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教学大纲(精选8篇)
1.眼科学教学大纲 篇一
眼科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生用)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2005年5月
《眼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眼科学
英文名:Ophthalm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编号:50342517
学时:66学时 主编姓名:刘祖国
单位:中山眼科中心
职称:教授 主审姓名:刘祖国、刘杏
单位:中山眼科中心
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五年制本科生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四年级 编写日期:2005年5月
—、教学目标
本教学大纲是按五年制医疗专业眼科教学时数编写,着重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临床能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见习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大纲要求掌握内容都在课堂讲授,要求了解部分内容可在见习中结合病例介绍。对外语水平的要求,五年制学生要掌握常用的眼科学解剖名词、疾病名称、特殊检查等专业英文名词,自学专业英语课外阅读教材。通过眼科学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眼球解剖、部分的眼科检查法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防治知识,熟悉急性和慢性视力减退的眼病,理解全身病在眼部的表现及眼病与全身病的关系,了解防盲治盲工作的意义和眼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大纲
(一)前言
眼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研究人体感觉器官之一的视觉器官疾病的一门学科。教学的内容是结合临床讲授视觉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方法及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知识,着重介绍我国常见、多发眼病、致盲病以及眼与整个机体的关系,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国内比较成熟的新观点和 新成就。
(二)教学时数与按排
眼科学总教学时数为66学时,系统理论讲课18学时,见习48学时。
讲课内容 学时
“眼的解剖生理”及“眼科检查法” 2 “眼睑病”、“结膜病”、“泪器病” 2 “眼表疾病”“角膜病”、“巩膜病” 2 “青光眼” 2 “葡萄膜炎”、“白内障” 2 “眼外伤” 2 “屈光”与“眼肌” 2 “眼底病” 2 “眼眶病”、“眼与全身病” “防盲和治盲” 2 见习时间二周(48学时)内容有:眼球解剖、检查法、病例示教、手术示教(结合录像)、诊病实践、考核及总结。
第一章
绪言
目的与要求:
1.明确眼科学在医学与人类健康中的地位以及学习眼科学的必要性。内容:
1.眼科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阐明眼科学的独特性及与全身其它系统疾病的联系。阐述眼科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普遍性与严重性。2.简述我国眼科学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现状及与国际眼科学的差距。3.简述我国眼科学发展历史与国家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眼的发育生物学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眼球壁各层的起源,了解眼的胚胎发育及其与眼病的关系。内容: 简述眼胚胎发育。
第三章
眼的解剖、生理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眼的各部分组织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内容:
1.眼球及附属器的临床解剖、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2.视神经解剖、视路、瞳孔反射及其生理特点。3.眼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
第四章
眼科检查法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眼科检查法原理及对疾病诊断的意义。2.掌握眼科常规检查法的操作及记录方法。内容:
1.眼科常规检查法的操作及其记录方法。
2.眼科特殊检查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章 眼睑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睑腺炎、睑位置异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掌握睑闭合不全时保护角膜的措施及其重要性。3.了解睑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内容
1.眼睑炎症:外睑板腺炎、内睑板腺炎和睑板腺囊肿(霰粒肿)。2.睑缘炎:鳞屑性、溃疡性、眦部睑缘炎。3.睑皮炎:病毒性睑皮炎、接触性睑皮炎。
4.睑与睫毛位置异常:睑内翻、睑外翻、睑闭合不全、上睑下垂、倒睫与睫毛乱生。
5.睑肿瘤: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色素痣、黄色瘤;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皮脂腺癌。
第六章 眼表疾病
目的与要求:
1.认识眼表疾病对视觉功能的损害性及其在防治眼病中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眼表疾病(干眼、角膜缘上皮细胞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3.熟悉角膜缘干细胞的基本理论,眼表疾病的概念及诊断。4.掌握干眼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内容:
1.眼表重建的基本理论。
2.常见的眼表疾病类型及治疗原则。3.干眼症。
第七章 泪器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泪道病的检查法。泪道冲洗;schirmer试验用于检测泪腺产生泪液的功能是否正常。
2.熟悉慢性泪囊炎对眼球尤其内眼手术的潜在危险;掌握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
3.了解急性泪腺炎是眶蜂窝织炎的主要原因,泪腺肿瘤是突眼的主要病因之一。内容:
1.泪道病: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急性泪囊炎、新生儿泪囊炎、泪小管炎。
2.急性泪腺炎。
3.泪腺肿瘤:泪腺混合瘤、泪腺囊样腺癌。
第八章 结膜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结膜炎,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2.认识沙眼的传染途径及其危害性,掌握沙眼诊断及其并发症、后遗症的处理和防治原则。
3.认识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和严重危害性,掌握治疗和隔离方法。
4.熟悉免疫性结膜炎的种类和临床特点,掌握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内容:
1.结膜炎概述: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2.细菌性结膜炎: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3.衣原体性结膜炎: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
4.病毒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5. 免疫性结膜炎:泡性角结膜炎、春季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6.其他结膜病:结膜干燥症、翼状胬肉、睑裂斑、结膜结石。
7.结膜肿瘤:结膜色素痣、结膜乳头状瘤、皮样脂肪瘤、结膜血管瘤、结膜鳞状细胞癌、结膜黑色素瘤。
第九章 角膜病
目的与要求:
1.认识角膜病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及角膜病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角膜炎的病变发展规律及临床表现。3.掌握角膜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4.掌握细菌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5.熟悉蚕蚀性角膜溃疡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6.熟悉角膜变性和常见营养不良的诊断要点。内容:
1.角膜炎概述:病因、分类、经过、临床表现、后遗症、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与化验检查)、治疗原则(药物与手术)、预防措施。2.细菌性角膜溃疡:(革兰氏阳性球菌性角膜溃疡、革兰氏阴性细菌性角膜溃疡)。3.真菌性角膜炎。4.单疱病毒性角膜炎。5.棘阿米巴性角膜炎。6.角膜基质炎。7.蚕蚀性角膜溃疡。8.角膜软化症。
9.角膜先天性异常、肿瘤、变性、营养不良。10.角膜接触镜及相关并发症。11.药物眼局部使用的角结膜毒性。12.角膜屈光手术并发症。
第十章 巩膜病
目的与要求:
了解浅层巩膜炎, 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内容: 1.表层巩膜炎症:结节性表层巩膜炎, 周期性表层巩膜炎。
2.巩膜炎:前巩膜炎、后巩膜炎。
第十一章
晶状体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白内障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常用的治疗方法。2.掌握白内障的检查方法。3.了解白内障的病因。
4.了解晶状体脱位、晶状体异形的诊断与治疗。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白内障定义、检查方法、病因和分类,临床表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药物中毒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第十二章 玻璃体病
目的与要求:
1.用检眼镜检查玻璃体混浊。2.了解玻璃体混浊的各种病因。
3.了解玻璃体混浊的治疗(包括现代玻璃体切割术知识)。内容:
1.生理性飞蚊症。2.玻璃体混浊。
3.玻璃体出血原因及治疗原则。
第十三章 青光眼
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青光眼是常见致盲性眼病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10. 晶状体异位、脱位和异形。2.掌握眼压的概念,房水循环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青光眼的定义和分类。
4.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急诊处理原则。5.熟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新进展。6.熟悉原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原则及方法。7.了解继发性青光眼的定义。
8.了解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内容:
1.青光眼概述:定义、眼压的概念及正常值范围、高眼压症及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概念、房水循环途径、影响眼压的因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青光眼的分类。
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因、临床分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
疗原则。
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简单介绍。
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治
疗原则。
5.原发性青光眼的药物与手术治疗、激光治疗。
6.继发性青光眼:定义、角膜炎、葡萄膜炎、晶状体病、外伤、新生血管
青光眼等所致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7.先天性青光眼: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第十四章 葡萄膜疾病
目的与要求:
1.认识葡萄膜炎是常见致盲眼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的意义。2.掌握常见类型葡萄膜炎的基本症状、体征、治疗原则和鉴别诊断。3.了解几种常见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内容:
1.葡萄膜炎概述:定义、病因、分类。
2.前葡萄膜炎: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和治疗原则、鉴别诊断。3.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的基本概念和常见临床表现。
4.几种常见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强直性脊椎炎伴发的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Behcet病、Fuchs综合症和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5.先天性异常:无虹膜、虹膜缺损、瞳孔残膜、脉络膜缺损。
第十五章 视网膜病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视网膜病变的基本症状。2.熟悉几种常见视网膜病的治疗原则。
3.了解视网膜病变和某些全身疾病的密切关系。4.了解视网膜病变的基本检查法。
5.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病及近来的重大新进展。内容:
1.视网膜病概述:解剖生理特点、病变类型。
2.视网膜血管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3.视网膜脱离。4.视网膜静脉周围炎。5.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常见黄斑部病变。7.视网膜母细胞瘤。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9.全身循环障碍和代谢障碍的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糖尿病性、血液病性、妊娠毒血症性、肾炎性。
第十六章
神经眼科学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见视神经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2.了解病理性瞳孔异常的临床特点。内容:
1.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3.视乳头水肿:概念、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4.视神经萎缩: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5.视路及视中枢病变:视野特点,皮质盲的概念。6.影响瞳孔大小的因素。
7.瞳孔对光反射的概念、神经通路。8.各种常见瞳孔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十七章
眼视光学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眼球光学系统的基本概念、眼的调节与集合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屈光不正的分类、定义、各种屈光不正临床表现及矫正方法,老视概念和矫治法。
3.了解青少年近视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4.认识调节与屈光的关系,调节与年龄的关系。5.
