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024-09-30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11篇)

1.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一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病症,也是病理科最常检查、诊断的病变之一。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时即使行组织切片检查,也难以获得明确诊断。

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感染、肿瘤及其他因素。

感染因素:细菌性-牙、扁桃体、面部或头皮细菌感染,结核,梅毒,猫抓病,莱姆病;病毒性-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感染(AIDS病);寄生虫-弓形体病;

原因不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肿瘤因素:原发性-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继发性-癌(口腔、唾液腺霍鼻咽部转移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尤文肉瘤,其他间叶肿瘤。

其他因素:结节病,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血管滤泡增生(包括Castleman病、伴嗜酸粒细胞的血管淋巴样增生即木村病及相关疾病)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位于颈部、下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最易触到。当淋巴结肿大时,可触到皮肤下有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的结节。如在下颌下摸到肿大的淋巴结,多表示口腔有病变,如扁桃体炎、牙周炎、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颈部出现成串的球状隆起,首先应考虑颈淋巴结核。鼻咽癌患者往往在颈深上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腋窝部淋巴结肿大,常提示上肢或乳房有疾患。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是下肢、臀部有感染性疾病的信号。

此外,人们不可忽视子宫癌、睾丸癌、直肠癌导致的淋巴结出现的病理反应。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提示腹腔内有癌细胞沿胸导管向上转移,如肝癌、胃癌、结肠癌等;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胸腔内有癌细胞沿右侧淋巴管向上转移,如肺癌、食道癌等。患淋巴性白血病时,全身各处淋巴结均表现肿大。

从临床表现判断,淋巴结转移癌的就诊年龄最大,无性别差异,病程较常,淋巴结较大。淋巴结核以女性多见,病程长。淋巴结炎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恶性淋巴瘤男多于女,淋巴结肿大明显,常伴发热。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多部位性,常有发热,平均病程较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发病年龄小,伴高热,淋巴结肿痛明显。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治疗方法

方1 西医

西医疗法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西医治疗周期较短,见效快,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方2 中医

中医疗法可选用淋巴活瘀贴外敷。淋巴贴,由金银花、地丁、川楝子、玄胡、夏枯草、丹参、乳香、没药、浙贝母、白芥子、天花粉、甘草、白头翁、生姜、老蒜、葱白等十余味中药材组成。

方3 民间疗法

1.鲜菊花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换。

2.藤黄50克研末,置瓶中,再加75%酒精300毫升,盖紧,摇荡之,用棉球蘸液涂患处3~4次.用于未化脓时。

2.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 对因颈部淋巴结肿大来我院就诊, 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颈部结核性淋巴结或转移性淋巴结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患者32例, 男22例, 女10例, 年龄19~68岁, 平均 (46.8±12.3) 岁;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61例 (均为肺癌患者, 其中小细胞未分化癌13例, 腺癌35例, 鳞癌13例) , 男43例, 女18例, 年龄25~67岁, 平均 (51.4±10.3) 岁。

1.2 仪器与方法

所用仪器为美国GE LOGIQ S6彩色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频率7.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 根据Hajek等[2]1986年的颈部淋巴结超声分组法进行扫查, 避免遗漏。根据灰阶超声特征识别出异常淋巴结, 选择最大长轴切面测量淋巴结纵径 (L) 和横径 (S) , 计算L/S值。观察淋巴结内部回声, 有无液化无回声区及强回声钙化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观察淋巴结血流分布情况, 参照既往研究提出的淋巴结的血管模式[3]标准, 判定血流分型: (1) 淋巴门型, 显示血流信号从淋巴门主干血管发出, 呈树枝状分布; (2) 中央型, 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中央, 多切面扫查未显示血流信号与淋巴门部血流相连; (3) 边缘型, 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周边, 多切面扫查该血流信号不与淋巴门部血流相连; (4) 混合型, 同时显示两种或以上血流类型。应用脉冲多普勒 (PWD) 测量淋巴结血流阻力指数 (RI)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声像图表现

结核性淋巴结皮质向心性增宽, 髓质偏心、变薄, 甚至消失;其中19个淋巴结出现液化 (59.38%, 图1) , 17个出现钙化灶 (53.12%) 。转移性淋巴结回声减低, 皮髓质分界不清;其中21个淋巴结出现无回声液化区 (34.43%) , 2个出现强回声钙化灶 (3.28%) 。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的L/S值及其内部主要回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转移性淋巴结无回声液化区和强回声钙化灶的发生率低于结核性淋巴结 (P<0.05或P<0.01) 。见表1。

2.2 血流超声表现

在血流分布上, 转移性淋巴结与结核性淋巴结比较, 无血流的发生率较低, 血流分型中的中央型合并边缘型的发生率及RI值 (图2) 明显高于结核性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3 讨论

