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2025-01-11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精选19篇)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一

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与实践的主题研究的工作总结

沙城五小杨孝云

本学期我们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加强自我学习,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一、课题进展情况:

1、确定重点,制定计划。

(1).确定学期研究重点:自“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认真对课题进行讨论,结合学校语文教学实际确定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a.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研究策略。b.更新观念,结合教研活动,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c.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提高个人素质。

d.做好学生问卷调查,使主题研究有针对性、实效性。

(2).制定学期研究计划:

学期初,在校级研究课题下,结合各年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各年段学期研究计划:

作为六年级的老师,我们确立的研究内容是: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a、认真调查,深入分析。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本校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通过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我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我校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1、学生缺乏指导,盲目阅读;

2、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3、家长忽视阅读,观念落后。b、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

(1).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条件,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为此,我校组织课题组语文教师每两周集中进行一次理论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为了给自己充电,我不仅认真培训,做好笔记,还在业余时间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交流看法,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虚心求教,为搞好课题做了充分的准备

(2).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语文组进一步规范了教研活动的制度,做出了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专题讨论、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活动的计划,我不仅认真学习了

课题组提出的要求,还对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争取事半功倍地完成好课题研究。

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3)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研究的课题站位更前沿。

二、确立了研究方法与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探索阅读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确定要把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要通过自主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集体研讨等形式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下大功夫。

(2).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确立以营造阅读氛围为基本方法,利用早读、课间、班会、阅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举行阅读标兵评选、阅读小报比赛、读书故事会、背诗大会、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把阅读课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

读的量和要求;减少一些书面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外书。

3、.在班级中成立图书角,同学之间可以调换借阅,使图书角灵活增容

4、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教师的指导、介绍、引荐,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对应课内,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

5、向家长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教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方向和策略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总的说来,本人还存字很大不足,主要说来是存在畏难情绪,由于缺乏研究经验。因为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对于课题的思考深入的学习有一些畏难情绪。今后要努力改正。

2.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二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考什么教什么, 繁琐的分析, 喋喋不休的讲解, 做不完的习题和练习充斥着学生的一切时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无人问津。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过程, 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 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盛装知识的瓶子, 机械反复地操练, 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首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 发表自己的见解, 形成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学习, 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 参观未来世界, 可以随时与伟人见面和英雄交谈……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假丑恶的憎恨, 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插上理想的翅膀, 获取奋斗的力量。而在学校里, 阅读能力强, 能说会道的学生, 大多也是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良好阅读心理的培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检查, 会发现一些平时阅读水平不差, 但测试时却反常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有虎头蛇尾或六神无主的不良心理表现。前者是一看题目难度不大, 自以为稳操胜券, 急忙中答错了答案;后者一看题目繁难, 便处处小心谨慎, 生怕出了乱子, 结果是老虎吃天, 无处下口, 平时的功夫全无踪影。这两种情景, 前者男生居多, 后者女生居多。要治好这类不良的阅读心理, 要不断采用暗示或激励手段, 强化与提高他们的良好阅读心理。

三.合理利用课外资源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但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 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跨出校门, 走向社会, 亲近自然, 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增长才干, 学会做人。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 组织学生上网去查阅有关天文知识, 让学生通过上网了解自己感兴趣内容, 解决课文中的疑惑。再让学生在班上把上网后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 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内容,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 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 得到了美的享受, 表现了自我, 获得了成功, 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3.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精读;略读

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阅读能力越来越差。在课堂上,真正能认认真真地阅读课文、领悟课文的学生往往就只有那么几个人;在图书室读书,能静下心来坐在那里认真读,并能做好读书笔记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只是抱着玩儿的态度去翻看那些书,阅读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不了。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所学习的各门学科知识大都是借助语言文字这个符号而获得的,并且他们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不强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基础学科的学习。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也是学好其余各门功课的基础。

地震以后,各学校都建立了图书室,而且书籍种类也很多。但是学生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认真读。记得上学期,有几次我从图书室旁边经过,看到我班有十多个学生在那里看书。我就悄悄地走到门口去看,发现有七位学生都拿了一本书,坐在那里认真地读,他们一会儿在书上划,一会儿圈,一会儿勾,一会儿又在本子上写。看来他们都是在按我的要求做。可是,还有大部分学生都只是把桌上的书好奇地翻了翻就了事,没有几个人坐下来安心读。看到这种现象,我就常常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呢?

