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2024-10-02

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精选7篇)

1.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篇一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这一时期,农村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人才队伍支撑,这与当前我县农村人才队伍外流严重的情况格格不入,农村人才外流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培养一支本土型的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作为系统性工程的新农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资金、信息、技术固然重要,但最需要的可能就是人才,可以说没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只能是海市蜃楼。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要素的重要作用将更加突出,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前我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学发展最关键的问题。

我县作为人力资源大县,历史上就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每年考取大中院校的人数不少,且多数来自于农村,但这些学生走出去后,大多不愿再回到家乡工作,高学历者回乡就业更是凤毛麟角。其次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流向城镇,留在家的多是老人、中年以上的妇女和儿童。第三本土人才水平普遍较低,只有高中、中专甚至初中水平,有的只是凭多年的经验来进行新农村方面的建设管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四农村人才培养建设机制严重滞后。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建设新农村?农村人才的空心化使得我县的新农村建设一开始就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缺陷。是引进外来人才还是依靠本土人才建设新农村,我认为应当结合我县实际,充分发挥本土型人才的优势,引导他们在建设建设新农村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也是抓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农村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充分认识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性,坚持要把人才工作放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其纳入对领导干部的任期考核目标,不断推进人才工作新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自觉把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本土人才队伍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保障工程来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针,树立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将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广大农民的身上,不断加大财政在培养农村人才的支持力度,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二、构筑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撑,因此结合本地的新农村建设实际,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农村本土人才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培养“主力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新的“带头人”。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特长和所联村建设发展需要,开展“传、帮、带、培”活动,示范引领,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激发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活力,让他们在带领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中发挥聪明才智、献智出力。

培养“后备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后备支柱力量。针对目前农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缺乏新生力量等问题,注重发展培育农村年轻党员、大学生村官等后备人才,注重培养农村致富能手、科技示范带头人、机关业务骨干、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优秀人才,改善村级领导班子年龄文化结构,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为农村基层组织强筋壮骨。

培养“实干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关键、最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大对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农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发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和依托农村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切合本地实际的技能培训,指导农民转变观念,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农村本土人才致富提供智力支持。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自身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他们的致富带富能力,积极引导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创办种养殖场、果蔬基地,建立合作社、来料加工点等,带动普通群众争做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如何激发农村本土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坚持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深刻领会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为人尽其才创造适宜环境,在本土形成重视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新农村建设不能由各级党委政府包办,唱“独角戏”,要注重重点培养突出的农村本土人才,转变只认高学历、高职称的观念,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充分信任和大胆使用本土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尽可能好的机会和条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农村越发展,就越能拓展干事业的舞台,就越能吸引住包括农村年轻人在内的各类人才,这样就会使新农村建设形成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本土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树立好典型,进行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增强其荣誉感,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已取得良好的辐射效应。

由于农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动员和组织农村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技术推广、职称评定、税收信贷等诸多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建立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的小额信贷基金,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积极鼓励引导农村本土人才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让农村本土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其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动员农村籍离退休人员中曾经担任过领导干部或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担任干部和顾问,让他们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

四、完善外流人才引入机制,服务家乡新农村建设。

每个农村地区都有一大批农村籍优秀人才外出务工或创业,并且有部分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们具有见多识广、思维活跃的特长,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敏锐的市场眼光,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农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都很关注家乡的建设,对农村有深厚的乡土情结。要注意做好深入细致的联络工作,为家乡建设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使他们成为出谋划策的顾问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提供信息技术的指导员;出台优惠政策,对外出返乡的本土人才创业给予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的扶持,在审批手续、准入条件、规费减免等方面进行放宽。尤其是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群众强的项目实施者给予重点扶持,动员他们资金和技术带回家乡“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种子效应,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教育引导,造就和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的农村人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返乡创业人才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之中。广泛开展职称或资格评定,并逐步落实相关待遇。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缓解农村人才缺乏问题。坚持用事业留人,使广大农村外流人才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广大农村可以大有作为,使他们踊跃回乡创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坚持用环境留人,给予良好的创业条件,对回乡创业的优秀人才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创业资金筹措上给予帮助,在信息服务上给予指导,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他们回乡创业的积极性。

