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2024-07-05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共10篇)(共10篇)

1.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项目执行力

许昌勘测设计研究院:张超阳 许昌方圆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李 娅

何谓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则是端正工作态度。

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什么,应该问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加盟到公司,公司的发展靠每个人的努力,提高执行力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工作做起。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个人认为,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一、明确思想认识,提高管理能力

领导的执行力直接影响着组织各项政令措施的执行效果。一把手必须亲自参与到企业文化和执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中去。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切实提升企业的执行力。作为领导,不要因个人好恶、不同声音而不悦,要有自己的主张,要有长远的见识,要有长者的风范。要引导团队创立正确的执行文化,组织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战略,坚定不移地组织执行。

首先确定团队的精神:

1、同心同德:团队中的员工相互欣赏。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瞧不起,相互拆台。管理者应该引导下属发现和认同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突显自己的重要性。

2、互帮互助:不仅是在别人寻求帮助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

助,还要主动地帮助同事。反过来,我们也要坦诚地接受别人的帮助。

3、4、奉献精神:团队成员愿意为团队同时付出额外的努力。团队自豪感:团队自豪感是每一位团队成员的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集合在一起,就凝聚成战无不胜的战斗力。

二是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目标制定得要让人摸得着,过高了会让执行者丧失信心,反正努力也大不到,努力和不努力就没有区别,又何必努力呢。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年年在更改自己的中长期计划。而年计划也是这个月完不成压到下个月,结果月月完不成。

再就是企业的组织机构、责权划分、岗位设置、岗位描述等是否科学,内部运作机制是否规范和效率?业务流程是否高效流畅?如果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因人而设,责任划分重叠或空白,遇事相互推委,导致执行者在内部办事比在外面都难,执行就会被执行的环境困阻。

最后是执行人的能力。用人也要知人善任,让有做这件事情能力的人去做这件事。也就是用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并且要经常对执行者进行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沟通、组织、判断、决策等综合的技能甚至为人处世的技巧、习惯,以提高执行者的执行力。但现在很多企业在组织培训是其内容往往不是执行者所需要的而是领导者所喜欢的,距离实际很远,造成上课激动,下课晃动,实际没用。

二、建章立制,倡导贵在落实

工作的推进、任务的完成、创新活动的实践,需要好的制度做保障,既需要靠人格的力量带动,更需要靠制度的力量拉动。

落实要追求最好。提高执行力,保证执行力质效,关键是要不甘平庸,积极进取,追求最好。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是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大胆突破固有的成绩,跳起来摘桃子,实现新的跨越。

还有就是执行者的主动性的调动。如何让执行者发挥性的来执行,在任何时候都能主动的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这就要考虑执行者对团队的认同,对上级的认同,对目标的认同。这就要提高执行者对对企业的满意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要从满足员工的需求开始,包括文化氛围、成长空间、收入水平、福利环境、法律环境等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让执行者以老板的心态来做事,才能自动自发,才能做到位,才能真的去执行。而有的企业在制度往往在做职工新酬的减法,到处是做不到失去什么,让员工看了都忍不住挥袖而去,这样只能让他们装着在执行。

三、真抓实干,提高执行能力

一流的团队必须具备一流的执行力。

首先,要设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这个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不能模棱两可。再者,目标一旦确定,一定要层层分解落实。

其次,找到合适的人,并发挥其潜能。执行的首要问题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因为最终是人在执行企业的策略,并反馈企业的文化。要将合适的人请上车,让合适的人做着合适的事并分着合适的报酬。

其三,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搭建好组织结构。企业做大之后,只能通过规则来约束,规则是一个组织执行力的保障。“PDCA循环”说的就是制度制订与执行、检查和绩效四者间的互动关系。

其四,倡导“真诚·沟通”的工作方式,发挥部门间与个人间合力。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内存在的问题占大多数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大多数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我们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看到别人的优点,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相互尊重、相互激励。

其五,关注细节,认真、再认真,跟进、再跟进。制定战略时,我们更多是发挥“最长的指头”的优势,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就要切实解决好“木桶效应”的问题。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真、再认真;跟进、再跟进。

其六,良好的管事的方法(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项目)我们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去调控下属的行为,让团队的工作得到有效控制与开展。

1.工作日程:通过属员的工作日程安排表我们可以知道他要干什么,有什么没有干;工作日程安排与属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及规律是分不开的。

2.工作日志:通过员工的工作日志(日记)我们可以知道下属工

作进度与工作结果;工作日志与工作日程往往是联在一起的。

3.工作表报:一是属员的工作结果的反映,二是属员执行工作的证明。

4.工作指令清单:一式两份,下属一份,助手跟踪一份,是布置与落实工作很有效的办法。

5.报备与回馈制度:可分为例行(周期性的、定时的)报备与意外报备,让你随时可以掌握工作的进展状况。

6.检查与稽查:百闻不如一见,你检查工作的过程,一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二是指导工作鼓舞士气,也还可以与工作布置连同在一起进行。

7.定期述职与考评:一是把你对下属前一阶段工作状况的分析与评估(好的与不足的)回馈给下属,并提出改进要求;二是提出下一阶段的期望(布置工作与明确要求及成长期望);三是倾听属员的想法、期望、要求、建议,并提供相关的必要的协助与支持。

8.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劳动纪律、工作规范来控制属员的工作行为。

9.越级指挥与上报: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可使属员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变化,但不能滥用。

10.周工作会议:总结本周工作状况,布置下周工作,听取属员意见、想法、要求等。

最后,要营造执行文化。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执行文化:其一,讲求速度:崇尚行动,雷厉风行,允许小的失误;其二,团队协作:

沟通直接,拒绝繁琐,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其三,责任导向:提倡“领导问责”,出了问题要找出其原因并分清主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起责任心;其四,绩效导向:拒绝无作为,关注结果,赏罚分明;其五,继承文化:对企业中优秀的传统、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成果要注意继承,继承基础上的并加以革新才会事半功倍;其六,用人文化:文化始于招聘。人才引进要严把关,力争将不认同企业文化的人挡在门外;最后,要营造爱心文化:相互尊重、相互鼓励、乐于分享、共同成长,形成史玉柱式团队凝聚力。

所以,如果企业的执行力不够,首先检讨的应该是老板和高层,然后才是执行者。因为以上这些事情并不是执行者可以决定的,但这些事情是最大的客观。

四、讲究策略,因地制宜

团队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有科学的战略,高素质的人才,更要有一流的执行力。

执行要讲科学性。执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包含了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共同责任,只有管理者和执行者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执行才有力度,执行才会持久。所以,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至关重要。对于一线管理者,要多学习公司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能凭“一头热”开展工作。如果决策有误,目标难于实现,久而久之,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导致执行力的削弱,产生负面影响。而正确的决策,会激发职工的热情,产生良好的执行效果,最终形成良性的执行行为。