阅读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吸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必须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才能了解作品的内容,进而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因此,首先,教师要以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一般阅读能力强的人,大多数都对阅读的文章、书籍有如饥似渴的感觉。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或者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就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时,开篇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小兴安岭》,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今天,让我们再次带着同样的感受一同去欣赏老舍先生笔下那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吧!对于从没看到过草原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渴望欣赏草原的美,阅读兴趣自然大增。其次,“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讀习惯。“精读”和“略读”是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教学提出的重要思想。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写作的技能。对于课文的“精读”指导,我主要是抓学生的预习和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我先教会他们预习课文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预习,并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要求他们预习课文按七步进行,即:第一步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第二步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第三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四步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五步读课文,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重点句段,读,批注自己的体会;第六步读课文,记下自己还不懂的问题;第七步读课文,讨论课后的思考题。我相信,只要学生按着这七步预习课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加浓厚,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高。对于“略读”是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因为只有“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生才会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最后,就是潜心默读、反复回味。阅读能力的表现之一就是阅读速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就要教会学生“默读”。宋代思想家朱熹说过:“人要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他讲的读书方法就是说读书需要专心,专心了才便于理解和记忆,安静才是读书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默读”讲究“潜心”和反复回味,也就是让学生专心地边读边回味。我还教会学生标记文章或书籍的主要部分。比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中周总理批阅稿子的那部分内容出示给学生读,然后,总结出周总理的读书方法——画、看、四、问,并要求学生牢记周总理的读书方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他们欣赏文学的能力和写作的技能。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学生具有越来越高的阅读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4.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四

当前,许多小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年级越高学生越不愿意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不愿回答问题,不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口语交际课上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许多学生是来自家庭思想教育的原因,在农村家教的影响下,一些孩子还很内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课堂听课和课后交流谈心,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伴有乡土音、词汇贫乏、用词不准确的现象,语言表达缺乏有序性和条理性。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言语知识技能训练的特点来构建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是认识上的升华。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承载着语言教学的任务。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积累点滴经验。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口语交际教学”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际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口语交际”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着尊重与沟通,张扬着个性与智慧的课堂。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潮流,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确立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充分体现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要为学生将来发展着想。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一、研修价值:

1.有利于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科研兴校的步伐。

2.有利于农村学生语言的发展。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改变农村学生语言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交际氛围、创设交际情景、拓宽交际平台,形成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把口语交际课落在实处。

二、研修目标

1.努力使学生具有日常交际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与策略,指导我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3.引领本校的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最终使学生突破了不说、怕说的心理障碍,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

三、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本地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及对策。问卷调查、课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家访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2.创造生活化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3.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研究。

四、研修安排

2014.9—2014.11: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5.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五

培训研修总结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落实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徐教师2016-2号附件)精神,根据睢宁县对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要求,我校全体教师为第一期学员,于4.20日至5.12日进入线下校本研修阶段,为了利于下期教师培训与研修,特对本期的线下培训作一总结。

本期校本培训我校共有三人参加,分别是杨旭、曹刚、张晓东。通过为期40天的培训和学习,三名参陪教师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学习方式,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理解和运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同时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有积极主动地吸纳当今最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都紧张有序,首先更新了老师的观念。在平时大家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让他们在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窍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学校力求在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力求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老师们带来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言行来引导大家,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培训,在学习的同时,老师们在网上相互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大家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很多的老师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参加校本培训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大家都希望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六

巢湖市湖光小学 程艳萍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究其源,从学前教育已经开始,究其实,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具体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诵能力。

撇开每个孩子的家庭影响因素,这些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影响是最大的,小学生一入学就已开始,一边学习字词句等语文知识,一边开始范读与精读、感悟与记忆的综合学习。现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浅显认识:

一、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课堂开篇有直接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有时也是猜谜、讲故事导入。

如我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先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东方之珠》,随着“小河弯弯,向南流„„”的美妙音乐,学生情不自禁的打起拍子跟唱起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音乐停了,我就创设悬

念:“东方之珠在哪儿?它的风采是什么?想不想去欣赏?”学生们高兴地说:“想”。接下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

二、基础知识积累

阅读中的语文知识,主要包括标点符号、词语句子、修辞以及基本的文体常识等。语文知识需要从一年级的精读课本中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而获得。词语是存在于句子或文章中的,因而文章的上下文就隐含着词语的解释。很多时候我都是利用此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推敲词意。如《开天辟地》一文的学习,盘古的行动使学生很轻松地感受了什么叫“顶天立地”,再体会它的引申意思就很简单了。

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我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有几个孩子就急着举手说出理解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说是从李时珍师徒的投宿古寺和煮泉水啃干粮中体会到的。

三、阅读方法指导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是学习并获得间接知识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每个学期我都有一些书目提供给学生参考阅读,有时是结合单元内容布置,有时与课文相关。如本学期在第二单元学习时安排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有时我也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读书的内容。他们也想有人分享读书心情、读书收获以及解决其中不解的部分,特别是想获得老师的评价,如周恩来的外交机智,齐白石的淡泊名利„„“你读了哪些名

人故事,还有趣吗?” “你对主人公的评价是什么?” 从这样的闲聊中,偶尔加入我的个人想法,其实不是“标准答案”,不过维持了孩子的阅读热情。

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既是重点句又是过渡句,揭示了文章主旨。我以此为突破口,精心设计研读问题:“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通过勤学苦练,他取得了哪些成绩?引导学生研读上下文理清条理,体会内涵,感悟徐悲鸿为洗尽国耻、励志学画的言行可敬和精神可贵。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学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爱读书写笔记的习惯,就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四、阅读能力展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小学中年级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更是阅读能力的一次展示,是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日记和一篇小作文。这些是孩子心灵放飞、心花绽放的见证。

今年暑假学校安排学生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一开学我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在全班中评选前三名由学校发奖状。这三名学生在热烈的掌声中喜滋滋地上讲台领奖,又骄傲地读出自己的习作。对他本人来说这是展示的机会,对全班来说是学习分享的时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定会坚持广泛地阅读。这是很好的良性循环!

