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文化课程建设

2024-12-31

姑苏文化课程建设(精选8篇)

1.姑苏文化课程建设 篇一

相关问题解答

姑苏区教育和体育局 2014年5月15日

1.问题:2014年姑苏区应对新一轮入园高峰有哪些重要举措?

学前教育是重要的公共社会事业。姑苏区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政管理为主,鼓励多渠道投入,支持多体制办园的学前教育体系,全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近年来,姑苏区政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完善学前教育阶段招生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新一轮入园高峰努力办好优质健康的学前教育。今年,将采取下列五项措施:

一是要加快建设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新建配套幼儿园,今后5年我区将兴建幼儿园5—8所,逐步缓解区域内入园难矛盾。

二是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鼓励多渠道投入、支持多体制办园的学前教育体系。积极支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支持公办幼儿园帮扶民办幼儿园。

三是建设学前儿童看护点。积极响应市政府关于创新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根据《苏州市学前儿童看护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在全区建立学前儿童看护点,同时加快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

四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途径开展教师培 训,加大优秀教师评比奖励力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姑苏区学前教育质量。

五是幼儿园招生严格按照“相对就近”、“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的原则进行,依次满足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入园,严禁不足龄及不符合条件的幼儿入园。

2.问题:2014年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严控制择校比例有什么具体举措?

2013年,我区通过了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区跨进了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历史时期。

2014年,我局将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求的需要,结合苏州市教育局下发的《2014年苏州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文件精神,优化学区划分,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继续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共享资源。在2013年南环实小、平直实小共享施教区,彩虹小学、姑香苑共享施教区的基础上,结合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契机,进一步试点敬善教育集团部分共享施教区。原属善耕小学的南至苏站路、北至312国道南侧、东至齐门外大街西侧、西至人民路区域划为敬善教育集团共享区域。具体地址包括:中梁天御、平江怡景、锦荷苑。施教区内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可自愿在敬文、善耕两所小学中的一 2 所接受义务教育。

今后,随着我区教育资源布局不断完善,新校不断建成使用,新校学区划定和相关老校学区调整将持续进行,我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均衡程度将不断提高。

二是提升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通过集团化办学、校外专家助推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苏派课堂教学、组建五个项目学校共同体等途径加快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

三是按需供教。深化教育改革,为残障儿童少年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三所培智学校在满足适龄残障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坚持特色办学和错位发展,其中平江培智学校侧重于脑瘫和自闭症残障儿童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沧浪培智学校侧重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金阊培智学校着力于残障儿童的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

四是师资交流。落实江苏省政府文件规定,积极推动全区校际之间的校长与教师交流,促进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基本均衡,真正从源头上缓解择校现象。

以上措施的落实,必将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缓解压力,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3.问题:2014年姑苏区小学、幼儿园入学入园工作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一)幼儿园招生时间

5月28日,统一公布2014年幼儿园招生一览表.5月29—31日,各级各类幼儿园统一招生。

(二)小学入学报名时间 5月15日,统一公布小学施教区。6月7—9日,各校组织报名工作。

4.问题:2014年姑苏区小学、幼儿园入学入园咨询工作如何安排?

咨询地点:姑苏区入学入园咨询接待处(西环路3068号姑苏区行政中心西区3号楼1楼,入口在行政中心西区大门南侧)。

2.姑苏怀古诗意 篇二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译文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

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

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

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诗歌鉴赏

姑苏,即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市,春秋吴王阖庐始于山上建台,在其子夫差时竣工,人称姑苏台,其台横亘五里,夫差曾在台上备宫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而焚之。后人常借吟咏姑苏台来抒发对吴越争霸历史的感喟。此诗就是许浑舟行经过姑苏,登台吊古所作。