3.1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回声的比较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淋巴结疾病,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但近年来患者年龄范围在逐渐扩大。患者早期可扪及单个或多个肿大淋巴结, 散在、可推动, 随着病程发展, 淋巴结逐渐增大, 从正常的散在分布变化成粘连融合形成簇状或团块状, 并向相邻淋巴结扩散[4]。其病理改变基础为炎性渗出、结节增生与干酪样坏死, 长期病变可见纤维化、钙化。因此淋巴结内部回声多变, 可有纤维化、钙化、坏死及液化等多种病理改变。有研究[5]认为, 液化、坏死、钙化主要见于结核性淋巴结。在本研究中, 结核性淋巴结中19个出现液化, 17个出现钙化, 此可能与结核性淋巴结内出现干酪性坏死有关。

与结核性淋巴结比较, a P<0.05, b P<0.01

转移性淋巴结内皮质回声较低且较窄, 髓质回声较宽, 后期大量肿瘤浸润, 导致淋巴结形态异常, 皮、髓质结构消失, 肿瘤组织可因肿瘤血管形成相对不足、营养供应不足而并发出血、坏死等继发改变, 在超声中表现为无回声区。在本组中, 转移性淋巴结中21个出现液化, 2个出现钙化。也有文献报道转移性淋巴结内可见液化、坏死, 其内的钙化以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多见[6]。在本研究中, 转移性淋巴结与结核性淋巴结在内部回声上有显著性差异, 可能与该样本病例数较少、患者就诊较早等因素有关。

注:括号内为相应百分数与结核性淋巴结比较, a P<0.01, b P<0.05

3.2 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的形态比较

有学者[7,8]认为淋巴结L/S值<2多为恶性淋巴结, 而良性淋巴结 (包括反应性与结核性淋巴结) L/S值多≥2。但本研究中, 结核性淋巴结L/S值为2.12±0.73, 转移性淋巴结L/S值为2.06±1.14, 两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认为不能单一根据淋巴结的形态来区分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 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9,10]相符合。

3.3 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血流分布方式的区别

当肿瘤细胞早期侵入淋巴结组织时, 淋巴结内部结构破坏较少, 可表现为淋巴门血流;随着病程的发展, 肿瘤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 诱导在肿瘤间隙的边缘、间隙内形成肿瘤血管, 在超声上即表现为边缘型血流;当肿瘤巢取代淋巴结组织在淋巴结中央形成中央血管, 即出现中央型血流。所以, 病变淋巴结可出现淋巴门型、边缘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等多种血流分布方式。而结核对淋巴结的破坏方式与肿瘤浸润相似, 但当结核性淋巴结出现干酪样坏死或完全液化时, 则无血流信号出现。本研究中, 转移性淋巴结的中央型合并边缘型血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结核性, 而无血流的发生率则低于结核性淋巴结。因此根据淋巴结的血流分布方式有助于结核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

3.4 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RI值的差异

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病变的病理基础不同, 病程长短不一, 造成内部结构多样化, 且病变时血管走行紊乱。本研究两组间的R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可能由于转移性淋巴结癌细胞的侵入, 结构破坏, 使其血管紊乱, 屈曲狭窄或血管内癌细胞阻塞引起RI值升高 (图2) ;而结核性淋巴结可能由于虽病理上属于破坏性改变, 但不引起狭窄、阻塞, 故RI值尚在正常范围。

4 结论

超声形态学特征具有多变性和重叠性, 而且超声声像图的视觉判断标准有很强的主观性, 对肿大淋巴结的病因诊断较为困难, 这与医生的经验积累、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有关;但通过多项指标综合分析, 包括病史、体征以及超声所显示的淋巴结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及RI值等, 可有助于鉴别诊断颈部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

参考文献

[1]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89.

[2]HAJEK P C.Lymph nodes of the neck:Evaluation with US[J].Radiology, 1986, 158 (3) :739-742.

[3]周建桥, 詹维伟.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疾病血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 22 (7) :1031-1034.

[4]张建芬, 陈晓丽.颈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表现[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3) :482.

[5]GUPTA A, RAHMAN K, SHAHID M, et al.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role of high-resolution and color Doppler imaging[J].Head Neck, 2011, 33 (3) :297-302.

[6]ROSRIO P W, de FARIA S, BICALHO L, et a1.Ultrason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etastatic and benign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J Ultrasound Med, 2005, 24 (10) :1385-1389.

[7]YING M, AHUJA A.Sonography of neck lymph nodes.Part I:normal lymph nodes[J].Clin Radiol, 2003, 58 (5) :351-358.

[8]AHUJA A, YING M.Sonography of neck lymph nodes.PartⅡ:abnormal lymph nodes[J].Clin Radiol, 2003, 58 (5) :359-366.

