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考作文(共11篇)
1.谈谈高考作文 篇一
作者: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1999年,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创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新时代,迄今为止,“话题作文”已经连考了六届。实际上,1999年的命题,并没有出现“话题作文”的字样,原题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话题作文”的概念是当年考完以后,专家们总结出来的。从2000年开始,“话题作文”四个字正式出现在高考作文题目里,直至今年。 剖析话题作文的题目,不难发现,题目是由这样几个部份组成的:话题材料、话题导引、写作话题、写作要求。请看1999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注意]①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② 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以上第一段文字从开头到“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即是话题材料,“当然”到段末可说是话题导引;第二段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则是考生所要写作的话题了;第三段文字对写作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所谓审题,就是对题目的四个部份的内容完整了解的过程——“了解”到悟出题旨并明确写作要求。要达到这个程度,须对组成题目的全部文字咬文嚼字——这样说似乎夸张了一点,但强调一下是有必要的。 话题材料的取材是很宽泛的,从内容上看,各个门类的材料都可选取;从形式上看,科学实验摘要、几何图形、寓言故事、网上聊天记录、名著中的文学形象和古今中外的名人列举,等等,都出现在了高考的考题里。1999年的话题材料公认是最难的,首先是“话题作文”是开创性的,而“移植记忆”的科学实验又不为所有的考生熟知——尽管材料对之进行了表述,但由于缺少细节,不少考生仍是一头雾水。2000年开始,材料的难度有所降低,如2003年的材料,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这则寓言故事考生在课本里或是在课外阅读中是见识过的。不过,对之的理解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阅读材料,领悟出寓言的寓意——讽刺了那些不经任何调查研究就乱加指责和怀疑的人。 话题导引是对话题材料的诠释、评论,或是对其内涵、外延的拓展、延伸,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考生应仔细阅读,以更好把握材料的精神实质,并打开写作的思路。1999年的话题导引就很典型:首先,它指出了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然后,提出移植记忆成败的两种可能;在“成败”中选择了“假设”的命题。有了这种导引,考生就比较自然地进入了设置的话题的情境中。2004年四川考生考的一套全国卷,作文题的文面上缺少了话题导引,但在话题材料中,却能发现它的“踪迹”: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网友A提出了人生中快乐与痛苦并存的规律,并概括出在对待挫折和痛苦问题上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网友B对A指出的一种人的态度进行了形象的诠释;网友C则对“痛苦”二字进行了具体的诠释。显然,三名网友的话语本身,已经兼有了话题导引的作用。对这样一身兼二任的材料,更应该特别留心。 对于写作话题,“咬文嚼字”用在这里就没有丝毫夸张了。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注意“假如”和“可以”:“假如”表明记忆移植只是一种假设——科学幻想,“可以”是在假定的前提下,必须写记忆移植,而不能写不可以移植。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答案”二字已经虚化,或说是已成了广义的“答案”,即世间一切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的结果。2001年的 “诚信”没有任何修饰限制。2002年的 “心灵的选择”,“心灵的”对“选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是经过了激烈的心理的矛盾冲突后所进行的“选择”。2003年的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和2004年 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话题的语法结构基本相同,关键的词语都是那个“和”字。在这两个话题里,“和”只是在表面上表示它两端的“成份”是并列关系,而实质上,并不是并列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里,“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构成的是因果关系。“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里,“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最后要说明一点的是,话题不是考生要写的作文的具体题目,而是对写作范围的一个大致的限定。 关于写作要求,1999年提出了四项,第一项对思维方式、内容范围、表达方式等提出了要求,这项要求是很宽松的。第二项是对具体的题目提出了“自拟”的要求。第三项对文体提出了要求——这一年除了诗歌,其他的文体开禁。第四项对字数提出了要求——考生一定要弄清楚,要写多少字才合乎要求——没有上限,却有下限——不能少于800字,否则要扣分。2000年,“文体不限”了,解放以来经历了几十届高考,至此,文体完全开放。2001年,系统提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项要求,专家们称之为“三自”原则——这标志着话题作文的命题走向成熟。2002年,增加了一项“不得抄袭”的要求,对之, 社会上多有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一条是多余的——如果要抄袭,就别来参加高考了——笔者也持这样的看法——2004年,已经取消了这一条要求。2003年,在第一项里,增加了“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一句,明确放宽了对材料处置的要求。考生必须完整了解这些要求,还要注意每年都可能有一些微小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首先是写出“入格”的作文,而不至于造成过失性的失分。 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此番“咬文嚼字”之后,才能进入“心鹜八极”的立意、构思及谋篇布局成文的阶段,故而,考生应过好审题这一关。
2.谈谈高考作文 篇二
首先, 应试的前期准备———清家底, 明目标, 立自信。
我们都知道, 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 必须要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 合适而坚定的目标, 充分而经受得起考验的信心。所以, 高考复习之初, 我们务必做好两件事:认真总结与精心计划。总结就是对过去的学习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 便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计划是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 面向未来对人生的重新定位和再次规划, 对考生而言, 这便是“五月计划”。这两样工作做得越充分, 就会越有自信, 就能少走弯路坐上赶赴目的地的直通车。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三个清楚”、把握“四个关系”。
做好“三个清楚”, 即一要清楚中学语文知识系统, 二要清楚自己的语文观念, 三要清楚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大致包括三个子系统:语言要素系统, 即字、词、短语、语段、篇章;语言组织系统, 即语法和修辞;语言接受系统, 即阅读与运用。语文观念体现在学生身上虽较为模糊, 但已基本形成。他们对工具性的认识较为明确, 对人文性情感性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这个时候有必要让他们迷途知返, 不再停留在功利观里解脱不出来。否则, 阅读写作的人生体验会走形、真情实感出不来。学生摸清了自己的语文知识底子, 回归到正确的语文观念, 就会自觉矫正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告别大而化之敷衍了事的毛病。这对于提高复习效率非常重要。
把握“四个关系”, 即语文零散知识与整体素养的关系, 学习储备与考试发挥的关系, 知识系统与试题构型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的关系。简言之, 这四个关系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不是对立、割裂的关系。这一点,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楚。
以上就是笔者认为的“清家底”。
接下来, 教师应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规划高考目标。大的目标是高考的大学等次, 具体的目标是确定语文学科的分数目标, 比如“110目标”, 就是平时考分在100分及以下的学生, 向110分左右努力。“120目标”, 就是平时考分在110分以下的学生向120分左右努力, “130目标”就是平时考分在120以下的学生向130分努力, 我戏称这三个目标为“警务目标”、“医务目标”和“开发目标”。这三个目标, 对普通学生而言, 并不困难。对部分学生来说可以两步走, 第一轮复习实现“110目标”, 第二轮复习实现“120目标”, 第三轮复 习实现“130目标”。有的可以从110到120, 有的可以从120到130, 不一而足。
这就是“明目标”的计划工作。
摸清了家底, 调整了努力方向, 我们就可以轻装自信地投入到复习征程中去了。
其次, 精心研究教纲考纲, 有条不紊地夯实首轮复习, 对症下药地进行二轮复习, 重实战讲实效地完成三轮复习。其时间分配大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完成第 一轮复习 , 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完成第二轮复习, 2013年5月至高考前完成第三轮复习, 三轮时间比例约为4:3:1。
3.谈谈高考中如何多得分 篇三
一、了解高考数学阅卷的评分原则
数学高考阅卷评分每年都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而考生“分段得分”的基本策略是:会做的题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题目力争多得分.会做的题目若不注意准确表达和规范书写,常常会被“分段扣分”.解答题阅卷的评分原则一般是:第一问,错或未做,而第二问对,则第二问得分全给;前面错引起后面方法用对但结果出错,则后面给一半分.
