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2024-06-16

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精选8篇)

1.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篇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3.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7.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8.修辞方法及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0.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1.记叙文中议论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记叙文中抒情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3.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14.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1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篇二

关键词:课外阅读,知识结构,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与延续, 亦是学生不断丰富固有的知识储备、提升其知识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当学生不断汲取各种类型、以各种渠道来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时, 其固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也会发生重塑与改变。那么课外阅读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又要如何基于这种关系更好的展开阅读实践, 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系统生成性与对话阅读

所谓的知识系统生成性是相对于知识系统客观性而提出的一则概念, 指的是对每个个体而言, 其所获得的知识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 有所补充和有所修正的系统, 并非静止和一成不变。因此当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和巩固知识时, 这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任由新的信息改变其固有的知识体系的覆盖和累加过程, 而是通过与阅读内容展开对话, 之后有所选择、有所补充, 来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行为。因此现代教育所提倡的, 就是通过对话阅读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固有知识结构的更新。这样的阅读方法, 不仅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究和挖掘知识的能力,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缜密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进而激发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和知识生成能力。而要想全面培养这样一种对话阅读的心理, 则需要教师从下述两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 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本领, 不要被动接受课外阅读中的所有知识。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说, 一切内容、理论与方法归根到底都是前人不断探索、实践与论证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因此知识的来源与形成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学生更应该从阅读当中汲取探索、实践与论证的方法, 从而提升知识的稳定性和生成性;其次, 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价值观, 让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和牵引下, 真正理解知识内容当中最为基本的对与错, 进而逐渐形成正确而积极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

二、知识性非良构性与实践阅读

非良构性是针对良构性而提出的一则概念, 处于非良构领域当中的知识就是通常所说的专用于具体问题情境当中的实践知识, 而知识的非良构性主要包括这样两个范畴, 即概念的复杂性和案例的差异性。通过这些元素可以感知到,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吸收知识的过程, 其实也是将概念和案例应用到生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的过程, 因此知识性非良构性需要实践阅读, 而要想实现这一点, 教师需要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引导和展开:

首先, 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其中, 将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与多样化、丰富的情境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当中能够充分地应用、发挥知识所得, 有效展开实践;其次, 在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时, 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应包含良构领域当中的知识, 还要包括非良构领域当中的知识, 既要注重对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则的吸收与传达, 也要注重其在不同领域、不同环境当中的实践与应用。

三、知识系统个性化与自主阅读

在后现代知识理论体系当中, 知识系统不仅是客观中立的, 同时又是极富有个性化和自我意识的。这里所谓的知识系统个性化指的是知识系统的生成、理解与建构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个体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意识特点, 因此不同的个体必然会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同一个对象、同一个信息、同一个知识, 而这种看似有悖于“客观性”的因素是通过个体主观阅读习惯而生成的, 也就是说, 当一切客观存在的知识体系能否真正内化为个体所有的信息点, 是与个体的自主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从细节来说, 教师要培养学生展开自我阅读、形成个性化知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不仅要包含那些拥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客观、理论型阅读材料, 还要包括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个性阅读内容,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去发挥个性因素;其次, 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时, 要尽可能地培养和支持学生展开多样化的阅读实践,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既要培养其独立思考、批判怀疑和自主求实的精神, 也要不断培养有关好奇心、想象力以及直觉、语感和灵感等非逻辑性和客观性的思维习惯;再次, 教师在基于个性化元素而展开对课外阅读的效果评价时, 亦要改变传统的统一、固定式的评价方法, 以多元化的评价角度让学生展开自主评价, 其评价标准也应该朝着多元的角度来进行, 不能固定局限于掌握的“知识量”。

综上所述, 对于当今社会的任何个体而言, 阅读是其汲取知识、巩固现有知识体系, 且不断提升其内涵和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而对于广大学生而言, 在通过阅读来改变和丰富其知识层次和结构的过程中, 就需要丰富其阅读方式, 让对话阅读促进指示系统生成性, 让实践阅读促成知识性非良够性, 让个性阅读促成知识系统的个性化。只有这样, 才能让广大教育工作者, 在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延续课堂教学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使其及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加丰富、立体。

参考文献

[1]沈义成.重视课外阅读,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J].青春岁月, 2013 (13) .

