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13篇)
1.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 篇一
各分团委(团总支)、各校级学生组织:
为锻炼会员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识礼、懂礼的化氛围。鼓励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传统化的洗礼,自觉接受古典化的熏陶,丰富大学生的余生活,为校园化建设添砖加瓦。在大学校园里宣扬传统化的精华部分,宣传中华化的核心价值,倡导知礼、懂礼、举止优雅、言谈有度的礼仪氛围。同时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中华化何去何从,找到中华化归属感。提升青年学生的化素养,彰显中华化的魅力。通过服装、礼仪的展示,唤醒同学们对中华化根的.认识和觉醒,增强同学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及传统化的认同感,激起同学们对传统化的兴趣。经校团委研究决定举办xx大学第五届汉服化节,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名称
2.藏汉文化考述 篇二
推荐 王尧先生对藏文化有长期的观察和宏通的识见。50余年来,他结合田野工作和教学实践,撰写十余部专著及百余篇论文,主编多部藏学研究丛刊,在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藏族民间文学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将吐蕃时期三大藏文文献(敦煌写卷、金石铭刻、简牍文字)引入西藏古史研究,对吐蕃史、中亚史及相关领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
简介 《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是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曲杰·南喀诺布的一本经典藏学研究著作,作者独辟蹊径从苯教入手,系统研究了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概况以及西藏神话传说的起源关系问题。
推荐 南喀诺布先生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德格县,3岁时被认定为不丹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转世灵童赴不丹研习佛法。1960年,受国际著名藏学家图齐邀请赴意大利,并于1964年开始担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藏蒙语言和文学专业教授。《苯教与西藏神话的起源:“仲”、“德乌”和“苯”》适合对藏文化期望有深入了解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
简介 朱塞佩·图齐(1894-1984年)在国际藏学界、东方学界具有崇高的国际声望,他于1926年至1954年间先后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西藏等地进行了八次卓有成效的科研考察,这些考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成果。本书收录的图齐教授的中英文文章,内容涉及西藏文化的各个方面,有些成果是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部分成果是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汇总;既是中意藏学界的一次交流和对话,也是对中意藏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阅。
推荐 为纪念20世纪最著名的藏学家之一的朱塞佩·图齐诞辰120周年,纪念图齐教授对藏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促进中意双方在藏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意藏学研讨会”特意编纂了这本文集,展示了中意藏学研究者们的最新成果。
3.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 篇三
2016年5月4日
--------------
--------------爱让我们手拉手,育让我们一起走----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
为纪念建团94周年、五四运动97周年,结合学校实情,走好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第一步,加强争做四好老师活动的实时性,喀什市第十九小学于2016年5月4日举行纪念“五四”运动、开展《爱让我们手拉手,育让我们一起走》为主题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热情。活动中在我校的年轻汉族老师和民族老师中形成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方式。组织新、老团员及新入党的年轻党员开展重温共青团历史和入队誓词,践行青春誓言。由此为契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长效性的民汉教师手拉手结对子,互起名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强民汉教师的团结,互教双语,互相拜师,互相进步。
4.汉――中国文化的精魂作文 篇四
我理解她,她是我的朋友。
当我凝望着她那张如沐春风的脸,轻轻唤着她的名字――汉字时,她轻启朱唇,也轻轻应着我。我走上前去,自然地挽起她的手臂,与她漫步在阳光下,比肩而谈。她伴我走过了五彩的童年,也将伴我走向多彩的未来。她“笑”时,舒展着眉头,嘴角上扬,眼里溢满甜蜜,温暖一方净土;她“哭”时,眼睛似闭非闭,晶莹的泪水溢满了眼眶,湿润一片芳心;她“气”时,眉头紧锁,眼里似乎冒着怒火,嘟哝着嘴,煞是可爱。
我迷念她,她是我的.四季。
她是春,“闲静时娇花照水,行动处弱柳扶风”,瞥见她笑颜如花,宛若惊鸿;她是夏,有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曼妙悠然;她是秋,“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恰似那含情脉脉的潇湘妃子;她是冬,“大风吹雪盈空际”形容的正是她潇洒无拘的性情。
我钟情她,她是我的恋人。
她充满了宇宙间最富于变化,也最为奇妙的感情,我真心待她,她就变得真诚温柔,我若狠心负她,她就变得目光灼灼。她是最贴近我内心的人,我也毫不隐晦地向她倾诉我的喜忧,我的酸甜,我的苦辣,偶然兴致起了,还会满腔热血、信誓旦旦地向她表达我的爱意。若她离我而去,那我眼中的山水将不再壮美,阳光不再明媚,鲜花不再芬芳,我写给她的信也将变为空白,因为我将没有言语去赞美自然,笔尖触及白纸,脑子里也蹦不出一个字。只有当我拥抱她时,可以真切嗅到她的味道时,我才能恢复往昔的光彩。
我想,她就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或温润如水,或坚硬如冰,或热情如火……她凝练的艺术的美,或行或草,或隶或楷,她具有迷人的文字魅力,她代表了中华的兴衰。
5.刘美松:保护汉文化的骨骼 篇五
慕名已久,终于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与这位性情中人谋面。穿着印有“字在”Logo的黑T恤,面对一拨接一拨的参观者,刘美松一脸笑容、满头大汗。他用手触摸着铅字印刷的书感叹:“活字印刷出来的文字有着凹凸不平的纹路,可以摸得到,就像摸到文字的骨骼,那是文化的脉络。”
这样的话很容易让人想起他诗人的身份。而此时的刘美松,角色不是诗人,也不是某印刷企业的老总,作为“字在”活字工坊的创办人,他已变身为一位推广与传播中国活字印刷文化的使者。
文博会上的第一名
今年,深圳文博会恰逢第十届,规模宏大、热闹非凡,人气最为爆棚的展位就属位于2号馆的“字在”活字工坊。
背景墙由一个个五彩的活字设计而成,营造出厚重、悠远的人文气息。展架上陈列着九万枚横跨千年历史的泥、锡、木、铅、铜、瓷等各时期各类活字。玻璃柜里展示着由活字衍生出的各种创意文化产品,比如活字镇纸、活字U盘、活字项链,就连待客的座位也设计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活字”凳。展台上空悬挂着“字在中国,致敬活字”八个大字,一语道破展示的主题。
十来个年轻人在刘美松的带领下,热情地向参观者演示如何通过微信互动“解码”,在9万枚活字中轻松找到自己的名字,如何排列组合、蘸上墨汁,将自己的名字印在纸上。刘美松不时亲自上阵,向观众演示活字印刷,并将自己印制的《心经》赠送观众。
从开馆到闭馆,“字在”工坊总是被一拨拨人潮围得水泄不通,无论是老者还是年轻人,都对这古老而又现代的活字创意展充满了兴趣。为了吸引小朋友对活字印刷的关注,刘美松还在展览过程中,设计了“活字与唐诗”互动体验环节,让现场的小朋友用20个六面色彩各异的木活字儿童方枕摆出经典唐诗。
寓教于乐的方式令活字印刷的知识很自然地扎根在了孩子们的心中。看着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刘美松愉快地说道:“我们从小教给孩子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从来都是停留在书本上,孩子甚至都没有见过。我想做的是把立体的东西传播给孩子,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求给孩子赚多少钱,而是存一些精神食粮。”
来自台湾的《汉声》杂志创办人、民间文化保护者及推动者黄永松看了“字在”展区后大加赞赏,向刘美松竖起大拇指,“你们是这届文博会的第一名。”某全国政协委员当场表示要写个保护汉字的提案,并称赞“字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为收藏不惜抵押房子
文博会结束那天,刘美松大醉一场。短短5天的展会,浓缩了他5年的蛰伏与探索。
刘美松说收藏铅字印刷的念头产生于2009年,有一次在某书吧跟朋友聊天,大家感叹随着激光照排的普及,铅字印刷被淘汰,慢慢消失掉了,很可惜。以后跟孩子们讲古代的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或许都找不到对应的实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美松本身是做印刷的,觉得自己可以做点抢救性的工作。
刘美松对活字印刷的最初概念来自家乡湖北赤壁的一家印刷厂,年轻时他曾在那里实习。于是他马上联系收购那家印刷厂的友人,友人回答对不起,那些铅字已经进了废品回收站,在回到铅锌矿厂熔解后,如今的新用途很可能是打猎用的铅弹。
“活字传承的是文化,如今变成了武器和伤害。”刘美松说他很心痛,继续托关系四处打听寻找,终于,在赤壁的城北印刷厂,他收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铅”,“那批铅字的准确重量是826公斤。”这数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你还要不要放铅字的字架?”交易完成后对方随口一问,“当然要!”
