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2024-10-05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精选18篇)

1.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尝试将歌词中的第一人称的“我”与第二人称的“你”进行互换。

2、能积极参与创编歌词,大胆地演唱及表演创编的歌曲。

3、通过演唱歌曲,体验表达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熟悉《爱我你就抱抱我》的音乐,能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节选。

活动过程:

1、小游戏:你问我答(大约3分钟)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认识)我是谁呀?(赵老师)可是赵老师还不认识你们呢。

现在你们来向赵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好吗?怎么介绍呢?

当赵老师站到你的面前问你“我是赵老师,你是谁”的时候,你就站起来回答:我是谁。好吗?(与幼儿游戏)刚才小朋友的表现真不错。

老师给你们掌声。

2、倾听音乐,理解歌曲的内容。

今天赵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认真听,想想歌曲是谁唱的,是唱给谁听的。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回答问题。

歌曲是谁演唱的?(小朋友)唱给谁听的呢?(唱给爸爸妈妈听的)他唱了些什么?

(2)熟悉音乐,鼓励幼儿根据歌词作出相应的动作并大胆表演。

这是一首小朋友唱给爸爸妈妈听的歌,希望爸爸妈妈能多多的爱我们。

我们也一起来尝一尝吧。

(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3、师幼互动,初步尝试将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互换。

(1)老师示范将“我”与“你”互换。

小朋友们刚才唱的真好听。

这首歌是你们唱给爸爸妈妈听的,想要爸爸妈妈多多的爱你们。

其实不但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赵老师也很爱你们。

你们想不想听听赵老师是怎样对你们唱的?

(请一位幼儿上来,教师对着幼儿唱:爱你我就陪陪你,爱你我就亲亲你,爱你我就夸夸你,爱你我就抱抱你。如果真的爱你就陪陪陪陪陪陪你,如果真的爱你就亲亲亲亲亲亲你,如果真的爱你就夸夸夸夸夸夸你,如果真的爱你就抱抱抱抱抱抱你)

(2)引导幼儿尝试将“我”与“你”进行互换。

没有发现老师唱的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刚开始我们唱的时候是对爸爸妈妈们唱的,是希望爸爸妈妈们多多爱我们。

刚才赵老师唱的是对小朋友的爱。

你们跟我一起唱一下吧。

4、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动作,向小伙伴表达自己的喜爱。

我们小朋友都已经长大了,不仅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爱与你们一起游戏的好朋友。

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对着他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吧。

记住,要通过你的表情和动作,让你的伙伴知道你很喜欢她哦。

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

现在让我们到教室里把爱送给更多的好朋友去吧。

2.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二

一、教师要了解幼儿,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

《指南》指出, 教师“应该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丰富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体验”。幼儿是艺术教育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师在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兴趣爱好,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音乐作品。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 他们才能产生表现的欲望。例如, 小班的幼儿缺少欣赏经验, 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 适合选择一些简短、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如歌曲《泥娃娃》旋律优美, 歌词有趣易记并且贴近幼儿的生活;歌曲《小燕子》旋律优美舒缓, 歌词形象生动; 《摇篮曲》旋律柔美、节奏舒缓, 与孩子的生活经验一致, 孩子容易形成共鸣。这些歌曲都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欣赏。中班幼儿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有所提高。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让幼儿进行欣赏。如歌曲《茉莉花》《春天在哪里》, 音乐《元宵乐》等。随着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 大班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逐步提高, 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 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 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因此, 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风格各异的优秀乐曲, 如《四小天鹅舞曲》《天鹅湖》《水族馆》《喜洋洋》等。

二、音乐欣赏活动必须以幼儿为主体

《指南》指出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 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 更新艺术教育观念, 才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儿童的艺术活动、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进而支持儿童的艺术活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 幼儿是欣赏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欣赏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时, 会事先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 同时往往更多的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通过语言或者其他的途径传达给孩子。音乐的内涵是无限丰富的。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倾听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正如每一部文学作品在每一个阅读者的心中都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 对于同一首音乐, 成人与儿童的体验会有很大的不同, 每个孩子对艺术的理解和表现也各有不同教师要尽量不要把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引导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里面, 束缚了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 不能用自己的欣赏角度来替代孩子的欣赏眼光, 要尊重孩子的欣赏情趣。以大班音乐欣赏《野蜂飞舞》为例, 教师在幼儿第一次倾听之前就告诉幼儿乐曲名称, 并告诉幼儿这首乐曲描写了一群野蜂要飞过一片大海, 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暴雨的故事。接着第二遍欣赏时, 教师又借助多媒体播放在大海上发生狂风暴雨船只损毁的可怖场景。这样一来, 当教师提问幼儿听完这首音乐想到了什么时, 幼儿的回答就只能是“紧张、可怕、恐怖”。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走进教师对音乐的想象中, 看不到幼儿对这首音乐的理解和想象。正如一位幼儿教育专家所说的:“《野蜂飞舞》这首世界名曲表现的并不只是一大群蜜蜂在到处飞舞, 不要让幼儿以后一听到这首乐曲想到的只是一大群蜜蜂在飞舞。”又如, 在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中, 教师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欣赏完第一段音乐, 很多幼儿说:“我觉得像小鱼在游动。”于是老师就问:“为什么你们觉得是小鱼在游动呢? 你们可不可以跟着音乐用身体来表现一下?”虽然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师的活动设计之外, 但教师并没有把幼儿往自己的设计上引导, 而是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顺势引导。

三、音乐欣赏活动应以听觉为主线, 多种手段、方法参与和渗透

音乐是听觉艺术。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 “学习音乐, 最重要的是培养起孩子内心的感觉, 这种感受声音的感情和生命的能力, 是在反复听优秀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提高、完善起来的。”因此音乐欣赏要以听为基础。在音乐欣赏的第一环节教师应该将音乐作品完整的呈献给幼儿, 先不告诉幼儿作品的名称和种类, 不借助辅助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具和方法, 让幼儿通过安静倾听音乐作品产生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或许这时他还无法通过语言、动作等方法完整表达他的感受, 但音乐一定会在他心里产生共鸣。例如, 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 在第一个活动环节中, 教师只以一句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就让幼儿完整倾听音乐。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听完之后,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音乐, 有什么想说的? 有什么感觉? 很多幼儿说“有点怕”“有点恐怖”“很可怕”。教师又问:“你们在听这首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呢?”幼儿摇摇头。教师说: “我们再听一遍音乐。待会儿再来告诉老师你有什么感觉, 你想到了什么?”第二次听完再提问时, 幼儿体验就更丰富了“我觉得这音乐听着有些古怪”“我觉得像走在黑黑的地方”“我觉得身后好像有一条蛇”“我觉得好像小偷来了”“我觉得像在黑暗中爬楼梯”。“我觉得好像在森林里, 有小动物在演奏乐器”。