3.浅议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篇三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阅读速度,必须首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养成默读的习惯;二是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三是养成按意阅读的习惯。

二、精选阅读材料,增加阅读量

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一)高中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广泛性原则。阅读材料在题材方面应包括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日常生活、新闻报道、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史地常识、科普文章、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等,要求灵活多样,在体裁方面则应叙述、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文体皆备。

2.时效性原则。所谓时效性,不仅指所选材料要讲求时效,还应该注意材料选用的时机。教师选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用富有时代特征的、对人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的、贴近学生现实的材料,同时应特别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如国内外时事、伊拉克问题、航天技术、纳米技术、世博会、奥运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些文章在知识难度上可能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但由于是热点问题,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已经熟悉相关话题,因此,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完成阅读任务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3.趣味性原则。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他们常常对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关注,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当然,选材时要避免体裁和题材的单一化。

(二)阅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背景知识的积累。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政治制度、风俗习性等的不同,学生往往在阅读英美读物时,由于对其所涉及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而导致理解困难。如下面这段话:“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Well, I’ll tell you.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 “Yes.” said the minister, “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n you.”要充分理解这个语篇,学生必须知道,“他们把水泼到我脸上”一句指的是,父母将新生儿抱到教堂洗礼时,牧师将水泼到小孩脸上;“他们把我和一个女人系在一起,从那以后,我一直照顾她”指的是,在教堂举行了婚礼;“他们要向你身上撩土”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师做最后祈祷并向棺材撩土再进行埋葬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理解受阻。

2.注重英语思维模式的构建。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积极营造“真实、本土”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思维。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如对话、俚语或各类文章让学生阅读。

三、掌握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根据多年阅读教学的经验,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平时阅读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如下阅读技巧:

(一)猜测词义,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如果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单词都去查词典,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因此,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生词一般采用猜测的方法来解决。词义猜测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猜测词义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知识。

(二)寻找主题句,速知文章大意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寻找段落主题句,借助主题句对各段落内容的浓缩来了解文章大意。

(三)逻辑推理,深层理解语篇

在实际阅读中,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要运用归纳概括和推理判断,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

(四)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得出结果。其次,了解试题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此法加强了阅读的针对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4.高中小说阅读技巧及知识点 篇四

(一)标题的作用(以---为题的好处)

1.【常见题型】

①--标题有什么含义。

②--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③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④小说题为“--”,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⑤这篇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2..思考角度:

(1)标题的作用(见上)

(2)情节(结构)角度

(3)主要人物角度(思想品德)

(4)主题角度

(5)环境角度

2.答题模式

标题字面义+作用(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两个角度即可)

(二)筛选信息

第一:情节概括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思考角度: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2)分点概括情节式

情节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或一个情节内部的细节)

5.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篇五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题看,说明文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大。其难度也在逐年提高。纵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题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以前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被淡化了,然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特点也各有不同,阅读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因此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说明文是怎样一种文体。它又有哪些特点呢?如何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迎接中考呢?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 1

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三)理清说明顺序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构造的,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三种:

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四)领会“九大”说明方法

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

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距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曲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7、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8、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其作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的事物。

9、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五)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对象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说明文考类题及答题技巧

考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考察说明顺序:

常见题型:对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是否能调换。

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近几年中考试题,不但要考查考生辨别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而且还要指出具体说明方法的作用。因此考生应记住具体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现归纳如下: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2)下定义:能够科学、严密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3)列数子: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人信服。

(4)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5)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

(6)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7)作诠释:能够通俗易懂地介绍(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和特点。(8)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9)列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5、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把握。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这类题,其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解题目方法:先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 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

6、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理解说明文结构: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的结构(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阅读中“分”是如何组合的,是并列,还是递进,若是并列关系,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若是递进关系要分析各层是按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逐层深入的。题型是划分段落层次。

