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精选12篇)
1.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一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
康黎岚周赟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以泉州师院附小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小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因缺乏自我锻炼的习惯而在具体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小学生: 自我体育锻炼: 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On Interest and Habit Training of Self-Exercis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ANGLI-LANZHOU YUN
(Attached primary School of quanzhou Teachers College,Fujian,quanzhou, 362000, China)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and taking the4th, 5th and 6thGgraders in the Attached Primary School of Quanzhou Teachers Colleg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terest and habit of self-exercis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of students have some ideas about exercise but they don’t actually do enough exercises due to lack of habit.Some practical methods to train the interest and habit of self-exercis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thereupon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elf-exercise;interest and habit training
一、前言: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兴趣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如何注意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我带着上述问题,设计了学生自我锻炼情况调查表,对本校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
从七个方面了解学生对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情况调查,见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自我锻炼抽样调查表,以下选择答案中,每一题都必须填上你认为最合适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答案作答人数作答%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增强体质14683.41、你认为体育锻炼对你有B.调节学习2313.2
C.妨碍学习63.4
A.是6134.92、你现在每天锻炼是否己成习惯B.不是8548.6
C.开始2916.6
A.球类(篮球、乒乓球)12571.43、体育锻炼中你最喜欢的项目B.跑步42.3
C.健身健美类型4626.34、你获取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来源A.体育课堂教学6738.3
B.体育理论课讲授95.1
C.课外读物9956.65、你认为体育教学中分组练习对培养A.有14683.4自我锻炼能力有无积极作用B.没2916.6
A.课程负担太重6838.96、影响你每天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B.场地设备差1810.2
C.其它8950.9
A.为通过达标8246.97、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B.为丰富课余生活3218.2
C.增强体质6134.9在小学所受的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差别,各校的体育师资、设施等条件的不同,使学生所受的体育教育和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也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三、结果与讨论。
从回收的175份调查表中得知,学生中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的146人,占8
3.4%:现在每天锻炼是已成习惯61人,占34.9%,不是85人,占48.6%;锻炼中最喜爱的项目,球类125人,占71.4%,健身健美46人,占26.3%,影响坚持锻炼原因,课程负担太重68,占38.9%,场地设备差18人,占10.2%;其它50.9%。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 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2、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①、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②、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③、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的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打起篮球和乒乓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这些球类运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打到打出些门道”,打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3、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素质好、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弹跳能力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4、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中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式单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四是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5、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
四、结论:
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第一、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奋性,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第二、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增加体育理论课时数、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第三、在体育实践课中,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对涉及到有关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要重点讲,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改善运动条件,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第五、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如广播、宣传窗等,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知识面的来源,使学生耳濡目染。对学生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综上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本校被评为市业余体育训练基地,在市各项体育比赛上多次获奖,并评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依托单位。但这仅仅是个良好开端,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卢闻君 探讨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学2002(5)17
(2)吴福新 浅谈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学2000(6)17-18
2.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二
一、重视体育基础理论教育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理论课安排太少,一般只在雨雪天才上室内课,还经常改成上自习。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对体育的片面理解,一提起体育,仿佛就是打打球,跑跑步,提起比赛就是第一和金牌,好像体育就是那些学习不好的人才从事的工作。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把体育真正的含义及体育的价值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吗?对此,我们应当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现代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对体育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明白体育的含义,不只是比赛和金牌,而是塑造使每一个人都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并使学生们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为自己将来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二、体育锻炼方法多样化
兴趣心理易激发也易转移,它会随时空变化而变化,学生对过多地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感到厌烦,喜欢新鲜感。如进行跑的练习时可安排不同变化的跑,如快跑、慢跑、变向跑、折返跑或蛇形跑等,这样学生跑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做跳跃练习时可安排单脚跳、双脚跳、兔子跳、障碍跳等,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教材的合理搭配,使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变换教学形式,给学生一些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同时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善于表演的特点。因此,让他们所学到动作在大家面前展示,树立自信心,培养对体育的热情。总之,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中,并不断提高学习目标,很好地完成训练计划。
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的各种小型多样的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既有个人的自由性,又有集体的协作性,如“两人三足行”、“投靶”、“攻打炮台”等,这些游戏,都是集体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对竞赛项目,我们还需巧作安排,不断创新,对那些时代感强的项目,只要有助于学生健康,适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我们就将其引进到教学竞赛中来。
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体育教学的观念也不断进行改革更新,新观念不断呈现,学校体育不只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而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联结,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让接受体育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真正认识、喜欢体育,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而且要掌握终生受益的健身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不能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习惯养成上。在体育教学中增设多种项目,确立人人参与的宗旨。增设的项目有足球、篮球、各种踢毽、跳绳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极具锻炼价值且容易进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感受到体育活动的生命与活力,培养其良好的体育态度和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能够对他们自身引起巨大的变化。所以,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符合他们身体心理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从“重视体育基础理论教育, 体育锻炼方法多样化, 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3.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三
关键词:体育锻炼;课堂教学;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是简单的跑和跳。不仅学生没兴趣,就连老师也觉得枯燥无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和
爱好,这就标志着我们的体育教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更会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教学效益就会不断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铺路搭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深入观察,激发兴趣
