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经济状况(精选16篇)
1.现在的经济状况 篇一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
前言:
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充分的了解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了解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个方面的知识,学校特意组织了这次“万民学子下鄱湖,国家战略献智慧”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下到群众基层,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关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切实问题。
时间:
7.23-7.26
概况: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一个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正文:
江西提出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发展思路,是以该省辖区内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环绕湖区有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5个设区市,具有构建城市群的多项有利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范围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以县域为单位,大体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0县区,景德镇市4县区,鹰潭3县区,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3县,抚州市的东乡县共30个县市区。这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基本区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可以扩大辐射到上饶、抚州、宜春市的其他部分县市。但近期范围不宜扩大过多,以保证中心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密度和辐射力。
为了落实学校的“万民学子下鄱湖,国家战略献智慧”的大学生暑假“三下乡”主题社会时间活动。我参加的这次九江市浔阳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暑期调研活动。通过了这3天的实地调研,我们脚踏实地了走访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基础民情,以及当地老百姓对我们讲诉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结束了这为期3天的实地“三下乡”调研,我感触良多,同时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国家把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
九江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中的一份子,它的发展坐标又是什么呢?
九江需要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九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2008年全国的城镇化率是45.68%,江西的城镇化率是41.36%,鄱阳湖经济区的城镇化率还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然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现代城市物质、技术、人才及文明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现代新农村全面建成的过程。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不是传统的以城市利益为主体、较少考虑农村甚至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旧的城市化道路,而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势互补共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谋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乡村居民提供大致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2、环湖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昌九工业走廊的沿湖县经济发展强,而纯临湖的鄱阳湖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滞后,开发程度偏低,占我市湖岸线2/3的星子、都昌均为省级贫困县。
这2个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老百姓缺乏致富手段,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
3、沿湖居民贫困程度高。因血吸虫和捕鱼时间短等因素,沿湖居民相对贫困。
4、鄱阳湖开发保护资金严重不足。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环境,沿湖地区升级替代产业的发展步伐还不快,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缓。
5、环湖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公路网络不完备。各县内部沿湖地区公路路网不完备且等级差,星子与都昌多宝等地隔湖相望没有公路相连,共青与星子苏家垱公路没有连接。永修至吴城是季节性的过水路。这些都影响当地人员的便捷通行,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加强环湖内部经济联系和推动湖区社会经济发展,修建环湖高等级公路势在必行。同时,为了利用水上资源,发展物流业及旅游业,环湖各县要改造和新建货运和客运码头,改造航道,提升水上运输能力。沿湖各县目前还没有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场。
6、沿湖乡镇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都昌县、星子等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农业和渔业占主导地位。
7、沿湖旅游业没有形成整体联动效应。沿湖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交通条件制约和体制等原因,石钟山、星子温泉、都昌老爷庙和永修古镇吴城、共青城等以湖区为核心的旅游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线路和品牌,综合效应低。湖区水上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还没有形成。湖区独特的江南沙山旅游有待开发。
8、鄱阳湖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人口结构正在面临着重大转型。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人口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劳动力的流失,加之人均占有土地少,耕作农业变得无利可图。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江西农村大量土地处于低产率运作状态。
9、失地农民问题。该是中国城市进程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城中村”是江西已经城市化的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最后堡垒。
面对如此多的的问题,同时九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同样有许多可以利用的优势和很大的发展潜力。
1、广域开发条件优越。环鄱阳湖区位于国家主要开发轴长江开发轴和京九开发轴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铜九铁路、昌九、九景高速公路和计划中的九景衢铁路纵横交错。对外通达能力跨上新的层次,区外交通发达。
2、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4、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鄱阳湖是从中原进入江西的要道,对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事故传说、名人轶事、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
5、发展水上物流业潜力巨大。鄱阳湖水资源丰富,通江达海,如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能实现,将再现鄱阳湖水上运输繁荣。
利用如此之多的有利条件和潜力,省政府已确定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强化三带,构进四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对应省提出的“三带”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从国土开发空间布局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内核区域,中核区域和外环区域。内核区域为湖内部水域、湿地,中核区域为沿湖乡镇,外环区域为县城及市(区)等。
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以生态为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相应产业功能定位可为:内核区域以湿地保护、水产业、物流业及观光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中核区域以现代农业、生态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导,外环区域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产业发展重点:立足于环湖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现代教育产业和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
工业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鄱阳湖区风力资源,湖区有1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造船业。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提高工业在本区经济中的比重,培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稳步发展。不断完善环湖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全面提供工业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集群化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商贸会展业、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业、金融保险、楼宇经济及服务外包业等现代服务业。
(二)加强宣传,联合做强旅游业
组织精品旅游路线,高规格、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开发风力发电场、江南独特沙山沙漠风光和水上游乐等新型景区,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建立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在九景衢铁路都昌段取名为鄱阳湖站,开设鄱阳湖论坛,加大鄱阳湖宣传力度,同时,争取鄱阳湖博物馆项目落户九江湖区县并启动建设。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挥鄱阳湖大型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加快渔业发展。按照全面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渔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的要求,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调整林业经营结构,保护生态公益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草山坡草洲潜力,发展草食家禽养殖。配套建设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根据保护生态的要求,大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减少农业及渔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沙山治理和水土保护工程,植树造林,兴建生态公益林。
对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的和谐发展,我有以下建议:
1、针对鄱阳湖区的特色和建设目标,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突出三个方向: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约化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小城市集中。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是谋求聚集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城乡一体化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为实施路径的起点,引导产业走集约化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产业聚集过程同时也是人口聚集的过程,是市场购买力聚集的过程,是第三产业市场发育扩张的过程,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为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扩大城市就业机会提供空间依托。引进市场机制,促进农业企业及农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是江西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2、启动环湖高等级公路建设。湖区内部缺乏高等级公路,制约经济发展。为加强湖区内部经济联系,促进沿湖及湖区旅游业发展,环湖高等级公路建设十分必要。
3、启动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鄱阳湖水位不确定,导致干旱及湿地面积减少和影响血吸虫病防控。根据候鸟宜栖息的最佳环境为水位14m左右(吴淞高程),并考虑鱼的回游及生态影响,科学选址,规划生态水利枢纽工程。
4、建议国家和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保护鄱阳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省政府确定了“三带”和四区。沿湖核心部分属生态保护带和生态恢复带,在这一区域,工业项目准入门坎势必高,对这一区域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鄱阳湖上游地区南昌、赣州等地区是工业污染的来源地,保护地区及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体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国家要加大对鄱阳湖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5、加大环境保护支持力度。沿湖各县(区)建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场,为保护环境,强化工业达标排放,便于集中处理,各县(区)须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场。希望国家、省加大对沿湖县(区)污水处理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
6、充分把握国家政策,促进湖区经济发展。九江享受中部崛起的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修水、都昌、德安三县享受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利用这两个政策平台,提升产业结构,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利用优质油菜基地政策,发展都昌、湖口、彭泽、九江县等县油菜生产。结合省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争取更多生态县和生态工业园创建项目。
总结:
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活动,是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去的迫切需要,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但是我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个祖国建言献策,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2.现在的经济状况 篇二
真正的恐惧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 而是调动你的想象力, 自己吓自己
史铁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四肢健全、可以随意奔跑的时候, 常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有一天, 突然瘫痪了, 坐在了轮椅上, 这时候, 抱怨自己怎么坐在了轮椅上, 于是怀念起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 这时才知道那个时候多么阳光灿烂。又过了几年, 坐不踏实了, 长褥疮, 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 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那么的不痛苦, 那么的风清日朗。又过了几年, 得了尿毒症, 于是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 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又过了一些年, 要透析了, 不断地透析, 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于是怀念刚得尿毒症那会儿的时光。
所以, 史铁生说, 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 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
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较什么劲呢?未来的还没有来, 焦虑什么呢?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恐惧吗?真正的恐惧不是血肉横飞的画面, 而是调动你的想象力, 自己吓自己。
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了每一天, 明天就会不错;如果我们的生活非常功利的话, 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你越拥有一个完满的过程, 你就越有可能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
3.“期望经济”时代为何是现在? 篇三
改变正在悄无声息的到来。人们常说:墨守成规意味着死亡,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而在今天的商业领域也存在一个窘境:消费者的真正期望变得不可预期。
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不再轻意对一个新产品感到吃惊。相反,消费者却会因为某个小小的需求没有满足而感到极为不爽。尽管消费者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细分和多元,但都有一点是共通的:不断提高的期望值,更高水准的消费体验,逐渐渗透到商业的方方面面。
“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人会对这一点感到奇怪。今天的消费者从不满足于他们已经拥有的哪怕是最好的东西,反而不断去寻找更新鲜、更快速、更便宜、更刺激、更好玩的事物。回到基本点来分析用户期望的变化和内在的动力,推动用户对品质追求的力量是技术的进步、消费场景的变化和信息越来越透明化等这些都会让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新性产品的期待也变得越来越高。
那么,在这个“期望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趋势和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我们才能打造出让市场认可的产品,并为企业带来产品驱动的增长力量。
4.现在的经济状况 篇四
06.10.8 周日(5、6节)
计算机一年级英语第一单元课后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同学们学会运用祈使句
二、教学重点:祈使句、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练习中出现现在完成时句子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讲grammar I练习题(15分钟)
(1)引入:举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的习惯引入祈使句。(7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跟对方说话不一定都要用你“开头”。比如:我们会说:“把你的手给我”而不用说:“你把你的手给我”。我们通常是把主语你给省略了。那在我们的英文当中,也同样,当表示命令、请求活劝告时,通常把主语第二人称省略了,这种句型在我们把它叫做祈使句。
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一个句型就是祈使句了。祈使句有以下的特点:(1)肯定句以动词原型开头
(2)否定句直接在动词前加do not
(3)句末用句号或是感叹号结束
例如:把你的手给我。怎么翻译呢?
