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2024-07-30

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精选7篇)

1.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篇一

心理辅导之学会接纳

我做哥哥(姐姐)了

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幼儿园 朱黎黎(***)

一、辅导缘起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在我所带班级的36个家庭中就有9个家庭是二胎家庭。有些家长、同事也经常会提起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后的变化,如变得敏感、情绪不稳定等。加之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13岁女孩割腕自杀逼母堕胎”的事件,更加引起我对二胎的关注和思考。于是,我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到400个孩子中有近四分之一是二胎家庭,并且有不少家长正在计划要二胎。对于第一个孩子来说,从小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很多孩子明确表示不喜欢有弟弟妹妹,主要理由有害怕爱的缺失;担心物质被分享;拒绝改变生活秩序。如何引导他们接纳生活变化并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萌发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想法。辅导对象为大班幼儿,他们的求知欲、同理心、理解能力不断提升,能够换位思考。拟通过辅导,引导幼儿学会接纳家庭新成员,快乐地面对生活带来的变化;尝试用多种积极的方法与兄弟姐妹相处,体验拥有兄弟姐妹的幸福。

二、辅导节点

1.热身台——心的选择,真情流露。

(1)欢乐入场:在《让我住我家》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根据家庭人数(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等)分组入座,共同欣赏全班幼儿各自的全家福照片,体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感觉。

(2)心的选择:“如果爸爸妈妈再为你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你愿意吗?”请幼儿用姓名贴来做一个选择,如果幼儿愿意,就将姓名贴贴到绿色的卡纸上;反之,就将姓名贴贴到黄色的卡纸上。

(3)心声流露:请幼儿说出自己的选择以及选择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4)教师小结: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家里多个弟弟或妹妹会让自己产生担忧:①害怕爸爸妈妈把更多的爱给弟弟或妹妹;②心疼妈妈太辛苦;③害怕生活被打乱;④担心东西被分享。而喜欢有弟弟或妹妹的小朋友则觉得,有人陪伴会带来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爱。

2.情景场——绘本欣赏,真情感受。

(1)欣赏绘本:请幼儿欣赏《汤姆的小妹妹》绘本的第一部分,并思考“汤姆自从有了小妹妹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你觉得汤姆心里会怎么想?”

(2)情景扮演:看来汤姆非常委屈、非常难过,如果你是汤姆,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父母说?请你找一个朋友结成一组,一个做爸爸或妈妈,另一个做汤姆,把心里想说的话大胆说一说,然后再交换角色。

(3)分享体验:对爸爸或妈妈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和需要之后,你感觉怎样?从这个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3.工作坊——实景演练,真情迁移。

(1)脑洞大开:欣赏绘本第二部分,并展开想象:爸爸妈妈在花园里做事时,汤姆听见妹妹开始大声地哭泣,你猜汤姆会怎么做?

(2)现场采访:询问有哥哥姐姐的小朋友:“如果你哭了,哥哥姐姐会怎么做?”询问有弟弟妹妹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对待弟弟妹妹的哭闹呢?”

(3)实景演练:看来汤姆真是一个好哥哥,你能不能做个好哥哥或好姐姐呢?领任务:弟弟或妹妹抢了你的玩具怎么办?

找朋友:找一个好朋友结成一组,一个做哥哥或姐姐,一个做弟弟或妹妹。想办法:一起商量,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演一演:把解决的过程表演出来。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4)分享交流:请幼儿把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进行表演。(穿插采访:请问这位姐姐,你怎么想到用这个好办法的?请问妹妹,有这样的姐姐你有什么感受?)

(5)颁奖鼓励:对参与展示的小组颁发小奖品予以鼓励。

4.感悟园——视频展示,真情绽放。

(1)播放视频:生活中有很多好哥哥好姐姐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的快乐生活吧!

