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力量作文

2025-01-04

追梦的力量作文(精选15篇)

1.追梦的力量作文 篇一

我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追寻自己的梦。

跳跃的音符

在家中的卧室里,至今还摆放着一架电子琴,那你蕴涵着我的梦。那年,10岁的我怀着音乐之梦开始了电子琴之路。由于对梦的执着,我从来都不轻易放弃自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记的那一天恰逢赶上星期六??学琴的日子,可是天公不作美,温度高达38摄氏度,热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这么大的太阳别去了,我帮你打个电话,说一声。”“不”我嘟起了小嘴:“我一定要去。”心里暗暗想着:我可不能这样轻易放弃,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说完,我一个人扛起了电子琴往外扛,妈妈立刻枪了过来,和我一起走向老师家。正是这份执着,我在电子琴之路上,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取得成功。

我的种子我的梦

那一年,我8岁和外公和如往常一样去农田里,外公耕田,我玩耍。突然,我被不名植物绊倒了,痛的“哇哇”大哭起来,心里想:我怎么这么倒霉!突然,一棵种子落在了我脚下。我嘴角一歪,想出了一个主意。我跑过去对外公说:“外公,我要种下这棵种子。”外公接过种子说:“这棵种子不是蔬菜种子,是好是坏,我也不明白,你要种的话,一定要远离庄稼。我建议还是不要种了。”听了外公一番话,我更有欲望种下这棵种子,。

于是我扛着外公的锄头直奔一块空地。我先用锄头锄出一个洞,然后把种子轻轻放进去,用手把土放到种子身上,生怕种子被锄头伤害到了。以后,我每天都来看看种子,为它浇浇水,锄锄草,施施肥,我被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了它身上。不久,那个种子破土而出,我开心的笑了再不久,它开花了“啊,是百合。”看者花儿盛开的样子饿哦不禁欣喜地叫出来。我闭上眼闻着百合的香,心境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外公在一旁对我说:“有时候执着未闭不是一件好事。”听了外公一番话,我睁开眼,望着那株百合,感到它已经不是百合,是执着?是成功?是快乐?我也不知道。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华贵丝绸;蝴蝶死去了,但留下了漂亮的衣裳;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花儿凋谢了,但留下了缕缕幽香;蜡烛燃尽了,但留下了一片光;雷雨过去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追梦的日子过去了,但留下了美好回忆!

2.追梦的人生 篇二

陈正德77岁石头博物馆馆长台南县

20年前,我花了400万(新台币)买了长毛象化石放在家里的庭院让人免费参观,有大学教授打电话来骂我,结果他来鉴定才发现是真货,之后,我每年只要去美国逛完化石展,就一堆教授打电话来问:“陈馆长啊,又买了什么好东西,我们可以去看看吗?”

我28岁就开始收集石头,像是奇特的矿石、还有动植物的化石。别问我有多少收藏,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家院子全摆了这些东西。

我小时候要念到书很不容易啊。我念小学,人家中午吃饭休息,我跑到外面卖杂货赚钱,有天我在图书馆翻到日本出版的《化石图鉴》,就很好奇真的化石是长什么样子。我很喜欢念书,觉得书中的世界很宽广,到了初中又没钱缴学费,遇到一个老师一路帮我缴到毕业。

等我有了经济能力,老师也不在了,所以从20年前开始,我就免费开放我的化石给大家参观,当作是对他的报恩。另外还有点私心是,我二儿子书念得不好,我想把这家博物馆留给他,虽然不能赚钱,至少有些值钱的东西。不过,他对这些事没兴趣,每天就只是跟着我到处跑展览买石头。他知道我对化石痴迷。有一次他去美国玩,买了一枚化石送我当纪念,上面堆积的菊石非常美丽。

儿子4年前生病过世,有朋友跟我借这颗化石,我才借他回家摆几天,朋友隔天脸色极差拿化石来还。说我死去的儿子在梦里跟他讨这块石头。我听了心情很复杂。

我常觉得儿子的死与我有关,因为开博物馆,很多人就以为我们家很有钱,可以捞油水,儿子结交了很多酒肉朋友,每天喝酒喝到不知道回家,不到50岁就肝硬化过世。我很伤心,把他放大的遗照放在房间,每天对着照片跟他打招呼。

我常在想,如果我没搜集石头,也没弄博物馆,他可能就不会这么早死了。我现在每次很想再买一枚类似的石头,却怎么也找不到满意的。

追蝶的启示

蔡百峻53岁生态摄影家屏东县茂林

4年前,我从台北搬到六龟,因为那里蝴蝶多,但后来开发愈来愈严重,蝶量变少。3年前,我搬到茂林风景区附近,10分钟的车程就能拍到满坑满谷的紫斑蝶。不过,八八风灾后,茂林每天有清淤泥的砂石车出入,空气差,蝶量也变少了,所以我又考虑搬家了,朋友都说我是“逐蝶而居”。

为了拍蝴蝶,我可以趴在水里数小时,就等它伸出吸食器的镜头。1989年,我还是第一个拍到台湾宽尾蝶的人,为了追这只蝴蝶,我花了10年的时间。

那个年代,台湾对蝶类的研究很少,没人知道宽尾凤蝶会在哪里出现。我从研究报告里知道,凤蝶幼虫喜欢吃台湾木的叶子,我就到这些树下等。有时一等十几天,有时是骑摩托车在山路里绕,视线常常就追着路上的蝴蝶跑,没看路,就撞上山壁,也曾被虎头蜂叮了,忍痛继续追。