音乐欣赏必须让幼儿通过反复的倾听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体验, 但是单一的倾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 注意力涣散。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是比较抽象的, 需要借助具体的语言、图片、图谱、视频、舞蹈、动作、游戏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音乐风格。一定的辅助手段, 将听觉、视觉、感觉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理解音乐作品。但是辅助手段的综合运用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引导幼儿积极的投入倾听、感受音乐, 表达对音乐的感觉, 完善对音乐的体验, 这一目标服务的。例如, 音乐欣赏课《拨弦》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的环节让幼儿听音乐跟在灰太狼的身后走出森林, 幼儿兴奋、紧张的跟着灰太郎走, 沉浸于游戏情境中反而忘记了音乐的存在。

总之, 教师只有选取适合孩子的音乐, 真正地把幼儿当成音乐欣赏活动的主体, 以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为中心, 同时发挥教师作为活动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 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表达音乐的美。

摘要: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可是, 在农村幼儿园, 绝大部分的教师很少开展音乐欣赏活动, 原因是很多教师认为音乐欣赏很难开展。开展好音乐欣赏活动, 首先, 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儿童艺术教育观;其次, 教师要了解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孔起英, 华爱华.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艺术领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3.

3.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篇三

音乐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即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而音乐欣赏则能使幼儿萌发初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如《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组曲)是一首很美的作品,乐曲中音高、节奏、速度、风格截然不同的三个乐段的鲜明对比,描述了小丑进场、小丑变魔术、观众欢笑的欢乐而幽默的场面。幼儿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体现音乐的真、善、美。然而音乐毕竟有它的特点,它不像造型艺术或语言艺术那样直接地描绘事物,除了少数声音(如动物和交通工具鸣叫等)能用乐器直接摹仿出来以外,一般都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来塑造艺术形象的,有很多音乐作品甚至没有具体形象,仅仅表达了某种感情和意境。那么,如何组织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进行音乐欣赏,让他们感受和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丰富幼儿有关的知识经验

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知能力,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选择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作品,是接受欣赏内容的前提。如大班幼儿在听了钢琴曲《瑶族舞曲》后能有声有色地谈论他们的感受:“我好像看到一位阿姨在跳舞(她边说边举起双臂做了个优美的动作),旁边有许多人在拍手,后来有许多人跟阿姨一起跳舞。”如果没有看过喜庆的场面和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就不可能对乐曲热烈欢快的舞蹈性质有所感受,也不可能产生那样的想象。倘若把这首曲子给小班幼儿欣赏,恐怕不会有如此的欣赏效果。

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歌(乐)曲的目标、内容,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为之而动。如欣赏音乐作品《摇篮曲》就可以创设这样的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房里一教师扮演妈妈,边哼曲子边哄宝宝睡觉,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就被这优美、安宁的音乐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入,以情带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欣赏质量。

三、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把幼儿的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听、唱、奏、舞、画等方法,发挥综合教育的功能,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里,列举一个综合的音乐欣赏活动:春天,大自然到处充满着生机,教师带着幼儿到动物园去参观,有重点地引导他们观察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动作。回来后,结合图画给幼儿朗读有关小动物的散文诗,接着让幼儿自编谜语,描绘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的形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幼儿欣赏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当一阵轻快的音乐响起时,有的幼儿说是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幼儿说是玩皮的小猴子在爬上爬下找食吃……当缓慢低沉的乐曲出现时,幼儿显出略带紧张的神态:“笨重的狗熊来了”、“大象甩着鼻子慢吞吞地走来了”……边说边学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幼儿听音乐自编“小动物跳舞”。结果,每个孩子的感觉、动作与音乐性质都十分吻合。

四、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诱发他们进行联想、想象和创造

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音乐欣赏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参与水平。同时,结合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去感受,启发他们积极思考,鼓励大胆想象和自由表现。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记忆储存和想象不尽相同,所以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就有所差异。教师应允许幼儿根据不同的感受、理解进行创造表现,只要有幼儿自己的创作意图,哪怕在成人看来“离谱”,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还应注意留给幼儿更多的创作空间,使他们的创造力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应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策略,让孩子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充分表现,让音乐活动能够真正生动活泼地开展,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e]

4.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白板、黑笔。

2、瓶子6个(盖子上涂有颜料)、魔法布6块。

3、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节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呀,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那你有什么愿望呢?有这么多的愿望,可是你们有魔法汤吗?

二、学习动作,配合图谱使幼儿代入故事情境。

1、教师示范

——昨天啊,小精灵已经把制作魔法汤的方法教给了老师,你们想学吗?小精灵说它把魔法汤的配方藏在了音乐里,想学的话就要仔细地听音乐,还要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哦。

教师出示瓶子,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神秘的变魔法的动作,使水变色了。——摇一摇愿望就实现了,老师现在的愿望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做游戏,你们呢? 继续提问:

——如果你像小精灵一样会变魔法,你希望变出什么呢?

——你们刚才有没有看见,老师变魔法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动作呢?(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猜一猜,老师的这些动作是在干什么?(如:加水、放神奇的果子、加魔咒、放神奇的小药丸、放调料)

2、绘画记录,引出乐谱学习动作。

——大家不记得了没关系,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尝试着把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一起来研究研究,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教师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白板上描绘乐谱。

——谁能看明白,老师白板上的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圆圈——用手搅拌;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手晃动——谁能看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回应:看上去下边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就好像在说:“看一看,有没有变?看一看,有没有变?”)

(§§——这是什么意思?回应: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

三、合音乐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在过程中给予部分语词提示,加深幼儿记忆。(现在摇一摇,看一看;这个时候该加魔法进去啦!)

——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魔法汤的秘诀,那接下来就跟老师一起合着音乐练习一下,这样的话在正式施展魔法的时候就不会失败了。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啦。

2、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

——接下来老师就不提示你们了,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记住制作魔法汤制作的方法呢?