(2)随机提问:他们在干什么?这个哥哥(姐姐)真棒,给他(她)鼓鼓掌。

5.实践点——体验时间,真情延伸。

不管以后家里是否会增添弟弟或妹妹,我们都可以成为好哥哥或好姐姐。请你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以哥哥或姐姐的身份关爱弟弟妹妹们(可以是邻家的或幼儿园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并用图画的形式的记录下来。

三、辅导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绘本《汤姆的小妹妹》作为载体,引导孩子们跟着小兔子汤姆一起面对家庭新成员的降临,经历好奇-欢迎-失落-接纳的一系列情绪变化,进而迁移到自身,帮助幼儿积极面对生活带来的变化,体验到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整个活动围绕一个“情”字展开。游戏激情、绘本迁情、表演抒情、视频化情、体验用情,把情、意、行融合在一起,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辅导目标。尤其是角色体验和现场演练是本次活动的亮点所在,使孩子们在真实地表达内心想法的同时,通过扮演、练习,体验到做哥哥姐姐的责任和荣耀。

学会接纳家庭格局的改变,学会分享爱与物品,是孩子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这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活动就能改变的。但我想本次活动也许能在观念层面对孩子们进行引领,后续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悉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沟通,及时疏导。

编者点评:“二胎”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对“老大”和“准老大”们有很现实的辅导意义。活动中,老师既能正视形势、直面话题,又能迂回迁移、含蓄点拨,做到重引导而弃教条,重感悟而弃灌输,深浅有度,效果到位。绘本呈现引导幼儿情感迁移,实践作业为幼儿践行“好哥哥(姐姐)”提供了可能。辅导让幼儿品尝到“接纳、分享和付出是一种幸福”的愉悦。

活动中也会发现有些孩子有较强烈的“二胎焦虑现象”,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要注重后续的辅导。

2.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篇二

1.能积极参与语言活动, 对故事表演感兴趣。

2.丰富词语:东倒西歪, 乱七八糟。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推测想象, 发展语言表述能力及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将故事的前半部分制作成幻灯片, 将操场布置成森林的场景 (大树、房子、草地、河水、大树旁画上血脚印直至小河边) , 《黑猫警长》的主题音乐, 黑猫警长、白猫警士的头饰, 请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

2.经验准备:观赏过《黑猫警长》的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故事名称, 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讲故事, 一起表演故事, 你们愿意吗?故事的名称叫做《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汉字让幼儿认读)

二、师生共同讲述故事上半部分, 理解故事内容, 学习“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等词语

1. 教师播放幻灯片讲述故事的第一段, 提问:小白兔在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第二段, 提问:小白兔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小白兔又到哪里去了呢? (学习用词:东倒西歪、乱七八糟)

幼儿:平时小白兔家整整齐齐的, 现在小白兔家搞得这么乱七八糟的, 家里肯定有坏蛋来过, 小白兔一定被坏蛋抓走了。

教师:小花鹿很着急, 因为小白兔家一定是有坏蛋来过的, 小花鹿马上会怎么做? (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幻灯片, 从中发现有电话机。)

幼儿:打110找黑猫警长来抓坏蛋。

教师:那么小花鹿是怎么向黑猫警长说的呢? (启发幼儿在向黑猫警长汇报时, 把“东倒西歪、乱七八糟”等词语用进去。)

三、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下半段, 大胆推测, 续编故事

1. 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士。播放《黑猫警长》的主题音乐, 引导幼儿学白猫警士骑摩托车的动作来到“森林中小兔子的家”。

2. 引导幼儿认真侦察案发现场, 寻找线索。

(1) 观察案发现场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幼儿1:这件事是刚才发生的, 因为小白兔家的炉火还旺着呢。幼儿2:这件事是刚才发生的, 因为炉上的萝卜汤还有点热气。

教师:白猫警士刚才说了, 炉子里还有火, 萝卜汤里还冒着热气, 这就说明这里的事情是刚才发生的。那么我们再到屋外仔细找找还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2) 侦察周围现场, 教师引导幼儿报告侦察的情况, 如“报告黑猫警长, 我在××地方发现了××”, 教师注意幼儿语言的规范和用词的准确。

幼儿1:报告黑猫警长, 我在小河边没发现什么情况。幼儿2:报告黑猫警长, 我在山洞里没发现什么情况。幼儿3:报告黑猫警长, 我们在大树旁发现了血脚印。

(3) 引导幼儿根据发现的线索采取相应的行动。

讨论:这是谁的血脚印?小白兔现在会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做?