其实,我家本来开食油行,日子过得不错,后来为了拍蝴蝶没有收入,所以也捕蝶卖给别人做标本。说来讽刺,直到有天,我发现捉来的黄裳凤蝶。回家后在袋子里产卵,我突然觉得好惭愧,蝴蝶命危时还不忘产下后代求生,而我竟只是为一己私利而捕蝶,从此以后,我不捕蝶了。

3.追梦的我作文 篇三

“刷,刷,刷,”我正在阅读《百科全书》,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个个知识从我眼前过去,那些天文知识、地理知识,就在这一次次翻书中懂得:宇宙中像太阳一样会自己发光的星球有多少个?月球上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坑洞?空气有重量吗?这些知识都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的闪现,《百科全书》就像一个细心的启蒙老师,可以解答我的为什么,帮助我更好地学习,还给了我无数的课外知识,让我推开了梦想的大门,开始了追梦旅程。

但是,这有限的知识哪能满足我的需求呢?没过几天,家里的《百科全书》就被我嚼过来,嚼过去,看了好几遍,家里的书,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便上网查资料,网上的资料多的数不胜数,我看得津津有味儿,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什么叫积雨云?人们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这一个个知识在电脑里都迎刃而解。还有变化多端的云彩,美丽绚烂的彩虹,这自然界的奥秘,在电脑里都不值一提,电脑上的无数知识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激起了我的探索心,我更加想要成为科学家了。

渐渐的,我发现,科学家并不是想当就可以当,必须要学好文化知识。比如说:未来预测宇宙中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那将是地球废灭人类灭亡之日,要想堵截这一现象发生,科学家就必须计算出小行星的速度,算出撞击地球的`准确时间,然后要进行科学实验——要多大威力的原子弹才能使小行星偏离轨道,这就要用到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等等知识。所以学好各种学科理论知识是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还要有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掌握好每一课知识点,认真听好每一节课。相信只要坚持,梦想一定会开花!

4.作文-在追梦的路上 篇四

他选择的梦想对于其他人来说只是小事,但在他看来他追梦的道路是坎坷的,是艰辛的,他只有意志坚强才能走到终点……

——题记

不寻常的他与他的梦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里,家里除了他和父母,还有两个弟弟,他在淘宝的网站上开了一个店,卖着充值卡。

这件看似很普通的事,可谁又知道在电脑面前坐着的店主,身患脑瘫和多动症呢?

谁知道他无法正常说话?知道他双手完全不能使用,不能站立,吃饭需要人喂呢?谁知道他从未上过一天的学,只有父母和两个弟弟教他一些汉字呢?

如果他不说,没有人会知道。

他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聪明才智,现在的他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操作电脑。用他的脚,熟练的使用淘宝、QQ、百度……

他就是折翼哥——杨岸跃。而他的梦仅仅是每个月能赚到100块钱。

不幸,却依旧努力

外面的世界很大。他这样说。是啊,外面的世界很大。

外面的世界有着和他相似的人,我们所熟知的史蒂芬·霍金。与霍金相比,他显得更加的不幸。霍金是在他已经读完牛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患病的,而他,连一天学都没上过。

除了霍金,还有那个激励了无数人,令无数人感动的澳大利亚人——尼克·胡哲。与尼克相比,他也是不幸的,尼克有可以支持他运动的“小鸡腿”,有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嘴,而他却没有,他不能站立,也不能正常的说话,就算是这样,他也学会了与人正常沟通,也学会了很多正常人都不会的电脑知识。

在追梦的路上

5.追梦的人400字作文 篇五

我很喜欢《英国盲人内阁大臣》和《坚持梦想,终会

《坚持梦想,终会成功》讲的是一个小毛毛虫有了一个梦想:要爬到山顶上。他朝着梦想的方向爬行,有许多动物劝小毛毛虫放弃,可小毛毛虫没有放弃,最后,变成了蝴蝶,实现了梦想。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为了这个梦想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要想使梦想成为现实,行动才是唯一的手段和保证。梦想创造未来。

6.追梦的少年 篇六

在少先队员中开展“美丽少年梦”追梦行动,以微队会的形式引领队员对自己有梦想,并且能够意识到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从而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闵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梦想交流、活动串词、角色分配、各类表演道具等

三、活动过程

1.小队自我介绍

2.《少年梦》系列情景剧

梦之初:

情景一:“中队辅导员”开展“少年梦”主题队会,队员彭洋、苏成航、郁佳怡、蒋昌成、屠林海、薛逸闻、黄芳敏大胆畅言自己未来的梦想。

梦之路:时间跨越到20年后……

情景二:著名建筑师彭洋正在指挥2032年上海奥运会奥体中心的建设,记者黄芳敏进行采访。

情景三:落成的奥体中心网球馆正在进行网球比赛男单决赛,在前一场受伤的苏成航将带伤为中国队而战,记者黄芳敏现场进行采访。

情景四:决赛关键时刻,苏成航旧伤复发,现场医务人员将其紧急送至瑞金医院,外科主治医生郁佳怡事后接受记者黄芳敏采访。

情景五:采访过程中,黄芳敏接到电话获悉市中心发生银行劫案有民警受伤正在医院抢救。遂赶往救治医院。通过采访其他民警记者了解到劫案过程及受伤民警身份(蒋昌成是一位热心为民的普通交警),经抢救交警蒋昌成仍处在危险期且深度昏迷,记者黄芳敏呼吁广大市民伸出援助之手唤醒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交警。