验光与配镜方法、了解各种屈光手术的基本状况。内容:
1. 正常眼球屈光状态及屈光不正的类型;屈光不正的矫治法。2. 眼球的发育和屈光的演变,青少年近视的防治。3. 调节与老视。
4. 简介屈光检查方法与配镜。
5. 各种屈光手术的方法、适应证和优缺点。
第十八章
眼外肌病和弱视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了解斜视的治疗原则和手术原则。
3.弱视的定义,了解弱视早防早治的重要性。
4.各眼外肌的基本解剖知识(生理位置、生理功能和神经支配)。内容:
1. 两眼单视概念。
2. 斜视的检查方法(重点:斜视度测量、红玻璃试验、眼球运动等)3.各类型斜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矫治原则。重点是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和A—V综合征斜视。
4.弱视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5.简单介绍眼球震颤。
第十九章 眼眶病和眼眶肿瘤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眼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认识眼球突出的临床意义及与全身病关系。2.熟悉眶蜂窝织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了解常见眼眶肿瘤的特征和处理原则。内容:
1.简述眼眶的解剖结构及其邻近组织的关系。2.眶蜂窝组织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并发症。
3.常见眼眶肿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重点:血管瘤、皮样囊肿、脑膜瘤及泪腺恶性肿瘤)
4.常见眶颅外伤有关的眼眶病(颈动脉海绵窦瘘、眼眶骨折)
第二十章 眼外伤
目的与要求:
1.认识眼外伤对视功能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2.掌握常见眼挫伤的临床表现、视功能危害以及治疗原则。3.掌握穿通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与急诊处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4.掌握眼前部及表浅组织异物的治疗。
5.掌握眼内异物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与治疗原则。6.掌握化学性眼外伤以及电光性眼炎的急症处理。内容:
1.眼外伤的临床分类、病史采集、检查、诊断与急诊处理原则。2.眼外伤对视功能的危害与预防。
3.眼钝挫伤的定义,常见眼前段挫伤、眼后段挫伤的临床表现、视功能危害与治疗。
4.视神经挫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5.眼球破裂的表现与治疗原则。
6.穿通性眼外伤的临床特点与急诊处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7.眼前部及表浅组织异物的诊断与治疗。
8.眼内异物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与治疗原则。9.眶内异物的诊断与治疗原则。10.常见眼附属器外伤。
11.眼酸碱化学伤的临床表现、分度、急救与治疗。12.其它眼外伤:热烧伤、电光性眼炎及可见光损伤等。
第二十一章 常见全身性疾病的眼部表现 目的与要求:
1.认识眼科和各科之间密切关系。
2.了解各科中常见病(尤其是致盲致残疾病)的一些眼部表现及处理原则。
内容:
1、眼与内科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白血病、结核病、甲状腺相关眼病。2.眼与外科病:颅脑损伤。3.眼与儿科病:早产儿 4.眼与妇科病:妊娠中毒症。5.眼与皮肤科病:梅毒
6.眼与神经科病:重症肌无力、脑血管病、脑肿瘤 7.眼与口腔科病:齿槽脓肿。
8.眼与耳鼻喉科病:鼻窦炎、鼻窦肿瘤、鼻咽癌。9.眼与药物反应:皮质类因醇、乙胺丁醇。第二十二章
眼科用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物应用适应症。
2.掌握配伍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3.了解眼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内容:
1.眼科常用给药方式与效果。
眼局部给药方式:局部外用、眼周注射、眼球内注射。全身给药: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2.眼科药物动力学
(1)滴眼剂(2)眼旁注射(3)眼内注射(4)全身注射 3.眼科常用药物
(1)局部麻醉药。
(2)散瞳剂和睫状肌麻痹剂。(3)眼科抗感染药。
(4)眼部滴用的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5)眼部滴用的其它抗过敏药。(6)青光眼用药。
(7)其它血管收缩剂、人工泪液及诊断用颜料。
第二十三章
防盲和治盲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盲和低视力的诊断标准。
2.了解国内外防盲治盲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内容:
1.盲和低视力的统一标准。2.世界防盲治盲状况。
3.目前我国主要致盲的眼病,防盲治盲的历史与现状。4.盲与低视力的康复。
三、教材
葛坚主编:眼科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4。
四、主要参考书
1.葛坚主编:眼科学。七年制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2。2.paul Riordan-Eva, JohnP.Whitcher:Vaughan & Asbury’s General Ophthalmology, Sixteen Ed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2004.3.刘祖国主编:眼科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4。4.李凤鸣主编:中华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
2.眼科学教学大纲 篇二
关键词: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展望
与内科、外科、神经病学等重要学科相比, 医学生学习眼科学的课程较短, 虽然他是一门必修课, 但是容易受学生所忽略。为了提高医学生学习眼科学的兴趣, 提高眼科学的教学质量, 研究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展望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学模式的转化
当前, 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眼科学疾病种类繁多, 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通过举例说明医学临床案例, 使得学生初步建立医学知识网, 掌握临床处理病例的思维逻辑和基本技能, 更灵活的牢记、运用医学知识。案例教学过程中, 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一层一层、从外到里的思考案例, 尊重学生对于案例的思考和想法, 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在学生遇到拦路虎时老师可以及时的点拨一下。师生互动, 学生合作, 共同分析解决案例, 最后总结案例中遇到的问题, 增加经验。使得学生在以后就职过程中, 能够负担责任, 思考全面, 坚决果断的实施救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的转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但目前为止, 新的领域知识和操作仪器不断被发现和发明出来, 并且许多技术经临床实践后逐步成熟。然而, 教科书上的治疗技术和理论知识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很多知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给学生学习和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障碍。教科书中, 主要讲解了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比较严重的眼科疾病, 在这些疾病的基础上, 教科书还可以增加屈光矫正、眼角膜移植等较为常见的疾病, 同时将眼科学的实时动态和最新研究内容添加到书本里, 例如青光眼的激光手术、眼角膜移植书等等, 选择的添加内容较为生动有趣、形象真实, 可以引起学生对于眼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探索欲望, 一改平日死气沉沉的课堂范围。
三、教学方式的转化
( 一) 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活中处处可见媒体的身影。媒体的广泛存在, 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给人们的生活, 学习, 工作带来了方便。多媒体也进驻了大学的教学课堂, 多媒体的使用, 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 图形、文字、音乐等的多重结合, 丰富了教学课堂, 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冲击,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长时记忆。学校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讨论平台和传播知识的平台, 例如, 微信公众号平台, 微博认证平台, 眼科疾病治疗技术贴吧平台等。
( 二) 虚拟现实
通过计算机进行虚拟世界的体验, 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三维立体环境, 详细的观察到事物的全方位的结构和变化。虚拟现实也可以用于眼科学的教育, 例如眼科疾病诊断的模拟、眼球解剖结构的模拟和眼科手术的虚拟操作等等。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 一) 大课教学
有别于传统的单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 也有别于传统的教师扮演着受人尊敬的传授知识者角色, 大课教学老师采取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 老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典型性且覆盖面较为广泛, 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 融会贯通, 建立属于自己的医学知识网。讲课内容上, 老师可以从视力开始, 逐步延伸出疾病, 通过疾病的现病史、病因、疾病病理、诊断方法以及鉴别诊断等, 推出治疗方案。
( 二) 见习教学
现如今, 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 以及患者自身保护意识的增强、教学人数较多而导致教学重复次数增加等多种原因, 不少患者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示教。学校可以增加教学模具例如模拟真人等, 或者是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经验, 模拟患者, 同时配合病例和PPT来进行眼科知识讲解。眼科医学生可以通过见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 见习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 不再是刻板的传授知识, 而是教授学生解决一类疾病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询问病史, 进行辅助检查等方式, 探讨患者所患得疾病是什么, 这种教学方式取材容易,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淮.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为例谈眼科教学改革[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4 (1) :82-88.
[2]刘思伟, 沈风梅, 王玉琴, 张林.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眼科多媒体课件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 (2) :168-170.
[3]严宏, 李明勇, 肇刚.《白内障的治疗》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国际眼科杂志[J].2006, 6 (1) :229-231.
3.眼科学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27-02
1研究目的
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中医人才。实践教学是中医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医眼科学是国内中医院校各专业本专科生常规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部分院校已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研究只重视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新趋势及弊端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眼科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两个教学班见习同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见习学时均为4学时。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授课法,讲解眼科常用检查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归纳总结;对照组采用典型案例实践教学法带教。
2.3研究方法在见习带教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眼科基本检查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其掌握眼科常用检查基本操作方法,培训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见习教学目标、任务,结合所选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参与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询问病史、提炼主诉,围绕案例展开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阳性体征,归纳疾病证候特点,为明确诊断应作哪些辅助检查,如何明确诊断,针对案例怎样制定治疗方案等。使学生对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有系统认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能力。
2.4效果评价采用传统笔试方式,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如考分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3研究结果
将案例教学法班学生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班学生成绩进行比较,两班教学学时相同、试题难易程度相同,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班,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案例教学法确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4研究结论
案例教学在中医眼科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改革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中医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研究针对中医眼科学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I临床实践机会匮乏等实际问题,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选取形象直观、而又紧扣临床实际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对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问病史、抓主诉,获取阳性体征,归纳证候特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临床知识。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中医眼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其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临证思维能力训练,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师为既“教”又“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实现从被动灌输向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临床实际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本研究改进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先进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林.PBL教学法在中医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1,29(1):57
4.医学留学生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 篇四
这些来华的全英留学生具有一些完全不同于国内医学生的特点。
(1)语言障碍是第一位。
一方面是学生和老师语言交流困难,英语是这些留学生的第二官方语言,其英语水平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水平相当。
但其英语发音却具有浓厚的方言口音,发音有时晦涩难懂。
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可能听不懂或误解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不能充分交流。
因此,教师授课易产生挫败感,而学生也可能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及自身感到自卑。
另一方面是全英留学生和患者沟通的困难。
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实践性,临床见习需要到临床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到患者病史的第一手资料并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相关操作。
由于留学生和患者之间在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的差异,造成留学生与患者之间沟通困难。
见习过程中,虽然有带教老师在旁边翻译,但仍不能做好眼科临床见习中的问诊、查体和病理阅读等工作。
加上我院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农村患者,许多患者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有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使原本还懂得一点汉语的留学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困难了,医患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造成留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很大障碍。
(2)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1]。
目前国内还没有全国统一的留学生管理制度,留学生入学门槛低,不少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不足,不主动预习及复习,不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通常不会主动深入地思考学习上的问题。
临床见习操作时,如进行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时表现出动手能力差,不易上手。
(3)全英医学留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于当场提问,喜欢互动性教学,乐于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而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
因此,他们对传统的以“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较抵触,纪律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也较差,部分学生甚至态度傲慢。
因此,课堂气氛活跃,一旦有问题会及时提出,但教师思路常常会被打断,许多经验不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适应。
同时由于听不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影响了授课的质量和效果。
(4)使用教材不统一[2]。
由于留学生教学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许多方法仍在探索中。
全英语教学模式决定了要使用英文教材,而国外教材还不能完全符合中国见习教学的需要,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英文教材,部分学生仅仅使用老师的教学幻灯讲义,也有部分学生从自己国家或其他国家购买原版教材,而各个教材侧重点不同,这给见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眼科的特殊性。
眼科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但眼科属于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对初学者来讲,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在短时间内学会眼科专业设备的检查方法也不容易。
2 留学生见习带教模式
由于留学生本身的特点难以适应中国传统式的`教学方式[3]。
针对中国学生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是否适合留学生呢?我们尝试了以下的见习带教模式。
2.1 因材施教
明确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目的,精选见习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眼科临床见习小课。
