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2024-08-27

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共6篇)

1.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篇一

高坝一中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自我鉴定

2013年12月25日

1、总体评价

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工作过硬;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较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怕吃苦,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凝聚力强;能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权利观、利益观。

领导班子秉承“育人为根本,质量求生存,安全为保障”的办学宗旨,坚持“低重心运行,高效率工作,多层次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理念,实施 “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的管理措施,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抓质量,求真务实抓管理,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一支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团结进取、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以及勤奋好学、感恩励志的学生团体已基本形成。

强化管理措施,实施条块纵横管理模式,实施包年级负责制,和部门管理制,领导督查制,将所有工作落到实处。每周召开一次校委会,汇报部门、包年级规划下周工作。通过暑期教师会,学校出台了对领导教师的要求文件:“领导三查三到”和“两严三禁止五项具体规定”;出台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规定“三严三管养成四种文明习惯”,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夯实工作责任,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使学校形成了尊师爱生、文明好学、团结进取良好氛围。

能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用各类活动教育人;开展了“尊师好学感恩励志,爱生乐教甘做人梯”的师生演讲赛,在师生中拉起了爱的纽带;开展“为社区服务,去特困家庭慰问、去敬老院献爱心,为爸妈洗脚”“收看山村最美孝心少年和最美教师影视”培养学生感恩孝心思想;开展“纪念九一八,捍卫钓鱼岛”爱国教育演讲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开展“宿舍文化大赛”教育学生爱校爱家的集体观念;开展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开展“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征文及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规范经费开支,积极实施校务公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育人环境,将将有限经费用在教育教学上,改善办学条件上,一年来偿还债务10余万,用于小型建设10余万,购置办公用品六万余元。能坚持抓常规检查,重视过程管理,教师素质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步入全县前列。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廉洁、务实、高效。

2、班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高效课堂还有待加强和创新。

(2)领导班子管理方法、管理水平都有待于历练和提升。

(3)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督查检查不力。

3、对班子和整体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在建设学习型班子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教研教改,创新高效课堂模式的力度。

(2)严格加强督查考核,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细化责任考核。给全体教师和多干事、干成事的人搭建发展平台,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责任制考核,深入实际,履行领导职责,不断历练学习,强化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2.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篇二

通用技术实验室葙面宜州市一中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宜州市一中, 是自治区绿色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全国教学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有雄伟的教学楼、实验楼、电教楼, 有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 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和电教多媒体功能厅, 有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所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6万册:宜州市一中现有在校学生4200多人, 专任救师185人, 其中高级教师71人, 21世纪园丁工程学员A类6人、B类15人, 市级学科带头人30人, 教育硕士20人, 自治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4人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为办学理念, 秉承“励志笃行”的校训, 营造“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的学风, 提倡“博学善导”的教风, 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近年来, 学校会考优秀率保持在30%以上, 连年被评为会考综合质量优秀学校。2005—2丨U3年, 考上本科9065人 (其中有丨137人考上一本分数线) , 本科上线率达到82%多人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同时, 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语文等学科的全国奥赛或联赛, 有上百人次获得了各级别的奖项;学生体育运动队和文艺队, 在各类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八十余年的风雨兼程, 八十余年的骄人成绩, 铸就了宜州市一中一路的辉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宜州市一中这艘航船正直挂云帆、乘万里长风, 破浪前进, 直济沧海体育馆田径场网络教室

3.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篇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教师对事业怀有忠心、对学校怀有热心、对学生怀有爱心、对家长怀有同心、对同事怀有诚心,高坝一中党支部发展性目标方案是:

1、争做“四种楷模”:

一是终身学习的楷模。读书修身,以身立教,做终身学习的带头人,自觉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想业务素质,不断吸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教育科学规律,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用广博的知识、科学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是职业道德的楷模。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关心学生,教学相长,在服务师生、服务学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先进文化的倡导、传播和实践者,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是遵纪守法的楷模。带头模范遵守《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教。坚决杜绝有偿家教,杜绝向学生乱收费,洁身自好,廉洁从教。

