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问题(共12篇)
1.医患关系问题 篇一
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医患关系问题
问题背景概述:
近年来,医患关系颇为紧张,患方敲诈、辱骂、殴打医务人员,围攻医院,有甚者故意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恶性事件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发生医生受伤事件的医院占比,从2008年的47.7%上升到2012年的63.7%。针对近日发生的多起暴力伤医事件,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卫生法学会联合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并呼吁全社会对医院暴力零容忍。“医务人员是生命的守护神,对医务人员的伤害是对生命的亵渎,是没有人性的行为,也是对广大患者权益的侵害。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无医可求,且不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预言„„
模拟题:谈谈你对医患关系恶化的看法?
近日连续发生多起医疗暴力事件,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是什么造成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医患之间存在互相信任和沟通的危机,责任在于双方。首先,从医院方面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疗活动具有商业色彩。某些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与社会效益背道而驰;
其次,医务人员部分缺乏人文素养,没有换位思考,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他们对工作消极,对病患态度冷淡,缺乏换位思考,服务不到位,医疗水平低;
第三,医患关系物化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等价交换”,在大多数老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看病也不例外。
第四,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律知识渗透到各个领域,维权意识在广大的患者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医疗活动中,当患者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时,患者便会拿起“法律武器”来扞卫自己的权利。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有医生、患者以及政府共同努力。
1、从医院来说,要提高医护人员从业门槛,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度,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树立服务意识,塑造良好形象
2、从患者来说,应与医院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遇到医疗纠纷和事故,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态度理解医学、理解医务人员
3、全社会也要群策群力,维护公共医疗秩序。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医院安全隐患。相信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医患关系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改善。
2.医患关系问题 篇二
医患关系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主体的人群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许多冲突,期待着新一轮的调整。认真反思现阶段医患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对协调医患关系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现阶段医患关系中的问题
1.1 社会保障体系的改变
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中国社会群体中向来最缺少社会保障的农民,却受着当时被国际上视为奇迹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护。建国后国家有关部门为农村卫生院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而夯实了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的基础。农民到城市医院治疗,住院后若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可以采用“挂帐”的方式赊欠。至于这一时期的城市工人和党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享受到的医疗保健待遇比农民就更要优越得多。在具体操作上,他们发生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均采用记帐单记帐和转帐的方式来结算,病人到医院看病在经济上几乎无任何后顾之忧。从医疗机构来看,计划经济时代不但医务人员的工资,而且连设备购置、基本建设等费用也由政府支付。职工的个人收入也由卫生主管部门控制,与医疗机构的收入没有直接联系。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拨款逐年递减,由全额拨款到差额拨款,再由差额拨款到专项补助。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连专项补助也没有了,许多医疗机构的补偿渠道基本上是靠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收入这两块来支撑。前者因物价部门的严格控制和价格体系不尽合理,导致医疗服务价格无法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后者又因管理不规范,从而为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提供了操作空间[1]。
1.2 政府投入与目标的异位
社会的发展包括环保、医疗、教育、退休养老、社会救济等等。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政府注重以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相对忽略了以医疗为代表的社会发展建设。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在5%~7%,如美国2003年为16%。200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包含政府支出、企业支出和个人支出)虽已达到GDP的5.42%,但中央财政投入的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仅占卫生总费用的15.2%,社会卫生支出占26.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58.3%。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央财政预算中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到2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即从1995年的17%一路下滑到2000年的14.9%;而同期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则由50.3%提高到60.6%,5年上涨了10个百分点[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使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虽然卫生主管部门已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仍然有很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矛盾直接转化成医患冲突,医院成为冲突的发生点。
1.3 媒体的过度炒作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媒体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媒体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以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治安、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以医疗问题涉及面最广,受众面最宽,炒作医疗问题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最小而成为媒体报道的首选对象。
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但在一些媒体的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4 患方权利和感受意识增强
1.4.1 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
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顾客是上帝”这句商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地套用过来,认为医疗活动中也应“患者是上帝”。
1.4.2 健康意识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都更加重视,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就更高。实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仍有许多疾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每一个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治疗的效果。
1.4.3 患者对医疗过程的参与意识加强。
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资讯发达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用药及预后。病人自主及参与意识的觉醒是不可逆转的文明进步潮流,知情同意也是患者的重要权利,是患者得到尊重的重要体现。按照知情同意原则,病人或家属必须知晓治疗真实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可能引发的风险,取得病人或家属的自主同意。
1.5 医护人员法定收入与付出的落差
1.5.1 医护人员收入偏低。
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但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称。在我国各行业收入排名中,医生的收入在10名以后;而在美国,各行业收入排行榜上排名前8位都是医生(不同专业)。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3]。
1.5.2 医生工作量大。
但并不是所有医院的医生都忙得不可开交。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相当多地集中在大城市条件比较好的大医院,而社区医院、中小医院条件比较差;而且在大医院(三甲)看病和小医院的收费档次没有拉开,看同样的病种价格相差无几,患者都愿意直接到大医院去看病,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的工作负荷就越大。据艾力彼公司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三甲医院医生工作量平均是县医院的2~3倍。以广州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为例,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治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5~6分钟[4]。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
2 对 策
社会、政府、媒体、患方和医方5大因素导致目前医患关系处于相对矛盾而对立的阶段。要积极改善这种对立的现状,缓和日趋激化的矛盾,需要多方努力。然而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政府因素、媒体因素和患者因素都属于不可控因素,医院管理者无法改变和操控,可以做的只能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医院的内部管理,缓解医患矛盾。
