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为话题作文

2025-01-17

和谐为话题作文(13篇)

1.和谐为话题作文 篇一

太阳公公懒洋洋地打着哈欠来上班了,蔚蓝的天空中多了几片白色的“棉花糖”。我们在乡下的水池里嬉戏着,这一切平静而又美好。突然鸭老大(鸭妈妈)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小家伙们请安静!我要说一件事情,大家请安静!”我们不敢违抗,瞬间安静了下来。鸭老大清清嗓子不紧不慢地说:“孩子们,我们已经在乡下生活了好一段时间,不如我带你们去大城市里探险吧?”大城市探险?探险?我们怔了一会儿,个个都欢呼道:“好耶!好耶!”在鸭老大的带领下,我们鸭子大军向着大城市进军啦!

当我们来到这个大城市的时候,不禁看呆了,大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喇叭声震耳欲聋。这城市的生活可比我们那宁静的乡下吵多了。我左顾右盼,看到人们正用一种饶有兴趣的眼光打量着我们鸭子大军,我也时不时地给他们“传送”着友好的眼神。赶路的人们不时地停下来看着我们这群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能在想:“这群小鸭子还挺好玩的,是从乡下来的吧!”

这时,鸭老大猛地停了下来,害得我们差点儿扑倒在她的身上,可我们谁也不敢埋怨,谁叫它是“鸭老大”呢!我们大哥连忙问鸭老大怎么了?鸭老大说:“前面有一个动物游乐场,我们如果要去玩的话就要过马路”。“什么?”鸭老大的话让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这儿车这么多,我们怎么过去呢?”“就是,就是,早知道就不来了!”“可不过马路怎么能叫探险呢?”唉呀,急死了,咋办呀……?“都别吵了,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了。”鸭老大都快喊破喉咙了。鸭老大走在最前面,我们后面的小鸭子左看看,右看看,生怕有车会撞倒我们,可鸭老大却一副神态自若的表情,大摇大摆地走着,开车的人们都停住了车,驻足观看,为我们鸭大军让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我心里充满了温暖,心想:“我还以为这里的人个个都很高傲,不肯给我们让路呢!没想到他们的心也很善良!”

空气凝固了,时间仿佛也停住了脚步,仿佛我们是大总统一样,都在给我们让路。此时的情景多么像一幅人与鸭和谐共处的图画呀!人们心想:“多么可爱的鸭子啊!看到它们我们怎么能不让路呢!”

是啊!如果世界上处处充满这种和谐的情感,那该多好呀!

2.和谐为话题作文 篇二

所谓大学生弱势群体, 主要是指那些在经济上较为贫困或者在学业上落后, 在生活中散漫, 在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或缺陷, 在大学生群体中地位相对偏低的大学生集合体。据统计, 我国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高达35%左右, 而且呈上升和复杂的趋势。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办学规模的空前扩大, 大学生进校门槛的大大降低, 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 加上网络的高度发展,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 学习、经济、就业、情感、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压力明显增大。大学生特殊群体大部分具有某些相近的心理和个性倾向, 主要表现为多疑、敏感、自卑感强、性格孤僻, 对事物的认识有偏激, 对群体活动不感兴趣等等, 他们承受压力能力差, 易形成思想包袱, 从而导致他们行动上的与众不同, 地位相对偏低, 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主要类型有:人际交往不良群体、大学生吸毒群体、恋爱同居群体、经济困难群体、网络痴迷群体、心理障碍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大学生群体等。

二、大学生弱势群体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

和谐校园是靠生活和学习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共同创造的,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偏激了任何一方面都将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创建。云南的马加爵事件虽是极个别现象, 但影响较坏。全国各地高校频繁出现的大学生意外死亡事件, 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缺陷和漏洞。

大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不同程度的虚荣心, 家庭困难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和开放多元的校园里。部分学生始终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负担, 自卑心理占据着求学的历程, 这对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恋爱同居群体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大学生吸毒群体是高校新的弱势群体, 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事实上其危害是很大的, 吸毒者更接近死亡, 诱发盗窃、抢劫、卖淫等犯罪。网络痴迷群体往往表现为性格内向、较寂寞、自我控制能力差、情商较低, 这部分大学生不仅对自身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还严重影响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安定。据调查, 在大学生不及格的人群中有70%左右的是网络痴迷群体。人际关系不良群体极易引发心理疾病, 而心理存在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的大学生, 集中表现为不适应大学生活, 有焦虑、厌学、抑郁、社会恐惧、特别想象、失眠等现象, 高校中由心理疾病引发的恶性事件所占的比例已超过六成。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成长, 同时还影响着周围人群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当前面临着一个不可逾越、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那就是一个庞大的大学生弱势群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 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而努力奋斗。

(一) 采取多种途径, 建立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档案

要想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 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者必须采取多种形式, 摸清学生底细, 建立健全弱势群体档案。在新生报到时, 密切注意学生交纳学杂费情况, 对交纳学杂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逐一登记, 与这部分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沟通, 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第一手重要资料;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异常行为学生, 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力争对他们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以确保所建档案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平时工作中, 要及时调整大学生弱势群体档案, 以确保所建档案的时效性。

(二)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形成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合力

1.要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当前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加复杂多样,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提高敏思明辨的能力,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 成为学生所钦佩、所信赖的人生挚友, 只有这样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管理才会得心应手。

2.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功能, 建立健全大学生弱势群体导师制。首先, 选好导师。导师应选那些思想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老师担任, 其次根据“弱势群体”的特殊状况与特点进行选配, 一个导师帮扶2~3名这样的特殊学生, 结成对子, 建立联系对象, 明确导师的任务和内容, 定期对教育成果进行交流, 以探索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工作方法和思路。

3.开发利用大学生弱势群体本身的教育资源,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 因为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 说服力最强, 最生动形象, 倾向性鲜明, 极富感染力, 易于为广大学生接受的人, 通过弱势群体先进典型教育弱势群体效果极好。

4.充分利用学生组织, 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监管, 这对做好这部分人群的工作非常重要。在平时工作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宿舍自律会等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给他们明确任务。在学生宿舍中可以全面实行党员责任岗制, 成立学生党支部, 每一位学生党员负责一个或几个不等的宿舍, 学生党员不仅要负责相应宿舍的卫生, 学生的迟归、不归等现象的监督和管理, 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密切注意所负责宿舍中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上报, 及时跟踪教育, 避免了许多突发事件, 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 针对不同大学生弱势群体, 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对心理障碍群体, 多途径疏导。