总之,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本土人才队伍,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县要实现农村经济起飞,缩小与城镇地区的差距,就必须牢牢抓紧培养本土人才、集聚本土人才和用好本土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2.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篇二

现代经济时代, 人力是一种创造力, 也是一种资源, 需要我们对它进行经营和管理。要抓好人才建设, 就要引入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走出来, 转变成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在观念进行改变。

企业的发展需要多种资源做支撑:环境, 机遇, 资金, 技术, 营销等等。这些都需要管理, 不同的是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内容而已。

人力资源是管理的主题, 又是被管理的对象。简单的说, 企业的支撑资源管理就像珍珠, 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线。

那么,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 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是人才, 即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管理环节。

1. 识人 (perception)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就是要了解人的内心心理和观察其行为规律, 洞察人的心理变化需求, 这是也就是所谓的识人。因此, 企业的各级领导就要深入了解科技人员的心理状况、行为与思想的变化,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形成与建立的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规定才能落到实处, 达到规范, 以引导科技人员正确的行为目的, 实现科技人员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性、统一性。

2. 选人 (pick) 。

选人是指人才的招聘与选拔及人才的引进, 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我们要严格按照单位的发展计划, 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划, 具体分析岗位的需求, 制定人才的选拔与引进的标准和严谨科学的用人程序和机制。在选人机制上, 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杜绝凭主观印象录用人才。办事要讲求效率, 不能决而不断, 议而不决, 要特事特办。这边我举一个例子, 就是空军机制推出了一系列高级人才建设的重大举措, 其中有一条就是如果急需人才可“先引后报”, 一名与空军素无联系的博士, 仅用了15天时间就成为一名空军专业技术军官。这使得空军专业技术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3. 用人 (placement) 。

企业用人的本质就是如何在最恰当的时候把最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做到事事有人做, 而不是人人有事做, 也就是找到“人”与“事”的核心结合点。因此只有用对人, 用准人, 才能发挥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4. 育人 (professional) 。

育人就是培养人才,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才素质的提高, 即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培养人才是一种投资, 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整个人才队伍素质和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更要更新观念, 现在许多国外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这一块的工作, 如美国肯德基, 每年花费几亿美元去培训员工。国内海尔集团曾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人力资源领导者的工作不是去发现人才, 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培育人才的机制”.。这个就提示我们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从而是使各类出类拔萃的人才, 脱颖而出。

5. 留人 (preservation) 。

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背景下, 各级管理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特别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对于我们企业来说, , 我们要用充满人情味和情感的工作去感化人才, 要用待遇跟政策来吸引人才, 要用前途去激励人才。企业只有做到用准人, 用对人, 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既而使各级科技人员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 它的每个部位都是不可缺少的。所谓的人才就是指只要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出色完成自己任务的员工。一个企业的普通员工能把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做好, 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 这难道能说不是人才?科研带头人是人才, 他能使一项科研成果发生飞越式发展。企业要为人才创建才尽所用的好平台, 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于他们, 企业应该做到“善聚人才凝其心而去其疑, 善用人才扬其才而避其短, 善待人才重其才而不苟全”。

三、创新人才建设

实施岗位竞聘, 积极推进人事改革制度, 促进人才合理安排。重点在于能否给“凤凰”一片展翅高飞的桐林, 给“骏马”一方驰骋疆场的领域, 给“金子”一个发光的机会, 使各类人才各尽其才、尽显其能, 只有建全健立的全员聘用制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高科技专业技术人才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才能使人才队伍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充分健全企业考核机制

明确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根据核心价值观设定共同考核科目;明确公司的管理制度要点, 根据管理制度要点, 设定共同行政考核;明确各岗位工作要点, 设定岗位职位考核标准;明确技术, 能力要点, 设定相关分类考核分数。整合起来根据不同部门, 职位岗位做总考核表。即有共同有, 也有区别的。在设定及格, 良好, 优秀不同等级考核薪资, 方可实施。

总之, 企业的人力资源, 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动力源, 只有更新传统管理理念,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提高其有效性,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同时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 是企业以经营活动、战略目标为根据, 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的战略规划, 具体的就是利用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手段, 对与战略目标相对应的人力资源进行组织、培训、协调等, 对人力资源的心理、思想、行为等进行指导、规范、控制、监督, 从而使人力资源与物力的比例保持在最佳状态, 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由此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经营活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舫, 吕华.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 (13) 9:1276-1277