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学生的锻炼态度,更忽视了学生对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另外在民间,我们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各个水平段的学生都有适合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这里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一些传统项目到我们的课堂中,如跳橡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跳房子等。这些项目虽说不是我们的正式比赛项目,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却非常有吸引力。只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项目吸收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与我们的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就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课堂体育锻炼的兴趣具有实际意义。
二、培养自信,体验成功
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稍差的学生就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出现这种情况后就会使得学生由不敢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发展为不爱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也就更无从谈起对其兴趣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们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训练难度、加强个别辅导等循循善诱的方法,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定势;还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客观上就会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课堂体育锻炼的这个过程中,也就形成了教师培养学生对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心理基础。
三、组织灵活,引发兴趣点
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体育锻炼活动形成良好心理基础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寻找激发孩子的兴趣点。这就要求从课的组织和孩子的身心特点上下工夫。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将对提高课堂体育兴趣有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加以诱导。在体育课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及涉及行为规范的训练中,要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趣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在寓教于乐之中,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但不放任,规矩而不死板,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课堂体育锻炼对自己成长的益处,同时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兴趣有良好帮助的教材内容,用体育基础知识教材、队列队形教材、游戏性和娱乐性,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帮助学生寻找到他们自己的兴趣点,也就是说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教师表率,潜移默化
教与学是双向活动,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接触还包含了语言和肢体的交流,因此体育教师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都会带给学生很深的影响,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基于此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带领大家共同进行同学们乐于接受的体育锻炼活动,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定愉悦和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尽量地涉及体育运动项目,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的兴趣点。因为有了先前的心理铺垫,加之在老师的带领下,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从而在心理上从当初的一个兴趣点发展成兴趣面,逐步发展为对课堂体育锻炼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在老师长期的、有意识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一个心理成长过程。
如果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各种喜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那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就不再是枯燥而单调的。有时一个暗示、一个鼓励的眼神都是对学生的时刻留意,都会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留心。只要我们时刻留意,就会捕捉到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法,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坚持下去,就会使我们倡导的培养学生对课堂体育锻炼的兴趣这个意识,潜移默化中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4.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四
王喜砖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题目的能力的综全衡量,是学生自学科中的体现。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题目,谈谈我的看法并与同行交流一下:
一、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
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于培养人才及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之终身受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组织的主人
在教学组织中不仅不能过于束缚和压制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成为组织的主人,这样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如,在技巧教学中,让学生5-6人一组,自主组合成小组用一块垫子进行学习,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轮流进行练习,并相互保护与帮助,教师应该在作技术指导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组织指导,并在评价小结中安排一定的对学习
组织的评价内容,对组织好的小组予以表扬。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自动和互动。自主合作是实现这一特点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和相互间的交往互动,对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实践操作不同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中,真正地把学生作为“主角”推到前台上去,在“编导”的精心设计制作下,让学生中分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编排、自己组织、自己独立做准备活动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教师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善学。如此这样的剧本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响应和师生间的共鸣,随之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也逐渐加强。
三、敢“放”善“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的“放”一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活动范围、活动内容和要求,去主动地探索、创新、交流、发问、讨论、选择,通过以上途径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己去归纳动作的技术,在教师及时的点拨下,自行选择练习的形式和训练程序的能力,并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自练能力和自控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并不是退居二线那样轻松的事情,而是需要承担更重要的主导作用(适时的点拨、及时的鼓励、巡视与纠正),教师通过课堂中
适时的“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的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也随之加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是关键的一步,包括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最佳境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最佳境界中学习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但自由不等于自流,并不是没有任务、没有目的,不受教师指导等,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首先是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支配;其次,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再次要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权利。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四、发挥小骨干和小群体的作用
体育骨干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小骨干就是群体中大家公认、能起带头作用的学生。在安排活动内容、方法上可以有小组长带领学生讨论,参与练习,并且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去学习、去创新。充分发挥骨干和小群体作用这种方式是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表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小群体的形式有:自然群体(班级固有的小组)、体能群体(按学生体能差异分成小组)、技能群体(按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分成小组)、性别群体(按学生性别分成小组)、情感群体(学生之间情感相容、志趣相投者自由结合而成)等形式。如自主练习中,学生肯定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内容,而对于一个小群体来说为了胜利的乐趣,怎样去团结协作,争取最大可能的胜利,就会有商量、思考、实验,自主、合作性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另外,教师可以恰当布置一些作业,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如找找新的游戏、新的运动项目、锻炼上肢力量的方法、发展弹跳的练习等等。实际上,学生通过不断的活动实践,会有许多的疑问,一部分通过同学之间的商量、教师的指点可以解决,另一部分需要自己的探究学习来完成。这样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自锻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五
如何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兴趣是游戏的必备条件,是游戏活动本身独有的特点,利用游戏形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要,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选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的身心特点,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实践工作中,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游戏有着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游戏对积极情绪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让幼儿自主游戏。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经常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伴随着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正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与家庭中要多让孩子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通过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暴露出来,使紧张、焦虑、恐怖等不满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地表达和发泄,使健康积极的情绪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展起来。在角色游戏中,明明扮演一位老师,他表扬小朋友,叫他们画画、折纸,得意的笑容挂在脸上;欣欣扮演一个妈妈,她假装洗菜、烧饭,让“小宝宝”不要哭,说“宝宝不哭,要开心点!”小朋友都玩得“咯咯”笑。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当大人的满足、自信,这种快乐是从“玩”中获取的。他们不能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于是在游戏中获取,使他们的情绪有所释放与满足。他们的游戏是自愿的,不是成人所强迫的,让孩子参加游戏、同他人玩耍、让儿童在自己的活动和活动成果中体验,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得到对人宽容和忍耐的力量。游戏是自由的,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确定游戏主题,让其自由发挥吧!
