熟练操作, 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控制。电气控制技术虽然设计内容多, 技术相对复杂, 但是其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企业广泛的应用。
2 电气控制技术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气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同时也在不断在发展中得到提高, 不仅实现了自动控制、智能控制, 还应用了多种技术。我国电气自动化与国外先进国家电气控制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实现了从简单化到自动化的成长。在实现电气技术自动化之后, 逐渐向更高的技术层面发展, 技术专家开始研究如何能够让电气控制技术更加智能。智能化的出现, 让电气控制技术迈上了智能化台阶, 也是电气控制技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气智能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很多人为失误, 而且机器自我纠错能力也增强了, 从电气控制技术的自动化到其智能化控制, 实现了质的飞跃。我国的电气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 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总结工作经验, 对自动化程序进行不断优化, 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电气工程相关企业的发展加强工程方面的控制, 通过研究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促进电气自动化的创新和改革。
3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趋势发展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技术在电气系统中得到应用, 对相关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目前, 神经网络作为非线性映射解决无法列出方程式的现行问题, 成为了电气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当系统出现电阻短路的情况, 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对故障进行大面积的分析, 并找出故障加以解决。其他技术也都在电气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技术的特点不同, 也有着不同的优势, 将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的结合, 才能更好的解决电气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3.2 网络化趋势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的发展, 电气控制也在向着互联网化趋势发展, 这也对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逐渐提高, 需要电气控制装置能够准确切除故障, 同时, 又具备比较强的通信功能, 更好的保障电气系统的安全。电气控制技术的提升需要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通过网络化对相应的装置进行保护, 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 方便对故障的分析, 准确的找到故障位置, 对故障进行排查, 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电气装置网络化保护的原理是将传统式的母线保护分散成为不同母线保护单元, 并将其显示在不同回路保护屏幕上, 这样可以实现对装置的有效保护, 可以用计算网络将不同的母线保护进行连接, 通过接收相应的回路电量和网络流量获得回路电流量信息, 计算出不稳定的数据, 来找到母线出现故障位置。用网络计算手段来保护装置与传统集中式母线保护相比较, 网络计原理可靠性更高。
3.3 开放性趋势发展
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不断发展, 软件系统也在升级换代。新的电气控制技术下, 系统硬件设计直接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电气系统为电气相关企业提供了多个系统平台, 随着技术的更新, 使得电气控制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电气控制技术提供给我们更多的通信方式, 带给我们更加广阔的思路, 在不断提高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 使电气控制装置的整体性能得到了提升, 开放性趋势发展是电气控制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
3.4 安全性趋势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体现了多个技术, 包括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服务于工业自动化, 在不断创新发展中, 其安全性非常重要, 要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考虑其安全的运行。同时, 还要顾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问题, 让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可以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障大自然生态不被破坏。
结束语
电气控制技术来说, 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不仅有线路、电气原理还有自动化和网络技术。同时, 电力控制方法比较多, 将电气控制方法和相应的内容进行结合, 才能更好的为电气控制技术服务。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 电气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 只有对电气控制技术不断的研究, 才能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雷.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4) :94.
[2]吕贤君, 王丽, 吕娣.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J].科技与企业, 2012 (23) :348.
[3]郭云开.简述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012 (18) :139.
[4]武芳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4) :296.
3.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及研究 篇三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标志的,随后电气控制技术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信息传递和电能利用。大体来说,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电气传动控制和电气仪表控制。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大大解放了人类的劳动力,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节约了能源,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控制水平的高低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弱。现代的电气控制技术是集合电工电子、信息技术、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等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我国的电气控制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某些核心部件还需进口,因此要在这一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
1.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1.1 信息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自从晶体管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微型计算机可以完成原先使用大量继电器才能完成的一系列工业生产中的逻辑性和顺序性的动作,同时微型机具有程序可靠、灵活,可进行编程控制、远程控制、非线性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一系列控制动作,这就大大扩展了微型机的应用范围。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和信息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型机还能实现自我诊断、自我保护等功能。微型机与控制设备的整合实现了机电一体化[1]。通过分级控制,使用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可以实现对整个工厂或车间的控制,大大解放了人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1.2 电力电子的应用
如果把计算机作为电气控制的大脑,电力电子装置就是电气控制的手脚和肌肉,实现了电气控制的运动。电力电子装置以弱电控制强电为目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强力的推动和大范围的应用。可靠性一向是电力电子装置的首要要求,通过改善装置结构和提高制造加工水平。由于大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造成电网上谐波和波动的增加,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这是以后需要研究的内容。
1.3 电气控制技术理论的发展