本学期我还发现班上一些同学的变化。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时,提到主神宙斯,我随机一问:“宙斯是谁?”一向沉默寡言的葛天成高举右手,我有些吃惊。不用说这都是课外阅读的功劳。就此事我着重表扬:他课外爱读书,课堂有出彩!我想这也是对全班同学的一次阅读激励吧。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课堂积累不一定记在书页内。我反复提醒学生准备“好词好句本、古诗本”,除了课本学诗之外,黑板报会出现一首古诗,要求抄录并背诵,每月一换。校园内悬挂着许多“古诗”,学校也布置了四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保持习惯,常诵古诗。另外黑板拐角每天出现两个成语,随时读读,积累词汇,待他们小学毕业时,许多词都曾呈现在眼前,当然也会出现在“有心人”的笔下。这些虽然只有一半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做好,其他的多是勉强应付,可

我依然很高兴,至少还有一些成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要将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落实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并在基本阅读材料——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课内外相结合,大量阅读,做到取法课内、得益课外。

7.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七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先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阅读中积累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 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 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如果时间容许还可以开设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 一起讨论阅读的心得体会。教师要鼓励、奖励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积极的表扬会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祖国文字, 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 在阅读中得到乐趣, 在乐趣中得到知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读

叶圣陶说:“多读多品, 多训练语感, 必将能驾驭文字。”读是认识的过程, 读是体会理解的过程, 读是思考的过程, 它将无声的文学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只有我们认真读了, 才能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 才能体会语言中渗透的情感。

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 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教师要花大力气抓好训练, 避免读错字、增字、减字, 避免传统的唱读方式。根据文章体裁, 按照作者思想,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通过朗读, 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 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之中, 去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2. 背

背诵是朗读的升华。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积累语言材料, 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 (如诗歌、短文) 和分步背诵 (长的课文) , 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 记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 接触了大量的美言名句, 一闪而过的美言名句只有熟记在心里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 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笔记本, 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尤其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要求学生拿着笔, 随时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圈点划下来。摘抄阅读中看到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篇章和精彩的词汇。仅仅摘抄下来那是不够的, 摘抄下来的知识要经常拿出来记忆。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只有接触的东西多了才会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感触, 理解能力才会上升, 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三、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也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如, 投影仪、电视机、微计算机等现代电子设备, 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可以将静态化为动态, 抽象化为具体, 让课本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最佳的视听效果,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或有声材料,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对陌生知识的理解。

四、加强课堂阅读训练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课堂上除了要注重对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 还要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 精读课本文章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 适合小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程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学习课本上的文章, 掌握课本中的一些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能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例如, 《找骆驼》, 读了课题后, 善于发现的学生很快就抓住了题目中的关键字“找”, 教师顺势引导质疑“为什么要找骆驼?怎么找骆驼?有没有找回来了?”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读完之后, 用几句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 他们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就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供具体指导, 如, 先板书关键词, 再指导学生概括。通过这样的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 拓展课外知识

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 有必要开展相关的课外阅读, 通过广泛阅读,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掌握其他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开展课外阅读,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的技巧和写作的基本方法, 长久之后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切不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进行阅读。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一些阅读体会和感悟, 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地开展阅读。学生在阅读时如果遇到问题, 要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3. 重视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所设计的, 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目的性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大量课后训练, 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课后习题的练习过程中, 要注意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 传授相关阅读和练习的技巧,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不断提升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语文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尝试实验,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于淑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浅析[J].中国教师, 2011 (S1) .

[2]钟信桃.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新课程:中旬, 2011 (05) .

[3]王春玲.如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3) .

