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24-10-08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精选11篇)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一

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作者:林定刚

中小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的坚强基础,是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我区科技、经济竞争力,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一、增强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十五”以来,椒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然而,资源与环境约束仍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我区中小企业从总体上看,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不大,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在产业链条中处于低端位置,亟待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一方面,通过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可以形成转变增长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加快我区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十五”以来,我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实力仍然较弱。随着“工业强区”战略的深入推进,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显现。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0.49亿元,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达54.4 %。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我区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是关键。目前我区优势骨干企业为数不多,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迫切需要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竞争力。只有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

(三)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小,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我区的重点骨干企业,都是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占据产业技术的制高点,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因此也不断成长壮大。实践证明,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竞争力,有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区中小企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一)中小企业整体上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7家。全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数量均居全市前列。区内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逐年增加。

(二)产学研合作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加与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院长春有机所等15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如与长春有机所、上海塑料研究所等合作开发聚乳酸取得重要进展,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台州分院为当地人才培养创造平台。企业依靠产学研合作得到快速发展,如海正药业组建了浙江省首家产学研高度结合的医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三年内开了3个二类以上新药投入生产;东港分别与国内著名高校设立“东港奖学金”,凭借被资助的2700多名博士生建成了跨世纪的流动“人才库”,成为了公司坚实的技术依托和科技信息源泉。

(三)支柱产业呈现特色化、高技术化发展态势。我区中小企业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本形成了在浙江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特色的技术附加值较高、环境与经济效能协凋发展的产业支柱。企业运用生物、信息、新材料、新型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改造促进了全区产业升级,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生物技术示范工程、纳米技术应用工程等,走在全省各县(市、区)前列。生物技术与医药化工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有较大影响。目前我区共有生物技术与医药化工企业50多家,占椒江GDP的半壁江山,工业增加值的五分之二,全国出口额的八分之一。服装机械产业,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迅速崛起。目前,全国工业缝纫机中国名牌产品五强中,椒江的飞跃、宝石占了二强,且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电子电器产业,主要以星星集团为核心,以石英晶体元器件产业为基础,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权、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电子产品,并努力打造先进电子电器制造业基地,以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及成套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快。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企业积极通过资本市场、银行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2006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6.24亿元。研发体系日臻完善,普遍注重技术研发机构的建设,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科技产出明显提高,新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不断增加。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大工业性投入的若干扶持意见》、《关于印发椒江区专利授权与实施奖励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

三、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很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为数不多,制约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仍很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新观念、体制、机制、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环境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区经济发展重投入,轻产出;重外延,轻内涵;重粗放,轻集约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从企业内部看,不少企业存在着不愿搞(小富即安思想)、不敢搞(怕担风险)、不能搞(实力弱,不具备条件)创新的现象。总之,围绕全面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体制催生创新动力、健全机制激发创新活动方面,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二)企业本身实力有限,缺乏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性条件。自主创新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但目前我区中小企业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毕竟只是少数。其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尚不具备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缺乏形成主体地位的物质基础。大多数中小企业利润少,负债多,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能耗大,市场竞争力弱。尤其是缺乏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能够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家。因此,尽管我区中小企业数每年在不断增加,但具有长久生命力或持久性发展的企业不多,成长性不强。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我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造成大多数企业没有资金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有些企业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无法批量生产。此外,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性长、风险大,尽管各级政府在科研中试、成果转化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由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由企业承担,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创新的动力不足、顾虑较大。

(四)企业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弱,公共服务平台不完善。我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初建阶段,无论从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手段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通道不对称,不畅通。在信息的内容、手段、时效等方面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尤其需要优质的资源和良好的科研服务,有关部门虽然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整合资源的力度不够,为企业服务的区域技术研发机构发展不平衡,科研与生产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我区技术项目通过技术市场交易的数量很少,交易不透明,成本高,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相关部门在执

行各级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过程中不够协调一致,尚未形成合力,组织保障有待完善。

四、关于增强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形成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制。当前,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一)加快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加大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并由区政府给予一次性资助。同时,继续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投入主体,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左右,科技型企业应不少于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以上。

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和支持专利发明者、技术开发中心以技术入股中小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联营、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组建产学研联合体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二)抓紧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

学习和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经验,除了政府建立信贷和筹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外,主要通过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融资担保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渠道,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融资难题。

抓紧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规范风险投资运作,积极探索风险资本进入、退出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好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大对处于起步期的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在椒江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选择一批实力较强的担保机构给予扶

持或贷款支持。积极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弥补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的问题,鼓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工作。

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法开展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法律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的直接融资。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创新,优先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内主板和深圳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

(三)着力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把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培育创新主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应突出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向工业功能区块集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形成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分工配套、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全力支持区内中小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以及省、市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鼓励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

(四)推进高素质研发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加强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特别是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重点引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支持中小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建议探索建立科技人员创业失败保险基金和创业保险险种,努力减轻研发人员创业失败的压力。

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家推进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青年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

(五)健全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国内县(市、区)一流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具备公共研发、技术交易、科技信息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和技术项目孵化等各项功能的创新服务平台。积极促进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发展,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起体系完备、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监管合理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市场与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的衔接,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和活跃技术交易市场,形成跨区域的技术产权交易网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力度。通过政府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加强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银企关系。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内设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作用,不断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和范围,简化贷款审批手续,重点支持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保护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六)营造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切实落实税收激励政策。完善税收抵扣、减免和加速折旧等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允许企业按规定以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税收,同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切实落实科技三项经费按法定比例10%递增的要求,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整合区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改贴息资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等专项资金,力争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加大对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修订完善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积极倡导创新精神,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加大对自主创新型企业、个人以及创新型城市的宣传力度,形成“崇尚创新、勇于突破、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二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决定我国区域性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进入20 世纪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异常迅。以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全省的经济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重,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黑龙江省经济总量的50% 以上。民营企业的年经济增长速度也逐年加快,并以其快速的发展彰显了自身强大的竞争力。

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民营企业的发展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对于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来讲,大型企业的扩张和垄断、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都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研究,早期的自主创新指的就是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的产品原料来源、新的工业组织等几个方面,现阶段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现状的自主创新就是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寻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推动技术创新,并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商品,完成创新活动。企业需要有核心的技术产权,以自我发展为主,进行创新活动。现阶段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主要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吸收再创新。

1 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探讨

1.1 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迫切性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中小微型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1.1.1 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经济的安全、健康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逐渐趋向全球化,各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经济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我国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风险和挑战,而且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容易被国外先进的、成熟的工业所遏制。因此,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意味着其在发展过程中会依赖国外先进技术,这种依赖性的发展情况会导致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竞争力、维护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1.1.2 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决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让我国民营企业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的必然选择。对于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来讲,企业经济结构已初具规模,其成长直接影响到了整体经济增长,因此,提高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省内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帮助其快速调整经济体制。

1.1.3 自主创新是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就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来讲,既有国企、大型民营企业的竞争,又有外资企业的资源抢夺,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因此,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从国际企业竞争来看,我国一直以来借助市场获得技术,但结果是钱花出去不少,技术却并没有学到多少,国外的一些敏感技术和高新技术一直被牢牢地把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因此,我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就需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摆脱对国外高新技术的依赖。

1.2 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通过对近几年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省内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其自主创新体系也已初步建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首先,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力明显增加,各企业都开始注重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这大大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进程,进一步加强了省内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我国政府对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较为重视,在具体的工作中一直坚持不懈地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的研发工作,鼓励企业与各个院校开展合作,这进一步加快了科技新产品问世的速度;最后,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黑龙江省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的开发,在填补我国科技空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成分。可以说,近几年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总得来讲,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笔者下面针对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现状作出具体分析。