Give me your hand.否定式:Do not give me your hand.Look out of the window!Do not look out of the window!(2)解释单词的意思(3分钟)(3)和同学们一起做练习(5分钟)
提问两位同学
(二)讲解grammar II练习题(15分钟)
(1)回顾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10分钟)
时态的回顾:
过去
现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将来 A、一般现在时
定义:表示经常性、习惯性或永久性的动作。例如:他每天都去上学。He goes to school everyday.特点:时间状语:every day(month, year), sometimes, always, often, usually, in the morning, at night.注: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he(she, it, his brother)时,谓语动词词尾要加s(或-es或-ies),形成动词的单数第三人称形式。
B、现在进行
定义: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例如:他正在听老师讲课 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特点:现在进行时由is(am,are)+ doing构成,表示此时此刻或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
C、现在完成时
定义: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的事情“表达已经的意思” 例如:我已经去了过北京。
第三次课
06.10.8 周日(5、6节)
I have gone to Beijin.特点:havehas+过去分词。常用的时间状语有: already, yet, ever, never, just for+一段时间,since+时间点等
(2)做练习题1、2、5、7、9(5分钟)(3)剩下题目作为课后练习
(三)对vocabulary的答案,不详细解释。(3分钟)
(四)对applied practice I II 练习答案,不详细解释。(4分钟)
(五)总结(2分钟)
5.现在的初中作文 篇五
的确,现在和将来对我们都很重要的,但有时也是很残酷的,把我们的将来给捏碎了。
关于现在,我们都有激情和理想,都要奋斗,都要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实实际际地过着每一天,没有存在太多的幻想,该奋斗时就要奋斗,该有激情时就有激情,通过将来的道路就必须要通过现在这条小路,将来的将来,现在也将会变成过去。
关于将来,我们没有太多的烦恼,有的也只是美好憧憬的向往和飞向梦想的激扬,不会想到自己将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遇到什么样的人,不会去想会有什么考验我,保持着最真实的希望和激情。
汶川的孩子们,他们也曾为未来憧憬过,也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他们奋然前进,努力读书。但一次的大地震中,也把他们美好的将来也给震碎了,在他们的将来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要面临着一个如此的大灾难,站在生与死的界限中。
将来,它只是一个虚幻,我们不知道是否会拥有着将来。
现在,没有过多的犹豫,我们应要更奋然前进,因为在将来的将来,它会同样成为生命的过去。现在的所有都不要太苛刻的选择和追求,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那都是我们生命所谱写的。
6.现在的自己作文 篇六
有些人总抱怨自己生错了时代,认为这个时代有太多的问题。然而,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完美,再上等的璧玉也总会有瑕疵,只是取决于你的关注点在哪里,如果一直盯着瑕疵看,小小的瑕疵就会被无限放大,再美的东西也不会觉得美了。当代社会总体上是很美好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家庭吃穿不愁,不像几十年前,解决温饱都还是个问题。民族文化素质也在逐渐增强,九年制义务教育让家境贫寒的孩子也能读得起书。以前一个村子里出了个大学生都是件很稀奇的事情,很多人目不识丁,而现在随便一个单位招聘都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如今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而倍感自豪。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老龄化、国民素质不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否认、不逃避。因为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时代,纵然是国力强盛的唐朝,到了晚期,也只能处于国破山河乱的困境中。但就算现在有诸多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直面问题,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这些问题就一定能解决。现在它们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多项政策已出台,如果我们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就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7.武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下) 篇七
1、对于传统武术的界定
并不是过去所有的武术形式都能叫传统武术。个人认为, 所谓传统武术, 就是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 以套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武术流派。除了现代竞技武术以外, 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没有套路形式, 当然是武术, 但不是我们界定的传统武术。今天我们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参加传统武术比赛自己编的套路, 应当也不是传统武术。自己编的套路为什么不能称为传统武术?如果根本不了解传统武术, 将传统武术的一招半式融入到现代竞技武术中, 是不能叫传统武术的。
2、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
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过程中, 如果子代表达了亲代的基因就是遗传, 子代具有亲代没有的基因就是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 决定物种特性的基因就是核心基因组, 在物种中具有保守的特性。那么传统武术的核心基因组, 或者说核心特征到底是什么?传统武术的核心基因组就是传统武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也就是从格斗或技击技能升华为武术的过程中, 武术独特的文化个性, 可以表述为, 以技击表意为基础, 以套路为形式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系统性。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 就是优秀的老武术家练武术时我们看到的, 让我们身心充满愉悦的那个“味”儿。我们今天的武术运动员经过专业的训练, 其动作的难度、协调性、平衡能力、速度等远远超过了传统武术家的平均水平, 但是仍然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 为什么?少了点“味”儿。因此在我们将来的竞技武术规则的导向中, 一定要突出对于武术核心特征的表达。
重视传统并不代表反对创新, 相反, 传统武术必须创新, 但是创新不能以改变核心基因组为代价。诸如袁隆平的水稻, 杂交稻、超级稻是优质的产品, 但是能遗传水稻的核心基因组仍然是保留在野生稻中。野生水稻比杂交稻、超级稻更有遗传学上的意义。最近几年, 谭盾的音乐在国际上非常有影响力, 谭盾在对原始舞蹈、音乐尤其是傩戏研究的基础, 借助西方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音乐的魂, 是相当成功的。武术无论怎么变化, 传统武术的魂不能丢。
3、武术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时代的变迁, 传统武术的生存环境与一百多年前相比,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武术作为一个整体, 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生存了。传统武术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部分, 比如说太极拳, 今天得到了比过去更好的发展。传统武术中的大部分呈现出萎缩的态势, 有一部分根本没有人学, 老拳师自己无能为力, 地方政府也不重视, 随着近年来一些老拳师的去世, 部分优秀传统武术技能已经灭失, 有很大一部分处于灭失的边缘。对传统武术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将成为我们这代人的重要职责。如果传统武术消失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很难对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后代交差。
如何保护传统武术?首先从思想上要给予重视。在具体的做法上, 保护和传承要同时进行。第一步, 要想研究整理, 必须做好文字记录和音像保存。第二步, 要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在这方面, 除了依靠民间的力量外, 还需要从政策层面引导。诸如现在专业队的传统武术比赛, 一定要是有传承的套路。传承, 就是要有师父, 没有师父就不能叫传承, 没有传承就不能叫传统。另外, 传统武术必须进入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领域。
五、武术的生态环境与发展动因的变迁
1、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武术生态环境的变迁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 大规模的全国性战争和局部小规模的战争在时间上占了很大比例。基本上在30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 都要经历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在冷兵器时代, 格斗技能是重要的战争手段之一。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鼓励民众习练武术, 甚至采取武举的方式选拔军事人才。文武两道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
在中国历史面临当代的转型之前, 社会长期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 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然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下, 农民主要是通过耕作来获得粮食和必要的副食, 城市居民人口数量较少, 主要是从事一些简单的贸易。
在这种社会生态环境下, 人们有大量的闲余时间, 娱乐活动又非常缺乏, 也使得人们将武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健身手段和娱乐方式。
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 武术作为一种主要的军事技能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在时间即金钱的理念下, 人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牟取经济利益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娱乐手段和方式不断多样化, 有更多的时尚娱乐吸引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下, 专门从事武术训练和研究的人比例越来越少, 并且越来越专业化和职业化。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也越来越少, 一些流传范围小、影响力小的拳种甚至很难找到下一代的传承人, 呈现不断萎缩的状态。同时,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在对科技依存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人类自身的体能和体质明显降低。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压力, 使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像传统社会那样能够心平气和。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 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政府和人们的视野。在现代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 武术在不断存在的挑战面前, 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武术发展动因的变迁