8.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妙招” 篇八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自己在阅读教学工作中所累积的一些经验,对于如何提高乡村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妙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03-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他们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针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等诸多的不利因素,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回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惊心设计决断课文的导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的吗?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都大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雨’的,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吧!”话音刚落,学生们都情绪高昂地阅读起课文来。

2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学生读书的趣味。方法一:竞赛阅读。男女生各读一部分,让学生相互打分,评出谁胜谁负,学生通过相互竞赛、教师点评,不但掌握了阅读技巧,而且也获取了文章的知识,特别在教学诗歌时,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最明显。方法二:表演课本剧。教学中,有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如果将它们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加以表演,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知识,有“过目不忘”的效果。我在上《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按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在排练中相机指导。学生们在表演的同时不仅熟悉了课文,还收获了超越课文以外的知识。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感悟能力是阅读教学精读阶段的重要目标。感悟能力是指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3.1 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对一些学生不易把握且具有重要表现能力的语段,教师要进行特殊的范读处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 研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3.3 让学生在读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读出情趣和理趣。

3.4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4 提高阅读能力——课内外结合

4.1 课前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好自学教材及与课文密切相关课外资料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以与教材的密切程度为依据。

4.2 课内进行检查,及时交流反馈。对于自学成才的结果,在课堂山及时的评价检查可以对词语的解释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应及时给予表扬。

4.3 课后布置延伸作业,特别是要加大课外阅读量。延伸作业应以课外阅读为主,阅读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是要与教材相结合,适当延伸,二是要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

总之,阅读能力是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是人民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乡村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 王剑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2010,(7).

9.如何提高小学生中段的阅读能力 篇九

阅读能力,对一个小学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起码的重要素质。阅读不仅增加孩子的知识,而且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在低年级以字词教学为主,到了三年级以后开始接触习作,因此这个阶段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常常听到家长、学生说习作难,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学生读得少、看得少、没有积累到素材。要弥补孩子这方面不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应本着“立足课内,带动课外;课内教方法,课外搞扩大”的原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就着重在课内激发的兴趣,做到知识的延伸。比如,语文园地二学习了高尔基、宋庆龄、李四光等名人的故事,我就介绍学生去读名人故事。并收集名人故事,开故事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兴趣盎然,有了课内学习的热情,课外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的效果。再如学习了《孔子拜师》一文后,学生被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深深的折服,于是我就教学生去收集孔子的名言,引导学生去读读简单的经典作品,以收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二、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嘴上读这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小学生不仅用眼睛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让学生明白读书必须要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是朱熹交给我们的阅读方法。阅读就是手、脑、口并用,特别是对课文中一些佳句以及一些经典作品,更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要读熟,读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去煮书。书不但可以读,而且还真的可以“煮”的。因为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所谓“煮”书;其实就是一种能反复诵读品味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都去读百遍,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

三、大声阅读提高表达能力

有一本书被誉为改变了美国历史的书籍,那就是《朗读手册———大声为孩子读书吧》,这就是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行动起来,大声朗读给学生听,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教学中教师情并茂地进行了范读,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让学生在老师的范读中找到了共鸣,不仅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就大幅度提高了,还能让全班的学生享受书香童年。

古往今来,多少沟通能力强的 “大家、名家”都是从朗读开始一步一步积累实力的。千万不要错过小学生这个朗读的黄金期!大声朗读不仅仅是老师为学生范读,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大声朗读。学生大声朗读,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改善学生的发音,而且能培养自信心,改变学生的性格。我这学期新接手的三年级的一个学生张玲,是大家公认的差生,性格特别内向,很少和同学说话,阅读课文常常都是不发出声音,即使单独找她说话,回答时你要侧耳倾听才可以听见声音。于是我就要求同学们早读课放声朗读课文,我还专门请该小组同学帮助她,并利用课余在小组开展放声朗读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她爱讲话了,性格也随之改变了。我有时为了让每个都孩子们张嘴读,在课堂上我不得不采取领读、接读、伴读、轮读„„的教学方式。对孩子朗读的训练,往往作为作业在家完成。请家长签字督促。如今我班的阅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行为习惯,还有许多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能很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加以正确的指导,阅读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当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

10.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十

我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研修。通过这次研修,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早就走到了我们身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平台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研修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这次研修,让我收获满满:

收获一、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收获二、树立了新的理念,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收获三、更新了教学方法。

本次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让我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有所更新,教学理念有所更新,也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11.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尝试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尝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新课程背景下明确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的确,要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光靠学习课文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呢?我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给孩子一个课外阅读的支点,让他们扩充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上起课来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能侃侃而谈,甚至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当老师提问时,能马上反应过来,而且观点、视角都是非常独到的。所以我们说,课外阅读能给孩子一个聪明的大脑,能开启一扇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更应该想办法来提高他们的兴趣。我深信这句话“如果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从被动地阅读到爱上阅读是有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给了学生一个课外阅读的支点,来提高他们的兴趣,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获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提高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和推荐的读物要针对性强,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知识,发展思维,激发阅读兴趣。有的小学生不论什么书,拿到手里就看。由于受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阅读障碍较大,看起来很吃力。如果不对他们阅读的书籍加以选择和引导,会使他们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拿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接触拼音,识字不多,可以先引导他们看些注音的读物、拼音报等,这样既能看得懂,又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会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有,低年级的小学生富于幻想,引导孩子阅读那些短浅有趣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至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随着他们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要引导他们扩大阅读面。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指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语文都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二、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更富有魅力。教学就是一个考验我们知识武装的过程,优美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无疑是一股润滑剂,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优美的语言从哪里来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你就是孩子身边最有力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记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是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由此看来,首先教师必须爱好阅读,才能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老师阅读量大、视野广、有丰富的学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自身的亮点更好的展示出来,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喜欢阅读,甚至影响他的一生。教师只有多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补充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教学生,适应学生渴求知识的需要。