四是科研兴校的楷模。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探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教学研究水平较高,学科教学研究有新的突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成为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领头人,争做科研兴校先锋。

2、达到“三个提高”:

一是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新的提高;

二是教师的政治觉悟、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有新的提高;

三是学校为师生服务的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有新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创建市级文明校园、绿色文明学校。

4、发展纳新党员一名,培养积极分子2名。

5、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4.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篇四

本学年,我校在上级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以育人为本,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沿着期初制订的目标,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务实进取。这学期学校继续遵循“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在学校教学质量、教师管理、常规管理、班级管理上狠下功夫。一学期来,我们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天班,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现总结如下:

一、德育工作。

1、通过政治学习、法制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规范教书育人行为,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贯穿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3、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以校园礼仪为重点,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本学期继续开展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二、教学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实施新课程的组织领导和新课程设置管理。继续细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加强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为重点,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2、重视教学反思,提高教研水平。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校本教研最普通的形式,按教学进程,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教学前,反思教材、学生、教法三大教学要素,使教学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教学中,要求及时、自觉地对师生的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通过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重视学情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学校分单元、期中、期末对学生开展学情调查,对学情情况分类进行归纳,及时反馈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对学困生和留守学生的调查,从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素质多方面进行研究,准确地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这样,“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4、抓好单元测验和课外辅导,重视培优和转差工作。本学期,我们努力做好作业设计和批改,做好单元测试工作,一手抓差生转化,一手抓优生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校园安全。

1、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班主任从学生进校、出操、课间、离校、纪律、卫生等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班级检查,使学校呈现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举止言行规范文明的大好局面。

2、以贯彻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由于德育工作抓得扎实有力,学风、班风、校风明显好转,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真真正正成为班级小主人,学校的小主人。

3.利用班会、晨会,强化安全卫生教育和管理。

本学期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治理校园环境卫生效果比较显著,校容校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干净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4、努力做好预防手、足、口病,按要求天天上报学生的出勤情况。本学期学校没有发生安全事件。

五、不足之处

1、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和吸收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在计划、安排工作时还要注意多思考、多商量,以便更周到、更细致、更完美。

3、要进一步实施好教研工作,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落实检查和考核。

4、结合学校实际,加强课题研究,求真务实。

5、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切实转变师生教学观念。

红沿小学

2014年1月10日

高坝镇红沿小学工作总结

5.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篇五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 建校于1931年。学校环境幽雅, 名师荟萃,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多年来, 学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以传统的德育文化激励人

一所学校尤其是有着较长历史的文化名校, 在其自身的发展中, 必然有其文化的底蕴。一代一代的师生, 在各个历史时代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本身就为学校增添了一笔无形的但影响深远的文化果实。这些文化积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重庆一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是重庆市爱国学生运动的一面旗帜。为了民族的解放, 学校的一批批热血青年, 奔赴抗日第一线, 用他们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为了反饥饿、反内战、争民主、争自由, 学校的校长、进步教师、青年学生几十人曾身陷囹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 学校七名中共党员教师和青年学生血洒歌乐山下, 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 铸就了“四·二一爱国主义精神”, 即崇高理想、敢于斗争、团结战斗、艰苦奋斗、勤奋学习、严守纪律。每年的4月21日被定为重庆一中的校庆日, 校内建有纪念碑, 永远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最好题材。今天, 学校的师生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追求的足迹也将成为学校文化的时代内容, 不断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人

重庆一中从教育实践中提出“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的办学思想, 并逐步形成为指导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理论体系。这一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教职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 指引着重庆一中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梦想,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 并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