教师:警士们, 我们沿着脚印去救小白兔吧。 (到了小河边) 咦, 怎么脚印不见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扮演大灰狼的教师拨弄草丛)

幼儿1:报告黑猫警长, 草丛在动, 有动静。幼儿2:草丛是风吹动的。幼儿3:不对, 一部分草在动, 不是风吹的, 是有情况。

“黑猫警长”下令:立即监视草丛, 发现动静马上行动。 (“白猫警士”包围草丛, 救出小白兔, 抓出一只大灰狼。)

(4) 请幼儿将刚才表演的故事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故事的情节简单地用图画表达出来, 然后制作成小图书与同伴进行分享。

附故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在一棵大树旁, 有一座美丽的小木房, 木房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一天, 天气真好, 小花鹿提着花篮, 要去小白兔家做客。他一边唱着歌, 一边采着花。唱着走着, 不一会儿, 小白兔的家到了。嗳, 怎么小白兔家的门敞开着。小花鹿心里想:“小白兔肯定会热情地接待我的。”小花鹿喊着:“小白兔, 我来啦!”“咦, 怎么没有人回答?屋里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

小花鹿把门推开朝屋里一看, 吓了一大跳。小白兔家里的桌子、椅子东倒西歪, 小白兔最爱吃的青菜萝卜汤都打翻在地。小花鹿张嘴直喊:“小白兔, 小白兔, 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呀?”可是喊了半天还是没有回答。“奇怪!小白兔到哪里去了, 家里怎么会乱成这个样子的?”

3.《我做哥哥了》活动设计 篇三

活动名称:我做哥哥了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野田的心理变化。

2、尝试帮助弟弟妹妹解决困难,体验当哥哥的快乐。活动重难点:

尝试帮助弟弟妹妹解决困难,体验当哥哥的快乐。设计意图:

现代的独生子女独占意识比较强,有时跟家长闲聊时,有的家长也说到“我说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吧?”“不要,你敢生,我就把他掐死”!他们不愿意跟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爱。在幼儿园里,我们开展“大带小”活动时,也发现虽然大班孩子做哥哥姐姐了,但他们的责任心还不强,不知道怎么样照顾弟弟妹妹,谦让弟弟妹妹。因此我们觉得这一教材通过小猫野田的心理变化,可以给孩子一次心灵的激荡,从活动中感悟到一些内容。

另外,这一教材的段落比较明显,所以在活动设计中,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野田的烦恼,这其实是故事的开头,而整个大图书中的内容是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玩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野田的矛盾心情,是整个故事的经过,最后又以多媒体的形式看故事的结尾,分享野田的喜悦心情,整个设计目的是让幼儿感知故事的段落。众所周知,小学的课文中往往会让幼儿分段,我们尝试这样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幼儿更好地与小学进行衔接,为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做好打好基础。活动准备:

ppt、桌子9张。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升到大班了,我们小朋友成了幼儿园最大的哥哥姐姐了,你觉得做哥哥姐姐的感觉怎样?(很自豪)

(2)师:小朋友,你喜欢做哥哥姐姐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我们来看看谁跟你们一样也当哥哥了。看,是谁啊?(小猫)对,它的名字叫野田。

2.播放课件,引入主题

(1)师:野田也做哥哥了,可是你们做哥哥姐姐这么开心,他开不开心呢?从哪里看出来?让孩子们从图片中找出答案来。

(2)师:野田觉得,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只知道照顾他们,再也不爱我了。有一天,妈妈们要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外面玩,野田和弟弟妹妹会做些什么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3)师:野田和弟弟妹妹一起朝森林林走去了,突然发现前面一颗大树,野田心想都是这些弟弟妹妹害的,让妈妈们再也不喜欢我了,我得把他们仍掉。于是野田就爬上了大树。可是弟弟妹妹看到哥哥爬树那么快都佩服的不得了,一个劲的夸奖野田,所有他们都要往树上爬,可是弟弟妹妹的力气太小了,往上爬一点就往下滑一点。她们爬上了大树,眼见树枝快要断了,这个时候弟弟妹妹会干吗?(心里很害怕,会向哥哥求救)野田听到他们的求救声,看到弟弟妹妹马上就要掉下去了,尽管是想把她们扔掉,可是,他一想,哎呀,谁叫我是哥哥呢!所以他决定把他们一个个的救上来。可是野田的力气快用完了,哎呀,很显然,这个哥哥野田的力气也还不够大。你们刚刚也说自己是哥哥姐姐,那你们的力气大吗?光说还没有用,我们来玩一玩,看看谁更像哥哥姐姐,谁的力气最大。

