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简历(共12篇)(共12篇)
1.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一
yjbys
Male, 27 years old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Working life: within 1 year
Expected salary: 2000-3000 yuan
Work location: guangzhou - tianhe river
Job objective: the commissioner/assistant
Work experience
(working 4 months, doing 1 job)
Guangzhou jinyi property co., LTD
Working hours: February to June 2012
Job title: property consultant
The work content: receive the customer, the customer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the design of the suitable model, the result is a deal.
Education experience
To this day,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elf-description
Introduce yourself briefly, let the company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 I am sincere, positive, open-minded, aggressive, strong team spirit. During the period of school knowledge is limited, I am not content with existing knowledge level, I am eager to join your company, get exercise and improve in practice. I will be ready to meet all of their own every job, go to great lengths to completes the labor of duty, good achievements in work. I believe that through their own hard work and efforts, will make due contributions, in the hope that your company give me a growth of learning platform, let me bring profit opportunities for enterprises, I firmly believe that: degree represent the past, financial representative now, learning force on behalf of the future. I will grow, learn, and strive to improve myself in my work. Never fail to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leaders, and I will cherish the hard work.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2.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二
Spring是当今最主流的服务层框架, 可实现应用程序的n层结构, 最大程度地降低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提高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和可维护性。选用Struts2作为系统的表示层框架, 在数据持久层方面则使用Hibernate3.2, 采用JPA对Hibernate进行配置。此外, 表示层不仅使用Struts和JSP[1], 还用到DWR。
1 系统分析
系统采用当前流行的SSJ整合框架编写。Struts2.0是以MVC模式为基础, 控制反转为核心的Java Web[2]应用框架, 使用它不仅可以实现Web应用程序的分层, 还可以大大提高用户请求的处理效率, 从而降低表示层开发工作量;Spring2.5以MVC模式为基础, 依赖注入为核心的Java应用框架, 它利用Java的反射机制, 将系统各层无缝整合在一起, 实现系统各模块和各层次的解耦, 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JPA是Sun[3]公司提出的一个ORM标准, 由于市场上主流的ORM框架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公司都按自己的标准编写ORM的配置方式, 这样, 在开发应用软件时, 用户要学习各种ORM框架的配置方式, 并且当现有ORM框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 切换ORM框架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这时JPA标准应运而生, 只要ORM框架的生产商遵循该标准, 用户软件就可以很小的代价切换ORM框架, 不使用学习新框架复杂的配置方式即可将它整合到系统中。系统JPA的ORM框架将使用Hibernate3.2实现, 它具有强大的事务处理能力、数据缓存能力和并发处理能力, 可以提高持久层的运行效率和开发效率。
在表示层, 系统将使用JSP页面技术和ExtJs2.2、DWR3这两大AJAX技术。JSP与Java Servlet一样, 在服务器端执行, 通常返回该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 因此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进行浏览。ExtJs2.2是当今主流的AJAX技术之一, 它可以提供如同桌面应用程序的外观, 能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为用户提供一个美观、方便的操作界面。此外, 系统将使用SQL Server 2005[4]作为应用程序的数据库, 它具有良好的并发处理和事务处理能力[5], 并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指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 (技术) 方案, 为下一阶段系统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应符合系统性、灵活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
2.1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结构化设计技术的核心是模块分解技术, 系统功能结构图的主要元素就是模块。其设计思想是,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 先给出总的模块功能, 再逐层分解, 使其分为多个大小合适、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且容易实现的模块, 从而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转变成为多个简单模块的设计。系统采用模块结构化设计方法, 按层次划分各个模块, 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功能, 且每个模块具有单入口单出口。
系统一共分为5个模块, 每个模块之间在表面上看是相互独立的, 但在对数据库的访问上是紧密相连的, 各模块访问的是同一个数据库, 只是访问的表不同。每个模块的功能都是通过调研搜集资料进行编排制作而实现的。
依据上述分析, 可将系统模块设置如下:系统管理模块、简历库管理模块、渠道模块、需求管理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各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如下:
(1) 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增加、删除该应用系统的角色数据:角色编号、角色名称、角色描述。
(2) 简历库管理功能。 (1) 摘抄简历。招聘助理从用户简历文件中摘抄相关的信息到简历中心, 并将用户的简历文件作为附件保存到服务器; (2) 简历初选。招聘助理或项目助理将简历中心中的简历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简历并分配到各个部门; (3) 简历复选; (4) 预约面试管理, 项目助理预约面试并记录预约面试结果及原因, 不管预约面试是否成功, 都应该添加一个预约面试记录, 一个面试者可以有很多预约面试记录; (5) 面试评价, 面试人记录本次面试的结果以及评价。
(3) 渠道管理功能。招聘经理、招聘专员增加简历的来源渠道信息, 如:渠道编号、渠道名称、渠道类型、联系人、联系方式、负责人。系统功能如表1所示。
(4) 需求管理功能。项目经理、项目助理可增加一个新的岗位。
(5) 数据统计功能。系统管理员、招聘经理可增加有需求的项目、项目名、部门编号、项目经理、项目助理、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描述。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 (Database Design) 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 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 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 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 (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在数据库领域内, 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2]。
2.2.1 数据库设计概述
数据库设计是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 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核心技术。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 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 数据库设计就变得异常复杂, 因此最佳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只能是一种“反复探寻, 逐步求精”的过程, 也即规划和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数据对象之间关系的过程。
2.2.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过程与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密切相关, 应用程序所用的信息需要经过确定、编制、组织和筛选等几个过程。它以一种能够分析和分类的方式来搜集用户的各种信息, 这使得某一模型能够直接转化为数据库结构。本设计使用信息建模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实体、关系和属性这3种基本对象来定义信息。用户必须先确定单个实体和它们相关的属性, 再确定实体和关系的性质, 为每个对象定义一个完整的与商业相关的描述以及其单独使用的要求。
为实体确定相关属性的过程中, 也需要确定它的主键和索引, 并确定在每个实体中怎样组织这些属性, 确定属性的数据类型和其是否为空值。在高层次的描述过程中, 还可以确定扩展属性的信息, 包括编辑风格、长度、格式、初始值和校验规则。单独实体的属性被组织起来, 用户就能够开始以某种组织方式给实体分类。用户必须通过关系为实体分组的方式确定分类模式, 也就是抽象化的初始层, 或者说是通过隐藏模糊的信息来提高对分析的理解。通过把数据分类成组, 产生相关分组的不同类型, 从而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2.2.3 数据库详细设计
在设计数据库时, 应考虑以下事项: (1) 数据库的用途及该用途对设计有哪些影响, 应创建符合用途的数据库计划; (2) 数据库要满足规范化规则, 防止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 (3) 加强对数据完整性的保护; (4) 要满足数据库和用户权限的安全性要求; (5) 应注重应用程序的性能需求。将人力资源简历管理系统数据库命名为:HRMS数据库, 存储所有的数据信息及其存储过程。
HRMS数据库中部分信息表如表2—表10所示。
通过设置这些表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源简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工作得以完成。
3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网站对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开发和网站建设的核心, 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复杂性, 为了支持相关程序运行, 数据库设计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种"反复探寻, 逐步求精"的过程。基于Java的人力资源简历管理系统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重点在于数据库的优化, 一方面尽量地降低冗余度, 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降低数据一致性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适当的冗余, 以提高运行速度并降低开发难度。