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求信息,对段落内容的归纳;或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从文章中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式的题型。(材料链接类)

主要考查观点的提炼,相同点或不同点的准确捕捉,以及链接材料带来的启示,感触等。题型:(1)用文中的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2)给出与文中相同的链条,找出探究结果,找共同点。

9、考查发散创新的能力。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以它答案的多元性和不唯一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大概从以下方面考查:

(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

(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

(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

(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地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但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

(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

(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

6.高中诗歌鉴赏知识与技巧大全 篇六

作者:不详 编审:赵怀兵

发布:公众号yuwenyuekan

语文高考诗歌

按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等几类。

主要语言风格包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明快简洁、雄浑豪放、旷达俊朗、婉约沉郁等。

诗歌表达的形象包括豪放洒脱乐观,忧国忧民、青衫泪沾,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爱惜人才,儿女情长等形象。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议论。

艺术手法如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等。

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内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

题目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3.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 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如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思路: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

①注意所写物象:如:黄昏、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

闺怨诗: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①宫怨诗——反映皇宫内妇女生活的怨诗,——写皇帝喜新厌旧和封建社会红颜衰老而被遗弃的可悲结局。表达诗人对宫中广大嫔妃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如王昌龄的《春宫曲》《长信秋词》,李白《玉阶怨》,杜牧的《秋夕》,白居易《后宫词》,张祜《宫词》。)

②征妇怨——妇人独守空闺,对远在边关的良人(丈夫)的思念。良人可能是为了功名,但更多的却是被征调入边关。诗歌既有战争早日结束、良人早归的期盼,也有对战争的诅咒。亲人不得相见,无尽的思念只好寄托在梦里。如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休教树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但是更可怕的是春闺梦里人已经成了无定河边骨。

③商妇怨——商人重利轻别离,留下妻子独守空房,商人妇因爱而生怨。如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儿。”

④情人怨——担心自己命运、或抱怨自己被抛弃。也有写对爱情的向往。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主旨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3.艺术手法:

抒情手法一般是借古讽今,对比,虚实结合(历史的繁华为虚,眼前的凋敝,颓败,衰败为实)

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抒情手法: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也有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2.形式标志: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3.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4.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早梅 张胃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咏笼莺①(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而苏轼则以形象来喻理。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①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②对事理的体察。

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

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术语集锦】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本版编辑语焉)

7.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篇七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方法与技巧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桥梁, 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灵魂的塑造者和健康个性的培养者, 尤其对中职生来说, 班主任更是他们在远离家乡的陌生环境中最亲近和信赖的人。所以, 要当好一名班主任, 就必须扮演好多种角色, 比如学习中的导师, 生活中的严父慈母, 交往中的知心朋友。笔者带班已5年, 有迷茫, 有困惑, 当然也有收获和喜悦, 现将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与经验总结如下。

1 了解你的学生

在带班之前, 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刚做班主任的时候, 往往满腔热血, 充满激情, 看见学生的一张张面孔都是阳光、可爱的。可要不了多久, 残酷的现实就会告诉你:希望越大, 失望越多, 因为你还没有很好地了解你的学生[1]。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 生源良莠不齐, 部分学生因诸多主、客观原因导致综合素质相对较差, 表现为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缺乏自信心。中职生年龄集中在14~16岁,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叛逆, 内心充满矛盾、迷茫与困惑, 要求独立却又不完全成熟, 追求上进却又不能持之以恒, 急于融入社会却又对社会有所畏惧, 被称之为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因此, 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给充满工作热情的班主任泼下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比如入校第一个学期, 不必太在意成绩, 重在各种习惯的养成。不要怕学生违反校规, 关键是要让其明白:正是因为他的一张罚单, 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月评成绩, 让班级与先进失之交臂, 让全班学生的努力付之东流, 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不是代表他自己, 而是代表整个集体, 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不要为学生偷懒、逃避早操而大发雷霆, 关键是要告诉其:惰性会成为一种习惯, 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不要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唉声叹气, 关键是要帮其分析失败的原因, 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为学生在宿舍我行我素、旁若无人的行为而恼火, 关键是要让其明白这样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从而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与人相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应该少一些抱怨和无奈, 多一些责任与关爱, 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 正如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所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 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愤慨, 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 流连忘返。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 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 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2]所以, 班主任保持平和的心态很重要。