二、形象的情景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情境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1、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情境,积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内的一些自然的资源,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宝贵资源。如:园内操场上的黄点子,这就为幼儿玩体育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玩“跳格子”、“走象棋”等体育游戏。又如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小手小脚的旅行》,教师利用园内现有的大型玩具以及水池,草地,攀登架等,创造了一个能干士兵旅行的情境。鼓励幼儿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单一的机械性练习,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教师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富有童趣的情景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伤员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教师又创设情境,队员们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走积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抬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2、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体育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充分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有研究显示,在对小班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 65.7 %的幼儿对于物品的假想能力,即能够把一物多用、做到以物代物。可见,在活动中,幼儿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颜色鲜艳的头饰、造型可爱的娃娃,逼真的玩具,能使幼儿玩体育活动时更加的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三、一些趣味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形成。可见幼儿期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极为重要的阶段,主题活动初期,无论什么游戏幼儿都是兴致勃勃的,争先恐后乱作一团,教师喊破嗓子,很难维持秩序。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好玩的器械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将规则趣味性化。使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整个机体的活动,加强代谢过程,提高活动能力。比如说:孩子爱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老师先明确每个幼儿的角色,定好规则:小树叶不能飘出所规定的范围,然后请小树叶轻轻飘,忽然大风来了,小树叶的兴趣就走向高潮,这时的小树叶就毫不隐瞒地体现出各自的姿势与神态。老师还可以赋予自己“总指挥”的角色和幼儿共同游戏。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要让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与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如在《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游戏中,老师以“总指挥”的身份引导猴孙们观察眼前的材料,并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这些障碍来营救受伤的师傅、师兄们。这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五、根据能力差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每个集体中都有强有弱,有些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强,在活动中不仅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还能创造性地想出了一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还有个别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差,相对自信心也较差,为了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帮助他们,尤其是有过失败经历及不敢尝试活动的幼儿,教师的态度会改变孩子做事的态度,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
6.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六
智障学生虽然是人类社会中的不幸者,但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尤其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更应该尊重智障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智障学生的需要,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激发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的适应社会。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智障学生的培智有一定的重要性
1.对智障学生身体机能发展的重要性 智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非常差,走路的时候,步子都是歪歪扭扭的,更别说要让他们掌握复杂的动作技能了;做操时绝大多数的孩子伸了手却不会踢腿,或者左右手动作变换能力差,或者蹲下身子就站不起来,体育课排队集合连纵队横队的概念也没有。对此,体育教师要以智障学生为主,为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运用适合的方式矫正其身心缺陷,营造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
2.对智障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开展智障学生体育健康活动,不仅能够增强智障学生体质,改善和增强身体的机能,而且通过体育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他们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中国智残人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以其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不仅扩大了我国在世界的影响,激发了爱国热情,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也为动员更多智残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与智障学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数年的体育教学研究及调查,发现由于缺少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大多数照搬普校的做法,针对性不强。在课堂教学中个体差异区分不显着。在内容安排上,普通学生与智障学生教学内容一模一样(走步、跑步、跳绳)。另外,社会对该类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关注不够。
三、如何让智障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建议及措施
我们要改变体育课中只对其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要从功能缺陷补偿入手,发展体质的同时进行知识、思品并重的人格教育。要以他们为主体和启发式的教学。要多渠道的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对智障学生充满信心和好感,这是智障学生充满信心的基础。相反,如果老师始终都认为该类学生难以成器,不管不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受压抑,运动技能也难以发挥。我们要关爱智障学生,并和他们一起参与课堂活动。在球类运动中,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传球、拍球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接球,教师应适时进行耐心提示并示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们感知速度缓慢且缺乏积极性。体育课本身对智障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如何才能根据体育课的特点以及智障生感知特点,对激发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根据智障学生感知的特点,从场地的布置、队形、活动的内容及组织的形式等方面,给学生一种好奇感。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录像、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用我们常见的身边的东西着手,只有激发了智障学生的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新奇的教法及手段激发兴趣。上篮球课,主要是为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我以篮球小组赛形式上了这节课。首先,我在课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少量的水,放在规定的地方,让学生手拿篮球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投准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打倒多的一组为胜队,并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热情也很高涨,这样教学效果自然很高。
3.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激励智障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渠道了解学生并分析确定学生自身的状况及努力后所能取得的进步,让学生清楚自我潜力,根据各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定不同类型的标准,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取得进步。
让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并以“送礼物”的形式指出别人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对照自己进行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从中得到提高。
教师要及时表扬智障学生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激发其他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有说服力。智障学生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心理上也更容易得到满足,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口头的表扬。例如“好”“不错”“有进步”“太棒了”等,这些口头的适时评定对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智障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上好体育课,体育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才能得到提高,将来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有信心地面对生活。
7.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七
关键词:体育课,培养,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缺乏积极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大障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甚多,但主要的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所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一步掌握兴趣动物学的特征,就能促使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利用室内课讲解,普及体育知识
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就是增强体育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所以室外授课占比例较大,室内课的比例很少,所以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很少,从而在体育知识理论方面了解很少,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识,才能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1 . 1 体育锻炼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加速人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提高脂质代谢过程,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症的发生。体重肥胖是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隐患。节食可以降低脂肪,但这样有很多弊端,节食破坏了肌肉组织,而肌肉是机体唯一有能力消耗大量脂肪的组织。锻炼能消耗脂肪并避免失去肌肉组织,还能使机体形成更多肌肉,有利于保持更健美、更健康的状态。
1 . 2 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度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体育锻炼可是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变得发达、有力。