那更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场景——待刘美松按照对方提供的线索,找到收购了字架用来当柴火烧的一间小豆腐坊时,那些字架几乎已经全被烧成了炭灰,他捡起灶边只剩一角的一小条字架,感慨万千。
刘美松意识到:自己必须加快速度。所以2010年在他践行的“诚信百天走天下”过程中,他暗地里也在全国各地打听铅字印刷的机器。在浙江他直接把GPS定位到瑞安平阳坑,因为他知道那里的木活字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远古印刷术的活化石。
“瑞安至今尚有近百人仍专门从事活字印刷,还有七八位能拿下印刷全套程序的传承人。”在木活字之乡瑞安,刘美松在一个传承人的家中邂逅了一套光绪年间流传下来用于印制家谱的木活字,共计有100000余枚。刘美松想把这套珍贵的雕版收入囊中,但传承人并不愿意割爱。后来当此人了解到刘美松真正是一位想将活字印刷保存下去的收藏者后,终于决定拱手相让,把这套珍贵的木活字交由刘美松收藏。
在东北齐齐哈尔,刘美松还发现了十几套字模、两台铸字机还有几吨铅字,当时他身无分文,跟对方砍好价后,派朋友前去收购。雇了车花了3天2夜,从东北将这些老古董运回赤壁。这是他的收藏中第一次有字模、铸字机。要知道,铅字是通过铸字机铸造出来的,如果说以前收藏的只是单个的成品的话,现在他的收藏里终于有了出产成品的机器,这意味着他的收藏中有了再生产的延续性。
刘美松前后走访了全国各地20多家印刷厂,投入了近千万元,把已经 所剩不多的活字及机器都买了下来,遇到资金短缺,他甚至一度抵押了自己的房子。为了收藏这几百万枚的活字、20余台铸字机以及各种印刷机及辅助设备,他还在老家专门买了一个基地,并且雇佣了工人维修、铸造和养护这些铅字。
让活字“活”在当代
2012年5月,铸字机器修复好了,终于可以出字了。刘美松说,每咔嚓一声,就意味着一个字模出笼了,听到原始机械的咔嚓声,很舒服。
nlc202309012009
机声轰轰,已被废弃的铅字印刷体系在古老的赤壁,绝地重生。七个员工的任务是铸字,排版,做一些印数极少的书。“铅字印刷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大,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才能拿到一本书。它的转换价值几乎是没有。它存活的意义在于可以把印刷史的脉络建立起来。”这是刘美松最初的想法。
有一天,他发现收藏苗文化的朋友把苗绣转化为了各种现代产品。于是,苗族绣娘的手艺也因为有了商业与市场的支撑,而得到了可持续的传承,这给了刘美松很大启发。2013年上半年,刘美松决定将活字收藏进行转换。
“收藏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笨的,投入很多,可以让富人变成穷人。然而不做转换,这些活字依然只是冰冷僵硬躺在博物馆的物证,而不会真正活起来。”他力邀好朋友、知名设计师韩湛宁一起,开始进行产品的研发,希望将活字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应用到电子产品、文化用品、箱包饰品等多方面。
后来,刘美松专程去了一趟台湾,参观、拜访了台湾最后一家铸字行——日星铸字行,与负责人张介冠一番交流后,刘美松觉得收藏活字这事做对了。回来后,他注册了“字在”品牌,尝试着把脑子里无数的念头落地开花。
今年4月,在深圳龙岗奔驰4S店里,一间名为“字在”的活字工坊正式开幕。古老的活字与创意的衍生品陈列其间,交相呼应,浓浓的人文气息中流露出时尚科技的光芒。拾起一枚光绪年间木活字拓片版制成百家姓原子印,轻轻一按,充满古典意韵的汉字跃然纸上。
“中国活字在今天的再现,不单是文明物证的聚合,也旨在捡拾逝去的文字灵魂,同时,让人们有机会触摸到汉字文化骨骼。”在开幕典礼上,刘美松说,“历史的车轮永不可逆转,我们所做的事情并非是为了让活字印刷能够从幕后走向前台,而真正想做的是,保存历史进程中的点滴物证,致敬文明进程中的光彩一脉。”刘美松认为,传统手艺活下来最终要靠商业引导带动,真正的收藏绝不仅仅是藏在家里,而应该通过转换和传播最终落脚到分享,要让更多人了解活字印刷,教育宣传与产业推动得双管齐下。
在刘美松的微信里,时常出现“字在”的活动内容和新品展示。前不久,“字在”受邀参加了黄埔军校90周年致敬展,用活字印刷的黄埔军校校训在展览上大受欢迎,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地产大亨王石等都对“字在”传承活字印刷的文化意义表示赞赏。
暑假里,“字在”活字工坊迎来了一批90后大学生义工,这群年轻人主动申请为“字在”做木活字整理工作。刘美松很欣慰,他说:“活字印刷能得到年轻人的关注与支持,应该会有美好的明天。”
6.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 篇六
主办方为:共青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委员会、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方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国学研究会、书法协会 一:活动名称
梦回华夏汉服展
二: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华夏衣冠、华夏礼仪的展示,使同学们能够正确的认识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汉服。从而提高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三:活动背景
悠悠华夏五千年,孕育了56个各具风采的民族。古人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为华”。服装由古至今,一直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载体。汉族可作为中国的主要民族,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当你来到风景秀丽的云南,来到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看到那少数民族的盛装的时候,你是否为我们汉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而感慨?当你走进蒙古包,蒙族兄弟为你献上羊尾;当你来到青藏高原,藏族同胞向你致以哈达,你却只能受礼而无汉礼以还的时候,你可曾感触于我们为何没有自己的民族传统礼节?我们有汉服,有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以诸子百家之说为中心的汉文化沉寂了几个世纪,汉服更是经历满清殖民后几近消失,在中华人民心中渐渐淡去。如今,新中国汉服复兴运动在民间逐渐发起已经历十个年头,汉服这一汉族人民的正统民族服装也在缓慢地复兴中。汉服所承载的正是汉文化的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亦作为汉族同胞,参与到这场文化复兴之中。
四:活动意义
一:汉服展活动既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又兼顾了时尚性和娱乐性,把我们自己民族服饰含有东方元素的含蓄之美展现给我们的同学,因为我们绘画也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种民族艺术的体现,我们迫切希望我们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让我们同学发现自己民族汉服及很多艺术文化美的神韵。
二: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智慧、精神的总和,它体现了民族的特性、内涵和风韵,是融于每个人骨血中最本原的观念。“汉服展活动”,就是要通过在学校展现我们汉族的民族服装、推广汉家礼仪,让我们学校的兄弟姐妹更了解汉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并意识到她未曾消逝,而是在当代又焕发了新的青春。另一方面,作为汉族的儿女,也有机会深入了解我们的汉族文化。同时,汉服展活动的文化创意也将在当下汉民族文化推广的潮流中起到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
三:通过汉服展活动,可以从多角度的提高我们的审美观点及拓展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发现民族文化——汉服含蓄的美。
五: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初步定于2012年11月28日周三 2:活动场地
活动场地初步选取的地点为报告厅 3:活动内容 1.开场 2.汉服展示(汉)3.诗歌朗诵 4.汉服展示(唐)5.书法表演 6.观众互动 7.汉服展示 8.书法作品展示 9.汉舞表演 10.礼仪展示 11.结束
以上为固定节目,以下为备选节目。
1.武术表演。汉族文化里一直是文武并立的,届时将主要进行太极拳的演示。
六:活动注意事项
1、彩排
各组负责处理彩排中出现各自责任区的问题及彩排前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及时反映问题到舞台负责监督人,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2、活动有关安排
1、提前做好有关宣传工作,活动前做好场地的布置及安排
2、嘉宾:各学校社团负责人代表、赞助商代表及对民族艺术文化感兴趣的人
3、主持人(2名):负责解说本次活动服饰的一大特色、串联本次活动的整体流程
4、音乐制作及负责:(背景音乐先由参加者自己负责,确定后
统一播放)
注意:彩排无需正式发型、化妆,彩排完的组合或个人按顺
序做头发造型和化妆
七:活动宣传
1:前期宣传
前期宣传主要是通过海报宣传和横幅宣传
2:社团文化节开幕式会有一个简单的汉服秀来提前宣传活动
八:经费预算
海报+横幅+其他 大约八百元 九:附 汉服介绍
汉服解说:汉服,又称汉衣冠,不是指“汉朝服饰”,而是指“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袴褶,“通裁”制等类型。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据《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衣冠是礼仪之始。冠礼之前,衣不穿襦裤。年满二十后方可穿裘帛。冠礼是华夏礼仪制度之首,又称成人礼、加元服。《礼记〃冠义》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
