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装备质量管理(共14篇)
1.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篇一
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1.医院应当设置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院的医学装备管理。.
2.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倒》、《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3.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设备器械和医用耗材,均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统一负责计划、购置、供应、管理、维修、质控、安全质量监测和评估、处置等技术保障工作。
4.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相关的规范要求制订出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并认真落实和执行。
5.结合本院的功能、任务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部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6.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开展临床使用人员培训和应用质量保证工作,确保设备安全有效,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7.加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组织本部门的各级管理与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在职培训,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提高全体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8.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学装备部门应逐步建立临床工程师制度,开展医工结合的科研教学工作,参与和支持临床适宜技术的选择和临床效果评估。
2.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篇二
由信息的定义可知, 只有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相互发生联系、进行相互作用时才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 存在着信息的发射方、信息的接收方、传播信息的媒介 (载体) 及发射方与接收方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一个系统内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这个过程形成一个循环, 称为信息循环, 是信息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
1 信息的概念
1.1 信息的基本特性
1.1.1 无限性和相对性:
信息的无限性基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无限性。由于人们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所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也只能是对系统的运作关系最大的那些信息。
1.1.2 时效性和时滞性:
任何信息从发射源到达接收方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信息接收方所得到的信息都已经是发射方既往的情况, 存在一定的滞后。如果这种时滞过长, 接收方根据所得信息作出的反映和处理将会缺乏针对性, 即失去时效。
1.1.3 可存储性和可传输性:
信息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存储, 也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传输。信息在离开发射方后即可借助载体进行独立的运动, 不再受发射方的控制。
1.1.4 共享性:
一个信息可以同时为多个潜在的信息接收者所享用而不影响信息内容本身。
1.2 信息资源和信息化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 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过去,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 人们的社会活动比较简单, 规模也比较小, 往往只需根据既往累积的一些经验就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因此对信息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频率与数量不断增加, 所要面对的信息量急剧增长。在现代社会中, 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 除了物质资源, 包括再生资源 (如动、植物等, 又称第一资源) 和非再生资源 (如矿产等, 又称第二资源) 之外, 还有信息, 人们称之为信息资源或称第三资源。现代医院除了要重视学科建设, 提高诊疗水平外, 还必须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站稳脚跟。
正是由于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因此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等信息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飞速增长, 要维持这种增长则必须得到高效信息活动的支持。所谓信息化, 就是指人们信息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长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化将把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必须注意信息化并不仅仅是计算机化或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不是计算机, 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在信息活动中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计算机和网络使得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加, 但是最终利用信息作出决策的是人。技术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在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组织管理和人的素质相对落后, 因此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此除了应该加快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使用者素质的培训外, 在信息化建设中也不应操之过急, 追求一步到位, 应讲求循序渐进, 选用合适各医院自身条件的信息技术, 逐步发展。
1.3 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形式
从信息的观点出发, 可以把系统内外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看作是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一般把这个过程称为信息循环。管理者调查研究事物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相应措施的过程, 也可以看作是信息循环的过程。把管理的过程看作是信息循环的过程即所谓信息管理。 (图1)
(1)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收集、验收、汇总、整理等活动, 要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并进行初步的整理。
(2)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筛选、分类、排序、分析、评价等活动。筛选主要是指去除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分类是把各种信息按其来源、性质等进行有序分类;排序是指明确信息传输和利用上的优先级, 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信息最快进行处理。
(3) 信息存储:收集到的并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有时不是马上就要应用或者不适合、不能马上应用, 因此需要暂时存储起来。常见存储形式有书面保存、计算机保存等。
(4) 信息传输:各种不同的信息应分别传输给各自潜在的使用者以供应用, 常见传输形式有书面传递、口头传达或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
在信息处理的循环中, 要遵循所谓的“4R”原则, 即"The right data to the right person in the right amount at the right time”, 意指“应该使信息的潜在使用者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他能力范围内的适当数量的准确信息”。这也是后述开发医院信息系统的指导性原则。
1.4 医院信息
医院系统的信息可以分为医疗信息和管理信息两大类。这两类信息对于进行正常的医疗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诊疗护理工作和管理工作都是信息收集、分析、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的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及时准确的信息, 医护工作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诊疗护理工作, 医院各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也将缺乏针对性, 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1.4.1 医疗信息。
是指医护人员从病人及其家属身上获取的关于病情发生发展变化的信息, 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回报、技术检查等。诊疗护理的过程就是医护人员以自身的知识、经验结合这些信息来作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1) 医疗信息的特点: (1) 信息的类型多样且复杂:不仅包括病人生理方面的信息, 还有心理、社会、家庭等方而的信息。 (2) 信息获取比较困难:医疗信息能够直接获得的很少, 往往要结合医务人员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等进行判断, 比如一些内脏病变、脑部病变等;很多信息需要医务人员耐心仔细询问才能得到。 (3) 信息往往不太准确:医疗信息的获取过程有较强的主观性, 医务人员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会影响到信息的判断, 不同的医生可能对同一检查结果会有不同结论;不同病人在描述可能是相同程度的症状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 如疼痛到底痛到什么程度, 不同痛阈的病人有不同描述;凡此种种定性指标很难有确定标准。 (4) 时效性要求高:医疗信息有较强的时效性, 病人几个小时前的病情和症状可能与现在的情况有所不同, 医务人员要及时利用医疗信息作出判断和治疗处理决策并付诸实施。 (5) 医疗信息收集要求连续进行:病人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医务人员必须连续观察这一过程, 从而帮助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规律, 有助于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