3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3]。如何正确处理班主任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班集体, 是摆在每一位班主任面前的难题。所以, 与学生“斗智斗勇”就成了每位班主任每天必做的功课。每一个问题的解决, 都会给班主任带来莫大的快乐, 让自己对班主任工作乐此不疲。

3.1 巧用情感, 春风化雨

“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一种态度, 是人性本善的体现。爱学生, 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4]。爱学生愈深, 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作为班主任, 要善于接近学生, 体贴和关心学生, 和他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让其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 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得到教师关心爱护的学生, 因感受到了教师、学校对自己的肯定, 而热爱生活, 热爱集体, 奋发向上。笔者所带班级升入二年级时, 要接收几名从别的班级转来的学生。笔者提前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情况, 其中一名学生患有先天性风湿病, 体育免修, 经常请假, 学习成绩差, 脾气古怪, 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安排宿舍时, 笔者动员其舍友为其让出下铺, 并将其身体情况告诉舍友, 让她们热情接待, 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帮助。笔者认为新的环境或许是改变一个人的最好机会。报名当天, 笔者带该生去宿舍, 安排入住, 晚上与其谈心, 了解其身体状况, 表扬其坚强, 并告诉该生需要请假就告诉老师, 不会按班规扣其月评分。慢慢地, 该生开始与笔者交流了, 缺课次数少了, 性格开朗了, 成绩提高了, 还主动要求笔者取消对其的特殊照顾, 说要像其他同学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爱的力量有时真的很伟大!

3.2 真诚赞美, 事半功倍

赞美是一种艺术, 真诚的赞美来自细致的观察。关注班上每一名学生, 留意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 及时给予最真诚的赞美。只有心中有爱, 目中有人, 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才能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笔者所带班级有一名学生自由散漫, 成绩差, 每次放假总是不能按时返校, 而且都是其父母出面请假, 不是拉肚子就是感冒, 批评了很多次都不起作用。后来学校调整宿舍, 将该生与许多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大宿舍。查宿舍时, 笔者安抚大家:“虽然大宿舍的条件不好, 但大家不是来享受的。你们都是班上平时表现好的孩子, 相信能理解学校和老师的难处, 搞好舍友间的关系。”这时, 该生小声问:“老师, 我也是好学生吗?”“当然了!”笔者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的进步很大,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统考时考了78分, 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呢!说明你现在严格要求自己了, 也知道下功夫了。”该生没想到笔者会表扬她, 而且准确说出了她自考大专课程成绩, 受宠若惊。笔者意识到, 该生已经很久没有得到过教师的关注和表扬了, 于是再次肯定地说:“你真的是好学生!”该生开心地笑了, 从此不再找理由请假, 每次放假都能按时返校。

3.3 公平公正, 和谐融洽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 一定要公平公正, 赏罚分明, 严格按班规办事;以儒雅的举止、浩然正气感染学生, 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自己, 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5]。学校有很多评优活动, 笔者一贯的做法是按成绩和德育综合排名情况确定人选, 学生也普遍认可。但在减免学费人选的评选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班上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家境贫寒, 然而名额有限, 到底该给谁呢?于是征求班委意见, 制定评选条件, 资助真正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凡是当年被学校开过违纪单的, 一律按自动弃权处理。班上有一名学生一直表现不错, 可就在笔者准备上报时, 有学生反映, 该生因烫发被学校开违纪单了。怎么办?将此名额给她吧, 可能其他学生会有意见;不给吧, 该生平时表现确实挺好, 况且其母亲长期卧病在床, 家庭确实困难。经过一番思想斗争, 笔者决定换人, 以正班规, 也给其一个严厉的教训。笔者当天在班上宣布了这个决定, 并让大家重新评选, 这个决定让全班同学愕然, 也让当事者为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 全班同学都为该生求情, 愿意给其这个名额, 于是笔者因势利导, 做出让步。既教育了该生, 警示了其他学生, 又增进了同学友情让班级更加和谐融洽。

