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宾馆应急预案

2024-09-28

小型宾馆应急预案(精选11篇)

1.小型宾馆应急预案 篇一

对于保护每位人员的安全,做好应急预案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宾馆火灾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参考!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增强宾馆整体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构建安全、舒适的宾馆环境,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危险性分析

2.1 企业概况

(略)

2.2 危险性分析

(1)宾馆业经营的特点如下:

宾馆为开放式经营管理,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宾馆内各项饮食娱乐配套设施齐全,客房数量多,装修富丽堂皇,宾馆还配有各种大型机电设备,确保宾馆的正常经营。

(2)火灾危险性分析:

宾馆大厦主体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大,楼高层数多,建筑立面复杂。由于宾馆配有厨房、高低压配电房、锅炉房、发电机房、化学品仓库、油库等危险源,加上客人和员工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和宾馆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宾馆发生火灾,烟、火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疏散困难。由于客房内有大量的织布用品,火势在短时内会迅速增大,如不及时扑救,火势扩大,将难以控制,届时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如果重点部位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将会使设备损坏、营运瘫痪、人员伤亡将更加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不良的社会影响。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宾馆火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见附图1)。

3.2 指挥机构及应急行动组

3.2.1 指挥机构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启动后,成立由宾馆安委会、事发宾馆自身的安委会共同组成的应急现场指挥部,安委会主任任总指挥,宾馆主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任副总指挥,宾馆高级管理人员和安全主任等为成员。现场指挥部及时召集相关单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火灾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策划工作,为指挥部出谋划策。

3.2.2 应急行动组

为提高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效率,迅速展开工作,根据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要求,成立五个基本应急行动组,应急行动组由宾馆安委会所有成员组成,分成现场指挥组、灭火救援组、警戒组、设备管理组、疏散维护组。现场指挥组由宾馆主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组长;灭火救援组由宾馆安全主任担任组长;警戒组由保安部经理担任组长;设备管理组由工程部经理担任组长;疏散维护组由行政总监担任组长。

(1)现场指挥组:负责指挥调度各部门进行营救,并对现场情况作出评估,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2)灭火救援组:负责赶赴现场运用现有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或控制火势,等待消防人员进行扑救,并配合医务人员抢救伤员;

(3)警戒组:负责封锁现场,对受影响区域进行警戒,确认伤亡数字,尽可能减少对宾馆的人员及经济的损失;

(4)设备管理组:负责确保宾馆内所有的大型机电设备正常运作,切断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电源及燃气,确保整栋宾馆的消防应急用电;

(5)疏散维护组:负责紧急疏散受火灾影响的人群,对宾馆内的客人及员工进行疏导,避免引起恐慌,安抚伤员及其家属的情绪。预防与预警

4.1 预防和监控

宾馆消防中心实施24小时值班监控制度,充分利用宾馆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各个部位实施严密监控,一旦出现报警立即派巡逻队员前往火警现场确认,同时,坚守岗位,密切注视火警动态。加强宾馆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宾馆保安部平时要加强巡楼制度,对重点保护部位或由于维修不及时失去技防保护的区域实施严格巡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使人防和技防有效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4.2 预警行动

(1)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显示火警信号或楼层火情报告后,消防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值班经理安排义务消防队员赴出事地点,同时坚守岗位,密切注视火警动态;

(2)义务消防队员接到通知,应立即赶赴现场,确认属火警后,就近按下手动报警按钮,同时通过对讲机向消防控制中心报告火灾情况。通知、组织就近疏散;能自己动手灭火的,迅速开展灭火工作,或就地打开消火栓,展开水带、水枪,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属系统误报,即时通知消防中心值班人员复位;若因设备故障不能当场复原的,应及时通知维修组进行修复;

(3)消防监控中心值班护管员接到手动报警信号或巡逻护管员的电话报警后,立即通知管理服务中心,并通过电梯对讲机通知电梯中的乘客按下最近楼层的按钮待电梯门打开后迅速撤离电梯,从疏散楼梯撤出大厦;

(4)管理服务中心首接通知者,应立即通知宾馆消防中心或拨打“119”报火警,告知火灾发生的地点、位置、楼层以及是否有人被困;告知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安全保卫部、公司安全负责人;通知值班维修工;

(5)24小时值班维修工应立即赶至消防中心:迫降所有电梯,使消防电梯处于消防待用状态;立即切断大厦的市电电源并及时启动备用发电机确保应急供电;立即切断大厦的煤气总阀;检查消防水源是否充足;检查消防设备是否处于良好待用状态;并配合消防中心值班护管员密切监视消防设备运行状态,若有消防设备无法联动,及时采用手动方式强启设备。信息报告

5.1 火灾报警方式

宾馆建筑发生火灾主要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报火警:

(1)建筑物内火灾探测器(如烟感、温感)自动向消防监控中心报火警; [NextPage]

(2)建筑物内的人发现火情,及时通过手动报警按钮、消防电话或其它电话向消防监控中心报火警;也可直接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3)消防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火警并确认后,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队报警。与此同时,还要立即通知宾馆大堂副理、安全主任、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宾馆安委办等领导。

5.2 宾馆集团火灾报警程序

宾馆集团火灾事故报警程序图(见附图2)。

5.3 火灾事故应急联络电话

消防专用报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公安接警电话:110

交通疏导:12

2宾馆集团24小时值班电话:(略)

各宾馆总机:(略)

保安部值班电话:各宾馆总机转值班经理

主管领导电话:(略)应急响应

6.1 应急原则

(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应对火灾事故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2)通过宾馆自身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早实现火警的预测和警报。安全保卫部和工程部要采取得力的防范措施,加强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日常维保,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系统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加强消防检查,杜绝火灾隐患,尽一切可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火灾事故,尽可能避免其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3)宾馆高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义务消防队伍(主要是保安人员)的应急训练和演练,紧紧围绕火灾初期五分钟,切实提高义务消防队伍在五分钟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善战”的火灾快速反应队伍。

(4)火灾应急过程中,始终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应急思路,坚持火灾现场最高领导指挥制,坚持让最了解火情的领导担任前沿指挥官,坚持让能最大限度调用应急力量和资源的领导担任最高指挥官。

(5)鉴于高层宾馆“垂直距离高、扑救困难、火灾蔓延速度快”的特点,宾馆消防控制中心立足自救,充分利用建筑自身的消防设施,充分利用自己打造的应急队伍,自己动手快速扑救初期火灾,快速疏散被困群众,快速报警救援。

6.2 基本响应程序

(1)宾馆发生火灾,宾馆安全保卫部为第一响应小组,首知火警人员应迅速通知宾馆安全保卫部所有人员赶至现场。宾馆安全主任应立即启动宾馆现场应急处置机制或现场处置方案,在公安消防队还未到来之前迅速组织自有力量对初期火灾实施有效扑救和人员疏散。

(2)宾馆安全主任迅速将所有员工分成五个应急行动组,即指挥组、灭火救援组、警戒组、设备组、疏散救护组,并明确各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

6.2.1 指挥组响应程序

1)由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担任灭火救人工作总指挥,保证通讯畅通;

2)组织火情侦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确定火场的主要方向,及时召集力量;向各组明确布置任务,检查执行情况;

3)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时,及时向公安消防队报告火情,并将指挥权及时移交给公安消防队领导,服从统一指挥,按照统一部署带领员工执行。

4)打开消防中心的消防广播,供指挥人员按疏散顺序指挥大楼内的人员从消防通道疏散。

6.2.2 灭火救援组响应程序

1)由义务消防队员担任,由护管班长任组长;

2)接到火警、火灾扑救的命令,带上灭火器材和救生、破门工具(多层还应根据着火地点消防设施配备情况,选择带上消防水带和室外消火栓专用扳手等灭火器材和救援器材),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安排,从疏散楼梯快速上到着火层和相邻的上下层,迅速展开水带,接上水枪和消火栓,先打开消火栓,再打破消火栓按钮,启动水泵,开始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

3)若有人被困火中,首先以救人为第一目的;

4)在不明火势大小的情况下,采取谨慎的态度和安全的操作方法;

5)若有爆炸危险源,应及时清理,消除危险源。

6.2.3 警戒组响应程序

1)由宾馆保安人员担任,负责发生火警、火灾的大厦或多层外围的警戒;

2)第一时间清除进入大厦消防通道的路桩阻挡,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引导消防车行进;

