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共17篇)
1.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一
创新从生活中来高中作文
生活就像一颗小草,只要有了生的力量,她就会继续下去;生活就像一朵花,只要有了生长的条件,她就能够绽放;生活就像一瓶汽水,只要有了晃动,她就有了激情。生活需要发现,需要创新。
创新可以从阳春白雪的文字生活中来。
想起语文课上老师讲的《阿Q正传》,鲁迅先生曰:“我独不懂国人何以创新就那么蹙目疾首,何以现状就那么苟于安乐……”中国的“不安分子”大有人在,阿Q算是头一个“大人物”吧,但还没触及“新”字,就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其余类似阿Q的先人磨灭了初露的锋芒,所以中国的创新人才在娘胎里就被抹煞了一大半,单是培养创新的`土壤也越变越疏松、浅薄了。
笔尖骂人的风采,鲁迅先生堪称一绝,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佩服。当今世上却再也出不了超过鲁迅的人了。许多自认为说话比较“刺”,一露面,就让唾沫芯子淹死了,那是他骂人的花样太过火,让人无法接受,而又有一些文人雅士也想来几句“温柔的忠言”,却仍逃不脱框架,居于鲁迅先生屁股后面。若是学得有模样,也能捧个“超级模仿秀”的奖章回家。倘若想说“刺”话的人都学鲁迅先生那一套,那么我们的文坛将会趋于圆形发展。当然并非不提倡学古鉴今,而是阳春白雪的文字生活需要出几位鲁迅甚至超出鲁迅的人才。
文坛巨匠新著累累,满怀欣喜地一饱眼福。却是新瓶装旧酒,若是酒,那也便应了那句“酒是愈陈愈香”,“咕咚,咕咚”喝个痛快。但那不是酒,是堆文学垃圾,30年代写过的剧本拿来温热温热,扭曲了自己在文坛的英名,强*了“文学”。琼瑶是我所崇敬喜爱的作家,但是她的作品都是一个主题,若是哪一天她一改惯例,来个历史剧、政治片那才有味呢!
创新可以从充满奇思的美好幻想中来。
想起小时候母亲给我讲过的《新驸马》的故事,那个太子殿下整天抱个木鸟,希望他能飞起来、气得皇上大骂他没头脑。试想,一个太子不务正业去研究木鸟,确实有点不踏实了。但那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一种幻想。人若是没有了幻想,剩下的就只是一堆失去灵魂的骸骨。从某种意义上讲,幻想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新。几百年前人们做着飞上蓝天的梦,几百年后,人类登上了月球。几年前有一个爱画绿太阳的男孩,几百年后有了一个脱俗的画家。这岂不是幻想成就了创造,创造证实了幻想?
创新可以从下里巴人的粗糙生活中来。
平淡的生活是最能出奇迹的。橡皮泥在手中一捏,就不是橡皮泥了,而是一种灵感,一种新奇。活蹦乱跳的“元宝鱼”不只是红烧吃得,试试看烧做鱼汤,放点雪菜,味道更浓烈,更鲜美;被子可以反着盖,为何死守着正面在上,反面在下的旧习呢?只图方便就好。我们要经常寻着灵动,寻着亮点,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创新的气息。
创新使生活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美好。我们需要生活,我们需要创新!
2.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二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
(一) 电影院里的故事
学校组织看电影了, 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影剧院的座位排数和每排座位数, 并要求算出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第二天, 学生先把观察到的情况向我汇报如下:这个影剧院第一排有22个座位, 每排的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 最后一排有68个座位, 共24排。我问:你们算出了这个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吗?同学们纷纷讲出了各自的解答。但我对同学们的解答并不满意, 因为他们的解答思路几乎相同———都较繁锁。
要计算共有多少个座位, 也就是求这样一列数“22, 24, 26, 28……64, 66, 68”之和。若从22开始一个接一个相加求和, 就显得繁锁, 但仔细分析这列数, 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从第二个数起, 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的差都是2, 根据这列数的排列特点, 在求它们的和时, 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容易发现:22+68=24+66=26+64=28+62=……=90, 即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 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 第三个数加倒数第三个数, ……, 和都等于90。这24个数相加, 有多少个90呢?很显然有12个。所以22+24+26+……+64+66+68=90×12=1080就是说, 利用这种方法计算, 很快就能知道这个影剧院共有1080个座位。
上述一列数中, 第一个数称为首项, 第二个数称为第二项, 依此类推, 最后一个数称为末项, 这列数一共有24项。如果一列数, 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定数 (这一个定数叫做公差) , 那么, 这样一列数的和, 可以用“ (首项+末项) ×项数÷公差”来求出, 且计算简洁准确。
(二) 张大伯家的稻谷
今年, 张大伯家的稻谷又丰收了。今天, 他又晒了12袋稻谷。这12袋的重量分别是 (单位:千克) :45, 48.5, 45, 43.5, 47, 44.5, 50, 42, 47.5, 49.5, 48, 43。你能很快算出这些稻谷的总重量吗?
求12袋稻谷的总重量, 当然可以将每袋的重量逐个相加起来。但是, 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仔细观察这12袋的重量数, 最轻的为42千克, 最重的为50千克, 而且都在46千克上下波动。重于46千克的有6袋, 轻于46千克的也有6袋。所以, 可选取46千克为基准数, 重于46千克的6袋, 每袋超过的千克数之和是2.5+1+4+1.5+3.5+2=14.5 (千克) ;轻于46千克的6袋, 每袋不足的千克数之和是1+1+2.5+1.5+4+3=13 (千克) 。因此, 12袋的总重量为:46×12+14.5-13=552+1.5=553.5 (千克)
求一组彼此比较接近的数的和时, 可选取其中一个数为基准数。如果大于基准数的那些数, 每个数减去基准数, 所得差相加的结果用S超表示;小于基准数的那些数, 用基准数分别去减这每一个数, 所得差相加的结果用S不足表示, 那么这组数的总和=基准数×加数的个数+S超-S不足。
二、让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去
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数学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经过一定的思考、提炼, 就成了我们的数学规律, 就成了我们学习的数学道理。孩子们一下有兴趣了。“这数学离我们的身边不远呀!”是的,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1.某体育馆的一个侧看台, 第一排有32个座位, 后面的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 最后一排是88个座位, 正常情况下, 这侧看台可容纳多少人观看节目?
