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游戏心得

2024-09-18

幼儿家庭游戏心得(精选15篇)

1.幼儿家庭游戏心得 篇一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一、坚持“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做”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如果总是怕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采取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胆小退缩的个性,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建构良好的行为习惯,2、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家长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习惯,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孩子6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3、通过听故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入厕习惯

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用餐的时候,有的桌子上撒满了米粒和菜,有时候地板上到处都是,妈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小班的幼儿,如果采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肯定是不行的。别急,告诉您小窍门,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尝试,利用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天天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吃饭时不能掉米粒。有的孩子经常小便在床上,针对此现象,您可以给孩子讲《小猪尿床》的故事,幼儿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懂得睡觉前要及时上厕所,才不会尿床的道理。有的孩子很难入睡,可以通过欣赏歌曲“9点钟静悄悄”,逐渐使孩子养成9点要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平时注意观察,要抓住一切可表扬的机会,督促和鼓励孩子。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4、和孩子玩扮家家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可以用雪碧瓶做可爱的瓶娃娃,让孩子用筷子给瓶娃娃喂饭吃;提供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系蝴蝶结,穿鞋子等,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也会变浓厚。孩子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开展游戏“玩具商店”,孩子通过买卖玩具,逐渐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与您的游戏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学会了很多生活自理本领,不知道您能不能说出?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原则。鼓励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次,我们建议家长订阅《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杂志,并定期组织家长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反馈阅读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三者相结合,探索育儿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我们还积极引导家长在家中统一家庭成员间的认识,统一教育方法,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各种规则不断地得到强化和补充,使幼儿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去努力。如:溶溶小朋友对进餐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进餐时注意力分散,常常将饭菜含在嘴里或吐在碗内。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孩子在进餐习惯和进餐时间上都有了进步,但孩子在家中仍要外婆喂。我们及时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配合并能和幼儿园一样地要求孩子,不无故迁就,在家中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坚决不喂,而对孩子进餐时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渐渐地孩子在家和在园一个样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步改变,他们不仅增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4、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主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孩子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督促孩子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而且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时时做个有心人,从各个环节入手,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2.幼儿家庭游戏心得 篇二

关键词:家庭,幼儿游戏,策略

一、家庭中幼儿游戏开展存在的问题

1.幼儿独自游戏较多, 亲子游戏较少。独自游戏是指只有幼儿一人独立操作玩具的游戏。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 (父母等) 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访谈的几个对象都共同声称:工作日时, 幼儿在家的时间较短, 父母在这个时段也正好很忙, 亲子游戏较少开展, 相对来说, 独自游戏较多。周末, 有的孩子游戏时间被各种培训班占用;有的家长会选择带幼儿去公园等幼儿较聚集的场所。

2.家长被动参与较多, 主动发起较少。在家庭中, 幼儿主动发起游戏, 父母积极配合的占到半数左右, 这类家长或者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要求, 或者是为了防止幼儿的不良习惯形成;也有的父母在幼儿发出邀请时会拒绝。而父母主动发起游戏的时候很少。

3.玩具数量、种类丰富, 利用率不高。为了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父母更愿意给孩子更多的投资, 在幼儿期, 其中一项就是玩具的购置。去同事家拜访, 映入眼帘的都是玩具, 一箱子、几抽屉……这种现象不是个例, 玩具的数量很多, 种类丰富, 但孩子喜欢玩的有限。很多玩具闲置, 幼儿置之不理。

4.专门化玩具较多, 自制玩具较少。专门化玩具是指构型精美逼真, 功能的确定性强, 游戏的主题比较固定, 性质上有专门化的特点, 大多都是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工具。自制玩具是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或一些天然材料, 通过动手操作而成的玩具。家庭中的玩具基本是从商场、超市购置的, 即使是农村的家庭, 父母自制的玩具也在逐渐较少, 家长与孩子共同自制的玩具比例更少。

5.母亲参与较多, 父亲参与较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男主外、女主内”占有很大的市场, 即使当今的妇女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依然脱离不了贤妻良母的角色扮演, 依然要担负更多的照看孩子的义务, 成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家庭中的亲子游戏, 成人参与者大部分为母亲,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 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更长, 选母亲为游戏伙伴的比例也更高。

6.父母对游戏过程控制多, 指导少。在游戏开展过程中, 往往让孩子遵照大人制定的规则进行游戏, 甚至会以“不玩了”威胁孩子服从权威, 而在指导时, 通常采用命令式的语言, 有的甚至决定游戏的发展方向, 很少能真正凸显幼儿主体, 对游戏过程缺乏科学的指导。

二、幼儿游戏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游戏观错位。有很多家长认为, 游戏与学习、工作是对立的, 如果成人参与游戏是在浪费时间, 成人应该或可以置于游戏之外, 所以, 这些人认为拒绝孩子的参与游戏请求是很合理的。

2.父母的职业不允许。现在社会压力在不断增加, 每位家长都在为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忙碌奔波。有些单位要求加班加点, 节假日、周末还要值班;也有家长, 很多工作任务需要在家庭中完成。

3.家庭教养方式不科学。一般家庭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溺爱型、放纵型、民主型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与全面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据有关研究显示, 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 幼儿更活泼、开朗, 有主见, 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均较好。但在家庭教养方式中, 溺爱型教养方式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 权威型也占一大部分, 而这些家庭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家庭中游戏能否开展, 更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4.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有的家庭条件困难, 没有玩具提供, 也没有游戏场地, 甚至, 孩子没有游戏的机会, 因而阻止了家庭中幼儿游戏的开展, 或影响了游戏的质量。如果经济状况太优越, 会出现玩具闲置与浪费现象, 幼儿不知道该确定什么样的游戏主题, 也会对游戏行为起阻碍作用。

5.家庭居住环境限制。家庭居住环境较小的家庭, 幼儿缺乏游戏空间, 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桌面游戏, 有的家庭比较宽敞, 幼儿可选的游戏类型较多, 但是, 也有的家庭虽然比较宽敞, 但没有幼儿固定的游戏场所, 对幼儿游戏的开展也有一定影响。

(二) 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1.文化传播媒介的阻碍。电视、电脑等传播媒介的出现, 使得人—机对话增多, 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据大部分家长反映, 孩子回家后, 看电视的时间至少1个小时, 周末会有增加, 个别幼儿周末的看电视时间长达6~8小时。电脑、手机也都是影响幼儿游戏开展的“元凶”, 尤其是网络游戏的逐渐升温, 更削弱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游戏开展。