从广义的武术来说, 在传统社会的生态模式下, 武术与军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军事格斗术是宋明以前武术存在的主要形态。套路武术形成以后, 军事格斗术由写实转向表意, 武术格斗由血淋淋的战场屠杀手段, 转化为充满激情的对于格斗想象的表意。
传统社会生态模式下, 武术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个:一、军事格斗的需要。拥有高超的格斗技能, 不仅能够在战场拥有较大的生存机遇, 也更容易建功立业。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立的武举, 又为军人和非军人提供了博取功名的机会。二、看家护院的需要。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 自然村落不时要面对流寇和盗匪的骚扰和打劫, 村民们有组织的武术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家园的作用。三、娱乐的需要。以节庆庙会为代表的娱乐活动, 是传统社会中的主要娱乐形式, 武术和以武术技能为依托的龙狮表演, 成为娱乐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 武术发展的动因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兵器时代结束后, 战争的主要对抗形式已经不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搏杀, 而是枪炮甚至导弹的对攻。高超的格斗技能不是军人建功立业的主要手段。在和平安定的法制环境下, 社会的稳定主要依靠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法制约束, 人们对于武术的需求主要来自自身身体健康的需要。
六、现代社会武术价值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1、武术社会价值的位置迁移
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 武术主要具有三大功能, 即防身、健身和娱乐。在传统社会中, 武术社会价值的位置排列顺序是:防身—→娱乐—→健身。无论是战争还是自身的需要, 武术作为技击技能的主要承载体, 其防身价值是具有突出位置的。作为防身手段的展现方式, 在很多娱乐场合, 高水平的武术表演能够博得人们的喝彩。健身以及附属于健身的养生修身功能, 只是一小部分贵族阶层衣食无忧的人生追求。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军事形态下, 虽然武术的整体价值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但是价值的位置发生了重要迁移, 其顺序转变依次为:健身→娱乐→防身。人类长期梦想的丰衣足食, 目前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现实, 为金钱而忙碌又让很多人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 追求健康, 回归自然成为富裕以后人们的强烈欲望。与其它西方体育项目相比较, 武术更强调全身整体的运动, 并通过这种运动提升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其健身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知。武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其理论融入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 其运动形式又深受中国艺术的影响。因此, 研求武术理论的过程, 也是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自我境界的过程。在未来的社会中, 武术的健身及修身养性的功能将会提升到价值的第一位。随着冷兵器退出历史的舞台和人类社会法制的健全, 武术的防身价值将会退到末位, 只能在军警格斗等极少数领域发挥作用。通过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 武术娱乐会以新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2、武术发展要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选择
主流社会应当是这样两部分人, 一是经济相对富足, 其社会阶层控制社会财富的比例占大部分;二是经济条件相对一般, 但文化素质和修养品位相对较高。近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文化在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现象, 就是中国武术的代表性拳种太极拳正在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 西方国家练习太极拳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并呈上升趋势, 一些在西方国家练其它武术拳种的教练也纷纷改教太极拳。西欧和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对太极拳健身价值的研究, 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日本目前有数百万太极拳爱好者。据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介绍, 2009年7月, 日本国会有57人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之所以受到欢迎, 是因为太极拳优秀的健身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未来社会中, 武术要主动去适应主流社会, 而不是主流社会来适应武术。
3、传统武术应当进行现代化改造
现代化不等于竞技化, 现代化更不等于西化。武术的现代化应当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类科技的成果, 在把握传统武术核心特征的前提下, 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武术理论和技术体系。优秀的传统武术产生于中国传统社会, 随着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和文化的国际化, 传统武术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情况, 传统武术的现代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就像上世纪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压制下, 武术竞技化是一种必然选择一样。现代化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 既要对传统有深刻的把握, 还要对现代人类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 更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现代化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工作, 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并且期间还需要有大的战略眼光的武术家。
4、武术要走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之路
我们必须承认, 目前世界文化的主流仍是西方文化。产生于西方文明之下的工业化给世界带来了人类文明史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的结果我们可以先放下不予评价, 工业化的影响力我们必须去正视。工业化的基础是, 标准化规范化之下的产业化。24式太极拳, 是我国政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对于太极拳标准化的一个初步试验。就是这个简单的太极拳套路, 日本的太极拳爱好者中90%以上都在练习。这就是标准化的力量。武术的标准化与保护传统武术的多样性是有矛盾的, 在推动标准化的同时, 必须考虑对于传统武术多样化的保护。
标准化规范化是武术发展的基础, 不是目标, 武术要产生更大的影响, 必须进行产业化。除了竞赛和武术用品的产业化以外, 更重要的是培训的产业化。
5、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武术的民族化特性是毋庸置疑的, 民族性只是世界性的前提, 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强大, 中国文化必将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武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身体文化的运动方式, 形式上没有意识形态的外衣, 优秀的健身方式非常容易被世界主流社会所接受。同时, 武术理论又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武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式思维方式对世界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从1982年国家体委提出武术走向世界的口号以来, 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些国际影响。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步伐, 武术的国际化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8.错过的现在 篇八
去法学院办手续,去得晚了,到时人家已午休,师生们拿着饭盒三三两两地往外走。半路上就开始下的雨,此时愈来愈大,看着人家花花绿绿的伞,沈蔷后悔没听天气预报。从包里翻出几块不知哪天搁进去的巧克力,凑合着当午餐了,而长廊的玻璃墙上有教师简介,也能消磨些时间。
不过是随意一瞥,视线却被锁定在第二排左首。黑白照,梧桐树下,穿深色风衣的男人微笑着,目光温柔而深邃。沈蔷心里激灵一下,这么多年,她梦里也有一个男人这样笑。
母亲病重5年,她悉心照顾,辛苦不敢说,世态炎凉,她也不敢有抱怨。而今面对一张陌生人的照片,她的委屈却汹涌而至,泪一滴滴落下来。
走廊那头传来脚步声,她视线并未移开,这里没人认识她,她不过是一个在职进修生。来人站在她身边,也看墙上照片。片刻那人离开,她还在看。
照片上的男人有名字,沈立行。
到上课时间,走廊的人多了,她往办公室方向走,却听有人喊,同学你的伞。玻璃墙下是一顶蓝色雨伞,她想起来,刚才旁边好像还有一个人。
晚上通电话,好友乔翘笑她,28岁了还没爱过,却突然被一张照片动了凡心,这种事也只有你沈蔷才有。
再见沈老爷
一周后开课。同桌女孩问,上不上沈老爷的课?我帮你占座。
沈老爷就是沈立行,四十几岁,在国外待过,又办了间大律所,男生女生都视他为偶像。他教西方法律思想史,选修课,却场场爆满。
犹豫半天还是去了,在最后一排坐下。替她占座的女孩,拿数码相机给她看,这就是沈夫人,沈老爷讲座时我拍的,漂亮吧?名字也好听,叫周美烟。
那堂课讲了什么,沈蔷一点都没听进去。她只看着他的脸发呆,若人有前生,她笃信她的前生与他相熟。她刻意不想周美烟。
课后他被学生围住,沈蔷望了望,却见他正越过人群向自己这边看来。他不过随意一瞥,她这边就乱了,匆忙收拾笔记离开。
大学时,沈立行有女友的,周美烟是后来出现的,是当时校长的千金,三角恋中胜出。当年沈立行出国读书,后来回国创业,个人有才自不必说,周家出力大半也是不争的事实。好在郎才女貌,倒也没有闲言。周美烟才是他最佳的伴侣。
廊桥下的你和我
周五,课后她拿伞去法学楼,想交给办公室,偏偏人家内部学习,只好又拿伞出来。太阳有点毒,她顶着那把大伞闲逛,无意间看见电影宣传海报,索性跑去电教室看《廊桥遗梦》。
是老片子,看的人并不多。
散场时,她还在电影的悲伤情绪里,晕乎乎跟众人往外走。忽然有人拍她的肩,回头,竟是沈立行。
他咧嘴笑,真有缘呀。
沈立行高她一头,她的心已扑向他了,脸却试图转过去。那样子,也很好笑吧。
忽听他说一句:我本人和照片一样吗?她心跳瞬间加速。老天,那天在法学楼的长廊,站在一旁和她同看照片的,居然是他!
他说,去资料室路过,见你在那里站着,仰着脖子,傻傻的样子。他的声音很低,很低的声音说她傻,沈蔷心里刹那软软的。
他又笑,我请你喝咖啡吧,难得我们都喜欢老片子。
他们去的咖啡馆是英国人开的,墙上用黑白胶片做装饰,音乐开得极低。她像是在做梦,却依稀听他说,这里我很久不来了。
披萨的另类情意
每周回出版社,是为给金盏菊浇水。梅键说:下午又要去上课?你是越来越忙了。
她极快地点头,不敢看他的脸。
这样的忙,之前也有过。母亲生病,她忙得四脚朝天。那时梅健常帮忙,去外地出差还不忘买一包包的草药。他的心意她懂,只是她,爱的温度始终没起来。
倒是沈立行,呼啦一下燃着了她心里的荒原。
如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机上网,看看沈立行是否在线上。他们并不多谈,说完你好之后,两人多半不说话。即便如此,她也满足,她知道他在。
隔天加班,很意外地,接到沈立行的电话,说在楼下。她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下楼的。他坐在车里,副座上放着她喜爱的披萨。他说:以后少吃泡面。她眯眼笑,他却虎起脸:笑什么,你最好流着小眼泪、心怀感恩地吃掉它们。
她停住,窄仄的空间忽然感觉到一丝缠绵意。还没等她说什么,他的脸已凑过来。不是亲她的唇,而是她的手背。
他说,在法学楼见到你,你看着我的照片,脸上流着泪,当时我好想把你抱在怀里。怕吓着你才走开,只给你留下一把伞。
关于真爱的小试探
每个周五,约定俗成似的,他们去电教室看录像。看完他们会去喝茶。夏天有时有雨,有时没雨,那把伞她始终带着,再没还他。
她问乔翘,男人放着沙发和液晶电视不看,而去简陋的教室看录像,会为什么?电话里的乔翘迟疑了一下,婚姻不如意?要不就是恋旧,男人都爱回忆年少时光。
他那样光鲜的婚姻,也有暗疮?她忽然想起那个被沈夫人打败的女生,她什么样子?可是常和他一起看录像?她留着和自己一样的长发?