情景六:电视新闻播出后,记者黄芳敏接到电话一线偶像明星屠林海筹划办一个慈善义演来帮助这位交警。现场屠林海在义演完后带头捐款并接受记者黄芳敏采访。

情景七:募捐现场人潮涌动,事发银行行长薛逸闻捐款100W,并讲述感想。

情景八:在众人的呼唤声中,交警蒋昌成终于脱离危险苏醒过来。少时的伙伴们又聚集在了一起,大家追忆起高海婷老师的那次《少年梦》主题班会并在镜头前向老师问好表示感谢。

梦之续:

场景九:辅导员高海婷老师在电视机前看着这些已经成为社会栋梁的孩子们,流出了欣喜的眼泪并发出了自己的心声。

小队心声《我的梦 少年梦 中国梦》

我是追梦的少年,我是追梦的少年,我们是追梦的少年,

也许会跌跌撞撞,也许会惆惆怅怅,仍然会充满希望,

在未知的路上,在青春的路上,在无尽的路上,

我们挺难而上,我们敢言向上,我们勇于向上,

只因我们——有梦想。

7.父亲追梦的作文 篇七

梦想是马达,让机器运转;梦想是引擎,让车子行走;梦想是指北针,带领人们到目的地。梦想是希望、是动力、是勇气。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梦想,有的人志愿宏大,想当高高在上的总统;有人要在政坛上占一席之地,想当个辩才无碍的立法委员;有的人要作育英才,想当位受人尊敬老师。可是,这些梦想随着长大变成了一个泡泡,幻灭、消失不见了,但是我的爸爸,他虽然没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快四十岁的他,仍然没有放弃做梦的勇气,依然努力的追梦;现今的他想要在山上盖房子,希望一早起来就可以听到虫鸣鸟叫的声音。

爸爸为了实现梦想,五点半,天还没亮就得起床了,所以晚上九点钟不到就必须先上床睡觉,第二天才有体力应付便当店里繁重的工作,我和姐姐,起床后就看不到爸爸的身影,晚上上完才艺课回到家,爸爸已睡觉了。爸爸除了睡觉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便当店里,每个便当都有爸爸的用心,白白的饭上放了绿绿的青菜,加上酥酥脆脆的炸鸡腿,鲜嫩又可口,每一个客人都赞不绝口,无法忘怀这美好的滋味,因此店内的生意络绎不绝;卖了一个又一个的便当,数着一张又一张的钞票,爸爸的嘴角不由得往上翘,脸上洋溢着笑容,所有的疲惫化为满足的喜悦,因为他知道梦想越来越接近了。

有句话说:“天公疼憨人。”老天爷彷佛看见爸爸的努力,实现了他的愿望,几年下来,爸爸购得了一大块的`土地,完成了梦想的第一步。他先拿着除草机,将一片满是杂草的土地,一一地披刺斩棘;斗大的汗珠在额头上落下,再大的太阳也融化不了他那为追求梦想而奋斗的一颗心;陆陆续续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斩草除根,将那蛮荒烟草夷为平地;再种下了小树苗,也种下了梦想的种子;随之浇水、灌溉,期待他能快快长高;也企盼梦想的种子赶快发芽,可以赶紧盖一栋木屋。假日时,我们一家大小就可以来此度假,远离都市城嚣,上山体验静谧;青葱的山峦、清新的空气,洗涤身心,不让忙碌的浪潮给淹没。

8.追梦的作文600字 篇八

梦,是什么?是追求?是理想?是遥不可及,还是近在咫尺?

让我们来看看张玉霞。

她是一位残疾人,双目失明。但依然对音乐执着,她努力,终于登上舞台。但是,在她将要实现梦想时,她退出了,因为她不要接受别人的“同情”。可当导演说那是盲选,只听歌声,不看长相和出身时,她又心动了,坚定地走上了舞台。

十五年的街头艺人生涯让她的歌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当她用自信的歌声打动导师们时,她看到了导师对她的尊重,她找到了她遗失的自信。

这是梦吗?是梦,这是张玉霞用执着得来的.音乐梦。

在一个跳水台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正在跃身一跳!“哗啦!呯!吧唧!”的声音过去后,八九秒后,终于浮上来了,他一浮上来就被救生员送医院去了。

这就是牛群。(此牛群非彼牛群,这是人名不是量词)

他站在跳台上后,是大鹏展翅的姿势跳下了水,可九秒后才浮起来,差点嗝屁了。我们所有人的心都为他揪紧。

有人说他是作秀,但这是他的选择,他要经过尝试才能觉得跳水的美妙和危险。正如大家所说:“重要的不是结果,是过程。”有了过程才感觉结果的珍贵。

这是梦吗?是梦,是牛群用勇敢换来的他的跳水之梦。

追梦,追梦,梦是完美的吗?也不尽完美,如刘翔。

奥运会,刘翔因为腿伤,在跨第一个栏时,摔了,但是,他还坚持用一只脚跳到了终点,他亲了亲栏,似乎在作庄严的告别……

这是圆梦,这是刘翔用坚持圆满了他的飞翔之梦。

9.敢追梦的麦兜 篇九

在香港,人们最喜爱的小猪非“麦兜”莫属。尽管妈妈希望麦兜能成为像周润发、梁朝伟那样的万人迷,但他唯一独特的地方只是右眼周围的那块胎记。

The cartoon piglet is not smart. Everything he tries, he fails. He wants to be an Olympic champion of qiangbaoshan, but the sport of grabbing the most steamed buns from a pile doesn’t really exist, of course. He dreams of going to the Maldives, but ends up on a one-day tour of a Hong Kong landmark instead.