2.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从幼儿园开始, 家长就四处奔波, 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认为识字、掌握技能才是最重要的。据有关调查显示, 每个班级中, 大概都有一半左右的孩子参加培训班的学习, 周末也忙于“上课”, 孩子的游戏时间大大缩水。传统的“角色定位观”, 也限制了幼儿游戏的参与角色。

3.社区功能的弱化。社区对每个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社区文化、开展社区活动等体现出来。目前, 社区的文化活动开展普遍不多, 针对幼儿的更少, 孩子的生活枯燥单调, 失去了更多游戏机会。

(三) 游戏本身的影响

1.游戏本身的特点。游戏是以幼儿的稚拙的心理为基础的, 如果游戏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 是反常的, 是可笑的, 是不被人接受的。所以, 大多成人认为游戏是孩子的行为, 而非成人的行为, 如果大人和孩子一起游戏是不自然的, 甚至是可笑的。

2.不同游戏类型对幼儿的不同发展价值。游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的游戏类型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不同。从某个角度讲, 家长更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 较忽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而在智力培养中, 又对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所忽视。

三、家庭中幼儿游戏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 家长要转变观念, 多途径促进幼儿游戏的开展

1.明确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 任何一种游戏对幼儿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包括幼儿的智力、创造性、语言、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 家长的参与, 对幼儿技能的掌握、情感、社会性的发展也都有更重要的作用, 毕竟家长是年长者, 有丰富的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 对某些技能的习得或社会交往方式的掌握有相应的作用。

2.肯定成人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并知道不同角色参与的不同意义。一般认为, 父亲更倾向玩力量型游戏, 有助于孩子动作的发展和勇敢精神的培养;母亲更倾向于柔和的游戏, 有助于培养孩子耐心、细致等品质。另外, 还有人专门做了亲子游戏中父母亲角色的对比研究, 并对父亲的角色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 如, 发现自我、情感支持等。

3.改变教育观, 教育过程中要凸显幼儿主体。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凸显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理念, 要尽可能地采取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凡事征求孩子意见,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 在游戏过程中也是如此。游戏主题要尽可能满足幼儿意愿, 游戏过程中, 家长的指导方式尽可能采用询问、商量、建议等间接的言语方式, 而不是强迫或命令等直接的语言方式。

4.尽可能创造游戏条件, 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游戏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 也包括心理条件。首先, 要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 包括游戏材料、游戏空间的提供、游戏机会的给予、保障幼儿游戏时间等, 游戏种类尽可能多, 内容尽可能丰富。另外, 还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是要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 不能有斥责。二是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三是要积极参与幼儿游戏, 不仅要配合, 更要主动发起。

(二) 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因素

1.合理利用各种传媒。要合理利用各种文化传播媒介, 挖掘电视电脑的有利资源, 避免不利影响的发生。可以通过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选择适合的内容等实现, 如, 降低玩网络游戏的频率, 增加利用网络学习、促进智力的发展等内容。

2.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对社会的传统文化、普遍的价值观进行辩证分析, 能够从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 有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随波逐流。

3.积极发挥社区的作用。比如, 社区可以利用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 促进家庭中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也为亲子游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 发挥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作用

1.幼儿园要加大新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促进家长新教育理念的形成, 如, 做讲座、开办宣传栏、交谈等, 尤其可以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进行理念宣传, 而不只是报告孩子的“战果”。

2.幼儿园要与家庭及时交流幼儿的发展状况, 针对幼儿的发展不足, 提出意见或建议。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的表现可能会存在差异, 所以幼儿园老师与家长要及时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沟通与交流, 以了解幼儿发展的不足之处, 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包括采用何种游戏促进孩子更好发展等。

3.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游戏的科学知识。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宣传栏等方式介绍有关游戏的专业知识, 以促进家庭中的游戏能够更科学地进行。如, 对幼儿游戏的价值认识, 幼儿游戏过程中科学的指导方式学习等。

总之, 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家庭中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宋艳梅.亲子游戏中父母角色功能的探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11, (12) .

[4]尹芳, 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9) .

3.幼儿家庭游戏心得 篇三

关键词:亲子游戏;儿童的成长;认知性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增进感情、促进交往的娱乐游戏活动。因为游戏是孩子的生活,是孩子的认知方式,孩子的想象与创造通常表现在各种游戏活动之中。所以,很多试图通过各种教育培训班、早教班提高和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家长不妨利用亲子游戏这一教育手段。在亲子游戏中注意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会对孩子智力的提高、创造品质的形成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亲子游戏是家长教子成才、助子成功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一、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认知能力是孩子发挥其主动性的重要部分,一般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认知能力的参与,比如,从孩子从小认识父母开始,能指出谁是爸爸妈妈,能从镜子中认识自己;看到的周围环境和花草树木,能够认识到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慢慢学会说话、数数,学会唱歌、念儿歌和各种文化知识;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心、难过、不好意思等;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事情是错误的不能做的;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遇到困难也会向他人求助等等,这些活动都能体现出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是生活和学习所必备的能力。

二、如何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

1.让孩子学会感受

感受即感知能力的培养,是认识事物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看、听、闻、尝和摸的能力。孩子可以通过感官去辨别一些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要区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先让孩子找找周围环境或自己见过的东西哪些是圆形,哪些是正方形,自己观察物体的颜色哪些和周围环境布置中的颜色相似,并对孩子的答案給予及时的肯定,这样孩子就能在游戏中认识并区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孩子的感知能力也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2.发展孩子的记忆能力

对孩子来说,知识经验积累得多、记忆得牢,对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有益的,记忆能力是积累知识不可缺少的认知过程之一。孩子长期所获得的知识印象大多数对自己直接感知过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记住,是无意识记忆。例如,我们想让孩子记住某样东西,家长可以选择游戏的形式,找一找什么东西不见了。在桌子上摆放不同的几样东西,让孩子观察后闭上眼睛,再拿走其中的一样,让孩子睁开眼睛找一找什么东西不见了,说对了给以鼓掌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带来愉快感。在重复的游戏中,家长可以适当地根据孩子的能力增加游戏难度。例如,摆放功能性的东西让孩子找一找什么东西不见了,这样在找出不见的东西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这样东西的名字和功能。这样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孩子的记忆能力,还丰富了孩子的各种经验。

3.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开拓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亲子游戏中有角色游戏,是发展想象力的极好方式,在进行这类游戏时,家长要做适当的指导,不能把游戏等同于自由活动,不能让孩子自己无目的、无计划地活动。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进入角色游戏,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家长在陪同游戏的过程中要对孩子选择的游戏角色进行指导:提醒孩子这个角色需要做的事情等。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一些不妥的行为时,我们要注意引导,不是严厉制止。因为这样会抑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孩子准备各种可以利用的游戏道具,尽可能地激发孩子去模仿、去想象、去创造。