2.1 保证医患沟通渠道的畅通。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动地位,患方处于被动地位,要时时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地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2.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沟通的前提。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试金石,是医疗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医患沟通,核心是要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道德、医疗设施,而且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而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就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诊疗方案、费用、效果有所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的前提和环节。
2.3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患者会遇到许多困难,有些困难会使患者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过激行为。尤其是绝症、严重伤残以及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当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要求,又无法摆脱疾病的痛苦时,其心理负担过重,埋下了发生矛盾的隐患。当患者需要把心理压力发泄出来时,首当其冲的是医务人员,此时医患关系的紧张、激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作为医方,必须冷静,在诊疗患者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求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误会,扫清心理障碍,形成共识。这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2.4 讲究医患交往的技巧。
在医疗工作中有的医务人员从未与患者发生矛盾,而有的却时有发生,这是交往中的语言技巧与心态问题。医患交往中语言技巧非常重要,牵涉到医生的基本素质,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敏锐地交谈、热情地鼓励、认真地解释等技巧,这些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患者反映喜欢听某某医生的话,就不喜欢听某某医生的话。这就是交流的技巧,包括语言中的语调、音量、音频、音质都有关系。所以光有好的出发点而没有恰当的方式,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
2.5 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
医院的环境,医务人员的仪表形象,能给患者产生第一印象,优美的环境给患者增加舒适感,医务人员良好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形象,能给人舒适感。医务人员对患者合适的称呼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开端。患者对热情、开放、真诚、幽默、可信、忠诚、责任性强的医务人员充满尊敬和信任。而往往讨厌虚伪、不尊重人、自私、嫉妒心、固执、骄傲、冷酷的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随机应变,让患者有思考的余地,并觉得对他有利。与患者愉快的告别相送,可为今后的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6 不断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卫生改革,在医疗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使不同所有制都有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医务人员有压力感、危机感,正确把握不善待患者的后果,真正实行优胜劣汰、奖好惩差,以不断纯洁医疗队伍。
2.7 不断完善卫生法规和制度。
在医患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各方都要遵守卫生法规。在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须的。要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应该严格执行,这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法律基础。另外,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加强我们的管理体系建设。
2.8 建立“病人投诉管理系统”。
医疗纠纷小则扰乱医疗工作秩序,大则影响医院的声誉,严重的甚至导致医院关闭。由艾力彼管理顾问公司创立的“医患危机预防模型”强调危机预防机制。现在大部分医院对医疗投诉和纠纷的处理,都是采取“灭火行动”。医疗纠纷产生了,处理人员就事论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处于被动的应急状态。根据危机管理“预防为主,处理其次”的原则,这不是最好的方法;“医患危机预防模型”在患者不满或投诉刚产生时,就主动进行监控管理,“防患于未然”,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危机的出现或缩减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回顾与评价[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1~35.
[2]高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http://www.people.com.cn2005-08-03.
[3]刘珊,等.新形势下加强医疗质量的探讨.医学与哲学杂志,2004;25(9):38.
3.医患关系问题 篇三
关键词 医患关系 重构和谐 现状 重要性
医患关系紧张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据卫生部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索赔额高达4亿多。近几年,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正成倍的上升。
医务人员素质因素:①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学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医学发展和患者要求。②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不重视医德修养。③医护患沟通存在严重的误区。
患方因素:①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不了解医疗水平发展状况。②在诊疗过程中经常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对医方存有过度戒备心理。③因投诉渠道不畅通,加重不满情绪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④少数人存有不良动机,以谋取暴利。
社会因素:①虚高的医疗费用让患者不堪重负。②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导致患者负担过重。③社会舆论对医院片面指责。
加强医患沟通,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实施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护是主体。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起主要作用,必然要求医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可以说“耐心”、“倾听”和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展良好医患关系的最重要一步。
加强医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拉近情感距离。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有对患者的诊疗过程解释说明的义务,即“告知”义务,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同样,患方也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完成诊疗,共同营造和谐关系与良好的氛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确保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宝。
完善医疗机制,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规范医院医疗过程中的诊断、治疗记录,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严格认真地执行诊疗及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投诉,及时妥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其医疗权力谋取个人利益。
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效应。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处理医疗纠纷与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与权限,以公正、全面的立场,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评论,从而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社会道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人的行为起监督和指导作用[1]。新闻舆论具有透明的特征和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对医疗机构和人员行为起到监督与约束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卫生部门医德医风的建设。
讨 论
重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患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既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又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只有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利于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为基础,加强工作责任心,主动与患者接触,寻找沟通的机会,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在诊疗期间真正享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支持,取得最佳合作,密切医、护、患关系,杜绝或避免纠纷的发生。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
参考文献
4.医患关系问题 篇四
A、极端恶劣
B、剑拔弩张
C、并不和谐,但是属于社会进步的体现
D、非常和谐
2、医务人员应当把“患者”当做()
A、顾客
B、上帝
C、朋友
D、以上皆不是
3、医生在为病人看好病后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爱的需要
4、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
A、医师与病员的关系 B、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提供服务的过程
D、接受服务的过程
5、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弗洛伊德
C、劳伦斯
D、苏格拉底
6、关于医患沟通,说法错误的是()
A、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B、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
C、医患沟通以患方为主导
D、医患沟通中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
7、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是()
A、医医关系
B、医患关系
C、患患关系
D、医生与社会的关系
8、医生需要尽量达到的第三重境界是()
A、精神支柱
B、治病救人
C、人文关怀
D、以患者为中心