目前的电气控制技术中增加了大量自动控制内容,它和信息传递理论共同构成了电气控制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出现之前,电气控制技术主要使用有源或者无源PID控制器进行控制,有时为了较好的控制结果需要使用复杂的控制结构,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2]。计算机的出现为各种控制过程提供了方便,可以使用最优控制提高系统动态性能;自适应系统可以全面提高系统性能。先进的计算机和电力电子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使用水平。
1.4 数字仿真和设计
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使用数字仿真可以对各种控制情况进行尝试,即使出现某些失误和结构错误也不会损坏控制系统,因此可以说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的设计和实现是以数字仿真为基础的。对于电气控制技术的设计已经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不需要制造出真实的部件进行分析、检验,数值仿真和设计的发展促进了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不仅仅是一门电控设备,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电气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其他领域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必定会带动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目前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是依赖于众多科学理论及实践基础,因此,为了使电气控制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就必须对其深入研究、加强各领域技术的融会贯通,同时还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预测电气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方向。
2.1 高端信息化
目前,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了当前工厂、企业以及生产单位实行自动化操作运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实施方法,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气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端信息化是必然趋势[3]。高端信息化的电气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运行及传输效率,为工业生产节约大量时间。电气控制技术的高端信息化,就是与现阶段的电气控制技术相比,再前进一大步,应用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推动电气控制技术实现改革与创新,使得其效率更高、功率更强、功能更全面。
2.2 科技环保
电气控制技术涵盖了多项技术,如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涵盖范围广、技术类别多、科技含量高是其重要特征。电气控制技术大多应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这就要求其在不断满足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还必须注重环保理念。科技环保化是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众所周知,科技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生产价值,但在发展科学新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强调电气控制技术科技及环保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技术开放性
电气控制技术还将朝着技术开放性的方向发展。现阶段在电气控制技术中使用的硬件及软件系统,不但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还更灵活、可靠、扩展性好,这就为电气控制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提升的空间。网络模块分布式的出现,为技术开放性提供了可能,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思路,更大程度的提高电气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因此,技术开放性已经成为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结束语
电气控制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不仅与电气原理、电路设计相关,还牵扯到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电气控制技术与国外相关领域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工业生产、电力、铁路建设等各大行业早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气控制技术凭借自身优势,不但使减轻了企业劳动力,还为企业节省了大笔开支,尤其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强化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还在不断发展,电气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各领域技术的强大支持下,电气控制技术必定朝着高端信息化、科技环保、技术开放性的方向大步发展,创造出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温为生.浅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级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1(4):289-290
[2]刘祖茂.两种电气控制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与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06(9):35-37
4.矿山电气安全技术管理 培训教案 篇四
五、电缆型号的选择 《规程》规定:
1、电缆实际敷设地点的水平差应与规定的电缆允许敷设水平差相适应。
2、电缆应带有供保护接地用的足够截面的导体。
3、禁止采用铝包电缆。
4、必须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5、电缆主芯线的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
6、对固定敷设的高压电缆: 1)在立井井筒或倾角45°及以上的井巷内,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在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井巷内,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乙烯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3)在进风斜井、井底车场及其附近、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之间,可采用铝芯电缆;其它地点必须采用铜芯电缆。4)固定敷设的低压电缆,就应采用MVV铠装或非铠状电缆或对应电压等级的移动橡套软电缆。5)非固定敷设的高低压电缆,必须采用符合MT818标准的橡套软电缆。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橡套电缆。6)照明、通讯、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用铠装或非铠装通讯电缆,橡套电缆货MVV型塑力电缆。7)低压电缆不应采用铝芯,采区低压电缆严禁采用铝芯。
五、电缆截面的选择 1)电缆的正常工作负荷电流应等于或小于电缆允许持续电流。2)容量最大的电动机再重载下启动,电动机启动时的端电压不得低于额定电压75%。3)正常运行时,要求最远处电动机的端电压下降值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7%-10%。4)电缆末端的最小两相短路电流应大于馈电开关的1.5倍。5)电缆的机械强度要满足生产设备的需要。
六、电缆的连接 1)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用与电气设备性能相符的接线盒。一个电缆引入装置只允许连接条电缆。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进行连接。电缆进入引入装置,必须按接线工艺标准要求整体进入;电缆的一端在接上带电设备时,其另一端不可有什么也不接,应避免出现“羊尾巴”。2)同型电缆之间直接连接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相套电缆的修补连接(包括绝缘、护套已损坏的相套电缆的修补)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 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在地面热补或冷补后的相套电缆,必须经侵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在井下冷补的电缆必须定期升井试验。(2)塑料电缆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以及电气、防潮密封、老化等性能,应符合该型矿用电缆的技术标准。电缆接头的要求:(1)芯线连接良好。接触电阻、接头处的温度均不大于电缆的阻值和电缆最高允许温度。(2)接头处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其值应不低于电缆芯线强度的70%。(3)两根电缆的铠装、铅包、屏蔽层和接地芯线都应有良好连接 复习思考题:
1、井下供电变压器中性点能否直接接地?为什么?
2、造成电网漏电的原因有哪些?
3、电网漏电后有哪些危害?
4、井下供电“十不准”内容是什么?
5、高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供电“三专两闭锁”内容是什么?
6、试述电缆的类型及用途?
7、怎样防止触电?
8、装设局部接地极的地点有哪些?
9、煤矿的三大保护是什么?
10、电缆的种类有几种?