执行要讲互动性。随着公司发展的推进,各项工作趋于程序化、标准化,工作之间相互融合的越来越多。作为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善于与他人沟通,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遇到问题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才能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你帮我助的工作合力,发挥出一流的执行力效果。

执行要讲及时性。提高执行力,要强调时间观念。时间本身就是一种成本,做一项工作耗费的时间越长,需要的成本越高,创造的效益越低。要养成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坚决摒弃缺乏紧迫感、敷衍了事、草率应付的不足。做到“四个行”,即快速执行,闻风而行,立说立行,雷厉风行;达到“四个一”,即一说就干,一抓到底,一以贯之,一流水平,及时处理和解决好工作中的问题,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执行要讲有效性。管理不能“虎头蛇尾”,管理者要检查执行情况,如执行过程中有无偏差、还存在哪些问题等。要不断地和执行者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不断提高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同时,要强化执行过程的监督。监督是约束,也是促进,实施有效的指导监督,对于提高执行力来说同样有效。一项决策出台后,管理者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倾向,严肃处理作风飘浮、执行不力的人员,促进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执行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把握宏观,做思想的先行者、做学习的引导者、做工作的执行者、做问题的监督者。

五、好员工的作为

好的员工,要在行动中培养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员工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我相信,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工作,就能经营出一块属于你自己的“乐土”。而好高骛远、作风漂浮,整天只会怨天尤人的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细节。一件一件的落实,一项一项看成效,并在实干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争取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还需要满怀激情和恒心去工作。激情的行动是成功的前提!充满激情地做事才能有快乐工作的体会!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事都可能做的不好,但是不要紧,熟能生巧!犹如我们每个人自己学走路时,绝对没有因为怕摔跤就放弃,因为走路的愿望是一种激情,能够跑着走、跳着走,象大人那样这一脚那一脚,站着走!即使跌倒了,爬起来,擦干泪,不后悔,继续走,至少我们还有梦,坚持去做就可能成功!许多事情,长期坚持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作为一名员工,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主人翁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打造执行力强的团队,才能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谢文辉.《赢在执行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柳笛.《提升执行力》军事科学出版社 3.李志航.《中国式执行力》中国言实出版社

2.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二

一、执行力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所谓执行力,是指保证企业战略或计划得以执行和完成的能力与手段,具体来说是指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单位、各个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制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方案计划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战略执行力是连接企业的战略决策与目标实现之间的桥梁,其强弱程度将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缺乏强大的执行力,再卓越的战略、再巧妙的策略、再严密的制度都将建立在沙滩上,企业的战略目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执行力重要性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感悟:

1. 只有正确的执行才能让战略落地。

战略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设立的总体目标和寻求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它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制定适宜的战略往往会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然而一旦战略制定出来,战略执行便成为战略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要素,因为即便是最好的战略也无法自动实施。

2. 只有准确的执行才能让策略实施。

策略是战略的细化和具体措施,它解决的是战术问题。很多人往往认为只要有了策略,战略就可以完美地得到执行了,结果发现策略也同样需要准确的执行才能达到目标。可以说,执行是策略实施的最基本环节,策略执行就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战术目标而将策略目标、方案和计划有效地付诸实施的过程。

3. 只有严格的执行才能让组织运行。

企业是一个组织,但不是一个一般的组织,而是一个在市场上面临复杂竞争环境和众多的竞争对手竞争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如果缺乏严格的执行能力,那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灭亡。我国很多企业拥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众多规范,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执行,使制度的威信荡然无存,并最终导致企业衰败,因此,只有严格执行才能让组织产生强大的力量。

关于执行力的重要性,《执行力》一书的作者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是这样描述的:满街的咖啡店,唯有星巴克一枝独秀;同是做PC,唯有戴尔独占鳌头;都是做超市,唯有沃尔玛位居零售业榜首。各家咖啡店、电脑制造商、超市面对的是同样的客户,策略也大致相似,经营业绩却相当悬殊。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因为各企业执行力的差异。而那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胜出的企业,无疑都有着很强的战略执行力。

二、企业战略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因素

1. 战略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战略制定者本身的管理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制定出来的战略计划缺乏可操作性。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合理性。战略的制定者们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充分认识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深刻洞察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而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想象,凭想当然办事,使得战略计划从出生起就存在很大漏洞,造成战略无法有效执行。(2)战略计划内容含糊或模棱两可。企业的战略计划应该是具体的、清晰的、看得见的,然而,很多战略计划内容模糊或模棱两可,导致战略计划缺乏可操作性,妨碍了战略的顺利实施。

2. 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程度低。

战略和结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突出了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之间的相互连接。交互作用关系强调,结构是追随公司战略的选择。战略——结构之间的关系意味着企业战略的改变会引起组织如何完成工作的改变。企业战略和结构的选择必须确保每种战略匹配的结构能给当前竞争优势的发挥提供保障,同时也具备获得未来优势的灵活性。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必须为特定的战略选择一个适当的结构”。这意味着当企业改变战略时,应同时考虑到支持新战略所需的组织结构问题,战略和结构的有效匹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然而,很多企业在制定出新的战略后,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组织结构和战略的匹配程度较低,影响了战略的有效执行。

3. 人力资源与战略的匹配程度低。

战略的有效执行必须有相应的各种组织资源与之相匹配,这其中,员工的整体素质是战略有效执行的关键,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执行力的培育和提升,从根本上说,依赖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很多企业在内部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员工培训和学习机制,尤其是对员工执行力方面的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得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对企业目标和任务的理解上难以统一,在具体执行时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战略执行力。

4. 管理制度与战略的匹配程度低。

战略执行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并且这种过程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要保持和提高执行力,企业就必须借助于制度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而非通过个人的努力,因为后者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当前,企业缺乏战略执行力的根源在于制度,这表现在几个方面:(1)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2)企业没有建立支持战略有效执行的业绩评估和奖惩制度,很多企业还没有将业绩评估制度和奖惩制度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不能很好地支持战略的有效执行。(3)缺乏高效的监督和控制制度。企业缺乏高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对战略的有效执行实施追踪和控制,使得员工在执行决策时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力度不够,影响了战略的执行效果。