3)阻止围观的群众靠近着火的建筑物周围,防止灭火和救人时须打烂的玻璃从高空掉落下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设备组

1)由设备维修人员担任,维修主管任组长,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就各位;

2)负责供电设备安全的维修工第一时间切断着火楼层的电源,必要时切断整个大楼的非消防电,并确保消防应急用电;

3)负责煤气设备安全的维修工必须在第一时间切断相应的煤气总阀;

4)负责水泵运行的维修工到水泵房观察消防水泵的运行状况,必要时,强启消防泵;

5)在消防中心应留一名维修工,随时根据消防中心监视信号,应急处理不能运行的消防设备,通知关闭相应楼层总电源,并保障消防设备正常工作。

6.2.4 疏散和救护组响应程序

1)接到火情通报,立即到现场,保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畅通;

2)按消防中心的消防广播指挥的疏散顺序,负责现场群众从楼梯疏散,疏导、护送客人和员工有秩序地疏散至安全区; [NextPage]

3)逐间客房检查,核实疏散人员是否安全撤离火灾现场;

4)对受伤的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对重伤者,联系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6.3 扩大响应

火灾事故发生后,宾馆消防控制中心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响应,及时启动宾馆现场应急处置机制,组织自有应急力量扑救和控制初期火灾,疏散被困群众。与此同时,宾馆消防控制中心还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求专业消防队进行援助。

当宾馆安全保卫部自有应急力量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住初期火灾时,现场指挥组应当机立断快速作出启动更高一级应急预案的决定,立即向宾馆申请援助,宾馆负责人接到申请后应立即启动宾馆级火灾应急预案,立即组成火灾应急现场指挥部,就近调动附近宾馆或邻近单位的应急力量投入到应急行动中去。指挥权上移后,宾馆安全主任应积极配合火灾应急现场指挥部的应急救援工作。

若还是无法控制火灾蔓延,应立即申请启动集团级或当地政府级预案,并充分调动自有的应急力量和资源,积极配合集团或当地政府参与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6.5 处置措施

(1)宾馆安全保卫部人员充当义务消防队在扑救火灾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分别采取不同的灭火器,通常情况下均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可扑救A、B、C类及电气火灾;尤其注意电气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2)报119火警时一定要清楚准确地报出:起火地点,地区、道路(街)、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报警的电话号码等,并在路口迎候和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3)义务消防队深入着火楼层实施扑救救援任务时,一定不要单兵作战,要彼此相互照应,随时保持联系,一旦火势严重蔓延要及时脱离危险区域;

(4)在楼层疏散引导人群全部撤离后,最后撤离的人一定要记住关闭防火门,防止火灾扩散蔓延;

(5)请记住我们的身份是义务消防员,我们的第一任务是疏散救人,然后才是扑救初期火灾,协助专业消防队员,千万不可一时逞强,要首先保护好自己,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掌握必要的火灾自救逃生和急救知识。善后处理

(1)扑灭火灾后,警戒组应保护火灾现场;

(2)宾馆安全主任应查明或协助查明火灾原因,核实或清查火灾损失情况,向宾馆安委会提交火灾报告;

(3)大堂副理应安排清洁人员清理地面水渍,走廊地毯;

(4)恢复供电前,负责电气设备安全的维修工应确保损坏线路已恢复正常。

(5)宾馆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图(见附图3)。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8.1 宾馆义务消防队的装备:

消防服,消防帽,消防鞋,防火手套,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腰斧头,手电筒,灭火器,担架,消防太平斧头,医药箱,湿毛巾,撬棍,消防水带,水枪,逃生绳索,插孔电话。

8.2 其它装备

运输车辆,救护车辆,对讲机,通讯设施等。

2.小型宾馆应急预案 篇二

关键词:.NET;数据库;宾馆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渗透到各种服务行业,改变了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在与大型宾馆和酒店的激烈竞争中,中小型宾馆需要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升自己的优势,改变行业格局。设计一个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扩展性强的宾馆客房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客房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标准化等,同时能够降低管理员和员工的工作量,减少工作失误,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小型宾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增加行业竞争力。

1 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要求软件开发人员与使用者相互配合,意见相互统一,从用户的需求中提取出软件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的业务问题,通过对用户业务问题的分析,规划出系统的功能模块。经过分析,宾馆客房管理系统力求界面友好、简洁,方便操作。对于一些特权操作,例如,管理客房信息,统计营业额等,能够利用相关技术,授予管理员和普通员工不同的权限。

通过分析,要求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功能:普通员工登录后可以进行客房查询、客户预订和办理入住、续费、退房等基本操作。管理员登录后可以进行客房类型、房间信息等信息的管理,包括增、删、改、查等功能,以及对整体营业情况的报表或统计分析。

2 系统总体框架

本系统仅作为中小型宾馆内部客房管理和各种维护功能,考虑到软件的安全性和操作便利,系统设计为较为简洁的窗体应用程序。整个系统采用C/S架构,服务器端使用微软主流的数据库SQL Server,客户端使用微软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 2010,利用.NET技术及C#编程语言,实现了客房类型与信息管理、客房预订、入住、退房等基本功能。

3 功能模块设计

此系统分为四个部分:客房管理、住宿管理、用户管理、统计分析。客房管理包括类型管理和房间信息。住宿管理包括预订、入住、续费和退房等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客房管理对宾馆的客房类型进行设置,也可以描述客房的详细信息并进行管理。同时,管理员可以对入住的当前情况和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对营业额进行统计分析。普通员工可以完成住宿管理,按照客户选择的客房类型和其他要求,查询空房,登记信息,为其办理预订或正式入住手续。根据客户需求,对客户续费、退房进行登记,计算并收取房费。以下介绍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

3.1 客户预订模块。客房预订仅能接受现场确认和电话预约两种形式。员工根据客户提出的房型和时间等要求,进行空房查询。在满足有房的情况下,对客户进行姓名和电话登记,并提醒客户预约有效期限。所有客房预订信息,通过相关技术,能保存到数据库中。此模块可以依据客户姓名和预留电话查询预约记录,也可以修改和删除客户的预订信息。

3.2 客户入住模块。首先要判断客户是否进行过预订,已经预订过的客户,可以根据姓名或者电话查询相关的预订记录,记录有效则可办理正式入住手续。对于没有进行预约登记的客户,则直接根据客户的需求,安排房间,入住登记。在此模块中还要实现对当前入住信息的查询,例如,依据客户姓名或证件号进行查询,依据房间号进行查询等。

3.3 客房类型管理。通过此模块,管理员可以对客房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客房面积大小、服务档次的不同,对客房进行分类,对每种类型的房间录入类别、面积、价格、折扣等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对所有记录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功能。通过与控件的交互操作,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所有客房类型数据的管理。

3.4 客房信息管理。此模块是具体描述每一个客房的详细信息,包括客房的房号、入住情况、类型、房间图片等。确定“客房类型”后,可以自动查询并获取关联的房间其他信息。通过与控件的交互操作,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实现所有客房信息数据的管理。

3.5 统计分析模块。此模块可以对以往的客户入住记录进行查询,可以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还能对宾馆的营业额以月、年等各种形式进行汇总,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以便管理员进行分析与决策。

4 数据库设计

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MIS)设计过程中,数据库显得至关重要。设计结构合理的数据库及数据表,可以高效的完成数据存储,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度。简单来说,在一个限定的使用背景下,设计出最适用于当前特殊背景的数据库模式,建立能够适应用户各种数据处理要求的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这就是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需求以及模块设计,使用SQL Server 2008,设计了数据库和各个数据表。部分数据表设计及字段介绍如下:

4.1 用户信息表。用户信息表用于存放管理员与普通员工的登录信息。主要字段包括用户名、密码、权限标记。此表以用户名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4.2 客房类型表。客房类型表用于存储有关客房类型的所有信息。主要字段包括类型ID、类型名称、级别、面积、价格、折扣。此表以类型编号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4.3 客房信息表。客房信息表用于描述宾馆所有客房的详细信息。主要字段包括房间号码、空闲状态、所属类型、室内照片等。房间状态字段不能为空,用于标识该房间是否已经有人入住。此表以房间号码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4.4 客户预订表。客户预订表用于存放客户预订房间的记录。主要字段包括预订编号、客户姓名、联系电话、房间号、预订时间、有效时间。此表以客户姓名和联系电话作为联合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两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4.5 客房入住表。客房入住表是记录所有入住客户的详细信息。主要字段包括客户姓名、证件号码、客房号码、当前时间、入住天数、预缴押金。此表以证件号码作为主键,同时也是外键,通过这个字段与其他关联表进行通信。

5 系统实现概述

本系统设计界面主要使用Windows窗体设计常用控件、菜单与工具栏等,最终设计完成了用户登录、客房设置、预订管理、住宿管理、结算管理、统计管理等功能界面,实现了系统所有模块功能。系统界面设计简洁、方便和美观。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通过各种控件来实现,Visual Studio 2012开发工具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控件,通过这些控件大大的降低了编写界面应用程序的难度。系统利用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通过SqlConnection、SqlCommand、SqlDataAdapter、DataSet等类及其实例,实现了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程序客户端之间的数据连接与通信。

6 结束语

本系统从应用实际需求入手,对中小型宾馆客房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重点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最终实现的系统功能比较齐全,易于操作,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通过实际测试,本系统能适用于一般中小型宾馆客房的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宾馆客房管理的工作实效,改善客房服务的质量,实现宾馆客房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安波.基于.NET的宾馆管理系统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6).