三、接地线
1、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2、电器外壳的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相套电缆的接地芯线,除用做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他用。过流保护
一、过电流保护概述 过电流是指电气设备实际的工作电流大于额定电流值,并且超过了允许的过流时间。
二、过电流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1、短路 原因: 1)绝缘击穿 2)机械损伤 3)误操作 措施: 1)正确选择电气设备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使之等于或大于电网的工电压,避免击穿绝缘。2)正确的安装电气设备和敷设、连接电缆,并经常检查电缆的吊挂是否符合规定。3)坚持使用捡漏继电器和屏蔽电缆,防止漏电扩大造成短路。4)按《规程》规定,定期检查电缆和电气设备的绝缘并做预防性实验。5)在放炮和改变支架时,保护好电气设备和电缆。6)正确的选择和使用熔断器和过流继电器,使过流保护灵敏可靠,避免出现误动作和拒动。7)防止误操作。
2、过负荷 原因: 1)电源电压过低 ; 2)电机频繁启动; 3)重载下启动电机; 4)机械卡堵。
3、断相 原因: 1)熔断器熔断; 2)电缆芯线有一相断线; 3)电缆与电缆、电缆与设备连接不牢。
三、预防措施
1、熔断器;
2、电磁式过流继电器;
3、热继电器。[案例]2005年某矿电气维修工在所包机的采区变电所内检查一控制水泵的PB3型高压油开关时,因带电检查右手指误接触绝缘油中,右胳膊接触油开关上盖,因该矿以按规定周期对本所内接地电网的接地电阻进行了测试,且符合要求,故当该电气维修工高压触电胳膊,幸免未造成触电身亡事故。触电与触电预防 触电:人身触及带电体或接近高压带电体,使人体成为电流通路的一部分。
一、触电形式:
1、电击:是指触电电流通过人体,在热化学和电解的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损坏。能至人与死亡。是危险的。
2、电伤:是指强电流瞬时通过人身某一局部,或电弧烧伤人体,破坏人体表面。
二、触电的种类
1、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三、触电死亡的主要因素
1、与流过人体的电流有关 规定:30Ma.s为安全电流。
2、与触电电压有关 规定:安全电压为36V。
3、与人身电阻有关 通常规定:人身电阻为1000欧为计算依据。
四、触电预防
1、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地面电气设备接零。
2、井下供电,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3、加强电动工具的绝缘,电缆连接用接线盒或用有冷补工艺。
4、对接触机会多的电气设备降低电压。
5、把带电体安装在一定高度,避免人身触电。
6、井下变压器中性点禁止直接接地。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对设备的要求
1、瓦斯、煤尘 要求: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
2、空间狭小 要求:电气设备体积尽量小
3、冒顶和片帮 要求:电气设备必须有坚固的外壳
4、潮湿、滴水和淋水 要求: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应有良好的防潮性能。
5、漏电流使电雷管超前引爆 要求:要减少泄漏电流
6、电缆的机械损伤、弯曲及破裂、负荷变化大容易出现漏电和短路 要求:加设过流和漏电保护 其它方面:如温度、突水等 矿用电气设备防爆的基本措施
一、采用间隙矿用电缆
1、对防爆设备的要求 必须有坚固的外壳,内部发生爆炸,外壳不能变坏,不至于点燃瓦斯混合物发生爆炸。
2、隔爆设备防爆间隙不能超过规定值: 防爆面 的宽度mm 25 15 5 不产生 爆炸临 界间隙 1.15― ―1.17 1.05 0.8
二、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限制火源的能量,使本质安全设备在正常或事故状态下所产生的点火花均不能点燃瓦斯与煤尘。
三、采用增加安全程度的措施
四、采用快速断电技术 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
一、建立健全专业化管理机构
1、防爆检查组
2、小型电气组
3、电缆管理组
二、健全管理制度
1、建立设备档案
2、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包机制)要求井下电气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 检查电气设备完好台数 电气设备完好率 ―――――――×100% 检查电气设备总台数 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率为零 检查出的失爆台数 防爆设备失爆率 ―――――――×100% 检查房爆设备总台数 小型电气设备的合格率为95% 合格台数 小型电气设备的合格率 ―――――×100% 装用总台数 矿用电气设备的分类 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标志及适用条件 标志:总标志:EX,安全标志:MA 类别:Ⅰ类:主要用于井下含有甲烷混合物的爆炸性环境。Ⅱ类:主要用于工厂用电气设备。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d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其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能将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致被炸坏,也不致使壳内的爆炸物传到壳外,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二、增安型电气设备e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
三、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产生的点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5.常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篇五
Common electric control technique 编写人:李鸿儒
徐
林
一、课程性质
专业平台课
二、适用专业
自动化
测控
电气传动
机械等
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讲课、实验和大量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低压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设计﹑编程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和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内容
(1)电磁式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式控制电器的组成
电弧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护措施
吸力特性、反力特性和剩磁特性及其相互配合 输入输出特性(2)常用电气控制技术
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绘制原则 常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方法 电动机起动控制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电动机制动控制
电动机循序控制和顺序控制(3)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工作原理
1(4)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编程
梯形图编程语言 可编程控制器的内存组织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指令和编程方法
2、正确理解的内容
有触点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 典型控制电路的分析、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内存组织
可编程序控制器机器扫描周期和工作方式 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3、一般了解的内容
常用电器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定义、使用领域、使用方法等;可编程序控制、与传统控制线路的比较;S7-200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配置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通信与网络
五、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
六、学时安排
总 学 时:40学时
讲课学时:20学时
实验学时:20学时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 常用低压电器(4学时)
1.1电器的基本知识 1.2接触器 1.3继电器 1.4开关电器 1.5熔断器 1.6主令电器
第二章 电气控制线路基础(4学时)
2.1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号及绘制原则 2.2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2.3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2.4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2.5电气控制线路的简单设计方法 第三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2学时)