(4)游戏①:这里有九颗大树,所有我们要分为九组,每组5个小朋友,你们自己想办法推选出一名哥哥或者姐姐来。请9个哥哥或者姐姐到树上准备,弟弟妹妹在树下准备。待会游戏开始后,看看哪组的哥哥或者姐姐用最快的速度把弟弟妹妹安全的拉到树上来。游戏结束后请速度最快的哥哥说说自己的办法,以及请速度最慢的哥哥说说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对比一下。再次游戏一次。

(5)师:野田看到你们做的速度这么快,他也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把弟弟妹妹一个一个地拉了上来,又一个一个的把他们从树上背下来。这个时候弟弟妹妹因为野田的帮助就安全了。这个时候弟弟妹妹会和野田说些什么呢?(谢谢哥哥,你太厉害了)

(6)师:他们继续往前走。谁来了?(大灰狼)。野田不是要把他们扔掉吗,干脆把弟弟妹妹交给大灰狼好了,交给了大灰狼会发生什么事?野田舍不得把弟弟妹妹交给大灰狼,所以它领着弟弟妹妹拼命地开始逃。逃着逃着,前面有个独木桥,哥哥野田“嗖”地一下跑过去了。可是弟弟妹妹呢?(过不去)你们觉得野田会带着弟弟妹妹过独木桥吗?怎么带他们安全的过呢?你们也是哥哥姐姐,你们有办法带弟弟妹妹过独木桥吗?

(7)游戏②:这里也有四个独木桥,我们分为四组,每组十个小朋友,你们自己想办法推选出一名哥哥或者姐姐来。请哥哥或者姐姐到独木桥的这边,弟弟妹妹到独木桥的另一边。游戏开始后,看看哪组的哥哥或者姐姐能最快最安全的将弟弟妹妹度过独木桥。游戏结束后,分别请速度最快的和速度慢的哥哥或者姐姐说说自己的办法。让孩子们对比一下。再次游戏一次。

(8)师:我们来看看野田用了什么办法。他让弟弟妹妹一个接着一个地排好队,然后让前面的弟弟紧紧地拉着他的尾巴,小心翼翼、安安静静,在哥哥的带领下,又快又安全地过了独木桥,逃离了大灰狼。最后弟弟妹妹总算安全了。你看,弟弟妹妹过了独木桥,会跟哥哥野田说什么呢?(9)总结:野田听见弟弟妹妹这么夸他,心里别提又多高兴,他乐滋滋地带着弟弟妹妹回家了,妈妈在门口欢迎他们。当弟弟妹妹把今天的事情讲给妈妈听了之后,妈妈竖起了大拇指来夸奖野田。你们看,这回野田怎么样?他一开始做哥哥的时候有那么开心吗?这回怎么笑了呢?。活动延伸: 你们也觉得野田做哥哥会越来越开心,你们也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你们会照顾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吗?光说还不够,从今天开始,就用你们学到野田的那些办法和刚刚你们自己想的那些办法,在运动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也像野田那样做哥哥好吗?。活动反思:

从教材上,这是明显的三段体,因此我在设计时,把故事的开头部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小猫野田烦恼的心情;第二部分通过大图书的形式,帮助幼儿分析野田带弟弟妹妹出去散步遇到的一系列事情。这其中我选取了三个情节点: 1、野田把弟弟妹妹背下树; 2、遇到大灰狼时,野田挺身而出保护弟弟妹妹; 3、帮助弟弟妹妹一起安全地走过独木桥。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结尾,我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孩子体验野田得到妈妈表扬后的愉快心情。

从教学重点上来说,我紧紧抓住野田心理变化的线索,讨厌弟弟妹妹——既有点讨厌弟弟妹妹,潜意识中又想保护弟弟妹妹的矛盾心情——得到妈妈表扬后的愉快;帮助孩子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

从教学策略上,第一段用的是谈话导入,并加了一个提问:“你觉得做哥哥姐姐开心吗?为什么?”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跟野田的距离。第二段主要让幼儿观察画面,观察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动作、想象角色的心理,并愿意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表达表现,将静态的画面化为幼儿动态的理解。第三段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首位呼应,体验野田的心情转变,并分析他转变的原因。