作为一所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文化传统的中华名校, 重庆一中将这些传统精神凝炼为“明礼崇德、求知求真”的校训, “爱国爱校、尊师爱生、朴实勤奋、改革创新”的校风, “崇德、博学、严谨、敬业”的教风, “励志、笃学、乐群、力行”的学风。在先进的文化理念的引领下,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厚重而坚实的根基。

三、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重庆一中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每栋教学楼前都有宣传橱窗, 有学校宣传、德育宣传、卫生宣传、学生活动、安全教育、精品书目推荐、经典文章阅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做到定期更新。

学校每学期都要在各年级举办寝室文化设计大赛、班级文化设计大赛、班级板报设计大赛、班级班徽设计大赛等等活动, 使校园文化延伸到每个教室、每个寝室。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栏目, 有学生留言板和论坛, 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 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达到“校园处处有文化”的要求。

学校狠抓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一方面加强对环卫人员的管理, 定期打扫, 全天保洁;另一方面组织师生参加义务劳动, 学生每日早晚各两次做清洁, 保证教室、宿舍干净、整洁。学校专门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的内务整理训练, 学生宿舍内务整理规范有序。学校统一规划车辆停放地点, 校园内无乱停、乱放、乱扔现象。学校为鼓励师生员工增强建设美好校园的积极性, 开展了“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评比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学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师生,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丰富师生精神世界, 增强师生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道德规范, 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努力培育“四有”教职工队伍。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 坚持升旗和值周制度, 利用宣传栏、文明监督岗、主题班会、校园网等方式, 唱响时代主旋律, 培养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 开展了新团员入团仪式等内容;组织师生向贫困地区、“5·12地震汶川灾区”、“4·20四川芦山灾区”捐款、捐物, 大力提倡好人好事、互帮互助。学校加强对师生进行爱护环境、讲究清洁卫生的教育, 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建立健全了环保制度, 经常组织师生搞好学校的绿化和清洁卫生, 确保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寓教于乐, 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认真开展“文明年级”、“巾帼文明岗”、“五好家庭”、“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的创建活动, 促进学校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四、以人文的管理文化凝炼人

学校管理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是学校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果。具体包括对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认识, 教职工个体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制度的激活, 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部门群体的制度、常规的教学管理、宣传、外事工作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教师教育管理制度等文化建设。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 建设人本化和文化性的管理制度体系。重庆一中在长期的发展中, 已经形成了适合学校特色的相对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评价制度、高效率的组织 (机构) 体系, 实现了对学校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在学校管理制度上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更加凸现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本化和文化性。

其二, 体现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的管理文化。在学校管理中, 重庆一中重视人的发展能动性, 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性, 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注重细节, 注重人的情感体验是中心内容。

其三, 营造创新与活力的管理氛围。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而且是各个社会组织富有竞争力的活的源泉。学校管理应该也能够在创新性的思路下展开各项工作。学校管理不仅应当而且必然朝着持续的、系列的、全员的创新方向发展。

其四, 形成开放与民主的管理特色。因为学校自身的特点, 必将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学校应当引导员工在追求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过程中共同形成一种充满创新活力的多元氛围。

一流的学校需要科学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需要卓越的制度和方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校园的管理理念, 让管理富于人文精神。要使教师满意自己的工作, 发挥自己的才智, 就要在情境上开创人文管理的模式:即强化文化意识, 创设有着文化特色的校园氛围——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育、教学、教研氛围。制度文化和管理水平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保障。

五、以缤纷的课程文化塑造人

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 最终指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什么是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学校课程文化, 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 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现代学校课程文化, 集中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相结台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 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展示其主要内涵及特点。

重庆一中实施了以“仁爱与情感”、“和谐与包容”、“价值与信念”为标志的现代课程内容文化。课程文化以其特有的视角体现了基础教育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借助于学科课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 把刻在学科知识技能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加以挖掘和提升。