3.1 PLC的产生和定义 3.2 PLC的特点 3.3 PLC的应用和发展 3.4 PLC的分类 3.5 PLC的系统组成
3.6 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区别 3.7 PLC的工作原理
3.8 PLC的编程语言和程序结构
第四章 S7-2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及内部资源(2学时)
4.1 概述
4.2 S7-2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
4.2 S7-200系列PLC的内部资源及寻址方式 第五章 PLC的基本指令及程序设计(4学时)
5.1 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5.2 PLC编程简单设计方法
第八章 PLC的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2学时)
8.1 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 8.2 S7-200的通信与网络 第九章 综合设计(2学时)
9.1 设计步骤及内容 9.2 综合设计实例
八、实验内容及要求
1、实验内容
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部分(20学时)编程软件的使用(2学时)验证性实验(8学时)
主要内容:基本逻辑指令实验(2学时)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实验(2学时)
模拟量控制实验(4学时)综合性实验(10学时)
主要内容:顺序控制实验(1学时)
小车自动选向、定位控制实验(1学时)交通信号灯控制实验(2学时)混料罐控制实验(1学时)传输线控制实验(1学时)简易电梯控制实验(4学时)
2、实验平台
PLC实验部分采用沈飞电子与东北大学共同研制的“电工电子实验室PLC实验平台”
3、主要设备
SIEMENS S7-200 PLC及配套实验设备
4、实验要求
详见相关实验指导书
九、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暂定)
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王永华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
6.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篇六
答:1、合理配置用电系统的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
2、确保PE线连接点的电气连接可靠,
3、在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不堆放并清除易燃易爆物和腐蚀介质或作阻燃隔离防护。
4、不在电气设备周围使用火源,特别在变压器、发电机等场所严禁烟火。
5、在电气设备集中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发电机室等场所配置可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6、按《规范》规定设置防雷装置。
★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实践论文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研究论文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究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无损检测技术的建筑工程检测应用论文
★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征及相关技术要点的论文
★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探讨论文
★ 装配式住宅中的连接技术建筑工程论文
★ 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监理分析的论文
7.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篇七
关键词:数控机床,电气控制,隔离技术
1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1.1 数据输入装置是将信息指令和各类应用数据输入数控系统的重要装置。
它可以是穿孔带阅读机、软盘驱动器、键盘、存储卡和计算机等。
1.2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中枢体系, 它将收到的数控指令程序实
行译码、处理刀补、预处理速度、处理插补与位控, 随后有顺序的发出沿着各个坐标轴运动的指令, 直到结束程序。
1.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假如将数控系统作为人的大脑, PLC就是
人的小脑, 它将会帮助大脑完成一些控制机床的操作, 例如旋转的刀库、打开与关闭切削液、夹紧与放松的卡盘。数控系统与PLC包含了两种关系, 一是将PLC作为组成数控系统的一部分, 这种形式就是内装形式的PLC;另一种关系就是将PLC独立控制在数控系统以外, 也称之为外装形式的PLC。
1.4 主轴驱动系统主要接受驱动指令, 经过调节速度和转矩能够及
时输出驱动信号对主电动机实行驱动转动, 同时进行及时反馈并且有效控制电气闭环速度。利用PLC将轴具表现的各种工作状况通告给CNC以便能够对各项主轴功能实行控制。主轴具有两种驱动形式分别是主轴驱动系统与主轴串行驱动系统, 主轴驱动系统的模拟一般应用变频器。
1.5 电器硬件电路伴随着PLC的功能而逐渐强大, 电器硬件电路
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电路生成的电源、隔离部分继电器以及执行各种类型的电气装置, 很好会出现继电器具有的逻辑电路。可是外国进口的一些机床柜还会使用含有一定逻辑的专门组合型的继电器。
1.6 机床包含全部的电动机、制动器、各种开关等。
它们是实现各种机床操作的执行者和各种机床状态的报告者。电动机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主轴与伺服电动机。主轴电动机是主轴驱动的动力源, 主轴电动机可以使用一般的异步三相电动机和专门数控机床厂生产的电动机;伺服电动机是工作台和刀架的动力源, 伺服电动机具有的调速功能要比主轴电动机要求高, 一般异步三相电动机无法胜任。
1.7 通常需要由集装主轴与电动机的脉冲编码器来完成速度测量。
它将电动机实际具有的转速匹配电压数值输送给伺服驱动系统成为反馈速度信号, 与电压数值具有的速度指令进行比较, 进而对速度实现精确控制。常见的脉冲编码器故障是内脏、电压不足与断线。
1.8 测量位置通常使用光栅尺。
它们主要是对运行中的机床坐标轴具有的实际位置组织直接或者间接的测量, 将测量数值提供给CNC并且使指令位移坐标轴到达指定的位置, 进而精确控制位置。常见的光栅尺故障包含脏与断线。
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存在的干扰因素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 产生一些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电磁干扰信号, 利用特定的途径将这些信号输入电气控制系统。能够凭借各种传播干扰源的重要途径, 见那个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具有的干扰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控制系统内部产生的各种干扰, 另一种是控制系统外部产生的各种干扰。电气控制系统中具有的控制模块之间产生的各种干扰一般是通过继电器、开关等装置引起的。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中的通道进行干扰, 利用空间与供电系统产生的干扰形式迅速接入数控机床内部的控制系统模块之中。对接触器实行的操作可以产生两种干扰信号, 一种是在母线上存在的接触器通过开、合触点引起的各种频率分量的振荡波, 母线相当于天线, 在附近空间中辐射暂态电磁场产生的能量, 在控制系统模块中出现了干扰。该种形式的干扰等同于开关产生的干扰及其所携带的负载模式的大小功率, 一般状况下, 变压器出现的较大功率将会造成更大的强度;另一种是在接触器上的圆通制线、线圈两端产生的过电压, 通过继电器发生的输出以及电源线进入电气控制系统。除此之外, 存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其他信号, 可以经过电源线的传输与耦合电磁空间等模式干扰电气控制系统。最后是电气控制系统的外部环境, 比如电流与电弧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和交变的电磁场, 以及较大功率的雷电与变频器等, 传播这些干扰的主要途径是电磁空间耦合。
3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隔离技术
3.1 干扰信号控制的电气隔离
3.1.1 光电耦合的隔离技术
光电隔离电路通常是指利用光传送信号, 分别隔离输入和输出电路。充分发挥抑制干扰信号的功能, 合理消除在接地回路中产生的干扰, 并且极快做出响应动作、较长的寿命和较小的体积等特点, 经常在强弱电接口电路中应用。光电隔离主要是通过光电耦合器件实施完成。将发光源配置在输入端, 在输出端则安置受光器, 在电气输入与输出是完全隔离的。光电耦合器主要隔离内部电路和输入信号, 或者将外部电路和内部输出信号进行隔离。连接开关输入电路与光电耦合装置以后, 由于光电耦合装置发挥的隔离功能, 致使其拥有的脉冲各类干扰完全被阻截在一侧的输入回路上。光电耦合装置不能对输入和输出位置的电信号直接实行耦合, 二是以光作为介质进行耦合, 具有较强的电气干扰隔离控制能力。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 由于被测控系统与设备之间会遭遇一定的干扰, 致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畸变或者失真。此外, 应用远距离设备传输电缆信号, 常常由于设备之间产生的地线电位差, 出现电流地环路现象, 引起干扰差模电压。为了能够强化传输中具有的可靠性, 可以应用光电耦合技术实施隔离, 将电路中存在的连接电气分别实行隔开, 保证他们之间的独立性, 切断有可能产生的环路, 提高电路中存在的抗干扰性。
3.1.2 脉冲变压器具有的隔离技术