(2) 医疗信息分类体系: (1) 诊疗信息。主要包括:门急诊诊断治疗记录, 住院病人诊断治疗记录 (包括病例、会诊、病例讨论等记录) , 临床检验送检单和检验报告单、登记记录检索, 医学影像检查, 临床病例送检单和病例诊断报告、登记记录检索, 内镜检查申请、报告、登记检索, 电生理检查申请、报告、登记检索, 药物处方 (医嘱单) 和临床药学信息, 手术通知单、手术记录, 麻醉记录、术后复苏记录, 输血申请、配血单、输血记录和血库信息, 营养医嘱 (处方) 、饮食护理记录和营养治疗信息, 康复医疗处方、治疗记录, 假肢、支具和辅助器具处方及安装记录, 核医学检查申请单、检查报告、登记检索, 放射疗法申请单、治疗记录, 其他医疗检查、治疗处方、记录, 各专业学科诊疗操作规范和技术常规。 (2) 护理信息。主要包括:护理检查、诊断和护理计划, 各种对病人的护理观察记录, 责任制护理、整体护理执行情况记录, 医嘱执行情况记录, 护理值班、交接班病情观察记录, 护理方式、病人心理、护理并发症记录, 对病人进行咨询指导和预防知识教育情况记录, 病房护理评价记录, 护理操作常规和技术规范, 护理质量、差错事故情况记录和讨论情况登记、上报材料等。1.4.2管理信息。 (1) 管理信息的作用:信息是医院管理的基础要素;信息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有效工具, 信息交流是协调医院各部门运作的纽带。 (2) 医院管理信息分类体系:医院决策辅助信息, 医疗管理信息, 护理管理信息, 科教管理信息, 药品管理信息, 器械设备管理信息, 物资材料管理信息, 环境卫生管理信息, 情报资料管理信息, 财会管理信息, 医院经营管理信息, 人事工资管理信息。
1.5 医院信息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 就是把医院管理过程作为医院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反馈的过程, 通过信息为管理服务, 把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医院信息管理有双重含义, 即可以分别理解为“医院信息的管理”和“医院的信息管理”。前者指对医院信息进行的管理, 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反馈等;后者指一种管理模式, 指有别于传统经验管理的一种基于信息利用的管理模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应用。
1.5.1 医院信息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充分、合理利用信息为医院服务的能力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判断医院管理者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 医院分工越来越细, 科室之间的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病情信息的挖掘也日趋深广, 信息的流动量和流动频率也不断增加, 客观上要求医院实施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能通过对信息的充分利用来提高诊疗工作的水平。信息管理能帮助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1.5.2 医院信息管理的内容。
医院信息管理遵循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应用和反馈这样一种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通过信息的管理为管理决策和临床决策服务。目前, 我国医院信息管理中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利用的信息内容有限。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医院管理者本身素质不高, 通常只是收集上级部门要求的一些常规统计数据, 而对于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来为医院决策服务没有明确认识, 不懂得应收集哪些资料来为医院管理服务;同时在资料收集中又存在重复和浪费现象, 往往不同部门多次收集同一资料, 没有从医院全局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利用信息。 (2) 信息处理的手段相对落后、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正方兴未艾,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处理方式,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信息处理的效率还不是很高, 管理者一般无法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随时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只能得到定期的一些报表资料。
针对上述问题, 医院信息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管理、监督医院日常运转所需的信息内容。利用这些信息, 可对医院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并分析影响因素, 以期能改进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2) 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保证医院信息处理全过程的效果和效率, 为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利用提供保证。 (3) 探索更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只能处理非常有限的信息, 效果和效率都比较低下。当前应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 提供技术支持。 (4) 普及信息和信息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者素质。在医院信息管理中, 归根结底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例如资料要由人输入计算机, 信息的分析决策要由人来进行。因此在全院普及信息和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 提高职工和管理者的素质, 则是提高医院信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
2 医学装备信息的内容
医学装备是医院进行正常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学装备都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按照这些管理办法和制度对医学装备进行管理。在医学装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接触和产生大量的信息, 包括规划计划、选型论证、安装验收、使用保管、计量维修、档案资料、统计报表、检查考核、事故处理、调剂报废及经费管理、效益评估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医学装备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也是对医学装备进行有效调控的基础数据。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 医学装备的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各有不同。
2.1 医学装备前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1) 计划信息中长期规划、当前购置计划, 财务预算计划、资金来源等。 (2) 合同信息合同号码、批准证号、装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价格、技术指标、功能特点、配件种类、消耗材料、化学试剂、资料图纸、订货日期、到货日期、电话传真等。 (3) 管理信息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固定资产管理手续、财务手续等。 (4) 进口信息外商名称、注册证号、代理授权证书、招标程序、专家论证、外贸合同、付款方式、运输方式、运费保险等。 (5) 到货信息报关免税、商检索赔、单据验收、安装调试等。
2.2 医学装备中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 (1) 出入库信息建账建卡、建数据库、使用分类代码等。 (2) 使用信息项目内容、使用制度、操作规程、使用部件、性能状态、开关时间、人次数量、标本数量等。 (3) 档案信息申购资料、定货卡片、合同发票、货单运单、进口批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故障记录、维修记录、计量记录等。 (4) 计量信息人员状况、送检免检、强制检测等。 (5) 维修信息装备名称、损坏部位、调换零件、工时费用等。 (6) 考核信息计划执行、库房管理、档案资料、效益评估、维护保养、使用维修、调剂报废等。 (7) 效益信息诊疗人次、科研成果、培养人才、课题数量、教学任务、收入支出、开发服务等。
2.3 医学装备后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主要包括:调剂信息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调剂原则、保管维护等, 以及报废信息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资产处置、财务处理等。
此外, 根据医学装备信息不同的来源, 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来自国家机关的信息国家公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国家规定的特定产品目录、特定产品招标办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指导装备机型、进出口商品检验、海关报关免税的规定和政策等。 (2) 来自医院内部的信息。如:医院的等级、规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医院的医疗项目、科研项目、教育项目、增设项目、调整项目;医院的经费来源、政府投资、自筹经费、使用情况;医学装备使用科室的要求、用途、目的;医学装备的安装环境、房屋水电、安全防护条件等。 (3) 来自厂家的信息。如:国内外厂家的基本状况, 包括如厂名厂址、独资合资、工商执业证书、产品合格证书、在国内注册证书、代理授权证书、资信名誉、其他医院的评价等;装备质量的情况, 包括厂家技术力量、服务维修力量、装备的档次、精度、升级换代的情况等。 (4) 技术信息。如:装备新技术的应用、维修技术要求、操作使用程序、线路图、安装图以及更新换代技术进步的状况等。 (5) 来自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信息。如: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变化、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或减少、国家地区卫生规划的调整;医疗技术的新发展, 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
3 医学装备信息的收集
3.1 厂商信息
收集来自国家和单位内部的医学装备信息比较容易。这里重点介绍收集生产医学装备厂家的信息和医学装备技术质量信息的方法。 (1) 订阅。这是收集市场信息的主要方法, 除了我们日常见到的报刊外, 现在有专门传递信息的各种报刊可以订阅。如科学器材导报、国外科学仪器及医疗器械等。 (2) 交换。医院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市场信息资料。 (3) 索取。现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生产厂商、公司、集团印制大量有关资料, 如产品目录、厂商介绍等, 可以向其索取, 国际上有若干种可以赠阅的商业信息方面报刊。 (4) 网上查询。利用各类检索工具, 进行网络查询。
3.2 市场信息
国外市场信息与国内市场信息是基本相同的, 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时效性短。国外厂家之间竞争激烈, 各厂家都竞相将科技新成果应用于医学装备之中, 以形成竞争优势。因此, 样本、资料的内容很快就过时了, 应及时、不断地收集, 才能满足需要。二是系列化强。国外厂家的样本、资料向世界各地方发送。有的大型厂家其样本、资料已经系列化, 内容简洁, 数据详尽。三是定期发送。国外很多厂家, 大多会把列入其发送样本、资料名单内的单位或姓名, 实行定期资料和信息发送, 因而可积极向此类公司提出申请获取相关资料信息。
3.3 样本资料
国外医学装备除通过在我国举行的展览会、厂商设立的样品陈列室、考察国内已进口的设备或向国外派出考察团 (组) 外, 均不能见到实样, 主要是通过样本、资料了解情况。因此, 收集样本、资料就成了进口医学装备首先要做的事情。其收集方式主要包括: (1) 国内收集。如:国内专业进出口公司, 国内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内中外文报纸, 利用外商来华参展的机会直接索取, 以及查询有关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网站等。 (2) 国外收集。如:利用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 厂商目录, 国外产品介绍刊物, 采购指南, 期报刊广告, 来华展览会, 以及向厂家直接索取该资料等。
4 医学装备信息的整理及分类
医学装备信息的整理及分类是医学装备信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收集来的大量资料, 若不分类或不及时分类, 就不便利用, 在一定时期后, 这些样本、资料也会失去使用价值。国外产品换型很快, 因此, 国外资料更应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分类利用。如何整理和分类, 简要介绍如下:
4.1 整理
4.1.1 分检综合目录。
一般国外厂家有定期综合目录。为了使用和分类方便, 首先把此种目录与其他目录分开。