[2]鲁宏宇.宾馆客房管理系统[J].科技致富向导,2012(06).

[3]席东.基于.net基础的宾馆管理系统[J].华章,2013(24).

[4]王春华.基于C#的宾馆客房管理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8).

3.宾馆消防火灾的应急预案 篇三

1、宾馆如发生火情隐患,首先进行自灭扑救。一旦发生火势有复延的趋势,火灾信息会迅速至消控中心,消控中心会正确将火情信息正确记录,确认起火源后,作为宾馆第一反映应及时进行报警(119),通知公安消防并将地点、火情情况进行如实地报告。

2、报警以后,迅速将火情情况告知宾馆最高领导(总经理)以及值班经理,同时迅速通知消防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

二、成立扑救指挥部

宾馆最高领导在最短的时间内召集各部门人员、安保、工程及日常义务消防队员为一体,组成临时扑救组织、最高行政领导为指挥部(总经理不在时,由总经理助理具体负责)。

总指挥的职责:

1、根据火灾实际情况,确定扑救的各项措施。

2、根据救人第一,先控后消,布置救人,疏散物资的具体方案。

3、向消防队汇报火情以及现场的情况,并负责现场配合加快火警。

三、通报

火警发生根据救人第一,准确、迅速、集中打好防火战,先要利用宣传工具,对讲机、电话、广播、警铃,人员相互通知向被困人员进行宣传,进行通报,主要宣传火源发生点,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引导人员疏散、撤离。

四、扑救指挥部的职责

1、根据宾馆发生的火势情况,通报发生及蔓延情况,对被困人员进行果断的撤离。

2、划分安全区。根据本宾馆的周围情况确定安全疏散点和集合点,确定疏散安全通道、安全楼梯、安全出口门、安全逃生出口,明确分工,在单位消防人员引导,护送被困人员向安全区转移,另外在各个环节哨口设立引导员,向被困人员指明方向。

3、在掌握及控制火势的情况下,召集力量布置救人,转移物资的措施。另外,采取灭火、供水、防堵排烟等救灾措施。

4、建立通讯网络,确保各部门通讯畅通及扑救等实施。

5、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将扑救指挥转移公安消防队,服从公安消防统一指挥。

五、组织机构

防火安全责任人兼总指挥:xx,防火安全副总指挥:xx

1、灭火行动组xx

2、疏散引导组:xx

3、通讯联络组:xx

4、安全防护救护组:xx

六、疏散和救护

划宾馆安全区,根据建筑特点和周围情况,又根据着火点情况及时定人员疏散集结的安全区和疏散通道,明确分工,把扑救行动责任落实到各个扑救小组或义务消防队伍,引导和护送人员向安全区疏散,撤离在疏散区域内,接待安置疏散下来的人员和稳定疏散人员情绪。

疏散被困人员及疏散物资的次序:

1、先燃火房间,后燃火房间的相邻房间;

2、先燃着火层以上各层,后燃着火层以下各层;

3、疏散指导组沿着消防楼梯穿越火层进入安全区,引导护送行动不便的人员安全疏散;

4、现场救护,组织本单位义务人员在安全区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或送医院救治。

七、组织自救灭火

在着火现场,由扑救负责人、指挥义务消防队员全面到对燃火层进行扑救。扑救负责人全面指挥消防队员为扑救火灾全过程。

灭火指挥组的职责:

1、组织侦察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确定火源及蔓延的势头。

2、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汇报火情情况;

3、根据火势情况,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气体源;

4、指挥参战人员实施着火层的灭火、疏散、采取抢救人员的措施。

5、派出人员关闭着火层区的防火门和携带灭火工具,防止火势纵向或水平方向蔓延;

6、检查对参战人员的灭火战斗部署是否符合要求;

7、配合公安消防协同组织灭火抢救,维持周围秩序。

八、防烟、排烟

开启燃火层上区层面疏散楼梯间的自然通风窗排烟。

九、安全警戒

建筑外围警戒任务是:消防路障,指导一切无关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外围的秩序。接待消防队,移交消防灭火的指挥权给119,听从公安消防的调遣,为消防灭火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和畅通条件,以最利于把燃火压制于救火状态。

建筑燃火层出入口的警戒任务是:不准无关人员进入燃火区域,知道疏散人员离开燃火范围,看管从燃火层疏散下来的构件,保证消防队的灭火行动,有利于灭火要求。

燃火层下一层的警戒任务是:不准已疏散的人员进入或再登上着火层,防止坏人趁火打劫、制造混乱,保护好一切设备器材,指导疏散人员向安全区有序的撤离。

火灾扑灭后,在火灾区域设立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调查火灾原因。

十、通讯联络

建立通讯网络,使各部门人员能迅速正确地接受火灾信息,按火灾应急方案中指定的部位就业和执行业务。

保持建筑内外、着火层与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与工程维修部门的通讯联络。

十一、设施保障

保障消防用水,消防用电供应不间断,保证灭火器材的供给和完好,保证伤员救护等的运输工具。

十二、事件结束后分析原因

总经理对消防意识及消防工作的薄弱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由防火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验证整改措施的结果,对整体宾馆进行消防大检查。

十三、火灾发生情况记录

1、填写火灾事故情况报告

2、追究发生火灾的原因及责任人。

十四、日常检查内容

1、宾馆本着加强平时消防演练,每季度组织消防机构人员进行操作演练;

2、每月对消防栓进行检查,对消防设备、设施要求完全有效;

3、每半月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记录,防止挪位、移动;

4、每二小时对楼面及重要仓库、机房重点地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异味及时整改及进行消除;

5、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

6、消防安全疏散情况;

7、消防水道、消防水源情况;

8、灭火机的培植及有效情况(二年更换一次);

9、用火用电情况,有无违章;

10、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11、消防安全重要部位的管理情况;

4.小型宾馆消防安全制度 篇四

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责任人防火职责

消防安全责任人乔树林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消防法,保障本酒店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酒店的消防安全情况。

2.将消防工作与本酒店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3.为本酒店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验和组织保障。

4.制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组织制定符合本酒店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7.对在消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章行为经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处分、罚款。

8.负责向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汇报工作,接受安全消防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9.承担因工作失职而引起火灾事故的责任,直至法律刑事责任。

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消防安全管理人乔树林对酒店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和组织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1.拟定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2.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3.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方案。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5.组织实施对本酒店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6.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7.酒店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8.定期听取职能部门的汇报,及时解决本酒店消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9.总结防火工作,火灾扑救情况,做出奖惩的提案和决定,对严重失职、肇事者,在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做出处理的提案和决定,必要时送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0.承担因工作失职而引起的火灾事故责任,直至法律刑事责任。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增强安全消防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层层负责。2.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问题,对各类电器设备要经常检查,如遇电器及配电设施有发热、异味等现象要立即报修,并及时关闭电源。

3.对易燃物品要严格管理,严禁使用液体酒精,对天然气炉灶及管线要经常检查、保养,如出现漏气、锈蚀现象要立即停用。4.加强安全、消防教育,下班之前一定要检查水、电、气等是否关闭,对仓库等重点部位要重点看护,并加强值班、巡视。5.建立安全防范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辖部位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6.要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酒店内部及本职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3)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5)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防火检查、巡查制度