5. 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匹配程度低。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群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当文化与战略存在匹配关系时,强有力的文化会促进更好的战略实施;当没有这种匹配关系时,则会损害战略的有效执行。一种与有效执行战略所需的价值观念、习惯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激发人们以一种支持战略的方式进行工作。相反,当企业文化不能和战略有效匹配起来时,不仅成为制约战略有效执行的障碍,甚至成为扼杀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因此培养一种能够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对于战略执行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匹配程度比较低,大多数企业没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适应企业环境变化、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风气和文化。

6. 领导力与战略的匹配程度低。

成功的战略实施者要承担重要的领导角色,他要营建一个能够成功地推行战略的组织;要建立预算,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对战略成功非常关键的价值链活动中;要建立战略上适当的政策和程序;要建立支持系统使公司的人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成功地担当相应的战略角色;要将奖励和刺激制度与达到目标业绩和更好地执行战略紧紧相连;要创建一种支持战略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要领导和监督战略实施的过程,改善战略实施的状况。因此,领导者在战略实施和执行过程中要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其战略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战略的有效执行和实施。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管理者的战略领导能力有待提高,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层管理者未能将战略目标转化成具体明确的业绩目标,缺乏执行战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未能为关键的位置挑选好人才、配置好人才,未能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支持、追踪和控制战略的执行。(2)中层管理者作为战略执行实施的中坚力量,未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创造性地将高层制定的战略展开并具体化;未能做好部门内、部门间以及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未能做好日常管理监控和利益的科学分配;未能起到传递企业核心价值和思想文化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将自己所掌握的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基层管理者作为战略执行力的最终落实者未能熟练地掌握执行技能,把企业战略目标不折不扣、不走样地执行下去。

三、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的对策

1. 树立可行的战略目标体系,确定执行力的方向。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可行的战略目标体系,执行力才有了前进的方向。建立目标体系的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计划和战略展望转换成明确具体的业绩目标,从而使得战略的执行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标准。要树立可行的战略目标体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战略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达到的、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必须具有明确的截至期限。其次,要进行目标分解。目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所有管理者的参与,战略目标确立后,要把其分解到每一个业务部门,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可测量的业绩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必须对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实际的意义。再次,要确立关键目标。战略总体目标被分解成多个分目标后,最重要的就是确定那些关键目标,以便于按照目标的轻重缓急分配企业的资源,并重点监督和控制关键目标的实施和执行状况,以实现既定的战略。

2. 完善组织结构,优化组织功能。

企业组织结构应追随其战略的选择,当企业改变战略时,应同时考虑到支持新战略所需的组织结构问题,战略和结构的有效匹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基于此,企业应及时进行变革,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在组织设计时,组织的分工程度、管理的幅度、协作方式、工作设计、部门设计、组织结构的类型、决策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组织层级和直线权力与职能权力的关系,组织内部控制关系等都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战略的需要,服从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3.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素质。

企业的执行力最终体现在员工身上,员工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执行力的水平。因此,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绝对不能吝啬对员工的培训。培训体系包括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和业务方面的训练,还包括使员工的行为和态度组织化、定型化方面的训练,要对员工进行教育,灌输组织的目标和文化,以适应组织的需要。培训体系要体现公平和权重原则,同时要进行培训的反馈控制,考核培训效果。

4. 制订支持战略实施的管理制度。

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与之相匹配,建立支持战略实施的管理制度。为此,应该做到:(1)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执行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执行的随意性。(2)制度本身要合理,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制度。将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与战略执行有效地联结起来,明确每个部门、每名员工的在战略实施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创建一套与战略实施密切相关的业绩评价标准,强化绩效与回报挂钩的薪酬制度,将执行结果与执行人的利益相联系,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能力。

5. 塑造和培育企业执行力文化。

哈佛商学院通过对世界各国组织的长期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判断组织文化是否会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的唯一准则就是该组织文化是否提高了组织的执行力”。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进而论之,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在执行力文化中,其核心是转变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使之能够切实地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

6. 提升管理者的战略执行能力。

3.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三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40-01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迅猛,电力安全管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了保障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成为关键。对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在电力事业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干扰因素,影响了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1 电力的安全管理执行力概念

执行力通常在管理领域中被认为是利用已有资源达成预期目的的行为能力。在电力安全管理中,执行力就是对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力。执行力可以说是企业对电力安全管理的综合性实力表现,属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执行保障。高效执行力往往能够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实际功效,而低效执行力则恰恰相反,可能达到的效果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所以为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有效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十分重要。

2 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影响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2.1 人员因素

对于人员因素来讲,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执行人员意识问题,其二是人员能力问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不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态度不认真,都将导致安全管理执行程度不到位,无法有效实现安全管理要求。而部分人安全意识淡薄,对很多安全易发事故的隐患排查能力不够,导致隐患扩大,造成事故发生。还有一部分人员的安全管理操作能力不够,技术不够娴熟,对各种电力系统设备的常规操作出现违规现象,导致电力安全事故发生。

2.2 管理制度因素

管理制度在电力安全管理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执行的必要前提,员工必须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所以合理制定明确的电力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能力,确保电力事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执行,电力运行安全、可靠、稳定。如果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员工在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不采纳管理制度,就会导致管理制度成为摆设,无法实现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功效。而管理制度制定水平落后,甚至很多安全管理制度属于很多年以前制定,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执行力障碍。

2.3 结构因素

对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影响管理执行流程,同时影响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从而对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2.4 文化因素

在众多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影响因素当中,文化因素较为特殊。良好的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能够有效扩大执行力作用范围,使电力安全管理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管理执行文化能够加强员工自身安全管理意识,同时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方面的认知,并且也可以提升员工管理责任意识,便员工自主高效的执行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电力安全及稳定。

2.5 监督因素

监督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的最后保障性环节,是确保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程度满足实际需求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更好的督促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提升管理执行能力。

3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措施

3.1 强化人员意识,提升员工操作水平

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员工的自身安全意识和执行意识十分关键。只有员工不断地提升自身和安全意识和具备良好的执行理念,坚持自身管理职责,提升安全管理意识,才能保障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具备更为高效的执行力。在强化员工自身安全意识过程中时常提醒员工,如果一个员工自身没有安全常识和安全意识,那么他就无法保护自己,一个自身都无法保护的员工何谈去保护他人和设备,为了保护自身,他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那就要认真地去学好安规和懂安规,只有学好安规和懂安规才能很好地去执行安规。所以定期开展与电力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总结活动,提升员工执行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强化员工管理操作水平,并对员工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能够有效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提升员工自主执行责任感,才能使员工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获得更好的执行效果。