1 . 3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改善心脏肌肉的收缩能力。心脏每次泵出的血液增多,使心脏能以较低心率来满足锻炼的需要。脉搏频率的减少能使心脏承担大运动量的负荷。
1 . 4 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运动的人呼吸器官的构造和机能会发生良好的变化。主要使骨性胸廓发达胸围加大,增加了从肺内向外排气的量又为肺内充满较多的气体提供了空间条件,使呼吸肌逐渐发达且力量增强。由于膈肌的收缩和放松能力提高肺活量加大。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肺通气量相应增大,促进了肺的良好发育,使肺泡的弹性和通透性加大使其有利进行气体交换。
1 . 5 体育锻炼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而增加机体适应和工作能力。
1 . 6 体育对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
从预防医学的角度讲,可把体育锻炼看作是增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手段。适宜负荷的运动会增强免疫功能。由于运动直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通过其复杂的识别系统感受运动时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激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久而久之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1 . 7 体育锻炼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经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负荷能够推迟机体免疫系统的衰老和老化。
2 以可行的教学要求保护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可学。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无趣教学易使学生情绪低落,鼓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到遵循以下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动机及趣味性原则,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学习的目的,态度要端正,要变直接兴趣为间接兴趣,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明确学习目的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二,在教学进度过程中,必须先进行系统的基本功教学与训练,动作内容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到繁,先从基本功动作开始,慢慢过渡成难得动作,最后学习完整的动作,这样就会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都能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会让他们因为落后而对体育课失去信心。第三,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每节教学内容后,要及时巩固,不断的督促学生进行内容巩固,重复练习,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对已近学过的动作要形成动力定形,同时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第四,区别对待原则,由于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各种动作技术就会出现好与差,快与慢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因做到男女有别,年龄大小有别,身体素质好坏有别,在教学中因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等原则。例如,在内容选择上,对男生教学多选择一些表现力量、速度的内容,对女生要选择表现美感、柔韧的练习内容等等。第四,全面教学与专项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没有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学生的运动能力就不容易提高。在不同的教学时期应重点的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计划与内容,尤其是在教学的前期阶段加强素质训练的重要性,身体素质全面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因该是互补的,不能脱节,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专项训练,这样学生提高的快,相应的才会对课程感兴趣。
3 教师的教学艺术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直观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课件、教学光盘和教师自身的正确示范,让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思想交流的途径主要是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学生学习的成果密切相关。准确的专业术语,讲解内容的层次要分明,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更能促进学生的上课兴趣。同时,教师的示范时的动作时的节奏美、精神美、名称美等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更能让学生体现到体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敬仰的心里,从而督促学生进行积极练习。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选择
体育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但学生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就容易产生超限制抑制,从而造成注意力分散与下降,进过长时间相同内容的重复练习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从而导致学生练习兴趣的下降,这样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来满足学生兴趣转换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因分清教学阶段,通过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其次要划清教学步骤,在学生基本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动作的练习,合理选出一些体育积极分子,让他们先学会教材,以便在课堂上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让他们担任骨干。例如:在集体练习时,就可以让积极分子和骨干站在不同的位置,带领学生一起练习,起到示范领做的作用。合理运用准备活动,可以结合有关教材内容,把常出现的基本动作或体常规性的动作安排在准备活动环节里,即节省了时间又加强了教学的连贯。体育教学重的教学方法很多,包括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练习法、比赛法、预防纠正错误法,教师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5 结语
8.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八
一、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1.在情景学习中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情景教学能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使学生人景动情、明理知味,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得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练学生背跃式跳高的挺腹动作,我创设了“蚂蚁搬家”故事情景,配以欢快的音乐,按“小蚂蚁造房——小蚂蚁搬粮——小蚂蚁过河”的过程开展教学。当学生被这个情景吸引后,兴奋喜悦的情绪就笼罩全部身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我让学生双手头后撑住垫子,两脚蹬地,双手逐渐移动成“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一心想把桥造得高一些,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种动作,练习得非常努力,腹背与腰腹肌肉得到锻炼,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了,挺腹动作就简单解决了。
2.在成功体验中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生自信心强、表现欲高,总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认可。教师应让每位学生拥有成功体验,让他们对活动更感兴趣。在训练铁饼时我有意降低难度,使每个队员都达到我设置的目标,得到我送出的小礼物。然后,我提出更高要求,尝到成功甜头的学生练习积极性就空前高涨,相互间不断讨论如何才能投得更远、更准,通过这种尝试,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注重自己的练习质量,更学会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3.在快乐理念中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新课标下体育注重“健康第一”“快乐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以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以充沛的感情、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组织得法的教学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愉悦心情参与体育运动。我带的是三年级,许多小朋友胆小,对自己没信心,他们在做后蹬跑、小步跑等时往往身体放不开,草草了事,这时我会热情地招呼他们,和他们一起练习,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我成了他们的良师益友。
4.在科学评价中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多元化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一味吹捧或贬低,都得不到良好效果。在训练短跑100水时,我记录了学生的原始记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前后一对此,发现学生是否进步,用发展眼光评价学生,孩子们兴趣提高很快。有时还适当运用激将法,如某些学生训练800米跑步到极点想放弃时,我会在一旁激将:“难道你是一头老牛?老虎生病了吗?”这一“反加油”效果很不错。
5.在学习创新中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让学生参与场景布置,创新运动器材,也能使情、景、教具生动形象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准备每节课所需的场地器材。把枯燥乏味的训练课改成一节有趣的游戏课,如玩游戏《动物赛跑》,让学生带自己做成的小燕子、小马、老虎等面具参加长跑活动,孩子们就会你追我赶,1500米似乎变成了150米。
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培养兴趣固然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更重要。
二、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进行培养
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统,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
3.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教育学生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9.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九
摘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就是指兴趣爱好。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
【关键词】体育课;培养;
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既可以引导,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什么样的乐趣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点做法
1.1十足的信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动力。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重,怀疑自己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帅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1.2让他们多一些表现和发挥的机会。如果课堂提问或需要示范,表演时,易答题可让他们先回答,简单动作可让他们先来示范(每节课后要先提出下节课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预习)。讨论辩论时总是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
1.3接近他们,沟通思想,师生心理相容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也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
2利用教材本身引发学生的兴趣