[2]肖玮.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提高院所核心竞争力[J].医学研究杂志, 2007, (36) 3:97-99

3.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篇三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人力资源流动性大。人力资源是一个社会经济单位可开发利用的,未经劳动加工改造的现存的各种形态的劳动力和自己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所组成的劳动力的综合。简单讲,一个企业人力资源就是人力和人才的总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但更需要人才,能否留住人,就看企业的人才环境怎么样。好的人才环境可以人才兴旺、人才辈出,令企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反之,则难以生存。

什么是人才环境?很难为其找到一个完整的定义。一般而言,人才环境指劳动力(包括人才)所在的周围情况和条件,包括工作、生活的客观条件。对每个人来讲,他需要或适应的环境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对每个企业讲,它需要和适应的环境也不相同。所以,企业人才环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环境,它还包含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等;社会环境包括体制、市场、社会保障等;文化科学环境包括教育、科研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法制建设等外部环境。因此,人才环境不能简单地总结为周围情况和条件,要全面系统地认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有人为了获得丰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优良的工作、生活、科研条件而东奔西走,也有人为了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南来北往。一句话,都是在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环境,都说明环境的导向推动人才的流动。人的一生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没有人希望失败。但是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人的境遇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结果也就会不一样。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对于人才来讲,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能为自己的行动遴选提供更科学的、视野更宽广的抉择。

中小企业人才环境现状

中小企业是在夹缝中求发展。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才在就业或跳槽时,首先都会选择大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都较难。这是因为:

高学历人才较少。中小企业由于竞争优势不明显,甚至处于竞争中的劣势,自然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有些中小企业连获得正规学校学历的人才都较少。

招聘人才存在偏见。一般中小企业招聘人才希望拿来即用,所以不愿招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有工作经历的人才又不容易招聘;中小企业不像大型企业,分工较细、供需合理、职权明确。它们更偏爱通才,往往希望人才能一专多能、一人多职。这也是难以吸引人才的问题之一。

人才培养观念错误。一般中小企业对培养人才缺乏信心,担心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又担心人才会流失。他们宁愿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厂房设备等硬件上,也不愿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上多投入。

激励机制形同虚设。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报酬不合理、奖励不兑现,随意克扣工资奖金等现象较普遍,还不能随企业发展状况调整。虽然有的人才是高薪引进,但由于产权关系,在分配时没能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要求,人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重物质、轻精神激励。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也从“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化,很多人也从物质的需求向精神的需求转化,对企业的满意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缺乏信心,以及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都会列入自己一生的职业计划。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向更适合的企业流动。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文化,就是要尊重人,平等待人,形成一种团结和谐、遇事商量的风气,让人感到心情舒畅满意,并激发出积极性和责任感,创造出劳动力的超价值和使用价值。

报酬公平。如果人觉得晋升和薪酬标准是以公平和公正为基础做出来的,就更容易从工作中体验到满意感。

成果鼓励。当某人的某种发明或革新给企业运营带来效益或荣誉时,企业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奖励,特别应鼓励对一些小的工艺工装等方面的改进。人在这里工作就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从而对企业也感到满意,愿为企业继续服务。

人尽其才。将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每个人都应有被选拔的机会。机会均等才会让人对企业的机制感到满意。

生活关心。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多为员工着想,解决好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适时安排疗养、旅游等让员工感到企业的温馨。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应聘人员时,对聘用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相融合,也应作为是否聘用的参考。

以人为本创新激励举措

企业人才开发需要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物质激励、工作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方面,以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及潜能的发挥。学习、培训等都与是否给予激励以及激励的程度相关。

开放产权,创新股份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是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为取向。给予员工股份在很多大企业已正在实施或不断探索,而中小企业不多。这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等特性决定着很多企业不愿采用。所以,改变方式、创新股份分配是中小企业可选择的方法。创新股份分配,即分层、分类、分产品给予一定的比例股份。如管理层,改变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按提高部分给予一定比例和年限的股份;对开发出新产品的人才,按新产品产生的效益给予一定比例的股份,不受年份的限制,直到该产品停止生产;对改进工艺、设备等技术改造作出贡献、提高效益的人才,按提高价值给予一定的股份,这样就会有不断的新产品、新工艺出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并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的股份比例也会不断地加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环境。