在服饰的色彩上,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色黄,旗帜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为宜。但从唐代以后,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服饰的原料,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汉族的染织工艺,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古代染织,特别是丝织方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不仅颜色种类多,色泽艳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商周以前的图案,与原始的汉字一样,比较简炼、概括,抽像性强烈。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图案日趋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对称,纹样布局严密。明朝时期,已注重于写实手法,各种动物、植物,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因为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并在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人对汉衣冠的认同也成为了民族意识的一部分。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宋朝郭靖不愿弃汉衣冠而自杀。到了宋元明时期,异族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衣冠,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金国熙宗甚至“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满清以此为鉴,对着汉服衣冠、束发者治重罪,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服遂亡。
7.穿着汉服去长安活动策划案 篇七
活动背景:
近年来,弘扬国学的电视节目非常受欢迎,央视接连推出的汉字听写,成语、诗词大会,不仅获得了较高的收视,得到了受众的喜爱,而且实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是主流媒体引导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一次次完美试验。
类似节目的主要特点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满足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历年来,无论“崇洋”、“赶时尚”、“博眼球”的综艺节目多么火爆,仍然没有影响受众对知识类、智力类综艺节目的喜欢程度。尤其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戳中了受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向往之情和自豪感,为这类节目赢得了天然的受众群。
二是竞技与教化结合,参与度高,受众代入性强,容易引起共鸣,产生观看乐趣。节目选择人们耳熟能详却又大都一知半解的传统文化知识,以竞技的形式展现,吊人胃口,引人入胜,使观众往往欲罢不能,一场几十分钟的节目看完还觉得意犹未尽,大有跃跃欲试之感。激起观众的参与热情是综艺节目的最终目的。
三是采用科技创新的竞技形式提升了节目的可视度,令观众耳目一新。历来综艺节目中引进的科技创新,都会给观众带来一阵模仿热潮。超女让观众爱上“pk”、MR麦让打分机器风靡一时,后来的综艺节目不断创新的打分机器、亮灯灭灯等,虽然没有特别高精尖的科技含量,但其独创的表现形式,令人眼前一亮。如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使用与大屏幕同步的选手答题板,可以说为节目赠色不少。
活动难点:
虽然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知识竞技类节目连续获得了成功,但并不意味着模仿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
一、受众对节目品牌的认知已经根深蒂固,模仿者很容易给人山寨感。如果在节目制作上不够精良,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
二、知识竞技类节目的编排难点在于精彩的题库,要组织一套既展现传统文化,又有可看性的题目,需要邀请专业人才参与。节目中的专家也相当重要,可以说专家的表现能力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可看性。成熟的节目主持人也是节目亮点。
三、设备与人力局限。类似诗词大会的节目,因为表演性少,要从画面上给人精彩的视觉体验,辅助节目的设备、场地、灯光要求相当高。仅就摄像而言,现场至少需要5台摄像机,台上选手与主持人、专家,陪同答题的选手席,都需要单独的固定机位和游动机位,另外要拍出大气的感觉,摇臂机位必不可少。因此,要实现同步直播必须要有5通道以上的切换台。这样,才有可能呈现出观众在屏幕前看到的画面精彩切换。这是小投入的模仿难以达到的。
四、即时互动性难以复制。诗词大会的又一大亮点是微信同步答题,这极大的激发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即时互动,是知识类竞技节目的一大法宝,亲自参与会让受众消除对节目高大上定位的隔膜感,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
活动建议:
当然,没有不能复制的节目。切合自身实际的复制,结合当地特色的复制不仅可以实现,而且同样能吸引受众。关于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锁定受众群。邀请宣传部、文联、教委、大中学校联合举办,保证节目有广泛的参与者和覆盖面。
二、竞技、娱乐、才艺与表演结合,通过丰富的形式弥补设备的缺陷。既便于后期制作,又能增加节目的参与度。
三、多渠道多形态,争取更多的社会反响。网络全程直播,微信精彩视频片段,微信在线参与,纸媒开设专栏专刊等。
四、组建专业制播团队。在不考虑与本地电视台合作的前提下,要实现综艺节目的在线直播需要组建一支专业性强的制播队伍。不论现场活动举办得多么成功,只要传输出去的视频质量差,就完全抵消了活动的效果,所以看似简单的录制播出实际上是直播节目成功的关键。主持人、编导、摄像、后期、网络技术,几类人才必不可少。
五、实景录制与演播室结合。南岸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标,在这些地方录制节目可视性、参与性强的部分会为节目增彩不少,同时拓宽节目的时空范围。也能弥补设备与技术的缺陷。
六、整合预算。一是节目整体招商,引进大的投资商,实现节目预算。二是节目分包招标,将节目的举办场地、专场活动、各类赞助分别打包,逐个引进商家,实现节目预算,同时商家可以带来丰富的奖品,特别适合吸引本土受众参与。
七、邀请本地名人、明星助阵。
总之,我们要举办一次大型综艺活动,并实现在线直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活动框架方案如下。
第二章 活动框架性方案
活动目的:让受众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一次体验、享受、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唤起人们对于传统经典和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陶冶情操,以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为市民的娱乐生活增添一抹文化色彩,为建设文明城区、文化城区营造氛围。同时,为网络直播节目创造噱头和亮点,提升知名度。
主办单位:南岸区宣传部
协办:南岸报社、区教委、团区委、区文联 联合举办:南岸各大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招商单位 活动主题:论道文才武略,交友古今中外。
活动名称:穿着汉服去长安——南岸区首届国学经典及传统民俗大会 活动内容(概述):
一、古韵流觞汉服雅集
地点:长江边。(待定)
活动特色:将场地设计成古长安街道的风格,以各具特色的表演舞台和民俗文化街为主要亮点。鼓励观众穿上古装到现场参与活动,感受古人风雅,看参赛者古风表演,逛民俗街市,过一把穿越瘾。
活动内容:
1、古装展示、角色扮演、才艺表演;
2、民俗文化展览。
1、古装展示角色扮演才艺表演:
(1)、场地设计:活动现场设计成半开放式,即按照场地地势特点,在不同位置搭建多个小型舞台,分为“琴书台”、“燕歌台”、“凤舞台”及主舞台“古韵流觞”,各小舞台错落搭建,拱卫主舞台。
主舞台建议设计为T形台,以镂空屏风为背景。几扇镂空屏风层叠排开,选手走秀展示时,在屏风间穿行,若隐若现,更增美感。T台周围设置环形流水景观,水中放置漂浮的花灯,取古人流觞赋诗的风雅意境。
各个舞台周围用加湿器营造水雾烟云缭绕的效果,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2)、参与方式:A、邀请古装爱好者、本地文艺界名人、模特等参加; B、邀请区内各大影楼、涉及服装设计的商店、艺术培训学校派代表参加活动,允许商业参赛选手在活动现场介绍自己所代表的影楼、商店、机构;
C、选手需自备服装、化妆造型;节目组在现场设置一个梳妆台,只提供简单地修饰。(3)、活动形式:
A、参与者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可以是虚拟的。参与者首先在主舞台集体亮相走秀,主持人介绍选手的服饰造型,选手自己展示扮演的角色特点之后,根据个人爱好,到不同的小舞台展示才艺。节目组将在每一个小舞台上设置一个挑战环节,参与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行挑战,也可以只展示自己的技艺,以文以曲以舞会友。如选择挑战,则需要完成一项挑战任务,如对诗、对联、猜谜、跳舞、弹琴等,选手自己抽取挑战项目,挑战成功将获得节目组提供的奖品和证书。所有参赛者都可以获得节目组提供的一份纪念品。(纪念品内容由招商情况决定,建议可以是一套纪念版汉服。)
B、才艺展示结束后,参与者到民俗文化展览区的人群中走秀,与现场观众摄影,展现古装韵味,增加现场观众的互动乐趣。
C、互动:现场观众任意找8位选手并与他们分别合影发到朋友圈并集够10个赞,即可获得一份纪念品。(纪念版宫扇一柄或毛笔一支)
如现场观众自己进行角色扮演(现场设置一个古装租赁区),并将在现场的自拍及与8位选手的合影发到朋友圈集够20个赞,即可获得一份由赞助商家提供的购物券、免费餐券、景区门票等奖品。(奖品通过招商赞助,采取电子消费券的形式现场发送,利于激发观众的热情,奖品设置100份限额,先到先领,领完即止。)
不在活动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和微信直播观看活动,并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古装照片,将截图发到微信后台,节目组随机抽取10份奖品。
所有在微信、微博晒出的照片都需要文字注明活动的名称,并预告下一场“云台对诗”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
D、参赛者需着古装,展示的才艺需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如古典民族乐器、古典及民族舞蹈、古典诗歌吟诵、民间民俗技艺等。表演项目先报节目组。
2、民俗文化展览:现场设置一个体验区域,按照古代街市的风格设置场地,邀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商品进驻经营。(可以将此项外包给活动公司,以节省精力、物力。)
节目组引进项目:现场古装租赁、摄影,南岸区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业展区。
二、云台对诗(知识竞赛)
地点:具备录制现场节目条件的表演厅,可容纳100人以上。参赛对象:不限,通过微信自由报名,学校、商家、团体组合报名。场次:初赛三场、复赛两场,复赛前6名选手进入决赛。
