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进展(精选3篇)
1.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进展 篇一
我国煤制油产业前景纷争又起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下降和国内煤价的上涨,让我国煤制油企业体验了“生不逢时”的尴尬,加上环保、水耗、能效等方面的争议,煤制油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去年12月以来,我国首批煤直接、间接制油产业化示范项目试车相继成功,产出了高品质柴油、石脑油等产品,显示出煤制油技术的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专家认为,从长远看,煤制油的前景依然颇具吸引力。
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3月23日内蒙古伊泰集团对外宣布,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的16万吨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试车成功,产出了柴油等目标产品。
据中科院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煤制油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永旺介绍,这是我国首套试产出油的大规模煤间接制油产业化装置,所产的柴油符合欧Ⅳ标准,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的煤间接制油技术产业化已取得重大突破。
就在去年12月31日,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首条百万吨级示范生产线也打通了流程,试产出了合格的产品。目前,神华集团正继续调试和完善生产线,努力准备5月份的1000个小时试产。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于2005年5月开工,工程规划总规模为500万吨,其中一期规划建设三条生产线、年产能320万吨。仅试产成功的首条示范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即可转化约350万吨煤,生产柴油、石脑油等产品108万吨,产量相当于一个亿吨级油田。据介绍,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关键技术的国家。
与此同时,其他企业实施的煤制油项目也取得了突破。其中,去年12月22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的一座小型煤间接制油装置也合成出了油品,依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技术兴建的16万吨煤间接制油项目也在加紧调试,预计近期将试车。
富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导致煤在我国的能源生产结构中占70%以上。随着经
济发展,我国的石油产需矛盾日趋尖锐。对油荒感触颇深的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说,推动煤制油产业化,将“煤田”变为“油田”,可开辟新的液体能源生产渠道,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稳步推进初显轮廓
面对石油供求紧张的局面,国家在制订“十一五”期间的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时,提出将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以奠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率先启动。
据介绍,如果首条示范生产线进展顺利,神华集团近年内将再建两条百万吨级生产线。李永旺认为,当前我国煤制油有技术,有需求,推动产业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也表示,经过进一步调试和完善,力争今年使示范项目进入稳定、全负荷生产阶段。随后,通过设备、催化剂升级和应用正在中试的新一代煤分级液化技术,生产规模将扩大至60万吨。如果进展顺利,将进一步建设年产500万吨油品的煤制油基地,并炼制乙烯等产品提高附加值。
根据潞安矿业集团公布的初步规划,如果16万吨项目进展顺利,将进一步扩建至300万吨的煤制油工程,单条生产线规模也计划由16万吨放大至40万吨以上。潞安矿业集团计划到2020年左右,建成年产1500万吨的煤制油基地。
与此同时,兖州矿业集团、徐州矿业集团等企业也在筹划煤制油项目。其中,兖州矿业集团在陕西榆林市的100万吨煤间接制油项目于2006年2月启动,环境评价等工作目前已取得突破,正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一期规划产能为500万吨,单条生产线为100万吨,并规划建设规模为500万吨的二期工程。
市场眼光应放长远
前几年油价高、供应紧的局面,吊起了企业发展煤制油产业的胃口,除较早启动的项目外,新疆、山东、陕西、贵州、宁夏等10多个省区也不甘落后,纷纷谋划建设煤制油项目,部分专家预计至2020年我国的煤制油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至5000万吨。
然而,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突然反转、狂跌,目前每桶仅在50美元左右。为遏制煤制油项目建设、规划“冲动”,2006年国家发改委曾出台政策,规定不批准300万吨以下的煤
制油项目。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出台规定,除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可继续实施、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未获批准不得开工外,其他项目一律停止实施。
油价低迷、政策收紧、资金紧张,使各地的“煤制油热”大大降温。但是通过争取,开工较早的伊泰集团、潞安矿业集团煤制油项目仍获准实施。
据李永旺等专家介绍,煤直接、间接制油示范项目每生产1吨油品,分别耗煤约3.5吨、4.02吨。但是,与项目启动之初相比,目前煤炭价格已升高一倍以上,生产成本随之抬高。因此,近期如有煤制油项目投产,面临一定的赢利压力。
据李永旺介绍,以当前的煤价测算,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的成本每桶在50美元左右。随着生产规模、催化剂升级和煤分级液化技术的应用,每吨油耗煤量将逐步降至约3吨,万吨产能投资将由1.6亿元左右减少约50%,制油成本也将降为每桶约40美元,企业的赢利能力将大大增强。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分析说,作为战略资源,当前国际油价低迷的现象不会持久。此外,兴建煤制油项目的煤炭企业均实力雄厚,项目也都采用煤、油联产模式,市场抵御能力较强。
客观看待科学发展
目前围绕煤制油产业,争议也此起彼伏。有观点认为当前煤制油技术不应产业化,而应作为技术储备。此外,还有的批评煤制油耗水量惊人,能效过低,生产时的污染过大。对此,李永旺等人指出,新技术如果不经过实践检验,很难完善。此外,产业化过程中还可以提高科研、装备制造水平,锻炼和培养人才。此外,煤制油示范项目的吨油水耗在10吨至12吨,煤间接制油达到经济规模后吨油水耗可降至6吨至8吨。相比之下,煤制甲醇的吨水耗约为15吨,煤合成氨的吨水耗在30吨左右。