四、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助教将魔法瓶摆放在每个幼儿桌上。(瓶身高度低于幼儿的水平视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哦,小朋友们要小心,制作的时候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接下来我们就要真正地开始制作啦。(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师幼和着音乐变魔法。)

2、音乐停止,幼儿发现瓶中水的变化。

——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五、活动延伸。

5.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五

今天乡镇结队老师来听课,我展示的第二个活动是音乐活动《小鸟落落》,这是一个大班音乐歌唱教学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一说自己的整个活动过程。铺垫部分: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随着钢琴弹奏的节奏进行自由动作,充分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让他们能够通过倾听来感受节拍,通过跟着打拍子,来感知拍子的强、次强、弱的节奏和休止符的停顿。然后以小鸟“落落”的方式边唱边将小鸟落到小朋友手里,在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幼儿在同样的音乐声中把小鸟落到前面背景的大树上。通过以上的环节,幼儿能更快地进入下一个环节,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学唱歌曲:通过几次感受旋律,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之后的学唱部分是重点部分。开始以清唱的形式让幼儿初步对歌词有一定了解,让幼儿听的清楚唱的是什么?并进行一系列的提问,经过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又采用了动作记忆法,用形象的动作提示幼儿记忆歌词,让他们边动作边学唱。先一起清唱几遍,然后随乐曲一起唱,通过几遍下来,幼儿就对这首歌曲掌握较好。

多形式歌唱:在幼儿基本学会以后,提示幼儿唱出这首三拍子歌曲优美、快乐的情感,让幼儿集体无动作有感情地演唱。之后采用小组分段唱,由小指挥进行指挥;分角色唱;男女生唱。最后以小鸟“落落”的游戏进行pk唱。由小朋友、听课老师做评委,将可爱的折纸小鸟,落到表演好的幼儿身上。

本次活动通过情境导入、表演、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并融入到活动氛围中,用自己的肢体进行表演,深刻体会小鸟的快乐情绪,从中萌发爱护小鸟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下面是课后的的几点思考:

1、环境的创设:在音乐活动中,我认为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中的氛围,才能熏陶幼儿去理解、感受音乐,通过欣赏、倾听这一环节,教师一个小的暗示,一个小的动作,一个小的表情,都不能疏忽,因为都能在音乐活动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幼儿能跟着你的感受去感受,跟着你的投入去投入。

2、教具的运用:在音乐活动中,教具也是很重要的,不要求教具的多,而要求教具的恰到好处,怎么样用适当的教具让幼儿在活动中起到什么作用?是我们所强烈追求的。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采用图谱,只采用了只有一样教具,那就折纸小鸟,让幼儿通过第一环节感受后,利用这样的教具引出感受部分,丰富巩固部分。幼儿学唱的兴趣高昂多了,既能很好掌握歌词也能掌握好乐曲的节拍等,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就显得教具分外有魅力。

3、教师的引导:最后是一个表演pk环节,是让幼儿尽情表现动作、表情、神态等一系列创编的细节,但是没有老师的引导,幼儿的动作就显得格外单一、拘谨。和幼儿进行诚恳的沟通,和他们谈话,教师的动作引导,来启发幼儿的想象,这样幼儿在创编环节中,就又有了新的想法,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幼儿的创编欲望也就无穷无尽了。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反思《小鸟落落》这篇文章共3484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摘果子》》:中班教案《摘果子》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帮助幼儿感知秋天,感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摘果子》教案吧。

6.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打击乐器是幼儿较为容易掌握的乐器,也是幼儿表达音乐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此次活动有利于幼儿听辨、节奏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大班下学期幼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对打击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观察图谱,根据音乐内容进行乐器的匹配并尝试合作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欣赏过“超级玛丽”游戏并会随乐律动。

2.物质: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小叉,小鼓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谱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1.出示图谱,介绍内容,说说简单的口令。

2.发现音乐、图谱和身体律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3.看图谱,分组表演律动,逐步完整表现音乐。

二、探索为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闯关演奏游戏

1.根据身体动作的暗示,探索用不用的乐器匹配音乐并分段演奏

2.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3.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小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小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2)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4.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三、寻找闯关武器今天我们用了这四种乐器进行闯关,现在让我们一起回班里找找还有什么乐器可以用来闯关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玛丽波尔卡音乐,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乐器与音乐的匹配;为不同音乐匹配伴奏乐器。

7.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七

一、选符号—固定每个符号的含义

我们在设计图谱时多用符号来表示音乐,但是对于符号的使用没有固定的规则,想到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音乐就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有时会出现前后两个音乐欣赏活动中,图谱设计所用的一个符号却在表示完全不同的旋律速度,这样不仅每一次教师都要花费时间去让幼儿明白图谱的意思,还影响幼儿学看图谱的能力。我们在设计图谱时要固定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音乐,如:向上的旋律用↗表示,向下的旋律用↘表示,用△来表示节奏快,用▼表示节奏慢,用○表示音调较弱,用●表示音调较强,用波浪线来表示柔缓的乐句,用锯齿线来表示轻快的乐句等。

在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中,我们就运用波浪线、虚线来制作图谱,来帮助幼儿区分乐曲的AB结构,幼儿通过图谱来感受区分AB段音乐并做动作表现水草的生长和小鱼游来游去。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又提高了幼儿的识谱能力,一举两得。

二、激趣味—图谱添加趣味元素

幼小年龄较小,易分散注意力,图谱中密密麻麻的符号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以致影响学习效果。在一次教学中班音乐欣赏活动“钟表店”中,由于乐曲本身听上去不易分乐曲结构,只用符号制作的图谱幼儿感到乏味,缺少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一张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该图谱改变了以往只用符号来表现音乐的特点,图谱绘画时添加了“特殊”的符号,用闹钟、翅膀、圆圈分别表示闹钟跳舞、闹钟跟着仙女飞翔、闹钟跟着巫师转圈圈,在“趣味”图谱的引导下,幼儿充分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主动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

三、定方式—当场绘图与教前准备

我们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很多,如音乐欣赏活动“欢乐颂”“小精灵的魔法汤”等,它们同属音乐欣赏活动,但是活动中的目标却不尽相同,在设计制作图谱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效果。

“欢乐颂”主要是让幼儿感知音乐中的内容,绘制图谱的时候要相当精致,要绘画出:蓝天高高白云飘飘(以蓝天和云朵的图出示);太阳公公在微笑(以太阳的图出示);树上小鸟吱吱叫(以鸟的图出示);河里小鱼尾巴摇(以鱼的图出示);花儿点头草儿弯腰(以花和草的图出示);欢迎小朋友们到(以小朋友的图出示),用形象的图来方便幼儿感知音乐内容。因而我们比较适合在活动之前将图谱准备好,在活动中适时出示为好,如在当场绘画会占用活动的较长时间不适宜。而《小精灵的魔法汤》则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快慢变化,该图谱较为简单,我们可以当场绘画,让幼儿边欣赏音乐边看教师画图谱,这样的方式便于幼儿理解图谱含义。

8.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八

关键词: 幼儿园 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教育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如音域窄使得他们无法演唱某些难度大的歌曲,很多幼儿无法演奏乐器,但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远远超过他们再现音乐的能力,他们无法演唱、无法演奏的歌曲,往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到。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能够使幼儿接触更多优秀音乐作品,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幼儿的欣赏经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愉悦幼儿的情绪,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发现音乐,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倾听、感受音乐

(一)倾听,体验。音乐欣赏是一种安静的聆听、感知活动,幼儿天性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很差,集中时间短,幼儿很难长时间静下心来听。教师应如何尽量地吸引幼儿安静地注意倾听音乐呢?