学校以理解、体验、参与、合作等为标志的课程实施文化。课程实施文化, 是作为过程的对象化活动领域。基于“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一基本思路, 现代课程实践的状态应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观念。通过自主选择性参与, 通过平等民主的参与式交流,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

重庆一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开设了活动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选修课程152门, 并对潜在课程进行了深层次开发。同时,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分层教学”等方式, 使教学组织更加灵活、高效, 体现了国际化教育的要求。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 重庆一中还将从上述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努力, 从文化的高度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和思考, 将课程文化作为重庆一中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六、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发展人

重庆一中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月开展文艺汇演和书画展, 三月的春游, 四月的运动会, 五月的歌咏比赛, 六月的艺术生展演, 七月的社会实践, 九月的军训, 十月的壁报展览, 十一月的百日长跑, 十二月的科技活动月、艺术节。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开展活动。在元旦、“五四”、“七一”、“国庆”、“一二·九”、“教师节”、“一一·二七”等重大节日前后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的“科技四小活动”被教育部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四种课外研究性活动模式之一。2001年学校舞蹈团《山野小曲》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群众艺术最高奖“群星奖”中获金奖;2004年《竹韵》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分获“群星奖”金奖和一等奖;2007年《春蚕》获全国第二届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创作奖”, 并成为CCTV杯舞蹈大赛自2000年举办四届以来唯一一支入选央视决赛的重庆代表队;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 学校舞蹈团代表重庆市参演的节目《烛光》荣获一等奖。这是学校舞蹈连续三次荣获一等奖。在文化部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五届全国群众艺术节上, 《烛光》再次荣获“群星奖”金奖, 这是学校连续四届获得该项奖。

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以相同或相似的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 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庆一中注重学生社团建设, 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效, 活跃校园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 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的探索中, 从学生需要出发, 倡导学生自发成立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社团组织, 把兴趣转化为动力,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让社团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建立了68个学生社团:鲁迅文学社、话剧团、舞蹈团、民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曲艺团、通讯社、书画社、摄影协会、书友会、航空协会、航海协会、车模协会、小科学家协会、无线电测向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排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健美协会、棋牌协会……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充分发挥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开展共建活动, 与渝碚路派出所签定了警民共建协议, 与渝碚路社区签定了共建文明社区协议, 与沙区五云山寨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共建学生军训基地, 与重庆师大共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 与重庆大学、重庆市科技馆共建科技教育基地, 与重庆市未成年人犯管教所共建法制教育基地, 并与共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 密切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还举办了家长学校, 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育人网络。

七、以优秀的班级文化丰富人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 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重庆一中非常重视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 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 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 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学校把“拥有青春, 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 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 美好回忆每一刻”、“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等理念灌输给学生, 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学校注重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 如军训、运动会、艺术节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 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在军训过程中,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 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 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 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八、以伟大的中国梦为载体培育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 结合学校实际, 重庆一中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搞好“十个结合”, 种下“我的中国梦”。今年伊始, 学校利用各种教育时机进行宣传动员, 制定“十个结合”计划:一是与开学教育相结合, 全体班主任给学生讲授了“一中人·中国梦”开学第一课;二是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利用学校橱窗、展板、班级黑板报等宣传中国梦;三是与纪念教育相结合, 组织新团员在校园烈士墓前进行“我的中国梦”宣誓, 结合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4周年等节日做好纪念活动;四是与表彰教育相结合, 在校庆期间举行以“榜样”命名的德育表彰活动, 评选“重庆一中十大感动人物”、“孝行之星”等, 通过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五是与读书教育相结合,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师生读书节活动;六是与谈心教育相结合, 组织各年级、各层次学生的座谈会、讨论会, 畅谈中国梦;七是与现代手段教育相结合, 利用“重庆一中手机报”, 把“我的中国梦”的思想和新的动态及时传达给全体师生及各位家长;八是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组织学生观看励志电影, 在升旗仪式上围绕“我的中国梦”进行国旗下的讲话, 学校广播站播放“中国梦”专题节目;九是与社团活动教育相结合, 摄影社团开展“我的中国梦”微电影制作比赛, 文学社在社刊上刊登“中国梦”有关征文, 志愿者协会组织同学进行学雷锋活动;十是与课程教育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科知识和中国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抓好“六项比赛”, 放飞“我的中国梦”。组织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美术、音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开展演讲比赛, 评选出重庆一中100名演讲明星。学校还将开展主题为“我的中国梦”的歌唱祖国合唱大赛、文明礼仪展示大赛、班级文化风采大赛、主题班会设计大赛、创新科技作品大赛, 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放飞梦想。