脉冲变压器具有比较少的匝数, 同时分别在两侧铁氧体磁心绕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 这样的工艺促使它具有比较小的电容分布, 因此能够作为脉冲信号的隔离部件。通过脉冲变压器输出与输入脉冲信号时, 不能够传输直流分量, 应用的PLC进行控制输入输出数字量信号的有关设备, 此时并不需要传递直流分量, 所以能够在数控系统中大量应用。
3.2 供电系统中的电气隔离
3.2.1 应用交流电源隔离技术
交流电网中产生了大量高频干扰与谐波等, 针对电源交流供电控制设备和电气电子装置, 都可以使用相应的抑制手段。应用变压器具有的隔离电源作用, 能够迅速抑制进入交流电源之中的干扰噪声。可是, 一般变压器并不能充分发挥抗干扰功能, 主要原因是, 即使是一次与二次绕组之间存在着绝缘数据, 也能够更好的防止一次侧产生的电压噪声以及直接将电流传送到二次侧, 充分发挥隔离作用。但是, 因为存在的电容分布, 交流电网之中的噪声必须经过分布的电容在二次侧实行耦合。为了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干扰, 必须在绕组之间设置屏蔽层, 这样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噪声, 尽量消除干扰, 对设备自身的抗干扰性能发挥了提升作用。
3.2.2 应用直流电源隔离技术
当控制装置与电气电子设备内部的子系统之间需要进行隔离时, 它们各自的直流电源供电之间应需要进行隔离, 其隔离方式:一是在交流侧应用隔离变压器;二是利用直流电压隔离器。
4 结束语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非常容易受到周围干扰源的干扰进而引发控制系统出现误动作。为了能够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与安装系统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抗干扰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传森.变频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孙传森.变频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8.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探究 篇八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作用;发展
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是工厂进行操作和运行的关键所在,影响了工厂的整个生产过程,可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效制定有效的控制系统,提高运行效率,提升传输水平,并且实时掌握和调整数据,这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的一个发展目标。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概述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组织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效益,这种技术应用各种电动机进行传输,应用动力传输装饰进行动力传输,推动工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种新技术和新工艺,它的发展和应用,代替人们完成了很多难以完成的工作,也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比如有辐射、高温、冷冻等环境,工作人员长久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工作会产生健康问题,甚至得一些无法治好的职业疾病,但是这些重要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无法完成工作的问题,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设备以及操作设施,尽量避免工作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此外,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例如每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有自身的系统数据,并利用专门软件连接到每一个相关设备,然后针对每一个设备设置对应的地址代码和操作指令,一旦软件发出指令,相应的设备就会做出反应,加准确和及时。此种操作方式和人工操作方式相比更加不易发生错误,也更快完成工作任务。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主要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自动控制
电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自动控制电力设备的巨大电流和电压,一般在实际管理和控制过程中是分散式操作模式,同时利用操作系统全面控制,而在设备出现问题,影响正常运作的情况下系统就会主动切断电路,这就需要一整套先进的管理电气以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有效对供电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确保安全。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发挥保护作用
在自动化控制电气设备和线路时,无法避免故障的发生,比如系统突然停止工作、电路电路过高超过设备电路最大承受限度等,此时需要有效的检测和解决办法,并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决定调整电流大小,还是更换系统线路,决定之后立刻实践,有效的保护了设备。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进行监督
电子自动化控制技术内的电流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又切实存在的东西,所以设备是否有电不能从表面看出,因此为了确保此种技术被严格监控,就有必要设置有关的信号指示,所以可以设置信号灯或者提示音等,有关人员利用这些指示信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故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仅严格监控控制技术,也要监控和电气自动化控制有关的设备,尽量避免发生故障,进而全面和充分了解电气设备整体的运作状况,以此及时发现、解决故障,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维护质量。
(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进行测景
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电气设备,有关人员要全面观察和检验这些设备的运作,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设备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更具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如果想提早了解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就需要测量线路或者仪表测试器等重要参数,利用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控制,然后利用有关数据信息创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具体操作。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有很长的发展历史,随着电机电力技术产品在上世纪50年代的产生,“自动化‘这个名词开始出现,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促使电子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得以产生和发展,进而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时代发展要求,并快速发展和成熟。此外,为了和社会发展相適应,很多院校开始设置电气自动化专业,并且培养出很多优秀专业人才,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更多的院校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更加专业的人才。
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逐渐走向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起点是管理,主要是处理业务数据,并且利用信息技术保存和搜集草屋管理数据,达到持续监控生产过程的目的,并且实时查看生产信息。信息技术也应用于系统和设备等,并积极推广和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系统不断简化使用和维修操作,也充分应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很多积极作用,这些促使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此种技术有关人员要不断研究和创新,促使其更能满足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术贺,李广东.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2]石磊,李国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3]张宏喜.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J].价值工程.2011(06).
[4]李修伟,陈广文. 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1(01).