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科学的世界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有了科学的世界观, 大学生就能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诊治。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 为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方便和保障。三是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正视自己、走出自我、融入人群, 这样就会得到理解和信任。四是心理治疗,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而言的, 当大学生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时, 必须把他们送至相关医疗机构, 以便患者及时医治, 早日康复, 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对经济困难群体, 多渠道资助。

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家、政府、社会、学校设立学生特困生奖学金。二是采取定期补助和临时补助相结合的办法, 区别情况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三是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积极为学生提供服务。四是建立完善勤工俭学制度, 建立劳务型勤工俭学基地。五是开展捐助活动, 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教师、学生与特困生自愿结队定向帮扶活动。

3.对网络痴迷群体, 多措施预防。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的整治力度。二是积极开发校园网络资源, 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校园网上来, 利于有效控制。三是绝大部分网络痴迷群体存在心理问题, 对他们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四是加大对网络痴迷群体的家庭教育, 教育家长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放假期间。五是利用学生干部对学生迟归、不归现象的检查, 堵漏网络痴迷群体上通宵网。六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充分调动网络痴迷群体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网络知识的优势, 提供大量的机会, 把他们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可控制的范围内实施教育。

4.对恋爱同居群体, 多层面引导。

一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正确认识什么叫爱情?采取主题班会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引发学生思考, 明辨是非。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是加强女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应适当加强针对女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及爱情权利和义务教育, 使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保持三自:自尊、自重、自爱。三是开展切实有效的性教育, 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给予学生“性心理”及“性生理”方面的知识。

5.对学习困难群体, 多方位帮助。

一是利用新生入学教育, 加强对新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教育, 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授课方式, 开展新老生学习交流会,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中自学的重要性, 改变过去的中学学习方法。二是在思想上, 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 正确引导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6.要进一步做好人际关系不良学生群体的疏导工作。

首先, 要调整它们认知偏颇, 改善认知模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判断标准, 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其次, 要充分分析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剖析他们的性格缺陷, 帮助他们确立较高的人格目标, 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注意学习和吸取别人性格上的优良品质, 从而使性格不断完善。三是, 要训练他们的交往能力, 弥补交往能力缺陷, 要创造条件, 开展各种有针对性活动, 教会他们细心观察身边同学言行, 分析其优缺点, 尽可能与性格开朗、热情活泼的同学多交往, 教会他们有意识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在实践中增强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这不仅需要学校努力, 同时也要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当然大学生弱势特殊群体本身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奋发向上, 不断充实自己, 主动去适应社会, 做生活的强者。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不能忽视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 没有他们的稳定, 就没有高校的稳定, 没有了稳定就谈不上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孔德根.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J].林区教学, 2007, (3) .

[2]常炜.关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N].中国教育报, 2005-03-22 (5) .

[3]张国忠.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应注重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指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5) .

[4]吴远, 缪志红, 施春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3.为和谐,制定“性计划” 篇三

这一来,两个人干脆停止了性生活,但又都盼子心切。

正在考虑是不是采用人工授精的时候,很偶然地知道了“性生活计划”的一些内容。在专家指导下试行半年后,丈夫的阳痿和早泄都基本解决了,妻子也受了孕。从此性生活一直和谐美满。

另一对夫妻赵江和李霞,他们结婚10余年,性生活一直正常。但近一年多来,李霞“下海”经商,对性生活的兴趣日益下降,不但次数减少,而且过起来非常勉强。赵江屡有怨言,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好。结果他误入歧途去嫖娼,被抓获后弄得身败名裂。妻子虽然最终原谅了丈夫,但她对性生活更加没有兴趣。最后,还是在专家指导下采用“性生活计划”。才使性生活恢复正常。

“性生活计划”共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止期。即完全停止任何性活动,连手淫也停止,同时避免观看一切带有性刺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录像等。中止期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原有的、习以为常的性生活模式及其节奏,为重新建立有计划的性生活做好身心准备。

中止期并不等于完全禁欲,因为此期内完全可能有性欲唤起、性梦和性幻想等活动。当事人第一不要误以为这就是破坏了中止期,不要忧心忡忡;第二不要人为地去压制自己的性欲望,更不要瞎练什么气功,绝对禁止服用任何药物来“禁欲”。

正确的方法是,在中止期开始之前就选好一两项自己最喜爱的活动,大到工作和事业,小到打牌和家务,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真心喜欢并且容易实现的。然后在中止期内积极地、更多地投入这项活动,以此来分散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客观上促成性生活的中止。

中止期一般需要5~8次性生活间隔那么长时间,如果平时每周过一次性生活,那么就需要中止一个半月左右。以此类推,最短不少于20天,最长不超过2个月。在此期间内,夫妻可以分床而眠,但不可分室而居。双方都要明白现在是中止期,但不必过多谈及。

第二个阶段是自我体验期。它的主要目标是客观地认清自己的性能力如何,性期望是什么,以及充分体验自己身心两方面的性要求。它是建立自信与自知的过程,是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做准备。男性的自我体验方法主要有4种:

(1)记录自己清晨醒来时,阴茎自发勃起的次数、持续时间和每次间隔的时间。

(2)仔细观察阴茎勃起的角度、力度、充血度和律动情况。

(3)回忆自己性梦和性幻想的内容、频率以及刺激程度。

(4)自我测定阴茎和龟头的敏感度以及内心体验的强度。

女性自我体验的方法大致相同,只是改为阴蒂、阴道和前庭大腺分泌物,而且不仅局限于清晨,应该随时出现随时注意。

4.以和谐为话题作文 篇四

毕竟人民的生活感受受到执政者的重视,这是社会进步的反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有关调查显示,有钱人不幸福,没钱人更不幸福,感觉最幸福的是社会中层,即小康群体。其中,最具幸福感的是小城镇居民,其次是一部分农民,大城市居民幸福感最差。这说明人的期望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满足感。而对未来的憧憬也可能强化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调查显示年轻人幸福感最强的原因。而国外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公众幸福感会稳中有降,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视野的开阔,将导致人们的需求更加提高,更加多元,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为苛刻。不论经济富裕程度如何,社会的失衡、心态的失衡,都将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同样的生活条件时过境迁往往并不能再满足人们的要求。但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感较高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感到幸福。其次,幸福感是写在人们脸上的,而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或数字统计里。

反映改革目标实现程度的“指示器”、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晴雨表”、检测社会良性运转的“预警器”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幸福指数已经开始进入各级决策者的视野,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政策目标。

5.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我与田田是从小玩到大朋友,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发生分歧,闹得大家不欢而散。事后我们都有些后悔,但是主动与对方打招呼谁也不愿意干,害得我们两个好友如同路人,让我感觉很无奈。我们之间说话少了,冷言冷语却多了起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一件小事而产生不和谐音符所害。我鼓起勇气,主动找他谈话,他也热情待我,我们之间关系越来越亲密。可见,和谐在这世界上是多么重要啊!