1.2.1 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资金

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融资途径有限,得不到资金支持。首先,由于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企业的信用制度不够完善,缺乏贷款抵押物,银行贷款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让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关系逐渐恶化,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银行更倾向于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门槛较高,而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不健全,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够合理,也导致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融资难。其次,规模小、自由资金不够充足以及自身资金积累较为缓慢等因素都导致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自主创新,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自身产品更新换代慢,没有技术优势,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

1.2.2 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自主科技创新机构

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家小农意识强,在企业的发展中过度重视企业的生存和稳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过于安于现状,而不再技术上寻求突破,这就导致我国开展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少之又少。据统计,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中,拥有科技创新产品的企业只占一小部分。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完整的自主创新机制和长远的目标,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制度和技术的创新都是重中之重,黑龙江省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正是受限于创新制度和机制的不完善。此外,我国的科技创型新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国有企业,在中小微企业工作的人员很少,且整体素质偏低,加之待遇和工作环境的问题,企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也严重阻碍了中小微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1.2.3 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虽然我国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为重视,对自主创新的科研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但自主创新的资金很大一部分都用于学校和科研机构,用在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资金很少。此外,国家针对自主创新的一些政策没有很好地实施,导致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加之政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自我定位,过度干预企业的发展,使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2 提高黑龙江省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2.1 增加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资金多少息息相关,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积极地扩充自己的融资渠道,弥补自己的资金缺口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加强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升自己的经营水平,尽可能把握住各种机遇,为企业争取到最佳融资机会;第二,建立起企业的信用制度,尽可能实现财务透明化,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信用形象,以获得银行的信任;第三,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如通过企业合资、改制或资产重组等方式,去加快自身资本的积累,为企业的自主创新积累足够的资金。

2.2 加强中小微型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改革

首先,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讲,要转变以往的思想,树立创新意识,从战略远见、现代经营理念和自主创新意识上进一步发展自己,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下手,建立全方位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其次,在企业人才管理方面,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应该建立正确的人才观以及完善的企业激励和约束制度,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对现有的员工要注重培训,创建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最后,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本企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并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3 政府加大对中小微型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因此,国家政府,要在自主创新浪潮中,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整合资源,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首先,政府应尽快出台适合黑龙江省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政策,在财务上,加大对融资机制的研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融资机构,加快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其次,政府本身也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部门和专项资金,由政府的财政直接协调配置。对于税收方面,改变内资和外资双套税收的局面,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减少税收。再次,政府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技术支持,通过校企结合等方式,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此外,政府亦可通过项目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工程技术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注:景刚,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史竹青.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2]于新宇.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3]赵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机制构成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4]李锐.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5]陈曦梅.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6]张妍.长春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福建省;科技自主创新;对策研究

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适时做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部署。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核心,福建省的科技自主创新现状如何?文章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福建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表明创新状况不理想

1、2001~2005年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5年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的情况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差异较大。从其5年均值来看,面上项目资助项目数占全国比重为1.64%,经费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62%,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6%分别相差2.02和2.04个百分点;从5年排名均值来看,福建省获该类资助的项目数和经费总额在全国排名分别为17和17.4名,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各地区排名10.6位分别相差6.4和6.8位。这表明福建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的状况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状况很不相称。

2、2001~2005年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5年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情况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差异较大。从其5年均值来看,获该类资助项目数占全国比重为1.44%,经费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40%,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6%分别相差2.22和2.26个百分点;从5年排名均值来看,福建省获该类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总额在全国排名分别为14.6和15.8名,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各地区排名10.6位分别相差4和5.2位。这表明福建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的状况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状况相差较大。从表1还可看出: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情况历年波动较大,而不是稳步增长。项目数占全国比重最低为2002年的0.96%,最高为2004年的1.79%,比2002年高86.5%;经费总额占全国比重最低为2002年的1.09%,最高为2004年的1.76%,比2002年高61.5%;项目数在全国排名最后为2002年的17位,最前为2004年的12位,比2002年提前了5位;经费总额在全国排名最后为2002年的18位,最前为2004年的13位,比2002年提前了5位。这表明福建省重点项目的研究基础并不扎实。

3、2001~2005年福建省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05年福建省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差异较大。从其5年均值来看,该类项目数占全国比重为1.91%,经费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94%,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6%分别相差1.75和1.72个百分点;从其5年排名均值来看,福建省获该类项目数和经费总额在全国排名均为第12.8位,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各地区排名第10.6位相差2.2位。这表明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较缺乏,将影响福建省创新能力的稳步提高。从表1还可看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福建省的情况历年波动很大。项目数占全国比重最低为2003年的0.63%,最高为2004年的4.46%,比2003年高607.9%;经费总额占全国比重最低为2003年的0.64%,最高为2004年的4.55%,比2003年高610.9%;项目数和经费总额在全国排名最后均为2003年的第20位,最前为2004年的第5位,比2003年提前了15位。这表明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的研究基础并不扎实,获得基金资助带有较大偶然性。

(二)福建省技术市场成交额情况不乐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4》数据显示,2000~2004年福建省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65%、1.75%、1.46%、1.54%、1.06%,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差异较大。其5年均值为1.69%,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6%相差1.97个百分点;按技术市场成交额在全国排名来看,福建省在2000~2004年为分别为第16、14、15、15、15位,5年平均排第15位,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各地区排名第10.6位相差4.4位。这表明福建省技术市场成交情况不甚理想,由此可知,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将对福建省创新能力的稳步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三)福建省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仅与其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地位相当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4》数据显示,2000~2004年福建省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15%、3.32%、3.57%、3.59%、3.14%,5年均值为3.35%,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相比,仍然有差异,但差异较小。这表明福建省国内三种专利情况稍微好些,但按授权数在全国排名来看,福建省在2000~2004年为分别为第10、10、9、9、9位,5年平均排第15位,差异还是明显的。

(四)政府做了较大努力

对表1和表2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00~2004年福建省财政科技拨款占其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与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全国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大,5年均值要高出0.48个百分点,但其与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6%相比却要落后1.19个百分点。按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排名,福建省在全国排名为第9.2位,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各地区排名第10.6位高出1.4位。这表明福建省财政科技拨款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其自身地区生产总值相比,仍然有差距。

(五)福建省R&D经费支出差距较大

对表1和表2进行对比可以看出:2000~2004年福建省R&D经费支出情况与其地区生产总值情况相比,差异较大。从其5年均值来看,福建省R&D经费支出占全国R&D经费支出比重为2.24%,比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66%相差1.42个百分点,差距达63.39%;福建省R&D经费支出在全国排名为第14.2位,与其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1位相差3.2位。这表明福建省R&D经费支出不足,并且差距较大,这将影响福建省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配套支持制度

为了更好地激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高申报质量,对申报成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补助。具体补助比例可依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不同情况规定相应的比例,由省财政预算统一安排。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福建省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是肯定和尊重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维护科技创新人员的经济利益的有力保证,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因此,应加大力度打击各种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解除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被侵占冒用的顾虑,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得以专利的形式面市,并得到保护和转化。以期形成良性循环,为提高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三)健全鼓励企业加大R&D经费支出的相关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福建省R&D经费支出总量,重点应扩大企业R&D经费支出,因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为激励企业增加R&D经费支出,政府可通过如减免税制度、金融支持制度等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加大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的长效增长机制

投入方向应以对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研究、战略技术、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卫生保健、农业等公共领域为重点,使财政科技投入能最大限度的促进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1~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综合情况统计[EB/OL].http://www.nsfc.gov.cn/nsfc/cen/03/htmlcreated/2001table/2001index.html.