[5]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9.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篇九
英文名称:Electric Control and PL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67106310 学时数:
其中实验学时数: 8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三个层次教学的第二层次(专业教育平台),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动化领域内常规的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控制技术的重要的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应用电气控制技术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将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同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程密切结合,本课程正是为此目的而开设的。重在培养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本质的理解、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本课程是深入学习其它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的常规的电气控制应用和PLC的简单编程。了解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本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初步具备应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其它自动化专业课的能力。第1章 绪论
电气控制技术的性质和任务 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重点:电气控制技术的性质。第2章常用电磁式低压电器
熟练掌握各种类型常用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概述
了解各种类型常用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基本情况。电磁机构的原理
熟练掌握电磁机构的原理。电接触及灭弧原理
熟练掌握触点的类型和应用及灭弧原理。电磁式接触器
熟练掌握电磁式接触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电磁式继电器
熟练掌握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
重点:熟练掌握电磁机构的工作原理、灭弧原理、电磁式接触器。难点:交流电磁机构中短路环的作用和原理。第3章常用其它低压电器
熟练掌握常用其它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3.1 热继电器 熟练掌握热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3.2 信号继电器
熟练掌握温度继电器、压力继电器、速度继电器、液位继电器等各种类型信号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3.3 主令电器
熟练掌握控制按钮、主令控制器、万能转换开关等主令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3.4 熔断器
掌握熔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3.5 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
理解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重点:熟练掌握热继电器、信号继电器、主令电器、熔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和用途。难点:学生的实际应用电器的能力。第4章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 4.1 电气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原则
了解电气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原则及图形文字符号的规定。4.2 组成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
熟练掌握组成电气控制线路的自锁、互锁、点动等基本规律。4.3 电气控制线路的一般设计法
熟练掌握一般设计法的详细过程和方法。4.4电气控制线路的逻辑设计法 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的逻辑设计法。
4.5 电气控制线路的保护措施
掌握各种常规的电气控制线路的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热保护、零压保护和欠压保护等保护措施。
4.6 常用典型电气控制线路
熟练掌握各种常规的典型电气控制线路: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串自耦变压器启动控制电路、星形/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延边三角启动控制电路、制动与反转控制电路等。重点:电气控制线路图的绘制原则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难点:电气控制线路的一般设计法的实际应用。第5章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
5.1掌握吊车的电气控制线路。
难点:主令控制器在吊车的电气控制线路有级调速中的应用。第6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概念和原理
了解常规电气控制线路的缺点;掌握PLC的概念。熟练掌握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6.1 PLC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常规电气控制线路的缺点,了解PLC的产生和发展。6.2 PLC的定义和特点 掌握PLC的定义和特点。6.3 PLC的分类和应用
掌握PLC的分类方法和应用领域。6.4 PLC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熟练掌握PLC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6.5 PLC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PLC的工作原理。
6.6 PLC的编程语言
了解各种PLC的编程语言
重点:PLC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作用;PLC的工作原理。
难点:PLC扫描工作过程的理解。第7章一体化的PLC 掌握S7-200PLC的硬件及软件结构和原理。7.1 概述
熟练掌握S7-200PLC的硬件组成。7.2 PLC内的编程元件
掌握S7-200PLC的编程元件。
重点:掌握S7-200PLC的硬件组成及编程元件。第8章 PLC的基本指令
熟练掌握PLC的基本指令和梯形图的编程方法。
8.1 PLC的逻辑指令
熟练掌握PLC的各种逻辑指令。
8.2 PLC的程序控制指令
熟练掌握PLC的各种程序控制指令。
8.3 PLC的梯形图编程
熟练掌握PLC的梯形图编程的编程方法。
8.4 编程事例
理解编程事例的思想和方法。
重点:PLC的基本指令和梯形图的编程方法。
难点:对教材中几个与扫描过程有关的编程事例的理解。
第9章功能指令 9.1 功能指令的基本形式 理解各种功能指令的内容。9.2 四则运算指令
熟练掌握各种四则运算指令的使用。9.3 PID指令
掌握PID指令的使用。
9.4 传送、移位、循环移位、填充、FOR/NEXT循环指令
掌握传送、移位、循环移位、填充、FOR/NEXT循环指令的使用。9.5 转换指令、中断指令
理解转换指令、中断指令的内容。
重点:熟练掌握各种四则运算指令的使用;掌握PID指令的使用。难点:理解中断指令的使用。
第10章 PLC 的系统设计及模拟量控制 10.1 PLC 的系统设计
理解PLC 的系统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10.2 S7-200PLC 的模拟量控制
熟练掌握PLC的模拟量的采集、输入和处理方法 难点:模拟量控制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方式
学时分配
辅导答疑比例
第一章绪论
讲授
第二章常用电磁式低压电器
讲授 4:1
第三章常用其它低压电器
讲授 4:1
第四章继电接触式控制系统
讲授 4:1
第五章桥式起重机控制线路
讲授 4:1
第六章 PLC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讲授 4:1
第七章一体化的PLC 讲授 4:1
第八章 PLC的基本指令
讲授
4:1
第9章功能指令
讲授 4:1
第11章 PLC 的系统设计及模拟量控制
讲授 4:1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课后作业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该课程后有16学时的《电机拖动与PLC实训》,重在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该课程内有8学时的实验,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内容、书写实验报告;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有两次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一
基本指令的编程练习
1、熟悉S7-200实验装置以及外部接线方法
2、了解STEP7的编程环境、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与、或、非逻辑功能的编程方法。
实验二
PLC控制的红、绿、黄交通灯编程实验
1、熟练使用各基本指令
2、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
3、学会用PLC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实验三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掌握移位指令在控制中的应用及其编程方法
2、编制三相步进电机的PLC控制程序。
实验四
三相异步电动机联锁正、反转控制
1、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
2、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保护、自锁、互锁等环节的理解。2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电机与拖动》《电路原理1》《电路原理2》等,后续课程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80%。
七、教学参考书目 1.《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陈立定,华南理大学出版社,2006第二版
2.《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方承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第二版 3.《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廖常初,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10 第八版 课程负责人:田海
执笔:李少波
10.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篇十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新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它能帮助学习者朝着目标,有序学习。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合理选择教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而且在充分考虑到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按照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突出应用型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在选择教材时我们以实际应用和便于教学为目标,与当前流行的先进技术产品相结合,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王兆明主编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2.准确设计项目
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中,教学项目的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在课程的开始,即将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并为每个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教师以这个项目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每次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则带着自己项目中的问题去理解、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的作业主要体现为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项目小组的成员在讨论、协作的基础上,每次均以小组的形式提交作业。尤其是在交叉设障、排障两个活动中,学生的`意见分歧比较大,有的故障比较简单,容易被发现和排除;有的隐藏比较深,要经过仔细查找甚至是几遍查找才能被发现和排除,学生争论激烈,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3.学生优化组合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要成功地开展实践教学,合理的分组是第一步。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之间的思想、智力、体力、爱好、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就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