9、作为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
A、精神支柱
B、治病救人
C、人文关怀
D、以患者为中心
10、医生提供的服务与售货员服务于顾客的服务不同之处是()
A、以治疗病患为目的
B、选择的权限不同
C、情感不同
5.医患关系问题 篇五
关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患纠纷、整治行业作风回头看及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
麦积区中滩中心卫生院
近年来,我院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不仅扰乱了我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就医环境造成了影响。为了从根源上保障我院医疗卫生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正常就医环境,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探讨医患纠纷的成因,总结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与经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我院院务会研究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患纠纷、整治行业作风回头看及大讨论”活动,并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维护我院医疗治安秩序的正常运行。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医院”的总体目标,积极创新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患纠纷。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习、依法执业、健全机制、改善作风的工作原则,通过回头看及大讨论活动,规范医院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及质量,建立预防和妥善处置医患纠纷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最大程度缓解医患关系,着力维护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1、督促全院职工加强学习,积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完成对医务人员持证上岗的完善,努力杜绝无证执业现象的发生。
2、继续组织开展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从卫生院管理、医疗核心制度管理,患者安全管理、病历书写、院内感染管理等八个方面副手,通过自查、邀请同类卫生院检 查、邀请上级单位督导检查等措施开展回头看活动,强化对医疗安全薄弱环节的管理,促进完整的医疗护理运行体系和规则机制的形成,持续提升卫生院管理和医疗质量,防患于未然。
3、建立医疗纠纷大会诊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已发生的医疗纠纷从管理、质量、医患沟通、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大会诊”,查找原因举一反三,及时整改。
4、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医疗质量管理,规范操作,院内感染等培训活动,大力提高医务人员执业能力及水平。
5、建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确实由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工作失误,服务不到位等造成的医疗事故,要坚决追究当事人及管理者的责任,切实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
6、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配合本地的治安管理机构。健全安全制
度和治保组织,建立各项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我院配备专职的保卫人员和消防人员,责任到人,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1、医德医风建设。把医德医风当成一项长期性任务常抓不懈,把医德医风规范,廉洁行医规则、执业道德、服务宗旨、责任意识,全局意识作为学习教育的重点,不断增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针对性,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分层次,集中培训辅导,带教培养等多种形式,围绕主题开展大讨论,运用典型实例引导,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开展建设活动,通过不断学习教育和建设,使每个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自我约束、自觉规范、自觉恪守执业道德。
2、从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等措施入手,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医务人员遵守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操作规范,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严防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时行为的发生。经院务会决定加强教育和宣传,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召开职工代表会议,深入开展怎样预防医疗事故的大讨论。通过讨论,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制度落实不严格,操作规范执行不力,管理松懈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执行医务人员不良业绩记录制度,强化考核力度,严肃查处由于医务人员不负责任而造成病人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
3、信访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和重大医疗纠纷信访评估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三)建立纠纷预防机制,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和激化。充分依托调节职能化解医疗纠纷。
为从源头上医患纠纷的发生或激化,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化解纠纷关口前移,把事后解决转变为事前、事中防范。一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操作规程、考核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并认真落实;二是设立医疗纠纷预防及处置专(兼)职组织机构,制定医患纠纷防范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建立医患纠纷心理疏导体系,加强医患沟通,正确引导,积极开展适宜活动,缓解患者压力,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是完善医患纠纷投诉制度,设立接待患方的固定场所,公布投诉电话和医患纠纷处置程序,接受患方投诉或咨询,认真调查核实患方投诉并及时回复,耐心解释,以尽早化解矛盾;五是内部要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和纠纷方案。六是要充分发挥调节职能在化解医疗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和当地司法治安部门的衔接,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节职能,严厉打击专业“医闹”,以及扰乱我院正常工作秩序经过调节无效仍无理取闹者。医疗纠纷发生后,应当迅速启动医疗纠纷处理预案,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明确解决途径告知制度,即医患双方通过自愿双方通过自愿协商,人民调节,卫生行政部门或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节委员会)司法调解,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正当的途径妥善解决;七是做好医患纠纷的报告和现场处置。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及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情况,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医疗机构内就诊,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尸体应按规定及时处理。患方应当在2小时内将尸体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医患双方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按规定进行尸检。医疗机构应告知患方有关尸检的必要性和拒绝尸检的后果,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有关病历文件、现场实物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或启封。八是协助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以医患纠纷为由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公安部有关精神,在医患纠纷中,出现严重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秩序及社会稳定的涉嫌违法犯罪行为时,个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配合,以公安部门为主,依法、及时、有效予以处理,坚决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四)开展排查整治,集中解决影响医疗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一是 深入开展对医患纠纷的排查整治工作。对重点的医患纠纷事件进行回头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还没有结局的问题,全面摸清,进一步化解,整改到位。要提高引导群众通过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惑其他正当渠道和合法途径解决医患纠纷的意识。同时,对于违反治安条例的人和事要依法报告处置。特别是对专业“医闹”要配合公安部门坚决打击,做到调解与打击两手都要硬。
二是开展对医疗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
三是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及周边安全保卫、治安管理、防火、防毒、防爆等方面的排查。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五是全面落实预防和持之医患纠纷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集中开展“回头看及大讨论”活动,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实现医疗卫生机构质量安全和就医环境的改善。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当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患矛盾仍比较突出,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大任务仍长期而艰巨。因此,我院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开展“吸取教训、提高服务质量,排查医患纠纷”的专项整治行业作风和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全员参与、人人思考、准确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理性对待可能发生的医疗风险,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切实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举措。
2、全面排查医患矛盾,积极开展化解工作,要进一步掌握辖区内医 疗卫生的基本情况,全面摸排掌握医患矛盾纠纷可能发生的苗头,早预防、早化解。对可能导致医患矛盾激化,危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苗头和隐患,要及早介入,同时加强与辖区内公安、司法机构的衔接,及时对涉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报警,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升级。