和谐,多么美妙音符。假如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天空将不再湛蓝,湖水将不再翠绿;没有和谐,两国就会发生战争;没有和谐,邻里关系就会越来越差;没有和谐,公司生意就会清淡;没有和谐,就不会有如此美好今天。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好友,他们共同编创《资本论》享誉全球,假如他们不能和谐相处,荣辱与共,在困难时不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两人还能在一起编写出这本巨着吗?在马克思困难时候,恩格斯总是向他提供援助,资助马克思二十多年。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可见和谐是成功必不可少因素。

假如他们不能和谐相处,同舟共济,会有我们中国现在繁荣昌盛吗?假如他们不能和谐共处话,说不定我们正受日本侵略者统治。

6.以和谐为话题作文550字 篇六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提倡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可是就有一些人,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了几道血的痕迹。在那次的昆明暴力事件中,几名手持利刃的歹徒,闯进昆明火车站,见人就砍,就连老人和小孩也不放过,瞬间,广场就成了血的海洋。近三十人丧生在这场恐怖袭击中,可还是让几个歹徒逃离了犯罪的现场。我们每个人只能默默祈祷,让这种悲剧不再发生在我们的祖国。

在我的家乡——奉化,虽然并不富裕,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其乐融融的。每当夜幕降临,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会把工作放在一旁,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出来散步、休闲,每个人都有自由说话的权利,都有尽情大笑的机会。也有推着购物车来到超市,快乐地挑选着自己认为实惠又实用的生活用品。滕头生态村可以说是我们奉化最有名、最美丽、最和谐的地方了。走进生态村,可以看见一条清澈的小溪里游着成百上千条银色的鱼儿,水面上游着成群结队鸭子,在小溪上,鸭子的排泄物可以给鱼儿当食物,小溪的上空架着望不见头的葡萄架,上面接着一串串葡萄,好一派和谐的景象。生态村的广场上飞着雪白的鸽子,游客友好地穿梭在鸽群之中,鸽子完全没有感觉到人们的侵犯。

我的梦,中国梦。我梦想我们的祖国不再有血的痕迹,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地生活,不再担心暴徒闯入家园,也不再担心盗窃者入室偷窃……,那该多好呀!

7.让标准为社会和谐做更多的贡献 篇七

纪正昆在祝词中说, 在这金秋十月的美好时节, 我们迎来了2010年世界标准日。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辛勤耕耘在各行各业的标准化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向关心、支持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的世界标准日主题是“标准让世界更畅通”, 并在祝词中体现了对老年人和残疾人问题的关注, 体现了标准让世界无障碍、更畅通。这一主题显示了标准化工作应当在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老年人口已达1.67亿, 占总人口的12%;我国还有8300万残疾人, 直接涉及2.6亿家庭人口。改革开放以来, 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解决残疾人特殊困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纪正昆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发展等着力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 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在2008年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对保障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发展养老助残事业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标准化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 在推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 在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和社会福利领域的国家标准达到130多项, 行业标准达到300多项, 地方标准达到400多项, 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还加大了标准的推广实施力度, 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北京市以“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 把各级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智障人群福利、精神疾病福利等服务机构纳入了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范围中, 有16家社会福利服务机构通过了市级标准化良好行为验收, 石景山敬老院还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验收。上海市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发布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 为社区居家养老行业的规范服务提供了支撑。陕西省成立了全国首家养老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 制定发布了一批地方标准, 通过了标准化的管理规范了业务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方便了群众办事。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要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要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落实好扶残助残的各项政策, 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 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工作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标准化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加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力度, 加快与老年人、残疾人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标准的制定, 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机构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开展, 总结成功经验与做法,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标准的宣贯工作, 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中来。

8.为构建和谐企业而努力 篇八

一、企业党支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精神保障。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的用工制度、分配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出现差异,产生了一些不和谐因素。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企业党支部要不断提高自身建设能力,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统一起来,努力把党组织的先进性化作企业的先进生产力。要紧扣生产经营目标,确立工作重点和中心工作。要充分发挥党群组织优势,形成合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通过促进效益的不断增长,为建设和谐企业构筑物质基础;通过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为建设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加强职工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企业提供精神保障。

二、要搞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组织保障。

和谐的领导班子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建设和谐企业中起着整体带动和主导作用。要积极开展以“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平时多交流、多沟通,互相补台不拆台,站好位不越位。认真开好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做到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坚持厂务公开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大力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勉敬业的作风。大力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深入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企业党支部要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作为一个企业,只有做到科学发展,不断做强做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企业党支部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着眼于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树立党政齐心协力为了同一个目标的指导思想。要对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参与决策,实行有效的监督,促进决策的科学性;要把生产经营的难点、热点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点,通过支持行政负责人独立负责地处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保证决策的实现;通过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的完成。

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为构建和谐企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对职工深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律法规等的教育,重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等内容。

二要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状况,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困难群体的具体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艺术加以学习钻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要围绕建设和谐企业,不断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创新形式、讲究艺术,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新措施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公司复合肥厂)

9.以和谐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篇九

家有老人

正月初五,94岁的外太婆拄着拐杖来到我家。

外太婆头发已经全白了,犹如银丝般闪着晶莹的光亮。高颧骨,低鼻梁,双眼露出慈祥的微笑,显得很和蔼。她那瘦削的脸上皱纹密布,像一朵盛开的波斯菊,青筋暴起的双手长满了硬生生的茧。她走起路来很慢很慢,走一步退半步,窸窸窣窣的脚步,还得依靠拐杖来支撑。外太婆因为前几年得了脑中风,只会说“给他,啊,嗯”等简单的几个字。

即使是很简单的起立动作,外太婆也异常艰难:她先用力撑住椅子,才能缓缓地站起来,然后颤颤巍巍地轻轻往前迈。见到这情景,我便立刻起身扶她走到客厅,把她安顿在沙发上,打开电视,调到戏曲频道,外太婆看着戏里的人眯眯笑,快活地随着戏曲“哼哼哈哈”地说着唱着。