坚持“两个三结合”, 践行“我的中国梦”。一是学校与社区、单位、家庭三者相结合, 二是学生实践与学农、学军、学工三者相结合。结合“中国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校“学生综合实践基地”里开设了茶艺、陶艺、缝纫、烹饪、汽车驾驶等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走入军营与解放军同住同训;走入五云山寨基地体验农活;组织学生在假日走向工厂、走入农村、走进社区。让学生亲身体会基层劳动者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憧憬, 深刻感悟由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培育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建好“两个核心团队”, 夯实“我的中国梦”。一是学生自己组建的已有20余年历史的党建社团, 以“心系祖国, 建设祖国”为主旨, 开展题为“永远跟党走, 实现中国梦”活动, 通过绘画、书法、知识竞答等形式反映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热情和期待。党建社团还将组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学习、宣讲、实践等活动。二是由校外的专家、校内的骨干老师组成的教师党课课程团队, 开设《怎样写入党申请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史》、《信仰》、《四·二一学运在重庆一中》、《我的中国梦》等专题报告讲座。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 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通过教育, 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正能量, 引导广大学生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 强化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积极投身实践, 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多年来, 重庆一中不断深化创建活动, 优化创建机制, 把校园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的创建工作落实到政治思想、教书育人、学校管理、环境建设等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受到了全社会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在全市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特色教学示范中学”、“全国示范性中学”、“中国百强中学”、“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培养体育人才试点学校”、“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首批中小学优秀文化传承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学校”、“清华大学艺术教育基地”、“北京2008奥运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服务总队先进集体”、“重庆市精神文明活动先进集体”、“重庆市十佳园林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重庆市校风示范学校”、“重庆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校”、“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教育管理先进集体”、“重庆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重庆市督导先进集体”、“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巾帼文明岗”、“重庆市共青团工作联系学校”、“重庆市教委直属中小学督导评估一等奖”、“城市学校支持农村教育‘百校牵手’工程学校”等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是学校自身长期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另一所学校的主要标志, 也是学校区别于其他行业特点的显著标识, 更是现代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仅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 而且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 其影响是全面深刻和持久的。

6.高坝一中学校简介新 篇六

———伏金祥

记者: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与保证, 新颖、独到的课改理念对学校课改工作的定位、实施和提升同样有着重要的支撑和指导作用, 天水一中为什么把“提高教育觉悟, 走向教育自觉”作为推进新课改的理念?

伏金祥:新课改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 把“提高教育觉悟, 走向教育自觉”作为推进新课改的理念,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教师将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提升到自觉的高度和水平, 以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自觉的言行去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真挚朋友。

记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多元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请你谈一谈你校课程建设的做法和体会。

伏金祥:我校根据国家与甘肃省高中课程的实施方案, 首先制订了《天水市一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天水市一中新课程实验学分配置方案》《天水市一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开齐、开足课程;其次, 根据天水地域及学校实际, 我们整合了各种课程资源, 按照科学、人文、身心健康、学习与生活技能四大门类, 开设了创新课程、国学经典诵读、心理、日语、学法指导、学会生活、天水历史文化、天水地理、地方传统体育等25门校本课程, 初步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第三, 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选修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 我校设置了相关管理运行机构,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及时制订了学生选课办法, 加强对学生选课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我们的体会是, 课程的多样化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课程门类, 而是要求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及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 这是事关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与核心问题, 每一所学校都必须优先解决。

记者:新课改的实施必须依靠一支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天水一中实施新课改筹划早、动手早, 请问学校促进教师成长的工作有何特点?