1.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科学选择一些中外名曲及器乐曲作为一日生活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幼儿自己选,从而调动幼儿听音乐的积极性。这样既能供幼儿欣赏,又有提示的功能。久而久之,幼儿会懂得,不同的音乐可以代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来园时播放一些愉快、轻松的音乐,午餐时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幼儿置身于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之中

2.可以让幼儿听一些幼儿所熟悉的动画片的曲子,有些动画片的插曲是一些经典音乐,很不错,加之栩栩如生的动画效果,幼儿会很感兴趣。

3.在组织幼儿散步、出游等户外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比如看见一只小鸟,就说:听,小鸟在和我们打招呼呢。于是,孩子们都转过头,竖起小耳朵很认真地听起来。孩子很兴奋地模仿起小鸟的叫声,有时还让他们把各种声音编成儿歌念。如:小猫喵喵喵,小鸟喳喳叫,流水哗啦啦。从中让幼儿体会各种声音的不同之处。

(二)感受,理解。要使幼儿在听的基础上充分地感受、理解音乐,这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分不开。首先,教师要正确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并把它表现得恰到好处。用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幼儿,使幼儿产生听音乐的欲望。比如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其次,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欣赏音乐作品《秋天》时,老师在活动室墙面上布置了许多表现秋天的图画,在地上洒满了落叶,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秋意,欣赏时自然更加投入了。又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快乐的小厨师》时,在活动室内布置了许多食物的图片,还准备了许多炊具、厨师的服装等,让幼儿感受到厨师的工作,欣赏时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欣赏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录像、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

二、想象、创造音乐

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绝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欣赏音乐,而需要更多地依靠外显的操作活动感知、欣赏音乐。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创造音乐呢?

(一)我们可以给幼儿一段熟悉的音乐,启发幼儿为它匹配相应的动作、节奏、画面、语言等。例如在欣赏音乐“突破封锁线”时,给幼儿三幅疏密不同的线条画,让幼儿说说哪幅画比较适合该段音乐?为什么?反之,也可以给幼儿先讲述“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然后给他们听曲子“突破封锁线”、“摇篮曲”,让幼儿从中选出一首与故事相匹配的曲子。又如先让幼儿欣赏散文“梨子小提琴”,然后让幼儿在“狮王进行曲”和“梦幻曲”中选。幼儿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经验,对曲子的理解、情感体验,能很容易找出与之相对应的音乐材料。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多种感官充分表现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幼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现、创造音乐。

1.通过语言感受音乐。对音乐的感觉和想象,让幼儿用语词表达出来。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有幼儿说:“我好像看到一个人在散步。”也有的说:“我好像看见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幼儿在讲述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语言美。

2.通过身体律动感受音乐。在欣赏音乐“担鲜藕”时,当欣赏第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担鲜藕的情形(如吆喝、讨价、还价等)并根据音乐节奏进行表演。欣赏第二部分时,先请幼儿即兴表演卖藕的情形,然后根据音乐编出卖藕的动作。欣赏第三部分时,启发幼儿表现卖完藕回家的情形(挑着担、摇着蒲扇、边走边唱等),从而使幼儿感受音乐的韵律美。

3.通过绘画、符号感受音乐。用绘画形式感受音乐的视觉美。例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引导幼儿用颜色(色块图)表现乐曲速度的快慢,使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充分感受艺术的美,更好地达到欣赏目的。

4.通过打击乐演奏感受音乐。比如在欣赏音乐“突破封锁线”时,可以让幼儿探索用小铃、响板、铃鼓大胆创编配器方法,表现曲子的速度、力度的变化,感受乐曲的节奏美。

5.通过表演感受音乐。通过表演,幼儿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能在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从中锻炼自己,获得成功感。

9.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九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儿节奏感较强,而《萝卜谣》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好范文版权

所有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好范文版权所有,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幼儿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快乐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看谁编的多,就能夺得冠军。

五、活动延伸:提供给幼儿一个新节奏,请幼儿自己创编节奏词,下次再参加快乐大比拼。

10.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十

1.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与节奏特点。

2.能够有控制地用身体动作和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及内容。

活动准备

打字机图片及视频、碰铃、《键盘的舞蹈》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通过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的对比欣赏,初步感知《打字机》这首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2.完整欣赏,引导幼儿通过打自己图片和视频了解打字员的工作场景,理解音乐的内容。

3.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和节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并尝试用拍手表现出“叮”的声音,初步感知音乐的难点。

(2)出示节奏谱,借助语词准确感知并读出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

(3)边看图谱边听音乐,准确用拍腿、拍手的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如:拍腿拍腿拍腿拍腿,拍手,可反复进行练习。

4.尝试有控制地用乐器表现音乐。

(1)出示碰铃,引导幼儿控制乐器音色来表现“叮”处的节奏。

(2)幼儿听音乐边看节奏谱边尝试用碰铃的短音的表现音乐中的“叮”。尝试有控制地演奏乐器。

(3)加入键盘,幼儿分角色配合练习演奏:一组演奏碰铃,一组用键盘表现打字节奏。可交替演奏。

11.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十一

【关 键 词】 音乐欣赏;幼儿园;教育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幼儿园音乐教育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音乐欣赏则是幼儿整个音乐活动中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它可以开阔幼儿音乐视野、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并对幼儿艺术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对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教育呢?幼儿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呢?通过自己历年来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幼儿精心选择音乐欣赏作品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虽非常喜爱音乐,但对如何理解和欣赏音乐几乎一无所知,这就有待于老师去开启他们的音乐智慧。在选择幼儿音乐欣赏作品时,首先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其次应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及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选择幼儿熟悉及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欣赏形式来让幼儿参与活动。

如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大都喜爱欢快、活泼的音乐作品,但如果完全单一的让幼儿欣赏这类音乐作品,则不能丰富幼儿的音乐常识及情感体验。为此在中班段时,我便开始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同情绪色彩的音乐作品让孩子们欣赏,如我选择了一首具有悲伤情绪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这首曲子通过缓慢、低沉且有悲壮色彩的旋律,将幼儿带入一种悲伤的情感世界,唤起幼儿的悲伤体验,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从而较好地激发起幼儿的同情心、爱心,学会去关心人、帮助人等。