她把留了多年的头发剪了,沈立行在课上看见,说了半句的话忽然停住。听课的学生有点疑惑,不懂沈老爷缘何失态。只有她在心里叹息,也许她再见不着他了。
那个周五像一个赌注,她忐忑地去了电教室,谁知他居然去了,比她早到。
上演的是《桂河桥》,他们中途离开。走出电教室大门,沈立行第一句话就是:你剪了头发,很好看。她站住,侧身看着他,忽然也不知怎么了,竟鼓起勇气,在他唇边印下蜻蜓一吻。
一时间两人都没说话,她看着他衣服上的第二颗纽扣,兀自发呆,不敢看他的脸。还是他先开口:沈蔷,你相信缘分吗?
她抬头,借着路灯,看见他眼里的缠绵。她问:信缘分又怎样?
他的手机响了,是他的夫人。挂了电话,他说:家里有点事我得回去。说完他猛烈地抱了她一下。这可是他的回答?
她留在原地,怀念他的体温。
爱到了该旅行的时候
一周后,他电话里说:月底去新疆如何?姑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这个邀请,有明显挑逗和私奔的味道,沈蔷的忐忑里夹杂了甜蜜。周美烟的脸滑过脑海,也就几秒的内疚,转瞬她又坠入幸福的眩晕里。想着,该穿什么?短裤还是七分裤,还带两条裙子吧?什么颜色好看?吐鲁番太阳毒辣,还得多带几个帽子。一时间,乱想纷纷。
对服饰从不讲究的人,就这么着慌起来。向乔翘学化妆,买来一堆化妆品,一点点在脸上抹,还学着打眼影。乔翘说,那个男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出来见见吧。
沈蔷自己又买了白色粉边的短袜,淡绿色无痕内衣,还有一条紫色丝巾。在杂志里看到的,说是丝巾在夜里的妙用,想到这些,她的脸开始发烫。
乔翘来电话时,沈蔷还在看着丝巾发呆。乔翘的声音有一种甜蜜的亢奋,必胜客新出了海鲜披萨,我请你吃饭。
第二天沈蔷到餐厅时,乔翘已在位上,身边坐着的男人不是男友老贺,而是她的健美教练。在卫生间,乔翘说,我当然还爱老贺,可我需要新感觉。
乔翘让沈蔷困惑。
哪知接下来更烦心。妹妹沈薇在电话里哽咽,父亲有外遇。她怀疑自己听错了,那头却很笃定,那女人和父亲在街上手拉手。她稍感恶心,却也看得开。母亲已逝,父亲有自己的路要走。对母亲而言,两人有始有终,也算圆满了。
不想沈薇接下来说:我看了母亲的日记,她早就知道,20年前他们就开始了。
她忽然想起10岁那年,她和母亲从外面回来,在自家楼下坐了三个钟头。她望着家里的灯问母亲为什么不上楼,母亲什么也不说。那个时候,屋里的人可是父亲的外遇?
她一直想要父母那样,那样一份完美的爱情。
再想起月底的新疆之旅,她的心顿时成了戈壁,无端地荒凉起来。
终于还是发了邮件给沈立行:我不能去了,我还是希望世上有一份完美的爱情。祝福你,以及你的家人。
责编/紫君
9.包含现在的造句 篇九
1.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2. 现在轮不到你插嘴提问题。
3. 你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吗?
4. 现在案情已经清清楚楚了。
5. 他知道自己现在占了上风。
6. 我们现在跑的速度怎么样?
7. 我们现在仍然持这种态度。
8. 现在我作主,你明白了吗?
9. 他现在可能感到有些遗憾。
10. 现在事情已经十分清楚了。
11. 现在有理由提出这个问题。
12. 现在是冬天了,柳树慢慢变成了“秃顶”,没有叶子,就少了不少吸引力,没有很多人来这里玩了。
13. 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14. 我双腿发软,就连平时看来很温暖的东西现在好像也变成了魔鬼,狞笑着。
15. 我现在就去打电话。
16. 这件事情现在还没有下文。
17. 改变自我,挑战自我,从现在开始。
18.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19. 如今的年代,地震不断,洪水泛滥,生命有时不过昙花一现,所以从现在起过点有质量的日子!
20. 苏州,这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熟睡了。
21. 这华丽的白裙衬着美丽的脸蛋,她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美得不真实。
22. 你现在所想的和所做的,将会决定你未来的命运。
23. 你现在在干什么。
24. 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个最好的朋友。它始终不渝,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将来也永远不变。
25.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26. 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27. 他每天都去接送我,现在他已经是两鬓斑白了,带着一副看似古董样子的老花镜,一双很久没上油不发亮的皮鞋。我的爷爷。
28. 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
29. 树叶经过了冬天的孕育,现在终于发出了新芽。
10.现在的我们 篇十
流年似水,留给我们的只有身后那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在那呆的两天里,我有好多的不舍。班车启动的那一刻,感觉的是前方的茫然和凄凉。眼泪没办法隐藏,让飞驰的风吹地粉身碎骨。拍打在后座的玻璃窗上,响彻了那片幽蓝的天空和那个片刻的嘈杂。
感觉在一起都没以前那么自在了,都是因为时间与距离,蹉跎的我们都各怀心事。
我们似乎都是光天化日下的“X形影人“,浓妆艳抹下躲着惨不忍睹的病态。朋友说“有时候虽然感觉很辛苦,但也不会想到要放弃。“有点华丽,又有点毛糙。因为没想到她会有如此的想法,纵然平日里一副疯癫的样子。而我看上去比她要坚强,却总在夜里抹伤。叹息那些内心曲折的伤痕,会在我们突然年老的瞬间变成脸上不可磨灭的皱纹。
“谁说的,人非要快乐不可,好像快乐由得人选择“
阿桑好像一个精疲力尽的孤女,拖着沉重的嗓子。分不清是在爬行着,还是双脚像灌了铅样在生活的轨道上前行。
11.文化变容的现在 篇十一
摘要:多媒体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常常提到,随着多媒体个人化的发展,大众媒体逐渐被取代的同时多媒体也发生了变化,是否真的实现了多媒体的个人化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多媒体;大众媒体;个人化
一、多媒体的个人化
如今我们常常会提到多媒体的个人化。所谓多媒体的个人化,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半以前以报纸和电视等大众媒体为中心的多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以后被或者将要被互联网和手机等个人多媒体取代。这种观点里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虽然是90年代后半期以前的多媒体,但是某种程度上依然在社会中保持着它的地位和影响力;另外,我们所接纳的经验中,仍然包含着大众化的现象。
说起来,多媒体的个人化现象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开始逐渐渗透的。住宅的单间化和多媒体的小型化使之前家庭公用的多媒体从起居室被带入个人房间被个人占有成为可能。因此,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多媒体的个人化并不是从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
接下来,我想要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互联网而发生的多媒体个人化。在90年代后半期,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不仅应用于商业用途,而且作为互联网终端推广开来。另外,从90年代后半开始极速普及的手机,也不仅有通话的功能,同时也具备了发邮件上网等功能。这种情形表现出了90年代后半以后的个人化多媒体伴随着代表因特网的网络组织发展的。
二、多媒体的改变/大众媒体的消失
伴随着多媒体的中心从大众媒体到以个人多媒体的形式的变化,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大众媒体就可以仅仅成为多媒体了。
20世纪90年代前虽然有大众媒体这个概念,但是今天作为多媒体被列举的各种事物并未作为多媒体被意识到。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重新认识和评价了在此之前既存的各种各样的多媒体。
这些多媒体,在各个方面实现了个人化。与此同时,书籍成为了个人所有物,产生了独自默读的习惯。各种各样的新型多媒体的发明和对以前的多媒体的二次发现,使大众媒体与各个多媒体摆在同一位置成为可能。
这样一来,大众媒体就与因特网和手机登新型多媒体与众不同,有时被认为是“旧式多媒体”。例如,“在网上如果可以免费看新闻的话,那么报纸就会消失”。类似这样的观点把大众媒体作为依然如故的逐渐消失的多媒体来看待。
20世纪90年代在家庭中迅速普及的因特网主页成为其代名词的同时,作为能够个人自由发送信息的新型多媒体而引人注目。“报道的个人化”还有与以前的大众传媒不同的风险企业,进入了通过利用因特网的信息发布的业界也是事实。
于是就有了“大众传媒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消失呢?”这样的议论。以前的大众传媒虽然也与新型多媒体环境相对应。但是在逐渐被取代也是事实。电视局也通过因特网发布信息,这样一来,人们就认为大众传媒失去了特权性,地位相对变低了。也许也可以认为大众传媒希望通过把自身放在与其他多媒体同一行列,向新型多媒体靠拢的形式,来谋求自身的生存。
但是,随着重点从中心的多媒体向个人化多媒体的转变。大众传媒也在一些形态上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现在被大多数所利用的网站也有以前的大众传媒对大众的影响力。这与以前自己收集信息记录然后发布信息的多媒体不同,可以看成是变得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既存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然后发布信息的多媒体。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大众传媒就被认为是以更加复杂的分散化的形式存在着,大众传媒也许就有必要为适应当今的多媒体环境进行二次改造。
三、真的实现个人化了吗?
虽说如此,但是在90年代以后在对于多媒体环境改变进行探索之际,“从大众传媒到个人化多媒体”这种支配性的说法真的正确吗?