简析:根据“项数= (末项-首项) ÷公差+1”, 可求出座位排数为 (88-32) ÷2+1=29 (排) , 这侧看台的座位数为 (32+88) ×29÷2=1740 (个) , 因此, 正常情况, 这侧看台可容纳1740人观看节目。
2.小张来到招聘信息中心, 想找一个能展示自己特长的理想工作。只见招聘广告琳琅满目, 最后他认为有两家公司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两家公司的招聘广告如下:
甲公司凡前来应聘者, 一旦应聘, 均签订一年的工作合同, 在这一年中, 月固定工资为750元……
乙公司凡前来应聘者, 一旦应聘, 均签订一年的工作合同。在这一年中, 第一个月工资为400元, 若工作表现好, 从第二个月起, 每月工资都在前一个月的基础上, 上浮50元……
小张想, 两家公司均为一年合同, 在这一年中, 究竟到哪家公司工作的总收入高呢?
孩子们用所学到的知识, 很快就分析出到甲公司的总收入高。
3.学校“六一”文艺汇演, 由10位评委给每个节目打分, 并规定:去掉其中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将其余分数作为该节目的得分。四 (1) 班表演了一个小品节目, 10位评委分别给这个节目的打分是9.5, 9.6, 9.3, 9.7, 9.4, 9.1, 9.7, 9.5, 9.2, 9.6, 这个节目的总得分是多少?
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9.7分和一个最低分9.1分后, 该节目的总得分是 (以9分为基准数:9×8+ (0.5+0.6+0.3+0.4+0.7+0.5+0.2+0.6) =72+3.8=75.8 (分)
4.水果店运进8筐苹果, 每筐苹果的重量如下 (单位:千克) :52, 50.5, 50, 48, 51.5, 49.5, 48, 52.5。 (1) 当你看完每筐苹果的重量后, 能立刻估算出8筐苹果的总重量吗? (2) 平均每筐的重量是多少?
分析: (1) 观察这些数据, 都在50上下, 据此可估算出8筐苹果的总重量约为:50×8=400 (千克) 。
以5 0千克为基 准数 , 平均每筐 的重量为 : 5 0 + 〔 (2+0.5+0+1.5+2.5) - (2+0.5+2) 〕÷8=50.25 (千克) 。
要使数学大众化, 就应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达到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目的。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数学问题, 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 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本文试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 就如何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作简要的论述。
3.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篇三
【关键词】生活化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不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这都离不开学生生活经验。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堂阅读教学呈现出几种不良现象: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代替学生阅读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成了师生机械地问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教学脱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成了“空中楼阁”;学生对文本理解千篇一律,缺少个人真情感受;阅读教学方法呆板,没有创新……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生活实践经验的挖掘、激发,从而激发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文本,理解、感悟、体验文本思想,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快乐阅读、理性阅读、生活化阅读!长时间来,本人以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为理念,践行于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取得了点滴进步。
一、体悟语文生活化的真味
“语文生活化”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主观体验学习语文,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语文,有力地指导学生生活,即“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师角色是关键
1、变说教者为主持者
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及其容易成为接受思想的容器。今天,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课堂教学的主持者,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阅读,激发并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心灵上有触动,情绪上受感染,情感上得到体验,实现阅读个性化和生活化。
2、变权威者为学习者
新课程也倡导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且,在信息技术迅猛发达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学校和教师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3、变讲授者为合作者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一大主题。在合作中体现师生的平等关系,在合作中感受生活化课堂氛围。如,开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将相交欢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普通的一员参与到小组中。学生在自然、平等的氛围里学会倾听,学会思辩,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对他人负责,学会辩证地看问题,这样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
总之,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讲授、说教形式,摒弃思想上固有的绝对权威,以一名参与者、主持者、实践者、合作者、探究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才能为语文生活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讲究教学策略是途经
1、营造生活化阅读教学情境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环境能熏陶、改变一个人!一个好的环境如同一位活生生老师!”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如在教学苏大出版社的高职语文第四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我特意选了一个临近母亲节的早晨,并且课前对外部环境进行了布置,让学生动手制作特别的小礼物送给母亲,上课播放《懂你》一曲等,学生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体悟作者的内心情感,为上好这篇课文做好了强有力的铺垫作用;再以《我与地坛》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里的心情应该是深沉的,语言是富有伤感、悲痛的,神态是凝重的,所有这些都将无形的影响学生,对于引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产生真情实感起到决定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的布置、熏陶要与现实生活相一致,不能脱离生活,创设出虚拟的生活情境,因为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教育。
2、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生活化信息
课堂是灵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善于捕捉生活化信息,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化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课堂里不再陌生,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生活例子和经验,畅所欲言,流露真情,与文本思想产生共鸣,从而进行有效的生活化阅读。
二、对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思考
研读2009年出台的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实践”一词在字里行间屡屡出现。2009年底,江苏省也颁发了五年制高职语文新课标,我们将五年制高职课标与普通高中课标作了比较,发现两者最显著的不同之一在于高职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仅以“实践”一词出现次数为例,“实践” 一词在总字数略少的五年制高职课标中共出现30次,而在高中课标仅出现20次。可见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职校肩负的任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加强职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早已是各界共识。同时职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他们的业余可自由支配时间要多得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可行性较大。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确实是许多一线职教老师关注的问题。
三、对课题的思考
1、由于笔者在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中,很多理念都是间接学习得到的,自己亲身体验、实践的还不深刻,应该说,对问题的剖析程度还不深,今后,还需要笔者不断地实践探索,寻求出一条真正符合学生成长的路子。2、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手法,探索实践刚刚开始,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环境,怎样更具有操作性。3、在生活化阅读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实现发展多元智能目标。
作者简介:
4.创新从实践中来作文 篇四
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的前进。
待在家里无聊的我,突然想起学达。芬奇画蛋。我把鸡蛋放在桌子上,可是怎么画也画不像,坐不住的我,气的把笔往桌子上一扔。“咕噜咕噜……”鸡蛋被笔一撞滚了起来,见状我忙着用手去接;非但没接住,仅而连自己也失去了重心,一只手摁在鸡蛋的一头,而鸡蛋的另一头正好立在地面上。“奇迹,奇迹!”我叫起来,“蛋,蛋没破!”兴奋之余,我陷入了沉思:平时鸡蛋只要轻轻一磕就破了,为什么这次蛋没破?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钻进了物理书堆里,可是书上并没有这一类的问题的解释说明。我跑去问爷爷,爷爷只用微笑着说:“再想想,有什么原理可以用来解释这个现象?”一个原理在我脑子闪过!为了证明我的判断正确,我做起了实验。我小心翼翼的用手把鸡蛋的一端扶竖在水平桌面上,在鸡蛋的另一端上面加了一块木块,又在木板上加砖头。一块,两块,三块……奇迹出现了:一个鸡蛋顶住了几块砖头而没有破裂!