三、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当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点点进步时,我们都不要吝啬表扬的语言,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还可以采用评比竞赛、奖励等方法来充分的激励学生。有一次,我在讲《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提到了德国的风俗,我故意没有详细说明,就请学生来讲讲德国的风俗,很多同学都踊跃发言,并且能非常清楚、流利的讲述,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号召大家向多读书的孩子们学习,其他的同学都用无比羡慕崇拜的眼光看着他们,受到表扬的学生很兴奋,对课外阅读又有了更高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定期总结一次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读书活动只开展一段时间的话,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长期坚持才是硬道理。首先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计划包括三个方面:阅读时间、阅读量、阅读书目。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老师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时时跟进,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每天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给自己定一个计划,例如“睡前一读”、“午读时间”,建议在周末去图书馆、书店过一把读书瘾。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故事、课外阅读比赛,依此促进阅读成果。

但如果总是把孩子的阅读局限在小小的范围内,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他们就是一群活泼、欢快的鸟儿,喜欢飞翔在自由的空间里。老师在引导的同时,要“放任自流”任其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孩子爱好文学,喜欢美文,有的孩子喜欢科学,有的喜欢动漫,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方面的书籍也许会使他立志在此领域奋斗终生。除此之外,老师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也要充分,作业的布置要适当,否则孩子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12.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先让学生熟读课本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 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教学中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阅读短文还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进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

二、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 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

三、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 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四、要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思考能力

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 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面对市面上,课外阅读书籍林林总总,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需要我们学会精读和略读。

何谓精读? 精读其实就是将课外阅读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肢解分析字、 词、意等,学生在熟读文章之后,抽丝剥茧的对章节进行反复推敲。通过仔细的研究,从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内容,精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学习过程,在精读课外读书物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略读是阅读的策略,文章中总有重点,我们精读重点,对一般的情节内容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甚到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及完全忽略过去,这也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它必然要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和文章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切实地体验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意图,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但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

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叶圣陶说: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更难,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所以,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 除都学大纲规定学习的课文外,其余的课外阅读都应进行阅读的训练,即每个单元,重点,讲解,研讨一两篇,其余都进行篇章的阅读训练,而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他们在生活中的自觉阅读习惯,如报纸,杂志,故事等,苏东坡的“通读,精读,出神入化”,这三个阶段我们也不妨拿来一用,让学生们在阅读中逐渐深入,知识面逐步扩大,从而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13.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十三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外阅读和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结合。为改革当前语文作文教学选择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为努力践行《标准》要求,我尝试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首先论述了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必要性,然后重点论述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课外阅读内需的动力。

(二)、加强阅读指导,教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积累好词佳句。(三)、制定措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四)、从推荐的书目中去拓展课外阅读的视野。(五)、指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高 写作能力

“大纲”指出:“习作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标准》第二部分涉及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时也提到“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写”并要求“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关于写作的真知灼见颇丰。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积淀语言材料;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技巧,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外显行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本文主要尝试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读”中获取作文的“能量”,让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课外阅读的途径及其方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课外阅读内需的动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里介绍几种:

1、美文推介活动。从2003年9月起,七年级开展了“精读一本书”的活动。具体做法是:在学期初,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明确各自研究性阅读的对象--可以是一本名著,也可以是某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还可以是如古希腊神话传说、伊索寓言等某一类别的作品。在整个学期中,同学们除了要认真阅读原著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原著相关的资料,并根据相关资料,按照不同栏目完成读书笔记。具体栏目如下:1.作家介绍

2、作品背景

3、作品内容、4名家点评

5、精彩语段摘评

7、我之所见

8、总结报告。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2、制作读书剪报的活动。自2003年寒假起,在七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假期剪报作业的交流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学生要加上自己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可按照内容设计不同的栏目,并进行排版和美术设计。文章剪贴在A4纸上,装订成册。开学的交流活动中,各班评选班级10佳,在班级内和班级之间互相交流:或者由学生自己谈设计、剪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和推荐理由念给大家听,或者进行传阅交流。从剪报质量上看,学生绝大多数完成的非常认真,文章选择的很精细。因为选自最新的报刊杂志,所以有时代感;因为是交流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参与很有热情。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选择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阅读的兴趣也得到 加强。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一天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早间3分钟”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与此同时,采用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促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稳定读书兴趣。我们知道,学生既爱表现又爱表扬,尤其是某种成功表现受到老师夸奖时,学生更是喜上心头,笑上眉梢。因此,老师要在课内外,为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暴露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在表现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调动其喜欢语文、热爱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阅读指导,教会开启阅读之门的技能,积累好词佳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老师不但要积极引导学生超越课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还应该适当提出一些阅读和积累的要求。