舞台设计:设置一层一层上升的云台,选手答对一题上一层,取青云直上之意。比赛内容及范围:以历代诗词为主要内容,分为“春”、“江”、“花”、“月”、“夜”五大主题,在汉服雅集活动中公布比赛诗歌涉及的范围,以便于选手准备。
比赛规则:
1、初赛时选手可自选题型,复赛第一轮由选手自选题型,第二轮由对手选题型。
2、初赛,三场,每位选手需连续对诗10题,得分最高者进入复赛,三场初赛限进入复赛名额30个。题型均为对上下句。得分相同的选手抢答一题,一锤定音。
3、复赛:两场,每场15名选手。自选题5个,对手选题5个,得分最高的5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复赛中,每位选手有一个求助现场观众的机会。
其他亮点:比赛中,邀请汉服雅集活动中的选手担任护题官,同时每一层云台由一位古装仙子守护,选手答对题目登云台时,仙子为其撒花奏乐,全部答对题目,登顶云台的选手,将由由云台仙子陪伴走一次红毯。
专家解说:复赛中,可邀请一两名专家现场解说诗词,只解说选手答错的题。
三、穿越长安24小时(传统民俗展示):
此项需要选择南岸一家体现传统工艺的工厂、古镇,开展一项专场活动,以展示南岸的民俗风貌。具体内容根据工厂性质设置成类似古镇寻宝的户外体验式活动。
参赛选手:邀请汉服雅集的选手5名,及通过复赛进入决赛的5名选手参加活动。
活动内容:选手们分成两组。情设为:选手们穿越到千年之前的长安旅行,但不幸的是穿越神器的5个零件被搞掉了,有5位大诗人分别捡到。选手必须去找到诗人们,集齐零件修好穿越神器才能回到现代,否则将永远留在长安。长安城里隐藏着许多间谍,伪装成5位诗人。救错人,选手们就只能得到假的零件,无法在规定时间回到现代。间谍里有一个好人,他认识所有的间谍,能帮助选手分辨真伪,但选手们不知道这个好人是谁,所有的间谍都有可能假装成好人。唯一识别诗人真伪的方法是对诗,选手们需要用诗人自己写的诗去考察诗人,如果不能回答正确就是间谍。但也有间谍能够回答正确,所以选手们要多对几次诗,并且熟悉诗人的生平情况,直到问出真相。
具体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条件设计。
四、穿着汉服去长安
——南岸区首届国学经典及传统民俗大会
晚会及总决赛
地点:建议在江畔实景场地举行,更具效果。主要内容:
1、汉服雅韵:经典古装展示及历史名人角色演绎,展现历代服装的演变。
开场即为流水展示。远古(大禹、涂山氏)到夏商周()、春秋战国(西施、范蠡)、汉(武帝、昭君)、三国(周瑜、小乔)、魏晋(嵇康)、隋唐(李白、杨贵妃)、五代()、宋(苏轼、李清照)、元()、明()、清()、民国(徐志摩、陆小曼),最后由两位主持人着现代晚礼服登台,正式开始总决赛。
2、国学经典及传统民俗大会总决赛
题型:听典故知成语,看服装辨朝代,对诗云台之巅。
比赛方式:第一轮自选题5个,第二轮对手选题5个,第三轮抢答题5个,按得分高低排名次。前三名分别获得:国学经典状元、榜眼、探花称号及证书。按照古代礼仪,由古装仕女牵马,走马观花;由观众献花,簪花赴琼林,领取获奖证书及奖品。
邀请三位专家现场解疑。
3、大型歌舞,如音乐剧《金沙》中的片段《花间》,歌曲典雅华贵,场面盛大热闹,与观众互动性强,充分展现古代长安富丽堂皇的美丽与风流婉转的魅力。该曲原唱为谭维维,如能邀请到场,当可压轴。
在漫天花雨,灯火流光中,全场观众一起共舞,结束整台晚会及全部活动,留下精彩浪漫的回忆,将本次活动传递的传统文化精髓深深印在观众的心中。
五、穿着汉服去长安(招商专场活动)
场地:商家指定
活动内容:趁主场活动圆满成功之际,借势为商家举办现场小型互动体验活动。将汉服雅集和云台对诗规模缩小,为赞助商量身定制,以吸引人气,烘托气氛,提升商家知名度。适合房地产销售、汽车销售、新店开业、景区推广等。具体活动形式根据商家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
网络直播与精编节目
节目形态:现场直播结合场外短片
节目宣传片:拍摄两个版本的宣传片,一个重庆方言的搞笑版,一个精美炫目的大气版,搭配使用,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为活动造势。节目包装:片头、片花、模板、特效。
节目时长:现场直播活动待定,精编节目30分钟一集。
主持人:5个外景主持人,“春、江、花、月、夜”,同时参与到活动当中与选手互动,增加节目的亮点。网络直播:
第一场:古韵流觞汉服雅集 第二场:云台对诗初赛1、2、3场 第三场:云台对诗复赛1、2场 第四场:晚会及总决赛 精编节目: 第一集:《穿越前世今生》:以搞笑情景剧引出汉服雅集活动及活动中的花絮,并介绍活动的详细计划,为活动正式开场造势,引起关注。(一般而言,新开栏目要获得关注需要至少三次以上的连续刺激,才能完成受众积累。)第二集:《诗人来了》:浓缩云台对诗初赛复赛的精彩片段。
第三集:《穿越长安》长安寻宝活动,这个活动剪辑出来的剧情性更强,有一定的可看性。
第四集:《状元驾到》云台对诗总决赛。第五集:《不浪漫不少年》决赛晚会精编。
设备:数字摄像机3-5台,5通道切换台,10米摇臂、曲线轨道10米,非编1套。
人员:外景主持5名(不含活动主持人)、节目编导2名,摄像师3-5人,切换1人,摇臂师(租赁摇臂自带)、后期制作1名。
微信同步
一、通过微信投放一套云台对诗答题游戏,在线答题,与选手一起挑战。
二、跟明星名人一起穿汉服:邀请本地明星名人带头拍摄汉服照片,并发到朋友圈,邀请朋友一起来晒照片,并且要求下一个扮演什么角色,什么造型。可以是真实人物可以是虚拟人物。一部分恶搞逗趣,比如要求朋友扮演钟馗,钟无艳之类。一部分高雅精美,比如扮演古代名士美人。图片配诗词,在朋友圈转发,也可以投稿到“一点至南岸”,每周微信公号精选照片上榜。参与者可以用自己的照片P图,也可以真正扮演,P图不能完全看不出本人的样子。
三、听我诵经典:邀请音色优美的播音员录制几篇经典诵读,在“一点知南岸”中推送。邀请网友投稿,读得好的选入推送。
8.关于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设想 篇八
摘 要: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习近平主席更是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甚至有些精髓的部分已经被人们遗忘,因此,民族文化的复兴迫在眉睫。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而吃同时又是最讲究的,渗透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试想把饮食文化和汉文化推广结合起来,通过主题餐厅的形式来向民众推广展示精彩美妙的汉文化,并加入了一些互联网加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汉文化;饮食;主题餐厅;推广
一、引言
汉文化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也称之华夏文化,“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几千年以来,汉文化在各个领域自成一体,独领风骚,引领着世界的潮流。姑且不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也不说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单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饮食、服饰,汉文化便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在近一百多年来,这些传统的优秀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所遗忘,逐渐走向落没。
值得欣喜的是,近些年以来,人们开始重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从2003年开始的汉文化复兴为中华大地带来一股文化回归的春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复兴为此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与此同时,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掀起了一股饮食文化热潮,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的饮食的需求几乎是瞬间爆发,点燃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热情。当餐饮行业与传统文化能够完美融合时,必定能擦除奇妙的火花,相得益彰。
二、汉文化复兴运动发展状况
西元2003年11月22日,民间人士王乐天先生把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穿上了街头。“王乐天事件”再次引起大陆各界人士和整个华人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汉民族服饰的关注,影响深远。2005年4月17日,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儒生在山东曲阜孔庙,首次践行明代释奠礼,也是第一次统一着装的祭礼。2006年5月16日,来自武汉市的516名18至20岁的男女学生,在东湖磨山楚城广场举行首届汉服成人仪式,这也是官方首次参与的大型汉服礼仪。2007年3月24日,国内首家汉文化餐厅“汉风食邑”在北京开张,店内的顾客都是身穿汉服就餐。2008年5月4日,马来西亚第一届华夏文化生活营圆满落幕,宋豫人前往指导。枫中之人等汉人着汉服行汉礼,学华夏文明。2013年11月9日,首届中华礼乐大会于横店召开。2015年1月25日,“第一届中华传统文化晚会”在北京大观园梨香苑上演。
2015年9月28日,兰州汉服雅集会举办中秋祭月,接受了中国新闻网的采访,并且官媒人民网也转载了本条新闻,汉服运动再次被官方媒体所关注。2015年10月19日,百度汉服吧会员人数超过55万人。
自2003年汉文化复兴运动开始以来,十几年间,汉服作为汉文化复兴的另一个主要依托对象,得到了显而易见的成效。全国各大高校逐渐成立汉服社,各种民间组织的汉文化团体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的汉文化活动在各大传统节日中举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汉文化复兴运动中来。近日,汉服春晚节目策划组根据历届汉服春晚精彩镜头集合的一段汉服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放映,纽约时代广场的户外大屏作为路透社旗下最具影响力的宣传窗口,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西方主流社会关注的信息风向标。由此看出汉服正一步步走入日常生活、走入海内外公众视野,同时折射出的是汉文化正一步一步的走向公众的视野,千千万万的汉族同胞们正逐渐重拾自己民族的文化。
三、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首要需求,它是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文明,伴随着人类史的发展,饮食逐渐变成一种文化,地域的不同分化出不同的饮食文化。因此各式各样的餐厅也不断出现,种类也是推陈出新,而其中衍生出来的主题餐厅显得独具一格。