“成功啦!”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原来这是平衡力原理。如果加在鸡蛋上面的两个力满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这四个平衡力所必要的.条件,那么一只鸡蛋在“理想”的情况下,足可以顶起千斤重的物体。“千斤重!”在我的大脑里不停的闪转着这个代名词,“对!这样或许也可以!”于是我又拿了一只鸡蛋,用两个手指捏住鸡蛋的两头,一用力——我又笑了,一样的奇迹,一样的原理,只是这个实验比上一次更简单,更容易理解……
这次让我明白了,科学处处都有,只要留心观察,用心观察,用心实践,就会领悟其中的道理。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有人嘲笑他说:“爱迪生先生,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了。”爱迪生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发现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电灯的灯丝。”多少人的嘲讽,多少人的耻笑,这样的坚持有用吗?的确换做一般的人应该不接受不了这样的残酷现实,当今社会就是缺少这样的精神。巴普洛夫曾说过科学需要一个人全部的生命。所以要用心实践,坚持不懈。从细小的事物中实践创造出新的与众不同的发现,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5.你从传说中来-优秀诗词 篇五
文/王义尚
一丝游离追寻的风
抖落下灯影里的尘埃
一段凄婉的故事
在传说中晕染华彩
有不畏权贵的傲骨
缘何听命于帝王的安排?
不效桃李、芙蓉、海棠的奴颜屈膝
甘愿“凤凰涅槃”浴火生来!
罹难于女皇的淫威
贬邙山重生、繁植盛开
烈火炼就的.“骨焦”心刚
在唐诗宋词中汇入心海 ……
苦难与贫寒沐浴雍容华贵
风雨阳光下激情绽开
魅力释放——
显露出对春天的永恒
馨香氤氲着——
对世上刻骨的爱
笑靥蕴藏对人间的真挚
就像天空飘下一朵朵云彩
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
6.创新从什么中来的作文 篇六
创新由质疑孕育。何为创新?那便是打破惯有的常规,跳出惯性思维,想他人之不能想,做他人之不敢做。这似乎就是创新界的一条黄金定则,小到于之产品的研发,大至社会制度的变革,都同样适用。如今强盛者莫如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流淌着创新的血液,而质疑就是促进其血液不竭循环的心脏。作为美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联邦制,就是质疑的产品。建国之初的美国,曾有过君主立宪的呼声,也有过失败的邦联制的经历,无论是国内和国外,都满是质疑的声音。而伟大的联邦制度,也正是在各方质疑的不断碰撞和妥协中诞生。美国,一个饱受过质疑的国家,却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联邦政体的共和国,拥有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法。质疑就像是点燃火把的那一粒火星,催生出熊熊的无穷大火。
螃蟹在没被第一个人尝过之前,充其量只不是个横行于滩涂的双螯怪物,创新在其真正效益发挥出来之前质疑声也从不会停止。质疑无处不在。最早磨出显微镜的列文?虎克,在磨出能够看到软木塞上的细胞的透度,名满世界甚至被英国女王召见之前,常被人耻笑是个疯子;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被“神心说”疯狂压制甚至有人为此献身;伟大的“进化论”发表之后,不少神创论观点的拥护者公开讥笑达尔文是由“猴子演变而来的”,抨击其理论的文章和漫画层出不清……新事物的出现必然遭遇阻力。日后的事实证明了一切。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走自己的创新路,哪管他质疑声如雨下,我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质疑也不总是你创新路上的绊脚石。一个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的人,哪怕是硌脚的阻碍,他也能将其很好的当作成功路上的助力。没有任何一个江湖大侠从走上江湖的那一刻起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就算身怀绝技的武功绝学,不经过实战的演练,也只能像无聊的鸡肋。这个时候克服种种或大或小的阻碍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助力,有了先前的波波折折,真正面对终极对手时就有了把握,成功也就读了更多把握。
很多创新的成功也多亏了质疑,越鲜艳的花其下的土壤越是苦涩。就以一部全新的法规的制定为例,也许从一开始就饱受着质疑,闻名于世的美国1787年*法的制定成功,就可以说是各方质疑的相互妥协。60多天的费城会议,来自各州的代表相互的质疑从未停止,有时甚至将质疑上升为争吵,不得不需要他人出面调和,但就是这部在不断质疑中推出的*法,不仅成为了有跨时代意义的一部*法,甚至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相关的法律依旧能有据可循,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着不朽的光芒,创新可以在质疑中日臻完善,从而在最后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创新从质疑中来,不要畏惧质疑与捐责,走在创新路上的我们需要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接受它。有,则改之,并感谢这些质疑为你的创新提供的不竭的动力。若无,便心安,就当是对自己心理素质的一次历练,它的捶打会让你变得更加坚毅。
7.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七
一、从生活中来, 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是从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理解和发现数学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数学内容非常抽象, 不易理解, 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些知识的源头来自生活, 所以,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 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使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问题.其次, 创设生活情境, 发现数学问题.教学时, 教师尽可能地创设一种生活情景, 让学生从中去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从而体会到生活是数学的源头, 数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二、到生活中去, 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1. 处理数学问题, 使之更融合于生活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在新课传授时, 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 同时更需要让学生经历将数学模型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练习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练习太多, 并且题型比较单一, 重在知识的巩固, 对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却比较淡薄.可以想象, 这样的练习, 让多数学生感觉数学只有在课堂上有用, 考试时有用, 一旦走出课堂, 离开考场就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因此, 老师对练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给学生以不同寻常的练习,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如“求平均数”, 练习中有一题是给出一组学生身高数据, 算出平均身高, 来巩固平均数=总数÷个数的这种方法.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先给出江苏省十岁儿童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 问:我们班的身高水平是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不到平均身高呢?从而引出要算班中学生的平均身高, 再让学生统计小组中从前排到后排10人的身高, 最后通过计算, 得出小组的平均身高, 与143厘米进行比较.同样是计算学生平均身高的练习, 但这位老师的练习设计不但巩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 还让学生明白了算平均数的必要性, 生活中需要平均数;算平均数的这些数据是怎样来的;从平均数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等等.经过老师智慧的闪动, 使这一个练习题耳目一新.