注重需求,创新激发机制。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又是“社会人”,必须满足人的精神、心理等层次的需求。当前企业普遍采取的是组织员工外出学习、参观、旅游等。而企业更应注重人才感情的关怀和激励,如定期对人才进行个别心理疏导与交流;对人才的父母、配偶探访慰问;对人才的子女进行一定的学习资助和奖励等。让人才在这种企业环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从而激发无限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确定目标,制订激励办法。中小企业由于员工数量少,领导与员工接触频繁,相互沟通较为深入,相互之间也容易了解,针对每个个体的情况和特点,掌握不同的需求,制订一对一的激励办法,这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人才环境建设是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不能因人才环境建设的实施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它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步步地实施,实现“软着陆”。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可以促使人才辈出、持续发展。企业的真正资源是人,只有将人留住,企业才能成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构建和谐企业应注重坚持以人为本 篇四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实质

人是社会的主体。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论述,其价值基础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其中的“人”在国有企业中就是职工群众,“本”则发展之本,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本。它着眼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和手段。说到底,发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壮大都离不开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充分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赋予了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价值基础。

从三个文明建设的角度看,职工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作为国有企业,尽管历经改革,但职工主人翁地位没有变,二者的依存关系却更加紧密了,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得到员工的支持,“精英管理”离开广大职工的贯彻落实,都將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职工的实践反过来又促进了管理的升级。说到底,以人为本在企业中就是要把职工既作为管理的客体,又作为管理的主体,二者是统一的。

二、以人为本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一是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集中体现。和谐企业应该是团结稳定、充满活力、公平正义、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等。这些都是围绕“人”字做文章,实质就是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及环境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奋斗,在这里人作用于企业。而职工要提高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又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在这里企业又反作用于职工。归根到底,发展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第一要务,而发属必须依靠广大职工。

二是以人为本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市场风雨的洗礼,国有企业取得了一定业绩,一些矛盾也随之涌现,看似“管理”的问题,实则是“人”的问题。我们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稳定;既要注重企业长远利益,也要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既要“刚性”抓企业管理,又要人性化、情感化关心职工。所有这些无不着眼于以人为本。只有当职工的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对企业改革的认同感提高了,他们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

三是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原则。和谐企业的构建最根本的有两种力量,一是“活力”,源于企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才能激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从而创造出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二是“合力”,将不同的利益个体进行统筹协调,消除矛盾,形成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形成合力靠改革,促成合力也靠改革。总之,和谐企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市场占有率、资产增值保值、职工的个人收入、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三、将以人为本贯穿到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去

第一要激励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迸发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改革,下放权利,为管理“松绑”,使广大职工变“无产者”为“资产者”,在承担义务的同时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方面,同样要鼓励创新,积极搭建工作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使广大职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第二要坚持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风气,提高工作效率。要按照“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讲正义,坚持管理透明化,减少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实行按劳分配,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另外,要坚持机会公平,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给予每一名职工平等的竞争机会,在竞争中实行公平的竞争规则,使职工体会到企业发展的亲和力,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

第三要聚人先聚心,努力做到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情感上尊重,努力打造弘扬个性的和谐团队。安定团结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要做到工作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讲竞争又讲协作,生活上善于关心人,尤其是对于困难职工,要从物质上、精神上、制度保障等方面给予帮助,感情上要让每一名职工充分感受到“家”的氛围。另外,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前提下,鼓励职工张扬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队伍的活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四、抓好五项工作,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企业

第一,抓好职工队伍稳定是前提。集团公司步入市场化管理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必然引起干部职工的思想波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稳定工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要深入开展企务公开,自觉接受职工监督;要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种矛盾与纠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送温暖”、“帮困助学”等活动,坚持两级班子成员每人帮助一名特困职工和一名特因职工子女制度;要把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定期排查、重点掌握并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下大气力解决奸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防止和妥善处置群体性聚集及群体性上访事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稳定的局面。