实践使我认识到,如何选择音乐作品在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既是基础环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欣赏的效果。

二、明确幼儿音乐欣赏教育的目的,立足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

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老师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切不可随心所欲。音乐欣赏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培养幼儿认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对音乐欣赏活动老师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们安静认真地欣赏音乐,全神贯注的聆听,并能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去欣赏并思考,同时老师要适当地运用语言、肢体等多种形式去引导孩子,促进幼儿对音乐的领会及理解,逐渐养成集中注意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态度

引导幼儿无论是对老师要求欣赏的音乐作品,或是平常听到的其他音乐作品,都要养成浓厚的欣赏兴趣与良好习惯,并能进行与音乐作品有关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培养幼儿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在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内容时,还要考虑到音乐作品的特点。如一首歌曲孩子们很容易从歌词中去感知内容,而单纯的音乐作品不少是没有具体形象或情节的,仅仅是表现一种情绪,这就要求幼儿只需感受到这种情绪,由情绪去进行自由联想,进而感受作品内容。

音乐表现手段最基本的有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结构等,这些音乐手段在表现音乐作品内容上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如前面所说的《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我根据乐曲的说明创编了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小兔与小花》,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理解了乐曲内容,再通过反复欣赏,参与角色表演,让幼儿辨认音乐表现手段,充分感受其缓慢、低沉、忧伤的旋律特征及情绪特点,再通过第二段性质与其截然不同的乐曲《新的洋娃娃》,来让幼儿感受乐曲性质、结构、情绪等的明显变化,加深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进而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达到较好的音乐欣赏的目的。

(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良好记忆力

为促使幼儿音乐记忆能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音乐表象,应要求幼儿对已欣赏过的作品,根据乐曲的片段或全部进行再认,并说出该作品的名称等。因为幼儿音乐记忆力与整个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重复欣赏音乐,有利于幼儿对不同性质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和归类,以达到从对个别乐曲感性上的认识,提高到对某一类乐曲的理论和概念上的认识。加之幼儿能认识常见常用的乐器,也有利于幼儿根据不同的乐器鉴别他们的音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旋律特征等,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

三、开展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的实际操作技巧

(一)准备工作

在确定音乐欣赏的题材和目标后,老师还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

1. 事先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练习。分析即分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性质、情绪特点等,如旋律进行形态、节奏特点、节拍调式及乐曲结构等。练习指老师在必要的时候,需对某些音乐作品进行反复练习或亲自演奏、演唱等,这样会让幼儿感到更亲切、更易接受,也会给欣赏活动带来许多方便。

2. 确定作品中幼儿应掌握的纲要,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幼儿年龄特点综合来提出。如前面所提到的中班幼儿歌曲欣赏《有只小燕子》,可以提出如下纲要:(1)了解歌曲的内容及结构;(2)能感受歌曲性质、节拍、速度;(3)感受歌曲中鲜明的情绪特征。衡量幼儿是否到达纲要,可通过各种途径,如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

3. 丰富幼儿与作品内容相关的知识及印象。可以在活动前进行或在其他活动中完成,这样在欣赏活动中就易引起幼儿与作品内容相关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帮助目标的达成。

4. 老师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的同时,还应充分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如具体的教玩具、图片、实物、场景、音响设备、视频等。这类物品准备得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切不可忽视。

(二)具体教学程序与方法的探索

第一,让幼儿自由探索音乐。通过设计组织与主题欣赏内容相联系的一个活动,来激发幼儿兴趣,此环节放在初始部分。如在欣赏《小兔与小花》时,主题部分我是通过让幼儿对比欣赏柴可夫斯基的两首曲子——《洋娃娃的葬礼进行曲》与《新的洋娃娃》来感受其截然不同的音乐性质、节拍、结构等。于是初始部分,我同样选了一首外国作品《口哨与小狗》(因其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内在联系),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根据其性质、节拍等任意做各种小动物动作,为之后的活动埋下伏笔。

第二,幼儿感受音乐,激发情绪与情感。首先,在欣赏前老师作引导性谈话,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在欣赏前心理上有所准备,把幼儿的思想情感引向与作品内容相一致的方向,引起幼儿的联想与想象,产生形象思维。再通过反复欣赏,让幼儿音响感知力提高,并能表述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联想与想象。其次,还可运用直观教具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容,促成目标的达成。

第三,幼儿主动实践,学习音乐,引导幼儿创造性表现音乐,深化审美效果。当幼儿对音乐作品欣赏到一定程度时,可提出新的要求,如随乐击拍,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变化;或听音乐绘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及审美;或即兴表演,用动作来解释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特征,理解音乐内容,充分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表现力。

第四,引导幼儿对作品作出审美评价。如是否喜欢这首音乐作品?为什么?最后老师给予正确评价,加深幼儿的印象。

第五,巩固幼儿的音乐兴趣。此活动放在结束部分,可结合主题,设计与主题、内容紧密相关的游戏方式,让幼儿参与其中,使他们对音乐始终保持良好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在组织引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粗浅认识和体会,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在活动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记忆力,以及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检验幼儿音乐欣赏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活动中去不断探索、努力提高,以求获得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许卓娅.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101例[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 程香梅. 略论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J]. 东方教育,2015(6).

12.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初探 篇十二

一、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律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律动大多用于艺术领域教学, 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 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 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但是忽略了律动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

二、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探究

律动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达。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 如, 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调的高低、段落的划分等。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还能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以及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作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力等。动作还像一座连接感性和理性的桥梁, 能帮助幼儿理解音调的高低, 感知音乐的开始和结束, 这些都可为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三、科学合理地创编音乐律动

在进行律动教学时, 教师一定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 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由易到难的教学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 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因觉得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 也不会因觉得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 小班幼儿对音乐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 节奏感不强, 动作的协调性也差, 因此, 先要从拍手、点头等最简单的动作教起, 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 如, 打鼓、吹喇叭等, 最后教幼儿走步、碎步等基本动作和鸟飞、兔跳等模仿动作, 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中大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 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 他们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 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从易到难的过程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 有了成功感, 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 就会情绪欢乐, 学习积极性高, 兴趣浓厚。