4.1.2 按外文字母分放。
英文可按A、B、C...Y、Z, 如在每堆内还要细分, 可再按字母分堆, 如X线机第一次可放在X字母堆内, 如再细分, 可以按归类字母先后把X线机细分, 这种方法比较易分易记, 不会分乱。
4.1.3 加盖日期。
有些资料有明显的日期。有的在背面边沿有印刷的简写日期。如3/2002, 表示2002年3月出版。有的无任何日期, 为了日后利用时知道资料的时间, 可以加盖收集日期。
4.1.4 处理过期资料。
应不断去掉过期的资料或已被更新的旧资料。哪些该处理, 哪些该保留, 要依据使用者来定。
4.2 分类
国外信息分类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定, 特别要根据使用者的业务熟悉程度而定。如使用者很熟悉国外厂家产品内容, 就可以按生产厂来分, 如使用者不熟悉业务, 只有按仪器类别来分;如样本很多, 最好按单位器材编号的分类目录来分, 查阅方便。现介绍如下:
4.2.1 按厂家分类。
把收集到的目录, 按厂家名称第一个外文字母排序, 如Beckman, BioRad, Bruker, Baker就可以排在B类堆。Aloka可以排在A类堆。如A类堆中还要细分, 可再按第二字母排序。
4.2.2 按产品分类。
把收集到的资料按产品外文字母排列, 如英文按A、B、C...等分堆。先分大堆, 再分细类, 如把分光光度计分在S类堆, 再根据其后序英文字母分细类。
4.2.3 按分类代码分类。
可按卫生1999年颁布的《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 (商品、物资) 分类与代码》[WS/T118-1999]分类。使样本资料号与现有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分类代码一致, 便于查阅。
4.3 国外资料整理
国外样本、资料的利用与国内基本相同, 但也有其特殊的使用方法,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外样本、资料, 现介绍如下:
4.3.1 产品名称。
一般样本、资料上均用外文名称, 有的厂家有时把两个以上的外文名称字头相连拼成一个新字, 作为产品名称, 通常在外文字典中查不出, 有些此类名称因沿用很久, 少数外文字典也予以收入。利用时要特别注意。
4.3.2 型号。
国外样本、资料对产品型号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用外文字母。国外产品型号仅用字母, 如Kodak厂的Sajelight Lamp B型。 (2) 用数字。国外产品型号仅用数字作为型号, 如Corning厂的血气分析仪为Corning 178型。 (3) 外文字母+数字。国外产品型号有用外文字母F数字表示, 如Rdiometer厂的血气分析仪的型号用ABL—500。以上型号表示方法中一般外文字母顺序越靠后的表示产品越新, 用数字表示型号的数字越大, 表示产品越新。
4.3.3 价格。
国外产品报送价格, 有时已包括必须配件在内, 在比较价格时要特别注意。总之, 要弄清价格包括什么内容。
4.3.4 其他。
在填报需要的国外产品时, 不但要填名称, 有的厂家要求填产品号 (Code NO) 、目录号 (Cat NO) 、部件号 (Part NO) ) 等, 这样更不易误订。
4.4 医学装备信息系统管理
3.加强装备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篇三
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的问题
近年来,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装备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但还应看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目前对教育现代化在认识上存在着四个误区:(1)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手段现代化;(2)教育手段现代化就是加强硬件建设;(3)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4)实现了教育手段现代化就能提高教学效果。
2. 一些学校对改善办学条件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例如,对建成的实验室,没有配备足够的实验教师管理和使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3. 装备经费严重不足,装备标准还比较低
这些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些贫困、边远地方,一些教育教学必需的教学器材设备、图书资料短缺较为严重,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系统和多功能专用教室配备不足,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此外一些小学实验教师、计算机教师和图书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亟待提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举措
当前,我们应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开创新的工作局面,既十分必要,又非常紧迫。
1. 提高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使用效率
现代化设备的闲置就意味着浪费。各校设立“现代化教育技术室”配备专(兼)职教师或人员,鼓励教师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的效益,还必须讲究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一是要通过培训,在看懂说明书的基础上才能使用;二是高档设备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一定要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三是有了高档设备不等于传统的设备就没有用了,有些只需用实物、教具、书写投影仪、幻灯机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课,就不一定都去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四是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一般只是用来做辅助教学,解决那些难以用语言和传统教学手段表达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应适度使用。
2. 加大投入,确保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落实
各地要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管好用好有限的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确保教学仪器质量,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和伪劣产品进入学校。凡有条件的都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程序来进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保证措施,使有限的教育技术装备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3. 加强教育装备的科学研究工作
搞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最新科研成就、成果必然要进入到教育领域,必须反映到教学仪器设备和产品中来。对于教育基本理论的再认识,教育素质的新内涵,多媒体、教育网络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我们要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加强我们自身的学习,不断探索装备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此外建立科学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估我区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发展水平。
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切实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实验和电教发展需要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工作应继续纳入师训部门的统一规划,采取分层次、分区域、分期分批的培训方式,培训成绩是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的一部分,应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有计划地对实验和电化教育专职人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理论、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特别要把住计算机教师的素质关,计算机教师均应达到计算机专业大专以上水平。
4.医学装备三级管理知识考核 篇四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2分)
1、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部制定
了,并于执行。
2、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3、我院医学装备三级管理体系组织构成为:、、。
4、医学装备三级管理工作开展核心指标是:大型医学装备完好率达以上,生命支持类
急救类医学装备完好率,无重大医学装备事故。
5、院医学装备兼职管理员职责包括管理,监测,管理。
6、全院各科室应根据本部门实际需要、技术人员构成,本着、的原
则,在做好可行性论证的前提下,于每年年初向医学装备科提出更新、添置项目申请(填报
医学装备申请表),购置万元以上医学装备附。
7、医学装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不能使用或效能降低的,均为。
8、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过程中万元以上医学装备要建立档案。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
1、医学装备更新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设计制造质量
有严重缺陷B、技术落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佳C、操作复杂,使用人员较难掌
握D、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身安全,无维修价值
2、医学装备添置的主要依据:()A、医、教、研任务急需B、开
展新项目、研究新课题、填补本地区、本省空白;C、病源情况D、突发事件
3、医学装备验收工作包括()A、开箱验收B、安装C、调试D、培训
4、重大医学装备事故为()A、贵重、精密、大型医学装备修复费用在5000-30000
元以内B、万元以下常规医学装备修复费用在1000以上C、贵重、精密、大型医
学装备修复费用在30000元以上D、贵重、精密、大型医学装备修复费用在20000元以
上
5、负责实施医学装备管理的组织有()A、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B、院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C、院部D、医学装备科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简述医学装备申购流程
2、简述医学装备报废流程
3、简述我院报修流程及医学装备故障替代流程
5.医学装备管理办法考试题 篇五
姓名分数
1、卫生部于 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2、《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共有章;包括、、、、、、3、第一章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医学装备,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用于、、、、等工作,具有卫生专业技术特征的、、和等的总称。
4、第二章 第八条以上医疗机构和级及以上其他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由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
5、第三章第十六条单价在 应 当 进 行 可 行 性 论。论 证 内 容 应 当 包括、、、、、等。
6、第二章 第九条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1、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2、七、总则、机构与职责、计划与采购、使用管理、处置管理、监督管理、附则。
3、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仪器设备、器械、耗材和医学信息系统
4、二级县医学装备管理部门5、50万配置必要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预期使用情况、人员资质。