明确临床见习课程的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病人,要求掌握问诊的技巧,熟悉眼科临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复习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中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基于眼科学这门属于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是专业最强的专科之一,这给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
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分析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难点,不要求留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确保重点,为此,我们精心筛选眼科学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了眼科学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小讲课宜少而精。
由于大课时间有限,往往不能涵盖某一系统所有疾病,因此,结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临床见习课的时间内还安排了对大课知识的补充。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采取的是小讲课的形式,即由教师提前给出讲授内容,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组织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讲课也由学生代表完成。
我们发现,留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主动要求讲授,而且准备充分,幻灯片制作精美,其间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由他们提出问题,再由其自己解决问题,抛开老师灌、学生听,简单重复课堂内容的见习形式,使临床见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无论是讲授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学有所乐,乐在其中。
2.2 率先实行全英文见习教学模式,充分做好见习带教准备工作
(1)针对留学生的语言障碍,眼科学基础比国内医学生差等特点,眼科学教研室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全英文见习教学(英文课件和英文带教),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为了保证留学生在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临床见习英文教学的质量,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眼科学教研室指定这次专职带教老师均需有国外留学经历,带教老师必须是英文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并在开课的2个月前,已进行了3轮全英带教预讲,为此次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语言上保证了见习带教工作的质量。
在见习带教过程中,我们还鼓励见习带教老师在业余时间多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本次带教团队有着完善的梯队结构,由副教授统一指导,高年资医生把关,教学助理高效协调工作,博士研究生彼此协作。
我们重视和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从教授到博士研究生无不时时交流着彼此的带教心得,每位带教老师也都尽心尽责的完成科教科老师交给我们的带教任务。
(2)充分熟悉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用英语讲课时也会觉得不如使用汉语那样幽默、生动,可能显得呆板、不流畅,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知识的灌输。
因此,留学生教学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首先,备课的时间很长,备课中需要翻阅大量的不同版本的中文和英文教材,记忆大量的英文专业词汇和内容,并尽量将所要说明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制作为幻灯片。
此外,授课前还必须反复多次练习,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尤其是临床的见习教学,由于临床疾病复杂,病人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常常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兴授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见习方法探讨[4]
2.3.1 改变传统见习教学模式
眼科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疾病的诊断大部分依赖形态学观察,即依赖于肉眼即特殊仪器辅助来完成(如:常用的裂隙灯显微、检眼镜),大部分疾病的体征及治疗均可以用媒体(如:照片、录像、图片)的方式纪录下来加以展示,因此,运用显微镜录像投影、多媒体裂隙灯分析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辅助等教育技术,增加了临床见习教学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
针对各种疾病制作教学软件, 把要讲授的内容做成幻灯,列出授课提纲、列出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老师授课重点突出也提供了讲课的思路;学生可以看懂幻灯的英文内容,避免因双方语言交流的障碍影响教学质量。
此外,由于留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问,即使做了充分准备,教师也可能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为化解这种尴尬境况,可组织学生即兴进行课堂讨论,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思考问题,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力量一起解决难题。
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从最初的紧张、担心,逐渐转为了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同时实施英语教学为主双语教育为辅,留学生以英语为课堂交流语言,带习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英语教学为主,辅以汉语双语教学。
通过英语为主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准确接受理论知识和掌握知识点,而适当的汉语辅助教学则利于留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汉语,方便与中国病人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从而有利于病房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留学生进行必要的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2 个性化临床见习教学
针对留学生基础较差的这些特点,我们加强了老师的单独带教学过程,带教老师对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有意强化,在紧紧把握大纲的同时实行“以图代讲、以手代嘴”的教学方式,重视专业词汇的教学,进行英语与汉语拼音相结合,以学生描述发言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突出了临床病史的询问及临床思维的训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去适应学生的特点。
例如,以往同学们公认“眼球解剖”比较枯燥,本次教学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讲解与解剖猪眼同时进行,带教老师一边授课,一边示范解剖猪眼,学生们同步解剖猪眼,增加了直观性,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获得了非常好的授课效果。
我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2.3.3 分组诊病,集中讨论总结
临床见习不仅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接触患者的能力,可以巩固诊断学的问诊、查体、归纳病史、描述主述等知识,也是眼科学课堂理论知识得到验证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而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非常重要。
而全英留学生又有着不同的肤色、语言,造成部分病人抵触甚至敌视留学生,进一步增加了见习的难度[5]。
因此,在见习时学生多分几组,采取小组的形式分组诊病,每一小组的学生以5~6人为一组为宜,由多个教师分组带教,每小组一位普通门诊病人,在诊病前带教老师都要事先和病人充分交流,告知要见习的内容和留学生的状况,征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分组诊病时采取学生主动,教师为辅的方式,鼓励全英留学生与病人交流,由于留学生已在我国呆2~3年才进入临床见习,有些学生对基本交流用汉语已掌握,可推荐2~3名汉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带头自行问诊,带教老师作必要的翻译,详细地询问病人的病史,尽量通过翻译使其他学生了解问诊过程,完成病史采集,各组带教老师在场指导完成体格检查,让留学生提前亲身体验一个“眼科医生”的角色,这样,留学生兴趣高,进步快,而且能够增强信心,并加快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安抚病人情绪,寻求其理解。
留学生完成采集病史及专科检查后,留学生集中于见习课室,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作代表汇报病史、眼部检查结果、根据自己采集的病史资料总结病史特点,做出初步的诊断是什么,说明诊断依据是什么,哪些不支持诊断的,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处理等进行汇报,别组的同学均可陈述自己的意见或提出质疑,本组带教老师结合病人的具体实际,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组的病例,必要时专职教授作加以点评。
2.3.4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见习教学始初,与普通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一样,我们选择眼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急症或常见多发病中的真实病人进行诊病教学,但是很快一些问题显现出来。
首先语言交流的障碍。
患者不懂英文,有的甚至连普通话也不明白,只能依赖于老师的翻译,这也增加了带教的困难和消磨了时间,而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也少,最后由带教老师大片段的重复描述。
因此,针对全英医学留学生中文水平差、与患者沟通困难等问题,另外有些留学生初初面对病人出现紧张、不知所措的局面而难于很好地进行医疗实践过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改变了教学方式,试行“情景模拟教学法”。
通过小课老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医生问诊进行病史采集,生动、实时的展现该类疾病的典型症状,同时联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典型体征示教。
实践证实,同学们对这种教学形式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其一,老师扮演的患者可以直接用英文和同学们沟通,无需再由老师担当翻译进行问诊,因此,对同学们的病史采集能力锻炼很大;其二,教学氛围生活活泼,更易于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眼病的印象和认识;其三,类似形式十分适合眼科病历书写的考核,避免了因受考核时间限制和沟通困难等原因而导致难以找到适合的临床患者的困境情景教学的优势。
这一方法特别有利于提高全英医学留学生的问诊水平和问诊技巧,也更有利于同学们面对门诊真实病人进行初次诊病的过度作用。
首先,由带教老师示范情景模拟下的问诊过程,强调问诊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应当围绕哪些方面展开问诊;然后,由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为主问者,其他学生协助完成问诊,以避免多人同时问诊病人不知道应该回答哪位学生的问题。
当学生进行问诊时,担任“病人”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诊情况适时引导,逐步展现疾病的发病过程、伴随症状等特点;且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在问诊中存在的不足,达到很好的互动学习的效果。
突出了疾病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印象。
学生反映良好。
轻松简单,重点突出,主动性强是情景教学的突出优势。
2.4 加强医患的沟通,选择好的典型患者
随着我国医疗法规的建立健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加上语言的不利因素,留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日渐困难。
带教老师应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和包袱,尽可能让患者与学生相互配合好,能让见习的同学询问病史和对阳性体征的体格检查。
选择好病例后,每次带教前宜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明白配合教学的意义,使患者能尽力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
只要带教老师精诚所至,所准备的教学病例大都乐意完成教学任务的。
在课前去病房,精选典型病例,选择的病例都是目前正在住院的病例,能反映课堂所讲授的理论课内容,并且实验室检查比较齐全。
课前准备时,将所选择的病例翻译成英文并将不太熟悉的英语业词汇记在本了上(非常重要),以避免临场尴尬。
熟知病情、阳性体征,阳性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带教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数,点拨有术。
2.5 加强留学生管理
针对部分留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纪律观念不强,上课缺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要严格考勤、考核及奖惩制度。
良好的考核方法是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学生严格考核、评比优秀学生等措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在他们中形成影响力,使他们乐于上课。
只要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尊重留学生的意见,教师自身端正态度,充分准备,热情投入,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教学工作。
3 结语
在接触全英医学留学生学生之前,考虑到存在语言沟通困难和文化差异,我们设想全英医学留学生的带教相比普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难度大很多。
2年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证明,全英医学留学生的教学的确与普通学生的教学有差异,存在不同的难度,但通过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水平因学施教,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小结,活跃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科临床技巧和临床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也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然而,我们尚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留学生特点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在今后的见习教学中,我们还将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在短暂的眼科见习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晋辉,屈艺,熊英,等.浅医学谈留学生儿科学教学[J].南方医学教育,(3):36-37.
[2] 张文菁,潘小玲.留学生妇科见习带教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84-185.
[3] 陈运清,王金花.提高外国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
[4] 李玉苹,陈成水,薛必成.留学生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3(9):157-158.
5.科学史融入初中科学教学的探索 篇五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为重新审视学科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契机。科学史在教育教学中具有特有的教育功能,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使科学教学更具有人文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方法有更丰富、更完整的认识,并使学生对科学方法论有一定的理解。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教学策略是多样的,适合初中科学教学的主要有多元化教学模式和HPS教学模式。
【关健词】科学史 科学学科 意义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140-02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是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其内容均渗透到科学基础知识中,这一目标的落实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史立足于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交叉点上,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想工具。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有怎样的价值和教育功能呢?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以充分发挥科学史应有的价值和教育功能?本文将结合《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和本人的教学体会探讨这两方面的内容。
一 科学史在科学课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史的学科创始人乔治•萨顿曾说:“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通过科学史可以了解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科学本身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使科学教学更具有人文精神因素;使学生对科学方法有更丰富、更完整的认识,并使学生对科学方法论有一定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得到情感、意志、价值观上的教育。
1.促进学生全面把握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某一特定时期,由于世界观、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局限,科学知识具有正确性和绝对意义,但将其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进行考察,它则是发展的。教师在基础知识的内容里适当穿插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史知识,运用历史的方法从发展的观点去追踪一个科学概念或理论的演化过程,便于学生全面领会和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创新活动始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则起源于问题和怀疑。中学生好奇心强,但往往表现为只是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对事物仅停留在了解水平上,而忽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探索性。以科学史的经典实验作为探究的问题情境,这样通过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质疑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初中科学课程所关注的三维目标之一,是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有价值的要求。课堂中融入科学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合作的精神等。教师应该努力挖掘,充分利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迪和熏陶。
4.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乃是科学家用于解决问题、探索新知,以增进人类知识的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发现真理的桥梁和手段。“了解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甚至比发现本身更具价值”。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文盲的涵义已不再是目不识丁,而是指没有掌握科学方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联系曲折发展的科学史实,介绍化学家的研究方法以及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 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以新教材《科学(7~9年级)》为例,教材中引入有关科学史方面的材料有很多。科学史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实际的科学课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中科学史的材料,以充分发挥科学史应有的价值和教育功能呢?