2. 呈现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 只要留意, 就会发现.老师要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如在“认识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 在学生知道了如何辨认地图中的方向后, 老师出示了一张我们徐州市的城区地图, 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学校的东南西北分别有哪些建筑物, 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所学到的“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方法, 认清各个方位.然后又设计了一个帮助迷路的小明指路的活动, 学生也能正确指出往西走应该要往右拐弯, 帮助小明顺利到达了目的地.这样就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密切联系实际, 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 学生兴趣高涨, 积极动脑思考, 真正地把数学知识用到了生活当中.
3. 数学概念的教学从生活原型入手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形成的, 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模型, 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概念变得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因此, 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从生活原型入手比如教师在教“按比例分配”一课时, 就采用了从生活实例导入的方法, 屏幕出示:体育老师正在上篮球课, 他手里拿了16个篮球, 准备分给男生、女生两队, 该怎么分?题目一出来, 学生就举手回答“平均分”, 此时老师没有表态, 这时, 又有个学生举手:“给男生16个, 不给女生.”顿时学生们哈哈大笑, 有的学生趁机答:“男生15个, 女生1个.”“男生10个, 女生6个.”……
女生们很不满意, 争着说:“给我们女生16个, 男生不给.”“女生15个, 男生1个.”……学生们争执起来, 老师开始发言了:“这些分法都不大合理, 最合理的方法是按照男女生人数来分比较合适.”同学们向老师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这时, 老师给了学生一条信息: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得知: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1, 据此学生们很快就猜出了男生应分得12个篮球, 女生应分得4个篮球.从而老师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学习这个概念之前, 教师按照生活的原型把学生慢慢引入了课堂, 并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 对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 这对深入理解数学内涵, 并抽象概括出其本质作了铺垫.
三、数学不等于生活
生活中没有纯粹的数学问题, 而数学也不仅仅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有适合它的生活背景, 这主要是由数学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现在有一些教学设计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关于“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把现实生活中的商场购物、旅游、运动会等情境引入数学, 确实吸引不少学生的视线, 但是再好的情境要是没有新颖性也会让学生厌烦, 所以说, 创设情境要考虑它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并不一定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8.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篇八
【设计理念】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时间概念课,它是在学习了较短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较长时间单位。然而,年、月、日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而它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对已不是一张白纸了。他们已接触了生活中的时间,但容易与数学意义上的时间混淆;他们已初步认识了年、月、日,但不会主动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规律。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合理重组教材内容,结合具体生活事例,科学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平闰年的内容,并学会掌握判断平、闰年的规律,践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方法引导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观察年历,初步感知
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年历。
师:课前老师给每两个小朋友准备了像这样一份不同年份的年历,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能从年历上发现什么?
(探究活动开始了,很认真,有的两个人在轻声地交流,有的拿着笔在年历上圈圈点点,有的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汇报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精彩的过程,学生个个举起小手,跃跃欲试。)
生:老师,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
师:哦,真好,你一下子找到了年和月的关系。
生:我发现1月份有31天。
师:嗯,31天。(板书)是31天的月份还有吗?
生:除了1月,还有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师随即板书)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刚才报月份的时候是按一定顺序的,像这样有序的观察就不容易遗漏了,确实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一句简单的话,代表了一种学习方法。多么灵活的渗透,可孩子们已牢记在心了)
生:老师,我发现4月、6月、9月、11月,它们都是30天。
师:真不错,你能现学现用!
生:老师,我还发现2月份有29天。
师:噢,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就在这时,下面有许多孩子开始嘀咕了,“不对,应该是28天。”我顺势问道:“有不同的吗?”)