主题餐厅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主题为吸引标志的饮食场所,希望人们身临其中的时候,经过观察和联想,进入期望的主题情境,譬如“亲临”世界的另一端、重温某段历史、了解一种陌生的文化等。特色餐厅和主题餐厅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特色餐厅而言,关键在于菜式上的突破;而对于主题餐厅而言,追求的则是从菜式、环境、服务、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创新特色。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餐饮业增长率已连续16年保持1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餐饮业拥有巨大的潜力,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餐厅,现在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具有特色,并且这种特色具有吸引力,更高层次的要求是餐厅的主题能够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种追求自身体验价值的消费理念,为主题餐厅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譬如“天空之城”主题餐厅就将上千本五百多套的日本原装漫画展示在餐厅内,从而引起了动漫爱好者的强烈追捧。
四、如何设计汉韵文化主题餐厅
主题文化是指导消费者购买行为深层次的东西,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在餐厅中的消费行为和内容。主题文化以主题产品为载体,并通过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消费程序、由颜色和声音形成的文化氛围等其它方式表现出来,因此,主题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综合体。主题文化作为更高层次的主题餐厅营销方式,它的重点不是餐厅里的产品或品牌,而是餐厅主题中所蕴含的的文化。
主题餐厅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场所,而是一个富有其主题文化内涵的舞台,更是一个传播推广这种主题文化的媒介。因此在装修风格上面,我们需要紧紧抓住汉文化这个主题,分有大厅和包间。每个包间有不同的主题,根据包间的主题配有不同风格的香薰,营造一个儒雅宁静的氛围,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前后休闲时光中放松心情,大厅的座位也将用屏风分割出不同的部分,给顾客留有一定的私密空间。在饰品选择方面,我们可以放置一些古典名籍,各个朝代代表的乐器并附上介绍,以及其他代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物品,这些展示品不只是为了留住消费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展示让消费者了解我们遗失多时的汉文化,甚至喜欢上它们。
文化是依赖餐厅员工的服务活动来引渡和传播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是主题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餐厅需要做好为内部员工服务的工作,运用文化力量将餐厅的文化主题推广开来。店内的工作人员将统一身着汉民族传统服饰,店内将展示一些经典的汉民族传统服装,以玩偶和实体的形式来展示,并结合当代就餐礼仪和传统文化中的就餐礼仪来服务顾客,向顾客展示汉文化传统就餐礼仪中的精髓部分,同时对对此有兴趣的顾客可以免费教授。对于内部员工更需要做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足够的知识量来当一个合格的推广者。在节假日期间,除了有传统的促销活动外,我们还将在店内做一些小型的传统文化展示会,如一些汉文化中的经典的传统舞蹈表演,乐器演奏,汉民族服饰T台秀等,回馈顾客的同时也宣传了汉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我们主题餐厅的初衷。
进入二十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衍生出了互联网加的营销模式,因为为了满足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另一个大胆的设想是通过互联网加的形式来营销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线上线下的结合更符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网上销售模块的产品以汉民族传统服装——汉服为主,并辅以饰品、传统精美小工艺品、茶叶茶具、香料香具、小型传统乐器、书籍、传统特色食品等。线上线下的结合:主题餐厅给每位顾客提供会员服务,不采用强制手段,根据顾客的意愿加入会员。根据会员客户的消费金额,除了给予打折优惠外,还会附赠对等消费额的赠品,而赠品是通过进入网上店铺来领取,这样的结合可以让线下顾客同时关注到线上的店铺。主题餐厅接受电话预定席位的同时,也会开通网上预定的方式,不仅便捷消费者,也能提高餐厅本身的工作效率,同时主题餐厅和网上店铺可以相互宣传,以此扩大两者的知名度。
作为文化主题餐厅,我们在强调汉文化推广的同时也要注重饮食方面的创新,中国饮食文化具有种类繁多的特点,除了推出传统的美食外,更应该结合不同消费者群体推出不同类型的特色菜,比如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潮流席卷全国,根据这一特点主题餐厅可以推出养生菜谱,提供给有需求的群体。而在定价方面,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向大众展示及推广汉文化,因此我们将客户群定位在中等消费人群,在保证主题餐厅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给普罗大众提供一个舒适充满文化气息并且性价比高的文化主题餐厅,让消费者体验到的不仅是文化上的饕餮大餐,也是味觉上的盛宴。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国民越来越富有,在物质方面我们不在匮乏,然而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诉求随之也越来越强烈,加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纷纷在寻求一些能够使其身心放松的休闲方式并且更加追求休闲方式的新意。汉韵文化主题餐厅正是抓住国民的这一消费心理,从传统文化着手,打造一个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出发点的主题餐厅,并以现代的经营销售策略和管理手段来经营,带给消费者一个富有创新的消费休闲场所。所以,汉韵文化主题餐厅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郝韵.中国饮食文化[J].文艺生活和文艺理论,2013(7):214
9.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 篇九
走进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310室,复古气息扑面而来:红色的大鼓,古铜色的编钟,让人似乎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岁月。身着汉服的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晓英双手从后向前起势,右手在前、左手向后向记者作揖礼,随后,她提起汉服,双膝跪在地毯上,双手从后往前展开,“坐”了下来。“不好意思,我们这没有椅子、凳子,可能很多人不太适应,但这就是汉民族传统的‘坐’法。”在不到30厘米高的红木桌边,晓英开始讲述汉未央的发展历程。
“着汉服”曾遭人误解
谈及“汉未央”的由来,晓英说:“央,中央之意。未央,未到中央,引申为未半、未尽、未完成。汉,指汉民族。汉未央,即指汉民族的文化传统方兴未艾,薪火相承,永生不灭。”不过,她明确表示,这并不代表汉未央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
汉未央的创始人是晓英的丈夫姚渊。2005年,部分青年身着汉服走上街头,当时的舆论说他们“炒作”、“穿和服”、“不是中国人”,这些误解深深刺痛了姚渊。他于2006年在校园创立了汉未央汉服社团,并成立盈利性的文化传播公司,大力推广汉民族服饰文化。但汉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成熟市场,没有消费群体,而且姚渊自身的经验和实力也不足。不到两年,汉未央第一次产业化探索基本失败。
接下来的几年,汉未央以草根社会组织的形式存在,坚持进行各类文化公益活动。“当时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晓英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我们遇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借上海世博会之机,汉未央作为上海民间青年自组织群体的代表之一走上世博会的表演舞台。
文化公益成汉未央招牌
2011年汉未央在石门二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目前是上海唯一一家正式注册的汉文化推广组织。就在这一年,汉未央拥有了第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拥有了第一位稳定的全职人员,在主流化、正规化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汉未央从未放弃民间组织的公益性。
近年来,汉未央举行了大量面向青年、社区居民的免费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例如,一直开展的君子淑女养成课程,主要面向静安区楼宇青年,至今已有百余名楼宇白领报名参加课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在课程内容上,开设汉礼、汉乐、汉妆、女红、茶艺、射艺等课程,给学员以综合性、体验性的汉文化熏陶,对于达到学分要求顺利毕业的学员,为其举行冠笄礼。
“汉未央的文化项目对社区范畴内各类人群都能实现有效覆盖。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出形象、出特色,有助于社区居民体验传统岁时节日,有助于楼宇青年学习君子淑女课程,有助于学校文化教育树品牌,有助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总之,在社区层面,汉未央的工作重心完全下沉,服务对象不断清晰,结合点很多,可以深度介入社区文化建设,实现全融入、全辐射、全覆盖。”晓英说。
传统文化复兴急不得
未来,汉未央将继续以项目为切入点,努力构建汉未央社区服务模式,设计出更贴切的社区文化服务项目。在“人文社区、文化楼宇、和谐邻里、礼乐人生”的社区服务方针下,汉未央与精神文明办合作,结合上海城市精神和静安价值取向,从“礼”的德性追求和行为要求入手,提出“知行合一,礼在身边”的项目概念,设计一整套项目落地的路径和方式,做到“礼入楼宇,礼入社区”,推动形成崇礼尊礼的社会气候,以汉礼的传统资源参与社会文明公德和公序良俗的构建。