3、国家科技部.2001~2005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EB/OL].http://www.sts.org.cn/sjkl/kjtjdt/index.htm.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四

曾 永 飞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摘 要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其核心竞争力低,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大研发投入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从世界范围看,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均占有突出地位,受到各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地位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其数量众多,还因为中小企业在增加人口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和稳定经济增长方面都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中小企业要承担好以上角色和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这样才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抢占先机。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稳定的研发投入是关键,只有研发投入稳定,技术创新才能顺利开展,另据英国贸工部(DTI)发布的《2006企业研发排行榜》调查结果显示,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一般是那些研发预算更大的公司。中小企业发展及其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现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2008年11月14日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时透露,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 200多万户,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中小企业还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据了解,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左右。

然而,中小企业总体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全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表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渐渐迎来了寒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 000万工人解聘。大批的中小企业倒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对于这次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如信贷紧缩政策、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新劳动法出台、出口退税缩减及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影响外,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从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开展使企业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大内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国2006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达到3 003.1亿元,研发强度(国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42%,而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普遍不到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身的自主创新产品。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是维持的边缘。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了维持现有的利益,“不想”也“不愿意”进行自主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模仿别的企业的成果,有的甚至构成侵权。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比例只占28%左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不到1%,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收入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不够,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2.2 中小企业本身的技术因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后进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都比较落后,如果它们要通过技术创新在技术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就会投入更多的研发投入来进行技术创新。由此也可以看到,由于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巨大使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2.3 资金不足

资金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资金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研发的投入。从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看,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利润不高,当前的利润率更是在5%以内,对于企业而言,日常的运转已经很难,因此,用于研发的投入就更少。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国家的财政科技拨款中绝大部分都是给了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其次,银行信贷政策偏重于大企业,银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的贷款大多数是流动资金贷款,规模小且分散,工作量大,融资服务成本高且收益少,加上信用担保机制及其体系的不健全,因此,当前银行的信贷政策并未倾向中小企业。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然而只有约3 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仅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0亿元;而中小企业要想从民间融资,成本更高,例如在浙江民间融资的成本是银行贷款的10倍。2.4 创新外部环境

企业进行创新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环境和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令人满意也是影响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科技自主创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1.18%的企业的知识产权曾被侵权,只有4.41%的企业对目前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表示“非常满意”,有65.67%的人认为“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是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我国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不够令人满意,因而许多的企业不愿投入进行技术创新。2.5 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因素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风险也会阻碍企业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众多而且复杂,涉及政治、社会、市场、技术和生产经营、销售等多方面,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四类风险。①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发生变化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企业的新产品无法进入市场,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动给技术创新活动带来困难等。②社会风险,泛指其他一切社会因素如文化、宗教、民族等所引发的技术创新的风险的可能性,如企业研制的新产品与销售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惯向冲突,造成销售失败。③市场风险,指技术创新后所生产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得不到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从而导致销售受阻,无法收回技术创新的投资的可能性。④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创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投放市场做出准确无误的预测,加上技术创新所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科研力量的限制,许多因素处于不确定状态,从而产生技术风险。加大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研发投入的对策 3.1 加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21世纪的企业要想成功,必须从效率型企业、质量型企业、灵活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成长为大企业,就要进行创新,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从而使企业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加深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体现在企业内部,中小企业家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在企业内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而作为国家,更应该倡导创新精神,对中小企业家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3.2 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空间限制,它们不可能向大企业那样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10%甚至更高的资金进行研发,因此,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国家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一方面,国家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目前我国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然而这部分研发投入却大部分被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大型企业分割,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很少,因此国家在进行财政拨付时还必须制定具体的细则并加以实施,使资金能落实到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为那些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3.3 拓宽融资渠道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能使它们获得更多资金进行研发投入。首先,国家出台政策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但前提是政府要对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支持,设立信用担保基金,通过它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者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次,金融市场民间化,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的许多省份,民间资本数额巨大且非常活跃,而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了很大部分,有关数据显示为46%。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够开放,民间借贷一直处于“地下”状态,中小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融资成本,所以能逐步使金融体系开放让民间的资本合法的进入市场,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将给中小企业提供大量资金,同时也能减少融资的成本。再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加上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承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风险投资机构,如设立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基金,积极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向有潜力的未上市科技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3.4 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

由于技术创新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对其进行合理规避才能使中小企业敢于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之前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开展创新过程中可与大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因为他们的设备更为先进、经验也更为丰富。其次,通过风险投资来融资进行风险分散。因为风险投资可以实现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多层分摊,第一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和进行创新的企业间,第二层是风险投资公司各股东之间,第三层是政府分摊一部分风险。第三,保险是对付风险的一种理想形式,企业就技术创新活动或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实际上是技术创新风险的一种转移行为,但由于技术创新风险并非属于完全可保而是部分可保的风险,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通过科技保险方式只能实现风险的部分转移。另外,政府通过发布传播科技信息、对一些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信贷担保和政府购买等措施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3.5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因此国家应努力为它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创新的外部环境好了,企业才更有信心、才愿花更多的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外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优先采购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等。4 结语

5.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调研报告 篇五

应该说,近两年来,百家大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步伐在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以新产品开发为例,2005年,百家企业共实现新产品产值458.33亿元,在2004年增长90.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5.0%。百家企业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如武钢的高牌号取向硅钢、东汽的各类新型汽车、青山船厂的特种船舶、武烟的系列产品、金龙泉集团的“金龙泉”啤酒、长飞的光纤、华工科技的激光产品等,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竞争力。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为薄弱。以企业投入的研究与发展经费为例,据对百家大企业中78家本土企业的调查,2004年这些企业共投入的研发经费11.45亿元,仅占其销售总额的0.6%。其中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0%的有3家,达到4%的只有1家,有13家在1%至2%之间,39家在1%以下,另有22家的投入为零。据此,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与研究:

第一,导致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因然有创新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因素,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巨大市场空间,使得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以获取近期的经济回报。尤其当一些行业出现高速增长机遇、市场需求快速膨胀时,企业甚至更倾向于迅速扩大产量,占领市场空间,来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没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就难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则自主创新的局面就难以打开。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生存忧患意识强,想尽办法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因为忧患意识是责任感、危机感、事业心的体现,只有保持忧患意识,才能去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例如华为公司,其老总在他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到,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10余年来我天天思考的就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正是由于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华为公司才不断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每年将公司员工的18%、销售额的10%以上用于自主创新,从而在短短10余年时间,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全球一流的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又如武钢,在全国三大钢铁集团中,它既没有鞍钢可开采百年的自有矿山,也没有宝钢进口铁矿石运输的近距离优势,时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但正是因为武钢将这种压力转变为自主创新的动力,才创造出了不亚于宝钢、鞍钢的效益。因此,百家企业要改变总体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首先就必须从国家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紧迫感,改变观念、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文章-http:// 帮您找文章]

第二,百家企业要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科学选择自主创新模式,将创新与引进有效结合起来。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从头开始,什么都由自己干。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进行自主创新。况且在现阶段,企业要一下子从内部产生大量自有技术是不可能的。对于百家企业的大多数而言,为了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应当紧紧依托国内外两个技术源头,通过购买与合作,从企业外部引入技术。要加强在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保持引进技术资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进吸收后再创新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比例分别为1:5及1:8,而据经济普查数据,我国及**大中型工业企业还不足1:0.07。因此,大幅度提高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经费投入,对于尽快实现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产业关联度日益提高,技术的相互依存度提高,单项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相关配套技术的创新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创新都是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而产生的。因此,要大力整合现有技术,由以单一技术突破为主向单一技术突破与多项技术集成相结合转变,加速集成创新,也是企业后来居上的捷径。