二、正确处理考试过程中的“三个关系”多抢分
1.快与慢的关系—审题要慢,解题要快;基础题要慢,难题要快
(1)审题要慢,解题要快 审题应该慢,只有耐心仔细地、字斟句酌地审题,才能准确地把握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才能迅速找准答题方向.另外,慢审题可以防止思维定势对题意理解的干扰.审题仔细、透彻了,解答书写起来自然就快.一定要克服审题不细致、不全面,抓住一句,不及其余,看头不看尾,甚至把关键字看漏的毛病.
审题要准确.例如下面两题结果是不一样的.
1.已知集合A={x-2≤x≤7},B=(m+1,2m-1),若A∪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2,4](集合B可以为空集)
2.已知集合A={x-2≤x≤7},B={xm+1 (2)基础题要慢,难题要快 高考题可分易、中、难三个层次,一般中、低档题占75%~80%,中、低档题耗时少、易得分;难题耗时多,得分难.难题得分率每年都保持在20%至30%左右.因此我们一定要向中、低档题要质量,即确保基础题得高分.这就要求我们做基础题时应慢一点,力争做到一次做对;而难题相对基础题来说要快一点,力争多拿分.数学大题的难度是有梯度的,对于最后的两个大题前一、二问的得分可能比较容易,要把会做的题目尽可能做好.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首先要保证的是前面的填空题大部分分值一定能够稳拿,甚至是拿满.对于大题的前几题,也尽量多花点时间,一定不要在会做的题目上无谓失分,对于大题的后两题,能做几问就做几问,即使后面的几问不去做,也一定要保证前面的分数.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或式子准确表达你的解答过程,并准确求得结果或得出正确结论.这是使你的试卷保值的重要保证;书写工整,解题排布整齐,段落清晰,突出重要观点,使评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把握你答题的有效信息,这将是使你的试卷增值的重要因素.“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你们的致命伤.丢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审题失误和计算失误.仔细计算,最好在草稿纸上要留有痕迹(要计划使用草稿纸,以便于复查),尽量减少口算,以防止诸如二次函数配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出错等低级错误.对后两题采取能做多少做多少的策略,总之不要轻易放弃每一道题中能写的内容,因为写了才可能得分.考试时要克服急躁心态,记住,只要把你会做的题都做对,你就是最成功的人﹗ 高考答题的规范化要求有很多方面:答题工具、答题规则与程序、答题位置、答题过程及书写格式要求等.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可以帮助你们多得分,至少不会失去一些应得分. 解题过程及书写格式要符合要求:填空题的规范,《考试说明》中对解答填空题提出的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因此,解答的基本策略是: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防止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避免对而不全;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关于填空题,常见错误或不规范的答卷方式有:字迹不工整、不清晰、字符书写不规范或不正确、分式写法不规范、通项和函数表达式书写不规范、函数解析式书写正确但不注明定义域、要求结果写成集合的不用集合表示、集合的对象属性描述不准确;解答题的规范,首先,解答题应答时,考生不仅要提供出最后的结论,还得写出或说出解答过程的主要步骤,提供合理、合法的说明,填空题则无此要求,只要填写结果,省略过程,而且所填结果应力求简练、概括的准确;其次,试题内涵解答题比起填空题要丰富得多,解答题的考点相对较多,综合性强,难度较高,解答题成绩的评定不仅看最后的结论,还要看其推演和论证过程,分情况判定分数,用以反映其差别,因而解答题命题的自由度较之填空题大得多.在答题过程中,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是否答出是多得分的关键,如何答题才更规范?答题过程要整洁美观、逻辑思路清晰、概念表达准确、答出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比如要将你的解题过程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同学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得分,代数论证中的“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移为“文字语言”,尽管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因此得分少.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对容易题要详写,过程复杂的试题要简写,答题时要会把握得分点.关于答题规范,下面以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第15题为例说明: 【示例】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且b2=ac,向量m=(cos(A-C),1)和n=(1,cosB)满足m•n=32. (1)求sinAsinC的值;(2)求证: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 【解】(1)由m•n=32得,cos(A-C)+cosB=32,2分 又B=π-(A+C),得cos(A-C)-cos(A+C)=324分 即cosAcosC+sinAsinC-(cosAcosC-sinAsinC)=32,所以sinAsinC=34.6分 【证明】(2)由b2=ac及正弦定理得sin2B=sinAsinC,故sin2B=34.8分 于是cos2B=1-34=14,所以cosB=12或-12. 因为cosB=32-cos(A-C)>0,所以cosB=12,故B=π3.11分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即b2=a2+c2-ac, 又b2=ac,所以ac=a2+c2-ac,得a=c. 因为B=π3,所以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14分 【点评】不少同学由sin2B=34sinB=32,从而得出B=π3,或B=2π3而忽视了在ΔABC中边b不是最大边的隐含条件,而导致扣分. 3.先与后的关系—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做题时应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做容易的题目,不仅有利于顺利地拿到基本分,增加考分的累积,而且因为“顺利”还会给自己增添信心、稳定情绪,使智力活动恢复正常,从而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先从难题入手,往往会出现思维“卡壳”现象,使自己有“开局不利”之感,从而加剧自己的情绪冲动,还会白白挤掉做容易题的时间.特别要提醒的是遇到生题要从容、镇静、不急躁,要想到:“我感到生疏的别人也会感到生疏”,自信自己的水平不会比别人差多少.要深信紧张、害怕,不仅不能提高分数,相反会影响一门学科的考试,从而影响了整个高考.而另一些同学见到熟题却因掉以轻心,粗枝大叶,不加思索而铸成大错. 经验表明,对于考生会做的题目,阅卷老师则更注意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分段给点分,所以“做不出来的题目得一二分易,做得出来的题目得满分难”.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点分.我们说,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下面以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第20题为例说明: 【示例】已知二次函数g(x)对任意实数x都满足g(x-1)+g(1-x)=x2-2x-1,且g(1)=-1.令f(x)=g(x+12)+mlnx+98(m∈R,x>0).(1)求g(x)的表达式;(2)若x>0使f(x)≤0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3)设1 【示例】(1)设g(x)=ax2+bx+c,于是g(x-1)+g(1-x)=2a(x-1)2+2c=2(x-1)2-2,所以a=12,c=-1 又g(1)=-1,则b=-12.所以g(x)=12x2-12x-1.4分 (2)f(x)=g(x+12)+mlnx+98(m∈R,x>0) =12x2+mlnx 当m>0时,由对数函数性质,f(x)的值域为R; 当m=0时,f(x)=x22>0对,x>0,f(x)>0恒成立;6分 当m<0时,由f′(x)=x+mx=0x=-m,列表: x(0,-m)-m(-m,+∞) f′(x)-0+f(x)减极小增 这时,[f(x)]min=f(-m)=-m2+mln-m [f(x)]min>0-m2+mln-m>0m<0-e 所以若x>0,f(x)>0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e,0]. 故x>0使f(x)≤0成立,实数m的取值范围(-∞,-e]∪(0,+∞).10分 (3)因为对x∈[1,m],H′(x)=(x-1)(x-m)x≤0所以H(x)在[1,m]内单调递减. 于是|H(x1)-H(x2)|≤H(1)-H(m)=12m2-mlnm-12 |H(x1)-H(x2)|<112m2-mlnm-12<112m-lnm-32m<012分 记h(m)=12m-lnm-32m(1 则h′(m)=12-1m+32m2=32(1m-13)2+13>0, 所以函数h(m)=12m-lnm-32m在(1,e]是单调增函数,14分 所以h(m)≤h(e)=e2-1-32e=(e-3)(e+1)2e<0,故命题成立.16分 【点评】这是一道较难的题目,但第一问是易得分的.第二问中对m>0和m=0的讨论也很易得分. 对解答题中的较难题可采用下列得分策略①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方法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②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如果来不及了,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③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④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 三、注意细节防失分 细节决定成败.