晓英表示,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复兴。“不是让大家回到古代,而是让传统文化回归市民生活。这个过程是煲汤而非炒菜,急不得。”她说。因此,鼓励更多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也成为汉未央规划之中的重点。
10.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 篇十
天津外国语大学汉文化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全院领导、老师及同学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发展,秉承着“青春、奉献、成长”的社团理念,先后成立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天津市大港区福苑里社区、天津市美术馆等三支志愿者服务路队,并与它们建立志愿服务基地。
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二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12家成员之一,为独立的国际化公益机构。馆内收藏了丰富的奥运会相关文物,旨在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的历史与辉煌。自2010年,我院青协就与天津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开展联系和交流。在此期间,学院曾多次派学生到天津奥林匹克博物馆参与志愿者工作,包括讲解、引导等。在志愿服务中,同学们反响热烈,此举不仅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和分享奥运的历史与辉煌,还极大的锻炼了同学们实践能力,增加了了解社会的机会。
同时汉文化传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着力开展“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汉文化传播学院团委辅导老师携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全体成员参加了“福苑里社区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清扫社区卫生死角、推进垃圾分类、美化城市环境等城乡清洁志愿服务。本次社区共建启动仪式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加紧了大学生志愿活动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在锻炼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奉献热心的品质,也使志愿者们深刻理解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
天津美术馆坐落天津文化中心广场,是一座集收藏、展览、征集和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美术馆。作为首座向社会开放的美术馆,同样也需要志愿者的加入。天津美术馆志愿者的服务范围包括展厅讲解、新闻宣传、活动协助、摄影设计、资料整理等多个方面。美术馆实践基地的建立为我院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成长平台,也为学院的实践育人探索提供了一个新路径。近年来,汉文化传播学院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拓展学院实践基地,为同学们开辟走出校园,体验社会的平台。
在三支主要服务路队的带领下,汉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将传统志愿服务精神与学院自身专业特色相结合,立足专业基础,依托各类实习实践基地平台,加强专业技能,并且积极投身实践,服务社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世博会、世界日语大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达沃斯论坛等国际重大赛事都有我院志愿者的身影;在天津市首届十佳志愿者讲解员比赛中,我院朱立、任胤同学荣膺“十佳志愿者讲解员”称号,顾虹飞同学荣获“优秀志愿者讲解员”称号,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学院将继续秉承天外志愿者服务精神,继续把青年志愿者培养作为重点工作项目,打造服务品牌,紧跟国内外发展脚步,不断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青年志愿者,为服务天津的开发开放、为打造天外志愿者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11.浅析汉派小品人物的武汉文化特性 篇十一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包括一个城市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市民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1]。所谓武汉地域文化特性,是指武汉城市品格精神、风俗文化个性,是以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形式存在的,具体通过武汉市民的价值观、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表现出来。武汉城市文化个性,就是武汉市民的文化个性。汉派小品中的人物形象多为对武汉市井百姓形象的提炼、加工,从而生动地展现出武汉城市文化的个性特点。下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小品情境设置与人物形象塑造
汉派小品人物出现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本土性,但其“本土性”与北方小品不同。如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北方小品中,人物多出现于铁岭的农家,特别是炕头上这一场景,这与北方小品中常出现的“农村老头、老太”的人物形象息息相关,体现出北方浓郁的农耕文化传统及其日常生活风俗。
而在汉派小品中,最为典型的情境是汉正街、路边买卖摊或街边小店铺。如小品《还债》《心愿》情境为汉正街,《帮你摆平》的情境为路边摊,《五十块钱》《招聘》《财路》的情境是包子铺、小卖店等。无论是汉正街还是路边摊,都是商业买卖、交易的场所,为小品人物的设置和出现做了铺垫。这一情境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其身份最为突出且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做小生意的商人、市民。如小品《帮你摆平》中“周摆平”是炸豆腐干的小摊贩;《还债》中“贱三爷”是汉正街摆摊卖小商品的摊贩;《五十块钱》中主角是一对包子铺卖包子的夫妻;《财路》中主角是一位小卖部的老板……做小生意谋生的市井百姓形象在汉派小品中屡见不鲜。除却生意人,南来北往的顾客、街道办工作人员、警察等日常活动都围绕着商业贸易场所这一情境。
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其性别不论男女皆有一些共同点:他们一方面带有商人的精明,有时爱耍小聪明、务实逐利,热心快肠、爱管闲事;另一方面又讲义气,脾气火爆,善于争斗。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武汉广大市民群体的共性,非常贴近武汉市民生活。这种人物身份设置上的特点,突出体现了武汉近代商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历史、社会经济影响。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水陆交通要道,码头遍布之处,也是近代商业起步发展非常早且成熟的城市,其重商文化、码头文化影响着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成为汉派小品角色的普遍共性。
二、男女角色各有特点
以赵本山为代表的北方小品中,经典人物为乡村务农的老头、老太太。汉派小品经典人物中,男性角色体现出较多的武汉商业大码头的地域性社会俚俗;女性则能干、泼辣,多设置为具有突出职业特征,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1. 汉派小品典型男性形象
最为典型的是《帮你摆平》中的周摆平,他是在路边炸臭干子的做小摊主。特别“岔”——热心快肠、爱管闲事,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是这里的老板,路见不平就要管”,于是当碰到开车女子撞到大叔的事情时,就“岔”上前去为大叔打抱不平,几番谈话之后又怀疑开车女子遇到了大叔“碰瓷”,虽为好心想帮人解决问题,不成想好心办坏事,造成双方误会。周摆平的形象,不仅是汉派小品典型男性喜剧形象的代表,更是武汉基层百姓的缩影,他们的身上折射出武汉的城市气质和品格。
(1)《帮你摆平》中的周摆平是炸臭干子的, 《还债》中的贱三爷是摆地摊的,《五十块钱》里的老板是卖包子的,《心愿》中的爷爷在汉正街做小商品生意起家……在大武汉这个商业发达的城市,他们的职业多是做小生意维持生计的老百姓、小商贩。
(2)他们都有非常鲜明和强烈的性格特点:热心快肠,爱管闲事却又容易好心办坏事;爱耍一点小聪明、小机智,同时又非常讲义气,讲诚信,讲原则。如《还债》中的贱三爷,自己虽只是一个汉正街的小摊贩,却在老乡的养殖生意遇到困难的时候仗义相助,不但热心垫付甲鱼苗的费用,还帮忙联系甲鱼苗供货商,为朋友两肋插刀。又如《行动取消》中的警察老周,作为同事两口子的媒人,在得知二人出现矛盾后,热心帮忙,用“继续执行任务”的机智方法使二人和好如初。
汉派小品典型男性形象从人物身份和性格上,更多地体现着武汉商业文化、大码头文化的城市品格,也以这种有优点也有缺点、贴近市民的男性形象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
2. 汉派小品典型女性形象
与北方小品中家庭妇女或老太太女性形象不同,汉派小品女性角色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常常设置为拥有非常突出的职业特性的女性。如《还债》中兰兰是汉正街市场管理处科长;《心愿》中小红是汉正街市场管委会干部;《行动取消》中尹北琛饰演一位警察;《啼笑皆非》中小邱为拆迁办干事;还有《打针》中的护士、《五十块钱》中的老板娘等,她们个性泼辣、独立,工作能力强,她们大多不局限于家庭之中,而是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行业的重要岗位上,帮助解决矛盾、参与社会生活,是典型的职业女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女性形象着重于刻画其泼辣、脾气火爆、嘴巴不饶人的特点。如《为了民意无盗》里女青年、中年妇女、太婆三位女性形象,一开场便气势逼人。
中年妇女:(提包上,武汉口音)哪个是领导哇?领导在不在呀?(发现没人)恩?没有人?哼!(坐桌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就在这块等到!