第三,百家企业要从总体上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创新方式。我国著名的彩电企业“海信”,在每涉足一个新的技术创新领域时,往往是先成立一个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开发,当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再由研究所裂变为公司,一步步往前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信”的经验,值得**百家企业特别是百家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借鉴。

第四,要改变百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还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如果说企业创新是不断生产出创新产品,则政府就要不断为企业提供“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即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等。就像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有为之服务的成熟产业链一样,各级政府出台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也要有一个“政策链”。要强化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要实行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要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改善市场条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

6.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六

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加速形成有利于我市企业自主创新的有效运作机制,促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加快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新型工业战略,坚持“健全体系、突破重点、营造环境、提升能力”的方针,着力“六加快”,加快实施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工程,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促进自主创新工作登上新台阶。通过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十一五”末,实现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其中市级及以上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工业企业年专利申请量增幅超过30%,新产品销售率达到30%,全市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家,推进100项重大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培育300项南京市优秀专利新产品,打造100家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实施100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新及示范项目,建立产学研基地20家。

二、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做好技术中心建设,组织运行较好的技术中心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在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力度,加快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性技术的超前研究开发,创新管理模式,深化中心工作内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市场机制,整合我市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资源,开展技术战略联盟,在生物医药、通信等高技术行业,探索构建行业共性平台,推进产业协同创新。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跨国公司联合、协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工业性实验,以及中试实验成果的放大,并最终实现产业化。

三、加快专利新产品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实施专利新产品产业化工程,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早日形成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每年支持20家以上重点企业在新的平台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专利新产品,并围绕专利新产品,营建新的创新和产业化机制,以加快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秀专利新产品的评选,深入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和南京市产业导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且市场前景好,并能够取得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新产品,每年公布认定60项“南京市优秀专利新产品”,并以市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自主创新的深入开展提供产业及市场支撑。紧紧抓住国际电子信息、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和资本向我国、尤其是长江三角洲转移的机遇,加速我市高技术产业与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对接,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新型光电、新材料、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通信、计算机及外设、软件及系统集成、信息家电等五大类产品群,形成一批主导产品和规模企业。全力打造南京“药谷”,打响南京“药谷”品牌。着重抓好新港开发区内的医药工业园和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内的医药工业园的建设,鼓励产业资本、产业技术和重点项目向医药工业园集中,实现医药产业的有效集聚,把南京“药谷”建设成医药产业新技术的孕育地、资金人才的汇聚地、新产品的加工制造地。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实施“封装切入,两头延伸,龙头拉动,产业集聚”战略,把我市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再造一个“千亿”,医药企业实现销售额达到300亿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销售规模达到50亿元。

五、加快培育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形成自主创新的充足源泉。进一步强化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作用,围绕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钢铁、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技术含量优、发展速度快的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群体。鼓励企业不断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细化产业分工,突出专业特色和产业集群,构筑以五大产业为支撑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加快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项目,并围绕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项目快速进入产业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形成新的规模经济效益。鼓励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制造水平,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激发成长型科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产业的渗透与倍增作用。充分利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集群优势,通过融合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等领域的先进技术,采用信息化手段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围绕管理信息化、制造自动化、产品数字化、系统集成化等要求,分类别、分层次推动企业(特别是传统型企业)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将传统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率先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等支柱产业推进信息化,大力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推进企业强化业务流程重组,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加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组织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项目的实施,以及示范企业的认定,力争“十一五”期间,实施信息化重点项目100项,认定示范企业30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服务商等中介服务机构,在信息化规划制定、项目咨询与监理、技术援助、信息化培训、软件选型等工作中的作用。

7.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七

1. 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近年来,江苏在制定创新政策、营造创新环境、改善政府职能、搭建服务平台、突破资金瓶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工作。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此外,江苏省政府还设立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为江苏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中小企业成为江苏省企业创新的主体。

自“十一五”以来,江苏省中小企业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达60%以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江苏专利申请量达到了235 873件。其中企业专利申请125 089件,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比例达53.03%;企业发明专利申请28 219件,占企业申请量的22.56%。2010年,江苏专利授权138 382件,同比增长58.54%。全省发明专利授权7 210件,同比增长35.48%。全省企业专利授权71 781件,同比增长52.80%;企业专利授权量占全省专利授权量的比例达51.87%。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措施顺利实施。

近几年,江苏省各级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江苏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确定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来,促进了吴江纺织科技、邳州人造板、丹阳眼镜、扬州洗漱用品等一批依托重点产业集群的技术服务平台迅速成长,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业绩快速提升。此外,江苏省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掀起了江苏企业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自2007年以来,江苏省利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信息化示范单位,共扶持信息化项目61个,扶持资金达1613万元。

(3)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

产学研合作是加快科技与产业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江苏省中小企业共与省内外941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设产学研合作载体1000多个,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万多项,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申请国内专利3万多件,其中发明专利6994件,为江苏省软件创意、风电、光伏、纳米、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源动力”,有力的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4)建立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财政共安排20多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其中,一半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近年来,江苏省共申报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366项,获资助经费达2.27亿元。其中3/4的项目属江苏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下,走上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道路,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和发展的主体力量。

2. 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取得成绩的同时,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与江苏省情、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自主创新的机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

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的原因在于: (1) 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从专利申请量来看,江苏作为中小企业的大省,其专利数与企业数相对比,绝对量过少。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2)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产出回报期长,且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绝大多数企业是靠着灵活的经营机制生存,实力较弱、资金困难,抗风险能力不强,不具备支撑创新的基础。 (3)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江苏的情况也与之类似。 (4) 融资难影响创新。近年来,国家在科技方面投入逐渐增加,但资金缺口依然是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的主要障碍。尤其是刚刚起步的科技型企业,没有厂房、机器等可以直接从银行贷款的抵押品,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因资金不足而影响创新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2)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江苏省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成长缓慢、发展优势不明显;资源深加工、技术密集型企业较少,且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低,名优特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能力差;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实力弱。

(3)自主创新面临知识产权等挑战。

目前,发达国家围绕新兴产业加快了知识产权布局,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并且凭借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极大限制和压缩了包括江苏省企业在内的在新兴产业的创新和发展空间,企业面临的外部知识产权竞争将日趋激烈。

(4)人才队伍有待提升。

(1) 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表现在就业人口教育水平不高。江苏就业人口中,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仅占4.85%,大学专科及中专教育程度的占9.96%,初中、小学受教育的占比达到85.19%。 (2) 高素质创新人才短缺。江苏现有科技活动人员39.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36.31%。创新人才缺乏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和创新成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人才总量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蓝领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占工勤岗位人数的1/3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工勤岗位人数比例只占1/20左右。

3. 江苏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1)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 应进一步加大财税资金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推动龙头企业的品牌示范效应,鼓励中小企业与其进行专业化合作,完善产品配套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税收优惠方面应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以便更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 要完善创新投资机制。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要建立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服务,支持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到创业板市场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2)企业需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把企业封闭起来自己进行独自创造,而是要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在学习、融合基础上创新。中小企业通过学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创新政策,了解其他企业的创新状况,可以增强企业的紧迫感。通过学习,企业还可以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情况,不断地增强和完善自身的研发能力,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2) 要建立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实行分类管理,既对企业创新人员与行政管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符合创新人才发展规律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参与创新的各类人员可以采取奖励股份、技术入股、利润分成等奖励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 企业应进一步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鉴于当前政府部门的财力有限,金融机构缺少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的局面,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来源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并且要进一步巩固。

(3)以体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

(1) 应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知识产权法制观念,制定和完善地方性知识产权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各类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引导企业自觉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推进自主创新。 (2) 开放配置科技资源。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存的,推进区域自主创新并不排除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要开放配置科技资源,在很多领域要合理有效地做好跨国研发中心的分布,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 建立健全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国家已正式颁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设立省级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以多种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凭高新技术成果进行抵押贷款。 (4) 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江苏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江苏省作为高等教育强省,拥有不断增长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和凝聚人才,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更好环境,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各类创新人才进入中小企业,并促进、引导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中小企业要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创新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4)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

(1) 要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企业要充分利用江苏省人才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扩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合,不断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2) 政府部门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研发等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参考文献

[1]江苏统计年鉴[EB/OL] (.2005-2010) .http://www.jsdfz.com/.