每天,我和妈妈都会扶着外太婆去晒太阳。妈妈扶着她的左肩,我扶着她的右肩,一一向她介绍,这是操场,那是游泳池„„,外太婆不住地点头,嘴里不停地“啊,啊”的感叹着。到了晚上,我早早为外太婆插上电热毯,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后再关上,让外太婆睡上暖和、舒适的安稳觉。

10.以和谐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 篇十

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甚至未来,人类都在为其坚持不懈的奋斗。和谐,能使人感到温暖、和谐,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友善。建设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是你我大家责任。和谐的社会,是靠大家坚持不懈才能做到的。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从前,有一个脾气 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时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他每天钉的钉子也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从上面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就像这些钉子洞一样。”

做到和谐,很难吗?不,只要拥有一颗爱心,再难的事情都可以变理很简单。大学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屡遭变故、生活艰辛的情况下,几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把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妹妹抚养长大,还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妹妹读书。尽管生活很拮据,但他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自己拿钱资助其他困难同学,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他怀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顽强的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关爱社会,呵护家人,自强自立,勇于进取。洪战辉同学的感人事迹再次说明,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家人,以奉献的情怀去面对社会,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和谐

有一首歌,历经岁月沧桑被人们传唱,它是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它的名字叫——“和谐”。

和谐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宽容与友好;和谐是松涛林海间的众鸟相鸣;和谐是地久天长的深情牵手,和谐是诗、是画、是歌……

饭店里的欢唱

在一个热闹的饭店,一位服务员端着一罐汤匆匆走来,一着急,手微微偏了一下,一点汤汁不偏不倚,正好滴在一位小伙子雪白的裤子上。情急之下,服务员涨红了脸颊,支支吾吾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哈,没什么!”小伙子轻轻地朝着无所适从的服务员笑了笑。他的面容没有一丝暴躁,平静得像一泓清澈恬静的秋水,他的笑,宛如深秋的土地,淳厚又自然。一切恢复正常,饭店里笑语喧哗,愉快又温馨!

这和谐的一幕像一首清新的小诗,恬淡悠远,回味无穷!

白鸽的小憩

宽阔的广场上,一群白鸽停留在那儿。一个小女孩,张开双手,将手中的玉米抛向湛蓝的天空。金灿灿的玉米流星一般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鸽子们纷纷拍打着翅膀飞过来啄食着地上的玉米。饱餐一顿后的白鸽,神气地踱来踱去。突然,一只羽毛光洁的白鸽落到女海的肩上,女孩忍不住抚摸一下它细腻的绒毛,它反而友好地啄两下女孩的手指。然后啁啾几声,飞走了。

这美丽的瞬间像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勾勒着人间最美的风景,闪烁着温馨的光芒!

浓郁的亲情

夕阳斜影,又是黄昏。晚风习习,送来归巢鸟儿的轻吟低唱。一只轮椅出现在乡间小道上,轮椅上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推轮椅的是她孝顺的儿子,从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一种关爱,谨慎又坚定,还时不时低下头与老奶奶轻轻地交谈。

这和谐的一幕像一曲优美的旋律,歌颂着天长地久的亲情!

和谐宛如一首歌,正向神州大地奏响,响彻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愿和谐之歌化作春风,拂去人们心头的燥动与不安;化作细雨,让荒漠的心房衍生出片片绿洲。

只要和谐永驻,人间将会永远春色满园!

和谐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符号,历史的符号、现在的符号以及未来的符号,亦如人的名片。北京更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比其它城市有更多的符号。但北京具象的符号实在太多,人们想当然地会怀念起老舍剧本或者侯宝林相声里那种京味京韵,以为在威严的皇城根下享受平民的悠闲就是北京永久的符号。

愣神三分钟后,就会一头扎进滚滚的人流车流,没买房子的为房烦,有房子的为房贷烦,没钱的为钱愁,有钱的为情愁。没有一个人不说不忙,没有一个人说北京不忙,但又不承认“忙”既是北京的符号又是自己的符号。

曾经的符号已经追随历史慢慢地被湮没,新的符号值得畅想还远远没有到来,而现在的符号又能以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轰鸣的现代化进程下巨大的社会人事变迁,我们沿着貌似理性的惯性思维适应着这种变迁,无所适用的又多了一个符号——盲,这座城市人有时候也会再多一个这样的符号。北京已经不属于它自己了,它更像是被微缩化的中国。从一定意义上说,北京的符号就是中国的符号,北京的表情就是中国的表情。

在北京海淀有一个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密集的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纵横穿梭,它代表日新月异常变常新的北京,代表不断向经济现代化行进的中国;在北京丰台有一个上访者聚集地的东庄,人们吃的穿的用的比职业乞丐要差得多,由于种.种原因怀着信念来京城讨说法,它代表着北京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角落,它见证着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艰行的中国。反差之强烈,内心之震撼,已经不止一次让我流泪,不管在北京,还是在更广阔的中国,每天都在变化有着多种表情,凝聚了无数人的爱与恨、梦与悔。

我生活的北京,我深爱的中国,什么符号似乎没有什么意义,或者它的意义就是符号的意义,希望生活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人活得自足、有尊严,个人的符号如此,北京和中国的符号,未来的真正的符号——和谐,才真正值得向往和追求

和谐

“和谐”,几笔简单的笔画构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但“和谐”究竟是什么呢?“和”字,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口”顾名思义,人人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谐”字左边一个“言”,右边一个“皆”就是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有这么一件事:一天,我们小区里举行乒乓球比赛,两位实力相当的选手过五关斩六将“杀”进了决赛,比赛时两位选手各不相让,但一位选手“技高一筹”最终以12比10险胜了对方,夺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另一位选手也是输得心服口服,为夺得冠军的那一方鼓掌表示祝贺,而夺得冠军的那一方也为亚军鼓掌。双方刚刚还拼得“死去活来”,现在却胜似兄弟,这可真应了一句话“和谐,往往能创造出奇迹”。

和谐就是这样大大小小的细节,和谐就是这么细小的一举一动,其实和谐就在我们生活中流露着。和谐可以分许多种,是赛场上裁判公正的哨音,是多走一步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的行为。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和谐就是为他人鼓掌,为他人喝彩!