太婆、女青年:(气冲冲上,太婆黄陂口音,女青年武汉口音,都提包)走!找领导去!
领导在不在呀……
中年妇女:(看见二人)你们找哪个哇?
太婆、女青年:(发现中)找哪个?找你!(放包)
再如《三个媳妇》中,大、二两个媳妇听说公公炒股赚了钱,便都来巴结公公试图占点钱财便宜,其中一段:
nlc202309040424
大媳妇、二媳妇:爹地、爸爸……
大媳妇:(拦)哟,我的个天呢,几者哟!(学)爸爸!硬把人的牙齿都酸掉了!
二媳妇:(不服)哼!再者也冒得你者沙!左一个爹地,右一个爹地,硬叫得个人鸡皮疙瘩直起的!
大媳妇:(反唇相讥)那是呀,自从嫁进了张家,还冒听你喊过爸爸!不是老丢皮就是老拜子!今天突然喊起爸爸来了,是不是要地震哇?
二媳妇:(不服)哼!那比得上你呢?平时对老人晓得几孝敬罗!不是老椰皮就是老东西!今天突然喊起爹地来了,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哇?
这两段台词也把武汉女性“一点就炸”的火爆性子刻画得淋漓尽致。武汉女人一方面能干——有能力,能够独当一面,成为职业女性。另一方面脾气火爆、说话直白——行为举止透着一股“狠”劲儿,若是得罪了她,她便嘴上不依不饶。
三、精神病、傻子与“嘎巴子”
在小品这种喜剧形式中,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形象,因为有精神上、智商或情商的缺陷而造成误会、闹剧,从而产生喜剧包袱和效果。汉派小品的这些人物形象也有自己的特点。
1. 两种不同的精神病
(1)北方小品中的精神病形象,典型形象为小品《有钱了》中的“宋小宝”。在小品的前半部分这个人神智清醒,符合正常人的语言行为逻辑。而当受了刺激犯病的时候,则完全遵循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表现状态:语言无逻辑、混乱、常识缺失,行为也疯疯癫癫、打破常规,从而造成闹剧,引发笑料,产生喜剧效果。
(2)汉派小品中的精神病形象,典型形象为《招聘》中的“老实”,与北方小品的精神病形象有所不同。他的形象设定为一个始终处于不正常状态的精神病人,要在一家餐厅应聘职位。但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除了人物行为稍显僵硬,其言谈举止都遵循着正常人的逻辑。“老实”说话非常直白,不拐弯抹角、不加修饰,这种“异于常人”的傻劲就是他不正常的地方,却恰恰被老板以为是优良品德,应聘成功,在小品结束时才指出他是“六角亭的精神病人”。用正常人说话顾虑太多而遭到淘汰,与精神病人傻却直白反被选中进行对比,其喜剧效果在于用这样歪打正着、造成误会的方式营造喜剧笑料,同时在闹剧的背后隐藏讽刺的深意,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所思考、有所启迪。
2. 傻子与“嘎巴子”“岔巴子”
(1)北方小品中的“傻子”
北方小品中有一种“傻子”形象特别突出,如“卖拐”系列中范伟的角色。其形象特点为“智商低”——非常愚笨,容易掉进骗子的智力陷阱,容易轻信他人,被忽悠。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却能步步为营,小品用其愚笨的言行制造笑料。
(2)汉派小品中的“嘎巴子”“岔巴子”
汉派小品中,真正智商低的傻子形象不多也不突出,而另一种情商低的人物形象颇有特点。如小品《楼上楼下》中的小王,不但说话不分场合、不分情况,而且特别“岔”——嘴快,什么事都要接一嘴、说两句,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部一股脑儿说出来,武汉话把这样的人叫做“嘎巴子”“岔巴子”。
而“小王”的这种“岔”又不同于周摆平的“岔”,周摆平是热心快肠,好心办坏事,而小王是又“岔”又“嘎”——本是情商低、乱说话、讨人嫌,但因此意外戳破了领导行贿的行为本质,误打误撞地黄了领导的“好事”,造成“歪打正着、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用这样的人物、情节设置讽刺了行贿受贿的不良习气,让这本来很讨厌的“嘎”和“岔”,反而让观众看的过瘾,体现出汉派小品在人物设置上的巧思。
四、人物中体现出的武汉地域文化个性
武汉三镇向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便利,成为物资集散转运之中心,是国内的经济重镇之一。自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入侵,《天津条约》签订,内河航权丧失,汉口次第开辟租界[2]。武汉水陆码头遍布,近代工商业发展迅速,再加上开埠后外国资本入侵的刺激,武汉工商业迅猛发展,商业与码头文化领全国之先。总的来说,武汉的城市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内陆商埠文化,既有工商业社会活动影响而产生的重商文化,又有朴素、俚俗的码头文化。
在汉派小品的人物形象中,充分体现了武汉作为大码头、大商埠的地域文化个性,以鲜活、生动、贴近生活的武汉百姓形象、城市品格自成一格。
1. 杂
汉派小品中人物性格一大特点是为“杂”——人物形象遍布各行各业,人物性格既有热心快肠,又有火爆势利,既有仗义豪爽,又有精明狡猾。这样的人物个性体现出武汉人、武汉城市的驳杂、兼容特性。
武汉商业繁荣、码头林立,不但各类商品在此流通,更有各类人物、各种思想在此相互碰撞、影响和融合。武汉作为八方汇聚的大都市,武汉人似乎涵盖了全国各地人民的个性:既有南方人的精明、灵巧、势利,又有北方人的豪爽、仗义,但同时又豪放不及东北人,精致不及江浙人。
关于武汉文化的这种“大杂烩”式的特征,有人认为过于芜杂,缺少个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杂”“没有个性”却恰恰是武汉文化的个性所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武汉文化善于接纳吸收外来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且为我所用,进行有机融合。这在当今会缩短与外来文化间互相调试的过程,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因此将获得更多的文化认同[3]。正如汉派小品中这些有血有肉、包容驳杂的人物形象,能让全国各地的观众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认同感和喜爱之处,汉派小品人物个性体现出的“开放式”文化个性,使得武汉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壮大,充满着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
2. 俗
汉派小品人物之“俗”,体现在人物身份、个性等多个方面,并由此体现出武汉市井文化。
(1)重商文化
汉口因商而兴,商贩较多,市民阶层庞大,普通市民的工作生活多与商业有关,重商文化比较浓厚。追逐利益、比较功利,但同时讲究诚信等价值观念;脑袋瓜子灵活,做生意“贼”、不吃亏是武汉商人的特点。
nlc202309040424
在汉派小品中,人物身份多为商人,如上文提到的小摊贩、小店主等;还有与商业相关的职业,如汉正街市场管委会干部等。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特点得到体现:如《对象》中小店主想方设法逃税,《财路》小卖部店主以次充好,《三个媳妇》中两位媳妇的拜金主义等。汉派小品从不避讳这些不良风气的存在,在小品中运用夸张的喜剧手法展现,并加以批判。但除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这样的负面习气,更多的是做生意讲诚信,有原则、有底线的市民,如《财路》中小店主的外甥告发舅舅以次充好,《心愿》中诚信、仗义的服装公司老总、汉正街商会的老会长爷爷,他们都体现出重商文化的真谛: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尽显君子之风。武汉人做生意明明白白,做人坦坦荡荡,这种品德和胸怀,既体现在商业的经济活动之中,也表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2)大码头文化
汉派小品人物的“俗”,还体现在展现了武汉的“大码头文化”。武汉的城市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内陆商埠文化,换言之为大码头文化。武汉水陆码头遍布,滋生出码头文化,其特点是朴素和俚俗,平民性和大众性紧紧结合[4]。
这种“大码头文化”首先体现在讲义气,重朋友。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汉派小品《还债》中的贱三爷,还有《心愿》中的爷爷为兄弟两肋插刀,仗义相助,为好兄弟的老娘养老送终。武汉人把朋友看的很重,且在武汉文化中讲究“搭白算数”,答应了朋友的事情一定完成,只要朋友遇到困难,二话不说必当帮忙。
其次表现在爱管闲事、热心快肠。如《行动取消》中的老周,《帮你摆平》中的周摆平等,无论是牵红线、帮人解决家庭矛盾,还是对身边发生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都体现了武汉人爽朗、热心的特点。用武汉话说就是“岔”——遇到事情好打抱不平,但有时却好心办了坏事,造成误会和笑话。
再次,争强好胜、脾气火爆。汉派小品的女性人物将这一点表达得更多些。如上文提到的小品《三个媳妇》《为了民意无盗》,还有《打针》中“凶巴巴”的女护士,这体现了武汉人争强好胜的性格。在“打码头”的年代,武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码头,不得不民风强悍。百姓的性格也如同天气一样脾气火爆、爱憎分明。加之武汉话语言粗犷,有些甚至粗俗、脏话多,因此武汉人显得“善于骂人”,在言语上、行为上都“不让人”,争强好胜。
总而言之,汉派小品中有血有肉、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其中蕴含着大武汉以“杂”“俗”为特性的重商文化和大码头文化,这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汉味特性”,正是汉派小品经典人物能够形象生动的内核,也是汉派小品的文化根基所在、发展的动力之源。
(作者单位: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 张笃勤主编:《武汉文化个性与城市精神》,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
[2]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三卷(工商经济卷)》,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
