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2024-10-16

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精选8篇)

1.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一

奇妙的自选图形教案及反思

曾春华 2013-06-04 11:18:02

奇妙的自选图形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曾春华

教学目标:

一、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和美化方法;

二、通过自选图形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通过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精神,体验自选图形应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及颜色、图案、图片的填充

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的组合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大家使用PPT软件制件完成了《个人写真集》,每位同学都在写真集中插入了自己的照片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上交的作业各具特色,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在这儿对全班同学提出表扬。师:现在老师这儿也有一份写真集的作业,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比较一下与你做的写真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展示使用图片填充自选图形的示例作品

问:“这份写真集与你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请学生回答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师:这份写真集中的照片不象我们直接插入的照片都是方方正正的了,而是具有了各种的形状。就象把照片装进了各种形状的相框一样对吗?

引入课题“奇妙的自选图形”

二、新授

(一)了解PPT自选图形

1、想一想:以前什么软件中使用过自选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思考)

2、找一找:PPT中的自选图形在哪儿可以找到?

请学生练习及交流2分钟

2分钟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自己去初步了解PPT自选图形】

(二)用PPT自选图形绘制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PPT中自选图形在哪儿可以找到,那么你希望自己的相框是什么样的形状,试一试选择一些自己喜欢自选图形画出来吧!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绘制自选图形,掌握自选图形的分类及插入)

(三)自选图形的填充

1、用图片填充自选图形

师: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相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形状,那么下面如何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相框”里去呢?

先请学生自主尝试找到填充图片的方法(提示学生双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中找一找把自己的照片“装进相框”的方法。)

请通过自己探索找到方法的学生,进行汇报、演示。

请全体学生再次尝试把自己的照片装进相框的方法。

2、美化自选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照片装入了自己选择的相框里,但老师觉得你们的相框都还比较简单,比起家里和商场里那些精美的相框还有一些差距,大家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自己的相框设计得更加漂亮一些更精美一些更别致一些呢? 老师给学生展示用自选图形做得更精美更漂亮的相框,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示学生可以使用颜色、纹理、图案的填充以及多个图形的组合来美化自己的相框。

学生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学们给自己的照片设置了的相框怎么样,并请说一说你的创作方法及创作的心得。

(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创作体验)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PPT中自选图形的使用,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自选图形的奇妙之处,希望以后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图形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学总结反思

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册PPT学生中关于自选图形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自选图形,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灵活使用已学的知识对幻灯片进行美化。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的相关知识,虽然间隔的时间较长但在本课中我还是在PowerPoint自选图形这个新知时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也表明这节课学生学的很扎实,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以作品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课堂教学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在每一节课讲解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领会、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但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让他们做点儿什么,学生却往往不知所措。比如学习了PowerPoint软件之后,如果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令,如要求学生插入某张图片,设置某个动画,绘制某个图形,学生都能完成,但如果要求他做一个比较完整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他可能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也就是说,学生不太擅于不能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本节课把上节学生制作的个人写真集作品拿出来既做为自己学生新知进行探索的素材,也是对自己以前作品进行完善和美化的过程。这种以作品为主线,贯穿信息技术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流程又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好自主探究的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Word和PowerPoint软件又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于是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自选图形的操作时,我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师一直以“照片装入相框”这个要求为引导让学生在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选图形的操作时,因为目标明确,他们在尝试操作环节就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的迁移,使自主探究落实得比较到位。在课堂中多采用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带动全体同学一起尝试和操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评价,让评价适时有效

课堂上较多的采用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演示,展示学生作品等方式是比较适宜的课堂教学方式。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显得比较单一和机械比如“好”“不错”“很好”等,没有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具体的分析,给出必要的解释,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让教师的评价更有效,能对学生的操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另外评价以后没有学生的改进操作和最后结束时作品的呈现也是这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