解答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叙述,注意解完后再看一下题目,看你的解答是否符合题意,谨防因解题不全或失误,答题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总之,要吃透题“情”,合理分配时间,做到既准又快且规范.特别是要关注解题结果是否规范.如①解与解集: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表示(除非强调求解集);不等式、三角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集(集合或区间)表示,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须加k∈Z.在写区间或集合时,要正确地书写圆括号、方括号或花括号,区间的两端点之间、集合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②带单位的计算题或应用题,最后结果必须带单位,特别是应用题解题结束后一定要写符合题意的“答”;③分类讨论题,一般要写综合性结论;④任何结果都要力求最简;⑤概率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大题还要注意解题过程的完整;⑥函数问题一般要注明定义域;⑦有中间量化简时,要考虑最后的限制范围;⑧轨迹问题,注意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轨迹方程一般用普通方程表示,轨迹还需要说明图形情况,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注明轨迹中图形的范围或轨迹方程中字母的范围;⑨分数线要划横线,不用斜线.总之,细心将会助你成功. 贾广素 在现实世界中,等是相对的,不等是绝对的.不等关系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数量关系,不等式是刻画不等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不等式与数、式、方程、函数、导数等知识都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是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高考试题中,有关不等式的试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对不等式知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了解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能用平面区域加以表示,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加以解决; (4)掌握基本不等式和一些常见的不等式,并能运用这些不等式求解一些简单的最值问题.(5)注重不等式知识与函数、方程等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加强不等式的应用意识.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范围问题等都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往往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问题来处理.不等式的证明常用的一些方法主要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等,另外,放缩法也是证明不等式的主要变形技巧之一,放缩要有的放矢,目标可以从要证明的结论中.在证明不等式时,要依据题目、题设条件的特点和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并掌握相应的步骤和技巧.对于一些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时,应该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学会分析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合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求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这些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在高考中,不等式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的求解和应用、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与融合.本周主要讲述不等式的求解与证明问题.不等式的求解与证明一般没有固定的程序,方法因题而异,灵活多样,技巧性强.有时,一个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就不止是一种,而且一种证法中又可能会用到几个技巧.但基本思路却是一样的,即把原来的不等式转化为明显成立的不等式.一.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1.1比较法 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差值比较法;另一种是商值比较法.1.2分析法 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分析法是指先假设所给定的不等式成立,然后去寻 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一直找到已知条件或明显成立的不等式为止.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找充要条件,或先找必要条件再验证步步可逆即可.1.3综合法 1.4反证法 1.5放缩法 由不等式的传递性,为了证明AB,往往可以把A放大到C(AC)(或者把B缩小到D(BD)),然后改证CB(或证AD),或者证ACDB.1.6数学归纳法 凡是涉及到自然数n的不等式都可以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只出现有限整数的不等式也可以通过加强命题使用数学归纳法.见例5.二.另外几种常见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2.1 变量代换法 所谓变量代换法,就是通过对数学式的变形,以显化其内在结构本质.它常能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分式为整式、化高次式为低次式.其中,增量法是一个常用而有效的代换方法.在例4的证明过程中,令ai1bi,其实就是使用了变量代换法.2.2函数方法 所谓函数方法,就是将不等式的证明或求解问题转化为对函数性质的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正负区间、值域等问题,甚至函数的凸凹性等.2.3构造法 构造法就是根据待证不等式的条件和结论所具有的特征,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以数学关系式为“支架”,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模型,使待证不等式获得证明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构造法有: (1)代数构造法 以主元法或韦达定理、方程根的定义来构造函数、数列或方程来证明不等式.(2)几何构造 利用面积、余弦(勾股)定理、距离、斜率等来构造几何图形或解析几何中的点、曲线或问题来证明不等式; (3)构造反例或构造辅助命题 利用特殊情形构造反例说明不等式成立或构造辅助命题证明不等式成立.附:数学课要教数学 章建跃 相信读者看到标题会心生疑惑:难道我们在数学课上教的不是数学吗?的确,许多数学课教的不是数学! 为了说明上述观点,先引用世界知名几何学家伍鸿熙教授提出的数学的五个基本原则: 原则1 每个数学概念必须精确定义,而定义构成逻辑推理的基础; 原则2 数学表述要精确,在任何时候,什么已知什么未知都要很清楚; 原则3 每一个结论都是逻辑推理的结果,推理是数学的命脉,是解决问题的平台; 原则4 数学是连贯的,数学的概念和方法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 原则5 数学是目标明确的,每个数学概念和方法都有其目的。 这五个原则可以作为判断数学课是否教数学的基本标准。反观我们的课堂,与这些原则相悖的做法比比皆是。例如: 缺乏统领课堂的数学核心观念,在“构建前后一致的、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开展有序的推理”上缺乏思考和得力措施,致使每一堂课都变成了“从头开始”; 不重视知识的背景和基本思想,导致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性质(本质上是不重视数学的连贯性); 概念教学走过场,“精确定义”就更谈不上了,有些老师甚至对什么是“精确定义”也不甚了了; 解题教学搞“题型+技巧”,教师常常讲解各种各样的“锦囊妙计”,而对“从概念和定理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予重视(本质上是对逻辑推理不重视); 例题、习题的选择标准是“新、奇、特”,使用大量缺乏相互关联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更多的技巧(本质上是缺乏方法的目的性); 为了“加大容量”,教师往往只要求“讲思路”,而对严格的逻辑推理过程及其表达缺少示范和要求;等等。 那么,该如何改变现状呢?本期陈立军老师的《“立体几何引言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作为《立体几何》的开篇课,陈老师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从一个有智力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和现实需要两方面引入课题;通过类比平面几何研究的问题和过程,引出立体几何可以研究的问题和线索;最后,通过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从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得到启发,获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并强调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普适性思路——“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样的“引言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连贯性、目标的明确性、概念和方法的目的性等,特别是注重与平面几何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空间问题平面化”是基本原则,这样的认识为立体几何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在具体内容的教学中,继续强调概念的精确定义,在定义的基础上展开推理,并注重推理过程的逻辑严谨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陈老师的立体几何课教得好。