和谐

起风了,我拿起外衣;飘雪了,我撑起花伞;寂寞了,我品茗深思;烦闹了,我寻觅和谐……

细雨绵绵,送出春的和谐;青山翠柳,绘出夏的和谐;枫林红叶,写出秋的和谐;傲雪寒梅,映出冬的和谐。湛蓝的天空下,凉爽的清风中,阳光是如此的明媚,空气是如此的清新。仰视那飘逸的白云,抛开身后臃肿的人群,在风的耳语中,在雷的咆哮里,我透过晶莹的雨帘,想在另一个世界寻找另一种和谐。

曾经是那样的渴望,渴望可以像良生一样,四处去旅行,去体会自然呈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不知道,记不清幻想了多少次:蓝蓝的天空下,青青的草地上,独自仰卧在泥土气息弥漫的河边,眯起眼睛,一点一点的去感受天的空灵。静静地,听着溪水潺潺,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安静而又恬适。人与自然就这样的平静的交流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计谋,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妒忌,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浑浊与黑暗。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不用过多的言语,一种感觉,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理解的淋漓尽致,不是别的,只是彼此之间都是如此的通彻透明。

带着一身青草的芳香,光着脚,漫步在软软的草地上。前面,也许是将落的夕阳,也许是遥远的地平线,但,这一切都已经不在重要。

在轻快的步伐里,在漫溢的笑容中,自然与人浑然一体,和谐,美好。

自然,有灵气的生灵,它的世界简单,干净。没有龌龊的争斗,没有肮脏的伎俩,没有做作的举止,有的是明月群星,有的是山川湖泊,有的是鸟语花香。

我,多么的希望能够置身其中,接受永久的寂静,接受心灵的净化。

11.中国外交,为“和谐”做了什么 篇十一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2500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君主,用音乐中的“和”与“谐”的概念,形容他的国家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这是人们第一次把“和谐”的概念用于政治、社会生活和“外交”(在当时就是指诸侯国家之间的关系)上。这个绝妙的比喻,后来成为中国人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关系最高境界的经典比喻,在公元21世纪,更成为中国“内外兼修”、促进国内经济、社会、政治发展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理想与目标。

根据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的观点,和谐世界的理念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走向的普遍关切,回击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回答了人类对未来世界发展方向这个重大命题的疑问。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

有机的整体

中国今后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这两个理念,回答了这个问题。

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徐步对本刊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外交战略思想。其主要背景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不断上升,中国将走什么路,主张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远远不只是关乎中国自身的问题,而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越来越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要意义。正是针对国际社会相当长时期来关注的这些焦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思想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定的,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徐步副司长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二者是有机的整体,其本质要求都是开放、兼容、和平、合作、共赢。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在《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文(见《求是》杂志2007年第23期)中指出,“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做出的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内政也是外交,它要求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长远目标。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体现了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崇高追求,同时也是对现实世界由“不和谐”到走向“和谐”的强烈呼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并实现和谐社会,将有力推动世界朝和谐方向发展,是对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贡献。与此同时,一个和平、和谐的世界,是中国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体现了我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体现了我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统一,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与促进世界稳定繁荣的统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而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外交过去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中国前驻蒙古国大使高树茂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我认为,中华文明的核心蕴含一个“仁”字,体现一个“和”字,也可以说是仁为本,和为用。华夏五千年如此,新中国的59年亦然。综观新中国外交史,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国面临的环境如何艰难,中国外交都始终贯穿着和平的主线,所不同者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际条件下,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涵。

高树茂大使说,建国初期,美国敌视中国,中国政府采取联苏反美的“一边倒”政策;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美国继续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实行既反美又反苏的外交政策;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恶化,美国开始改善对华关系,中国奉行重点反苏的“一条线”政策。尽管这段历史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但中国外交却始终绽放着和平之光。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是中国对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将这一原则写入政府文件,只是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被与会各国所接受,从而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和遵循的国家关系准则。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政府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做出重大判断,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全面开放,外交政策也做出重大调整,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强调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不依赖于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对国际问题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种类型国家的关系。中国外交这一重大调整不仅赋予中国和平外交新的内容,使之更加成熟和完善,而且使中国对外交往随之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新时期。

高树茂大使说,2005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构成了中国外交丰厚的理论积淀;和谐世界理念顺应国际社会“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共同心愿,对推进国际多边合作、加强文明交流、避免文明冲突、摒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和谐世界与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主张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理念是对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升华,也是对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新构想和新尝试。

回应了西方的中国热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外界的关注、疑虑、猜测、批评甚至恶意攻击。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关于中国的种种议论就没有断绝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副教授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冷战以后西方世界出现的研究中国的热潮,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代表思潮是所谓“中国崩溃论”。冷战结束、苏东剧变及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后,西方舆论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权难以维持。

第二个阶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中国威胁论”为代表,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是“中国军事威胁论”;同时还出现了“中国粮食危机论”,有人担心中国可能对世界的粮食安全产生很大的冲击。当时有种说法认为,中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将养不活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人!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在2004年~2005年,西方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已经既成事实,新一波研究中国的热潮应运而生。西方媒体认为,同中国打交道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的事实基础上,即承认中国的崛起。这里实际上包括了三派:

一是遏制派(或称“屠龙派”),认为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的军事、经济与战略威胁,对中国加以防范与遏制。在这一轮中国热中,“中国经济威胁论”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包括“中国贸易威胁论”、“中国企业并购威胁论”和“中国能源威胁论”。

二是接触派,强调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中国责任论”是这一派的主要观点。他们认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一员,中国承担责任的时机成熟了。

三是摇摆派,又称两面下注派,认为由于中国的崛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既要欢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崛起,又要防范中国崛起对国际体系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对中国要采取既接触又防范的策略。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与中国即将举办奥运会有关,又出现一轮研究中国的小高潮。随着世人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对中国正面或负面的论调也都可能增加。但余万里副教授表示,也应注意到西方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开始趋向客观、深入、理性。例如美国《外交》杂志今年第一期上刊登了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会长桑顿的文章《中国的民主前景》,显示美国对中国内政的讨论已经摆脱了1989年以来仅用简单的西方民主标准套用中国模式的定式,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政治自身发展的逻辑,反映中国自身的政治发展轨迹。

中国外交人承担的使命

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这个任务在相当程度上要落在外交人肩上。

就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为例。从1998年担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开始,他就进入了中国外交高层。2001年他担任外交部副部长,2004年9月出任驻日大使,2007年9月卸任回国后继续担任副部长并担任党委书记。王毅认为,建设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此言必定是有感而发,因为他本人长期从事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外交。