6、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计划的组织、制定、实施等工作
三、负责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维修、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程管理
四、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五、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 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六、组织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6.1.6医学装备维护维修管理制度 篇六
一、医院可以按照合同的约定,要求医疗设备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服务,也可以委托有条件和能力的维修服务机构进行维护维修,或者自行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维修;
二、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端正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思想,保证临床在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人员要定期接受培训考核,并建立培训档案;
三、在签订医疗设备购买合同时,应当向生产经营企业索要维修手册、软件备份、故障代码表、维修密码、备件清单等维护维修必需的材料和信息;
四、由生产经营企业或者维修服务机构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应当在合同中约定明确的质量要求、维修要求等相关事项,设备科应当在每次维护维修后索取并保存相关记录;
五、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设备,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记录,并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六、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当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等情况。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设备规定使用期限届满后5年或者使用终止后5年;
七、各使用科室发现在用医疗设备出现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设备科进行检修。维修人员应及时做出响应,绝不允许医疗设备带病工作;
八、维修人员按照设备类别分工协作,严格执行责任制,当天不能修好的设备应及时向使用科室解释说明,由于故障原因无法查清、无零配件等技术原因不能修复的要报告设备科主任,并组织会诊或决定外送修理,告知使用科室实际维修进度,做好解释说明;
九、对医疗工作影响较大的重要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向医务处和院领导汇报;
十、设备维修要进行维修纪录,在维修中对原线路和结构进行了改造的设备,或出现较大故障的贵重、精密设备,事后应将维修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十一、大型精密设备要以预防性维修为主,对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应采取改善性维修,对一般性的设备以事后维修为主。维修人员在对故障设备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切忌乱拆乱卸,以免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
十二、设备科和使用科室均应重视维修配件的备用和保管,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备急需;
十三、对于法定的计量器具、特种设备、辐射源等设备,在进行重要部件的维修或更换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验校准后方可使用;
十四、经检修仍不能达到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置。
侯马市人民医院
7.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篇七
关键词:等级医院评审,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强检计量器具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 医学装备在医疗诊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装备使用质量与安全问题受到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重视。然而, 医学装备使用质量与安全管理仍未形成完整的体系[1]。国家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版) 》第6章 (医院管理) 第9条 (医学装备管理) 第8点明确要求:科主任、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 能够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 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 定期通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2,3]。该条款涵盖了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点: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以及指标, 安全与风险监测管理。
1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以及管理指标
1.1 建章立制监测管理
我院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版) 》第6章 (医院管理) 第9条 (医学装备管理) 第8点, 结合第9条第4点的要求[4,5,6]。我院制订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学装备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 并设计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考核表》及《医学装备风险预警告知书》, 加强医学装备的监测管理。
1.2 深入临床组建团队
为建立全院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我院成立了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与装备使用部门协作管理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 现已在全院建立46个以专科为基础的管理团队, 该团队以专科科主任为组长、相关工程师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为成员, 如心内科有3个病房、1个导管室、1个CCU病房, 则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心内科主任、分管主任、内审员、护士长以及负责心内科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责任工程师。管理团队活动暂定为半年1次, 如果临床科室发生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安全隐患, 则当月开展1次团队活动, 团队活动主要考察本阶段本科室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设备操作人员汇报自我检查情况以及工程师汇报《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考核》结果,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工程师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并对上期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实现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有效改进[7]。
1.3 结合实际制订指标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制订了7条全院通用的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指标:
(1)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保持在待用状态100%。
(2)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率100%。
(3) 按《医疗设备使用制度》及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学装备100%。
(4) 发生故障且未拖离现场的装备挂“故障停用”标识100%。
(5) 新增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率100%。
(6) 强检计量器具检定率100%。
(7) 医学装备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各临床科室可根据具体情况, 增加相关指标。如医学影像科增加了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的指标;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增加了重点医学装备预防性维护保养以及安全巡检的指标等。
2 医学装备安全与风险监测管理的重点
2.1 急救、生命支持类装备管理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保障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8]。我院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在“科主任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中, 要求重点医疗设备的使用率≥95%,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100%。为完成这一指标, 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科室协作, 做到每月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安全巡检1次, 要求临床科室每日要有对该类设备的晨检记录, 并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 做好该类设备的咨询服务与技术指导。另外, 我院还尝试与部分有信誉的设备供应商签订急救、生命支持类装备预订协议, 将公司该地区的备用机放在医院统一管理, 一方面备用机可经常使用, 使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因医院设备高效使用导致的急救设备后备相对不足的问题, 提高医院的应急能力[9]。
2.2 强检计量器具管理
为保障医学装备计 (剂) 量准确, 确保计量检定工作顺利开展, 我院成立了计量管理委员会, 并建立医院的三级计量管理网络体系,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设专职计量员, 各临床科室设兼职计量员, 由计量管理委员会监督, 专职计量员在兼职计量员的协助下, 完成强检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在计量管理过程中, 特别要加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期管理, 确保强检计量器具100%受控。同时, 我院严格要求由供应商完成新进强检计量器具的首次检定, 并在验收报告中具体体现, 强检计量器具没有计量检定证书不予验收。
2.3 医学装备不良事件监测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12月印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8], 我院为更好地保障患者权益,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 医院由质量管理科以及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牵头制订医学装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的相关制度, 实行统筹安排, 归口管理。
我院由质量管理科统一管理医疗器械、感染、设施、安全等不良事件, 质量管理科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 协助临床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并转交给医学装备管理部门, 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上报工作。