首联叙登台。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余基”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诗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这一联以叙事起,以情语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使用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此诗以叙事起,以绘景结,中间两联以写实和象征兼用之笔承转首尾,使通篇圆转流畅,同时又以“独悲”二字统领全诗,在整个意境空间中灌注伤今悲古的悲怆凄凉之气,与其五律诗的“高华雄浑”形成迥然不同的风格,这种风格为后人极推崇,宋人范晞文说:“用物而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当学者许浑而已。”(《对床夜语》)可见许浑七律,在唐朝诗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诗亦可以证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3.游姑苏城作文 篇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也夜半钟声到客船。大家都很熟悉这首诗吧,这首诗的名字叫《枫桥夜泊》。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到了苏州寒山寺游玩。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寒山寺吧。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xx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普明宝塔等。我们是从寒山寺的后门进入的。先看到了观音石,接着我们来到碑廊,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赞美寒山寺的诗。过了碑廊我来到了普明宝塔,宝塔很高哟。玩过宝塔我们继续游玩了大雄宝殿、钟楼等景点。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边我们休息了一会,我在这的纪念品商店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扇子。休息过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枫桥夜泊》碑文前,在这拍了许多的照片。最后从寒山寺的正门出去后,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江村桥上,在桥上可以看到寒山寺的全景。寒山寺的风景真美啊!

4.《姑苏怀古》许浑唐诗鉴赏 篇四

首联叙登台 。上句以平叙之笔直接点题,“宫馆 余基 ”指姑苏陈迹。“辍棹过”言舍舟登岸,凭吊古 台。下句“黍苗”承“宫馆余基”来,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黍苗”二字实写眼前景色,又暗中脱化《 诗 经·黍离》诗意,借古人亡国之哀思,表现自己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独”字传神,将独来吊古那种惆怅 情绪写得极真。“悲歌”即含黍离之悲意 。这一联以 叙事起 ,以情语接 ,用一“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语言平淡而富有深韵,已然将读者引入浓厚的思古气氛中。

颔联以赋笔铺写姑苏台遗址景象,但景中意蕴深藏。一边是人去台空的荒凉阒静,另一边则是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这一联遣词用字极为考究:野鹿、凫鸥性极警觉,在此栖游,可见荒台空苑之静寂;新草、浅莎,当春始发,正见出春机盎然之状 。动词“争”、“占”,绘出了自然界旺 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对仗,显示出诗人匠心独到之处,这里并置着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过精确而富于表现力的.形容词与动词的修饰连接,把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统一于有机的画面中,形成强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们心中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悲情。这一联以表面的赋法铺写,包裹着深沉的内核 ,诗人充分利用了律诗对偶的特点, 以各个意象间强大的张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效果,以空外传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绪。

颈联 使用 比兴手法表现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 。“ 吴岫雨来”、“楚江风急”看似实写眼中景色,然而“吴”、“楚”字面,可以引发历史联想,惊风飘絮,雨打浮萍既为国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认为其意味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晚唐政治现状,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难分。“虚槛冷”是山雨将至时,诗人登台凭槛的思绪,是眼前天气变化造成的,同时它又是诗人怀古而产生的,对时局和个人前途的寒颤情绪。风雨中的远帆,是诗人眺望中所见,亦可视为他在怀古中体悟出的回避乱世、远身避祸的道理、事实上,诗人“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夜归丁卯桥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乱世产生的。

诗的中间两联写景 ,是诗人对传统诗歌赋、比、兴手法的熟炼运用,又见出他对七律这一体裁的得心应手,可谓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联照应篇首,抒发诗人历史无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吴越战争时,夫差败越,越王勾践求和,子胥力谏吴王不可应允,吴王夫差不从 ,且偏信伯嚭谗言,迫子胥自杀,弃尸江中, 后来越国果然击败吴国 。“可怜”句,是诗人对伍子 胥悲剧命运的哀悯感叹。孔子面对滚滚流水,曾发出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急风吹帆的大江 ,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人生短促、历史无情,自然永恒,使诗人思绪万端。