自2002年11月朝核危机恶化以来,王毅代表中国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外交斡旋。在北京举行的为解决朝核问题的前三轮六方会谈中,王毅都担任了中方代表团的团长职务,同时因为表现出色得到外界好评。

2004年9月,在中日关系正处在最严峻的时刻,王毅受命出任驻日大使。在三年任期内,王毅走遍日本,进行了超过百场的演讲,邀请日本民众到中国使馆“走邻居”,甚至在一场时装秀上穿起一身白色中山装在T台上走了一回“猫步”。这些面向日本民众的工作,对促进两国民间的沟通和了解起了很大作用。2006年9月安倍接任日本首相,继而到访北京,中日高层坚冰开始消融。当王毅在2007年9月结束大使任期之际,可以说中日关系“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促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和中日关系的“融冰”,是中国外交为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所做努力的生动事例中的两个。

和谐地区·和谐亚洲·

和谐周边

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努力,也是人们熟知的。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拉开了“上海五国”机制的序幕。200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成立。2004~2005年,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先后获得上合组织观察员地位。

上合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约14.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陆地边界长达14800公里,约占中国整个陆地边界的75%。在如此广阔的地区、如此漫长的边界,实现成员国和观察员国间的和平友好,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和平发展,也将成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2006年5月上合组织上海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和谐世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和谐地区”概念。

同年6月,胡锦涛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成员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这样又提出“和谐亚洲”概念。

实际上,在中国周边及整个亚太地区,中国一直积极地参与和推进多边进程。中国领导人出席每年一度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东盟系列峰会与东亚峰会,成为中国外交每年的亮点。不管是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还是北方的俄罗斯和蒙古,不管是双边还是多边,中国都在努力打造和谐的周边形势。人们还提出了“和谐周边”概念。不久前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胡正跃接受本刊采访,详细叙述了过去一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成就(参见本刊今年第3期:《和谐周边:一年来的脚步》)。

“劝和促谈”和

“发挥建设性作用”

不仅仅是周边。2002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被以色列封锁的拉马拉官邸,深深地拥抱、亲吻了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在随后整个谈话过程中,阿拉法特一直紧紧握着中国特使的手。

资深外交官王世杰是在此前两个月被中国政府任命为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的。这是中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特使,也是在巴以和谈陷于僵局的时候派出中东特使的。在派遣特使之前,我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东问题的解决。王世杰说,中东特使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解、斡旋,“说白了就是劝和。促进他们坐下来进行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这样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种体现。中国人一贯主张‘和为贵’,‘和则两利,战则两伤’。”

王世杰的话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中国对中东问题的立场。

自2006年4月1日起,孙必干大使接替王世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他同样表示,中国在中东所扮演的角色是积极、公正的,中国一直发挥着劝和促谈的作用。2007年11月,外交部长杨洁篪出席了在美国召开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

人们早就注意到,对于许多敏感的国际问题,中国的立场与那些简单地批评、制裁、威胁、甚至动不动就喊打的做法完全不同。不仅对朝核问题,对伊朗核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缅甸问题等,都是如此。

2008年1月22日,在柏林出席伊朗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再次表达了中国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中方一贯致力于劝和促谈,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劝和促谈”和“发挥建设性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态度和对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期望,而这正是促进世界和谐的最基本的步骤。

去年10月,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会见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别顾问甘巴里时就表示,缅甸问题归根结底要由缅甸人民和政府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国际社会应为此提供建设性的帮助,不能一味制裁施压。

中国对缅甸问题的态度充分考虑到了缅甸现时的利益,倡导其国家和解。今年2月18日,王毅在会见再次来访的甘巴里时又表示,缅甸问题涉及多方面因素,最终只能靠缅政府和人民通过对话妥善解决,国际社会可提供建设性帮助,施压、制裁解决不了问题。

对达尔富尔问题,2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的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在(达尔富尔)这个问题上,光靠打标语、喊口号解决不了达区的人道主义问题,最重要的是以建设性的实际行动推动达区的和平进程,缓解达区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正在这样做!”

他说,中方十分重视达尔富尔问题,一直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发挥着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中国通过各种方式做各方的工作,推动苏丹政府、非盟和联合国就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混合行动达成了一致。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2007年10月17日,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刘贵今大使做客“世界知识论坛”,对达尔富尔问题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做了相当全面的介绍(参见本刊2007年第23期),充分印证了刘建超所言不虚。

刘建超提到了中国向达尔富尔派遣的维和部队。这只是中国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的一个侧面。参与国际维和,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责任的体现,同样也是中国促进建设和谐世界的手段。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先后参加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52人次(参见本刊今年第3期:《国际维和与中国“蓝盔”》)。

中国外交为推动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当然远远不止这些,本文只是择其大端。但是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看到中国外交对世界和谐的贡献。

12.“以德为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篇十二

一、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个要素、各个构成群体、各个构成个体,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兼容的社会存在状态。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最根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社会和谐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该重视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工作带来效率,给精神带来愉悦。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资源。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同志概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特征,其中除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外,其余五项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如果从实质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也要落脚于人与人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主体,当然也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所有关于和谐社会的话题,都可以从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因此,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各种因素中的关键和基石。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社会的稳定团结需要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人际关系的讨论与规范,特别是道德层面的规范,可以为我们提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二、“以德为要”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核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法则和根据,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根本的价值原则,是人的一种修养和境界。“德”既指万物的本性,也指人的本性、品德。道德是立国之本, 重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太上有立德”成为历代仁人志士“三不朽”的最高境界。宋儒所重视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品德,如果剔除其特有的政治内涵,在现代社会仍然可以作为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中国重德的传统一直沿延下来,直到近代仍然把道德看作富国强民的本中之本,是“大纲”、“大要”。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营造取决于每个人的道德素养,只有人人讲道德、真诚守信、团结友爱、重法规、守纪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良好的基础。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基,同样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核。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德为要”,大力增强道德教化的功能,加强公众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升公众的道德修养。传统美德中要求人们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谦恭礼让”、“严己宽人”的恕道和仁爱之心,培养人们诚信待人、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感和态度,形成平等友爱、信义诚实、平和相处、和谐融洽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在全社会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融洽相处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弘扬传统美德,加强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