2.1教材的趣味性。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材内容,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冬天,北方的冰雪课,天气虽然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十几度。但是,广大少年、儿童不畏严寒,积极参加冰雪活动。夏天,南方的游泳也是如此……体育教材中各项球类运动、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等都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地选好教材,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等来选择一些娱乐性、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2教材的实效性。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体育活动中项目很多,涉及的场地、器材、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也很多。体育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气候特点、学生实际,选择一些锻炼身体行之有效的内容。如爬山、游泳、打拳、做操、越野跑游戏等,以及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双臂屈伸、立定跳远、纵跳摸高、仰卧起坐等。这些练习内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经过短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容易看到自己锻炼效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3教材的知识性。体育教材,无论是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各项运动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其动作结构必须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都必须准确无误,突出动作特点。特别是讲解过程中,教师能涉及学生所学过的数、理、化、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启发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动作。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发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3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课,教师要想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个动作或者完成某个练习,仅凭讲大道理或生硬的强迫命令,往往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掌握教学的艺术性。
3.1教材的仪表和教态。教师穿着整洁的运动服、和蔼面孔、举止端庄大方,给学生建立一个好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3.2教师的示范与语言。学生喜欢看教师做动作。特别青年教师干净利落的示范,往往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情,对所学的动作跃跃欲试。教师在讲课时的语言要精炼、生动形象或幽默有趣,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
3.3保护帮助与场地器材。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信心,同时,也能加速掌握动作要领。所以,教师要注意合理的站位,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保护的手法,既不影响学生完成动作,又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感。平整而又宽阔的场地,整洁而又规范的器材、设备、清晰的线条,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良性反应,感到美的享受。学生愿意在优美的环境中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4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n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一堂篮球课,既有组织集体新授,又有分组复习,结合个别指导,穿插教学比赛等,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好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的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6小结
10.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十
《浅谈中职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单
位:灵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主
持:巩永辉
参与者:李小军
李永亮
姚文平
引 言
《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研究》于2012年9月开题,经两年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体育课题组在教务处郭炳蔚主任的指导下,在课题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由巩永辉老师主持,经全体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现已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研究过程安排和研究方法设计,进行了中期调整、阶段性研究报告。从多角度收们集数据与资料,借助网络资料、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课题进行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研究。
兴趣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中等职业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锻炼更加积极,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兴趣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和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兴趣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 —
—
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七点体会:
一、讲课伊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让兴趣伴随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
三、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四、巧引·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激发兴趣—创新中培养体育能力
六、激发兴趣-教师仪表,至关重要
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一部分 主要成果
课题实验两年来,我们体育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拓进取,精心钻研,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4篇,获奖论文1篇。其中巩永辉老师的《中职学生体育兴趣刍议》发表在《体育教学》刊物上,现初审阶段;李小军老师的《浅谈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发表在中国教科所刊物上,并获得一等奖。
第二部分 心得与体会
一、讲课伊始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
—
—
对应的情景,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活动积极,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几点体会。
1、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堂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景中学习。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体育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2、故事导入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故事总是吸引着“大龄孩子”。他们爱听各种和体育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始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的学习。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体育名人的小故事,尤其是篮球明星,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练习兴趣,自己去寻找锻炼的方法。
3、实验导入
实验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理科的教学现在正向提倡多动手做实验的方向发展。同样,在体育的教学何尝不可以吸取其他科目的经验呢?如在上《弯道跑》一课时教师先做一个圆周运动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4、诗词导入
—
—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景。运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景,最快的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耐久跑》这一课中,利用毛泽东的《长征》就可以起到鼓舞学生信心和勇气的作用。
5、生活导入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东西。创设生活情景导入课堂,能够消除学生对课堂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前滚翻》这一课时先由一个生活的实际故事:小军放学路上骑车回家,忽然撞到了一块大石头上,人从车子的前面翻了过去,就在小军落地的一刹那他做了一个动作化险为夷。这个动作是什么?它真的那么神奇吗?从而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让兴趣伴随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我们三年的课程改革和两年的课题实践体会如下:
(一)鼓励成功,保持兴趣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持久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
—
—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为: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倡导愉快,保持兴趣
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来保持体育兴趣。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前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另外,由于师生的和谐,更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热情,自信中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2、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保持体育兴趣
要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过程,因此,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以前在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厌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
—
—
但可以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而且还运用组织得法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三)满足需要,保持兴趣满足需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1、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表现欲
教师除了要能够发现那些外露、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及时发现那些内隐的、含蓄的、带有某种自我抑制的学生的表现欲。这时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2、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了积极旺盛的表现欲,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珍惜保护。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学生的表现欲以某种方式反映出来时,教师要给予理解、关怀和适当的鼓励,既使不能让学生的表现欲付诸行动,也要用爱心对学生的表现欲表示称赞,支持然后给以解释。绝不能对学生的表现欲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两句“你不行”,“就你显能耐”之类的话语给学生泼冷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在不用教师启发和诱导的情况下,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并反映出“表现欲”的情感冲动而付诸行动,此时,我们善于由此及彼地把学生的这一表现巧妙地引导过渡到与此相关联相类似的体育课堂之中。如:我国的一些民
—
—
间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其次创造学生有“用武之地”的外部条件,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比赛,以便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使教学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活泼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终身受益。
另外,鉴于初中生的特点,学生已有一定的专项意识和喜好,因此,满足学生的专项兴趣将带动其它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练习压缩,定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发挥专长,教师加以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由于教师满足了其的需求,在练习中不论基础的还是其它的都兴趣大增,精神振作,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四)倡导竞争,保持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从而进一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组织竞赛合理、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竞赛的教育目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我们的一位老师在上快速跑课时,当比赛完备后,学生还在争论谁是第一时,他说了这样一席话:“同学们,你们都是第一,能力强的组先跑完了,你们是第一,能力稍差的组你们虽然比第一个跑完的组慢,但是你们全组成员同