例如,与能够进行大量数据处理等的通用大型计算机不同,个人电脑是为了个人独自使用而发明的。最初,是因为自己写编程使用,停留在个人兴趣上。但是,随着各种软件的开发,与现在相比,有需要的人会花费高额购买。但是,90年代以后的迅速普及,因特网使用的扩大就真正的停留在了包含各种错误的个人电脑上。
另外,与能够联系对方相比,手机的普及意味着选择了可以随时联系到对方。与90年代前半期的电话的个人化中所看到的电视机的所有和长电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同,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对方的可能性与相对高昂的手机话费相加,反而使必须能通过电话进行交谈的必然性减弱,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开始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
21世纪出现的“全社会”这个概念是随时随地都能联网的意思。同时,筹划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社会现实,像这样的电脑的“非人格化”现在正在发生着。但是,与此同时,或许网络整体正在向一个具有人格化的存在转变。现在我们在使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时候,意识到在这些工具的另一端存在着网络。这样一来,考虑到90年代后半期以后的多媒体的个人化的时候,与其说是个人化,不如说是所谓的在新形式下的社会的存在与我们肥大化的世界与其经验的方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吉见俊哉 《作为多媒体的电话》[M]. 1992
12.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在与未来 篇十二
最早对公共领域进行了探讨的是阿伦特, 而尤尔根·哈贝马斯则首次系统地论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问题, 他曾经这样阐释公共领域:“所谓公共领域, 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生活的一个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 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生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 在这些对话中, 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形成公众。”[1]当然, 公共领域有其本身特点, 引述有关学者对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特征的总结, “一是公开开放性, 即公共领域不是个人的隐私天地而是向世人显露一切的公开空间。二是理性批判, 即公共领域是一个理性交往网络。三是公共利益性, 即公共领域谋求的不是私利而是公益。”[2]简而言之, 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是一个进行讨论和评判的公共场所。
二、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成功实现是要由一定的媒介来作为沟通纽带的。因此, 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公共领域历史形态变迁的重要因素。熊光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扩展……人类的公共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这为批判精神的产生和公众舆论的生成提供了新的空间和环境, 从而为塑造一个全新的公共领域形态——网络公共领域创造了重要条件。”[3]
在网络公共领域, 海量信息唾手可得, 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由意愿, 并且可以广泛参与任何自己感兴趣的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话题讨论, 这些都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社会监督网, 如果是公众普遍关切的公共问题, 如果媒介发挥设置议程的作用的话, 很快就会在社会上掀起舆论狂潮, 形成舆论热点, 甚至形成大规模的社会群体行动。2005年3月23日, 日本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案, 中国坚决反对, 针对此新浪网发起了大型的网上签名活动, 以表示全球华人反对日本这一行径的立场, 并赶在联合国大会召开前收集到了2012万网上签名, 由此形成的强大公共舆论为中国政府对日本“入常”所表达的立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民意支持。同样, 在2008年西藏暴力事件发生以后, 广大网民自发搜集了各种确凿证据, 打破了CNN、BBC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舆论控制, 政府的对外宣传也因此化被动为主动, 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生命力的呈现。
三、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困境
网络时代的到来增强了人们的话语权, 公共领域的“公共性”也在这种互动式、开放式的沟通和对话模式的建立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目前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公共领域”, 最多只能算是初级阶段的网络公共领域, 暴露出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成了其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 而这种新生力量所要成长而必须经历的阵痛并不会很快或者轻易地就消失, 这时就需要我们认清现实, 面对现实, 才能对症下药。
(1) 微博之痛。哈贝马斯曾说:“公众舆论使得具有批判意识的私人公众承担起批判和立法的社会条件。它所期待的是, 具有一定知识和判断能力的选民能够在公共讨论中承担一种积极的角色, 从而有助于发现具有合理形式并引起普遍关注的正当而公正的政治行为的约束标准。”[4]而那些专业的学者、媒体人恰恰符合“具有一定知识和判断能力”这一要求, 也就是说, 要想考量中国网络环境下公共领域构建程度, 这些精英的表达现状和方式就是最佳的尺度。公共领域的批判与讨论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交往, 基于此的交流才会得出富有意义的结论。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提到了意见领袖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思想经常是通过广播和印刷媒体流向意见领袖, 然后再经由他们传播给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那一部分人。在当今的现实环境下, 担当着“意见领袖”这一重要角色的无疑正是那些所谓的精英、名人, 遗憾的是他们既没有符合自己身份和学识的担当, 也没有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角色责任, 忽视了公共领域中的理性框架, 也就称不上实际意义上的“意见领袖”。
(2) 群体话语权失衡。在网络空间的事实是话语权并不是均衡分布的, 虽然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表达, 但是这并没有为民众带来平等的话语权, 因为在我国, 东部和城市地区上网的人数要远高于西部和乡村地区, 因为他们优越的经济条件使得他们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和教育背景来使用网络。因此, 网络空间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 话语权依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网络的自由表达反而加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 (信息鸿沟指的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差距”) , 这就导致了参与公共领域人群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均, 而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因为“信息弱势群体”的存在而缺乏足够的立场, 受到广泛质疑。同时由于社会上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各有不同, 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公, 大多数网民往往在还没有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前就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发布情绪化的言论, 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可能会对政府决策和司法审判产生消极影响, 轰动一时的“张金柱案”、“药家鑫案”都是因为舆论审判而备受争议的案例。
(3) 网络公共领域管理者的意识落后。有的管理者认为依然可以用现实中管理公共领域的政策和方法来管理网络公共领域, 然而由于网络舆论的公开性, 其实际管理起来自然问题很多, 再加上前所未有的广泛影响, 要管理起来会遇到全新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网络公共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矛盾, 管理者不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反而选择逃避或者忽视, 甚至对其进行掩盖, 这种态度大大不利于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
(4) 网络管理的法律欠缺。网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充满了各种虚假信息, 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这些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 因此相关的网络立法必不可少。虽然我国已经有不少规范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文件, 但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变幻莫测使得这些法律和法规都相形见绌, 且大多数是原则性的规定, 在实际应用时可操作性差, 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 缺乏相对应的责任条款。因此, 使用率并不高, 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真正适用于规范政府与网络媒体关系的法律, 这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是极为不利的。
四、推进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对策
(1) 合理使用微博。微博即时性的传播特征使得人们缺乏沉淀思考的耐心, 容易造成围观乃至围攻的局面, 演变为“蜂拥而上”的非理性、情绪化的对骂场景。对此, 可以参考《卫报》提出的自我约束要求来做。例如, 不要随便听信传言就发微博, 更不可以用学术上的认真态度来看待微博, 毕竟有些只是个人的玩笑, 如果能求证就设法求证, 如果不能不要跟风, 更不要助纣为虐, 借着辟谣的幌子传播谣言。要对自己的话有担当, 有凭有据, 否则不要轻易发言, 因为你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对你的想当然信以为真。微博上的随手一点也许会是败笔, 也可以沦为别人的工具, 当然在遇到危险情况时, 微博的即时性则可能助警察一臂之力, 这才是微博发挥优势的表现。
(2) 政府引导。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使人们可以轻易地操纵网络舆论, 还可以根据特殊需要进行量身制造, 事实可以被扭曲, 真相被谣言淹没。因此, 政府要想控制舆论的主动权, 首先要建立权威的传播信息源, 如果政府通过一些高质量的网站、网络论坛及时发布全面、真实、权威的信息, 增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能力, 那么谣言自会不攻而破, 公众也才能有据可查, 这样才能建立最有效的舆论引导, 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也为其他媒体起到了正确的榜样示范作用。例如, 人民网的BBS“强国论坛”就给民间的智力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网民通过合理的争论形成共识, 为国家献计献策从而发挥公共领域的作用。此外还需要继续提高区域信息化能力, 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 缩小数字鸿沟的差距, 从而为公共领域的整体性参与提供必要条件。
(3) 法律规范。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内容以及网络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保证网络公共领域能够依法、有序进行。网络水军通过制造谣言来迷惑公众, “人肉搜索”则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 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这些都是危害社会的不当作为, 应给予严厉打击, 同时也要明确网络运营商负相应的连带责任, 还应明确网络公共领域的登录条件, 匿名性确实可以保护言论自由, 但是它也会造成无政府主义的泛滥。所以应允许在网络公共空间中使用匿名, 但应该保证网络参与主体能够负责而理性的发表意见和建议。
为了克服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既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 明确提出规范, 又要做好对公共领域各参与主体的教育和引导, 同时, 网民也需要提高自律能力。只有做到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互动, 才能有效地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网络公共领域在未来才能扮演一个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极为有用的角色。因此, 在网络社会的崛起成为必然趋势的同时, 正视发展中的弊病并加以修正, 我国的网络公共领域才可能在经过发展蜕变的阵痛之后健康成长, 为民造福, 为国献言。
摘要:网络公共领域在日益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正在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笔者通过归纳分析成长发展中的网络公共领域在中国的现状, 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弊病和缺陷, 并就此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制约因素,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M].北京:三联书店, 1998.
[2]杨仁忠.公共领域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3]熊光清.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 特征与前景[J].教学与研究, 2011 (1) .