生:我观察的是1997年的年历,2月有28天。……
师:看来,2月真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还不一样呢!(板书:特殊)
本以为这个环节应该顺利结束了,但又有学生发言了。
生:老师,我还知道平年的2月是28天的。
(听到这个“发现”,我猛地一愣,这不是我预设之中的问题啊,然而,我还是定了定神,从容地答道:“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连平年都知道了,待会儿老师再请你回答好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能乘机让孩子认识平、闰年的初步知识,这或许更是一种好方法。)
二、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生在认识了平、闰年之后,也已经知道了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只要看2月份的天数就可以了。
师:老师整理了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请你们合作探究,完成学习单,相信通过你们的探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3分钟后,课堂又呈现了精彩的一面)
师:谈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像1996年、2000年、2004年,它们的2月有29天,是闰年,其余的都是平年了。(课件随即出示)
生:我发现每隔3个平年会有1个闰年。
生: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是每4年里有1个闰年。
生:我还知道奥运会都是在闰年召开的。
师:是啊,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就是在我国北京举行的,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和自豪的事呀!(因势利导,渗透思想教育,于平凡处见精彩)
生:我还发现这些年份和“4”可能会有关系。
师:哦,那你能不能猜猜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猜用闰年的年份除以4,可能会没有余数。
生:我猜用平年的年份除以4,可能会有余数。
生:我猜闰年的年份可能会是4的倍数,平年的年份可能不是4的倍数。
师:同学们简直个个成了猜想家了,那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咱们请计算机来验证一下吧!
……
(课堂成了孩子们交流思想、发表见解的阵地,孩子们用自己的思想阐明了观点。在得出了“四年一闰”的结果后,我们又开始向“百年不闰”进军了。)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判断平、闰年,这回老师可要考考你了。
课件出示:罗老师是1978年出生的,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孩子们的计算,很快得出了1978年是平年。这时,我趁热打铁,再次追问:“孩子们,你是哪一年出生的,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联系到自己,孩子们个个兴趣很浓,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随后课件再次出示)冰心奶奶是1900年出生的,这一年又是什么年呢?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许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
生:1900年是闰年,因为1900÷4没有余数。
生:它是闰年,因为1900是4的倍数。(可当用计算机验证结果应该是平年的时候,孩子们个个满脸疑问)
师:(双眉皱起)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计算机出了问题,眼见为实,咱们还是来看看1900年2月的月历吧!
(从罗老师、学生自己、冰心奶奶出生的年份出发,判断平、闰年,联系了生活,巩固了知识,然而也由冰心奶奶这个普通的出生年份引出矛盾,激起探究欲,得到进一步的规律,这真是“一举两得”。)
【教学反思】
一次次试教,一次次修改,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课中摒弃了“唯教学而教学”的观念,将知识与生活生动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
一、立足体验——夯实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教学中,笔者从不同年份的年历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概括出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完全一样的……试想如果教师把这些年、月、日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去经历、去体验其中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和用教师的“一桶水”去灌学生的“一杯水”又有何区别呢?
这样看来,每一种新知的获得都来自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与学生本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体验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只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二、崇尚探究——满足学生学习的自身需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学中,学生观察年历卡和月历卡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特别是当学生在了解了平、闰年的有关知识后,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则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学生从手中的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出发,通过填写学习单,相互交流,探究规律,进而得到规律。这一探究过程,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然而然获得的,因而学生在获得这一知识的同时,由于经过了设想、探究、讨论,思维发生了碰撞,也养成了一种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当探究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时,他们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有益的。
三、指向生活——明确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多年的现状让我们深思:为何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国际数学竞赛上胜人一筹,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却技不如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是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并萌发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课中,算算罗老师、学生自己、冰心奶奶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既把学到的“四年一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又引出了矛盾,作用非同寻常。同时,在讲到2008年时,联系了奥运会这一生活中家喻户晓的事,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华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当我们的孩子能自如地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时,他们也已能自如地“舀水喝”了!
让我们期待着学生能从教师的“一桶水”中从容地“舀水喝”,也期待着数学课上呈现更多的精彩!
9.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九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在其他市场成功的区域经理,接管一个新区域市场后,不是脚踏实地的了解市场,做出诊断,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市场主观臆断,仓促制订市场运作方案,思路还是那个思路,做法还是那个做法,结果却不再成功,而是被无情的市场偷换成了失败,
成功成了失败之母,其实,上级对区域经理委以重任,与其说是因为看中了其经验,不如说是因为看中了其背后的能力,区域经理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对新接管的市场进行诊断时,要坚决抵制经验的诱惑――因为对市场的陌生,信息收集的艰难,经验很容易跳出来说话。如何抵制经验的诱惑呢?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抛却经验,立足于新接管的市场,将自己浸泡其中,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区域医生。切记:同样的症状,症结可能不一样,同样的症状,也可能需要开不同的处方。
下面本人以7月中旬接管乌鲁木齐安泰核酸市场经历了艰难曲折摸索后成功启动的过程剖析给大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接管乌鲁木齐安泰核酸市场之前,曾先后三次到乌鲁木齐市场参与指导,但是该代理商确实没有能力(不论经济实力,还是个人能力)继续维持下去,为了维护公司整体利益,与公司总部商量决定,取缔乌市代理商,重新启动乌市安泰核酸市场。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是新疆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而且是西部外贸中心,也是很多保健品尤其是会销商家的必争之地,并且已经形成以中脉为领导品牌的会销龙头产品,单场销量几乎均过百万,同时与我们安泰核酸形成直接竞争的珍奥、一珍,由于进入市场时间长,占有顾客群体大,销量均十分可观,此外还有未成气候的生科、力可泰、迪源、夕阳美等同类产品,可谓会销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