1.对重点防火部位应当经行每日巡查,至少每两小时一次。2.坚持夜间防火巡查,保证日夜安全。

3.对违章情况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监督执行。4.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补救。5.对各种设施器材检查,防止破损、失效。6.由专人负责检查,保障巡查效果。

7.认真填写巡查记录,由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签字,检查内容:

(1)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的情况;

(2)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是否在位、完整、有效;(3)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4)安全通道是否畅通;(5)有无违规操作电、气设施;(6)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情况;(7)下达整改通知书后整改情况;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根据“消防法”要求,位安全畅通,防止火灾时的群死群伤现象的发生,针对设施的维护制定以下的管理制度: 1.严禁占用疏散通道;

2.安全出口或疏散通道口严禁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严禁在营业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

4.严禁以任何形式对安全出口及疏散标志遮挡、覆盖; 5.对应急灯定期检修,保证完好有效。

6.对设施出现问题应在3天内检修,保障完整无损。

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针对巡检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做出合理处理,为保证安全无误,隐患部位整改到位,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1.定期检查,对检查不合格部位及时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

2.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 3.对不能当场改正的隐患应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提出整改意见,根据整改意见在期限内整改完毕,并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验收;

4.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应将验收情况记录存档备查。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整好用,随时处于完好状态,适应补救火灾的需要。

2.消防器材装备包括: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装备的管理、保养工作,必须列入消防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消防器材装备是灭火战斗的重要武器,不得用于非消防方面。对擅自将消防器材挪作他用的人,必须严肃处理。轻者批评教育,情节恶劣、造成不良后果的,移交公安消防机构,追究法律责任。

4.对消防器材装备必须统一登记,落实负责人严格管理。

燃气和电器设备的检查和管理

1.燃气具注意保洁,避免油泥造成线路短路等现象的发生; 2.用气用火部位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设施,防范于未然; 3.坚持值班制度,做到随用随关,做到人走气关,并要求值班人员监督检查,做好记录;

4.做好上下岗清理、检查工作,做好当班记录;

5.应定期对所有电器设备及配电线路进行检查,严禁超负荷运行;

5.宾馆、饭店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 篇五

(1)宾馆、饭店应制订应急疏散和灭火作战预案,绘制出疏散及灭火作战指挥图和通信联络图,

(2)宾馆、饭店的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以及全体员工,均应经过消防训练,了解和掌握在发生火灾时,本岗位和本部门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免临时慌乱。

(3)宾馆、饭店在夜间应留有足够的应急力量,以便在发生火灾时及时进行扑救,并组织和引导旅客及其他人员安全疏散。应急力量的所有人员应配备防烟、防毒面具、照明器材及通信设备,并应佩戴明显标志口高层宾馆、饭店在客房层还应配备救生器材,

(5)宾馆、饭店的所有保安人员,均应了解应急预案的程序.在紧急状态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6)消防中心控制室应配有足够的值班人员,且熟练地掌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设备的性能,在发生火灾时,做到使自动报警和灭火设备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动作,并将情况通知有关人员。

(7)客房内宜备有红、白两色光的专用逃生手电,便于旅客在火灾情况下,能够起到照明和发射救生信号之用;同时应备有自救保护的湿毛巾,以防燃烧产生的浓烟及毒气造成危害,便于安全疏散。

6.中国应急预案框架初现 篇六

从上午10时30分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到12时36分,歹徒被抓,被劫小学生安然无恙,上海警方的高效率博得各界的普遍赞赏。很多人在反思: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地方又会怎样?

一些市民注意到这样的信息:就在上海校园人质事件的当天,在北京,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情况时表示:“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已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危机管理机制。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中国政府将逐步能够启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确保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有关人士同时也指出,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类应急预案还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防灾手册发到小区

“虽然人质事件只是个特例,但在此过程中周密布局和联动效应,反映了上海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上海市民防办秘书处的李巍这样评价道。

早在一年多以前,上海市政府就编制完成了《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置总体预案》。这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的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它共包含25种分预案,分别由25个专门主管部门协作完成,一旦上海城市面临灾害,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将各司其职,协同作战,防灾减灾的紧急指挥体系将是统一、规范和高效的。

无疑,在安全预警应对机制上,上海先走了一步。在上海,最早的应急预案是从防灾减灾开始着手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高汝熹教授是上海最早涉足防灾减灾领域的学者之一。在 2001年的APEC会议之前,高教授就领导了一个科研课题小组,对特大型城市的灾害应急系统的规划提出了一个整体构架,并建议成立上海市城市减灾领导小组,小组由“专业委员会”、“应急指挥中心”、“减灾办公室”和“减灾专家委员会”四个部门组成,其成员由相应的市级领导和专家组成,他们平时加强组织和沟通,做好减灾预案及城市减灾的战略规划,并筹措一定经费,一旦灾害发生,立即开展有效的组织指挥工作。

高教授的课题研究尚未完成的时候,“非典”爆发。他说,在非典而前,上海的减灾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各地疫情严重的时候,上海这个近20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始终牢牢控制着疫情的蔓延,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是政府公共管理应急体系的功劳。

社会的警觉性较差,市民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能力,也是灾害处理预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上海在这方面可以说非常重视。

刚进入2005年,570万册的“防灾手册”就已经通过社区街道分发到每家每产。记者在居民家中看到,该手册共50000字,内容涉及防火灭火、安全用电、交通安全、燃气安全、地震、传染病预防等方方面面,甚至还涉及战时防空、防核武器和生化武器。

曾多年在国外生活的市民李明东告诉记者,在国外,这些防灾知识非常普及,上海把防灾手册发到小区,而且内容详细周到,这真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好举措。

在上海实施重特大犯罪“不容易”

在上海,对灾害事故紧急预案的完善始终在进行着。高汝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上海市政府在他们科研报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反恐、车祸事故公共安全等许多新内容。李巍说,正式成文的《上海市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已经编制完毕,并已提交上海市政府审议。

2004年9月30日,在历经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内容,上海市110紧急联动中心成立,它将 110、119和交巡警指挥中心三个指挥平台合并成一个指挥平台,从而成为应急联动中;b的指挥平台。同时,联动中心还为其他的联动单位预备了指挥席位,以供突发事件发生后联动单位进驻指挥。

目前,上海市应急联动中心的指挥大厅共计85个指挥工位,共有180名接警员分四班轮流负责接听处理。公安、消防、水、电、煤、气等17家单位成为应急联动中心的联动单位,这些联动单位任务明确,都有通则预案和专项预案,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中心可以接受包括英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8种外语的报警,180名接线员都接受过语言辨别训练。

“应急联动中心启用后的最大不同,就是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局面,提高上海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水平。”李巍告诉记者:“如果市民拨打110报告有一处水管爆裂,应急联动中心就将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通知相关单位,如自来水公司、交通管理部门、地下管线负责部门、地下建筑管理部门等。”

从警校毕业,有8年从警经验的民警张健东曾处理过无数突发事件,他特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市民发生任何突发事故或其人身、财产处于危险状态,都可以向110联动求救,接警问清情况,会在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医疗急救、交警、巡警、消防警同步出发,及时处置。出警时间,中心城区为5—8分钟,次中心和郊区也会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

张健东说,犯罪分子在上海实施重特大犯罪是不容易的,在指挥系统的统一协调下,上海对治安实行网格化管理。市民也许不注意,即使是深夜,在你身边几分钟之内一定有110的警车巡逻。

紧急状态法列入中国今年立法计划

1938年10月30日,美国大名鼎鼎的演员兼导演奥森·韦尔斯打断了一次通俗音乐的广播,向纽约市民宣告,“来自于火星的外星人正在包围城市,惟一尚能通行的逃生之路在城市的北部。由于火星人节节逼近,这条路很快也将被封闭。”

广播播出后仅几分钟,公共交通、医院、一些警察局和消防队陷于停滞与瘫痪状态,大约100万纽约人匆忙向城北方向逃去,结果有死有伤,损失惨重。

这次事件除了为传播史留下传播效果论的充分依据外,还为城市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

2004年的年末,一场外星人的传说有了延续的版本,只不过,这次却是真正的灾难。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袭击了印度洋沿岸诸国,死亡人数全面上升,有人说,这是外星人在袭击地球……