1.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中国古代先哲认为,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真诚不伪,诚信不欺,真实不妄,精诚不懈,是一切道德原则和道德行为的根本。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反身而诚,乐莫大也。”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礼记·中庸》云:“诚之者,人之道也。”汉代董仲舒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配,并将其规定为五常之道,他在《举贤良对策一》中说:“夫仁、谊(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自此,仁、义、礼、智、信开始成为传统社会人们追寻的五个方面的道德准则。其中“信”就居其一。从远古时代开始,原始先民就逐步形成了守约讲信的伦理道德认识的萌芽。此后,人们对信的认识也开始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诚信成了古人立身处世之本,成了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成了国家的基本准则。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必须建立在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上,这也是人们社会交往的精神基础,无信则难以立足于社会。诚信更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标尺,缺少诚信,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处于紧张和摩擦之中,更谈不上友爱和互助。一个缺少诚信友爱的社会,显然不是和谐社会。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是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以诚为本、以信为业,这样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出不竭的创造力,为社会营造公平、公正、平等、诚信的环境。建立诚信的人际关系,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诉求。

当前,我们应该努力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大力宣传人际交往的准则,“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诚信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引导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确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价值观念,构建诚实守信的人际关系。

2.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构建“谦恭礼让”的人际关系

要重视“知耻”的道德意识。古代学者历来对耻感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把“知耻”作为美德。孔子要求“行己有耻”(《论语·子路》)、“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孟子将耻感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王夫之也一再强调“知耻”的意义:“世教衰,民不兴行,‘见不贤而内自省’,知耻之功大矣。”(《思问录·内篇》)顾炎武也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与友人论学书》)

人作为社会存在,具有内在的尊严,有耻、知耻是对这种尊严的维护,无耻则表明完全漠视这种尊严。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耻感文化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荣辱不是以一己一时得失为标准,而是把个人与社会相连,正所谓“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耻感的确立能使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时时关注自身的尊严,防范与拒斥一切可能对内在尊严带来负面后果的动机和行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有助于人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

要弘扬“谦恭礼让”、“和为贵”的美德。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谦恭礼让”、“和为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例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即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去促成人家的坏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想做的,不要强加于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想成就一番事业,也应帮助别人成就一番事业;自己想事事行得通,也应该让别人行得通。还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处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等。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和为贵”、“和气生财”、“宽则得众”、“家和万事兴”的思想和表达,十分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交往、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些先人后己的人际关系原则以及“和为贵”的美德,在任何社会,特别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很值得提倡。

3.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树立和谐的群体人际关系

德一方面指个体自我的品质、品德,另一方面指个体对个体和群体的美德。这就从自我发展的狭窄面扩展到了整个人群和社会,即个人的德和国家、集体的德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讴歌群体,推崇群体,宣扬群体至上。儒家的仁学价值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就体现了一种群体价值观,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以及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主张把自己的苦乐与他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这是一种以道德为本位的群体价值观。这些道德规范的目的都是要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个体也正是在这种人际关系中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观对于培养健康的民族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当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取大,把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在制定各项政策法规时,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必须从群体利益出发,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整合起来,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化解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对于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构建和谐社会,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离开了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和谐社会离不开人际的和谐,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只有“以德为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积极倡导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和谐、友好相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林英,姜雪丽.论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道德[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9).

[2]刘景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11).

[3]曹胜.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钟发亮.中国传统诚信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5]冉光仙.诚信: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6]汪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构建和谐社会的源泉[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7]张凤玲.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3).

13.和谐为话题作文 篇十三

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带有更多的创造性,关键是对话题要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映力、流畅的表达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和谐为话题作文700字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和谐为话题作文700字1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世间最和谐的音律,无论是怒骂声,还是自然之声,它都存在于美中。

声音是那样的飘渺,你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用你的耳朵去聆听,才能发现它的美。我内心深处最感动的是老师的声音。

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兼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老教师。因为年纪较大,个子较高,他的背已驼了。岁月遮盖不住他脸上那皱纹和头发间的缕缕白发。

班主任姓张,是位男教师。以前,他是他们村被保送到北京上大学的。听说这以后,我们更加敬重他。

他经常给我们讲《三国演义》,他的声音雄浑而有磁性,深深的吸引着我们每一个同学,他讲的时候,有时候慷慨激昂,有时又低沉缓慢。人物的性格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在我们眼中不像是一位教师,倒更像是一位慈父。

可是再温柔、再慈祥的人也有暴躁的一面。张老师生起气来,可真不是好惹的。

星期天的时候,我们班几个男同学去学校玩,踢足球时不小心把一楼的三扇窗玻璃打碎了。正好被值班老师看到,这回想逃也逃不掉。星期一的时候,张老师在班级里狠狠的批评了那几个同学,可是竟然有一位男生还在狡辩。这下张老师可气急了,他提高了嗓门,大声的喊着,看着他那气得发红的脸,听着那可怕的声音,同学们都默不作声了。

而第二天上课时,他的声音分明是沙哑了,沙哑的声音配着地道的宿迁方言,有一种说不出的美。讲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盒“金嗓子”。张老师微微的说了声“谢谢”。

天地间,不知有多少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过,可是又曾有哪一种牵动过你的内心?歌声是那样动听,风声是那样柔和,雨声是那样清脆,而老师的声音分明是那样的和谐,那是爱之声,是知识之声。他的声音一直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学子的心,他的声音是最和谐的音律。

以和谐为话题作文700字2

自从我们拥有了和谐,世界就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之中都有它留下的痕迹,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与追寻,你就会发现原来和谐如此美丽动人。

和谐是一种自然美。春梅绽雪,那是一种绚丽;夏荷映塘,那是一种恬静;晚霞拂地,那是一种优美;秋穗披霜,那是一种素雅。这里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和谐。倘若“众里寻他千百度,回首之时,即在灯火阑珊处”,不免会沦陷于登山山天脉、临水水天渊的境地一般。

和谐是一种淡薄之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之中行事三十年。虽然百万家财,但他依然退出官场,隐于山林之中,与酒做伴,与鸟共舞,岂不快哉?被名所累,被利所惑,那便谈不上和谐了。李太白早年自以为借才华横溢,可以大展宏图,可没有被大王所重用,又被财酒迷惑,险些误于深渊之中。

和谐是一种默契之美。可意会不可言传,可神通不可语达,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如此之默契的要数林黛玉和宝儿哥哥。初次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于是才有她“冷月葬花魂”的清高。倘若没有海峡两岸人民的默契,祖国统一大业很难实现;倘若没有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深刻默契,抗日战争可能仍将继续;倘若没有全世界人们之间的默契,世界和平与繁荣将无复存在……。由此可见,默契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和谐是一种自然规律与法则。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跟着太阳走。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倘若我们人类没有遵守它,那么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大气臭氧空洞,洪水来了,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龙卷风频频来袭……。我们必须遵守法则,创造和谐,保护和谐,创造出和谐完美的社会。

由此可见,和谐与我们于是共进,相辅相成。它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出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健康快乐、舒适开朗、青春永驻!