2.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二

《修改图形》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 (上册) 第十二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学习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来修改图形的方法。修改图形会用到“画图”软件中许多工具,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必须考虑到整体设计、布局合理等因素, 更需要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操作、试一试, 既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使用“橡皮”、“裁剪”、“选定”和“放大镜”等绘图工具的方法。

2.通过学习, 学会用多种方法修改图形。

3.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利用工具修改图形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三、四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内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学生乐于学;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课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学生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动手的机会, 而每一次动手, 都能有所发现, 有所成果, 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产生成就感。

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充分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月亮由圆变弯, 再由弯变圆的动画引出课题。在第三环节中由一张出错出错的图画把“放大镜”工具拉出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任务

出示月亮月亮由圆变弯, 再由弯变圆的动画。并伴随儿歌“月儿圆圆像银盘, 月儿弯弯像小船”。

师:你们说月亮像什么呀?

学生开始想象回答:

月儿弯弯像镰刀。

弯月像摇篮

还有圆月像镜子

……

师:多么美丽的月亮啊!我们也动手画一个吧。愿意吗?

生:愿意。太好了!

师:圆的月亮好画, 弯的怎么画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画一个弯弯的月亮。[提出任务]

【评析】通过一首童谣设置情境,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并引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创设这种探索性情境, 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 自己得出结论。使得学生求知欲望被有力地激发出来。

二、自主学习、共同讨论

在我们的课本里介绍了画弯月亮的方法, 带着这几个问题, 赶快看一下书本吧。[出示课题]第十二课修改图形。

1.弯月亮是用两个什么图形拼成的?

2.拼完后, 多余的部分怎么办?

3.画月亮的时候用到了哪些工具?

(一) 自主学习

学生边学边上机练习, 遇到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也可以向教师提问。

(二) 汇报自学情况

1. 分别讲述用“橡皮”和用“选取”工具修改图形的方法。

2. 请同学演示操作方法。

三、自主探究, 开拓创新

师:好啦!我们的月亮完成了, 请你给它涂上颜色吧。

让学生动手操作, 自己发现问题。

(出示一张出错的图画)

这时, 学生举手:“老师, 我的月亮漏了!”

师:咦?为什么月亮周围也变成黄色了?请问有同学可以帮助她吗?

有的学生在操作时, 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在此环节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自己发现, 由于在修改过程中线条组成的图形没有完全封闭, 使得“油漆桶”中的“颜料”发生“泄露”。

师:实践出真知, 让我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图形, 把月亮补完整吧。

[提醒]如果要修改细微的地方, 可以试一试“放大镜”工具。

让学生合作完成图形的修改, 遇到问题或困难及时提出来, 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帮战解决。强调修改图形的时候需要细心和耐心。

【评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己发现在操作中的失误或难题。再由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自由合作, 弥补自己操作中的不足。此时教师只是一位引导者, 只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 给予适当的点拨。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本环节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问题的发现, 修改图形的方法多样化、自由化,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认知欲望。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先画好一条线, 然后用放大镜把它修改成一条虚线。

2.完成课后“练一练”

评价作业的标准:

不一定要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要修改图形的方法正确就可以了, 但做工要细致。

3.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三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平面图形;实效性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整合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开展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时空集合体。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注重课堂”。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且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积极开展科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对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对于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数学平面图形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效性研究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小学平面图形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它能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中。整合以实现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突出了学习的主体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促进师生互动的有利保证,使得数学教学手段更加生动有趣。小学数学平面图形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效性研究主要指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的活动过程应体现出问题的探索、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和学生自主的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示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师生的情感的交隔、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积极探求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活跃,使学生乐学、爱学,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手、脑、眼、口并用,真正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整合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现代课堂的氛围。

《圆的认识》。通过素材搜集,教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样的图形是圆?圆有什么特征?然后先让学生在屏幕上观看圆的运动轨迹,最后形成封闭的图形。这样,比单一教师一味讲,什么圆心、半径绕圆心一周,形成的图形叫圆来得生动、形象,学生动画图形吸引,课堂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也高,最后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归纳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在这节课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把传统教学中的教学中没有办法实现、语言抽象的问题解决了。