不管外星人的版本如何,在日趋复杂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城市变得非常脆弱,种种难以逆料的天灾人祸随时可能发生。构建健全、完善的应急公共援助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在美国,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恐、反恐应急体系已经构建: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人们专门制定丁一部《应急法案》,以实现“一体化反应”,在日本, GIS(地理信息应急管理体系)技术被广泛利用,以建立起快速反应的减灾系统。

而在中国,《紧急状态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今年4月国务院将首次将该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李巍认为,这是从法律层面上对城市应急机制作出肯定,使应急管理有章可循。《紧急状态法》的出台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紧急状态法》是在“紧急状态”下才适用的法律,它意味着在这个特殊环境下,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社会利益,人民可能承担更多的义务,比如,洪灾面前要求某些地区无条件泄洪,紧急状态时无条件征用私人财产等。

7.小型宾馆应急预案 篇七

【应急措施】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医嘱、用药查对制度等)及操作规范,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对特殊药物和新用药物,应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性质、作用、副作用、用法、剂量、配伍禁忌等。

3.出现给药差错时,应立即停药,通知医生、护士长,密切观察患者病情。4.遵医嘱对症处理,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用药错误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

5.对出现差错的药物及液体进行妥善保管,患者及家属有异议时,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封存。

6.一旦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呼叫医生,备抢救药品、物品,对症抢救,做好抢救记录。

7.执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上报不良事件。【流程】

8.小型宾馆应急预案 篇八

【预防措施】

1.护士评估患者,预见引流管脱出的可能性。2.加强巡视,观察引流管情况,严格交接班。

3.对于躁动不安、意识障碍者的患者,专人看护,给于必要的肢体约束,或根据医嘱给于镇静药物。

4.加强引流管部位的固定。

5.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治疗操作时(如翻身、拍背、吸痰、更换引流装置等)应专人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脱垂等以防引流管脱落。

6.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引流管的重要性;引流管脱出的危险性;预防脱管的方法。

【应急预案】

1.呼叫医生,护士立即到床旁,保持局部伤口的无菌状态,预防感染。2.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3.检查脱管情况

(1)引流管连接部位脱出,止血钳夹紧引流管,消毒管口连接处后牢固连接,保持引流通畅。

(2)部分脱出,立即固定防止继续脱出,禁止将脱出部分插入体腔。准备用物,配合医生送手术室,更新置管。

(3)引流管脱出,无菌纱布堵住引流口处,准备用物,配合医生送手术室,更新置管。

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情况,观察引流口及周围皮肤情况,有无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

5.书写护理记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流程】

9.把应急通信预案纳入日常规范 篇九

这已经是我国通信业今年第二次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了。春节期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已经考验了一次通信业的应急通信能力。但是。当这一次突发地震到来时,通信网络还是被轻而易举地击溃了。

灾害发生后。所有人都特别关心在灾区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中断的通信无法向后方传递任何消息。固话、手机和互联网几乎无一例外地与外界失去联系。不过从后续救援情况看。固话通信最先恢复,这对灾区与外界沟通、安定民心、鼓舞士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必须肯定的是,运营商在面对这次地震灾害时,已经吸取上一次的经验教训,快速行动。积极响应,同时由于相当多的自然灾害很难预测,灾害几乎是不可控的。但是通信网络普遍缺少应急预案。这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情况和常见灾情,环渤海湾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带。长江中下游经常遭遇洪水泛滥,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且气温低,西北和内蒙地区常见风沙灾害。沿海地区更是每年遭遇多次台风侵袭。不同的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各不相同。

10.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篇十

孙跃进 同志们:

刚才,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地震介绍了制订专项预案的情况;省建设厅介绍了制订部门预案的情况。四个厅局从提高应急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就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了充分的经验交流,讲得都非常好。下面,就我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编制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我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

[2005]11号),省政府于2006年6月20日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晋政发[2006]17号),在该《决定》中,详细列出了我省要制订的89个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目录,并明确了制订部门。为了进一步推进预案的编制工作,将《决定》内容落到实处,2007年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订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7]46号),对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制订的责任主体、指导原则、编制审核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同时以附件的形式印发了《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导则》,为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了框架指南。

《决定》印发一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省应制订专项预案26个(原为25个,防汛抗旱专项预案由原来的1个预案分解为防汛、抗旱2个预案,实际是2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制订了17个,还有9个正在制订中。已制订的17个预案,有10个已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决定》中规定应制订的部门预案是89个,但由于有1个部门预案与专项预案内容相同,1个与专项预案名称相同,1个预案只有国家相关部委才涉及到等原因,实际应制订8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制订67个,8个正在制订中,已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备案的有29个。从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预案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势头良好,为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积极的基础。

二、预案制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我省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一些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与国务院应急办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与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实践工作还存在着差距,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预案制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是预案中的共性问题。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论证,存在照搬照抄省里预案或国家部委预案的倾向,导致了上下“一般粗”、规定不具体、工作流程不明确、执行主体定位不准确、预案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象。公共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没有做出具体、详细和明确的规定。

二是预案制订的相关人员业务不熟,没有掌握预案的体例结构、预案要求、框架体系、应急保障、分级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搞清。

三是部门领导把关不严。一些预案未经单位集体讨论,只是由相关人员起草后即送省政府审核或备案,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操作性不强。

四是少数预案内容不全,缺少应急流程图、应急指挥部人员通讯录和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等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是预案之间缺乏系统性。部门在制订预案时各自为政,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过协商,部门预案与省里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不能有效衔接。

三、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在预案编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充分肯定。但总的看来,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还只是起步阶段,还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针对当前应急预案编制的实际情况,提几点意见:

一要切实提高对编制好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思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由于当时没有应急处置预案,事件发生后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这次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看,政府应将灾害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是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各部门是应急处置的第一线,是事故应急救援的主体。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对事故处置程序加以规范,对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救援、科学救援、有效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减少事故损失。所以做好预案编制工作至关重要。

二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省政府已于6月18日成立了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协调指导处其中有一项职能就是负责组织修订全省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工作。2007年7月31日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晋政发[2007]27号),要求各部门要在9月底前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要把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粗略,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差,科学性不强,预案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各部门要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要按照《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导则》,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完善工作。为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这次选择了几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好的部门进行经验介绍,通过经验介绍,大家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把他们编制预案的思路作为借鉴,并不断深化、细化。

四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制订预案是为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管用、实用。为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需要,就搞什么预案;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现在已经印发的《编制内容导则》和《省政府总体预案》是起草预案的主要参照文本,上下各级政府的预

案体系、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要衔接。但是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切忌照抄照搬。省里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案,在体系结构内容上、专项分类预案的设置上不作统一规定,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制订。总的说来,省级政府的预案要原则一点,能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越往下应当越具体明确,基层的预案就要更具体实用,明白易行,甚至还需要制订一些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使制订出来的应急预案既符合本部门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又与《省政府总体预案》相衔接,形成统一的体系。各部门要在制订预案过程中,遵循基本规律,讲求科学性,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注意从我们过去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现成案例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中分析比较,从中归纳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做法变成预案。把过去传统的做法,按经验习惯处理凝炼上升为科学、规范处置,使之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以征求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使制订预案的过程成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了解预案、进入角色的过程,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共识,使预案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五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七方面基本内容。一是建立有关组织,包括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体系和框架等。二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等,包括预警信息、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等。三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等制度。四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及相关机构,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专业化水平。五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包括指挥协调、人员撤离、紧急避难场所、医疗救治、疫病控制、新闻发布等。六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有关重要物资的储备与调度制度,以及通信、交通、技术、医疗、治安、资金和社会动员保障等。七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演练等。

六要做好危险源排查评估,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应急预案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预防预警机制的建立。各部门要通过危险源的排查工作,摸清本部门近年来事故发生的规律,并认真分析本部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重点部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预案符合实际,既能用,又管用,成为看得见、用得上的一项制度。可操作性是预案的生命。编制一个好预案,必须在“细、实”二字上下功夫。“细”就是要有计划、有预见。要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并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结果排列出来。“实”就是预案要切合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制订预案的同志不能老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要让群众参与预案的制定,并把预案中的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标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七要完善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完善事故信息报送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应急预案的又一项主要功能。通过制订预案,理顺事故信息报送程序,加强应急值守,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分析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省政府已经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各部门要按照该《意见》对本部门的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八要做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高层应急预案又叫计划,基层应急预案又叫操作程序。叫计划是因为原则性强,主要是规定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能和哪些工作需要进行配合;叫程序是因为工作很具体,发生事故后每个人干什么,怎么干。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进行培训,让所有的人都掌握,才能叫预案。制订应急预案的过程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是一个提高所有人员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的过程。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最好的培训方式之一。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应急演练要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在演练过程中,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演练后要进行总结评价,要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修订预案。