1、指导学生依据个性和固有水平的特点选择图书:知识单薄、视野狭窄的可选择知识性强的科普、文史知识类读物,丰富知识,扩大视野;表述平淡、语言枯涩的可选择文质兼美的美文,嚼英咀华,感悟吸收,增强语感;想象丰富,感情细腻的可选择优美的散文和微型小说。

2、指导学生依据阅读的对象和阅读的目的选择阅读方式:对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知识类可选择略读、泛读、跳读法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对于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类可选择精读、细读、品读法,咀嚼涵咏,反复体味,品其精华,悟其精妙;对诗歌、散文类可选择诵读,体会气韵,领悟情感,培养语感;对科普知识、时文杂论类则采用默读,便于停留和反复,利于理解和思考。

在阅读中丰富知识,还有一点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丰富词汇和语汇,因为知识常以词汇或语汇的形式记录下来。让学生的词汇和语汇逐渐丰富起来的方法很多,如:诵记词语、摘抄好词好句、自编词语手册等。同时掌握背诵的方法,背诵是用于培养阅读记忆力的最佳方式,又是提高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的良好途径,背诵也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多了,词语自然会“顺流直下”,名言佳句也能信手拈来。因为阅读可以丰富积累知识,能让学生自我觉察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的异同,使其能注意对书面言语的锤炼。(三)、制定措施,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当前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是困难的,尤其是倡导课外阅读之始。因此,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①保证每天一定的阅读时间与数量。可以因人而异。②阅读的同时要动笔。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③精读的文章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④阅读时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终成为自身的一种生活需求。

(四)、从推荐的书目中去拓展课外阅读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名著,附在新教材的语文课本后面,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可以选择阅读教材的一个方面。

全套教材名著导读统计(每册3部共18部)七上:爱的教育(意大利 德·亚米契斯)繁星、春水(中国 冰心)伊索寓言(古希腊 伊索)

七下:童年(俄国 高尔基)鲁滨孙漂流记(英国 笛福)昆虫记(法国 法布尔)

八上:朝花夕拾(中国 鲁迅)骆驼祥子(中国 老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国 奥斯特洛夫斯基)

八下:西游记(中国 施耐庵)海底两万里(英国 凡尔纳)名人传(法国

罗曼·罗兰)

九上:水浒传(中国 罗贯中)傅雷家书(中国 傅雷)培根随笔(英国 培根)

九下:格列佛游记(英国 斯威夫特)泰戈尔诗歌(印度 泰戈尔)简·爱(英国 夏洛蒂·勃朗特)

(中国名著6部,占1/6,绝大部分是西方名著。)

为了让学生对名著有充分的了解,开展名著讲读活动;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多篇,在课上展开阅读方法的指导,并据此指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和写读后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转化为文字(或者先写成文字再展开交流),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概括和分析能力提高的过程,广阔的阅读视野使得学生的阅读思维从量到质都有了较高度的飞跃。

总之,我们要求学生多读书,本意是以外促内,逐步养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写作,提高其语文素养。

(五)、指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行为本身可以大大丰富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感知,可以说阅读就是写作“源头”的一种形式。阅读,不能仅仅停留感知、理解和一般意义上的口头交流,更应当利用好“源头”所提供的丰富材料,融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真知灼见,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表述。甚至由此及彼,激发自我的写作激情,开展文学创作。

“不动笔墨不成书”是徐特立先生的名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写文章时,提起笔却无话可写;说话时,一开口却无词可言;即使写了说了,所写所说的东西总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观念陈旧。这不仅仅在于学生自身的阅历不够,更主要的是在于他们读书读报太少。于漪也曾批评说:“现在读得极少,也很少动笔„„少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少写,哪来较好的表达能力?”阅读是吸收知识,而写作则是运用知识。学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吸取文化素养,积累写作材料。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文章,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摘录熟读精彩片段词句,以便用在自己的文章上,为文章增色添彩。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与激发,他们会感到自己所读的实在太少,知识实在太缺乏,就会主动地去增加阅读量,并在阅读时高度专注,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

当然,实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完成高质量的写作,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应该循序善诱、激发引导,逐渐让学生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

2、《语文课程标准》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4、《语文教学策略论》 曹明海 主编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5、《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海宁市长安镇盐仓学校

魏爱华

2005年9月28日

通信地址: 海宁市长安镇盐仓学校 魏爱华 邮编:31442 联系方式:*** 学校电话:0573---7971628

14.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十四

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雷庄小学吴忠芳

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势在必行的义务。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村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家长的重视力度也不够,学生的视野不宽、阅读面不广、阅读物不丰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老师的教育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关键词:提高农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在小学阶段养成这个习惯,将成为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主宰人的一生。那么,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感受谈一谈: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①、根据学生年龄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