However, the slow, dumb pig has won over Hong Kong people, often stereotyped as eager to quick success. So far, there are five McDull movies showed in both 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这只卡通小猪有点笨,总是屡战屡败。虽然他想成为“抢包山”项目的奥运会冠军,但是当然,这项尽可能抢夺挂在包山上的包子的运动根本就不是比赛项目。他做梦都想去马尔代夫,但结果却以香港一日游而告终。

但是,这只慢吞吞的木讷小猪却征服了全香港的人,他通常被塑造成一个企盼迅速成功的形象。迄今已有五部麦兜系列电影在内地和香港上映。

The popularity of McDull occasionally confounds his creator Alice Mak. “Maybe people see themselves and their friends in McDull,” she says.

Mak had never seen a real pig before she drew McDull. She was born and spent most of her life in Tai Kok Tsui, an ordinary Hong Kong community where she can still buy cheap food. It is also where McDull grows up.

Like McDull, Mak moves and speaks slowly. She describes herself as a simple person, who does not try to draw too much meaning from the McDull stories. As a Christian, she has some simple beliefs, such as God creates humans because he loves them and wants them to be happy. In the late 1980s Mak worked at a press company as a summer intern. The company boss, Brian Tse, later became her husband and scriptwriter of all McDull movies and books.

麦兜的走红偶尔会令一手打造他的麦佳碧有些摸不着头脑。 “或许人们可以在麦兜身上看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她说。

麦佳碧在创作麦兜之前从未见过真正的猪。她出生在大角咀,并在那里度过了人生的大段时光。那是香港的一个普通的社区,现在她仍能在那儿买到便宜的食品。大角咀也是麦兜成长的地方。

就像麦兜一样,麦佳碧说话和动作都是慢条斯理的。她描述自己是个简单的人,并没打算赋予麦兜的故事太多的内涵。作为一名基督信徒,她有简单的信仰,比如上帝创造人类是因为他爱世人并许以世人幸福快乐。20世纪80年代末,麦佳碧在一家出版社做暑期实习生。这家公司的老板谢立文后来成了她的丈夫,同时也是麦兜系列电影的编剧以及麦兜丛书的作者。

McDull was at first a supporting character in a story about his cousin McMug, a smart piglet and “what parents expect of their childr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the woodenheaded McDull was more appealing.

When McMug promises his classmates that if he becomes the class president he will treat everyone with strawberry cakes, McDull struggles to utter one sentence in his speech, “If you choose me, you will be... painful.”

He gives up his favorite chicken thigh to his mom and practices sports he dislikes to make her happy. He has many dreams, most of which end up in disappointment. He is still happy, although he gets an “H”. He thinks it looks “only a bit different” from an “A”. According to his headmaster, he isn’t that stupid. He is just too kind.

“McDull reminds people they used to be as simple and happy as him,” Mak says. “If there is a theme in all the McDull movies, it is about how a simple person keeps his or her simplicity in a complicated world.”

麦兜最初只是一个配角,出现在他表弟麦唛的故事中。麦唛是只聪明的小猪,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榜样”。但事实证明,头脑木讷的麦兜更有魅力。

当麦唛对同学们承诺,如果他成了班长就请大家吃草莓蛋糕时,麦兜却在自己的演讲中绞尽脑汁地憋出一句话:“如果你们选我,你们将会……比较痛苦。”

他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鸡腿给了妈妈,并努力练习自己并不喜欢的运动来让妈妈开心。他有很多梦想,虽然大多都以失望告终。尽管只考了个“H”,他依然很快乐。在他看来,“H”和“A”的样子看起来不过差那么一点点而已。根据麦兜的校长所说,麦兜并不蠢,他只是太过善良。

“在麦兜身上,人们找到以前的自己,那个像麦兜一样简单、开心的自己。”麦佳碧说,“如果说麦兜系列电影有一个共同主题的话,那就是关于一个简单的人如何在纷繁世界中保持纯真本性。”

Although many children love McDull, the story is far more than its surface funniness. It is delightful and acidic at the same time.

In one of the McDull movies, he talks to the audience, “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you just cannot have. No fish ball, no noodles, no Maldives, no golden medal, no treasure... It turns out that being stupid is not funny; it could mean failure. Disappointment is not funny. Fat is not funny; fat does not even mean you have more strength. When I grow up, and when I face the stern world that is not funny, what should I do?”

“What he has been doing in the movies is to find new dreams. Most of them keep failing him, but he always starts again with a new one,” Mak says. “Maybe that’s why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find him adorable.”

尽管很多小孩都十分喜爱麦兜,但这个故事远非只有浅显的幽默。人们感到开心的同时,也会有些许酸楚。

在其中一部麦兜系列影片当中,麦兜对观众说:“我忽然明白,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鱼丸,没有粗面,没有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宝藏……原来愚蠢并不那么好笑,愚蠢会失败。失望并不那么好笑。胖并不一定好笑,甚至胖不一定就有力气。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该怎样做呢?”