同样是经验冲昏头脑,按照西宁市场的运作经验,我认为只要同类产品销量比较好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做好,并没有对乌市市场进入深入调研分析,与新加盟代理商协商后,迅速招聘组建队伍,进行培训,前期工作一切进展比较顺利。
凭借经验,照搬西宁运作方案,首战遭受重创
从7月18日进入乌市,我带了3名西宁市场骨干,并且通过在当地招聘,队伍很快组建到12人,我们进行为期3天的集训后,为了尽快启动市场,同时在活动进行中锻炼新员工的沟通能力与胆量,我与3名骨干亲自带领新员工采用散收集方式收集顾客档案,准备在8月1日成功开第一场联谊会,一方面提高士气,另一方面让代理商更踏实的支持我们的工作。结果一天下来,我们人均散收顾客档案不足2人,虽然骨干与新员工仍然满怀信心,但我从市场调研的角度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乌市市场的难度,这个时候肯定不能透露我的看法,硬着头皮也得干下去。
从7月23日――7月31日近9天的时间,12个员工共拜访并接受邀请的有101位顾客,其中包括很多都是院子里送资料,防盗门外沟通,甚至把资料放在门卫室,顾客自己去取的,发出去了101张邀请函,这个时候,我已经对8月1日首场活动不抱什么希望了,同时又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因为西北好几个市场都在等待这个近10天的第一场活动。
10.健康从心开始演讲稿 篇十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健康从“心”开始》
期中考试刚刚过去,同学们,也许你们有人在为成绩退步了而感到沮丧,也许有人在疑惑:为什么我考得不理想难道我真的不如别人.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在于自己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成功与失败,就在这一念之间。幸运的是,对于每个人来说,态度都是可以选择的。
消极的人允许环境控制自己,他抱怨环境,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不如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可能积极的付诸行动,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无法避免失败的厄运;相反,积极的人总是用最乐观的精神支配,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挑战自己的消极想法,消灭自己的消极想法。不要因为我们的心态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更不要因为暂时的失意而生活在沮丧和阴影中。
11.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十一
征信指标来源:从生活中来
科学的分析指标和数据来源是提升个人征信精准度的关键。过去我国的个人征信由央行征信中心来完成,分析指标和数据主要基于个人的金融活动,比如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情况。个人征信的分析指标可以说是从金融中来,而如今的个人征信指标不仅从金融中来,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从生活中来,指标维度更加立体丰富。
蚂蚁金服集团旗下的个人征信产品芝麻信用,它的分析指标和数据来源不仅包括阿里的自身积累,还来自外部合作机构。阿里自身积累的数据主要有淘宝、天猫的网络购物行为数据、支付宝平台水电煤气电信缴费数据等各种生活场景下的关联数据。外部数据源主要是来自政府公共部门、合作企业、金融机构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另外据媒体报道,深圳市交警局正在与多家征信机构联合建立深圳交通参与者征信体系,意将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贷款、买房等挂钩。
征信应用场景:到生活中去
过去“个人征信”之所以是个低频词汇,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征信”为何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个人征信报告在使用上也是比较低频的,一般都是等到个人需要办理购房贷款等重要金融事项时,才会接触到个人征信。而如今个人征信的应用场景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丰富,信用的使用频次也开始从“低频”到“高频”。
现在一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个人征信产品,已经把信用的使用场景从个人信贷拓展到了租车、住酒店、网上相亲、招聘等多个领域。芝麻信用的应用范围就体现在了出行、住宿、金融、购物和社交等多个方面。芝麻信用在650分以上的用户在神州租车公司租车时可以免交5000元以下的预定押金。600分以上的用户通过阿里旅行·去啊平台预订酒店,可以选择先入住后付款,不用交押金,离店时也不用等待查房。这些应用场景真的让人感觉到了信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随着个人征信的分析指标和数据来源都越来越生活化、融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之中,这会让更多的人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信用的价值和重要性,那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当信用更多的不是体现在个人对自身的道德约束,而成为对个人而言很实用的一种财富,个人就会愈发注重规范自身的行为,多做有信用的事,这将大大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信用文化。
未来的人类社会必然是一个高度信息化、万物互联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沟通协作将在陌生人之间开展。完善便捷的个人征信将有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陌生人之间将更迅速地建立“信任联接”。放眼整个社会,这将节约之前花费在建立互信上的资源,进而提升社会方方面面的运行效率。
征信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外提供专业化的征信服务,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内部风险防范、避免利益冲突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依法向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征信服务,进一步扩大信用报告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及政府部门行政执法等多种领域中的应用。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12.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十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巧妙组织教材,把“活”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要将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给数学问题染上生活的色彩,不仅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掌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提问:咱们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学生说男女生人数。我接着说:“体育课上,老师拿来几个篮球,请你来分给男、女同学,你认为怎么分比较合理?”经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我又问:“现在老师要把5本作业本按照3∶2分配给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你能帮助老师来分吗?10本呢?”问题一提出,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静静思考,有的动手写写,有的忙着举手回答。这样的设计无疑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创造性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勾勒出生活画面,创设出生活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的数学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
二、借助生活经验,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是生活的缩影,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架起学习数学知识的桥梁,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如:教学《和差问题》时,学生们对于两数的差的变形说法理解不好,教师可根据生活中常出现的事例来帮助他们理解。例:“老师给你10元钱后和你一样多,我原来比你多多少钱?我给你10元钱之后还比你多5元,我原来比你多多少钱?”这样的题目使学生乐于思考,化难为易,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重量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重量,我先让学生称出1克红豆,数一数有多少粒,把这些红豆放在手心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再称出1千克的黄沙装在袋子里,让每位学生试一试1千克重量在手上的感觉。教学1吨的重量单位时,先让学生称出体重,然后找一位20千克的学生,让其余学生都来背他,体验20千克的实际重量,再找一位50千克的学生,让其余学生都来背他,体验50千克的实际重量。接着我提问:“20个50千克合起来是多少千克?”学生正确回答后,我告诉大家:“1000千克就是1吨,那么1吨的实际重量你能体会吗?”这样使学生对这三种重量都有了感性的认识。
为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我们要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真正学习数学知识。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解决生活实例,巩固知识强化方法