摘要:开发一个易于操作、界面友好的人力资源简历管理系统。利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设计了基于Java的人力资源简历管理系统, 该系统共划分为5个模块, 分别是需求管理模块、数据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简历库管理模块、渠道模块。数据库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的重点, 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设计, 实现了名为HRMS的数据库设计, 为进一步完成该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Spring,JPA,数据库,HRMS,SQL Server 2005
参考文献
[1]HANS BERGSTEN.JSP设计[M].第3版.林琪, 朱涛江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高洪岩.精通Java Web实用开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邵丽萍.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文龙.SQL Server 2005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问题探讨 篇三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1-01
一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美國,后来被引进国内。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时间都很短。在这里, 有必要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先作一分析。
1.公共事业。是指介于政府组织与企业之间的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种福利及福利设施体系。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如 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2.公共事业组织。在国外多被称为非赢利机构(简称NPO) , 即不以赢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它是非政府组织(NGO )的一种。
3.公共事业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为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 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是以管理学为主, 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的综合。
4.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是社会公共事务,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全体公民。从公民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全社会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再到整个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等。
公共事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在我国蓬勃发展同时,在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专业定位不太清晰、专业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等诸多问题。
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
1.专业教育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不平衡
(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由二元格局向三元格局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起到承接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具体的执行性和事务性职能的作用,而且能够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服务。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凭借其独特的职能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并且在沟通政府与社会之间起到中介桥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1999 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随之,2000 年,全国有57 所高校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大学生,2001 年招院校是132 所,2002 年是180所院校,2003 年是220 所,2004 年发展到300 多所院校,它们广泛分布于农林、医学、科技、师范、财经、综合等各类院校。虽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教育“产品”的“销售”问题未能妥善解决的情况下过快过多地培养专业人才,无疑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
2.专业定位不太清晰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就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明显,导致人才专业显示度低、缺乏不可替代性,严重影响了专业社会认可度。由于公共事业涉及领域广泛,导致许多高校专业目标不明确,对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模糊认识,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万金油”专业的现象存在。专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影响了人才“供给”的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使大量专业人员未能实现专业初创时的预期目标,无法顺利地进入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就业。
3.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普遍认识不足, 不知道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区别在哪里, 不明白公共组织和政府机关究竟有那些分工。
4.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毕竟公共管理事业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所以社会以及高校包括学生自己,对专业定位模糊,以致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运作;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狭窄,主要集中在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专业实验室落后,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专业教师普遍没有参加过基层的专业实践锻炼,缺乏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等。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且多采用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加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严重抑制了师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出路
1.培养学生和综合素质
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强调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做到厚基础, 宽口径。做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传统学科知识和新兴学科知识相结合。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能不断学习新知识, 汲取新营养, 适应新要求, 取得新发展。使他们具有应付各种变化的能力, 增强对社会的广泛适应性。
2.确立明确的培养方向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涉及面的广泛性, 导致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目标不明确, 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存在很多模糊认识。开设的课程过于趋同, 常常想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 涵盖尽可能多的领域。使得这些学校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基础, 形成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 没有针对性。学生似乎什么都在学, 什么都懂,什么地方都能就业, 但由于在知识结构上缺乏层次性, 管理能力不明确, 实际技能欠缺。因此, 到了实际工作中却又什么都不会, 质量不高, 没有自己的特长, 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满意, 家长不满意, 社会也不满意。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大学而言, 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目前, 我们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下适当的调整。
3.加强实践促进就业
改善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通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必须以实践促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活动三块教学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避免流于形式;依据相关课程群建设专业实验室;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实践水平。
4.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
(1)促进公民社会成熟,推动公共事业社会化。强大的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生存的土壤。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实现政府、社会与市场有效的分工合作,可以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多方投资、融资,推动全社会兴办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事业多元化,如此能够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扭转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能够让其学以致用,不断地推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发展。
(2)规范指导专业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办专业,教育部可以展开专业人才需求预测,进而确定专业培养规模和布点,并对现有专业布点进行调整,同时为各高校招生提供决策参考,有必要针对各高校的专业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规范与指导,以免造成人才的浪费,顺利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文范.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方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 4) .
[2] 朱海伦.关于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 2002, ( 1).