九要加强预案管理。预案编制好了,不能束之高阁。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改预案内容,以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预案的可应变性。要加强预案的宣传,把预案告诉群众,让群众了解预案,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省政府应急办公室将加强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编制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落实预案情况的考核,促进各部门不断加强预案的管理工作。各部门的应急预案要按照规定报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审核或备案。还没有报送的部门要尽快报送,正在制订或没有制订预案的部门要在年底前制订完毕。

同志们,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事业。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完成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1.小型宾馆应急预案 篇十一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版)

备案编号:

备案时间:

****年**月**日

****年**月**日编制

****年**月**日实施

X XX 公司发布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单位名称

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 电子邮箱

地址

预案名称

X XX 加油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风险级别

一般(L L)

本单位于

月签署发布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条件具备,备案文件齐全,现报送备案。

本单位承诺,本单位在办理备案中所提供的相关文件及其信息均经本单位确认真实,无虚假,且未隐瞒事实。

预案制定单位(公章)

****年**月**日

预案签署人

报送时间

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

预案备案

文件目录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2.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

3.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4.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5.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备案意见

该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文件已于

****年**月**日收讫,文件齐全,予以备案。

备案受理部门(公章)

****年**月**日

备案编号

报送单位

X XX 公司

受理部门

负责人

经办人

注:备案编号由企业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年份、流水号、企业环境风险级别(一般 L L、较大M M、重大 H)及跨区域(T)表征字母组成。例如,河北省永年县 ** 重大环境风险非跨区域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5 2015 年备案,是永年县环境保护局当年受理的第 6 26 个备案,则编号为 130429--2015--026--H H ;如果是跨区域的企业,则编号为:

130429--2015--026--HT。

I 编制说明 一、编制过程概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根据加油站实际的运营规模、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结合公司环保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完成预案的编制。

预案编制中,项目首先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编制组人员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收集了相关资料。我单位根据收集的资料首先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对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类型、事故影响程度、环境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分析了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并调查了我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对工程可能涉及的重点影响单位及个人进行了意见征询。

在此基础上,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编制组于 2020 年 12 月按规范编制完成了《XX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XX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和《XX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上报环境保护监察大队备案。

二、重点内容说明 本预案结合加油站项目的性质、生产工艺、原辅料用量、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及储存处置等情况分析公司现有状况,对涉及到的环境风险物质、风险设施逐项进行识别和分析,根据事件类型及公司内部的人员配置,建立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处置小组的应急职责,提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案,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

根据加油站易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处理方案,通过调查公司己有的应急资源,以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应急资源情况,补充和

II 完善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时所需应急资源。

三、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 本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编制小组与项目负责人就本项目的建设情况、组织机构体系的建设、危险源相关情况、应急物资情况及相关处置措施等进行沟通、交流,并充分征求项目职工以及相关专家意见,在本应急预案中进行了采纳。

四、评审情况说明 本预案

****年**月**日组织进行内部评估审查,****年**月**日组织进行专家评审,针对评审会议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对本预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III 《X XX 加油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令

XX 加油站:

为认真贯彻落实环保部关于贯彻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及 XX 省环保厅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X 环发[2011]50 号)精神,做好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我单位应对风险和防范事件的能力,规范应急管理工作,保证职工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号)、《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1]130 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 XX 加油站实际,编制完成《XX 加油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编制,2020 年 12 月 25 日组织内部进行评估审查,2021 年 1 月 10 日组织专家进行外部评审,经过修改完善并上报 XX 州生态环境局 XX 分局备案。现予以批准颁布。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务必严格贯彻执行。

XX 公司(公章)

签发人:

****年**月**日

IV 总目录

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二、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三、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V 目录总则................................................................................................1 1.1 编制目的................................................................................1 1.2 编制依据................................................................................1 1.2.1 法律、法规.....................................................................1 1.2.2 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2 1.2.3 国家标准、规范.............................................................3 1.2.4 相关资料.........................................................................4 1.3 适用范围...............................................................................4 1.4 应急预案体系.......................................................................4 1.5 应急工作原则........................................................................6 1.6 本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原则.............................................7 1.7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8 2 加油站基本情况..........................................................................11 2.1 加油站概况..........................................................................11 2.1.1 地理位置.......................................................................12 2.1.2 自然条件.......................................................................12 2.1.3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14 2.1.4 站区平面分布...............................................................14 2.2 生产工艺基本情况...............................................................15 2.2.1 生产原、辅材料消耗量................................................15 2.2.2 产品名称及产量...........................................................15 2.2.3 生产设备及设施...........................................................15 2.2.4 生产工艺流程...............................................................16 2.3 加油站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17 3 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20 3.1 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20 3.1.1 物质风险识别...............................................................20 3.1.2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22

VI 3.1.3 重大危险源识别...........................................................22 3.2 环境风险分析.....................................................................23 3.2.1 火灾、爆炸..................................................................23 3.2.2 加油站作业风险分析...................................................23 3.2.3 非作业事故分析..........................................................25 3.3 风险事故环境影响评价.......................................................26 3.3.1 油品泄漏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26 3.3.2 火灾、爆炸事故环境影响...........................................27 3.3.3 小结...............................................................................27 3.4 风险事故管理......................................................................28 3.4.1 环境事故预防措施.......................................................28 3.4.2 环境事故发生后措施....................................................30 4 组织机构及职责..........................................................................33 4.1 应急组织体系......................................................................33 4.2 组织机构及职责.................................................................34 4.2.1 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及职责............................................34 4.2.2 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34 4.3 应急指挥运行机制...............................................................37 4.3.1 应急组织机构的联动....................................................37 4.3.2 应急联动机制图...........................................................39 5 预防和预警.................................................................................40 5.1 预防......................................................................................40 5.1.1 监控方法.......................................................................40 5.1.2 防范措施.......................................................................41 5.2 预警行动..............................................................................41 5.3 报警、通讯及联络方式.......................................................43 5.3.1 报警联络方式..............................................................43 5.3.2 内部通讯方式..............................................................44

VII 5.3.3 外部通讯方式..............................................................44 6 信息报告与通报..........................................................................45 6.1 内部报告..............................................................................45 6.1.1 事件信息报告...............................................................45 6.1.2 事件信息通报...............................................................45 6.1.3 电话通报及联系词内容................................................46 6.2 信息上报..............................................................................47 6.3 事件报告内容......................................................................48 6.4 疏散通报..............................................................................49 6.4.1 非事件原发点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49 6.4.2 周边区域人员的疏散....................................................49 6.5 信息发布.............................................................................49 7 应急响应与措施..........................................................................51 7.1 分级响应机制......................................................................51 7.1.1 可控事件应急响应.......................................................51 7.1.2 不可控事件应急响应....................................................51 7.2 响应程序..............................................................................52 7.3 应急监测..............................................................................55 7.4 应急处置.............................................................................57 7.4.1 作业现场、油罐区跑、冒、滴、漏应急处理...........57 7.4.2 火灾、爆炸引发次生环境风险的应急处理................59 7.4.3 地震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处理措施............................61 7.4.4 危险区隔离与交通疏导................................................61 7.5 应急终止..............................................................................62 7.5.1 应急终止条件...............................................................62 7.5.2 应急终止程序...............................................................62 7.6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62 8 后期处置.....................................................................................64

VIII 8.1 善后处置..............................................................................64 8.2 保险......................................................................................64 8.3 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损害鉴定评估.......................................64 8.4 应急工作总结与分析评估...................................................64 9 保障措施.....................................................................................66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66 9.2 应急队伍保障......................................................................66 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66 9.4 经费保障..............................................................................67 9.5 其他保障..............................................................................67 9.5.1 已有救援装备保障.......................................................67 9.5.2 交通运输保障...............................................................67 9.5.3 救援医疗保障...............................................................67 9.5.4 治安保障.......................................................................68 10 培训和演练...............................................................................69 10.1 培训....................................................................................69 10.1.1 原则和范围.................................................................69 10.1.2 信息宣传.....................................................................69 10.1.3 应急人员培训.............................................................69 10.1.4 员工与公众培训.........................................................69 10.1.5 应急培训.....................................................................70 10.2 演练....................................................................................70 10.2.1 演练内容.....................................................................70 10.2.2 演练方式.....................................................................71 10.3 记录与考核........................................................................71 11 奖惩...........................................................................................72 11.1 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72 11.2 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奖励制.........................................72