—
—
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你们是团结协作的第一,能力差的组你们虽然跑的最慢,但是你们同样也是全组的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跑,你们是在用坚强毅力去跑、去拼,最后你们同样也圆满的完成了比赛,你们是信心、是坚强毅力的第一。”这样一来他不但调节了课堂的节奏而且鼓励了先进,振作了精神。
(五)课内外结合,保持兴趣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但是,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阻碍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还利用学生的各自爱好,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提高专项成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三、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一)变惩为奖
有奖惩的游戏或教学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符合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在教学比赛中,我没有对输队进行惩罚性素质练习,而是对胜队给予奖励。如发一面小红旗(可以是流动性的)或口头授予某种称号(“优胜队“、“冠军队”等等),并且在课后小结时说明胜利在集体中的力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保持已获得的荣誉,—
—
更深一层地引申到将来:或许某位同学会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为祖国争光添彩。同时对输队同学加以鼓励,希望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也会像获奖同学那样得到荣誉或奖励。这样既鼓励了输队同学,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也有了一种期盼。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又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一举两得。
(二)不同起点
所谓不同起点,就是使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比赛初就比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有一定优势,让距离上的优势来弥补两者在体能上的差距。
如在快速跑的教学比赛中,我们按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学生分为两组,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起点,设置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起点之后若干米处,但终点不变。在比赛中要求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尽力保持这段差距,同时要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尽力缩短这段差距,使双方学生都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取得胜利,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了的状况。在其它内容的教学中也采用此法。如在跳高、跳远课中采用不同高度、远度等,球类课中的让分及支撑跳跃中的降低高度等方法。
(三)比喻联想,激发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喻联想,是丰富学生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些动作可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强调说明动作规格和注意事项,能使学生产生一对新鲜好奇之感,在领会动作重点之下愉快的进行尝
—
—
试练习。如:将体操的团身前滚翻整体动作比作一个“球”滚动,抱膝,缩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克服了动作的重点,带动了难点的克服。
(四)运用电教,丰富情感
通过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学生付出了较大的体力,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二个韵律舞蹈,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中消除疲劳,恢复心率,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为下次练习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愿学乐学的气氛。
四、巧引·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搭设创新的支点——巧引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质疑、萌发创新
质疑是一种求知欲,包含着智慧的火花,也是一种探索的精神,孕育着创造。“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有疑,有疑才求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学生能够质疑;是主动的一种表现。更是学习创新不可缺少的品质。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迷惑,不被一般束缚,从而萌发创新的愿望。
—
—
如:我们在教学“前滚翻”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能不能向侧翻滚。”经过尝试,他的想法是可行的。当一个人向远处翻滚时,最佳的方法是侧面的肩膀先着地,这就比较安全。这样,把学生引人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做好准备。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探索问题。“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尝试开始的。”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特地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自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创新,意味着不走老路。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波利亚也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应让他自己去发现。”苏格拉底特别注重“思想应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把好“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关,敢于实践、勇于实践,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
—
—
学生去实践,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这就是尝试、实践、主动探究的结果。
(二)体会创新的趣点——开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底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推动继续学习”,达到“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由于体育实践机会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体育课。
五、激发兴趣 —创新中培养体育能力
(一)了解结构、开发环境
卢梭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他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就。通过两年来在课题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时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挖掘潜能,创设多种快速学好动作技术的方法。
1、转换方式,创造外环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及创新能力需要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
—
—
(1)利用信息差,培养习惯
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通过自主学习,创造出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提高运动技能。并通过长期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
(2)寓教于乐,创设氛围
体育教学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及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应注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在多项教学内容的实施中和教学环节的转换中,给学生一些新异的刺激、自主的空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引导,创造学生敢于大胆设想新的学习方式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提高内驱力
学生只要对练习感兴趣,就能愉快轻松地、富有创造意识地解决问题,尤其当练习的水平处于转折点时或练习产生疲劳时,适当改变练习方式可以摆脱这种状况。就模仿练习而言也可通过动作原理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灵感,改变模仿内容、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兴趣的动力功能。教
—
—
师适时加以引导,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有创意的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体育教学中个性结合创新就是在教学中创造出某种新颖、奇特与具有一定体育实习价值的思想与物品活动(智力的、实际的)方式。
1、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能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带动,促进能力的提高。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学法和教法,突出个性的发展。例如:对有胆量敢作敢为的学生,肯定其积极的一面,让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扬长避短。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磨练,自觉增强自身生活的压力,增强对学习知识、新鲜事物的热情,扩大知识面,就会使个性得到发展。
2、利用问题,养成习惯
我们在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自主权,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表现的,教师指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从全面出发,提出多种思想,当某一问题受阻时,善于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不同
—
—
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巧妙地利用周围条件和现有的器材,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去。
3、善用成功,培养意识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能力,但往往因缺乏学习动机而疏于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就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在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每当教师在示范一个新的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去做动作;有的学生心里想去练,但不外露;也有少数学因怕完不成动作或事实上也确实完不成动作而不愿意练,表现得很是被动。我们的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想去完成动作的愿望,因此,我们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层次地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情趣协调、升华认识
兴趣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要在师生相互了解的情况下,教师能创新性地去教学生,同时学生能有新意地学习。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心理品质修养,内化自身环境,充分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提高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信,建立长期有效的创新式的教与学,真正完成教育的任务。
六、激发兴趣-教师仪表,至关重要
—
—
医学界早就发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愈合的好,愈合得快。这就证明了人的情绪 好坏直接影响别人的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也不可忽视,它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仪表
教师的仪表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表情
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和拘束感。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态和表情的感染力。比如:老师在开始上课的时候,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落落大方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音调向学生们问好,你别看这平常的动作、简单的话语可是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却能消除了拘谨抑郁的心理。学生从老师亲切的目光中获得了大胆地扩展思维的能力,积极学习的动力。看到老师亲切而热情的表情,他们心情是欢快而兴奋的。根据心理学观点,轻松快乐的心理,不仅使人产生超人的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这些都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教师的语言