13.现在的我们 篇十三
自从去年走过这学校大门总会听到抱怨:“高中时代,再也找不到曾经那份无瑕的情谊。”很多人花太多时间沉醉在对过去无为的怀念和自视清高实为苛刻的各式标准,可时间就这样,它不肯也不会为任何一样东西停留下来,当抒情过后,抬头看看天,已又换了一种色彩,刻意的追求,其实最想要的,不过是最简单的美好。
现在的我们很幸福,在这个集体里,我敢在这儿半点不脸红地说,我们之间,没有一分虚假,不用拿质疑的眼光打量我们,这是事实。真的朋友要用心去交换,只要“臭”味相投,无所谓近朱近墨。认定了的,别轻易放手,别用鄙夷的眼光扫射我们。嘻笑是我们的常态,我不知道将来怎样,至少现在我们敢让叫嚣的灵魂释放。我明白,没什么可以永远,没人能陪我走过一生,但这条路上有很多面孔,多是一闪而过的冷默看客。我也知道,即使不是永远,她们也会这样定格在我最怀念的十八之中。感谢老天这么安排,让我这么安稳地记住高中三年,若脑里有什么,大部分来自我们一起的日子,庸俗的我们,快乐地过着日子。
我记得我们之间的矫情,还有半年我们就一起去西藏朝圣,去朝我们心中的自己,我们会一起出没西安城大小街道弄堂,寻访每一道美味,我们一起去白洋淀,看快枯竭的水面,再一起去看南京怎样金碧辉煌。最多再过十年,我们一起去普罗旺斯,那个有比花儿还漂亮的名字的地方,看盛放的玫瑰。
我们,就是一个团体,别人记不住,我们总也不会忘记。
14.抓住现在:想爱就抓住现在 篇十四
抓住现在:想爱就抓住现在孩子在整理资料时.翻出一个日记本,日记本里夹了一片梧桐叶。
那年孩子刚出生,便被送到了爷爷家,于是爷爷便多了一个小尾巴,孩子晚上总哭,爷爷用他那梧桐叶般的手轻轻地拍着,唱着摇蓝曲哄他入睡妈妈有时回来看孩子,顺便捎些糖果。孩子很懂事,很珍惜眼前的时光,于是爷爷的嘴里便时常塞满甜甜的爱。
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孩子早巳习惯伴着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入睡,有着那并不光滑甚至有些粗糙的手抚摸自己的头。
孩子七岁生日的那天,爸爸妈妈都回来了。爸爸说:“孩子七岁了,该去上学了。”孩子不愿意,固执地摇了摇头,他不要离开爷爷,他要一直待在爷爷的身边,于是,爷爷伸出他那梧桐叶般的手打了孩子,爷爷哭了,孩子却没哭。第二天,孩子跟爸爸妈妈走了,那天风很大,孩子的眼里进了沙子。
孩子很听话,学习很认真,只是固执地不去看爷爷。他以为爷爷不爱他了,不管爸爸妈妈如何地劝,他就是不去。
孩子每天晚上回到家,总是迅速地做好作业。然后迅速地打开收音机。收音机里放着甜甜的摇蓝曲,孩子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泪,依旧固执地不回去看爷爷。
直到有一天,妈妈告诉他说:“孩子,爷爷死了,我们回去看爷爷好不好。”孩子没哭,也没有说话,小手任由妈妈牵着走了。
刚进爷爷家的屋门,孩子看到了他熟悉的一切画面。可是没看到爷爷,再往里走,孩子看到爷爷躺在床上,露出一副生气的面容。孩子跑过去,抓住爷爷的手,使劲地摇。因为每次爷爷一生气,孩子一摇爷爷的手,爷爷便会露出笑颜。孩子哭了。
孩子走到窗前他似乎看到了即将死去的爷爷喃喃地念着他的乳名,孩子又哭了.他走到屋前那棵梧桐树下,拣起那片刚刚飘下的梧桐叶。
15.运动营养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篇十五
1 碳水化合物
低血糖人群越来越多, 何为低血糖?低于50mg/dL的血糖水平就定义为低血糖, 于1982年由Felig等人命名。1984年, Sherman和Costill指出了导致马拉松运动员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糖原耗竭导致。运动疲劳的定义为:机体的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后来, 他们又发现, 骑车运动车在继续了4h的运动时, 如果想要将血糖水平维持在90mg/d, 可通过每30min补充10.75g糖完成。1986年, Coyle和Ivy等人以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他们发现了通过补糖的途径可延长自行车运动员运动时间。1987年,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开始关注运动员的饮食问题, 他们对运动员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提出了建议;并进一步对于耐力运动员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糖原负载对于每一位运动员需在赛前进行, 其主要内容为运动员加高强度训练时要求食用少量碳水化合物, 在休息时摄入大量糖分。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在1993年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员给出了饮食详细建议, 例如碳水化合物。普通运动员需摄入60%~65%的碳水化合物, 耐力运动员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则高于普通运动员的5%。1993年的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又对于运动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营养需求做了细致的分类建议: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若要维持血糖水平, 可以在赛前或运动前5~10min若摄入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的液态。并建议运动中时间持续在1h以上者, 需要保证每30min摄入24g碳水化合物。
2000年,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的专家们根据运动员个体的具体身体情况和所参加的运动类型不同对于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建议不同, 一般建议运动员在运动前的饮食营养要求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适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和纤维素, 针对运动中的人来说, 需要每小时摄入30~60g碳水化合物才可以达到维持血糖的水平的要求。对于运动后的运动员来说, 想要维持血糖水平需要每30min内应补充每千克体重1.5g的碳水化合物, 之后美国饮食营养协会研究专家们发现有些运动员因为只摄入果糖导致腹泻, 经过研究专家们提出运动员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以葡萄糖为主。
2 蛋白质
从20世纪, 供给运动员的蛋白质量是否应该与普通运动量人的区别开来一直是个讨论的热议话题。1987年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建议, 运动员通过提高蛋白质摄入量来提高运动成绩是不成立的。研究发现人体每日摄入每千克1.0g的蛋白质是最好的状态。1993年,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提出, 运动员想要增长肌肉最主要的是保证充足的能量, 其来源可通过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得到。研究同时指出, 运动员平时也要保障足够的蛋白。
随后研究发现, 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促进修复运动员因超额运动而引起的肌肉损伤, 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并能增加瘦体重。美国饮食营养协会于2000年根据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运动员的性别的不同提出了建议。建议提出经常训练的男性运动员每日应摄入每千克体重1.6~1.7g的蛋白质以维持并提高瘦体重。没有对女性运动员给出具体的建议。
之后专家又对蛋白质代谢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年龄、性别、运动的强度及时间、运动类型和能力摄入和储备情况都是影响蛋白质代谢的因素。美国饮食营养协会于2009年对耐力运动员维持氮平衡提出了新的建议, 每日应摄入每千克体重1.2~1.4g蛋白质, 但对于连续运动的运动员应摄入每千克体重略高于前者。
3 脂肪
1993年,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建议, 运动员摄入的脂肪量不应超出运动员总能量摄入的30%。有些专家曾因此认为运动成绩可通过高脂膳食提高, 可随着进一步研究这种结论被推翻。脂肪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成分有些一方面可以促进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另一方面, 脂肪同样可以对人体提供能量。但是,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 脂肪的摄入量应在15%到30%, 因为研究表明过多或过少的脂肪摄入量都将对运动员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水和电解质
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比赛中没有专家或教练指导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合理利用营养, 进而提高成绩。他们只是适当补充水分。那时的比赛靠的全是自己的真本事。那时的运动员也不知道肌肉力量和耐力会由于出汗减少2%体重而减弱。显然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比赛成绩。而在运动中出现的一系列病症, 甚至猝死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在1993年对运动员水分的补充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运动中流失了多少汗, 我们就需要补充多少的水。精确到数据来说。若流失2.7~3.6kg汗液相当于体重减轻0.45kg, 这是则需补充474mL的液体。另外一个情况是运动量过大导致体重减少了0.9kg, 这时不但要补水还要补充额外的水分。
2000年,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对于运动中的补水建议提出了新的建议。建议中说明运动员在运动前2-3h需饮用400~600mL饮料, 运动开始后, 运动员应每隔1520min饮用150~350mL的饮料。运动员进行1h以上的运动时, 需要饮用含糖4%~8%的运动饮料。如果运动不到3~4h, 运动员不需要饮用电解质饮料。但是, 在连续运动1h以上的之后, 饮用每升添加了0.5~0.7g钠的饮料可以增强口感促进运动员的饮水量。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在2009年根据ACSM再次修改了运动员补水建议, 建议运动员至少在运动4h之前饮用每千克体重5~7mL的饮料。运动员流失汗液量受环境温度、身体重量、热习服和代谢效率等影响。控制水流失量在体重的2%以内是补水的意义所在。所以, 补水频率和补水量应根据运动员体质而定。
5 营养补充剂
运动员使用营养补充剂在运动界一直备受争议。补充剂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肌酸、咖啡因、运动饮料等已经被证实的。第二类像谷氨酰胺、HMB、牛初乳和核糖等尚没有证实的。第三类是像蜂花粉、肉碱、吡啶羧酸铬、冬虫夏草等效果不佳的。第四类则是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19-去甲基雄烯二酮、麻黄、生长激素等这类使用不合法的, 威胁生命的。随后一些权威机构如美国大学运动协会、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加拿大奥林匹克协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明文限制运动员使用营养补充剂, 并要求运动员比赛前进行尿液检查以确保没有使用禁用药物。
6 运动营养研究的未来
营养学在一开始对于大家是笼统化, 模糊化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变为细致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至今, 它已经成为了运动员不可或缺的区域, 也已然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 并在体育竞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未来的各种营养策略都将针对运动员的不同需要给出不同的专业化营养标准, 以符合个体需要。
参考文献
[1]邬沧萍.中国营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454.