2.4 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培训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对医学装备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为医学装备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为此, 我院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建立了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又结合我院在工程技术培训方面的优势, 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考核机制。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1) 大型医用设备及特殊设备使用人员持证上岗, 考核不合格再培训、再考核, 直至合格才能上岗。
(2) 对厂家提要求:新增医疗设备, 必须提供操作培训并考核, 填写《新增医疗设备操作培训、考核表》, 同时在《医疗设备安装验收单》中增加“操作培训”内容, 该项为一票否决项, 要从验收环节把好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关。
(3) 使用科室需要医学装备的操作、保养方面的指导时, 医疗设备处组织本院工程师或厂家工程师开展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4) 新进员工的常规医学装备 (如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 的培训、考核, 由护理部及护理单元组织, 建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表。
(5)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组织本部门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继续教育、注册工程师以及临床工程师的认证工作[9], 并在设备购买和保修条款中要求厂家提供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2.5 全面加强监测管理
(1) 医学装备安全巡检, 制订详实的巡检计划, 定期完成不同医学装备的安全巡检, 特别是重点医学装备加强巡检密度。
(2) 安全监测考核, 定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的监测考核, 重点监测设备安全和操作人员的使用安全, 并完成医学装备安全监测考核表的填写。
(3) 临床科室发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安全隐患及时反馈给医学装备管理部门。
(4) 网络信息收集, 其途径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医疗器械质量公告、医疗器械召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器械类监测系统。
(5) 风险预警, 工程技术人员在医学装备保障过程中发现某类医学装备存在安全隐患, 则作出风险预警告知书及时通知给临床, 并把网络搜集的医学装备安全隐患通过医院刊物以及网络及时告知临床。
(6)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和临床科室积极合作, 定期开展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活动, 及时把本阶段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开展的工作反馈给临床, 以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为平台, 全面保障医学装备质量和使用安全。
3 结论
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积极调动医护人员参与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 保障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中明确要求医院成立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 确定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而该体系的构建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通过持续有效的监测管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许良春, 郑志远, 习湧平, 等.医学装备使用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2) :41-4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版) [S].2011.
[3]郑理华, 何兴国, 陈宇珂, 等.三级综合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8) :89-90, 131.
[4]许文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医院等级评审[J].医疗装备, 2012, 25 (1) :55-56.
[5]李向东, 黄韬, 崔骊.医疗设备临床使用风险分析和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9) :15-17.
[6]汤黎明, 吴敏.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风险管理与评估规范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3) :1-3.
[7]王海和, 柯贤柱, 陈先祥.三级医院评审准备中如何运用PDCA[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 20 (2) :45-46.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S].2008.
8.装备产品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篇八
【摘要】产品设计是产品固有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严格控制质量是生产优质装备产品的前提,同时质量管理的重点也由制造过程转向设计过程,实现设计过程控制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必须对产品设计的过程予以识别控制。
【关键词】设计质量;设计和开发;控制
1、引言
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和大量的统计资料得出:设计质量是造成产品故障或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产品研制质量必须从设计这个源头抓起。装备质量是国防科技工业的生命,装备产品的固有质量是由设计确立的,因此设计质量是装备产品的基础和根本。
为了实现装备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应尽量避免将质量问题遗留到使用阶段,降低因质量归零处理而带来的巨额质量成本,所以必须将质量控制点前移至型号研制的设计开发阶段,实行产品研制全质量特性质量管理,坚持“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以提高装备产品的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为目标,做到预防为主、早期投入和全程控制。
2、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为了实现产品的优质质量,加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是头等重要的工作。设计和开发的质量控制点有许多个方面,包括控制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和输出,开展六性设计、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试验控制等工作,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控制技术状态更改。这些主要的质量控制点还可以扩展到更多的质量控制环节,进一步细化质量管理工作。
2.1确定设计输入、输出
设计输入要求是设计的依据,而设计输出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结果,提供了产品和有关过程的特性或规范,也是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的依据,所以我们要规范设计输入、输出的要求,建立基线。完整准确地确定设计要求,理解用户的需求,还要考虑用户的潜在要求。设计输入要求通常包括:用户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设计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应该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与用户进行沟通,并通过会签等形式固定沟通的结果。对要求的更改应进行技术状态管理。设计输出的图样、文件、规范等是制造、安装和检验的输入,最终都应通过定型得到确认。
2.2将“六性”要求设计进产品中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确定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要求,运用优化设计和“六性”专业工程实施设计和开发。依据研制总要求(研制任务书、技术协议)规定的“六性”要求来确定满足“六性”要求的计划和措施。“六性”工作计划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再质量计划中作出规定。具体管理要求可参照GJB450A等标准结合产品实际作出规定。
2.3设计评审
装备产品研制程序要求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分级、分阶段的设计质量、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评审制度以及进行试制、试验前的准备状态检查。设计评审应纳入研制计划,未按规定要求完成设计评审,不能转入下一阶段工作,与所评审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都应参加该阶段设计和开发的评审活动。必要时进行“六性”以及元器件、原材料和計算机软件等专题评审,也可以与其他设计评审一起进行。为求设计评审有实效不走过场,首先要明确设计评审各方的责任:评审组织单位对人员、资料准备与提供、评审意见处理及追踪管理并运用PDCA过程改进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评审的有效性负责;评审组对评审意见结论建议的正确性负责;型号总师系统对总结报告、资料正确性、对意见和建议采纳与否的后果负责;质量部门对评审后的跟踪管理负责。
2.4设计和开发验证与确认
设计和开发验证是为了证实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否满足输入的要求,设计和开发验证应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进行,一般在形成设计输出时进行。设计验证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多方式、迭代性的特点,设计验证的方法包括试验、演示、分析、评审、检验、仿真。承制单位应保存设计和开发验证的结果及由验证而采取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验证项目,应在相关文件中予以明确并通知顾客参加。设计和开发确认的目的是证实设计和开发产品满足规定的适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要求,设计和开发确认应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进行,只要可行,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设计和开发确认的方式可以包括对设计和开发的产品交付顾客试用及模拟试验等。承制单位应保存设计和开发确认结果及由确认而采取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2.5设计和开发更改控制