5.梦底姑苏今安在-散文 篇五

几年前,曾与苏州擦肩而过。于是,一直在遗憾中向往着苏州,向往着有一天,能投入她的怀抱,领略她的万般温柔……今天,有幸在中秋月圆之际,由网站组团去苏州一游,了却我多年心结。

苏州哦,是你太过羞涩,还是不欢迎我的造访?竟让人这么难以一睹你的芳容----因为道路维修绕道, 本来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却走了六个多小时,到达苏州已是正午。炎炎的烈日,三十好几度的温度,让梦中杨柳堆烟般的江南美景荡然无存,或许这座美丽的城市,希望我们领略她的另一番魅力吧。

脚踏姑苏大地,江南的景致一点点地展现开来。整座老城区没有一栋高楼大厦,参差有致的古建筑,掩映在新枝古木之间,石桥,石狮,鼓楼,城墙……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古老,我陡然觉得,自己是在赶赴一场千年的约会。

木渎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江南小镇,这个具有多年历史的古镇,曾历经吴越争霸。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兴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五年聚财,三年乃成”。建造备用的木材,通过水路源源而至,居然木塞于渎。

游程安排,我们登上敞篷船,小船慢悠悠地摇晃,水波轻漾,两岸杨柳依依,虫鸣蝉唱。摇船的中年妇女,她说叫船娘,请我们听唱民间小曲, 小费一人一元而已。船娘有一声没一声地唱走调,改编着我心中无数次单曲循环的江南小调。

两千多年前,木渎因为西施成为亡国之地,两千多年后,又因为西施的香踪丽影,而招徕了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亦忧亦喜,真让人难以评说。

“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来木渎游玩的人,都不会错过“虹饮山房”这座美丽的私家园林,它被誉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乾隆每下江南,都会弃船登岸,入园游历,纪晓岚、和珅、刘墉也多次下榻于此,“虹饮山房”四个字还是刘墉的手笔呢!如果说虹饮山房曾经是一座园林,那么现在就是一座小小的圣旨博物馆,里面珍藏着二十多道圣旨,还有慈禧太后的懿旨,以及科举中乡试、会试、殿试的试卷和作弊“夹带”,这类皇牍文化藏品,真可谓富丽堂皇,琳琅满目。科举选拔制度的千年沿袭,以致如今的义务教育,依然摆脱不了应试的枷锁,在欣赏那些精致书迹和尔雅文辞的同时,留下的是不是沉重的思索?

相比之下,严家花园明显少了虹饮山房的那份皇室气派,完全展现了江南园林秀美的一面。“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这是龚自珍对这座花园的溢美之句。足不出户,在严家花园就能欣赏到春夏秋冬的四季美景。我们时而漫步,时而驻足,充满了步换景移的惊喜,涉猎着左右逢源的妙趣。我正羡慕古人不用旅游的艰辛,身居城市,却随时享受山水之乐,随行的友人说,古时候的有钱人都有三房四妾,这么大的四季园林足够女人们游赏了。我顿时又觉得,这里曾演绎着多少争风吃醋和勾心斗角的故事?这些假山池沼里,搀和过多少女人的心酸眼泪?

有人说: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可终究没有登上去周庄的小船,我极力以乘舟木渎的感受,来努力体验周庄,窄窄的河水四面穿街而过,两岸古朴的民居,临水的商号,石阶水埠,古柳垂覆,飞桥如虹……无不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演绎着历史的`巨变。