16.现在的学生,真难教! 篇十六
本刊上一期的话题是“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老师的工作不容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好管理,这是近年来老师们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变化和问题。面对这种急剧变化的形势,很多老师显得束手无策,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危机和挑战。本刊提出和讨论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把这个问题明确地、尖锐地揭示出来,以引起更广泛更深刻的关注,强烈提请教育界和整个社会来共同思考和解决这一时代性的教育问题。
今天的中学生为什么难教?
——长安一中师生平等对话各有说法
文/徐永恒
老师的一句感叹“今天的中学生怎么这样难教?”引起了学生们的“口诛笔伐”。
近日,重庆市长安一中高三年级的师生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平等的争论。老师和同学们各陈己见,许多意见并不统一,但却达成一个共识:今天的中学生为什么难教,是一个困扰着他们双方的大问题。
语文老师吴斌对记者说,学生难教的原因其实不在学生身上,也不在老师身上,而是我们的教育太“传统”。我国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是以填鸭式的传授知识为主,造成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自学能力不足,缺乏探索奥秘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上不愿主动提问,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差。
他认为,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扮演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但是,这涉及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长久以来教学传统,想在中学一个环节上改革,谈何容易?更何况,对中学教育检验的尺度目前仍是高考升学率,老师们就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无法对症下药。
而相当多的学生对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师生之间在这方面的“供求矛盾”是导致学生难教的重要原因。刘小磊等同学认为,今天的中学生成长在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客观环境中,中学教育又是多科性的教育,加上中学生本来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远远不是教科书、参考书所能满足的。而老师们多半只愿意满足学生们在教科书、参考书方面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些墨守成规,以统一的甚至有些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对此,许多老师承认,以自己长于某一专业的知识结构来应付今天中学生们全方位的求知欲,有时的确感到勉为其难。但更重要的是,高中教育的目的性太强,这个目的就是考大学。这使老师们在适应学生的求知欲和迎合安排学生前途的制度之间不得不小心从事。英语老师王幼立说,现在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有多科性的特点了,教学中会遇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问题。为此她特别注意给自己“充电”,还把自己也在念高中的儿子当成信息反馈源,经常对照儿子看看自己还缺点什么。她还力主开办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眼下到了高三,是不是继续这样做,她开始犹豫了,因为她知道,学生、学校和家长都更需要高考成绩。
担任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语文教师曹玲认为,老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以外的交流是导致老师认为学生难教,而学生对此有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她说,有时候学生拿出一本课外书,请教上面的问题,老师怕影响学生学习功课,只好扮演“冷面杀手”,两眼一瞪:“先把课本学好,别想那些古里古怪的问题!”然而对学生来说,只需这一次碰壁,他就把老师归了类,再也不会向老师请教那些“不应该”请教的问题了。还有,今天的学生有可能具有比较复杂的个人背景,如父母离异、下岗,自身也有可能遇到一些学习之外的问题,如果老师不了解情况就随便发表意见,很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社会因素在他们之间的认知差异中极为重要。学生们大多认为自己是独生子女,又正处在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同步,导致每每会冒犯老师。但有老师却认为,今天的中学生受社会尤其是家庭的影响太深了,这种影响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学校的行为举止,如不爱发言、不敢提问。这位老师说,这种集体选择的“家教”,任何人想要单方面扭转,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句淡淡的感叹,竟引出这么多深入的思考。不管讨论的结果怎样,长安一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出现这场讨论本身才是最有意义的。(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育的尴尬
现在的学生,不像以前。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是任性、自私,心胸狭窄,唯我独尊,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带刺的嫩瓜。一个班七八十人,只要有两三个给你顽皮点,给你任性点,你上课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教师是人不是神,在课堂里要一个一个去对付令人头疼的学生几乎不可能。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绝对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影响到教师的威信。哪个老师不想把书教好?哪个老师不想把班级管好?但是,老师就是没有办法管好,没有办法教好。学生故意迟到了,你让他站在门口反思,家长说这是违法的;如果当着学生的面批评,就会被认为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找他谈心,他还以为老师巴结他怕他呢!抽他,那你就赔医疗费,下岗!
更有一些远离教育教学实践的“专家”的不切实际的理论,助长了学生的任性,使教育工作如履薄冰。我曾亲眼看到许多女老师面对混乱的局面,面对学生“不尽眼泪滚滚来”!偷,抢,泡网吧、斗殴、以大欺小、逃学、课堂上打瞌睡,早恋、抽烟、酗酒、看黄碟、奢侈、攀比……这些难以穷尽的恶习,都需要老师细心帮助改正,老师能忙的过来吗?一个班只要有一个就够你受的了。有时,老师真的怕这些学生。管又不是,不管又不是。管,生怕自己的方法不严密,不妥当,效果不好,惹来更多的麻烦;不管吧,一个老师的职业责任所在,良心折磨。痛苦啊!如果学生能乖些,勤奋好学,力求上进,知错能改,老师的心里也会得到一丝的安慰,也不至于整天板着脸,没有笑容。老师的工作是非常细致艰苦的人心工作,没有良好的心态,能做好吗?学生给老师造成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被自己的弟子赐给各种各样不雅的“外号”,师道尊严荡然无存,对老师实施暴力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一个被剥夺尊严,整天小心翼翼、战战兢兢面对学生和家长的老师,一个在自己尊严被侵害却没有人为之大声疾呼,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却只能忍气吞声的教师,又怎能坦然、自信而又充满神圣感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呢?他们怎会安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呢?
今天的中学生
文/greatqin2000
今天的中学生,其自私麻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他们在模仿成年人说一些极具“个性”、极端自我的话语,“教育是消费,花了钱就可以进学校享受,哪怕我一天天在课上什么都不做,只是看老师玩,你们谁也管不着”,“看看别人不学的,我还不错呢!”。还讲什么关爱,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从进学校那一天就极为冷漠,出去以后让他们谈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开玩笑!不能对他们这一代人过分关注,挫折教育,提高入学的门槛,道德的量化考核应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学校招收了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极端自我,极端不讲责任,每天考虑的都是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值日同学为什么不把我这里扫干净?一个学生的脚下简直成了一个垃圾堆,却等着别人来打扫;上课就是趴着睡觉,叫醒他还满脸不高兴;中午上网,自习休息;上课聊天或看着黑板发呆,考试作弊,下课骂骂咧咧开着所谓的玩笑。笔者有个学生,思想非常极端,认为学校就是花钱就可以去的饭店商场,学生和老师就是雇佣关系。和他对话,听得最多的是我我我,受了多大委屈,遇到多少不公。在他的身上青春的朝气与活力简直就看不见,阴暗灰色的东西却显露得清清楚楚,让接触他的老师都感到压抑,感到不愉快。教育理论上讲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可是人家认为你的关心爱护都是假的,是我花钱买来的:你不花我交的学费,肯定不会关心我!
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学生难教”现象的思考
文/吕 健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条件之一。可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学生难教,对少部分同学而言,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请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1:“我不想做”
那是一节数学课。所学内容结束后,我布置学生做练习。走到学生甲面前,看他正独自坐在那儿玩。“为什么不做题?”我语气缓和地问。“老师,我不想做!”他笑嘻嘻地看着我,轻描淡写地回了这么一句。
学生甲,父母都在南方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上学。老人家能照顾他的生活,对学习没有能力过问。他智力尚可,习惯却不好,经常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该带的练习本不带,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样的孩子不多,但每班总能找出几个:一明,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只知道给零花钱,从不教育孩子;小英,父母离异,跟着姑姑家生活,能有饭吃便不错了,学习没人管;小清,爸爸妈妈在乡下干个体,很少回家……
案例2:“老师怎么了?”
