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萤灯散文

2025-01-14

小小萤灯散文(共4篇)(共4篇)

1.小小萤灯散文 篇一

小小竹林散文

我家后院有一片小小竹林。

那片小小竹林是我二十年前亲手植下的。

也许是在读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之后,我就开始了喜欢竹子,崇敬竹子。并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竹子一样“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后来,家里整修房子,房子后边腾出来一小块空地,经过我的软磨硬泡,父亲终于答应我植竹不植树。

地方虽小,但在上面补上几竿竹子却能释解我的恋竹情结。那天,我一边植竹,一边醉想着她那“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的神采和它那“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的神韵,于是,心中葱绿一片。

从此,每个周末,我都要从学校赶回家中,与竹相拥。而每次的相拥,我都会为它的“势昂以耸、流风潇然而不冗”所感动,我都会为她的“心虚以直、清逸脱俗”所折服。

流连于竹林,观赏着“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的美态,吮吸着竹叶释放出来的细细的清香,被高考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我就会慢慢松弛下来,舒展开来。难怪子美诗竹,难怪苏子歌竹,难怪郑燮绘竹。却原来,他们都能在竹的身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深邃,都能从竹那里消弭浮躁与失落,都能从竹身上找到出路与归宿。

这片小小竹林俨然成了我精神的栖息地。以竹为友,以竹为师,我感到十分快乐。

然而,好景不长。

一个星期天回家,我诧异地发现,我家东邻居然在靠近竹林的地方砌了一堵墙,而且还将墙刷得一片惨白,十分刺眼。而西边的邻居也跟风似地搞起装修来,在靠近我家竹林的那面房墙上开了一扇大大的窗户。对此,我真的气恼极了。我不是气恼东家砌墙抢占了竹林的空间,也不是气恼西家开窗偷窥我的美竹。我气恼的是东家的墙会挡住吹过竹梢的风,使我家的竹风来笑无声;我气恼的是西家窗口放出的灯光,会破坏竹林光与影的和谐。

直到夕阳西沉,夜幕降临,我仍然余怒未消。当家里人都围坐到电视机前时,我打开后门,又走进竹林。突然,我被眼前所见之景惊住了,迷住了:西邻窗口射出的橘黄色的灯光将竹影投射到东邻的白色墙体之上,白色墙体宛如一方荧屏,上演着光与影的梦幻之舞。此情此景令我一下子想到了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句子,于是,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

“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背着背着,我禁不住笑了起来。我笑自己的可笑,我笑自己居然不能接纳邻家的墙与窗,我笑自己如此心胸居然不知羞愧地以“心虚以直”的竹而自居,我笑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而居然不曾感知那些东邻墙与西邻窗一般给予我这棵竹的呵护与映衬。

掐指一算,我外出求学谋生已经快二十年了。我很是想念我家后院那片小小的竹林。我不知道那片竹林是否安好,但无论我走到哪里,竹林赠予我的那幅和谐美妙的光影图,都如版画一般刻印在我心底,永不褪色。

2.小小的世界经典散文 篇二

这个世界很奇妙,也很多姿多彩,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又会怎样?

那一天,看陈老师发的照片,雨滴里的世界透过雨滴的折射,折射出另一种影像来。光与影的和谐相处,总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睛里会有不同风景呢!并不是所有景色都会留下深刻印象的,或许不入眼的风景就会转身即逝。风景,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沉潜。

每一天的生活中都会有花花草草相伴相随,听风吟鸟鸣,看日出月落,固然惬意甚至是写意。然而生活中不仅仅是诗意和远方,更多的是烟火和平淡。朴素的日子里或许因为角度的转换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就如透过水滴看世界一般。

每一天的清晨,喜欢漫步在公园中,在青树绿草花红中一吐胸中的污浊之气,用肌肤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明媚。这里,鸟雀婉转啁啾,蝴蝶蹁跹起舞,蜻蜓在头顶停住憩息。所有的所有,都是那么清新,一种新鲜自心底流出。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起的心情决定一天的精神面貌。没有必要一天天面瘫似的拉着一张苦瓜脸,仿佛这个世界上谁都欠你二斗米似的,不自觉嘴角微微翘起。小小的世界里,微小的变化就是从小事做起。