1.多元化教学模式
所谓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各学校、各科教学都在克服一元化的教学活动,以多元化教学活动代之。科学史融入理化教材之中,所强调的是针对某一个科学理论或科学概念,利用讨论、辩论、教师示范实验或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而当时科学家们所产生过的争论、质疑、错误也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避免学生犯以前科学家所犯的错误。
2.HPS教学模式
在以往科学课程中,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科学史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将科学史与科学教学内容分离的教学过程是低效的。HPS教学模式(孟克和奥斯本)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6个环节:(1)演示现象,这一自然现象必须是以往科学家在历史上进行理论研究的一个现象;(2)引出概念,老师启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3)学习历史;(4)设计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5)显示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介绍教科书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和解释进行实验检验;(6)总结和评价。例如,在讲授“空气”一课时教师先拿出一个空的玻璃杯做演示实验,问学生“杯子里有什么东西?”然后将一小截蜡烛点燃,把空杯子倒扣在蜡烛上,燃着的蜡烛熄灭,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熄灭后杯子里面还有什么?从而引出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欲望。待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出几种观点,再讲述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的实验以及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科学家的观点。HPS教学是以问题情境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探究,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
科学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事实说明,课内外给学生讲一点科学史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该不断地去“探访”这块宝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它,从中汲取力量,使它真正成为科学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朱时清.科学(7~9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兵.科学史的功能与生存策略.驻守边缘.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3]袁维新.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原则、方式和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6
[4]丁邦平.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
6.外科学教学大纲 篇六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54学时
(一)神经外科
3学时
1.颅内压增高
1.5 2.颅脑损伤
1.5
(二)胸外科
3学时
1.胸部损伤
2.心脏疾病
3.食道癌及原发性纵膈肿瘤
(三)乳腺、颈部疾病(优先)
1.乳腺疾病
2.甲状腺疾病
(四)腹外疝、阑尾炎(优先)
1.腹外疝
2.阑尾炎
(五)胃十二指肠疾病(优先)
(六)肠疾病(优先)
1.小肠疾病总论
2.肠梗阻
(七)结、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疾病(优先)
(八)肝脏疾病(优先)
(九)门静脉高压症(优先)
(十)胆道疾病(优先)
(十一)胰腺疾病(优先)
1.胰腺炎
2.胰腺肿瘤
(十二)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1.下肢静脉疾病
2.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十三)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
1.泌尿系统损伤
2.尿石症
3.泌尿系统结核
4.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5.泌尿系统梗阻
(十四)骨外科
1.骨折概论
2.上肢骨折
3.手外伤
4.下肢骨折、关节损伤
5.骨肿瘤
6.骨与关节结核
1
3学时
1.5 1.5 3学时
1.5 1.5 3学时 3学时 2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3学时
1.5 1.5 3学时
1.5 1.5 6学时
1.5 1 1 1.5 1
12学时1 0.5 0.5 1 1 1
7.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8.颈、腰退行性疾病
1.5 9.脊柱及脊髓损伤
1.5 10.运动系统慢性损伤11.半月板损伤
0.5 12.非化脓性关节炎13.先天性髋脱位
0.5
二、自学内容:
见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一、神经外科
(一)颅内压增高
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颅内压增高的概念、正常值及病因,了解颅内压增高的发病机制。
二、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熟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分期。
四、掌握脑疝的诊断和处理,重点为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颅内压增高的概念。
二、颅内压调节的解剖和生理,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一)脑体积增加
(二)颅内血容量增加
(三)颅内脑脊液量增加
(四)颅内占位病变
此外狭颅症患儿,颅腔狭小等,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三、颅内压增高临床病理生理改变。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张速度
3、病变部位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5、全身系统性疾病:如尿毒症、肝昏迷、毒血症、肺部感染、酸碱平衡失调
(二)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2、脑移位和脑疝
3、脑水肿
4、库欣反应
5、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
6、神经源性脑水肿
四、颅内压增高的分期,临床表现和体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其他还有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等。
五、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
当发现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及头痛,呕吐三主征时,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确定。
六、常见的可能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一)颅脑损伤
(二)颅内肿瘤
(三)颅内感染
(四)脑血管疾病
(五)脑寄生虫病
(六)颅脑先天性疾病
(七)良性颅内压增高
(八)脑缺氧
七、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和预后
(一)一般处理 密切观察,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二)病因治疗 手术
(三)降低颅内压治疗
(四)激素应用
(五)辅助过度换气
(六)抗生素治疗
(七)症状治疗:镇痛剂,抗癫痫药物治疗。
八、脑疝
(一)解剖学基础
(二)病因及分类
(三)临床表现:主要讲述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四)处理: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二)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直接损伤及间接损伤的概念、GCS评分,颅骨骨折,弥漫性轴索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二、熟悉头皮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三、了解颅脑损伤的方式及分类,开放性颅脑损伤,颅脑外伤的并发症。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颅脑损伤的方式及分类
重点为直接损伤及间接损伤的概念,GCS评分等。
二、头皮损伤
系统讲述头皮血肿,头皮裂伤以及头皮撕脱伤。
三、颅骨骨折
讲述颅骨骨折的发生机制,重点为颅底骨折,强调颅底骨折的诊断不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治疗原则按开放性颅脑损伤,需应用抗生素。
四、脑损伤
(一)脑震荡:重点在于诊断。
(二)脑挫裂伤:重点在于后果及治疗。
(三)弥漫性轴索损伤(DAI):重点讲述。
(四)原发性脑干损伤:重点为临床表现。
(五)丘脑下部损伤。
五、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六、开放性颅脑损伤:非火器伤、火器伤
七、颅脑损伤的并发症:脑脊液漏、视神经损伤
八、颅脑外伤及其并发症的处理(自学为主)
二、胸外科
(一)胸部损伤
目的要求:
一、握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的急救处理原则。
二、悉肋骨骨折、气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复习胸部的解剖及呼吸生理,指出胸部损伤所引起的改变可能影响呼吸和循环。讲述急症开胸探查的指征。
二、肋骨骨折
(一)讲述肋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及原因。
(二)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呼吸道症状。讲解并发血管,肺,胸膜等脏器损伤可引起相应症状。重点讲解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有反常呼吸运动和纵隔扑动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诊断:了解诊断方法的多样性,不完全取决于X线检查。
(四)治疗:讲授单根单处肋骨骨折的处理原则。讲述胸壁软化的处理方法有加固包扎,牵引、内固定及正压通气。
三、气胸
气胸的定义为胸膜腔内积气。分成三类,讲述各自的特点。
(一)闭合性气胸:胸腔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其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随病情严重性而不同。
(二)开放性气胸:呼吸时空气经胸壁伤口进出胸膜腔。伤侧肺萎缩、纵隔扑动、引起呼吸循环障碍。体检存在胸部吸吮伤口。治疗原则为将其变为闭合性气胸再作闭式引流。
(三)张力性气胸:通过活瓣作用,空气进入胸腔而不能流出,导致胸腔内压力高于大气压,不但使伤侧肺萎缩,还使健侧肺及心脏受压,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可迅速致死。处理为立即排气,进而闭式引流。
四、血胸(自学为主)
胸膜腔积血称血胸。可来源于心脏,胸内血管,肺、膈肌等。可引起失血和胸腔积血二大类的病理生理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胸内积血还可形成凝固性血胸及感染性血胸。了解进行性血胸的临床表现及血胸的处理原则。
(二)心脏疾病
目的要求:
一、熟悉心脏外科心内直视手术的基础措施、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二、了解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及诊断、治疗要点。
三、熟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
一、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
(二)体征:心脏杂音、紫绀。
(三)右心衰竭: 浮肿,(下肢、胸水、腹水),颈静脉怒张。
(四)左心衰竭: 气促,端坐呼吸,肺底湿性罗音。
(五)肺充血:由心脏及大血管畸形所至的大量左向右分流造成的肺循环血量过多称为肺充血。表现幼年时反复呼吸道感染。
(六)肺淤血:肺静脉压增高导致的肺组织淤血。
二、心内手术基础措施
(一)重点讲解体外循环的定义,人工心肺机的构件和功能。
(二)重点讲解心肌保护的定义、方法。
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一)动脉导管未闭
1、病理生理:讲解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isenmenger 综合征发生的机理。
2、临床表现:肺充血表现,Eisenmenger 综合征时开始下肢紫绀,差异性发绀 典型体征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周围血管体征。
3、治疗: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
(二)房间隔缺损: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三)室间隔缺损: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法乐氏四联征: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后天性心脏病
(一)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1、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讲解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生理。
2、临床表现和诊断:重点了解诊断要点。
3、治疗:重点了解心包剥离术的心包剥离顺序、补液原则。
(二)二尖瓣狭窄
1、病理解剖:隔膜型、隔膜漏斗型、漏斗型。
2、病理生理:了解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
3、临床表现和诊断: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心电图。
(三)治疗:重点讲解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
(三)食道癌及原发性纵膈肿瘤
目的要求:
一、掌握食道分段标准及不同部位食道癌的治疗原则。
二、掌握食道癌最常见的诊断方法。
三、熟悉食道癌的大体病理形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四、了解食道大体解剖及组织学特点,了解食道癌发展特点。
五、了解食道癌TNM分期。
六、熟悉纵膈划区法及常见纵膈肿瘤的发好部位,了解常见纵膈肿瘤的X线表现。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述
食道癌有区域性分布特点,我国属高发地区。因食道的解剖及组织学上的特点,食道癌很易早期转移。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
多种生物、化学、物理、遗传因素在食道癌的发生中起作用,在我国亚硝酸及真菌感染是主要原因,此外饮食习惯、个人卫生、返流性食道炎等均与食道癌发生有关。
三、病理
食道全长分段标准,食道癌部位不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早期食道癌大体病理与中晚期大体病理分型不同,大体病理类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临床症状与病期不一致,食道癌转移特点。
四、食道癌临床表现
分清中期食道癌症状与食道癌早期症状之区别,中晚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根据解剖特点,了解各种晚期临床表现,了解TNM分期。
五、食道癌的诊断
(一)病史
(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有X线钡餐造影,脱落细胞组织学检查,纤镜内窥镜检查。其它检查:CT、超声内镜、ECT等的临床意义。
六、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与返流性食道炎;贲门失驰缓症;食道平滑肌瘤,食道良性狭窄,食道憩室等鉴别。
七、食道癌治疗
不同部位的食道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对于适合手术的食道癌手术原则:
1、尽可能多切除食道。
2、消化道重建,常用的器官有:胃、空肠、结肠、对于不能根治食道癌,要在尽可能小的损伤下解决进食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八、手术并发症
(一)吻合口漏
(二)吻合口狭窄
(三)食道返流
(四)乳靡胸
(五)肺部感染
九、食道癌治疗进展(自学)
十、原发性纵膈肿瘤
(一)讲解纵膈划区分法,及各部位正常解剖结构。
(二)纵膈各部位常见肿瘤分布及各种肿瘤X线特征性表现,主要包括:神经活性肿瘤、畸型瘤、胸腺瘤、纵膈囊肿、淋巴活性肿瘤的表现。
(三)各种肿瘤的手术径路及处理原则。
三、乳腺、颈部疾病
(一)乳腺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
二、熟悉乳房淋巴引流途径及乳房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熟悉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乳房的局部解剖。
五、明确乳腺癌正逐渐成为女性的常见病,必须高度警惕,积极防治。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概要
简单讲解乳腺的位置、解剖、淋巴引流途径及生理变化。其中,稍详讲解乳腺的淋巴引流途径。
二、乳房检查(详细讲解)
(一)视诊:端坐。仔细观察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乳头、乳晕及皮肤的变化。
(二)扪诊:病人的体位。医生的检查方法及乳房的检查顺序。肿块或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腋窝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三)特殊检查:X线检查。B超、热像图、红外线及液晶膜检查。CT、MRI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尚有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乳头溢液涂片检查及乳腺导管内视镜检查。
三、急性乳腺炎(简单讲解)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
(一)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二)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白细胞升高。
(三)治疗:抗生素、切开排脓、必要时停止哺乳。
(四)预防。
四、乳腺囊性增生病(简单讲解)
也称乳腺腺病。在成年妇女中非常常见。病理形态复杂。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十分重要。
(一)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女性激素平衡失调或激素受体质和量异常有关。
(二)临床表现:疼痛特点。检查乳腺组织增厚或颗粒状或结节状甚至出现肿块。病变发展慢,需与乳腺癌鉴别。
(三)治疗:中药。与乳腺癌不能区分时手术治疗。
五、乳房纤维腺瘤(自学)
常见,高发年龄20-25岁,质硬,表面光滑,活动。治疗:手术切除。
六、乳管内乳头状瘤(自学)
七、乳房肉瘤(自学)
八、乳腺癌(详细讲解)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某些地区已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
(一)病因: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激素、月经、怀孕、遗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也有一定关系。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确定。
(二)病理类型
(三)转移途径: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四)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本身的表现及侵及周围组织的表现(分早期和晚期)。
2、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表现。
3、炎性乳腺癌和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五)诊断(包括分期)
(六)治疗:
1、手术治疗
2、化疗
3、内分泌治疗
4、放疗
5、生物治疗
十、男性乳房肥大症(自学)
(二)甲状腺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外科甲亢病人的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及其术后并发症。
二、熟悉单纯性甲状腺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手术适应症及与甲状腺腺瘤的区别。
三、熟悉甲状腺及颈部肿块的处理原则。
四、了解颈部的解剖和甲状腺的生理。
五、了解化脓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概要
简单复习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甲状腺的血供、淋巴引流、周围神经走向及甲状旁腺的位置、数目。与颈清有关的神经。甲状腺激素的调控和生理作用。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
(一)病因:
1、碘缺乏。
2、碘需要增加。
3、某些参与甲状腺激素的酶缺乏或受到抑制。
(二)临床表现:大多无任何症状。囊性出血,疼痛。压迫症状。恶变或继发甲亢。
(三)手术适应症:
(三)治疗:观察或药物或手术治疗。
三、甲亢病人的外科治疗(详细讲解)
甲亢的分类: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
(一)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检查的方法有:
1、基础代谢率测定
2、甲状腺摄131碘率的测定
3、甲状腺功能全套检查
(二)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
(三)术前准备:
1、一般准备
2、术前检查
3、药物准备(抗甲状腺药物、碘剂、心得安)
(四)手术和手术后注意事项:
(五)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1、呼吸困难和窒息
2、喉返神经损伤
3、喉上神经损伤
4、手足抽搐
5、甲状腺危象
6、甲亢复发
7、甲低
四、甲状腺炎
(一)化脓性甲状腺炎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三)桥本氏甲状腺炎(自学)
五、甲状腺腺瘤(自学)
简单讲解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区别。
六、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一)病史
(二)体检
(三)血清学检查
(四)核素扫描
(五)B超检查
(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七、甲旁亢(自学)
八、颈淋巴结核(自学)
九、颈部肿块
(一)肿瘤(原发和继发)、炎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先天性畸形。
(二)几种常见的颈部肿块。
十、颈部肿块的诊断思路(结合临床讲)
四、腹外疝、阑尾炎
(一)腹外疝
目的要求:
一、了解腹外疝的概念、病因与临床类型。
二、熟悉腹股沟区(腹股沟管、直疝三角和股管)的局部解剖和腹外疝的病理解剖。
三、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鉴别要点。
四、熟悉腹股沟疝手术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术式的适应证。
五、熟悉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六、了解股疝、脐疝、切口疝和白线疝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手术原则。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
一、概论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和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一)腹外疝的病因: 重点讲解引起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
(二)腹外疝的病理解剖: 扼要讲解腹外疝的解剖。强调疝囊颈的临床意义和小肠是最常见的疝内容物。
(三)腹外疝的临床类型: 重点讲解各种腹外疝的临床类型(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及其特点,扼要讲解几种特殊性腹外疝(滑动性疝、Richter疝、Littre疝和逆行性嵌顿)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
二、腹股沟疝
(一)解剖概要: 重点讲解腹股沟管和直疝三角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二)腹股沟斜疝: 一般性讲解先天性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理。重点讲解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特点及与腹股沟直疝的鉴别要点。扼要讲解腹股沟斜疝与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隐睾和急性肠梗阻的鉴别要点。
(三)腹股沟直疝: 一般性讲解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理。重点讲解直疝的临床特点及与腹股沟斜疝的鉴别要点。
三、腹股沟疝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主要讲解腹股沟疝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扼要介绍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佩戴束带或医用疝带、嵌顿性疝的手法复位)。
(二)手术治疗: 重点介绍当前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适应证。一般性讲解传统疝修补术中加强前壁法(Ferguson法)和加强后壁法(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和Shouldice法)手术操作要点。扼要讲解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较的优缺点。
四、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原则上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均需急症手术治疗。
(一)嵌顿性疝的手法复位: 一般性讲解嵌顿性疝行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嵌顿时间短且无腹膜刺激征和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
(二)肠管活力的判断: 扼要讲解判断嵌顿肠管活力的方法和要点。
五、股疝(自学)
(一)病理解剖: 一般性了解股环、股管的解剖。疝囊通过股环、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二)临床表现: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重点了解股疝容易发生嵌顿并引起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和治疗原则。
(三)鉴别诊断: 了解股疝与腹股沟疝、脂肪瘤、肿大淋巴结、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和髂腰部结核性脓肿的鉴别要点。
(四)治疗: 了解股疝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McVay修补法。
六、其他腹外疝(自学)
(一)脐疝: 一般性了解脐疝的概念和发病原因。了解成人脐疝容易嵌顿和小儿脐疝不易嵌顿的特点。重点了解脐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切口疝: 一般性了解切口疝的概念和发病原因。重点了解切口疝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有肿块出现,检查时能扪到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缘。了解切口疝的治疗原则和外科技术要点。
(三)白线疝: 一般性了解白线疝的概念和发病原因。重点了解白线疝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阑尾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阑尾的解剖及生理概要。
二、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熟悉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和转归。
三、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及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
五、了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六、了解特殊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
一、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
着重讲解阑尾的正常解剖和体表投影麦氏点(McBurney)。一般讲解阑尾的结构、阑尾尖端指向类型、阑尾的血供和生理功能。
二、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生理。
主要讲解导致急性阑尾炎发生的病因: 阑尾管腔阻塞;扼要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
三、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类型
比较性讲解急性阑尾炎四种临床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病理特征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扼要讲解急性阑尾炎的三种转归(炎症消退、炎症局限和炎症扩散)。
四、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腹痛、胃肠道症状和全身症状。重点讲解典型腹痛的特征。
(二)体征: 右下腹压痛、腹膜刺激征、右下腹肿块。重点讲解右下腹压痛的部位特征。扼要讲解可作为辅助诊断的特殊体征及其意义: 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和直肠指检。
(三)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四)影像学检查: 简要讲解腹部平片、B超和CT检查在诊断上的价值。
五、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重点讲解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上的重要性。
(二)鉴别诊断: 主要讲解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妇产科疾病、右侧输尿管结石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的鉴别要点。
六、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扼要讲解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措施。
(二)手术治疗: 重点讲解对不同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选择。扼要讲解阑尾切除术的技术要点。
七、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和手术并发症
(一)简要讲解急性阑尾炎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二)简要讲解阑尾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八、特殊类型的阑尾炎(自学)
(一)新生儿及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二)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三)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四)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自学内容:
(一)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自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腹膜解剖生理概要
二、了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三、掌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腹腔脓肿的类型和处理 内容:
一、腹膜的解剖生理概要:重点讲述腹膜的生理特点及其防御机制。
二、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的病因。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的区别。
三、继发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讲述影响腹膜炎结局的两个方面。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腹痛、胃肠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
(二)体征:腹膜刺激征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四)影像学检查:腹部立位平片、腹腔穿刺细菌培养
五、诊断
六、治疗: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体位引流、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抗生素的使用。
(二)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处理原则。
(二)腹部损伤(自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腹部损伤的分类和常见的病因
二、掌握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
一、掌握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重点掌握脾破裂和肝破裂 内容:
一、概论
(一)腹部损伤的分类: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
(二)腹部损伤的常见病因
(三)临床表现:主要讲述腹壁损伤和腹腔内损伤的区别,腹腔实质性脏器损伤和空腔脏器损伤临床表现的区别。
(四)诊断:重点讲述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和剖腹探查的指征
(五)处理:主要讲述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二、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一)脾破裂:类型、分级、处理原则
(二)肝破裂:类型、分级、处理原则
(三)胃十二指肠损伤: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手术方法
三、其他类型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自学)
五、胃十二指肠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及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的特点。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症,了解手术方法和手术并发症。
三、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疤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了解胃癌的病因病理。
五、熟悉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概要(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一)一般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重点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症。
(三)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及疤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式及治疗原则。
(四)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讲解上述手术方法及手术并发症。其中各迷走神经切断术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以自学为主。
三、胃癌
(一)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讲解胃癌病因可能与地域环境、饮食因素、化学因素、HP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病理:一般讲解胃癌的大体分型、组织类型、转移途径、临床病理分期。
(三)诊断:讲解胃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包括胃癌微转移的检查方法)及鉴别诊断。
(四)治疗原则: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包括腹腔化疗、静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基因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讲解胃癌的手术治疗原则,以胃窦癌为例讲解胃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
四、胃肉瘤(自学为主)
胃肉瘤主要包括恶性淋巴瘤和胃平滑肌肉瘤,其诊断及治疗原则。
五、胃良性肿瘤(自学为主)
胃良性肿瘤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六、十二指肠憩室(自学为主)
十二指肠憩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七、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自学为主)
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六、肠疾病
(一)小肠疾病总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肠的解剖和生理。
二、了解小肠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和生理
二、常见疾病
(一)肠炎性疾病
(二)短肠综合征
(三)肠息肉及肠息肉病
(四)小肠肿瘤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超声、放射等影像学检查
(二)内镜检查
(三)血液检查
五、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结果,得出定位定性的诊断。
(二)肠梗阻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肠梗阻的分类、概念、局部和全身病理生理变化,熟悉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粘连性肠梗阻、肠蛔虫堵塞、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念及分类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道。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二、病理生理
(一)局部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二)全身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三、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四、体格检查
望、触、叩、听及肛检、腹穿的重要性。
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尿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大便隐血试验。
(二)腹部立位平片、钡灌肠照影。
(三)CT检查。
(四)肠镜检查。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根据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结果,得出诊断。
(二)讲解鉴别肠梗阻与其他急腹症。
(三)重点讲解区分单纯性还是绞窄性肠梗阻。
七、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基础治疗。
(三)手术指征及肠切除指征。
八、常见肠梗阻的诊治
(一)粘连性肠梗阻:扼要讲解其发病情况、病因和预防措施,了解其治疗原则。
(二)肠蛔虫堵塞: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肠扭转:重点讲解其高病死率,了解扭转发生的原因及熟悉小肠扭转和结肠扭转的临床特征。
(四)肠套叠:扼要讲解其病因及临床表现,了解其治疗原则。
(五)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重点讲解其临床特征和不良预后。
九、其他肠梗阻(自学为主)
(一)假性肠梗阻。
(二)术后肠麻痹恢复期。
七、结、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结肠、直肠、肛管的解剖结构和检查方法。
二、了解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熟悉结、直肠癌的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适应征以及手术方式。
五、了解直肠脱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肛裂、痔的诊断和治疗。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结肠、直肠、肛管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
(一)结肠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二)直肠、肛提肌、肛管直肠环、肛管、齿状线、括约肌间沟等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三)直肠肛管周围间隙的解剖和临床意义。
(四)结肠、直肠、肛管的生理特点。
二、直肠肛管检查方法
(一)检查体位
(二)肛门视诊
(三)直肠指检
(四)肛门镜检查
(五)纤维乙状结肠镜及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
(六)X线造影、腔内超声、CT和MRI 的适应证
(七)直肠肛管功能检查
三、乙状结肠扭转(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直肠息肉与息肉病
(一)结、直肠息肉:扼要讲解肠息肉的分类、发病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和临床表现。
(二)结、直肠息肉病:扼要讲解Peutz-Jeghers综合征和家族性肠息肉病(familiar intestinal polyposis)的发病年龄、遗传特点、病理特点、发病部位和临床特点。
(三)检查方法和诊断。
(四)治疗:重点讲解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五、结、直肠癌
(一)概述:扼要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发展趋势与特点、预后。
(二)病因与病理:扼要讲解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病理分类、扩散和转移、临床分期。
(三)临床表现:重点讲解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的临床特点。
(四)诊断:介绍常用检查方法(大便潜血检查、肿瘤标记物、直肠指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钡剂灌肠、腔内B超检查、CT和MRI)。