同时,以煤间接制油为例,规模扩至60万吨及分级液化技术应用后,能效也将由示范阶段不足40%提高到43%至45%左右,已与火电厂的能效相当,如果规模再大还能进一步提高至55%左右。
此外,通过应用回收尾气、余热和捕捉二氧化碳等技术,煤制油示范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火电厂低70%以上。为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神华集团煤直接制油项目还建设了油渣发电、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完善的环保设施,污染物接近零排放。伊泰集团煤制油示范项目也配套建设了布袋除尘、污水处理回用、硫回收、余热回收等治污系统。
部分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建议,首先,对我国而言煤制油仍是新产业,由于投资巨大,技术、经营人才匮乏,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上马项目应谨慎论证,国家也应在科研、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应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科学规划,先小后大,在做好示范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同时,测算显示年产300万吨油品是煤制油产业化项目的经济规模。随着技术、产业化经验的积累,国家应提高技术、规模和环保准入门槛,促进煤制油产业规范发展。
第三,煤制油项目煤、水需求量大,首批示范项目都依托大型煤炭企业兴建,处在大煤田的核心地带。因此,今后规划产业发展时,仍需坚持坑口原则,实行煤、油联产,以提高煤制油产业的成本控制力,非煤炭富集区不宜建设同类项目。
2.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进展 篇二
问题一:煤制油该不该发展?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 中国能源资源特点是煤炭资源丰富, 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煤炭是中国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主要可依赖能源。
近几年, 我国的原油产量一直徘徊在1.6亿吨左右, 远远满足不了高速增长的需求, 2012年原油进口已达2.71亿吨, 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9%, 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 煤制油不仅是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也对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反观世界, 美国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力度, 已经逆转了自1982年以来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开始, 美国的一次能源自给率已由历史最低点69.2%逐步回升到2011年的78%。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韩文科表示, 如果站在“能源安全”这个高度去看, 当前美国已经把维护能源安全的重担逐步转移给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大国, 能源安全是中国必须回答的问题。
2008年底, 世界首套工业规模的煤制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在神华集团试车成功, 第一次投煤连续稳定运行303小时后按计划停车, 创造了“二战”以来所有煤直接液化装置试车最好纪录。该工程自首次投煤以来, 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和设备国产化攻关, 解决了制约装置稳定高效运行的多个难题, 目前正在向优化运行的目标迈进。
长期以来, 煤制油的核心技术被德国、美国和日本掌握。“神华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工业示范工程的试车成功,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惟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这对增强我国能源自我保障能力, 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 走中国特色的清洁能源道路具有深远意义。”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说。
问题二:煤制油能否产业化?
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也都掌握煤制油技术, 但这些国家为何没有将煤制油投入商业化生产?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 由于石油紧缺, 德国就开始研究煤制油技术。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随着中东大油田的开采, 低成本的石油大量充斥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 煤制油经济价值缩减。直到1973年, 中东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油价暴涨, 大规模的煤制油研发又掀起高潮。
关于煤制油项目的经济价值, 一直就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对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总工程师史士东指出, 当油价超过65美元/桶时, 煤制油就有利可图。如果达到300万吨的经济规模, 加上催化效率的改进, 成本还可降低。
十年来, 神华通过对煤制油项目的研发与建设运营, 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 实现了一条生产线100万吨级的油品产量, 使我国成为目前全世界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截至2013年5月30日, 煤液化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累计生产油品258万吨, 销售油品253万吨。
“由于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油品, 神华煤制油项目吨油上缴税费远高于一般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企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 项目在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 节能减排水平亦不断提高, 并且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 如将这些技术用于未来的二三条生产线, 项目的产品收益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产业前景广阔。”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总裁张继明说。
问题三:环保难题如何破解?