走在小镇的街道上,许多美食店都在卖红烧猪蹄,皮色酱红透明,肉质酥烂脱骨,滋味香醇不腻。据说那是江南首富沈万三招待贵宾时的必备佳肴,但为了避讳朱元璋,却叫万三蹄,现在成了周庄很有销量的特产。吃着万三蹄,走进沈厅的大门,有种错入时空的感觉,一层一层的走进去,正堂、客厅、书房、内宅、膳室、花园,一切依然如故,仿佛主人刚刚离去。想是因为躲避太多的游客,不想显摆他的富贵,不愿再犯六百年前犯过的错误。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能得此桂冠,我想一定有它的道理。留园的大门实在是不起眼,甚至称得上鄙陋,但跨进门槛的那一刻,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深藏不露。穿堂而过,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立体的山水画,一首首无声的四季诗。山石叠嶂,曲径通幽,古木交柯,花繁叶茂。环复的长廊,通向参差的院落,我们来到中部的园子,一泓碧水,池中荷叶田田,缓缓移动的小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现在的富豪也数不胜数,但他们似乎更愿意将大把钞票用于吃喝玩乐,还有办绿卡、改国籍,几人能有古人这般闲情逸致呢?

自从有了《枫桥夜泊》,寒山寺的钟声就传遍了九州。如今,我心中吟诵着这不朽的篇章,拥挤在游人如织当中,怎么也体会不出当年作者夜半孤旅时的惆怅和忧伤。

回去了,小桥流水已然远去,各地的旅游车仍然像潮水一般涌进,苏州依然喧哗而物质。护城河上,机动船往来如梭,起伏的河面上,姑苏城的倒影随波摇碎,仿佛禁不住过多的拥挤和踩踏。

6.构建苏式好学校 重绘姑苏繁华图 篇六

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市原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同时挂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翻开了区域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千年古城,核在姑苏。姑苏区,是最富有苏州味道苏州情调的地方。这片曾经的吴国都城所在地,小桥流水孕育了恬静闲适的江南城市气质。她不仅散发着吴地文化钟灵毓秀的婉约意蕴,更呈现出现代化时尚都市在迅猛发展中锐意进取的豪迈气魄。

一、怀古思今,诗意栖居,为构建“苏式学校”上下求索

教育与文化同源共生。耕耘在姑苏区这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不断在思考:被千年吴文化滋养孕育的“苏式教育”应以怎样的姿态呈现?一个个“苏式学校”又应该是“苏式教育”枝干上怎样的一种诗意栖居呢?

北宋景?v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创建苏州府学,开分科教学、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严谨治学的教法之风,并建讲堂、传道堂、仰高亭、御书阁、五贤堂,在环境设计、布局、营构、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注重环境教育,首创苏式教育模式,为苏州历朝历代的教育做出了榜样和示范,为苏州文运昌盛奠定了基础。后人赞曰:“苏学天下为第一,有深广巨丽之称。”

怀古思今,我们理解的当代“苏式学校”应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水乳交融,城市特色与学校个性相得益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环境育人,晨读朗朗,书香飘溢;二是文化熏陶,历久弥新,舒适清新;三是以德兴学,明师育德,德才兼备;四是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永立潮头。苏式学校不是“千校一面”整齐划一式的发展,而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苏式学校提供的教育,则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苏式学校不仅通过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并直接地启迪学生用自己的内心来感悟自然,感悟世界,感悟人生,用淡然宁静的心态去追求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愉悦的自由思维,让学生在经历一番冥思苦想的“愤”“悱”之余,豁然开朗。

二、植根文化,润泽教育,为构建“苏式学校”增创优势

苏州城市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都是载体,都是资源,承载和体现着的是城市历史、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借助古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人文积淀,在有限的现实空间内挖掘无限的发展潜能,是姑苏教育对打造“苏式学校”的主动实践和诠释。