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简历 篇四
姓名: wps.cn
性 别: 女
年 龄: 23
民 族: 汉族
户籍: 广东 佛山
最高学历: 本 科
现所在地: 广东 广州
毕业院校: 华南师范大学
所学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
教育/培训
2006年9月-2010年7月 华南师范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工作经验
Gymboree金宝贝早教中心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公司性质:跨国企业(集团)行业类别: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担任职位:客户服务类-客户服务
工作描述:
负责中心的相关的行政工作,入客户资料的整理,课程安排等
负责客户的接待工作
能尽快适应公司环境,工作期间提高了处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广东恒和国际体育博览中心博览有限公司 2009年7月-2009年10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艺术、文化传播
担任职位:客户服务类-客户服务
工作描述:
1.主要负责邀请专业买家参加第十届广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和接听买家的咨询电话,以及客户的资料整理。
2.能高质量的完成经理下达的任务。天河教育局 2009年2月-2009年3月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 行业类别:协会、社团、政府公用事业、社区服务 担任职位:咨询/顾问类-咨询员
工作描述:
1、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
2、较好的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任务,并得到他们的高度肯定
3、提高了与来访群众沟通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步之霸运动产品专卖店 2007年10月-2007年11月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批发零售(百货、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担任职位:销售类-推(营、促)销员
工作描述:
● 负责接待顾客,产品的宣传推广
● 能较快的适应工作环境,和其他员工良好相处
● 工作认真负责达到业务需要,并得到顾客和店长的肯定
● 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加强了自身与客户的沟通能力
● 培养了刻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
● 提高了个人管理的能力,和销售能力
学生家教 2007年9月-2008年12月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 行业类别: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担任职位:文体/教育/培训类-家教
工作描述:
● 能快速的和学生达成共识,树立好家庭教师的良好形象
● 能快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针对性的辅导
● 有效的提高该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 提高了与小孩的沟通能力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英语(良好);普通话(良好)
计 算 机 能 力: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技能专长: 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熟悉办公室软件,对会计财务有一定的认识,正在考取会计资格证书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 全职
待遇要求: ¥元/月(可面议)
希望岗位: 经营/管理类-经理助理;经营/管理类-其它相关职位;销售类-销售助理 希望地区: 广东广州 , 广东佛山
最快到职: 可随时到职
提供住房: 不提供
自我评价
性格开朗,沟通协调能力强,能在高压下工作,能耐心用心工作,责任心强,勤奋好学。熟悉基本的电脑操作,熟悉办公室软件,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88888888
5.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个人简历 篇五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本文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为了求职者能写出一份更出众的个人简历。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推荐一份公共事业管理简历模板相关参考。
目前所在: 天河区 年 龄: 22
户口所在: 梅州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3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6 kg
人才类型: 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 行政/后勤:,人力资源: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梅州,
工作经历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起止年月:-06 ~ 2011-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 干部
工作描述: 负责高考试卷扫描工作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专 业 一: 公共事业管理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信息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性格沉稳,主动积极,思维敏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责任心强,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及工作条理性。
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较标准流畅的粤语以及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熟悉并能熟练操作基本的Office办公软件和其他流行软件来完成办公室日常工作。
6.助理简历公共管理专业 篇六
公司规模:50 - 99人
工作地点:北京
汇报对象:项目经理
工作职责和业绩:
1.协助制定行政、总务,负责管理办公室日常内勤(电话、传真记录、安排会议、会议记录、各种活动安排;办公室各种文函资料的登记、编号和传阅,上报资料及值周、值班资料的打印、校对、复印、整理、归档;接待工作、接待记录;及时通报、汇报有关信息;订餐、机票订购、办公用品采购。)
2.协助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和进度计划,准备有关行政问题解决方案、年度报告等文件;
3.协助审核、修订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按公司制度处理紧急突发事件;
4.协助人力部门招聘、培训等工作;
5.协助财务部门、出纳票据报销、出车保安;
6.协助总经理、项目负责人出车;
7.项目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员(协助项目责任人与业主交流;现场文件、档案、合同和图纸管理;负责管理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
8.项目建筑绘图员(协助相关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图纸绘制、校对、打印、复印等工作。)
教育培训:
/09-/07江西师范大学
公共关系 公共管理类 本科
2003/09/01北京市建设委会员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
获得证书: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合格证
/08/01全国劳动保障就业鉴定中心 计算机应用
获得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
个人概述:
本人精通办公自动化0ffice(Word、Excel、PPt等);熟练掌握AutoCAD、Photoshop、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系统、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
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适应力强、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有敏感的洞察力;富有创造性思维,且独立完成工作能力强;善于与人交往,团队合作精神强;精力充沛,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极重效率。
7.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七
一、《公共管理导论》的基本内容及主要观点
欧文·休斯分5个部分共14章内容, 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其具体内容及观点如下:
1、新范式的提出与成长
阐述了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这两种竞争性理论。欧文·休斯指出, 建立在威尔逊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官僚制和泰勒最佳工作方式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已凸显其弊端, 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批判。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与私营部门管理理论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改革中得到应用。因此, 作者认为建立在新理论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已成为一种典范, 且必将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运动。
2、新范式下公共部门角色转变
探讨了政府角色的变化。这部分论述了公共企业作用的下降与政府公共政策模式。在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 公共部门几乎承担了全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造成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新公共管理范式下, 政府应该“掌舵”而非“划桨”, 监督供应而非直接生产。在这种形势下, 原先代替政府承担大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职责的公共企业地位受到冲击, 数量急剧减少。因此, 在新公共管理范式下, 公共部门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公共物品唯一的提供者, 应通过民营化手段越来越多的依靠私营部门力量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3、新范式下政府管理方式变革
更详尽地阐述了新公共管理的特定方面。在战略规划与管理方面, 新范式关注组织长远战略, 清晰描述组织目标。在人事和绩效管理方面, 打破行政官员终身任职, 采用灵活的人事制度且注重工作绩效考核, 而非简单执行指令。财政管理方面, 不仅注重资金投入, 且考察资金实际利用情况和产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政府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 政府不再只关注部门内部运行, 开始处理与外部政策团体、利益集团、公民组织的关系。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环境尽管与发起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的发达国家的环境存在差别, 但发展中国家却也采取相似的改革工具和手段。总之, 新公共管理范式注重外部环境变化, 强调管理应具有战略性与前瞻性;更加注重结果和产出而不只是过程和投入。
4、新范式下责任划分
探讨责任问题。在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下, 政治与行政严格分离, 行政作为纯粹的工具, 官僚组织和公共管理者只需执行命令, 无需承担责任和风险, 且这些责任与风险被认为是由民选官员来承担。在新范式下, 官僚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再只执行命令、遵守规则, 而以顾客为中心, 提高回应性, 承担更多的责任。
5、新范式面临的批评
考察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尽管新公共管理自其产生之日起就遭到了抨击, 但作者认为, 传统行政范式已经过时, 并被新公共管理范式所取代。
二、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主要争论
欧文·休斯通过对传统公共行政范式与新公共管理范式对比分析指出, 当前政府管理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形式上已发生深刻变革, 但学界对此却存在着争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公共管理是典范变迁吗?