—
—
语言中蕴涵着艺术的魅力。它既能使学生兴奋激动,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也能使学生消沉、厌烦、以至暴跳如雷。人们常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都说明了正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善于运用语言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所运用的语言和其它学科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专业特点,经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概括为以下四点:
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等特长。
体育教学是以各种身体练习,活动的形式为主。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为了让学生有较多时间活动,教师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行动的比喻启发学生分析等方法如:讲解“鱼跃前滚翻”技术要领时,可以用口诀语言来讲:“摆臂蹬地如鱼跃,摆臀合胸紧固腰,撑垫低头做退让,团身似球要记牢。”这样的语言和讲解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既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富有风趣和幽默感。这样也有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2、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有音调、语气、节律的变化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总用一个音调,一个节律讲课,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感受性降低、精神不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性质、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情绪等不同情况,要灵活多变,比如:学生做快速有力的动作时音调应短促有力,当学生在做柔软性、协调性较强的动作,音
—
—
调要平和,富有节奏感,对本课教材重点、难点、要提高音调,引起学的注意力和重视。讲话的节律,也应结合教材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很有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的、赞许的、鼓舞、肯定之类的语气;而不愿意听责备的、命令的、批评的语气。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的、挖苦的、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3、体育教师的口令,提示语言的运用也要有音调的高低、节律快慢等变化
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口令要求: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拖腔圆润适当,语气肯定,有征如力,除此以外,还有短促、悠长、温柔、激扬等音调高低的变化。以显示出韵律和情感。使动作和口令和谐统一,优美动听。
提示语言的在体育教学中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正确运用提示语言的能强化动作概念有助于改正习惯、错误的动作。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在运用提示语言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语言要精炼,抓住关键。2)把握住提示的时机,及时提示。3)语言要果断,语气要肯定。
4、多用积极性的语言
—
—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积极性语言教育学生。这样做既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也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需也应该在这方面引起重视。如我们为保证此方面做的共好,在全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激励用语大比赛,汇总出60句教学激励用语。
(四)教师的手势动作
1、手势动作
教师的手势动作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手势动作要具有新颖、别致和独待性。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手势动作要具备明显的表意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技术要领及其思想情感,通过手势动作的媒介,能微妙的传达给学生能心领神会,起到焕发精神提高学习情绪的作用。再次,体育课常用手势动作要做得规范化,并能和口令同时运用,做到动作、语言和口令的统一。如:成二列横队集合的手势动作,左臂侧屈 肘成九十度,手握拳成上举,肩肘成一直线。右臂侧手平举掌心向下,这一动作就和口令手势、语言相统一进行。
2、示范动作
形象化教学是运动表象形成的最佳手段。学生头脑中运动表象的正确与否,是体育教师用具体动作的范例使学生了解学习动作的形象结构和完成的顺序,示范是生动的直观方法,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形象,感知动作的真实外貌。给学生以深刻形象和美的感受,在教学中与语言相伴随,互相补充,—
—
有助于学生鼓舞与培养学生练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诚然,示范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动作的正确优美而且还体现在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只有正确合理运用示范动作,才能起着直观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动作,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体育教师必须提高示范质量这样才能起到优良教学的效果。
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体育兴趣
许多人主张学校体育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兴趣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在立项课题《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探究》探讨中还发现:既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不能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极至。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依据。而且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可以拓宽和可以改变的。我们从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在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上加以了拓宽。
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是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该得到的全面发展。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兴趣感召下,更多获得的是“技能”和“体力”,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的获得的“成功感”,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个薄弱环节。因此,我们要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全面性,就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事实证明,“懂”与“乐”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如教学耐久跑时,由于项目又累又枯燥,很多学生不愿意
—
—
上,课上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练习兴趣。但耐力素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标志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并且是毅力的集中反映,对于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学生是极为重要的。
(二)活跃气氛,以乐创境
1、教师要善于创造乐学情景,即在单元学习中采用辅助练习时合理地安排练习的次数、数量、强度如利用游戏形式做一些高抬腿跑、原地跑、仰卧起坐(单位时间内比次数)及立定跳远、多级跳(冠军的脚印比赛形式)等辅以“乐”中练习,练中提高身体素质。
2、以乐引趣。把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化如在教学1500米跑(男)、800米跑(女)时,将学生分为6组,先以《长征组歌》为铺垫,以出示挂图、长征诗为引发,将跑的内容为《长征路上》:爬雪山(借助于搭垫子的主席台)、过草地(借助于草坪踏草墩)、过大渡桥(单脚跳过10米30厘米宽的窄道)、渡金沙江(蛙跳10米合理分配在跑段中,胜利会师(据体力冲刺到达终点,规则为允许本组有先后到达终点,但本组全部到达为取胜),这样一来争先恐后,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等生动场面而尽情展现在课堂上,学生劳而不累,乐而不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应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提供发挥他
—
—
们潜能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总之,中职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而中职体育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我们中职教育教学的成败,只有把兴趣培养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始终,再加上操作技能的培养,中职教育才是完美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人才。
—
11.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50
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提高国民体质”的新目标,但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肺活量、握力等机能指标逐年下降,肥胖人数却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缺乏运动兴趣和必要的体育锻炼,无法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等职业院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和服务人才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顺利从业的必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
一、强调体育教育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在学校教育进程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高职院校长期将技术和技能教学作为学校的教学重点,体育教学一直被学生视为是可有可无的,导致高职体育教学秩序混乱、课堂组织性不强、学生态度散漫、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改变学生“体育无用”的思维定式,使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培养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高职体育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外为主,但必要的课堂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教授体育理论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变通,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联系高职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技术和服务行业的第一线人才,需要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这就需要体育教育发挥其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学生对体育充满兴趣必然是因为体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就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最好的动机。不仅是强健的身体和完善的人格,高职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渗透的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乐观的性格都将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在体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学生逐渐形成融合自身兴趣与实际需要的体育学习观念。针对学生这一实际情况,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不能简单、单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实现课程的多样化、复杂化,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需求,学生只有从心里喜欢这门学科,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高职院校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上将学生的喜好纳入教学考虑的范围内,在依据国家体育教学大纲开设某些固定体育项目外,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校体育设施实情开设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他们真正喜欢的运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接受程度不同。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意教学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进行足球体育项目的教学时,男生足球基础好、对足球兴趣大,所以课堂表现很活跃;而女生对足球没有兴趣,运动基础差,对足球教学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因为怕自己技术差被同学嘲笑,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不会主动去请教教师,这种逃避心理只会导致学生对足球学习失去兴趣。