大片大片草地如同地毯一般,碧绿清新,很是养眼。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刺激是强烈而机械的。而眼前的绿是那么柔那么轻那么纯那么真。那触手可及的绿是那么近那么清那么香那么淳。尤其是雨后的草地,清新如洗。每一棵青青碧草之上都带着一颗小钻石或者一颗小珍珠,风动之时,摇摇欲坠,绝美!透过水滴看世界,于此时,或许更多的是看到自己内心的干净纯洁。心随景走,心随境移,多数时候都是一种内心的关照。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想来也是有深刻道理的。融情于景,在个人的小小世界里,情感的丰富是第一重要的,喜怒哀乐随心而动。小小的世界里,从心而动。

昨天才发现,青青草地中竟然有蘑菇。不多,三五朵零星地散布着。这些蘑菇好小好小,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呢!它们的菌伞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菌柄也只有牙签那么长那么粗了。然而就是这么三五个,却站成自己的风景线。不是所有的人和事在我眼里都是风景线的。然而这一道,却深深吸引了我。这几个蘑菇,不仔细看还真的看不出来。或许就是这三五个的引领吧,只一夜间,一夜的夏雨之后,草地又如洗刷过一遍。眼前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眼前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只要有草地的地方就有蘑菇。不漂亮,但是到处都是,姿态各异。品种不多,但是到处都是。有的孤零零的;有的两株遥相呼应;有的一簇簇长在一起,不分彼此。小小的伞小小的柄。直立的,一伞擎天;弯下的,小伞微合。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情状。昨天的蘑菇怎样呢?我不知道一朵蘑菇的生长期有多长,我只看到昨天的蘑菇已经不新鲜了,菌伞边缘部分已经有些干枯了。或许昨日生今日死,我没有考证,只是猜测。以自己短暂的一生以自己最优美的姿势展现自己最美的芳华。这一朵一朵,难道不是小舞女在旋转裙摆吗?难道不是唯美造型的定格吗?

我蹲在草地上,一个人默默地在欣赏着这天地之间独有的舞台剧,没有璀璨的`华灯,没有浓妆艳抹。有的只是最为干净纯真的表演,是一场用生命演绎艺术的表演。有时候换一个角度看到的真的是不一样的风景。不是眼里有多少风景,只是看风景的人不同而已。

我不知道这天与地之间还会有多少故事发生演绎,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大自然的变化多端使人无法去参透其中的玄机与奥妙,我用一个孩童的视角去看去听去触摸,想必得到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小小的世界里,心随我动。

3.大大小小的印象散文 篇三

大大小小的印象,来自大大小小的视觉感受。

这里椰树成林,浓荫蔽日,走在椰影下的海边,吹海风,赏海景,舒爽惬意。这里没有人头攒动,当然就没有了熙熙攘攘。一个五星级的景区,竟如此的令人放松、自如,有些出乎意料。是它太僻远了吧?一路奔过来,一溜著名的景区――海月广场、西岛码头、天涯海角、南山佛文化苑――从车窗外一一闪过;当大巴车到达终点的时候,它才半遮颜面,姗姗而来。是它太内向了吧,绝不招摇,又与世无争,百花丛里它迟秀,绝美景中它后来,静静地等待着“灯火阑珊”之时,方显出靓丽的本色来。这就像它的名字:大小洞天――时而鲜明,时而隐匿,不到峰绝处,怎见好风光!这算是“小印象”之一了,最初的,浅浅的。

这里的海滩远不像亚龙湾和大东海的海滩那样细沙绵绵,粗大的沙粒镶成一道窄窄的沙滩带,而一堆堆、一块块的礁石却成了这条沙滩带上的新主人。它们参差错落,恣意堆积,阻挡了海浪的袭扰,却每每把海浪撞碎,伴着沉闷的响声,送来一阵阵大海的体味――淡淡的、隐隐的。这里的礁石是最美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礁石如鬼斧神工般,肖形状物,奇绝无比,大的如鲸的出水、如象的昂首、如龟的匍匐,小的如猴的攀援、如犬的蹲踞、如兔的打桩。杂沓的礁石携着无尽的海浪,把这里的海滩装扮得多姿多态,再没有了沙滩的单调与碧海的单纯,着实让人兴奋不已。踩着已被大海磨得没了棱角的巨石,摆个造型,拍张照,便是最好的记忆。这算是“小印象”之二了,略现魅力端倪。