学界普遍认为, “典范”的现代用法源自托马斯·库恩 (1970)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论述。针对“典范”概念的理解致使学者们对新公共管理是否成为一种新范式且是否已发生了范式变迁存在着激烈争论。一部分学者否认公共管理发生了“典范革命”, 正如林恩 (1997) 所说, “我们所使用的托马斯·库恩的典范的最初定义是指:在某段时间内能够为具有共同利益的从业共同体提供典型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理论成果。如果我们以此定义为依据就会发现, 世界各地改革模式的变化强烈地表明并没有出现新的典范。”其他的学者如胡德 (1995) 、波利特和鲍克特 (2000) 等也认同林恩的说法。
与此相反, 欧文·休斯 (2003) 指出, 尽管“典范”的现代用法源于库恩, 但库恩并没有给典范以明确的界定, 那种认为“典范”是某个领域内所有从业者普遍达成的一种一致性准则体系的观点是对库恩的误解。典范不需要所有从业者的一致性, 在同一领域, 经常会出现竞争性典范。所以, 当前公共管理领域中, 就存在着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两种竞争性典范, 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 理论基础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建立在威尔逊政治行政二分法、韦伯官僚制和泰勒最佳工作方式基础之上, 而新公共管理则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为支撑。 (2) 关注重点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强调遵守规则, 重视过程, 新公共管理则关注结果, 主张以顾客为中心。 (3) 管理手段不同。传统范式主要依靠官僚制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 新公共管理则更多引入市场化手段。
2、新公共管理是一场全球化运动吗?
对一些国家的调查“表明, 意义重大的政府改革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 类似的改革也发生在其他的国家”。因此一部分学者如汤普森 (1997) 认为, 新公共管理“是一个世界性变革, 因为它是一种几乎影响全球每个角落的重大变革的标志”。
然而, 作为首次使用“新公共管理”提法的学者, 胡德 (1995) 对这一波及全球的改革浪潮采取审慎态度, 并反对全球性典范的观点。理由有三:第一, “公共行政传统方法的部分失效并不必然表明任何新的公共行政模式将不可避免地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即使旧模式行将消失”。第二, “一种新的全球性典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当前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是对非常独特的和典型地具有‘路径依赖’性质的地方政治议程的回应”。第三, 公共管理改革议程“在过去一二十年是否足够稳定并被视为一套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此外, 波利特和鲍克特 (2000) 认为, 不同国家推行变革的方式不同, 因此并不存在一种全球性运动。按照这种逻辑, 反对把新公共管理改革看做是一场全球化运动的学者认为, 既然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全球性典范, 那么各个国家应该在相同时机采用相同策略推进改革。
欧文·休斯则通过对不同国家改革实践和理论的整合得出, 尽管改革时机和策略存在差异, 但他们基本上采用了相似的改革工具和战略, 即“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这些改革寻求市场取向的、竞争性的方法替代传统的、规则取向的、威权主义的方法”。
3、新公共管理下民主和公平价值弱化了吗?
对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个重要批评就是它违背了民主原则, 因为有人认为民主需要官僚制。林恩 (2001) 认为:“民主需要法律规则, 市场准入的法律管制, 维护公平, 以及受法律和司法机构控制的非常胜任的官僚队伍......”。照此说法, 民主价值需要以官僚制为组织形式保证实现。欧文·休斯指出, 过度官僚制甚至会剥夺公民和政治家的权力, 一方面公民在与拥有绝对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官僚机构接触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参与者, 很难对行政机构施加影响, 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 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官僚机构本身的专业优势, 政治家在决策时往往被官僚机构所“俘获”, 制定有利于该部门利益的决策。
一些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偏离了作为公共管理基础的公平价值。例如, 特芮 (1999) 指出, “我们必须经常提醒新公共管理的拥护者, 当经济和效率是重要的价值考量时, 决不能忽视回应性、公平性、代表性和法治在美国宪法民主中的崇高地位......”。对此, 欧文·休斯认为, 目前的公共管理关注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只要该项目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 新公共管理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不影响公平价值的实现;同时, 他还指出, 把公平看成是传统公共行政所固有的、在过去或现在的目标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4、新公共管理中的责任缺失了吗?