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发挥了立体几何课程的力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几何直观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谈个人修养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 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与价值,一个只有拥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如果把生命比喻成长河,那么修养则是波光凌凌的波浪。成为一个不可抹灭的闪光点。修养是一个人气质的体现,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指的就是一个人通过学习一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一个有良好个人修养的人,在人群中总是能展现出他的光芒,我们平常在看到某些不好或不文明的现象都会表现出不满和发出谴责。这就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了,个人的修养,是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的升华,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能体现我们个人修养,比如坐车的是时候给老人,小孩,孕妇等让座,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都在考验着我们的修养。我们有时候知识在指责别人的短处,但又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过失能,其实这也是一种没修养的举止,所以可见加强自身修养是多么的重要。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这样的现象,有人会说:‘嗯,这人不错,挺有修养的。”通过细心的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人身边会有很多的朋友,而与之相反的是一个没道德修养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那答案肯定是不会。 一个人的修养从语言,举止,形态等体现出来,一个人如果语言文明,举止文雅,形态端张,在无形中就给你加了不少的印象分,会给人一种良好的印象。在人群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修养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怎么把这门必修课学好,能不能学好,是值得我们毕生学习好思考的问题。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以“谈谈个人修养”为题,论述了“一个只有拥有很高个人修养的人,才最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全文开门见山,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述观点,内容充实,结构清晰。 在我看来,个人修养往往是体现在小事上的,而个人素质是个人修养的重要部分。我平时出门都是乘公交车的,不过最近因为轻轨建设,市区很多道路都十分拥挤,经常会堵车。车站里,站我前面的人突然“嗯哼”一声儿,一口痰就吐到了地上,周围的人都习以为常,根本没有想到随地吐痰是不对的。再看看地上,乱扔的垃圾很快会被环卫工人扫掉,但还有不少颜色不明的可疑斑迹,令人作呕。道路是越来越拥挤,有些不耐烦的司机,不停地按着喇叭;有些则“见缝插针”,把车开到了慢车道和公交专用通道上,全然不顾交通法规。好不容易等来了车,大家都一拥而上,生怕晚了就挤不上去。我被人左推右搡的挤上车,还没站稳,车就开了。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人,连忙道歉,可还是被人用鄙视的眼光“剜”了几眼。 傍边的大妈,估计刚买完菜,大包小包的,站也站不稳,可就是没人让个座位的。公交车左摇右晃,时停时走,好不容易下了站,深吸几口气,赶紧把扭曲的四肢“掰”回来。就这样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是个人素质最直观的反映。我们不和别的国家比,不同的经济水平下,国人的素质层面都是不一样的。但这不是我们为自己个人素质不高寻找的借口。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对于社会公德、个人道德都是再清楚不过的。而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是按照这个做的呢?只能说:实践和理论是有差距的。有些人认为,个人修养良好的人就是指学识丰富的人。的确,良好的学识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但是你能保证他个人素质同样高吗?当然,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他的素质就一定不高,这也不尽然。说了这么久,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你我心心念念着的个人修养,不是看几部古典文学,能写写画画什么就够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够坚持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个人修养,看似很空大,其实需要你我从身边做起。 今天的语文课上,正当我们在做阅读卷时,有些同学却在“东张西望”。对此,老师特意在课堂上讲了如何做个有责任心的人,以及怎样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道理,我听了后很受教育。 我知道一个人出生后,各种责任就伴随而来。在家中,要对这个家负责;在学校,要对班级负责;在社会,要对社会负责。一个人要是没有责任心,就会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考虑后果,就会过分的放松自己。不承担责任,也就不会有权利,今后在社会上也难以立足。所以,我觉得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可耻的。 一个人说话也要有修养。修养是一个人品德素质的反映,它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可我们班的有些同学,总喜欢做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比如,在下课时没人理睬他,他就大声嚷嚷,想通过这种办法来让别人关注他,其实,这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表现。这样只会贬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一个有修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低调的,有品位的,谈吐是健康的,他们没有华众取宠,有的只是友好和风趣。一个有修养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专家点评: 语句不通顺,语言平淡,中心不突出,表达不准确。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往往会给一个总体的评价,如:“这个人素质高”;“这个人有教养”;“这人有风度”或者“这个人太差劲”;“这个人俗不可耐”;“这人太邋遢”……这些评价都是对一个人修养的评价。那么一个素质高、有修养的人到底需要做到哪些呢?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份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 有句训诫是,纳于言而敏于行,在某种情况和某种环境下,应该是,纳于言而缓于行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 大是大非,涉及到原则问题,不能退让,要由个人来做出决定;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 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 六是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 个人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个人修养包括在知识或理论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也包括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提高个人修养对社会文明和社会公德的提高意义重大。如果把社会比作大海,那么个人就是其中的一滴水,没有大海,一滴水的生命不会长久,而没有了每一滴水,也就不会形成大海。 个人修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言行举止到衣着打扮,从专业知识到社会理论,每一处都是个人修养体现的舞台。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是真的有修养还是滥竽充数,从其一句话一个动作,几乎可以很明确地判断出来。所以,个人修养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营养的。没有人会一下子脱胎换骨变成超有修养的人,也没有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会不见成效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就是要多读书,多增加知识的积累,内涵丰富了,自然会气质高雅,光辉照人。 