4.帮助孩子锻炼思维和发展语言能力

孩童时期完全是借助口头语言表达思想和与人交往。思维是人对事物间接概括的认识能力,人的思维只有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达,所以,语言是表达思维,使人们互相了解、互相交往的工具。孩子的口语发展得好,表明其思维能力强。所以,加强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说也就是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可以利用平时带孩子外出或散步的时间,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让幼儿说一说,表达一下孩子看到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这样帮助孩子记忆的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游戏常伴随玩具,可以让孩子了解物体的性能,动脑筋、想象和创造;同时游戏又具有规矩,让孩子能够按要求行事。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好和最自然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极有效的方式。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能让家长认识到亲子游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轻视孩子的游戏,而是应该学会更多的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在家庭中提供孩子自己的游戏场地;同时自己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使家庭演化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亲子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乐园,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开发潜能,在游戏中发展认知能力。

4.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大四班 张茗玮家长

我的孩子快要从实验幼儿园毕业啦,三年来在老师们的精心照料和耐心教育下,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次更是荣幸被评选为“阳光家庭”。回想起过去几年里的许多生活点滴,回味着对孩子教育的快乐与艰辛,看着孩子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幼儿成长为一个日渐懂事的孩子,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体会想和家长们一起分享。

1.坚持自己带孩子,不把责任推给老人。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把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了长辈,“隔代宠”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非常一致,平时接送孩子都由自己协调解决,晚上也不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过夜,由我们轮流带孩子学习阅读游玩。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会陪着孩子早睡早起,傍晚经常去学校操场、少年宫广场等地玩轮滑散步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减少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时间,另一方面运动过后更易入睡;饮食方面我家孩子比较挑食,吃饭时候妈妈经常和爸爸“演戏”,告诉孩子这个菜是多么的好吃多么的难买,所以我们家餐桌上有“森林之王最爱的肉肉”、“加拿大才能买到的鳕鱼”“日本才有的营养南瓜饭”等等有趣的菜名,让孩子愿意接受不同的食物;此外由于妈妈在卫生系统上班,平时非常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早晚刷牙等习惯,这对保护孩子的健康,预防手足口病、龋齿等都非常有帮助。

3.严父慈母,相互配合。在我们家,孩子犯错误之后,爸爸常扮演黑脸的一方严厉批评,也许当时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妈妈则唱红脸在私下和言悦色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并说刚才爸爸严厉地批评你因为太爱你了。这样一唱一和,孩子自然会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承认错误。4.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我们平时在饭后、周末游玩时候,经常鼓励孩子主动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并邀请他们一起玩,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懂得了谦让、宽容和大方。妈妈有时会准备自制点心让孩子与经常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分享,这样能让孩子学会热情待人,同时家长的热情也让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

5.适当培养孩子的兴趣。到了中班以后,班里很多家长都开始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我们也不例外,不过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以孩子的意愿为先,先带他去试听课程,他表示有兴趣学习的再报名,而且时间上我们避开了双休日,只上工作日傍晚的课,一周两次,尽量不影响孩子的休息,给孩子完整的周末游乐时光。

5.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宝宝出生以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宝宝现在已经上小班了,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经常会问“为什么?”等问题,伴随着他的成长,作为家长希望能给予他幸福的生活,但更希望他能快乐、健康地生活。

我经常给孩子讲他儿时的事,讲他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为了他每天要吃很多不愿意吃的东西,讲妈妈在夜里抱着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会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他会很心疼自己的妈妈。现在每当我身体不舒服或累了的时候,宝宝都会说妈妈你别哭,主动帮我擦眼泪。一个孩子要让他学会爱别人,为别人付出,就要让孩子首先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让我感到骄傲的是,从上学以来,我感觉宝宝一下子长大了好多,从刚开始的哭闹不休到现在乐意去上学,这些都是老师们的细心教导!今年我的宝贝终于肯在学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睡午觉了,终于真正的融入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了,为此我深深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真是十分关键的,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宝宝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不仅自己学会了穿衣服,穿鞋子(虽说不是很完美,但最起码能自己动手)整理玩具,而且还能经常主动帮助我们大人做家务,所以在家我们经常夸赞宝宝长大了,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6.幼儿家庭教育交流心得经验 篇六

低声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回想一下,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你有反思对孩子的态度吗?在孩子的成长当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无非就是两种结果,一是你对孩子错误大吼大叫;二是好好的耐心的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两种对待方式将会对宝宝产生不同的影响。低声教育其实才是你给孩子的礼物。

低声教育是的教育

心理学家表示,不同的说话态度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同的。对于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态度将会对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低声不但会让父母保持理智,让情绪更加平和,也可以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孩子不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低声可以帮助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赶走愤怒,对于孩子的教育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怎样做大低声教育?

1.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要较低

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在批评孩子的过程当中需要保持低声。这样才能让对方集中注意力,也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如果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比较大,这样会导致孩子和家长的情绪都比较激动,最后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要想理智的批评犯错的孩子可能比较困难不过在说话之前如果家长稍微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起到的效果将会不同。因此,在说话之前家长不妨想想怎样的措辞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

3.把你的期望说给孩子听

在带孩子出去逛超市的时候,可能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像家长买,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上来就给孩子痛骂一通,这样反而会加大孩子的逆反。此时如果家长将自己的期望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

4.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

7.幼儿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策略 篇七

而父母受到自身文化知识、教育观念和文学素养等因素的限制, 存在亲子阅读观念不正确、环境设置不合理、阅读缺乏计划性以及指导方法单一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以帮助父母更科学、合理地进行亲子阅读指导。

一、要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理念

( 一) 自身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场所, 但相对幼儿园, 家庭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家庭中可以开展一对一的阅读活动, 并且父母与幼儿情感联系紧密, 更能促进早期阅读的顺利实施, 从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需特别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 平时自己也要爱读书, 多读书, 让幼儿感受到家庭中浓郁的阅读气息。 同时父母要提供合适的材料, 创设适宜幼儿阅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制定阅读计划, 并采用朗读、提问、讲解、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 二) 全面科学地认识亲子阅读的价值