信息技术的利用似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彰显,似乎已经不再需要教师了。然而实践证明:绝对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把我们带入信息文化时代,这种信息文化与学生学习生活是有距离的。无层次、无系统、无重点、无目标、针对性差的信息资源,对学生來说,更象是一堆“信息杂物”,堆砌在一起,不知如何梳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自制力也有限,容易受外界的诱惑,教师不能懈怠,信息技术教学并不轻松。整合就是通过筛选、优化信息文化,将它们引入课堂,有机地融合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文化生活沟通,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教学的研究者。教师与学生都要体现自己的主动性和价值,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总之,主体的绝对化倾向要不得。教师应该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调控,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实现师生互动,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

另外,要防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整合的课堂教学的错误倾向,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动力的开发者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现在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一昧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多媒体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或在上面操作、讲授一个知识的产生、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和看。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的情境创设就会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没有真正地将多媒体的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学生不能亲身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不能从实践操作中探究问题,发现规律知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

归根结底,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包揽一切。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适时、适度、适当”,恰到好处,不要本末倒置。这些做法都是要不得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整合有利于提高师生信息水平

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

1、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

2、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和课件制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要熟练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软件,并将他们运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 Point制作,课件可以用FLASH等。事实上,教师掌握了常用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参与的学习环境中,强调知识的获取,并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与同伴或者其他人群进行交流,并对知识进行再加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信息的分类、分析、判断等能力和熟练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3]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访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4]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5]王全世.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之意义与内涵[J].资讯与教育,2000,(3)

〔6〕钟启均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思考》

4.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绘图工具(刷子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变形工具)的应用。2.掌握绘图工具选项的应用,颜色面板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升素质,发展个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绘图工具的应用 难点:颜色面板渐变编辑条的编辑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四、教学方法:自学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Flashcs5.5中提供了各种与绘图相关的工具,很多精彩的动画其基础图形都是由这些工具绘制出来的。在上节课中我们一起绘制简单的图形。

(二)讲授新课

1.今节课的任务是P4实践,完善“乡间小屋”画面。

在这个任务中我们要用刷子、椭圆、矩形、变形等绘图工具。现在我先演示一遍。① 启动flashcs5.5,打开教材光盘中的文件“乡间小屋.fla”.② 选择刷子工具,在工具选项区设置刷子形状和刷子大小(如图1-2-3),将填充颜色设为#663300(如图1-2-4),绘制树干(如图1-2-5)。

③ 绘制树叶,单击喷涂刷工具,将喷涂颜色设为#009933,效果如图1-2-6,设置画笔宽度和高度(如图1-2-7)。在树干周围单击或拖动鼠标,喷涂树叶,如图1-2-8。④ 复制小树。单击选择工具,框选小树,按住ctrl键拖动复制小树。单击任意变形工具,将复制的小树缩小并拖放到小树左侧,如图1-2-9。(用ctrl+c和ctrl+v也可)⑤ 绘制太阳。单击椭圆工具,将笔触颜色设为无色。单击颜色面板图标,“颜色类型”选择:“径向渐变”,设置颜色样本,如图1-2-10。按住shift键,拖动鼠标画出太阳,如图1-2-11。

⑥ 绘制蓝天绿地。单击矩形工具,将填充颜色设为无色,笔触颜色任选,绘制一个与舞台大小一样的矩形。单击颜料桶工具,选择空隙大小选项中的“封闭大空隙”选项,如图1-2-12。