3、强化监督指导,增强我院自身安全防范能力。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有关规定,配合公安部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防范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要建立或加强我院保卫队伍的建设,在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加大内部巡查防范力度,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我院的自防能力。
麦积区中滩中心卫生院
2012-4-4 天水市麦积区中滩中心卫生院
关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患纠纷、整治行业作风回头看及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
近年来,我区医患纠纷不断发生,已严重扰乱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就医环境造成了影响。为了从根源上保障我镇医疗卫生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人民群众正常就医环境,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探讨医患纠纷的成因,总结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与经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我院院务会研究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患纠纷、整治行业作风回头看及大讨论”活动,并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积极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维护我院医疗治安秩序的正常运行。
组
长:夏存林
院长
副组长:郭连志
支部书记
裴睿豪
副院长
王永春
副院长
成员:王恩泰
工会主席
陈志英
护理部主任
常慧琴
门诊部主任
王继文
内外儿科主任
王乐萍
妇产科主任
张毅
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夏存林兼任办公室主任,郭连志、裴睿豪、王永春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麦积区中滩中心卫生院
6.改善医患关系 篇六
【热点事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规定,从2014年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患者住院时须和患者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须设立统一投诉电话,并印刷在协议书上,医患双方的协议书,要纳入病案管理,归档保存。
【热点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所关心的话题,患者除了正常的看病所需承担的医疗费用之外,作为潜规则的“送红包”也给不少患者增加了经济上以及心理上的负担。长期以往,很容易助长医院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给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这一条规定,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医患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来重塑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改变老百姓普遍所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协议的签订在真正解决医患矛盾方面,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医患矛盾的根源并不是社会上存在的潜规则“送红包”的问题,最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换句话来说,是我国医疗资源的供求远远小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而且再加上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促成了社会上“抢夺”有限资源的“竞争性”,因此,送红包行为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医患双方都默认的潜规则了。患者不送红包心不安,医生不收红包不负责,这种存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大大降低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尤其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虽然协议的签订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其实际效用如果发挥到位还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当天社会存在的“送红包”及“收红包”行为的,因为我们不能苛求医疗资源在一夜之间变得充足而又合理,这需要有一段过程。因此,医患双方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也不能不说是一项解决医患矛盾的好的尝试。以协议方式禁止红包有利于规范现有的违规收取红包行为,也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加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真正想通过协议的签订收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宣传教育。定期加强对医院人员开展“医德”方面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从内心深处拒绝收受红包的行为,如果每一个医生在对待每一个送红包的行为,都能够坚决拒绝的话,那么“送红包”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通过开通网上监督平台以及电话举报等方式,接受广大社会群体以及医务人员的监督,对于举报信息经过核实确实存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惩罚,从而起到良好的警戒作用。
7.注重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篇七
一、患者入院后护士和医生应及时和家属沟通,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让患者享有知情权
1患者入院后, 病房责任护士首先按住院流程安置好患者, 然后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所用药物、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予说明必要时要报告治疗及药物的价格, 听取家属的意见, 回答患者及家属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尊重患者的权利, 履行必要的告知义务使患者及家属对诊疗过程有清晰的认识, 客观对待治疗过程, 特别是要求对目前医疗技术的局限性, 风险性进行说明, 使患者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对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 意识障碍的患者请示监护人在双向承诺书上签字, 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抓紧一切可以交流的机会.如查房、治疗中、晨晚间护理等与患者家属交流注重健康教育, 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对危重患者医生要及时与家属沟通, 特别是有风险性的医疗处置, 应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和签字。《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 医疗机构实行手术或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时, 必须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取得患者家属的同意签字, 不至于在患者出现突发的, 目前医学解决不了的病情变化而不能接受, 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误会。3据有关资料统计80%——90%医疗纠纷都由于医务人员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只有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经济状况等全面情况后, 才能指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达到有效的护理目的。
二、医务人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业务提高护理质量
患者入院后实行人性化服务, 责任护士要对新人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病情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增强患者家属与医护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 为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打好基础。
三、医疗护理技术要规范、真实、完整、及时是保护医患利益的有效法律依据
1完整的病案资料是具有重要法律作用的文件, 它是医疗行为有无错误的最有力证据, 发生医疗护理事故纠纷时, 要以原始病案封存作为原始资料加以判断。因此认真书写病例及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做到准确及时。医疗文件书写与护理文书的同步性是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如出现医疗和护理不符或相互矛盾时, 引起纠纷时能够澄清, 因为记录本身就是法律依据。2严格遵守病例书写规范《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的证据诺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由负有举证责任当事人承担不力的结果"。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无错, 法庭就可以认定其存在过错。因此医务人员一定按医疗护理病例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例要真实、准确、及时、连续、客观地发映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全过程。在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护理问题与患者沟通要及时, 必要时要有协议书或书面签字, 取得患者的认可。
四、沟通可增加医患、护患的相互理解
8.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篇八
【关键词】生命伦理 医患关系 医患伦理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健康领域的诸多顽疾已经得到有效的根治,不仅实现人类自身寿命的延长,而且提高了生命健康质量。但是,和现代医学发展以及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相对应的则是,医患纠纷频发,既有各种医疗事故,亦有伤医事件的发生,导致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和恶化。因此,在21世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生命伦理道德规范,通过伦理道德的手段协调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要缓解当前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局面,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保健制度,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一、医疗纠纷频发原因
当前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患者都有密切联系。首先,尽管我国医疗保健制度初步建立并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仍旧存在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医护人员的培训机制尚未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其次,当前医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降低,缺乏积极沟通意识和心理疏导能力,医疗责任心和人文素养较低,过度依赖现代化的医学设备;最后,患者对自身健康值期望过高又缺乏对疾病治疗的专业认知和判断,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医学鉴定结果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往往无法正确地面对疾病治疗的失败,甚至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不适宜的行为。