[9]CHOI E C, MOON W J, LIM Y C.Case report.Tuberculous cervical lymphadenitis mimicking metastatic lymph nodes from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Br J Radio1, 2009, 82 (982) :e208-e211.

3.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三

【摘要】目的:提高颈部淋巴结肿大的CT、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至2010年, 近两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25例,结合文献,分析有利于定性诊断的征象。结果:鼻咽癌11例,淋巴瘤6例,结核性淋巴结炎3例,非结核性淋巴结炎2例,转移瘤3例。影像征象有:①淋巴结分布;②淋巴结直径;③淋巴结坏死与否;④强化表现;⑤淋巴结的边界等。结论:①均匀的薄壁环形强化,中心部液化,为淋巴结结核的典型表现。②双侧较对称性分布的,实性的肿大淋巴结,为淋巴瘤的常见征象。③淋巴结肿大小不一,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咽后间隙有分布,为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典型表现。④非结核性淋巴结炎,多为直径接近或少于1.5cm的肿大淋巴结,常强化不均,周围可见渗出。

【关键词】 淋巴结肿大;CT ;MRI ;颈部肿物

Cervical lymph nodes of the MRI, CT diagnosis and analysis

Wise Zhuang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 of the CT, MRI diagnosis.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5 case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0 year. To find out the signs which in favor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 Result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11 cases, lymphoma in 6 cases,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in 3 cases , non-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in 2 cases, metastatic tumors in 3 cases. Imaging signs: ①lymph node distribution, ② lymph node diameter, ③lymph node necrosis or not, ④strengthen of the performance, ⑤the boundaries of other lymph nodes. Conclusions: Conclusions: ① uniform thin ring enhancement, the center of liquefaction,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lymph node tuberculosis. ② a more symmetric distribution , solid enlargement of lymph nodes, is a common sign of lymphoma. ③swollen lymph nodes of different sizes,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or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 in the retropharyngeal space ,is a sign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④enlarged lymph nodes, mostly close to or less than 1.5cm in diameter, often reinforce inequality, leaking ,is a signs of Non-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Keywords】tumorneck lymph nodes CT MRI 为提高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MRI定性诊断,笔者对我院2009年至2010年间25例以“发现颈部肿物”来诊患者的颈部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肿大淋巴结的分布、直径、坏死与否、强化表现、边界等影像表现与定性诊断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17至67岁,平均年龄35.5岁。患者均为发现颈部肿物来诊,医师触诊后怀疑颈部淋巴结肿大而进行颈部的CT或MRI增强扫描,部分患者合并发热,或鼻涕带血等表现。

1.2方法 :CT 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野从颅底至颈根部,轴位图像层厚10mm,层间距10mm,常规冠状位重组图像5mm,层间距5mm,部分参考vol数据,层厚1mm,层间距1mm。

MRI采用德国SIMENS AVANT 1.5T MRI系统。扫描序列有常规 T1WI、T2WI、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及脂肪抑制,Gd-DTPA增强扫描T1WI。扫描参数如下:T1WI 序列TR195 ms、TE3.94ms、层厚6mm、层间距3mm;T2WI序列TR5000 ms、TE85ms、层厚6mm,层间距3mm。FLAIR序列TR9000ms、TE92ms、TI2500ms。

1.3病理:3例怀疑淋巴结结核者,无作病理活检,皮试、血清结核抗体均提示结核,抗痨治疗后好转。余病例均在本院行病理活检,鼻咽癌11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6例,,炎性组织2例,腺癌转移3例。

2结果

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比较常见,常呈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表现不突出,然而细心分析,CT、MRI诊断上仍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可有助于影像的定性诊断。

2.1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1例常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区不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咽后间隙常可见肿大淋巴结,中大的淋巴结大小不一,合并液化坏死的不多, 平扫T2压脂序列可清晰观察此病例的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常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由于扫描野常规包及鼻咽部,所以本组内所有病例均可见鼻咽壁肿物及颅底骨质破坏,定性诊断率较高。

2.2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结瘤: 6例患者常有不明原因低热病史,并抗炎治疗无效。体查,可摸及双侧颈部多发圆形软组织肿物。影像表现上,常表现为双侧颈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常达2至3cm,呈实性,CT平扫密度常高于周围肌肉组织,MRI T2WI序列呈中等信号,T1WI序列呈低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灶常呈轻度均匀强化,边缘清晰。

2.3结核性3例: 3例均为年轻人,2男、1女,偶低热,咳嗽,但症状不重,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无就诊,当无意发现颈部肿物时来诊。体查发现颈部类圆形肿物,质软为主。影像上淋巴肿大有特征性,CT、MRI增强扫描多可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呈均匀的或略欠均匀的薄壁环形强化,壁厚常少于2mm,其内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肿大的淋巴结边缘不清,MRI T2WI序列可清楚显示淋巴结周围渗出液。