第二,抓好企业经济效益是基础。要通过强化改革、市场开发、改善经营管理等硬性措施提高企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职工脱贫问题。企业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要突出新井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要规范管理行为,落实管理责任,细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要增强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把安全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岗位,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控制能力;要强化煤款清欠工作,努力提高回款数额,活化企业资金流动;要加强项目效益、效能的执法监察,防止不必要的效益流失。

第三,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动力。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创新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健全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细化岗位标准,增强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把经营开发的压力感传递给每一名职工,成为全体职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自觉行动,宣传、落实好各项奖励政策,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引领改革方向,促进理念更新,化解思想疑虑为重点,使职工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的、意义,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发展的局面,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要增强依法治企的观念,完善制度、规范行为,使企业步入依法行政的轨道。

第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导职工立足本岗做奉献上发挥作用;要加大对外宣传报道的力度,提升企业文化品位,构筑企业品牌;要积极引导职工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了解企业和处理问题,防止职工出现思想上的片面性;要深入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创建质量和水平。

5.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篇五

虽然我国高考录取率已接近50%,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大门。根据统计,连续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不过15%,而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学率已达到51%,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另外,我国还面临着整个国民素质提高的艰巨任务,据报道,目前在城镇企业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而国外高级技工在技工中比例:美国38%、日本31%。总之,在满足适龄青年求学的需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等方面,民办高等教育都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随着民办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民办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难度。

民办大学生除了具有普通大学生共有的特点之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使得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困难。民办高校的班主任与辅导员只有根据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民办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1.由于对民办高校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学校丧失信心,他们对学校要求过高,而对自己要求过低

我国的民办高校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在招生、学校管理、教学等方面都不正规,条件比较差。新生刚入学都以为大学里应该是“校园建设上,硬件设施一流;课堂上,同学们都被教授渊博的知识和个人魅力所征服;美丽的校园里,相爱的人携手漫步,海誓山盟……”到了学校后发现大学并不是他们梦想的天堂。“交了那么多钱到这里,校园还没有高中的大,老师也没有想象中的充满魅力,想和男(女)朋友拉拉手还怕被班主任碰见,学校管的太多了……”笔者所带班级有两名学生就是存在这样的想法,入学半个月后便离开了学校。另外,有很多学生担心民办学院的毕业文凭找工作难,对学业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导致一时之间没有了前进的目标。

2.面对困难,特别是学业上的困难,畏难情绪高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必然结果,有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入了民办高校,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一般的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民办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因为基础差,他们很多问题不理解或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遇到问题总是以自己基础差为借口,不愿想办法解决,对学习产生了焦虑、恐惧的心理,甚至丧失了信心;另外,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认识误区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产生厌学情绪。

3.在文体、实践等活动中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

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成绩虽然总体上差一点,但学生普遍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头脑活络,兴趣爱好广泛,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文学艺术体育特长明显。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默默无闻,样样不出众。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民办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生特点,依靠多种途径并采取多种措施具体落实这项工作。最有效的措施是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

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民办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太高,心思敏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具有抵触情绪,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都与非民办大学生有一定差距。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满足民办大学生心理需要,并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实践。所以,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以情感人,真心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他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如果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2.尊重大学生的人格

学生除了具有求知欲望以外,还有高度的社会需求,特别是社交的需求。由于这一阶段青年学生有着对异性感情的渴望,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感情,但是要适度引导。虽然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严是不可轻视的,他们与教育者具有平等的人格。在特别追求个性化的民办大学生中,个人的尊严越来越得到强化,学生的叛逆思想越来越突出,以“家长”的姿态来教训学生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只有尊重青年学生的人格价值,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的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方法,笔者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就经常采取个别面谈的方法,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感情上的困惑;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通常采取书面沟通的方式,以减轻他们直接面对老师时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能说出心里的想法。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帮助,对班主任也解除了对立的心理,也会经常主动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班级。

3.注意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法的观点,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取决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民办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独特,在教师教育的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利用自身思想观念的矛盾运动规律,通过经常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自觉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主动接受和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形式。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实现,必须从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教育向学生主动积极的自我教育转化。这种转化,要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引导为主,帮助大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在此过程中,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通过课外与学生聊天,参与学生活动等形式触及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6.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篇六