3.4 开展活动, 寓教于乐

班级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 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多少话都难以替代的。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这个体系中, 人际交往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以及班级管理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 通过班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笔者带班5年来, 先后组织开展了多次班级活动, 如重阳节登山比赛, 冬至包饺子比赛, 紧张学习之余去郊游, 自己动手做烧烤, 与国家重点院校学生同上一节课活动, 让他们感受高校生活……通过这些活动,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而且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 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受到熏陶, 学会感恩, 懂得宽容, 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 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毫不夸张地说,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门育人的科学, 更是一门做人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志成.浅谈了解中职学生[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2) :49-51.

[2]王军华.基于能力培养的“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09 (6) :330-331.

[3]陈生虎.谈中专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5) :98.

[4]李权国.班级管理初探[J].时代教育, 2009 (8) :164.

8.英语阅读技巧与策略 篇八

在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占了相当大比分,因而阅读成了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大部分中国学生能学会一些词语或句子就很不错了。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几大篇英语文章并且回答一些问题,学生对此是望而生畏。如何掌握阅读技巧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呢?通过多年在教学中总结,有以下几点,以供商榷。

1、看标题和图片,预测你将会读到的内容。这会帮助你为获得新信息做好准备。例如:(八年级下册)Doyouthinkyouwillhaveyourownrobot?看到这个题目你就会捕捉到本篇阅读短文的中心词robot,的确文章主要介绍了未来家庭里有力的助手---robot.

2、标题会有助于你理解一篇文章。在阅读之前,先读一下每个段落的第一个句子,这也是理解一篇文章的一个不错方法。如Manypeopleliketotravelbyplane,but Idon’tlikeitbecauseanairportisusuallyfarfromthecity.Youhavetoget……这是一段开头的句子,由此可知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

3、通读文章,抓住文章大意,而不是读细节。通过上下文你可以理解你不认识的单词。

4、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词语,平时如果你使用学生词典,你会更好的使用新单词。而双语词典会给你所想要的情景提供错误的含义。在考场上你不可能去查阅词典,你可以跳跃过新词语,通过前后句或上下文来猜出此新词的语义。

5、用你的眼睛快速“扫读”文章,找到你正在寻找的细节。你可以不用阅读全文就找到信息。

6、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出主题句。这些句子通常给我们一个摘要,或每个段落的大意,并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段落所写的内容。在主题句之后有更多的细节和说明。

7、为了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必须“总结”。阅读的时候通过回答“who,what,where,when, why”等问题来做到这一点。

8、阅读后,写下你了解到的三件或更多的事情。如果我们花时间细想一下我们总是能记得更牢。

9、培养英语阅读语感

所谓语感是把人们对语言中的词语搭配及句型结构的熟练程度,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视读的速度就快,背诵和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重要手段。背诵课文前还应先尝试复述,再努力背诵。复述过程是语言深加工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凭借自己已获得的语言能力来准确精练地表达新学的语言内容,这就需要学习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逻辑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语言框架,再将通过巧妙地组织语言,将课文内容简洁精练地表述出来,长期地通过这样语言材料的处理与训练,还怕学生没有语感吗?

俗语说:“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咏“一篇课文包含了许多个词汇和许多个句子,记住一篇课文,你记住了一批词汇,一批句子和语法规则,这与单纯记忆句有又有根本的区别,句子只能突出词与句的单项功能,而课文则将词、句、情景意境、实际功能及表达方法融于一体。记忆课文是学到语言的整体,同时又学到交际的技巧和写作技巧。

上一篇:会议礼仪程序和会议座次排定下一篇:《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