律动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 提倡的是唤起幼儿的联想、想象, 让幼儿自由地创作。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 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引导策略:既不代替幼儿思考, 又能使幼儿得到适度的帮助, 同时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 在律动教学中, 应提倡教师提供适宜的歌曲让幼儿先进行自由创编。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 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表现点, 将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经验相融合, 有选择地对幼儿稍加点拨, 从而引申和扩展出新的动作。比如, 我在进行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动时, 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 请幼儿自由地创编。孩子们有的在开心地走路, 有的听到停顿音乐就不停地回头左右瞧瞧。当音乐达到高潮时, 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 小老鼠粘到泡泡糖了, 怎么办啊?”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 很快进入新的创编, 有的从脚底拉出泡泡糖, 有的从大腿上撤泡泡糖, 有的还从屁股上拉啊拉的。这时我再提醒他们听有个回转音的, 代表什么意思, 像不像泡泡糖太黏了, 小老鼠拉着拉着又弹回去了?小朋友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创编……在此轮创编中, 他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 展开充分的想象, 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 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总之,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 希望教师能以音乐感受、表现为切入点, 激起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引导幼儿快乐地参与, 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大胆地表现出来, 帮助幼儿在丰富的体态律动游戏中提高音乐素养, 发展艺术能力。我们期待能通过律动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活泼有趣的活动机会, 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艺术能力的发展。

摘要:“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代表音律, “动”则是活动, 律动即:用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 如, 起立、坐下、开始、结束、走、跳等, 都可以用音乐来指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 如, 打鼓、吹喇叭、开汽车、小鸟飞、小兔跳、小鱼游等, 小朋友们非常喜欢这种音乐中的各种活动。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和舞蹈活动的能力, 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

13.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节奏练习,进一步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音乐节奏感和感受能力。

2、在“数高楼”这一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打击4/4,2/4拍音乐的节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2/4拍乐曲的节奏的不同打法。

3、培养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及音乐表现力。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画有楼房的表格2张,空表格3—6张及若干可用于粘贴的楼房画;

2、录音机、数高楼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铃儿响叮当》音乐幼儿坐到位置上;

1、发声练习提醒幼儿用轻声,并将身体坐正;

2、复习歌曲《数高楼》指出其中不足之处。

(二)出示一张画有高楼的表格。

老师:小朋友,我们周围变化多么大啊。四周都盖起了高楼大厦,我们数也数不清。现在,老师手上有一张地图,上面很多空地上都盖起了房子。现在,我们要坐上汽车去看看这些高楼,但是,有个要求,看到一座房子慢拍1下,看到两座快拍2下,空地不拍。

(三)老师根据音乐先示范一遍,幼儿一起跟着试拍。

第二遍,跟着音乐,一边唱一边拍节奏。

(四)幼儿分为3组,自己根据自己的想法,将高楼填入表格,编配节奏,并试拍。

老师:现在,老师还有很多的高楼没盖呢,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在空地上盖上高楼。盖好以后,也和老师的方法一样一起来拍一拍。

(五)幼儿围成圈,自由帖节奏。老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正确创编节奏。

(六)游戏《数高楼》

老师:我们盖了这么多高楼,现在我们来数一数,高楼有多高。

(七)听《八只小鹅》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14.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十四

1、通过让幼儿欣赏,使幼儿初步知道《茉莉花》是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使用了萨克斯演奏。

2、根据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并能感受 A段音乐的起止,能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来表现。

3、鼓励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分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准备: 图谱、录音机及磁带、萨克斯 活动过程: 一:随《新疆舞》的音乐跳入场。师:刚才我们跳了什么舞?(《新疆舞》),你觉得新疆舞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说出新疆舞的音乐很欢快,很高兴)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爸爸老师,我们掌声欢迎,爸爸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请爸爸老师告诉我们吧。(这是萨克斯)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问爸爸老师呢?(请几个小朋友上来问问题)二: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结构。(1)师:今天,爸爸老师还给我们用萨克斯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2)师: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引导幼儿说出很流畅、很舒服、很优美)师:这段音乐就是由萨克斯吹奏的一首苏南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苏南地区的民歌听起来比较慢,给人的感觉就向你们说的很舒服、很优美。好,我们再来欣赏一次,拿起你手中的小画笔,我们一起来画音乐吧。(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3)师:你们画的真不错,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看,谁飞来了?(蝴蝶飞来了)它飞到我的花园里。(出示图谱)(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师:你们发现我的花园图谱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些什么呢?除了蝴蝶在飞,你还想到了别的什么呢?(让幼儿自由地说,再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4)幼儿随音乐自由地表演。(音乐一次、CD加萨克斯)三: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起止。(1)组织幼儿听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的起止。师:蝴蝶来到花园里,飞一飞,歇一歇,飞一飞,又歇一歇,让我们来看一看它歇了几次呢?(A段音乐1次、停止)(2)启发幼儿用开花的动作表示A段音乐的起止。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当蝴蝶飞到花上歇一会的时候,我们手中的花就开一次。(A段音乐1次、停止)(3)启发幼儿用各种动作来表示A段音乐的起止。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开花的动作来表现这八个乐句外,你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自由回答,并给予幼儿肯定。)现在,老师请

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把你想的各种动作跳出来。(A段音乐1次、暂停)四:欣赏B段音乐,结合图谱

表现B段音乐。师:花园里除了有蝴蝶飞,还有什么想和花做好朋友的呢?(还有小蜜蜂、有云彩、有蜗牛)谁来做花?(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动物们和花儿一起唱歌跳舞啦。)(B段音乐一次)五:欣赏最后一段音乐,幼儿随音乐表现。师:天黑了,小动物们该回家了,它们飞一飞,歇一歇,飞一飞又歇一歇,高高兴兴回家了。(A段音乐一次)

15.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十五

关键词:情境,游戏,鼓励性教育

音乐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幼儿初步形成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及作用。可是, 在幼儿教学实践中, 我却发现, 部分幼儿对课堂上所教的音乐并不感兴趣, 此种消极情绪也严重制约了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质量。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 幼儿教师应当如何激发与调动起幼儿对所学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呢?笔者对此持有如下看法:

一、将情境创设适时融入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教育实践表明, 教师若是能对所教授的音乐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适时地为幼儿创设与音乐素材表达情感相符的教学情境, 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幼儿的音乐探索及学习兴趣。

如, 在《欢乐颂》的教学活动中,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掌握曲子的强弱对比处理, 我特意为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夜晚月亮静悄悄地挂在树梢上, 周围都是安安静静的, 因此, 在唱第一句时, 要想象这个场景, 歌唱时声音要轻轻的;白天来临了, 活泼的小鸟在树梢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唱这一句时, 要想象小鸟卖力歌唱的场景, 歌唱时声音也要尽量响一些、大一些;伴随着小鸟的叫声, 草儿与花儿也轻轻地摇摆起舞, 要知道草儿与花儿的动作也是非常轻巧的, 所以, 唱到第三句时, 声音也要像草儿与花儿的动作一样保持轻轻的;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来到了郊外, 欢快地嬉戏着, 小朋友们肯定非常高兴, 相信, 这时候, 他们的声音也是很大的, 所以唱到第四句时, 我们要重新恢复响亮而欢快的歌唱声音……