3.2 强化管理执行制度

电力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执行制度支持,只有合理明确的执行制度,才能保证员工各司其职,使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完成,从而提高管理执行力。而且合理的管理执行制度还能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职位交叉、浪费人力。而且执行制度的建立还能确保管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执行紊乱和执行矛盾,能更加有效的开展电力安全管理工作。

3.3 塑造管理执行文化

在企业制度规定以外,如果能够更好的强化管理执行文化交流,也将大幅度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塑造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建立良好的管理执行宣传手段,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对员工在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流程进行强调,并且宣传管理工作知识,给员工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使员工在进行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时能够灵活执行每一步操作流程,提升员工安全管理执行的效率,有效保障电力安全运行。

3.4 加强监督工作

对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的监督,是保障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进行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对执行主体及执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有效保证执行主体的执行效率和执行质量。确保在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执行主体能够适时、合理、安全的完成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工作针对员工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态度进行评审,对员工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时的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企业制度对员工情况进行考核,使员工在执行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会出现玩忽职守问题,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提供更为重要的管理保障。

4 结 语

总而言之,对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强化是保证电力安全的重要举措。当今时代,要强化电力安全的管理执行力就需要结合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结合多方面考虑,从人员、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机构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对电力安全管理制定细化的强化执行流程,综合性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保障电力实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彦斌,魏蓬.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J].陕西电力,2008,(3).

4.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四

摘 要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是国企管理工作的痼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对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识别,提出了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规章制度 执行力

一、前言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为维护日常运营所制订的各类管理办法、条例等的统称,是用正式的文本形式规定的企业日常运营业务活动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规章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员工工作的基本依据。然而,要想充分利用规章制度的好处,企业首先要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被有效地贯彻执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执行力,不能够有效落地。当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已成为一些企业的痼疾,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以质量管理工作为例,一些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总跳不出周期性质量问题爆发的怪圈,周期性地重复着“质量问题集中爆发质量整顿质量形势平稳质量形势恶化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执行力出了问题,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倘若基本的规章制度都不能有效落实,企业何谈执行力,何谈发展?因此,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应先从规章制度的执行抓起。

二、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存在于四个层面,一是规章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执行方面存在问题,三是监督管不到位,四是企业文化有缺陷。

(一)制度层面

制度不合理或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个规章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企业实际脱节,更新修订不及时,执行过程过于繁琐,不便于操作;二是规章制度缺少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各规章制度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性和一致性,界面不清甚至相互矛盾;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不够严谨和严肃,一些要求频繁更改,让员工无所适从。

(二)执行层面

执行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没有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各级领导对规章制度未能做到常抓不懈,虎头蛇尾,未能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二是对规章制度的培训宣贯不到位,导致员工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到位,进而执行不到位;三是企业内部各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自主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主动的横向协调,不利于规章制度的执行。

(一三)监督管理层面

监督管理层面的主要问题是监督管理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建立监督、反馈、考核机制;二是监督方法欠妥,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奖惩不透明,不公平,不公开;三是对于发现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查找深层次原因并持续改进和完善规章制度。

(四)企业文化层面

未形成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中缺乏强的执行力意识,必然导致员工漠视和纵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行为。良好的执行力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也有助于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为了保证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必须从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监督考核和执行力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制订对策。

(一)有章可循,保证规章制度制订的科学性

规章制度自身的科学、完善和适宜,是其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如果制度本身有缺陷,必将影响其执行效果。在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须重点关注下几点:一是科学合理规划规章制度框架,确保规章制度系统全面,覆盖各管理要素,界面清楚,接口匹配,职责明确。二是保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避免频繁修订。规章制度的制订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合理可行,从而避免频繁修订,保持相对稳定。三是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做到严肃严谨。规章制度应避免要求过高,以免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或者执行过程繁琐,增加成本;同时,不能脱离实际,条款应描述准确,不能过宽,否则起不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只有做到上述三点,才能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宜性,为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打好基础。

(二)有章必循,保证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做事按规章”,是保证规章制度落地的核心。首先,要大力提升企业领导层的执行力。企业领导层决定着企业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决定着部门的执行力。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自身需保证良好的执行力,带头执行规章制度。任何领导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杜绝朝令夕改和违章指挥,且不钻规章制度的空子。在享受规章制度带来好处的同时,还应接受个别情况下因规章制度损失的效率。其次,要精心培育员工队伍执行力。加强规章制度的宣贯培训力度,确保员工理解到位,避免无知性违章;同时,转变员工观念,提升员工能力,使其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避免习惯性违章。最后,要加强业务部门间自主协调机制建设,强化业务职能部门之间主动横向协调意识和能力,确保规章制度在没有高层领导介入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执行,相关机制良好地运转。

(三)违章必究,确保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违章必究,加大违章的成本和代价,是保证规章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偏差。要使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就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增加规章制度执行的透明度。明确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罚标准和要求,形成制度,严格执行。对于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规章制度执行方面问题的,公开给予奖励;对不执行规章制度的,根据具体情况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和通报。二是确定规章制度执行力推进的责任部门,设置专人检查和评价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章制度执行力方面的问题;三是要建立反馈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和通报,加强收集对规章制度的修订意见,借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原理,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开展举一反三,制订改进措施,整改闭环,检查效果,持续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其适宜性,提升其可执行性。

(四)培育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的。规章制度的强制执行最终促使员工产生行为自觉,员工的行为自觉便形成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会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使其与企业的利益相一致,进而提升执行力,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执行规章制度。执行力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力文化建设与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企业文化作为最强有力的支撑,才能确保规章制度得到长久、持续、有效的执行,且执行过程永不走样。因此,培育执行力文化是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基础,也是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5.阻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因素 篇五

阻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因素

一、企业体制问题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

体制不顺对企业执行力产生负面影响。

超强计划性的遗疾是企业执行力阻力之一。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简单机械的重复着生产

职能,完成计划任务,盈利和亏损由国家全部掌控,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执行”观念,从而在员工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被动执行”顽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被推上了市场的浪尖,又由于一些配套改革未跟上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使得国企执行力建设必将走过的一

段艰难历程。

潜规则的广泛存在是国企执行阻力之二。在国企中,由于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相对

于其它性质企业,潜规则要多,并且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比如山头主义、拉帮结派,逢迎领

导喜好,上下猜忌并刻意制造矛盾,用人多看资历少看能力等等。这些在明文后面潜藏的说

不清道不明但又无形存在的规矩,调整着企业的一些正常运行制度,使显规则受制于潜规则,进而强化了国企执行阻力。

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国企执行阻力之三。权力的高度集中给国企带来的负面后果是形成了