4.我做哥哥了评课稿 篇四

我做哥哥了评课稿1

绘本教学是幼儿园里常见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解读画面,理解画面,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看了纪老师的教学活动,我针对不同优缺点,进行评价:

一、优点:

本次活动的设计比较好,借“文学作品”为媒介,利用生动的故事调动幼儿社会情感的表达与感受,萌发情感共鸣。同时以“探究操作”为载体,以情景体验“大带小”的方式为桥梁强化感同身受,引发幼儿思考探究,将情感认知演化为社会行为,积极引导幼儿社会性发展。

活动的设计意图中,借用《我做哥哥了》这一故事的情景,配合PPT、故事讲述让幼儿从故事角色的分析中感受到角色的心理变化,增加对社会情感认知的认识,丰富自身经验,从愉快的体验、感受中获得哥哥姐姐应该要照顾弟弟妹妹的认知。在环节中,注重的是幼儿对“野田”这一角色在面对自己做哥哥后出现的矛盾心理、情绪变化和一次次战胜自己不断成熟这一过程的引导。用了更好地突出“野田”的心理变化,用“躲”、“逃”、“送”三个动词归纳“野田”想要逃跑的方法,而一次次的`失败,让“野田”的内心起了变化,从而让幼儿正确理解把握角色“善良、有责任感“的形象特点,大胆的表述自己的猜想,为突破活动重点积累经验。

幼儿讲述氛围也较宽松,能让幼儿自由讲述,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注重了氛围的创设。

二、缺点:

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活动组织者对原有作品内涵的把握,对于她整个活动的调控,有着很重要的左右性。既然是绘本教学,教师较好地语言素质是不可缺少的,在整个活动中,纪老师的语言总让人感觉简短、贫乏、不够味道。还有语言的紧凑型,教师在活动中一而再出现一些调控班级纪律的词语,但是过多的这种词汇反而干扰了幼儿对作品的注意力。

一些细节的把握。如遮掩文字这个环节,是不可少的。因为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第一次自我阅读时就出现文字,就会干扰幼儿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像。

我做哥哥了评课稿2

做哥哥姐姐的感觉很好,但也有无尽的烦恼。绘本《我做哥哥了》中的主人公野田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里。它是一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早期阅读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想象与表现,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该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目标定位明确、层次分明,在培养孩子对画面内容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同时,紧扣“建立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联系”,引导幼儿通过图文匹配进行阅读,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自主的阅读形式,点燃了阅读的火花

首先,在活动中幼儿人手一本书,这位幼儿的自主阅读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在第三环节教师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孩子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充分与图互动。紧接着,教师引领性的的提问,又使幼儿深度的思考,进一步理解画面的深层含义。从孩子们的回答和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的这一策略完全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并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二、开放的提问设计,加强了不同层次的互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上,教师都注重了一个开放性,例如:“野田带的好不好?”“好”或“不好”不是老师事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们通过自己接下来的阅读形成判断后的感受、理解和定位。这样开放式的引领方式,给孩子自主阅读和个性化理解的空间很大,而且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引起了幼儿不同意见的碰撞,大大提高了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图片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的层层互动。

5.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篇五

区域活动经验:

1、尝试使用涂涂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做个好哥哥姐姐的具体想法与行为。

2、增强做好哥哥姐姐的意识,初步知道要用行动去关爱弟弟妹妹。适宜人数:

4——5人。

材料准备:

1、经验准备

(1)在话题1的系列活动中,知道自己长大了,成了哥哥姐姐。

(2)通过阅读图画书《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彼得的椅子》等,初步了解好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关心弟弟妹妹的。

(3)对制作图书有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制作图书的工具(纸、笔、订书机等)。玩法与规则

1、幼儿自由选择笔、纸张以及空间,以图加文的形式制作《我是一个好哥哥(姐姐)图书

2、结束时将作品放在图书区域中,并收拾好自己使用的工具。观察、指导与评价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顾图书故事中哥哥姐姐关爱弟弟妹妹的情景,激发幼儿做个好哥哥好姐姐的愿望。可以请3-4位幼儿在集体中说一说自己读了故事后的感受,也鼓励幼儿相互之间说一说。