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是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出的变更,包括经过评审和批准的阶段设计和开发的输出的变更。引起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原因很多,可能有产品要求的变更引起,也可能由适用于产品法规的变更引发,也可能由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活动发现的问题或生产过程发现的设计问题等引发。所有设计和开发更改在正式实施前必须得到规定的批准人员的批准才可以实施更改,重要的设计更改如影响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结构、强度、通用性、互换性重要的接口、“六性”等,应参照GJB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GJB5235-2004《软件配置管理》等标准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确保符合论证充分、各方认可、试验验证、审批完备、落实到位的原则。承制单位应保持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有关记录,包括更改的申请、评审、验证、确认、审批的记录和更改的实施和标识的记录,设计更改应符合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
2.6试验控制
根据设计和开发输出的要求,试验前需编制试验大纲,明确试验的项目、内容、以及试验的程序、条件、手段和记录的要求,试验前的需做好准备状态检查。试验应按试验大纲规定的程序进行试验并严格执行试验设备的操作程序,确保试验条件和试验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并按规定要求做好记录。对试验过程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待问题解决后才可继续试验。对任何超越试验程序的活动都应经过严格的审批,试验过程的变更应征得顾客同意。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要运行产品故障报告和纠正措施系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过程变更时应征得顾客的同意。对按试验大纲所收集的试验数据和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并对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试验过程、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
2.7实施技术状态管理,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技术状态管理是运用行政和技术手段,建立各种程序,对产品技术状态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承制单位应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建立控制技术状态更改的制度,保证更改受到系统地评价、协调、批准及实施并把更改正确地反映在技术文件及更改控制文件内,跟踪产品技术状态的全部历史。通过严格控制更改,控制偏离许可、让步,保证文文相符、文实相符,保证技术资料完整、配套、协调,可以实现以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周期研制出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
3、结束语
9.医学装备科工作制度(精选) 篇九
1.目的加强医学装备管理工作,保证医疗用械安全
2.适用范围
医学装备科
3.具体要求
3.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医院的医疗设备、器械、卫生材料供应及管理工作。
3.2、根据医院医疗的需要,结合医院总体规划,协调各科室制定医院医疗设备、仪器的购置计划及总体方案,经医院设备委员会论证讨论后,上报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3.3、为医疗提供最恰当的技术装备,使医院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医院所有的仪器设备均按医院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3.4、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员统一管理,建立设备台帐、档案,并将相关资料输入微机。设备帐目由财务科和医学装备科分别设帐管理,财务科设固定资产、资金总帐,医学装备科设立设备明细分类总帐和分户帐。
3.5、使用科室负责所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科室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操作者要持证上岗,认真填写《科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
3.6、医学装备科负责设备运行检查,对闲置设备进行调整。
3.7、设备出现事故,使用科室要查明发生原因及事发经过,一般事故报医学装备科处理,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处置单》,交设备管理员备案。重大事故由医学装备科提出处理意见,经分管院长审核,由院长审批后,医学装备科按审批意见处理,结果由设备管理员备案。
3.8、每年底由医学装备科组织技术人员,对全院的仪器、设备
10.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篇十
(一)设备科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中人、机、环境进行综合风险管理。
(二)新引进医疗设备特别是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设备科组织对科室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操作使用。
(三)设备科定期对全院医学装备进行巡查、督导、预防性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反馈,保证在用医学装备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
(四)使用科室对医学装备不良事件及时上报,设备科及时分析处理并反馈,向使用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11.装备大型化与精细化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理念;制度;执行;过程
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者,去粗也,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这段话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上最恰当不过了。
企业精细化管理就是企业对各种因素进行规范、控制和整合、运作的过程;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精髓在于对各种业务流程细化、标准化。总之,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的手段,使企业各个组织、各个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河钢集团宣钢公司通过不懈努力淘汰落后产能,逐渐向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迈进,但地理位置、铁矿资源、交通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人员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也亟待优化。我们装备大型化及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对管理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更严苛的素质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关乎宣钢目前生产生存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必然选择。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在广泛深度认知的基础上,更需要我们加大推进力度,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树立理念加强认知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发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曾帮助资源极其匮乏的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从日本企业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精细化管理所孕育的巨大能量。
精细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依托于常规管理,建立在基础管理之上,同时又在不断带动基础管理水平的提升。精细化管理只有被接受、认同的情况下,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要在职工中倡导“从最常规的工作入手、从最实际的行为开始”的思想,从规范日常行为、扭转传统习惯开始,采取渐进式推进手段,根除那些“差不多”、“过得去”的陈风陋习。
二、结合实际 創新管理
推行精细化管理虽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在自身工作实际中,仍有很多行业特性的东西、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完全生硬套用进来,必须用实践证明和尝试,找出更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合理、有效模式,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以基础工作为依托,脚踏实地的推进精细化管理步伐,真正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实施“精细管理工程”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精细”的境界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细管理工程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三、细化制度 刚性执行
当前宣钢正处于一个跨越发展的历史契机,企业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各种因素得到规范、控制和整合,才能最终实现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奋斗目标。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各种业务流程的优化、细化、标准化,目的是为提高效能,而抓制度、重落实是优化流程的主要手段。近些年我们虽然在探讨和尝试精细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在细节的把握上还差强人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够细化;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制度一旦形成文件,必须“刚性”执行。在制度面前都一视同仁,制度就是一道高压线,绝对不能触动,没有下不为例,更没有只此一回,否则就形同虚设了。
四、注重过程 精益求精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我们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必须以数据、信息、程序、规则来说话,执行的过程中,手勤、嘴勤、脑子勤是必不可少的,所有员工必须用勤奋、汗水、专注,忠诚于自己的工作,敬业于自己的岗位,精心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优质服务,使得每个环节每一过程都达到效率最优。
精细化管理要求我们不仅要抱好“西瓜”,更要捡好“芝麻”。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先从细节之处着手。企业生产更是如此,钢铁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多工序叠套、众工种相交的连续过程,只要每一个环节,力求精益求精,每道工序力求精工、精管,努力为下道工序提供满意服务,为上道工序提供便利条件,宣钢就会成为一部高效运转的机器,一定会让宣钢用最小投入,产出最大效益。
在宣钢大型化、现代化进程中,装备规模、生产模式、岗位设置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企业都不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立于不败之地。“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重新梳理、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抓制度落实,能精则精,可细则细,通过对全新装备的认识和长期不断的对标经验积累,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实现从操作到驾驭的飞跃。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成于做精、做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宣钢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因为我们的工作正在做精准、做严细、做扎实。