亲子阅读不仅有助于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增强自主阅读能力, 逐步养成勤学乐思的优秀品质, 还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等的发展, 同时良好的情绪情感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因此, 要认识到亲子阅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避免将亲子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智力开发, 甚至是道德说教的误区, 让父母全面、 科学地认识亲子阅读的价值。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 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阅读环境会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营造出温馨、适宜的阅读氛围, 极易使幼儿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

(一) 物质环境

1、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

首先,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特点来选择阅读材料。 就年龄来说,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 可以为其选择色彩鲜艳、情节简单、图案清晰的图画书, 以故事类图书为主;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发展比较迅速, 可以为其选择每页有多幅画面的图书, 图书的选择可以增加知识类图书;大班的孩子知识面逐渐扩大, 充满求知欲, 可选择一些文字较多的阅读材料, 适当增加科普类读物, 以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就性别来说, 男孩多喜欢知识类、科普类的阅读材料, 女孩多喜欢具有丰富情节的故事类的阅读材料。

其次, 要尽量选择总体质量较高的读物, 如纸张好、字体大小适宜、色彩鲜艳、形象清晰生动, 以图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或图文并茂的读物。

最后, 要注意选择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 如童话、儿歌、古诗词、科普百科等类型都可涉及, 来拓展幼儿的视野。

2、约定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在家里每天可以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 如可以在晚饭后、睡前专门进行亲子阅读。 长期在固定的时间坚持亲子阅读, 有助于幼儿养成定时读书的好习惯。

3、开辟一个阅读区域

给幼儿准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阅读区:在家中划分出一块幼儿专属区域, 放置儿童书架、桌椅或小垫子、小沙发等, 营造一个干净舒适、放松安静的阅读环境, 让其成为孩子的阅读宝地。 也可在家中选取一角, 安置适合孩子取阅书籍高度的书架, 把读物放到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 并分类清楚、排列整齐, 便于幼儿进行挑选并阅读。

(二) 精神环境

1、父母要树立阅读榜样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 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就尤为重要。 要想让幼儿喜欢阅读, 首先父母就要做爱书之人, 广泛涉猎、专心阅读, 为幼儿树立热爱读书的榜样, 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次, 父母还要注意, 对书本要轻拿轻放, 以正确的姿态持书、翻书, 分类陈列, 让幼儿也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2、阅读前尽量排除干扰因素

阅读需要全神贯注投入其中,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现在外界干扰因素过多, 特别是电子产品, 如电视、游戏机、手机等容易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很容易将幼儿带离阅读状态。因此, 在进行亲子阅读前, 要关闭电视机, 收起游戏机和手机等, 保持室内温馨安静, 保证阅读质量。

三、有计划地进行亲子阅读指导

亲子阅读不可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坚持。 幼儿父母需要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 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 一) 亲子阅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首先, 父母要明确自己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亲子阅读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最后再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如有的幼儿注意力比较差, 父母就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培养注意力。 因为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 注意时间短且易于分散, 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保持长久一些的注意力, 所以父母要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阅读材料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 并且可以将阅读时间逐渐延长, 促进注意力的培养。 又如有的父母想在亲子阅读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就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多向幼儿提问开放性的问题, 促使幼儿预测、反思、质疑等能力的发展。

其次, 要将阅读计划细化。 如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涉及要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 每天阅读时间和进程等, 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 二) 亲子阅读要按计划进行, 可灵活调整

亲子阅读计划制定后, 要按时按量按质进行,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变动。 但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整。 如幼儿对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兴趣不大, 就要考虑更换材料, 不要强制幼儿进行阅读;幼儿阅读效果较好时, 可加快进度。

四、掌握并运用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在亲子阅读中, 父母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指导, 从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亲子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 朗读感受法

幼儿在进行自主阅读时, 读物中的信息是以图片和文字为媒介向幼儿传递的。 而当进行亲子阅读时, 父母可以在图文的基础上配以朗读, 让幼儿的视听相结合, 极易使幼儿受到故事的感染, 从而将其带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朗读时, 父母要注意语言要生动形象, 可改变语调、语速等来营造气氛和塑造角色。 比如在读 《狼和小羊 》的故事时, 狼的声音是阴险蛮横的, 小羊的声音是温和而充满底气的, 并配合上相应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从而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二) 观察理解法

在阅读中, 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获得关键信息, 读懂故事, 这也是自主阅读能力的要求。 父母应当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读物中的形状、色彩、形象以及图画之间的关系等等, 并加以针对性的讲解, 帮助幼儿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使其具备独立观察阅读的技巧和能力。

(三) 问题情境法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 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在亲子阅读中, 父母可以多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此类问题没有唯一固定答案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并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细节。

(四) 游戏表演法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3 岁之前的各年龄阶段, 正是儿童各种游戏形式、游戏能力、游戏技巧萌发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而3-6岁被称为游戏的高峰期。 将游戏与表演融合到一起, 能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使所阅读的内容更加引人入胜。 父母可以与幼儿通过生动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来塑造故事中的形象, 展示故事的内容。 父母要做好引导和配合, 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表演和游戏当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表演能力的发展。此外, 还可运用讨论法、创编法、改错法、制作法等指导方法, 可针对具体的阅读情况灵活运用。

五、开展延伸教育

延伸教育是指在亲子阅读之后, 开展的与阅读习惯、技能及阅读内容相关的教育。

( 一)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 要让幼儿养成爱护图书、保持图书整洁干净、按顺序种类摆放图书的习惯。 其次, 也要教幼儿认识图书的各个部分, 让幼儿掌握正确持书从首页翻阅、按前后顺序翻页的阅读技能。

( 二) 利用读物中的故事、 人物的言行来教育孩子

儿童读物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 会深深打动幼儿, 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如《三只小猪》的故事, 可以告诉幼儿, 做事要踏实努力, 不能偷懒, 使幼儿在阅读中获得快乐的同时, 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受到故事中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

摘要: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亲子阅读则是实施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父母和社会的关注, 而父母的指导策略直接关系到亲子阅读的质量, 因此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理念、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计划地进行亲子阅读指导、掌握并运用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开展延伸教育五个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指导父母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8.浅议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篇八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閉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二、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1.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家长了解家园共育的意义。多年来,我园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园联系栏、家访、观看音像资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参与、援助、配合,强化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热情,激发家长援助幼儿园教育的行为。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年新生幼儿入园前,我园首先要对新生幼儿家长召开家长会,主要向家长传达我园的办园理念,新生幼儿入园会遇到的问题,请家长谈谈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家长观看历年来园内家园共育的图文资料和展示家园共育的成果,让家长了解作为21世纪的合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要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教于家庭的生活之中,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亲密伙伴,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