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实例,不仅可使课堂气氛热烈,而且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解决生活实例的机会,使学生在接近生活情境的实例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生活实例来验证数学事实,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出示这样一个题目: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一半。主人一看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一半。主人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在他说第一句话之前,当时到了多少位客人?这样的题目既有趣,又能巩固所学的方法。
只有让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应用在解决生活实例中,才能更好地强化数学方法,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四、融入生活天地,形成技能培养能力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厘米》的认识时,学生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等。让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实际测量一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测量之后,我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手臂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和窗的宽度,教室课桌椅的高度,量出同桌同学的身高,等等。由于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容易辨别,因此通过上述活动,学生加深了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同时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这个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并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13.健康饮食从我做起演讲稿 篇十三
早上好!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健康饮食,让我们更健康”。
同学们,全国学生营养日即将到来,让我们暂且放下手头上的书本,一起来关爱一下自己的身体。
下午四点左右,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争先恐后地来到学校附近的各种小摊,冷清的街道顿时热闹起来,炸肉串、煎蛋饼等小吃摊前霎时围满了身着校服的学生身影。这些摊点的工作人员很少有人戴手套,他们边收钱,边操作,忙得不亦乐乎,但同学们全然不顾,这样的场景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错,好身体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可现在的食品五花八门,各种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类垃圾食品也紧跟着出现在市场上,不干净食品、过期食品、方便食品、油炸食品、碳酸饮料,以及各种零星小吃等,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腌制火腿时喷洒敌敌畏,时时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不健康饮食的习惯日益增多。在我们学校,不少同学因缺乏合理营养知识,膳食摄入不平衡,有些同学在吃午餐时,爱挑食、偏食,甚至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这样,同学们的健康状况将构成严重威胁。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合理进食的好习惯,而且要选择有益于我们健康的食物,抵制垃圾食品对我们的诱惑。
14.健康生活演讲稿 篇十四
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说一声“谢谢”,在打扰别人工作时说一声“对不起”,这就是文明礼貌,健康生活演讲稿。
公共场合自觉排队等候,公共场合轻声漫步,这就是文明礼貌。
在您的话语中多加一个“请”字,在您的面容上多带一些微笑,这也是文明礼貌。
对个人,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
对集体,文明礼貌意味着集体的凝聚力;
对社会,文明礼貌更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同学们:
我们不难体会,每天早晨当你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听到同学的一声问“早”的时候,看见同桌的一个微笑的时候,仅仅这一声问候、一个微笑,或许就能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同时,潜移默化中,你会更加热爱关心这个集体,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友好相处、相互帮助,那必将促使我们的共同进步,演讲稿《健康生活演讲稿》。
不仅如此,文明礼貌更直接或间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社会,社会的财富靠的是人们的创造。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更需要人与人的沟通、协作。讲文明、讲礼貌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文明礼貌将人与人拉的更近。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校注重讲文明、讲礼貌,更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果实。不要光说“老师您早”、“老师再见”,还要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这样,我们将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强的本领,从而在将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等大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礼仪之邦”,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文明礼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文明礼貌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文明礼貌是社会对我们的期待。
同学们:
讲文明,有时只是举手之劳;
讲文明,有时只是一念之想;
讲文明,有时只是一点点关爱。
15.从生活中来 到实践中去 篇十五
【摘要】《品德与社会》突出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强调了“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能独辟蹊径追求实效的前提下,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更大程度地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会让学生在感悟实践中内化行为,自然而然达到“悟自通,行必思”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体验实践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48-02
《品德与社会》是 “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的一门综合课程。 它突出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强调了“生活即教育”的原则,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性与时效性。而实现德育内化是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关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能独辟蹊径追求实效的前提下,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去,更大程度地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会让学生在感悟实践中内化行为,自然而然达到“悟自通,行必思”的教学效果。
反观我们以往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缺少的正是学生真实的体验,才使德育教育变得苍白与单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儿童在课堂中习得的道德认识往往“知道了”又“忘记了”,在生活中就索性“丢弃了”,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严重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采取各种体验形式,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内化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下面我将以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和做法。
1 立足生活、激活体验