这里的责任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指政治家承担的政治责任, 另一方面指政府机构承担的公共责任。新范式的批评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改革削弱了政治家和公共部门的责任, 造成责任缺失。具体表现在: (1) 新范式式要求公共管理者放弃价值中立原则, 不再简单执行指令, 遵从规则, 而应主动满足“顾客”需求, 提高回应性。这样一来, 公共管理者负更多责任, 政治家则负较少责任。 (2) 新公共管理变革主要引入市场化和民营化手段把政府部分职责外包给私营部门, 降低了政府公共责任。对上述批评, 欧文·休斯认为, 尽管“新公共管理的运用也许会带来潜在的责任问题, 但在责任问题上需要进行比较。传统范式提供的政治责任是间接的、无法令人满意的, 而且从结果来看, 其管理责任也相当糟糕。新公共管理直接对顾客负责, 具有更强的回应力, 其结果也是透明的。这也许意味着政治责任某种程度的减弱, 但其影响有限。政治责任任何程度的减弱都可以被管理责任的改进所抵消。”
三、结论与思考
综上所述, 新公共管理的批评者认为由于新公共管理本身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上的缺陷, 使其很难成为一种典范, 更不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下去。欧文·休斯对此进行了反驳, 坚持认为新公共管理已成为一种典范, 并将在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改革中显示强大的生命力。
“公共事业和私营事业的管理, 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都是相同的”, 所以在“重要的方面”, 批评者认为, 在公共部门运用私营部门管理方法和工具必然导致政府公共性丧失以及政府责任等价值弱化。然而,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与不足, 新范式在其运用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但它也确实改善了政府绩效, 使官僚组织与公共管理者更具回应力, 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满足了公众的需求。
另一方面, 从公共行政发展历史来看, 各种理论流派或范式都是在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之间的天平上摇摆, 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明显的倾向管理主义, 注重效率提高;而新公共行政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偏向宪政主义一端, 注重公平、正义等价值。因此, 学界的批判是拿价值主义来批判管理主义。实质上对公共部门来讲, 二者应该是共生共存, 而不是非此即彼, 公共部门既要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又要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面对不同的情境, 政府与公众所追求的目标可能不一样。
总之, 在当前政府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压力不断加剧、社会问题和政府不可治理性不断增多, 以及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泛滥的情况下, 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视角。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伴随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改革政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Hood Christopher.Contemporary public management:a new global paradigm[J].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995, 10 (2) .
8.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八
关键词:公共事业(教育)管理 本科生 专业认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1998年设立,1999年开始招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公众认知度,以及专业定位不明确等原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直接关乎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乃至社会的稳定。本文拟通过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促进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公共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认同度低的原因分析
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现状令人堪忧,专业认知度、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缺乏,专业人才培养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偏低。
1.专业认知度低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个设立时间不长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专业,在社会中承认度较差是必然的。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知道的不多,社会了解度、认知度低。这种尴尬的境地使得其就业的前景很差,很多用人单位都不知道有这个专业。除了社会认知度低以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也很低,有些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学科框架都不甚理解,也不明白自己要学习什么,毕业之后要干什么,往往停留在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学生所评价的“学不到东西,找不到工作,混混就能毕业”的心理状态。根据对该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了解到高招报考时大部分学生并非愿意报考此专业,就读此专业本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调剂录取的,因此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在一开始就使得学生表现出不喜爱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能够真正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也很少。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以S校为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从2008年录取74人到2012年录取41人,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人数的减少也必然导致教师人数的减少。除此之外,在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当中,给本科生上课的都是年轻的教师或者新录用的博士,教授给本科生上的课基本停留在1~2门课程。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上,一方面是专任教师队伍中教育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老师很少,很多教师都是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的博士,这也导致了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该专业专任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另一方面,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专任教师以理论见长的很多,以实践见长的较少,很多教师都是边教边琢磨,缺乏对该专业的整体了解与认识,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务实经验。
3.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在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培养上依然没有摆脱课堂的束缚。对学生的培养依然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讲述理论知识上,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不用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学校基本上靠专业实习来完成。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学生的实习主要以师范生顶岗为主要形式,基本担任的是中小学的任课教师,但真正走进教育管理部门或者学校行政管理层去实践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对于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怎么能算是专业实习呢,跟自己的专业又有多大关系呢。在这种实践下,学生们获得的是教学能力而非教育管理能力,这种不对称必然导致学生认同感的降低。
4.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其他专业,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在基层的教育管理部门中,往往从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选拔管理人员,很少吸收本科生,真正意义上招录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单位也仅只有教育辅导机构,但辅导机构的不稳定性往往让毕业生敬而远之。在当前社会还未真正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想谋得一份对口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以S校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2012届毕业生为例,截至2013年7月,毕业后找到对口工作或考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4人,占当年该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7%,考上公务员、村官的11人,所占比率为19%。如果说公务员、村官也勉强算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管理专业才华的话,那么就还有接近74%的毕业生从事着与教育管理毫无关系的工作。
二、对高校提高该专业本科生认同的建议
要提高学生对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认同度,就必须解决专业认识度低、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就业前景堪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与实施。“2+1+1”模式即先在大学修读两年的专业课程,提高专业认识和认同,将遇到的问题撰写成毕业论文,升华专业水平。
1.明确专业相关介绍,引领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
在高招时,学校应做到把专业的相关情况给考生进行详细介绍,要让考生明白专业无冷热,吸引有兴趣和有志向从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报考此专业,从源头提高学生对此专业的认识。学院要通过专业介绍会、院系网站等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沿革、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形势等信息,解答学生的困惑;要多重积极地引导学生客观、完整、全面地认识专业的各项情况,尽量避免学生因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而形成对专业的误解和不良评价。通过让学生对专业的充分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未来的信心与激情。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
专业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他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学习的榜样,要让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首先必须让他们认同该专业的教师。从根本上来说,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以及师资力量薄弱。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的就是必须加强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鉴于高学历的教师已基本饱和,在当前的专业教学当中,缺乏的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中小学中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来担任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的授课,或者邀请他们举办相关专题讲座。通过这些举措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高校也可以推荐高学历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到教育管理岗位上兼职,提升其实践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好学生,也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只有学生认同了自己的专业,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喜爱它。依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特色。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引领学生“实践”自己的专业
学校要注重学生实习岗位的选择,要让学生真正走上教育管理岗位进行专业实习,使学生学会发现当前教育事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在学生大三的实习期间,要认真指导好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定期查看学生的实习日志,了解学生的工作现状,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如高校可以让该专业学生到中小学去担任校长助理或者教导主任助理,亲身体验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也可以实施学校机关部门领导与学生结对活动,让学生了解机关领导干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现状,让学生不用走出校园也可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
4.推行导师帮扶制度,引领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
通过让学生认识、认同、实践自己的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在大四我们要让学生回归大学校园,带着实践过程中的疑惑进一步加深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实践回归理论,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魅力。此外,在学生毕业论文和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学校要安排导师进行帮扶。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导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知识和进行相关的实证调研,去真正了解问题的现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就业选择方面,面对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不甚乐观,导师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缓解学生就业时的心理压力。导师还要鼓励学生考“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生,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认同程度的提升不能仅靠学校或者学生,应该系统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学校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力求进步,才能实现使学生沿着“认知专业——认同专业——实践专业——提升专业”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专业满意,使学校完成培养合格大学毕业生的目标。随着专业认同度的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欣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学生专业态度问题分析及建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8,(9):11-15.