10.在追梦的路上初三作文 篇十

溪流梦想成为海洋,一路披荆斩棘,最后汇入洪流,激起澎湃的浪花;雏鸟梦想成为雄鹰,每天振翅飞翔,最后冲向天宇,勾出优美的弧线;青春需要梦想成为主角,时刻奋力前行,最后演绎完美,在生命中渲染绝世的芳华。

人生路上无须苛求成为人上人,只要有梦就好!

在追梦的`路上,有风亦有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在追梦的路上所付出的艰辛是不为人知的。美国总统林肯,他的一生布满坎坷。20岁经商失败,30岁竞选副总统也失败了,直到47岁才被人发掘,成功当选上美国总统。在他追梦的路上,充满挫折,前方的路一片迷茫,但是他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追梦的路上,有泪更有真!

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就不被别人看好,每个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笨蛋,不会有出息。在面对他人的质疑时,他一言不发。为了研究苹果为什么往下落,他苦苦追寻探索,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随后不久,他陆续发现了牛顿三定律。取得这些成就后,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但是有谁曾想过他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付出了多少泪才换来此刻的真。

在追梦的路上,你可能会付出超乎你想象的努力,可能会被人误解,但是不要让软弱阻挡你前进的脚步,不要让自欺拦住了你心灵的呼吸。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在挫折和苦涩面前折射出一颗勇敢的心,让挫折成为一种坦然,让自信成为一种豪迈,让追寻成为一种乐观。

11.高中作文:追梦的阳光少年 篇十一

小峰说,我只是这红尘中的一个微妙过客,拢着欢喜或哀愁,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看着这句话时,我沉默了许久,也许这只是一个90后小p孩偶发的感慨。可是这声感慨,尤如一滴水滴在湖面上,在我的心底荡开了不小的涟j。

曾几何时,我也发过如此的感慨,是在那“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代吧,总是装作很忧郁的样子,想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世名言,意气风发的憧憬着未来是多么的热情激扬!

可现在呢,当初的锐角在时光中逐渐的磨去之后,习惯于现状,像一只蜗牛般慢慢爬行着。那些梦想呢,那些希望呢,不知什么时候掉落在地上,践踏得找不到方向了。惊诧于小峰这个正值豆寇年华时代的阳光少年,对于生命的感悟,竟然是这般的淡然,这般的成熟。

那天我们在群里聊天,我笑着问他:“你为什么要叫陆小峰呢,而不叫陆小凤?”小峰做出一个“衰”的表情,接着向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某次出游,一多日不见的朋友大喊:陆小凤!其他人听后马上围观索要签名,人群散后地上都是挤掉的钱包、手机、鞋和袜子什么的……然后全部据为己有。

群内顿时大笑,偏偏有不解风情的人问他:“真的吗?”用脚指头想想,这个故事也是编的嘛!陆小凤是古龙小说里的人物,怎么会到现实生活中来呢?只有小峰,不亏是写小说的,编故事都编得那样栩栩如生。

小峰是江苏常熟人,从小热爱文字,为了这个梦想,他辞去了他现在安适的工作,独自一个人跑到北京去打拼。我很惊佩他的.勇气,为了理想,勇于坚持。而小峰却说:“小时候,我们做着各种各样快乐的梦,无忧无虑的过着每一天,和小伙伴玩耍,开心的时候放开心怀大笑,没有压力,没有烦恼,就算偶尔不高兴了,撒撒娇,掉几滴眼泪就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的东西越来越多,梦想也越来越实际,心里装着的秘密也越来越满。有人把注意力转移到追逐人生的目标上,而有些人却明显的感觉到越来越孤单,离童年那片充满欢声笑语的明净天空越来越远。”

为了这个理想,为了那个童年的梦,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离开,去追逐他的梦想。我欣赏这样的朋友,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的道路该如何去走。当所有的人都在说,现在90后是如何如何的,我还是想说,也许人们所看到的90后,只是一部分,或者说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或许看到的只是现象,而不是具体。具体的90后,也许在他们的心中自有一杆标杆。这个标杆,如果你不懂,请你不要轻易的去下结论。

每次跟小峰聊天的时候,他首先发来的都是一个哭脸。但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不开心,不快乐,而只是一种调奚,一种孩子似的恶作剧,也许在他的心中,只是渴望一种安慰,一种激励罢了。他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永远的那么可爱,那么真诚,那么的单纯,毫无做作的表达他的快乐,他的忧伤!

12.追梦的女孩儿 篇十二

“进行队会第二项,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主持人话音一落,一位身穿白纱裙,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儿走上舞台。她刚上台,伴奏的音乐就响起来了,她脚步未停,左手立即抬起,随着音乐打起了拍子,同时微笑着环顾台下,待走到舞台中央时,右手高举有力地一挥,全场齐声响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小指挥以大方的神情,流畅专业的手势,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没有人能想到她是第一次登台指挥!这么大型的活动,指挥任务怎么会选从来没有指挥经验的小代表担当?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落落大方的女孩儿吧,我想你心中自然会有答案的。

与名人面对面

她叫回思潼,是鞍山市钢都小学五年四班的学生。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她可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我们学校经常有外宾、领导来参观,学校会选一些学生代表承担接待任务。回思潼无论见到什么身份的来宾都举止大方,谈吐得体,把任务交给她我可放心了。”辅导员白月老师提起回思潼是赞不绝口。一名小学生能有这样好的心理素质,这可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出来的。