如此, 通过上述情境的描述就实现了对《欢乐颂》音乐素材的巧妙处理, 不但大大调动了幼儿按照我的情境创设积极进行歌唱的兴趣与积极性, 同时还确保了他们对《欢乐颂》这首音乐曲目实现了正确的音调高低处理, 促进了音乐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将课堂游戏适时融入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游戏是幼儿阶段的学生极为喜爱的一种形式。笔者认为, 幼儿音乐教师可以在遵循幼儿该兴趣认知的基础上, 将特定形式的课堂游戏适时添加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相信此举也将成为显著调动幼儿音乐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

我自身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如, 在带领幼儿学习音乐节奏这一知识点时, 我就有效融入了“模仿动物叫声”的课堂小游戏, 即, 将幼儿熟悉的动物的叫声转化成具有一定节奏的音乐声音, 当我用动作表演某一动物时, 班内幼儿不仅要根据我的动作猜出正确的动物种类, 还要模仿该动物的叫声进行正确的节奏表演。 (以牛为例:我在讲台上模仿牛的各种动作, 台下幼儿在正确抢答“牛”之后, 并模仿牛的叫声表演节奏哞———) 如此, 借助这一课堂游戏, 就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音乐课堂活动之中, 不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游戏参与兴趣及积极性, 同时还将这股对游戏的参与兴趣及时、持续地集中到音乐节奏的相关学习活动之中, 而这很显然为当堂音乐课音乐节奏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将鼓励性教育适时融入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中

幼儿虽然实际年龄小, 但同成年人相比更需要来自外界的正面积极肯定与鼓励, 而这正是他们自身感受到关注与安全感, 并将其转化成为促使自身不断进步、持续成功的重要情感源泉。鉴于此, 笔者认为, 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时, 可以尝试对幼儿的音乐表现尽量多给予鼓励、夸奖与赞扬, 相信此方式能在有效缩短师生距离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使幼儿将对教师的热爱之情不断转化成为自身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

如, 每次音乐课结束之后, 我都会对班上的幼儿进行一番表扬式总结:“这次的音乐课非常棒。”“大家的歌声很优美, 非常好听。”“大家对音乐曲目的处理非常好。”……幼儿对我的赞美之词照单全收, 并都愿意告诉我:“老师, 我还想唱歌。”“还想和大家一起上音乐课。”……这表明, 在我的鼓励与赞美声引导之下, 我所教的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日渐高涨, 他们愿意在享受音乐为他们带来成就感的同时将自身的注意力及学习思维最大限度地投入相关的音乐学习活动之中。这也从侧面论证了鼓励性教育对幼儿音乐学习兴趣调动的重要意义。

音乐是幼儿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 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师, 我们必须正视兴趣之于幼儿学习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 更要想方设法调动幼儿对所学音乐内容的参与兴趣及学习热情, 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幼儿在喜欢上音乐的基础上, 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享受音乐, 也才能保证他们真正插上音乐的翅膀, 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6.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十六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融入民族音乐;精彩课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音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幼儿民族精神的培育;二是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育;三是有利于幼儿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等。从目前来看,幼儿园阶段教师以教授较为现代化的音乐为主,忽略了民族文化的融入。基于此,本文将大胆探索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幼儿园课堂教学,以彰显幼儿园音乐教学精彩。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民族音乐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对民族音乐感兴趣,才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教学效果也才会明显提升。其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在激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在学习《草原小牧民》这一内容时,教师以情境带动幼儿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大草原的画面,风景美不胜收,图片情境带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与幼儿互动:小朋友们,看到大草原,你们想到了什么民族呢?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常识,因而幼儿们很快回答出蒙古族。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蒙古族的歌曲,歌名为《草原小牧民》,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聆听音乐,大家说好不好?此时,幼儿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有些幼儿还跟着音乐律动起来,音乐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创设吸引人的图片情境,逐步引出民族音乐《草原小牧民》,让幼儿产生民族音乐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法,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

丰富课堂教法,是幼儿课堂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更新理念,优化教法,以幼儿为本,推进课堂创新的进程,促进幼儿发展,不断促进民族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民族音乐与舞蹈相融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音乐与舞蹈不分家。在幼儿园中融入民族音乐,教师还可以将其与舞蹈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例如:在一次大班幼儿音乐课上,教师以游戏方式引出民族,再引导幼儿利用舞蹈方式展示民族特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多少种少数民族?能大声地数出来告诉老师吗?这一语言激发了幼儿们的兴趣,幼儿们积极参与音乐课堂。“苗族、回族、维吾尔族、瑶族、壮族……”幼儿们大声地说出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紧接着,教师继续与幼儿互动:你们能利用舞蹈动作展现出各民族的特点吗?小朋友们听各民族音乐,配上适合的舞蹈动作吧(引导幼儿听民族音乐,辨别民族,配上与之相配的舞蹈动作)。这个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活动极大地激发出幼儿的学习热情,音乐课堂其乐融融,幼儿们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民族音乐,仔细地辨别,从而融入舞蹈,衬托音乐。

(二)民族音乐与器乐相辅佐,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习民族音乐,少不了一定的民族器乐。认识民族器乐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在以往的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多以出示民族器乐、讲解民族器乐的方式授课,幼儿被动学习这些知识。这经常导致幼儿听了之后很快忘记所学习的器乐。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幼儿主体,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例如:在一次幼儿民族音乐课上,教师带来了手鼓、小锣、木鱼、梆子、简板、碰铃六件民族器乐。由于带来的民族器乐有六种,因而教师将幼儿分为六个小组,并随机分配民族器乐,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民族器乐相关知识。在小组中,幼儿需要合作交流自己小组的民族器乐像什么?属于哪个民族的?器乐名称是什么?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幼儿们还可以亲自体验民族器乐,如敲击、碰撞、摇动等,听一听这一民族器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自己在什么场合看见过这种器乐?在生活当中能否寻找到与之相似的声音?等等。这样的教学完全突出幼儿主体,但教师也应做好引导工作、调控工作等。为了强化幼儿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们利用民族器乐,创编音乐,充分发挥幼儿个性,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三、设计活动,促进表现民族音乐风采