2.4非结核性淋巴结炎:2例,均为年轻人,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直径一般少于1.5cm,CT常表现为实性的淋巴结肿大,MRI T2压脂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肿大淋巴结边缘可见渗出液,其强化表现有别于淋巴结结核。

2.5淋巴结转移癌3例,非鼻咽癌,病灶常表现为颈部不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常以单侧为主,这与淋巴结引流先后有关,咽后间隙少见肿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大小不一,常有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或厚壁环形强化,壁常厚于2mm。周围少见渗出液。

3讨论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的。头颈部的淋巴结在头、颈部交界处呈环状排列,在颈部沿静脉纵向排列,少数淋巴结位于消化道和呼吸道周围。头颈部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下行,直接或间接地注入颈外侧下深淋巴结。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的淋巴结通常有很多级,第一级淋巴结称局部淋巴结,临床上通常称哨位淋巴结。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细菌、毒素、寄生虫或肿瘤细胞可沿淋巴结管进入相应的局部淋巴结,该淋巴结阻截和清除这些细菌、毒素、寄生虫或肿瘤细胞,从而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发生细胞增殖等病理变化,致淋巴结肿大。如果局部淋巴结不能阻止病变的扩散,病变可沿淋巴管道向远方蔓延。因此,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反映其引流范围存在病变。了解淋巴结的位置、引流管范围和引流途径,对于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食管和肝的部分淋巴管可不经过淋巴结,直接注入胸导管,这可引起肿瘤细胞更容易迅速向远处转移。

临床上,常常会碰到以“发现颈部肿物来诊”的中年患者,而且男性居多,本类患者大多会选择做一个颈部CT或MRI的增强扫描,笔者发现颈部肿物,除部分单发于耳垂附近的为腮腺病变所引起的外,绝大多数均是由于颈部淋巴结的原发或转移性病变,引起颈部多发的淋巴结肿大,而表现为患者无意中发现自己的颈部肿物二来就诊。而其中笔者发现尤以鼻咽癌患者居多。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高发,常见于广东、广西、湖南及福建等地,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为中年,与遗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系,其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破坏颅底骨质。笔者发现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咽后间隙、咽旁间隙、双侧颈动脉鞘及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常介于1.5cm至3cm,实性为主,部分融合或超过3cm的可合并中心部坏死,肿大的淋巴结边界常较清晰,增强扫描实性成分有轻至中度强化,液化坏死区不强化,肿大淋巴结周围组织不强化[1]。

淋巴瘤,lymphoma 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其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可分为霍奇金病(简称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两大类。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及肝脾常肿大,晚期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淋巴瘤的细胞形态极其复杂,2008年WHO淋巴瘤新分类中,有80个亚型。临床接触较多的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颈部表现常为双侧颈动脉鞘区的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均以实性为主,直径大于1.5cm,融合及坏死少见,增强扫描呈均匀的轻度至中度强化,肿大的淋巴结边界清晰,渗出少见。淋巴瘤患者大部分鼻咽表现为未见异常。本次分析病例中,一例患者表现为鼻咽顶厚壁增厚,但双侧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解剖结构正常,颅底骨质未见破坏。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侵犯人体各个器官及组织,但临床上以肺结核最常见,结核病的发病率近期有上升趋势。本次分析的3例结核中,3位均为年轻男性,年龄分别为23、23、29岁,均由于工作劳累或生活节律颠倒至身体抵抗力减低,偶有咳嗽,无注意,无意肿大发现颈部皮下类圆形肿物,一度怀疑鼻咽癌来诊的。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会因应细菌的数量及机体的抵抗力而有所不同。当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菌量少,毒力低或免疫反应强时,以增生为主,形成结核结节。结核病灶常常引起干酪样坏死。所以结核并在常表现为渗出、增生及坏死。颈部淋巴结结核影像上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区多发淋巴结肿大,直径一般少于2cm,实性肿物或中央坏死的类圆形结节影,增强扫描时实性的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液化坏死的表现为有特征性的薄壁环形强化[2],淋巴结周围可见渗出性改变,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此病例,鼻咽部通常无异常表现,加照胸部正侧位X-光片,均可发现肺部结核病灶,PPT实验阳性,综合多种手段诊断本病不难。