二、医疗纠纷涉及的道德原则
为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我们既要注重医疗机构的制度建设,实现医疗机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亦应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了缓解当前医疗纠纷不断加剧的情势,我们在道德领域形成四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互相尊重原则、真诚沟通原则、社会公益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指导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对峙局面的缓解是长期缓慢的,需要法律、制度和道德的共同作用。尤其是在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医疗保健制度逐步健全的今天,更要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在医疗领域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素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良性发展的实现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
三、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医患伦理作为生命伦理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医患双方在疾病治疗与康复中建立的各种伦理关系,对于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具有重要意义。缓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需要社会、医疗机构、患者以及舆论的共同参与。既需要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尊严,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也应完善医疗保健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良性沟通机制。同时还需要患者理解并信任医护人员的医疗诊断措施,尊重医护人员为自身疾病康复付出的劳动。
(一)医疗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医疗机构改革过程中,既带来先进医学理念的引入和现代医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医疗服务设施的完善和医务人员队伍的增加;也导致医疗机构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身公益性职能,同时制度建设尚未完善,服务水平并未与设备更新和理念升级相一致,导致当前医患关系不断紧张,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研究表明,多数医疗纠纷产生和加剧并不是技术型医疗过失导致的,反而是由于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引起,加之医患双方交流沟通不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困惑缺乏及时有效的疏导。所以,在当前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完善医疗保健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制度建设,将医护人员的沟通疏导能力和服务态度纳入年度考核和晋升中,从制度上加强医护人员对上述问题的重视程度。
同时,在重视医学科学发展,加快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提升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亦以建立和完善医患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有针对性的在医护人员中加强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方法的学习,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杜绝因制度缺陷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加剧的状况。
(二)医护人员:尊重患者主体地位,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1.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以及生命价值尊严。在医疗诊治和医学实验中,医患双方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尤其在患者自主意识、医学素养和民主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为了化解医患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更加需要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以及生命价值尊严,实现医患双方地位的真正平等。患者作为社会独立个体所拥有的各项权利并不因为患者所患有的疾病而改变,患者自身的生命价值尊严和恢复自身健康的权利更需要尊重和维护,要杜绝医护人员在医疗诊治和医学实验中对患者的歧视心理和行为。同时,既要重视现代医学设备的诊断数据,也应加强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全方位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要尊重患者在自身疾病治疗中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不能够单纯凭借医学设备诊断数据妄下结论。在整个疾病诊治和康复过程中,既要做到重视疾病的诊治和康复,也应及时疏导和化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及时发现医患矛盾并针对性的进行疏通解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增强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我们应明确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本质目的都是治愈疾病、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而医护人员作为医疗诊治和疾病康复过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其人文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此,在当前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中,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推进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应注重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要着力加强医护人员心理沟通能力和疏通技巧的培训学习。明确要求医护人员在医疗诊治以及医学实验中,坚持行善原则、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原则。既要以社会公众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疾病治疗的根本出发点,亦应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权。任何医疗诊治方案和医学实验进行前,都应该对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全面的解释说明,只有在获得患者和受试者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疾病的治疗以及医学实验。同时,践行不伤害原则,杜绝因医护人员疏忽导致的患者身体和精神的损伤。
随着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更应实现经济职能和公益职能的协调运作。医护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在疾病诊治中努力做到医疗机构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坚持以社会公众和患者的利益为本,减少和杜绝医疗腐败现象,推动医疗诊治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实现医学科学发展和患者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机统一。
(三)患者:合理疏导心理压力,尊重医护人员医疗活动
作为医疗诊治活动最大的受众对象,在当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患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尤其是随着患者医学素养的提高和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患者更加重视疾病诊治和康复过程中自身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的维护。
同时,作为疾病诊治的被动接受方,患者自身由于对恢复健康的期望值过高、对医学诊治方案和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家属的不适应情绪和行为等因素,极易导致自身心理压力过大而且得不到有效地疏导,往往会导致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出现对医护人员的言语攻击和人身伤害等行为,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恶化。故而,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患者的参与和配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及时的面对自身的心理压力,接受医护人员的疏导,而不是单方面的累积扩大。更应对医生的医疗诊治方案加以信任和配合,对其中的疑问和不解应及时的提出。对于医护人员为自身疾病康复所付出的劳动应给予足够的尊重。
(四)社会舆论:加强监督,合理宣传,正确引导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既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努力,也离开社会舆论的参与、监督和引导。随着舆论媒体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的深入和广泛,其自身职能能够正确的发挥对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加剧和部分媒体的误导宣传和虚假报道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获取公众关注和社会影响,部分舆论机构故意夸大和歪曲一些医疗纠纷,导致社会民众不能够全面准确的了解,加剧了社会公众和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心理和不适宜行为。
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为此,我们应该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督促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和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完善培训、学习和晋升机制;也要对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宣传,对医护人员在社会公众疾病治疗和康复中付出的劳动进行正面的宣传报道,提升公众和患者群体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减少误解和纠纷;亦应发挥舆论机构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公众和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改革进程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使之知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减少社会公众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误解。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个社会主体的参与和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医疗机构加强制度建设,也应增强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自律意识。同时加强舆论的正确宣传和积极引导,提高患者对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必将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体系。