[2]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http://www.jssb.gov.cn/jstj/djgb/qsndtjgb/201105/t20110503_115227.htm.

[3]杨广青, 叶继创, 倪李澜.福建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 .

[4]马永青, 李祥利.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5) .

[5]杨广青, 倪李澜, 罗词兵.加快推进福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J].发展研究, 2009 (6) .

[6]华斌, 戴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 2008 (7) .

[7]刘春林, 施建军.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预测, 2000 (6) .

8.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高一新生 英语 自主能力 现状 培养对策

前言:高一新生正处于学习的新阶段,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程是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在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一新生英语自主能力现状

1.学生主体意识较差。学校往往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为了保证升学率,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讲解得过分细致,学生完全不用动脑思考,导致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意识,习惯依靠教师的引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2.无法配合学习进度。高中英语课程内容与初中相比更加深奥,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课程内容。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高中英语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学校安排的学时已经不能满足英语教学需求,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会加快学习进度。而过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应接不暇,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未能适应新环境、新教学方法的情况下,面对难度较大的英语知识,很难配合学习进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只能在教师的鞭策下缓慢前进。

3.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参加升学考试。而传统思想中认为,学习的捷径就是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的注重习题练习,迷失自我,失去了自觉探索英语知识的动力,自主能力缺失。

4.学习方法不科学。很多学生对学习策略并不了解,学习过程中没有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策略,即使有也未能得到合理运用,导致学生盲目跟风学习,意识上依然依赖教师提供的方法,无法实现自我成长。高一新生往往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习惯被动监督,这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以及自我强化,无法通过对自身的有效评价促进自身英语水平的进步。

二、高一新生英语自主能力培养对策

1.利用任务引导教学。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等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新课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安排一项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英语课文的自主阅读完成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任务的运用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出,并保证每个任务之间的连贯性,合理安排任务时间,以便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2.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快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一新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威尼斯商人原版录音,调动学生积极性,发起话题,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问题探讨,使所有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理调控学习方法。高一新生正处于高中的最初阶段,还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合理调控,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现有学习方法进行合理调控,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将考试分数作为学习水平的唯一评判标准,导致学生深陷题海战术,不能自拔,反而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要求教师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评价,如课堂表现、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等,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仅限于对学生知识记忆程度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同时,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其良好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反思,提升自我意识,能够有效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实现高一新生英语学习自主能力的提升。

结论:受应试教育环境和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影响,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自主能力受到了限制,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这一现象的重视,积极研究分析,通过安排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调控学习方法以及科学评价等方式培养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高一新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君铭.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7):87-88.

[2]丁促进.浅论如何做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2(2):90-99.

9.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九

刘旭峰

福建省福鼎市财政局农财科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在建设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现代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我国农村农产品资源、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正确处理劳动密集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产业、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关系。而提高乡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乡镇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市场竞筝力意义重大。创造条件,大力运用和发展高新技术,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调整。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需求多样化的竞争环境中,谋求创新已成为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兴衰与其创新能力强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三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实力,既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硬实力),也包括管理创新能力(软实力)。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企业创新的理论和观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必须具有如下几个条件。

1.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掌握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有较强的行业话语权,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1.2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在同类企业中,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有健全的研发机构或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领先的技木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

1.3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

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或带动潜力,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创新,通过竞争形成了企业独特的品牌,并在市场中享有相当知名度。

1.4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企业近3年连续盈利,整体财务状况良好,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稳定上升势头。建立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通常只有符合上述一项或多项特点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自主创新型企业。2农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曾被喻为是“草根工业”的乡镇工业企业茁壮成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乡镇企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OP总量的1/3,乡镇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一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农村经济进步的主力军。虽然,也有像广东美的、浙江万向节、江苏波司登等世界性名牌企业和产品,但乡镇工业企业99%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较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

2.1企业创新意识淡薄

大部分乡镇企业创新意识淡薄,它们对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身条件差,自主创新风险大,没有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创新活动,把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割裂开来。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创新活动,而规模越小的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越少。

2.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除极少数大型乡镇工业企业拥有研发中心(占全部乡镇工业企业的0.39%)外,绝大多数中小型乡镇工业企业都没有研发中心;而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般企业自筹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应达1%以上;扩张型企业应达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应达5%以上)。企业新产品开发主要是

通过购买专利或模仿其他企业的产品或作为大企业配套生产零件或作为跨国公司贴脾生产(OEM)。

2.3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一是大部分乡镇集体企业没有建立起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不断创新、承担风险、把企业办强办大的内驱力。二是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动激励不足。尽管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但企业激励措施的含金量还不够足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产业结构弱质化

一些乡镇工业企业小而全、小而弱,产品结构雷同,主业不突出。在协调配套分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可以发挥特色的领域,乡镇工业企业“专、精、新、特”不明显;而在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等集中度较高的领域,乡镇企业过多介入。如在采矿业,乡镇企业占采矿企业的96%以上;在建材行业,落后工艺80%以上集中在乡镇企业。

2.5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乡镇企业生产方式粗放,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多。一些乡镇企业竞争力不强,一味拼价格、拼劳动力、拼资源、拼环境,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低,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2.6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乡镇企业发祥于农村,再加上政策性环境,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乡镇企业工作。乡镇企业职工主要以农民为主(以初中文化为主),据统计,乡镇工业企业中大专似上职工占职工总数的4.5%,中级职称人数占职工总数的1.6%,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占职工总数的0.85%。负责企业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大部分是聘请退休工程师或“星期日”工程师,而且乡镇企业现拥有的各类人才绝大多数是属于“飞鸽牌”而非“永久牌”。因此,乡镇企业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

3提高农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从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从国际上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美元贬值,国际市场上能源和矿产等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从而传导到国内,使人民币不断升值(从2005年7月汇改至今已累计升值超过20%),物价上涨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工业品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使企

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迫使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乡镇企业来说,只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是唯一的出路,而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也只有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之路。

3.1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要坚持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漭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R&D投入,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3.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工业化道路,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乡镇工业由大变强,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

3.3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环境,即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和制定《风险投资法》。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即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改革,如组建“科技银行”等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

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讲:企业要通过制度创新,制定有利于调动人才创新活力的机制(如创新人才持股计划、住房激励措施等),形成全员讲创新、干创新的氛围和企业文化。要舍得投入,培育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3.4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体系

企业自主创新不能搞“个体户”,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服务体系。

(1)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乡镇企业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共性技术转移、技术人才培育等服务,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2)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在乡镇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或具有产业优势的工业园区,要建立为乡镇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