[2]王培章,陈传万,陈燕玲.师范类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25-28.
[3]关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6):102-103.
[4]孔春梅.对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6):72-73.
[5]闰建璋,惠圣,贾云鹏.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办学模式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62-67.
[6]柳叶.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境内外访学项目。◆(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9.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九
2010-2011年 在郑大水利与环境学院团委任组织部干事。
2011-2012年 在郑大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任培训调研部副部长。2012年5月至今 在郑大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任学生会副主席。大学所获荣誉:
2011年7月 参加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回校后书写实践报告和感悟,并进行社会实践答辩,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水资源专业第二名。
2011年10月 参加郑州大学红色文化大赛之“我的支部我的团”荣获院系比赛荣获一等奖。
2012年4月 参加郑州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荣获该大赛三等奖。
2012年5月 参加郑州大学首届研究生“金点子”创业计划大赛,荣获一等奖,与此同时也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
2012年7月 组织参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三下乡”暑
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河南省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和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扬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支教),荣获院、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在各大省市县媒体或报刊都有宣传报道)。
2012年8月 参加全国化工高校体协青年教师讲课技能大赛的视频拍摄和组织工作,其该大赛荣获一等奖。与此同时参加了郑州大学体育系省级精品课程《柔道和摔跤》的视频拍摄和组织工作,该视频可在郑州大学校园网上查看到。
2012年9月 参加关于《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演进中的作用研究》的科学技术成果研究,得到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的认可,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2012年10月 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郑州大学社会服务先进个人、郑州大学三等奖学金。
2012年11月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被评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
2012年11月 参加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服务证书)。2013年3月 文章发表:在“时代报告”杂志社(三篇)、网络导报*在线教育(一篇)、赤子杂志社(三篇)、河南科技杂志社(一篇)、郑州大学报(一篇)、科技信息报(一篇)、青春岁月杂志社(一篇)、美与时代城市版(一篇)、魅力中国杂志社(三篇)、剑南文学杂志社(一篇)、西江月杂志社(一篇)、科技致富向导杂志社(一篇)、商*财会杂志社(一篇)、卷宗杂志社(一篇)等发表文章。
2013年5月 参加郑州大学第七届课外学术科技挑战杯大赛,荣获该大赛优秀奖,该调研文章在期刊网《赤子》杂志社发表,同时也荣获郑州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2013年6月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样本调查暨“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2012河南)社会调研,荣获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优秀调研员。
2013年7月 组织参与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年“扬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关于新小城镇建设中水资源合理规划分配及发展状况的调查,同时也调研关于新小城镇建设中土地合理规划发展状况,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实践证明书)。
2013年8月 荣获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013年9月 荣获2013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
2013年10月 荣获郑州大学三等奖学金、郑州大学校园之星(院系服务之星)。
2013年11月 推荐保送本校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
2014年3月 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实习(办公室办事员),实习期间积极工作,勇于创新,得到领导同志们的好评。2014年4月 参加郑州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荣获该大赛优秀奖。
2014年5月 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毕业生和河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总之,奉献与锻炼同行,行动与喜悦相伴。本人在长期的工作和
10.公共关系学英文简历 篇十
今天由应届毕业生简历网推荐公共关系学英文简历模板了
Name: yjbys
Gender: Male
Nationality: Chinese
Date of birth :
Enrollment area: Qingdao, Shandong
Political landscape: members
Duration: 4 years
Education: Bachelor
Graduation time: 2008/07
Major: Industrial Design
Graduate Schoo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b Target
(1) product design, graphic design, interior design-related work
Two website editing, website promotion, maintenance related work
Skills, expertise, or hobby
Other skills: Website Maintenance
Personal skills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 involving the art and many other fiel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killed application of design principles and rules dealing with a variety of products shape and color, form and appearance,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function and process.
Can be applied in Photoshop, Rhinoceros,, 3d the max, AutoCAD, Flash, Dreamweaver software, the actual design.
Oper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s a variety of office software.
4 2 years and more websites propaganda and maintenance experience, maintenance promotion of the asp, php website.