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三国演义》、《西游记》、《童年》等世界名著,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其乐无穷。

②、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赤壁之战》,推荐阅读《三国演义》;读了《景阳冈》,推荐阅读《水浒传》,学习了《美猴王》,推荐阅读《西游记》;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①、读一读、演一演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队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②、读一读、讲一讲

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要经常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可以评出“故事大王”。

③、读一读、比一比

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④、读一读、想一想

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 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 了。

⑤、开展读书汇报会

利用班队会等课余时间,不定期地举办读书汇报会,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书、最喜欢的人物、情节、最感动的片段、读书的感受体会收获等。

3、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等,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阅读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①、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②、默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得多。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

③、精读,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我们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④、略读,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

⑤、浏览,浏览就是对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做一个大致的浏览,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

⑥、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劳苦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培根说过 “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

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

①、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②、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

③、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

④、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等。⑤、质疑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⑥、仿写式,学习所读材料的描写方法,仿写人、事、物、景等。

4、指导写阅读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15.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篇十五

一、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 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语文教学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够使课外阅读不再流于形式, 使学生读一本书就有一本书的收获。教师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电视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一些已经拍成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的书籍包括《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华成语故事》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关注读物推荐, 注重方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时, 要根据课文内容、作者简介、体裁、单元训练点和学生的学习动态等, 引进大量的补充材料, 让优美的文章浸润学生的心田, 陶冶学生的情操,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配合教材, 推荐读物。

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 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原貌、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理解课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 与文本相同题材或相同写作方法的文章,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帮助学生课内得法, 受益课外, 最终达到迁移阅读的目的。

2. 授之以渔, 指导方法。

(1) 精读。个别名篇、名段和自己喜欢的读物要细读, 反复读, 甚至熟读成诵。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和手到,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速读。速读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抓捕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使用标题速读法, 快速地浏览篇幅较长的文章, 把握文章大意;使用直入主题的提问法, 通过讨论交流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对以句子为单位的整篇文章, 则可以采用扫读法了解段落大意。 (3) 针对文体, 选择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则要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要明确事物的特点等。

3. 定期检查, 批阅成果。

教师为学生推荐合理的读物, 传授一定的阅读方法后, 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给予批阅。教师定期地批阅学生的阅读成果, 一方面能监督学生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长久地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并在正面的评价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展示美文, 加强巩固。

教师可以利用早读课来展示学生积累的美文片断, 包括文段、文句、诗词、格言警句和名人轶事等。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另一方面也能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积累, 为习作积累素材, 内化习作语言。

三、开展读书活动, 强化阅读效果

学生的阅读行为需要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 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 笔者开展了一些有趣的读书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的阅读信心和热情, 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1. 班级读书会。

每周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 既可以确定读书主题, 又可以广泛地自由交流。读书交流会的内容可以是推荐读物、推荐美文、谈读书收获、说读书方法和介绍新书信息等等。

2. 评定读书笔记。

通过评定读书笔记来评选最佳“读书卡”和“优秀小读者”等, 以此来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 完善和落实课外阅读的全面评估。

3. 举办各种读书竞赛。

读书竞赛包括主题知识大赛、古诗吟诵、美文诵读、格言比拼、对联攻关、读书手抄报、家庭读书论坛及评选学习型家庭等等。

总之, 教师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合理地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视野, 活跃学生的思维, 陶冶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成为快乐、幸福和健康的读书人。

16.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十六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交流的空间,可在学生、班级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从小在书香的校园环境中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乐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三、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1.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离开学生的阅读,思考只是一句空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优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课的讲读。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但确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体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

2.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对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必然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17.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研修总结 篇十七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加强课外研究,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下面就谈谈本人课题研究中一些做法。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校本课的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曹文轩的书,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不用再禁止,搞笑的漫画书也没再“现身”教室里了。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在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侦察报告”,仿写的内容自然仍以“环保”为主题;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自己的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

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18.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十八

一个人一生中要阅读大量的东西,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不仅要是每个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拼音扩大学生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按照教材编排体系,通过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阅读带课外阅读、以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实践等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步骤/方法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

每一册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中基本有三十二篇文章,根据教材的编排,可分为精读和略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逐渐学会怎样阅读。

精读就是要认真仔细地研读课文,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最常用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相应问题,然后综合为一个关键问题,接着运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并通过换词、想象、补白练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因而在指导阅读时,只需围绕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和精神。

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

据教材和学生的水平,指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1.训练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范读、领读、讲读、朗读、默读、背诵等。范读是给学生阅读做示范,激发学生的摹仿兴趣。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21.《画家和牧童》时,在大家评论戴嵩的画时,不同的人物在评论画时的语气和也是不一样的,商人大誓渲染,教书先生极力赞扬肯定,小牧童直言面对戴嵩则对待小牧童态度和蔼,诚恳的接受牧童的问题,我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通过教给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范文背诵习惯,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养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点、画、记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求解,逐渐养成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好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还可以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