一是“苏式”元素繁华荟萃。姑苏区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区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289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和790处古桥、古井等古构筑物,国家5A级景区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条,有8处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区内的苏州博物馆,收藏着来自民间的绘画、书法拓印、玉石、织绣等古文物,多角度地反映了吴地人民生息繁衍、繁荣发展的文明史。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苏式学校”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苏式”效应优势叠加。千年苏城的一人一事、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其文化基因的静态展示,斑驳的城墙留下的是岁月的风痕,散发出高雅之气。这里走出过陆龟蒙、范仲淹,走出过范成大、唐伯虎,走出过冯梦龙、金圣叹,还有冠绝全国的苏州状元群……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将立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教育,致力打造内涵丰厚的“苏式学校”。随着虎丘、桃花坞地区的综合改造,古城墙修复、大运河申遗、天赐庄整修等一批文化工程项目的推进,姑苏沉稳中显出时尚、风雅中透出大气。“苏式学校”文化效应产生叠加的优势,成为文化片区版图上最靓丽的地标,使古城文脉得以传承、城市个性得以彰显。

三是“苏式”老校百年引领。姑苏区45所小学中,百年老校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这些百年老校积淀着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闪烁着教育的品牌之光。通过组建“百年老校发展促进会”,开展文化寻根活动,从学校历史中寻找文化发展的轨迹,提炼百年办学精神,全面而深刻地提炼学校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谋划来提升学校文化品质,让其闪耀出理性的、时代的光芒,钩沉历史,继往开来;弘扬百年老校的教育精神和文化个性,不断把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引向深入,增强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立校的目标,提升学校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在“苏式学校”构建中发挥引领创新的作用。

三、融古铸今,创新传承,为构建“苏式学校”规划路径

守望这座古老的城市是我们的职责,传承“苏式”文化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优秀的国际公民是我们光荣的使命。

一是打造“苏式”校园环境,找准区域文化与“苏式学校”的契合点。制定《姑苏区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方案》,以“苏式”文化为主题,做优学校环境文化。对于新建学校,将吴地文化前瞻性地融于学校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办学理念中;对于百年老校,注重保护性修缮,使文脉得以延续,传统得以弘扬;对于扩并学校,则优化继承发扬老校文化,通过营造文化、移植文化、挖掘文化、整合文化来形成更有生命力的“苏式”文化特色。按照“秀外慧中、个性飞扬、立足苏州、面向世界”的原则,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鼓励校长站在学校发展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的角度,树立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以办学者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去推进和引领学校发展,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童年最喜欢的地方以及长大以后经常回忆的地方。

二是聚焦“苏式”课堂教学,把握构建“苏式学校”的着力点。城市就是一座精神富矿,是我们最大的课程资源。鼓励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开发课程,构建清简而丰富、灵动而精致的“苏式课堂”,构建课内与课外、学科性课程与活动性课程并行的教学模式;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作为“苏式学校”特色展示的重要载体,将课堂教学作为弘扬地域文化的主阵地,结合地域文化、传统民俗,广辟社会资源,选定传统文化项目,编入校本教材,纳入课程体系,激活创新传统文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既浸润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其滋养,又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开阔视野,实现跨文化的交流,驶入自主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培育“苏式”师资队伍,牢筑“苏式学校”的支撑点。制定《姑苏区教育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汇集优秀人才,培育优良团队,构建优质课堂,打造优势学科。鼓励教师主动成长,在专家引领、榜样激励、有效培训、搭台展示中丰富教师的成长智慧;在建构反思支架、自组社团、开展源于实践的微课研究中培育教师的科研智慧;在聚焦“苏式课堂”、探索“苏派教学”的过程中生成教师的课堂智慧,鼓励教师“行走,向着教育智慧深处”。

四是培养“苏式”莘莘学子,寻找文化传承与构建“苏式学校”的结合点。引导学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打造一批有“苏味”、叫得响的民俗文化社团,如“桃坞木刻儿童工作室”“儒娃小昆班”“吴门少儿书画社”“民俗节庆传习社”“水乡娃民间工艺坊”等,使其成为“苏式学校”里素质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不断加大地方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平面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介,创新文化传习方式,将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纳入日常实践活动轨道,建立科学立体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评估体系。顺应教育开放的发展趋势,鼓励学校引进国外学校文化建设先进经验,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加强师生对外交流,形成“苏式学校”对外开放特色,努力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优秀的国际公民。