尽管煤制油的技术探索已经初具成效, 但真正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却不在此。专家指出, 煤制油项目未来的难题是如何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 国家发改委也曾公开表示, 煤液化项目一定要“量水而行”, 综合各地资源状况科学规划, 合理分布项目, 不能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煤制油工业, 生产1吨液体产品的设计耗水量约为10吨, 目前经过工艺改进, 实际耗水量已经降为7吨左右。然而我国煤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态势, 也就是煤多的地区水少, 因此煤制油对环境保护的挑战很大。”史士东说。
在发展中, 神华煤制油公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与煤直接液化项目相配套的环保设施投资达8.9亿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02%。2009年至今, 该公司先后累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环保, 尤其是污水治理及回收方面的优化改造, 以保证水质达标和零排放。
但是, 工程实施中在污水排放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因为煤制油蒸发塘的实际蒸发量与设计出现了偏差。不管什么情况, 即使经过处理达到达标排放的水也不允许排放。”史士东说, 因此, 在建设中, 应考虑建设备用蓄水池, 以应对非正常情况下的污水处理问题。
针对污水处理中的问题, 该公司新增污水处理系统和臭氧氧化处理系统, 这些工程将在近期投入使用, 届时工程污水将达到零排放标准。
3.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进展 篇三
1 我国煤炭化工业的现状
作为一个石油和天然气相对短缺而煤炭储藏相对丰富的国家,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然而, 虽然我国煤炭基数大, 但由于众多的人口和日益加快的经济建设步伐, 我国煤炭资源并不富足。为了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整个煤炭化工业的良好发展, 我们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的开采和加工计划, 实现煤炭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来, 随着全球石油、天然气的产量日益紧张, 煤炭作为一种储量较大的能源原材料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我国也发展出一系列科学高效的煤化工技术, 为煤制油化工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 煤制油化工产业的技术要求也大大刺激的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技术人员必须克服煤炭污染大、利用率一直不高的难题。
2“十二五”提出:必须适度发展煤化工业
受社会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煤制油化工产业发展迅猛, 而同时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环境污染问题和企业的盲目性。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走过很多弯路, 而如何在今后的路上避免走弯路一直是我们渴望探求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产业, 都必须坚持科学适度的原则, 才能保证产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十二五”期间的数据,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煤炭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虽然煤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快速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石油天然气能源进口问题, 但从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角度出发, 过于快速的发展中必然存在隐患。而事实的确如此。煤炭作为一种古老的能源物质, 无论是开采过程还是加工过程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由于投资的盲目性, 缺乏煤化工业的实践经验和核心技术, 往往忽略了这些问题。没有完善的理论基础支撑, 这些企业的发展很难谈其长远。
今天的煤化工业已经不仅仅关乎可替代能源的问题, 更关乎各种化工产品产业链的完整和稳定。在设备、技术、人员都出现漏洞的情况下高速发展是极其危险的, 所有企业都必须有这样一种适度发展寻求稳定的意识, 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3 关注国际原油和石化市场, 提高国际竞争力
石油和石化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使得全球的石化产品价格时刻都在波动, 而石化市场的变动时刻影响煤化工市场的行情。石油价格升高, 短期内会带动煤化产品价格上涨, 但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又会使煤化工市场的经济效益降低。所以, 关注国际石油及石化市场的价格变动对提升煤产业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
最近, 中东地区以出售性价比极高的乙烯制品给我国煤制品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由于乙烯是生产天然气时由乙烷和丙烷加工而成的副产品, 其生产效率极高, 价格又十分低廉, 竞争力极强。而中东国家显然不满足于直接出口资源, 他们也希望通过出口产品来提高经济效益, 这就又给我过煤化工市场造成不小的压力。
4 推进煤炭生产、煤化工、煤制油一体化生产
为了应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推进煤炭生产、加工、制油集成一体化是我国煤产业的发展方向。煤化工和煤制油化工产业对煤炭需求量很大, 煤炭运输途中的费用高低决定的整个煤炭化工业的经济效益, 集成一体化布局大大降低的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和能耗, 也有利于建设煤炭业一体化产业链, 有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5 结语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 煤化工业的盲目发展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煤制油化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适度、有序发展煤化工业; (2) 提高煤化工产品的竞争力; (3) 促进行业集成一体化发展。只有实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才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 在探索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 新能源研发技术的地位日益突出, 国家政策对科学技术的倾斜则有效保证这一能源战略的安全性。
摘要:我国是一个相对缺少石油、天然气而煤炭储量相对丰富的国家。一直以来, 煤炭都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物质。近年来, 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大力扶持煤炭化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而众多煤炭生产企业为了丰富其产业链, 提高在国内外的企业竞争力, 纷纷响应政府号召, 以至于我国出现一股发展煤炭化工业的热潮。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现代化建设不断的深入, 人们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总是忽略了他们对环境的破坏,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等环境问题, 煤炭化工业亦然。为了我国煤炭制油化工业的健康发展, 笔者就煤制油化工业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以求整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煤化工,煤制油,健康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黄格省, 李振宇, 王建明.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影响[J].化工进展, 2015, 02:295-302.
【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化项目进展】推荐阅读:
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格式11-11
关于申报2012年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11-26
中国煤制烯烃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07-15
显示技术产业论文06-10
高新技术产业10-17
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08-16
核桃产业技术工作总结09-04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园08-26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