非结核性感染性淋巴结炎,该病患者也表现为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故偶有患者也以颈部肿物来诊。颈部非结核性淋巴结炎的产生与颈面部皮肤、涎腺、口腔、鼻腔等感染有密切关系,此类患者常有发热表现。影像上,肿大的淋巴结直径一般较小,少于1.5cm多见,而且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典型的环形强化少见,淋巴结周围可见渗出液。此类淋巴结患者很少发生漏管形成、脓肿、溃疡等[3]。如发现头颈部感染性病症,经抗炎治疗好转等,更能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除了鼻咽癌好发转移至头颈部的淋巴结外,肺、肝、上消化道等全身各处的肿瘤亦可转移至颈部,但此类患者通常不会以颈部肿物为首诊原因,而其此类转移瘤肿大的淋巴结虽然与鼻咽癌有相似之处,扫描通常发现鼻咽结构正常,此点有利于鉴别。

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通过复习发现,影像诊断分析上能做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可见看看患者,体查一下病灶,能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罗德红,周纯武,姚雪松,赵燕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2):1199-1023

[2]林蒙,罗德红,余小多,周纯武,鲁海珍,等.颈部淋巴结结核C 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6,04, 21(4):340-341

4.按摩颈部淋巴的方法 篇四

取一小团按摩霜,方便手指的滚动、滑推,而不像乳液、乳霜那样快速被皮肤吸收,顺着下列步骤按摩,便能让脸蛋滑出光泽。

1.右手中间三只手指并拢,由左颈部侧边的淋巴结往上推至耳后、再向下顺着肩线滑至肩窝,按摩结束换另一边。

2.并拢两手中间的三指,由眉心沿着额头两侧往外画圆按摩。

3.并拢食指与中指,由眉心往下滑按鼻梁。

4.往上以手指顶住两侧眉心的穴道、放松休息。

5.两手指托住下巴,顺着下颚两侧往上画圆按摩,达到提拉效果。

6.以并拢的手指从鼻翼两侧平行往外滑拉,至耳后停顿且轻压,达到提拉效果。

改善皮肤要注意正常的作息,避免熬夜,对待饮食也要加以调理,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春季天气干燥给自己保证充足的水分才能让肌肤健康。

5.颈部淋巴结肿大怎么办 篇五

通常来说,我们颈部的淋巴节要是肿大的话,我们正常会吃一下消炎药物,或者是打消炎针,就能好了。

这不算个什么问题。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消炎治疗不愈,那就需要中药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中药可充分考虑。用化瘀散结、解毒消肿,针对疙瘩、肿块、炎症的中药丸来治。找得对了则会者不难。笔者深知中药魅力,亲眼目睹了大量淋巴结炎与淋巴结核等被中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验证了祖国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6.淋巴结肿大是什么原因 篇六

针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进行治疗。既对细菌、病毒、结核菌、癌细胞等针对性用药。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抗结核药、放化疗等。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发病,避免应用一种抗生素,建议联合,足量应用。建议服用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强的松片,维生素C片口服。西医治疗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缺点在于人体服用西药久而久之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西药治疗康复后,复发的几率很高,不推荐使用。

2、中药化结消炎治疗

逐层渗透,直达病灶:传统黑膏药淋巴炎消贴具有载药量大、药性集中,相对药性较强等特点,其所含中药成分局部渗透力强,药性经皮肤吸收而参与血液循环,直达病灶。

清热利湿、消肿排脓:外治敷贴可活血、散瘀达到软结散结之功效,如传统黑活血膏药,推荐使用清热解毒功能中药夏枯消肿方,达到消炎止痛,清除淋巴病菌、结核菌达到更好的根治,还可以通过皮肤传导至经络、组织,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促进局部生理功能恢复而达到快速治愈淋巴结炎之目的。

3、中医传统针灸治疗

此种方式治疗很有可能造成加重,请谨慎选择。

针刺:取穴 颈痈 肩井 风池 委中 臀痈膈俞委中大肠俞。

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强刺激。留针30~45分钟,每日1次。l0~20次为l疗程。

隔物灸:取穴,痈肿局部。

7.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颈部淋巴结结核115例, 其中破溃型29例。男性18例, 女性8例。年龄12~76岁。病程最长2年, 最短2个月 (均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未开始) 正规应用抗结核药物6个月之上8例, 3~6个月9例, 1~3个月4例, 未应用8例。

1.2 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依据

(1) 颈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 融合后甚至化成脓或破溃成瘘;均符合淋巴结结核的病情发展, 临床表现及局部所见; (2) 穿刺涂片或术后病理确诊。

1.3 分型依据

(1) 结节型:淋巴结肿大或融合, 但无液化成脓表现; (2) 脓肿型:肿块液化成脓, 但无表面皮肤破溃; (3) 破溃型:脓肿破溃形成窦道, 瘘管或溃疡; (4) 混合型:两型或两型以上同时存在。本组病例只包括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

1.4 局部处理时机

颈部淋巴结结核破溃型由脓肿型转变而成, 当淋巴结核化脓后, 表面皮肤破溃, 即转化为破溃型, 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此时需要及时进行恰当的局部处理, 不必等待大的破口形成, 脓液全部流出。