打开颜色面板,颜色类型选择“线性渐变”,设置颜色样本,如图1-2-13。在矩形区域从下向上拖动鼠标,填充矩形颜色。如图1-2-14。

单击选择工具,双击矩形工具线条,按住delete键删除矩形线条。

7.绘制白云。单击椭圆工具,将填充颜色设为白色,笔触颜色设为无色,用多个椭圆堆叠绘制白云,如图1-2-15。

8.绘制小花。单击椭圆工具,填充颜色任选,将笔触颜色设为无色,用两个椭圆堆叠彩色小花。

用心

爱心

专心

9.单击菜单“文件”|“保存”,保存文件。

(三)学生看书操作,自己动手绘制,完成任务。

(四)小技巧

1、喷涂刷工具和刷子工具在一个图标。

2、颜色面板找不见,可在菜单栏“窗口”中找到“颜色”,并单击。颜色有无、纯色,线性渐变、径向渐变、位图渐变等;颜色渐变的编辑,在其渐变色编辑条上单击,将增加颜色样本,将颜色样本拖出颜色面板即可删除颜色样本,双击颜色样本可以选择更多的颜色。

3、属性面板如不在工作界面上,也可在菜单栏中“窗口”找到。

(五)完成作业,同学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用心

爱心

5.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五

涟水县外国语小学

周艳艳

【教材分析】

《画组合图形》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10课内容,也是教材中Logo程序设计的最后一课。在本课之前,教材中不仅介绍了一些Logo的基本命令:如FD、BK、RT、LT、HOME等,也讲解了REPEAT重复命令,定义及调用过程。本课画组合图形,通过将组合图形先拆分、再组合,运用以往所学的Logo命令和知识,是对Logo程序设计课程的巩固和延伸。【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定义过程画基本图形的方法,通过调用过程画组合图形。

2、过程与方法:掌握如何确定各简单图形的起始位置及角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组合图形体验编程乐趣,强化Logo程序设计的理念。【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综合运用Logo语言命令画组合图形。

2、难点:确定各简单图形的起始位置和角度。【教学准备】

多媒体机房、学乐云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Logo语言中,我们之前已经学了许多命令。能够用相应的命令画出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等各种图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Logo语言自行画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设计意图:简单图形的绘制是Logo前几节课的内容,通过回忆旧知让学生“热身”,本环节的设计为组合图形的绘制奠定基础】

2、师:巡视一圈,下面我们来看一张图,看看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如果给你画,你准备怎么画?

师:这是一个小小的指示牌,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中长方形的宽与三角形的边长相等。

3、学生试着画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体验,画一个容易点的组合图形,为下面画城堡作基础】 师:长方形和三角形大家都会画,如果能够确定好它们的起始位置,那么画起来就简单了!下面请大家看课本上我们今天要“城堡”该怎么画?

二、传授新知

1、师:刚刚我们画的指示牌,有了经验。对于一个复杂的图形,首先把它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图形,然后确定画每个简单图形的方法,最后再由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请大家观察“城堡”,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应该怎么画? 生:……

教师分析:画这个城堡首先将城堡拆分成简单大正方形小正方形和三角形,然后再确定他们的位置,进行组合。

2、教师演示画城堡的过程。

城堡组成:大正方形边长60,等边三角形边长60,小正方边长10,每个小正方形间隔10。to zfx Repeat 4[fd 60 rt 90] End(定义大正方形)To xzfx Repeat 4[fd 10 rt 90] End(定义大正方形)To sjx Repeat 3[fd 60 rt 120] End(定义三角形)

repeat 4[zfx rt 90 fd 60 lt 90](画下面一排大正方形)Pu home pd fd 60(小海龟回母位,并定新位置)repeat 4[zfx rt 90 fd 60 lt 90](画上一排大正方形)pu home pd fd 120(小海龟回母位,并定新位置)rt 30 sjx rt 60 fd 60 lt 90(画左边三角形)repeat 6[xzfx rt 90 fd 20 lt 90](画6个小正方形)rt 30 sjx(画右边三角形)pu home pd(母位落笔隐藏)ht

3、学生电脑实际操作,教师巡视辅导。学乐云平台互动,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4、讨论:在画组合图形时候,home命令起到了哪些作用?