(五)治疗:重点讲解结、直肠癌的手术切除原则、包括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具体讲解结、直肠癌的内镜治疗、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和直肠癌切除术。扼要介绍腹腔镜下施行Miles和Dixon手术和后盆腔脏器清扫以及全盆腔脏器清扫的概念。
六、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一)外科治疗适应征:中毒性巨结肠、穿孔、出血、难以忍受的结肠外症状及癌变。另外,因结、直肠切除是治愈性治疗,当病人出现顽固性的症状时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式:扼要讲解全结、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和结、直肠切除、回肠囊袋肛管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的演进过程和手术特点
七、直肠脱垂
(一)病因与病理
(二)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检查时部分脱垂(放射状)和完全性直肠脱垂(同心环)的不同特点。
(三)治疗:一般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八、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一)病因和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九、肛瘘
(一)分类:按瘘管位置高低分类和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
(二)临床表现:扼要介绍肛瘘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以及检查特点。
(三)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
十、肛裂
(一)临床表现:疼痛、便秘和出血。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病史、肛门检查时发现的肛裂―三联征‖,不难作出诊断。应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肛管溃疡相鉴别。
(三)治疗:扼要讲解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征和方法。
十一、痔
(一)分类和病理:内痔、外痔、混合痔、环形痔和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的特点。
(二)临床表现:便血、痔脱出、疼痛与不适、瘙痒。
(三)诊断: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
(四)治疗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疗为主。
十二、肛管及肛周恶性肿瘤(自学为主)
十三、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自学为主)
八、肝脏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肝细胞肝癌的病因,定性、定位诊断,综合治疗。
二、掌握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三、了解肝脏的解剖。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肝脏的外科学解剖和生理
(一)肝脏的解剖:重点讲解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肝脏的分段。
(二)肝脏的血流:重点讲解肝脏的血流包括入肝和出肝两套血流系统。
(三)肝脏的生理:一般讲解肝脏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凝血功能,药物和毒素的代谢,免疫作用,再生功能。
二、肝囊肿
(一)肝囊肿的治疗:一般讲解B超引导下肝囊肿穿刺,腹腔镜或开腹―开窗术‖,囊肿切除术,肝移植。
(二)扼要讲解肝包虫病的特点。(自学为主)
三、肝脓肿
(一)细菌性肝脓肿的原因:重点讲解细菌可由各种途径入肝。
(二)临床表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全身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三)治疗原则:肝脓肿尚未形成或多发性小脓肿,应非手术治疗,对于较大脓肿应经皮穿刺引流,或脓肿切开引流。
(四)细菌性肝脓肿如何与肝细胞性肝癌鉴别诊断。
(五)阿米巴性肝脓肿(自学)。
四、肝脏良性肿瘤(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肝脏良性肿瘤的种类。
五、肝脏恶性肿瘤
(一)病因: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细胞肝癌,扼要讲解其它病因。
(二)病理形态: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
(三)临床表现:一般讲解肝区疼痛、全身和消化道症状、肝肿大等临床表现。
(四)肝细胞肝癌的定性诊断:重点讲解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的意义。
(五)肝细胞肝癌的定位诊断:B超、CT、MRI、DSA等。
(六)肝细胞肝癌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
(七)扼要讲解转移性肝癌。(自学为主)
九、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要求:
一、熟悉门脉高压症的分型、病因并掌握与之相关的解剖、病理变化。
二、熟悉门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三、掌握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对肝功能的评价,帮助决定治疗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着重介绍门脉高压症的现状,病因。社会发展与门脉高压症病因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
(一)与门脉高压症有关的门静脉系统的解剖复习:引导学生复习门静脉系统的大体解剖,血流,复习组织学结构和血流。
(二)门脉高压症产生的原因及分型:结合代表性疾病,介绍门脉高压症分型。
(三)门脉高压症产生后的侧枝循环复习:复习四大侧枝循环的经路,图示。
(四)门脉高压症后引起的病理改变(脾肿大、交通支开放、腹水、门脉高压性胃炎、脑病)。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血象、肝功能、B超、吞钡、血管造影。
四、治疗
(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
1、手术治疗:各类术式介绍、分流术及断流术各自的特点。
2、非手术治疗:方法介绍。
(二)巨脾的处理(左侧门脉高压症的概念、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三)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四)肝移植术的价值。
十、胆道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胆道外科的特殊诊断方法。
二、掌握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三、掌握肝外胆管结石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及其 治疗原则。
四、了解胆囊癌、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般讲解胆道的解剖生理,了解胆道系统结石形成的原因。
二、胆道疾病的特殊诊断方法
重点讲解胆道外科的特殊诊断方法(PTCD、ERCP、CT、MRI、术中及术后胆道造影、胆道镜检查)。
三、成人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自学为主)
四、胆道蛔虫症
扼要讲解胆道蛔虫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自学为主)
五、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
(一)临床表现:重点讲解胆囊结石胃肠道症状、胆绞痛、Mirizzi综合征、Murphy征等。
(二)治疗方法:重点讲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胆总管探查指征、LC的禁忌症。
(三)一般讲解非结石性胆囊炎。
六、胆管结石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一)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解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
(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系统症状。
(三)肝外胆管结石治疗原则:取尽结石、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
(四)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梗阻、胆道减压、引流胆汁。
(五)一般讲解肝内胆管结石的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七、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学为主)
八、胆道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自学为主)
九、胆道肿瘤
(一)胆囊癌的临床表现。
(二)胆囊癌的Nevin分期和治疗方法。
(三)胆囊癌的治疗:明确手术治疗仍然是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四)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五)肝门胆管癌的Bismuth分型。
(六)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
十一、胰腺疾病
(一)胰腺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掌握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分型和治疗。
二、了解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了解胰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生理概要
扼要讲解腹膜后器官胰腺的解剖毗邻关系,血供、淋巴管及神经支配,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二、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自学为主)
尚未完全阐明。我国主要为胆源性,还有酒精性、医源性等。
三、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自学为主)
(一)病的始动因素:胆汁的返流,酒精中毒,胰腺微循环障碍。
(二)加重病变的因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感染。
四、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分型
(一)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五、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休克等。
(二)体征:水肿型为轻度腹膜炎,以左上腹为主。出血坏死型有不同程度休克症状伴上腹部或全腹弥漫性腹膜炎,压痛明显,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
六、实验室检查
重点讲解胰酶测定(对诊断意义极大,血、尿淀粉酶的不同特点)、动脉血气分析,简要讲解血清钙、血糖的意义。
七、辅助检查
CT、B超、腹部X线平片、穿刺检查:腹腔穿刺和胰腺穿刺。
八、急性胰腺炎临床分型和严重度评估
(一)轻型急性胰腺炎
(二)重型急性胰腺炎
(三)严重度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标准(APACHEII)在8分或8分以上规定为重型急性胰腺炎。
九、治疗
(一)治疗原则:按照病因、临床表现和分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二)非手术治疗: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镇痛和解痉、抑制胰腺分泌及抗胰酶疗法、预防和治疗感染、体液补充、中药、腹腔灌洗、血液滤过、营养支持、内镜治疗。
(三)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
十、慢性胰腺炎(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慢性胰腺炎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十一、假性胰腺囊肿(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假性胰腺囊肿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胰腺肿瘤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胰腺癌和壶腹部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熟悉其治疗。
二、了解胰腺内分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胰腺癌的病理
主要为导管腺癌,其次为腺泡细胞癌及少见的粘液囊腺癌和胰母细胞癌等。转移扩散途径主要为局部浸润和淋巴转移。
二、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一)上腹饱胀不适和上腹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二)消化道症状:黄疸(主要症状)、消瘦乏力以及其它。
三、胰腺癌的诊断
(一)早期诊断困难。
(二)实验室检查:血清生化示胆红素升高,糖链抗原(CA19-9)诊断比较敏感、特异性较好,基因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B超、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置管引流(PTC及PTCD)、磁共振胆胰造影(MRCP)、选择性动脉造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四)细胞学检查。
(五)胰管镜检查。
四、胰腺癌的治疗
(一)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切除术,保留胃及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
(二)姑息性手术。
(三)生物性治疗及基因治疗。
五、壶腹部癌
(一)病理:按大体形态常分为肿块型和溃疡型,组织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癌、粘液癌。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阻黄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同胰头癌,其中ERCP检查可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且可作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做胆胰管造影对明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四)治疗:同胰头癌手术,疗效明显好于胰腺癌,如有转移不能切除可行ERCP放置支架或和胆肠吻合术以解除黄疸。
六、胰腺内分泌肿瘤(自学为主)
(一)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胃泌素瘤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胰高血糖素瘤、胰血管活性肠肽瘤、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及胰多肽瘤。
(四)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
十二、周围血管疾病
(一)下肢静脉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下肢静脉系统的解剖、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
二、熟悉下肢静脉疾病的非手术和手术疗法的适应症,以及手术的基本要求。
三、明确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必须积极防治。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静脉疾病好发于下肢,主要分为两类: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下肢静脉血不能单向往心脏流动,造成下肢静脉系统的静脉压力增高、淤血,并引起临床症状(包括: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和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静脉阻塞(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肿瘤或其他压迫静脉引起阻塞)。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下肢静脉系统解剖、静脉壁的结构、静脉瓣膜和血流动力学在静脉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三、病理生理(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下肢静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导致临床症状。
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包括大、小隐静脉曲张)
(一)病因:先天性静脉壁的簿弱和静脉瓣膜的缺陷;持续静脉高压。
(二)临床表现:症状:
沉重、酸胀、疼痛。
(三)体征:浅静脉扩张、迂曲、延长,足靴区轻度肿胀。皮肤营养性改变: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样改变和溃疡形成。
(四)诊断和检查:重点讲解单纯性静脉曲张的体检。包括 Trendelenburg test,Perthes test,Pratt test。
(五)鉴别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AVF,KTS(Klippel –Trenauny Sydrom)。
(六)治疗:扼要讲解静脉曲张的治疗。非手术治疗: 弹力绷带,弹力袜,抬高患肢。硬化剂注射和压迫治疗:鱼肝油酸钠、酚甘油。手术治疗:高位结扎+抽剥、交通支结扎。
五、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一)病因:重点讲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因先天性瓣膜结构薄弱、瓣膜发育异常、持久超负荷回心血量、小腿肌肉泵软弱。
(二)临床表现:轻度:浅静脉曲张,下肢坠胀不适,踝部轻度肿胀;中度:患肢中度肿胀,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重度:前症加重,出现湿疹和溃疡。
(三)诊断:扼要讲解下肢深静脉造影的表现。
(四)治疗:扼要讲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基本治疗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深静脉瓣膜重建手术指征。
六、周围血管病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自学为主)。
(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下肢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断。
二、熟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非手术和手术疗法的适应症,以及手术的基本要求。
三、明确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常见多发病,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必须积极防治。
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截肢率5~6%,术前、术后风险大。
也是全身性疾病,以腹主动脉远侧和髂-股-腘动脉为多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后期出现静息痛,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致残率高,积极防治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肥胖是易患因素。一般讲解发病机制的三种学说。
三、病理(自学为主)
扼要讲解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特点。
四、临床表现
(一)早期症状:间歇性跛行、皮肤萎缩变薄、毛发稀疏脱落、肌肉萎缩等。
(二)后期症状:静息痛、皮温降低、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
五、辅助检查
(一)无创伤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和节段性测压。
(二)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
(三)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的金标准。
六、鉴别诊断
重点讲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发病年龄,部位和动脉造影表现。
七、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一般讲解非手术治疗,包括戒烟酒、抗凝、扩血管等治疗。
(二)手术治疗:重点讲解介入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内膜剥脱术,一般讲解对短段闭塞和狭窄采用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扼要讲解旁路转流术的应用,各种术式(原位和解剖外旁路等),讲解旁路转流材料(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
八、预后 扼要讲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如能早期消除发病因素如戒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并能早期治疗,预后尚可。中晚期如不积极治疗,致残率高。
十三、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
(一)泌尿系统损伤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系各部位损伤的发病、病因及有关病理解剖。