2、教师带领幼儿重温图书的基本结构(封面:图书的名字、作者姓名等),鼓励幼儿制作《我是好哥哥(姐姐)〉图书。

3、幼儿自制图书,教师巡视,观察并针对幼儿不同情况给予适当鼓励与帮助。

4、幼儿自制图书,教师巡视,观察并针对对幼儿不同情况给予适当鼓励与帮助。

6.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篇六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生过病,对生病都有切身的感受。生病时的难受、无助、痛苦等等的感受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在孩子的经验基础上展开,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通过活动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合理地对图片进行想象和讲述。

2、开扩思路,学习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3、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学挂图5副、一封信、爱心卡片、水彩笔、伤感的钢琴曲、音乐《爱的奉献》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封信

师:小兔今天收到了一封信,非常高兴,你们知道是谁写给小兔的吗?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是小猫写给小兔的信?

师:哦,原来啊,在中间很醒目的地方写的是收信人,而右下角写的是寄信人。

2、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1)收到好朋友的信,小兔可高兴了,邀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们一起看信。

(2)教师出示信,引导幼儿观察。

第一幅图,说了些什么呢?小猫在哪里?怎么了?(我生病了,住在医院里,猴大夫给我打点滴。)

第二幅画说了什么,小猫为什么哭?(生病躺在床上很难受,我哭了)

第三幅画说了什么,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我很想朋友们)

3、读信。

(1)小猫的信要怎么读呢?(幼儿讨论该如何读这封信。读信的时候要注意用“我”的口气来读,要将信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也念出来。)

(2)请幼儿读信

(3)教师和幼儿一起配乐(伤感的钢琴曲)有感情的读信。

4、讨论并讲述。

(1)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做呢?

(2)好朋友们为小猫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完整讲述。

5、移情讲述。

(1)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亲人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幼儿操作 师:在你的椅子下面有些爱心卡片,水彩笔,请你转身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卡片上.(3)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爱心卡。

你们都是懂得关心、帮助亲人朋友有爱心的孩子,我们回教室把这个爱心卡贴到墙上,每天提醒自己要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好吗?

活动延伸:

1、布置“爱心墙”,提醒幼儿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

2、语言区:继续讲述《小猫生病了》

3、请家长指导幼儿运用绘画、剪贴、录音、笔录等多种形式写信给亲人和朋友,并带领幼儿到邮局寄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生病,展开想像和讲述。由于有过切身感受孩子们的生活兴趣,教师活动中总觉得幼儿能力差异比较明显,出现能力弱的幼儿讲述非常困难。分析原因就是幼儿缺乏对讲述的所选择的讲述内容脱离经验,让他们无话可说。于是我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小猫生病了”作为教材,因为生病是每个孩子都会遭遇的事,在如今的,因此他们能根据这中感受想像出画面以外的内容,通过讲述表达作为病人的烦恼和内心想法。同时让幼儿感受朋友在自己生病时的关心,这其实就是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回顾。

7.大班语言活动:我做哥哥了 篇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现的习惯。

2、指导幼儿理解散文的语言,了解散文中将“蘑菇、草叶”等比喻为“伞”的表现手法。

3、感受下雨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察过下雨天,对下雨情景有一定的了解。

2、散文角色相应的手偶、散文《下雨了》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中“下雨了”画面,引入活动。

①发生了什么事?

你们怕不怕雨?(将幼儿分成正反两组)

为什么怕雨?为什么不怕雨?

②还有什么会和你们一样怕雨或者不怕雨?

怕雨的话应该怎么办?不怕雨的话是为什么呢?(引导两组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欣赏《下雨了》课件画面。

3、理解散文画面内容。

你看到了怕雨的什么?不怕雨的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4、欣赏散文《下雨了》。

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

5、看课件学散文。

6、带手偶表演散文。

幼儿分成怕雨、不怕雨两组表演散文。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上课积极性很高,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以下几点是本人对此堂课的反思:一.活动目标中感受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孩子们能够通过表演去感受去理解,但是在语言表达上有些欠缺,我在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也没有做出强调。反而我本来认为的教学难点:表演故事中的情节。这个难点倒是突破得很好,孩子们对表演很感兴趣。而且整个表演有序又不失活泼。

上一篇:关于做好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下一篇:2020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