伏金祥:新课改给教育工作者赋予了新的使命, 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新课改的关键。我们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学校把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当作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把廉洁从教作为师德建设的严格要求, 把对学生的关爱作为铸就高尚师魂的具体行动, 让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 我们还制订完善了《天水一中教师礼仪要求》《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 严肃查处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了人人争做“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的良好风尚。学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教育频道及《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

二是通过各类培训交流提升教育理念。2007年暑假, 我校在全省率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教育部课程中心组织的“新思考网”新课程培训, 近两年又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我省新课程远程培训和学科骨干教材培训;2011年, 学校邀请陕西师范大学知名专家来校举办“名师成长”论坛等研讨活动;学校每年派出近百名教师去上海、江苏、山东等教育发达省市的名校考察学习。与此同时, 我校还与本地和周边地区几十所兄弟学校举行了多次交流研讨活动。通过这些学习、培训、交流, 为实施新课改夯实了思想基础。

三是深化校本教研, 构建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学校制订了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发展规划, 扎实开展“名师工程”、“传帮带”活动, 并以“模块教学设计”为重点, 以“课例研讨”为载体, 以“同课异构”、“磨课”、“约课”、“点课”、“赛课”、“评课”等为方式,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 学校先后有30多位教师获得省、市优质课一等奖, 在全省“高中校长论坛———同课异构”活动中我校教师也受到了专家的好评。

四是认真组织课题研究, 加强专业引领。我校以承担的教育部“特色校”课题和一批省级课题为引领, 推动全校教师参与校本研究, 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去年底, 我校将全国25所知名高中教学经验的学习研究作为校级课题, 分门别类, 落实到人, 研究总结名校经验, 使一大批教师了解了高中课改的方向和水平, 掌握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案例。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 更加注重教与学的过程, 教师也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态度及方法的培养。

记者:教学活动是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环节, 你校在创新教学方式、丰富高效课堂的内涵方面有哪些明显的推进?

伏金祥:学校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 既是课改的重点, 也是难点,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

一是追求有效教学。教师按照“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中“抓过程, 促结果”、“重计划, 重落实”。我们特别强调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法, 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全面落实“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反思交流”的学习五环节。学校还从这五个方面制订了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 初步形成了“先预习、后听课, 先整理、后练习, 常反思”的学习模式, 有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是落实模块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以模块为学习单位的。按照学校提出的“基于课标”的教学要求, 每位教师精心进行“模块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课时设计”, 特别重视在每一学段的第一节课向学生明确该模块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作业要求和评价办法, 指导学生制订模块学习计划, 适时自我检测学习状况, 学校每学期还举办模块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汇集教学智慧, 分享教学资源。

三是倡导合作式学习。我校各班级组成了基于自主、合作、交流的4~6人学习小组, 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交流反思式教学, 使课堂充满魅力和激情, 成为师生共学、共享、共进的舞台;课外的教师辅导和学生讨论交流充实丰富,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学习热情。

学校开设了心理课, 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两位专职心理教师热情进行心理咨询, 深受家长及学生的好评。

四是“精细化”管理渗透整个教学过程。“精细化”既是一种意识、态度, 又是一种理念、文化。我们注重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落实到每一节课, 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尽可能把教学工作做细、做精。

记者:新课改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请问你校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伏金祥: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生长点, 其育人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但要实施好, 难度很大, 涉及到转变教育观念和创新机制等方面。我们的态度是积极实施, 大胆探索, 逐步完善。