2.通过举行丰富的家园联谊活动,达到家园教育结合的目的。我园开展的家园联谊活动主要有: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家园知识竞赛、家园主题活动、文艺演出、大班幼儿家长汇报会等。例如:在亲子游戏、音乐游戏、三八节的赞妈妈主题活动、幼儿夏游活动等等,让家长深入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也降低了家长投诉率。

3.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幼儿园可举办讲座,邀请幼教专家讲课,也可由业务园长主持,但在实际中,教师就是家长眼中的"专家"。为家长召开培训班,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之前一定要通过家访、问卷等形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层次不齐,教师在培训时要言之有物,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通过家访达到有机结合和深层次的"共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不能单纯的靠以上的文体活动来完成,教师要深层次的挖掘家长资源,深入的了解幼儿了解家长,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加大家访的力度,准确的掌握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作为家长也要主动的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商议,要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对待孩子。

9.幼儿园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1、美国硅谷的几类幼儿家庭,和我们国内一些幼儿园的差别,都有公立、私立、大学企业附属等,只不过国内承办幼儿园的资质还是相对较低,有点乱象丛生,特别是前些年,现在真的好多了。

2、可以加老师微信吗?有家长群吗?国外不可以私下联系,有专一的联络人,但我们国内可以相加微信,以及微信群,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以及生活等,还是相当的方便,真的体现了我们国人“注重效率”,相比较国外的注重参与的过程,真的是各有千秋。我们家长和学校可以借鉴,互为补充。

3、无论国内国外,都有送礼现象,只不过我们国内成为了一种风气和一种潜意识,而在国外相对比较清洁,还是比较科学的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10.幼儿家庭游戏心得 篇十

一、培训前的心态调整

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不管是那种渠道促使我们来参加培训,必须按培训制度或要求来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就静心聆听,反之不如离开。要时刻保证自己心情是愉悦的,相信只要认真聆听,就会有所获益。

二、要有一颗恭敬心

古语有“三人行必有我师”,面对为我们讲课的老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即使老师的讲解不够让你专注,那也应该及时调整态度,主动发现老师身上的优点,你会惊喜的发现老师身上的某个优秀特质正是你所欠缺的。

三、加强主动性

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参与活动以增强自我的觉察能力,更快的实现自我成长。

四、对于每天的学习及时总结和分享

总结有助于回顾课堂内容,查漏补缺,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形成框架式的学习模式,提高效率。分享帮助我们完善所学知识,加强与同伴的联结,获得更多的建议,知识得到扩展和升华。

11.家庭如何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篇十一

早期阅读也称学前阅读,它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识字的意义,也具有让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同时,它还具有更广、更深的内涵和外延。而早期阅读能力则特指学前期儿童所具有的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正确的阅读习惯、初步的阅读方法和粗浅的感悟能力以及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识字的兴趣。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具有早期阅读习惯的幼儿在语言能力发展、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发展等各方面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幼儿。

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从1岁左右开始咿呀学语,早期阅读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尚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的条件,因此,早期阅读大多是通过图画或故事来进行的,这样的阅读能促进幼儿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同时能丰富其词汇量,并有利于其表达能力的提高。

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的识字兴趣发展——在阅读活动中,孩子在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读一个字指一个字的阅读方法,逐渐产生了识字的兴趣,随着识字量的扩大,他们自己可以感受到能阅读更多故事的快乐,从而主动学习识字。

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听、说、读习惯的养成——幼儿阅读不仅仅是能否认识几个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而好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对幼儿以后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些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如《龟兔赛跑》《小红帽》《三只小猪》等,故事非常生动,语言非常优美,能很好吸引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不管在看,还是在听,都会全神贯注,养成听、说、读的良好习惯。

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早期阅读能带给幼儿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娱乐幼儿的身心;能使儿童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社会化的过程,无形中扩展儿童的经验;早期阅读既能增加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

目前各幼儿园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是非常重视的,比如很多幼儿园都设立了专门的读书角,每学期都会购买一定数量的读物等。相对幼儿园而言,家庭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的意识就要淡薄得多。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家庭中能够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书桌的比例不足3%,然而实践证明,在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自身素质、教养态度、教育观念及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指导幼儿早期阅读在认识方面以及方式、方法上出现了不同的差异,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为此,家长朋友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在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应该学会合理运用阅读指导方法,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早期阅读习惯创立和谐的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早期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阅读是一种“准备性阅读”,而不是普通意义上成人的那种独立的看书、读报的阅读,它是一种对图书、画报、色彩、音像、标志等多种读物的阅读习惯、兴趣和逐步阅读的过程,是为孩子的正常社会化做准备,更是为幼儿接触由文字符号组成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做准备。同时,也要为幼儿的早期阅读建立一种家庭共同参与式的阅读环境,阅读主体不但包括幼儿,还包括父母。家庭中的早期阅读实际上是在父母的出声阅读、把抽象文字符号所包含的内涵转化成幼儿可以理解的口语氛围中,让幼儿在可以感悟的声音、图象中慢慢形成对书面语言文字的兴趣,从而产生阅读兴趣。

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阅读大环境

一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家长在为幼儿选择早期阅读读物时应注意五点:

* 形象化、趣味化。色彩鲜明的图画、生动有趣的语言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兴趣,让孩子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

* 生活化。贴近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的阅读内容易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鸣。我们为孩子选择图书应从反映孩子日常生活的题材入手。

*个体差异化。孩子的趣味虽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但它与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生活经历、性格乃至性别等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应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爱好、所长为他们选择图书,同时要注意孩子趣味与成人的差别,要适时给幼儿自己选择图书的权利。

* 多样化。随着孩子阅读兴趣的增强及认知能力的提高,家长应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为孩子提供多样书籍和阅读材料,逐渐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图画书、科普书、儿童漫画、儿童文学作品等都可成为我们的选择对象。

* 审美化。我们应随时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和引导,使他们的阅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家长为孩子选择的阅读材料要确保审美品位一流、风格多样、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等,为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开阔的审美视野打好基础。

二要注意提供恰当的阅读机会和阅读场所。阅读本身就是家庭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身为父母的我们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专门的“宝贝书房”,或者精心创设一个让孩子感到自由、温馨、宽松的“宝贝书吧”,墙面上有可爱的小熊、小狗等动物或可爱的娃娃等宝宝图书袋,漂亮的口袋中藏着“书宝宝”;地上可以铺设彩色泡沫垫,放几个松软的布靠垫等,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坐着、靠着、跪着等姿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看书。

三要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家长不要忽视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去感染幼儿;家长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陪伴阅读的互动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指导方法