回思潼的兴趣广泛,课余学习芭蕾、钢琴、乒乓球、画画儿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从四岁半开始学习钢琴,多次参加国内外钢琴比赛,所获奖项都数不过来,光说最近的就有上海国际钢琴大赛辽宁赛区金奖、2016年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辽宁赛区金奖……她作为合奏琴童分别与钢琴演奏家郎朗和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出……

一次次的登台演出不仅激发了回思潼学钢琴的兴趣,还锻炼了胆识,开拓了视野,与钢琴大师近距离接触更让她学到了练琴之外的东西。那是2016年寒假,回思潼与“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出。她注意到每次排练前,理查德·克莱德曼总会拿起手帕,认真擦拭演出所用的道具,小到琴键,大到琴椅。他那一丝不苟的样子给回思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式演出的时候,在灯火辉煌的现场,理查德·克莱德曼用法语郑重地向观众们介绍出场的琴童:“下面我要与一群未来的小明星一同演奏《我爱北京天安门》。”当回思潼紧张地坐在琴椅上时,她看见理查德·克莱德曼探着身子,透过三角琴的琴架不时地注视着他们,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和赞许。从钢琴大师身上,回思潼看懂了:成功的人不仅会在舞台上焕发光彩,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谦逊温和的品格更会打动人心。

两张珍贵的相片

在回思潼桌子上摆着两张照片,一张照片是小小的她依偎在“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怀里,举着胜利的手势,笑得开心;另一张照片是郭明义与几名少先队员共同展开爱心好少年的旗帜,那张照片上并没有回思潼的身影。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相隔了四年,见证了回思潼思想的变化。

拍摄第一张照片的时候,回思潼刚上一年级,随一家报社小记者团去采访郭明义。听了郭明义的事迹后,她觉得很不可思议,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想郭明义伯伯有些傻,他总是捐款给别人,自己却常常没有吃午餐的钱。我不会把家里唯一的东西送出去,我也不希望爸爸妈妈这样做。”后来回思潼走进了郭明义希望小学,亲眼看到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情景,开始理解了郭明义的行为,她在作文中认真地写道,“郭明义伯伯并不傻,只是他认为的‘家’ 和我不一样。我的‘家’里只有爸爸和妈妈,而他的‘家’里却有每一个人。他希望尽其所能,让每一个遇到他的人,都获得关爱和希望。”

2015年,当回思潼作为芭蕾舞小演员为“爱心好少年颁奖典礼”表演时,她已经不在意是不是要与郭明义伯伯近距离地合影了,正如她在作文中所说:“如果我能做一个像郭明义那样的人,尽己所能,带给别人爱和希望,那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于是便有了她珍藏的第二张照片。

回思潼把这两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在“追寻红色记忆,我做党的好孩子”辽宁省红领巾故事比赛中讲了出来,以98.77最高分获得现场第一名。谈及获奖,她却谦虚地说:“取得这个成绩不是我演讲发挥得有多优秀,而是我想分享‘两张照片的故事’给大家,我的真心让评委感受到了。”

追梦在路上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很多人只停留在“想”,回思潼却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脚步不停。在很小的时候她有当主持人的梦想,为此专门去学习口才、演讲。经过几年勤奋学习,她在2013年获得辽宁电视台小小金话筒主持人大赛金奖,并在2014年辽宁电视台“十一”国庆少儿联欢会和2015年少儿春节晚会中担任过主持人。

在少代会上,我见到的回思潼梦想又发生了变化:她希望长大能做一名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传达“中国声音”,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回思潼已经在为这个梦想调整步伐和方向,继续大步前进了!

13.追梦的初三满分语文作文 篇十三

有这样一个小村子,坐落在怒江旁边,那里的人们有一个很小但又很大的梦想,让孩子们走路上学。

多简单的一个梦想啊!只要能够走路上学就够了!我们每天不就是这样的吗?背起书包,双脚踩在坚实的路面上,迈出一只脚,再迈出另一只脚,走向学校,难道这也是梦想吗?

是的,这确实是他们的梦想,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是梦想的梦想,对那个小山村里的人们来说,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怒江上没有桥,但村子和学校隔江相望。孩子们都要滑溜索上学,溜索仅仅是用一根生锈的铁棒制成的,而滑溜索的工具是一根绳子和一个钩子。

电影里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叫娜香的女孩子,斜背着书包,把粗粗的绳子系在腰间,挂上钩子,挂在绳子上,滑溜索过江。每次过江,都有可能和死神握手。

娜香的弟弟,是个聪慧过人的孩子,却因为父亲外出打工,无法陪同过溜索,迟迟不能上学,这对于对上学充满无限渴望的瓦娃来说,上学就成了不能企及的梦想。

这里的孩子穿不起鞋,从深圳来的支教女老师便为他们添置了雨鞋,可是瓦娃没有上学,所以没有雨鞋,娜香多么希望不能上学的弟弟也能穿上一双漂亮的新鞋子,女老师再次伸出援手,买了一双黑色的布鞋,让娜香滑溜索过江,把鞋子带回家,送给弟弟瓦娃。

就在这个小小的幸福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娜香为了挽救即将落水的鞋子,不慎翻身落于水中,再也没有找到。