(3)开放科研设施。要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开放科研仪器设施,为乡镇企业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建立共享设施数据库,定期向乡镇企业发布相关信息。

(4)加强技术信息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健全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乡镇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建立网上技术信息、技术咨询与网下专业化技术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系统,提高技术服务的时效性。

(5)加强新产品认定和标准化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国外行业技术法规、标准、评定程序、检验检疫规程的变化,对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监测,提供预警服务。同时,要为企业申请新产品认定、行业标准制订提供指导和服务。

3.5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

新的产品设计还必须通过先进的生产设备制造才能提高其科技附加值。因此,必须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入,使企业的制造设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取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4结论

10.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十

填写方式:在符合的选项后打“√”或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所在县(市、区):,创办年份:, 注册资本:(万元), 总资产:(万元), 净资产:(万元)所属行业:,主要产品:, 企业产权性质: 国有及国有控股 □; 三资 □; 民营企业 □; 上市公司 □ ;企业职工人数: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职工比重% ; 从事研发工作人员人;高级职称人数人;中级职称人;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情况

1、贵企业设有专门技术研发机构吗?① 没有 □ ; ② 有 □,那么,研发人员有人 如果有,那么,研发机构设在:① 企业内 □;② 大学、研究机构 □;③ 国外 □ 如果有,那么是:

①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③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④ 未申请认定

如果有,那么,贵企业研发机构的组织形式为:

①企业独自组建 □ ;② 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 □ ; ③ 与国外机构合作组建□

2、贵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是:

① 对市场产品的模仿 □;② 引进国外技术□; ③集成创新产品□;④ 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以后产品□;⑤ 自己原始创新产品□;

3、贵企业主要技术创新方式是:

① 企业独立研究开发 □; ②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③ 委托科研机构开发□; ④ 与大企业合作开发 □; ⑤与国外机构合作□;⑥ 购买或引进现成技术成果 □

4、如果,贵企业购买技术成果,那么,技术来源地是:①省内 □;② 外省市 □;③ 国外 □

5、贵企业开展创新的技术来源机构是:

① 大学 □; ②研究院所 □;③ 国内大公司 □;④ 国外大公司 □;⑤ 国外研究机构 □;⑥企业内部 □

6、您认为贵公司与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如何:

①很大 □; ② 有一定差距□; ③ 差距很小 □; ④ 没有差距 □; ⑤ 国际领先 □

7、贵公司现有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① 市场营销 □ ;② 技术创新 □;③ 模仿能力 □; ④ 成本和价格 □;⑤ 管理 □

8、近三年贵企业年平均有多少研发项目在进行

① 1个以下□;② 2-5个□;③ 5-10个□;④ 11个以上 □ 其中,贵企业自己主持的研发项目(个)

9、贵企业正在研发项目是:

①对现有产品改进 □;② 未来2年内投产的新产品 □; ③ 未来3-5年内投产的新产品 □

10、贵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

① 购买设备□;② 购买专利□;③ 购买样品 □;

④ 聘请国外技术员 □;⑤ 购买图纸、技术资料 □;⑥ 其它:

11、贵企业获取国外内技术信息的主要途径为(最多选3项):

① 参加各类展示会 □;② 杂志和报纸 □; ③ 视频媒体类 □;④ 互联网 □;⑤ 科技中介□;⑥ 朋友交流 □; ⑦ 参观访问 □; ⑧ 行业会议 □;⑨其他 □

12、贵企业技术人员主要来源:①自己培养 □;② 引进□;③ 留学归国 □;

④学校分配 □ ; ⑤ 聘请国内外专家 □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与绩效

1、贵企业近三年专利情况:

1)专利申请数:(件),其中,发明专利:(件)

2)专利授权数:(件),其中:发明专利:(件)

3)购买专利数:(件),其中,发明专利:(件)

4)使用专利数量(件),其中,发明专利(件),国外发明专利(件)

2、贵企业近三年新产品开发情况:

1)开发成功新产品数量:(个); 其中,国家级新产品(个);

省级新产品(个);地市级新产品(个);企业新产品(个)

2)贵企业产品商标是:

① 国家驰名商标:(个);②省级著名商标:(个);③市地级著名商标(个)

2、贵企业的技术标准是:

① 国际标准 □;② 国家标准 □;③国内部委、行业标准 □;④ 企业内部标准 □

3、贵公司是否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制定:① 有 □;② 没有 □

4、贵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技术诀窍、技术秘密等非专利技术吗:① 有 □;② 没有 □

四、企业技术创新自主性与外部依存度

1、贵企业立足于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最缺乏的是:

① 人才□;② 资金 □;③ 技术信息 □;④ 政策□;⑤管理 □

2、贵企业主持研发国内外最新技术的能力,请您打分(最强10分,没有为0分):分。

3、贵企业技术创新依赖企业外部科技的程度?请您打分(强10分,没有0分):分。

4、贵企业技术创新依赖外省科技的程度?请您打分(强10分,没有0分):分。

5、贵企业技术创新依赖国外技术的程度?请您打分(强10分,没有0分):分。

6、贵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服务?(最多选2项)

① 技术中介 □;② 科技成果转让 □;③ 人才培训 □;④ 技术指导 □;⑤ 合作研发□

7、我省大学为贵企业提供了哪些技术创新支持:

① 提供人才 □;② 转让科技成果 □;③ 提供科技咨询 □;④ 提供试验、测试□;⑤ 没有支持 □;

8、请您为省内科研机构及科技服务中介在企业自主创新中发挥作用打分:(满分10分)

五、企业自主创新经验

1、贵企业自主创新管理经验:

1)自主创新战略:①非常明确□;②比较明确□;③一般□;④不明确□;⑤非常不明确□

2)技术组织机构:①非常健全□;②比较健全□;③一般□;④不健全□;⑤非常不健全□

3)技术人才队伍:①非常充足□;②比较充足□;③一般□;④不充足□;⑤非常不足 □

4)人才激励机制:①非常完善□;②比较完善□;③一般□;④不完善□;⑤非常不完善□

5)创新型文化:①非常强□;②比较强□;③一般□;④不强□;⑤非常差□

6)对外技术合作:①非常充分□;②比较充分□;③一般□;④不充分□;⑤非常不充分□

7)技术知识储备:①非常丰富□;②比较丰富□;③一般□;④缺乏□;⑤非常缺乏 □

8)创新领导: ①非常正确□;②比较正确□;③一般□;④不正确□;⑤非常不正确□

9)内部创新机制:①非常协调□;②比较协调□;③一般□;④不协调□;⑤非常不协调 □

2、下列哪种科技成果在贵企业中的转化效果最好:

① 企业自己研发的 □; ②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的 □; ③购买的 □ ;④国外引进的 □;⑤ 其他(请注明)

3、贵企业对研发人员的主要奖励方式是:(可以多选)

①一次性项目奖励 □; ②岗位工资 □;③ 期权 □;④ 收益分享 □ ;⑤ 职位晋升 □;

4、贵企业经常开展职工全员创造、革新活动吗?① 有 □;② 没有 □

六、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

1、您认为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内部因素有哪些:(最多选3项)

① 缺乏创新意识 □; ② 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③资金投入不足□; ④ 产权不合理□; ⑤缺乏明确目标□;⑥缺乏团队精神□;⑦内部激励制度不完善□

2、您认为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哪些:(最多选3项)

①技术市场不健全□;②政府支持不力□;③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④缺乏技术支持□;⑤技术人员留不足□;⑥社会文化氛围不利□; ⑦市场对自我技术接受程度低 □;

3、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开展自主创新:(最多选3项)

① 风险太大□; ② 周期太长 □; ③ 管理太难□; ④ 国外引进见效快□;

⑤ 自我技术水平低 □;

4、您认为国内科研机构、大学对企业自主创新作用大吗?