家长要认真做好“讲、看、听、引”:

nlc202309051627

“讲”——包括家长讲和幼儿讲。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如故事、童话、散文、诗歌等讲给幼儿听,每天都要坚持;讲的时候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用匀速、缓慢但又绘声绘色的语气,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孩子讲。也可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让他们自己来续编故事。

“看”——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色彩鲜艳内容健康的低幼读物,还应引导他们观看一些动画片之类的与视觉刺激有关的优秀多媒体材料,如学唱儿歌的DVD等;也可教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与符号,如交通标志、商店名称等等。

“听”——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

“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的、好玩的方式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无论是在图书形式还是图书内容上都不要有过多的限制,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

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从多种角度看图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幼儿图书并非单一的文学作品,其品类繁多,形式各异,家长应鼓励孩子阅读各种类型的图书,而不是长期地只看一两个类别;而书中的文字、插图、小贴示等等都是图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应鼓励孩子从多角度进行阅读,例如有许多幼儿画册是带有智力开发内容的,家长不但应充分利用现成的智力题,同时还应注意发掘图书内容隐藏的各种资源,比如画面结构、色彩、线条、形象等等。

要持之以恒,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早期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

良好的早期阅读行为和习惯应该从孩子一接触书籍时就注意培养,而且家长要做到一贯要求、持之以恒,而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从细微处着手的,例如:

* 帮助孩子了解图书的构成,如认识封面、封底等;

* 告诉孩子看书时如何正确地拿书,如不倒拿书,看书时要耐心地按顺序一页一页翻;

* 看完书后要把书放回原处,学习整理图书;

* 让孩子懂得爱护图书,如果孩子出现撕书、咬书、扔书的现象,家长要及时制止;

* 小年龄的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是很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时间可以短一些,以10-15分钟为宜,慢慢地根据孩子注意力的情况延长看书的时间;

* 除了在家里看书,家长最好抽空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到图书馆阅览图书;

* 可以把书作为礼物奖励或送给孩子,告诉孩子书是最珍贵的礼物;

* 引导孩子邀请小伙伴一起看书,互相讲一讲图书中的内容,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看、一起讲、一起表演故事等,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

久而久之,阅读便将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早期阅读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非凡的意义。社会、家庭、幼儿园都在为他们的阅读创造条件和机会,而家长作为孩子真正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我们就担负着为孩子阅读提供更多养料的重大责任,每个家庭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尽早、有效地开展孩子的早期阅读,让每个孩子从小真切地体会阅读带来的美好,吸纳阅读带来的养分,真正站在人生的高起点。 (作者单位系接力出版社)

12.农村幼儿家庭生活习惯现状调查 篇十二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以连云港市XX县为例, 随机抽取6家幼儿园。每个幼儿园随机抽取20名幼儿, 一共120名幼儿为样本。回收有效问卷97份, 有效回收率为80.8%, 其中, 大班幼儿23人, 中班40人, 小班34人;一级亲缘监护者65人, 二级亲缘监护者32人。

(二) 研究内容及方法

采用自编的《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调查分析》问卷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标题、指导语、调查内容及结束语。问卷内容包括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现状、饮食卫生习惯现状、作息时间规律现状、自理能力现状四个维度。所有问卷均由专业人员指导家长完成。问卷回收后,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 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幼儿年龄越大, 个人卫生情况越好。卫生习惯中, 大班幼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刷牙以及更换内衣外套, 其中43.5%的幼儿做不到早晚各刷一次牙, 78.3%的幼儿不能做到饭后及时漱口, 69.6%和52.2%幼儿做不到每天更换内衣裤以及外套;中班幼儿的卫生习惯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吮吸手指以及将玩具放在口中, 且年龄越小, 问题越严重, 其中70.0%和82.4%的中、小班幼儿做不到早晚各刷一次牙, 75%和88.2%的幼儿不能及时更换内衣裤, 更为严重的是, 50%和61.8%的幼儿存在会将玩具放进嘴里的习惯和现象。

幼儿的监护人不同, 幼儿的卫生现状差异明显。数据表明, 父母监护下的幼儿卫生习惯明显好于祖辈监护抚育。父母监护抚育下38.5%的幼儿能够做到早晚各刷一次牙, 明显高于祖辈抚育幼儿的18.8%;且在父母的监护下, 44.6%的幼儿能够做到饭后及时漱口, 而祖辈监护只有18.3%的幼儿能够做到;同时, 50.8%和44.6%的幼儿在父母监护下能够做到饭前主动洗手, 明显高于祖辈监护下的18.8%;但在吮吸手指以及将玩具放入口中, 二者差距并不明显。

(二) 农村幼儿饮食卫生习惯现状令人担忧

阶段不同, 幼儿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各异。调查显示, 大班幼儿在饮食卫生存在的问题明显多于中、小班, 问题出现频率随年龄降低呈现递减趋势。问题依次集中在幼儿挑食严重、就餐卫生、喝冷水以及吃未清洗的水果。幼儿的监护人不同, 幼儿的卫生现状差异明显, 父母 (一级亲缘) 监护抚育的幼儿在挑食、吃零食以及暴饮暴食问题上明显优于祖辈 (二级亲缘) 抚育者;祖辈监护的幼儿在吃清洗过的水果问题上则优于父母照看的幼儿。

(三) 农村幼儿作息时间规律随年龄增大变化渐趋不合理

调查发现, 幼儿的作息现状并没有因为监护人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但在作息习惯上, 则反映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如:30.0%左右的幼儿不能做到早起早睡, 85%的幼儿在家没有午睡习惯, 83%以上的幼儿夜间不能独立入睡。其中, 37.7%、35.5%、23.7%的大中小班幼儿不能做到规律睡眠, 此种不合理的作息现状从小班到大班呈现递增趋势。

(四) 农村幼儿生活自理的自主性普遍较弱

数据表明, 80%左右的幼儿能够独立进餐、独立洗脸、如厕用手纸及独立的脱穿鞋、袜等, 且其自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但同时,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50.0%左右的幼儿不能自觉的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近55%以上的幼儿在玩过玩具后, 不会主动收拾玩具, 可见, 农村幼儿对涉及本身的基本自理活动完成较好, 但对于类似收拾玩具和回收垃圾等自觉主动性不够, 且祖辈监护幼儿自主性明显弱于父母监护的幼儿。

三、分析讨论

根据幼儿的家庭生活习惯在年龄阶段有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及访谈, 提出解决策略:

(一) 加强幼儿卫生习惯教育的随机性, 确保教育的科学性

不同年龄段, 卫生习惯存在的问题各有侧重, 幼儿的监护人不同, 幼儿的卫生现状差异明显。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加强, 家长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挣钱养家以及让幼儿接受更好的学校教育方面, 忽视了本身作为幼儿首任执教者的影响, 疏于提醒和严格要求孩子在生活细小习惯方面的要求, 不注重教育的长期性和随机性, 且部分家长对幼儿做出要求的口气、方式过于粗暴。

作为父母, 除了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外, 更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随机性和长效性。首先, 从幼儿角度出发, 父母应该尽早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意识, 强化幼儿对个人卫生习惯的认同。其次, 从家长角度出发, 营造严明的家庭环境, 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严以律己, 潜移默化的对幼儿施加影响, 同时, 家长应该加强自己教育素养, 掌握与幼儿有效的沟通表达方式, 确保教育的科学性。最后, 制定家庭生活个人卫生常规制度表, 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化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 坚持幼儿饮食习惯教育的一致性, 发挥家长的能动性

研究发现,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幼儿自主性加强, 幼儿饮食卫生习惯情况不容乐观, 好恶表现尤为明显。有些幼儿家长自身素质不高, 对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视度不高, 对幼儿饮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不重视, 有的幼儿父母长期工作在外, 隔代抚养, 教养方口径不一, 对幼儿溺爱现象严重, 通常是幼儿喜欢吃就吃, 不喜欢吃就不吃, 出现多种教养标准, 对饮食习惯教育从不做出规范和一致性要求。有的幼儿在家甚至养成了用脏手抓、吃、含东西的习惯[4]。

首先, 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通过各种途径, 提高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素养和教育能力, 帮助幼儿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5]。其次, 家长应主动学习有关幼儿饮食卫生、营养方面的知识, 为幼儿制定营养健康的食谱, 通过调整菜色、味等方式处理幼儿挑食、厌食等问题。最后, 制定家庭饮食卫生常规制度表, 规范自身的言行, 坚持饮食习惯教育的一致性, 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化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 尊重幼儿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重视家庭教育的规范性

农村幼儿家庭时间观念教育仍处在自发水平和盲目的阶段, 作息时间规律随年龄变化渐趋不合理, 年龄越大, 时间越不规律。有些父母对幼儿又过于苛刻, 时间规律不科学, 不恰当。有些父母又过分溺爱幼儿, 使幼儿懒散成性, 时间意识淡薄。这种不得要领, 方法不当, 缺乏科学的理性指导的家庭时间观念教育方式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 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及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尊重幼儿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重视家庭教育的规范性至关重要。首先, 尊重幼儿作息时间的规律性, 给予幼儿独立自主的空间。再者, 父母要努力创造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 互相尊重的氛围, 注重家庭教育的规范性, 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感到心情愉快, 情绪稳定, 自觉按每日生活常规生活[6]。

(四) 注重幼儿自理能力教育的渗透性, 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幼儿因为家长自身素养的局限性, 较少受到父母的言语上的关注, 情绪活动受到困扰, 为了发泄心情就乱扔纸屑、不能将垃圾及时扔进垃圾桶, 不能及时的收拾玩具等。因此, 家长应该注意缓解幼儿压力, 尊重幼儿, 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环节, 长期、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 消除幼儿内心矛盾冲突, 增强幼儿自理能力的渗透性, 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 父母要规范幼儿自主责任意识, 内化幼儿对自理能力的认同。其次, 家长应该加强自己教育素养, 掌握与幼儿有效的沟通表达方式, 科学规范的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确保沟通教育的有效性, 同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化手段, 增强幼儿自主性, 提高幼儿自理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连云港市XX县所在辖区的农村幼儿的家庭生活习惯现状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家庭生活中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作息时间规律现状以及自理能力现状四个方面。并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调查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后,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幼儿,家庭,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唐春梅.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 2011, (S1)

[2]齐晶晶.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四个必须”[J].福建论坛, 2010, (9)

[3]黄琴林.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调查[J].科教导刊, 2011, (3)

[4]张静等.河北省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4)

[5]朱玲.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8)

13.幼儿家庭教育案例 篇十三

一、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生完孩子后,将孩子留给父母照看,自己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等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到自己身边。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相对比较溺爱孩子,只注重孩子的吃穿,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习惯、性格的培养,等孩子上学来到父母身边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案例描述

茜茜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现在上幼儿园大班。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3岁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将她接到身边,爸爸妈妈开餐馆比较忙,平时遇到茜茜不听话或做错事,总是不去理睬或者以暴力解决。有一天妈妈生病,躺在沙发上休息,可茜茜却坐在边上看动画片,声音放得很大,妈妈让她把声音放小点,她就是不听,妈妈生气地将电视关了,茜茜不说话,等妈妈刚躺下,她就把电视打开,妈妈再关了,她又打开,最后以妈妈将茜茜狠狠打了一顿结束。

三、案例分析

针对此案例,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2、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特点。

3、生活、工作繁忙使家长采用了简单暴力的教育方法。遇到问题不与幼儿沟通、讲道理,而是采取置之不理或是简单暴力的方式解决,使幼儿形成了叛逆的心理,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茜茜的家庭教育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给与重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多与幼儿沟通,不能采用简单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你就要这样做的”、“不能做什么”等这样简单地说教或通过暴力使幼儿听从家长。要给幼儿讲道理,与幼儿沟通,使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要求”。

3、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和尊重是家长和子女感情沟通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的合理行为要求表示理解,并通过恰当的方式给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行为要求,家长切忌独断专行,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使说的不对,也要道理说服。

当然家长本身的为人处世和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也行”等古训同样是不变的道理。

交道镇中心幼儿园

14.家庭幼儿教育方法 篇十四

1.重视幼儿的想法和行为

幼儿的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性格,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幼儿感到被尊重,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我们感觉他们的行为怪异时,不应盲目地指责、批评他们,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呵护他们。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在他们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与他们交谈时可以蹲下来,与他们视线平行,同时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要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这样才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模仿的本能

幼儿有模仿的本能,在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幼儿的这一本能。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吃饭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吃,告诉他们用哪个手拿勺子,哪个手拿筷子,怎样拿筷子,一边说一边演示,再加上周围小朋友的影响,幼儿很快就能进入状态,学会跟大家一样的吃法,这样会让他们自己很有成就感。在玩耍的时候,教师要先告诉幼儿怎样是正确的,怎样避免受伤,通过引导,让幼儿找到玩耍的乐趣。幼儿除了模仿教师,周围的小朋友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不良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与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是分不开的。除了行为模仿外,就是语言模仿。语言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同幼儿一起玩耍、学习时,要教导幼儿多用敬语,如谢谢、对不起等,这样对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爱模仿的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一些必要的常识性教育