参考文献
[1]沈铭贤.生命伦理飞入寻常百姓家——解读生命的困惑[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
[2]吴素香.善待生命——生命伦理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学川.现代科技伦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华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分析与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9.20(19)
[5]赵达军,龚志成.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湖湘论坛,2007,(5).
9.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篇九
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聊天,他说起他一次看病的经历:那天空腹去做B超。排了一上午的队,饥饿难耐,眼看终于快轮到自己了,这时却有一位医生领着他的熟人插队到了我的前面,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想?还有,我从别的医院转院到这里,一来就抽了七、八管血,把刚做的检查又重新做了一遍。如果换成是你,你又会怎么想?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病人太不尊重医务工作者,现在的病人要求太高,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是病人,我们会如何想,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医生护士态度和蔼、技术过硬。我希望少花钱,治好病。“已所欲,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为病人想一想,我们才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美丽的名字。
苏格拉底曾这样说过“贡献你的挚爱来赢得人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是华陀的广施善道不分贵贱,是李时珍的尝遍百草著书济世,是孙思邈的为民救世大医精诚。
也许我们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境,百姓对我们的医疗队伍不再象以前那样充满信任,媒体随处可见对医疗的负面报道,但我坚信,我们的医疗队伍主体依然是一支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不息的队伍,是一支能在困难中创造一次又一次“非典战争”胜利奇迹的队伍。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面又一面在这支队伍中的旗帜!我想起了李燕玲,赵雪芳,我想起了离开我们没有多久的华益慰教授。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大医有魂,其魂就是七个字:用心为病人治病。华益慰说:“当了一辈子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华益慰似的好医生。记得那是2010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牵着一个瘦弱的男孩,手里紧拽着卖牛卖房子后凑到的3000块钱,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我们科住院。接诊他的是我们科一位已故的老主任—曾昭琳主任。曾主任患有脑垂体瘤,先后作过七次开颅手术,也许正是同样的经历,让他更能体会病人的苦与难。当他得知祖孙俩每天的伙食就是从家里带来一大罐腌菜时,立刻把身上的300多块钱递到了老人手里,并再三嘱咐说“给孩子吃点有营养的东西,病好的快一些。”当病人在曾主任的精心治疗下,即将康复出院时,曾主任又了解到祖孙俩在为回家的路费犯愁,他毫不犹豫的把200块钱交到了老人手中。老人看着手里的钱,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像这样的感人事迹,曾主任还做了很多很多。他常常教导我们:“对待病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能帮的就帮一点,能省的就帮病人省一点。我也是一个病人,我能体会病人的难处。”
在我们国家进行医疗改革的艰巨时刻,在讨论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人民不会在疾病面前彷徨无助,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患关系不再紧张,再也看不到病人把医生告上法庭的事情见诸报端;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医者父母心“不再成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心无顾虑的全心治病,医疗依然是这个国家最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健康的鲜花四处开放,再没有病魔的踪影。
10.医患关系紧张原因 篇十
传统医患关系中,医生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工作地位。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一声。
近年来,医患关系却日趋紧张,医患矛盾有日渐激化趋势。说到“看病难、看病贵”,每个患者都有许多话要说,“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也在群众中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据中国医师协会2004年《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将近3/4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达60%之多。每家医院平均每年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起以上,打伤医师5人;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致伤、致残90人。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医护人员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转行的逐年增多。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不愿让自己的子女报考医学院校。
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但是和医疗事故并不成比例。这反映医疗方面的技术问题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由深刻的社会根源,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因素
社会发展建设和国家基本保障建设包括环保、医疗、教育、养老鸡退休保障、社会救济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注重以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却相对的忽略了以医疗卫生建设为代表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基本保障建设。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5%至7%。,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2011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6367亿元,比上年增加1563亿元,增长32.5%。虽然增长比例惊人,但是却仅占47.16万亿GDP总额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甚至低于都难以列入发展中国家之列。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讲,2010年,我国医疗卫生支出4804.1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3%,占全国财政支出的5.3%。
我国成为的医疗卫生系统得到的财政支持远远不够,政府为促进和改善人民卫生条件所做的工作的还不是很够。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保障发展相对滞后,再加上新药品、新医疗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使得医疗费用大幅度上涨,国家还不具备非常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虽然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仍然会造成许多患者看不起病、吃不起药,而这样的事实和矛盾直接转化成了医患冲突,大多数情况下,医院就成为了冲突发生点。
二、媒体因素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各个传媒为了维持自身的听众、观众和读者,竞相推出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已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社会发展相对之后,我国在社会治安、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而医疗问题由于涉及的受众最广,炒作医疗问题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最小因而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对
象。
医生和患者本是应该站在同一战线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11年8月底,某患儿出生才两天因为肚子有点肿胀,被送到深圳儿童医院就诊。之后,医院作出诊断,孩子得的是先天性巨结肠,要求第二天就做造瘘手术。患儿父亲当时对医院的诊断结果和手术建议很怀疑,拒绝费用10万元的手术,而患儿在另一家医院凭借8毛钱的石蜡油缓解了病情;9月,家长向医院讨说法,发酵成“八毛门”;10月,患儿病情复发,在武汉的医院做手术,证明最初诊断无误;10月底,陈刚向深圳儿童医院公开道歉。
虽然,在这一事件的爆发过程中,患方的父亲处于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他不知晓医学,因而可能在认知上有错误,而对医方产生误解。但是我们的媒体方在报导这件事情的时候,又故意制造医方错误诊断并开出天价手术的舆论。诸多媒体方在新闻中链接众多医患紧张关系的新闻去吸引读者的注意,使得众多民众对于医者敌意更加,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三、患方因素
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顾客是上帝”这句商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地套用过来,认为医疗活动中也应“患者是上帝”。健康意识加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都更加重视,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实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仍有许多疾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每一个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治疗的效果。
患者对医疗过程参与意识加强——社会文化水平整体上升,资讯发达使患者更方便地了解到与疾病相关的讯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疗方案、用药及预后。病人自主及参与意识的觉醒是不可逆转的文明进步潮流,知情同意也是患者的重要权利,是患者得到尊重的重要体现。按照知情同意原则,病人或家属必须知晓治疗真实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可能引发的风险,取得病人或家属的自主同意。