关键词:新课标;注重读;中段语文;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23-01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做好小学生读书的指导工作,组织学生读书,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甚至和学生一起阅读,互相交流甚至分享读书的体验以及感悟,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真正受益,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也是小学时期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和目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在教《桥》一文时,我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为什么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不让走,又把他推上桥,让他先走”“为什么本文以‘桥为题”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是吗?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这是我在听课中的一个片段。一位老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问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他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曾经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两个小动物纯洁的友谊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7.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 篇七

1998年在上海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中国的网络营销市场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只是简单地做域名和网站。随着在网络营销行业的摸爬滚打,上海火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告主》采访了上海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为。

火速打造的网络营销平台一比多是结合现代WEB2.0 网络营销理念,打造的B2B模式一站式网络营销平台。一比多的三大特点就是:建精美网站,在百度,谷歌推广,转化工具。一比多成立于2007年,平台发展迅猛,2年之间已经发展20万名付费企业客户。帮助了广大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进行营销做生意。

现在很多的品牌、企業越来越看重社会化营销的力量。火速也推出专门针对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服务,整合了多种推广产品,比如粉丝通。微博“粉丝通”是基于微博海量的用户,把企业信息广泛传递给粉丝和潜在粉丝的营销产品,它会根据用户属性和社交关系将信息精准的投放给目标人群,同时微博“粉丝通”也具有普通微博的全部功能,如转发、评论、收藏、赞等。微博“粉丝通”会出现在微博信息流的顶部或微博信息流靠近顶部的位置(包括PC和微博官方客户端);微博精准广告投放引擎会根据微博的社交关系、相关性、热门程度等条件,来决定微博“粉丝通”不同的展现位置,同一条微博推广信息只会对用户展现一次,并随信息流刷新而正常滚动;微博精准广告投放引擎会控制用户每天看到微博“粉丝通”的次数和频率。营销大师Philip Kotler曾指出:现代企业正从传统营销向口碑营销转变,号称“零号媒介”的口碑营销模式,是当今世界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也是可信度最高的宣传媒介。被现代营销人视为具有病毒特色的营销模式。在推广平台上,品牌速递针对品牌客户推出,并借助好友关系传播的微博信息流广告。

上海火速曾荣获“2013年度 SINA SME最佳合作伙伴”殊荣,在众多代理商中一跃而出,凭借用心服务的精神。在任何时候,火速都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作为自己的本责,作为回馈客户的重要渠道。

如今本土的广告行业都变成了红海一片,红的让所有广告公司都喘不气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媒体和营销环境,越来越挑剔而专业的广告主,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越来越难以捉摸的消费者,有些公司就会拿“价格战”来进行恶性竞争。在李为看来,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创意才是展示一家营销服务公司实力的关键。

“爱哆哆”品牌目前在华东地区有一定线下知名度,常见的线下广告形式以“海博”、“大众”等出租车后窗广告,而线上的推广力度主要依靠天猫以及官网自有内部流量;“爱哆哆”品牌资产积累相对薄弱,需要对于线上潜在需求客户进一步品牌印象植入和需求促进的动作;同时,整合以聚拢潜在需求客户的关注度以及提升天猫访问流量。

火速团队在为爱哆哆设计的品牌推广计划,将以“腾讯智汇通”、 “新浪扶翼”、“新浪微博”三个平台为核心,其中“新浪微博”平台中有包含了“粉丝通”、“品牌速递”、“热门话题”三种广告形式,这些推广方式相辅相成;

在推广内容方面,第一,将以“中国喜文化”与“爱哆哆”进行文化与品牌的结合,从金榜题名、结婚、生子、祝寿、乔迁之喜几个维度输出——可以说,“爱哆哆”见证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共同谱写人生篇章;

第二,将以“字母分拆示意”与“爱哆哆”进行情感与品牌的结合——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就是“陪伴”,“爱哆哆”分享你的甜蜜,撰写你的思绪,传递你的情感;

从以上两个维度、三个平台出发,重塑“爱哆哆”的品牌使命。

上一篇:高一开学典礼的发言稿下一篇:初二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