对幼儿还要进行生活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是幼儿独立适应生活、认识世界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进行常识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要让幼儿多认识周围的事物,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会伤害自己等,让幼儿多看、多学,教师多引导,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此外还要教幼儿文明礼貌方面的常识,如怎样与小朋友相处,对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说谢谢等。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都要注意,有时很细微的动作被幼儿看到也可能会模仿。因此教师对自身言行的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要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赢在起跑线上。每位家长都希望幼儿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和家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所以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更为重要。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幼儿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为了幼儿能更好地成长,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付出努力。

5.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年龄较小,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这就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挑战。但是,幼儿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对于知识兴趣,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兴趣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是幼儿教育的真谛。

15.幼儿家庭游戏心得 篇十五

一、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一) 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首先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场所, 幼儿需要掌握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在幼儿园中通过幼教老师来传授, 这些基础知识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幼儿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场所, 当前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 许多家长对幼儿的照料力不从心, 所以幼儿一天几乎是在幼儿园度过, 在这个过程中, 许多细节需要幼教老师的关注, 比如如何通过游戏或其他娱乐方式树立幼儿良好的性情品格, 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幼儿懂得谦虚礼让等。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中度过, 幼儿园理所当然的应该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担负起较大的责任, 但是幼儿园在担负主要教育责任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群体是所有幼儿学生, 在幼儿入园之初短时间内无法对所有幼儿个体都有充分的了解, 与家庭比较下幼儿园也不具备深入认识幼儿的优势;同时幼儿园的范围有限, 与社区比较不具备社区那样大的活动面积与氛围。所以幼儿园需要与家庭、社区形成合力进行协同教育。

(二) 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幼儿从出生到继续成长的重要环境, 当幼儿入园以后, 家庭则成为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第二场所, 虽然在学习与生活时间上家庭不再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影响源, 但是仍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幼儿园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 家庭与幼儿更加的容易沟通与了解, 幼儿从呱呱落地起就在父母身边, 在幼儿对父母存在依赖性的同时父母对幼儿的了解也会比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深的多, 并且作为父母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对幼儿的特长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掌控的更加权威;其次, 幼儿园在传授幼儿一些基本知识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家庭的配合, 比如幼儿园鼓励孩子热爱劳动, 要求孩子回家后替爸爸妈妈做家务, 这就需要家庭对幼儿园的理解, 如果由于家庭因素而没有给孩子劳动机会, 就会使孩子欠缺对热爱劳动概念的认识;再次家庭是幼儿认识世界、走进社会的重要渠道, 幼儿会在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世界, 从言行中了解社会, 同时家庭容易为幼儿树立榜样, 对幼儿长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与幼儿园一样, 家庭不具备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 同时也不具备幼儿园发挥出的专业教育优势, 对于家庭而言, 与社区、幼儿园的协同教育十分必要。

(三) 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区能够为幼儿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以及氛围, 比如幼儿园在场所较大的社区组织学生练习广播体操, 在社区居民的观看与鼓励下会显得更精彩、更温馨;其次是社区对幼儿身心的影响, 社区能够为幼儿的成长树立更多的榜样, 能够影响幼儿在成长中具有正确的言行举止与道德取向。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欠缺有机联系的原因分析

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局限性来看, 只有形成三方教育合力, 实现三方互相补充、共同促进, 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幼儿教育方面并没有实现较好的合作, 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社区欠缺对协同教育模式的认识, 同时家庭与社区缺乏对自身在幼儿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三方协同教育缺乏共识而无法实现;二是沟通不足, 主要体现在幼儿园与家庭以及社区两方面沟通不足, 部分家庭因为工作繁忙等因素存在幼儿的教育就应该幼儿园负责, 缺乏参与协同教育的积极性, 还表现在幼儿园不能实现信息沟通的全面化以及平等的交流等, 导致家庭或社区对协同教育力不从心;三是缺乏必要的协同教育实践指导, 导致幼儿园、家庭、社区虽然都参与到协同教育中, 但是缺乏连续性与计划性,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面对这些原因与阻碍因素, 但是幼儿教育的全面化要求必须实现幼儿在所处的教育场所、家庭、社区三大主要环境中实现全方位的教育, 幼儿教育向社会化发展是其必然趋势, 幼儿教育问题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 家庭与社区也应与幼儿园实现合理的沟通与合作, 只有根据这些原因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的策略才能形成三方教育合力, 才能使幼儿教育得到质的飞跃。

三、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与互动机制的策略

(一) 幼儿园、家庭、社区应重视并发挥自身的作用。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都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并进行必要的反思来加强对自身作用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发挥出自身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园要做好幼儿教育日常工作, 保证发挥出自身在幼儿成长中的主导作用;家庭方面应当在认识到自身在幼儿成长重要性的同时加强与幼儿园协同教育的积极性, 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树立全面展开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识, 明确自身的责任, 并在言传身教中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社区也应当明确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责任, 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 通过合理沟通与互相理解形成三方教育合力。

仅仅依靠三方各自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三方协同教育过程是一个三个一相加大于三的过程, 三方做到良好的协作能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三方共同协作的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沟通协作的过程中, 应当秉着平等的原则, 由幼儿园为主导实现幼儿信息的共享, 同时三方应该互相听取意见与想法, 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三方协同教育工作。比如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将幼儿的生活与学习通过互联网展现给家长, 在日常有特殊教育意义的作业中与家长沟通, 做到默契配合;通过与社区的合理沟通联合社区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对孩子起到教育作用, 如通过听老人讲红色故事树立孩子的爱国情操。

(三) 通过学习与实践完善三方协同教育体系。

在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教育开展过程中, 要注意吸取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或者通过实践自己总结经验来对三方协同教育起到不断完善的作用。在三方协同教学中要以幼儿园为主导学习与组织协同教育普及工作以及活动开展, 帮助社区与家庭树立协同教育的观念以保持家庭与社区在协同教育中的自觉性与连续性;以家庭为主体, 通过鼓励幼儿、影响幼儿以及配合幼儿园工作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社区为依托, 通过社区为幼儿园以及家庭提供更多的场所来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事物, 加强对社区内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视, 在活跃社区氛围的同时又能够使幼儿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精神素质。

参考文献

[1].奚美蓉, 邱敏.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 [C].2004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下一篇:土地估价师专业实践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