(作者单位:河钢集团宣钢公司炼铁厂)
12.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篇十二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1]。物联网从架构上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医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内部, 基于物联网的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务人员的管理, 以及病人医疗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药品信息的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2]。从长远角度来看, 伴随无线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远程护理、患者的跟踪和定位、医疗垃圾的处理等方面[3]。
1 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大型综合医院的医学装备种类繁多、数量大。目前医院对医学装备的管理主要是采用条形码技术, 将医学装备的基本资料, 包括设备名称、科室名称、购买时间、启用时间、经手人、管理人等资料通过条形码的方式附于设备表面, 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管理。条形码存储的只是设备的基本资料, 且是在设备采购、出库或者转移时才进行登记管理。因此, 现有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功能比较简单。同时, 只对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条码管理使得医疗装备在配置、使用、维修和报废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多, 存档和调用不方便;医学工程科无法实时了解设备的使用状况;医学装备在使用过程中信息反馈滞后等[4]。
2 基于物联网的管理模式
2.1 管理目标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首先,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具有实时性, 可以实现医疗装备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传输, 有助于工作人员对设备信息的实时查询;其次, 信息化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 医疗设备的嵌入式标签管理可以使医护人员更加了解设备的使用信息, 以便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5]。
2.2 主要功能
现有的医疗装备管理系统已经搭建起一个医疗设备管理平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设备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可以将两者的优势有效地结合。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主要是对设备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期和轮换报废期进行管理[6]。物联网的主要功能, 见图1。
2.3 实现方式
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对医疗装备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设备本身固有的信息称为设备的基本信息, 包括设备名称、科室名称、购买时间、启用时间、经手人、管理人等。同时, 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信息, 称为设备的使用信息, 包括设备的开机时间、运行状态、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等。物联网技术从系统架构上分为3层, 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系统构架, 见表1。
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设备信息采集和录入模块、存储模块、传输模块、管理分析模块、交互模块。通过嵌入式的无线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芯片对设备的使用信息和工作状态进行实时采集, 并定时回传至服务器。管理者可根据回传的资料对设备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3.1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技术, 是实现物体识别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输入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技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RFID技术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 在医疗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设备采购入院后, 将设备的基本资料写入配备RFID技术的标签中, 并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信息, 将两种信息进行存储。使用带有RFID扫描头的掌上电脑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 甚至智能手机, 可扫描并读取设备的基本资料和运行状况[7,8,9]。
3.2 存储技术
装备的标签本身需要一个小型存储原件, 以便对设备的信息进行存储。设备需存储的信息包括: (1) 设备本身的基本信息, 是固定存储、不可更改的; (2)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使用信息, 是不断产生的, 需要定时进行整理并对原有信息进行更新。因此, 需利用微型存储器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通过网络定期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3.3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医院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对医疗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设备信息进行传输, 现有的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主要集中在2.42~2.4835 MHz,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遵循的相关标准有IEEE 802.11。
3.4 终端技术
医疗装备的信息化管理需要长期不间断的监控, 因此固定终端是必不可少的, 固定终端可以随时接收设备传回的信息资料, 经过分析后如有故障会预警给管理员, 提示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者预防性维护等处理[10,11]。
移动终端指的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中, 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 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现有的移动终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 是一个综合化的移动信息处理平台。搭载有RFID扫描头的移动终端能够直接读取设备信息, 也可以借助无线网络获取设备的基本资料和运行数据, 并对设备的运行进行分析, 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上报给管理员。
固定终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医疗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而移动终端更加便携, 能够实现对信息的实时获取, 两者搭配使用使得医疗装备的信息化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12,13]。
4 应用效果预测与分析
利用物联网对医疗装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获取滞后的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医疗装备的使用信息, 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设备的使用信息上传,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知该设备的运行信息, 从而可决定是否提示管理人员对装备的现行状态进行处理, 故而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更加有利于大型医院对医疗装备的管理。目前, 我院正在积极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中心供氧系统等。从预实验看, 该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但是,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持续改进。例如: (1) 现有的装备管理体系大部分是使用条形码对医疗装备的基本信息进行存储, 装备需求简单、技术难度低、资金需求量小, 利用RFID技术后, 设备的管理费用将会增加; (2) 医院对无线网络有特殊要求, 无线网络的应用可能会对医疗装备的运行产生影响, 因此借助无线网络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医疗装备的管理, 可以结合有限网络对管理系统进行补充; (3) 医院中使用无线网络通常涉及到隐私问题, 装备管理中一些数据资料上传至网络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外泄,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
物联网在医疗装备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使得设备的管理更加智能化、一体化, 为设备管理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14,15]。从长远来看,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RFID技术结合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应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医疗垃圾管理、放射源管理、新生儿管理等各个方面, 为信息化医院的建设提供便捷, 故而物联网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以及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探讨了基于物联网的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及其支撑技术, 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3.医学装备质量管理 篇十三
安全监测及报告制度
1、使用科室每天必须对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进行检查,使之保持状态良好,时刻处于应急状态。2、使用科室发现故障及时通知维修人员检修。
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的有关程序规范操作,不得随意添加或删减步骤。
4、设备物资供应科每周必须对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进行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保障装备的良好状态。
5、遇重要节假日或长假,科室必须提前进行医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学装备的安全检查工作。
14.1消防装备——装备日常管理 篇十四
前言: 消防装备是消防部队用于灭火救灾和抢险救援任务的器材装备及灭火剂的总称。按功能分主要有:消防飞机、消防车(船)、消防泵、消防供水(泡沫)器材、抢险救援器材、消防员防护装备、灭火器、灭火剂等八大类。现代消防部队作战依托于精良的消防装备,但装备是基础、是前提,要提高部队战斗力,还必须把人和装备结合起来,做好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才能发挥装备效能,夺取灭火战斗的主动权。
今天,就如何做好基层装备维护管理,我想浅谈一些想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基层装备维护管理的定义