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

在课后教师组织学生每周看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利用班级里的宣传墙报和远程教育网的班级主页展示学生们精彩的作品,从而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外阅读能力

《新课标、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规定小学第三阶段的阅读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要让学生根据其中的阅读形式自觉并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顺利完成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关键是要把好课中或课外的“牵引”关,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语言的“牵引”下,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外阅读世界,去感受更广阔的天空。

如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同学们通过诗歌了解了一些雷锋的事迹,可是我又说,你们知道吗?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们想知道他做的其他好事吗?你们可以去看看《雷锋的日记》,《雷锋的故事》或看《雷锋》电影,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学生听了这段极具启发引导性的语言,一定会产生一种“没吃饱”的感觉和“再探究”的欲望。

由于时空的距离,当今少年儿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等历史都比较陌生。课堂上教师有限的介绍也只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能达到“人同此心”的境界。不少教师在上完《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这类课文后,都觉得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达到预定的高度。课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说:“你知道多少生命、多少英魂,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被这茫茫

草地吞噬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又有多少感人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读啊!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这番激励性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学生会利用图书馆、历史文化博物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去寻找红军的足迹,更加真切地感受英烈忠魂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能更深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班会课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英雄事迹介绍会、英雄事迹网络图片展览等,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一系列的课外书阅读、信息资料的查阅、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后,在班级内开展阅读竞赛、阅读之星评选、读后感好作品评选展示,在学生的作品当中清晰可见学生们写作的进步、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绘画与文体巧妙和谐的结合。学生的自觉学习胜过教师的百般讲解。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巧妙语言,利用教学文本引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内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

三是运用多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19.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篇十九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主要采用了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每周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按作为学生的阅读课, 让学生自由阅读和讨论, 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 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 在阅读教学方面, 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爱上阅读, 变阅读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崇拜并尽力模仿榜样的时期。

教师应抓住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 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鼓励学生热爱书籍, 喜欢读书。学生的识别能力还比较差, 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我采用了不同年级有区别的推荐方法, 也就是向低年级的学生推荐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浅显易懂的内容, 这类书本有《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 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中高年级, 我则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并推荐内容深一些的书籍。

2. 教师是除家长以外学生最为信任的人, 有的时候甚至还能超过家长的力量。

古人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在教学中, 我非常注意这一点, 无论是在阅读课上还是课下, 我经常自读或者是和学生一起读书。这种阅读是一种“悦读”和自由读, 有时候是师生共读一本书, 有时候确实大家选择自己爱读的书自由读, 还有时候甚至就是大辩论。无论是何种形式, 流露出来的都是一种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 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 但是还不能对他们完全

放手, 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 教师需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授人以渔, 教学生读书

课内和课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内学得的方法在课外寻找合适的发展, 从而实现以课内带课外, 课外促课内的效果。可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非常多, 题材、体裁各异, 内容深浅不一, 再加上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差异, 如果教师不做好适当的指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有可能沦为只注重文章的故事情节, 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写的窘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注重对学生传授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而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 我给他们提出的要求主要是摘抄优美的词句;对中年级的学生, 我要求他们能够摘抄名人佳句、精彩片段等;对高年级的学生, 则提出较高的要求, 如表明文章摘抄的出处, 写出精彩的读后感等。

2. 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 通过活动满足学生表现欲, 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

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 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 由易而难, 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 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 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表现欲, 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 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3. 教师要肯定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 肯定他们的付出。

如果条件允许, 教师可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 但说起来容易, 平常做起来就难。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 小学生逆反心理强, 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三、寓教于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经成为共识。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 那就是一遍遍的死读不等于阅读, 那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和劳累, 丝毫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 教师应该巧妙安排, 寓教于活动中, 引导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1. 读写是关联在一起的, 学生的阅读量大了, 自然有写的欲望。

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就写文章, 而是采用了说的方式, 因为说也是创作的一种, 能说才能写下来, 所以我们班坚持每天课前进行听说训练, 形式很简单, 就是每天安排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讲演, 内容多样化, 可以是自己在阅读中摘抄出来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 也可以是自己的读后感, 可以播报当天的新闻, 也可以是对某一事件的精彩点评, 总之就是要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这样长期坚持下来, 学生的视野大大开阔了, 语感大大增强, 写文章意到随笔。

2. 我们班原来有一份手抄小报, 主要是班主任完成, 这既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 内容上又不见得得到学生的喜欢。

所以, 我对这份小报进行了改革, 办报的人由老师变成了学生, 内容由学生自己安排, 可以是国家大事, 也可以是校园发生的最新新闻或趣事, 题材上可以是环保方面的, 也可以是科学世界的, 形式上可以采用学生自己喜闻乐见的形式。总之, 就是完全放权给学生,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独立命题, 选择材料, 设计版面等。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掀起了良性竞争的热情。

3.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让这种热情持

之以恒, 我们还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一篇:农村高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下一篇:双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