① 非常大□;② 比较大□;③ 一般□;④ 不大□;⑤ 没有多大作用□

5、您认为,政府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应该发挥哪些作用:(最多选3项)

① 开展产学研合作□;② 搭建科技条件平台 □;③ 提供科技信息服务 □;④ 提供创新基金 □; ⑤ 设立科技孵化器 □; ⑥帮助引进人才 □; ⑦提供优惠政策□;

6、贵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最希望政府做哪些工作:

①专项支持(贷款贴息、低息贷款、财政专项支持等)□;② 税收减免□;

③ 政府采购支持 □;④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⑤ 提高办事效率 □;⑥ 保护知识产权□;⑦ 其他(请注明)。

7、您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方面原因是:

① 市场秩序不良□;② 市场信息不充分 □;③ 市场竞争不充分 □; ④不正当竞争□;

8、您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方面原因是:

① 研究机构技术成果太少 □;②研究机构科技能力有限 □;③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沟通 □ ④ 科技与生产脱节 □; ⑤缺乏基础研究支撑 □; ⑥科研机构服务、合作收费太贵 □;

9、您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方面原因是:

① 政出多门□; ② 办事效率低□; ③ 办事不公开、公正 □;④投入不够□;

10、您认为我省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1、您认为,目前各类科技服务中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①很大□;② 较大□;③ 一般□;④不大□;⑤ 几乎没有作用□;

七、开放题

1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十一

一、我国餐饮连锁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代物流配送观念缺乏

我国现代餐饮连锁企业对物流配送的认识还不够,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都还被传统的“自给自足”观念所束缚,缺乏现代物流配送的观念, 配送中心规模小, 设施落后,许多配送中心仍以人工操作为主, 缺乏规范的操作,影响了配送质量和配送速度,物流效率很低。例如像肉类等食材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进行加工、仓储、运输以确保食物的营养、味道和质量,仅仅用传统的保障模式和监管手段已难以适应快餐行业食品安全的保障要求。而目前需要用冷链方式进行仓储或配送的餐饮企业,都在拼命扩张门店、扩大销售网络,又因餐饮市场竞争激烈,门店、人力、采购等方面成本高,这些餐饮企业不愿意付出太大的代价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目前像北京、上海地区,只有5%左右的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在为餐饮企业服务,其近况堪忧。

(二) 配送设备陈旧落后

我国餐饮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原有设备陈旧,现新有设备成本高,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给易腐食品流通提供低温保障,应用配设温度记录仪与智能调温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来保证商品品质的设备更是少之又少。据调查数据显示,温度每升高6℃,食物中菌落总数便会增加一倍,而我国冷藏车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物流运输需求,冷藏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由于保鲜技术落后,加之在易腐品低温仓储以及冷藏运输环节没有做到全程的冷链物流,导致我国易腐食品的损耗和浪费每年高达上亿元,每年约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价值约为750亿元。相比之下,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较为成熟,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在运输的过程中,全部采用冷藏车或冷藏箱,并配以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使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运输质量的完好率都得到极大提高。

(三) 配送服务质量差

目前我国餐饮企业提供的配送服务质量比较落后,提供的服务内容仍然停留在仓储保管代理、运输代理等功能性物流服务上,配送成本高,专业化程度低,服务内容缺乏竞争力,不能满足餐饮连锁企业发展的需求。大多数的餐饮企业配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却忽视了产品在配送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而送餐服务不可避免会遇到特殊情况,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用餐高峰期、特殊天气等情况下,87%的消费者能够接受半小时以内的配送速度,然而目前很多餐饮连锁企业并不能达到这样的配送要求,远远超过这个时间范围,引起顾客的不满。重庆一家火锅连锁企业负责人感慨,毛肚一运到外地就坏,用飞机运输成本很高,一份毛肚在重庆10元,在乌鲁木齐20元,成本增加很多,而且不能保证食品的原汁原味,这对保持餐饮特色非常不利,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 餐饮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现阶段很多餐饮企业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物流信息化水平很低,还处于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和邮件系统、外部网站等阶段,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少餐饮企业仍采用手工管理方式,整体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整体水平不足以全面支撑企业的发展。随着餐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且越来越多地采用连锁经营的情况下,手工管理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人员成本还是提供决策信息方面都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的要求,制约了整个餐饮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成为餐饮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例如总店与分店之间无法及时进行业务指导、销售管理、信息交流以及商品配送与调剂, 阻碍了高效率地开展连锁经营。

(五) 物流规范和标准的缺失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及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食品物流供应链被定位为“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这为我国食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创造了不利因素,也使我国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我国物流标准缺乏,仅有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的法律规范,没有规定食品在运输流通中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导致食品物流安全保障无法可依。据统计,我国食品质量标准有3000个左右,但与食品物流有关的仅100 多个。例如《速冻米面食品行业标准》规定了食品运输、仓储、配送中的具体环境控制要求,但事实上这类产品的装运过程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运输车辆也以普通卡车居多,制度规范显得捉襟见肘。

二、美国百胜餐饮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

百胜餐饮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之一,其旗下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个餐饮品牌分别在烹鸡、比萨、墨西哥风味食品连锁餐饮领域居全球领导地位,在全球超过12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9000家连锁餐厅, 员工人数150多万。2012年,百胜餐饮集团的收入超过130亿美元。截至2012年12月底,百胜集团在中国大陆800多个城市和乡镇成功开出超过4200家肯德基餐厅,在中国200个城市开出800多家必胜客餐厅,此外,百胜还拥有150余家必胜宅急送、近30家东方既白和近450家小肥羊餐厅,是百胜在全球业务发展最快、增长最迅速的市场。百胜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与其物流配送的成功密不可分。endprint

其一,多温配送,保证服务质量。百胜的食品一般可以分为冷冻、冷藏和常温三种存储温度,冷冻一般控制在-18℃,冷藏温度是1—5℃。既要考虑服务品质,又要考虑配送成本,比如肯德基,近年来已连续推出了盐酥半翅、劲爆鸡米花、墨西哥鸡肉卷等多种新产品,在原料、半成品、成品配送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百胜配备了一种能在同一辆车中调节不同温度的车辆。这样,百胜可以先把所有食品集中到配送中心,根据每家餐厅的需要将需要配送的原料集中到一辆车中,然后一次性配送到餐厅即可。现在百胜在全国设有十几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200多个城市。其在苏州投资的物流中心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如同一个超大的开放式仓储超市,储存了鸡原料、蔬菜、食用油等,冷藏室最低温度可达摄氏零下25度,确保食品新鲜安全,保证服务质量。

其二,设计动态路线,合理控制成本。百胜每年都会有新店开张,为了跟上新店迅速扩张的步伐,百胜改变以前的静态路线安排,转变为动态模式。百胜的配送中心制作了一个类似列车时刻表的主班表,根据餐厅销售的季节性波动,主班表有旺季、淡季两套方案,在每次营业季节转换时重新审核运输排程表,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计算每家餐厅的平均订货量,设计出若干条送货路线,覆盖所有的连锁餐厅,然后进入每日运输排程,审视各条路线的实际货量,根据实际货量对配送路线进行调整,最终达到增加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工作效率和降低总行驶里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限制条件,比如车辆装载能力、车辆数目、每个点在相应的时间开放窗口等,问题的复杂度随着约束数目的增加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了配合动态路线安排,百胜采用了路线排程软件,并首先在北京投入使用。以北京的配送中心为例,它负责近两百家餐厅的配送,新的路线安排是:从最远的一条线路开始装配,把不满一厢的货调配到一厢,这样的路线安排往往可以省掉了一两条路线,保证在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