基层装备管理是指基层管理者对基层装备进行维护、保管和使用检查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保证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二、基层装备维护管理的内容
(一)制度落实管理。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管理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严格落实装备管理制度,是搞好装备管理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法则。要把遵守和落实规章制度当作一项经常性工作,根据各自不同的装备物资特点和不同的环境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装备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使装备管理制度化、标准化。
(二)装备使用管理。正确使用装备必须按照装备的技术性能、编配用途等要求,使装备发挥最大的功能。在使用操作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装备是消防部队完成防火灭火、抢险救灾等任务的武器,严禁擅自挪作它用、外借、改装、调换等。
2、装备使用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严禁出现车辆负重过载、器材超负荷运转等现象。
3、装备的操作必须遵循技术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严禁违章操作;对于不遵守规程、规定而发生损坏或丢失装备者,相关单位应及时查明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
4、装备使用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装备的性能,做到会使用、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5、训练和战备装备应予以严格区分,不得混放、混用。
6、各类装备必须按要求标明所属单位的名称和代号。
7、各类装备的收缴、发放、送修、交接等必须严格手续,及时统计登记,对装备的损耗必须及时如实上报。
8、装备出现故障无法排除时,需报请上级装备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生产厂家统一维修,或至规定的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服务中心维修,不得在无维修资质的地点维修,以免影响战备。
(三)装备培训管理。装备的管理质量与管理使用者的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有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质量,因此,要十分重视提高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做好装备培训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装备业务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教材、充实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装备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以老带新、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受训人员业务精通,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装备。
2、从事特种装备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装备维护保养、检查标定、维修的人员,应当由生产企业或专门机构组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3、各单位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装备管理系统培训。
三、基层装备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中队主官负责统筹本单位装备的管理工作,并指定一名干部分管装备的领发、收缴、使用、保养工作,监督检查装备管理系统的数据维护更新,上报装备检修、退役、报废等事项。
(二)中队装备技师具体负责建立、更新和完善本中队装备技术档案;管理装备仓库、充气站、维修室等装备保障站(室);更新、维护装备管理系统数据;中队装备申领、培训、维护、检修、退役和报废等工作。
四、基层装备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个人片面地认为,装备建设上去了,部队的战斗力就自然提高了,对消防装备管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把消防装备的配备、管理、维护当成是部队建设的大事,存在重配轻管现象,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消防装备管理流于形式。
(二)装备培训形式化。装备培训配发时,部分受训人员听课时觉得简单,就没有用心去记,等培训结束后却发现操作较难,进口装备的说明书又都是外文,看不懂。导致一些高精尖装备经常非正常的启动,人为的造成装备器材的损坏,或是干脆不敢使用,造成装备器材空臵浪费。
(三)装备档案建立不够严谨。部分单位在新装备培训配发后,装备档案更新不力,装备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整理保存不及时,造成装备器材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查找原因,人员调动后无法及时依据说明书对新接受使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四)新旧装备并存,管理矛盾突出。当前,消防装备呈现出多品种、多型号、性能差异大的特点,高技术装备和传统装备将会长期并存,使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发挥新旧装备的最大效能,提高训练和使用效益,是基层装备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日常检查保养不到位。每日的装备检查和每周的器材检查保养是基层中队的日常工作。但有些中队在检查时存在疏忽大意现象:一是维护保养不严格按科学程序操作,如有些基层中队在出警归队后用水枪冲洗车辆,器材箱门不关,导致装备器材被水打湿或浸泡损坏;二是维护保养走过场,认为天天检查肯定不会出问题,应付了事,导致战斗时出现器材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中队装备技师履职问题。一是部分装备技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装备维护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基层中队装备技师兼任消防班长、战斗员,工作繁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装备器材管理工作中去。三是装备技师新老交替时,存在管理空挡。
五、基层装备维护管理主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教育。教育是提高官兵思想认识和业务技能的基础,要经常性进行装备管理制度的学习和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官兵学制度、懂制度、维护制度和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二)严格赏罚措施。严格纪律、赏罚分明,是落实装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条件,要坚持公道正派的原则,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赏得适度,罚得合理,及时正确,使装备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的行动中去。
(三)认真落实制度。贯彻落实装备管理制度必须经常抓,并适时进行整顿。要抓住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时、新装备编配到基层时、执行重大任务时、不良客观环境影响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工作。
(四)强化相互监督。互相监督是贯彻落实装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度要靠大家遵守,靠大家维护,要广泛发动群众,调动大家自觉遵守和维护管理制度的积极性。
(五)提高管理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装备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选好人、用好人、培养好人、管理好人,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六、基层装备维护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抓好装备日常管理。消防装备“是官兵手中的武器,是官兵的第二生命”,按照“谁分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谁出问题,追究谁” 以及“建管并重,以管促建”的原则,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基层中队要在做好日检查周保养的基础上,每月要对本单位器材装备管理情况进行讲评。中队、支队仓库应建立健全器材装备管理档案,利用微机认真登记装备型号、装备时间、启用时间,技术性能、工作情况、维护情况、移交情况等。特别是对新装备要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做到文件资料齐全、性能良好、备品附件与清单相符。
(二)抓好装备维护保养。积极鼓励和培养基层具有一定修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小能人”,并配发必要的维修工具,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勤修理,做到小修小补不出门。同时建立可靠的保障体系,定期组织各类修理人员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基层做好车辆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帮助解决维护保养中的疑难问题,确保各类设施始终处于正常的状态。并将售后“三全服务”(全天候、全方位、全无忧)列入车辆装备器材采购合同内容。对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的装备要求厂家定期巡回检查维修解决保养维修问题。
(三)抓好装备业务培训。当前车辆装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先进的设备不断增加,必须要有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和使用这些设备。因此,我们要结合消防部队的特点,把技术培训与岗位学习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岗位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采取请师傅现场辅导和参加地方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我们各类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装备的水平,减少使用中的损耗,从而提高各类装备的保障效益。
总结: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国大部分城市消防装备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消防部队职能不断拓展,消防装备配备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式装备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对基层装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装备管理队伍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装备管理任重而道远!希望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到:
一是加强学习,了解装备,做好装备的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战斗力。
二是强化统筹,管好装备,做好装备的管理者,发挥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三是积极探讨,研究装备,做好装备的建设者,为消防装备建设添砖加瓦。
【医学装备质量管理】推荐阅读: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11]24号06-23
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10-27
装备产品订单管理09-26
教育装备管理应用培训10-08
中小学校装备类公用经费管理办法08-23
学校装备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09-21
农业装备08-19
行政装备工作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