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心理,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认可。为此,在幼儿音乐课堂上融入民族音乐,教师还必须设计活动,给予幼儿展现的机会,以最大化促进幼儿表现民族音乐风采,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小规模的“民族音乐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民族音乐,参加民族音乐会。在这个民族音乐会活动中,幼儿还可以自主创编与主题相关的舞蹈,衬托音乐,渲染音乐。教师设计一定的激励方法,以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民族音乐会活动。

总之,民族音乐是我国灿烂的文化之一。幼儿是未来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教师要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音乐意识,在音乐课堂上有效融入民族音乐,构建精彩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蕾.幼儿民族舞蹈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13(16)

[2]王莉.幼儿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17.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 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演唱歌曲《森林音乐家》的基础上,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或帽子、手偶及乐器,按照歌曲的格式进行仿编活动。

2、能友好地与同伴进行协作,共同完成一次演出任务。

3、体验森林动物生活的自在和快乐,感受笑哈哈剧场的开心。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带《森林音乐家》、动物头饰、帽子、手偶及小乐器。

2、角色游戏场地“迷你一条街”。

3、最佳演员和文明观众的奖励小礼物若干、森林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集体复习演唱歌曲《森林音乐家》,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快乐之情。

1、教师:(出示森林快乐图)看!快乐的大森林里,那么多的动物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一起加入它们的队伍吧!

2、幼儿使用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曲演奏。(铃鼓、小铃铛、圆舞板、沙球等)

二、大胆想象,通过选择进行歌曲的仿编活动。

1、教师:森林里的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熊猫都在我们的歌声中开了自己的音乐会,真开心!可是森林里还有许多的动物,它们也想唱一唱自己的歌曲、打一打自己的乐器。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这些动物。

2、幼儿分组进行自主仿编活动,教师在每一组提供各种动物的头饰、帽子、手偶及小乐器。

3、个别演示,请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集体面前表演唱自己仿编的歌曲内容,鼓励其他孩子为她拍手打节奏,体验音乐会的快乐。

三、自主选择角色游戏的职务,开展角色游戏“迷你一条街”,教师重点指导“笑哈哈剧场”。

1、教师:森林里的音乐会结束了,我们大(3)班“迷你一条街”就要开张了。好好的想一想:今天的你是做顾客还是营业员?哪个店铺里的营业员?

2、教师根据孩子的自主选择,组织全体孩子有序地进入相应的游戏区域。教师指导顾客们整理休息区域,营业员们整理各自商铺里的物品,准备营业。

3、教师先以观众的身份进入“笑哈哈剧场”,观看演员们表演的仿编歌曲《森林音乐会》,并给予及时的赞赏。教师也可以小声建议演员们演出累的时候,是否可以请观众上台露一手?进行剧场里的互动活动。当剧场里的观众人数比较少的时候,建议演员们自荐出去进行宣传,也可以用彩笔为演出内容绘画彩报,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最后邀请观众评选出今天的最佳演员,由演员们评选出文明观众,互赠小礼品。

四、游戏评价环节:在集体面前表扬评选出来的最佳演员与文明观众。请他们说说为什么今天自己能当选?自己的好表现在哪里?以此鼓励全体孩子都要向他们学习。

教师小结:今天的笑哈哈剧场不仅演出成功,演员们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协商,有了困难他们会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理不睬。迷你一条街的其他商铺也要这样,只有大家互帮互助,才会获得快乐与收获。

五、游戏延伸:激发孩子渴望参与下一次角色游戏的欲望。

1、教师:想一想:既然笑哈哈剧场的演员们有这么多的好看节目,观众们也表演了拿手好戏。但还有许多在其他地方消费的观众都没有欣赏到,错过了机会。可如果所有的顾客都进入剧场又不可能,该怎么办才能让所有的人都欣赏到好的表演呢?

2、鼓励幼儿相互出主意。

3、教师宣布最后的主意:办法想出来了,下一次我们将安排两位“小记者”带着照相机进入剧场,拍摄节目镜头。演出结束后,我们所有的顾客和营业员们都一起来欣赏演员们的表演,好不好?(好)

教学反思

《森林音乐家》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在听我范唱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特别是歌曲后半段“这边拉一拉那边拉一拉”愉快的节奏使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肢体动作来表示,包括后面两段吹一吹,敲一敲,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这首歌曲虽然旋律简单轻快,但是有三段歌词,幼儿要很快记住歌词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我让孩子们注意听我一遍一遍地范唱,讨论听到了什么,然后出示图片,降低记忆难度,这首歌曲中有好几个量词,比如一把提琴,一只喇叭,一个小鼓,一个音乐家,孩子们有时会混淆,含糊不清的唱,我还是用反复听地手段让孩子们刺激记忆,能完整的学习歌曲。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18.幼儿园音乐教案 篇十八

小老鼠上灯台

1=C4/4

55|3 —|55|3—|55 |3—|56|5—|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11|1---|161|5---|5553|2123|1---|10||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 来

一教学活动目标:1 学唱歌曲,能按照歌曲内容做动作喜欢玩音乐游戏,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 教学活动准备:纸偶老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三教学活动过程1 小小老鼠。出示老鼠纸偶,操作老鼠说:“认识我吗?还记得我的儿歌吗?”利用纸偶老鼠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今天我们又见面了哦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哦!”我们一起当小老鼠吧,带领幼儿在《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伴奏下,学小老鼠的动作,发出吱·吱的叫声,引导幼儿了解小老鼠的特点。“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吱吱’,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此处利用肢体语言)“吱吱”学唱歌曲,操纵纸偶说:“我唱个老鼠歌给你们听。好不好?吱吱。演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老鼠唱歌好不好,好啦!

现在跟着我一起念: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带领幼儿听音乐小声哼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5玩音乐游戏,幼儿熟悉歌曲。玩音乐游戏。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圆圈,随老师按游戏玩法左动作玩游戏。

游戏玩法:前奏时一部分幼儿进入圈里,1---2小节,圈内的鱼幼儿

学小老鼠的样子,随音乐自由做动作,3---4小节,教师带领圈上的幼儿跑到圈里,各拍一个小朋友的肩膀。、5---6小节,小老鼠追逐拍自己肩膀的幼儿。

6为鼓励幼儿,可以让幼儿以举手的方式上台演唱歌曲,再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价。7自由分组进行表演。2----5个小朋友一组,(可按性别分),边演唱歌曲,边自由加一些舞蹈动作,之后让幼儿讨论哪些小

朋友歌唱得好,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特殊的游戏,你们想和谁一起唱歌的,就和他一起组合好不好,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唱得好,我们就奖励一个朋友(小老鼠)好不好?好啦!现在要开始了哦

上一篇:学生转专业家长同意书下一篇:工会委员会委员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