不少专于政治而不谙企业管理的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领导层人员,进而强行以人治方式治

理企业,往往造成企业执行力或执行的不可控。这样,资产所有者聘用任命的企业中高层管

理者,即便是恪尽职守的职业经理人,在推行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中,碍于强大的压力,也不

得不顾及所有者(或所有者代表)的一些意愿与利益(尽管这些意愿及利益有时表现得近乎

荒唐)。这样,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当行使企业执行力与这些意愿及利益冲突的时候,多数

情况下,这种执行便表现出一种屈服与无奈,正常经营管理过程发生畸变(通常称变通执行),造成企业令难行,禁难止的困难局面。

二、企业发展战略愿景与经营目标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

因战略策略的不当所导致的执行阻隔,典型表现是企业制订的战略脱离实际,使得战略

执行“悬空”。企业制订战略,主要是为企业制订发展方针、目标,经营管理的办法措施(策

略),企业围绕总体战略制订分战略(职能战略),但由于制订战略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的原因,往往使企业在制订战略与战略规划时,很容易流于形式,脱离实际,随之而来的结果

是围绕这一战略制订出来的经营方针、目标、策略(措施、制度)等,随之变形,执行力受

阻。

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也就是我们通常遇到的“目标明确,措施

有力,但推行困难”这种常病。之所以出现执行受阻,战略目标无法“落地”,是因为尽管有

一套好的方法与策略,但它如果脱离了企业实际,没有和企业历史的、现实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结合起来,再好的战略目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种战

略与策略的失当,方针与目标的虚置,会加重员工的迷茫情绪,对企业未来失去信心。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

三、经营管理者与管理团队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力是企业战略、目标、决策以及管理职能的核心,而付诸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中高层管理者的个人品格、素质、能力等密切影响着执行力的强弱。

企业经营活动往往是通过压力传递的方式把企业战略目标、方针、策略分解落实到各个

环节。压力传递之初必然要考虑传递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如果在中高层这个传递的起点就因

为弱化执行而出现压力不足的话,那么,在此出现的损耗必然在下一个传递环节出现放大效

应,结果是执行阻力在压力传递中逐步加大,而工作、管理的责任压力却逐步减弱,最后可

能还在中间环节就全部消失殆尽,压力传递失败,计划落空。

因此,在推行企业执行力的过程中,塑造坚定强有力的管理者队伍至关重要。

通常说的“雷声大、雨点小”,形象概括了企业执行不力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如果经反复

论证,使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就应该坚定信念,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由此而产生的策略、方针、措施、制度。如果在中高层这个环节上首先出现执行隔阻,给企业造成的伤

害是致命的,深层次的并可能是无法弥补的。这就要求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个

人素质,品格与能力(这里的能力包含决断力、权变力、意志力与执行力)。

四、企业经营业绩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执行力直接影响着企业,但并不是意味着执行力是经营业绩的全部前提,因为企业

经营业绩的好坏还受很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影响。但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好

坏反过来会影响企业执行力。当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时,受冲击的是员工思想与情绪,这种思

想与情绪首先表现在收入降低时的浮躁与激动。

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一直顺利,稳步成长,突然遭致内外部各

种巨大因素影响而导致企业极度困难,这个时候员工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极低(长期在稳定之

中,对困难估计不足或者根本没有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这就容易产生不满或对立情绪,甚至缺乏对困难局面的深刻全面反思,有时还表现出某种过激行为,执行往往受阻,如果这

种情况出现在单个或少数员工身上,矛盾可能会化解,但事实上在这样的企业,表现时常带

有全面性,执行以及执行力受到挑战。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长期处于一种困难状况,长期在一

种“冲出困境,振兴企业”的说教下生存,企业没有彻底关闭,但却长期低迷,企业员工往往

表现是麻木以及无归属感。这个时候企业单靠宏观的目标已经无法对员工产生有效激励,员

工关注的仅仅是当期企业状态。

战略落空以及目标实现成为泡影,导致对企业策略的不信任感加剧,直接影响员工价值

观与价值取向,在企业内部必然形成一股惯性的对抗执行的暗流。这个时候运用强力去制止

执行不力往往会事倍功半,形成更大的执行力阻隔。

五、组织制度的设计与规范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执行的依据与标准,制度的缺失或者放大都会对执行力产生隔阻。这

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制度缺失,没有一整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结果是潜规则充斥着

管理活动的过程,造成企业许多管理活动无法正常推进,因为缺乏文本性的规则,各个环节的执行便丧失了执行的依据与评价标准,而这个时候,往往与之相对立的潜藏的一些惯性潜

规则对执行形成阻力,这种阻力在企业制度不完善和缺失情况下,似乎是显性的并且“合法的”。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积重难返,加之各种观念根深蒂固,要化解这种阻力绝非易事,必须从制度的清理分类,设计建设上下功夫,弥补制度“空洞”,以文本制度强制隔离“潜规

则”,才能逐步降低执行阻力。

同样,制度放大也会对执行带来阻力。所谓制度放大,主要是指企业的制度完全脱离实

际。空洞空泛,没有执行的基础,完全丧失可操作性,或者无法持之以恒执行下去。这样的制度,往往是束缚了制度制订者与执行者本身。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企业有一些看似很严格的制度,从出发点上,从最终目的上,都无可挑剔,奖罚力度不小,但往往不易兑现,缺乏

可操作性。这个时候,执行的过程甚至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过程。正式发布的制度不能有

效推行,执行遇到了制度设计者与管理者自设的障碍,执行遇阻。

六、人力资源因素与用工制度对执行力的影响

执行的过程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人的因素对执行力影响尤其突出。

首先,在人力资源因素方面,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在内部没有合理的人力资

源结构和充分的人才贮备,那么,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执行力肯定遇到较大阻力。

这种状况在许多企业即使是民营企业都通常存在,因为在企业执行过程中,往往碰触到的是

人的利益,整个执行的链条上全部是人的环节相扣,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如果执行遇阻,但又

不得不强力推进的话,很多企业往往是在左右思考权衡之后,放弃了执行或者弱化了执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迁就”,在针对一些特殊技术人才、专业业务关键岗位人才上表现得尤其

具体。

其次,企业在用工上如果没有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制度也会给执特带来巨大阻力。

一个企业,没有对企业员工进出、使用、晋升、降级等作出明确规定的话,那么员工队伍必

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那些在聘用、辞退员工上随意性较大的企业,员工缺乏稳定感与安全

感,归属感,而就业压力又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的话(员工可能在企业执行之初便出现对抗,之后炒掉企业),企业的执行当然会遇到强大执行阻力。