学生乙,上学天天迟到,与其家长沟通,家长当面答应下来:“孩子再迟到,你就狠狠批评。”可第二天当我真的批评了他,这个孩子竟背上书包,气呼呼地走到我面前,冲我唾了一口唾沫,用脚踹了一下门,走出了教室。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他的父母来到学校,把我堵在教室门口:“老师怎么了?老师就可以把我们赶走?不就是迟到吗……”态度之无理,措词之强烈,弄得我不知所措。强压怒火想把事情经过跟他们说清,但家长根本不容我开口,直到校长出面才化解了这场纠纷。
案例3:“我认为……”
学生丙,一次,英语老师找到他:“你为什么没完成作业?”“我上次多写了,这次就没写。”“都会了吗?”“会了啊。”老师听写,结果他错得一塌糊涂。
语文晨读课上,老师让学生自己复习,发现他心不在焉,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已经复习一遍了。”“你可以再复习一遍,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我认为复习一遍就行,不用复习第二遍。”那节课,他一直在玩自己的。
下课时间,同桌想从他身边过去,他不让。问什么原因,“我讨厌她。”将他调到里面坐,他外出时却将同桌连人带桌推倒在地,再问,“我是不小心。”
深入分析以上种种现象,学生难教的背后,似乎有着并不简单的原因。
案例1中,父母或是在外打工,或是离异,家庭教育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加上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各方面习惯养成不好,长期下去,这些没人管的孩子在学习上越滑越远,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造成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难点。
这种现象背后,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社会发展,家庭发展呈多元化状态。受经济利益的趋动,外出打工者多;社会文化的发展,使得离异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往往只顾及到了孩子的生活,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向学校,造成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困难。
案例2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今社会,更多的家长是重视孩子的教育的,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由于水平有限,在家庭教育上,他们往往走入另一个极端:过分宠爱和庇护孩子,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不愿面对现实,听不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和教育,出了问题便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将问题推到学校及老师身上。家长的无理容易助长孩子的无知,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自以为是,骄横霸道,难以教育。
如果说以上两种现象主要是家庭教育症结所在,那么案例3则反映了当今另一类学生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孩子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很多孩子在个性张扬的同时,也生成了叛逆、不服输的性格。论智力,他们不差;论学习,他们也行。但就是这些学生,要么好说,要么好动,搞得课堂不得安宁,致使教师无法按部就班地上课,他们往往刁钻古怪,弄得老师下不了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这种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这些中学生简直不可思议
文/sunshwq
最近在业余时间抽空做了一些家教工作,与学生接触比较密切,期间感受良深,不知道是自己落伍了,还是现在的潮流发展太快了,觉得这些新新人类的思想、行为和我们相差十万八千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举个例子:有一个女学生给我出脑筋急转弯题,她一本正经地说:“有一个儿子把安全套吞到肚子里,父亲很着急,call医生,但过了一会,父亲又叫医生不用来了。老师,你猜为什么?”我一时脸红语塞,不知如何应对。学生竟得意忘形,哈哈大笑说:“真笨,亏你还是成年人呢?他父亲找到了另一个安全套,有得用了,所以不急了呗!哈哈!”弄得我哭笑不得、狼狈不堪。另外,她还告诉我学校里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一男生公然在校园里很COOL地亲吻他的N个女友,而且这种举动被认为是COOL毙了。呜呼哀哉!这些中学生怎么会这样,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现在的学生和家长怎么了?
前几天,学校下班的时候赶上下雨,当时学校的班车正在往外开,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冲着班车喊:校车为什么不拉学生?当时车上的一名老师问了这个学生一句:同学,你刚才说什么?
这个学生没有含糊,又是一句:校车为什么不拉学生?
那位老师说:“你要想坐,就上来吧。”
这个学生当时态度非常不好,冲着这位老师喊:我就不坐!
后来,这位老师找这个学生谈心,这个学生依然态度蛮横、愤恨不已,到后来竟然与老师动起了手。我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和他谈了很长,他仍然不肯认错,态度强硬。
随后家长打来电话,责问我们老师:我们家孩子一没杀人二没放火,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他?
我不知道家长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我只能说:如果是杀人放火,我管不着,学校也管不着,恐怕就需要公安机关管理了。学校就是管这些小事的,小事不管,就会慢慢发展成大事。但是最终家长也没有改变态度。
我真不明白: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怎么了?
是老师越来越差吗?
文/王金英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问题越来越多?厌学、贪玩,批评的话不愿听,苦口婆心的劝告也听不进去,到底是学生越来越不好教育,还是我们老师的能力越来越差?
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学生的问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一部分家长不是不管孩子,就是对孩子过分宠爱,往往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面对现实,听不得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是非不分,跑到学校里大吵大闹,弄得老师很难堪,严重打击了教师积极性。
二是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三是现在社会上挣孩子黑心钱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说得口干舌燥,往往敌不过社会上一些专门赚学生钱的场所。现在,电脑网络很发达,一些学生迷恋上网玩游戏,经常放学后背着老师和家长去社会上办的各种电脑屋玩游戏,有的孩子一玩就玩到晚上八九点钟。家长找不到孩子就把电话打到老师家里,有时他们还在电话里同老师发火,全然不顾老师的感受。一旦孩子迷上电脑游戏后,便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多次欺骗老师和父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性格也变得古怪,甚至发展到偷家里的钱,家长就会把责任全推到老师身上。
另外,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娇气,一干活就喊累,一遇挫折就抹泪,花钱大手大脚,等等,远不像过去的孩子那样能吃苦。这些都让老师感到头疼。
我呼吁:家长们应正视孩子的缺点,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有关部门应下大力气清理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经营场所。当然,教师本身也应加强新知识的学习,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耐心的说服教育。
学生为什么难教
文/谢 强 王永典
经常听有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我从教十余年,也感到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顶撞父母,在校不思学习,自由散漫,目无老师。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根源,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老师讲:“我们一节课的辛苦比不上一个电视镜头。”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应该讲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一些少儿类节目,在教育孩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影视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不良影片、镜头时有出现在荧屏上,如暴力、凶杀、言情等,还有一些家长也不注意影响,各种影片让孩子随意放映,潜移默化中孩子深受其毒。几星期前我县某校就有十几位同学在校内外打架、敲诈、拦路抢劫。经查问,都说跟电视里学的。前段时间炙手可热的超级女声现象对学生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原文化部长刘忠德就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不应允许超女存在,应该封杀。超女在推销一夜暴富、一举成名观念,是一种误导,有很大的欺骗性,让年轻人在娱乐中受到毒害。”
二、家庭教育的失误
1.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状况、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可有些家长观念陈旧,教育措施不到位,方法不当。在开家长会时我常常碰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与家长顶嘴等,经过分析后我发现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而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
2.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就学习负担而言,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成才近乎变态的期望恐伯是绝无仅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成了父母未竟事业的载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竞争、升学、考试等许多方面的压力。与他人的交往中,因情绪不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差和感情反常而出现的情感障碍,因经受不住学习或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而出现的意志心理问题,因记忆思维过程中出现不协调或错误定势而出现智力障碍,因心胸狭窄,固执己见,人际关系紧张而出现人格心理问题等,这些都会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如北京市一名叫马晓明的中学生,因承受不住家庭施加给他的升学压力,亲手勒死奶奶、劈死父亲,酿成家庭悲剧。前不久,浙江高中学生徐××的杀母事件就说明子女不堪学习重负,不满父母的一味唠叨造成的恶果。
我国“中小学学习与发展课题组”最近的调查表明,家长们仍钟情于分数,看重智育。有些学生常常抱怨父母:“他们只知道分、分、分,考好了,他们就兴高采烈;考不好,就开始指责、训斥。”而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不闻不问或极少关心。有位学生因品行上的问题,老师严肃批评了他。而孩子的家长却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你只要教他读好书,考好试,别老教他理想、人格之类的东西,否则到了社会上反而混不好。这是一种多么糊涂的观念!
3.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
家长的文化水平这一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民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由于认识不到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对其子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而对子女不会施加新的压力。而那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一方面能认识到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要求,从而促使其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对其学习上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文化素养的局限,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自己使用,只能通过一味地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或使用不良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诱发各类心理障碍的产生。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关系和谐、民主,父母相敬相爱,尊老爱幼,并能给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使子女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习惯。相反,如果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对子女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都会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
三、学校教育的偏差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些学校善于做表面文章,喊着“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仍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了此项工作出现了“说起来重视,看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怪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心灵就会发生扭曲。原因在于:
1.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一考定终身”,学校教育变成了考什么就学什么,为考试而教育。所以沉重的学习负担,无休止的做题、测试、考试、课外补习,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成了考试、做作业的机器。德、智、体、美不能全面发展。记得刘心武小说《班主任》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的话语就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的心田播上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笤帚,不停息地把学生心田的灰尘无情地扫去。”这个比喻非常贴切,说明了教师的教育作用之大。我以为,老师还应像“扫瞄仪”那样善于发现附在学生身上的“病菌”,然后“对症下药”,做到防患未然。
2.心育措施不到位。有些学校尽管也抓此项工作,但是力度不够,走的是“亡羊补牢”之路。一是缺乏浓厚的心育氛围。心育环境美化、净化投入得少,学校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开展得少,无生机和活力。因而,学生学习生活感到单调、无味。二是只注重处理已发生的学生违纪事件,不去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在前头,诸如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青春期教育、卫生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现在有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填鸭式的传授知识为主,造成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自学能力不足,缺乏探索奥秘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上不愿主动提问,想象能力和作文水平差。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智的探究,忽视面向全体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待学生实行“分水岭”式的态度:对待优等生有偏袒,学习生活百般地关心、呵护,提问、同答问题的总是位居“金字塔”之巅的那么几个尖子;对待后进生有偏见,动辄冷遇、歧视和批评。这些后进生就像炼钢炉底部的废渣,永远得不到锻造的机会,而且失去发言权。这样势必导致逆反心理,由厌学到逃学,流浪街头,乃至走向犯罪。
4.教师情感投入不到位。“师道尊严”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大,关系疏远。构建沟通感情的桥梁力度不够;心理咨询、生活问题讨论等心理健康教育对话活动开展得较少。尤其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即使有感情投入,付出的爱心、耐心、恒心较少。
【现在的经济状况】推荐阅读:
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08-29
我的新发现在范文11-03
珍惜现在的生活中考作文08-11
感恩生活珍惜现在的作文08-12
幸福的作文?幸福就是现在09-02
古代兰陵是现在的哪里09-29
现在的中国演讲稿10-11
大学开学到现在的总结10-29
get的现在分词形式?11-29
英语现在进行时的构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