这种体育教学问题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基础和技术好的男生,给他们布置难度更高的传球和射门训练任务,激发学生对更高难度任务的征服兴趣;而对于足球底子薄弱的女生,则从入门的颠球开始,降低学生的练习难度,为他们学习足球树立充足的自信心,从而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另外,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表扬;针对训练中的不足,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纠正。这种适应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力,更锻炼了学生不同运动项目的技能。
除了在教学对象上的因材施教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遵循循序渐进、分层教学的原则,对项目的难度进行有效地评估,在教授体育项目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的训练,然后再进行项目的演示和练习。这样的分层教学既能让学生逐渐地掌握体育项目,又能有效避免学生因项目难度过大而受伤。例如,在学习百米跨栏的项目时,直接进行跨栏训练,对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既容易受伤,又无法完成,掌握不了跨栏的要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肌肉拉伸训练和往返跑训练,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向学生演示跨栏项目。
四、体育教学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高职体育教学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演示项目,讲解项目要领,然后学生进行重复练习,这种方式虽然容易出效果,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普遍产生厌倦生理,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勇于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改革教材手段,采用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教学兴趣。例如,在进行健美操项目的训练时,教师可以让会跳舞的学生进行部分舞蹈的教授,增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在舞蹈学习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音乐、编排舞蹈动作。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和合作能力。
除了提高高职学生体育学习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通过比赛和竞赛的形式达到练习体育项目的目标。单纯的体育练习方式容易让学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竞赛这种练习方式充满竞争性,能够激起学生的求胜欲望,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在求取胜利的同时,也对体育项目进行了锻炼。例如,在篮球的学习中,举行篮球比赛是训练学生篮球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激烈的篮球对抗中,学生可以将教师讲授的篮球技巧运用到实际比赛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充满趣味性的比赛中提高学生对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兴趣。
12.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十二
一、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只要从学生上体育课的心理倾向就可以看出, 有的学生参与非常的积极主动;而有的学生却很被动。要想提高学生在体育课方面的兴趣, 我们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深入了解参加体育锻炼真正的意义。使学生把学习、锻炼和祖国美好的未来联系起来, 以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而我们体育教师在指导每一位学生学习之前, 要明确地指出他们学习的目的和体育课存在的现实意义,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也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创造和谐快乐的课内气氛
学生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 (尝试) ———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 (学习)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创新) 。学生不愿意每节课都是跑、跳、投的练习, 每节课都是运球、传球、垫球、发球等练习, 他们需要更有创新、更富有挑战性的新颖教材。因此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 时时带给学生新的惊喜, 并正确地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的动机, 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具备的教学手段, 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
只有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并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是最关键的。教师应努力地将快乐教学、尝试教学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当中, 给学生多一点自主的学习与自我表现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目标意识与参与意识。针对体能较差的学生, 不能一味地责备, 迫使学生去完成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 使他们丧失信心, 应本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要求, 并以激励的方式为主”的原则, 适当地降低练习难度, 在他们取得些许进步时, 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信心满满地、快乐地上好每一节课。
三、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游戏源于人类生活, 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比如趣味性、想象性、教育性、普及性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 体育游戏在教学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教材。当然, 把以往的体育课教学完全脱离开也是不现实、不实际的, 技术动作还是要学, 但不再是整节课在那讲技术, 那样也太枯燥了, 学生听了反感, 也听不进去, 更不要说认真、主动地去学了。而若以游戏的形式, 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中, 把以前的重视技术到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那么, 就可以把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从游戏中掌握动作技术, 身心不但得到了健康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 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四、采用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针对现今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永远有着用不完的精力、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 教师必须要以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代替学生最不喜欢的机械化的、枯燥的、旧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新颖有趣, 例如, 在跳跃项目教学中, 不要总是重复着一些陈旧、枯燥乏味的跳跃练习, 应采用一些比较新颖而有趣的练习, 如各种组合的跳跃。又如, 在教耐力跑时, 陈旧的方法就是采用机械性的重复绕圈跑、定时跑, 以至于学生一听到长跑就会害怕, 一听到长跑就头疼。教师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跑、越野跑、走跑交替、接力跑比赛、正跑与倒退跑交替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耐力跑的兴趣, 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风趣幽默的语言与优美到位的示范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用活泼幽默、精简的语言进行教学, 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 在语言的运用方面, 教师们应力求简单而又意思明朗、容易听懂、容易记住, 重点、难点要突出, 而且要做到风趣幽默。在整堂课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赞美与支持,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兴趣。相反, 枯燥乏味的讲解将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甚至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反感, 不愿上体育课。
优美到位的动作示范, 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及地位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些技术性比较复杂的动作, 即使教师进行了生动而又形象、深入而又浅出的讲解, 但有些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 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动作示范了。而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 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也会给学生带来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培养他们的兴趣。
六、有效指导体育课外活动
想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学生由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运动项目, 因此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去学去练, 即使在学和练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挫折, 他们也能做到不屈不挠, 想方设法去战胜它, 并体会成功的喜悦。随着体艺2+1项目、阳光体育等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生有了充足的活动时间,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指导学生组建各种体育团队。比如, 健美操队、排球队、民族体育项目队等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体育技能的训练;这样就可以把课外的体育活动作为课内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 以实现“在课堂上打好基础, 在课外活动中造就人才”的目标。
总之, 体育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 要想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 除了需要各级领导重视外, 体育教师本身也应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 还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拓展新的教学空间, 更新教学观念, 把学生的各种潜能挖掘出来, 把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将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逐步地培养起来, 为形成学生终身的体育观奉献出自己应有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福贵.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 1999 (4) .
[2]叶建强.在高校体育中怎样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J].体育学刊, 1999 (4) .
[3]王明达.教育情景桥创设[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8) .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09-01
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08-03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09-05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9-10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1-10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兴趣09-22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1-17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08-11
如何培养小班的阅读兴趣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