[3] 张笃勤主编:《武汉文化个性与城市精神》,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
[4] 皮明庥:《皮明庥文集武汉文化散论第二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2.汉九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6 篇十二
主题党日+活动
为加强党性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3月6日下午,汉九中全体党员齐集党员活动室,举行了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活动开始,凝望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和党旗,全体与会人员起立,同唱激昂澎湃的国歌。这声音,聚拢着每一名党员的心,振奋着每一名党员的精神,砥砺着每一名前行者。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该校党支部书记龙波同志领誓,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鲜红的党旗指引着方向,紧握的拳头昭示着信念和力量,庄严的誓言喊出心底奋斗的强音„„
宣誓完毕后,龙波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什么是初心?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在党旗下举起右手时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是诱惑前坚守的克己奉公,是灾难时刻的“我先上”!此次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是一次砥砺党性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位党员牢记责任使命,筑牢理想信念。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一定要多担一份责任,多干一份业绩,多做一份奉献,一定要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生如子作为我们的基本追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
龙波书记进一步指出,全体党员同志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线,以市委、区委提出的“激情干净超越”为主题的深化作风建设为抓手,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做一名称职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该校党支部委员朱红同志、张逢春同志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中央其他重要文件。
活动最后一项,党员同志交流学习感受。他们一致认为,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坚定了自己当初入党时的真诚和信仰,对党性是一次再教育,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洗礼。他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两学一做”精神,强自律之基、铸思想之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九中的教育发展奉献自已的力量。
活动结束后,与会党员同志还踊跃地缴纳了第一季度党费。学校党支部委员杨莉同志主持了会议。
13.徐州汉文化景区导游词介绍 篇十三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两汉大事年表四周设计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仅可以与石材形成一刚一柔的对比,更成为两汉文化广场中将各个景点联系起来的手段,而且水体在园林广场设计中更具有独特的功效。游客可以从中感受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恢弘气魄,领略两汉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雕塑广场
文化景区雕塑广场位于汉文化景区南门外,占地19000平方米。群雕长50米、宽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岗岩为基座,采用铜像与花岗岩像相结合的表现方式。
雕塑创作依据历史资料,以局部节选的方式作为雕塑创作的基本元素,同时定位于楚王作为诸侯王出行的等级规格,与楚王陵呼应。群雕主要描述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场景,由8匹铜马、3匹石马、9个铜人、2个石人组成。3个骑马武士在前开道,楚王坐着由4匹马拉的马车居中,宰相乘马车、2个骑马武士护卫在后。整组群雕,坐落在广场正中心,坐西朝东。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创作“车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显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在深化汉文化景区内涵的同时,又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标志之一。
汉文化景区雕塑广场共栽植大规格朴树、香樟等乔木300余株,同时还栽种了樱花、红枫等花灌木。
楚王陵
处于汉文化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的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这座楚王陵凿山为葬,结构奇特,工程浩大,凿石量高达5100立方米。墓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其中包括国内出土的一件玉片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金缕玉衣、镶玉漆棺、玉卮、金腰带扣等,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该墓的发掘被评为199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位于楚王陵南侧的羊龟山,据推断为楚王王后之陵墓。由于色彩保护技术的复杂性,暂未正式发掘。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关汉代诸侯王墓与王后墓的形制结构。
汉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汉兵马俑馆北侧100米(狮子潭内)新建有国内唯一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该馆为两个方形桷斗状建筑,借鉴汉代屋顶建筑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是一支威武雄壮的地下部队。
汉画像石博物馆
汉画像石博物馆位于狮子潭水面东侧的汉画像石长廊全长约300米,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旨的博物馆。
展厅分为三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模拟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其中堪称国内第一的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体材的动漫影片,创造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汉代现实生活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书法题跋。通过互动参与项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游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另外,展厅外还分布了“车马出行组团”、“战争比武组团”、“生产生活组团”、“神话世界组团”等四个汉画像石组团,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建筑于水中的博物馆。该馆建筑在五号、六号兵马俑坑的原址上,形状为两座方形桷斗状建筑。建筑所在处曾出土过骑兵俑坑和马俑坑,后因当时砖瓦厂施工建设,俑坑被破坏,坑内陶俑已被悉数取出。水下兵马俑馆展出了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
汉文化交流中心
建在狮子潭水面上的汉文化交流中心借鉴了汉代建筑的神韵,主要展示了东汉时期比较兴盛的汉画像石艺术。整个交流中心为一座建在水塘上的干栏式建筑,有开阔的厅堂,上层建有观景平台。整个建筑借鉴汉代建筑的神韵,用现代的材料表现传统的精神,成为一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场所。
汉文化演艺中心
汉文化演艺中心是充实完善徐州市汉文化景区的重要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是丰富完善汉文化景区景观的重要建筑,会大大丰富游客和市民参加文化活动和旅游观光的内容。场地东侧为家居乐超市,南侧位汉文化广场,西南侧为王后陵。
竹林寺
【小学汉文化节活动策划】推荐阅读:
中心小学体育文化节活动方案10-03
小学庆元旦迎新年班级文化展示活动方案06-29
小学特色文化建设06-10
小学数学文化的渗透10-09
小学安全文化实施方案06-08
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导入07-20
小学生红色文化传承09-10
抓好小学班级文化建设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