Hobbies
National art military-related
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ther certificates
11.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十一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实践 应用型
每一个成熟、有序的国家和社会都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事业。随着国家对民生建设的重视和强力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速度得以加快,公共事业领域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培养逐步走向规范。
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历程及前景
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999 年秋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目前我国已有数百所高校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可见国家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和人才输送的重视。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主体的逐步壮大,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之中,企业、非政府组织对熟悉政府运作方式和相关政策法规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国家和地方各级各类文件都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参与社会公共事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必然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这无疑拓宽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遭遇困境
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专业招生至今只有15年时间,虽然其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在专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日渐突出:
2.1 专业涵盖范围广,专业性不突出
“公共事业”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涉及的组织类型包括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公共部门,可以说几乎覆盖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过程中,内容广、跨度大是其主要的特点,以至于常被称为“万金油”专业。建设时间短、培养目标模糊、课程泛而不精、专业特色不鲜明,造成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茫然,也导致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不高,在招聘过程中远不如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等相近专业受欢迎,更比不上与之渊源颇深的行政管理专业。
2.2 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环节较少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极深的渊源,加之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已将近30年时间,众多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大多沿袭和模仿了行政管理专业,这也导致其偏重理论性的特点同时被拷贝了过来。行政管理专业注重对政治学、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理论的讲授,着眼于对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故其理论环节偏重;而公共事业管理与之相比,更加关注社会性公共事务的解决,强调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应定位于培养实践性与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的薄弱甚至缺失是众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和建设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堂的讲授而忽略了课外的实践,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也远远滞后于专业需求,这也导致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动手能力不强,学校所学的东西用不上、而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却缺乏分析和解决技能,成为毕业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障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
2.3 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缺乏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建设时间短,高层次人才短缺,本专业出身的师资队伍年资浅、教学与科研经验不足,这是众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软肋。此外,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专用实验室,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难以开展。出于专业和岗位特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尤其在入职初期多从事办公室的行政工作,而由于缺乏专用的实验设备,学生对办公软件的学习和操作仅仅通过公共计算机课程获得少部分了解,没有接受有针对性的办公软件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对电子政务和电子公文系统、打印、复印、摄影等办公设备更是缺乏接触,作为行政人员的基本能力欠缺,导致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从零开始、无法快速进入角色。
2.4 公共部门招考方式改革,学生就业遭遇尴尬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单位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部门,然而随着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必须与其他专业毕业生一同参加统一考试,并不享有任何的优先权和特权;甚至在一些对口岗位发布需求专业信息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被列入其中,毕业生失去参与竞争的资格和机会。同时,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机构调整、消除冗员方面的改革力度逐年加大,公共部门人员编制呈现出削减趋势,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加。
在近年来各类机构发布的全国大学专业就业率统计数据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往往处于排名靠后的状况,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也较低。2014年6月,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列为黄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就业满意度较低,这也是该机构自2010年发布“就业红黄绿牌专业”以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连续5年呈现这一状况。由此可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就业尴尬和瓶颈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如何解决这一困境,为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开设此专业的各个高校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3.1 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应定位为应用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型首先需要调整思路,开展教学改革。依托教改、科研项目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用人单位调研人才需求,同时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借鉴兄弟院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力求填补岗位要求与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鸿沟、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自信、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角色适应时间,培养用人单位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3.2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工作应变能力和主动性不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最集中的弱点,而针对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也显示了相同的结果。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本专业安排的理论课程偏多,实践类的课程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较少,毕业后能在工作中用得上的技能极为欠缺。针对这些问题,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专业特征,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做出相应调整,集中体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向,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①通识教育课程平台部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均显示,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摄影技术和相应的图片处理能力。针对这些要求,在通识课程部分增加《大学语文》课,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打下基础;在计算机类课程的设置方面,除全校必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外,选择开设《PhotoShop》课程。②学科专业课程平台部分。将《公文写作》、《秘书学》、《办公室工作实务》和《社区管理学》列为必修课程,突出实操类课程在必修课中的比重;在选修模块中增加《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工作导论》、《企业管理学》和《经济法》等课程,拓宽学生视野,适应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的趋势和人才需求。③实践教学平台部分。设置《社区工作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区域公共资源调查》和《办公室运作综合训练》等实践内容,结合自主创新学分,加大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例。
3.3 教学(考核)手段方式的改革。①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开放式教学、鼓励师生互动,利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强课堂活力,加大课内实践学时比例,通过现场教学和情境模拟等途径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教学环境。②实习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建设和利用公共事业管理专用实验室,加强学生公共事业管理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专业领域的各个模块,熟悉办公软件和工作中需要接触的办公设备,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在保持与政府、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拓宽渠道,拓展与企业、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多元的实习实践机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人才。与合作单位共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教学实习单位岗位实习,开展企业公共事业管理运行体制调查,增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专业素养。③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开展科研和创业实验。鼓励学生在完成学校课程的基础上考取人力资源师、秘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增加求职砝码;形成指导学生科学研究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等项目,倡导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并申请学校为学生设立的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引导部分对专业问题有兴趣的学生自主开展研究等。邀请成功人士举办讲座、与学生座谈,介绍创业经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与企业共设创业基金扶持学生创业项目。
3.4 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行业和企业从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急需有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管理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意从外引、内培两个方面着手,既在新教师招聘中筛选相关人才,也鼓励原有教师通过挂职、培训、体验等方式补充相关岗位的实践技能。
3.5 聘请相关行业、部门专家为学生授课。注重与相关部门的专家联系,吸收一线工作者经验,为学生带去最直观的行业视野和体验。根据已有经验,外聘教师在在指导和授课过程中善于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加之灵活、幽默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当与更多的专家、一线工作者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壮大客座教授(教师)、外聘教授(教师)和导师队伍,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举办专业发展前沿理论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开展就业与实践经验分享,多渠道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和夯实从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颜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经济师,2008(08).
[4]王培章,陈燕玲,高晓宁.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02).