七、传统人际关系与情感因素对执行力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传统人际关系与情感因素对执行力的影响事实上就是习惯势力对执行的影

响。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情感与人际的因素往往优先于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出现相互对立与

矛盾的时候,很多问题总是从属于情感与人际关系。在一个企业也同样如此,特别在创立时

间较久的企业尤其突出: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通过多年的相处共事,建立了

浓厚的感情与交织密布的人际关系,这种感情关系甚至延伸到了企业外部,与企业密切联系

中国最权威的执行力学习门户网站的组织或者个人身上,各种利益与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企业执行力的强大阻力。

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顾及到这些人的情感因素与关系因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执行弱化现象便因此而不断出现,进而逐步加大了执行成本,阻力增大。

八、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设计对执行力的影响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业务流程设计上的不合理与缺陷同样对执行产生阻力。

从组织结构上看,它是执行渠道是否畅通的保证,许多企业,由于组织结构设计上存在的缺陷或不合理,带来的结果是指挥渠道不畅通,有时甚至出现多头管理双重管理的情况,工作责任压力无法正常传递,管理上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快速对责任单位作出准确判断,这就

是通常遇到的责任无人承担的现象。

从业务流程上看,它与组织结构联系密切。组织结构合理或趋于合理了,但是,由于组

织结构的职能(业务)不明确或职能(业务)交叉又较多,也同样会导致业务流程的不合理。

这样,出现的问题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梗阻时,要么无法清晰快速地判断这种梗阻出现的原因,拿出解决的办法,要么就是找出了原因却因为流程混乱,职能职责交叉重叠而使责

任边缘化、模糊化,执行反而丧失了对象和依据,造成企业执行阻隔。

总之企业执行力问题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影响执行力的因素较多,这里仅仅罗列

其中几项主要因素。而影响和制约执行力的因素又是多变的,所以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企业,这些因素也不尽相同,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这里只对执行力影响因素作

6.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六

工作作风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相对来说,工作作风中最需要克服、最需要反对的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系统内开展执行力建设活动,对每一位干部而言,加强执行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根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此改进工作作风,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上下一致、共抓落实。

一、根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一项对推进执行力建设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实质形态

官僚主义是指不作调查研究、脱离社会实践、漠视群众利益、只顾发号施令的工作作风,其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一种内在表现,是指片面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实质内容的一种主观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其实质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与我们党的宗旨、性质背道而驰,必须坚决摒除和根治。作为地税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和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形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开动脑子,认真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把上级的大政方针和指示要求变成自觉行动,扎扎实实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具体体现

一是脱离工作实际。爱说空话,大摆门面,不办好事实事;好大喜功,主观臆断,大做表面文章;只讲面子,不讲原则,喜欢搞个人主义;调研不实,乱拍屁股,乱发号施令。二是群众观念淡薄。老爷作风严重,不依靠群众,不相信群众,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希望什么、需要什么心中无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税企关系紧张。三是报喜不报忧。讲成绩添枝加叶、夸大其辞,讲问题轻描淡写、避重就轻,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突出个人政绩,浮夸造假之风强盛。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税务部门对一些征管资料和数据任意挖补、篡改,掩盖真相,蒙混过关。四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思想观念不解放,眼界思维不开阔,工作方法不科学,局限于老办法、土办法去对待和处理工作和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征纳关系上,压、卡、拖等现象时有发生。五是层层生搬硬套。不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贯彻讲话,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照抄照搬,当“收发室”、“二传手”,徒有虚名而不见其效果。

(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负面影响

一是影响了政策执行。形势主义、官僚主义常常使我们不解下情,不干实事,做表面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二是影响了税企关系。脱离群众,主观武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说假话、大话、空话,严重损害了地税机关在纳税人心中的形象和威

信。三是影响了社会稳定。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掩盖矛盾和问题,都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也都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长此下去必将失去纳税人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二、根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和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原则

(一)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认识。对事物缺乏理性的认识,作决策、办事情要么凭感觉,要么想当然,很难避免不出差错。加强理论修养的关键,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经过自己的理解、思考、感悟,内化为一种自身的素养,变成自觉而不是强加的、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和决策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不解决这些问题,执行力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革除照抄照搬、唯书唯上、一刀切的做法和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税收工作的主动权。

(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创新意识。作为地税系统的每一位干部,改进工作方法必须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防止按老经验办事情,凭想当然抓工作,切实吃透上级精神,摸透基层实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要有序指导,防止打乱仗。二是要直接指导,防止“空对空”。三是要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四是要辩证指导,防止片面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深入企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加强对企业实际困难的帮助指导,真正解决下得去,蹲得住,调查得深,研究得透,落实得好的问题。要少讲客观,少讲困难,多想办法,多下功夫。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工作作风飘浮,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做到落实、落实、再落实。地税工作兼为国聚财和服务企业于一身,要大力倡导讲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深入一线求实,解决问题务实,排忧解难心实,服务保障扎实。只有真正这样做了,才能有效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改进作风,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7.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七

1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基本概念

电力安全关系着我国每一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我国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电力安全管理。要想了解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首先要了解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是指,利用现有的权力实现预期的目标,它是与一定的机构相联系的。就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来说,它是指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安全管理的能力,这也是管理电力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特征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具有强制性、时代性等特征。电力安全管理部门作为我国的法律管理部门之一,有它的强制性,换言之,只有具有强制性,电力安全管理部门才能够更好地处理我国的电力安全问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说到底就是电力管理部门对我国电力的管理,它具有一定的人为性。这就要求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要具有时代性,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推动我国电力安全管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3.1 人员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一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例如人员因素。人员因素影响着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这体现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人员的安全操作上。例如,温州电厂“4.2”人身伤亡事故。2015-04-02,2名施工人员在温州电厂安装湿式电除尘器时从高处坠落。究其原因,工作人员在作业之前没有检查相关设施。因此,电力安全管理部门要想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首先要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电力管理部门人员的安全操作,有些人员的电力操作能力不强,在操作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青海西宁电厂“5.25”人身伤亡事故。2015-05-21,施工人员因绑扎不牢从高空滑落,下方绑扎焊条的施工人员被滑落的焊条砸中头部,1人死亡。这就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人员伤亡。

3.2 监管因素

监管因素也是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检查。相关电力部门要定期检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落实情况。通过检查了解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2)反馈。检查的内容需要反馈,通过反馈能够知道哪里是薄弱的地方,哪里还需要改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还有利于相关制度的完善。