时间与趣味同行,总是走得飞快。徜徉在海边的礁石间,竟险些忘了这景区之“魂”的所在,想想园区的名字,蓦地心生几分焦急:“大小洞天”在哪里呢?眼见那条沙滩带到了尽头,方才发现散落的游客在那里聚堆儿了。远远看过去,一块巨石卧于崖下,上书三个大字,虽看不大清楚,却给人一种提醒:该不是“洞天”到了吧。渐走渐近,巨石上三个鲜红的大字也渐近渐清,“小洞天”!果不其然!巨石下,景区之“魂”就这样不急不迫,却说来就来了。一条不足半人高的石缝,吸引了好奇的游客们排队,弓身,鱼贯而入。70岁的腰身钻进这样的石缝着实不易,但好奇之心还是驱使我和老伴儿钻进去了。石缝里,豁然开阔,可以直起身了,洞呈半躺半卧姿态,不知何年何月落座这里,阴暗的空间,光滑的石壁,潮湿的地面,一目了然,再没有什么秘密了。人进来了,心自然也就踏实了。可是,总觉得意犹未尽,在沙滩上走了这许久,为的是一睹“洞天”真容,而所见之处竟是这样的简约;这算是“大印象”吗?不禁开始琢磨起这“洞天”的要义,想找找“大印象”的真身在哪里,更想给它寻一份令人心驰神往的依据:“洞天”,原指山中有洞,且通达上天的自然之观、名山胜地,而一旦有神道们住了进去,便添了神秘色彩,便有了“天人合一”的属性,再加上“大”与“小”的修饰,中华大地上便衍生出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随之,就有了更多关于“洞天”的好感:“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几间幽室,在此暂住几时,也不枉人生一世。”这是《镜花缘》里的向往;“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唐代诗人章碣在《对月》中运用反衬手法渲染“洞天”的魅力……这里不知是否隶属哪座名山,也不知是否真的住过哪路神道,但称其为山海胜地,也许是可以被接受的。带着好奇之心和似懂非懂的意念,细细浏览洞中的每一个角落,想发现点什么,下意识拾起几块棱角分明的碎石,反复端详、思谋:它们会记录下什么呢?莫不是神道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此外,便没有杂物了。顺手摸摸湿滑的石壁,凉凉的`,有水在渗出,却又不滴下来;洞中的水就是这样――透着,润着,无声而有痕。“小洞天”实在不够大,不足20分钟,也就走遍了,看完了,顺着不规则的石阶再往前走,一块导示牌这样告诉来访者:前面是“通天”之处;天,就在头顶。洞虽不够大,且并无神奇之处,可一旦要离开,难免会有几分不舍。当然也明白这里的“规矩”:“先来让后到”;不舍也得舍啊。台阶的尽头,是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那是望向天空的窗口,天,就成了洞口的模样,阳光投射过来,有些耀眼,却把“洞天之旅”画上了比洞口小得多的符号。

钻出洞口,站在如屋顶一样的“小洞天”的巨石旁,晒着正午湿热起来的阳光,不禁回味起洞中的短暂停留,那实在是寸金难买的凉爽啊。“小洞天”就这样走入行程,摄入眼底,纳入怀中,又要离开了。不想说再见也要真的再见了。回首身后的“小洞天”,总想问个究竟:为什么就叫“小洞天”呢?是因其不大,自然得名吗?“小洞天”啊,你会告诉我吗?带着这样的诘问,走进了一篇古文的世界:《游褒禅山记》,那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先生的一篇哲理散文。当年,他曾游过褒禅山,也到过山上的“华阳洞”,却因当时的心气不足,又受了同行人的蛊惑,结果半途而返,没有探到洞中奥秘。这便成了先生终生的遗憾,遂感叹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意思是说,容易去的地方,去的人就会很多;不容易去的地方,能到达的人就很少了。而世上最稀缺、最奇异、最美好的景致,常常在不容易去的地方,于是得出结论:没有志向的人是到达不了那里的。