其三,精于管理,制定评估体系和紧急预案。对于产品保鲜要求很高的连锁餐饮业来说,百胜会尽力和餐厅沟通,减少不必要的配送频率。百胜从增大卡车尺寸、改变作业班次和二次出车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卡车的利用率。配送中心实行24小时作业,百胜一般会将餐厅分成可以在上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4个时间段收货,据此制定仓储作业的配套时间表,从而将卡车利用率最大化。对于特别远的路程和山路,百胜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为了保证配送的品质,百胜制定了一套评估体系,从车况、司机服务水平和企业的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如糟糕的天气、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百胜制定了紧急方案来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比如在某些省份的下雪季节到来之前,公司会临时租用库房来存储额外的产品,在中国南部的海南岛,为避免台风袭击,公司也会租用临时仓库多储存一些产品,以避免海上运输的延误。

其四,战略规划,成功实行物流“本土化”。百胜在中国的扩张,与成功的物流战略规划密不可分。百胜放弃了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想法,从设施、服务、食品品质、食品安全、成本等方面努力施行本土化经营,创造出了业内公认的“灵活而实用”的物流运营模式:自我服务+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1997年底百胜在沈阳设立一个主仓,在哈尔滨设一个副仓。1998年时,百胜把天津的配送中心合并到北京,形成规模效应,节省仓储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优化管理,完美设施。如今百胜已在北京建造了一个世界级水准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比如百胜成都配销中心建筑面积4250平米,使用净高9米。目前整个中心运作着2200余种品项。仓储部和运输部每天连续24小时营运,为四川及重庆、贵州近100家餐厅提供优质服务,涵盖中国百胜旗下肯德基、必胜客2个品牌,每年配送箱数近200万,每年行驶公里数约为100万公里,最长的运输线路由成都至贵阳。

其五,“魔法”培养,打造“统一”服务。在世界各地,无论走进哪家肯德基、必胜客餐厅,永远能得到“统一”的服务,这得益于百胜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百胜“黄埔军校”重拳打造了全球顶尖人才培育计划——“领军人物养成计划”:在四年之内,将许多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培养成为带领百人团队,经营一家年营业额上千万元的一代商业领军人物。“领军人物养成计划”是百胜内部一个培养职场新人到餐厅经理的训练计划。即便是一个丝毫不了解餐饮行业、不了解餐厅管理的毕业生,在加入这个计划后,经过3到4年的学习,最终可以成为百胜旗下品牌餐厅的管理精英。新员工进来后,公司不会简单地将其交给一位“师傅”,而是给新员工营造一种归属感,创造一种“被重视”的感觉。管理者会亲手为新员工递上工作服,还会送给他们一张事先写好的充满期待的贺卡。由于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性格,管理者会根据员工各自的个性进行差别化管理,让每位员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巡视、排班、账目管理、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充分让员工进行锻炼。

三、借鉴百胜物流经验,我国餐饮物流发展的几点对策及思考

(一)打造品牌形象,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

我国餐饮连锁企业要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以质量和服务取胜,打造品牌形象。比如国内“到家美食”企业在和旺顺阁谈合作的时候,为将鱼头完整的送到客户手里,保证该菜肴的原貌,在物流配送上下足了功夫,用平底锅来装,超越了顾客希望的服务方式,让顾客获得惊喜。“到家美食”的一位客户因为送菜不及时而不满,服务人员拿着礼品登门道歉,该客户在感动之余,成为该公司的忠诚顾客。再如知名的丽华快餐,在北京、上海等地建成了强大的物流中心,其他城市建有客服中心,再设若干个“输送点”,在“输送点”只需进行简单的加热、配送环节,这些物流中心便是“快餐工厂”。快餐工厂日产快餐 6 万份,兼具冷链和热链功能,既可以为顾客提供 0℃—7℃的食品现场加热,也可以为大规模团体提供热腾腾的饭菜,并现场进行分餐。这种快餐工厂可使荤素菜原料的形状达到统一标准,采用统一烧制的方法,达到口味的稳定性,由于产品的统一加工,统一监控,其米饭早已是标准化的产物,洗、拣、泡、蒸完全用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污染,是一份高科技米饭。endprint

(二) 高效运作,合理进行物流配送网点布局

我国餐饮连锁企业要进行合理的物流配送网点布局,优化路线,实现有效配送。餐饮物流与一般的物流方式不同,因此,对于重点区域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人力以满足半径内的客户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点范围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及时高效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北京“李先生”餐饮企业有着近40年的发展历程,已在全国十九个省市拥有400余家餐厅。面临巨大的物流压力, 公司专门成立了采购物流部门,并逐步建立了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对于需要冷链存放的食品,各连锁加盟企业会根据餐厅所需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计划进行集中统一采购,经过半成品制作、加工车间处理后转给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发放,形成一个完整的连锁物流配送机制。

(三) 增加科技投入,注重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餐饮连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非常重要,能将整个快餐连锁企业的采购、分拣、加工、储存、运输和配送等作业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总店、分店和配送中心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可追溯系统,为食品建立“从地头到餐桌”的完整档案。可包括定货系统、出入库管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销售时点管理系统等板块。比如为确保北京奥运食品供应的安全性,奥运会餐饮供应商俏江南携手中国第一冷链物流供应商山东荣庆物流,全面启用奥运食品、奥运冷链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荣庆公司邀请博科资讯帮助其整合物流管理流程,上线信息化物流管理系统,从订单管理开始,进行多样化物流订单处理,精细化自动化仓储作业管理,智能化运输调度及过程管控,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奥运物流运输车辆的调度和跟踪,双重保障奥运食品安全。再如全聚德的配送中心建立了ERP系统,实现了物流流程的智能化和对500多家销售网点的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掌控,实现配送的及时化和信息化。同时公司还扩建了商品展示厅,全面展示公司的食品加工产品及物流服务体系,增加公司的产品销售能力。

(四) 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和谐发展

餐饮物流对时效性有特殊要求。精美的食物要保持色香味,必须快速送达,否则其价值就大打折扣甚至归零。如为中高收入家庭提供特色餐厅外卖的“到家美食”,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建立了自有物流体系,以掌握外卖物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用户的黏度。“丽华”快餐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0个城市建立了连锁配送中心,能在30分钟内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极具便利性。其官网上还开通有新浪微博,消费者可以在其中进行客户评价和投诉以及分享等,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自建物流。虽然成本压力较大,但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构建市场品牌,增强渠道控制力,在获取增值服务收益同时,带来额外的物流收益。此外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初期投资大、运作成本高、专业管理难等问题,使食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化的需要,目前已被众多的餐饮连锁企业采用。

(五) 建立行业标准,完善餐饮物流制度

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餐饮企业的物流配送制度,建立统一化的标准体系,为消费者打造安全、营养、美味的饮食环境。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由中物联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净雅食品牵头起草的《餐饮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也正在制定当中。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的建立,将会更好地推进有机食品、HACCP、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保证餐饮行业物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贤浩,孙永力,李轶琰.百胜餐饮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09.

[2] 刘致良.我国快餐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思路[J].特区经济.2006年10月.

[3] 喜崇彬.现代化餐饮物流悄然而至[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 年第8期.

上一篇:《神秘巨星》优秀观后感下一篇:关于幸福主题作文《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