3.3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主要指的是电力部门的文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方面的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将企业文化、部门文化放在首位。而电力部门的文化因素指的是将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文化实际运用到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上。具体来讲,就是电力部门要弘扬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文化,更好地提升电力管理执行力。

4 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

4.1 强化电力安全的思想

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电力安全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员因为没有正确认识电力安全,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思想决定了道路,要想解决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只有从思想上抓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4.2 制订相关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需要以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有制度的支撑,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力系统是经过多年发展而成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制订适合时代发展的政策,将这些政策传达给下一级,下一级要好好学习、研究,从而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记下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电力安全政策。

4.3 塑造电力管理执行文化

文化因素作为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之一,在解决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也应该重视电力管理执行文化的塑造。具体来讲,就是在电力部门塑造电力管理执行文化,将这种制度变成一种习惯,进而变成一种文化。当所有的人都置身于制度文化中时,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4.4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是电力安全管理的监督保障。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就是要检查和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力管理的执行能力。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监督工作可以利用一些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软件。图1为某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软件管理结构。

5 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意义

电力部门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对于推动我国电力安全管理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部门要深化人员的安全思想,提高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让每一个人都懂得安全用电,那么,我国的电力安全管理将会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通过一定的制度建设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国相关法律的建设。建设电力安全管理文化,不仅能够促进电力安全管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部门的人员素质。电力部门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生活安全。

6 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具有强制性和时代性,而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时代因素和文化因素。要想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就要不断深化人员的安全思想建设,塑造电力安全管理执行文化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发展和电力事业的进步,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从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提升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途径等方面入手分析相关内容,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管理评价系统,安全管理执行文化

参考文献

[1]于强.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及解决途径[J].东方企业文,2014(22):185.

[2]朱国武.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要素及解决途径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5(15):67,70.

8.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八

关键词:ASP SQL Server数据库 执行效率 软件因素 对策

ASP是一种动态网页开发技术,网页中ASP代码在服务器端执行后的结果会以HTML格式输出到客户端的浏览器上显示,虽然其执行效率比不上ASP.NET,但因为ASP具有简单、灵活、易学、易用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站、个人网站、电子商务网站、Web应用系统等网站系统开发中。

制约ASP页面代码执行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网络、Web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等的设置和配置,但这些大都与硬件相关,而一些软件因素,如页面设计、程序设计方法、SQL Server数据访问方法也能影响程序的性能:好的设计、访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有时在同等条件下只要稍微改变一下,代码执行效率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1 影响执行效率的软件因素及对策

ASP页面代码通常由HTML代码和ASP代码组成,影响ASP页面代码执行效率的软件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HTML代码的执行效率、ASP代码的执行效率、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1.1 HTML代码

HTML代码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个ASP页面代码的执行效率。影响HTML代码执行效率的因素不仅包括客户端计算机和它的网络带宽,而且HTML页面上的一些常见因素也会影响其执行效率。

1.1.1 图像、动画和框架因素。在HTML页面中使用图像和动画的原则是:按需使用,能不用的尽量不用。因为,如果页面包含多个图像和动画,那么当浏览器请求页面后,将要多次向Web服务器请求调用图像、动画,这显然会降低页面的加载进程,影响执行效率。使用框架的情况也和图像类似。

1.1.2 表格因素。应尽量避免使用表格布局,而用符合Web标准的主流的DIV+CSS方式布局[1],可极大地提高HTML执行效率。即使要使用表格来呈现数据,也要尽量避免使用多个表格和嵌套表格,过多过复杂的表格会大大降低HTML的执行效率。

1.1.3 多余的标识符。多余的标签会使页面解释时花费较多时间。例如: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很显然,可以对

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代码如下:

项目名称负责人

1.1.4 过多的注释。应减少不必要的注释,这将会减少文件的大小,也就相应地提高了页面的加载速度。

1.1.5 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插件(如Java Applets),而用相关技术来代替,因为插件的执行时间较长。比如当我们用Java Applets处理动画时就可用Gif动画或者Flash来代替。

1.2 ASP代码

提高ASP代码的执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2.1 避免在同一页面中使用多种脚本语言,如vbscript、javascript。因为混用多种脚本语言后会使得Web服务器不得不加载多个脚本引擎逐个解释,这势必会影响脚本执行的效率。

1.2.2 避免包含ADOVBS.inc文件。因为Microsoft提供的ADOVBS.inc包含了270行代码,这些代码定义了大多数的ADO属性常量。应通过其它方法访问和使用ADO常量,比如适度地注释或直接将需要用到的常量从ADOVBS.inc文件中直接拷贝到页面内。

1.2.3 尽量把对象变量转换成本地变量,因为读本地变量比读对象变量要快很多。比如,如果要多次访问myobj.value及rs("author"),不妨先将其赋给一个变量:myvar=myobj.value及吗author=rs("author"),再在程序中使用myvar、author。

1.2.4 当使用VBScript 5.0及以上版本时,尽量使用With... End With语句来简化对同一对象不同属性或方法的多次访问,这也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

1.2.5 尽量多使用存储过程,少使用include文件。因为一旦建立了一个存储过程,就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的应用中进行调用,甚至是在不同服务器上的应用中进行调用,如果把所有的代码都放在Include文件中,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比如,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常使用ASP来生成选择省份等的列表,即创建生成这个列表的函数并把它们保存在一个Include文件中。然而,ASP需要额外的时间在服务器上加载并处理这些Include文件,此外,每次生成一个选择列表时,服务器都必须加载整个Include文件。但是。如果把函数中的代码放在存储过程中,让存储过程返回一个包含全部选择列表元素的单一变量,然后把这一变量返回给HTML的Select语句,那么这将会提高效率。

1.2.6 多使用已编译的组件。相对解释执行的ASP代码,编译过的组件肯定会更快一些[2]。

1.2.7 减少脚本中服务器端与前端的切换。比如:<%=var1%><%=var2%>,应改为<%=””& var1 & “”&var2 & “”%>,因为ASP遇到一个脚本时必须在服务器端解释再发送到前端,频繁的切换也会使速度大减,特别是在循环语句中尤为明显。

1.3 数据库访问

在ASP中,相当多的应用与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有关,因此提高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的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ASP的执行效率。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分开,这肯定能够提高速度。

1.3.2 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比如在经常用于查询的列上建立(组合)索引等。

1.3.3 访问数据库是最消耗时间的,因此应灵活地运用存储过程,尽量少用多条动态的SQL语句,因为存储过程是预编译的,首次运行时查询优化器会进行分析、优化并会存储在系统表中,而SQL语句每次运行时都要编译和优化。实践证明,数据量越大,两者之间的执行效率差别越大,况且使用存储过程还能减少网络流量[3]。