以和谐为话题作文700字3

这个7、8月,我和外婆、外公一起来照顾住在百可园的“老小孩”——外公的父亲、我的太太,而在百可园的这段时间让我体会到了那份和谐。

先拿百可小公园中的池子来说吧,“老小孩”每天都要在我外婆的搀扶下,围着池子走一圈,为了“激发”他锻炼的积极性,外婆每次都会“奖”给“老小孩”一些好吃的小点心,所以“老小孩”对走路非常地感兴趣。池子旁边每天早上都会有一群小青年围着池子跑步,见到每一个人都会亲切地打招呼,一句“早上好”能让人多快乐呀;还有呀,池子旁边总是坐着一群老人,他们经常和我们家的“老小孩”一起聊天,时不时地开句玩笑,常逗得“老小孩”哈哈大笑。池子旁的环境很好,绿树参天,这里是鸟儿的家园,蝉的天堂,小朋友们在树下的洞穴里常能找到蝉的幼虫,在树枝上能找到蝉脱下的“衣裳”,形状和蝉差不多,像一层薄沙晶莹剔透。“老小孩”最喜欢这东西了,他每天都要拿着我们给他找到的一大堆蝉“衣”看个几遍,还说这是一味中药。

最有趣的是“老小孩”邻家的那些小动物。比如那会抓蝴蝶的猫,它只要一见到蝴蝶,就会集中精神,奋力地跳起一抓,直到抓到为止;它总是在吃饭的时候爬到女主人的脚上,向女主人撒娇,为的就是多得到一些美味的小鱼和饭。有一次,我拿着一片核桃糕给猫吃,哪知道它吃尽了“山珍海味”,还哪里要吃我的.糕呢,真是一只挑嘴的猫!那些鸡也很有趣,主人对它们非常照顾,白菜皮、螺蛳、米糠、小虫什么都给它们吃,当然,鸡也会感恩,它们会在要生蛋的时候赶紧跑进蛋库里下蛋,等下好蛋了,它们会自动跑回自己的棚棚里。听那位老伯伯说,他家每天好几只鸡都有下蛋,那可都是上等的“放生蛋”呦。

这就是和谐的百可园,那总是有着笑声的池子,那孩童般的老人,那会抓蝴蝶的猫,会感恩的鸡……都能让大家感到生活的美好,我多么希望“老小孩”能在如此幸福的环境里安度晚年。

以和谐为话题作文700字4

夜,在夕阳的余晖中拉开了庞大的序幕。起初,天空是深沉的黑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呈现出暗蓝色,星星也开始闪烁,而月亮则孤傲地在那里,冷眼看世界。

风与鸣虫合奏着夜的赞歌,虽不像《夜的第七章》一样在平静中寻找感动,而它却从杂乱中追寻到了静夜。

夜歌逐渐消失,静夜也慢慢地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只有路边的酒馆灯火通明,里面的人有说有笑,时不时地举杯同饮。

风轻轻地吹过树梢,“哗哗”的树叶声如同舞台下的掌声一般,而杯子的碰撞声好似歌迷的尖叫,天空中的繁星犹如闪光灯般不停地闪烁着。

夜,逐渐走向寂静。风停了,悄无声息地停了;鸣虫睡了,安心地睡了;灯火灭了,只剩下孤独的月光在那里轻舞飞扬。

和谐的夜里,一个婴儿的哭声打破了一切的平静,被吵醒的母亲哄着婴儿入睡;被吵醒的父亲斥责着妻子:“你还不快哄他睡觉,吵醒邻居怎么办?”妻子喂着孩子,嘴里轻声哼唱着《摇篮曲》慢慢地孩子哭声变小直至消失。困倦了的妻子也睡了。久了,听到婴儿在睡梦中的笑声。那笑声既是满足,又是开心。可人类何曾满足,在一次次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扩大自己的欲望。人们何时可以像静夜中的婴儿一样呢?

路边的酒馆依然如旧,传出优美的曲调,其中还夹杂着关心地话语:“老李,听说你最近升值了?”“对,老板非常信任我,现在我每天都要充电。”“那你应该去换一个156吉祥号呀!”“对,明天就换。”……

朋友之间的合作、竞争、帮助此时一一呈现在静夜中,而他们的谈话也是静夜里的插曲,虽不如鸣虫优美,却很动听,让人心中暖暖的。

总有一个夜,是那样的平静;总有一个人,是很容易满足;总有一句话,让你我心中温暖。

静夜的结尾曲把这平静的夜彻底打破。一声鸡鸣后,黎明将临,消失在黎明后的静让我沉思着。

以和谐为话题作文700字5

那美丽的鲜花,正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那蓝蓝的天空,正因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正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不也是正因互相依存,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一齐共同发展,才呈现出那五彩斑斓的和谐吗?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曲。和谐产生美丽,和谐生发了力量。

和谐不是强行的,而是顺其自然的。不和谐的生活不会产生共鸣,无法演奏生活完美的乐章!和谐不是停滞,也不是凝固的,而是一种用心的前进的状态。在一个地方,这天和谐了,明天又会被新的矛盾所打破;我们又要做新的发奋去争取到达新的更高的和谐。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正因拥有宽容才有和谐。正因拥有宽容才有和谐。宽容是人类情感中的种子,她能在人类的心灵这片净土上扎根发芽,再爱的保护下茁壮的成长。宽容之心是多么伟大的,她能够熄灭怒火,她能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够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她让我们享受阳光一般的温暖。雨珠一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诚信是一颗珍重的钻石,是和谐之美的结晶。诚信好过一支玫瑰,在花园之中,她是最美的,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美得高尚;美得完美无瑕。有了诚信之后,和谐的美足以体现了!幸福原来很简单

和谐之美绝不容忍名利所缚,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够称为和谐之美。老鹰是为了搏击长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无限的天空赐予了它自由快乐的空间;风帆只为乘风破浪而在海中搏击风雨,而不是夸耀自己的樯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给予了它豪壮宽阔的乐园。其实,你也一样,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看待,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

上一篇:十字中心校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读书经验交流 材料(家长)20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