1.5 局部处理时麻药的选择

对于年幼患者及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 为创造局部处理时患者的配合条件, 可选用丁卡因浸润麻醉。对于大部分成年人可不用任何麻醉, 一般患者都能很好的配合。

1.6 具体局部处理方法

应用碘伏棉球进行破溃周围皮肤消毒。对于干酪坏死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患者, 局部应用双氧水浸泡, 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再以血管钳夹持生理盐水纱布条, 反复擦拭创面, 观察无干酪坏死脓性分泌物残留。以异烟肼浸泡纱布填塞湿敷创口30m i n后拔除, 观察无明显创面渗血, 继而以异烟肼湿敷纱布继续填塞创面, 外加无菌纱布覆盖。如果创口渗液较多, 可每日更换敷料1次, 待渗液较少可隔日换药1次。直至基本无渗液可3~4d如上方法换药1次。对于破溃口皮肤较薄或可能坏死, 用剪刀剪除, 以利愈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常有渗出干酪坏死物, 会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甚至达到消极、绝望, 并中途不配合而中断治疗, 影响预后。此时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消除其恐惧、紧张、消极的心理。对每次创面处理前安定患者情绪, 嘱其积极配合。本组有1例女性患者, 对该病不理解, 有轻生表现, 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预后亦较好。

2.2 饮食护理

由于结核病本身为全身消耗性疾病, 所以对营养的需要要比正常人高。在无其他疾病影响下, 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并适当进行营养搭配, 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2.3 住院房间护理

由于结核病患者免疫力较低, 加之破溃创面, 常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故房间护理亦为重要。空间应用紫外线消毒, 每日2次, 每次30min, 地面用84液擦拭消毒, 每日1次。避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进入该患者房间。通过此方法房间护理消毒, 本组2 9例患者无一例局部因其他细菌感染而不愈。

2.4 破溃创口的局部护理

由于清创处理后开始可能渗血渗液较多, 密切观察局部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向医生及时汇报局部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每一次创面换药。为防止渗液湿及患者衣物, 创口敷料外可覆盖一次性通气敷料。

3 结果

本组病例除1例继续发展, 进而颈椎病变而行手术治疗外, 其余2 8例均自行愈合。时间最短3周, 最长3个月, 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4 讨论

颈部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为一种常见病, 由于误诊或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不当, 颈部淋巴结结核往往发展为破溃型, 此时如果在正规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前提下, 能正确对局部破溃创面进行处理, 并结合恰当的护理, 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亦能自行早期愈合,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治疗与护理最佳方案, 缩短治疗疗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方法对29例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患者预后进行效果评价, 总结出最佳治疗与护理方案。结果29例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 其中破溃愈合时间最短3周8例, 4~8周17例, 9~12周4例, 均未行手术治疗。结论破溃型颈部淋巴结结核在正规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前提下, 如果对局部病变进行恰当的治疗与护理, 能控制局部病变的发展, 缩短破溃愈合时间, 为患者减轻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破溃型,淋巴结结核,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马屿.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286.

[2]刘传玉.结核病现代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31~233.

[3]吴在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318.

8.前列腺肿大的原因 篇八

前列腺肿大起病缓慢,中年男性提防前列腺肿大,前列腺肿大的病征包括:尿流无力、感觉膀胱内仍留有尿液未排尽、开始排尿时有困难、频尿、尿急(不能忍尿)……当前列腺肿大的情况渐渐严重,尿道就会受到更大的压力而导致膀胱内的尿不能排出。在少数男性中,前列腺肿大所造成的阻塞会引起反复感染,引发排尿困难及长结石。前列腺肿大如果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起居,以及影响了泌尿系统的正常操作时……治疗前列腺肿大可选择手术或非手术的治疗法。

9.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九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选取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结核并颈部淋巴结患者120 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 每组患者30 例。观察组男40 例、女20 例, 患者年龄为60~ 80 岁, 年龄 ( 75. 0 ± 2. 5 ) 岁; 对照组男38 例、女22 例, 患者年龄为60 ~ 79 岁, 年龄 ( 74. 3 ± 2. 4) 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1 年制订的肺结核诊断标准, 又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 具体如下: 治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对氨基水杨酸。其中异烟肼300 mg/次, 1 次/d; 利福平450 mg / 次, 1 次/ d; 吡嗪酰胺, 口服, 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 15 ~ 30 mg/kg/d顿服, 或50 ~ 70 mg/kg, 每周2 ~3 次; 对氨基水杨酸1 000 mg / 次, 1 次/ d。连续3 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结核丸进行治疗, 具体情况如下: 结核丸 ( 生产厂家: 甘肃天水岐黄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25187) , 其主要成分包括龟甲 ( 醋制) 、百部 ( 蜜炙) 、鳖甲 ( 醋制) 、紫石英 ( 煅) 、地黄、熟地黄、天冬、北沙参、牡蛎、阿胶、龙骨、麦冬, 1 丸/次, 2 次/ d。