生:……

教师分析: HOME是复位命令,可以让小海龟立即回到母位,在画组合图形时,方便确定各简单图形的起始位置及角度

三、课堂小结

对于一个复杂的图形,首先把它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图形,然后确定画每个简单图形的方法,最后再由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

四、课后作业

6.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六

王荣鑫

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好,我叫王荣鑫,来自贺杖子乡中心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钓鱼》。

1、教材分析

内容说明:本课教材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春芝主编的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第9课。

内容解析:本课教学内容属于键盘操作内容的一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对方向键操作,其中隐含着创新思想和方向键的使用方法。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特别感兴趣,已初步掌握鼠标和方向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还不熟练,渴望形成技巧。

3、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钓鱼游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2.通过玩游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二、过程与方法

/ 5 1.通过游戏教学进一步熟悉方向键的指法。2.通过游戏活动熟练鼠标操作。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掌握方向键来玩【钓鱼】游戏。2.掌握双击的方法打开【钓鱼】软件。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方向键,玩钓鱼游戏。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熟练使用方向键。

5、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

教学内容: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钓鱼】游戏的玩法,巩固练习用两种以上方法打开软件的方法。并认识键盘上的方向键和空格键及他们的使用方法和指法。在游戏中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培养。课时安排:一课时。

《钓鱼》教学活动过程分为5个环节:

/ 5

(一)游戏激欲,导入新课

1、你看老师在玩什么游戏?你想试试吗?

2、介绍【钓鱼】游戏。

3、请同学们到桌面找到【钓鱼】游戏图标。

(二)尝试发现,培养操作技能

1、动手试一试怎样打开【钓鱼】游戏软件。

2、你还会用其他方法打开它吗?

3、小结:用双击方法打开。

4、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5、游戏怎样开始?哪个是进入按钮?

6、怎样才能钓到与呢?

(三)合作探究,启发拓展

1、你是怎样来钓鱼的?有什么好办法?

2、请你展示给同学们看。

3、用什么方法移动鱼竿?

4、鱼上钩后又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分组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掌握钓鱼技 3 / 5 巧。

(四)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再次来玩这个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认识方向键,总结方向键的使用方法。

3、教师小结

4、小竞赛:看谁在相应的时间里成为钓鱼能手?

5、小结

(五)引发探索,培养创新

1、请你说说今天的收获。

2、请学生说出方向键的使用方法和指法。

3、教师小结。

6、教育技术的应用

媒体选择:本节课选用的教学平台是计算机网络教室。应用方式:教师运用联想世纪传奇电子教室程序进行演示、训练,指导学生观察、模仿,上机操作实现教学目标。

使用时机:媒体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

/ 5 媒体作用:计算机是人机互动的载体,应用软件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7、评价和反思

在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会话进行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屏幕查看】程序掌握全班学生的反馈信息,通过【个别辅导】程序对于差生进行校正。

教师将本节课教材的【我要学】、【我来做】、【丰收乐园】三个学习环节,演变为【游戏激欲,导入新课】、【尝试发现,培养操作技能】、【合作探究,启发拓展】、【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引发探索,培养创新】5个教学环节,是我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有待于进一步试用验证。

7.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七

一、创新教学思维,实现知识的直观形象授课

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讲授的内容一般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和抽象性,刚接触的学生缺乏空间意识,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转变思维,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是很难得到激发的。而学生一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学习效果就会下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信息技术为几何图形的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可以把抽象理论化的图形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动态化知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圆柱侧面积”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巧用圆柱体的模型来辅助教学,讲授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及相关概念。教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效果,可以采取动态演示的方式,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展开一部分侧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可先让学生尝试着回答,然后教师再直观展示和验证。在探讨侧面长方形的长边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时,可以将一底面的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边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边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边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边相等,按照这样的推论,学生也就能总结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熟知知识,教师还可以制作成动态化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再次观看,提升教学效果。