4.教师引导监控
“项目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引导、互动;二是从离不开三尺讲台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在实践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结合当前该课程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市场需求开展项目实训,通过模拟职场情境,提出一个来自机电行业或现实业界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下,学生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在和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中,明确任务、确定目标、分析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丰富、提升和重构,从而达到巩固和创新的目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素养,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创造精神。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探索
1.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先演示已经设计好的线路,进行必要的提示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把全班分成4-5人一个小组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完成相应的项目。在学生进行设计制作过程中,加强巡查与指导,解决学生的提问,记录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收集学生的作业,挑选设计比较好的线路演示给全体学生观看,要求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好的建议。在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即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创新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与高职高专“双证书制”的结合
教高〔〕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的获得率至少要达到80%以上,因此,我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中级维修电工实操考试内容确定了“X62W型万能铣床线路设障和排障”的项目,而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中级维修电工的评分标准为依据,制定具体的项目内容,使学生完成这个项目后,可以具备扎实的实操技能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他们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条件。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与标志,它以工作项目为目标,以工作过程指导学习,既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又能将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 “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最关键的是“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会到“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学语文教学,,(8).
[2]吴献文,陈承欢.“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 1.
1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时代经济逐渐趋向于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多种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尤其是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成熟发展,不仅仅在我国工业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的特征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特征相对来说一方面表现在有着相对较广的涵盖面,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电子技术有着相对较高的依赖程度。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相对较广的涵盖面主要是结合多种技术共同发展起来的,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有着相对较高的技术含量,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多种软件和硬件的协调配合,对于电子技术有着一定的重视度。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不仅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有着一定的监督作用和测景功能,并将整个系统联合起来,对于系统之间的互动有着一定的方便性,并将系统的整体功能着重提高,从根本上实现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生产质量提高。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的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方式主要有集中监控、远程监控以及现场总线监控三种,就其集中监控方式而言,最主要的特点则是对处理器集中系统功能的处理,通过相关简单的设计,进而保证有着较为方便的运行维护,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集中监控设计的过程中,有着相对繁重的处理器工作量,以至于其处理的速度相对较低,有着相对较大的投资。而远程监控方式不仅仅有着相对灵活的组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将电缆以及安装费用加以节省,增加其产品的可靠性。现场总线监控设计方式相对来说有着相对较低的通讯速度,在不断的筛选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的设计理念也就逐渐形成和发展。
(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科学技术逐渐趋向于成熟性的发展,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生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化电气自动化企业的可信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优势现代化企业的物质基石。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逐渐蓬勃发展,其发展速度相对来说尤为迅猛,这门相对新型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把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中,不仅仅将城市品位提升,同时又是城市居民生存质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之一,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因此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般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有着相对较广的应用范围,集中体现在火力发电系统的应用、现代建筑行業的应用以及钢铁行业的应用等。
首先就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的应用而言,一方面将火力发电厂的各个体统一体化的控制目标最大程度上实现,一方面将火电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转自动化最终实现,另一方面则借助于网络,将各个系统充分的连接起来,并保证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就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而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追求更高水平质量的生活的同时对建筑自身的某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至于现代化智能化的建筑逐渐成为其发展的潮流。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一方面对现代化建筑的各种系统和设别中有着相对全面的监控;一方面使得现代化建筑系统之间有着相对有效的联动性,并将传统的建筑脱离,进而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另一方面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着重提高,将电气系统的安全事故有效降低,进而对相对高校的数据库加以建立。
最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而言,在将其整个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也有着相对较高的效率,有着一定的整合化特点,进而在某种程度上而钢铁企业带来相对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今时代经济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技术型的发展,就其实质性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伴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会逐渐的融入工业技术智能化的全面发展中,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凭借自身优越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促进我国工业技术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其次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其主要的核心则是实施监控其系统,并进行有针对性和有原则性的改造,相信不久的未来,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有着越来越高的监控效率。
最后就其实质性而言,当前社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多元化经济的全面发展,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朝向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更快更好的进步,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蓬勃发展,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全面高效发展有着一定的必要意义和经济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一种相对新兴时尚的技术,不仅仅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较大的应用空间,同时在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其它行业领域也有着相对较广的应用价值。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生产质量提高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为企业带来了相对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固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逄型华.对于工厂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6.
[2]蒋志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66.