二、掌握肾、膀胱损伤的症状、诊断及急诊处理原则。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肾损伤
(一)病因:开放性、闭合性
(二)病理: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
(三)临床表现:休克、血尿、疼痛、腰腹部肿块、发热
(四)诊断
(五)治疗:紧急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二、输尿管损伤(自学)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三、膀胱损伤(自学)
四、尿道损伤
(一)前尿道损伤
(二)后尿道损伤
(二)尿石症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原理、病因及常见结石的成分。
二、了解尿石症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三、掌握泌尿系统各器官结石的主要症状、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
四、熟悉上尿路结石治疗的新进展。如:体外冲击波碎石、腔内手术和经皮穿刺碎石术(PCNL)等。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尿石症概述
(一)形成机制
(二)影响因素
(三)尿结石成分及其性质
(四)病理生理
二、上尿路结石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治疗: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治疗、PCNL
(四)上尿路结石的预防
三、膀胱结石(自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四、尿道结石(自学)
(三)泌尿系统结核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肾结核在泌尿、男生殖系结核中的重要性。
二、掌握肾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全身和局部治疗。
三、熟悉泌尿系结核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四、了解前列腺及附睾结节的鉴别诊断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结核
(一)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二、男性生殖系统结核(自学)
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概况。
二、掌握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治疗原则。
三、熟悉肾癌、前列腺肿瘤和阴茎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了解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肾肿瘤
肾癌、肾母细胞瘤、肾盂肿瘤。
二、膀胱肿瘤
(一)病因:
(二)病理:
1、组织类型:移行细胞癌为主,鳞癌和腺癌各占2%-3%。
2、分化程度:I、II、III级。
3、生长方式: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性癌。
4、浸润深度:T、P分期。
(三)临床表现:血尿、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和下腹肿块。
(四)诊断:膀胱镜,肿瘤标志物(尿FN,BTA,NMP32、BLCA-4等)X线,超声等。
(五)治疗:表浅膀胱肿瘤和浸润性膀胱肿瘤不同的治疗方法。
(六)预防及预后
三、前列腺癌
(一)流行病学:发病率增加迅速,与遗传、食物、环境、性激素等有关。
多为激素依赖型,后期可发展为非激素依赖型。
(二)前列腺癌分期
(三)临床表现:多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肿瘤较大时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血尿。
(四)诊断:直肠指诊,PSA的价值,超声,CT、MRI,穿刺活检,骨骼ECT扫描。
(五)治疗:随访观察(Watchful waiting)、手术、LHRH-A缓释剂、化疗。
四、阴茎癌(自学)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
五、睾丸肿瘤(自学)
(五)泌尿系统梗阻
目的要求:
一、了解梗阻引起的泌尿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二、熟悉常见梗阻原因和处理原则。
三、熟悉感染、结石等与梗阻的相互关系。
四、掌握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五、了解急性尿潴留的病因鉴别。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概论(自学)
自肾至尿道口或包皮口,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梗阻,其病因和部位虽有不同,但持续梗阻终将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功能衰竭。
二、肾积水
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造成肾内压力升高、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萎缩。
(一)诊断: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尿路造影、超声、CT、MRI、肾图等。
(二)治疗:病因治疗、肾造瘘术、肾切除术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常见病,35岁以上有不同程度病理性增生,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一)病因:老龄、有功能的睾丸等。
(二)病理:多起始于移行带。
引起排尿梗阻三方面原因:丰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平滑肌增生
腺瘤增大;
逼尿肌收缩失代偿。
(三)临床表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其他。
(四)诊断:病史和体检,尿流动力学,超声,PSA。
与膀胱颈硬化症、前列腺癌、膀胱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道狭窄鉴别。
(五)治疗:等待观察,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等。
四、急性尿潴留
(一)病因: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其他全身情况不良引起。
(二)治疗:
1、原则:解除病因,恢复排尿。
2、导尿是急性尿潴留最常用的方法,需长期引流行膀胱造瘘术。
自学内容:
(一)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自学)
目的要求:
一、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有关的症状、和体征。
二、了解尿频、血尿的原因和血尿的定位。
三、了解不同症状与泌尿、男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
四、熟悉泌尿外科器械检查和造影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五、了解泌尿、男生殖器先天性畸形的成因、症状、诊断和处理原则。
六、了解隐睾复位固定术的适应症,以及嵌顿包茎的包皮背侧切开术和手法复位技术。内容:
一、主要症状:
(一)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遗尿、尿失禁、尿潴留、尿流中断。
(二)血尿、脓尿、气尿、乳糜尿、晶体尿、少尿或无尿。
(三)尿道分泌物。
(四)局部和放射性疼痛。
二、外科检查:
(一)体检
(二)实验室检查(重点讲肾功能、PSA)
(三)器械检查(重点讲膀胱镜、尿流动力学)
三、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学检查
(二)X线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MRI
四、泌尿、男生殖系统畸形
(二)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自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发病概况。
二、熟悉肾、前列腺、附睾感染的类型、症状、诊断与治疗原则。
三、了解泌尿系感染的定位,致病因素。
四、熟悉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内容:
一、感染概论
(一)致病菌
(二)发病机制
(三)诱发感染的因素
(四)感染途径
(五)诊断方法
(六)治疗原则
二、上尿路感染
(一)急性肾盂肾炎
(二)肾积脓
(三)肾皮质多发性脓肿
(四)肾周围炎
三、下尿路感染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慢性细菌性膀胱炎、尿道炎
四、男生殖系统感染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二)慢性前列腺炎
(三)急性附睾炎
(四)慢性附睾炎
(三)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及男性计划生育(自学)
目的要求:
一、了解肾下垂、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认识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了解男性避孕措施。
三、熟悉输精管结扎的适应征和禁忌征。
四、了解输尿管结扎的术前准备=操作步骤、术后处理、并发症及处理。内容:
一、肾下垂
(一)病因
(二)病理:肾下垂使尿流不畅或肾血管扭转与牵拉。
(三)临床表现:腰痛、Dietl危象、高血压、血尿、感染及膀胱刺激症状。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二、精索静脉曲张
(一)病因:回流障碍,左侧易发。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三、鞘膜积液
(一)病因
(二)类型: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四、肾血管性高血压
五、男性节育
(一)男性节育的途径
(二)主要措施:输精管结扎术、输精管注射绝育法、避孕套、外用避孕药膜。
(四)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自学)
(五)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自学)
十四、骨外科
(一)骨折概论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特征、常见合并症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二、掌握骨折的急救和治疗原则,了解开放性骨折的处理特点,了解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防治原则。
三、掌握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四、了解手法复位的基本要求和常用外固定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骨折的概念、成因、分类及骨折的移位
(一)概念:骨的完整性破坏
(二)成因:包括暴力作用、劳损和骨骼疾病
(三)分类:几种不同标准的分类
(四)移位:包括成角、侧方、缩短、分离和旋转
二、骨折的临床特征和X线表现(重点讲解)
(一)全身表现:包括休克和发热
(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
2、骨折的专有特征
(三)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和CT/MRI表现
三、骨折的愈合过程及愈合标准
(一)血肿机化演进期
(二)原始骨痂形成期
(三)骨痂改造塑型期
(四)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包括局部标准和功能标准
四、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
1、年龄
2、健康状况
(二)局部因素
1、骨折的类型数量
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3、软组织损伤程度
4、软组织嵌入
5、感染
(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五、骨折的急救
全身处理、创口包扎、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六、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2、复位方法:闭合复位、切开复位
(二)骨折固定:外固定、内固定
(三)功能锻炼
(四)辅助治疗
七、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分度
(二)清创的时间
(三)开放性骨折清创术特点
1、术前准备
2、清创术要点
八、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二)晚期并发症
九、骨折的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了解骨折的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定义和基本处理方法。
(二)上肢骨折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锁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熟悉肱骨外科颈、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熟悉肱骨干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的合并症。
四、了解尺挠骨骨折、挠骨远端骨折的分类、临床特点和治疗。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锁骨骨折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外固定及手术治疗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病因与分类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
三、肱骨干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五)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肱骨髁上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五)合并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五、尺挠骨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六、桡骨远端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病因与分类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
(三)手外伤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手外伤的检查方法。
二、熟悉手外伤的治疗原则。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解剖概要
二、检查
(一)手部创口的检查
(二)血管损伤的检查
(三)神经损伤的检查
(四)肌腱损伤的检查
(五)骨与关节损伤的检查
(六)手外伤治疗原则
(七)早期正确的急救处理
(八)早期彻底清创
(九)正确处理深部组织损伤
(十)早期闭合创口
三、正确的术后处理
(一)手部骨折处理原则
1、早期准确复位和可靠固定
2、早期消灭创面、尽可能减少感染及肉芽组织形成
3、减少不必要的固定,及时开始功能锻炼
4、肌腱损伤治疗原则
5、按肌腱损伤分区手术修复
(四)下肢骨折、关节损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熟悉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髌骨骨折。
四、了解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五、了解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股骨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方法
1、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骨折
2、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
3、儿童和青少年股骨颈骨折
4、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二、股骨干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原则
四、股骨髁上骨折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原则
五、髌骨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六、膝关节韧带损伤
(一)解剖概要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原则
七、胫腓骨骨折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二)胫腓骨干骨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八、踝关节损伤
(一)踝关节扭伤: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二)踝关节骨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五)骨肿瘤
目的要求:
一、掌握骨肿瘤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和外科分期。
二、熟悉骨软骨瘤、软骨瘤、骨巨细胞及骨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骨肿瘤概论
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发病情况、外科分期。
二、骨瘤、骨样骨瘤、骨软骨瘤、内生软骨瘤
临床表现、X线表现、治疗。
三、骨巨细胞骨肉瘤
临床表现、X线表现、治疗。
四、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Ewing’s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瘤和脊索瘤
临床表现、X线表现、治疗。
五、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六、其他肿瘤和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X线表现、治疗。
(六)骨与关节结核
目的要求:
一、掌握骨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膝关节结核、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骨关节结核概论
(一)病理:骨结核、滑膜结、全关节结核。
(二)临床表现:症状、实验室检查、X片检查、CT检查。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二、脊柱结核
(一)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四)治疗
三、髋关节结核
(一)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四、膝关节结核
(一)病理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和关节镜检查
(四)治疗
(七)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骨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了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三、掌握骨或关节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了解慢性化脓骨髓炎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骨髓炎
(一)重点讲解化脓性骨髓炎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临床检查和诊断
5、鉴别诊断
⑴ 蜂窝组织炎和深部脓肿 ⑵ 化脓性关节炎 ⑶ 尤文氏瘤
6、治疗
⑴ 全身辅助治疗 ⑵ 抗生素治疗 ⑶ 局部处理 ⑷ 制动
(二)一般讲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三)骨脓肿和硬化性骨髓炎(自学为主)
二、化脓性关节炎
(一)病因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检查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治疗
(八)颈、腰退行性疾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颈椎病的病因、分类。
二、掌握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
四、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述颈椎病
(一)病因:颈椎骨、椎间盘退行性变
(二)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神经根性症状
2、髓型颈椎病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4、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影像学检查
x线表现,CT和MRI表现
(四)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
2、脊髓型颈椎病:侧索硬化症和脊髓空洞症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除外心血管疾病
4、椎动脉型颈椎病:美尼尔综合症、眼肌疾病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和原则
二、重点讲述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病因
外伤、职业、妊娠、遗传。
(二)病理
简单了解相关理论和病理分型。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包括了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腹痛、大腿前侧痛、麻木、间隙性跛行、马尾综合症和肌瘫痪
2、体征:脊柱外形、压痛、腰椎活动、肌萎缩、肌力下降、感觉减退、腱反射改变、3、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等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4、影像学检查:掌握x片从、CT、MRI的特点