一是把着力点落到过程体验上。学校组织了军训、设计与美化校园、“我爱我家”、“我的校园我当家”、“走进福利院”、“感知农村”、远足拉练、登山比赛、“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等系列活动;文学社、话剧社、广播站、集邮社、星河合唱团等学生社团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 使学生了解社会, 学会奉献, 感受青春的美好。

我校无线电测向与定向越野活动开展历史长、参与学生多, 多次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大赛, 荣获多项冠军。2012年我校4名同学入选无线电测向国家集训队, 他们将参加2012年在塞尔维亚举行的无线电测向世界锦标赛。

二是切实做好系统设计与组织。学校制订了研究性学习等实施方案, 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开展了社会调查类和项目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中, 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自己参与设计、自己组织实施、自我评价, 通过观察、调查、制作、参与生产活动等, 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作为学生创造、反思和感悟的过程。

三是采取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参加活动时间的多少、组织的过程、设计方法、态度、表现等, 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2012年5月, 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推进会将在我校举行, 这将极大地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

记者: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气、神, 是学校的灵魂, 更是学校的品位, 请问天水一中在实施新课程中是怎样重构学校文化的?

伏金祥:长期以来, 我校秉承“苦志以求立, 广学以求通”的校训精神, 形成了“勤学、好问、善思、进取”的学风和“严格、认真、求实、创新”的教风传统, 构建了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

这次新课改成为打造学校文化的“新引擎”, 基于“提高教育觉悟, 走向教育自觉”的理想, 我校提出了“立足现实, 继承传统, 引领未来”的学校文化建设原则,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办学理念, 着力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 “执中守正、趋真向善”的高贵品格, 引导教师养成“爱岗、爱生、爱校、心正、身正、术正、思善、言善、行善”的师风, 建立“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养成“讲责任、讲奉献, 充满浩然正气”的学校风气。

新课程多样化、选择性的价值取向及教育向生活的回归, 将使学校更加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 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生命体验将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积极推动教育民主化,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共创、共享、开放、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 鼓励教师做阳光型教师, 构建阳光型课堂, 用智慧提升课堂的“幸福指数”, 用尊重提升课堂的“幸福指数”, 用关爱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指数”。这些在激发师生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记者:评价是检测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幸福成长的重要手段, 同时对提升新课改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请问你校是如何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评价体系的?

伏金祥: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是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个难点。我校对教师的评价重视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 尝试多主体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 , 强化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调控、反思、发展等多重功能, 较好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评价则注重建立发展性、全面性的学习评价机制, 及时制订了《天水市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 2011年, 学校在继续推行优化学习过程“五环节”的基础上, 结合我校承担的“十一五”省级重点课题“高中学分制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提出了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反思交流”五个方面界定模块修习过程的学分认定办法, 在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研究。学校正在建立一套以“学生成长记录”为基础, 以自评、组评、班评为主和教师评、家长评为辅的多主体、互动评价为主要特点的过程性、发展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记者: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请谈一下你校今后将如何推进新课改?

伏金祥:一是加强制度建设, 促进新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提高学校建设和管理新课程的能力, 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制度, 探索并建立符合我校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相关制度, 细化相关实施细则, 并做好实施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全体教师对新课程必修与选修教材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 今年力争完成我校各学科课程整合方案;要继续通过“课堂观察”、“同课异构”等方式, 推行基于教学现场的教研模式, 通过“教学现场”的研究, 继续探索“教学合作团队”的成长模式, 另外加强交流研讨, 总结成功经验, 就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形成天水一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工作机制。

三是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机制, 引领学生自觉发展。为了保障新课程按照既定目标持续发展, 我们将推进评价机制改革, 拓宽评价主体, 把他评、自评和互评结合起来, 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改革评价方法, 把学业考试与学习过程考核、成长记录结合起来, 综合评价学生的素质, 引导学生的自觉学习, 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心底的火种焕发生命的光辉。

上一篇:小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优秀作文下一篇:节约用电用水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