不过,光有知识还远远不够,个人修养还包括良好的个人道德的养成。生活中不乏受过良好教育而个人道德品质却欠缺的畸形人才,其人要么卑劣恶俗,要么嫉贤妒能,这样的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更大。所以,我们欢迎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个人修养高的人会做到关爱自己也关爱他人。生活在他们手中会变得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从任何角度来看都令人赏心悦目。 首先从知识方面,他们懂得多;从眼光方面,他们看得远;从涵养方面,他们心胸开阔;从社会参与意识方面,他们博爱惠众。领先行业的排头兵中有他们的身影,先进事迹报告中有他们的名字,社会志愿者行列中有他们的足迹。他们自己活得快乐而充实,他们给别人带来的也是愉快和幸福。 我们希望个人修养高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像是一盏盏明亮的灯,汇聚到一起后就会照亮整个天空! 每当我们看到有人遇事不慌,乱不惊,谦虚、落落大方的为人处事时,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敬养。一些人举手投足,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是一声问候,都会带给人一种亲切。舒服、和谐的、美妙的感觉。这种美,不在外表,不管你的容貌是美还是丑,不管你的身材是否高大魁梧;这种美,不做作,不用你的刻意模仿;这种美,不装饰,不用穿名牌,戴名牌;这种美,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极其诱人的人格魅力。这正是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具体表现。 修养就是一个人在科学文化、艺术、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通常也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具体表现。我们摸不着它,看不着它,但却可以从有修养的人身上感觉到它的存在。简而言之,修养讲究的是一个人品格的锻炼和培养。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都欣赏这种良好修养所自然流露出来的美,但它又是着实难以修炼的。 品格与人的关系,就像大树与树根的关系,只有树的根系发达强壮,树干才会枝繁叶茂,才能经受风雨的洗礼,大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人也是有根儿的,人的根儿就是品格。做一个好人,一个有修养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好根儿,就是要有好的品格。这样的人,才能经受艰难险阻,修成正果,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要想成为一个有很高修养的人,必须自身具备很多优秀的品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品格就会做什么样的事。一个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的人,就缺少了遵纪守法的品格。品格也是可以伪装的,一个很坏的人在人前是可以装作一个好人的;品格不受外表的影响;品格是有天生的成分;最重要的是品格是可以后天养成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的意义所在。只有不断地学习,人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道德则近于禽兽。——题记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礼仪之帮”而闻名,想当年楚国大夫屈原应忧国难而投江,三国诸葛亮心胸开阔,七擒七纵,老子所说的“做一无人就要讲一无道德”……像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道德所在。 弹指一间,人类进入了21世纪。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从分裂到统一,从衰落到兴盛。以新的面貌站了起来,向世界证明了自己,但如果没有道德,社会将变成怎么样! 南阳的一件事情,让很多人惊心。一位心理医生竟在进学校门口砍杀了多名学生,造成8死5重伤的悲剧。那一张张图片,一声声叫喊,你们知道吗,那是为什么?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向黑熊面孔,只为了证明一个愚蠢的想法。血不停地涌动着,不时传来皮毛烧焦声,它愤怒了,它尽全力站起来,重重捶打着铁栏杆,垂死挣扎向人类。漫漫的,鲜红的学流满了大地…… 这些行为说明了什么,社会在进步,但人类的道德观念切在下降,陶醉在花红柳绿之处,忘记了当人的基本原则:德。如果想要成才就绝不能忘记德,不能就会使社会停滞不前。 “致无下之治者在人才,成无下之才者在教化”一个没有教化的人不可说是有才,对社会也有可能成为威胁,没有道德观念的人如何生存如何进步。正如孟子所说的“得无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的就是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学的教育在于你是否懂得观念。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才之人,就应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让你站在高峰之顶而永不倒,成才应重道德。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如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道德生。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论证“成长应重道德”的议论文。文章语言富有哲理,列举的事例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性,使文章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用词准确,论点明确,中心突出,堪称佳作。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修养不高的人却比比皆是。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吐痰。还有些竟然脏话连篇,不注意语言文明。 一个人如果要获得别人的赞赏、别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别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有些人说话、举手投足、甚至微笑或者问候;更甚至接听电话都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呢?这里面就是一个人的修养了。有时,优雅和礼貌并不完全是做给别人看的,其实从内心深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欣赏这样的美。并不一定长得很美、很帅;并不一定拥有一把很好的嗓子、或者一只名牌的手表,稍加注意,就可以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个人的修养了。俊朗的外表、姣好的面容仅仅是母亲给的。但优雅礼貌的行为则是后天的获得。许多时候,后天的获得都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的。 因此,迫切的希望我们在提高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每个人的修养得到了提高,整个社会才可以算是真正发展起来了。 一次课上,老师让我们读了一篇《一双脚上的修养》。它让我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擦地女工奋力擦“我”身后的脚印。过了一会二,送水工推开了门,又把头缩了回去,又推开了门。“我”看到了他的双脚都套着塑料袋。擦地女工盯着送水工泪光闪现。 我想:送水工真有修养。而平时的我,可没有送水工那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记得有一次,我拿着钱去超市买冰激凌吃,打开包装袋,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冰激凌色泽鲜亮,香味沁人心脾。看着它,我早已垂涎三尺,二话不说,随手一扔包装袋,把冰激凌往嘴里一放。哇!好舒服呀!汗流浃背的我顿时感觉透心儿的凉。再往后看看,那包装袋已经跑出很远了,一位叔叔拿着大架子,弯着腰,一遍又一遍地捡着地上的烟头、塑料袋、饮料瓶……包括我扔的包装袋。显然,他是一名环卫工人,他已经满脸流汗,不停地用手擦着汗珠。看到这儿,我不禁又想起了文章中的送水工。是啊,他为了不弄脏地面,就用塑料袋把自己的鞋给套上。而我,却让环卫工人又多流了一些汗珠,又多了一份辛苦。顿时,我羞愧不已。 《一双脚上的修养》教会了我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做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我感谢这篇文章-----《一双脚上的修养》。 专家点评: 语句不通顺,不会描写,表达不准确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那么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时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盈若亏,不娇不狂。 专家点评: 论述语言无感染力,论述不深刻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奉承时的笑容,是一种假笑,而面具是不会长久的,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除下面具,露出本来的面目。 微笑没有目的,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门卫,那笑容都是一样,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报“的,人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上所说的力的平衡,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 专家点评: 本文紧紧抓住微笑是一种修养这个中心,运用层进式结构从不同角度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论述,口语化,俏皮,形象生动。