从那以后,瓦娃一言不发,拿着本打算送给姐姐的风车在屋顶发呆,直到爸爸回来,直到峡谷通桥,他可以走路上学的那一天。

在桥上,我们看到了瓦娃,看到了山区的孩子们,看到了和瓦娃一起走着的娜香,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山区的孩子,踏踏实实的走在自己追梦的路上,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瓦娃在桥上,将送给姐姐的风车投入怒江,我们的心,仿佛也随着那飘扬的旗帜,漂荡的风车,漂向了远方……

这里的孩子是勇敢的,他们凭着自己的勇气与信念,坚守着自己的求学梦。我的梦想是藏在心底的,当父母、老师问起我的梦想时,我会说,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我现在还不是老师,还在自己追梦的路上。但是我愿意和瓦娃一样的山区孩子,追逐梦想,我们一起手挽着手,穿着漂亮而柔软的鞋子,一起为梦想而奔跑,或许,梦想就在远处等待着我们。

14.追梦的中考满分作文 篇十四

——题记

梦想在我心中永长存,我一直追梦向前行,勇敢地去挑战。我只有一个梦想,虽然这个梦想很遥远,但我会尽我的努力去追梦,完成目标。

我的梦想——科学家。

小时候不知为什么,总想着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似懂非懂的我开始不懈追求,慢慢地长大了,我知道了自己梦想的缘由。我想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去领悟那人世间的大千世界,去感受那成功时的喜悦。梦想不是想随随便便就能完成那么容易,需要我们去努力。科学家,说难也不难,当时说简单也不简单。科学家并不是在某一方面很突出而是综合实力都很强。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

在学习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遇到这些难题,我要学会不退缩,要有一种求实的精神,敢于绽放,这才是一个科学家拥有的品质。在一次数学中,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题让我们去做。我毫不犹豫地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前几道大题经过我的思考,都顺利解决了。可是,比较后一道大题却阻挡了我的脚步。我决定静下心来慢慢解答。隐形屏障状态已经开启。我拿了支铅笔在几何图形上画了几步,仔细研究。

经过多种方法的验证,比较终还是没有求出来,只能比较后动用大招了——做辅助线。经过做辅助线,我顺利的将这道题解了出来,经过这道题目的解答以及思考的过程使我明白了许多。我从中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认真思考,总会有一条通向梦想彼岸的通道。题目做完之后,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刚开始老师先让同学讲解,看一下同学们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进行纠错。前几道题同学们都争着去抢答,可是到了比较后一题,教室内鸦雀无声,我猜他们大概时没找到正确的方法。我鼓足勇气,大喊了一声:我来!“顿时,全体同学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挺直腰板,骄傲地走向讲台。这时,我心里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成就感,不禁沾沾自喜。

通过这次,我学会了很多,也知道了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自己距离目标还是很遥远的。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拼搏向前,战胜困难,勇敢绽放。

15.追梦的青春不老 篇十五

■ 追梦赤子心 ■

第一次见到陈义旺老师是在八月下旬的一天,在南昌大学理科生命大楼的电梯里。

刚走进电梯,就听到“哈哈”爽朗的笑声从外面传来,淡蓝色的T恤衫,灰色的五分裤,白色的运动鞋,幽默的言语,利落的手势,眼前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学术达人,脸上洋溢着青春与阳光。

站在化学学院门口的“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标志前,陈义旺对记者说,目前这个实验室拥有实验面积约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20多台,“可以说,在我读研究生时期埋下的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在这十年中都实现了”。

1999年,常常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暗室里做实验、经常弄不清是几点的陈义旺收到了德国洪堡大学的录取通知。一心扑在科研上的他并没有和他人提起,私下里就把签证护照全部办好了。毕业酒会的时候,大家互相询问去哪里,陈义旺才说去德国留学。“凡事自己先准备好,不要急着喊口号,我们要做的就是默默做好准备。”投身科研的陈义旺明白,当初选择了科研这条道路,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专心致志,不急功近利。从德国的美因茨大学、马尔堡大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并成为德国洪堡学者,陈义旺一步一步扎实地走着。

2004年,陈义旺学成归国,拒绝了北京大学抛出的橄榄枝,毅然选择南昌大学作为自己科研征程的新起点。 “那时候对于我来说,事业正处在起步阶段,而家乡的发展也正处于上升期。” 陈义旺坦言,喜爱钻研的他,决定走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不仅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能通过刻苦的钻研体现自己的价值。

那时,南昌大学无论是在科研设备,还是在科研经费方面都泛泛可陈。陈义旺作为学科带头人正在组建高分子研究所,只有2间办公室,4个工作人员。“当时真是白手起家,就连做实验用的滴管都是自己买的。”对于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陈义旺只是笑着说, 一个暑假的时间,既要装修实验室,又要装修自己的家,还要抽时间去考驾照,“那时,自己是一个人要分身成三个人做事,整个人都晒黑了。有同事开玩笑说我不是从欧洲回来的,是从非洲来的”。

就是这样,从购买第一支试管到组建省重点实验室,从4个人的项目组到拥有20多个博士的科研团队,从化学专业博士点的申报到成立化学学院……10年时间,一步步走来,陈义旺带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实现三个“从无到有”:从没有高分子化学研究力量,到拥有一支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从没有化学博士点,到拥有一级化学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完备的学科建设;从没有实验室平台到拥有江西省新能源化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实验室“资源与环境化学实验中心”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0多年过去了,陈义旺成为了南昌大学科研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目前,陈义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以及教育部留学回国创业基金等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招标项目,还获得了多个先进个人的称号。2014年8月,陈义旺主持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科研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实现了南昌大学“零的突破”。