5、鉴别诊断 ⑴纤维组织炎
⑵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症 ⑶腰椎结核 ⑷腰椎肿瘤
6、治疗
⑴非手术治疗:多数可非手术治疗
⑵手术治疗:手术指征和治疗的基本方法
(九)脊柱及脊髓损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脊柱骨折的分类、急救处理及治疗原则。
二、掌握脊髓损伤的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一、胸腰椎骨折,颈椎骨折
(一)解剖概要
(二)病因与分类:
1、根据受伤时暴力作用的方向
2、根据损伤的形态
3、根据骨折的稳定性
(三)临床表现
(四)检查和诊断
1、外伤史
2、局部体征:肿胀、压痛、畸形
3、X线检查
(五)治疗
1、颈椎骨折或脱位:包括上颈椎和下颈椎,不同类型骨折的治疗原则。
2、胸腰椎骨折或脱位:掌握不同骨折的治疗原则。
二、脊髓损伤
(一)病理:
1、脊髓震荡
2、脊髓不完全性损伤
3、脊髓完全性损伤
(二)分类: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1、颈椎损伤
2、胸髓损伤
3、腰髓、脊髓圆锥损伤
4、马尾神经损伤
(四)治疗原则
1、早期药物治疗
2、早期手术治疗:减压、复位、稳定
3、功能康复
4、并发症的防治
(十)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目的要求:
一、掌握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股骨头骨软骨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滑囊炎、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1学时 内容:
一、常见的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滑囊炎、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三、股骨头软骨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十一)半月板损伤
目的要求:
二、了解半月板损伤的病因及分类。
三、掌握半月板损伤临床表现及理学检查的意义。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半月板解剖概要
二、病因及分类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理学检查手段---半月板旋转试验、研磨试验等。
四、治疗原则
(十二)非化脓性关节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非化脓关节炎的类型、病因、病理。
二、重点掌握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述骨关节炎
(一)概述
特征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骨质增生。
(二)病因和分类
1、原发性
2、继发性
(三)病理
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和关节囊、肌肉的改变。
(四)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
(五)治疗和预防
1、一般治疗
2、药物治疗
3、理疗和体疗
4、关节灌洗
5、手术治疗
(十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要求:
一、了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定义。
二、掌握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病因及病理变化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Allis征、Galeazzi征、Barlow试验、Ortolani征等检查。
三、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肌肉骨骼系统检查(自学)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肌肉骨骼系统检查的原则,基本内容。
二、了解肩、腕、手、脊柱、髋部、骨盆、膝、踝和足检查的方法、意义。内容:
一、肩关节检查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腕关节检查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三、手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四、脊柱和骨盆检查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五、膝关节检查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7.眼科学教学大纲 篇七
一、情景探究, 激发思维
要构建科学概念, 就要引入前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 须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 并对其重新组合、修正与提炼。前概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虽与科学概念不一致, 但在学生学习了相应的知识后, 并结合有关的实验引导, 便易于转化成科学概念。另一类是已在学生的头脑中存在, 且已形成比较牢固的、错误的概念体系, 不易转换与纠正。例如, 学生的已有概念是:热水冒出来的热气是水蒸气。教师纠正他们:水蒸气没有颜色, 你看到的白色热气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可有些学生在课后作业中依然写道: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基于此, 教师必须瓦解学生原有的、错误的知识体系, 以构建科学概念。具体方法有三个:一是通过阅读教材、课前调查、个别询问、课堂提问、画图展示以及概念前测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已学内容、认知能力和理解程度, 以把握学生的前概念。二是分析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 以确定本课的科学概念。三是创设典型的问题探究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引起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 随之构建科学概念, 最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概念。
例如, 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就要瓦解他们的前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间拍打、摩擦和敲击等方式产生的;并认为“振动”等同于“震动”) 。因此, 在问题探究环节, 我提供了纸、鼓、皮筋和尺子等材料, 要求学生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并提出探究性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在这一环节, 不仅呈现出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更反映出一个不良的学情:他们将实验现象当成科学原理。在这种情况下, 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 仔细分析, 认真探讨, 最终学生认识到“敲打、摩擦、拉拨”都是物体发出声音的方式, 而不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而且, 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发声物体的发声方式不同, 但它们都能发出声音, 这就说明, 它们在发声时肯定有着共通的地方。这样, 学生的思维被激发, 探究活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距离科学概念的构建更近一步。
二、假设探究, 深化思维
概念理解是概念构建的中心环节。当概念引入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以加深体验, 从而理解概念。当学生的前概念在问题的探究中被质疑时, 学生的探究欲就会再次被激发, 并渴望建立新的概念体系。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向科学概念的方向迈进。具体有三步。其一, 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并说明理由。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又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还有利于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科学概念分析、解释现象。其二, 由学生根据假设, 制定相应的、可行的研究方案, 以验证猜想与假设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 须特别重视学生对活动材料和辅助工具的选择、应用以及活动细节的考虑, 必要时可采用“提示”和“方案论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其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以使探究方案更具科学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样, 学生便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 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和证据, 并且, 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发展, 最终逐步理解科学概念的内涵。
例如, 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时, 学生已认识到物体发声的方式不同, 于是, 就会关注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 因此,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寻找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点”出发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究。在这种情况下, 我让学生重做使物体发声的实验, 并提出问题 (请关注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 并总结这种“动”的共同规律) 。学生发现:物体发声时都在“动”, 并且是“来回往复的快速运动”。这时, 教师可顺势告诉学生:这种来回往复的快速运动, 科学上称之为“振动”。这样, 学生就真正理解了“振动”这一概念的内涵。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和教师的因势利导, 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 从而推动科学概念的构建。
三、研讨探究, 强化思维
概念的形成需要多次进行, 只有通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 才能真正强化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完全理解科学概念。而科学概念的建构, 既要论证, 又要推理, 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现象、事实证据和科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 逐步形成科学概念。具体而言, 教师可设置三个问题:一是实验现象和事实证据是否来自探究活动?二是实验现象和事实证据是否真正符合客观实际?三是实验数据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取舍?然后, 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汇报、小论文、小调查、辩论会和展示等形式, 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 阐述推理过程, 并运用事实证据回答质疑。在表述和交流的程中, 学生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又要学会倾听,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最终形成既能自圆其说, 又能被他人信服的研究结论。这样, 不仅学生的思维被强化, 更从实验现象和事实证据走向科学概念。
例如, 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时,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集体交流, 获得了十余种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客观事实, 并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但距离科学概念的构建还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证法进行推理。既然这些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 那么, 如果不让它们振动, 它们是否还会继续发声?学生探究后发现: 只有物体在振动时, 才能发出声音;物体停止振动, 便停止发声。这样, 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通过不完全归纳和反证法, 逐步构建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科学概念。在这一科学概念构建的过程中, 综合了观察、实验、比较、辨别和归纳等多种活动, 学生从对事实表象的认识阶段进入科学概念的构建阶段。
四、应用拓展, 发展思维
科学概念的构建以生活为基础, 也就是说, 只有将探究的结论应用于生活, 才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事件, 从而有助于科学概念的构建, 最终发展学生的思维。针对小学科学教学而言, 一节课的结束既不是探究过程的结束, 也不是科学概念的构建的终结。因此, 教师要完成两个工作。其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 并从已有的科学概念中发现新问题, 然后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以便为以后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其二, 科学概念具有描述和说明的作用, 它能预测在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情况下, 会发生什么现象, 并能对所发生的现象作出完满的解释。因此, 当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构建了科学概念后, 教师必须将科学概念引向生活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以达到学以致用和巩固概念的目的, 最终促进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协调发展。
8.初中科学教学前科学概念应对策略 篇八
【关键词】初中 科学 前科学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7-01
前科学概念就是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概念已有的、含糊的或者错误的认知,也可以称为错误概念、日常概念、先验概念等。例如,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认为:物体的温度可以传递,镜子会反射光而白纸不会反射光等。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讲,初中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非常强。他们往往满足于观察有趣的科学现象,缺少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热情。当他们了解了某种科学现象,或某项实验观察、操作结束后,学习的兴趣便会降低乃至消失。上述心理特点,使初中生在科学学习中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同时,初中生接受科学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较大局限性,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会被事物的个别特征、表面特征所困扰,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非常不利于前科学概念的转变。
一、前科学概念常用的应对策略
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应对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广泛联想
教师可以利用前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广泛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概念。比如,学生认为夏天吹风扇觉得凉爽是因为风冷,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夏天从游泳池上岸风吹来时身上会感到凉快,地面洒水降温,中暑者在身上擦酒精等现象,促进学生对蒸发致冷的理解。
(二)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在不同情境,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同一概念、原理的方法。教师可提供大量某一科学概念、原理的各类事例,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例如,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尤其是有关静摩擦力方向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供几个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个概念。
(三)类比纠错
类比就是两个概念、原理之间相似特征的对照。教师运用类比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能较容易地刺激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表象,从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压强概念时,学生已经有了速度概念,可以引导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减少相关原科学概念的干扰。
(四)逻辑归谬
逻辑归谬就是首先假设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利用其想法或思路归纳出与事实或已知的概念、原理相悖的结论,让学生在冲突中发现自己的原科学概念存在错误,进而改进、完善。教师不要先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之后,得出与自己原有想法相悖的结论,进而重构概念。
二、策略实施的相关要素
(一)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应对与纠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科学》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线索。其次,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以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的知识为例,教材、教师用书中隐形或显现的提到学生前科学概念的有六处。最后,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会经常暴露前科学概念,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发现、记录学生存在的错误想法。例如,“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树的质量比种子多了很多,这些增加的质量主要从何而来?”,多数学生的回答涉及“水”或“土壤”,只有少数学生的回答还会涉及“空气”。说明学生虽然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多数学生不自觉地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总之,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了解越多越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展开梳理,从而更好地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二)重视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中科学学科的理论性、逻辑性较,许多概念、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类,突出概念的共性特征,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帮助学生纠正前科学概念束缚的重要基础。如水蒸气是白色气体,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现象进行归类:烧水时壶嘴冒“白气”,热的饭菜冒“白气”等等,这现象的实质就是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叫“白气”。
(三)倡导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可以充分暴露出学生之间不同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反思,进而纠正学生自己原有的、片面的认识。例如学习浮力时,学生存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且浸没越深浮力越大”、“在水中投入大石块和小木块后,大石块因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等前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逐步开阔视野,形成全面、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顾援.概念的教学[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2]陈志峰.初中生物前科学概念调查分析和矫正策略[J].中学教研,2013(2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