如“你苦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性,是他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它没有服饰华丽,也不如外貌善交,它如谦谦君子唯有与之相处方可品读。修养是什么?修养是面对心性不投之人时表现出的沉默与笑容。世界之大,众生之多。每个人在遗传基因的影响和后天环境的塑造下,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古人云,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是这不多的言语背后,一份微笑,让你显出与众不同的豁达和从容。 笑,是对不同声音的理解,是对自我的执着,是包容,是大度。修养是什么?修养是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颓废。人生充满挑战和机遇,或许今天的我们因为一次偶然而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或许明天我们又会因为无法避免的原因面临困境。其实无论得意失意,我们都应坦然面对。人生没有预言,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没有谁可以预知未来。所以,风雨也好,鲜花也罢,只是人生的某一部分,只是一段路程而已。生命不会因为一束鲜花而绚烂一生,也不会因为一场风雨而失去所有。 所以,真的不必因它过于喜形于色,怒形于色。认识到这一点,你与修养会越来越近。修养是什么?修养是面临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与冷静,修养是平淡日子里的用心,是对身边每一份情感的珍惜。修养是什么?对男人而言,是绿荫如树,是深沉似海。对女人而言,是知性优雅,是气质内涵。修养如书,精彩其内;修养如乐,怡情无声。与有修养的人交往,你会感受到人性的美,成为有修养的人,你会体悟到生活的美! 通过这“十八谈”的几次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人们在夸女生时都会说:“你长的真美啊!”可是又有几个人明白美的真正含义呢? 如果要判断一个人的外貌是否美丽,想来时极为容易的。但要知道一个人的心灵是不是美丽的,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心灵是无形的,你并没有办法看到他,触摸到他。有很多人会用外貌来确定自己对别人的第一感觉,当然我不否认外貌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可是你怎么就知道他的心灵会和外在一样呢?有些外表美丽的人可能心灵并不美,甚至是丑恶的。而有些人外表平凡,不美甚至有缺陷的人,心灵却很美,具有善良、智慧、勇敢的品格。 俗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有的人容貌出众却心怀叵测;有的人身体强健却意志薄弱。譬如: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具有很高的智慧,但他的面孔,据他自己描绘,却是突眼,大嘴,朝天鼻子,显得很蠢笨。三国时诸葛亮的妻子“阿丑”是一位相貌丑陋却聪明过人的女子,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对她也刮目相看。 写到这有可能会有人说我多管闲事,美就是美那有那么多说头。的确,美,是感观上的体会。如果仅仅从语义理解,美是指味、声、色的好。可做到这些就是人生真正上的完美了吗?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的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碑俗。 让我们记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个忠告,做一个心灵美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吧。 专家点评: 这篇精炼的议论文,标题新颖,观点明确,“修养是一种美”。然后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论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最后做出呼吁“做一个心灵美的有道德修养的人”。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周边环境,所受的教育,天生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修养都各不相同。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赞叹:“这个人的修养不错啊!”是的,个人的修养好坏也只有通过与社会当中的人进行交流之后,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谈到个人修养,我不由的想起了那场叫做“碧利斯”的洪灾,在那场洪灾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高修养的人物,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个人修养的独特魅力。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个被村民们亲切的唤作“赵支书”的村支书。 在洪灾来临前,村里几十户人家全处在甜甜的睡梦中,而赵支书于梦中醒来发现了异样。他毅然放下来正在朦胧中熟睡的双胞胎孩子和年迈的母亲,随手披上衣服就冲出了家门。他挨家挨户的敲打着门,让村民们立刻去逃难。当他把手拍疼了,把嗓子喊嘶哑了,拍开了一户又一户紧闭的大门,挽救上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后,他才猛然想起自己的老母亲和孩子。他抵抗者齐腰的洪水向家的方向赶去,当他赶到家,背起母亲,一手牵起一个孩子准备逃难的瞬间,洪水把房屋冲垮了。一切都晚了,他留给亲人和自己的时间太少了,洪水无情的将他和他的亲人拉入了深渊。 贝利、谢晋、刘信义这三位中外名人可谓功成名就了,难道在他们取得的众多成绩之中就没有一次令自己满意吗?非也。正因为他们没有沉醉于过去,而是放眼于“下一个”,他们才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好的“作品”。 “下一个”是未卜的,饱含着汗水、艰辛……为了“下一个”,人们要为之奋斗,继续思考、创造,不断地进取、开拓。一旦“下一个”产生,它便成为"上一个”,人们又将面临新的“下一个”,无穷无尽的“下一个”。对事业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人们为了“下一个”,不懈地探索,不断创出新的成绩。贝利等人在荣誉面前没有徘徊,又勇敢地去冲击“下一个”,这不正是蓬勃的进取之心的表现吗? 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只代表着过去,未来却靠“下一个”来描绘。也许正由于此,有些人畏缩了,“下一个”失×嗽趺窗?这些人留恋过去的.成绩,害怕“下一个”的风险,他们坐吃老本,躺在成绩上面饱食终日。的确,这样他们可能不会遭受挫折失×耍可成功也从此与他们绝了缘。 进取之心是人类宝贵的品质,人们一代一代不断地向前奋斗,认识自然界,创造出无比巨大的社会富。对于每个人,眼前都存在着下一个,我们应该相信,下一个将超过上一个。名家们高瞻远瞩,永不知足地为自己提出“下一个”。正因如此,他们成为一代名流。如果我们拘泥于“上一个”,那么“下一个”就无从产生,何况我们的“上一个”是那样的渺小! 科学上尤其需要“下一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无限的。当经典物理取得辉煌成就时,年轻而富于进取精神的垡蛩固勾来了“下一个”―相对论;当十七世纪数学发展日趋成熟之际,笛卡尔将数学带入了数形结合的时代……自然科学上的许多发现,正是科学家们对过去的不满足,对“下一个”的探索带来的。 一、艺术类考生备考的特点 1.从学习时间看 , 艺术类考生与普通文化生有很大区别 , 艺术类考生学习时间短和不连贯是很突出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艺术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概括为两个阶段: 专业课考试前和专业课考试后。专业课考试前, 艺术生平时和周末兼顾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 相对文化课兼顾的时间更少。每年的十月需要到专门的艺术培训学校集中学习, 以便专业课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等到返回学校集中学习都在第二年的一月份左右, 中间陆陆续续还需要参加各高校的校考, 真正专心备战高考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足四个月, 时间非常短暂。 2.从学习任务和动力看 , 在专业课考试前 , 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专业课和文化课齐抓, 两头兼顾, 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比普通文化生, 任务单一, 更容易投入学习, 学习效率高。在专业课考试前的三个月学习, 艺术类考生的学习效率不够高。专业课考试后, 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单一、明确, 对历史课复习来讲十分有利。学生学习劲头很足,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 很能配合老师复习。家长、学校、老师对他们寄寓很大希望, 过大的压力容易让艺术类考生产生迷茫无助、急于求成、烦躁苦闷的心理, 对历史课复习不利。 3.从学习现状看 , 艺术类考生历史学习起点低、基础差、学习能力弱。 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两部分组成。某些学生报考艺术类主要是因为艺术类考生高考的文化课成绩可以比普通学生低很多。 某些学生文化课的基础本来比别人差, 加上平时和周末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培训上, 文化课学习时间大为减少。某些学生在高一准备学业考试时就疲于奔命, 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 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艺术类考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看不懂题目要求、不会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不能迅速完成知识迁移、不会总结归纳准确表达等问题。 二、艺术类考生历史复习的教学策略 1.研究考试要求 , 明确备考方向。