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即将拉开序幕,“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把昨天的“奖牌”打造成今天的“品牌”,把金灿灿的“奖杯”化作老百姓人人称颂的“口碑”,为学生提供公平、优质、适切的教育,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与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度实现高度统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7.姑苏文化课程建设 篇七

我孤寂地流淌着,河边是杂草丛生和长满青苔的小石板路,周围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村落,一座小石桥连接着河两岸的人家,不时有三两个人推着自行车,从小桥上经过,那清脆的车铃声和流水的哗哗声充盈了整个空间,多少年来岸边的村民始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清贫生活。

改革的春风吹拂着大地,这里开始发生了变化。一辆辆的推土机将丛生的杂草和破落的村舍夷为平地,紧接着一座座高楼和鳞次栉比的厂房拔地而起。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和叮叮当当的车铃声渐渐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工厂的白烟和那满载产品运往世界各地的货车。虽然我有点不适应,但是看到人们脸上那忙碌而又满足的笑容,我又开心起来,流得更欢快了……

慢慢的我的心又沉重起来,两岸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水和垃圾汇入了我的体內,我变脏了、发臭了。我努力向前奔跑着,想带走这些垃圾,赶上发展的步伐,为两岸人们幸福的生活贡献我微弱的力量。但是我实在流不动,我太累了,我只是一条无名的小河,我伤心地哭了……

不久,一股新的生命力融入了我的体內,我努力地睁开眼睛,河岸整治工程启动了。一条条治污船开进了河道,把河底的垃圾和淤泥都挖走了。我变得清澈见底并焕发出新的光彩。那些偷偷往河里排放污水的企业被停顿整改,成排的绿树和花园遍布两岸,风景更加怡人,我充满了活力。

我要再流五千年,见证新苏州的未来……

8.描写姑苏的散文 篇八

七里山塘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孕育了苏州几千年的吴文化。七里山塘,顾名思义,整条河流大约长七里,从苏州西北有名的虎丘山顺势而下至繁华的闹市阊门外。横跨在河流上的古桥不下十座,最著名的要属“通贵桥”了,桥长19米,宽2.3米,外形宛如弯月,桥洞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恰好连成了一个十分规则的圆,正可谓相映成趣!通贵桥色泽斑驳,全部用青砖石相砌而成。仔细观察通贵桥,桥架也略有差异,桥堍的一边缓步伸向了闹市深处。另一边却爬长着青藤和古树,倒为古桥增添了几许玲珑古拙,桥下的河水也越发澄净,像极了那三春少女,灵动温柔。河上支着一条木质画舫,画舫正中坐着一位姑苏船娘,她身穿一件古式对襟衣,一条独辫儿搭在肩头,藕白色的手臂慢慢摇着画舫,以软糯的苏州话轻轻吟唱着吴地民歌,那歌声清澈婉转,就如七里山塘的河水一样委婉甜美,谁看一眼它那温山软水,都会觉得心旷神怡。随着画舫的缓缓前行,一座座载有美好传说而历尽人间风雨的古桥顿时变得更加神秘莫测。

山塘老街紧靠七里山塘,全长约360米,虽然仅占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七里山塘的精华部分。两边的建筑古色古香,青砖黛瓦,古朴而宁静。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光滑平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印记岁月的光泽。古街道上,糖人、糖画、剪纸等各式古老的民俗在古街上慢慢流传。山塘街旁的“桃花坞”里展示着各种木刻年画和雕刻用的画具,虽然生产流程都很繁琐,但刻出的年画、桃符却精致得令人啧啧称奇。为此,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曾在诗中写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传世绝句。在“桃花坞”馆的侧面,一个个由商会组成的会馆展现在我眼前,通过介绍,我知道当时的商会不仅经营商铺,做慈善,并且有自己的自卫队,可见早在一百多年前,苏州的经济就很繁华发达了。

上一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例会讲话下一篇:商鞅变法的作用