二、紧扣教材设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攻克教学重难点

几何图形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为学生日后的几何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堂设计,优化课件的制作,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来攻克几何图形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考点。例如,在教师讲授“圆的面积”知识点的时候,要想求圆的面积,直观上看上去无从下手,所以只能转变解题思路,把圆转化为长方形。这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这个过程中如果依赖传统的知识讲授方式,学生是不太好接受的,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通过新颖的展示方式,势必会提升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先完成圆的切割任务,把圆分成8、16、32等份,当把圆分成32等份的时候,认真观察不难发现,拼后的图形就比较接近长方形了。以此类推,把圆分成的等份越多,那么由此拼成的图形就接近长方形了。同时,圆和所拆拼的图形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是相等的。并且不难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1/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因为圆的周长=仔d=2仔r,所以圆周长的一半=仔r,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仔r×r=仔r2。在此过程中,既优化了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借助多媒体构建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自身的进步,一些科学技术开始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来,其中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岗位上发挥了自身的作用。信息技术有自身的优势,可以全面地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简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能实现有效的课堂小结和课堂总结,这对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过程是片段化的,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这些支离破碎的内容片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知识图谱或者知识系统,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后,教师就可以在PPT上面很快打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a×b×h=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为V=a3。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有效推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相关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同时,课堂设计不宜太花哨,教学过程不宜太散漫,一定要有放有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助推作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摘要:从创新教学思维、实现知识的直观形象授课,紧扣教材设计、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攻克教学重难点,借助多媒体构建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三方面研究几何图形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教学亮点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利用,课堂教学,打造

参考文献

[1]冉红梅.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8.信息技术 - 图形的修改 篇八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几何图形教学 教学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其中几何图形知识学习难度系数较大,也是考试的重点。为此,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小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几何图形知识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物体的长宽高、面积、体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多边形等相关图形知识等。这些知识较抽象,常用的灌输讲授方式学生很难理解,传统的教学也不能灵活的演示和直观的感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恰恰改变了这种现状,其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像、图、文、动画有机结合,有效实现对图形进行割、补、拼的发展变化过程,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实现几何图形知识的有效转化,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优化。

一、优化教学过程,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

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肯定不容乐观。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恰恰改变了以往传统常规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模式,让静态的课堂变得动态化。一些枯燥抽象的几何图形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实现完美转化,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进而简化教学内容,促进学习效果的强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现了知识的活化,把静态的知识通过视频、图像、直观演示等方式转变成了动态化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得到激发。

比如在学习《圆柱侧面积》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巧用圆柱体的模型辅助教学,讲授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及相关概念。教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可以采取动态演示的方式,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剪开,展开一部分侧面,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探究: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先让学生尝试着回答,然后教师再直观地展示和验证)在探讨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时,可以将一底面的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按照这样的推论,学生也就能总结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了。为了更清晰地让学生熟知这一块知识,教师除了亲自演示之外,还可以制作成动态化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再次观看,这样肯定会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有效突出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反复温习重点知识,巧用练习巩固新知识,对于教学难点要全面剖析,让学生都能理解和有效掌握。在讲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知识点的时候,要想求圆的面积,直观上看上去无从下手,所以只能转变解题思路,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依赖传统的知识讲授学生是不太好接受的,因为比较抽象,容易把学生搞蒙掉,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通过新颖的展示方式势必会强化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先完成圆的切割任务,把圆分成8、16、32等份,当把圆分成32等份的时候,认真观察不难发现拼后的图形就比较接近长方形。以此类推,把圆分成的等份额越多,那么由此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圆和所拆拼的图形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是相等的。并且不难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1/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r。因为圆的周长=πd=2πr,所以圆周长的一半=πr,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在此过程中,优化了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图形知识间的联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最主要的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点是间断的,前后知识点有一点的断节,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片段性,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全盘掌握知识点。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实现知识的总结和反思,构建相应的知识点,强化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有效联系和整合,构建夯实的知识架构。几何图形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完善认识结构。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有效推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采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的问题,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一定要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不宜太花哨,教学过程不易太散漫,一定要有放有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助推作用,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楠、陈俊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技术教学,2015,(11).

[2]邱圣洁.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4,(04).

上一篇:我的中国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下一篇:散文母亲是一种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