《浙江省历史教学学科指导意见》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在复习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考点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教科书的内容, 努力做到三个文本的融通。 首先, 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复习备考的能力等级和知识范围。在这方面做好功课, 可以在复习中更胸有成竹, 提高效率。其次, 我们应整合课程资源, 以必修教科书为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 融合选修教科书知识, 引导学生梳理、掌握基本知识。艺术类考生历史学习时间紧、基础弱, 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帮助较大。这样, 学生在解题时就能够将试题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境迅速与教科书建立联系, 进而准确调动各模块相关知识, 并以科学的方法解答问题。同时, 还必须加强对高考的研究。我们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把握高考命题的大方向和趋势, 把握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新角度、新题型。 2.整合主干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在加大。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 运用, 某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历史高考主要考能力, 在复习中有轻书本、轻基础知识的现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离开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就是一句空话。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复习时间很紧张的艺术类考生来说, 在有限的时间里, 将某本历史书全记下来是不太现实的。近几年高考都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并且艺术类高考文化课成绩比普通文科生低很多。针对这一特点, 笔者建议考生抓大放小, 大胆放弃边枝末节的知识点, 将复习重点放在主干知识上。 3.实行两轮复习 , 合理安排时间。艺术类考生的历史复习时间明显比其他考生少。 当前高三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多轮次教学策略并不适合艺术类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多轮次的复习, 每一个轮都疲于奔命, 都不扎实, 复习有效性不强。鉴于艺术类考生的复习时间安排, 两轮式复习比较适合。一轮复习从专业课考试前就开始, 到二月底基本结束。一轮复习是单元复习, 以讲为主, 以练为辅, 主要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 理解基本概念。由于艺术类考生高一历史基础比较薄弱, 他们学习历史的时间是不连贯的, 有的中断了数月, 有的甚至中断了近半年。很多艺术类考生对学过知识的记忆已相当模糊, 甚至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没有掌握。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点拨与整理。同时一轮复习要努力为二轮复习做准备, 只要涉及相同专题的内容, 就注意引导学生加以整理, 并随着复习面的扩大而逐渐延伸专题复习。 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 结合综合复习, 重视讲练结合。在这一轮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串点成线, 加深对原来知识点的理解, 加强运用。二轮复习可以打破专题史的范例, 按照通史顺序重新组织考试内容。学生在复习中体验到不同于教科书的知识呈现、形式的新鲜感和构建知识体系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特定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历史学科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等。对艺术类考生考生来说, 这些能力相对较弱, 提高也较困难。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都要多动脑筋, 用心设计与实施, 持之以恒地不断训练、提高学生。 4.关注学生心理, 授人以渔。艺术类考生完成了专业考试以后, 因为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压力的变化, 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关注学生心理。专业课培训考试已结束, 一开始, 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劲头很足, 上进心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化课学习状态, 制订学习计划, 选择配套练习, 积极有序地开展学习。几次练习、考试下来, 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急躁情绪, 对历史复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帮助学生消除急躁情绪, 树立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通过听课、测试等方法, 清楚自己的知识薄弱之处和能力不足之处。只有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才能有的放矢, 提高复习有效性。在整个历史复习阶段, 教师都要始终关注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艺术类考生只有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 才能在历史复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强化复习效果。无论多么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都代替不了学生的消化和落实。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一 方面是与考试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强化过程, 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真正形成理解记忆的东西是不会完全遗忘的。这些被学生充分掌握了的知识和认识, 在试题的提示和情境下可以有效激活, 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不能局限于对教材的语句的记忆, 而是要对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追踪, 对其背后逻辑关系和历史价值思考和领悟, 加深理解记忆。学生还要概括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阶段特征。 提高艺术类考生高考历史成绩的最后关键环节是掌握解题技巧, 理解答案要求。复习阶段用到的练习、测试卷是较多的, 教师要十分注意上好试卷分析课, 引导学生经常分析自己的答题情况, 整理错题, 经常反思总结。历史高考试题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 巧。艺术类考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不同的题型, 经常对做题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查找失分的主要原因, 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南亮.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途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总第342期. [2]罗永学, 夏玲.教师价值取向与学生历史认识的调查与分析.中史参, 总第32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考备考 策略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是高考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地位仍然没有变,高考在人才选拔中的基础性作用仍然无法撼动。这一切决定了高考的竞争仍然是异常的激烈。作为主要学科之一的高中数学,也是考生“必争之地”,一线数学教师也在努力奋斗,探索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作者结合高中数学《考试说明》谈谈高考数学备考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初高中衔接,加大初中数学的研究力度 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初中知识的巩固。在这一方面,很多数学教师是做得不够的,有些高三教师,总觉得现在是高考备考,跟初中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关系,而忽略了初中数学知识的梳理,导致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不够理想。大家知道,高中大部分学生自觉性还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高三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系统性复习,做好知识点的衔接。 高三数学教师在复习高一年级基础知识的时候,也要把即将频繁使用的初中数学知识复习好,比如在复习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时候,应该对及求根公式进行重点复习,将函数图象与方程、不等式联通,推广到中点公式、距离公式,因为在圆锥曲线中它也一直是耐用的工具。