“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出身农家的陈义旺不善言辞,从踏入学校开始工作之时,没有任何铺垫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对于未来,还是有很多期待,他坚定地说,“走上科研道路,就是踏上了永不停止的追梦之旅。”

■ “是一个团队在战斗” ■

近年来,陈义旺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前期研究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创业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以及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面对如此斐然的成绩,陈义旺总是说:“这是我们科研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陈义旺的科研团队中,大部分成员都是从做他的学生开始。

谈利承博士是陈义旺科研团队创始队员之一,也是陈义旺的得意门生。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生,再到成为南昌大学教师,谈利承一直是陈义旺科研团队的骨干成员。谈利承告诉记者,早在读大四取得保研资格的时候,陈义旺老师就拿出自己科研项目的一部分给她参加大学生“挑战杯”。 在陈义旺悉心的指导下,谈利承当年就获得“挑战杯”的三等奖,随后又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陈义旺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室管理中十分民主,挖掘学生的潜能。得知我在本科时期是班干部,陈老师就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交给了我。”谈利承说,“在陈老师的实验室里,卫生、安全、实验器材和耗材的采购都是由学生操办的。”

陈义旺说:“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为人师长,更要乐于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无论学生是想参与科研项目,还是要申请出国深造、外校保研,陈义旺都会极尽所能地为学生“打通路子”。 陈义旺利用专业学习和留学经历背景,大力开展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及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2009级博士生谈利承赴德国马尔堡大学、2011级博士生姚凯赴美国华盛顿大学、2013级博士生史月琴赴美国加州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同时,为了给学生和青年教师创造更多接触科技前沿的机会,陈义旺会在教学科研之余,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术团体活动。同时,他还邀请国内知名教授来学校作学术报告,给学生们创造很好的学习机会。在陈义旺积极联系和推动下,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2014年全国无机化学年会等学术会议在南昌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成功召开。陈义旺说:“搞科研不能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去与大家多交流、多见识才会有新的思想。”

“学校必须联系社会,科研需要结合企业”。 陈义旺广泛与企业界联系,与广东佛山顺德大盈化工有限公司全面合作,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聚氨酯课题研究,定向为企业培养研究生人才;与庆丰(江西)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先后获得横向课题经费达20多万元。在与企业界人士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鼓励他们在南昌大学设立奖学金,先后促成广东佛山顺德大盈化工有限公司设立大盈奖学金,上海日之升有限公司设立日之升奖学金。为南昌大学化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在多个企业设立实习基地。

正是因为这种对待学生、团队成员的“全心全意”,陈义旺从4人的项目组,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团队现有博士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10人,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0多项。他精心培育带动了年轻教师投入科研中,其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谌烈被列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计划。

陈教授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除了知识量的增长外,更重要的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特别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的筛选,到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表征等,无一不是他要抓的环节。

■ 学生心中的“严师益友” ■

2014年南昌大学成立化学学院,作为学院的创始人、见证人,陈义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虽然走上了管理岗位,但陈义旺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主讲本科生的《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课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材料合成与制备》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多门核心课程,其中《高分子物理》被评为江西省精品课程。

承担双重角色的陈义旺,通常早上8点之前就会到办公室,先把实验室的事情安排好。差不多到了上班时间,就开始处理学院的行政事务。下班后,他又要到各个实验室检查学生实验进展情况。“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是七八点回家。”陈义旺告诉记者。

陈义旺坦言:“在学术、科研上我对学生是比较严厉的,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读一篇国外的论文。我觉得一名好的学生不能仅满足于读好书,还应该具备获得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与人沟通、交际的能力。”陈义旺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的筛选,到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表征等等,无一不是他要抓的环节。

谈利承对记者说:“陈老师对我们科研上要求很严格,容不得一点马虎。论文错了一个标点符号、实验结果不理想……只要是我们没有尽足够的努力而出现问题,他就会不留情面地批评学生。有的时候,一唠叨就是小半天,直到学生自己觉得无地自容,委屈得快要哭出来了,他才会停下。所以,有些学生因为他的唠叨而喊他‘陈妈妈。”

工作上,陈义旺是“拼命三郎”,而生活中他却是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球、吃饭的“好友”, 有时放假还会带领实验室成员集体旅游。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家庭条件差,为了减轻学费负担,准备去做兼职。得知这个情况后,陈义旺主动联系这名学生,让他协助自己做横向课题研究,使他学习生活两不误。陈义旺告诉记者:“每周的科研交流会上,除了与学生谈有关项目研究的话题外,80%的时间是在交流人生哲理。分享我从事科研的一些经历,希望能为他们今后人生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我表面上好动、开朗,其实内心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在兴趣爱好上只有做科研和打篮球两项,平常除了在实验室里做科研,我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陈义旺说,他最爱的运动是篮球。“他经常主动约我们一起打篮球。”2013级研究生章同学跟陈义旺既是师生又是球友,“还时不时组织本科生与研究生打友谊赛,借此增加我们之间的交流。”

上一篇:垂直与平行教案反思下一篇:小学国防知识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