“就医感受”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以前的患者只要治好疾病或减轻痛楚就满意了,现在的患者更注重就医感受,希望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心境下治疗并痊愈,这除了要满足技术性医疗服务需求之外,还对人文性医疗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医生要给予人文关怀,秉着同情心和同理心给予病人足够的精神支持,以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一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患者还对就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病人的社会需求。以在医院生孩子为例,常规顺产数千元就够了,而大城市费用高达上万元的高级产科病房需要提前半年预约。
医疗服务的直接和间接客户——患者是医院的直接客户,但不是医院的惟一顾客;病人家属是医院的间接顾客,对医院的服务可能有比患者更深切的体会。不了解这一点,有时可能会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例如成都某大医院发生的一起病人死亡后,其妻子拿刀砍医生的事件,和医院忽略了病人家属的心理和情感不无关系;另外,相对患病的婴儿,他们的家长是医院的重要间接顾客,医院除了对患儿进行治疗外,还需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教育,告诉他们如何正确护理、考虑到自己的孩子;对于癌症晚期病人和家属,除了对临终病人做好关怀外,照顾病人家属的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安抚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患冲突。
四、医方因素
医护人员收入偏低——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在去年非典疫情中,医护人员职业的危险性就充分凸显出来。但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称。一个医科硕士毕业生,本科读了5年,加上硕士一共读7~8年,在上海这个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最初的3个月只有每月1000元不到的收入。而普通本科只读4年的大学生,在我国一个中等城市的联通公司工作,月收入近5000元。在我国各行业收入排名中,医生的收入在10名以后;而在美国,各行业收入排行榜上排名前8位都是医生(不同专业)。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
11.医患关系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 医患关系、利益化、法律、保障机制
一、医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医患关系的利益化
我认为医患关系和其他的商业关系是不同的,虽然医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机器设备,提高医疗的技术,但是,医院不像企业一样是纯粹的盈利机构,他本身带有一种公益性质。医患关系是一种兼有商业和公益双重性质的关系。但是,看看现在的社会,就连那些从来没有学过知识的人也知道去医院要找关系,要给"红包"。2009年在我家乡的一个小镇上,就因为患者没有遵守他们所谓的"规矩",一个孕妇就这样带着她还未出世的孩子离开了人世,这是人生的悲哀,这更是一个国家的耻辱。现在有些医生不再是纯粹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可以干,什么都敢干的"恶魔"。医生的医德已经被有些医生破坏殆尽了。
(二)患者的极端思想
尽管出现了有些医生的失职行为,但是民间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些患者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往往做出一些过激或者令自己和家人悔恨终生的事情。面对医生的行为,患者是很愤恨的,我想无论是谁都会很愤怒,可是愤怒、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带来更大地伤害。遇到这种事情患者不应该意气用事,要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有这样才能给丧失医德的医生敲响警钟。
(三)法律法规执行力的缺陷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 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在医疗活动中,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 及时解答其咨询, 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如病人需做急诊手术,又无法和病人家属联系上, 而病人的心理素质比较差的情况下, 可以不按照前述规定向病人说明其病情、医疗风险等事项, 这种保护性医疗措施、善意的隐瞒、善意的欺骗可以对抗病人的知情权和医师的说明义务具有合法性。法律现在已经出台了并且也已经明确规定了医生的义务和告知责任。"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医生是否真正的能做到这一点呢?有些医生认为自己懂得医术很厉害,不知不觉地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在看病的过程中认为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根本不懂得疾病的特征,即使说了他们也不懂,于是有些医生为了方便就不告诉患者或者模棱两可的说一下。这样做有时会让患者误解医生的意思以为没什么大病回家休息一下就好了。以至出现不可挽回的地步,增加了医生与患者之间不信任,激化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正确摆正医院的位置,鼓励社会的重视
医院是带有公益性质的单位,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治愈疾病是医生的责任。纵然有一些利益熏心的医生那也是极少的。医院不同于企业不能把盈利作为医院的唯一目标。我认为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都要对医疗事业给予关注。我国现在的医疗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给予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使得医院的开支和资金衔接不上,而医院为了继续给病人看病不得不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这样就可能出现了不合法的行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要解决医院资金来源单一渠道的模式。
(二)提高患者正确的维权意识,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
本来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就处于弱势的地位,本该得到大家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由于某些患者的极端行为让人们失去了判断的思维,不知道谁对谁错,大家只是一味地批评。在个案中患者的死亡,无论是由于患者病重,医院经过努力抢救仍然无法挽回患者的生命,还是因为医院的处置错误而导致的非正常死亡,都应该通过有效的法律手段来进行鉴定。如果医院的确没有处置上的错误,相信院方也会进行一定的人道赔偿;若患者的确是因为医疗处置错误而死亡,那么患者家属应该将此事诉诸法律而不是逞一时之气,殴打医务人员。"当患者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健康受到損害的时候,不应该从主观上认为医学是可以包治百病的,更不应该对治疗抱以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样,患者才能意识到医院并不总是需要完全负责的一方,才可能放平心态,和院方进行深入的交流。"③诚然,由于政策与医学发展的不相适应,医疗保险制度导致的一些医疗费用需要由患者自己承担的事实,确实可能让患者产生不满的情绪。"但是这些费用与医院对患者的救治行为并无关系,患者在与院方进行沟通的时候,不应该将怒气发泄到院方的头上,以免影响医患双方的顺畅沟通。"④医患关系是一种配合与合作关系, 它建立在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和对生命健康的渴望基础上, 只有彼此沟通理解、相互信任, 医患双方才能共同参与诊疗活动,共同完成对疾病的诊疗过程战胜医患双方共同的敌人---病魔。因此, 在遇到问题是无论是患者还是医院都应该好好地进行沟通,而不是医院方的避而不见,患者方的大吵大闹。纵观近年来的医患纠纷,尤其是一些严重的流血暴力事件,医患沟通不畅都是促成纠纷的首要原因。身为医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放平心态,努力沟通,才有希望构建出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
(三)提高医生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⑤
另一方面患者和患者家属因为疾病的原因,心情多少都相对复杂、忧郁。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方在沟通上稍有处理不慎,就很有可能伤害到患者及患者家属,导致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因此,医院在处理时需要格外小心,用一百二十分的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方面的细节情况。医生要始终谨记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要谨记自己的使命。要对得起患者对自己的信任,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患者和患者家属,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差别对待。
三、结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作为重要人际关系之一的医患关系是不容小觑的事情。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就产生的,因此,要改善这种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和努力。政府要尽量保证医疗机构资金的运转同时也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为医疗机构融资,医院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医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患者和患者家属也要理智对待问题运用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释:
①唐海洲《医疗告知与医患纠纷防范实用指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3 - 189页
②柳经纬,李茂年《医患关系法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129页。
③赵青摄:《 医患关系和谐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条件》中国青年报2007年版第12页
④江龙安,张儒林:《从法律角度解析医患关系》,载《医院管理论坛》2003年第10期
⑤朱凤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载《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2年第06期
12.医患关系问题 篇十二
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而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于2001年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 发生了医疗纠纷后, 73.5%的病人及其家属曾发生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 其中43.86%发展成打砸医院。这些过激行为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的有35.58%, 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46%。另外, 在326所医院中有86%~96%的医院发生过因医疗纠纷导致病人滞留医院、不住院或不缴纳医疗费用的现象, 此种情况也已成为医院面临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近年来, 医患矛盾形势日趋严峻, 不仅严重影响医疗环境, 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医患沟通, 改善医患关系
要建立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国家的强大的经济支撑, 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覆盖全民的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得以实现。但我国的国情使得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不能在短期内建立起来。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无所作为, 任由医患关系紧张的状态发展下去, 危及社会安宁。因此, 我们应该在现实的条件下, 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核心, 积极探讨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策略和方法。