经过这样的复习,把初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夯实初中知识基础,也连接了高中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对高考备考是很有帮助的。 二、夯实教材基础,重视知识定义 高中数学备考,追求方法和技巧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夯实教材的基础性内容,特别是教材中的一些基础性概念,它是一些做题方法的基础,许多的方法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许多的高三数学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每天给学生大量的模拟试题,而缺少教材知识点的梳理。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中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做题,却对书本知识不熟悉,对一些基础性概念理解不透。其实,高考真题对这方面的考查一直比较注重。比如2013年理科试卷、2014年理科试卷、2015年理科试卷中,试题查考的核心知识点就是考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非零向量 ,对于任意向量,存在,使得可拓展得:是向量若起点相同则终点共线的充要条件。 例如(2013年理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若,则 分析:由条件可将三向量的起点为直角顶点、终点在斜边上、一内角为构建直角三角形,易得。 从这些历年的真题可以看得出来,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概念等相关知识点,要让学生牢牢记在心中,脱离基本概念的学习是本末倒置的。特别是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教材书本的学习,不可好高骛远,过度追求技巧,而导致对基础知识的忽视。教师甚至可以要求高中生把这些定义等知识点进行背诵,加深印象。 三、加大性质理解,提高应用效度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都很清楚,高中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工具,是其他科学的基础。数学在形成和促进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是难以满足高考的要求的。这就要加大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点应用的效度。近年来,高考数学试卷命题难度结构的调整,难度低的题目越来越少了,大部分都是中等难度的题目,特别难的题目也不多。要想对付这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如何灵活应用这些数学定义以及公式。 例如(2013年理7):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m=( ) A.3 B.4 C.5 D.6 分析: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只要能够做到数学公式的灵活应用,就可以利用这个进行作答。学生如果在日常备考的时候,对等差数列知识点有过积累,有过演练,有过演变,牢记这个公式: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题目就在掌控之中。 所以说,对高中数学的备考,除了知识点的记忆非常重要,知识点、公式的演变练习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对高中生知识点性质的理解训练,要加大对公式的应用练习。 四、培养数学数字感觉,建立数学思维 有些时候,单纯的演算难以解决数学题目,高中生一定要建立数学数字思维。有人对近十年数学高考试卷的研究发现,以 1为中心的答案占全卷11%,这就告诉我们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正确把握各统计量的含义很重要。有时候,正确理解数字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 A. 48 B. 60 C. 72 D. 96 这一道题,如果用列方程的方式解题,就没有办法解决,因为没有办法列出方程。但是,仔细分析数字的特征,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17%是特殊的数字,0至160之间只有100能够被17%整除,甲受理的案件是100件,那么乙受理的案件就是60件,答案就是A。 教师指导高中数学《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有限与无限思想等等。这就是要求高中生要建立敏感的数学思维,要具有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四个基本理念,不能一是一,二是二,那样学习高中数学就会很困难,提高成绩就会艰难。 通常,培养高三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以下几种。 1.利用事例创设思维情境 在高中数学复习过程中,应根据高中数学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将数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動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备考效率。 2.利用知识的应用创设思维情境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置连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3.利用虚拟现实创设思维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知识往往都想学以致用。通过虚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数学化的过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一定会想要学习并乐于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4.利用猜想法创设思维情境 猜想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设置想象性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对所研究问题的可能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再进行严格的论证,让学生突破空间限制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感受自己经历了完整的发现创新的过程,如此一来他们的数学思维就会更加灵活。还可以利用猜想法创立想象性情境。 家长可能都觉得看电视都是坏处,但他们错了。看电视也有好处,比如:可以增长知识、可以了解一些事、可以认识一些字……做生意我们爱看电视,是因为上面几个原因。可家长们不让我们多看,对身体不好。我们很不高兴,不得不从了家长。既然看电视好处这么多,为什么不让我们看久一点儿呢?原来看电视也有坏处,我就来谈谈看电视的坏处。 看电视也有许多坏处,比如:坏眼睛、精神不振、干事走神。在这里,我想让同学们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或许理想就是对于人生最初的坚持,对于本真的不放弃。陶渊明,留得一身气节,为世人称赞,纵使官场再诱人也绝不接触黑暗,宁可隐居在深林中潇洒半生,为了最初的那个本真的理想,他历经磨难,却也从未放弃过,他厌恶这个黑暗的世界,于是留下千古名诗以警醒后人,这是他对于自己理想的坚持,或许他只想做个为了人民着想的好官而已。忍辱负重,遭受宫刑的司马迁,曾几度想要放弃自己的人生,曾几度想要去自杀,但他还是挺过了这道人生的大坎,他在没有一丝光亮的地方,好像看到了一个光点,那是他最初的梦想,他迈着步子艰难的走过去,路途很遥远,很艰难,走到后却也很光明,很美好。 梵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什么一幅幅画都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为什么我们愿意为了一幅画等待上千年,为什么有的人为了一幅画而耗费几十年?用火一样的热情,带着自己的理想,理想化为动力,最终将史作打造横空出世。这是理想的理想,这也是理想的价值。 近几年考试的形式基本是在静物写生与默写中交替进行。写生比较容易,可直接观察静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冷暖关系、虚实关系等。而默写就难多了,它完全脱离了具体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将所要考的内容组织好。 在考试中,首先得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其次,要考虑物体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如果规定了色调,还要注意画面的定调问题,当在,也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 无论是写生还是默写,在作画过程中,还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 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现物体质感的重要因素,不能过于简单和随便,以免破坏结构。衬布在画面中主要起陪衬和调剂色彩的作用,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 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谈谈高考作文】推荐阅读: 英语作文:谈谈道德12-25 谈谈笑三年级作文08-21 谈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09-08 谈谈我的班主任二年级作文08-16 谈谈我最熟悉的人三年级作文12-20 谈谈交谈礼仪06-14 谈谈换位思考07-27 谈谈恋爱,爱情-日记07-11 谈谈学校常规管理07-154.从高考角度谈谈不等式的证明 篇四
5.谈谈个人修养作文 篇五
6.谈谈下一个作文 篇六
7.谈谈艺术类考生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篇七
8.谈谈高考数学备考的基本策略 篇八
9.谈谈看电视作文 篇九
10.谈谈理想作文 篇十
11.谈谈美术高考中的色彩考试 篇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