1. 3 疗效判定指标 ( 1) 肺结核疗效判定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进行对比。 ( 2) 颈部淋巴结结核判定指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具体划分如下: 治愈: 颈部肿块消除, 临床不适消失; 好转: 颈部肿块减小体积≥1 /3, 临床症状改善; 无效: 颈部肿块无缩小趋势,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 ( % ) = 治愈率 ( % ) + 好转率 ( % ) 。

1. 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以SPSS 17.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 均数 ± 标准差) 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痰菌转阴率对比我院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进行观察比较, 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96. 7 % , 对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93. 3 % , 组间比较无差异 ( P > 0. 05) , 见表1。

2. 2 颈部淋巴结结核治疗效果由结果可知, 观察组患者颈部淋巴结结核治疗治愈40 例、好转16 例、无效4 例, 治疗有效率为93. 3 % ; 对照组患者颈部淋巴结结核治疗治愈18 例、好转22 例、无效20 例, 治疗有效率为66. 7 % ,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0. 05) , 见表2。

a为与对照组比较χ2=5.42, P<0.05

3 讨论

肺结核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回升, 老年人群因体质虚弱、免疫系统功能减弱而成为肺结核的易感人群[2]。同时因老年患者对于肺结核病症知识不了解, 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而引发颈部淋巴结结核, 增加了治疗难度。从中医学角度看, 颈部淋巴结结核又称为“瘰疬”, 并以痰多、气虚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效果。

常规抗结核治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对氨基水杨酸等, 上述药物可有效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 促进肺部病灶吸收, 加速痰菌转阴。结核丸是中药制剂, 其主要分为包括龟甲、百部、鳖甲、紫石英、生地黄、熟地黄、天冬、北沙参、牡蛎、阿胶、龙骨、麦冬等, 其中北沙参、生地黄、龟骨、百部、鳖甲等可滋阴润肺, 阿胶、熟地黄可提高免疫力, 天冬、龙骨、麦冬可止咳镇静。上述药物相配伍, 可止咳化痰、滋阴润肺, 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3]。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 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抗结核治疗效果, 其在痰菌转阴率上无差异, 但观察组患者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这一结果可有效说明, 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 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病症, 促进患者康复。

摘要:目的:评价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120例, 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 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结核丸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96.7%, 对照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93.3%, 组间比较无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颈部淋巴结结核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并颈部淋巴结结核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病症, 预防恶化。

关键词:结核丸,常规抗结核方案,老年肺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兰, 李玉琢, 贾新转, 等.结核丸联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 37 (1) :16-20.

[2]何亚荣, 李凤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 :122.

10.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篇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咽炎继发头颈痛患者58例, 男24例, 女34例,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27岁, 患者均无头颈部外伤史。

1.2 临床表现

58例患者除咽炎的一般表现, 其中18例还出现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 还有如下临床表现:颈后疼痛48例;枕后疼痛46例;偏头痛 (分布在枕后、颞部、上颌部、外耳部、乳突部) 16例;颈前屈诱疼痛试验 (+) 42例;颈牵引疼痛缓解试验 (+) 46例;颈旋转诱发疼痛 (+) 48例;Spurling试验 (+) 32例。超过两周颈部淋巴结肿大, 持续性地出现下颌角淋巴结及乳突淋巴结肿大。

1.3 方法

X线片张口位, 侧位可显示C2-4椎体前软组织影增厚。

2 结果

一组40例未伴有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者, 在慢性咽炎发作1~6d出现头颈部症状, 持续5h~3d, 平均13h, 颈旋转或提重时加重, 卧床休息缓解, 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抗生素有效, 全部自愈。另一组18例伴有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者 (>2周) , 出现头颈部疼痛, 不能自行缓解, 6例患者在出现头颈部症状2周内确诊上颈椎疾病, 戴颈托3~6周, 并嘱限制颈椎旋转, 进行抗炎处理。之后进行渐进的康复锻炼, 6例患者完全恢复, 未再出现头颈痛症状;12例开始未诊断出上颈椎疾病, 只进行抗炎, 辅以休息, 最早2周以后才确诊上颈椎疾病, 戴颈托严格限制颈椎活动4~8周, 6例完全康复, 4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无改变, 并出现上颈椎不稳定症状, 最后进行了枕-环-枢椎后路融合术。

根据卡方检验, 两组比较, 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者出现头颈部的预后与未持续肿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者出现头颈痛难以自愈, 需外固定及抗炎处理。