“小洞天”让所有来此一游的人都身临其境了――这算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志向吧。“小洞天”,正如它的名字,足够地小,但,却是真实的存在,一副天然的模样,毫无雕琢之痕。见过“小洞天”,便情不由己地想到了它的那位“长兄”――“大洞天”。“大洞天”在哪里呢?据说,它在小洞天不远处的海里,说它的现身要等到大潮退了的时候,而是否能赶上退大潮,要看来访者的时运了。芸芸众游客们当然都会自诩时运不错,却从未听说过哪位幸运者有幸一睹那“大洞天”的真实风采。此种说法与史籍所记相去甚远,至此,也才悟到了景点名字的寓意:“大小洞天”,明知难见,有意为之,设下悬念,也就有了诱惑,虽然会给游客带走一丝遗憾,却也留下了再访此地的期待吧。“大洞天”隐而不现,是它的“骗术”在作祟吗?是因了这“骗术”才导致了这里的静谧、清幽与僻远吗?这种印象算不算“大印象”呢?如果说,“小洞天”留下了“大印象”,那么,“大洞天”呢,它该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这里的景色是真实的,是自然的奉献,又是人文的点缀;二者一经携手,便成就了“印象”的真实内涵。比如慈禧的题字碑前,比如关山月的题字石旁,比如五棵不老松之下,比如静心吊桥头,比如仙路阶梯上,比如金顶之巅,尤其是小洞天中……任你游走骋怀,任你赏心悦目,只需不辞劳苦,好奇前往,便定然是身在真实中,心在无价里,便绝然不会留下如王安石那样的历史遗憾。这许多的小景点走进视野,撩起兴致,算是“大印象”,还是“小印象”呢?

走出这样的山海胜地,大大小小的印象便深深刻在了脑海里,而先前走过的那些居于三亚的著名景点,大东海便淡然了,小东海便悚然了,亚龙湾便默然了,西岛便黯然了,南山寺便肃然了,鹿回头便木然了……唯有这里,大小洞天,天然中揉入了善良,渗进了祝愿,化作了静谧,饱含了神奇。如此纯洁的大小洞天,在“大大小小”间作了大大小小的“文章”,这文章在三亚――历史上的崖县――的极远处抖开了一面大旗,上书几个大字:天人合一,洞天福地。

后记:对大小洞天的偏爱,缘于它的本真和质朴;这份情,没有大起大落的气势,唯有心心相印的眷爱。自诩我是一个趋于真实又倾心自然的人,便对如此的天人合一多了一份青睐。

★ 大大小小-大大小小的故事-大大小小的寓意-大大小小的意思

★ 其他教案: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 其他近义词

★ 幼儿园小班数学《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教案

★ 焦急近义词是什么

★ 祝福近义词是什么

★ 语文近义词

★ 呈现近义词

★ 鼓励近义词

4.小小世界观散文随笔 篇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是无限的美好。

就我个人而言,网络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东西”通过它,我可以和好朋友联系;通过它,我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是它让我知道了世界的美好,也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无限的憧憬!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我开始慢慢的发现,我周围的小伙伴儿包括我开始慢慢地变胖,也许这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说:“现在的我们正值高三,学习对我们来说是最最重要的,空闲时间不做运动也是理所当然”。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不,不是的。那全部都是借口,我们不是没时间,也不是把所有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我们把大多的空闲时间都给了网络,给了那个直销天下大事的网络。

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看着我周围的小胖子们,我的脑子里有那么一种冲动:我在想,我要不要把梦想从记者改为健康达人,去适应这个时代?

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喧嚣,也很矛盾。白岩松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但,这真的是我们的宿命吗?真的是这样吗?

不,我要大声的告诉所有人不!我们可以更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当然我也是一名90后,我要向那些早把一切看透的人证明,学习运动二者可以兼得!

上一篇:简爱读书心得800字初中下一篇:设备事故处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