12.电气控制与技术的融合性分析 篇十二
电气控制系统一般是指电气设备的二次控制回路, 在不同的设备上有不同的控制回路, 高压电气设备和低压电气设备的控制方式也不同。
1.1 主要功能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要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电气设备为之服务, 这样能够实现某项控制功能的若干个电器组件的组合, 这是控制回路或二次回路。很多的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自动控制功能。通常情况下, 设备中存在着很多的高压和大电流开关设备, 而且体积非常大, 利用操作系统来实现分闸和合闸, 在设备出现故障时, 需要开关能够自动切断电路, 因此要有一套自动控制的电气操作设备, 对设备进行自动控制。 (2) 保护功能。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故障, 电流经常会出现超过设备和线路允许工作范围和限度, 因此需要能够对故障信号进行监测的设备, 同时, 也能对设备和线路进行自动调整, 对设备进行保护。 (3) 监视功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都要对电能进行使用, 因为电能是无法直接观察到, 因此, 设备要是断电或者带电, 在外表无法直接进行分辨, 因此要需要相关设置进行试听, 实现对设备电气的监视。 (4) 测量功能。灯光和音响信号只能定性地表明设备的工作状态 (有电或断电) , 如果想定量地知道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 还需要有各种仪表测量设备, 测量线路的各种参数, 如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的大小等。在设备操作与监视当中, 传统的操作组件、控制电器、仪表和信号等设备大多可被电脑控制系统及电子组件所取代, 但在小型设备和就地局部控制的电路中仍有一定的应用范围。这也都是电路实现微机自动化控制的基础。
1.2 系统组成
常用的控制线路的基本回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电源供电回路。供电回路的供电电源有AC380V和220V等多种。 (2) 保护回路。保护 (辅助) 回路的工作电源有单相220、36V或直流220、24V等多种, 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短路、过载和失压等各种保护, 由熔断器、热继电器、失压线圈、整流组件和稳压组件等保护组件组成。 (3) 信号回路。能及时反映或显示设备和线路正常与非正常工作状态信息的回路, 如不同颜色的信号灯, 不同声响的音响设备等。 (4) 自动与手动回路。电气设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都设有自动环节, 但在安装、调试及紧急事故的处理中, 控制线路中还需要设置手动环节, 通过组合开关或转换开关等实现自动与手动方式的转换。 (5) 制动停车回路。切断电路的供电电源, 并采取某些制动措施, 使电动机迅速停车的控制环节, 如能耗制动、电源反接制动, 倒拉反接制动和再生发电制动等。 (6) 自锁及闭锁回路。启动按钮松开后, 线路保持通电, 电气设备能继续工作的电气环节叫自锁环节, 如接触器的动合触点串联在线圈电路中。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气装置和组件, 为了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与可靠, 只能一台通电启动, 另一台不能通电启动的保护环节, 叫闭锁环节。
2 PLC技术的简介
PLC技术是一种电子系统装置, 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装置, 其主要为工业生产而进行设计, 采用可编程程序作为储存器, 然后利用内部的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 并且利用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接口, 实现对各种类型机械进行控制, 也能实现对各种生产过程进行控制。PLC技术能够对微处理器的优点进行利用, 对现场电气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和习惯也能进行照顾, 在程序编制方面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 只要采用继电器梯形图作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就能进行程序的编制, 而且非常直观、方便和易学, 在调试和查错方面也非常方便。生产企业在购买PLC技术以后, 可以按照说明书的说明, 只要进行简单的编制工作, 就可以在生产中进行应用。
3 电气控制与技术的融合性分析
3.1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体积上非常小, 同时, 重量也非常轻, 因此, 在底部安装方面比较方便, 电气控制装置在组装方面比较简单, 非常容易实现一体化。
PLC技术应用在各种电气控制场所, 而且, 其也在数字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气控制中的PLC技术在内部结构以及生产工艺方面都采用了抗干扰技术, 这样对系统的可靠性能够进行保证。在PLC控制系统的外部设备检测系统,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对出现的故障和错误就行检测, 并且对电气系统的外部故障也能进行检测。在电气控制系统中, PLC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其进行融合性研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安装简单和方便, 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太复杂的培训和学习, 安装以后能够直接进行使用。
3.2 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电气控制系统中进行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输入采样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以扫描的方式依次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 并且将其存在相应的单元内。在储存以后, 相应的程序要进行执行输出和刷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出现改变的情况。然后进入到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主要的工作方式是扫描用户的程序。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由各个触点构成控制线路, 然后进行逻辑运算。在用户执行阶段, 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不会发生变化, 但是, 在不同的输出点和软设备在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
3.3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了对传统复杂继电器电路的替代, 同时, 在使用功能方面也实现了扩展, 因此其应用范围在不断的增大。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不仅仅能够在单独的机械设备中进行使用, 同时, 也能应用在复杂的流水线和组合机床设备中, 这样对工业生产产生的影响更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温度、速度、流量、液压等模拟量都能进行控制, 其是一台大型的集中式控制系统, 在电气控制系统中对多个设备进行了组合控制, 其中主要的工作由可编程控制器来进行完成, 对整个系统中心的各个部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出现停止运行的问题, 整个控制对象也会出现停止运行的情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承担着分散控制系统时, 每个控制对象都需要有一台设备, 然后才能实现信号的传递以及指令的接受。
4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过程中, 工业生产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 在工业生产方面对技术水平提高要非常重视, 对工业生产效率进行提高, 同时, 也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社会发展也非常快速, 在工业生产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实现了自动化控制生产, 而且, 在生活中自动化控制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在自动化控制中, 电气控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章围绕电气控制与技术的融合性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融合性,分析
参考文献
[1]范永胜.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 .
[2]王烈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8) .
【电气控制技术教案】推荐阅读: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报告12-20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论文10-19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11-11
电气控制实训个人总结11-10
电气控制试题库(有答案)11-24
电气控制实训报告概要12-25
电气控制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07-30
国内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方式论文08-30
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和控制研究论文12-09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重要性论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