3 讨论

由于环枕之间及环枢之间缺少椎间关节, 实际相邻椎骨之间并不像下颈椎那样有椎间孔, C1、C2神经穿出硬脊膜后, 分别自环椎后弓上下穿出。环枕及环枢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均可引起神经根的刺激及压迫症状[1,2,3,4], 即炎性肿胀直接刺激枕大、耳后神经引发头颈痛。

C1~4神经的疼痛分布区域在颅后、枕后、颞部、上颌部、乳突部、颈肩部。当颈旋转、压迫C2棘突、头前下倾斜时, 疼痛产生或加重。疼痛常与上感引发的症状及神经内科的表现混淆。颈前屈诱发疼痛试验, 颈牵引疼痛缓解试验, 颈旋转诱发疼痛试验, SPurling试验阳性可与中枢性头痛鉴别。

颈部淋巴结可分为颈前、颈外侧两组, 其中以颈外侧淋巴结较为重要。颈外侧淋巴结又以颈筋膜浅层为界分为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淋巴流向是从沿颈外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浅淋巴结注入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外侧深淋巴结。颈外侧深淋巴结又以肩脚舌骨肌后腹为界分为颈外侧上深淋巴结和颈外侧下深淋巴结两群。上颈椎椎前的软组织淋巴注入咽后淋巴结, 再汇入颈外侧深淋巴结。咽扁挑体所属淋巴结位于乳突与下领骨升支之间的深处。下颌角淋巴结属颈外侧上深淋巴结, 位于二腹肌后腹的后方, 面静脉注入颈内静脉交角处, 临上称为角淋巴结。鼻咽、口咽部的炎症, 此淋巴结常首先肿大。另外性颈外侧上深淋巴结的椎间淋巴结, 位于深部椎前肌肌群之前, 介于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之间的枕三角内, 椎前组织的炎症可引起其肿大诱发头颈痛[5,6,7]。

咽部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主要来自舌咽神经咽支, 副神经及交感神经构成的咽丛, 鼻咽上部, 软腭及扁挑体上端的感觉为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所支配, 咽部本身的疼痛表现为咽部痛及面部的牵涉痛。

咽炎继发上颈椎不稳定症。颈椎不稳定引发的症状, 常为一过性的, 一般可自行消失。但我们发现伴随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患者, 颈椎不稳定引发的症状, 常为持续性的, 颈部多处淋巴结持续肿大, 提示上颈椎周围炎症较重, 范围较大,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是必要的。

咽炎继发上颈椎不稳定症, 开始颈椎不稳定引发的病状不明显, 耳鼻喉科或内科医师重视不够;头颈疼痛往往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处理, 漏诊率高。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特别是咽炎发作持续两周以上者, 出现颈部多处淋巴结持续肿大, 提示炎症较重, 范围较大, 对上颈椎进行体检是非常必要的。颈前屈诱发疼痛试验, 颈牵引疼痛缓解试验, 颈旋转诱发疼痛试验, 可作为慢性咽炎继发上颈椎不稳定症的筛选试验, 阳性者再进行摄片, 侧位可显示C2-4椎体前软组织影增厚。

咽炎继发上颈椎不稳定症, 早期治疗效果好。持续性咽炎对上颈椎的结构产生不良的影响。限制颈椎活动治疗有效。利于炎症的消退, 防止炎症组织的损伤。文献报道上颈椎不稳定, 通常采用持续牵引或Halo vest, 作者认为采用颈托并嘱限制颈椎旋转的方法可达到有效的治疗。理由是维持上颈椎稳定性的软组织连续性并不像外伤性上颈椎脱位那样遭到破环。

摘要:目的 探讨咽炎继发头颈痛的诊断治疗与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的关系。方法 咽炎继发头颈痛, 出现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超过2周, 与未出现组比较。结果 未出现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组咽炎后头颈痛可自愈;出现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组咽炎继发头颈痛, 未经治疗, 症状难以缓解, 颈部制动治疗有效。结论 咽炎伴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继发头颈痛, 应积极治疗。

关键词:咽炎,头颈痛,颈部淋巴结持续肿大,颈部制动,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江山, 李彤, 孙研.成人咽炎继发头颈痛的临床诊治与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2006, 41 (3) :131-133.

[2]郭世绂.骨科临床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58.

[3]毛承越.耳鼻咽喉科临床手册[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13-515.

[4]崔广帅.会厌舌侧黏膜切除术治疗反复发作急性会厌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 :26-27.

[5]黄选兆, 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11-1015.

[6]周清, 刘秀广.急性会厌炎101例的救治[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7) :1031-1032.

11.淋巴结发炎的原因 篇十一

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性淋巴结炎,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

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炎。有时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炎。

淋巴结结核

以颈部淋巴结炎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

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

该病的性淋巴结炎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推荐阅读:

上一篇:法院党建的工作总结下一篇:青年干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