1. 开展医疗消费教育和全社会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 传统的观念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误区:对人的素质的开发, 过多地重视政治的、专业的、身体的素质而忽视伦理的、人文的、心理的、健康的素质。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我们的社会人群普遍地对作为人自身的认识不完整、对人性不了解、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知识。所以, 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要多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和医疗消费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 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通过主动走向社会, 与社区、学校、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密切的联系, 积极开展医学咨询、医务公开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 让人们明白医疗的风险性与特殊性, 让患方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了解每个人可能存在的体质差异, 理解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 加强与患者沟通, 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 从而达到有效沟通。
2. 塑造医院良好形象
树立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能得到社会的认同, 增加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的信任, 从而得到有效沟通。医院要通过建立医院整体形象建设方案, 制定与实施与医院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的整体形象战略, 从一流的医疗技术形象、良好的服务质量形象、先进的医疗设备形象、高尚的职业道德形象、和谐的人际关系形象、温馨的就医环境形象六个方面去努力提高, 全面提升医院知名度、美誉度, 以及其在区域内的权威性。
3.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建立医德建设机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化解医患矛盾主要方面在“医”, 解决“医”这一矛盾主要方面的核心在提升医护人员的道德修养水平。提升医护人员道德水平的要点, 并不在纯粹观念化地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 而在于以管理机制的力量, 促使他们在实践医德的过程中增强道德体验、强化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认识水平。我们通过建立医护人员医德建设机制, 制定医护人员医德修养水平提升方案、建立医护人员医德水平评议委员会、信息收集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最终促进医生成为病人的朋友。医者要把自己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 尊重患者, 不物化患者, 让患者能在诊疗过程中更体现出主动性和参与性, 共同参与加强医患沟通。
4. 建立患者关系管理档案
实行患者关系管理档案, 所有患者建立病例档案, 加强客户的营销关系管理, 辨症施治, 全程指导, 做好各项跟踪服务与信息反馈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与客户发展和保持良好的关系, 加强沟通, 建立忠诚客户群, 使医患之间建立了不离不弃、相互之间高度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医院还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 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 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 及时改进随时收集、上报病人对医院门诊服务中的意见, 转变医疗作风, 及时改进和有效地解决群众对医院门诊医疗服务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5. 了解患者心理, 改进沟通技巧
(1) 了解患者的心理, 重建医患信任关系。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情感的交流, 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 医生必须要了解患者就医的一般心理:患者无论是患有大病或小病、急性病或慢性病, 当他们到医院中看病时都怀着迫切的愿望, 希望医生能以最好的医术, 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疾病治愈。虽然患者也有一定的医学常识, 了解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的规律, 但他们都怀着满腔的期望, 要求医生给予最好的服务。许多患者在承担起患者的角色后往往都开始明显关注自己, 希望医生能对自己的疾病十分重视, 甚至还会出现对医生提出过分要求和过分依赖的倾向。因为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因患者自身的人格、年龄、性别、社会处境和所患疾病的不同而有差别, 所以每个患者对医生所抱的态度和表现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医生必须对患者的情绪反应有相应的敏感性, 关注他们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变化, 尽量调整好患者的不良情绪, 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理解,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 改进沟通技巧, 提高沟通效率。针对现在存在医生沟通技巧不当的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医患沟通技巧:第一, 医务人员要有诚信, 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 具有同情心和耐心, 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 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 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 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 掌握医疗费用给患方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感到医生能理解自己, 引起患者的情感共鸣和治疗依从性的增加。第二, 医护人员接待患者端庄大方、热情负责, 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沟通应力求使用表达贴切的通俗语言, 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观点、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使用模棱两可、同音异义或特别专业的术语, 以免患者产生歧义或不理解, 引起不科学的幻想。语调适中, 语气温和, 注意目光、表情、手势等的配合使用, 如用微笑、注视、点头等对患者表达安慰和鼓励。交谈中询问的语气应自然、温和;方式应循序渐进, 先间接、一般性提问, 然后对部分问题进行直接或针对性提问。第三, 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 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等。注意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等选择适当的语言。要多鼓励, 多解释, 如多说一些“您放心, 我们会尽力的”、“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治好您的病”等有助于患者建立信任的语言。帮助患者认识和接纳痛苦的情感, 鼓励其表达出被压抑的情感, 同时帮助患者学会应用和处理积极的情感和人际关系。第四, 对医院内应实施诊疗全程医患沟通制度,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进行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实物对照沟通和形象比喻沟通, 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 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复杂程度以及预后好差, 由不同级别的医护人员沟通。对于疑难、危重患者、治疗风险大、诊断不明、病情恶化效果不理想及预后不良者, 由医生集体沟通, 统一协调后, 再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 避免患方不信任或产生疑虑。第五, 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诊断后要向患者说明病情, 征询患者对拟订的治疗方案的看法, 解释所开药品的原因, 告知患者亲属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 提醒服用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复诊时了解用药或治疗是否有效, 是否有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 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要体恤患者的痛苦, 同情患者的困难, 尊重患者的想法, 打消患者的顾虑, 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最后, 加强领导示范作用。科主任和护士长对患者的态度, 直接影响着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 科室领导应带头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 在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尊重患者, 关爱患者, 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学会与患者交朋友, 零距离沟通。将医护人员的电话号码告知患者, 与患者真诚地握手, 与患者简短聊些轻松话题等举措, 均可在潜意识里与患者拉近距离, 能让患者感到温暖并消除紧张情绪。
摘要:目前, 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医患矛盾日趋激化, 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阶段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提出通过开展社会健康教育和医疗消费教育、建立患者关系管理档案、改进沟通技巧等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医患沟通,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矛盾,和谐
参考文献
[1]丁春辉.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2]邵小宝.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 2:56-57.
[3]贾渝跃.医疗纠纷的成因和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 2005, 4:62-63.
[4]陈英云, 施, 赵长久.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 2006, 7:71-72.
[5]张永良.论医患的思想交流[J].医学与哲学, 1983, 2:60-62.
【医患关系问题】推荐阅读:
医患关系浅谈12-19
医患关系 调查报告09-16
关于医患关系的作文10-03
医患关系的伦理思考10-18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12-01
当前医患关系的伦理分析06-28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11-30
医生面试试题:医患关系面试题08-28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总结11-21
浅析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解决之道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