《品社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里“生活”既指人在生物学上的生存、活动,又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愿望等精神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节课,包括《品德与社会》课,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都在接受生活的教育。因此,要想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就必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社会生活中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联系,找准学生情感引发点,从而强化体验。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家人的爱》时,我设计了“我成长的足迹”观赏相片这一环节。在课前请学生搜集好相片资料,然后制作成课件,进行连环播放。当看见自己跟爸爸妈妈在一起那幸福、快乐的样子时,在座位上端坐的学生再也坐不住了,时而指着自己的父母骄傲地向周围同学介绍,时而被自己或别人小时稚拙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伴着美妙动听的音乐《让爱住我家》,学生的记忆之门被缓缓开启。家庭的幸福、美满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渲染。于是我见机行事,问道:“观看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你感到怎么样?”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开心,幸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家人也深深地爱着我们,是吗?”“是。”“可是,你能在这些成长的照片里,或在自己身上找到家人关爱我们的影子吗?”于是“探究家人的爱”活动,在这种浓浓亲情体验中开始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直接的体验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在发展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及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2 走进生活、实践体验
《品社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还强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因此品社课堂教学要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活动中去,更大程度地获得一种真实的体验。
2.1 活动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游戏明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体验式教学的中,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苦功,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内容时,我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方式,走出课堂对周围某一种角色进行观察,看看他们是如何为我们服务的,认真观察并做好笔记。第二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观察到的情景,真实生动地表演出来,并谈出活动体验的感受与心得。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高涨,自我肯定性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能够得到较大的满足在,在体验中提高了认识,内化了行为。
2.2 实践体验。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关“实践”的内容进行分类,并在两大层面上进行实践活动。
(1)模拟性实践。在学习了某些课题以后,模拟社会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运用和巩固知识、技能,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社会情感的体验、感悟。(教材中涉及的课文有:《阿姨叔叔辛苦了》、《出行的学问》、《盲人点灯》等;涉及的类别有:“制作小档案”、 “讲故事”、 “角色扮演”等。)
如我在教学《阿姨叔叔辛苦了》这课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实际生活中,各行各业的阿姨叔叔们是如何工作、如何为我们提供服务的。通过实践体验,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打心底里更加敬重这些劳动者,尤其是体验不同职业的父母辛苦工作的情景,好多孩子真的是用心在体验,用情在演绎,甚至有的孩子会眼含热泪。这种实践性体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社会性实践。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社会实际生活中“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材中涉及的课文有:《来自社会的爱》、《校外探路》、《他们工作中的苦与乐》等;涉及的類别有: “访问村委会干部、校领导”、“调查各行各业劳动者”、参加“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回归生活,内化体验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并内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因此,我不仅关注课堂上、学校里学生的已生成,更是时刻关注着学在课下,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因此我结合我校《品社》研究课题,建立了德育差生跟踪档案、即时谈话记录,还将《小学生守则、规范》和《弟子规》引入课堂,并取得了家长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我们将携手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品德教育。
总之,实施品社“体验式”教学,需要我们更理性地理解与实践。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活,大胆实践开放式课堂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的品德教学真正地提高实效,才能真正内化学生的行为,让德育教育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 《小学德育》.《理念,蕴含在课堂里——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例谈》.2004年第5期
16.绿色健康环保生活演讲稿 篇十六
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我提一点个人的建议:关注城市小摩托车污染。这种车一走过去,黑烟冒的嘟嘟的,破旧得都不成形了,还不舍得丢,一点环保意识都没有。我印象中这种原来老早叫做“小木兰”的小型摩托,大概是98、比较时兴,现在都什么年头了,手机、电脑都普及了,居然还有人在街上骑着这种古董来污染空气,实在该管管了!我认为政府应该出台一定的政策,规范一下上路的车辆,我觉得小摩托车是一个监管漏洞,看得出:市场跑得几乎都没有牌照,对使用年限几乎没有规定或者说有规定,但执行不力,要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冒着黑烟的在街上嘟嘟的跑!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油价格日益上涨,石油资源那么紧缺的情况下,让一些资源利用率那么低的交通工具上路,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环境保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也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关电脑的同时随手关掉显示器;能不开空调的时候就不开;能开26度就不开25度,买东西的时候少要一个塑料袋…… 你看起来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其实已经为环保出了力,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把环保当成一种习惯时,我们生活的地球才会越来越美
17.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 篇十七
白云轻浮,柔柔的小河抚着一叶古船,悄悄地将它托向远方。船头老翁唱着渔歌,摇着古旧的木浆,陈木划过水面,吱吱作响。船尾的少女促膝而坐,荡着纤细的手臂,应着老翁的小调,用粉白的足拍打着河水,溅起的水珠砸在她银铃般的笑声之中,揉为一曲红尘中的绝唱。那笑声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止,女子娇羞中却透着几丝让人难以捉摸的情感,纯厚而又悠远。这女子便是《边城》的主人公―翠翠。一个源于红尘之中却又出于红尘之外的女子。
翠翠的影子贴近生活,让读者能够在生活中直视到如此纯真轻爽、古灵精怪却不失娇嗔的少女。她的原型是那江边“起水”守孝的孤苦女子,满含生活悲苦;亦是作者新婚之后的娇羞妻子,饱透儿女长情;又或是那个活泼纯粹的白脸姑娘,映射少女心绪。就是这样俊俏淳厚的少女,一遍一遍唤起了每个读者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情感,挑动着读者对她的渴求,驱使着读者想在生活中亲面一下这个青莲仙子,而在读者踏遍十万大山去寻觅如此女子后却会发现,自己远没有稼轩居士的那般好运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可能也只存在于诗中。翠翠的形象早已超脱出红尘之外,看得见却抓不住,读者只能在生活中心存遗憾,将所有的渴求都积压成一体,轻融于心中。而唯一能亲近翠翠的方法,便是来回品读《边城》。
许万丈红尘,山清水秀,老城依旧,但却故人东去,只剩古船一叶,随风飘荡。翠翠独自一人伫立于船头,望夕阳,抚孤舟,自己早已没了当年风度。自己明明对爱情仍存盼望,只是相遇相爱相离的过程实在如星火燎原,热烈却又短促,打的自己措手不及,五味陈杂。湘西山水中的精灵逐渐蜕变,似乎多了一丝沉默,些许悲伤。读者阅读《边城》的过程中,似亲身经历了一次爱情的到来至离去,真实得让人心碎,却又令人迷醉。也许这就是《边城》的动人之处,红尘中千万种意外,又有谁能独身其外?爱情向来凭借气运,不是暖如春风,那便是鲜血淋漓了。《边城》就是如此一篇以细腻文笔将现实撕开后重新糅合于纸上,来微抚心中至真至爱至纯的佳作,让人迷醉其中,而将每一个读者的心牢牢抓在手中的,就是那红尘界限上来回徘徊的女子。
【健康从生活方式中来(演讲稿)】推荐阅读:
国旗下演讲:快乐生活,健康成长10-10
健康生活方式总结06-10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08-05
生活方式与健康论文08-14
健康生活计划08-18
健康生活感悟句子08-02
中班生活与健康如厕08-09
健康生活计划怎么写06-27
让学生健康快乐的生活09-30
倡导健康生活宣传标语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