IX 12 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73 13 预案的实施与生效....................................................................74 14 附则

术语和定义..................................................................75

总则

本预案是为了加强 XX 加油站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公司的环境应急体系,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保证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的开展应急救援处置,以预防、降低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而预先制定的应对预案,是 XX 加油站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1.1 编制目的为了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避免和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危害及损失,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在事件发生后采取迅速有效的控制处理措施,防止事件蔓延、扩大,积极组织抢救、抢险、抢修,发挥各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作用,使事件发生的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使应急管理机制得以完善,做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应急措施稳健有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编制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2015 年 1 月 1 日实施);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年 1 月 8 日实施); 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 年 12 月 29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9 号,2007 年 11 月 1 日施行); 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17号); 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0 号); 8、《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9、环保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应急[2018]8 号); 10、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应急[2019]17 号)。1.2.2 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

1、《XX 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 政发[2004]203 号);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34号); 3、《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 17号); 4、《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 版);

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版)》; 6、《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 号);7、《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 年版)》(GB50156-2012); 8、《XX 省环境保护厅应急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通知》(XX 环应发[2013]12号);

9、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2015]4 号); 10、XX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XX 环通[2015]39 号); 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 1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77 号); 13、《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14、《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 1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17、《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18、《XX 省企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导目录和编制要点(试行)》; 19、《XX 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XX 环发[2015]50 号); 20、《XX 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 政发[2004]203 号)。1.2.3 国家标准、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41.2.4 相关资料

《XX 加油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及批复; 《XX 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XX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其他 XX 加油站项目的相关资料。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 XX 加油站在运营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报告、处置救援和应急终止等工作。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综合预案,主要是通过分析 XX加油站易导致环境事件的重大危险源与风险,建立预警机制,确定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应急原则和应急措施,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和准备。

加油站建立了应急预案文件体系,文件体系主要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文本、应急资源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三部分。

(1)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加油站基本概况、所涉及的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预警、相关信息及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备案实施及附件(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图、企业平面布置图、应急物资装备清单、应急疏散路线图、企业周边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图等),是应对加油站突发各类环境事件的综合性文件。

(2)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本加油站的规模、性质、危险物质的储量、储存设施的安

全稳定性、生产安全的管理体系、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周围环境受体的敏感程度等综合评估,确定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等级。

(3)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资源调查报告从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周围资源、政府资源等综合多方面调查应急资源的储备和应急能力,保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够满足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快速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有效进行。本项目应急预案与上级、平级预案衔接体系图 1-1。

图 图 1 1--1 本预案与上下级预案衔接体系(1)与上级预案衔接 《XX 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于 XX 县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以及行政区域外发生的、可能影响城区环境安全的突发环境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

(2)与公司内部预案衔接 本项目安全预案与本预案属于平行预案,安全预案应急指挥机

构、应急资源和装备调度与配置、应急救援队伍、宣传、培训和演习协调机制等方面应该与本预案形成衔接。安全预案和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都应注重日常的预防工作,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导致环境污染时两个预案同时启动,在各自发挥最大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将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1.5 应急工作原则

加油站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救人第一、环境优先 以保障员工和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原则,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

(2)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 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接受并切实履行政府环保部门的领导和指示,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并及时启动相应应急方案,充分发挥各应急部门专业优势,采取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防止危害扩大。

(3)快速响应、科学应对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污染的特点,实行分

类管理,充分发挥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分队的作用,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环境安全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环境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指挥能力。

(4)应急工作与岗位职责相结合 应急工作既要与公司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消防管理和突发事故管理协调一致,又要在应急工作时全面调动公司内部各职务部门的力量,分级、分部门负责,相互配合协同应对,并与岗位职责相结合。1.6 本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分级原则

为了更好研判加油站内部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Ⅰ级(社会级)、Ⅱ级(公司级)共两级。

1、社会级(Ⅰ级事件)

污染的范围超出厂界或污染的范围在厂界内但加油站不能独立处理,为了防止事件扩大,需要调动外部力量。Ⅰ级应急响应立即通报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由政府主导应急响应,加油站积极协助配合。如危险化学品(汽油、柴油)泄漏出加油站、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出加油站、废气大量泄露出加油站等突发环境事件。

2、公司级(Ⅱ级事件)

污染的范围在厂界内且加油站能独立处理。Ⅱ级响应由加油站总指挥负责应急指挥,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工作。如物料泄漏、设备故障、人员轻微受伤、化学品少量泄漏等依靠厂内技术力量能够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

81.7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0 人以上死亡或 100 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 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1 万人以上 5 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上50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000 人以上 1 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上 2000 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10 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 3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 5000 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5)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加油站基本情况2.1 加油站概况

XX 加油站原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XX 销售分公司XX 加油站,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办理了相关变更手续。该加油站位于 XX 县 XX 国道过境线 XX 路口斜对面;占地 4667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 1038.46平方米,其中:加油站罩棚 640平方米,站房398.46平方米;绿化面积 1400平方米;主要由油罐区、加油区、站房等功能区组成。主要建筑物为站房(2 层,含便利店、油站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配电室等)、加油棚。配套建设加油岛、道路、停车场、绿化、给排水、供电、环境保护设施、室外消防池和完善的室内消防系统等附属工程;建设安装电脑税控加油机 4 台 16 枪,埋地储油罐容积为 140 立方米(其中有 50m3 埋地 0#柴油罐 1个,30m3 埋地 95#汽油罐 1 个、30m 3 埋地 98#汽油罐 1 个、30m 3 埋地 92#汽油罐 1 个,油罐折算总容积为 115m3)。

项目共有工作人员 10 人,实行三班制,每班工作时间 8 小时,员工均在站区内食宿,每年工作日 365 天。

表 表 2 2--1 1 加油站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名称 XX 加油站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

法人

联系人

加油站级别 二级站 详细地址

劳动定员和生产制度 共有职工 10 人,实行三班制,每天工作 8 小时。

前期环保手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XX 销售分公司于 2017 年 4 月委托 XX 公司编制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XX 销售分公司 XX加油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17 年 5 月 15 日取得 XX 县环境保护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XX 销售分公司 XX 加油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XX 环审[2017]11 号);2019 年 1 月取得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主要环保设施或措施(1)废水 1 个水封井,1 个容积为 3m3的化粪池,加油区四周设有截水

沟,雨水排放口和污水排放口各一个。

(2)废气 已设置了油气回收系统、抽油烟装置。

(3)固废 危废收集桶 1 只、生活垃圾收集桶若干以及 1 间危废暂存间。

(4)环境风险防范 储油罐为地埋式双层油罐,油罐区做防渗、防腐处理,配套设置和安装了观测井、液位仪等;站内设有灭火器、消防沙、灭火毯等应急物资。2.1.1 地理位置

项目选址于 XX 州 XX,交通十分便利。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一。2.1.2 自然条件

(1 1)地形地貌 及地质

XX 县地处滇东南岩溶高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盆地,3000 亩以上的坝子有 35 个,其中平远坝子 27.5 万亩,是 XX 省八大坝子之一。境内最高海拔为阿舍彝族乡鲁都克村民委的马吊陡坡 2263 米,最低海拔为八嘎乡河流入西畴县的交界处 1080 米,县城海拔 1540 米。

XX 县地貌类型错综复杂,西北高,贡南低,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其面积分别为山地 2134平方千米。有平方千米以上的岩溶坝子 35 个,以平远、稼依坝子为大(约 61 万亩)。2007 年,XX县被列为全国 100 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县之一。

项目所在地地形地貌单一,地势较为平坦,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质环境程度为中等,但未见滑坡、断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属稳定场地。