1.3.4 如果ASP页面中只使用一个记录集,那么可直接把数据库连接串赋给记录集的ActiveConnection属性,而不必先创建一个单独的Connection对象再将它赋给Recordset的ActiveConnection属性。此时,虽然Recordset对象仍旧要创建一个连接,但这时的创建是在高度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同一页面内要用到多个记录集时,可创建单一的连接对象并通过记录集的ActiveConnection属性共享它。

1.3.5 相比从Connection和Command对象创建记录集的方法而言,通过ADODB.Recordset类实例化记录集将会使页面开销有所下降,并且可以获得最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1.3.6 要更新数据记录,应盡量使用Connection或Command对象执行Update、Insert Into等指令,少用Recordset对象的Update、Addnew等方法。对于单条记录的更新,两者差别不大,但在批量更新数据时将使执行效率提高数倍。

1.3.7 使用适合于处理任务的最简单的游标类型和记录锁定方式。与“只能向前”类型的游标相比,所有其它的游标类型都需要额外的开销,况且,这些游标在循环内一般也要慢一些。因此,永远不要认为“有时候我会用到动态游标,那么我就一直使用这种游标吧”。同样的看法也适用于记录锁定方式的选择。

1.3.8 分页显示时应针对不同的数据量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页技术。

2 结语

本文讨论了影响ASP页面代码执行效率的软件因素及提高效率的一些对策,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对策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ASP动态网站或应用系统,对不同的ASP应用要采用不同的对策,以期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伯峰.网页设计与制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吴贵山.基于改进ASP设计的提高执行效率探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8-10.

[3]王启才.使用存储过程提高ASP的数据处理速度[J].电子商务,2010,(2):61-62.

作者简介:

蔡伯峰(1967-),男,江苏泰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为副教授兼工程师。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多年来一直在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学管理及Web应用软件开发工作。研究方向:软件开发。

9.雪线的影响因素 篇九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递减。

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2.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①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③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②青藏高原境内雪线海拔高低相差很大,大体上有从边缘向内部、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的趋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雪线高度为4500~5000米,至高原内部,中喜马拉雅山北翼、冈底斯山等雪线高度为5800~6000米,珠峰北侧东绒布冰川及羌塘高原西部昂龙岗日雪线高度达6200米,是北半球分布最高的雪线。

③阿尔卑斯山北坡为背阴坡,蒸发弱;北坡又是迎风坡,大西洋水汽在此产生了大量的降水。因此,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较低,南坡雪线较高。

10.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篇十

关键词:人民法院;执行难;传统因素;诚信机制;法制法规

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可是在法制建设的发展过程当中,诸多问题与困难也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些问题当中,法院执行难便是一个“长久性、难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便以此问题作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传统因素的探寻以及对现状的分析,希望能提供一些相关的可实施策略。

一、我国法院执行难的历史传统性因素

目前,造成我国法院执行难现状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历史传统因素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历史传统因素也包括了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法制因素两大方面。

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一直都主张社会安定和谐,没有诉讼的发生乃是他们所追寻的理想境界。孔子曾经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与别人的目的一样,根本思想在于使诉讼再也不发生。”正是因为众人所崇尚的思想便是没有诉讼,那么诉讼数量的多少便成为了当时考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故此,官员审理案件不再严格依照法律执行,而是将法律当成社会安定和谐的一种使用工具了。除此之外,在诉讼的程序当中,很多内容都是用来阻碍当事人来进行诉讼的,这便会造成民众们畏惧诉讼,甚至是厌恶诉讼。

而在历史传统中的法制因素中,因我国长期将法律作为儒家道德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一种辅助工具,所以法律以及司法裁决在民众的心中并没有树立起应该得到的地位,这也成为了阻碍法律执行的一大因素。基于我国古代一直是维护家族核心的一种社会结构,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更看中刑事案件,对于民事案件则看轻许多,这便导致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传统当中,“刑”便等同于“法”,刑罚体系制定森严,刑罚也非常残酷,而民事的私法方面便设定的非常泛泛。这种古代的重刑轻民的法制模式也造成了人们对法律一直抱有一种非常畏惧的心理,这也是导致今天法院执行难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我国法院执行难的历史传统因素得出的现实启示

1.应当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

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若想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首先要让广大公民群众改变对法律的现有态度。整个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到完善法律制度的步伐之中,应该将传统中的权力大于法律的思想完全摒弃,在社会当中建立起一种法律为尊、依法治国的新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整个社会的运转都应该进入法治的轨道,人们也应当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如此法院在执行工作的时候,其阻力自然而然会大幅度地减少许多。

2.应当提高司法裁决的权威力度

法院执行工作当中主要是针对于司法裁决的执行,而司法裁决的权威高低势必会影响到法院在执行工作时所遭遇的阻力大小。提高司法的权威性,一方面是要提高司法机关与司法人员自身的权威,另一方面则是要使司法裁决本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真正地使司法裁决成为可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裁决。

3.应当建立起执行监督的机制机构

应当加大执行监督的有效力度,相关执法部门应当在执行过程当中实施好法律的监督作用。在当今体制之下,出现法院执行难这一问题,其一是因为法院目前的执行力度不够;其二是因为许多债务人在执行债务偿还的时候真的有很大的困难。这些实际的原因都会造成法院执行难。所以,法院应当在执法过程当中加大实施监督力度,将审判与执行全部列入检察院的监管范围之内,执法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合作,双管齐下,从根本上改变法院执行难的现状。

4.应当建立起健全的执行性立法

依法治国首先应当有法可依。就目前的执行现状而言,我国并不曾建立专门的执行法规,只拥有与其相关的规定及司法解释。那么在法院执行受理的时候,其执行手续都无据可查;受理案件的时候,执行方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故此,法院欲改变执法难的现状,便应当根据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建立起完整健全的执行性相关法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执行难”这一问题已然成为了司法领域中久治不愈的病。所以,解决法院执行难这一问题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并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务必要建立起解决执行难的长足机制,采取有效的革新措施,使执法部门的工作能够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有效策略终会被我们掌握,而这一顽症也终将被解决。

参考文献:

[1]王艳军.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思考及对策[D].河北大学,2011(06)

[2]黄松有.当前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2006(06)

[3]何世川,韦吉莉.试论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J].西部,2010(12)

[4]张占甫.法院执行难的历史传统因素及其现实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8(12)

[5]魏长青.破解执行难之探讨[D].山东大学,2007(03)

上一篇:烈士活动方案下一篇:有关走访困难户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