课题项目:本文系贺州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贺州学院为例》(hzxyjg201332)的阶段性成果。
12.公共事业管理简历 篇十二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一、引言
世界各国都把培养优秀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 强化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我国高校持续在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虽然国内众多高校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加强, 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案和措施, 但是还没有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路径, 尤其是人才培养没有很好地与专业建设有效的对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立的本科专业, 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到2012年, 全国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已经突破了500所。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成立的背景不同, 在专业面广而综合的目标定位下, 大多数高校在该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特色, 使得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与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面对迅速变化的知识环境和社会现实,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效地掌握日新月异的各类知识和技能是前提, 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创新机会则是确立其事业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每位大学生既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同样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本文在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该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完善模式, 以实现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对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强化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专业设置目的与现状
(一) 专业设置的目的。
教育部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我们可以理解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目的在于顺应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满足社会对公共事务管理人才需求。
(二) 专业设置现状。
从全国范围来看, 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广泛涉及到医学类、体育类、师范类、农林类及财经类等各种高校。大多数的高校都是依托本校原有的学科基础来举办该专业的, 所以各个学校在专业方向的设定上各有侧重, 形成了文化教育、艺术、卫生、环保、农业、社会保障等专业方向, 授予的学位也涉及到文学、法学、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等。但是, 以“事业单位”和以培养进入“公务员队伍”为就业目标的课程设置, 在凡进必考的政策体系下, 限制了学生的就业区间;加之, 传统的事业单位正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 对相关人才需求的数量较小。在双重的就业压力之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极其严峻的困难, 地方高校尤为突出。目前, 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大都是依托原有优势专业的相关院校, 而那些既无专业依托又无学校名气支撑的地方院校, 正经历着培养目标模糊、毕业学生就业困难、招生难以保障等系列尴尬处境。
三、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定位宽泛, 就业竞争激烈。
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人才培养的“灵魂”, 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借鉴国外“第三管理部门”, 而移植到国内的新型专业, 所以不仅社会大众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甚了解, 甚至个别办学者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够科学, 在“准公务员”培养路径受阻的背景之下, 逐渐向“泛管理人才论”的培养方向转变。
在培养目标模糊的情况之下, 加之专业深度有限, 造成学生在管理领域与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领域存在竞争, 尤其困惑的是在该专业所涉及的领域都有相应专业培养专门学生的背景下, 使得专业的目标定位与就业方向存在较大偏差, “通”而不“专”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的劣势。
随着用人单位学历门槛的不断提高, 加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该专业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硕士学位点, 加之深造对口不明, 也为跨专业报考带来不小的难度。
(二) 培养模式单一, 缺乏专业特色。
高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设置的学业门类, 专业与专业之间应该有较为明显的分工与区别, 这是高校专业特色培养课程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
虽然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广泛涉及到多种类型的院校, 但各相关院校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在办学模式上体现出特色。雷同的目标定位, 造成培养模式单一, 办学理念不明, 学科优势不明显, 且与市场需求不紧密。该专业的设置大都依托于原有专业, 或与传统行政管理专业相似, 受师资、学时的限制, 沿袭了传统教学中大而宽的课程设置, 导致多数院校多偏向于理论教学, 轻实践技能的培养,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三) 实践环节薄弱, 教学方式单一。
作为偏重管理的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根据该专业的理论知识, 对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授业, 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 往往是继承了过时的观点, 缺乏知识的创新。
另外,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时间较短,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的设计。专业学生大多是为了完成实践任务, 各自分散联系实践单位, 这其中又以企业居多, 而且实践内容和该专业要求相差甚远, 严重影响了实践效果, 不能与公共管理学科特点紧密结合, 限制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特长的发挥。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来看, 却与这一理念相去甚远。为此, 要深化教育模式改革, 鼓励学生实践与创新, 有针对性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才能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 需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以实现创新型、实践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 重组教学模式, 提升教育质量。
大学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 应以基础理论教学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 所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既要反映出“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教育特点, 也要体现出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的素质型教育方式。为此, 需要构建“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即在基础段按照专业大类, 打通基础课, 同一专业类的各专业设置同样的基础课;在专业段主要进行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 并以实践课教学为主线, 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3年起我国各高校陆续实行“按大类招生和培养”, 所谓“按类招生”是指学生在入学时按专业大类学习基础性课程, 通过对大类学科内各专业的了解, 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 自主选择专业的过程。
通过大类招生, 可以在一、二年级阶段安排有一定通用性基础课的同时, 仍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管理类、经济类等基础课。在对各专业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选专业、强化专业课程、参加创新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势,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升。推行这种先宽后窄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形成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造就了合适的土壤。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拓宽知识面, 但同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发展意向学生的需求, 可充分考虑学生的成才倾向, 在三、四年级阶段设置不同“模块”的专业方向课程, 提升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为特定方向的发展奠定基础, 供不同需求 (考研、专业就业、跨专业就业等) 的学生选修。从优化社会管理出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同样需要加强社会调查、分析技术和规划技能的培养, 学生还应具备熟练应用信息管理技术的能力。
(二) 创新教学方法, 建立创新导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 更突出灵活性和时代性, 按照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定位, 去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形势。因此, 该专业的本科生教育, 不应该只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应该更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 需要掌握公共事业组织的运作模式, 并能够结合中国改革进程现状, 科学预测本组织的发展趋势, 从而为创造性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技术基础。
因此, 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推动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开展, 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途径, 也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科学精神, 促进科技后备人才成长的有效方式。目前, 多所高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探索, 如中国农业大学启动的“URP”计划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 , 福州大学开展的“SRTP”计划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科研计划的执行改变了过去教师有效指导的状态缺位, 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也系统地培养了本科生科研能力, 对本科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在此, 可采取多样式的途径和方法给予科学培训的机会, 增强对专业技能的锻炼, 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学生在专业定位以后, 根据自己的爱好遴选专业导师, 并进入导师的课题组, 在导师、研究生的帮助下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 并将毕业论文的 (设计) 选题结合科研项目、社会经济与生产实际, 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这种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去确立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域, 发现并建构自己独有的知识、经验体系和认知框架, 通过科研训练不仅是把知识局限在书本和专业理论之中, 还给学生提供持续学习和探究的动力与勇气。
(三) 突出专业特色, 强化自身优势。
各相关专业院校应充分依托原有学科, 结合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 寻找与社会经济联系的切入点, 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 突出不同院校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不同院校要依据区域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专业建设与城乡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既体现出专业特色, 也避免了专业的同质化竞争。例如, 综合性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般都放在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或政法学院等院系, 这些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特色培养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在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强化;地方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地域优势, 从而其可以基于地域优势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 可将专业的建设与城市产业、城市公共事业发展紧密结合,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自身特有的学科优势来设置特色培养方向。
五、结语
要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培养模式要根据培养目标、培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以实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学科背景、师资力量、学科优势、教学设备与设施条件, 特别是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设置不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方向, 以及相应的专业模块, 办出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此, 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借助于其他学科的师资力量, 加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国家对管理工作的重视, 也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的凝练, 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刘波.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3.15.
[2]吴小艳.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J].2012.
[3]李建军.研究性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历年和实现机制[J].山东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版) , 2009.11.5.
[4]关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467.
[5]钟云华, 李磊.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现象透视——教学改革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 2012.30.5.
[6]张淑敏.按大类招生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6.26.1.
【公共事业管理简历】推荐阅读: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个人简历表格08-1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简历,大学生简历07-30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资料06-26
公共事业管理考试范围08-05
公共事业管理简答09-15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实习报告07-18
《公共事业管理》辅修专业教学计划10-09
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09-17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点07-23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