(2 2)水文和水系

XX 地处红河、珠江两流域分水岭,河网密度小。XX 县属珠江流

域西江水系面积 1548.85平方千米,占 41.4%;属红河流域泸江水系面积 2189.15平方千米,占 58.6%。主要河流有公革河、阿山龙河、八嘎河、稼依河、翁达河、贵马河 6 条小河,总长:213.9 千米,流域面积 2769.67平方千米,可灌溉农田耕地 551270 亩。人工湖、天然湖星罗棋布。

项目区附近的主要地表水体为 XX 水库,主要功能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水质类别为Ⅲ类。

(3 3)气候气象

全县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低纬高原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立体气候特征较明显。热量资源丰富,≥10℃的活动积温 2500℃~6500℃,年温差小,全年平均气温 12.50℃~19℃,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6.60℃~10.0℃,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16.50℃~25.0℃,极端最高气温 33.20℃(1958 年 6 月 1 日),极端最低气温-7.8℃(1968 年 2 月 14日)。年无霜期 250 天~20 天,年日照时数 1400 小时~2100 小时,年降雨量 840mm~1400mm。境内海拔高低相差 1183m,形成河谷、平坝、山地 3 种不同气候类型。

(4 4)

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

受 XX 县全境土壤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等5 个土类,11 个亚类,17 个土属,31 个土种。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贫乏,偏酸,耕作层较浅,氮、磷、钾含量少且不协调。

其中,红壤性耕地 63.4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68.7%。

项目区为耐干旱的 XX 松和多种类为主要组成树种,常见的乔木多为 XX 松、华山松、圆柏、扁柏、桉树、柳树、杨树等。灌木为杜鹃、苦豆刺、野山茶等。地表生长着禾本科和蕨类植物为主的草植

被。项目区人类活动较频繁,评价区内植被以半湿润常绿针叶林和部分人工林为主,其中植物种群数量较大的种类是 XX 松。项目区内无特有或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人工引种物种数量较多,如兰桉、油桐等。经实地调查分析计算,库区内植被覆盖良好,覆盖率高达70%-80%,高于 XX 县全县植被覆盖率的平均水平。2.1.3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位于 XX 州 XX,项目区附近无国家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植物及古树名木,无风景名胜及特殊文物保护单位或文化教育机构等环境敏感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 2-2 和附图二。

表 表 2 2--2 2 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保护目标 相对厂址的方位、直线最近距离

人口户数

环境功能

保护类别

保护级别 新村散户 西南面约 70m 约 30 户 居住 环境空气声环境 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标准。区域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 类标准类区标准。

西北面约 55m 约 4 户

XX 水库 东南面约 1663m 饮 用 一级、农业用水,一般 鱼 类保护 地表水环境 GB3838—2002《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 鱼塘 东南约 600m 4 2.1.4 站区平面分布

加油站总图主要由油罐区、加油区、站房等功能区组成。主要建筑物为站房(2 层,含便利店、油站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配电室等)、加油棚。

站房面积约 398.46 ㎡,框架砖混结构,耐火等级Ⅱ级,2 类建筑;建筑层数为 2 层。加油区设矩形金属焊接网架罩棚,耐火等级为二级。设加油岛 4 座,上设四枪四油品潜油泵型加油机 4 台。

加油岛宽为 1.5m,高出地面 0.2m,罩棚支柱设在加油岛上,距端部0.75m。加油机与站房的最近距离约为 9m。加油区设双车道一条,约 11m 宽,单车道两条,分别约为 14m、8m。储罐区位于加油区西北侧,设埋地储油罐 4 个,其中 0#柴油罐 1 个,容积为 50m3 ;95#汽油油罐 1 个、92#汽油罐 1 个、98#汽油罐 1 个,容积均为 30m3。总储量 140m3,按加油站等级划分标准,柴油罐容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折算后储油罐总容积为 115m3。在加油站东北角较独立的地带拟设置一台变压器,作为加油站进线。加油站车辆入口与出口分开设置,坡度小于 6%。站内加油区及西面设有停车、回车场。具体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2 生产工艺基本情况2.2.1 生产原、辅材料消耗量

主要进行汽油、柴油的销售。不使用原辅材料。2.2.2 产品名称及产量

本加油站主要从事油类物质(柴油、汽油)销售。2.2.3 生产设备及设施

加油站主要生产设备、设施见表 2-3。

表 表 2 2--3 3 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储油罐体 0#柴油(50m³)个 双层玻璃纤维 增强塑料油罐 2 92#汽油(30m³)个 3 95#汽油(30m³)个 4 98#汽油(30m³)个 5 加油机 / 4 台 四枪 6 加油枪 / 16 支 / 7 干粉灭火器 MF/ABC5 4 台 手提式 8 MF/ABC4 12 只 手提式 9 推车式灭火器 MFT/ABC35 1 台 推车式

16灭火毯 / 5 块2.2.4 生产工艺流程

①卸油、倒灌 项目外购的柴油、汽油由汽车储油罐车运入站内,装卸人员把接卸软管与储油罐车的密封进口连接好,把软管的另一端插入站内储油罐中,打开车储油罐开关,利用汽车罐车与储油罐体内油液之间的高差,开始自流式卸油,将柴油、汽油分别卸入埋地卧式钢制储油罐体储存。油气回收系统可将储油罐体内的油气回收到储油罐体车内。

②加油 加油时柴油、汽油通过潜油泵,经自吸式加油机连接加油枪注入车辆加油箱,整个加油过程由电脑控制,自动化完成。加油过程油气回收系统将油箱的油气回收到储油卸罐。

具体操作流程如图 2-1、图 2-2、图 2-3 所示:

图 图 2 2--1 1 工艺流程 简 图

图 图 2 2--2 2 卸油工艺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图 图 2 2--3 3 加油工艺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172.3 加油站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加油站营运过程中主要有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产生。1、废气

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储油罐体装料损失、呼吸损失、加油作业损失以及加油时跑冒滴漏损失产生的烃类气体逸出,进入加油站汽车产生的汽车尾气,项目厨房会产生厨房油烟。

(1 1)烃类气体

主要是油罐车装卸、储油罐灌注、加油作业等过程造成油品中有机废气逸出进人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采用地埋式储油罐,密闭型较好,顶部有不小于 0.5m 的覆土,周围回填的沙子和细土厚度也不小于 0.3m,因此储油罐罐室内气温比较稳定,受大气环境稳定影响较小,可减少油罐小呼吸蒸发损耗,延缓油品变质。另外,根据《储油库、加油站大气污染治理项目验收检测技术规范》(HJ/T431-2008)的要求本加油站采用自封式加油枪及加油站设有卸油、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等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排放。

(2 2)汽车尾气

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为进出加油站区域的汽车在启动和停放过程中产生,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 CO、HC、NOx 等,为无组织排放。

(3 3)厨房油烟

厨房燃料主要采用电和液化气加热,属清洁能源,仅在厨房炒菜时产生少量的油烟,经抽油烟机净化处理后无组织排放。2、废水

运营期有四部分废水,分别为定期清洗储油罐体的废水、生活

污水、地坪冲洗废水及初期雨水。

排水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收集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储油罐体废水清洗周期为 3 至 5 年,清洗储油罐体废水约为 1m3 /次,由具有专业清罐资质的储油罐体清洗单位进行清罐作业,抽掉罐内废水,进行专业处理;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地坪清洗废水采用雨水管经过水封井收集处理后排入站外进入市政排水系统。3、噪声

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的主要有加油机等工艺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供水水泵、抽油烟机及项目区内来往的机动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加油机、供水水泵、抽油烟机等通过距离衰减进行降噪处理,交通噪声通过限速、禁鸣进行降噪处理,以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主要为使用后的消防砂、生活垃圾及加油机滤网粘附的油渣以及化粪池的污泥。

①生活垃圾:项目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全部收集后按照当地环卫部门的要求清运处置,处置率 100%。

②废消防沙:加油停车的场地清洁主要使用消防沙吸附清除地面的油污,消防砂每半年到一年置换一次,约 3m3,置换的消防砂则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清运处理。

③废油渣:项目内的加油机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会有少量的油渣堵塞滤网,须定期对加油机滤网粘附的油渣进行清理,经收集后交供油单位回收处理。

综上所述,项目对其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进行了合理处置,19

固体废弃物处置率可达 100%,无固体废弃物外排。

203 环境风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3.1 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3.1.1 物质风险识别

上一篇:走近经典,温暖你我作文下一篇:土地权属证明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